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5 10:51: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动漫艺术设计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现代基本设计课程与传统教学艺术设计教学的区别
电脑艺术设计课程是现代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其教学内容包括编排设计原则、编排设计原理、编排的视觉流程、编排设计的形式法则、编排的基本类型、文字的编排构成、图形的编排构成及现代编排设计的发展趋势等。通过在版面上对空间层次、主从关系、视觉秩序及彼此间的逻辑条理性的把握与运用,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将理性思维个性化地表现出来,使版面编排获得良好的诱导力,更好地突出主题,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产生感官上的美感,达成最佳的诉求效果。
1.教学内容外在形式的变化
传统的编排设计教学的最大弊病在于信息传递媒体单一,教师靠口述和板书及有限的范围在一定时间内,往往只能传授给学生知识的结论,难以让学生直观感知、欣赏国内外众多的优秀设计作品,更无法从多角度、多环境立体而全面地分析其创意形成的过程。学生经自己观察、思考、抽象后形成的知识少,实际上不自觉地扼杀了学生全面探索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从而限制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技术的介入,无疑为电脑艺术设计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在同样的时间内,课件以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结合的方式运用于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知识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归纳、总结知识的结论,从而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和各个侧面,增强了教学的系统性、深入性。
2.教学内容内在结构的变化
教学内容的内在结构就是学科知识结构的组织设计。知识结构是学科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是学科内含智力因素的信息源。传统的编排设计教材都是以教为主,以线性结构来组织学科知识结构,学生利用它学习自由度不大,灵活性不强,而且难以促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向新知识结构的有效迁移。多媒体是一种以接近人类认知特点的方式来组织、展示教学内容及构建知识结构的,它的信息组织方式是一种非线性结构——把信息的组织形式与信息内容呈现的多样性、复杂性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结构化认知空间,既注重学科的基本内容,又包括学科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既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又注重知识的结构,使教学内容的统一性与灵活性得到了完善的结合。这种采用网络化结构来组织的教学内容,把相互关联的知识点有层次的构成一种网络系统,系统由节点和链组成,节点表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链是知识点之间的层级逻辑关系,教学内容在结构的变化使学习的知识着眼于不同的侧面,使学生对知识形成了多角度、丰富的理解,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各种设计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这种知识,灵活地利用它们进行设计,形成解决问题的程序。
二、电脑艺术设计色彩构成教学
在电脑艺术设计色彩学习中,对呈现知识的框面艺术设计尽可能追求新颖独特。色彩对于人们的重要性,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必不可少,作为美术设计者,更应该自觉地认识色彩、创造色彩,一件设计作品的美感是综合了形态、色彩、质感而产生的。然而,看到作品的瞬间。首先诉诸于观者眼睛的是色彩的组合效果,也就是色彩美的问题。在设计中,不同的色彩搭配组合会给人的视觉和心理上形成诸如温暖、寒冷、华丽、朴素、强烈、柔弱、明亮、阴暗等不同的环境气氛,表现各种不同的感情效果。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讲授色彩原理时,教师往往以字代色,两种或多种色彩的对比及调和效果,学生只能通过联想加以比较,尤其对一些色彩感觉较弱,对色彩知识了解也较少的学生,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学生在后期的实际应用中,很难把构成中的色彩知识自觉地应用于创作中,出现了临摹不成问题,创作却难上加难的情况,有的学生甚至要求在重新讲解相关的色彩知识,这些都说明前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AdobePhotoshop软件作为影像处理软件,在色彩的使用及调控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快捷的填充,灵活的色彩更换方式,每一项都简便易学,把Photoshop应用于色彩构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屏幕对色彩间的复杂关系进行形象地讲解,学生通过真实的色彩表现,轻松掌握色彩搭配规律,在作业的制作上,可免去学生手工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涂色不均等问题,并可衍生出多个方案,便于比较,扩大练习范围。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教师的课堂讲授外,更多的需要借助大量深入而又系统的色彩作业练习去理解色彩原理,磨炼色彩感觉,精纯表现技巧,提高自身的色彩修养,为以后与色彩相关的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艺术设计过程的变化
