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经管专业论文

经管专业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7 16:43: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经管专业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经管专业论文

篇(1)

如果《经济法》课程的所有授课任务由一位授课教师来承担的话,对授课教师来说就是个严重的挑战。当然,如果师资力量充足,也可以由若干名教师分别承担相应的授课任务。但是,这种授课方式也存在问题,因为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来说,《经济法》课程的授课课时不多。因此,很可能造成的局面是一位教师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可能讲授课时量不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就无法充分发挥,讲课只能是“蜻蜓点水”,达不到应有的理想效果;第二,从课程教学内容上看,这种课程设置强调的是知识本位而不是能力本位,与非法学专业开设法学课程的目的不符。在知识分工已经极为发达的今天,非法学专业开设法学课程的首要目的并不是向学生传授法学知识,而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让学生在面对需要利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时能够带上“法律”这一“蓝色眼镜”,[1]学会用法律的眼光看世界。既然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法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并不是传授法律知识,那么,就应当选择最能够到达这一目标的课程,笔者认为,在所有法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最能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课程应当非合同法课程莫属。为什么合同法课程最能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呢?这是由合同法的课程性质所决定的:第一,从合同法课程的授课内容来看,合同法最适合非法学专业学生学习。著名法学家史尚宽先生有言,私法(民法)乃众法之基,学习法学亦从民法开设。在民法学课程体系中,合同法又是最适宜于最先学习的课程。“就民法财产法而言,最具体可征的,反倒是大三的债法各论,纵然从未接触民法,从字义也粗知买卖、赠与、租赁等法律概念;其次是大二物权,再其次是债编总论。大一新生如果不事先准备,课堂上就能听懂并充分掌握民法总则的规定,如果不是老师特别杰出,就是学生聪慧过人。对大多数的学生,真正进入民法的堂奥,最快还是二年级以后的事”;[2]第二,从法律思维的精神实质来看,合同法课程最能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法律精神的实质是什么?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笔者认为,法律思维的精神实质应当是契约精神,具体体现为平等、公平(正义)原则。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契约精神,让学生形成平等、公平(正义)观念。在法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合同法课程无疑是最能培养学生契约精神的课程。因此,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契约精神,最为有效的课程应当是合同法;第三,从民法理论体系的构成来看,合同法理论最能体现(民)法学思维的核心问题。(民)法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主体A拥有客体α,主体B拥有客体β,A拥有支配α,B拥有支配β的权利。在这一假设模式下,A若想获得β,要通过正当途径则只能将自己所拥有的α进行交换。这便产生了(民)法学的基本问题:什么人的什么行为适用什么法律规范,产生什么样的法律后果。

2、合同法课程教学内容编排的内在逻辑

对于合同法课程的授课教师而言,向经管类非法学专业学生讲授合同法的首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这就要求合同法课程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出合同法理论的内在逻辑。因为谈思维就离不开逻辑,或者说思维和逻辑两者之间没有密切的联系。对于合同法课程教学内容的编排,显然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合同法教材体系和合同法课程授课内容编排的关系;二是合同法课程授课内容与生活常识的关系。就合同法教材体系和合同法课程授课内容编排的关系问题而言,据笔者了解,现在大多数授课教师都是按照合同法的教材体系进行课程授课内容的编排,即授课内容编排与教材体系一致。而合同法教材体系的编排,基本上是按照合同法的立法体系进行安排,先将最为抽象的内容,即合同的概念、分类以及合同法的基本原则等问题,接下来讲合同的成立、效力、履行等问题,再接下来讲债的保全、合同的变更转让等问题;最后讲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违约责任等问题。这种体例安排,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难度最大的编排体例。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违反了学习内容安排应当遵循“先具体后抽象,先感性后理性”的原则。学生一开始接触合同法,就碰到合同法理论中最为抽象的问题:合同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合同?特别是,这种体例安排,根本就无法准确反映合同法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难以使学生对于合同法的理论体系有简明扼要的“鸟瞰”式把握。基于这一认识,笔者认为,经管类非法学专业的合同法课程授课内容的编排,应当进行创新,即应当遵循教育教学“先易后难、先具体再抽象、先感性后理性、先宏观再微观”的原则,依据合同从成立到履行的逻辑进程进行编排。在总体上将合同法总论的授课内容编排为三大部分:合同的成立、合同的效力和合同的履行。这样编排的好处在于让学生一接触合同法,就能够鸟瞰式的了解到合同法课程就是讲授三个问题,或者说合同法理论就包含三个基本问题,每个问题都可以从正反两面进行思考。“合同的成立”问题从正面思考便是:合同是如何成立的?从反面思考便是:在什么情况下合同不能成立?不能成立的合同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合同的效力”问题从正面思考便是:合同如何生效,生效的合同将产生怎样的效力?从反面思考便是:在什么情况下合同不能生效,不生效的合同将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合同的履行”问题从正面思考便是:合同如何履行,合同履行后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从反面思考便是: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履行合同,不履行合同将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显然,这种体系编排的“问题”意识非常明显,能够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轻松地把握合同法理论的全貌。在三大部分内部,授课内容的编排也应形成内在逻辑体系。例如,“合同履行”部分的授课内容编排,可以设计为三大部分:首先,合同的正常履行为一部分;其次,合同具有正当理由的不履行为一部分;最后,合同欠缺正当理由的不履行为第三部分。同样,在每一小部分内部,授课内容的编排还应当形成内在的逻辑体系。就合同法授课内容与生活常识关系问题而言,笔者认为应当先讲授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问题的理论,或者说先讲授学生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内容,后讲授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太常见,或者说感性认识不多的问题。以合同法分则为例,显然对非法学专业学生来说,买卖合同是最为常见,也是感性认识最多的合同类型。因此,应当先讲。换言之,对于合同法分则授课内容的编排,不一定要按照合同法立法规定的顺序进行讲授,而是需要向学生讲授清楚合同法分则中各种有名合同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A有名合同为什么在逻辑上先于B有名合同出现,A有名合同和B有名合同两者之间的逻辑以及历史关系。总之,必须按照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要求,将合同法的授课内容整合形成内在逻辑体系,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理想的学习效果。

