时间:2023-03-27 16:43:4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心理医生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1研究方法
采用自制的自陈式调查问卷对抽样人群进行调查。问卷采取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形式,共发放137份,回收137份,其中有效问卷135份,有效率98.5%。所有问卷均由调查对象本人自行完成。问卷经课题组专家多次讨论研究后,确定了分别针对基层部队医生与卫勤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三种问卷,其中基层部队医生与卫勤管理人员问卷13个题目,教师问卷8个题目,学生问卷10个题目。三种问卷共同内容包括:军队心理医生的职能和重要性;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需求程度;应开设的重要专业课程和临床知识的需求程度;军事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求及培养方式等问题。基层部队医生与卫勤管理人员问卷还包括军队心理医生和地方心理医生的区别;部队已开展的和亟待开展的心理工作等;教师问卷还包括开展理论课和实践技能培训的有效方法;对考核评估方式的建议等;学生问卷还包括喜欢的教学方式等。
1.2统计学方法
问卷回收后,在课题组专家指导下,分析总结每个调查对象的观点,然后统计持有相同观点的构成比,用百分率描述主要观点,反复讨论,最后总结出结论和建议。
2结果
2.1军队心理卫生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调查显示
81.3%教员,56.5%的基层部队医生与卫勤管理人员认为,心理医生在部队非常重要,但目前数量极少,多数是临床医生兼职,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所以首先应加强军队心理医生队伍建设。基层部队医生与卫勤管理人员中,47.8%的人员表示所在部队已建立心理咨询室,13.0%的人员表示,所在部队从未开展过任何形式的心理卫生工作,62.2%的人员认为,部队亟待为基层官兵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并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
2.2军队心理学人才培养理念应突出军事、政治和人文素养调查显示
52.2%的基层部队医生与卫勤管理人员认为,军队心理医生在服务对象、工作环境、工作目标等方面与地方心理医生存在显著差异。军队心理医生在部队工作,服务于官兵,工作目标是提升战斗力,而地方心理医生在地方医院、诊所或咨询室工作,服务于老百姓,工作目标是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军队心理医生具有特殊性,其培养理念应突出军事和政治教育。50.0%的官兵认为,作为新型军事人才,还应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
2.3教学内容应重视
心理学专业课程和基本临床知识85.9%调查对象认为,军队心理学人才培养应重视心理学专业课程学习,特别是普通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83.7%的认为还应掌握基本临床医学知识,以便处理基层官兵常见疾病。
2.4培养方式和教学方法应重点突出
实践特色63.0%的官兵认为,军队心理医生更应注重实践能力。因为基层工作繁忙,任务繁杂,科研需求少,相比而言,更需要与部队结合紧密的实践应用能力。74.0%的学生认为,医学心理学专业教学中应增加实践学时,多走出校园,进入学校、医院、社会参加实践;75.0%的教师认为,应把实践能力作为学员考核标准的重要指标;50.0%的教师认为应以培养学员实践能力为中心的综合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
2.5考核评估方式应向多样化
发展调查显示,75.0%的教师认为应把综合实践能力作为评价标准,而且要占一半以上的比重,建议结合操作、实际问题处理、论文答辩等形式采用多样化、个性化、客观化的考核方式。
3讨论及建议
3.1全面提升以心理医生队伍建设
为牵引的军队心理卫生工作文献报道,近年来军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日益繁重,官兵执勤处突维稳压力逐渐增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加强军队心理卫生工作,是新形势下军队发展与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是军队卫生服务保障的延伸和拓展。故应采取多样化手段加强军队心理医生培养。第一,教育训练部门应多方调研,认真研讨,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纳入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和部队基层医生强化师资力量,确保培养质量。第三,在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由负责导师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四,定期选派基层部队心理骨干参加国内国际高水平心理培训,不断提高心理服务能力和心理工作素养,从而带动军队心理卫生工作全面发展。
3.2培养模式应
采取院校-部队-医院联合方式院校应与部队及相关医院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建成定点培训基地。可以和部队卫生处、医院神经内科等相关科室签订合作意向,建立和扩大心理专业学生培训基地。经常组织学员进医院、下部队学习实践,邀请临床心理医生或部队基层心理工作者进入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缩短院校教学与部队实际需求的距离,实现教学力量优势互补,使教学与科研成果更加贴近部队需求,实现院校与部队的共赢,从而强化军事、政治教育及实践教学理念。
3.3在心理学专业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医生的实践能力在基层部队更为重要。目前,多数院校心理学专业课程实践课时较少,不利于培养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建议,学校应采取以实践为牵引的多形式的教学方法,科学增加实践教学时数,建立合理的长期规划。如在理论教学中,增加临床见习、咨询中心学习等机会和时数;在临床实习中延长神经内科、心理行为训练中心等专业相关科室的实习时间。从而丰富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方法,培养部队急需的实用型心理学人才。
3.4多途径开展军事、政治和人文素质培养良好的军事素质修养
