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手游营销论文

手游营销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7 16:42:3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手游营销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手游营销论文

篇(1)

摘要:“媒介即讯息”,一种新媒介的产生,必然影响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促使我们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大众传媒的发展,促使了与之相伴而生的大众文化的变革。现如今,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组织进一步走向联合,“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一个无处不在,影响巨大的现象。而大众文化,也因此在内容及形式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本文旨在总结和分析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大众文化的主要代表电视连续剧所呈现出的新特征,以此来探讨当今媒介环境中电视连续剧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大众文化;媒介融合;电视剧;新特征

千呼万唤始出来,《爱情公寓》第四季开年引发收视点播热潮,不光各大卫视争相播出,而且从爱奇艺、PPS的数据显示,该剧创下了超过20亿的网络点击量。除此之外,该剧一经播出就占据了百度、新浪等话题排行榜。作为时代的产物,这部高点击、高关注、高票房的国产剧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媒介的影响。

一、立足于多媒体平台进行表达

当代媒介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来的,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及其优越性,不少人认为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中会出现传统媒体消亡,网络媒体独霸天下的局面,杰・尼尔森等理论家就坚持“传统媒体终结论”。这类观点显然带有激进色彩,但事实上,微电影、个人即拍短片等新媒体影视剧的确吸引了大多数年轻受众。作为传统媒体的产物――电视剧,在这种背景下想要吸引独立、个性的年轻受众,利用新媒体是不容忽视的手段。

《爱情公寓》从第一季就利用网络平台与电视配合播出,第四季回归更是被奇艺、pps高调卖断,独家播出。同时奇艺、pps都有app应用,只要有wifi手机也可以随时看。这样扩大了电视剧覆盖面,也扩大了受众群。

多媒体平台共同播出是当代电视剧发展的一大趋势,但同时如何协调解决版权问题也是值得大家注意的。

二、跨媒体的话语形式

不同媒体有其独特的话语形式,而媒介的融合淡化了不同话语形式间的界限。

首先,从话语内容上说,传统的电视剧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的语言具有理性、文学性、艺术性的特点。而网络语言产生于网络这个平民化平台,它更加的开阔包容、感性和多元化。

《爱情公寓》中的不少段子来源于网络,如猫扑、天涯等,而其自创的经典台词现也成为了风传的网络用语。媒介融合促成的语言融合,而语言的互用,也丰富了媒介自身的语言。

其次,从话语形式上来说,电视剧一般采用要是根据面对面交流的特点和“引戏员”的结构方式制作,同时以真人真场景为内容。网络作为新媒体,以网络为平台传播的影像其传播形式多种多样,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受传者感官等各个方面进行延伸。

《爱情公寓》中有大量的动画元素,剧情中加入的特效、幻想等元素,使得传统纪实性情景喜剧更具吸引力。这是将网络媒体传播手段融入在了传统媒体之中。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爱情公寓》通过利用网络媒体的传播手段、传播技术以及传播形式,丰富了传统电视剧的表现形式,达到了吸引受众的目的。

三、开放式结尾与参与式剧情的互动形式

与传统电视剧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不同,情景喜剧是一种喜剧演出形式,有着一条或多条故事线。作为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也秉承这一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从第二季末开始,《爱情公寓》就采取了开放式承接结尾,即不给予明确的答案,而是待定,并且真正结尾是下一季开始的契机,因此,这就促使观众参与其中,观众呼声越高的结局,往往成为结局,以此来吸引受众。但同时,又不完全否定另一种结局,以此满足另一群受众的审美需要。

1967年,美国学者J・A・巴隆在《哈佛大学法学评论》上发表了《接近媒介――一项新的第一修正案权利》一文中提出“媒介接近权”。随着网络媒体、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受众越来越有机会并渴望接触媒体,并发表自己的观点,除了公共事务,大众文化也越来越多的出现了受众的身影。上文提到微电影、个人即拍短片等新媒体作为小众化传播并不能完全满足受众表达的心理。而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爱情公寓》也正是跨越了传统的电视媒介,通过网络、新媒体等渠道给受众提供了在大众媒体上表达观点意愿的渠道。

四、网站广告与植入性广告共同营销

“植入式广告”这一名词并不陌生,从冯小刚贺岁电影到全民春晚,从国产剧《奋斗》到国际大片变形金刚,植入性广告处处皆可见。所谓植入性广告就是指,把产品及其服务具有代表性的视听品牌符号融入影视或舞台产品中的一种广告方式,给观众留下相当的印象,以达到营销目的。

在如今商业化的社会中,“植入性广告”已成为当前影视剧中的常态,但随着近年来植入性广告不断增多,并生硬植入引起了受众反感。如何创新“植入性广告”形式,成为了讨论话题。

《爱情公寓》中植入性广告非常多,大到汽车、电子产品,小到牛奶、手抓饼,有实体、也有网站。除了传统的台词植入、扮演植入等,《爱情公寓》采取了一种新的植入式,网站视频缓冲期间的广告冰锐正是《爱情公寓》主角们最常选用的一款饮料。年轻受众易跟风剧中主演所使用的产品,而缓冲期间的广告提供了明显的指示,因此达到有效的营销目的。

这种结合网络及电视的营销手段,是建立在网络及电视各自的运营手段,如网络视频网站中缓冲是个广告播放,而《爱情公寓》正是利用了这一运营方式,达到了强化“植入性广告”的传播效力。

五、相关产品的出现推动全文化产业发展

伴随着电视剧的播出,其官方同名手游《爱情公寓》也于2014年1月26日正式与观众们见面。同时,还有其相关的网络游戏《开天辟地》之爱情公寓特别版。这一营销手段即可促使受众接受相关产业,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同时,随着手机媒体的逐渐扩大,App应用的受众群范围越来越广,通过游戏从而关注电视剧的受众也大有人在,可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策略。

随着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发展,各类网游、手游如雨后春笋,成为消费者闲暇之余娱乐和消遣的重要渠道,也成为的大众文化中不可小视的产业。而电视剧和游戏间也有了越来越多的互动。电视剧出相关的游戏,游戏改编成电视剧等。这种互动在强化自身受众印象外也扩大了双方的受众群。

可以看到的是,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各媒介自身所产生的大众文化产业间也再互相交融,其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也在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如何在媒介融合大趋势下取其精华发扬自身,是各种形式的大众文化需考虑的问题。(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

指导教师:胡肖锋

参考文献

[1]《媒介融合概论》宫承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年版,专著

[2]《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专著

[3]《数字传媒概要》闵大洪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专著

[4]《植入式广告:操作路线图,理论、实务、规制与效果测定》喻国明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专著

篇(2)

论文摘要:市场营销需要识别顾客的需求和欲望,确定某个组织所能提供最佳服务的目标市场,设计适当的产品、服务和计划方案,以满足这些市场的需要,其目的是通过与重要的客户建立有特定价值倾向的关系,创造顾客满意并且获取利润。在新世纪,营销手段必须要满足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当代市场经济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企业的经营者们逐渐意识到:成功的企业虽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建立了一个以市场营销为龙头的经营机制,市场营销的成功与否是检验企业一切工作的最终标准。在企业里,经营者们通过实践苦苦地摸索着市场营销的经验。而企业家们通过实践虽然积累了一些市场营销经验,但却需付出高昂的“学费”,且所获经验往往不系统化,缺乏整体性,运用起来难免顾此失彼。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解决有关市场营销的各种难题,为企业的经营者们迅速掌握市场营销的系统知识和具体操作方法提供一条捷径。

市场营销是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以知识化和信息化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和操作手段为武器,以效益和效率为核心,对企业的营销体制、营销组合方案进行重新设计,即在面向市场、了解市场、适应和引导市场变化的情况下,不断创新,在创新中求得发展。基于营销与市场的密切关系,在本文中想首先与企业界的朋友们探讨一下“市场定位与市场开发”的有关问题。