3、合同法课程教学方法宜以理论讲授法为主

篇(2)

基于实习基地的案例教学具有如下4个方面的特点:

1.全面性与真实性

传统的教学案例普遍存在不真实、不生动、背景材料少、案例过时片面等不足之处。而基于实习基地的教学案例是在学生充分了解、直观感受下形成的,具有全面、直观、真实等优点。学生可参观实习基地,跟进案例全过程,自主学习。

2.实践性与实验性

高校借助企业先进的理念、设备、技术,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完成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的转化,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校企共建实习基地是一种通过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任务,企业人员参与教学,为学生提供实习项目、教学案例等,实现互利多赢的校企合作模式。因此,基于实习基地的教学案例开发和建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相对于传统的案例教学,基于实习基地的案例教学对教学效果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挑战,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亦是一个实验性的过程。

3.动态性和系统性

基于实习基地的案例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着若干阶段和环节。各阶段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整合。实习基地企业的各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和对同一问题的应对方式有所不同。与传统教学案例相比较,伴随实习基地企业的发展,教学案例面临着动态更新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基于实习基地的教学案例的某一个阶段的输出成为下一个阶段的输入,环环相扣,校企合作的过程就是这些阶段或环节的系统的嵌套体系。基于实习基地的教学案例可以制作成系列化,彼此相关联,以此反映实习基地企业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全貌,如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化思维和逻辑思维。

4.互动性强与收益性高

案例教学以校外实习基地为依托,因此必须与实习基地企业建立密切的互动性的的伙伴关系。无论从实习基地企业教学案例资料的收集、讨论、撰写、授权使用等,还是课堂或企业现场上教学案例研讨和分享,都需要实习基地企业人员的支持以及师生的亲身参与,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实习基地企业也可能从参与教学案例研讨和分享,获得相应的收益(如厘清认识,促进思考和行动)。

二、基于实习基地的案例教学实施步骤

基于实习基地的案例教学主要包括如下4个实施步骤:

1.建立实习基地

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各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强化教学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部分高校建立了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的机制,与企业共建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利用企业的技术与设备完成实践教学。这种合作优势互补、利益共赢,企业获得了紧缺人才和先进的理论指导,学校实现了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和社会需求的特色人才培养。

2.撰写教学案例

在实习基地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合作撰写教学案例。撰写教学案例要注意几点:1.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案例。案例撰写要针对经管类学生现有的能力、知识结构和专业要求进行设计,使学生在得到乐趣和肯定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提高专业素养。2.教学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它可能反映实习基地企业的典型和关键事件、成功经验、优秀的管理实践。3.教学案例要及时更新。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过程,经管类专业与现实经济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案例应跟上时代要求,根据实习基地的发展及时更新,反映当前实际。

