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7 16:43: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汽车电子新技术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论文摘要]汽车是当前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车的发明和汽车相关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加快了商品和人员的流通。
随着汽车工业与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在现代汽车上,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汽车电子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催生出汽车电子技术概念。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加快了电子汽车的发展趋势,推动了汽车功能的多元化和便捷化。
一、汽车电子技术
现代电子技术与汽车工业的结合促成了电子汽车概念的诞生和实现,概括地来说当前的汽车电子技术主要包括:智能化集成传感器:提供用于模拟和处理的信号,而且还能对信号作坊大处理。同时,他还能自动进行时漂、温漂和非线性的自动校正,具有较强的抵抗外部电磁干扰的能力,保证传感器信号的质量不受影响;嵌入式微处理机已广泛地应用与安全、环保、发动机、传动系、速度控制和故障诊断中。软件技术:随着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的增加,对有关控制软件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并可能要求进一步计算机联网。因此,要求使用多种语言,并开发出通用的高水平软件,以满足多种硬件的要求。轿车上多通道传输网络将大大地依赖于软件;多通道传输技术,多通道传输技术的采用,对电子控制集成化的实现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采用这种技术后,使各个数据线成为一个网络,以便分享汽车中心计算机的信息。汽车车载电子网络:汽车电子设备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大量使用微处理机来改善汽车的性能。随着电控器件在汽车上越来越多的应用,车载电子设备间的数据通信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进一步提高行使的经济性,温度及车速等信息必须在不同控制单元间交换。由此,以分布式控制系统为基础构造汽车车载电子网络系统是很有必要的。集成化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一个发展趋向是功能集成化,从而实现更经济、更有效以及可诊断的数据中心。光导纤维:汽车电子技术的进步,已使各系统控制走向集中,形成整车控制系统。这一系统除了中心电脑外,甚至包括多达23个微处理器及大量传感器和执行部件,组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信息交换与控制系统等。
二、国内汽车电子技术发展
电子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加快了汽车技术的升级和突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汽车工业的长足发展,也是以电子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集成电路技术)为动力而实现的。采用电子技术是解决汽车所面临的诸多技术问题的最佳方案。因此一国电子产业的发展水平及其在汽车工业领域的应用情况决定了其在未来轨迹汽车行业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目前,国产汽车的电子技术应用多数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有少数厂家,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外合资和国内较为先进的汽车生产厂家,开始将电子控制装置应用在汽车工业中。国内现在采用的电子装置主要包括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电子点火控制、汽车安全性方面的安全气囊,ABS等领域,而且多数为直接引进国外产品组装,国内科研院所目前有关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发动机控制、电控悬架、ABS系统等几个方面,在汽车的电子网络化技术、GPRS导航及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等方面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
三、现代电子技术促进汽车智能管理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汽车工业要求的逐步提高,当前的电子技术在汽车工业领域里得到了很好较快较好的应用。汽车智能管理系统就是这一应用的重要体现。车辆智能管理仪(以下简称管理仪)硬件构成主要由CPU,数据存储器扩展电路、IC卡接口电路、GPS接收电路、光电隔离的输入、输出电路、数码相机控制电路、指示灯、蜂鸣器及电源部分组成。采用GPS接收机接收卫星的信号,经过计算后可得出车辆所处的经纬度、行驶速度、行驶方向等参数。管理仪还能够采集与司机操作有关的数据,如刹车、远光灯、近光灯、左右转向灯、喇叭、雾灯、制动气压、车门开关等参数。管理仪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和特殊事件的触发,将有关数据保存入IC(Intelligent Card)卡中。根据这些数据,车辆管理部门就可以对车辆的历史运行状况进行检查、管理,以确定车辆是否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管理仪还能够对最近15次停车前,每次停车前50秒的所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GPS数据的采集速度受GPS系统的限制,每秒钟记录1次,其他参数每隔0.2秒记录一次。管理仪还具有数码照相机的控制接口,可以根据外部触发信号,对车内的情景拍照。 转贴于
汽车工业是高科技工业,汽车性能的每一步提升都伴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电子技术是21世纪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技术之一,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汽车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将有效提升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高艳青:《现代电力电子及电源技术的发展趋势》,载《电脑与电信》2007,1.
[2]张庆湘:《浅析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工业中的发展与应用》,载《企业技术开发》2007,6.
[3]李卫东:《浅谈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载《中国职工教育》2005,9.
[4]陈长军、张敏、马红岩、林希峰、闫文清,《激光技术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载《机械工程师》2007,9.
