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应急管理论文

应急管理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7 16:43: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应急管理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应急管理论文

篇(1)

(一)物业管理企业自身的特点

物业管理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管理企业所开展的所有活动都是在自身的经济基础上展开的。物业管理企业的收入主要来源是物业管理费收入、公众性代办费、特约服务费收入、综合经营的收入,而在这些收入中每一项的利润都是受到制约的。与收入相对应的就是支出,物业管理企业的支出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服务人员的工资费用、公共设施的维护费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等,这就造成物业管理企业的收入在用于管理项目的支出后所剩无几的现象。物业管理企业自身的特点使其在开展其他工作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造成不能充分发挥物业管理企业作用的状况。

(二)物业管理企业的人才供给

1、物业管理企业在招聘求职者时的低要求

结合物业管理企业自身的特点,再加之是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在收入来源相对稳定的状况下,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就只能选择减少支出。企业支出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服务人员的工资就是企业支出的一部分,在减少支出的观念下,就不可避免地在招聘服务人员时提供的薪资及其他待遇是低层次的。在现在社会中大部分职工的工资与学历、能力是相关联的,在劳动就业中占优势的人员就不屑于物业管理企业的工作。这就造成了物业管理企业工作人员的劳动素质的低要求的现状。

2、物业管理企业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方面

物业公司需要对刚入行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对培训人员、培训环境等的选择会极大地影响到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学习、提高及应用。在培训的过程中所培训的内容有全面与否的差别,有难易的差别,对于资历较深的培训者来说,可以在深入浅出的同时将培训的内容全面深刻地传授给受培训者,对于资历较浅的培训者来说则不然。而由于在以营利为目的企业来说,减少支出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收入。低投入的培训的效果则造成了企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呈现出工作质量低下的状况。

(三)物业管理企业的设施配置不足

在物业管理企业应急管理的过程中除了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外,必要的硬件设施也是必须的。在事故发生时,面对情况不明的危险,单一、有限的应急救援装备是不能应付的,必须使用大量种类不一的应急救援装备,以使得事故对居民的人身财产的伤害降到最低的限度。物业管理企业的营利性使其在购买应急设施的时候,在应急设施的质量、数量、种类等方面进行考量,大多数物业管理企业往往会选择能够减少支出的商家。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法真正检验所购买设施的作用,但在应急的过程中,最需要应急设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的时候,倘若企业购买的是劣质设施或者数量有限,那么应急救援就会受到制约。

(四)物业企业管理缺乏责任感

在物业管理工作人员招聘的时候,由于对工作人员的低要求,其所能够招聘到的工作人员在劳动素质、工作能力、学历等方面都会比较低,无论是他们在应急管理基本理论的掌握上,还是在应急事件的分析、处理上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失误,在关乎居民人身财产安全的情况下,失误有的时候造成的不仅仅是财产的损失,有可能会对人的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物业管理企业在城市小区中扮演着保护小区居民的人身财产的重任,但由于小区的居民较多,物业所要处理的事情比较繁杂,对于不经常发生的安全问题就遭到了物业管理企业的忽视。大部分的物业管理企业在实际生活中,存在一种应急设施类于摆设的心理,这是不正常的。在种种因素下,作为小区安全的保障者,存在着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设施陈旧或者数量质量不达标等不合理的状况。

(五)物业企业管理体系不健全

应急过程中最令人担心的是工作人员手忙脚乱,乱作一团。为了有效防止慌乱局面的出现,需要制订有效的应急管理制度为应急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应急运行体系三大部分。应急制度的规范化可以使应急过程中工作有条不紊,有效地提升救援的效率。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就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给予详实而稳定的工作安排,这样能够使工作人员各司其责,同时团队在日常的相互配合下能够了解队友,达成一种默契,这有利于在应急中形成良好的配合,提高应急工作的效率。