是军队心理服务专业人才从事心理服务工作的重要保证。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形成军事训练和下部队锻炼的常态化机制。第二,加强“四个结合”,创新军事素质教育模式,即平时与战时结合,以加强战备为重点,改革教学内容体系;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强化实践为重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军事与专业结合,将军事素质训练融入专业教学中;院校与部队结合,加大与部队的合训力度,努力探索基地化训练新路子。人文素质培养对学员更好融入社会、服务官兵、认识和理解自身价值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可邀请军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座,提高学员理想、信念的层次和道德水准;其次,在实践教学中渗透人文理念,在医院和部队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把人文素养融入其中;第三,拓展校园文化建设,增加人文书籍在图书馆中所占比例,鼓励学员多读人文类书籍。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政治教育,提高学生为国为军服务意识。
3.5建立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多样化
康大夫首先告诉仇女士,她的情况确实属于心理问题,多年来的思维方式以及近半年来的悲观情绪已经导致她形成了心理障碍,这些问题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才能更迅速彻底地摆脱。这种心理障碍简略地称为忌妒,用老百姓的话就叫“红眼病”,就是看见别人比自己强,就不顺气,迁怒于他人,它是一种对别人的各种优势产生以心怀不满为特征的不悦、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康大夫向她介绍了处理自身忌妒心理的六种方法:
1.忌妒一来立刻攻击法。包括消极的打消忌妒法和值得提倡的积极的忌妒打消法。后者指的是每当脑子里浮出“如何打倒对方,让对方处于自己的下风”并反复思考这些事情时,就立即实施自己的努力,以求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与才干。当你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实力时,就具有了与对手匹敌的资格,而忌妒心即可消除。
2.寻找新的价值。有时你会发现自己所忌妒的对手的长处是自己经过了努力也达不到的,这种情况下,你就要转换思路,重新去寻找自身价值,在发挥自己长处上下功夫,就像有些外貌比不上别人的人,自己在能力上、学术上高人一筹,并由此体会到心理上的平衡。
3.“想开些”可以消除忌妒。此方法可以理解为“达观消除忌妒法”。此法不是轻而易举能做到的,需要努力培养自己达观的性格,即在自己处于愤怒、兴奋、自暴自弃等情感状态下争取做到理智、心态平静,能客观地审视事态发展,对自己失去的,想得到而难以如愿的东西、事物和价值都能淡然视之,定能消除忌妒心理。
4.学会“酸葡萄”的心理运用。当你在某些事物中感到心理不平衡时,即可应用“我吃不到葡萄,是因为葡萄太酸,我根本就不想吃”来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我们见到不少咨询者建立起这种心理活动后,忌妒心理很快消除。
5.帮助敌对者的消除忌妒法。此法指的是努力做到变忌妒为达观,达观地对待敌对者,得到敌对者感激,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身价,忌妒心理自然消除。
6.判断忌妒的价值。判断分析导致自己忌妒的事物是否值得自己去忌妒,即可由此判断分析出自己的忌妒往往是毫无价值的,而且自己的忌妒对于对方来说并不会有什么影响,对自己也并不能带来好处,相反,只是占据了自己发展的精力、时间。
中医学论文2700字(一):浅析中医学“意疗”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疾病的预防论文
【摘要】本项目主要从新时期下可能诱发大学生出现心理疾病的原因出发,讨论预防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中医学方法。“意疗”理论辩证地看待人的七情五志,并将中华医学经典中载入的“情志相胜”、“开导解惑”、“移情变气”等中医学方法进行梳理,对于预防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疾病预防作用有一定的可行性与研究价值。
【关键词】意疗;情志相胜;开导解惑;移情变气
1.研究背景
据教育部门统计,有30%左右的大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焦虑、烦躁、自卑、封闭,甚至自杀现象发生的比率不断上升。当前大学生容易因环境变化引发适应障碍;因人际关系紧张导致的焦虑抑郁;或是学习生活压力导致焦虑情绪以及求职择业压力而导致迷茫焦虑,这些都是大学生们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而大部分有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介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这种虽无较大损害但愉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常伴口中的情况比较常见,即所谓的心理亚健康状态,可通过自我调整或心理医生来改善心理状态。
2.研究必要性
中医学“意疗”理论中,采用治疗者与被治疗者间的相互反应与关系,通过人的七情五志来改善心理、情绪、认知与行为有关的问题。古籍经典里早有记载成功的案例,但目前理论整理较少。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很少会认识到自己心理有问题而日渐严重进而产生心理疾病,既不自我调整也不看心理医生,这时候中医学“意疗”理论应用于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不会给大学生一种“我心理有病”的压力感,而是以一种春风化雨般的方法改善大学生心理状态,从而及时预防其心理产生疾病。因此,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基于中医学理论——“意疗”,在浅析其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的同时,也希望将我国国粹中医学“意疗”理论推广化,惠及更多的人。
3.大学生出现心理疾病的诱因
3.1外界环境的影响
当前大学生处在多姿多彩的社会中,有丰富的娱乐场所和玩乐方式,外界的刺激让许多大学生沉溺于过度的放纵和享乐,迷失了自我,对心理健康影响较大。
3.2个人因素的影响
个人内部的个性缺陷是诱发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有的大学生从小在心理上的问题没有受到关注,没有与家人、老师、同学之间的来往,变得孤僻忧郁,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
3.3人际关系的影响
有的大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校园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和同学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校中感到孤独,逐渐变得内向起来,出现了一些心理上的问题。
3.4就业竞争的影响
大学生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激烈的竞争让许多大学生对毕业后的生活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在家庭、情感等方面,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着影响。