论文摘要:本文综述新经济环境对汽车产业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冲击。讨论汽车产业嫁接新旧经济的经验,研究探索中国汽车产业进人新经济时代的生存和发展策略。
1新经济是21世纪的主导经济
新一轮世界产业革命浪潮正在悄然迫近。人类社会在经历了采集经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世界经济已面临一种以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经济形态—新经济(LIVewEconom3)。新经济是相对传统经济而言的新概念。新经济作为21世纪的主导经济,主要表现为持续的高经济增长、高就业和低通货膨胀的“两高一低”特征二新经济将对典型的传统产业—汽车业造成自上而下的大变革。这场变革可能会改变汽车产业的根本性质,诱发汽车产业在组织构造、产业界限、供应链结构、生产模式、产品寿命、市场格局、竞争方式、交易速度和金融制度等方面深层次的革命。新经济崛起将对全球汽车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危机和风险。
2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和冲击
新经济对传统汽车产业造成的影响和冲击十分明显。例如,新经济发源地美国近年来汽车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己逐步下降,经济增长中有27%归功于高新技术产业,而传统支柱产业—汽车业的份额仅占4%左右;;1998年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市盈率平均仅为9,而微软公司却高达52。另外,三大汽车公司的市场资本总值还及不上微软公司。新经济对汽车产业造成的影响和冲击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新经济带来了汽车产业新的经济运行模型,更引发了产业的制度创新。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汽车工业生产力发展并没有或并不完全依赖科技进步,企业的制度创新将更重于技术创新。随着发展中国家汽车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低效使用的例子增多,人们认识到,机制和制度层面的问题将成为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2)网络经济对传统汽车产业的冲击是多方面和颠覆性的。例如电子商务以极具侵略性的销售模式,瓦解了汽车传统销售的业务组合,改变用户传统的购车经验,动摇传统用户的忠诚度,改变传统汽车市场的固有格局,从而使汽车企业不得不重新构建新的流通体系,制订新的经营战略;
(3)在新经济时代,全球竞争加剧导致汽车产业知识一技术一产品更新周期的缩短,人们将网络年(3个月)”来描述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速度。虚拟电子空间产生的“虚拟现实技术”和“动态联盟”为加快汽车产品创新和开发速度提供了可能。例如,在1991)年轿车由构思到生产出厂要花费6年时间,而现在已缩短为不到2年。
(4)全球汽车供应链及其管理正由“纵向一体化”趋向“横向一体化”。根据新经济时代供应链管理需要,汽车产业将借助信息技术,建立供应链管理运行的支待系统和平台,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及业务流程,组合资源要素,实现利润最大化;
(5)工业经济时代的效率标准是劳动生产率,而新经济时代讲究的是知识生产率。随着知识对汽车产业增长的贡献度越来越大,汽车产业的附加值已逐渐偏重于研究开发和销售服务两头,呈现“哑铃型”态势(见图1)。例如,50年代一辆汽车成本的85%以上是支付给从事常规生产的工人和零部件及原料供应商,到90年代末,这两部分成本的份额不到60%余部分支付给了设计人员、工程师、规划人员、策略家、金融专家、经营人员、律师、广告商和销售商等一批善于识别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者;另外,美日欧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逐渐趋向“空心化”,即将生产企业迁移国外。而这种“空心化”反而使企业竞争力增强;
(6)与工业时代不同的是,新经济时代的市场需求表现为个性化和多样化,汽车生产方式趋向“多品种变批量”的敏捷化柔性化生产。而大批量重复性生产变得不合时宜。如通用汽车公司曾投资30---40a亿美元,建立仅需15管理的高度自动化的未来工厂,但后来因市场原因无法获得预期的效益而只得关闭。事实将证明,在新经济时代,仅仅依靠投资和提高生产规模不能解决企业竟争力问题;
(7)魔”成为新经济时代企业竞争模式,竞争合作关系将取代传统汽车工业的单纯竞争关系。汽车工业全球战略联盟的案例层出不穷。例如,美国三大汽车厂商合资成立了电子商务网站.并号称要将这个网站对全世界所有汽车制造厂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开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虚拟采购市场,从而创造“上午合作,以便下午竞争”的奇迹。
总之,过去100车改变了世界,未来将进人世界改变汽车的新经济时代。在新经济时代,汽车工业、汽车产品和汽车企业的概念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现在,汽车是装有计算机的轮子,在新经济时代的未来.汽车将是具有轮子的计算机。预计到2014高度成熟的汽车产品将转变为建立在新型轻质材料、新能源和新型混合动力基础上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汽车产业也将改造成为高新技术产业。
3汽车产业嫁接新旧经济的经验
24世纪初,汽车的规模生产使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进人了以汽车工业为支柱产业之一的工业化时代。然而,近年来新经济正成为美国等国家经济长盛不衰的支住力量,汽车工业作为典型的传统经济产业出路何在,汽车产业如何嫁接新旧经济体系,成为汽车界的重大研究课题。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界通过研究探索,对此作出了成功的努力。
(1)面对日本汽车工业的竞争,美国汽车产业不是在世界市场的价格竞争中坐等淘汰,而是由政府引导,组成以企业为主体的“PNGV”国家创新系统,向传统汽车注人高新技术,从而争回世界汽车第一生产大国的地位。在新经济时代,由于信息革命涉及新旧产业众多领域,因此.政府对推动汽车产业高科技化的作用日显突出;(2)美国及发达国家现代轿车上的电装部件价值占整车比重已超过所有钢材费用的份额,平均达到30%(其中电子装备价值达220)。通过汽车电子的大量应用(见图?),新经济成分已成功地与传统经济实现了对接;
(3)产业界限模糊、产业相互结合是新经济时代的趋势之一。汽车产业与信息产业具有互动互促的关系(见图3)4美国汽车产业为信息产业提供巨大的应用市场,信息产业通过推进汽车产业信息化进程,为汽车产业实现辅助作业、重组作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增值的可能,从而提高了美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4中国汽车产业争取“生存权”的策略
近100年来,发达国家汽车企业的竞争焦点经历了规模经济一成本价格一质量性能一品种多样化等竞争历程,目前又进人了高新技术的更高层次竞争。由于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和加人从飞的临近,中国汽车工业将迅速与世界汽车产业全面接轨。在新形势下,中国汽车工业不但要补市场经济的课程,还将要承受新经济竞争环境的考验。因此根据中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定位和对21世纪发展的预测,必须考虑争取新经济时代中国汽车产业“生存权”策略。
4.1面上实行“井行”发展策略
目前汽车产业面临的问题是当规模经济这一课尚未补完,劳动力价格优势又在逐步消失,产品质量仍是困扰企业的顽症,再遇上产品换代加快的市场竞争压力。在竞争环境下,中国汽车工业不可能亦步亦趋,串联式走完传统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按照“并行工程”思想解决以上一系列问题;
4.2点上实行“跨越式”发展策略
当前世界汽车产业正面临新技术革命和新一轮产业调整的发展契机,新经济时代创造了汽车工业在全球范围内重新洗牌的机会。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汽车企业还是发展中国家汽车企业可能将打破传统工业的“坛坛罐罐”,重新处于新的起跑线上。我们必须发挥利用发展中国家“后发效应”,及早对“新一代汽车电子装备”、“汽车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复合动力及氢能源汽车)”、“电子商务”、“虚拟现实(VR)技术”、“智能交通汽车系统(邢)”和“超级汽车”等未来技术进行跟踪、研究和探索,以便选择重点,制定对策,并寻找契机,适时投人,以实现新经济时代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
4.3推行“企业为主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策略