(六)缺乏合理有效的惩奖制度

物业管理企业挑选到适合工作的求职者,这只是对人才选择的第一步。每天重复的工作会让人觉得乏味,物业管理企业的领导者要想使工作人员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需要合理的鼓励机制的建立,对于工作人员来说都希望自己在工作上的成绩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得到他人的尊重。一种合理的鼓励机制不仅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还能够激发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促进总体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日常管理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工作人员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可能会由于不同的原因而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依据错误造成的后果的不同程度,对工作人员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引以为戒。然而在大多数物业管理企业中缺乏合理有效的惩奖制度,使得错误不能有效地及时制止。

(七)缺少对典型事件的研究

对于应急管理是一项必要的工作,安全问题越少越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基本是处于一种平安状态,安全问题不常发生,但是安全问题有时候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发生就需要采取应急措施,正是基于安全问题的特点,我们不能够很好地熟悉安全问题。为了能够很好地掌握应急管理的方法,就需要在平时对出现的典型安全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以便在实际的事故中能够顺利地解决所遇到的安全问题。

(八)缺乏与居民的沟通

现在是个文明的社会,特别是城市小区的居民,他们有着相对稳定的工作,有着良好的生活环境,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对物业管理企业能够给予理解和支持,物业管理企业可以与居民进行良好的沟通,积极地了解居民的所想所需,向他们采纳有益的建议,不断地改善。提升自身的工作质量。这不仅有利于与小区居民形成和谐的关系,还能使更多的居民感受到小区的民主气息,得到更多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城市小区是一个人口众多,关系复杂的集合体,城市小区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物业管理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

突况具有不可预知性,一旦突发事情发生,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沉着冷静地分析突发事件,然后尽可能有效的提出预案以制止或减轻突发事件所带来的不利后果。在制订预案的时候,需要工作人员的全力配合,进行充分的、全面的研究、分析突发事情。在制订预案的时候也要注意分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照搬以前的预案模式。

(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

预案只是应急过程的一部分,确定应急预案之后需要的是具体的安排,针对工作人员的性格特点,组建不同层次的小组,这就包括总指挥小组、执行小组、探测小组等等,这一系列的安排看似只是对人员的划分、重组。但这样的划分是保证在应急过程中使得救援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得应急工作顺利的展开。

(三)建立应急运行机制

在应急运行机制中包括监测预警机制、应急预测、分级应急小组等等的建立和完善。同时要建立健全惩奖制度,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提高对应急管理的应急意识。在运行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对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的运用。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对应急管理的效率,同时能够很好地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三、小结

篇(2)

由于部分型号的呼吸机使用频率不高,有些临床科室较少使用呼吸机,部分医务人员不能熟练掌握呼吸机的正确操作[7]。另外,临床使用呼吸机时在选定所需的呼吸模式之后要调节氧浓度、潮气量以及呼吸频率几个参数,容易忽略窒息报警、触发灵敏度、呼吸上下限、吸气呼气流量以及呼吸末正压参数设置,从而容易引发呼吸机障碍或者造成呼吸机报警失误[8]。为此,对应急中心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定期组织了呼吸机专项培训讲座,包括正确操作、维护保养、消毒清洁、简易故障排除方法等;每次呼吸机借出时,都再次向使用者强调呼吸机的正确操作、用前检测、湿化器使用等注意事项;不定时的到临床走访,调查呼吸机的使用情况,阶段性地对全院使用呼吸机出现的共性问题组织专项培训并考核[9]。

2呼吸机的应急调配制度

为了进一步保证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临床在用呼吸机供应不足时,呼吸机能够迅速调配到位,我院制定了呼吸机应急调配管理办法。办法明确呼吸机应急调配流程及本院设备无法满足时请求外院支援或者紧急购置的管理制度,每个科室配备应急调配流程图,保证应急调用时能够立即执行调用程序。