一、关于市场定位探讨

已经研制开发并生产出产品的企业,在营销上首先遇到的就是“市场定位”问题。简单地说,就是首先定在哪些“市场”、“场合”和选择哪些消费群体销售本企业的产品,是在南方市场还在北方市场?是在沿海市场还是在内地市场?是在城市市场还是在农村市场?是在大城市市场还是在中小城市市场?是在大型商场还是在中小型商店?是选择高档饭店还是中低档饭店……。

上述这些问题以及目标消费群体的选择问题常常是困扰着企业的营销部门。而不少企业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常常依据常规思维,如毛皮类产品选择北方市场,认为北方天气寒冷,这类产品肯定好销;保健品选择大城市市场,考虑大城市居民收入水平高,购买力也一定强;另外一想就想到北京、上海市场,因为这些市场的社会零售商品额每年都有成百上千亿,认为稍为占有一小块市场份额,销售收入就很可观;有的企业瞄准大型零售商场,千方百计想挤入这类商场,在其中占一席之地;有的企业则遍地撤网,不管商店大小,地处何方,谁要货就给谁……

其结果是,重点选择定位在北方市场的皮毛产品营销公司在这些市场上的效益并不理想,而无意中开发的南方市场却结出硕果,用该企业营销经理的话来说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行”;当然,以上的结论并不是说北方市场不能进,大城市市场不能进,大型商场不能进或者不能遍地撤网,而只是说“市场定位”不能靠“拍脑袋”,靠主观臆想。有经验的营销经理在“市场定位”方面作出常规判断后,都要亲自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去看、去听、去问,了解当地消费者的风俗习惯、收入状况、需求状况、花钱态度,当地市场的竞争状况,当地商业经营方式及商业道德,当地政府的限制等,在掌握第一手资料,获得客观环境市场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比较正确的“市场定位”决策。这样做虽然需要花费一定的前期费用,但如果不这样做,就会绕更大的弯子,会因为市场定位错误而使推销人员丧失信心,把企业引入歧途,经营迷失方向,最终使企业一蹶不振。当然,市场定位准确并不意味着一切完事大吉,企业还需要在营销体制的设计,营销网络的建设,营销人员的选拔与培训,营销政策的制定等方面下功夫。当然,不熟悉这些方法的企业需要咨询机构的帮助,企业应把这种帮助视为是一种投资。然而,不管怎样,市场定位准确意味着企业已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另外,已经定位的市场可以并且也需要根据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调整本身也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前边的 “意外”,包括“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和“意外的事件”。关键就在这意外二字上。前者是意外的成功,后者则是意外的失败。意外的成功是指没有经过特别的努力,本来并不指望能产生更多效益的地方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意外的失败则是指虽然花了很大的力气,投入了许多精力和财力,但本来认为能产生效益,获得成功的地方,偏偏成功不了或者效益平平。这实际上都是市场向企业发出的“信号”,要求企业做出调整。特别是全国范围内开展营销活动的企业,尤其要注意各地市场上发出的这种信号,并及时分析原因,如果是“机会”,迅速总结推广,调整市场或营销手段;如果是“威胁”,也要及时调整市场定位。但这就要求企业的营销总部具有营销信息管理职能,制定有关营销信息管理制度,并有专人负责处理信息。总之,企业的营销部门要对市场的变化保持警觉,并预测这种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地影响,然后要有反应,要重新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办。悲惨性的

后果当然能够告诉我们在什么问题上铸成了大错,但是我们应该在信号还不太强烈之前就能够发现它。

二、关于市场开发探讨

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感到,一种产品在市场上几十年不变仍然能够保持垄断或寡头垄断地位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产品的市场寿命越来越短,产品两年一升级,四年一换代的现象实属屡见不鲜。产品生命周期的前两个阶段——导入期和成长期,也越缩越短。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生产出一种新产品,产品还在导入期,投资还远远没有收回,就已有竞争对手出现;产品刚被市场接受,销售曲线正在上升,产品进入成长期,竞争已日趋激烈;然后市场迅速趋于饱和,竞争达到白热化,产品进入成熟期。这个时期的表现是,企业的销售越来越困难,投入的促销费用越来越大,利润越来越薄,市场格局基本已定,如果没有什么创新的举动或特殊的招数,很难再扩大市场份额,如果草率地扩大规模,则固定设施还没有建起,已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这时的企业在本行业中常常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有一种“干耗”的感觉。所以,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有的企业提出了“多种经营,跨业发展”,有的则提出“二次创业,再度辉煌”,实际上都是在寻求进入新的领域和新的市场。而本文的“市场开发”指的就是这种二次、三次创业性质的开发,其中既包括选择新的市场,又包括选择新的产品和项目。 转贴于

企业在进行这种意义的市场开发时通常有多种思路,下面介绍其中的三种:

一是关联性开发,即向“上游”行业或者“下游”行业渗透,如饲料厂向养殖业渗透,养殖业向肉类联合加工业渗透;装饰材料厂向装饰工程业渗透,装饰工程业向装饰材料销售业和设计业渗透等,反之亦然。而且还可以向其它相关配套领域发展。最终形成企业集团。在“三角债”横行的现实状况下,这种开发可以使“下游”企业及时有效地,甚至以优惠的条件获得成本效益最佳原材料、元器件或机械设备以及最好的技术指导和维修服务,而先进的“下游”企业则可以影响“上游”企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并为其提供实验基地。在此基础上,又会增强这些企业在外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是补缺性开发,即不当新市场的开路先锋,而是寻找“市场空隙”,乘虚而入。不少公司的营销者的使命就是填补介于产品和需求之间的空隙。这种空隙和差距不仅体现在产品质量、数量和功能上,而且体现在推出时间、市场空间、应用范围、支付手段和对服务的需求上。开路先锋所冒的风险一般都比较大,因为开拓一个全新的市场,首先需要开拓一种观念,而且还要积极宣传,然后是耐心等待消费者和社会大众接受这一观念,前期费用很高,失败的可能性也很大,如开发我国的啤酒市场、干白、干红葡萄酒市场、咖啡市场、微生态制品市场、高纤维食品市场、无土栽培绿色食品市场等等,首创者都需冒很大的风险,并要有极大的耐心。所以有些企业就采取了静观待变的补缺性开发策略,待市场打开,消费者接受了这一新的观念后再进入这一市场。中国的市场实在是太大了,所以任何一家公司,无论其实力怎样雄厚,都别想完全垄断这一市场。这就为后业者提供一个补缺的机会,而且后来者如果聪明的话还可以采取“创造性模仿”的策略,即广泛地听取消费者的意见,了解消费者所追求的价值,找出市场的空隙,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利用“后发性优势”挤占市场。

三是创新性开发,即采取一种逆向思维方式,从市场的潜在需求入手,寻找“市场空白”,检索已有的科研成果,找出能够填补市场空白的项目和项目系列,以能够开创一代新潮流的产品形式推出,以时尚产品的形象打开市场,如目前在中高档饭店餐桌上流行的无土栽培豌豆苗就是采取这种方式开发市场的。其经营者首先发现许多中高档饭店都在寻找能够引起顾客兴趣,但又别具一格的菜肴,但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这就出现了潜在需求。人们似乎都在传统的农产品和工业化农产品上作文章,没有人考虑现代绿色农业,在这方面又出现了空白,因此极少有竞争,豌豆苗的开发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推出了领导一代潮流的新产品,产品上市后迅速打开了市场。

总之,不管企业家们采用哪一种方式开发市场,都要考虑市场机会的大小和自己驾驭能力的大小,并且必须记住:“对于企业来说,生产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知道什么对消费者有价值,考虑怎样才能够方便消费者(客户)购买,进而主动地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是彼得德鲁克早期总结出的经验,而这条经验至今仍是许多企业的座右铭。

参考文献

[1]刘利兰.市场调查与预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124-222.

