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几何教学论文

几何教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5 10:52: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几何教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几何教学论文

篇(1)

另一方面,随着“减负提素”工作的开展,专业基础课课时的压缩,解析几何课程由原本每周6课时改为5课时,后又降为现在的4课时,显然原有的教学内容及方式都需要进行相应修改,而解析几何是衔接代数与几何的重要理论课程,也是后续课程的需要,其基本内容又不能做大幅度的删减,课堂教学改革只能对当前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合理的调整,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思想与观念不先进。受传统教学思想的约束,课堂教学中仍然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思维过程、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不能更好地发挥课程教学的优势。

(2)教学模式陈旧。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课堂形式单调,以教师为主,学生主动参与不够,课堂气氛不活跃,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根据几何课程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多样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明显。

(3)教学手段不灵活。传统板书教学手段显然不适应几何课堂教学,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是大趋势,课堂上虽然也能结合多媒体课件,图形多是教师提前做好的,不能体现几何图形的形成过程,学生看过之后仍是不会做。

(4)考核方式单一。考核方式仍然是一锤定音,养成很多学生平时不好好学,到考试前期集中突击复习的习惯。

2.课堂教学改革的设计方案

2.1教学理念上的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要从思想上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体现课堂教学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教学理念,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侧重教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数学工具的同时,强化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综合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以高校数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解析几何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基本要求为依据,体现大学教育的特点,围绕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在教学策略上,考虑教师自身、学生及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对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综合研究与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2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模式改革上要大胆尝试,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只限于“讲—听—读—记—练”的教学结构,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起主导作用,提倡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共同讨论的教学模式。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可以提出问题,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对基础理论部分,采用系统教学模式,以教师的系统讲授、学生系统记忆,复现知识技能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活动体系。对拓展或应用性较强的内容,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讲授重点,介绍方法,使学生掌握数学工具的同时,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采用实践式或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发现来学习,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探索知识的过程统一起来。

2.3教学内容改革

重新修订解析几何课程的教学大纲,在尽量少减内容的前提下,修改教学重点、难点,合理安排课时,对于与中学相同或者类似的内容采用简要复习,细讲不同点,以节约课时,比如向量的概念中,空间向量和中学学的平面向量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强调空间向量特性,平面曲线的普通方程和参数方程中,主要讲参数方程的构造及解法。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以各章节为单位划分知识模块,大致可分为基础理论模块、实践应用模块、拓展模块,对不同的教学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所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对课后习题进行分类,按学习技能可分为思考题、概念题、方法题、应用题、拓展题等,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消化教材,提高解题能力。

2.4教学方法与手段上的改革

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增加每节课的信息量。科学制作多媒体课件,采用动画模拟,分层显示,深入浅出,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使学生能更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对于重点的推理过程或重要的方法演绎,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利用几何画板与数学软件制作几何图形的动画演示,展示几何图形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介绍几何画板与数学软件的使用方法,让有兴趣的同学自学几何图形及动画的制作技术,展开几何绘图比赛。

2.5教学实践活动的改革

强化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的同时,学会利用几何知识解决中学数学问题,还要注意介绍本课程与其它课的关联,比如在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高等几何、微分几何等课程式中的应用,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每位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并能提高他们利用几何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6考试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改为平时考核成绩加期末考核成绩,各占总成绩百分之五十,平时成绩可根据课堂考勤、平时作业、单元检测及课堂实践活动的表现给出,期末考核就是期末考试的笔试成绩,另外设立奖励分,最高5分,不占总成绩的百分比。

(1)平时考核平时考核成绩包括三项内容:课堂考勤30%、课程作业30%、单元测试40%。其中课堂考勤3次,课堂上随机抽查点名,每次抽查记10分共30分;课程作业检查3次,按学号收取作业,每个同学检查2次作业,最后再全部收1次作业,检查总体作业完成情况,每次检查记10分,共30分;单元测试4次,在向量与坐标、直线与平面、特殊曲面与二次曲面、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内容之后随堂测试,每次测试记10分,共40分。

(2)期末考试(闭卷)由教师出题教务处组织闭卷考试。考试题目符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数学分析教学大纲要求,考试内容为每学期所讲全部内容,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证明题,每次考试至少四个类型,其余按教务处和系部相关文件要求。

