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研究生英语论文

研究生英语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5 10:52: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研究生英语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研究生英语论文

篇(1)

关键词: 英语论文写作 教材编写 高原理论 知行结合通变律 母语正负迁移

引言

从2005年开始,各高校陆续进行了英语课程设置改革,使得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基本思路是在综合英语的基础上,增加文献阅读、英语文化与论文写作等课程,形成基础+文化+论文写作的课程设置模式。笔者从2012年开始对学生需求进行调查,并从学院学报入手,分析非英语专业科技人员在论文写作方面的短板,从而明确学生需求和教学努力方向,于2013年完成了科技论文写作教材的编写,并已在学院正式使用。

一、市售通用英语论文写作教材简介

目前市售英语论文写作教材主要有胡庚申的《英语论文写作与发表》、陆效用的《研究生英语论文及应用文写作》、戴福林的《英语论文写作教程》,以及胡友珍、何小平和王志芳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程》。上述写作教材针对所有研究生,在语言水平和专业材料的选编上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另外,由于传统教材一般将各项规则和常用语句罗列在文中,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引起疲劳。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各院校一般自编教材,提高专业和语言水平的对应性,如俞炳丰的《科技英语论文实用写作指南》面对的就是本校制冷与空调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选用的示范及练习材料均为制冷与空调专业材料;而陈苏、黄彦的《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则针对材料化学化工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用于作者所在的南京工业大学相关专业。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军校没有专为博士生开设的用英语讲授的论文写作课,且由于专业设置的特殊性,往往没有合适的市售教材,因此,相关院校一般也是按照学校专业的设置,自行编写适合本校使用的英语论文写作教材。

二、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及实现方法

(一)理论依据。

英语论文写作教材的理论依据主要有:

1.高原现象。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语言的综合应用和抽象的归纳能力成为语言水平的体现。在高级阶段,语言水平的进度明显放慢,此称为高原现象。心理学家将学习划分为六个阶段:无进步阶段、迅速进步阶段、学习速度逐渐减慢阶段、高原阶段、再次缓慢进步阶段、进步再次减慢并临近极限阶段。博士生英语水平大致位于第四阶段,即高原阶段。到硕士阶段,学生掌握了大量的正式、书面词汇,并以英语知识的形式保留在学生记忆中,但并没有固化为学生的语言技能。这些英语知识正是博士阶段英语论文写作中需要大量运用东西,如果在博士阶段没有及时、足够地应用,这些知识将很快遗忘。

2.写作过程中的知行结合通变律。路德庆认为,写作理论与写作实践必须结合起来,将词汇和写作知识综合应用到实践中,才能最终将语言知识转变为真正的技能。写作具有实践性、操作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是一个逐渐积累提高的过程。

3.学习过程中的母语迁移。根据二语习得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克服”母语规则,以避免对目标语的学习造成影响,此为母语负迁移;如果母语固有的语音、词法、句法与目标语相同,学生就可借助母语顺利进行目标语的学习,此为母语正迁移。

(二)实现方法。

根据以上理论,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法有:

1.克服高原现象。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不再进行单一的知识灌输和条框罗列。本教材每一课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由若干task组成,通过这些task的练习,学生由被动方转为主动方,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在练习过程中有很强的成就感,学习乐趣和教学效率都得到很大提高。

2.根据写作教学规律进行教材内容设计。笔者根据知行结合通变律和写作活动的四个特点,在设计练习时环环相扣,逐步提高。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大量操练,对科技论文的结构、常用句型有了较深刻了解,可积极运用学到的知识写出合格的英语论文。

3.利用母语正迁移,克服母语负迁移。博士生对汉语论文的结构和常用句型已有大致了解,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对照英语论文范文进行语篇结构的构筑。范文材料全部选自权威期刊,语言简洁准确流畅,一些常用语句,如文献综述、论文结构叙述、研究结果的表述和结论部分的常用句型,可在范文中找到对应段落,对学生掌握英语论文结构和以上部分语言表述十分有利。另外,中国学生在进行论文写作时,很容易受到汉语的影响,在题目翻译、摘要翻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笔者提供了大量的批判性材料供学生推敲、评判和改进。这些批判性材料全部选自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学术期刊,具有语言错误比较典型的特点,可对学生起到很好的警醒作用。

三、根据以上理论所编教材的特点

(一)实用性。

本教材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和写作规律理论,参照国家教委《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大纲》的要求,在语言上符合非英语专业博士生的外语水平,适合课堂应用。

(二)专业针对性强,具有鲜明的军事特点。

本教材所选材料覆盖了本院博士生各专业,对于学生熟悉本专业论文结构和常用句式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符合写作课程教学规律,针对中国人学习英语语言的特征设计练习。

本教材选材精细,学生可通过阅读范文较快掌握英语论文的结构和常用句法,并接触大量的专业词汇。另外,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批判性材料供推敲、评判和改进,可让学生在今后的论文写作过程中避免中国式英语的错误。

(四)理论讲述和练习不枯燥。

本教材用大量的引导性、适应性和提高性练习克服了传统写作教材的沉闷枯燥,学生通过练习熟悉了写作理论,强化了成就感,提高了学习论文写作的兴趣。

结语

博士研究生论文写作教材的编写是一个比较艰巨的工作,需要教师针对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内容上的选编,在编写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实际水平,又要避免课程内容的枯燥。按照高原理论、写作过程中的知行结合通变律和母语正负迁移规律编写的论文写作教材针对性强,趣味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浸润在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的语言材料中,有利于熟悉专业词汇和句法,避免中国式英语,写出符合国际规范的英语论文。

参考文献:

[1]胡庚申.英语论文写作与发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陆效用.研究生英语论文及应用文写作[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篇(2)

关键词: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考核评价;监督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151-03

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指出,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适应,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规模结构适应需要、高质量、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为进入人才强国和人才资源强国行列提供有力支撑。研究生教育课程考核体系,对于检验和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督促和监督作用,是衡量研究生人才培养是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手段。健全、科学、合理的研究生课程考核体系对于研究生教育至关重要。