3.实施教学

有条件的情况下,学生先期参观和了解案例企业。基于实习基地的教学案例的使用,最好的办法是高校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互配合,企业兼职教师或主要当事人分享案例,引导案例讨论,高校教师参与讨论。假如企业兼职教师或当事人无法到场,可采用录音、视频资料丰富和充实案例,增加其直观的感受。

4.总结改进

为了保证基于实习基地的案例教学的效果良好,在实施教学之后,还应进行后期的总结,对教学成果有利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继续发扬,有悖于教学目的的内容与形式就需要改进,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案例资料的充实和更新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三、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基于实习基地的案例教学的实施存在如下3个主要问题:

1.缺乏明确的法律约束和操作规范,专业集群效应很难体现出来

当前的校企合作案例教学还处于一种自发、散漫的初级阶段,大多数都是依靠个人关系来联系企业,没有形成一种长期、稳定、成熟的机制。当前,我国虽有相关文件明确了校企合作的地位,但并没有专门的法规来进行约束,也没有对其具体操作提出指导性办法。校企合作案例教学是许多经管类专业课程中都会用到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但现实中,许多高校和实习基地企业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专业群案例资源共享体系,目前的情况通常仍是一个院系、专业与实习基地企业对接。

2.缺乏有效的案例教学组织与运作体系

完整的案例教学需要一个有效的案例教学体系,包括案例教学的主导者、主体以及组织运作。首先,从案例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来看,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经历和案例教学组织能力。然而,现实中大部分教师仍缺乏真正的企业管理经历,因此案例教学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其次,从案例教学的主体来看,高校学生普遍缺乏社会实践,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较难形成师生的互动。再次,从案例的组织运作来看,完整的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要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学习、研究案例,针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最终提出方案或建议。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完整的案例教学过程很难完成:1.完整的案例教学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精力,而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设计使得教师缺乏足够的激励;2.完整的案例教学需要花费较长的教学时间,而正常的教学时间难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3.案例资料要真实全面,但现实中企业会因为某些原因隐藏部分资料。4.企业兼职教师和当事人因为工作任务和业务很难安排时间参与案例教学,时间经常冲突,难以配合案例教学。

3.实习基地建设经费缺乏

高校通过组织、实施实习基地有效运行的实践研究,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实习基地建设、案例教学、聘请企业兼职教师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同时,与作为实习基地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保证双方有效合作亦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对实践教学经费的拨出不足以维持基地建设项目的开展,教师撰写案例、带学生参观、企业兼职教师来访等,均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

四、总结

篇(3)

【关键词】经管类;应用型;实践教学

一、国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难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传统的实践教学目标强调的是对已有知识的教学和验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而应用型人才的实验教学目标,则应该是对学生动手能力、信息采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形势下,许多院校的实践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实验。国内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一般主要是依托计算机,围绕课程知识传授,进行理解性的课程知识点的实验,以此建立的实验室,在功能上主要以满足单一课程的实验教学为主,没有很好地实现课程与课程之间、跨专业及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相融合的实验。实验内容较为落后,如一些验证性实验项目的内容比较陈旧,许多实验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这样的教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使实验成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在实验教学方法上,基本是借鉴传统理工科实验的教学方法(教师理论知识传授教师实验示教学生实验),使得学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常常处于被动状态,因而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

2、实训。实训教学在职业技术类院校开设的比较成熟,但在普通综合高校,一直以来,并没有引起重视,实训教学概念模糊,定位不清,导致实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在专业教师之间意见不一;教学状态与管理要求不相适应。

3、实习。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是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一直是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主要场所――企业,因为市场竞争的严峻,或出于保护商业秘密的需要,不能或不愿给经济与管理类学生提供适合的、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加之学生出于就业竞争的压力,往往选择在拟就业单位实习,导致学校实习集中安排越来越困难,学生的实习较以前分散,学校管理较难,因此实习走过场的现象比较严重,实习环节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学习的作用越来越弱。

4、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一方面,目前,高校毕业论文多以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为主,由于受到就业的压力,毕业生忙于找工作、考公务员和考研,在一定程度上对毕业论文这一实践环节重视不够,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存在抄袭现象,毕业论文的教学功能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毕业论文这一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一般都比较重视毕业论文而忽略毕业设计,实际上毕业设计对经管类专业的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毕业设计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系统性的训练和提高。因此,经管类专业要改变只重视毕业论文不重视毕业设计的观念。