篇(3)

[论文摘要] 本文将在广告学及推销学中广为运用的AIDA公式引入到旅游营销规划领域,并以山西省阳泉市旅游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旅游者心理变化的演进过程,通过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激发兴趣)——Desire(产生欲望)——Action(达成交易)四个阶段的营销策略设计,实现阳泉旅游形象及产品的有效推广。

阳泉,古称“漾泉”,地处山西省东部,太行山中段西麓,辖城区、矿区、郊区、开发区四区和平定、盂县两县,境域面积4569.61平方公里。2005年阳泉市接待国内旅游者358万人,国内旅游收入15.35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1140人次,外汇收入47.3万美元。

笔者于2003年~2006年参与了《山西省阳泉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0)》的编制工作,并负责其中营销规划部分的撰写。在编制过程中,笔者尝试将广告学和推销学中的AIDA公式运用到旅游目的地营销规划中去,根据旅游者心理变化的演进过程,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阳泉旅游市场营销推广。

一、阳泉旅游市场调研结论

规划组运用问卷调查法、焦点小组访谈法等科学方法对山西阳泉旅游市场进行了实地调研,获得了一手的调研资料,并得出以下启发性结论:(1)阳泉是一个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初游游客占到了近50%的比例,阳泉作为一个新兴旅游地,尚待宣传推广;(2)阳泉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较为便利,这成为吸引旅游客源市场的一个重要筹码;(3)到访阳泉的旅游者有一定消费能力,相当一部分游客来自于太原、大同、石家庄、北京等大城市;(4)娘子关是阳泉的标志性的旅游产品,认知度最高,可作为可以代表阳泉市旅游形象的名牌产品来开发和推介;(5)阳泉旅游面临山西省内激烈竞争,如周边景区五台山、平遥古城、大同云冈石窟、介休绵山及乔家大院等,需要以差异化的竞争策略而取胜;(6)阳泉旅游开发中的最大问题是环境问题;(7)阳泉旅游宣传力度不够;(8)当代旅游者偏爱“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更甚于“观光型”旅游产品。

二、AIDA公式概述

AIDA公式以及与其类似的模式已经问世很长时间。早在1913年,在广告宣传方面著述颇多的芝加哥西北大学心理学家沃尔特·迪尔·斯科特(Walter Dill Scott)提出了“关注——领会——了解”模式,这个模式以当时流行的感官知觉与动机的理论为基础而构建。20世纪30年代,公共关系的专家们在这个领域做了更多的工作。20世纪50年代,AIDA公式作为一个概念正式出现,由Heinz M. Goldmar在《怎样赢得顾客》一书中首次总结出来,并用首字母缩略语AIDA表示这样四个阶段,分别是: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激发兴趣),Desire(产生欲望)和Action(达成交易)。

AIDA公式根据消费者认知心理的变化过程来进行促销设计,它迎合了消费者的情感需要和社会需要,因此被广泛地运用于销售及广告等促销领域。

AIDA公式四阶段示意图

三、AIDA公式在对阳泉旅游市场营销规划中的运用

旅游市场营销规划是在确定地区优势和特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整合各类旅游产品,给予其准确定位,宣传其核心利益,达到向目标市场有效告知,并诱发旅游者实地游览的目的。现阶段,鉴于阳泉仍然是一个尚未为人所广知的新兴旅游目的地,营销战略规划的重点是创造市场,打造知名度,拓展市场,营造美誉度,最终实现旅游产业发展的效益目标。

在阳泉旅游市场营销规划中,笔者借鉴了在推销学和广告学广为运用的AIDA公式,根据旅游者心理认知的特点,按照旅游者兴趣程度转移的规律,规划了四个阶段的主题活动,赋予了阳泉旅游不同的热点和卖点,使旅游者对阳泉由“无所知”,到“有所知”,再到“愿知之”和“乐知之”。这样,在目标市场区域内制造轰动性的效果,以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创造知名度,打造美誉度,形成区域内的旅游新热点。

1.第一阶段:引起注意(Attention)——“英雄难过美人关”

(1)规划目标。第I阶段的规划目标是引起受众的广泛注意力,使得其对阳泉旅游从“漠不关心”到“广为关注”。运用的手段主要是“造势”,也即通过广告、公关等活动,吸引游客的注意力,让旅游者关注阳泉,进而向往阳泉。这一阶段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寻找USP,即寻找抓人的“卖点”,这一卖点可以不是实际的旅游资源或实物,但必须是新奇的、有趣的,具有轰动性和吸引力的因素,让对阳泉有了解和没有了解的游客都感到好奇,引起他们对阳泉旅游的浓厚兴趣。

(2)规划依据。拟采用“娘子关”作为第一阶段的策划重点,策划与之相关的系列促销活动。选择娘子关作为市场营销宣传突破口的依据是:一是“娘子关”在规划中的定位。在本规划中,将“娘子关”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将“滹沱河”作为旅游发展的后劲所在,可见,娘子关是阳泉旅游发展的“先行军”;二是“娘子关”本身所具有的资源特色。娘子关是中国第九关,是惟一与女性有关的关隘,其典故传说既涉及唐高祖李渊之女李世民之妹平阳公主,又有“娘子关有妇女艳妆而过,必然雷电交加,因此而得名”之说,其名字蕴涵着“美人关”之意;三是市场调查的结论。通过调查问卷看出,对于阳泉市的旅游景点的认知度,娘子关的认知率是最高的,超过了昔阳的大寨。

(3)营销手段。主要利用报纸、杂志等平面广告媒体,达到集中宣传告之的目的。以“英雄难过美人关”为主题,征集景区旅游形象——在《阳泉日报》、《太原晚报》、《北京晚报》、《燕赵都市报》等各主要客源市场的媒体上刊登征集景区旅游形象的广告,以“英雄难过美人关”为对联的上句,征集对联下句,实行有奖竞猜,吸引旅游者对于阳泉的注意力。

2.第二阶段:激发兴趣(Interest)——“泉水叮咚响,欢快阳泉行”

(1)规划目标:用实际的利益点引发旅游者的浓厚兴趣。在前一阶段引起旅游者的注意力之后,本阶段的规划重点是通过阳泉旅游资源实际吸引物的寻找,针对当前旅游者的最新的旅游消费需求,规划出能够真正吸引旅游者的利益点。

(2)规划依据:选择泉水资源,尤其是温泉资源作为第二阶段的主要利益点,其理由如下:一是“水”资源在北方旅游市场中具有相当的独占性。北方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通病是缺水,因此利用较为丰富的水资源来发展旅游对于阳泉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契机;二是“泉水”资源是一个更加吸引人的卖点。“阳泉”的城市名称顾名思义是一个历史上富含泉水的地区,即使是当今,阳泉市的泉水资源仍旧是可圈可点;三是“温泉”资源尤其值得关注与开发。温泉旅游产品的开发,适应了当今最为时尚的旅游方式,即休闲度假,因此,温泉旅游市场规模庞大。

(3)营销手段。主要通过公关活动及节事活动进行炒作。策划阳泉市的城市旅游形象,以“温泉”为谜面打一城市名,在各主要目标客源市场上的报纸、电视等媒体上,连续刊登,数天后公布谜底为“阳泉”,并随之附带阳泉市旅游风光的大规模介绍。所谓“阳泉”,照字面来理解,一是阳,意味着温暖,二是泉,即泉水,所以“阳泉”可以释义为“温暖之泉”,即“温泉”。这样,通过在大众媒体上以猜谜的方式进行宣传,既可以生动地宣扬阳泉市的城市旅游形象,又可以把阳泉旅游资源中的一个实质性“卖点”即“温泉”资源推广出去,形成实际的旅游吸引力。

3.第三阶段:产生欲望(Desire)——“古关、古镇、古文化,民风,民俗,民间情”

(1)规划目标。形成实质吸引力,激发购买欲望。在引起旅游者的注意力,并使其真正感兴趣后,要通过具体的产品规划以及实际可游的旅游产品及旅游线路,激发旅游者的购买欲望,使其从关注到实际购买。

