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数学课件

初中数学课件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04 11:05: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数学课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数学课件

篇(1)

一、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效果非常好,它的最大可取之处在于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化抽象为具体,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

二、应用的误区

随着数学课件的广泛应用,也引出了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常常不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在电脑上――以电脑为中心组织教学,忽视学生的反应,形成了“学生瞪着电脑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局面,这时数学课件的作用就适得其反。因此对于有些课件到底有多大的实际价值;是否一个课件必须是一节课全部内容的翻录;是否一个课件只是教案的复制品,只是把大黑板变成小屏幕,教鞭变成鼠标,教师变成放映员等问题都是应用中需思考的问题。

总之如何把计算机的特有优势――这个现代技术的“钢”用在现代数学教学这把刀的“刃”上,也确实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去反思,去探讨。

三、多媒体技术在应用中的思考

我们该如何制作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数学课件?制作这样的课件,一般需要以下三步:

1.要弄清制作什么内容的课件。并不是一节课都需要使用,也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使用。凡是对用其他方式更能讲清楚的课,应不浪费人力、物力制作课件。因此,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对要讲的每一节内容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和把握,了解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为此,在实际选择制作中,应找准课件辅助教学的“切入点”,明确“辅”在何处。

2.要分清制什么类型的课件,为什么要制这一课件。一般来说,数学课件常用的有复习型、习题型和新授课型。依据不同类型,制定不同教学目标。明确课件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

篇(2)

摘要:本文浅谈初中数学“1+2”剪辑式课件的制作与系统开发,以期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优势,同时使每个在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教育工作者受到启发.

关键词:初中数学;剪辑式课件;制作开发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校校通”工程的逐步启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中小学迅猛发展,它以其贮存信息量大、画面丰富、动态直观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 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现状并不乐观,不少学校和教师在这方面的工作无统一计划、无明确目标,计算机辅助教学大多以“观摩课”的方式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一个点缀,信息技术并没有真正与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 这主要是因为在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自己开发课件,而一个课件从设计脚本、编制程序到最后完成有许多复杂的过程,即使教师计算机应用熟练程度再高,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就大大抑制了教师自制课件的积极性,更谈不上课件的成套开发. 虽然网络上和书店也有以盈利为目的的课件光盘,内容很全面,但缺点也非常明显:1. 课件的使用是有偿的;2. 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一般由计算机专业人员完成,一线教师没有亲历亲为,对知识点的讲述平铺直叙,基本没有设问、思考,课堂缺乏设计与变换,容易沉闷;3. 课件一般用Flash做成,由于Flash软件制作的起点较高,教师只能用,不能改,缺少个性和灵活性,最重要的是由于课件不能轻松修改而缺乏不断完善和升华的空间,因而失去了使用的周期性.

能否找到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制作和开发一整套初中数学课件?作为一名初中数学的一线教师,通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我总结了一套简单而便捷的数学课件制作方法,即“1+2”剪辑式课件的制作. 我在教学中坚持运用此方法开发课件并将其应用于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与广大教师朋友一起交流、分享.

初中数学“1+2”剪辑式课件制作的内涵界定

1. “1+2”的内涵界定“1”是指PowerPoint. 课件的制作以PowerPoint为必用工具软件,每一课都用PowerPoint按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做成课堂演示型课件,教师上课时以幻灯的形式向学生展示. “2”指几何画板和Flash,这两种工具软件作为课件制作的辅助软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性地链接运用,作为对PowerPoint的一种补充. 所谓“1+2”,并不是三种软件按“拼盘式”组合,而是以一种为主,以另外两种为辅的使用模式,旨在方便、快捷地实现三种软件的优势互补.