我们曾以客观物质材料来塑模型,召集我们已逐渐步入虚拟实境的时代。计算机自身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同时它又与周围的环境、开发商及使用者构成另一个系统。这样的系统环境下的工作带来设计者的思维及工作方法的一系列变化:传统的设计程序是被化分为几个阶段,即分析—构思—制作—选择—评价—再修改制作—再选择定案的过程,设计者必须亲历每个部分,参与每个过程,自身的角色也随之不断变化,设计者不但要有良好的设计思维,同时也要具备过硬的多种制作方法与手段;而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时,情形就大有改观:设计人员只需作好满意的一个或几个供选择的构思或创意,剩下的工作就是运用适当的软件,通过指尖点击鼠标传递设计人的意旨,就可获得形象色彩俱佳的设计稿来。免去了作者许多亲身制作之苦,也往往获得更为满意的效果。
在平面设计中,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作者可得到多种质感的表现效果。设计者运用计算机材质库中所提供的材料肌理,使它与制作的图形或文字结合,通过视觉产生软硬、粗细、明暗、透明模型等对比的变化效果,来确定并有效地进行形体、模块的重组构造,方便地改变开头色彩等,还可利用计算机内多种摄影特技技巧,造成特有的动感效果,达到精细的设计作品,使其层次感、丰富性移样化更为突出;而在立体的设计中,设计者更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地表现出物体的各个侧面及细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机功能可以将每一条曲线,徒刑模数精确计算出并能虚拟实境表现出来,显示出模型的最终效果。设计者亦可以加入动画设计,使物体处于运动之中,观察设计物体在运动中的各部分关系,及时调整设计构思,这样的设计过程生动而直观。无论是二维设计或是三维设计,图像或图形通过数字化后的高速传递,一切都变得那么轻松自如。在这当中设计者能体会到无穷的乐趣,也贪图到变化多端的设计手法。新的设计造型语言和思维理念,更能贴近于生活,融入于时代之中。计算机辅助设计也给设计者提供了另一种巨大的新鲜设计空间:设计者一方面,既可以取材于身边的或其它地方的现成材料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工具的输入加入设计,又可加入音乐,声响等情景资料丰富设计内容;另一方面,可在虚拟的实境中建立三维模型进行多媒体展示等等,按自己意念显示出个性和多样化。此时的设计者已成为设计元素融入设计作品当中,将在传统的以设计作品的静态表述变成了如今动态空间的多维设计表述,形成人机互动的局面。
四、电脑艺术设计教学构想
现代的教学方法变传统的课程讲授式为启发引导式,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联网,协作讨论成为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最有特点的教学方法——不但师生之间可以交流,而且学生之间实现了交互协作——协作形式有可能是文件、数据、也有可能是语言、图形、图像,为启发引导式教学创造了共同讨论交流的条件。我们把这一新的教学形式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并作了一定尝试-针对电脑编排创意设计课程课题的提出,首先让学生去思考宣传手册的整体形象设计,要求每个学生拿出整体设计方案一套,通过竞标,点评学生的作品,挑选出最佳设计方案,经集体讨论评估使方案得以完善,在此基础上进行自选课题的设计。
(一)课程设置问题
当前艺术设计的理论课程设置,对理论课程建设与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着科目混杂或者搭配不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些高职学院照搬艺术院校传统理论课程,开设了诸如《美术史》、《艺术概论》与《设计史》等综合理论课程,作为大美术范畴下,这些课程是最基本的学科。但是这些课程设置与高职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不科学,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素质培养不到位,出现了理论与实际脱节的尴尬局面。
还有一些高职学院忽视基础理论教学。出现重能力、轻素质的情况,如重视艺术设计专业技术的动手能力,如狠抓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3DMX等软件实际操作,而理论课程被认为无足轻重,随意压缩或删减,学生上课不积极、没兴趣,所以即使理论课程存在其效果也是形同虚设;甚至有的教师认为高职学生根本没必要开设理论课程,这样一来,高职学院与社会市场上的培训机构的培养方式相差无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的理论课程教学基本都是采用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上课机械刻板,单调乏味:比如有的教师先前是搞美术学专业理论研究,主要擅长研究绘画艺术,而艺术设计属于设计学理论,在专业领域方面存在着一定差距;有的专业教师因为缺乏师资不得不顶替理论课程,虽然他们动手能力很强但在系统理论方面却很薄弱。
(三)实验实训基地问题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职业教育艺术设计实验实训基地的投入,但相对于数量庞大的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这些投入仍显不足。问题突出表现在:
第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压力大,建设速度缓慢。实训基地的本义在于向学生提供真实或近似于真实的工作场景,使学生脱离拟化的背景进入工作角色。这就要求实训基地的一起尽量做到仿真。工作设备等方面的仿真。其中场所与设备的投资巨大,很难由学校单独完成。
第二,目前已建成的校内实训基地相对于庞大的学生数与学校专业数而言还是太少,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许多学校还停留在“黑板上设计”的状态。
第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困难重重。尽管每一所高职院校几乎都把校企合作时常挂在嘴边,但企业似乎热情不高。主要原因可能是企业并未从校企合作中发现利益点。因此,那些成功的校企合作的案例大概多要被认为是个案,而不具普遍意义。
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课程设置科学合理
