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核算管理论文

核算管理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5 10:52:2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核算管理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核算管理论文

篇(1)

科研成果的全部成本应由科研专项经费、人员经费和其他经费构成,人员经费是指课题组编制内的科研人员和应分摊的管理人员的工资薪酬,其他经费是指课题组在项目研发周期中应分摊但超过间接费用额度的费用。纵向课题的专项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科技部和财政部共同的[2011]434号文《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将科研专项经费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及计算分析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间接费用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在组织实施课题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其中绩效支出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间接费用使用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并实行总额控制,按照不超过课题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比例为:5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不超过20%;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3%;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0%。间接费用中绩效支出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纵向课题的人员经费和其他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的支持和事业收入的补充,超出专项经费间接费用预算指标的部分无法分摊计入独立核算的项目明细账中。横向课题的专项经费来源于社会层面和企业的研发委托合同,开支范围较为宽泛,支出限定较少,符合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即可。大多数横向课题允许支出部分人员经费,超出专项经费的支出由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补充。无论是纵向课题还是横向课题,超出专项经费的支出金额都无法记入项目辅助明细账中,但这些人员经费和其他经费却是构成科研成果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讨科研项目全成本核算的方法和路径成为当前实现科研经费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关键。

二、科研成果全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纵向课题的专项经费实行独立核算,项目结题时需要经过技术验收和财务验收。但由于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体系的限制,使超出专项经费的支出金额无法纳入结题项目的财务决算中,导致了科研成果价值构成的不完整,使科研成果转化时价值评估的依据不合理、不充分、不准确。科研成果转化的实现需要经过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中间试验的小批量生产、具备经济规模的扩大生产和市场营销等诸多环节。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中间试验阶段基本上是由科研单位在实验室或实验车间完成的,科研任务期间大多为2~3年,有的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发期甚至会在5年以上,科研项目辅助台账的核算需要覆盖整个研发过程,任务期限越长,核算难度就越大。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为科研成果的全成本核算提供了平台。

三、科研成果全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

(一)新会计制度中部分会计科目的使用说明财政部针对当前我国科学事业单位会计业务处理的实际需要,于2013年12月30日了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新会计制度在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方面都做出了调整,变更了部分会计科目,规范了核算范围和使用要求。其中涉及科研专项经费收支核算的主要会计科目有:“科研收入”科目核算科学事业单位承担科研项目取得的收入,不包括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按项目任务的性质分为纵向课题经费和横向课题经费。“非科研收入”科目核算科学事业单位承担非科研项目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技术收入、学术活动收入、科普活动收入、试制产品收入、教学活动收入等。“科研支出”科目核算科学事业单位承担科学项目研究活动发生的各项科研支出。包括为开展科学项目研究活动而产生的科研人员经费和项目直接费用。“非科研支出”科目核算科学事业单位除科研支出以外的其他项目支出,包括技术支出、学术活动支出、科普活动支出、试制产品支出和教学活动支出等。“支撑业务支出”科目核算科学事业单位为支撑科研活动发生的各项不能直接计入科研支出和非科研支出的其他辅助科研业务支出,包括支撑业务人员薪酬、技术平台运行、公用仪器运行维护等综合支出。期末,将支出额分摊转入“科研支出”和“非科研支出”科目。“行政管理支出”科目核算科学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开展行政管理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以及科学事业单位统一负担的工会经费、诉讼费、中介费、印花税、房产税、车船税。“后勤保障支出”科目核算科学事业单位为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活动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包括科学事业单位为提供后勤保障发生的由单位统一承担的水、电、煤、取暖等各类公用事业费、物业管理费、绿化费、房屋及公用设施维修费等。“科研支出”、“非科研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科目分别按照“基本支出”、“项目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其他资金支出”分级核算。

(二)新会计制度下科研项目全成本核算体系的设置只有严格地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依据收入支出相关性原则,科学地设置会计核算体系,合理地使用会计科目,才能准确有效地实现科研项目全成本的准确核算。科学事业单位课题经费收入的确认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跨年度纵向课题专项经费到账时记入“预收账款-纵向课题”科目,跨年度横向课题专项经费到账时记入“预收账款-横向课题”科目。年末,根据当年专项课题的支出金额确认当年的专项收入。专项支出的直接费用在总账体系中的“科研支出-项目支出”科目下设明细科目根据支出的性质和经费预算进行分类核算,专项支出的间接费用在总账体系中的“支撑业务支出”科目下归集后根据课题经费的预算额度进行分摊。同时,在辅助账核算体系中按照项目名称进行归集,实现科研项目的独立核算。科研人员经费的支出主要由基本薪酬、绩效工资和奖励绩效构成,编制内科研人员基本薪酬的经费来源于财政补助经费和事业收入,绩效工资的来源为间接费用中的绩效额度,奖励绩效来源于横向技术收入的结余。因此,从人员经费来看,只有间接费用绩效额度内的支出金额可纳入项目辅助账的核算体系中,而基本薪酬和奖励绩效都没能在科研项目的辅助账中得以体现。科研项目的研发离不开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的支持,因此从全成本理论的角度来看,科研单位的行政管理支出和后勤保障支出也应当根据费用产生的性质按照适当的系数匹配到本会计年度各项在研科研项目的成本中。