(2)营销手段。发挥渠道作用,充分利用旅游中间商即旅行社的组织职能。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报纸、杂志、旅游小册子等多样的宣传工具,向旅游者集中宣传,告知阳泉市的旅游产品已经形成规模,吸引其前来游览。由于此阶段的重点是吸引游客,所以,要把现阶段在阳泉可游的景区及线路向旅游者重点推介,可以主要突出阳泉目前旅游资源中的两大卖点:一是“古文化”,二是“民俗”,并形成多条旅游线路。

4.第四阶段:达成交易——“人说山西好风光,风光锦绣在阳泉”

(1)规划目标。提供便利渠道,促成旅游者的最终购买行为。这一阶段是最终达成交易的关键环节,在阳泉旅游产品开发逐渐成熟阶段,可以大范围组织游客前往,规划重点是通过各种信息传媒,向旅游者传递信息,完成旅游者从购买前选择到现实购买的“跳跃”。

(2)营销手段。多种促销手段的综合运用,参加全国及重点目标客源市场城市的旅游交易会和旅游促销会。赴旅游目的地,如北京、太原、石家庄等城市进行宣传促销。制作阳泉旅游网页,详尽介绍阳泉的旅游资源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制作印刷精美的旅游小册子,并做成光盘,与网络连接,定期更新,实现及时互动。在参加旅游交易会时,在定点旅游饭店,在旅游信息中心,以及在重点客源市场的旅行社中投放,形成针对性的目标营销。发行通往北京、太原、石家庄等地的旅游专线车,并由阳泉市的地接社组织好实际游览工作。

参考文献:

[1]吴言译:AIDA模式,唤醒消费者的欲望[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3

[2]李响等:浅谈AIDA 模式下企业的网络广告策略[J].商业研究,2005,10

篇(4)

关键词:地方院校;市场营销;特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6-0257-03

引言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与完善,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愈来愈大,要求也越来越高。据不完全统计,自2005年以来,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连续位列榜首。由于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企业更希望能够觅得一批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营销技能的复合型市场营销人才。如何把专业知识融入到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便成为诸多高校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而在全国2 286所高校中,地方院校就占到2 179所,占比95.3%[1]。因此,地方院校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担负着重要责任。

专业的比较优势就是专业特色,而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人才的定位和学生的就业。对于一般地方院校而言,常常在某些专业拥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素质也较好。但由于市场营销专业在地方院校多数是较新专业,缺乏吸引学科建设资源,因而也往往是地方院校的相对“弱势”专业,其按照传统模式培养的营销专业毕业生,也往往因为不具有比较优势而不具备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因此,如何在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取长补短、错位竞争,既体现地方院校特色,又具备营销专业基本技能,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地方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期望能对地方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思路起到开拓作用。

一、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杨柳(2006)在其硕士论文中对于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的必要性作了十分详细的分析[2]。尽管作者是站在整个高学层面上讨论该问题,但本文认为,在市场营销专业特色建设上,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杨柳在其论文中认为:

第一,特色建设是高校适应经济体制转轨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在计划经济时代,人才的培养和就业分配都是由中央统筹管理,学校的任务就是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但在市场经济社会情况发生了改变,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考虑市场需求,实现差异化培养,而特色培养则是最为有效、可行的实现途径之一。

第二,特色建设是高校获取有效资源的必然要求。资源的有限性是管理学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伴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就读大学的人数则呈减少趋势,如何通过特色建设,吸引优秀生源就成为企业未来生存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第三,特色建设是高校自身层次性和多样性的内在要求。和部属院校相比,地方院校在师资、生源、可利用资源等各方面略逊一筹。地方院校避开这种劣势,进行特色人才培养,总体上也丰富了我国人才的层次。和飞(2003)认为,多样化是美国高等教育保持高水准的基本原因[3]。

第四,特色建设是高校满足区域经济差别发展的外在要求。地方院校更多地承担着为所属地方培养人才的任务,因而,从现实角度考虑,地方院校也必须考虑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和人才要求的特色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地方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化日趋深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高等院校尤其是地方院校加强各专业人才的特色培养,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市场营销专业,作为当前需求最为旺盛的专业之一,也必须未雨绸缪,加强特色人才的培养,以满足日趋明显的差异化需求。

二、 特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特色,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那就是“事务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从解释可以看出,特,具有独特性、统一性、代表性和积淀性的特征,既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优异本质表现,又是事务在发展中的历史沉淀。因此,地方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人才的培养,就是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在一定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经过长期努力所取得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办学风格、授课内容及运行机制等。关于特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许多文献都有论述,如毛成等人从培养方案方面描述了几点不足,包括未反映社会需求、缺乏特色和个性化、重理论轻实践等[4]。结合众多文献和作者自身的认知,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地方院校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为:

(一)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尽管很多学校在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培养中都有培养目标,但多数大而空,不具备实际的指导意义。而且,培养目标上没有考虑到所依托学校的优势专业,使得培养的学生缺乏竞争优势,就业压力也就比较大。尚钢在《关于大学办学特色建设的理论思考》中也提到,在人才培养特色建设过程中,要紧紧抓住三个重要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培养目标建设[5]。因而,目标作为导向,没有明确的目标,人才的培养就失去了方向。

(二)专业课程设置过于机械

目前,多数高校课程设置都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种课程设置强调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的教育,共性课程多,培养的学生尽管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对相关行业知识的了解。因而,学生毕业后需要长时间熟悉产品知识和行业背景知识,直接提高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和风险。另外,由于课程设置中实践训练环节太少,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基于上述课程设置培养的毕业生往往因缺少行业知识而缺乏竞争力。戴林富[6]在其文章《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刍议》中,强调培养创新包括培养内容的创新,而培养内容则是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因此,相对于目标作为方向,课程体系则为载体,良好的载体是通向目标的重要条件。

(三)培养手段过于单一

目前,地方院校对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手段多是采用“课堂+实验”的培养方式。课堂,即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传授学生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则是学生走进计算机机房,利用模拟软件对营销的某个环节进行模拟。基于上述方式培养的学生尽管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也了解一些软件的使用,但其整个学习过程完全和社会脱节。即使一些学校能够提供和创造条件开设一些专业实习课程,大多也是由老师带领一批学生到企业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四)专业优势未能充分利用

很多地方院校都具有某一专业领域的学科优势,但学校在进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时,往往忽略了这一优势。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作为广西区工科类院校的代表、全国四所著名的电子类高校之一,在机械设计与制造、通信工程与微电子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学校的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一学科优势。尽管近年来学校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明确提出专业的“带机、带电”,但实现工(科)管(理)的真正结合,还需要不断的借鉴和探索。

综上所述,地方院校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尽管拥有自身的专业优势,但并没能实现专业知识和营销技能的有效结合。如能把这种专业优势和市场营销技能融入到营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势必能够培养出专业优势突出,更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市场营销人才。

三、 对策分析

针对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对于地方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为了使对策更加具体化,下面的对策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一)关于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

关于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那就需要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用文字的方式明确培养目标。

目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备市场营销、管理、经济、法律和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能力,在市场营销专业方向有突出特长,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在各类工商企业从事营销策划、商贸业务、经营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在该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对营销专业知识、计算机和外语水平的培养目标,并没有体现出和电子信息产业的有效结合。因此,针对该目标,本文认为应该加以修正为:具备市场营销、管理、经济、法律和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能力,了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掌握电子信息类产品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在信息产业领域从事营销策划、商贸业务、经营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二)关于培养手段问题和专业优势问题

关于培养手段和专业优势问题,本文提出了“1+1”培养模式。一方面解决培养手段单一化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突出专业优势,即关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机电、通信等学科方面所拥有的传统学科优势。

“1+1”培养模式,即“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电子信息教育”。前者强调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后者强调利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的专业优势,突出行业背景及产品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教育。