艺术设计理论课程设置应当遵循普修课程与专业必修课程结合原则,同时,理论课程设置必须优化理论课程结构,既要排除与艺术设计学专业不太合适的美术学类综合基础课程诸如《艺术概论》、《美术史》等,又要避免艺术设计学理论科目的重复、交叉,强调专业基础、突出专业个性,作到科学、合理的搭配。例如:《设计学概论》(尹定邦主编)作为一年级的普修课程,其内容丰富广泛,包括了设计理论、中外设计史源流、设计批评等三个板块,可以全面、系统了解设计学理论的基本概况并掌握所需的相关知识,就不必要单独开设《中外设计史》或《工艺美术史》等重复课程,毕竟高职不是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在二年级阶段,根据专业技术方向开设各专业相匹配的理论课程,如工业设计专业开设《工业设计史》、环艺设计专业开设《建筑装饰史》、服装设计专业开设《服装史》、动漫设计专业开设《动漫概论》等等。这样,普修课程与专业必修课程结合,教师根据课程特点与针对设计专业特点深入研究教材与相关参考资料,既遵循学生的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又便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作到科学、合理的搭配,优化了理论课程结构。
(二)教学模式丰富多彩
打破传统的讲授法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除了讲授法,还可以灵活运用讨论法、演示法、实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互动性,尽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研究教学内容,作好教学设计。理论教学不完全是在课堂完成的,比如《建筑装饰史》、《工业设计史》等课程,可以采用“艺术采风”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实地考察,在教师的组织下可以通过现场实物讲授,同时老师可以把理论内容分成诸多专题小点,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收集各种资料,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做成完整的专题,以PPT课件形式在课堂演讲、交流,教师就象学术主持一样在课堂及时补充、拓展相关理论知识,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这样,通过“艺术采风”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还有,目前高职院校在搞工作室教学模式,实行导师负责制,那么理论课程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学习设计类策划创意等。工作室教师可以根据个案教学为特征进行选题,既有艺术设计理论独立的研究方向,又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并注重理论课题教学的实践性环节。这是一种综合化的教学模式,既保证了学生掌握系统理论知识,又能够为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良好的空间,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了“能力本位”,符合市场化的人才需求。
(三)改革考试模式
“加强平时,注重实践,突出创新,开放灵活”是实现“学会”目标的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加强平时,发展能力,以评价促发展,这进一步确定了学生在考试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实践,突出创新,加强技能性学业成绩的含量,不仅增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开放灵活的措施,能增强学生在考试中的灵活性、选择性,给学生创造了发挥主体作用的空间。
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创意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的今天,四川美术学院抓住机遇,坚持产学研密切结合整体推进学院改革。在服务社会、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全面发展走上新的台阶。
适应社会变革,全方位拓展学科领域
当代艺术的蓬勃发展使艺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学校努力拓展学科领域,目前设有绘画、雕塑、美术学、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学、广告学、工业设计、动画、摄影、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建筑学、景观建筑等13个本科专业;拥有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美术学、设计艺术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中国画艺术、油画艺术、版画艺术、雕塑艺术、水彩画艺术、美术教育、美术史论、设计艺术史论、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漆画艺术、陶瓷艺术、数码媒体艺术、建筑艺术、动画艺术、摄影艺术、舞台美术等20个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学校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被批准为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艺术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重庆高校艺术创新工程研究中心。经过不懈努力,四川美术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办学实力雄厚、社会影响力显著的综合性美术院校。
注重基础理论研究,探索当代艺术的社会价值
四川美术学院在中国当代艺术创作领域具有重要影响,但理论建设相对滞后,学校针对艺术学科专业的特点和重庆市人文社科建设任务,加强了校级科研课题立项的调研与论证,在广泛征集科研课题的基础上,经学校学术委员会审定提出了校级科研课题申报指南。紧密围绕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和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开展了当代艺术基础理论的科研课题立项研究。近三年,经匿名评审和学校学术委员会终审,确定立项校级科研项目41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学科研人员达90余人_并在校级科研课题的基础上,申报获准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及科技项目立项研究课题24项,重庆市科委、经委、建委等市级部门的科研项目11项;杨仁敏教授的《美术设计教育研究》和高铭路教授的《艺术史方法论》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规划研究课题;校级科研课题已结题13项,市级部门的科研项目结题8项;2007年发表研究论文193篇,出版专著6部。编辑出版教材36部。我校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多项科研课题结题并出版了《85美术运动》、《后现代书法的文化逻辑》、《从中国经验开始》、《现代艺术与中国文化视点》、《王林论绘画》、《绘画与观念》等10部专著,13篇,其中在CSSCI发表3篇,在当代艺术社会价值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础理论研究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持久的思想源泉和坚实的学术基础。改变了学院长期存在的重创作实践轻理论建设和学术积淀的局面。