一、研究生公共英语考核体系现状

(一)考试形式单一,效度缺乏说服力

我国目前现有的研究生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主要是考试和论文(或实践、实验报告等)两种方式。考试又分为开卷和闭卷考试。以考试为主的考核体系,无论是开卷还是闭卷,都存在问题。比如,开卷考试时,很多学生重复抄写书本上的东西,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能力的考核;闭卷考试时,考试的内容难免存在知识点片面的问题,无法考核综合能力。目前多数学校公共研究生的英语考试主要是闭卷考试,总成绩根据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加平时成绩,其中期末的卷面成绩占绝对比重。由于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的班型比较大,很多任课教师同时承担本科的教学,教学任务繁重,这样,研究生的公共英语课程平时的考核多数是简单省时的办法,比如问题的口头陈述、单词测验等,考核无法真正检验学生的水平,即便是有些笔头的作业,由于班型大,教师也无法达到全面的考核。这样依赖期末一次考试的总成绩来考核的办法,无法真正衡量学生的英语水平。

(二)衡量标准片面,制约人才培养

目前研究生公共英语期末考试的形式以检验词汇和阅读理解能力为主,考试题型大体参考大学英语四、六级模式进行。事实上,某一考试是无法检验综合实力和总体水平的。模仿某类考试的标准也是缺乏客观性的。笔者在外指委的会议上获悉,外指委打算召集专家论证拟取消大学英语六级和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给教学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如,“在教学上,它会导致应试教育,导致学生高分低能。在心理上,它会使学生产生焦虑。”很多学者也著文探讨大学英语考试的改革问题。大学英语考试面临着诸多问题,而模仿这样的考试模式只能产生更大的误导,无法真正指导研究生的公共英语教学,直接影响了人才的培养。

(三)考核重知识,轻实践,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符

调查发现,现有的教材依然遵循本科教材内容的模式,精读为主,听说其次。目前的研究生教材与本科教材相比,差别主要体现在“量”上:即册数增多,课文的篇幅增大,重语言技能,轻实践。这与1992年公布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试行稿)要求读写与听说并重,全面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有很大差距。目前很多学校研究生公共英语的课时为每周两大课时(共三个小时),有些学校只有一个半小时教学。对于这样的课时量,要完成现有教材的内容并且面面俱到,是不大可能的,最后只有学什么考什么。社会发展对口语、翻译能力期望较高,所以考核还应体现口语、翻译等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我们培养的研究生也日益同国际接轨,口语应用的范围和广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其他读、写、译等能力。然而,近年来大学生的口语技能明显下滑。本科生的口语能力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口语能力。研究生从某种程度上走向国际的机遇和可能都高于本科生,因此现有的研究生英语课程依然重视语言技能而忽略了口语(或者听说)能力的考核,不能不说是一大缺失。

(四)在促进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发挥作用不明显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最高阶段,研究生阶段教育与本科阶段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强调科研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科研能力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科研能力的培养也一直是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阶段以本科阶段的知识和体系为基础,形成系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或者深化理论,或者用理论指导实践。学术论文写作是研究生能力的一个重要反映。而在国际期刊发表英文论文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和衡量大学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现有的公共研究生英语考核体系除了上面提到的考试模式外,考核中无法体现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考核,在促进研究生科研学术创作和提升创新思维能力上,并不能起到直接的引领作用。考试只是为了考试而考试,与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脱节。

(五)论文考核方式喜忧参半,形式化突出

论文撰写的考核方式是另一种比较普遍的研究生课程考试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研究生通过将系统的理论学习应用于实践,对于理论进一步深入研究,避免本科教育知识点的机械记忆,培养研究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培养创新型思维,提升科研能力,符合培养研究生未来发展方向。然而,如果把撰写论文作为唯一的考核方式,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尽管毕业论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研究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但将其作为主要的评判依据却略显不足。”比如,学生会忽视理论的系统学习,投机取巧,应付了事;有些教师为了省时,对论文没有认真审阅,凭主观给成绩,这样的考核几乎等于虚设。所以,如果论文考核的方式作为唯一的方式,考核方式很难客观反映学生的能力,结果也会事与愿违。公共研究生的英语考核,是否适合通过写论文的方式(如学生写自己专业的论文)考核英语的水平有待探讨,但至少能部分体现考核研究生的科研论文撰写能力。

(六)考核缺乏监督和评价机制

因为对于研究生和本科生阶段的教育要求和目标不同,所以对于研究生的考核机制也不同,也决定了两者的考核方式不同。多数高校重视本科教育,轻视研究生教育,这是不争的事实,毕竟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相比本科生考核考试的要求有明显的差距,从出题、监考,到对试卷的相关要求,再到成绩备案、分析等环节都不如本科要求严格,从某种意义上降低了对研究生考核的监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基础教育和培养质量,使得研究生教育的考核成为本科教育考核的副产品。

二、建立多层次的考核方式和监督机制

根据以上当前研究生课程教育及考核分析,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研究生课程考核体系,以此促进研究生教育,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一)建立多种形式的考试方式,实现考核的科学化

课程考试是各类教育的必要环节,研究生教育也是如此。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授课结束后进行成绩考试能够检验教师教课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研究生公共英语考试,可以结合听、说、读、写、译这几方面的技能进行分项考试,避免期末一次性考试造成的成绩的偶然性,也避免给学生造成更多的负担。期末考试的比重要分散到平时分项考试中,可以增加总成绩的客观性。对于教材内容的处理,可以选择性地挑选经典的文章,做到“精讲多练”、分项练习,让学生在应用能力方面进一步提升。此外,也可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第二课堂的作业结合起来,给学生的作业打分,作为考核的一种手段,或作为成绩的一部分。有些课程实行的是开卷考试,研究生的公共英语是否可以实行类似其他公共课开卷考试、开卷考什么、怎么考,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毕竟英语作为一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不能完全照搬其他纯知识性的课程。总之,避免以一次性考试、尤其是以模仿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的模式进行的期末考试,加强对学生实践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从而达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目标。