“创新”是新经济的灵魂。根据国外汽车工业的经验,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汽车公司应成为技术创新的需求者、开发应用者和主要投资者。政府也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当前我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情况下,政府应发挥“助推器”作用,牵头建立“国家汽车创新系统”,组织官产学研,对汽车工业“竞争前基础技术”进行联合攻关,以增强中国汽车工业整体竟争力;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汽车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提出新的要求,为适应这种变化,我们作为从事该行业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应以适应和创新思想来诠释新的办学理念,即必需以完善教学计划、实施网络资源和师资共享、加大实践教学任务、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开展第二课堂学习、注重技能考核与技能竞赛、加大技能学习与就业的合理转化、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来促进高职汽车检测与修理专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社会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在逐渐增多,对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提出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地许多高职院校都争相开设汽车检测与修理专业。但是,由于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和人们对修理行业认识浅显,因而造成在具体办学上对它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还处于不成熟阶段,甚至有的高职院校还是完全集中于课堂理论教学,并没有真正办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高职特色,因此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学生也不能及时胜任自己的工作。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和更进一步完善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呢?下面谈谈笔者的见解。
一、完善教学计划,确定专业分方向学习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依据。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职业岗位的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重组并建立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据此在原教学计划上,重组并创建了基础课程知识、专业基础课程知识、专业课程知识等三大教学模块,在学时安排上将实践环节学时量提高到整个学时总数的60%-65%。
同时根据市场和岗位群的需要和现代汽车技术发展情况,在充分调研和研讨下,经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充分论证,该专业以“汽车结构与拆装”、“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陪”、“汽车售后服务管理”等课程为专业课发展平台,并根据市场调查与企业的反馈信息,以此平台构筑符合企业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根据我院有关教学改革要求,我们从2005年以来,对本专业实施了实质性的教学计划改革,缩减了部分理论课的学时数,预留出一些时间,安排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作为选修课。同时根据汽车技术发展和市场的需要,确立汽车专业分方向学习,即在原有汽车检测与修理基础上,分为汽车检测与修理、汽车营销与管理等两大专业方向。在课程知识方面,进一步删除了陈旧的知识,及时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知识引进课堂。例如将原来以国产解放汽车作为主要教学车型改为以桑塔纳和丰田两大车系为主,并融合市场上其他常见车型进行教学。此外,在汽车构造方面,减少了化油器等传统技术内容的授课学时,注重于电子燃油喷射、气体燃料发动机、混合动力发动机、无级自动变速器、ABS系统、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环保和安全气囊等方面的有关汽车新技术等内容教学。在设备购置方面,大力购买不同类型发动机、自动变速器等教学设备,并购置凌志400等多系统示教台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为进一步贯彻“必需和够用”为度的原则,对于实用性较强的内容重点讲授并加强技能操作训练,使学生牢牢掌握实用性知识,并培养和提高其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在基础课程方面,我们对课程进行了横向整合,如将“机械设计”、“工程力学”、“汽车材料”、“公差测量”合并为“汽车机械基础”,通过多年教学来看,效果非常良好。而对简单的“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细化为“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底盘电子控制技术”、“车身电子控制技术”等三大模块。近年来,随着汽车维修和服务业中四位一体、三位一体和社区服务快速发展,汽车维护中故障诊断成为修理中的关键步骤,传统的零件修复工艺已被互换法所代替,所以我们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改革,如专业课教学的侧重点放在新型汽车结构、原理、维护和故障诊断上,压缩了传统汽车修理工艺等内容,适应了汽车技术、故障检测与维修方式的发展。同时根据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努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或“多证书制度”,实现了技能考核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接轨。我校自2000年以来,该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拿到专科毕业证、汽车中高级工修理证、计算机等级证、英语A/B级证,同时可以拿到汽车驾驶证、汽车营销证、物流管理证、普通话等级证等。
二、实施网络精品课程教育和教师资源共享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大力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同样应该大力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题。在这方面,正好可以发挥高职教育制度上的优越性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扶持政策,进行集中建设和广泛共享。一方面抓精品教材建设,必须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中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体系,即21世纪高职高专精品教材;另一方面抓优质课程建设。利用教育部要建设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重点建设150门国家精品课程和共享平台为契机,合理开发和利用有关汽车检测与修理专业精品课程课件。我们要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系统、高校数字图书馆、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等优质资源建设,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领域和共享范围,所以我们在建设的同时,利用网络技术使用其它院校优秀的教学资源,如在学习“汽车构造”、“汽车检测与修理”等课程,我们克服课堂教学的缺点,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网络精品课件进行教学。同时同一地区进行学校之间或校企之间师资的共享,即聘任具有高级技能企业技术人才或选聘同类院校优秀教师作为客座教授。今天,在该专业的发展中,已经实施网络精品课程教育教学和专业教师资源共享。
三、改善实践设施,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能力来自于实践,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但是,由于当前我院不同专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汽车检测与修理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当前的实践教学环节还是比较薄弱,这一现象制约该专业在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而我们要培养高素质的汽车应用性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实践环节,因此必须加强汽车维修、汽车检测、汽车拆装与调整、汽车营销等课程实习、毕业实习、课程实验、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各类实践教学环节。
要积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随着汽车新技术的发展和汽车车型的增多,在实践环节内容上必须注重技术的先进性,同是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克服演示性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了保证正常有效的实践教学,必须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并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同时进一步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努力为该专业学生创造更好的实习条件,给他们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
同时要下大力气巩固现有的校内、外各类实习基地,并不断扩大和发展新的实习基地。要倡导产学研结合,积极拓展校企之问、校校之间、学校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且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加大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并根据专业的特点和条件,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我院在这方面已经成立由教学主管院长牵头,教务处、教学督导科主抓,系部主任、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等协管的多重教学质量监管机制。
四、努力开展第二课堂