加强科研应用项目的研究,推动科研创作的社会服务
艺术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专业,特别是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影视动画专业在当代的社会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通过资源整合、学科交叉、校企共建等措施,充分发挥了学科优势与特色,积极开展科研应用项目的研究和社会服务。
近年来,学校集艺术设计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学科的交叉研究优势,形成了“重庆城乡统筹背景下的生态及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创新研究团队,主持完成了“重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复兴研究”、“重庆南岸区慈云寺老街保护规划”、“重庆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旅游环线总体规划”、“重庆市黔江区濯水古镇保护性详细体规划”、“巴河亲水环境整治及南滨路建设立面改造设计”等数项重庆市历史人文风貌区的规划论证和设计工作。其中“重庆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项目申报了国家发改委及建设部的国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项目,在建设部专家组评审的600项参评项目中排第十三名,被批准为国家发改委“十一五”重点立项研究项目并获国家拨款1200万元,在“适宜城市历史文化景观改造的工程技术创新”、“适宜山地城市风貌的低成本的工程技术创新”等研究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设计艺术学、广告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学科专业组成了“企业形象策划与设计、品牌推广、产品包装设计”研究团队,主持完成了四川五粮液集团、重庆电视台、中冶赛迪、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川商品交易所、西南铝加TU等企业形象策划与设计,以及大量地方产品的包装设计与广告推广策划。切实推动了地方企业的发展和促进了重庆名特产品的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7年以来,学校还承担了社会科技咨询服务和企事业委托科研项目22项,横向科研经费达到1200万元,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搭建艺术创新教育平台,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与创作科研互动”是四川美术学院长期以来形成的办学特色之一,是艺术院校实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与研相互转换,推动了“传授型教学”向“创造型教学”的嬗变,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重庆市教委批准了学校的“重庆高校艺术创新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建设,依托“艺术创新工程研究中心”的平台优势,学校开展了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前沿问题的综合性研究。工业设计专业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生态设计”的研究与探索,把生态设计的理念贯穿在专业设计教学之中,所研究的课题涵盖了家用电器、家居用品、家具设计、城市公共设施、交通工具、环境资源、机电工程、包装工程、人文景观、废弃物利用等多个领域。2007年,已完成《生态设计1D0例》的设计研究项目,获得国家专利65项,投入生产的产品45项;获2007德国博朗国际工业设计大奖赛优胜奖2项(全国15项);获第11届国际自行车设计大赛创意奖1项,第一届青岛国际设计节“金海螺”国际工业设计大奖赛优秀设计奖1项;获“长虹杯”2007年全国大学生感观创意设计大赛银奖1项、入围奖1项、最佳创意单项奖2项、组织奖1项;获2007“世博想象”上海美术大展・设计艺术展优秀奖2项、入围奖24项,“气候酷派,设计先行”中英生态设计邀请赛优胜奖5项、入围奖27项等。还在《生态经济》核心期刊开设并主持了“生态设计”专题栏目,发表研究论文52篇;在深圳“2007中国国际工业设计高峰论坛”和“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2008济南会议”上,王立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双赢之路――生态设计是工业设计创
新思维的新焦点》、《将生态设计纳入课堂教学,让环保意识带动创新思维》的专题演讲,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及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人民日报》以“生态设计倡导崭新环保生活”为题发表了记者专访王立端教授的文章,《人民网》以“做可持续发展的‘开路先锋”’为题大篇幅报道了学校“生态设计”的研究项目,学校在研究“生态设计”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探索中,为重庆市工业的生态设计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服装设计专业通过专题研究、专项设计、赛事合作、课程介入等方式。使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的服装设计在全国重大设计赛事中屡获大奖。