(二)继续加强口语运用能力考核,提升口语内涵

我国目前英语教育已经从“哑巴英语”过渡到“文盲英语”阶段。前者由于时代局限,张不开嘴说,现阶段的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都大大改善,学生可以张嘴说了,可是说的是什么,能不能说出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说出来别人能不能听懂,多大程度上能“言之有物”是个大问题。笔者曾经带领学生多次参加国内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依然看到现今的大学生语言形式很漂亮、很好听,可是空洞、没有逻辑,无法阐发深层次的内容。这点本人在国外留学期间更深有体会,我们的英语教育缺乏内容和知识,表达逻辑和思想深度都不够,开始的几句都可以,一到阐发深层次的问题就哑巴了,没了思路,无法继续交流。研究生教育阶段口语考核依然不能松懈,考核的重点更应倾向于内容,而不是形式,这点与本科阶段形式和内容并重不同。研究生阶段英语的口语更关注内涵,关注问题的解决办法等。我们老师切忌凭着“一张嘴就知道英语好坏”的常规判断标准来给学生的口语定成绩。这个阶段内容评价更重要。谢宇等对于毕业的研究生和用人单位调查显示,口语的应用和期望依然是最重要的。研究生不只是阅读文献,还要张嘴与人交流,参加国际会议陈述自己的观点;研究生也不能只关注专业知识,忽视其他学科知识,人文和科学都要学习,做到文理兼顾、中外知晓。

(三)实现考试和论文撰写并存的考核模式

考试和论文撰写的考核模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为了避免这两种考核方式的缺陷,不妨实行考试和论文结合的考核方式。一方面,实行多种考试方式,另一方面,进行论文撰写的考核方式。就论文而言,曹雷提出论文考核的方式可以分课程论文、调查报告、文献阅读报告、实验报告等进行。但这些无外乎就是论文写作和实验(践)报告。论文写作考核要围绕学生的科研论文(撰写英语论文)进行。由于学科的差异,作为语言文学出身的教师不可能完全读懂轮机硕士撰写的轮机专业的英语论文。这时英语教师关注的还是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考核论文时,英语教师可以忽略观点是否正确、论证是否合理等专业知识部分,把这部分考核内容留给专业教师负责,英语教师可以就问题设计、阐述过程、结论、文献书目等语言形式进行打分。考核实现语言和专业的考核“合力”模式。笔者曾经指导过我校人事处举办的航海类教师培训的双语教学。就专业而言,我们语言教师是外行,所以姑且认为受训教师的知识点正确,但在教课的方式、语言衔接、内容安排等表达方面,我们可以给予他们指导,使教师的语言规范化、合理化、内容和形式标准化。还有另一个例子:我们学院的一部分教师,也包括笔者在内,都一直担任我校与世界海事大学联合培养的“海上安全与环境管理硕士班”毕业论文的语言指导工作。从2005年到现在,这个项目已经连续培养了九届毕业生(今年为第十届),我们学院挑选了几个英语教师为他们的英文专业硕士论文语言把关,这项工作受到了学生和世界海事大学任课教师及校长的好评。实践证明,语言教师与专业教师结合考核学生的论文尝试是成功的,可以应用到指导和考核学生专业论文写作中来,对研究生的科研论文撰写起到很大的帮助。这样的考核方式也适用于我们的研究生公共英语的论文考核。

(四)建立和完善研究生课程考核考试规范,加强监督及评价机制

如前所述,研究生的考试考核管理相比本科略显得滞后。因此,加强研究生课程考核体系管理和监督十分必要,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才能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首先,实现研究生课程考试规范化,从考题的设计、考试内容的安排到试题的审批等考试环节,必须经过科学的论证,尤其是针对考试内容,实行教考分离,杜绝考试过程中过多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实现考核的客观化,提升研究生的应用能力,促进和督促教学。并建立多种信息反馈渠道,及时改革和更正不合理的考核办法,提升考核的科学性。其次,在论文考核方面,一定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应用能力出发,并结合撰写国际期刊文章、实际应用等为目标,提升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交流以及翻译能力。此外,应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管理作用,实行二级学院与研究生院各司其职,真正担当起共同监督的作用。刘越男指出研究生考核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是因为各校的研究生院没有真正把管理权力下放到各个二级学院。若能发挥二级学院的监督考核作用,组织二级学院的导师或者专家,成立教学和考核的督导制度,建立“优秀导师”、“教学名师”等称号的奖励机制,必将充分发挥导师的积极性,对于考核机制的完善起到积极作用。

三、结束语

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和部署,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总体上要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的考核制度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建立多种考核方式以及评价制度,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实现人才强国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李雪,张世超.试析新型硕士研究生英语视听说课程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7).

[2]韩宝成,戴曼纯,杨莉芳.从一项调查看大学英语考试存在的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2).

[3]参见韩宝成,戴曼纯,杨莉芳.从一项调查看大学英语考试存在的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2);牛强.现行高校英语测试中的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等.

[4]黄建滨,于书林,徐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材调查分析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1).

[5]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M].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组.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

[6]蔡基刚.如何评价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J].外语界,2002,(1).

[7]宋平,杨连茂,甄良,刘建国.加强课程考试管理促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增刊).

[8]高蕾,陈幸华,孔佩艳,张曦.如何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西部医学,2010,(1).

[9]张晓报.研究生课程考核的论文形式利弊谈[J].考试研究,2013,(4).

[10]刘越男.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高教,2014,(2).

[11]张绍杰.读写危机:当今英语专业面临的最大挑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

[12]谢宇,韩天霖,林放,孙静.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外语界,2007,(1).