3演练与质控

我院每年组织2次医学装备应急演练,演练由应急管理小组组织,应急管理中心与临床科室人员共同参与,模拟突发事件呼吸机的借调过程。演练结束后参加人员共同讨论总结。演练重点为检验各部门协调沟通的能力,同时检查应急物资是否充足完好,最后评定应急预案的充分性和适应性,对于发现的影响调用时间的因素及时改善。我院在几次应急演练后逐步简化了突发事件的应急调用登记手续。医学装备保障部门定期对临床在用呼吸机进行安全检查和督导,对应急中心设备的日常保养、厂家专业维护及应急演练过程进行监管,对操作保养不当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应急流程制度的优化经应急小组商议后报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审批执行。

4结语

篇(3)

突发性事件类型不同、程度不同、性质不同,对指挥部的现场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当前处突指挥部的现场管理及运行难点有:一是指挥权难确定。主要表现为指挥权归属存疑,主体责任不够明确,行政领导权与现场指挥权不分,行使指挥职责与行使领导职责不清。特别遇重特大突发性事件,当地党委政府或上级领导亲临现场指挥部,由于授权不足或职责不明,更容易出现指挥权无法充分行使、指挥缺位或相互推诿等情况。二是管理难规范。主要表现为指挥部现场管理工作过于粗放,秩序混乱,规范不够,运转不畅,效率不高。指挥部的功能定位、地点选择、人员配置等不明确、不具体,对人员、信息、物资等缺乏有效管控措施,出现缺管、漏管、瞎管、乱管等现象。有的缺乏现场必要管制措施,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人员混杂,进出随意,物品存放混乱。有的情报信息保密工作不到位,文件管理不当,出现较大的泄密隐患。三是情报难共享。主要表现为情报信息共享度底,容易出现“谁提供、谁专享”的情况,过分强调警种或系统的特殊性,各自为战,互不通气,在紧急或特定的环境下不能迅速统筹和整合,或报不上、统不起、用不好。参战单位过于强调程序和部门利益,层级多,环节多,情报信息传输渠道不顺、不畅、不规范,时效性差。四是行动难协同。主要表现为指挥部指令和意图难以得到坚决有效的贯彻落实,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意识不强,多警联勤联动应急处置能力不高。警地或联勤处突各单位之间关系复杂,力量分散,现场指挥部在管理上“统”不起来,“分”不出去,结构性和协同性差,相互扯皮内耗现象严重。

二、应急处突指挥部现场管理难原因分析

一是认识不到位。一些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认识有一定局限性和片面性,不重视或不善于现场管理工作,甚至认为可有可无。往往注重事件处理结果而不重视处置水平、环节和成本,没有认识到现代警务指挥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二是机制不完善。指挥部的功能定位难、指挥权确定不及时等导致指挥权、责模糊,基地指挥部决策功能和现场指挥部执行职能错位。指挥体系不科学、不合理,缺乏扁平化指挥网络,缺少“流程式预案”,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判明情况作出科学决断,丧失处置主动权造成工作被动。三是管理不科学。现场指挥部体系结构、部门隶属、成员组成以及硬件、软件配置不合理、不到位,作战单元和参加部门统不起来,难以形成有战斗力的整体。管理不科学,或过于僵化,统得太死,造成机动性和灵便性不强;或过于放任,流于形式,造成纪律松懈,秩序混乱。

三、应急处突指挥部现场管理工作突破点

解决管理问题,必须把握突发性事件的性质和特点,遵循应急处置的规律和方法,从规范管理入手,提高指挥部科学化管理水平。

(一)力求理念上的突破

一是坚持权、责、利相统一。制定落实预案、规章制度,将指挥部相关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岗位、人员,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熟知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现场管理人人参与,人人服从,人人遵守。充分发挥管理单元的功能及各类骨干的作用,权、责、利相统一,每个阶段、每件事、每个细节都有人管、管到位。二是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既遵守规定执行纪律不动摇,不打折扣,又根据情势变化灵活机动,适时调整。程序上宜简不宜繁,方法上厘清集权与担责,模式上统分结合、分类管理,处理好内外关系,既紧密相连,又区别对待,灵活机动。三是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相结合。坚持依法依规解决问题,统一思想,坚定立场,科学决策,冷静处置,行动迅速,执行有力。针对突发性事件诱因复杂、矛盾交织、因素多样等特点,强化法治意识,提高现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力求沟通上的突破