使四川美院服装设计专业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的社会评价排名第一,在全国所有高校服装专业中排名第七,为重庆及全国服装设计行业培养输送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毕业课程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乔国玲(1975-),女,河南南阳人,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高级环境艺术设计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教育。(广东广州51026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37-02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来说,毕业课程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课程教学时间长,教学内容丰富,毕业课程的成绩也作为衡量毕业生学业水平的重要依据,学生非常重视;对于教师来说,毕业课程作为大型的综合性实践课程,需要综合各方面的知识结构,紧密联系学校与行业,在组织教学、实践考察、课程指导、毕业答辩等环节具有非常强的挑战意义,教师非常重视;对于学校来说,毕业课程往往是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毕业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也是产学研结合的主要途径,毕业作品展览也是检验学校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方式,学校非常重视。
毕业课程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如何将学生、教师、学校的重视,转换为教学改革的内在动力,笔者认为,引入市场因素非常关键。市场是检验教学成果的可靠砝码,要抓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之成为毕业课题研究的风向标,结合学科专业方向研究市场的人才需求、经济变化、产业调整等因素,纳入整个毕业课程管理体系。
一、市场对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分析
1.市场的消费转变,客观上增加了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岗位需求。近年来,我国经济规模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个人的财富积累、消费观念也产生了很大改变,消费比重从物质消费转向了精神消费,高质量的生活水平不再是简单地满足衣食住行,而是体现在生活品位、品牌文化、艺术美观、精神文化等消费内容。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大多从事第三产业,无论是从事装饰设计、包装设计,还是广告设计、动漫艺术等职业,都是在为创造艺术美的生活而服务。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市场在这方面的需求增多,对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自然就增多了。从宏观意义上说,目前消费市场的变化趋势很乐观,有利于艺术设计类毕业生的就业,如果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状态,还有很大的就业潜力。
2.成熟的市场需求必然是专业化发展趋势。成熟的市场需求是专业性的,这也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之一。从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历史来说,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从来缺少的就是专业性,纯艺术与实用艺术半遮半掩的划分也不过是近二十年的事情,这当然是历史的遗留问题。近年来,大中专院校开始招收分工细致的艺术设计专业,一方面是市场需求增多的趋势使然,另一方面还是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由于学生看不清市场需求,必然会被这种招生规模所误导,最终导致数量激增的毕业生部分找不到工作,或者需要转行改做其他工作。这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宏观经济向好,市场需求乐观,专业分工如此细致的毕业生还是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这是因为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的专业化并不是一回事,即专业的学科培养方向不吻合、专业群的规模比例不同、专业所指与岗位要求不一致等。例如,园林公司招聘设计师,需要施工员、绘图员、预算员、方案设计师、园艺设计师、项目经理等,企业的需求简单而明确,每个岗位都是有明确的专业性,每个岗位需求的人员数量比例也是不同的。而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园林专业,无视岗位群的规模与比例,都是以培养设计师为目标的,无论什么基础和特长的学生,都要完成所有课程和学分,任何一门课程不及格都拿不到毕业证,学校的教育体制是僵化的,这就是毕业生有学科方向却没有专业方向,有专业方向却没有岗位方向的根本原因。为了满足市场专业化趋势的要求,我们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学科名称的简单设置上,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与变化尤为重要。
3.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变化。国家调控的力量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国有经济的规模比较大,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在调整中前进的,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培养不能无视这种政策因素。例如,广州亚运会前的“穿衣戴帽”的城市改造运动,短期内带动了建筑室内装饰市场的扩大;近年来,国家鼓励房地产市场的自由发展,导致了十年来建筑装饰行业设计人才的规模和薪酬都得到迅速增长。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经济规模总量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大。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在十几年前我国未加入世贸组织前,很多学校里也开设有工业设计专业,但这类毕业生毕业后大部分只好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因为当时的大部分企业和政府都还不太重视知识产权、创意文化的影响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越来越多的各级政府和企业大力提倡相关行业的时候,这时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才真正地从事专业的设计。同一专业在用人需求时间上的不平衡和国家政策、市场需求的变化密切相关,这种矛盾也直接影响了艺术类学生在艺术设计市场上的择业。