篇(3)

关键词:日本;研究生;教育;教学;科研

强调学生自学的能力

日本的研究生教育向来一直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为研究生上课时,日本的教授大都数不会直接采用授课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更多的是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术知识的指导。讨论课一般是每门课每星期安排上一次,一次约莫两小时到三小时,同个专业的研究生及其导师都要按时参与讨论课。每节讨论课都会由一名到两名研究生来进行对他对本课程研究内容的讲解,讲完后,其余的研究生则参与解答与提问的环节中,而导师则对于相应的问题作出一定的专业的学术指导。在上讨论课之前,老师会安排所有的学生去阅读与课程相关的教材或教学指导书籍,并且在课堂上讲解其观点的学生进行先后的排序,把排序名单贴在学校的公示中。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讲解次序后,就在课下先将课程的教材全部自学完,并且写下教材每个章节学完后的思想总结,并且将在阅览中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记录,以便在讨论课上将自己没弄懂的问题与其他的研究生与导师进行探讨。所以在日本,导师在研究生教学中扮演的是问题的回答者,而不是课堂上的讲解者,而对于教材的学习全是由学生在课堂下自学完成的。对于日本的博士研究生而言,课程的设置显得更加的灵活自由,博士研究生只要求修完一定课程的学分即可,而课程全部是由学生们自行选择的,能选择的课程非常丰富多彩,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自己的研究方向,或者是博士学位论文的方向来选择所修的课程,完全不需要由学校与导师来指定他们所学的课程。博士研究生们可以选择的课程数量有很多,几乎包含了他们所学专业的各科知识,范围包含极为广泛。上课的方式依然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

对于研究生来讲,没有在课程中设置单独的外语课,然而外语的学习对于研究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的。对于理工科的研究生,都会开设用英文来教学的专业讨论课,在课堂上,导师给每位同学发放最新发表的用英文书写的理工科论文,学生们要能够翻译整篇学术论文。学校会安排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研究生们参与这些研讨会中,在听国外学者的学术交流的同时,不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更增强了英语的听说表达能力。日本大学的国家化程度极其高,随着日本“30万留学生”计划的实施,使得全球各国的学生都会在日本求学,所以在一些学术研究或实验室中除了说日语,还会用到英语来与外国人交流,从而导致日本的研究生英语的实际应用交流水平很强。日本的研究生们往往能在国际的学术会议上用全英文进行学术的报告演说,在全球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英语论文,这些都是日本的大学注重对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成果。虽然没有特设的英语课程,却在学校为其营造的良好国际氛围中,学生们能更好地自学英语的实际交流表达。

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对于教学而言,日本更加注重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每位研究生都会安排相应的课题进行研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两年,第一年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第二年就完全进行课题的研究了,对于博士研究生而言,基础理论课的设置更是灵活自由,所有的课程都由学生们自己来选,只要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此外,研究生们的导师都会安排学生们参加大型的国际学术交流会,以此来激励学生们关注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信息,更好地把握住专业发展的风向标,使学生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感兴趣,并且选取自己未来愿意潜心研究的课题。一般在研究生入学之初,导师们就会让他们开始撰写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以此来明确其今后的研究方向与领域。在研究生的第二学年开始,导师们就要求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的中期报告的答辩,只有通过了答辩,学生才能按照自己的原有计划开展相应的研究,否则只有在自己已经研究所的基础上做不断地修改与更新,直到他的答辩让所有的评审导师们满意为止。在中期报告答辩时,同一专业的研究生与导师都会聚在一起,大家一起来听答辩,来分析学生课题研究进行的情况与其是否可以继续按照原有的研究思路开展下去。在中期答辩结束后,许多学生都会对原来的研究计划与结果进行重新的审核与更改,使自己的研究更为的完善。在答辩过程中,导师会选取十分优秀的学生研究成果,鼓励并且指导他完成学术论文,并且在国际的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其研究成果,并且还能获得在国际学术报告会上进行演说。在研究生学习生涯的最后半年,研究生除了在忙于撰写学位论文与自己研究的课题外,并且将自己研究的核心思想提炼出来,与同一专业的研究生进行学术的交流与分享,在大家的热烈探讨中,来知道自己研究内容中的不足与缺点,从而根据其他研究生与导师对自己研究内容的点评中修改自己的学位论文,并最终完成学位论文,进行毕业答辩。对于博士研究生而言,导师对他们的要求就更加高,他们每年都必须参加大型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讲十分重要,如果他们未能达到学校对他们的要求,比热他们没有达到的数量,或者是他们发表的学术期刊的权威性不够高,那么他们将不能按时获得博士学位证书,只能向学校申请延期毕业,继续在学校进行研究,撰写更高质量或更多数量的学术论文了。所以说,日本对研究生的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们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其教学的目的也是建立在研究生研究方向的基础之上的,是为了研究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其研究课题而设置的。

参考文献

篇(4)

论文摘要:在培养研究生的目标和实际的教学中出现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错位、教学与考试的错位、输入和输出的错位、教师的期望和学生的期望错位、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错位的现象。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提出建构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学术写作能力培养,增加英语选修课程和实施英语课程评估多样化来调整这些错位现象的对策。 

英语作为国际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在国际学术交流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提出培养研究生基本原则:要努力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中国研究生英语水平,尤其是提高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学术写作能力以及科研方法能力,对于加强与国际学术同行的平等交流和对话、提高中国学术界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以及传播中国先进文化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研究生英语教学系统结构的错位现象

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原则以科研为基础,这是研究生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的本质所在。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和宗旨在于培养某个方向或领域的专才,而非通才。英语是工具学科,英语教学的目标就应该为研究生所从事的科学研究服务。然而,现在的英语教学还停留在本科教学水平上,没有考虑研究生的学习特点来设计教学。教学手段和方法相对单一,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单项教学方式。这就造成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错位。现在研究生英语课主要还是由教师担当整个教学活动主体的角色,整个课堂跟本科生课堂没有太大的区别,从而造成研究生课堂教学的低效率。为研究生开设的英语课应该注重研究生的科研方法训练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为他们将来阅读英语学术文章和发表国际学术论文及参加国际会议等科研服务。而当研究生学完英语后只能掌握一些语法和词汇,应用能力差,无法满足这一目的需要,这就造成了研究生教学的输入和输出的错位。研究生英语教学的问题主要是,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基础差,起点低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而基础好、起点高的学生又吃不饱,无法满足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研究生的英语课形同虚设,收效甚微,浪费时间。2006年,北京理工大学对2005级800多名研究生进行了开设选修课的问卷调查,共列了17门课程,统计结果表明,700多选课入期望选的是科技论文英语写作课。这就说明学生的需求和国际化的需求是一致的。而教师期望的则是学生们对他们教的东西能感兴趣。这就造成了教师的期望和学生的期望错位。研究生学英语最需要得到的,除了知识,应该是研究方法、研究习惯和学术写作能力的训练。而研究生英语教材建设却滞后,内容陈旧不注重科研方法和学术写作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社会和国际化的需要。