5、专业社会实践。专业社会实践是大部分财经类专业都普遍忽视的一个环节,许多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得到体现,没有进行有计划的、和一般社会实践相区别的专业性的社会实践。即便安排了专业社会实践的学校,在具体实施中,出现了教学内容偏少、空洞、缩水和甚至放羊的现象,有的甚至无法落实,这样的社会实践实际上是减少了实践教学的时间。

6、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许多高校的实践教学方法和实验手段比较落后,一些教师的实验教学改革意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编制实验教学辅助软件的能力还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能够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实验教学的课程还相对较少。

二、安徽新华学院商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与现状分析

(一)商学院实践教学已具备的基础和优势

1、在实验教学方面的探索,从建院之初,商学院经管专业就已经开始进行课程实验教学,发展较快,成果突出。进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在实验教学方面,已经完成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2、在实训方面的探索,随着实践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来在学校内被忽视的实训教学环节,已开始受到重视, 为开展实训教学,探索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实训课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学校组织了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兄弟院校进行调研,在校内开展研讨, 逐渐明晰了实训的内涵,并通过精品课程(实训)项目建设促进了实训课程的建设。

3、在实习教学方面的探索,开展了以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模拟实习的改革,近年来将实习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探索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实地实习结合的毕业实习新模式上,已取得一定成果。重视在专业实验室中创造模拟社会、经济活动的条件,使学生针对社会、经济模拟现象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校外实习方面,商学院已与宝供物流公司就学生实习事项达成合作意向;在2011年3月,又选送09级物流、商管专业的部分学生赴浙江润迅移动科技有限公司实习。

4、在实践教学文件的规范性管理方面,加强了对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教学计划、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实践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教材)等是规范实践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商学院陆续对这些文件进行了重新规范和修订。这些文件反映了我院广大实践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对于实践教学的探索,凝结了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智慧,目前这些文件在指导和规范实践教学方面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方面,商学院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管理与质量提高,从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写作、评阅、答辩、格式等各个环节进行了严格的规范,还对应届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入选论文进行评选和编辑工作,多篇优秀论文被选编到《安徽新华学院学报》,调动了毕业生写作毕业论文的积极性,使我院毕业论文工作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二)商学院实践教学的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1、应用型的实践教学理念还要进一步总结,商学院正在进行的教学方法改革还需要总结和提炼,要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2、实践教学的研究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不足主要表现在专业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的研究尚显不够,对于实践教学的有关问题,存在认识模糊、定位不准、意见不一等现象,影响实践教学的全面实施。

3、实践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学校的实践教学管理理念和手段跟不上实践教学的教学需求,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队伍、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保障均滞后于实践教学的现实发展。因此,有待进一步完善我院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

4、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待进一步科学完整地固化。由于实践教学的随意性较大,我院正在逐步加大力度规范实践教学环节进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

5、实验教学评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我院初步对毕业论文建立了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答辩检查等一系列质量监控环节,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对于实验、实习教学质量还缺乏有效的监控制度和手段。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实践教学的效果,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及投资效益均得不到及时的评估和反映。

三、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

1、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

(1)实验教学课程的优化与开发。使学生通过优质实验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外显”,提高综合素质。具体做法是,以知识为导向,进行课程实验(理论课中的实验内容)的优化和开发,以能力为导向,进行实验课程(独立开设实验课)的优化和开发,按照单项性实验、课程综合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学科综合性实验、跨学科综合性实验、模拟实习的实验层次进行实验课程(或课程实验)的建设。

(2)“精品”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实验项目是实验课程的基本单元,建设高质量的实验课程,首先必须有高质量的实验项目,我院正在加大精品实验项目的建设力度,在精品实验项目规模建设的基础上,力争建设一批精品实验课程。

(3)实验教材的建设。实验教材是实验课程的载体,应加大实验教材的建设力度,以有效固化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成果,以形成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实验教学改革成果。

2、实习课程体系的设计

实习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要研究和明确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的教学目的和特点,同时加大课程实习的开发力度。深化总结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的毕业实习模式的改革,积累校内模拟实习的数据资料形成有新华学院专业特点的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人才毕业实习的培养方案。

3、研究能力课程培养体系的设计

课程设计、学术论文、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虽然都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但三者之间有着明显的目的性与阶段性的区别。目前,我院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在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方面比较薄弱,需积极倡导,加强研究和实践,鼓励各专业开设课程设计,鼓励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使课程设计、学术论文、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在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方面发挥不同的功能与作用。

参考文献:

[1][美]戴维・罗伊斯,苏瑞提・S.多培尔,伊丽莎白・L.罗姆菲.社会工作实习指导[M].屈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程静.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诠释与对应[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3]何磊.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2010.8.