目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共设两个方向:销售管理和国际市场营销。但这两个方面所开课程均没有体现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作为电子信息类学校的专业优势。因而,本文认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应该把本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于为我国的电子信息类产业服务。根据营销人员工作环节的不同,从售前、售中和售后三个环节入手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结合该校作为电子信息类高校的优势,突出“带电”色彩,保证学生一方面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还要了解信息产业的发展背景和信息类产业相关产品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产品结构。

(三)关于课程设置问题

关于课程设置的问题,关键是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通过特色模块的学习,掌握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区别于其他高校对营销专业人才的大众化培养。该问题的解决,首先要分析出目前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培养目标,加以修正,从而从内容上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目前的课程群设置

目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的设置如表1所示。

上述表格中,“专业”均指市场营销专业,基础也指的是市场营销专业基础,因而所有课程设计中均没有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专业特色的衔接。这种课程设置尽管可以很好地保证市场营销专业基础知识的通识教育,但缺乏行业背景和产品知识的教育,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培养的人才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学生就业压力增加。

2.调整的目的与思路

本论文通过研究,挖掘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作为电子信息类高校的专业优势,以便对课程群进行重新设置。经过调整后的课程群将在以下两个方面突出特色优势。

第一,课程设置方面具有电子信息行业特色优势。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将必修信息产业经济学、电路分析基础、机电产品基础等课程。学校拥有开设这些课程的基础,商学院拥有产业经济学硕士点、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机电产品基础也是商学院曾经开设的课程。

第二,教学实践方面具有行业特色优势。信息产业被广西“十一五”列为支柱产业,桂林市拥有大小电子、信息产业企业100多家,产值占全广西电子信息产业的2/3以上。目前,已有清华同方、中软公司、国信科技、托普公司等知名电子信息企业在桂林安家落户,因此,桂林拥有丰富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基地资源。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市场营销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集中实践环节提供了扎实基础和基本保证。

结合一般地方院校的专业优势,开展对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人才的培养[7],尽管在很多专业特色明显的高校已有应用实践,但理论研究不足,系统性不够,因而缺乏推广依据。本文利用系统理论的观点,结合地方院校的专业优势,力求对地方院校市场营销特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系统分析,从而为全面解决存在的问题提供分析基础。另外,目前我国许多地方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背景,或工科、或理科、或医学、或农业等不一而从,这些地方院校都在自己的传统学科里颇具特色和优势。但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院校在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本身所具有的专业优势,使得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日趋同质化。仍然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该校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类专业方面颇具优势,但该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却抛弃了这种优势,从而失去了专业特色,使得专业缺乏竞争优势,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因此,就地方院校而言,如何培养出既懂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又具有产品知识和行业知识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本论文希望在前述的基础上,能够对地方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杨小峻.彰显特色:地方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2008,(1):46-49.

[2] 杨柳.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4):6-8.

[3] 和飞.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研究[J].高教探索,2003,(4):24.

[4] 毛成,蔡玲丽,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磁性材料特色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大学教学,2009,(1):70-72.

[5] 尚钢.关于大学办学特色建设的理论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100-103.

篇(5)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旅游接待设施比较缺乏,旅游交通、食宿等成本高昂,游客出游除了考虑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之外,更多考虑目的地接待能力和出游成本。游客出游方式主要以参团旅游为主,出游经验不丰富,旅行社为游客安排整个旅游行程,游客对旅游公共服务的感知甚少,对旅游公共服务及其质量要求也不高。为此,旅游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提供基本的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接待设施和交通工具的不断改善,旅游信息化发展迅速,游客出游成本逐渐降低,旅游不再成为少数人的专利。自助旅游(包括自驾车)逐渐成为出游的重要方式,游客对旅游公共服务信息、旅游公共交通、旅游安全保障、旅游便民惠民、旅游行政监管和旅游宣传教育等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对政府提供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关注度和要求日益提高。除了目的地接待能力、旅游成本、旅游目的地资源吸引力外,旅游服务质量日渐成为游客出游考虑的重点内容之一。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日益成为影响游客对目的地印象和评价以及旅游满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游客评价旅游管理部门绩效的重要指标。旅游管理部门力图通过构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提高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来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和游客满意感,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尽管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对于游客和政府来讲都至关重要,然而我们发现,国内外对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研究十分欠缺,不仅没有对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内涵和测量量表进行清晰的界定,更谈不上对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本研究以旅游公共服务质量为出发点,在简要介绍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测量量表开发过程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其与游客满意感、游客对政府的信任感以及游客感知的目的地形象的关系。 

1文献综述和概念框架 

1.1变量定义 

自20世纪80年代服务质量的研究兴起以来,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服务质量是服务实绩符合顾客期望的程度(Grnroos,1982;Parasuraman,et al.,1985)。与之类似,公共服务质量是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满足公众需求及提升公众满意程度的总和(陈文博,2012)。两者都是对服务满足期望的评价,然而在评价主体和客体方面有着显著区别。企业服务质量的评价主体是顾客,客体是服务型企业和服务人员;公共服务质量的评价主体是公众,客体为公共服务机构和公职人员。此外,政府与企业在性质、存在基础等方面的差异,也决定了公众评价政府公共服务质量与顾客评价企业服务质量的角度和标准有所不同。公共服务具体到旅游管理领域即旅游公共服务。纵观国内对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有限研究(肖婷婷,黄燕玲,2011;张德勇,梅晓蒙,2013;王颖凌,等,2014),本文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定义为游客对旅游管理部门主导提供的旅游公共服务卓越性的感知性评估。评价的主体为游客,评价的对象即客体为旅游管理部门,评价内容涉及公共信息、安全、公共交通、行政监管等旅游管理部门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 

游客满意感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是企业管理和服务营销理论研究的重点。国内外学者对游客满意感的定义可以分为以下3类:一是根据满意感的形成过程,认为,游客满意感是游客对目的地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期望与到目的地后的实际感知相比较的结果(Pizam,et al.,1978;Oliver,1980);二是从满意感的心理含义入手,认为,游客满意感是游客的需要得到满足后的心理状态,是游客对目的地产品和服务满足自己需要程度的判断(Oliver,1997),指游客将目的地旅游产品和服务实绩与某一标准比较后产生的满足、高兴、愉悦和欢喜等心理反应;三是从情感的角度定义游客满意感,认为,游客满意感是游客对目的地产品和服务结果进行评价与归因后产生的情感。本研究从满意感的心理含义入手,将游客满意感定义为:游客对目的地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自己需要程度的评估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反应,是游客对某个目的地某次旅游体验的满意感而非累积性的总体满意程度。 

信任感是关系营销中的关键要素,指交换一方相信另一方是诚实的、可靠的(Morgan,Hunt,1994;Ranaweera,Prabhu,2003),是交换一方信赖交换对象的意愿(Moorman,et al.,1993)。交易一方对另一方可信性的期望,来源于该方对另一方专业技能、可靠性和意图的分析(Moorman,et al.,1993)。根据社会心理学和营销学文献,信任感可以划分为对信任对象可信性和善意的看法:可信性是指一方认为对方会履行诺言,值得信任;善意指一方对另一方利益的真诚关心和共同获利的愿望(韩小芸,汪纯孝,2003)。对公共服务部门来讲,信任感包括公共服务部门之间的信任、公众对公共服务部门的信任、公众对公共服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信任以及公共服务部门工作人员对部门的信任。本研究主要探讨游客对旅游管理部门的信任感。根据对政府信任的研究,公众信任感,是指公众对政府的信心,相信政府会做正确的事情,能够代表公众实施恰当、公正的行为,是人们对政府提供服务的诚信和能力的感知(Bélanger,Carter,2008);游客对旅游管理部门的信任感,是指游客信赖旅游管理部门的意愿,体现了游客对旅游管理部门的信任、支持和信心。 