4.中医学“意疗”理论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研究
当前大学生容易因环境变化引发适应障碍,因人际关系紧张导致的焦虑抑郁,或是学习生活压力导致焦虑情绪以及求职择业压力而导致迷茫焦虑等心理问题。心以知觉功能统领性情,实现性情。中医学“意疗”理论通过研究人的七情五志来改善心理、情绪等,对于大学生预防心理疾病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归纳整理出了中医学经典古籍中的“意疗”方法,并针对一些影响产生大学生心理健康疾病的诱因做出了“情志相胜”、“开导解惑”、“移情变气”针对性的预防方法。
4.1情志相胜法
“情志相胜”理论出自《内经》,是古代中医学中最典型的心理疗法,具有鲜明中医特色,根据五行相克理论而产生的不同情志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以情胜情来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此外,明代医家张景岳指出:“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所以说,欲解大学生心里之郁,则协情志之调。如今激烈的就业竞争让许多大学生对毕业后的生活产生的恐惧心理,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喜伤心,恐胜喜”以及“恐伤肾,思胜恐”的说法,平时大学生应该多思考人生的具体方向,多做准备,做到知行合一,保持一颗知足常乐的平和心态,“中和”状态即为一种心理健康状态。那么面对竞争压力带来的恐惧时,可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以超越障碍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及时预防大学生因压力太大而产生的心理健康疾病。
4.2开导解惑法
清代名医吴鞠通说“吾谓凡治内伤者,必先祝由,婉言以开导之,重言以振惊之,危言以惊惧之,必使之心悦诚服,而后凑效如神”。对于个人内部的个性缺陷而孤僻忧郁的大学生而言,大多是时候说理开导、同情安慰可以改变其心理环境。由于大学生同老师同学、亲朋好友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关系层面上进行考虑筹划就很重要,询问健康咨询者个人想法的同时,要保持把重点放到他们的关系上。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开导者要委婉指出性格孤僻对其身心发展的不良影响,然后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找到咨询者负面情感中积极的一面,向他展现出爱与友善的表现[6],寻找从孤僻中走出来的突破点,同时也说明想要把孤僻的性格改变确实得要自己下决心养成良好的心态,此法对于预防由人际关系紧张而诱导的心理疾病同样适用。
4.3移情变气法
《素问.移情变气论》言:“古之治病,惟其移情变气,可祝由而已”。古代为了预防心理健康等疾病,只要对病人移易精神和改变气的运行即可。放在当代,对于外界的刺激而日渐消沉的大学生,可运用各种方法转移和分散外界诱惑对其的吸引力,一定程度上做到移情变气。大学生通过派遣情思,改变心志,特别是通过运动,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生命的活力,而且能改善不良情绪,使人精神愉快,把诱发人心理疾病的不良情绪的能量发散出去,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疾病。此外运动移情法对于一些大学生因情感问题而可能诱发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有预防作用。
5.总结与展望
中医学“意疗”方法作为一种将理论推广化的尝试,有利于拓宽心理学方法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疾病的渠道。“意疗”将该理论中的“情志相胜”、“开导解惑”、“移情变气”法等应用于预防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疾病,辩证地看待人的七情五志,在心理学本土化的浪潮下,有一定的可行性与研究价值。当然,“意疗”方法目前缺乏一定的实践研究,这也是今后需要不断探索的,也相信不久的将来中醫学“意疗”方法必将实践化,预防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疾病,并且造福越来越多的人民。
中医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自从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出台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以来,长春中医药大学结合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际情况,对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最后总结出43323的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
关键词: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成长为临床医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学会临床做事的方式方法、建立科学的临床思维逻辑、训练扎实的临床技能的重要阶段,在其整个临床职业生涯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1]
由于住院医师制度的推出,在原本研究生更侧重理论学习的研究来说,又增加了36各月的临床实践学习。一时在学生的培养、时间的高效利用与分配、管理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混乱。高效、有序、协同、合作、指导性强、应用性强的教育管理模式体系一直并没有完全建立。鉴于此,我院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强化目标管理。做好过程及结果监督。形成我院特有的43323的中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2]
一、搭建四位一体平台
1.构建校院培训基地学生“四位一体”的高效协同管理模式
随着规培制度与专硕培养的并轨,研究生管理就由原来的三方管理即导师、二级学院、校研究生院对研究生的三方协调管理转向了由导师、二级学院、校研究生院和规培医院共同参与的四方管理。在原来三方管理基础上又增加了规培医院的教育与管理。在管理模式发生转变后,给本来就不是很成熟、很完善的研究生管理体制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各管理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是否通畅,对研究生管理是否规范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建立“四位一体”的高效协同管理模式,有机地将各自岗位分工明确,责任细化,并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时时将学生的学习、规培、科研、思想动态等信息交流,均衡时间分配,并建立相应的沟通交流平台。从而实现有效的协同管理。[3]