汽车检测与修理专业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这一项目是我们在成立汽车科技协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这一场所不仅是课堂学习的延续,更是学生提前进入课程实习和顶岗就业的关键环节。具体来讲,其内容包括参加汽车行业发展讲座、参观汽车生产企业、直接到维修厂参与汽车修理、深人实验室进行强化练习、参与汽车电子产品设计、汽车营销培训、网络交流等专业性知识学习。
五、注重技能考核,技能竞赛
汽车修理等级考核,是检验学生对某项技能掌握的情况认证,我们在普及汽车修理中级水平考核基础上,选拔一批优秀学员直接参加高一级别的考核。通过技能考核,我们可以了解作为汽车修理行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这一技术应该达到怎样的程度;同时更进一步彰显出我们在具体教学中存在什么缺陷,我们的教学与社会、行业有怎样的关系等问题,所以技能考核是联结学校和社会的纽带。参加技能竞赛,其目的在于比较,在于认识,在于发展。根据竞赛级别不同,交流和学习的范围不同,参加技能竞赛不仅考核我们的学员,更重要考核我们的办学质量。所以在汽车检测与修理专业发展上,我们必须注重技能考核和技能竞赛两大环节。
六、倡导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
“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行动导向”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因而行动引导型教学法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只用脑,而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我院于2007年在汽车检测与修理专业教学首次开展“行动导向”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完成资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等6步内容,这一方法主要将我们传统的教学内容的设置,改为以工作和工位为主的设置,这样更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中注重实践教学的特色,而这种实践教学更贴近实际工作。
七、切实做好专业学习和就业的合理转化
学生就业应该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体现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更是反应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程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学制安排等都要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所以我们在具体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尤其做好针对性教学的实习环节,因为教学内容要注重学以致用。所以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学生就业和学习必须是一体的,学生可以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这既可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毕业后也容易找到工作。所以毕业生在取得学历毕业证书的同时,应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学生就业工作中,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就业,已经形成教师专业知识教学与就业指导相结合,也就是说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教师个人与其社会关系相结合,主要考虑教师本身的社会关系,利用教师个人关系为学生营造就业氛围;学生技能培养与社会认知能力培养相结合,学生就业不仅仅是技能的体现,更应该是让学生去思考如何认知社会,如何适应社会,那么这个从认知到适应的过程必须由老师的理性教育到学生个人的自我认识去实现。近年来,我们已经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形势教育课程,这些特殊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走人社会、认知社会和适应社会。
八、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继续采取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相关学历层次,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和考察,大力提高专业教师的水平,同时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应参加其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社会化考试或职业技能的鉴定工作。
关键词:独立学院嵌入式课程设置课程改革优化
中图分类号:G423.04
引言
以我校(武汉长江工商学院)为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培养能在信息通信、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我们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制定了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现状
在我们的培养方案中,除了专业基础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电工基础、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外,有两条主线:嵌入式方向与信号处理方向。其它方向如微电子、射频、无线电等方向,考虑到我们学生的基础以及培养方案总课时的要求,最终选择了嵌入式与信号处理两个方向,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后的培养方案可能会考虑微电子等较新的方向。
之所以选择嵌入式硬件方向为我们的一条主线是因为嵌入式系统是当前很热门而且很有发展前景并且对于学生而言也是比较好就业的应用领域之一。嵌入式系统在智能化家居、家电,汽车电子、医疗、交通等各个方面都有应用,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是软硬结合的技术,我们以硬件设计为主设置了我们的课程如下:
表1:嵌入式方向的课程设置
围绕ARM嵌入式技术这门课,还有微机原理、单片机、EDA、DSP等课程及相关实验。
学习了微机原理和单片机这两门课后再学习嵌入式,学生更容易入门,因为嵌入式本身是从单片机发展而来,并且在微机原理与单片机这两门课程中,我们以汇编指令为主,主要是考虑到做嵌入式系统除了了解ARM处理器工作原理和接口技术还要了解ARM的汇编指令系统。
考虑到嵌入式开发的发展方向与相关领域,我们还设置了EDA技术与DSP技术两门课。数字图像压缩技术是嵌入式的应用领域之一,主要是掌握MPEG编解码算法和技术和DSP技术,另外,为追求更高速的信号处理速度,现在一些速度要求较高场合,有不少公司是将一些DSP算法用硬件来实现,这就涉及到HDL数字电路设计技术及其FPGA/IP核实现技术。这也是我们将EDA技术与DSP技术这两门课作为这个方向的专业课程的原因。
课程改革思路
首先是微机原理与单片机这两门课,目前我们开设《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理论课54课时,实验课18课时,《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理论课54课时,实验课18课时,课程设计36课时。微机原理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一款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结构、汇编语言编程及其接口电路,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不同的CPU以及计算机应用打下基础。目前我们的教学还是以8086/8088作为微机原理主讲芯片,其难度较大,与实验教学和学生在课外的实际应用(如参加电子设计系列竞赛、制作小作品、毕业论文、课程设计等)脱节,教学效果不理想。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处理器从单核时代进步到了多核时代,并且将来处理核的数目将会越来越多。随着多核技术的发展,可能不久的将来大多数的软件开发都将以多核芯片为基础硬件平台,随之而来的是编程语言、数据结构、算法理论、软件工程等都将随着多核的出现而进行修订,对我们专业而言,要考虑的主要是计算机硬件方向的课程设置要进行调整以适应多核时代的到来。经过调研与研讨,我们决定将上述两门课整合优化为《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54课时及《多核架构与编程技术》54课时。前瞻性的将多核架构及编程技术引入到独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培养方案中,将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基础知识进行综合与升华,帮助学生,顺应市场格局变化,接受新技术新理念,建立系统、完整的专业基础理论体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型思维,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开拓学生的专业学术视野。使我们的学生能顺应时代的变化,在硬件、软件方面能够更好地了解多核思想及编程技术,以适应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EDA技术与数字电路的整合。目前我们开设《EDA技术》理论课34课时,实验课18课时,课程设计18课时,《数字电路》理论课54课时,实验课18课时,课程设计36课时。这两门课在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内容上有一定的重复。我们可以将这两门课整合成一门课《数字电路与VHDL》,理论课72,实验课18,课程设计36课时,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建立新的实验体系,让学生感受2种不同的设计方法,摆脱传统的人工设计方法与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竞争能力,适应市场的需要。