(3)绘图技能奖励。在解析几何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一些利用数学软件MATLAB和几何画板绘制几何图形的简单方法,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举行一次绘图竞赛,竞赛成绩作为奖励分,根据绘图情况给成绩,最多奖5分。

3.课堂教学改革的应用实践

以第4章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教学为例。

3.1教学目的

理解柱面的定义、方向、准线、母线等概念,理解锥面的定义、顶点、准线、母线等概念,理解旋转曲面的定义及轴、母线、经线、纬圆的概念;掌握利用消参数法建立柱面、锥面、旋转曲面的方程的方法与步骤,以及特殊的圆柱面、圆锥面、以坐标面上的曲线为母线的旋转曲面方程的求法;理解椭球面、单叶双曲面、双叶双曲面、椭圆抛物面、双曲抛物面的标准方程、图形及性质,掌握用平面截割法研究二次曲面的基本方法。

3.2教学要求

本章根据几何特征很明显的柱面、锥面、旋转曲面利用消参数法去建立它的方程。而对于二次曲面用“平行截割法”去研究它们的图形及性质,又讨论了单叶双曲面与双曲抛物面的直母线。要求掌握求柱面、锥面、旋转曲面方程的一般方法,会用平行截割法讨论二次曲面方程,并能做出简单图形。

3.3模块划分与教学方案

基础理论模块分两部分,柱面、锥面、旋转曲面的形成及求方程的方法———消参数法;利用平行截割法认识二次曲面的理论与方法。这部分内容要重点讲授消参数法与平面截割法的方法,各列举一例进行系统讲解,包括解题思想、基本方法及步骤都要详细介绍,例如,利用消参数法求柱面方程和利用平行截割法讨论椭球面方程详讲,之后对其余的曲面经老师提示后让学生讨论,动手完成,可选择比较好的同学上讲台试讲,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实践应用模块:图形的绘制与空间曲面的应用。利用几何画板制作旋转曲面的形成过程,利用MATLAB命令作各种二次曲面的图形,介绍利用几何画板制作旋转曲面的方法和MATLAB软件的使用;另一方面考虑到两曲面的交线是一曲线,这部分往往会被忽视,提醒学生注意这方面的应用。拓展模块:直纹面的概念,直母线的性质与应用。介绍直纹面的概念与性质,对性质的证明不全讲,只介绍直母线的非常神奇的应用,这部分作为拓展内容留为学生进一步查阅资料进行选学。

3.4教学效果

在教学模式上,对于基础理论模块,采用系统讲授式、讨论式、合作学习式相结合,提高了课堂效率,节约了课时;对于实践应用模块,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使用数学软件,提高实践与应用能力;拓展模块的神奇能够促使部分学生对数学有更深一步的研究。通过对教学内容划分模块,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特点,提高了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4.总结

篇(2)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数学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定位

第一,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目标。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要充分结合初中生的特点来促进学生的原上草教学论文自主学习。因为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真正主体,而且教学成果的评价也是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基准的,所以,一切教学模式的改进和优化都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目标。

教师需要认识到,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师讲解初中数学知识的重要工具,同样是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崭新方法,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科学建构教学情境、提供学习资源等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之下实现自主学习。

第二,以彰显数学思维特点为标准。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原上草教学论文要充分考虑数学课程的思维特点。数学学科的思维模式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更加强调理论的概括性、知识的抽象性以及逻辑展开的缜密性,并且数学知识当中大量使用各种符号化、形式化的语言,让习惯于形象思维模式的初中学生很难适应。

所以,在常规教学模式下学习数学知识比较艰难,而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利用非常生动的视觉形象来向学生展现比较原上草教学论文抽象的数学公式,揭示思维过程、描述求解流程等,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觉得具体可感,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领悟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呈现形式的活泼新颖,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就是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同时新《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换言之,数学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应用“几何画板”、“POWERPOINT演示文稿”、“FLASH”等多媒体工具,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亲自去体验,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如在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们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工具,演示两圆相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的运动变化规律,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来表现几何关系,那么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就发现了原来两个圆运动会产生这么多的可能情况,他也就更容易的理解和接受,最后可根据圆心距和半径的关系对两圆的位置关系进行验证,从而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构建。