2.制定院校基础教育基地与住培培训基地接轨管理制度
制定两个管理教学单位相关制度。如定期例会制度、责任分工制度、问题处理机制等,确保干事有依据、沟通有平台、协调有对象,解决有效率。从而实现分工不分家的两地接轨制度,充分发挥两地教学与住培的教育管理优势,形成合力。实行信息共享、教育方式方法共享、优势资源共享,强化沟通、协调在开展教育过程中的集约化和高效化。
二、严控三个教学环节
三即三个环节,即培训、监督、考核等跟踪管理环节。培训、监督、考核是保证研究生保质保量完成学业任务的基本保障。因此要定期对学生召开学习进度说明会,要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召开专科培训会,要明确培训目标及培训的实效性,注重学生在学习、规培中的考核,落实考核时间进度推进表,实行两周一次的主会制度,完成学业中的监督管理工作,细化考核制度。
三、打造三支精英团队
三即三支队伍。组建管理团队、考评团队、标准化的导师培养团队。
1.四向管理均衡分工,科学建设管理队伍
由于研究生管理涉及方面多,沟通协调面广,所以学院要精选力量参与到研究生的管理中,要明确导师、辅导员、住培教师、研究生院教师的责任分工,细化工作内容,确定工作流程。对各自相应的工作内容开展正规的培训。
2.成立专业的培训考评小组
学院层面要联合教学、学工、住培医院精选人力对学生进行定期考核,包括学生的出勤、学业中期掌握程度,规培科室应知应会掌握情况进行考评,要实行定时考核和定向考核结合的方式。要注重学生学习中的过程性考核。考评结果可以作为日后评奖评优的参考基础,并对学生成长做成长鉴定,形成详细的学生成长档案。
3.组建标准化导师培养团队
定期开展研究生导师临床培训,其中包括导师政治思想、觉悟及自觉性。定期邀请国内外优秀医学学者进行学术交流,鼓励导师参加学术研讨会、教学管理会等活动,加强管理制度培训,解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自身院校有关招生选拔、培养、学位授予及导师遴选等方面规章制度培训,帮助临床医学导师明确培养目标,掌握培养方法。
四、搭建两个实践平台
二即两个实践平台。借助国家级临床大赛平台和社区义诊平台。国家级的临床技能大赛和社区义诊是检验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结合及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因此我院特别重视这两个实践平台的建设情况。在国家级大赛前,学院会组织由本、硕、博组成的团队进行比赛。增强了学生梯队培养。同时配备专业教师专职辅导学生大赛。同时,在社区平台建设上,每周都会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带队到社区义诊,现场问题现场解决,增加了对诊病、处方的交流沟通,切实地将教学课堂搬到了社区现场。同时,我们针对研究生开设第二课堂德育分制,确保了学生的有效参与性。
五、提升学生三个能力
三即三个能力培养。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二课堂活动体系平台、心理健康咨询平台提升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
1.成立研究生骨干学生组织,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增强研究生学生组织在学生业余生活中的作用,开展研究会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科研、临床等培训工作,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强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有效弥补老师下班后时间利用率低下的现状,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2.构建研究生第二课堂活动体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通过学生组织,举办趣味运动会,文艺表演类的茶话会,养生保健大讲堂等学生喜欢的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避免因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而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
我和虹曾同在一所大学里读书,我们是同级不同专业的同学。因为我们都爱好文学,所以彼此很谈得来。渐渐地,我的心被活泼的她俘虏了。于是,我们开始了约会……
大四毕业前的一个美丽夏夜,我们又相约来到了校园后那座僻静的小山上。开始时我们只是谈天说地,亲昵的动作也仅限于拥抱接吻。渐渐地,我就开始冲动起来,我的手也开始“不老实”了。大约是出于女孩子特有的自我保护本能吧,起先她“顽强地抵抗”着,说什么也不让我的“阴谋”得逞,可是后来在我“强有力的进攻”下,半推半就中她渐渐地“解除了武装”,我们的灵与肉终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
那个时候我只感到浑身热血沸腾,脑子里也一片空白,当时虽然也曾感到她的小手在我的脊背上胡抓乱捞,但我却全然不觉一丝疼痛,这大约就是《一千零一夜》里描述的“忘记世界上一切的事”吧。
终于,风平了,浪静了,躲在云层里的月亮又露出了笑脸。我们静静地拥抱在一起,谁也没有说话。我们都在用心去感受这一刻的甜蜜与温存。当我站起身来准备穿衣服时,我发现背后有粘乎的东西,用手一摸迎着月光一看,怎么回事?哪来的血啊?原来我脊背早被她抓伤了。
那次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大碍,当时我想可能是第一次,她感到疼痛难忍才那么狠心抓我的。这样一想,便觉得被她抓也算是“甜蜜的痛苦”了。
那次以后,由于大家都忙于毕业论文及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我们再也没有进行第二次“亲密接触”。时光飞逝,转眼就毕业了。非常幸运,毕业后我们双双留在了这座美丽的山城,并且单位都很满意。不久,我们就举行了婚礼。新婚之夜,送走了亲朋好友之后,在朦胧的红色灯光下,我尽情地欣赏着面前这位将与我共度一生的娇美女子。虹见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就娇羞地斜睨了我一眼,嗔道:“傻样,看什么呢?色迷迷的,怕是在打什么坏主意吧?”我被她给逗乐了:“哈哈 ,对呀,我就在打你坏主意呢,怎么样,不行吗?”于是我们又笑又叫又闹,最后抱作一团……
性事后,我发现自己的脊背又被她抓出血了。见我满脸狐疑地盯着她瞅,虹感到不好意思,先是把头低下去,不敢望我,后来一个劲对我解释:“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见她诚惶诚恐满脸内疚的样子,心里很是怜爱,于是就把她搂得很紧,并且安慰她:“说什么呢,没事的,这算什么呀,我乐意!”
这以后,我发现每次与她,她都会情不自禁地抓我。开始时她还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一但进入诸如之类的特定状态时,她就会完全变成另外一种模样了,又抓又捞,近似疯狂。
她这种狂野的爱最终让我受伤害。每次事后她都会非常真诚地向我道歉。她甚至要求我把她绑起来过性生活。可是,我能那样做吗?