最后是ARM嵌入式技术,目前我们以ARM7进行理论教学,以LPC2000系列ARM7微控制器及ADS1.2集成开发环境进行实验,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18学时,只能满足低端教学任务。在最初制定教学计划,大部分ARM系统都是基于ARM7处理器,但是随着更多应用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实现,嵌入式系统设计向着更高级、更复杂的方向发展,现在基于ARM9处理器的产品越来越多,我们的教学要与时俱进,教学内容也要进行升级为以ARM9进行教学。从ARM体系结构的教学内容上看,ARM9的指令集完全兼ARM7,教学上没有任何区别。并且学生们面对的编程模型和架构基础也保持一致。
总结
本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行3+1培养模式,所有课程安排在大一到大三完成,大四学生全部参加实习,现有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课排在第三、四学期,专业课基本压缩在第五、六学期,比如上面提到的微机原理安排在第五学期,单片机、EDA技术、ARM嵌入式技术安排在第六学期。通常在第六学期,一部分学生忙于考研,一部分学生忙于找工作,精力没有全部用于学习专业知识上,但是,经过上面的整合后,我们可以将单片机以及ARM嵌入式技术提前一个学期,再将EDA技术提前两学期,让学生们在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尽早的接触到专业课程,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可以让一部分想参加电子设计系列竞赛的同学可以尽早的进行系统学习,也可以让准备考研和找工作的同学投入更多精力学习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关键词:毕业设计;质量;因素;措施
近几年来,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师资队伍、管理水平等教学条件不足,师生比例逐步加大,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现代社会急需的科技人才是我们高校面临的新课题。
一、高校扩招、办学经费紧张、师资不足是影响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具体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应处理好考研、就业与毕业设计的关系。我们知道,最后一学期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各种面试、招聘、实习活动很多,影响了学生的毕业设计,特别是一些工科专业的学生,由于找到工作就去公司实习,不能到实验室做相关实验,又没有老师辅导,学生平时不能抓紧,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2.办学经费不足、各种教学资源紧张。由于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教学环节,基本的经费和教学设备是必要的;但由于近几年的高效扩招,造成高校办学经费和各种教学资源紧张,特别是面对新技术、新课程,没有建立相应的实验室,纸上谈兵,或者实验设备台套数少,几十个人一组,实验效果很差。有的学校图书资料更新很慢,缺少校外实习基地,省去实习环节,或者让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
3.师资紧张也是影响学生毕业质量的一大原因。由于扩招,师生比增大,各高校引进了大量的年轻教师,他们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参与教学活动,没有现场经验,特别是一些工科专业的年轻老师,没有参与生产实践活动,缺乏第一线的研发经历,同时教学工作量又大,科研任务多,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二、采取的措施
1.从教学部门到指导老师都要加强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毕业设计是对过去几年所学内容的综合,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重要一环,是其他任何教学环节都无法替代的。在本科评估、专业检查时都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要告诉学生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对今后工作的影响。
2.科学合理的安排处理好考研、就业与毕业设计的关系,学生考研与就业也是很重要的事,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要求。目前一种有效地办法是将毕业设计时间从第七学期的暑假开始,提前给学生发放设计题目,让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准备,通过调研和搜集资料准备开题报告,做好相应的实验方案,既可以老师利用科研项目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也可以利用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新技术、研究热点作为课题。
3.加大实验经费投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加快学校大学生科创实验室和工业中心的建设,利用先进设备,根据设计方案,加工制造样机,实验测试自己的产品,同时加强资料库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海洋。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上海电气集团的优势,特别是在风力发电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电动汽车电子差速系统、轨道交通牵引驱动与控制技术方面与企业建立全面合作,共建二级学院,聘请企业老总担任各个专业的客座教授,让企业工程师参与毕业设计工作,带部分毕业设计,直接解决企业的部分难题,效果会更好。
4.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学校应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经常派年轻人下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到企业的科研开发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为毕业设计(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5.让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一方面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二是要引导学生尽量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了解科研的基本过程和一般规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做好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6.规范过程管理,加强质量监督及检查。首先应建立规范的毕业设计(论文)组织管理和操作规程,明确职责,做到有章可循。其次各教学部门要建立好各种规章制度,制订好标准,建立定期检查与评估机制,对指导老师和学生有一定的检查和约束,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7.实行双向选择。老师提交设计题目,经过专家认可后,由学生选择老师和题目,老师也可以选择学生,通过竞争,提高人们的积极性。近几年,我们还加大由我校和企业联合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8.毕业实习是做好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到企业实习,学生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研究课题的内容、深度和广度,熟悉这个行业最新的科技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找出自己研究的方向,设计制订技术路线和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另外通过与现场工程师的交流,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为此,我们规定,凡是参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之前,均必须进行毕业实习,并提交实习报告。
9.建立科学合理的开题、中期检查与毕业答辩制度。开题时一般要举行开题答辩,老师会根据你的设计内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中期检查是对你前几周做的设计给予评价,告诉学生下一步的注意事项、进度安排等;最后就是毕业答辩,学生针对自己的设计内容进行陈述,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对设计较差的学生会给予他们修改的机会,经过准备后重新答辩,这样既保证质量又能尽量让学生毕业。
三、小结
毕业设计是对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的扎实工作奠定了基础。风电公司带的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留在了公司上班,从今年我院评出的优秀毕业设计看出,其中参加大学生科创项目和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占60%,答辩成绩明显提高。因此,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创活动和教师科研项目,从而得到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彭建南,阳小华.加强全程监控与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J].怀化学院学报,2007.