2. “剪辑式课件”的内涵界定在课件的制作中以较容易掌握的PowerPoint为基本软件,几何画板和Flash作为辅助软件,教师并不扮演完全的课件制作者. 在本课题研究的“1+2”剪辑式课件制作模式下,教师只需收集PowerPoint几何画板和Flash素材,熟练掌握三种软件的运用技术,在充分理解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将已有的素材剪辑、修改或链接、插入,便能非常快捷地制作教学演示型课件,与自己的教学安排有机整合起来.

初中数学“1+2”剪辑式课件制作与系统开发的原因

1. 课件的系统开发可以收集和保存初中数学教学资料

(1)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数学教材经过修改,近期估计不会有大的调整. 即便以后改变版本,数学知识的呈现顺序虽有调整,但每个知识点的内部构造变化并不大,有整理保存的必要.

(2)理科相对文科来说,知识本身的客观性较强,不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课件制作后的兼容性较高.

(3)有利于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所有的新授课内容利用电脑一旦形成资料可随意增添、删减、润色,使之成为一个不断更新与完善、提炼与升华的良性循环.

2. 运用制作的课件上课可以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1)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学习. 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承认一个生动形象的CAI课件远比单调的单一教学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因为根据心理学知识,学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比较短,上课时间一长,学生容易感到疲倦,学习效率就会下降. 这时适当运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色兼备的特点来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创设新的兴奋点,以使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直观、动态、清晰,可以将学生不易理解的几何图形的变化、运动过程演示出来,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取得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3)投影屏幕可发挥小黑板的作用,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信息密度. 同时也可以避免因学生人数较多,看不见黑板的情况发生.

(4)课件的程序是事先设计,内容及顺序是经过仔细推敲的,利用课件上课,相对传统教学来说,整个课堂更加流畅而富有逻辑.

初中数学“1+2”剪辑式课件制作的具体环节

初中数学“1+2”剪辑式课件制作和开发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最好是同一年级组的数学教师全员参与,分工合作,共同培训课件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在教研会上一起讨论,集体备课. 课件的制作最好一个教师负责一章的内容,以便形成统一风格.

具体的制作环节如下:

1. 根据教材的结构和顺序建立与之配套的文件夹.

2. 广泛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各种多媒体光盘素材,大量下载各数学网站上的课件,保证充分的信息量. 根据课件名称将收集的资料分门别类放入自己所建的文件夹内,以便使用时能很快地提取.

3. 遵循先设计后制作的原则. 先看教材,集体备课. 把这章的内容、例题、习题集体讨论,做到心中有数,有思路以后再看别人的课件,这样制作课件时才不会被别人的思路牵着鼻子走,任何时候都会有自己的风格.

4. 整合已下载和收集的课件. 在下载的本课时的课件中选一个最好的作为模版,将其他课件中较好的内容按原课件顺序全部复制或链接集中至这一课件中.

5. 修改课件. 这是所有步骤的重点,需要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博采众长. 但要注意:教学课件的设计一定要考虑有效性,而不是无原则的拼凑和粘贴,课件绝不是简单的资料存储器和播放器,具体步骤如下:

(1)删除画面中不必要的东西. 比如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图案、动画、声音,以便学生集中精力在所关注的要点上.

(2)在把握本课的教学的重、难点后,按自己的思路组合幻灯片中的内容,缺少的内容自己添加,把重心放在内容中的重、难点突破方法的推敲上,同时遵循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和注意力规律,使课件按教学思路逐步深入地呈现,成为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

(3)统一每一页幻灯的模版、字体、字号、图形色彩,使之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6. 将修改好的课件重命名,注明(已修改),放在年级组(已修改)文件夹内,供年级组成员上课循环使用.

7. 根据上课使用时的反馈信息,年级组成员每周要集中研究,集体修改课件,将修改后的课件压缩后放入校园网指定位置,供学生周末上网下载后再次学习.

初中数学“1+2”剪辑式课件制作与系统开发的原则

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数学学科的特点,在课件的制作中须坚持以下原则:

1. 分类设计的原则教师必须研究和掌握代数课、几何课、统计概率课等基本课型的特征,根据课型的特征从不同的侧重点入手制作课件,追求最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 主体性原则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在课件设计时要考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主动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开放民主的教学场所,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问题的主人.