篇(4)

[关键词]经管类;实践教学;企业;高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162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4-0-01

1 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

了解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现存的问题,是提升经管类实践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基础。

1.1 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从多所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来看,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军训环节,一般由高校统一安排,为期两个星期;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在经管类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课程教学需要,设置一定比例的模拟实验教学;专业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在第三年的第二学期,实践时间一般为8个星期,实践学习地点为实践基地,或者企事业单位,进行专项性实践锻炼;毕业实习环节,通常在第四年进行,第一学期在实习过程中,部署论文撰写,第二学期进行论文答辩等。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按照实践学习的地点,主要分为两种类型:课外实践教学与课内实践教学。

1.2 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与认识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下面分别从教师、学生、学校、企业4个层面展开分析。

教师层面。大多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实践教学存在偏差,过于注重理论教学与科学研究,实践教学陷于形式主义泥淖,不少教师忙于科学研究,对实践教学缺乏研究,也缺乏实践教学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导致实践教学环节过于简单。

企业层面。企业在参与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上缺乏主动性,认为学生实践学习活动会对企业的常态化运行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学生实践学习管理投入的时间与成本比较大,因此经管类学生在企业实践学习的有效性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影响了学生企业实践学习效能。

高校层面。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也比较薄弱,实践活动内容程式化,缺乏灵活性,学生实践学习形式单一,对实践学习缺乏兴趣,自主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学校的实践学习评价不够细化,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导致实践教学与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分开。

学生层面。学生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对实践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而且不少学生存在功利主义思想,认为实践学习就是为了混学分,应付毕业,因此,学生实践学习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应用能力、创造能力也就得不到有效提升。

2 提高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应对策略

基于经管类实践教学,笔者从上述4个层面进行思考,提出以下策略,以期提升经管类实践教学质量。

2.1 教师层面:提升认识,强化教研

经管类教师要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并不会影响师生科学研究,只有建立在教学实践基础上的科研才是有效的,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因此经管类教师要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实践教学研究,多下功夫加强实践教学调研,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积极参与学生实践学习活动,以直接获取信息,根据学生实践学习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思路。目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孤立双线推进式教学不利于实践教学,经管类教师还要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合研究,强化理实教学互补。

2.2 企业层面:有效互动,互惠互利

企业要改变传统错误认识,在校企合作中提升主动性,以实现校企的互惠互利。高校在理论上具有优势,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对企业具有很高的理论指导意义,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与优化,帮助企业产生经济效益。企业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实践学习平台,能够为高校经管类学生学习创造机会,搭建平台,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与创新。企业与高校在实践教学中的合作,将有助于实现校企的互惠互利,实现校企共赢。

2.3 高校层面:进行宏观规划,强化设计

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定位意识,对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进行宏观规划,包括完善与优化经管类实践教学体系,对实践教学方案进行实践认证,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等,优化实践教学硬件与软件,优化师资队伍。此外,高校要强化设计意识,对实践教学进行深入设计,以对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具体的、可行的指导方案,发挥高校在宏观规划中的作用。

2.4 学生层面:主动参与,乐于创造

学生要进一步提升学习主动性,增强忧患意识。目前,社会竞争激励,学生只有不断扩充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与创造能力,才能有效提升岗位竞争力。学生要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到实践学习中,抓住一切有利的实践学习机会,利用一切实践展示平台,积极投入到实践学习中,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提升责任感,在企业实践大舞台上,乐于创造,乐于创新,真正将实践学习平台作为自己运用知识、进行创造的广阔天地。

3 结 语

加强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势在必行,这不仅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高校经管类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高校要进一步加强经管类实践教学研究,拓宽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路径,为社会输送优质经管类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 实践教学 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007-02

国内的经管类专业是一个对教师及学生的实践能力都要求极高的专业,其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分析解决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问题的理论能力,同时要有创新及对理论知识灵活运用的实践技能,因此找出当前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新思路,对各高校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现分析如下:

一、经管类各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结构不合理

国内高校的经管类专业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屡见不鲜。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往往都是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根据理论课堂的教学内容来安排实验及实践教学,整个内容的安排受到理论教学的制约,实践内容单调、学时有限,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此外,许多实验及实习课程根本没有配套的教材,从大纲的编排到教学目标的制定都是由从事该课程理论教学的教师完成的,因此指导书存在内容单一、不合理的现象。而且,不同课程的实验教学的内容出现重复的现象。所以,从经管类各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整体上看,经管类专业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不利于为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