四、科研管理系统核心模块的搭建

实现科研成果的全成本核算有几个关键的环节,一是要对科研专项的直接经费进行正确的归集和核算,二是要对专项经费的间接费用进行合理的分摊,三是要对科研人员经费、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其他支出进行科学的配比,在每一个会计年度末,通过管理系统中的经费管理模块实现科研项目跨年度的成本核算。

(一)管理系统核心模块的构建科研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是项目管理模块、经费管理模块和成果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的申请、审核、立项、变更、报告和结题,实现对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经费管理模块主要负责经费的预算、收入、支出和决算,实现对资金、合同、发票和资产的核算管理;成果管理模块主要负责科研成果的录入、检索、统计、转化和维护,实现对科研成果的价值管理。

(二)科研项目信息资料的共享科研项目的管理环节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科研、财务、采购、保管、统计、产业和审计等部门,每个环节对科研项目的信息存在不同的需求。只能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搭建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人员、设备、数据和成果的信息共享,才能快速满足各个管理环节对科研项目信息的需要,确保科研项目管理和核算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精确性。

篇(2)

成本核算的内容是医院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有: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在成本会计的这些职能中,成本核算为最基本的职能,也为其它职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些职能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为医院的内部控制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成本核算的内容成为了医院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它能够促进医院的经济管理制度。做好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对医院能否顺利实行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医院缺乏对成本核算的认识

虽然大多数医院已经了解了成本核算的概念以及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但是对成本核算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一些最基本的认知上面,这些最基本的认知对医院的经济效益起不了重要的作用。在医院从事成本会计的人员了解的都是一些最基础的成本核算内容和方法,这些旧的、较为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已经不能够展现出医院的优势,医院在对员工成本核算的要求上面也没有得到一定的提高,成本会计人员对自己的要求也不够高,成本会计人员的成本核算技术也处于初级阶段,医院缺少高级水平的成本核算能力。这样使得成本核算本来的潜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不能够起到成本核算的作用。

2.医院的成本核算体制较为落后

医院的成本核算制度属于比较传统的制度,传统的成本核算制度在内容和方法都比较落后,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经济体制的发展,成本核算制度的落后使得医院在经济管理制度方面也比较落后,医院在经济管理制度方面存在很大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部分。落后的经济管理体制将会影响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

3.计算机网络管理应用没有普及

如今,虽然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逐渐个体化、商业化,但是在医院财务管理系统的应用中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普及,在医院工作的人员中,缺乏这种对计算机技术具有较高掌握能力的人,使得计算机技术不能够被运用在医院财务管理中,这样使得财务管理的效率大大的降低,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具有消极的影响。

三、医院财务管理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1.医院应该加强对成本核算的认知

医院在招聘新的成本会计人员时应该提高对成本会计人员的要求,只有接受过新成本会计教育的人才能够使得成本核算的潜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医院也应该给予现任的成本会计更多的平台和机会交流和学习先进的成本核算的技能,使得会计人员对于新的成本核算的内容能够及时的掌握,这样才能够保证医院会计人员成本核算的能力能够有效提升,也能够保证成本核算的有效进行。

2.建立健全新的成本核算制度

医院只有建立新的成本核算制度才能够使得医院经济效益逐步得到提升,医院要不断建立符合自己医院的成本核算制度,一个适合的成本核算制度能够大大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对医院整体财务管理制度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不仅仅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对整个管理层次的效率的提高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良好的成本核算制度对医院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将计算机网络管理应用带医院财务管理中

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所面临的数据较为繁琐和复杂,仅仅靠一些手工和计算器核算,任务是非常重的,而且手工核算所带来的失误是无法避免的。因此,要将成本核算工作逐步变为自动化,将计算机的系统和成本核算内容结合在一起,不仅仅能够简化工作中较为繁琐的数据,还能够避免失误,大大提高了成本核算的效率。医院可以聘请一些技术人员,设计出符合自己的医院的成本核算系统,将系统运用到成本核算的管理当中。使得成本核算制度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四、结语

篇(3)