[2]李继芳.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与提高质量的探索.基础理论研讨,2006,(3)
[3]邹吉高.严赞开.关于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若干思考.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4).
[4]焦殿科,鄂旭.探索毕业设计教学提高设计质量.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7)
[5]杜祥培,尹跃妮,欧阳中万.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讨.高等教育,2004.
[6]马敬峰.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7.
实践经验 多元化 继续教育体系
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伟大进程中,高校必须依托学科和教育优势,着力构建能满足多样化求学需求的多元化继续教育体系,以培养更多的技能型应用性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一、多元化继续教育体系的内涵
紧密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学科及教育优势。适应多元化的求学需求,创新教育制度。在多元化的继续教育体系下,改变单一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手段、评价和质量标准。通过模块化教学,融合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培训,逐步实现各类学历教育之间、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拓宽学习成才之路。建设内容非常丰富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大力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使学生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改变以往只有通过进入校园学习才能成才的单一途径,充分整合社会各类教育资源,包括引入双师型教师、建立校外实验实训资源、开展企业工程案例教学等,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
二、多元化继续教育体系的特色
在长期开展继续教育办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以“质量、特色、技能”为核心,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融合职业教育理念,开展适合各层次、各类别学生的教育项目的办学指导思想。并根据学生类别和社会行业标准,设计质量考核办法,丰富教学质量内涵;建立培养“具有必要理论基础+特色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并且力争做到让每一个求学者在学校都能找到适合他的学习项目,满足终身学习需要。
三、建立多元化继续教育体系的基础
1.完善的继续教育资源是办学的保障
学校集中了各种继续教育办学资源,将成人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高教自考、各种非学历培训等资源统筹管理,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将各种办学形式下的不同学生按照招生、培养、服务统一管理,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成为建立多元化继续教育体系的保障。
2.继续教育长期的办学经验,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电子科技大学1958年就开始从事继续教育工作,从开始的夜大学和无线电知识专业培训到现在满足各种需求的完善的办学体系,几十年来培养了近十万名各类、各层次为社会和地方经济服务的人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3.社会广泛的求学需求,为学校提供了充分的办学空间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所有的社会人员都要不断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因此国家倡导大家共同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进行多元化继续教育体系的探索和实践,正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经济发展多作贡献。
四、建立多元化继续教育体系的关键
1.为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定制模块化培养方案
继续教育办学必须满足求学者多元化的需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重新修订所有的培养方案,为使每种教育形式有机的结合,在设计培养方案时引入模块化方式。
针对学历教育,根据不同的专业划分公共基础知识模块、专业基础知识模块、专业知识模块、毕业设计和实践教学模块、综合能力和素质教育模块等。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将模块进行组合和调整,形成针对性更强的成人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方案。
对于非学历职业培训,从需求分析入手进行培训方案设计,也采用模块化的方式定制设计培训方案以及考核办法,确保培训效果满足被培训者需求。
2.构建适合多元化继续教育的教学管理公共平台
由于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管理的方式和要求都存在差异,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成为一大难题。通过资源合理配置,并认真研究各种教育资源的办学特点,制定完善的、操作性强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教学管理公共平台,满足所有的教育类型的各种管理需求。
3.狠抓教学质量,确保求学者学有所获
无论哪种教育要有生命力,教学质量是根本。学校的各种办学始终坚持质量为先。对于教学质量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育类型设立不同的考核办法。针对学历教育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考核办法。例如高等职业教育等脱产学生,加大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考核,为他们的就业打好基础;针对在职人员的网络教育和成教夜大、函授的学生,更多的是在建立其必要的专业知识体系的同时,加强案例和项目教学和考核,使其学习的知识更快更好地用到工作岗位上;针对非学历培训的学生加大专业知识点的考核,使学生随时有阶段性的提高。通过这些手段,使每一类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长。
另外,将一些社会认可度高的公共考试和专业认证标准作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标准。例如,计算机能力和英语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英语等级考试,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五、建立多元化继续教育体系的途径
1.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融合
(1)培养方案模块化
由于所有培养方案按照模块化设计,因此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和专业特点进行修订。过去的培养方案比较多的都是参照普通本科教育的培养方案设计,而继续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因此需加大实用性知识的引入。将职业培训的一些模块引入作为学历教育专业知识模块,这样使学生能更快地学到更适合他们的知识。例如:引入NIIT和微软认证体系中的一些模块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部分专业知识;引入思科认证体系中的一些模块作为网络工程专业的部分专业知识;引入摩托罗拉认证中的一些模块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部门专业知识等等。
(2)教学过程多样化
教学过程中尝试按照学生最容易掌握知识的方式进行改革,将职业培训中一些较好的教学方法引入学历教育,改变学历教育过去比较单一的教学模式。例如,课堂教学除了采用传统的老师讲授之外,引入学生参与互动教学模式;一些专业课程按照职业培训的项目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有更多的体验;将校内课程设计和校外专业实训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因而能撰写出更贴近实际工作的毕业论文。
(3)教学效果注重实效
常规的学历教育都是以课程的方式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并且每门课程都有相应的教学大纲,而大纲大都是以普通本科教育为蓝本。针对各类继续教育学生的基础和需求,引入职业培训中不要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是关注关键知识点的特点,改革一些课程的教学,注重实效性,使学生能掌握专业知识的关键点,并能很好的应用这些知识,改变学生因基础和知识面原因不能掌握关键的专业知识的局面。
2.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融合
(1)教学管理信息化
通过建立公共的教学管理平台,实现满足各种教育类型教学管理要求的信息化管理,保证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体现高效、准确。公共的教学管理平台能提供学生学籍、电子注册数据、学生学习状况的各种信息,同时学生也可以进入学习平台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完成学业。
(2)课堂教学多样化