国外研究者把目的地形象定义为个体或群体对目的地的总体印象(Embacher,Buttle,1989;Kim,Richardson,2003)。作为反映游客态度的一个概念,目的地形象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认识、情感和印象(Baloglu,Mccleary,1999),可以分为认知形象(Horng,et al.,2012)、情感形象(沈鹏熠,2012)、总体形象(Hahm,Wang,2011)和自我一致性(Hung,Petrick,2012;Hosany,Martin,2012)。国内研究者通常把旅游目的地形象称为旅游形象和旅游地形象等。有研究者认为,目的地形象是指个人或团体对某一特定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印象、想象和情感性思考的表达,是对该区域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旅游业发展等各方面的认识和观念的综合(王红国,刘国华,2009)。也有研究者认为,旅游地形象是由旅游地的各种旅游产品(吸引物)和因素交织而成的总体印象(李瑛,2008)。综合国内外研究者的定义,我们认为,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综合感知和印象。 (本篇文章太长,小编建议你们找客服要完整的)

2.4假设检验 

本研究使用AMOS17.0对结构模型进行分析。结构模型各拟合优度指标均达到要求(χ2=299.444,df=83,χ2/df=3.608,RMSEA=0.062<0.08,NFI=0.959、TLI=0.962和CFI=0.970>0.90),且所有路径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见表3)。 

由表3可知,从直接效果来看,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对游客满意感、游客信任感和旅游目的地形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标准化β值分别为0.722、0.561和0.128;游客满意感对游客信任感和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关系显著,标准化β值分别为0.343和0.519;且游客信任感与旅游目的地形象显著相关,标准化β值为0.255。从间接效果来看,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对游客信任感和旅游目的地形象有显著影响,标准化β值分别为0.247和0.582;游客满意感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有显著影响,标准化β值为0.088。从总效果来看,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对结果变量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标准化β值分别为0.722(游客满意感)、0.808(游客信任感)和0.710(目的地形象);结果变量之间也存在着影响关系,游客满意感对游客信任感和目的地形象的标准化β值分别为0.343和0.607,游客信任感对目的地形象的标准化β值为0.255。本研究的假设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见表4)。 

3结论与讨论 

3.1研究结论 

本文关注游客感知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对游客满意感、游客对政府的信任感,以及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通过对广东省主要旅游目的地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对游客满意感、信任感和目的地形象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游客满意感正向影响游客信任感和目的地形象;游客信任感也会对目的地形象产生积极的影响。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启示如下: 

(1) 以往学术界对服务质量的研究,多站在服务型企业的角度,探讨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对其满意感、信任感的影响;本研究则从公共服务部门的角度,研究游客感知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对游客满意感和信任感的影响,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现有关于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探讨,多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整体的理论分析框架,也缺少具有说服力的定量研究;本文通过定量研究,验证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信任感和目的地形象之间的关系,弥补了研究缺陷,也为游客更好地评价旅游公共服务质量以及旅游管理部门更有效地构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导。 

(2)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首先,有利于旅游管理部门更好地提供旅游公共服务,建立更完善、更能满足游客需要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发挥旅游业在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旅游目的地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旅游目的地形象。其次,有助于缓解游客对旅游公共服务的需求与旅游管理论文部门对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节约政府资源,建立和谐的政府与公众关系,并使旅游管理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能“有的放矢”,更好地满足游客需要。再次,有利于在游客心中树立良好的目的地形象和政府形象,推动目的地可持续健康发展。 

3.2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存在以下缺陷:采用横截面研究,无法证明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只能判断出变量间的相关性,因此有待进行纵向数据的研究;尽管构建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作用机制模型,分析了其对游客满意感、信任感和目的地形象的影响,但是没有考虑对游客行为意向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以广东省这一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为调研区域,研究结论的普遍适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此外,旅游公共服务的接受者不仅包括游客,还包括其他政府部门、旅游企业、社会组织和当地居民等,本文仅调研了游客,后续研究可扩展到其他对象。未来的研究可构建更加全面的模型,考虑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游客、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和当地居民等的影响,厘清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前因后果。 

参考文献: 

[1]宝贡敏,贾跃千,胡抚生.目的地形象和感知质量对游客未来行为意图的影响研究[J].技术经济,2008(6):103110. 

[2]卞显红.旅游目的地形象、质量、满意度及其购后行为相互关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5(1):8488. 

篇(6)

传统仍具生命力

野狼磨利爪,群体待出击。如今的市场刀光剑影,短兵相接,渠道商要在激烈的竞争和拼夺中取胜,必须具备野狼般的特质和本领。体力充沛、反应敏捷、群体出击、紧追目标。然而,业界普遍认为新时代渠道商正经受“内忧外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传统渠道正经受着网络时代生存的考验,它能否经过市场的狂风暴雨呢?戴尔神话早已成为IT后起之秀效法的楷模,当它进军中国市场时,他的直销模式在国内掀起了一股舆论的热潮。一时间,大小报纸都纷纷讨论传统渠道的生命力究竟还有多长。直销模式在传统营销模式中的客户导向型营销模式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但在国内一时间无法流行。除了不符合中国国情这一众所周知的道理外,还体现出重自销轻合作的情况,生产企业宁愿花费大量资金和人力建立自己的销售公司,组建营销渠道,也不愿主动与商业企业保持良好合作,造成市场萎缩,营销成本大量增加,企业效益下降,发展速度减慢。与其同时,压力就是动力,传统渠道商不断加强自身功夫的修炼,或以品牌、服务见长,或以技术、培训获利,传统的渠道商们经过了市场的洗礼,各自找到了自己更大的增值空间论文。

当渠道商刚刚尝到饱食终日、安居乐业的日子的滋味时,眨眼功夫,因特网铺天盖地而来,它的兴起使得这一切游戏规则都改变了。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IT产业纯粹为适应传统产业要求而变革的历史,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已经完全影响到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从而导致传统营销方式越来越难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有人认为,互

联网的出现将会压扁销售渠道,电子商务将会与渠道分流,渠道商将下岗。那些大小分销商、商感受到来自电子商务无与伦的压力,担心被渠道的扁平化给“扁”掉。令渠道商们松了一口气的是他们不但没有死,相反的是一大批倒了下去,成了“革命先驱”。那些操之过急,仓促砍去中间渠道环节,看似减少了渠道成本,反而可能出现

未能预料到的成本,或失去对渠道的控制。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渠道商正在和将要对IT产品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反映了传统渠道的巨大生命力,笔者认为信奉“传统是永恒的”这一观点的人们自有他的道理。

传统应于安思危

然而,传统渠道销模式也有很大弊端和剧局限性,犹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渠道压缩势在必行,扁平化渠道建设已成为务实之道。以网络直销、网络中介、ASP等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渠道将对传统渠道产生重大冲击。不重视新经济渠道,而一味死守传统渠道的企业将丧失竞争能力。