抵债资产是指借款人(担保人)无力以现金资产偿还金融企业债权时,金融企业依法行使债权和担保物权而向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收取的用于抵偿债权的非现金资产。广义的抵债资产既包括金融企业依法取得的拥有所有权、收益权、使用权、处置权的抵债实物资产,如房产、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交通工具、商品物资等;也包括抵债的股权、应收账款、版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权利资产。本文所称的AMC抵债资产,是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AMC)在不良资产收购接收、处置过程中资产置换、法院裁定或协议抵债取得的抵债资产。本文就当前AMC抵债资产财务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抵债资产取得环节在财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抵债资产入账不及时问题。从AMC抵债资产来源看,既有从剥离银行划转接收的,也有在资产处置过程中由法院依法裁定、协议抵债或资产置换取得的。后一种情况,基本不存在入账不及时的问题,但对由剥离银行直接接收的抵债资产,由于情况复杂,有的银行已部分处置,有的因移交过程中没有办理严格的交接手续,而AMC的项目管理人员未及时清理档案,就存在因不知情或管理不到位而导致未及时入账,出现抵债资产滞留账外的问题。二是抵债资产无法入账的问题。无论是剥离过程中接收的抵债资产还是在处置过程中取得的抵债资产,都存在因欠缺合法的手续或法律依据而取得的情况,对这部分抵债资产就很难正常入账。三是抵债资产入账价值确定问题。AMC取得抵债资产后,主要按照实际抵债部分的贷款本金和已确认的利息作为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即按法院裁定或协议抵偿的贷款本金和表内利息之和入账。抵债资产取得时发生的税费,按实际发生金额记入“营业费用---业务费用”,不计入抵债资产入账价值。但现实中会出现法院裁定或抵债协议未明确抵债金额的情况,按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财金[2000]17号)第31条规定:“待处置资产应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计价”。而公允价值通常指市场交易价格,由于抵债资产种类繁多,并是非标准产品,要寻求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是非常困难的,缺乏可操作性,这给抵债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带来困难。四是对AMC依法提起代位权诉讼胜诉后取得债务人(含连带责任担保人)对次债务人的应收债权在财务上没有任何体现和反映。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0条规定:“债权人向次债务人提起的代位权诉讼经人民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的,由次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债权人与债务人、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即予消灭。”据此,AMC在会计核算中应进行相应的账务调整,即应以取得对次债务人的应收账款冲减原“待处置贷款”或“购入贷款”科目相应的债权。

(二)抵债资产管理环节在财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抵债资产实地盘点制度落实不力问题。各AMC内部管理制度均对抵债资产日常管理中要求定期(半年或一年)进行实地盘点,以了解抵债资产保管状况,及时调整账务,确保账实相符,但现实情况是,实地盘点制度落实过程中很少有财务人员参与,项目经办人员也并非都通过实地对抵债资产现状进行勘查,账存抵债资产存在毁损、被盗或灭失的风险。二是少量抵债资产存在未经批准擅自留用的情况。特别是AMC成立初期,由于管理不规范,存在房产、机动车辆等抵债资产未经批准擅自留用的违规行为。三是对抵债资产贬值或可能发生的损失,在会计期末未按谨慎性原则提取抵债资产减值准备,致使会计信息不对称,不能真实反映抵债资产贬值和损耗程度。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45条规定:金融企业应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度终了时对各项资产进行检查,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其计提项目包括抵债资产。四是AMC财务部门大多未建立完整的“抵债资产管理台账”,以全面地反映抵债资产的取得、管理和处置的全过程,通过执行定期检查、账实核对制度,对抵债资产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

(三)抵债资产处置环节财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抵债资产“以租代售”的融资租赁、经营性租赁和分期收款出售的核算问题。按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规定,上述租赁业务,应按资产账面价值将其转入“融资租赁资产”和“经营租赁资产”。对办理租赁业务中取得的收入,按规定计入当期租赁收入。而实际操作中,AMC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直接将当期租赁收入冲减了“待处置(抵债)资产”科目,不符合现行财务制度规定。对承租人违约延期付款的情况,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通过“应收账款(债权)”科目进行核算。对抵债资产处置中以分期收款方式出售的核算,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二是抵债资产超期限处置问题。按目前AMC内部的抵债资产管理办法,为加快抵债资产的处置,规定抵债资产(股权除外)应自取得之日起一年内处置完毕。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抵债资产都存在超期限处置问题,这固然有市场方面的原因,但财务部门缺乏必要的监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三是对一时无法入账的抵债资产的处置,AMC通常的做法是,将处置收入作为正常本息回收直接冲减“待处置贷款”或“购入贷款”。这种做法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不能真实地反映AMC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