2.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手段落后

在实践教学手段方面,很多教师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轻案例而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即使使用案例也不能做到与课堂内容紧密联系。造成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当前市面上所提供的实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比较落后,不符合专业发展的需要;内容简单化,多以验证型实验为主;实验虽然项目多,但研究性及创新性的实验却很少,跟不上实践教材建设发展的需求。尽管现在各大高校经管类专业,如金融工程、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的模拟实验室基本建成,但在实践教学中真正能将实验室功能充分利用起来的还是不多。

3.实践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

目前,经济类专业实践课程长期采用固定教学模式,多年变化不大,未能紧跟科技和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经管类专业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其潜在的创新能力,限制了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此外,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几乎都是由指导教师自行向学生演示,学生参与度不高,弊端显得十分突出,对学生实践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限,没能良好展现实践教学中“灵活教育”及“延伸教育”的特点。

4.实践教学师资团队建设投入不足

首先,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实验课程教师大部分原来从事理论教学,其数量及质量都相对薄弱,虽然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可是实践经验不足,导致实践教学方法落后,严重制约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的发展,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其次,很多教师并不注重实践教学,更不愿意花精力指导学生实践,减少了学生参加实践的机会,影响了经管类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最后,随着高校教师学历层次的不断提升,高学历的年轻教师成为了教师团队的主力军,而不少青年教师往往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就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经济及管理的实践经验,知识结构也相对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所授知识的实用性不强,讲原则多过讲方法及实际操作业务的现象。所以,实验教师队伍素质整体低下。

5.实践教学配套保障不足

从有利于各高校发展的角度上看,学校更愿意将精力用在各专业的利益平衡上,对一些教学急需的项目投入量大,从而导致实践教学经费的相对短缺,与高校相配套的实践基地的建设水平因此一直滞后于行业发展总体水平。经管类学生从事的多是与市场紧密相连的工作,因此实习基地的建设非常重要。但现在高校中拥有独立实习基地的非常少,很多企事业单位也不愿意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实践机会,最终导致实习过程流于形式。此外,由于同批参与实习的学生人数往往会比较多,可供实习的部门场地有限,学生即使进入实习期也只是走马观花地参观一下,根本没有了解业务、熟悉业务的机会。使得原来制定的许多实践教学内容难以按计划实施。

二、经管类各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分析

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将来要参与实际的市场经济活动,对在校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及市场活动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在当前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发展新思路,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充分发挥学院在学科建设上的优势,根据培养目标以及专业教学的具体要求,将实践教学体系与专业培养方案紧密结合,理论教学目标与实践教学目标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布局,共同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分为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专业技能训练模块、综合技能训练模块。在这些模块中既可以安排课内实验,也可以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分别从感性认识及专业技能方面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在学科建设上注意以科研促进教学,充分发挥科研在教学中的作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经管类人才。

2.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实践教学

经济管理类专业是实践性和社会性要求都比较强的专业。要切实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现阶段可从强化课堂案例教学、改进实验实习方法、改革毕业论文选题及写法,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等环节入手。具体操作如下:(1)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运用各种方式进行案例教学,如案例穿插、单项案例讨论、综合案例讨论、专题讲座或报告等;(2)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建设方面,高校可运用自己的资源与能力建设与发展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和运用自身与社会的双重资源共同创建经管类专业实验室;(3)实习形式多样化,不限于只到企业参观考察,还可以采用定点岗位实习,在基地听讲座与答疑,企业专家到学校授课及作报告等其他形式;实习重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毕业论文设计要面向实际选题,学生根据自身的学术专长和兴趣,自行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指导教师应重视对选题的审定和对提纲的审核。

3.注重实践教学创新思维的培育

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转变观念,创新思路,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与合作。过去,经济管理学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往往安排比较靠后,指导教师现场教学也相对较少,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针对这种现象,可将实践教学日程相对提前,如在大一时就可以安排教师及企业负责人带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模拟实践,加深学生对专业将来所从事工作的具体认识。此外,当前有关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侧重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本上没有看到对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的培养,以至于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知识面比较广,但缺少特色,而且对自身的期望值又过高,当发现自身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时,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这种社会关系。因此可以学习一些高校采用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根据企业切实需求进行人才的培育,让学生通过实践课程进入到工作岗位提前锻炼。这样既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企业实际工作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也便于其查找自身的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为毕业后顺利上岗提供前提条件。