3. 反馈与调整的原则教师在制作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课前的信息加工,更要重视课件在课堂中使用的反馈信息,通过教研小组成员课后集体备课收集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课件的再次理解、构建与应用.

初中数学“1+2”剪辑式课件制作和系统开发的意义

1. 对教师而言(1)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2)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3)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让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研究教材,修改课件,促进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

2. 对课件而言(1)形成一套初中数学系统、完整的课件体系;(2)可适性强,教师可以因时、因地、因人对课件进行修改或重组,根据需要删减,突出个性,体现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点,以达到资源共享;(3)生命力强,具有使用的长期性、周期性.

初中数学“1+2”剪辑式课件制作容易走入的误区

1. 制作课件前备课和教研不充分,使教研组内课件的风格和水平不一致;

2. 制作和开发课件时,无原则的拼凑和粘贴使课件缺乏逻辑性;

3. 制作和开发课件时,过分追求内容的大而全,没有考虑课件的有效性;

篇(3)

1.墨守陈规

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有些老师习惯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打天下”,认为传统的教学来得更直接、更实用、更省时省力,平日课堂教学难以问津多媒体技术,只有在公开课时才忙于制作课件,这样所谓的多媒体教学成了观摩课、评优课的专利,成了“花瓶式”的“点缀”,成了用多媒体技术“作秀”。

2.课件使用过多过滥, 只讲形式不求实效

很多老师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的现代意识而大量地采用多媒体课件。这样一来,课堂上便热闹了许多:一会儿出示画面;一会儿是练习实践的投影;一会儿又是录相解说。面对这样热闹而又低效的场面,可想而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会是什么样子。

3.以课件为教案

我们在上课前都要认真地备课、写教案,这是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能有的放矢、有法可循。多媒体课件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不能涵盖一堂课的教学,它只能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一个词:“本末倒置”。

4.课件与教学内容整合欠佳,重视电脑资源的运用,忽视其他资源的运用

在多媒体课件使用中出现“两层皮”现象,即提出问题后,没等学生充分思考、谈论,课件上已经给出了答案,学生就不愿意回答了,因为他们感到就像观看一场已经知道比分的体育比赛,索然无味。这样的课件不但没有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反而影响学生的学习了。

此外,多媒体教学容易忽视揭示过程,只重培养能力,重视形象思维,忽视抽象思维。那么如何避免这些误区,科学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呢?

1.切忌数学课件平铺直叙

课件制作者没有深层次地挖掘教材,仅仅是以教材为依托,按照教材章节内容为根本,原封不动地按照教材顺序,以记流水帐的形式制作课件,或者制作的课件内容容量太大,没有时间让学生去思考,上课就象放电影一样,每一个知识点如同蜻蜓点水,一笔带过。这样的数学课件,上课时教师只要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上出的数学课也就变成了“流水课”。正是由于这种平铺直叙流水形式的课件制约,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人机互动”。当学生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时,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作一些简单的应答。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也与新课程改革背道而驰。由于教师按照事先设计的思路“一讲到底”,根本不顾学生的反应如何,教师的讲解变成了电脑的播放,忽视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眼花,无法进行知识由“同化”到“顺应”的转化,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处理和理解接受。

2.注意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

有的教师在尝到多媒体的甜头后,便对此奉若神明,于是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对其它常规媒体不屑一顾。在某些公开课上,我们甚至看到一些教师纯粹以多媒体替代小黑板与挂图之用,还自以为用了多媒体而颇为自得。这样的教师,其追求现代化的意识是好,但是还必须讲点辩证法。我们要始终注意和重视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如教师的精心设问、师生间的对话;教师的板书,解题演算过程的规范表达等,不能忽视黑板的使用。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多媒体与其它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教学。