二、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从财务会计制度上看,由于财政部一直未出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制度》,只制定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仅靠单一的财务制度远远不能规范AMC不良资产处置的财务行为和会计核算要求。况且,2000年出台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主要是规范对政策性剥离的不良资产处置的财务行为,而目前AMC的业务已不局限于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业务,还包括了大量商业化不良资产的处置业务,情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财务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现有业务需要。这是造成目前四家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不统一且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从抵债资产管理制度看,财政部也未针对AMC的实际情况,出台类似《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财金[2005]53号)的AMC抵债资产管理制度,AMC缺乏统一的抵债资产接收、管理、处置和核算的制度规范和监管标准。

(三)从AMC内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看,前述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既有执行内部管理制度不力和管理不到位方面的原因,如抵债资产实地盘点制度不落实、未经审批擅自自用等。也有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方面的原因,如租赁和代位权确立后的会计核算处理问题等。

(四)从AMC的财务体制上看,由于AMC不存在利润(损益)核算的问题,财政部对AMC的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的考核,主要以“两率”(现金回收率和处置费用率)承包考核为核心。这种财务体制的安排,决定了某些财务核算失去了意义。比如抵债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等。

三、完善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议财政部及时出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制度》,以规范AMC商业化转型后不良资产处置活动会计核算的需要。同时,应在AMC六年来不良资产处置财务会计核算实践的基础上,适时修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进一步规范AMC的财务行为。在具体业务的核算管理上,一是对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问题,应按合理定价原则,经过严格的资产评估程序来确定抵债资产的价值,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合理定价来确定入账的“公允价值”。二是对因欠缺合法的手续或法律依据而无法入账的抵债资产,应设立“待转抵债资产”科目进行核算,以杜绝抵债资产滞留账外现象发生。三是对经诉讼由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而取得对次债务人应收账款的情形,应设立“待处置应收账款”科目进行核算,以冲减原“待处置贷款”或“购入贷款”相应的债权。四是对抵债资产贬值或可能发生的损失,在会计期末应按重新评估认定的市场公允价值,计提“抵债资产减值准备”。五是对抵债资产分期付款出售或租赁经营中出现的违约延期支付的情形,应按权责发生制原则通过“待处置应收账款”科目进行核算和反映。

篇(4)

1.1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模式较为落后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于生产经营阶段成本核算较为重视,但对于企业生产前后相关经营活动的成本核算工作却不够重视。然而,企业成本不仅包括生产环境的成本,生产前、后一系列经营活动,包括原材料的采购、销售、市场调查等都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营市场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品生产过程明显缩短,一些企业对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下降。特别是一些企业,对企业成本核算的模式以生产耗费为主,与目前市场经营相违背,不利于企业现代化管理。

1.2企业成本核算对象不够明确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只有明确企业成本核算的对象,才能保证企业经营管理中能够对能耗费用实施科学的计量,也只有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才能维持企业产品费用消耗与成产收益之间的良好比例关系。但是目前我国企业成本核算对象不够规范,导致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不能准确地估量企业生产产品能耗以及资源消耗的可靠性,从而无法估量企业经营收益,对企业成本控制、生产经营决策都造成极大的影响。

1.3进行企业成本核算过于单一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方式主要包括品种法以及分步法,只有极少数企业采用分批发进行成本核算。现代化企业生产模式下,市场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从原来的生产导向型转变为消费者导向型,小批量多品种的企业生产模式更能适应目前市场的需求。而品种法以及分步法更适用于产品单一性强、重复率高的产品生产中,在目前市场经营模式下很难发挥作用。

2加强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的有效措施

针对上诉现阶段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相关人员品鉴。

2.1企业领导提高对成本核算工作的认识首先,企业领导必须转变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加强企业现代化管理,建立完善的企业成本核算制度,并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加强企业全体人员对成本核算工作的正确认识,同时不断地提升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企业经济管理成本核算不仅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还需要成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以及监督制度,确保企业成本核算工作顺利、科学地完成。监督部门的成员最好来自于不同的部门,这样就能在实施监督过程中,发挥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提高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另外,企业实施经济管理过程中,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奖罚制度,提高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对企业经营活动中成本浪费行为给予处罚,对成本节约行为给予相应的奖励。保证奖罚制度的公平公正性,注重奖罚形式与方法。