4.强化实践教学教师团队的建设

实践教学工作只有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学科研队伍,才能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才能有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学队伍,对实践教学顺利进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构建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加速培养实践型教师队伍;教师不仅要有超强的业务能力,还应具有爱岗敬业及努力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2)建设“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完善考核、培训工作。支持教师在不影响日常教学、学生管理的前提下报考各类执业资格证书,让教师深入到企业,参与到企业真正的工作过程中,这对提高实践型教师的技术能力有着极其明显的作用,从而构建一支以“教师+专业资格认证+执业注册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3)加强对实践教师的培训及考核工作。实践教师在从事具体教学工作前一定要通过学校试讲及专家认可;对学生的实验及实习报告要做到认真批复及时反馈;实践任课教师的评价应与理论教学的教师评价保持一致,严格要求。

5.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经费的投入

首先,实践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无论是独立实习基地的构建还是与其他企业的合作,都需要大量资金,当然在与企业合作的项目中,所支费用相对较少,因为企业给我们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同时,我们也给企业提供服务。其次,实践教学活动的进行需要资金。如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软件的购买及后期维护等。最后,实践教学的师资培养也需要费用。从事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师需要相应的激励机制,否则很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就不明显了。

三、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

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加深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都有着理论教学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因此,长久以来,在经管类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更要结合专业的特点,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为培养更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努力。这是当前社会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总之,只有不断深化经管类实践教学改革,才能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创造性;教师应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为社会输送高能力及高素质的经管类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卫平.高校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学刊,2015,11:18-19+21.

篇(6)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during the under graduation thesis from different angles, such as asking questions, analyzing problems, and problem-solving, and explores their reasons, and then gives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This will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thesis greatly.

关键词: 毕业论文;问题分析;对策

Key words: graduation thesis;problem analysis;improv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248-02

0 引言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对学生四年本科期间专业知识学习及运用的一个综合检验,也是对学生科学研究素质的初步训练。而且它对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学生迅速进入工作角色提供有益的帮助。因此,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对提高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同时学生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也反映出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质量的高低,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从而为改善教学质量提供依据[3]。笔者在近几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基础上,以青岛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0-2012届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经管类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具体措施。

1 经管类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一般的本科毕业论文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即提出问题(前言),分析问题(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对策)部分,本文针对以上三个环节具体分析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中常出现的问题。

提出问题部分或者说前言部分应交待论文的背景、研究目的意义、研究范围等,这一部分的重点在于综合评述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目前,这一部分论文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1 研究范围过大

虽然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在书面上会限制研究范围,如某一地区或者某一企业,如“青岛市外贸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等,但这种题目对于本科生而言仍偏大,因为青岛市外贸涉及加工制造、农产品等多个行业,学生在实际撰写论文时往往把握不住问题,出现题目与研究内容脱节的现象。

1.2 题目宽泛致使研究难以深入

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虽然看上去比较具体,范围也比较明确,如“青岛市橡胶外贸业存在的问题研究”等,这种题目虽然在字面上不存在问题,但学生在实际论文写作过程中往往发现,针对橡胶这类特殊行业其数据的收集非常困难,在专业的统计年鉴中往往查不到,需要学生亲自到企业进行调研才能获得,而在实际的调研过程中,由于企业不配合,相关数据往往也无法得到,因此学生在论文的实际撰写过程中往往只能规避行业的实际运行情况,使得论文缺乏具体内容支撑。

1.3 对于前人工作成果不够重视

本科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但绝大多数学生往往忽视这一环节。这一方面导致重复前人研究成果的现象不断发生,另一方面,学生的论文也缺乏创新点。

分析问题部分即正文是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它占全文的绝大部分。这一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3.1 学生对基本的分析工具掌握不够

统计分析可以说是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毕业论文中最常用到的分析方法,但学生对这一类工具的掌握往往存在很大缺陷。首先体现在对基本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如部分学生的调查问卷设计不够合理,对基本的Stevens分类法的尺度不够了解,甚至出现4点等距法的尺度调查问卷;同时对调查数据的收集及处理也存在很多问题,收集的数据的质量及可靠性都无法保证,如对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情况缺乏必要交待,甚至出现数据造假情况,像100%的调查问卷回收率或者100%调查问卷合格的这种基本不可能的情况在毕业论文中频繁出现。其次对专业的统计分析工具掌握也存在不足。部分学生能够利用Excel对获得数据进行初步的回归分析,但对于更进一步的主成分分析等内容则往往无法把握。