3.课件使用要灵活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要灵活展示给学生需要呈现的东西,要紧扣本节课的重点进行。

(1)运用多媒体,必须凸显数学课堂教学的主目标

所谓的主目标是指一节课最主要的教学任务,即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形成与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教学目标。多媒体运用也必须围绕这一基本理念出发,加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以恰当的引导、补充、评价和总结促使学生针对多媒体展示的资料和资源的观察、讨论、交流、演算、验证、生成观点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对主要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和主目标的达成。

(2)运用多媒体,应该积极整合信息资源

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库中或互联网上的初中数学信息资源及其丰富,但不加选择的运用,未必恰当,甚至对数学课堂起副作用。所以不能实行“拿来主义”,而要充分考虑学情,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要贴近、适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已有的知识技能积淀。作为数学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提高组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水平与能力,把整合优质数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能力上升为一项教学艺术。

(3)运用多媒体,应该体现因材施教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没有考虑、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导致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撑死了。因此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应体现因材施教。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服务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原则,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只有这样,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才会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陈昌炯.《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中学教学参考.2010.05.

篇(4)

一、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技术的简称是IT,是利用网络、计算机、广播电视等多种硬件设施设备及软件,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收集、组织、储存、加工、传输及使用的和。该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科学与通信技术对信息系统与应用软件进行设计与开发。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改进,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初中数学课程分析

(一)逻辑性

数学教学中的公理、公式均是经过严格的逻辑推理与反复的证明才得出的,因此其逻辑性较强,其逻辑性具体体现在几何与数量关系的推导上。当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既要讲求一定的方法,也要符合逻辑思维。

(二)抽象性

数学的抽象是复杂数量逻辑关系及图形空间形式的反应,抽象性并不是数学学科独有的,在研究数学抽象性知识时,需要建立相应的模型,将图形、文字等联系起来并形象的展示出来。然而实际教学中学生无法完全理解抽象性的概念,也不会更好的构建数学模型,因此,需要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该问题。

(三)实践性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该观点将数学应用范围之广体现的淋漓尽致,数学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工具与手段,其实践性很强。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优点

(一)提高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思考

数学本身是一门既枯燥又乏味的课程,而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将课本中的知识,以图形、动画、图表等形式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同时,教师在进行问题讲解时,也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比如讲解圆锥、圆柱体等的体积时,教师可以将上述形状以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图形,通过组合、拆分等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二)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基于初中数学教学严谨性、抽象性及实践性等特征,传统初中数学教学的首手段很难满足现有的教学的需求,比如无法全方位展示立体图形的构造等,然而通过信息技术对相关内容进行进行处理后,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图形及动画功能,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在该方面优于传统数学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师生负担

随着信息技术研发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进一步加深,比如多媒体课堂中CAI课件的应用,教师通过该课件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解,教师能够更加灵活的掌握教学进度。信息技术的应用满足了新课标的要求,提高了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容量大、交互性强、高密度等特点,能够有效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

四、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不足之处

(一)信息技术应用不合理

有时教师过于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反而忽略了传统教学的主体地位,出现初中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滥用的现象,反而降低了数学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时,有的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三角形的图片展示给同学,学生通过视觉进行感知,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筷子、胶带等工具动手制成三角形,如此看来,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更有优势,其既能断粮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所以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应用计信息技术。

(二)忽略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虽然应用计算机技术是教学中的一大趋势,但是并不意味着信息技术可以完全替代教师的位置,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该现象十分常见,教师将信息技术放在数学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不注重与学生进行共同与互动,使得学生和教师间的联系变少,进而导致教师不能清楚地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比较盲目,有了疑问也不及时向老师反映,久而久之,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均会下降。