二、错位成因分析

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有效性不高是普遍的现象。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与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协调发展,主要有两个问题:

1. 从研究方法和学术写作等方面对研究生进行系统有效的培养难度大。课堂教学的经历和实践主要都花在语法和词汇上,因为研究生的扩招人数逐渐增多,研究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无法进行高一层面的英语课程教学,所以,造成了研究生英语课重形式而忽视英语学术写作方法、修辞方法和研究方法,也就只能产生出大量虽然合乎语法要求,却在表达上让说英语国家的读者不知所云的学术文章,达不到与国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目的。国外写作理论研究表明,外语写作水平的高低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技巧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思维发展的问题。多数中国研究生都是伴随着枯燥的练习题、单一的考试题训练出来的,应试能力较强,但实际的语言应用能力较差,尤其在用英语进行学术论文写作方面的不足表现更为突出。因此,从研究方法、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学术写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培养难度很大,这也是研究生英语教学错位现象存在的原因之一。

2. 研究生的学习方法没有根本转变。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和头脑里。什么是研究生?就是“不断地追寻”的学生,英语所以由re和search构成re-search。然而,研究生学习英语方法的习惯是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会带着探究的问题去认知学习的过程,发散思维能力较差,教师喂一口吃一口,特别是当研究生利用目标语来表达观点的时候,不论使用何种方式,在脱离教师这一拐棍时,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的能力很差。尤其对于英语学术写作而言,要求研究生对信息的复杂处理、对语言的精确表达以及对读者意图的准确把握,这对研究生来说就更难了。动机也是研究生学好英语的问题所在,现在大部分学生学习的动机是应付考试,而不是凭兴趣,兴趣是认知语言的最好动力,只有具备了语言学习的动机,才能实现语言学习的主动认知。因此,对于研究生来说,要想探究学术,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原有的研究生学习方法,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才能适应国际化的需要。

三、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调整错位现象的对策

1. 培养建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四个要素:一是“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问题;--是“协作”,它发生在学生相互学习过程的始终;三是“会话”,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计划,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四是“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性质、规律以及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由以上所述的学习理论含义可知,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构建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因此,外语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建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的方法。在学术写作中开放性思维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这里开放性思维训练不仅仅强 调语言表达或者写作技能的开放性,更强调从学术研究开始至学术全过程的开放性思维。多组织学生围绕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在学生相互协作与会话中建构他们自己的研究思维、研究兴趣以及意义建构,使他们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科学分析问题,并学会整合语言学习和写作训练两个方面的认知过程,在完成写作任务中提升语言能力,在语言能力的提升中促进写作水平,从而提升研究生学术写作能力和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生教育的产生决定于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内部条件,主要是科研成分和专门训练进入教学过程,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训练达到新的高度:二是外部条件,即社会提出了对更高级学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应该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师注重培养研究生研究性地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才能体现研究生课堂教学存在的独特价值。

2. 增加英语选修课程。研究生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增加选修课程,开设国际化课程与实用性课程,加大研究生选修的灵活性是必要的。在研究生英语选修课程上,尤其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应该引导他们阅读研究国外学术文章;介绍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在目前学术界的应用;介绍国外英语学术写作的模式和方法,比如,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等;应用案例分析研究这些研究方法和模式,并进行实际的英语学术研究写作训练,包括写作规范、语言运用、写作策略等诸多方面内容。而且,研究生课程教学应由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转向以研究性教学方式为主要特征。在教学上采用启发式、讲座式和研讨式,主要培养研究生要用探索法和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最终达到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实施英语课程评估多样化。对于研究生英语学习的评估不能只凭一卷成绩,这种不科学的评价方式使许多研究生丧失了学习外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极大地降低了外语学习的效率。因此,有必要采用多样性评价的方式去评估学生,比如,让学生作相关的书面报告和课堂演示;英语论文学术写作等任务。对研究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进行评估,而且评估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这样的评估能够比较准确和客观。传统的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实施评估多样化,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学生变被动的、强迫性的英语学习为主动的、有兴趣的学习,变死记硬背的学习为轻松的实用性的学习。多样性评估更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给予学生极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的自信心,能更好地提高研究生学习英语的效率,符合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柳君丽,研究生公共英语选修课程设置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8,(3).

[2]杨汉清,韩骅,比较高等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0.

篇(5)

关键词:研究生 英语教学 改革

研究生英语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研究生英语教学滞后于形势发展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也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为培养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笔者所在的中国矿业大学于2005年实施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本文将结合我校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方面,探讨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模式。

一、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 社会需求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国际交往也日益扩大,因此社会迫切需求高素质的既精通专业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中国英语培训市场的火爆就反映了社会对英语的需求态势。而作为社会的高层次人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问题。高等学校研究生的外语水平应当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仅要能阅读与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还要具有一般的外语日常交流能力,能够用英语探讨学术问题,作学术专题发言等。由于近年来社会对于各专业研究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和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就势必成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

2. 学生需求

硕士研究生在经过中学和大学的严格的英语语言训练后,已经拥有相当的词汇量,具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但是普遍存在听说能力差和写作水平低的情况,英语语言的各项技能发展失衡的现象比较严重。笔者对于中国矿业大学2005级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是他们在研究生阶段英语学习的目标,也是对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期望。比如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应付一般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交流;具备熟练的查阅文献的能力,以便为撰写学位论文搜集有价值的参考文献;具备较高的英语写作能力,以满足科研论文写作的要求。其中80%的学生把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排在了首位。

3. 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

而目前的研究生英语教学仍然受控于课本,由于受到传统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的束缚,课程设置仍以精读课程为主,强调语言基础训练,重视语法教学,忽视语言的交际功用。在实践中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理念。与大学英语如火如荼的改革相比,研究生英语教学已经呈现出滞后于学生水平发展的局面,无法为研究生的专业研究与发展提供直接的支持,难以满足研究生的学习要求。这使得广大研究生无法体验到英语作为研究与交流手段的实践价值,从而只能把英语学习作为一种应试的负担而颇有怨言。

二、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措施

现行的教学模式与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产生强烈的反差,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从2004年起,我校研究生院在广泛借鉴兄弟院校经验的基础上,对全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课程设置、学时、教材等问题进行调查并召开座谈会,征求授课教师意见,逐步形成一套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改方案,在经过了两年的实践和修改后,已初见成效。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1. 改革课程设置