1.3.2 对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

学生在获得所研究的问题或者企业数据资料后,无法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因此无法发现现象或者缺陷背后存在的真正问题。即使部分学生能够提出问题,但往往无法针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因此也无法探讨提出问题的真正致因。使得文章缺乏逻辑性,不够完整。

1.3.3 对问题的分析缺乏针对性

部分学生能够亲自到企业进行调查获得大量一手数据,但对数据整理不够完整,导致对问题的分析缺乏出现偏差,同时对发现的问题无法进行归纳总结。因此提出的问题往往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相吻合。

解决问题这一部分是承接上述分析问题部分而来的,其主要反映了学生利用课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①所提对策缺乏针对性。

毕业论文对策建议部分经常出现的问题。无法根据上文问题分析中归纳总结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或者对策部分与所列举问题根本不相关。这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缺乏必要的逻辑分析能力。

②所提对策缺乏可执行性。

学生往往只能根据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提出某些建议对策,但对于建议的执行过程缺乏必要的介绍。这往往导致学生的论文看上去如同课本上理论知识简单列举,这也反映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

2 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给出以下提升经管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2.1 加强对选题的管理

在确定论文题目时要求学生明确以下三个原则:

①与学生专业紧密相关原则。这一方面是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保证论文质量的必要措施。因为毕业论文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而这些只有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才能保证有良好的理解与掌握。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出现严重的理论错误,往往就是由于其选择与其专业不相关的题目,导致对研究问题的基本理论缺乏掌握而出现问题。

②与学生兴趣爱好相关原则。在保证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结合当前本学科领域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自己确定研究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精力及兴趣撰写毕业论文。避免出现学生在论文选题中总是在指导教师所划定的圈圈内思考、工作,这样既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发展的愿望。

③研究范围具体、研究问题明确原则。要求学生尽量选择具体的行业,具体的企业,针对具体案例展开研究。同时建议学生充分利用到企业实习的机会,结合企业的具体需要,确定论文题目,同时充分利用企业中真实数据,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这样的选题任务明确,针对性强,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明显提高毕业论文的效率[4]。总之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其选题应结合当前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实际,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使得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锻炼[5]。

2.2 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

除了专业知识外,经济管理类学生尤其要加强统计学的学习。对于经管类学生,统计学是其必须掌握的课程,统计工具是其必须熟练使用的工具,这不仅是毕业论文撰写过程的需要,同样也是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熟练掌握使用的技能。同时指导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研究问题的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如结构方程、层次分析法等常用方法。这些分析方法经过老师的帮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学基本掌握,从而可以极大提高论文的理论性。

2.3 加强老师的指导

毕业论文的撰写整个过程都需要指导教师全程跟进,及时发现学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分析,具体来说在整个论文撰写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以下环节的指导。首先是在论文开始阶段对学生进行学位论文的基本介绍,需要让学生明白整个学位论文的结构组成、行文基本要求、文献的查找方法等必要的基础知识。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同样要及时跟学生讨论,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方法论的指导,使得学生能够掌握真确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发现改正,避免出现大的错误。最后就是论文撰写完成后,指导教师要对论文进行整体审核,避免学生出现逻辑性错误,对方法及数据进行必要的审核,保证论文的质量。

3 小结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其对于学生综合四年的本科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能力、迅速进入未来工作岗位及适应工作角色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严格要求,而这也会对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薛彩霞.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在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高教论坛,2011(08).

[2]张玉胜,温少如.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浅析[J].高等教育,2012(07).

[3]廖元秀,周生明.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探索[J].高教论坛,2010 (11).

[4]毛小庆.对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6(01).

[5]乔军,孟庆玲.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1(09).

[6]卢忠东.实践导向的企业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2).

[7]张全争.浅谈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在毕业论文中的指导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0(22).

[8]王志俊.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与学生综合能力之探讨[J]. 人力资源管理,2010(02).

篇(7)

专业代码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实践学分

020104 1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0

020104 2 03709 基本原理 4 0

020104 3 00015 英语(二) 14 0

020104 4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5 0

020104 5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4 0

020104 6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4 1

020104 7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5 0

020104 8 00054 管理学原理 6 0

020104 9 00067 财务管理学 6 0

020104 10 00068 外国财政 5 0

020104 11 00069 国际税收 5 0

020104 12 00070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4 0

020104 13 00058 市场营销学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