营销渠道组织形式最具竞争力的是公司系统营销渠道和连锁系统营销渠道。前者是指一家公司拥有和统一管理若干工厂、批发机构、零售机构等,控制市场营销渠道的若干层次,甚至控制整个市场营销渠道,综合经营生产、批发、零售业务而形成的渠道系统。而连锁系统营销渠道,这是一种由多个商店构成的,并见统一经营管理而形成的渠道系统。连锁系统营销渠道一旦形成,无疑我们的市场也多一条主体渠道。他们都要对付几方面的压力:供应商出于激烈竞争的需要,要统一报关和价格,低价竞争,尝试直销,这使得渠道商的利润降低;同级别的渠道商竞争的白热化,导致利润大大降低。这逞着他们降低成本,改变原有的渠道模式,其实渠道模式的演化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从最初的厂家接受订制到厂家直销,从厂家直销到商家,从商家到行业直销,从行业直销到网上直销,渠道模式一直在顺应市场而不断变化和调整。电子商务为这种渠道裂变带来了突破口,仅仅依靠产品销售的做法已经失去了吸引力,在这一行中有一个永恒不变的规律:没有永久的增长点,增长之后必然是衰落。要保持竞争力,渠道商们必须在其它方面有所专长或具有增值的能力。国内领先的企业和一大批跨国企业率先搭建起了自己的网络营销平台。渠道商正在和将要对IT产品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像所有传统行业一样,渠道商必须向e进化。国内领先的企业和一大批跨国企业率先搭建起了自己的网络营销平台。电子商务在中国虽然刚刚起步,但潜力是无与伦比的,国内领先的电子商务平台服务提供商们应共同努力,携手向用户、消费者、厂商与经销商介绍中国rr电子商务公用平台在未来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当中所起到的作用,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动力;电子商务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爆炸”,而应用搜索引擎可以大大节省消费者时间和精力。因此,如果传统渠道借助电子商务,实现其形成的自动性和重组的灵活性,其运转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开展电子商务不是建一个网站那么简单,维系网上业务的一系列服务体系,女砌流配送、客户关系处理等都是比较棘手的事。电子商务不是仅仅借助于网络这—虚拟平台或载体或媒介,而是依托于一个全新的开放式的不断变化的打破时空的商务环境。正像传统商中,服务是用户相对于价格、产品、技术、功能、品牌等因素而言更关注的买点—样,电子商务环境下,服务仍是不变的经营制胜法则。现阶段单纯的网络营销的推广和应用还带有超前性,所以面临的前景也不容乐观。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就是网民,可是上网人数的比例仍然很小,极大地限制电子商务的发展。制约网民队伍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包括在经济方面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实际购买力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在文化教育方面网络知识还不普及,在习惯上互联网进入中国才几年时间,人们的意识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在硬件设施方面互联网技术还需进步发展,加快上网速度。如何扩大我国的网民队伍?在互联网的建设中,强调市场力量的同时,在信息基础建设中,需要借助政府行为,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在接人政策上,应根据社会各个阶层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推进网络接入的普及化。

网上支付的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网上支付,这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在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网上商店的产品严重不足,仅仅局限在图书、光盘、食品等几个方面,且存在“看的多,买的少”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网上交易是否存在欺诈行为,还表示怀疑。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人们还是习惯传统“眼见为实”的购物方式,对订购产品的质量及售后服务存在怀疑,采取观望态度。商品社会,信息社会,关键是建立信誉,原来的面对面的交易还有个印象,认识的前提,但现在网上交易,可靠性更低,信誉问题显得更为重要。此外,网上购物难以突破现状的另一原因是网上购物不存在其价格优势。在电子商务已有一定发展的美国,网上支付早已不是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的信用卡制度比我国要完善得多。而在美国电子商务吸引入的地方不仅仅是因为方便,更因为其网上购物的价格优势。

与电子商务适应的物流配送也是重头戏,物流配送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环节多、无保障,都使得人们不愿意在网上交易。

网络与传统的整合

互联网为传统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基于因特网基础上的管理平台和销售平台,给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但对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是影响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的场乙点,实现了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就可以建立更加合理的客户关系,建立完善的供应体系,分销体系,使企业对物流和资金流的流转具有最高质量的控制,最高效率的运转,对市场的预测更加科学、准确。在买方市场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依靠传统的营销手段,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也越来越难。网络营销的出现彻底地改变了原有市场营销理论和实务存在的基础,营销和管理模式也了发生根本的变化。网络营销是企业向消费者提品和服务的另一个渠道,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增强竞争优势,增加盈利的杉侩。在网络和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营销较之传统市场营销,从理论到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于是,如何处理好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整合,能否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的唤起顾客对产品的注意和需要,成为企业开展网络营销能否成功的关键。网络营销带动了传统渠道理念的发展,形成了内外部沟通与经营管理均离不开网络作为重要渠道和信息源的局面。销售部门人员的减少,销售组织层级的减少和扁平化,经销与门市分店数量的减少,渠道的缩短,虚拟经销商、虚拟门市、虚拟部门等内外组织的盛行,都成为促使企业对于组织进行再造工程的迫切需要。

篇(7)

关键词:京沪高铁、沧州旅游产业、

京沪高铁的开通,使沧州与北京、上海这些高铁沿线城市的距离大大缩短,如何依托京沪高铁使沧州的经济,尤其是使沧州旅游产业更上一个台阶,成为沧州经济的新增长点,已经成为全体沧州人共同关注的问题。

国内外研究现状

铁路在沿线经济发展、文化旅游方面是否起到推动作用,国内外有着很多这方面的研究。

在国外,著名美国学者福格尔就19世纪铁路是否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进行了研究,虽然其设计模型存在诸多问题,并指出作用不显著,但其数据能够说明铁路对经济的发展有推动作用。根据其计算,1890年美国铁路运输农产品产生的社会节约量为2.14x108美元,相当于该年度国民生产总值的1.8%。这就说明如果不用铁路而改为水运,则运输成本就会大大增加,因而反证了铁路对经济的推动。

在国内,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欧国立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他认为铁路在促进城市化进程、满足旅客交通需求方面贡献巨大,尤其是自从实行“黄金周”、“小长假”以来,更是让许多人依靠铁路来满足旅游出行需求,即促进了旅游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经济。

高铁对沧州旅游文化的推动作用

(一)高铁的建成改变了沧州人的出游方式和模式

由于高铁的时速达到300公里/小时,从沧州到北京也只需1小时左右,大大缩短了旅途的时间。高铁沿线的区域旅游进入了同城时代。这使得京津沧周围的一日游成为可能;并且价钱合适,时间自由,这是京沪高铁在建成前难以想象的。

(二)京沪高铁为沧州走出去,提供更加便利的平台

京沪高铁建成后,除了缩短沧州与高铁沿线城市之间的旅行时间,更使沧州借高铁向外界展现自己的旅游资源,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平台。

由于沧州位于京津南大门,地理位置和文化习俗较近,所以京津两地旅游资源在得到有效开发后,使得沧州的旅游资源的优势被上述两地的光辉掩盖下去,造成京津等消费能力强的城市游客对沧州了解很不充分。但随着沧州加入到由7城市组成的京沪高铁旅游联盟之中,通过积极参与推介活动,从而有助于带动沧州旅游产业的提升。在引入外界游客进入沧州的同时,也可以让沧州的资源通过这一优质的平台推广出去,这同样是在高铁建成前难以办到的。

(三)京沪高铁为沧州旅游市场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客户资源

京沪高铁沿线的很多城市除了是经济发展水平高、旅游产业发达之外,其当地居民也具有收入较高、消费能力强、节假日出行常态化等特点。高铁的建成,再加上城市联盟之间的合作,沧州也将成为上述地区居民假期出行的目的地之一,只要沧州本地旅游产业根据上述地区的游客需求,设计出独特项目组合,相信沧州的旅游业会得到巨大的发展,也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三、函待解决的问题及分析

(一)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缺乏竞争优势

沧州是一座历史悠久、充满文化魅力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城市。早在北魏熙平2年(公元517年)就已设置州治。在文化资源方面,像汉博士毛苌,他虽然不是《诗经》的作者,但正是通过他在沧州开始设馆讲授《诗经》,使得这部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堪称瑰宝的经典名作,得到了更好地传播;此外,还有著名的历史遗迹有:已经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京杭大运河、全国重点文物单位――清真北大寺、著名的沧州铁狮子;自然资源方面,有渤海湾重要的湿地等等。但我们这些资源的开发程度较低,无法满足高铁开通后旅游市场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传统文化的科学挖掘程度低,在这方面不如南京:南京针对京杭大运河所做的旅游产业的开发,就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历史文化元素在运河周围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并结合了现代旅游元素,在重现秦淮两岸曾经繁荣风貌的同时,也带动了南京旅游产业的发展。其次,没有考虑到旅游产业内容不是只有历史的,还有现代的;这一方面做到比较好的有德州:其通过对太阳能城的旅游战略目标确立,充分整合其现有资源再加强宣传,使得以了解光能产业为目的的企业环保旅游,成为其旅游产业发展的动力之一。