一是处理好与党委政府的关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托现行应急管理体系,党委政府是处置突发性事件的核心。由政府主导、公安机关参与的应急处置行动,要坚持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按照职责和分工,坚决贯彻落实好指挥部的意图,发挥好公安机关作为专业力量的作用。二是处理好内部处置力量之间的关系。从厘清内部关系入手,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和相互协作关系,建立和完善互助互利、协同共享的良性管理模式。人员调配上,注意合理搭配,发挥专长;装备供给上,既突出重点,又保证平衡。从实战需要出发,完善长效协作机制,对协作内容、方式、流程进行全方位、全时空磨练,提高契合程度。三是处理好与下级或分支指挥体系的关系。坚持整体思维和系统思维,运用系统论原理解决好上下关系以及全局和局部关系,拓展和延伸指挥部现场管理工作,既确保指挥部的权威和领导,令行禁止,又能因地制宜,统分结合,有序推进现场处突各项工作。

(三)力求重点上的突破

一是重在“引导”。根据处突工作的特点和可能出现的情况,指挥部一经成立就要迅速明确纪律及有关注意事项。一般在制定预案时就要专门作出规定,并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全体人员进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现场纪律和保密纪律教育。建立有效的管理秩序,通过签订责任书,实行功能区和标式识别,实现一定的区域管理。二是重在“领导”。针对领导“不服管”、工作人员“不敢管”等情况,在提醒引导的基础上,要敢于、善于作为。一方面要通过指挥部现场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职责,把履行职务与行使指挥职责、执行命令等区分开来,提高领导干部自我岗位意识。另一方面要引导领导机关和领导带头遵守纪律,按规定和程序办事。三是重在“信息”。完善通信装备技术,建立可靠的指挥通信网络,确保指挥通信拉得出、联得上,通得好。规范新闻采访,明确新闻采访纪律,有关突发事件的新闻工作应由指挥部指定新闻发言人专门负责,努力掌握舆论主导权。注意网络传播对事件的影响,协同相关职能部门提前做好应对。

(四)力求环境上的突破

篇(4)

突发环境事件主要有以下特点:事件发生的突发性,涉及范围的公共性,事件伴随的危害性,发生发展的多变性。在不同的状态和情景下,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变化不同,导致没有一套有效的模式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从分类上来看,突发环境事件主要有环境污染事件、生态环境安全事件、核与辐射事故、海上石油勘探污染、港口泄漏污染等,而且由于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不同,同样的突发环境事件发展变化的趋势各不相同。

2我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现状

2.1环境应急管理机构基本建成

目前,环保部一共组建了六个区域环保督查中心,分别是华东、华南、西北、西南、华北和东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且均已纳入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响应体系。江苏、辽宁、吉林等省相继成立了由专职人员组成的环境应急管理机构,为妥善有效开展环境应急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2.2环境应急预案体系逐渐完善

2005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颁布了《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在上述两个预案的指导下,目前全国已制定政府部门的环境应急预案3500多件,基本覆盖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全国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

2.3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开始建立

2009年12月,国家环保部与国家安监总局联合签署了《关于建立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的协议》。根据协议,双方长期建立稳定、可靠的突发环境事件和安全生产应急联动机制,提升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保障生产安全和环境安全。地方环境保护部门也在积极探索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在应急联动工作方式上进行了创新。