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关键环节,关注课堂教学是做好教学的首要任务。首先加强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将传统的板书和多媒体课件教学有机结合。更重要的是将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的教学方式提供给每一位学生,网络教育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制作成各种课件和辅导资源,学生可通过网络手段完成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自行安排学习的内容。学生可进入网络学习资源中心,下载或在线学习各种课件及辅导资源。
(3)互动交流手段完善
由于继续教育的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各种层次、各种需求均不同,因此建立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互动平台就非常重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学校和全国各地学习中心二级管理服务系统,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得到学校和学习中心双重教学支持服务。学校建立音视频实施交互系统,保证教师通过互联网与学生交流互动;建立短信平台,定期教学相关信息;建立呼叫中心,电话上解决学生的各种学习问题。各地的学习中心建立面授辅导、电话咨询、班级QQ群等方式实现学生教学互动和信息交流。
3.高校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融合
(1)培养平台融合
电子科技大学具有良好的办学硬件平台,除了有完善教学设施外,还建立了针对继续教育学生的实训实验中心,中心具备了包括电子电器、汽车电子、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汽车电子等专业实训室,形成了满足各种需求的实验实训条件。学校还广泛与社会专业培训机构和一些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将培养平台延伸到社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各类学生。例如与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化基地、华迪职业培训基地等专业机构良好合作关系,与国腾集团、英特尔成都公司、乐山菲尼克斯公司、新空间装饰公司等企业共同培养学生。
(2)师资资源融合
学校虽然具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但是要满足各种学生的求学需求,仅仅靠学校的师资还是不够,因此我们一方面根据教育项目的要求,在专业培训机构、企业聘请兼职教师,直接给学生授课,另一方面,也将学校的一些教师安排到专业培训机构或企业学习,逐步建立学校的专兼职“双师型”师资队伍。
(3)教学方式合理
关键词:产业集群 城市群 北部湾经济区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4-0013-02
A Research on Urban Agglomeration in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Cluster
Quan Shengyue
(Guangxi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Nanning 530007,China)
Abstract: The industrial cluster is the growth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polar nuclearfrom economic angle. Urban agglomeration in Guangxi Beibu GulfEconomic Zone is another China's economic growth pole after Pearl River Delta,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Bohai Rim. In order to enhancecompetitiveness, urban agglomeration in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must develop industrial cluster. Th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article givessome advice on urban agglomeration in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cluster.
Key words: industrial cluster;urban agglomeration;Beibu Gulf Economic Zone;advice
0引言
城市群表面上看是地域的集中现象,但本质上是产业集群现象。产业集群是城市群的增长极核,对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巨大作用。正是得益于产业集群的集聚、辐射、带动,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群飞速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经济最有活力、城市化率最高的城市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是指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范围内,由南宁市、钦州市、防城港市和北海市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包括10个县,15个城区,1个市(县级),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07年末总人口1279万人。依托经济区内的丰富自然资源,区位优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将通过产业集群的布局来谋化城市群的跨越式发展。
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发展现状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该城市群正处在覆盖东盟市场的最佳区位,为中国产品销售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向交通基础。城市群经济强劲增长,200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南北钦防四市)经济区生产总值(GDP)增幅达15.9%,比全区高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22%,比全区高7.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20.7%,比全区高2.5个百分点;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54.8%,比全区高4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长9.6%,比全区高2.3个百分点。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目前正在发展和形成的产业集群包括石油化工、林浆纸、钢铁、电子信息、铝加工、船舶、海洋产业、生物质能、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各市有些主导产业结构趋同较为明显,如石油化工、林浆纸分布在北海市和钦州市,电子信息分布在南宁市、钦州市和北海市,产业结构趋同会造成城市群内产业冲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适度的区域产业冲突并非一定会对经济区产生不利影响。在许多情况下,这种适度的冲突还有可能会转化成为一种动力,激发区域活力,强化区域竞争。当然,如果这种产业冲突过于激烈, 并超过一定的限度,就有可能形成低水平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局面。显然,要改变这种情况,关键是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和政府的规划引导,在城市群范围内按照各地的优势条件,构筑城市的产业集群体系,由此消除和缓解各地在产业发展方面的恶性冲突,最终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和良性互动、互惠多赢的产业发展格局。由此可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内因产业冲突而出现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并不一定会导致恶性竞争,相反,在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下,产业集群变得更强大,提升城市群的实力。
2基于产业集群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发展对策
2.1 基于产业集群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发展制度机制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制度,在提高城市群内集群企业经济利益方面是从降低集群内企业的成本(包括交易费用成本和生产成本),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着手的;安全功能方面主要表现在通过建立行会或商会等正式制度,或通过公认的“行规”等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来约束各企业的“机会主义”倾向,为集群内企业减小风险。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通过自上而下政府的扶植来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降低集群内企业的成本,为企业创造安全的环境。在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初始阶段,政府通过制度创新主动扶植产业集群的发展,给产业集群的产生提供优越的公共设施、税收等一系列的优厚条件从而推动产业集群的产生。当产业集群发展进入成长、成熟期后,产业群越过了最小规模的限制,在集聚效益的作用下,进入了一个具有自我强化特征的阶段,集群规模迅速扩大,极化作用显著,成为一个增长极。产业集群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逐步形成和完善过程,使南宁市、钦州市、防城港市和北海市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发展合力,壮大城市群。