2.2不断地完善企业基础性建设只有不断地完善企业基础性建设,才能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便利,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以及工作效率,确保企业成本管理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元素归集、分类。企业基础性建设包括企业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硬件软件设备的建设等等。如制定完善的材料定额制度,能够加强企业对原材料成本的控制,提升经济管理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有力的工作条件,降低成本核算的工作难度。再如在企业生产前进行相关统计,将企业不同成本支出细分到具体的项目中,能够确保企业成本投入向着均衡化的方向发展,为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2.3优化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成本核算方式首先,加强对企业成本核算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对财务人员从业进行严格把关,并定期进行培训与考核。另外,可以采用提高薪资待遇、安排福利等激励措施,为企业吸纳更多的财务人才。其次,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模式以及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更具操作性的成本核算方式,切实杜绝传统做法中单一的分配手段,保障固定成本能够与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吻合,核算的产品成本信息与企业实际成本高度契合是成本核算工作高效开展的基本因素。最后,全面优化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推行现代化的经济管理,促进企业管理向着制度化、科学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2.4加强企业成本核算信息化建设企业成本核算工作量大、技术要求性强,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下,成本核算人员、设备等都无法胜任这项工作,往往造成成本核算出错,影响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为了企业能够长远的发展,在现阶段,企业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行电算化成本核算,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成本核算方法,通过对信息沟通系统的建立健全,使成本核算人员在更短的时间内,能够准确及时地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全面、可靠的成本数据信息,并在此基础上,为不同部门之间交流沟通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从而为企业更加高效、健康的运营提供必要的设备保障与技术支撑。

3结语

篇(5)

1.1企业特点

随着竞争加剧,许多外国资本不断进入中国勘察与设计市场,勘察设计企业属于高技术人员密集型企业,企业的最终产品主要是设计咨询成果,该成果是人的智慧结晶。业务特点决定了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较高,所以,人的管理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

1.2成本核算的现状及缺陷

勘察设计企业的成本主要是人工费和日常费用。目前成本核算,一般是成本费用发生时按部门归集,并以此作为部门考核的依据,企业日常管理主要是按预算控制成本。部分日常费用可以核算到项目,而综合成本和人工费大部分企业没有核算到项目,因此无法核算出单个项目真实的项目成本。大部分企业确认收入以开具发票作为确认收入的时点,可以核算到项目,但是收入由于确认时点的原因,无法均衡实现。但每月发生的总的人工费和日常费用相对固定,由此导致大部分企业勘察设计收入和成本核算无法做到完全配比。目前的这种方式核算简单,业务流程少,效率高,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控制成本的作用。但是,由于核算比较粗放,不利于公司进行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收入。

2)项目收入确认没有与实际业务执行进度挂钩,可能存延迟或提前确认的可能性,收入和成本不配比,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3)没有按照成本对象进行全部成本费用的归集。

4)成本不存在跨期,但各项目之间成本不清晰、不完整,单个项目实际收益无法从财务数据上直接体现,不便于项目间横向比较,与期望收益率的差距也无从得知,因此,无法实现业务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5)只停留在成本核算的角度,没有实现真正的成本管理。重核算、轻管理的必然结果就是空有数据,却不能实现降本增效的管理目的。对于费用的管理仅限于预算内的总额控制,对生产经营起不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精益成本管理理念

精益成本管理理念最早源于丰田生产方式,其理念关注的是顾客需求能否准确反映企业的决策能力和获利能力的高低以及成本竞争优势的强弱,是企业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以求得生存与长远发展的全新成本管理理念。

3精益成本管理的原则

1)全过程高质量,减少无效劳动和差错;

2)标准化与工作创新;

3)尊重员工,给员工授权;

4)团队工作,协同作战。

采用精益成本理念,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要点是:要发挥员工自己的智慧和创意,牢记精益成本管理的原则。

4勘察设计企业精益成本管理的研究对象和改善方法

4.1研究对象

近年我国勘察设计企业市场竞争加剧。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我国勘察设计企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利润不断降低;现金流周转紧张,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越来越高的人工成本;设计项目计划变更频繁,跨专业协作时间浪费严重;高技术设计难度不断增加;越来越难满足客户在完工期方面的要求;已完设计项目存在后续的大量修改及返工等。这些问题就是精益成本管理的研究对象。

4.2改善方法

针对公司存在的问题,我们进一步分析,是什么导致了这些问题,有哪些可以改善,如何将精益成本管理理念融入勘察设计企业业务活动中。结合精益成本管理理念和原则,我们可以采取在个别部门针对部分项目进行先期试点的方法,成熟后再逐渐推广。公司成立财务和业务人员共同参与的精益成本核算课题组,梳理项目实际运行情况、业务流程、管理办法,支持项目有效运行。课题组运行一段时间以后,总结管理关键结点,确定核算介入程度和匹配度,探索实行项目完全成本核算的可行性。同时,对于采取项目成本核算的项目,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进行定期分析,课题组定期跟踪核对,确认无误后进行成本分析。通过成本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决策提供依据。