五、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结合的途径

(一)应用信息技术时要注意结合实例

教师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丰富数学理论教学,充分结合生活实际,适当引入实例。比如学生在学习圆形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数学课堂中的圆像什么,有的学生说像太阳,有的学生说像车轮,还有的学生说像呼啦圈等,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说的这些实际物体以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既加深了学生对圆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重视师生的课堂互动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要扬长避短,不能丢掉传统课堂的主体地位,注重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与疑问,教师再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些疑难问题进行汇总,并逐一给出思路和意见,应用信息技术并不是脱离实际的课堂教学,也不是只在乎信息技术应用与否,而是既要应用信息技术,又要认清传统课堂的重要性,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不能缺少。

(三)注意数学课件的设计

充分考虑数学教学的具体内容,按照具体的讲课思路,合理设置课件中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并适当分析和讲解。另外还需清楚以下内容:数学教学课件与教学目的是否贴合,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否可以解决传统数学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是否与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相符,教学课件的使用时长等均是教师设计课件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四)合理应用信息平台

通过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应用,相当于为学生搭建了免费、便捷的数学学习平台,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已经学过的课程制作成视频等,通过社交软件或网络进行,学生可以在家温习学过的数学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建立数学学习讨论群,教师可以跑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遇到的难点和疑问进行自由发言与交流,教师在必要时进行引导。

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策略

目前,我国高中数学课堂已经广泛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课件的质量不仅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率,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好的课件不仅能教给学生知识,还能引导学生积极发散思维。所以教师在实际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的制作以便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一、高中数学课件设计的原则

1.结合高中数学的特点高中数学不同于初中数学,高中数学知识抽象性较强,而且高中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理解力和分析能力。所以很多高中生学习数学都会觉得很难,而且知识点很零碎。因此教师应该结合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课件设计。2.能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高中数学对于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推算能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详细介绍数学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3.符合高中数学教学理念课件设计应该以学生为根本,以展现数学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为目标。教师在课件设计时,应该将数学知识和推算过程都演示给学生,通过实例过程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策略

高中数学课件的设计应该是以数学语言为基本,通过展现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借助多媒体时应该重视课件的交互性、集成性,使得学生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能够更好更快地吸收数学知识精华。1.设计内容上应该具有针对性在高中数学知识学习中,不同的知识内容有不同的教授方法,在借助多媒体进行课件制作时更应该突出教学的针对性。不仅如此,课件制作更应该突出每节数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做到一目了然,这样学生便会很直观地了解到哪些知识需要重点学习。比如在椭圆定义的课件中,教师可以先展示一段关于太阳系九大行星绕日运行的轨道视频,引入椭圆的标准方程x2/a2+y2/b2=1(a>b>0)(其中a、b分别是椭圆的长半轴、短半轴的长),然后再展示椭圆随着椭圆轴变化的现象。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椭圆轴对于椭圆的影响,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椭圆定义的理解。又如在学习函数y=Asin(wx+φ)的图像这一节内容时,因为函数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很难理解函数图像和公式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就可以将函数图像的变化关系体现出来,将抽象的数学变量和位置关系展示出来,降低其抽象性,从而帮助学生学习。再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知识,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应该将立体几何的形状和转变通过动态模拟展现给学生。这样做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还有助于学生进行思维发散。2.设计操作上应该具有交互性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设计制作的课件不能只是单纯地演示给学生看。教师应该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比如在三角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件设计上应该适当加入一些互动性的题目,如例题:比较大小tan1和tan4的大小,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进行验算比较,然后再通过PPT展示正确的解析过程,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函数知识的理解。又如在一些具体的实例讲解中,更应该突出教师和学生的交互,教师将具体的题目要求呈现出来如作出函数y=3sin(2x+π/3)的图像,这是一道有关三角函数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解析,这个时候也可以适当用PPT进行提示:解析式通过五点法或者变换法可以画出图像。在学生进行解析之后,教师再展示出正确的解题过程。这种适当留白的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课堂教学应该具有集成性所谓集成性,就是在数学课堂上,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器官,如手、耳、眼、脑同时参与学习,在这种调动方式下,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很强。所以教师在设计课件内容,尽量能够吸引学生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这对学生的学习、分析、理解和记忆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教师可以将内容通过文字、视频、动画等方式展示出来。如在圆锥、圆柱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动态展示圆柱和圆锥的俯视图、侧视图、正视图等多个方位。然后利用几何画板将圆锥、圆柱、圆台三者之间的变化图像联系。最后引导学生进一步由“形”的联系转化为“数”的联系,将三者的表面积、体积公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探索清楚。