医生点评:
一般来说,女性在达到的过程中,最特征性的生理反应是子宫和阴道外1/3处有节律地收缩,呼吸快促,心跳加快,收缩压升高30~80毫米汞柱;原有的思维中断,性弥散全身,有一种飘飘欲仙、如痴如醉的感觉。在即将达到、已达到的同时,女性往往会屏住呼吸,紧抱男性,不绝,或出现口咬、手抓或拧或捏等动作。一般而言,这些咬、抓、拧等动作并不会引起对方明显的身体伤害。这样的动作是在意识清晰度下降时的难以自我控制的无意识动作,也可以说是一种正常的反应。虹与作者过性生活的最初阶段,意思完全清晰,尚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但达到时,因意识的清晰度降低,自我控制能力变差,出现无意识的抓、挠动作,也就导致作者“背受伤害”。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疾病的现实,结合阅读疗法的特殊性,分析大学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重要性,并提出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一些可行性建议。
引言
随着科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的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压力。他们普遍承受着求学、求职、求偶的压力与紧张感,所以焦虑、烦躁、压抑等消极因素也就构成了他们心理疾病的主要部分。近年来屡屡发生的大学校园恶性与极端事件也给社会、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虽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人们很高的关注,但是大学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还是不尽人意。这其中的原因有两方面:(1)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设立的心理咨询机构不够或工作人员非专业,据统计目前近两万名学生只有一个半心理专职人员。(2)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咨询师存有很大的戒备心理。他们怕被误当精神病患者受到歧视或因秘密泄露而让自己受伤¨。由于以上两方面因素,大部分学生会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情况下利用阅读疗法,通过阅读书籍来排解内心的焦虑与苦闷。阅读疗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阅读图书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当然,这其中的疾病一般指的是心理方面的疾病,而且阅读疗法也只能是一种治疗的辅助方式。在《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中,阅读疗法的释义是:指导患者阅读精选的阅读材料,作为内科学和精神病学的一种辅助疗法;也指通过有指导的阅读帮助解决个人问题。我国汉代文学家刘向认为:“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而著名的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认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阅读疗法的释义与众名人的读书推介无不在表明着阅读对于个人的性格形成与心理障碍的治疗效用。相对于昂贵的专业心理师的咨询与治疗,在图书馆接受阅读疗法又有着它自身的特点。首先,图书馆的资源丰富,能给读者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源源不断的丰富资源。而且所有的资源都是对读者免费提供的,并且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所以能够做到资源的经济性、方便性与保鲜性。其次,图书馆是对所有人开放的一个自由的借阅空间,所以读者不必担心会泄露隐私而伤及自尊,因此能够做到保密性与放松性J。因此,大学图书馆开展它的扩展功能——阅读疗法是切实可行的,并且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也是迫切需要的。
下面笔者就针对在大学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工作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从馆建入手,吸引学生并保证学生的需求
要吸引学生到图书馆来,馆藏与馆舍方面的硬件因素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图书馆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人手:
1.填充馆藏量,在资源上保证读者的需求。一方面要根据本校所设置的专业,有针对性地购书。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解决大学生所遇到的学习上的专业困惑。另一方面,要根据大学生所处年龄段所碰到的常见问题进行馆藏资源补充。例如:大学生会碰到生活自理的困难,交友择友的困惑与以后就业的迷茫等等问题。这样,读者就能找到自己所需的各种不同的阅读资料。当然在丰富馆藏上必须做到优化馆藏,毕竟只有精品书籍才能成为大学生永远的良师益友,也只有经过精心采购的好书才能对读者具有治疗的作用。所以在采书上要尽量从大学生的需要立场出发,让他们在图书馆里都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好书。例如,调整书刊订购计划,增加历史人物传记、励志哲学故事,就业创业指导等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读者提供多方面的精神食粮。
2.改善借阅环境,给读者提供一个宽松的借阅环境。除去借阅专业书籍的目的外,大部分的学生来图书馆都是出于寻找放松与休闲的心理。一个雅、静、净的阅读环境能够从感觉上给读者带去愉悦与轻松,能够让读者消除原有的紧迫与压抑感。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能认真阅读书籍,并从中汲取自己所需养分。另外,阅览室的书籍要做到摆放整齐,种类繁多。如果条件允许,可给读者提供饮用水与其它便利条件,让他们有如家的感觉。在人员足够与空间允许的条件下,设立专门的“休闲阅读室”,或类似功能的借阅治疗科室。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阅读疗法这项工作更具体化,更针对性。休闲阅读室里,书刊宜精、多、全,要将能帮助解决心理问题的书刊分门别类整理整齐。例如,多摆放《读者》、《爱情.婚姻.家庭》、《意林》、《演讲与口才》、《心理医生》、《漫画大全》、《创造超越的人生》等等书刊。同时配备专门的馆员,指导与引导学生。负责本室的馆员由于具有比较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在这里,学生不仅可以排除苦恼,还可以增长知识,拓宽眼界。只有丰富的资源与温馨的氛围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心灵的港湾。
二、从馆员入手,真诚对待学生并提供切实帮助
要想做好阅读疗法,馆员的专业素质与服务态度也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针对这方面因素,具体做法如下:
1.建立阅读疗法小组,并对每一成员进行心理知识培训,鼓励成员多阅读有关这方面的书籍、杂志与案例分析,在专业上武装自己,并通过多渠道了解与掌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与阅读指导方案,做到工作有条不紊。同时,每一馆员必须熟悉本馆的馆藏,这样才能更好地基于本馆实际,结合学生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俗话说得好: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就先得有一桶水。只有做到以书籍为桥,以知识相交,才能适时地因书因人地“告之、导之、开之”J。要为学生做阅读治疗,不仅要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就在无形之中要求负责阅读疗法的馆员自身就要多阅读,因为只有阅读者才能造就阅读者,只有馆员本身爱上阅读才可能引导学生去阅读。要做到有问必答,不要答非所问。如果自身都没有必备的知识与技能,何谈给他人帮助?