2.4环境应急专家库逐步建立

实践证明,环境应急专家在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环境应急专家库是环境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中发挥基础作用。国家环境部门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邀请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军队和各行业协会,积极推荐了许多优秀人才。在此基础上,遴选了各个领域的环境应急专家300多名,又认真挑选了26位环境应急专家,组成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组。这些专家在自己的的专业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对指导和配合当地政府开展应急处置,协调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制定防控措施、水质监测方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我国环境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

3.1环境应急法制体系尚不完善

环境应急管理法制体系不完善,《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虽然已经出台,但具体实施细则没有明确,需要进一步在重大突发环境的事件风险评估、应急响应、损害评估和赔偿等方面进行明确。现有法律法规中存在一些与环境应急响应相矛盾的条款,需及时清理、调整。同时,现阶段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时,政府、企业、个人职责不清,导致环境供应及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需要从法律层面加以具体明确。

3.2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尚不健全

突发环境事件在处置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多个部门,但是目前我国只有少数部门间建立了应急联动机制,甚至在环境保护内部相关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沟通协调机制也不完善,跨区域甚至跨国界环境应急管理联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政府之间、环境保护部门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环境保护部门之间衔接不够紧密,多方协同处置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时,人员、信息、资源等难以快速集成,未形成制度化的联动协作机制。

3.3环境预测预警体系薄弱,预测预警能力有限

目前我国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尚不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的管理和使用可操作性较差。很多企业环境安全意识淡薄,还未制定行之有效的环境应急预案,分行业、分类别的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直接套用《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环境风险排查与评估制度尚不完善,主动预防还难以做到。重大环境风险源的分布、分级、分类等信息掌握不清,重大环境风险隐患还未得到妥善治理,风险防范及预测预警能力亟待加强。

3.4信息公开和报告制度不完善

突发环境事件往往传播迅速,容易造成公众恐慌,及时、准确信息显得非常重要,是缓解公众恐慌心理,给事件处置争取宝贵时间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往往不愿意进行信息公开或者时间延迟,结果得不偿失,导致政府的公信力降低,不利于后续的事件处置和报道。而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应对过程中,有关部门谎报、缓报、瞒报的现象屡见不鲜,事件信息不能及时反馈给决策者,往往造成决策失误,也使得应急处置工作出现误区,错过了应急处置的有利时机。

4提升我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路

4.1完善环境应急管理法律体系

完善环境应急管理相关法律体系,在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明确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企业的职责定位,制定具体的环境应急管理制度,理顺政府与环保部门、环保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同时,加快制定和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相关制度和程序,使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建立和完善突发环境事件责任保险制度,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与生态损害评估和鉴定机制。

4.2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尽快修订和完善有关应急预案,建立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制度。环保部门要主动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合作,制定分行业和分类别的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和管理办法,指导企业找准环境风险环节,完善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实行预案动态管理,建立企业、部门预案报备制度,规范预案编制、修订和执行工作,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针对辖区内重点风险源及环境敏感区域,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应急演练,检验环境应急预案,锻炼环境应急队伍,提升环境应急水平。

4.3推进环境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按照国家应急管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总体要求,理顺现阶段环境应急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以及有关企业在环境应急管理中的职责。重点加强各地环境应急队伍和能力建设,切实解决环境应急管理中人员不足、力量薄弱等问题。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本辖区基层环境应急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加强对基层环境应急队伍建设的指导,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管理机构体系。

4.4推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

篇(5)

论文引用的内容要按顺序标注,文献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顶格写,然后再写作者著名等,不会写参考文献的不要紧,关注学术参考网就可以查看更多优秀的论文参考文献了。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关于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璨.我国中药材物流管理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2]蒋小会.S公司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2.

[3]杨海鹰.MD公司冷链物流管理的改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2.

[4]王志珍.物流企业精益物流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5]朱廷军.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6]尹华龙.基于WEB的超市物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7]李亚静.供电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8]周永鲁.基于ASP.NET的烟草物流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云南大学,2013.