三、结语

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图、文、声、动画结合在一起,这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有很大帮助,不仅能让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还能使生硬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目标。所以在实际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在遵循数学思想的学科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有趣、生动的教学课件。

参考文献:

[1]潘敬贞.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06:62-64.

[2]苏言政.基于多媒体学习理论的高中物理课件信息呈现设计策略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15.

篇(6)

关键词: 图像制作;音频制作;动画制作;视频制作

一、遵循的四个原则

(1)直观性原则。就是让学生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清楚,根据数学直观情景,将数学教材中的抽象概念,曲线运动变化,图形的缩、拉、移、旋、切、拼、补等变换用直观的视、音、频的形式表现出来,为学生创造学习知识的实际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兴趣、产生心灵呼应,从而自觉地参与学习、研究和探索。

(2)针对性原则。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应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突出特点、突破难点,把重点的教学内容用突出的方式加以显示或用恰当的媒体和方式加以处理。通过恰当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录像等多种媒体、多种方式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3)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即要求数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充分体现数学学科和数学思维的特点,不论是新知识学习过程还是解题过程,多媒体课件应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符合数学思维过程。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体现逻辑严谨,数形结合,直观形象;体现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体现精练简洁,图形、文字、符号规范。

(4)艺术性原则。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处理,这种处理不仅需要教师有较全面的科学知识,还要用一定的艺术修养,数学多媒体课件要以学生的审美观点为出发点,讲究艺术性,体现数学美。例如课件的背景和布局,文字的字体、字型及位置和色彩,图像、动画、录像和艺术质量和制作质量,按钮和提示文字是否同整个课件的风格一致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艺术和谐的情景中激感,陶冶情操,启发学生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

二、注意三个问题

(1)切忌刚性太强。所谓刚性就是数学课件制作者按照教学内容,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课本知识,课件内容毫无新意,很难体现出教材章节的重点、难点。这种辅助教学的方式如同传统教学,只是将数学知识罗列出来,让学生观摩、欣赏,教师在上课时无非是点到为止。数学课件制作应该有弹性,能够追根溯源,能够适当将知识伸缩,该加宽学生知识的地方应该及时补充完整。同时还要注意知识转换的切入点。这些都要求教师有能够驾驭教材的能力。有些教师认为: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必须讲到,这样就可以全面把握了教材,因此每一个知识点就成为了教师必须在课件里体现出来的内容。这样的数学课件自然是呆板单调,朴素无味多媒体课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以文字为基础,配合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从多方面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的兴趣。一个形式呆板的多媒体课件与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它所获得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不会显著。

(2)切忌华而不实。课件制作矫揉造作,华而不实。为了所谓的漂亮,尽力往课件安插一些不合适的媒体信息,反而事倍功半、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3)切忌平铺直叙。课件制作者没有深层次地挖掘教材,仅仅是以教材为依托,按照教材章节内容为根本,原封不动地按照教材顺序,以记流水账的形式制作课件,或者制作的课件内容容量太大,没有时间让学生去思考,上课就像放电影一样,每一个知识点如同蜻蜓点水,一笔带过。这样的数学课件,上课时教师只要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上出的数学课也就变成了“流水课”。正是由于这种平铺直叙流水形式的课件制约,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难以作到真正意义上的“人机互动”。当学生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时,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作一些简单的应答。