三、巧借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发现式学习。

信息技术很大程度来源于网络教学,网络中有很多初中数学教学中所需要的资源,因此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例如,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数学实验;在该实验中,学生可通过任意改变线段的长短和通过鼠标拖动端点来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形态变化,从中学生可以直观而自然地概括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并不需要由教师象传统教学中那样作滔滔不绝的讲解,而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与掌握反而比传统教学要系统得多,全面得多,深刻得多。再如 “探究性活动:镶嵌”,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进入问题情景阶段,教师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种问题。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校园网资料,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在教师的启引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阶段,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特别一提的是,教师提供了边长相等的3―24边正多边形,配上不同颜色,鼓励学生设计一、二个地板的平面镶嵌图,课堂气氛顿时高涨起来,学生经过设计,复制、粘贴、组合,排列出的图案千姿百态,有些图案大出教师意外,很有创意。由此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式学习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篇(3)

数学教学论文3000字(一):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随之,我国的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全新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在这新课改的关键期,教学质量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综合的学习素养成为了广大教师应引起重视的问题。本文针对新课改实践中的切实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群体提供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策略;初中数学

数学是三大传统科目之一,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十分重要。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我们更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情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我们应加深学生对知识重难点的理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新课改关注教学理念及教学设计思维的转变,注重教学技能与解题技巧。[1]在新课改环境下,教学质量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作为教学的研究者与学习者,遵循素质教育原则,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与教学策略,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更加高效的学习。

一、初中数学课堂常见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观念较保守,常常采取较古板的教学模式,以自我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权威性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当学生感到思想的束缚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常常会大打折扣。[2]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也会令学生更容易出现走神与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而数学是一门需要理解的学科。仅仅通过直接无意义的记忆学习方法很难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更别说能够举一反三了。在这种古板的教学模式下,许多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与专业水平也不够高,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初中数学教师,综合的能力与专业知识能力还有待提升。如果想要实质性地提升数学水平,提高教师的数学计算能力就是其中最首要的。传统教学中应试教育的特点也常常会给学生带来过重的心理压力。一直盯着成绩提高的目标盲目地完成各种练习,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也令学生们身心俱疲。成绩排名的变动也会给学生们的心灵无形地施压,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二、新课改理念下的创新性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一半的成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时时铭记这句话,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景,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充分的将数学基础知识与现实生活情境联系在一起,可以增添更多的趣味性,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激发他们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与此同时,因为数学这门学科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關系的。因此在生活当中,我们无处不能发现数学知识的影子。举个例子,当初中数学课程涉及到利润、成本等问题时,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超市买卖商品的故事情景,让学生们来扮演买家和卖家的角色,模拟购物的活动。在实际的演练中,对成人世界有一个具体形象的模仿,能让学生不断地拓宽自己的思路,在自主交流学习中获取数学知识,在角色扮演中学会价格与质量之间存在的关系,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乐于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来,让他们能够亲历整个过程,对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保证学生们扎实地掌握了数学的基础知识。传统的初中数学课上,教师与学生间缺乏一定的互动,导致教学氛围相对来说比较沉闷,从而导致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比较低。新课程改革之后,由于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在数学课堂当中,教师就应当针对不同的性格来做出不同的教学互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不仅在数学课堂中能保持很高的学习热情,在课后也能自主地去温故知识,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各自的学习成绩。

(二)信息化技术的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进步,社会慢慢朝着信息多元化与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新课改要求全体教师必须转换传统的数学教学思维模式,运用多媒体工具来辅助教学,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对于初中学生,进行数学图形的抽象知识学习,通常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与丰富的想象力,而生动、形象的教学模式还可以显著地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几何学习的积极性。[3]比如说,在进行“角的平分线”教学时,可以借助几何画板向学生们生动地展示角平分线逆定理、性质、定理和图象分解形式,从而知道学生根据相应的数据和图形的变化情况来认识和掌握角平分线的定理。借助多媒体,还可以在“相似三角形”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动态演示图形,用几何画板制作的两个三角形一直保持相似,而三角形的大小能够随意改变,形状却保持不变。多媒体的使用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课堂的学习内容.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进一步地做好知识落实工作,有助于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进而实现科学化和信息化相结合。同样地,教师也可以积极的构建课外学习的“内部网络”,通过班级的微信群帮助引导学生,更加方便的为学生服务,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这样就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也是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4]