2.提高馆员的服务态度。孟子说:“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要想把阅读治疗的工作做到位,馆员的服务态度占很大的比例。一个具有较强责任心与爱心的馆员必定能在第一感觉上给读者信任与依赖感,这样才能让读者完全敞开心扉,毕竟信任是沟通工作的最好起点。负责该工作的馆员必须本着朋友的身份,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医者”身份,不要在自己与来求助的读者之间竖起冰冷的隔阂。要热情接待每位读者,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诚心地帮助他们,引导他们走出困惑。只有这样,读者才能得到真正的帮助。例如笔者曾发现有个读者每次来借书时态度都很糟糕,近于无理。
通过与他多次交谈,笔者得知由于失恋导致他对周边的所有人都有怨恨感,而这种心理也压抑了他很久。了解情况后,笔者和他进行多次谈心,听他诉说,帮他分析原因,同时也推荐了一些关于情感以及提高自身魅力方面的书籍,引导他走出抑郁,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修养。
3.挖掘尽可能多的沟通方式,让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地接受帮助。及时就医对任何一种疾病的治疗疗效都是很重要的,阅读治疗也一样。针对因上班时问有限的不足,可以添加其它沟通方式。例如:设置意见交流箱、建立网上留言信箱、开辟网上交流论坛等等。以上这些交流方式都有助于打破时空的限制,能够多方位地给学生提供多形式的帮助。例如:笔者碰到一位读者,他人在其他校区,无法与笔者当面交流,所以笔者就用网上邮件与网上交流的方式和他进行沟通。
三、加强阅读疗法宣传,扩大阅读疗法的影响面
加强阅读疗法的宣传,让更多的大学生有意识地加人到其中也是开展工作的重点。图书馆可以每年举办一些讲座或活动来宣传阅读疗法的作用与基本常识,特别是针对刚人学的大学生。只有在学生了解阅读疗法并从心里上接受阅读疗法后,他们才能自觉地在有心理障碍时求助于阅读疗法。例如:举办读者交流会,给读者之间有交流的机会与空间。
在交流阅读感想的过程中,读者会从心理上得到释放,或从他人身上学到积极的,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另外,图书馆也可以通过宣传栏、学生电台与馆内网站等多种形式做宣传,让学生感觉到帮助就在身边。大学图书馆的资源一般都比较浩大,所以最好有针对性地在图书馆宣传栏上对书目做些分类推荐。王波认为烦躁易怒症读者适宜《论语》、《冰心全集》、《笑傲江湖》等书籍;思绪紊乱内心焦虑症读者适宜《庄子》、《陶渊明全集》、《平凡的世界》等书籍;精神抑郁情绪低迷症读者适宜《幽默大全》、《笑林广记》、《儒林外史》等书籍。这是一个大众化的图书疗法处方,更多的情况,需要负责阅读疗法的馆员针对不同情况而定,在书本推荐上要注意不同读者的阅读差异与阅读兴趣。
与此同时,在开展阅读疗法的过程中,要加强与读者联系,做到各项工作有始有终。这一方面可以对读者的情况进行跟踪与巩固;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负责阅读疗法的馆员总结经验,有利于在接下来的工作开展得更顺利。同时,也以此为契机,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鼓励学生多阅读,让阅读蔚然成风,培养校园内积极向上的阅读氛围。只有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本领,读者才能享受阅读的快乐,阅读疗法才有发展的基础。
四、借助外力,提高阅读疗法的效果
心理疾病往往比外伤更难治,而且治疗与恢复期限也比较不好把握,所以外援力量不可忽视。因此在必要的情况,而现实条件与读者也允许的条件下,与专业的心理医生合作。虽然负责阅读疗法的馆员具有一定的相关知识,但是在发现读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超出馆员的能力所及时,应该建议该读者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医生,不要拖延时间而且同时要和读者的家长与辅导员保持联系。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读者心理疾病的主导因素以便做到治疗方案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在需要的情况下,给他们提供帮助。
[关键词] 中职工学结合生 心理健康教育 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青年学生,富有朝气,既思想活跃而内心敏感。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只有在校学习一年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才能开展工学结合实习。此时思想和行为相对成熟,心态上趋于稳定和具有一定的情绪控制能力。因此,中职学校在学生一开始入学,就应该开展职业教育观念的入门培训,在工学结合实习前的一个学期,更应该强化工学结合生社会角色的职业心理念的培养,让学生对由“学生”转换为“员工”这一职业角色有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对职业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心态,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只有这样,工学结合生才能够以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完成实习。
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一是生理需要方面的满足和身体健康;二是心智正常,悦纳自我和自控情绪的良好能力;三是有合谐的人际关系和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四是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环境适应能力。
一、案例梗概
玫瑰(化名),女,2009级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学生,2010年6月中旬前往校企合作的广东省惠州市某电子公司进行工学结合实习。
二、案情经过
6月17日,上午面试,160名学生唯独玫瑰一人未完成体检,学姐帮忙复印身份证遭怀疑,于是,未用晚餐,只在宿舍转悠,班干部规劝直至半夜两三点方才铺床安寝。
6月18日,上午玫瑰培训途中备感压力太大离场,只说“适应不了,要回去”;带她去宿舍未见到老师,被怀疑有欺骗之嫌,中餐由老师和同学相陪,不愿吃晚餐。她当晚不洗澡。当晚老师与她父亲长时间电话互通情况,一致同意让她回校。问到车费她也是时说有又时说无。但又放话说,“要反悔不回去”。
6月19日,上午五点多玫瑰起来洗头。怕别人拿她的东西,但仍由学姐和好同学帮忙收拾完毕。前往车站欲走又止,是因为顾忌被骗,由女同学连拉带拽挟着她到车站,可用“绑架”形容护送。候车室内她想抢老师帮买的车票;与她关系最好的女同学善意谎称帮她拿出厂牌夹缝里的钱,才肯交厂牌。将近上午十点送上车时,她两手牢牢抓住两边不锈钢护拦,两名女生掰开她的右手,她的左手仍死死钩住护拦直至弯曲变形;送上车时她左脚钩住车门,直到拨通她父亲电话让父女交谈后,她方上车但仍不愿坐下;再让她父亲长时间劝慰,才安定坐下;大家担心她情绪失常可能会跳离车,并让一名学姐一起坐车护送回去。
6月20日凌晨5点23分老师和她父亲浑身湿透地在风雨交加中上车接到她;当她父亲呼喊女儿时,她没有反应,目中无光,神情恍惚而不相信自己已安全与父亲团聚、返校回家。
三、案情调查、解析
6月18日其班主任反映:她不太爱说话,人老实。她父亲说:“她平时在家很老实很听话,话少且与父母沟通交流也很少。”班主任和她父亲都不相信她两天的心理突变。大家容易犯的观念误区是“老实、不爱说话的”就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家长眼中的“好孩子”,而无从认真细致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内心所想,忽视了学生长期压制的心理情绪,以至于得不到及时释放。