[9]古奕端.基于RFID的大宗货物物流管理系统设计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10]刘迪迪.水产品批发市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程传喜.郑州安利物流公司物流管理改进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2]杨娜.东莞市中小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3]董彩芬.S公司基于TOC的生产物流管理改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4]王楠.三菱电机放电加工机售后服务物流管理流程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

[5]吕悦.大连市物流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6]付浦君.基于信息化的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7]杨波.精益物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

[8]米宁.基于逆向物流管理的产品回收网络规划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

[9]李引.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物流管理的影响研究[D].渤海大学,2014.

[10]肖莹莹.RFID技术在国内零售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11]师经昊.供应链环境下精益物流管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

[12]谢沛欣.基于SOA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西北大学,2009.

[13]耿明岩.基于供应链的物流管理系统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

[14]姜琼慧.基于B/S模式的物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2007.

[15]陆滢.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

[16]徐华.中国现代物流管理与发达国家差距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17]陶宇.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及思考[J].企业经济,2011,01:58-60.

[18]周新韶.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2,15:125-126+128.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骆宏.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研究[J].对外经贸,2012,05:108-110.

[2]贺超,庄玉良.基于物联网的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J].

中国流通经济,2012,06:30-34.

[3]张安平.汽车企业逆向物流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

[4]周林.中小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四川大学,2005.

[5]王峰.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6]杨爱霞.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业务流程重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

[7]刘志学,付国庆,许泽勇.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比较[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S1:126-130.

[8]韦智伟.供应链环境下我国工业企业物流管理模式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9]周海霞.中国海产品物流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10]邱均平,宋恩梅.论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管理创新[J].中国软科学,2002,04:108-111.

[11]曾祥云,王强.第三方物流管理的内涵与特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2,02:15-17.

[12]曾祥云,王强.试论面向电子商务的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设计[J].系统工程,2002,01:60-65.

[13]薄洪光.钢铁行业集成生产物流管理方法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14]程琦.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D].武汉理工大学,2010.

[15]王海燕.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07,10:34-36+48.

[16]陈达.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02:112-114.

[17]刘俊兰,翟树悦,周裕法,李娅访,韩冬雪.医院物流管理的框架模型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8,07:29-32.

[18]王小莉,李金伴.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探讨[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06:59-62.

篇(6)

【关键词】 ICU;护生临床护理教学

ICU是一个综合性科室, 危重症患者多, 抢救仪器复杂, 新技术操作多。在ICU特殊的环境里, 护生需要在短暂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由于环境和角色的改变,护生常会对ICU 的工作产生困惑、压力而不知所措,充满神秘感。而ICU又是护生临床实习的一个重点科室,提高临床带教质量、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9 月至2010年12月,在ICU实习护生63人,男13人,女50人,均为本科生,在科实习时间为6~8周。

1.2 方法 护生带教工作由科室总带教老师和护士长全面负责,由分管带教老师专人带教。明确ICU实习目标,分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两部分,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学校的教学大纲,结合ICU的特点,由总带教及带教老师、学生共同制定出实际的教学计划,明确达标要求,做到有章可循;护生平时由分管带教老师言传身教;总带教老师2周组织一次护理查房或者小讲课、英文讲课,在实习结束时负责对护生进行操作考评,理论考试根据片区的要求;护生要求每周写实习日记及完成科室的实习题目;护理示教室片区老师定时到科室听取同学反馈教学情况。

2 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环境适应能力差,对ICU实习有畏惧心理 ICU与普通病房不同,环境设置特殊,仪器设备多,患者病情危重,工作应急,突发事件多。部分护生因环境陌生或担心出错,不敢轻易动手,面对危重患者,感到束手无策。护生来到ICU,总带教老师及带教老师可以共同向护生介绍科室环境、物品的管理和摆放,科室的成员等,使护生有一种被接纳和重视的感觉。为减轻护生压力,教学按目标计划循序渐进。护生入科第1周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基础护理、一些治疗操作,如翻身、拍背、口腔护理、吸痰、测血糖、CVP等操作技能;第2周学习心肺复苏、呼吸机、除颤仪、血气分析、褥疮的处理,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护理以及胸腔闭式引流管等特殊管道的护理;第3周为考核阶段,完成出科考评任务,并且有三天跟着护士长实习护理管理完成护理管理论文[1]。