通过调查与了解发现,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经过十多年的英语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独立阅读相关专业文献方面不会存在太大困难,而他们最迫切需要提高的则是说与写的能力。因此,研究生阶段的英语教学应该能够满足学生更高的学习需要,让英语成为他们拓展学术空间的有利工具。为了顺应这一思路与需求,我校将研究生英语课程从160学时压缩到80学时,即要求学生在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所有课程一律采用30人小班授课。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扩大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课程由口语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组成,学生除了必须选择口语课之外,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一门其他课程(如英汉翻译技巧与实践、科技翻译、商务英语翻译、高级口译、英语视听说、英语影视赏析、英美概况、英美报刊选读、英美文学欣赏、英语论文写作等)。这样的课程设置一方面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实际需求,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发挥了教师的专业优势,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即积极开设以各领域的名著名篇为范例的英语语言课以及以工作中实际运用为宗旨的语言运用课,帮助学生深刻感受英语语言的实质及具体运用,从而提高英语学习和运用的效率和效果。

2. 改革教学方法

对待研究生这一层次的学生不能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而应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因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双向驱动形成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向导作用,而这个向导作用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例如口语课可以采用视、听、说相结合的方法,讨论式和任务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他们分成小组,并拟定若干话题,(如读书、旅游、娱乐、体育、文化、风俗、音乐等)每堂课围绕一个话题,由一个小组成员共同演示课件,并就相关话题和其他同学互动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在此之前,教师应预先浏览学生课件,给与相关指导,并且在课上给学生必要的输入,如相关词汇、句型、文化背景等,帮助学生提高输出能力。或者笔者也曾尝试每堂课布置一个任务,如召开模拟国际会议、分析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模拟面试、辩论当前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综述和展望自己就读的专业等,由学生分组完成或全班共同完成。而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担当的是一个任务完成的指导者、仲裁者和标准语言范本提供者的角色。由于讨论的话题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富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课堂气氛也非常轻松活跃。

3. 改革考核方法

考核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为避免考试成绩与平时实际水平相脱节,真实地反映出教学的成败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们取消传统的标准化考试。学生最后的成绩由口语课和选修课两门课程的成绩共同组成,各占50%。其中在每门课程成绩中,平时和期中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考试形式灵活多样,因不同的课程特点和性质而异,但主观题都占有相当的比重,目的在于考察研究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通过对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一系列改革,我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学习状况有了较大的改观。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针对改革后的教学效果再次展开调查。从统计结果的前后对比可以看出:

1. 学生普遍认为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由于将口语课设为必修课,并且其成绩占总成绩的50%,学生对这门课程格外重视,从而强迫自己必须克服害怕说英语的心理。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灵活轻松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极大地帮助了学生实现角色的转换。80%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从原来的不敢开口说英语或不能够自如表达的状况转变为敢于用英语表达观点,并且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2. 我们为研究生开设的10余种选修课也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绝大部分学生感到在英语学习上有较大的主动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有目的地提高某些语言技能,学习外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60%的学生认为对于英语文化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入,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3. 对于改革后的成绩测评方式,半数以上的学生表示赞同。他们认为这种考核方法从根本上杜绝了应试教育现象的出现,学生出于兴趣而学习,因此学习效果也更好。但也有部分学生对课程考核的规范性提出疑问。由于任课教师自己命题,并且主观题的比重上升,对于习惯于统一的标准化考试的学生来说,产生疑虑是必然的。这也给我们的改革提出新的课题,即如何使考核测评制度更加规范合理。

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实质上是教育理念的一次革命,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可以确定的是,提高研究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应当成为今后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方向。而只有从改革教学大纲,优化课程设置,革新教学模式,改善测评制度等方面才能使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更具有科学性和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冯天泽.贯彻实用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生课程设置[J].黑龙江教育,2006,(7、8).

篇(6)

一、研究背景

1992年11月教育部颁布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试行稿)》,极大地促进了硕士生公共英语教学的规范发展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而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研究生的入学水平、学习的环境与条件、社会对研究生外语能力的要求等也都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现在的社会需要研究生具备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交流能力,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的教学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此情形下国内一些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修改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的建议。2005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等院校研究生外语教学研究会明确指出:“研究生的英语教学一定要以需为本,应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提高研究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要提高研究生在本专业和相关专业领域的口语和文字交流能力”[1]。

二、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在上述研究背景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旧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已不能符合现阶段国内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的需要,很多专家已就教学改革做出了探索和研究。李桂荣提出,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需要一定的策略,基本可分三个阶段来进行:一是分级教学,示范教学效果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开放教学系统,引入竞争机制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以学生的专业方向组织教学,实施效率教学模式的阶段[2]。谢宇、韩天霖、林放、孙静通过对用人单位、高校教师、公共外语研究生等进行针对性调查了解公共外语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新时期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英语教学探索了可行的方法和途径[3];王云秀、陆巧玲认为,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他们针对目前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及课程设置状况,对英语课程设置进行探讨,提出了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在一起的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体系[4];马晓宇认为,应从提高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效果的目标出发,通过检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和现状,指出淘汰旧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教学理念、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完善考核指标是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国际型科研人才的有效策略[5];王松、宋平、李隽归纳我国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学科内容为依托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6]。周梅结合目前社会需求以及我国高校研究生的具体情况,提出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的重心应该向ESP(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转移,她从ESP课程的需求分析、课程设计、教学法、教材、课程评估以及教师发展几个方面论述了开设研究生英语ESP课程的必要性及其各环节要点[1]。

在以往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笔者认为开展基于CBI理念的ESP教学对于研究生公共英语改革意义重大。

三、CBI及ESP的核心概念

CBI(content-basedinstruction),也称为“基于内容的教学”或“学科性语言教学”。它是一种把语言教学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的教学理念,是用目的语言教授某一领域的学科知识,从而确保学生既可以习得目的语言,又可以掌握学科知识。CBI教学理念产生的目的是为了探索一种可以弥补学生在语言能力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之间存在差异的有效方法。它与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它认为目标语言的能力是通过把教学的重点从学习语言本身转移到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获得的。它具有四个特点:一是以学科知识为核心;二是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三是学习新信息;四是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