(三)创新方法,解放思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政府与社会都十分注重教育质量,现阶段我国推崇人才强国战略,因此开展了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等活动。那什么才是素质教育呢?从根本上来说,素质教育指的是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不单单是强调科学文化知识方面的提升,更多强调受教育者能力、个性与创造力,思维、心理与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全方位的提升。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展开,现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又一次被提上日程。然而,在现实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大部分教师依然只是在一味地强调分数与学习质量,而这恰恰是与新课改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在此情况下,现在的初中教育亟待改组和重构,进行教学内容、方式、模式的不断更新、完善和调节,紧紧围绕学生来开展数学教学。而从数学这门学科来看,它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对受教育者的思维能力也有着高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急功近利,而应该做到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打好基础,让他们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教师应该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课堂教学的改革向更好的方向前进,进而不断提升其教学质量。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局限在应付试卷中的题型上,而这种思维方式会对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产生负面的影响。而在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引导学生,让他们产生创新性思维和探索性思维,在面对新的数学定义时,尽量减少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情况,而是将此大的概念分解成为易于学生理解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慢慢了解这个定义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从而使学生不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记忆,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巩固自己的记忆,并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快速反应、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三、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下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提出了很多的新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但是教师也常常会需要面对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与能力,为他们构建更加平等、自由、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5]从而让学生在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中,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之美。

数学教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整合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已经完全融入到教学应用中,初中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多媒体的相互融合已经不为罕见了,它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革新和调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基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着重分析信息技术多媒体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多媒体

一、信息技术多媒体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促使教学从“黑板”到“多媒体”逐渐转变,初中数学知识点众多,逻辑较为抽象,学生不易掌握,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变得直观,使复杂的知识点变的系统化,学生也更易理解。使用多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讲授的教学方法,让数学课不再枯燥,课堂也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也逐渐加强,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因此信息多媒体技术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水平提高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要想将初中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多媒体相互融合,必须先了解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所在,找出解决方案,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我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作出的两点分析。

1.过于重视多媒体技术的使用

多媒体技术对于提高初中教学水平固然重要,但是有些老师过于重视多媒体的使用。40分钟的一节数学课,有的老师过多的把知识点累积在多媒体课件上,导致学生无法掌握住教学的重点,把过多的关注点放在形形的外部因素上,我们要知道多媒体在教学中起到辅助作用,过于重视多媒体技术应用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不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上,教师也无法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课堂效率低下。

2.教师无法熟练的使用多媒体

有些教师过多注重多媒体技术应用,而有些教师却不会熟练地操作多媒体。尤其对于四十或五十岁的中老年教师,多媒体技术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新型的技术,他们很少接触,而且很多教师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致使他们在课堂上很少使用多媒体,从而与新型的课堂教学脱离轨道,使他们的课堂缺乏创新性,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也无法提高。

三、初中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措施

很多学校已经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能够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与注重教学的融合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提出相关的措施进行改变。

1.正确对待多媒体的使用

我们都知道多媒体教学对于初中数学教育成绩单提升有很大帮助,所以学校应该普遍使用多媒体,对于没有接触新事物的老教师,应该积极进行培训,告诉他们多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他们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比如初中数学开始接触二次函数,单独依靠黑板讲解二次函数,不能直观的使学生理解,可以使用多媒体来讲解二次函数的产生,这样就变得非常生动有趣。

除此之外,我们也不能太过于重视多媒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而多媒体只起教学的辅助作用,对于复杂的函数图像来说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于那些简单的学生可以解决的问题,则无需使用多媒体,这样我们可以摆清学生、多媒体、教师和课堂的作用,借助多媒体来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但是要合理使用,注意要将课堂和多媒体相互融合,这样才能将课堂效率发挥到极致。

2.利用多媒体将抽象变为直观

对于那些初中数学别抽象难理解的知识概念,可以使用多媒体把它直观的展示出来。比如初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很多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并不好,很难想象出抽象的几何,这就导致了对一些较难的大题,很多学生都普遍解答不出来,从而使他的数学成绩是所有的学科中分数最低的,也就是所说的偏科现象。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立体几何形象的展示出来,将抽象变为直观,对抽象的问题进行整合,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和直觉都结合起来,通过多媒体的形象表述,学生解答问题就变得会简单很多,而且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于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还能提升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3.运用多媒体拓宽学生的视野