同班同学反映玫瑰在校的情况和不良习惯:由于她人也老实内向,不愿和同学接触,班主任哪怕下宿舍也很少和她说话;宿舍内务基本由班干代帮;只要上卫生间都要一个小时左右;洗澡经常从晚自习九点下课后洗至晚休十点半熄灯甚至还未出来;做事动作缓慢且很不经意。由此可以发现,班主任要善于从与学生的交流、谈心中发现和掌握学生的不良习惯及其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更多的同学去给其帮助、鼓励,培养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改善不良的习惯和不卫生的行为,让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并回归和谐的集体生活。
试看玫瑰两天心理历程突变的情形:有事没事时时拿手机乱按;看人目光游移,紧张时出现呆滞现象;说答通常只有三个字,“随便了”、“可以了”、“不用了”;生活习惯和生理时间错乱;缺乏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极强的猜疑心和怕被欺骗心态;与同学不合群,周围产生压力和不信任感;自身备感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缺乏承受能力;父母要求的期望太大,自身无法调和;感受理想的目标工作和现实工作差距悬殊,无法适应和调节。从她心理历程的惊变中不难发现,她出现了不健康或亚健康的心理问题或状态:孤独感、抑郁、焦虑、强迫症、压力、偏执。这些心理症状不是几天突变的结果,而是长期得不到家长、班主任和老师的直接重视,未得到父母及时关爱、班主任的及时关心和同学齐心合力的帮助,未能及时发现问题而果断开展思想工作和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是多种并发症压制迸发的结果。其实,青春期的学生都或多或少产生类似的心理健康问题,只是很多学生能及时地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好情绪和心态。
面对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最重要的处理方法是教会学生自我调整,让学生放松自己,树立自信心和善待挫折;让学生充分有安全感和了解自己,学会自控情绪,不断重复练习自我克制意念和行为;让学生树立顺其自然的心态,学会正视自己和自我评价。只有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方面的细节抓起,思想上重视,注重良好人格和性格的培养,营造良好合谐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所谓的心理问题处理得当,并加以全面预防,将会向健康转化。
虽然这只是一个案例的挖掘探析,但确切是一个目前中职学校工学结合生在实习前后都可能发生或转化的心理健康状态的表现和缩影,更是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剖析的延伸和拓展。假使学校和老师不善于积极发现,企业和社会不能形成一个良好重视,而忽视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当心理健康问题达到并发症或恶性循环的状况后,其影响的后果和产生的安全隐患将会升级到难以预测和控制的局面。所以,遵循中职学校工学结合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和心态状况,有计划、有目标和有的放矢地展开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将会开创一个健康、合谐、积极向上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职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心理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关现红.做自己的心理医生[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公民心理障碍将是21世纪的忧患。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将是21世纪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如果他们对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的知识一无所知,缺乏自我保健和自我调节能力,那么,其将来在适应现代生活的过程中就必然会面临始料未及的困难。近年来,报纸和电台先后报道了教师打学生耳光,用刀片刮学生脸,发动学生给有过失的学生用墨水刺字等体罚学生的事件,一方面给学生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心灵和身体的伤害,另一方面极大地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通过对这些事的分析及反思,我们不难发现,除了部分教师的师德差以外,多数事件是教师因为情绪烦躁,不能自控所致,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若特说:“在学校当了若干年教师后,我得出了一个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式和每天的情绪是影响学生气愤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可以是创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学生丢脸,也能使他们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因此,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哪怕知识再渊博,学问再精深,也绝不是称职的教师。这一切都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诊治自己的心理健康,使自己百分之百健康,才有可能培养出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学生。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教师总主动地向学生施加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而且体现在对学生成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上,在许多情况下,教师的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1.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可能直接导致学生心理障碍
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常常会成为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讲,一个人如果有了心理疾病,除了伤害自己外,还可能危及他人和社会。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角色接触的广泛性和长远性的影响。如果教师存在心理疾病,将给所教的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性和示范性对学生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从这一点讲,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又将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如果教师时常带着情绪工作,把来自家庭、社会、同事、领导的不满转嫁到学生身上,使学生蒙受不白之冤;或在与学生交往中表现出过于情绪化,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掺杂个人的喜好,对学生进行讽刺、人格侮辱、习惯性谩骂,等等,都会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直接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