从理论基础上来讲,CBI教学路径汲取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合作性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以及有关大量阅读和动机、兴趣等多方面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因而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可实践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CBI路径课程教学模式在各种语言学习环境、针对各种层次的学生进行的外语教学中,在提高学生整体语言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增长、增强学生理解和应用目的语言的自信心、提高学生持续性学习外语的动机几个方面都有显著成效[7]。在教学模式方面,基于CBI理念的常见教学模式为主题模式,课程模式,辅助模式,专题模式。四种模式的教学材料均选自目标语原创的各种主题、话题,旨在以语言为媒介获取专业方面的新信息,同时提高语言水平。提倡采用图片,影视,模拟等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8]。

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即“专门用途英语”,如林学英语、医学英语、商务英语、工程英语、计算机英语等,它属于跨学科的应用语言范畴。在每一个专门类别里面,既包括“学术方向”,也包括“职业应用方向”,涵盖面较广。ESP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实用性强。它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ESP学习者多是即将或正在从事各种专业的专门人才,如工程师、医师、企业家等,或是学习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涉外旅游、国际新闻等大学生;二是ESP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是把英语作为一种手段或工具来学习,以便进一步进行专业学习。ESP的精髓是分析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9]。

鉴于研究生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如能激活其背景知识,以专业学习内容为核心,语言习得为副产品,设置适合专业发展需要的英语课程体系无疑将极大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改善研究生英语教学的质量,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能力突出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因此,基于CBI理念的ESP为导向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意义非凡。

四、基于CBI理念的ESP为导向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基于CBI理念的ESP为导向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核心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模式,教学管理及评估方式的改革。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遵循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和分层次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大力培养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课型。必修课包括综合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两部分,其中改革的重点是专业英语教学,也是最能体现CBI理念、ESP导向和因材施教原则的,它旨在培养学生用英语从事本专业学习工作和科研的能力,必须紧密结合专业课的学习和学术研究,在分配学时学分上必须重点考虑。综合英语教学可分为知识技能型模块和应用型模块两大类。技能型模块旨在强化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提高其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语言技能。应用型模块则旨在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可以开设论文写作,应用文写作,国际会议英语,科技翻译,文献检索等课程[10]。

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选择或者编写教材,以学生的专业学科知识为核心(CBI理念的EPS导向的集中体现),围绕学生的专业学科而非语言形式,使用真实语料,保证学习者能尝试使用目标语言来了解适合其特定需要的话题和专业学科知识内容。教学模式提倡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最好能采用分层分类教学的方式,避免重复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网络自主学习结合教师面授的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朝着个性化、自主化、合作型的学习方向发展。基于网络的研究型,项目型,合作式教学模式比较符合当前国内研究生英语教学的需要。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合作,给学生布置有实用意义的任务(如国际会议的论文报告),让学生分成研究小组,在网上寻找资料,相互讨论分工合作,完成涉及自己专业领域的研究报告。而以上的教学模式特点均体现出CBI教学理念常见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材料选自目标语原创的各种主题、话题,旨在以语言为媒介获取新信息,同时提高语言水平。提倡采用图片,影视,模拟等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教学管理方面应当设立单独的研究生公共英语选课系统,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自由选择教师和上课时间。可以允许学生试听一到两周,最后确认或者更改自己的选择[10]。

评估手段和方式方面可以参照浙江大学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采取形成性评估结合终结性评估的手段,对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分别进行考核,采用机考结合面试的方法。选修课主张考查方式的多样化,由老师决定采用何种方式[10]。

五、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3D特点及改革的价值所在

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3D特点是指:Diverse,dynamic,distinct;即多样性,动态的,个性化的特点。多样性是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估方式均要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课程设置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的专业需要,内容、模式、评估方式多样;动态是指网络教学结合课堂面授,学习的过程不仅发生在课堂,更多发生在课外。学习者学习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词汇语法等读写知识,而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逐步掌握如何利用英语这门工具来进一步了解本专业研究的最新动态,选择有价值的前沿性的研究课题,联系本专业的知名国内外专家,在有影响力的专业期刊或者国际会议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个性化是指研究生英语教学一定要根据学生不同水平,不同专业和不同的个性鼓励其自主选择课程级别,课程内容,课程进度,测试时间和方式;同时教学中不强调标准答案,不扼杀个性,而是多设计开放式任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基于CBI理念的ESP为导向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价值首先在于,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紧密结合当前国际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要,通过对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改革,从不同角度重新规划研究生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估体系,衔接大学英语基础教学,力争能够培养出英语语言能力强,对世界前沿的专业知识有了解的途径和能力,熟练检索英语文献,懂得如何撰写科技英语论文,并能参加专业国际会议,能流利地和国际专业人士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高端人才。

篇(7)

引言

 

随着国际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中国发展的现状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质既精专业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由于多年的应试教育影响,研究生不但在英语水平方面难如人意,其他高级人才所需具备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也都亟待提高。英语作为研究生课程体系中课时最多、涉及面最广的一门课程,其改革不但对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而且对研究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素质的培养,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等都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生英语应当既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又要担负起培养其思维能力的责任。

 

1.培养研究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思维能力是什么。思维是指主体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比较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内在心理过程,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完成这些所需的能力就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学术研究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1.1必要性

 

研究生教育已实行多年,有些重点大学研究生甚至多过本科生,一方面反映了国家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国家的教育水平愈来愈高,对于研究生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研究生英语水平已经不是二十年或三十年前的水准,各方面的条件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再沿用以前的教材和教法不能满足研究生对英语的需求。在当前教育环境下,要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物,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就成为关键问题。创新能力的触发是以批判思维能力为基础和出发点的,因此,培养研究生的思维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

 

对于研究生来说,英语实用技能固然不可或缺,但纯粹以技能培训为目标的教学一方面不能有效地提高研究生的创新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对于获得英语证书和实用技能的追求往往占用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而这些证书通常造就高分低能的产物,只能让学生花费大量精力和财力而获得的证书,过一段时间就失去了效度,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是受益终生的。尤其是研究生目前已具备了很高的自学能力,自己有能力在课余时间收集、整理、学习和归纳所学内容,在课下就可以部分地进行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训,有困难的地方上课教师只要加以指导和监督就能保证学习效果。