初中生的学习任务繁重,课外活动参加较少,课堂也较为枯燥无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加运用多媒体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除了必要的知识点汇讲之外,在有效的时间内可以在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课外的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来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学习之外了解到一些另外的东西,并且可以对初中教材进行丰富的完善,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的探索精神,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篇(4)

小学数学教学在新旧知识衔接时运用多媒体能使学生的思维有序展开。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长方形转化为圆柱的过程,发挥了其模拟性强、新颖直观的优势,还能创设现实有趣的教学情境。举个实例提出一个现实问题:“设计一种圆柱形的饮料包装盒,需要多少的材料?”这样的情境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在教学重点难点处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举个实例教学“相遇”类型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投影,直观演示两车相会的过程,引导学生突破思维难点,学生对这类题的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取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举个实例,教学立体几何时,各种柱体、锥体、台体的认识以及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空间图形的分、合、转、移、裁、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恰当的解说和优美音乐,学生就如身临其境,想象能力会大大提高。同时,教师通过启发性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本身去探索各个图形间的内在联系,本身推导各种计算公式。

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凭空想象、难以理解之苦,而且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主观性,化被动为主动,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篇(5)

论文关键词:数学应用意识 能力培养 数学应用能力

论文摘要: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具备应用数学的能力,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项重要措施。

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他们除了要学好丰富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必须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推动时代的发展,我们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刻不容缓。

二、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基本途径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多的强调定义的解释,定理的证明和命题的推导,却忽略了从生活经验去理解数学的需要,因而学生对数学的作用产生疑惑也就不难理解。事实上,我们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修养,恐怕不能单单地强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应该从更广阔的范围上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做:

1.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人们的吃、穿、住、行都与数学有关。例如,通过人们吃的糕点可认识到丰富的几何图形;在商场买衣买鞋时经常会遇到打折的问题;住房转让和新房购买时的收入和支出;行程中的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等,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用实际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量的研究表明,如果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那么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就越快,接受的程度也越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结合起来,概念从实际引入,公式、法则结合实例抽象提出,公理、定理从实际需要提出,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理论联系实际,使实际问题数学模型化

数学模型就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对所研究的过程和现象的主要特征、主要关系采用形式化的语言,概括地、近似地表达出来的一种结构。要突出数学应用,就应站在构建数学模型的高度来认识并实施应用教学,要更加强调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并抽象出数学问题(这是数学应用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点),然后试图用已有的数学模型(如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量等)来解决问题,最后用其结果来阐释这个实际问题,这是教学中一种“实际——理论——实际”的策略。通过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4.精心编制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当前我国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和考题多半是脱离了实际背景的纯数学问题,或者是看不见背景的应用数学问题。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使学生求解现成数学题的能力很强,而把实际问题抽象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却很弱。因此,教师可在遵循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精心编制一些与生活、科学有关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周围处处有数学,从而使其萌发学好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把学和用结合起来,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效果。

5.加强课外实践,带着数学知识走进生活

篇(6)

一、恰当选题

选题是例题教学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选题正确、恰当、典型,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题海战”,使学生减负增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选题盲目、无效,过多、过杂,就会使得数学教学低效,学生就无法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因此,我们在选择例题的时候要认真考虑,多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蕴含重要的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的例题,必要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换课本例题或补充课外例题。

二、例题分层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存在着一些差异。因此,同样的例题对于学生而言却是不一样的难度,如果例题太过简单,就容易使学习好的学生感觉毫无意义,而例题太难,就会使学习落后的学生知难而退。因此,在例题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例题的分层,对学生提出最低要求、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根据学生基础设置不同层次的例题,把原本统一的教学内容变得具有层次性,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避免一刀切。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要走小步、重基础、多鼓励,尤其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同层次的学生为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而积极行动,这样就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学习任务,甚至向更高层次迈进,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例题中注重知识整合

我们的教材中,例题总是以某章节内容作为重点来强化学生相关的解题方法和思维能力,有失整体性和统一性,容易造成知识点的孤立。因此,我们在例题选择的时候,应该对课本例题进行拓展变式训练,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不仅仅是从这一章节来考虑,可以以更广阔的思路,从更多的角度去开阔视角,分析问题、整合知识、巩固认识。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一节的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一性质,而这并不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出了这样一个例题:“AC和BD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二者相交于点O。那么在这个平行四边形中,有多少个三角形呢?它们之间又有何关系?”借此能够十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实现学生思维的拓展及延伸,更好地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结合点,成功实现过渡,并借此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勾连与整合,做到触类旁通。