5探索科学成本核算方法,推进企业精益成本管理

按照目前我国勘察设计企业的成本核算现状,短时间建立并推行和精益成本管理完全匹配的核算办法还存在一定困难,探索与之适应的成本核算办法,需要抓住这几个关键点:

(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控制人力资源成本;

(2)科学制定管理制度,减少管理不善成本;

(3)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化精益成本管理。精益成本管理理念下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需要与企业环境、文化以及计算机技术高度融合。而财务核算角度的拓展,管理职能的重新定位,不但与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有关,同时与财务人员的眼界、素质也有很大关系。因此,要不断加强勘察设计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管理素质,使财务人员能结合企业实际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6结语

篇(6)

企业在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应按房屋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房屋的成本核算对象,应结合开发地点、用途、结构、装修、层高、施工队伍等因素加以确定:

1.一般房屋开发项目,以每一独立编制设计概(预)算,或每一独立的施工团预算所列的单项开发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

2.同一开发地点,结构类型相同的群体开发项目,开竣工时间相近,同一施工队伍施工的,可以合并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于开发完成算得实际开发成本后,再按各个单项工程概预算数的比例,计算各幢房屋的开发成本。

3.对于个别规模较大、工期较长的房屋开发项目,可以结合经济责任制的需要,按房屋开发项目的部位划分成本核算对象。

开发企业对房屋开发成本的核算,应设置如下几个成本项目:

(1)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或批租地价;(2)前期工程费;(3)基础设施费;(4)建筑安装工程费;(5)配套设施费;(6)开发间接费。其中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是指房屋开发中征用土地所发生的土地征用费、耕地占用税、劳动力安置费,以及有关地上、地下物拆迁补偿费,或批租地价。前期工程费是指房屋开发前期发生的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水文地质勘察、测绘等支出。基础设施费是指房屋开发中各项基础设施发生的支出,包括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洪、照明、绿化、环卫设施等支出。建筑安装工程费是指列入房屋开发项目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内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设备费用)。配套设施费是指按规定应计入房屋开发成本不能有偿转让公共配套设施如锅炉房、水塔、居委会、派出所、幼托、消防、自行车棚、公厕等支出。开发管理费是指应由房屋开发成本负担的开发间接费用。

二、房屋开发成本的核算

(一)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或批租地价

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或批租地价。能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应直接计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

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自用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如分不清成本核算对象的,应先将其支出先通过“开发成本——自用土地开发成本”账户进行汇集,待土地开发完成投入使用时,再按一定标准将其分配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开发成本——自用土地开发成本”账户的贷方。

房屋开发占用的土地,如属企业综合开发的商品性土地的一部分,则应将其发生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先在“开发成本——商品性土地开发成本”账户进行汇集,待土地开发完成投入使用时,再按一定标准将其分配计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开发成本——商品性土地开发成本”账户的贷方。如开发完成商品性土地已经转入“开发产品”账户,则在用以建造房屋时,应将其应负担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开发产品”账户的贷方。

(二)前期工程费

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以及水文地质勘察、测绘、场地平整等各项前期工程支出,能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应直接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前期工程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前期工程费,应按一定标准将其分配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前期工程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

(三)基础设施费

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洪、通讯、绿化、环卫设施以及道路等基础设施支出,一般应直接或分配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基础设施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如开发完成商品性土地已转入“开发产品”账户,则在用以建造房屋时,应将其应负担的基础设施费(按归类集中结转的还应包括应负担的前期工程费和开发间接费)计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开发产品”账户的贷方。

(四)建筑安装工程费

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建筑安装工程支出,应根据工程的不同施工方式,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采用发包方式进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房屋开发项目,其建筑安装工程支出,应根据企业承付的已完工程价款确定,直接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建筑安装工程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等账户的贷方。如果开发企业对建筑安装工程采用招标方式发包,并将几个工程一并招标发包,则在工程完工结算工程价款时,应按各项工程的预算造价的比例,计算它们的标价即实际建筑安装工程费。

如某开发企业将两幢商品房建筑安装工程进行招标,标价为1080000元,这两幢商品房的预算造价为;

101商品房630000元

102商品房504000元

合计1134000元

则在工程完工结算工程价款时,应按如下方法计算各幢商品房的实际建筑安装工程费:

某项工程实际建筑安装工程费=工程标价×该项工程预算造价÷各项工程预算造价合计

设例中:

101商品房1080000元×630000元÷1134000元=600000元

102商品房1080000元×504000元÷1134000元=480000元

采用自营方式进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房屋开发项目,其发生的各项建筑安装工程支出,一般可直接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建筑安装工程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库存材料”、“应付工资”、“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如果开发企业自行施工大型建筑安装工程,可以按照本章第二节所述设置“工程施工”、“施工间接费用”等账户,用来核算和归集各项建筑安装工程支出,月末将其实际成本转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并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建筑安装工程费”成本项目。