三、制作步步骤

(1)课件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主要包括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学习目的分析。

(2)教学设计。要使制作的课件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主要步骤是:①教学单元的划分;②确定课件的设计策略;③课件结构设计;④教学模式的选择,主要包括新概念的引入、知识和技能的讲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件系统分析。如何将教学内容在计算机上灵活多样的加以表达,通过课件系统设计使教学内容与课件表现形式有机的统一,从而发挥计算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优势。

(4)教学单元的设计。教学单元的设计是在将总体内容划分成大的“教学块”之后,再对每一块内容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知识单元的划分、知识点之间关系的确定等。

(5)稿本设计。应根据教学规律创作稿本,设计意图要立足于向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情景、途径及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脚本设计。脚本有文字说明和图片两种类型。脚本设计通常包括编号(或文件名)、屏幕内容设计、跳转关系设计、解说配音设计和呈现说明。

(7)采制素材。一是采集素材。如图片、音像、动画、音乐素材平时应留意从报刊杂志上收集,到音像店购买或到因特网上选择。二是制作素材。包括文本制作,图形、

(8)集成课件。用多媒体创作工具将已准备好的文本、图形、图像、视频信号、动画等素材,根据课件设计要求,进行链接形成多媒体课件。

篇(7)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舒心,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但是随着多媒体教学普及,许多问题随之出现,本文将对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弊端进行分析。

问题一:拿来主义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数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比其他学科麻烦一点,要进行图形和符号的制作,还有安排好数学知识中的逻辑化问题,更重要的是根据自己本版学生学习数学知道的特点去安排结构。所以数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经过仔细研究精心制作。

在我实习的过程中,数学课件的来源是从网上下载,老师找好资源下载好后,将它放到学校数学组的网络平台上,老师都可以从哪里下载使用,着就导致了整个年级都在使用同一个课件。

这种“拿来主义”,对初中数学教学有很大的影响,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把备课这一关键环节给省去,而且也不符合因材施教。

矫正措施:

1.可以从网上下载课件,可是数学老师应根据自己的计划好好修改课件,使之更为完美,更好地被学生理解掌握。

2.要因地制宜选择制作课件的软件,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课件,可用比较流行的、功能强大的flash等多媒体制作软件,再辅以其它工具制作完成。一般的课件可用powerpoint制作。

3.是在管理上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可以硬性规定每册初中数学教材必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内容。

目前,真正具备条件的学校还不多,所以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提高多媒体教学的使用面、使用率。

问题二:以电脑为中心

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教师想用多媒体教学,但又怕操作失误,就让计算机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教师则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这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蜕变成了“以电脑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矫正措施: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和学两方面构成的有机的、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甚至是一些事前难以预料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再说,教师恰当的、精要的讲解,有条理的、必要的板书,及时的操作示范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因此,那种流水线式的、一放到底的多媒体课件,是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不能跟着软件跑,上课时不能围着屏幕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好主导作用。另外,还要避免滥用课件,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问题三:盲目使用多媒体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应用多媒体教学容易造成授课内容“罗列化”“离散化”。由于多媒体教学过程是由教师设计好程序模式,此时已提前假设学生具备某种数学基础,另外应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通常缺乏与学生交流,这样易形成知识“罗列化”即一个紧接一个内容顾及不到学生接受与否,同时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会受到限制,教师不可随意改变方法方式、增补内容,这样会出现知识“离散化”。其次,应用多媒体教学容易形成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障碍,使数学教学仍为“填鸭式”教学。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情感交流是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展开的重要条件,由于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应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与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计算机上,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学生出现疑问得不到解决,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然得不到发挥甚而被抑制,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好。我们教学一贯注重“言传身教”,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应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板书、语言描绘、手势比划、模型展示、实物演示、师生情感交流等传统做法仍然是十分有效的,只有教师和多媒体两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出来,才能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