2.教师的不健康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怎么搞的,又有许多学生没写完家庭作业”。面对眼前的学生,我的愤怒,我的质问已无济于事,只有冷静思考该如何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所谓“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心理不健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是可想而知的。由于前任班主任的不当教育,致使我班部分孩子撒谎、弄虚作假、拉帮结派……我深深地知道,如果单纯地抱怨、惩罚学生,学生的学习效率肯定不会有所提高,效果也不佳,学生依旧会我行我素,把教师的话当耳边风,师生对立,从而使教学“杯水车薪”。另外,教师的人格形象是学生做人的榜样,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决定了学生无法独立地辨别是非,只会直观地模仿,简单地看待问题。教师对待工作、对待学生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直接影响师生关系
如果留心关注教师的闲聊,就会经常听到有老师以使学生害怕为荣,以把学生管理得服服帖帖为能。为达到这一目的,有些老师甚至不择手段,讽刺、挖苦、罚站、打骂、体罚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无意中看到一个老师拿着板凳腿在猛打一个孩子,我问:“怎么了?”老师气愤地说:“不写作业,家长也不管。”我拿过那孩子的作业一看,是呀,一学期快结束了,作业却做了不到三分之一。我问:“早干吗呢?”老师说:“我天天要,她不做,我有什么办法。”我说:“算了,已经这样了,何苦呢?”“考试不及格,影响总成绩怎么办?”说着又朝孩子打了几下。此类老师的心理是健康的表现吗?在教师的这种心态下,很多学生形象地把师生关系比作猫与老鼠、警察与小偷、老虎和兔子、留作业的工具和做作业的机器,等等。这足以证明师生关系存在着问题。有一个说明连带责任的典故:“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教师主观上不想毁了孩子,所以千万不能让孩子客观上因我们而毁。
心理学研究证明:教师的性格特点对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慈祥的教师懂得关怀学生,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形成活泼、向上、合作、宽容的良好个性;冷漠的教师由于缺乏对学生的理解关爱,学生与教师之间形同陌路,常常会我行我素,自私淡漠,缺乏热情;暴躁的教师缺乏对学生的耐心,常常会使学生的自尊受到严重伤害,使学生经常处于戒备状态,有时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担惊受怕,产生抵触情绪。一天我因学生作业问题很生气,随口叫学生马某上讲台,本意是给他当面讲讲,谁知他看我起身连忙抱头,不仅他如此,学生任某也这样。我问:“你们干吗?”其他学生则大声说怕老师打,听后我无言了。怕老师打,可见老师不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有多深;学生或者察言观色,以至于形成口是心非、玩世不恭的不良个性;而自卑,缺乏自信心等不良情绪同样也是暴躁型教师教育管理不当的产物;教师的偏爱往往会使部分学生产生嫉恨……因此,教师要自觉
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二、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心理健康人才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主阵地,教师是学生健康教育除家长之外最直接、最主要的医生。提高自身素养,积极开展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健康教育,培养心理健康人才,是广大教师的责任。
1.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要积极开展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每位教师都应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增强对学生心理状态的了解,提高解决学生问题的策略水平,并注意维护自身的心理和行为健康,减少日常教学行为的伤害,杜绝心灵施暴并有意识地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要像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身体一样关心学生的心理,而且把这种“关心”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教师要完成这一任务,适应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就必须具备较强的心育能力。心育能力包括许多内容。比如:全面了解和深入理解学生的能力,与学生充分沟通并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能力;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初步鉴别的能力,确定心育目标并设计、实施心理训练活动的能力;开展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的能力等。要具备这种能力,教师的心理首先要健康,用健康的心理准确地为学生把脉诊治,正确区分正常与异常,并对症下药,正确引导,及时让学生的心理获得健康,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2.教师是学生的直接心理医生
当今教育的发展决定教师不仅仅是文化的传递者,还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更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心理保健工作,也许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但教师绝对是学生直接的心理医生之一。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心理的辅导和咨询工作,就收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而且会向社会输送有心理障碍的人才,马加爵就是典型的例子。每当听到这类触目惊心的消息时,人们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疑问:我们的学生有如此脆弱的人格,如何肩负起21世纪振兴中华的大任呢?所以,教师要明晰自己肩上的重担和使命,努力提高自己,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为社会培养健全的公民。
总之,一个不注重健康教育的学校是对社会、对家庭、对学生不负责的学校,一个不懂得健康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没有竞争力的民族,只有重视学生健全而健康的心理教育,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郑红.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策略.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
[2]刘艳.教师心理健康浅论.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