企业用于房屋开发的各项设备,即附属于房屋工程主体的各项设备,应在出库交付安装时,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建筑安装工程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库存设备”账户的贷方。

(五)配套设施费

房屋开发成本应负担的配套设施费是指开发小区内不能有偿转让的公共配套设施支出。在具体核算时,应根据配套设施的建设情况,采用不同的费用归集和核算方法。

1.配套设施与房屋同步开发,发生的公共配套设施支出,能够分清并可直接计入有关成本核算对象的,直接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配套设施费”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等账户的贷方。如果发生的配套设施支出,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应先在“开发成本——配套设施开发成本”账户先行汇集,

待配套设施完工时,再按一定标准(如有关项目的预算成本或计划成本),分配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配套设施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开发成本——配套设施开发成本”账户的贷方。

2.配套设施与房屋非同步开发,即先开发房屋,后建配套设施。或房屋已开发等待出售或出租,而配套设施尚未全部完成,在结算完工房屋的开发成本时,对应负担的配套设施费,可采取预提的办法。即根据配套设施的预算成本(或计划成本)和采用的分配标准,计算完工房屋应负担的配套设施支出,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配套设施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

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预提费用“账户的贷方。预提数与实际支出数的差额,在配套设施完工时调整有关房屋开发成本。

(六)开发间接费

企业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为开发各种开发产品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应先通过“开发间接费用”账户进行核算,每月终了,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有关开发产品成本。应由房屋开发成本负担的开发间接费用,应自“开发间接费用”账户的贷方转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并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开发间接费”成本项目。

三、房屋开发成本核算举例

如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某年度内,共发生了下列有关房屋开发支出(单位:元):

101102152182

商品房商品房出租房周转房

支付征地拆迁费10000080000

结转自用土地征地拆迁费7500075000

应付承包设计单位前期

工程费30000300003000030000

应付承包施工企业基础

设施工程款90000750007000070000

应付承包施工企业建筑

安装工程款600000480000450000450000

分配配套设施费(水塔)80000650006000060000

预提配套设施费(幼托)80000720006400064000

分配开发间接费用82000660006200062000

则在用银行存款支付征地拆迁费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180000

贷:银行存款180000

结转出租房、周转房使用土地应负担的自用土地齐发成本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150000

贷:开发成本——自用土地开发成本150000

将应付设计单位前期工程款入账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120000

贷: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120000

将应付施工企业基础设施工程款入账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305000

贷: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305000

将应付施工企业建筑安装工程款入账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1980000

贷: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1980000

分配应由房屋开发成本负担的水塔配套设施支出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265000

贷:开发成本——配套设施开发成本——水塔265000

预提应由房屋开发成本负担的幼托设施支出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280000

贷:预提费用——预提配套设施费280000

分配应由房屋开发成本负担的开发间接费用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272000

贷:开发间接费用272000

同时应将各项房屋开发支出分别记入各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明细分类账。

四、已完房屋开发成本的结转

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已完成开发过程的商品房、代建房、出租房、周转房,应在竣工验收以后将其开发成本结转“开发产品”账户。会计人员应根据房屋开发成本明细分类账记录的完工房屋实际成本,记入“开发产品”账户的借方和“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贷方。“开发产品”账户应按房屋类别分别设置商品房、代建房、出租房、周转房等二级账户,并按各成本核算对象进行明细分类核算。设例中,应将完工验收的商品房、出租房、周转房的开发成本结转“开发产品”账户的情方,作如下分录入账:

篇(7)

论文关键词:财务信息化科研院所,应用

一、科研院所财务信息化应用现状

1、传统财务理念与会计核算模式,影响财务信息化的深入应用。

我国科研院所财务信息化建设普遍起步较晚,许多院所在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手工记账模式遗留下来的不规范的业务流程和核算流程,财务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不深入,致使财务信息化应用过多停留在表面层次,很多重要的项目还是通过手工作业。这样不但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还不利于激发企业学习适应信息系统的积极性。

此外,科研院所自身的特殊项目难以通过财务信息化软件实现。目前,多数科研院所正处于科研事业会计核算模式向企业会计核算模式转型阶段,仍有较多的个性化业务和特殊的项目核算,通用的财务信息化软件很难满足这些业务的需求,从而导致了“想用不能用”、财务信息化作用不显著的尴尬局面。