2.2 轻视基础护理 护生对如血气分析、有创测压、中心静脉置管、血滤、心排量的测定等操作学习兴趣浓厚,觉得技术含量高,积极的参与,但对给患者翻身、拍背、擦身、大小便的处理、换衣等工作比较消极。引导护生重视基础护理带教老师要对护生起到示范引导作用,悉心指导护生从基础护理入手,循序渐进提高护理操作技术水平,注意操作规范[2],要使护生意识到基础护理对患者的重要性,如无菌操作不严格,会使患者存在感染的危险;患者翻身、拍背未做好,会使患者出现坠积性肺炎,压疮的发生率大大的增加,从而使护生重视基础护理,以良好的护理质量获取自身的成就感。

2.3 沟通的问题 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护患沟通的问题,因为ICU的很多患者都做了气管切开或者是气管插管不能开口说话,护生感觉交流比较困难。可以教育护生通过小黑板的书写来进行沟通,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医护人员说,患者点头、摇头来进行排除或者请患者的家属一同进行。另一方就是师生沟通,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师生双方借助交往和沟通实现的。师生关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和学习效果。因此带教老师应热情、诚实、耐心、理解、平等的对待学生,重视和尊重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护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并与护生交朋友。

2.4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选择的问题 ICU带教老师应及时给予学生诚恳的、富有建设性的建议。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多鼓励、少批评,评价学生时客观、公正、关心、尊重和信任学生,通过自己的学识、才能、品德赢得学生尊重。评价系统可由护生评价老师、老师评价学生、患者评价学生,以及护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组成,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促进临床带教及临床护理工作质量[3]。因工作环境特殊,随机性很强,在临床教学环境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如其来的变化,教学机会也是稍瞬即逝的,带教老师在作为护士角色的同时,要懂得把握机会指导学生,具有一定的计划管理能力,将带教和临床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3 讨论

要解决ICU临床护理教学中的问题,重点是采取按目标循序渐进教学、培养护生的思变能力、强化护理职业角色、提高护生沟通及应急能力、优化带教老师的选择、提高带教老师的积极性。通过持续改进护理临床教学实践,在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使ICU临床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杨蔚,王慧.浅谈现代ICU临床带教策略.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2):160-172.

篇(7)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安全施工;管理

近年来,随着大批的高层建筑的建设,开发商为提高建筑用地率,加之国家有关规范对基础埋置深度和人防工程的要求,多层、超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设计必不可少,有的地下建筑甚至有三四层,最深的达数十米,于是,地下建筑开挖时的深基坑支护成为一个必要的施工过程。深基坑支护的设计、施工、监测技术是近20年来在我国逐渐涉及的技术难题。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深基坑支护技术进行论述。

1 深基坑支护中存在的问题

深基坑支护设计可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具备和掌握土力学、地质学和结构力学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加上丰富的施工经验,才能因地制宜的设计支护的围护方案和管理办法。目前,我国的民用工程、市政工程和工业建筑工程建设正处于大发展时期,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挡土墙的稳定性较差在浅基坑6m内的挡土墙主要采用重力式水泥搅拌桩,以此作为围护是较为成功的,所以,很多单位以此作为深基坑的围护结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采用也必须考虑地质条件、施工质量和周围环境。如果上述的条件不允许,则有可能会发生挡土墙的严重移位,使工程桩会向中心发生移位,形成开裂或者倾斜。