四、改编例题

教材中的例题很多都是比较单调、枯燥的,一味地按照课本上的来讲解,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要适当地对这些例题进行改编,使题目更加丰富、形象,富有生活气息,接近学生喜好。

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我对课本上的题目进行了这样的改编:ABC是房屋的人字架,其中AB=AC,为了使人字架更加稳固,房主要求木工在顶点A和横梁BC之间加一根柱子AD,可木工未学过几何,不知D放在BC的何处,才能使AD⊥BC,请问同学们能否帮他的忙,写出方案并说明理由。题目一出,就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他们纷纷在纸上画起了图,俨然一个个小建筑师。最后,学生在画图和思考之后认识到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这样的例题可以使学生乐于探究,并深刻地记忆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五、利用错题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本科毕业论文和中学教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篇(7)

1.分层教学,异步提高

一个自然班无论如何总是存在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一般呈正态分布,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学中如果“一刀切”,有些学生会“吃不饱”或‘‘吃不消”。我们可以采取将好、中、差三类学生分为A、B、C三组,对A组学生侧重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对B组学生侧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的发展,对C组学生侧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课堂提问,演板,作业,个别辅导等方面区别对待。难的问题让A组学生回答,一般问题由B组学生回答,简单问题由C组学生回答;难一点的题目由A组学生演板,一般题目由B组学生演板,简单题目由C组学生演板;作业难度以B组为基准。和课本上的“B组复习题”或“综合运用”水平相适应:A组适当加深,与课本上的“C组复习题”或“拓广探索”水平相适应:C组与基础练习为主,与课本上的“A组复习题”或“复习巩固”相适应,总之,要使学生尽量在“最近发展区”取得进步。课外辅导对A组学生主要是学习方法指导,对B组学生主要是解疑答难,对C组学生主要是端正学习态度和弥补知识缺陷。当然,分组不可能完全准确,上述处理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具体操作时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鼓励低组的学生尽量回答高组的问题,做高组的练习。一段时间后,根据检测的情况对分组作适当调整。

二、身正为范,亦师亦友,拉近距离

古人曾经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喜欢上什么课,很大原因是因为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初中学生从天真烂漫的童年逐渐成人,他们有了独到的分析事物和判断事物的观点,自我意识都比较强烈,并因此形成自己的习惯但是这些观点都不成熟,不能成为他们最终获取信息的结果。(数学教学论文 )一切都需要教师加以良性引导,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数学教师要努力塑造自己的形象和品质,力求通过努力让学生对学科感兴趣,对教师产生景仰和尊重,从而达到“身教胜于言教”的榜样力量。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要有好的学校,先要有好的教师”这就说明教师是学校构建和组成的重要部分,教师的品德修养、教学风格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当学生从你的眼光中读出热情和关爱时,他就会因此深受鼓舞,并且学会了热情和关爱;当学生从你的话语中读出激励和赞扬时,他就会树立自信心,找到努力的方向;当学生从你的微笑中读出尊重和宽容时,他会因此而高兴起来,开朗起来,并且学会善待他人,愿意亲近老师,从而成为老师的朋友。

三、把各环节落到实处

1.精选作业,狠抓落实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并非作业做得越多越好,实际上,由于作业多,学生不堪重负,被逼抄袭,就连成绩好的学生也不能幸免。这样作业做得再多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形成恶性循环,把师生都拖得疲惫不堪。作业数量要控制好,就必须精选习题。习题的选编要知识面广,题型全面,重点突出,具有典型性和一定的梯度。课堂练习,课外作业。阶段练习和单元练习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这样才能做到“精”。精选了习题还要落到实处。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不能拖拉。

2.题组训练,强化技能

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重要技能,可以进行题组训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是非常有效的。例如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整式的乘除和分式的化简,解一元一次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全等的证明,相似的证明,切线的证明,等等。都必须安排专门的时间以题组的形式强化训练。一节课安排3—4组(题),题目由简单到复杂。题组训练的形式是每一组由2—3名学生演板,其余学生独立练习,根据题目的难度可先做后讲,或边讲边做,或先讲后做,然后对照演板讲解订正。订正要指出错误的原因,讲解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解法在我们下了一番归纳总结的工夫后,发现有些题目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将它们“一线串珠”,作题组训练,可使学生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