2、实施与应用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影响财务信息化的运维与推进。

财务管理是一门比较专业的学科,科研院所信息化内部实施人员大都没有财务管理的经验,不知道如何参与到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项目中去,在软件应用培训、业务问题的处理、系统的配置以及日常运维管理等方面,就有点力不从心。

财务会计人员信息化应用素质是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够顺利推进的关键,没有懂技术、会操作、信息化观念新的财务会计人员队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深入实施等都将成为空想。同时财务管理论文,科研院所财务信息系统尚处于利用计算机模仿手工操作阶段,在客观上也对财务会计人员信息化应用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院所财务会计人员还没有达到这一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务信息化的推进。

3、财务信息化的信息安全风险的大大提高,影响科研院所对财务信息化的深入使用。

信息安全性对于科研院所财务信息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首先,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于院所内部使用者来讲,如果使用权限划分不当、内部控制不严,容易造成信息滥用和信息流失。其次,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后,科研院所的科研生产经营活动几乎完全依赖于网络系统,如果对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水平不高或疏于监控,导致系统瘫痪将严重影响院所的整体运作。再次,如果科研院所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依托Internet TCP/IP协议,就容易被拦截侦听、身份假冒、窃取和黑客攻击等,这是引起安全问题的技术难点。上述种种管理与技术问题大大提高了信息安全风险,影响科研院所对财务信息化的深入使用。

二、科研院所财务信息化建设对策

1、财务信息化要求管理观念彻底更新,采用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

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现着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是—个极其复杂的多系统组合,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更在于它带来了管理观念的更新和变革,不能将追求信息化流于形式,这就要求科研院所在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基础性财务管理,注重信息化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同时,要克服延续下来的潜在的惯性思维,要充分的认识到信息化对于院所生存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广开思路、更新观念,大力推广信息技术,提高财务信息化系统的效能。

财务管理模式上,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想就是协同集中管理。在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下,科研院所需设置一个中心数据库,在院所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子系统与中心数据库相联论文的格式。当采购系统、科研与生产系统和销售系统有物资流发生时,中心数据库通过内部网自动收集并传递给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动态核算,然后把处理过的会计信息传回中心数据库,决策系统和监控系统随时调用中心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决策分析和预算控制。这样,整个科研院所的科研、生产以及经营活动全部纳入了信息化管理之中财务管理论文,各部门之间协作监督,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同时也能解决个性化核算项目的问题。

2、打造新型高素质财务管理与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提高财务信息化的应用与管理水平。

财务信息化是科研院所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财务信息化的关键在人,院所是否具有一批复合型信息化管理与技术人才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对于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引导,在院所内部促成一种学习、使用信息化的良好风气,加强团队之间的交流探讨,梳理业务流程,整合财务信息化管理知识,深化财务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建立财务信息化人才培养长效机制。通过短期培训与人员自学相结合等方式,辅以薪酬、奖励等考核激励模式,促进财务人员融入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提高财务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对于技术管理人员,首先要熟悉财务管理的具体业务。财务管理是入门容易精通难。但是,对于财务信息化技术管理人员来说,需要掌握的就是入门知识而已。因为技术管理人员不需要利用财务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只需要了解一些业务的具体处理方式,如采购进货成本是如何结算的;先进先出、移动加权平均成本、月加权平均成本核算方法有什么区别,该怎么操作;凭证的填制规则以及凭证更改的流程等等。在这个基础上,了解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机制,才能维护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其次,在了解财务日常处理业务的基础上,技术管理人员应该知道,各项业务在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处理流程。只有熟悉系统处理的基本流程之后,才能够当财务用户在处理具体业务遇到问题的时候,给与他们帮助,而不需要去请教外部的实施顾问,而且,这也是技术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维护与测试的前提条件。

3、建立完善财务信息化的安全保障体系,降低财务信息的安全风险。

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不是与其他管理系统相独立的子系统,而是融入单位内部网与其他业务及管理系统高度融合的产物,其安全实质上对整个信息系统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侵害,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科学严格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从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到系统认证、运行管理财务管理论文,从组织机构设置到人员管理,从系统操作到文档资料管理,从系统环境控制到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各个方面都应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制度上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是采用防火墙、VPN、入侵检测、网络防病毒、身份认证等网络安全技术,使在技术层面上对整个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层次采取周密的安全防范措施。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应用,能够解决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许多原来无法逾越的困难,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如财务数据安全风险、道德风险等。因此,财务人员与技术管理人员应该一方面研究解决信息技术如何与传统财务管理相融合,另一方面,在完成结合过程之后,要不断研究,发现解决信息化后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应该在传统的系统理论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财务管理的创新工作,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在确保财务信息安全受控的前提下,满足科研院所自身科研生产管理与经营发展的需要,为院所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