(二)旅游产业运营管理水平较低

旅游产业要想得到发展关键是,要有专业的人才,通过其进行科学的规划与管理。而沧州旅游产业的现状除了相关资源有待开发之外,更重要的是其旅游产业的运营管理还处于一种较低水平,使得现有的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营销水平滞后旅游业发展

在现今的市场经济下,信息的传播路径、数量和速度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果在众多同质化产品中,让你的产品得到顾客认可,就必须有科学的营销模式来推动。而沧州的旅游产品在营销上,存在三个特点:首先,传统式营销,简单来说,就是被动营销,认同“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模式;其次,盲目的重复,看到有些产品营销成功,不考虑本地实际,盲目效仿;再次,新的媒介利用程度低。

因此,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只有通过有效地营销手段,使得沧州的旅游产品进入到旅游市场的主渠道,并得到顾客的认可,方能推动沧州旅游产业借高铁的开通取得大发展。例如,这几年沧州市一直努力在做的”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主场回归沧州的活动,和推动“沧州国际武术节”变成全国乃至世界的一大武术盛会的活动,都是资源质量不高的旅游文化产品,但在产品的营销推广上,还是十分滞后,目标客户获得产品信息来源主要还是在传统媒体为主、获得产品的内容还不是十分清晰,这都是营销水平滞后的表现。

旅游产业集约化、品牌化水平较低

纵观旅游产业发达地区的发展规律,可以看出:如果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只是松散的发展,没有进行有效地集约化整合,产业成规模,并形成在本地区、本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品牌,这类资源衍生出来的产品,是无法在国内旅游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脱颖而出的。沧州目前之所以旅游产业还不能成为沧州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之一,究其原因就是其旅游产业中的资源没有得到合理整合。像沧州著名小吃――羊肠汤、河间驴肉火烧等等这些带有浓郁沧州本地特色的食品,无论是从营养价值还是历史内涵都是大有文章可做,但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却是这些食品全国遍地开花,但却没有叫得响的品牌,这不得不说是有些遗憾。反观北京“全聚德”烤鸭也是北京名吃,但做烤鸭却不是只有“全聚德”一家,其就是通过自身努力再加上政府引导,“全聚德”已发展成为北京烤鸭的代名词,其企业已成为中国的上市公司,其“全聚德”的品牌也被国家工商总局确定为“驰名商标”, 以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塑造品牌形象,以连锁经营的方式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对产业链条的控制,使得全聚德这一全国品牌,走上了规模化、现代化和连锁化经营道路,目前也作为亚洲唯一的餐饮业代表,进入亚洲500强品牌企业。按照全聚德模式,沧州的旅游产品也许无法达到它的发展水平,但走上大发展并建立自己的旅游产业品牌并不是无法实现的。

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旅游产业的营销和集约化的发展这两方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因素却是人的因素。应该说,这些年沧州旅游产业也取得快速的发展。目前,截止到2010年,沧州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达到了4万余人,但按照现在沧州市这几年旅游业发展程度来看,符合“一城、三带、十二个精品旅游区”的发展格局所需的专业人才还远不足以达到要求,有必要从现有人才的培养和外界人才的引入下功夫。

以吴桥杂技大世界为例,作为沧州市4A级国家旅游景区,为了确保“吴桥杂技”在国际杂技艺术界的地位,将以吴桥杂技大世界为核心,构建成旅游、杂技交流、培训和道具发展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则其周边必然涉及到表演场馆、住宿酒店、道具销售商铺,交通设施等诸多配套设施,这些设施如果要想发挥集约化的整体运营,没有专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是难做到协调一致的。

此外,沧州针对京沪高体带来的旅游行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例如整体的配套设施不健全,旅游资源的范围的拓展(如工业游)等等在此不再详述。

四、针对上述问题的建议

京沪高铁的开通对沧州本地的旅游产业而言,其实是把双刃剑,如果沧州针对高铁特点和外地游客的需求设计出合理旅游产品,相信外地游客通过高铁来沧州进而带动沧州旅游产业发展是件好事情;但如果前面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吸引不了外地游客,则高铁就变成沧州本地客户外流到其他城市的不利局面。因此,沧州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谋划。

(一)、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推动产业大发展

相对于京沪高铁沿线城市组成的七城旅游联盟而言,沧州要想在其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并能拿出自己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吸引通过乘高铁来沧的游客,以目前推出的旅游产品品质而言是困难的。这是有原因的,首先,游客对产品有着自己的判断标准;以北京为例,2010年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0070美元,消费能力强,出游率很高,再加上高铁通车后,完全可以满足“一日游”类产品的特点,但北京游客由于接触的旅游信息来源广泛,出行经验十分丰富,则他们对选择旅游产品的标准也是很高的。如果沧州在旅游产品品质较差,吸引力不够强,宣传不到位,则很难形成大量稳定高质量的北京客户;其次,旅游产品正常运作需要多部门协作完成,沧州旅游产业在这方面还是有欠缺的。

加强行业集约化

沧州的旅游产业只有在政府的主导下,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完成集约化建设,组建几个有实力的产业集团,才能保证我们的旅游产品,从最初产品设计研发,到后边市场推广以及客户反馈,都有资金有实力作保证,才能保证我们有推出好产品的可能。

从营销入手,政府主导,完成品牌的创建

按照营销学的相关理论,品牌产品最终被顾客选择,大多数情况是产品在市场推广过程中在客户头脑中的感觉,而不全是本身的质量和价格。而对于旅游文化类产品,多数产品是符合这样的条件。因而,正确的营销策略有助于产品完成品牌化的建设。目前我国的旅游产业整体水平偏低,恶性竞争和产品复制的情况十分严重,已经把整个行业的旅游产品供给情况,从短缺变成相对过剩,旅游市场已经变成买方市场,产品能否被顾客认同并采购,顾客有最终决定权。因此,只有以把产品做好为基础,加上正确的营销策略,把产品做成品牌,才能保证顾客有采购的可能。以国内酒店业为例,国内的品牌酒店在收益方面遵循着著名的“二八定律”:百分之二十的国际品牌酒店,获得了国内品牌酒店中百分之八十的利润,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沧州旅游行业必须加强品牌建设,才能有顾客光临,才能促进沧州旅游产业的发展。

同时,结合旅游产品本身涉及多个行业,以及对经济多角度、多层面的拉动作用,因此这类产品的品牌营销有必要在政府的主导下推进,才能更好地完成旅游文化产品的品牌化建设。

(二)加强人才体系建设

只有人才在行业中发挥到位,产业中各个环节才能串起来运转,成为一个动态的整体。这里提到的人才,按照来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本地人员的培养;另一类是外来人才的参与。

本地人才的培养形式,就是让本地的有经验的从业人员,到大专院校或者有实力的公司去参观学习以及深造,使得了解沧州情况的本土化人才能够短时间成长起来。

在外来人才的参与方面,主要涉及到形式可以分为三类:A、就是从大中专院校招纳毕业生,或从外地引入专才到沧州发展;B、主要是引入有经验的外来公司,采用或独资或控股等多种经营模式,整体提升沧州市旅游产业管理水平;C、是发达地区的一些咨询或智囊机构,通过他们对我们的实地考察,针对我们的实际情况和客户端需求,设计出符合我们产业发展特点的规划或者是建议。

(三)以京沪高铁为主轴,加强产业差异化培育

京沪高铁给我们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沧州同北京、天津和济南等地的距离缩短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差异化为目标,做好有特色的地方旅游,培育适合采用高铁作为交通工具的旅游产业,把客人引进来。

五、结束语

应该说,高铁的开通确实给沧州的各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而其中尤其以旅游业的影响更为明显。通过本文的讨论,目的就是吸引更多针对沧州旅游产业借高铁上台阶的思考,并最终通过把有利于沧州旅游产业发展的观念和措施应用到实践中去,使得沧州的旅游经济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造福于沧州。

参考文献:

欧国立、姚影《重新认识福格尔关于铁路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 长安大学学报,2008.3

《沧州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