1.2 现场管理不完善深基坑支护设计必须在遵循设计原则和方案的基础上来进行,目前一些施工单位尽管有自己的设计方案,但为了省钱,就会设计的比较粗糙,或是降低工程造价,随意调整支护结构,对施工中的深基坑实行对外承包,自行管理,引起基底土隆起,造成了围护的塌陷,带来了重大损失。

1.3 在深基坑内不降水的情况下开挖土方深基坑一般在超过6m的情况下,地层的基土一般是淤泥质粘土层,并有很多的薄层粉细砂层,这种情况下的地下水呈现较强的渗透现象,如果不进行降水,土体将发生滑动现象。

1.4 基坑周围的堆载过多造成塌方事故深基坑周围的堆载不能超过10~20kN/mm,但由于施工现场的狭窄,一些管材和钢筋堆积在基坑周围,这样就增加了挡墙背后的土压力,造成基坑的失稳现象。

2 深基坑施工技术与管理分析

2.1 深基坑施工技术由于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地质情况的变化造成之前设计的支护不能满足现实施工的需求,喷锚网支护如果遇到流沙或者软土层,这样稳定性也就较差,如果不及时采取新的措施,开挖就会造成塌陷事故。另外,施工未能达到支护设计要求,加上监测部门的反馈信息有误或者信息反馈不及时,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管理论文没有定期观测深基坑内的沉降量和位移量,再有对所测的资料还没有进行及时的分析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有效应急措施就继续进行深基坑的支护安装,施工单位依然按照之前的设计方案来进行。

深基坑内经常会遇见地下水,如果不及时排水,则会严重影响支护安装的安全,如果排水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不利,这也是地下水处理过程中的矛盾现象。如果这两者不能很好地处理和协调,则容易发生工程事故的发生。深基坑周围的支护只是临时性支护,如果围护的不当也可能会带来事故的发生。在深基坑的锚喷锚杆支护中,如果锚杆头悬挂重物也会形成支护的失效。

2.2 深基坑的施工管理分析深基坑的现场管理的环境存在较大的复杂性,如果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重视,或者是施工的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也会给施工工作带来不利,则严重影响了施工的质量。比如: 在注浆法施工中,由于注浆的压力没有达到设计的要求,这样就会严重影响锚杆的抗拔力。在锚喷支护中,更改锚杆长度和孔径,灌注材料不达标或者不合格,护坡桩桩长的插入深度不够,锚拉力不够等等,这些现象如果不能及时的加以监管和控制,也易出现人员伤亡事故。

3 深基坑安全施工管理建议

3.1 深基坑支护设计的管理深基坑支护的设计方案直接影响到支护工程的成败,所以,支护设计方案要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在这种情况下,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熟悉本地的水文地质状况,结合周围建筑和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有效的基坑支护设计。作为工程管理人员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之前要认真审核施工方案,使每一道工序都能按照既定的程序合理有效的来展开。另外,深基坑支护的设计方案要选择较为有经验的设计单位和人员来设计。

3.2 施工组织设计的审定深基坑的施工组织设计是有效指导施工的重要文件,如果盲目照搬其他施工单位的设计方案。没有按照具体的工程施工来进行组织设计,或者设计的简单潦草,这样基本上没有任何指导意义。所以说,对于施工的管理部门来说,监理人员需要对施工单位提交的组织设计进行认真的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如果存在问题,应及时地督促修改完善,并按照程序的要求进行申报,批准后才允许施工。其中,监理部门审核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施工平面图、基坑开挖方式、监测布置、基坑的支护和降水措施等等。

3.3 质安方面的管理施工质安方面的管理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材料的检验工作。

首先,对于所用的材料必须有出厂的合格证书,并送检合格以后才能允许使用,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的用于工程中。其次,工程施工的管理需要从技术和安全入手,让一些责任心强、专业技术过硬的人员来实施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并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安全监管服务体系,明确安全职责,并签订相关的安全责任书。再次,要做好安全意识的教育工作,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理念,不断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并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