 

因此,研究生英语教学应该从纯粹的语言技能培训中解放出来,与研究生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批判意识及创新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结合起来。当然,在大学阶段进行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是必要的,而对于研究生英语教学来说,则应该进一步将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英语课堂,而不是纯粹的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教学。现在有一种现象就是把研究生英语的目标转移到注重交际能力与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上,这对于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有限。一个更好的结合点在于,将研究生教育中注重创新、批判思维能力和学术能力的特点与公共英语涵盖语言技能、交际能力及跨文化意识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种以培养思维能力为目标、兼顾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公共英语教学模式。

 

1.2迫切性

 

现在已经进入2016年,是实施国家“十三五规划”开端的第一年。2015年,中国政府就提出了全民创新的理念,全国上上下下无不在讨论创新、创业。其实,早在2010年教育部就设立研究生学术新人奖,鼓励建立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这些政策表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对于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对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来说,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思维能力,没有批判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研究生英语在第一学年,作为学时最多、涉及面广、学生参与最多也是花时间最多的课程,为他们进行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培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机会。

 

研究生在本科阶段至少已经学习了两年的公共英语,在之前更有小学、中学打好的基础,对于英语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已经进行了反复而冗长的训练,经过长达十年左右的英语学习,英语基本技能有了长足的进步。如果到了研究生阶段,还在课堂上进行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对学生来讲公共英语可能就变成鸡肋,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就会受到打压。因此,这也要求我们要对研究生英语教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应对学生的需求及社会的需要。

 

研究生的培养被赋予了厚望,作为国家人才强国的理念,研究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要担当国家发展和建设的重任,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研究生的水准与素质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与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就成了极为迫切的问题。这就要在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注重抓好思维能力的培养。

2.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对于研究生来讲,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及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他们自身也在努力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但这种能力更需要在群体中被激发和训练。就研究生英语来说,体现在涉及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如课程与内容、教学方法和第二课堂等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上。

 

2.1课程与内容

 

目前开设的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各校不尽相同。一般来说,课型分为综合英语和视听说课程,还有开设跨文化课程或是单纯的口语课或听说课。这些课程的设置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大英课程的延续,而是要将其变成培养思辨能力的平台。

 

教学材料是各项教学活动的物质保障和基础,选用合适的教材是第一步。为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首先,研究生英语教学语言材料必须真实,即来源于原版的期刊、书籍、网络等。其次,研究生英语教材必须提供对他们有用的各种实用文体的文章。例如,综合英语教材可以包括科技新闻、名著选读、人物传记、书评、广告等。同时,教材要内容广泛,具有时代气息,涉及对学生有用或学生感兴趣的各个领域。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及时从各种英语期刊或网站上选择然后自编材料,这样才更能与时俱进,满足学生需要。但是,单纯使用教师的自编材料也有问题,除了缺乏连贯性、系统性外,还给教师带来很重的负担。目前普遍的做法是选用一套正式出版教材,然后添加学生感兴趣、难度适中、选自于报刊网络的真实性材料。

 

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保证材料真实性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参与到材料的选编中。具体做法是教师根据对学生的调查问询,开学初作出一个编写辅助材料的总体计划。根据学生的兴趣或英语水平进行分组,分配不同材料的选编任务并且规定汇总材料的期限。学生选择材料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辨的过程,材料的内容、类型、逻辑性、体裁、难易程度等,都要经过认真思考,才能选出合适的材料,比如文理科学生都遴选出本学科的经典内容,这样文科学生也能多了解理科常识,而理科学生也能多增长文科知识,这种方法本身就能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2.2教学方法的改变

 

首先,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教师一言堂的时代已经过时,以学生为中心的时代来临。研究生已学习英语十多年时间,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并熟知英语语法,不需要老师在课堂上逐字逐句地讲解课文。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示范、监控、辅助和检查。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坚持用英语讲课。为了营造良好的英语环境,不断培养英语语感,逐渐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一定要坚持下来。教师要通过生动的事例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和目的,改变他们学习英语为考试的观念,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应试而是交际和提高思辨能力。另外,围绕课文设计出实践听、说、读、写、译的有意义的交际活动,结合课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如在讲解(研究生英语)《综合英语》第一课“核心员工的特征”时,就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除了这些特征,还有什么特征,什么样的人性弱点是核心员工要避免的等。通过学生间的互动、辩论,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们切实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他们进行逻辑性、思辨性的思维,引发他们的思维兴趣,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与同学们分享一些英语网站,要求他们经常浏览学习,并总结出最新词语的表达方式。还可以上课进行分角色模仿电影配音,热门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对某一主题进行辩论、进行翻译练习等。根据学生的专业及英语水平,让高水平的研究生讲解本专业英语论文摘要的翻译,同学们一起讨论语法是否正确、词汇运用是否得当,以及行文是否符合专业英语翻译的标准。通过这一系列的尝试,对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很有益处。

 

2.3考核方式的变革

 

为了使研究生配合新的教学模式的改革,还应该在考核方式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因为学生很关注考核的结果如何、分数高低。如果考核方式不能与教学模式的改革相匹配,学生还是会把中心放在提高英语知识和技能上,希望能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而不是思维能力,对这种教学模式会有抵触心理和抵触思想。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应该抛弃知识传授型的考核方式,一张试卷定分数的做法对于这样的培养目标是不合理也是不公平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课程考核应该避免非黑即白的标准化测试,加大学生平时课堂上的表现及作业情况等在期末考核中所占比重。课堂上以开放式问题和论述为主,评价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创新性,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他们今后的学术研究和工作有更大的益处。

 

结语

 

现在的研究生已经具备了基于网络资源搜集事实性知识和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现阶段英语的教与学不仅仅是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为目标,更应该服务于研究生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学生学术研究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来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总之,思维能力培养与研究生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帮助和指导学生往提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路上引领,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与激发学生潜能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探索出既符合学生水平和兴趣又能达到锻炼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服务于国家对研究生的总体目标,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相互配合与相互理解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