2.2 基于产业集群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发展动力机制
产业集群发展动力机制是驱动产业集群发展和演化的力量结构体系及其运行规则,包括驱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一切有利因素。完善的动力机制是产业集群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提高城市群的竞争力,需要充分利用好资源禀赋和要素基础优势,创造性地整和本地资源,打造出更具竞争力的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形成完善的驱动产业集群发展和演化的力量结构体系及其运行规则,形成产业集群发展动力。具体来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发展就是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基础,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产业集群,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带动城市群的整体发展。
2.3 基于产业集群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发展模式城市群发展模式从空间聚集结构方面来说表现为单核型模式、双核心型模式、多中心型模式和走廊轴线型模式四种类型。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来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更适宜选择单核型模式。单核型模式以超级城市为核心,以极强的带动辐射功能影响着城市群内的每一个城市,周围有几个中等城市围绕,这些中等城市再联系若干个小城市或更多的小城镇,塔顶是核心城市、塔身是中等城市、塔基是中小城市或小城镇。城市群内城市集中的空间因素十分突出,社会化、生产集约化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化的现象很明显,城市群内的人口集中,物质要素的集聚和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也是很高,这更利于产业集群的发展。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内,首位城市南宁的核心地位是毋庸质疑的,集中程度高,南宁的发展必定带动群内其他城市的快速发展。在南宁市产业集群的集聚和辐射带动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基本上形成了以钦州市、防城港市和北海市为二级中心的城市带。
3基于产业集群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发展建议
3.1 南宁市――广西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应利用其独特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工制造业和商贸、金融、会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①形成以生物工程及制药、电子信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利用广西丰富的亚热带作物资源和中草药资源,发展生物制品、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制药、生物农药、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剂、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进行系列开发,形成生物工程及制药产业集群;围绕通信产品、基于网络的产品、医疗电子、电力电子、计算机零配件、数字电视配套产品、节能灯具、汽车电子产品及行业特色应用软件、中间件和嵌入式软件等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集群。②全力打造铝加工、化工、生物质能源等加工制造业产业集群。利用电解铝原料优势,建立技术开发、产品开发体系,形成高技术含量铝材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化工产品深加工和衍生物产品开发化工产业集群;发展以甘蔗、木薯、小垌子等特色农产品为基础的生物质能源产业集群,打造甘蔗―糖―糖深加工―燃料乙醇和浆纸系列产品产业链和扩大淀粉、酒精加工,开发精深产品以及生物柴油。③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快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形成商贸、金融、会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建成面向中国―东盟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区域性商贸基地、物流基地、金融中心、会展中心、信息交流中心。
3.2 钦州市──依托港口,大力发展临港产业集群,打造石化、造纸、粮油产业集群。处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中心地带的钦州,借助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带为目标,依托沿海港口资源,大力发展临港产业集群。①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在石化产业布局上,提倡炼化石化产业链一体化项目,把钦州港建设成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石化产业基地,以炼油、乙烯为龙头,带动中下游的加工、配套产业,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煤盐磷化工、生物化工等产业,形成石油化工产业集群,打造高附加值的石化产业集群。②造纸产业集群。大力打造林浆纸一体化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纸制品,包装装潢等下游产业,做大做强林浆纸一体化产业,以形成沿海林浆纸一体化产业群,建成亚洲最大的造纸城。发展浆纸配套的乳胶、钛白、双氧水、纯碱等产业。③粮油加工产业集群。利用沿海区位优势和运输成本低廉的优势,大力发展大豆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形成大豆粮油加工、棕榈油加工、玉米加工产业集群。
3.3 防城港市――构建临海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冶金、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农特产品加工产业,壮大临海工业。①冶金工业。优先发展以钢铁为龙头的冶金工业,加快推进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发展。②有色金属工业。围绕发展铜镍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重点推进铜镍冶炼、电解镍加工,铜、镍精深加工等产业。③装备制造工业。围绕延伸钢铁下游产业链,发展集装箱、港口机械、船用机械、大型钢结构、汽车、机械基础件、农业机械、制糖设备、环保设备、数控车床等装备制造业,培育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配套件和数控装备。④农特产品加工业。利用地域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金花茶、红薯等产品加工,肉桂、八角等香料加工,肉禽、水产品、蔬菜加工、亚热带水果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和编织工艺品生产等产业。
3.4 北海市――电子信息、海(水)产品加工发达的生态化海滨旅游城市,中国―东盟交流的前沿门户。电子信息和旅游是北海市众多行业中最具优势的产业,在未来发展中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旅游产业集群将扮演重要角色。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利用区位、政策、产业基础、劳动力成本和交通等优势,与跨国公司、国内知名大企业的联合,延伸产业链,发挥区域经济的聚集、辐射和带动效应,发展规模经济,提升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以电力设备、电子产品、行业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数字视频家庭娱乐产业、船舶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②旅游产业集群。北海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滨海、风光、人文、古迹”四大类旅游资源和“海水、海滩、海岛、海鲜、海珍、海底珊瑚、海洋动物、海上森林、海上航线、海洋文化”十大海洋旅游特色,发展商务型旅游产业集群,同时开发北海旅游业发展的基本产业,包括旅行社、住宿接待业、旅游交通业、旅游餐饮业、旅游商贸业等。③海(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充分利用北部湾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资源和大量从事海产品加工熟练工人的优势,大力发展北海市的海(水)产品加工,特别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一批拳头产品,推动产业升级,使资源优势转变成为产业优势。
参考文献:
[1]陈剑锋.基于产业集群的城市群演化理论分析与研究框架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
[2]宾月景等.关于北海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的思考[EB/OL]..
[3]李翠鸿.山东半岛产业集群与城市群互动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胡丽华.完善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J].党政干部学刊,2006(8).
[5]陈柳钦,黄坡.产业集群成长和升级的制度经济学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
[6]刘艳军等.城市群发展的产业集群作用机制探析[J].规划师,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