4.专业设置的稳定性与市场需求变化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就业。教育教学与产业市场本身就是一对相对独立的矛盾体。教育有它自身的教学规律及原则,教学强调稳定性,允许在稳定的基础上发展,如师资力量配备的稳定性、教学环境的稳定性、课程计划的稳定性、招生规模的稳定性等,不稳定就会影响到教学质量;但产业市场遵循的是市场经济原则,内外部变化因素很多,政策、市场、行业、金融、能源、自然、战争等因素都能快速反映到经济发展上,产业市场变化迅速且不可预知。
这种矛盾必然会导致学科设置的滞后性,市场上新出现的岗位,学校还没有及时设置相应的专业。市场调研发现,往往热门行业都是近几年出现的新行业,学校专业发展的滞后性是正常的现象,也不是正常的现象,首先要正视这种现象的客观存在,但不能茫然无视,要想办法改变这种窘况。热门专业不会毫无根基地出现,总是与边缘学科、综合性学科联系在一起。例如,近年来出现的热门岗位“软装设计师”,是在“轻装修、重装饰”的市场需求变化下出现的,也是与软装市场专业化趋势相吻合的,但是软装设计师的培养,离不开室内设计、装饰设计这个根基。虽然学校还没有开设软装设计专业,但如能在室内设计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专业计划,强化专业实践、改革毕业课程项目课题,并不妨碍学校在没有相应专业的情况下培养出优秀的软装设计师。
二、探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毕业设计课程改革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课程是连接学业与就业的重要桥梁,毕业课程不能因就业形势严峻而弱化,为了促进就业反而更应该重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地域经济环境发展,规划合理的毕业课题,改革毕业课程的管理体系。
1.加强毕业课程与就业的联系。毕业课程大多是综合性、研究性、实践性课程,是学生从学习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把毕业课程和就业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和实习工作单位的岗位要求一致,强调学生选题的主动性、实践性;另一方面,在毕业设计的过程和最后的成果展环节,最好邀请用人单位前来参观、指导,加强毕业设计和实习企业的联系。这种双向互动,能够更好地把学生、学校、企业联系起来。
2.结合产业现状,合理设置毕业课题和组织课程实践。在知识型的社会,知识不再局限于智力活动,早就进入了生产的过程,特别是作为知识创意型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是在应用过程中的不断再创造,这必然要求增强大学与社会的联系。大学已经不是培养人才的唯一主体,还需要社会的参与,需要大学对社会的了解,亦对设计产业的状况有了深入的了解,再来确定毕业设计要求,这样才能符合社会的需求,我们的毕业生也不再是闭门造车的状况。我们在这几年的毕业设计课程中就开始有意识地带学生走出去,有毕业设计前夕的毕业设计考察,还有毕业设计选题时请企业的优秀设计师来讲设计和市场的趋势。当然,在毕业设计的中间,还鼓励大家和实习的公司比、和社会上公布出来的设计方案比,通过不断的比较来发现差距、弥补差距到进一步的超越。这些举措直接促进了毕业生的设计和就业。
3.鼓励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课题。改革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尤其是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多为学生创造参加实体设计的实习机会,特别是鼓励校企合作的课题,大胆引入企业优秀人才参与毕业课程的指导工作,促使毕业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通过这个举措可以“调整与改善热门专业和边缘学科的就业问题”,热门专业的市场需求很大,学校毕业专业对口的学生还不多,迎头赶上,毕业设计就能发挥作用;另外,还有一些新出现的岗位,学校却没有对应的专业,如“边缘学科”,或“综合性学科”,毕业设计(论文)可以做学科性补充,发挥极大的作用。比如,“软装设计师”这一职业,学校暂时还没开设此类专业,这时我们如果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对其进行引导,对学生毕业后进入该热门专业,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引导作用,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也解决了社会上热门专业的用工短缺现象。
4.针对毕业生的心理引导。由于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更熟悉和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特点、技能专长、兴趣爱好,对社会上的企业与行业机构等也相对熟悉,所以建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毕业设计内容和未来的就业岗位要求,对毕业生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初步的引导,结合学生的性格、特长并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择业方向的建议、合理的引导。引导学生在毕业的初期可以先就业再择业,在设计的岗位上要做到一定高度,还要从基层做起,消除其心理落差。调查发现,教师的指引会让毕业生从众、依赖、失落与恐慌等心理减轻很多,甚至毕业生在刚就业的1~3年左右都还像刚断奶的孩子,需要经常和老师联系来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所以在带毕业设计时给予毕业生心理、价值观等适当的指导,会对学生以后的就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5.学校在毕业课程管理机制上的改变。改革毕业课程的管理方式,完善学校的课程管理制度,多创造一些有利于教师在工作中接受培训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鼓励教师与实践单位的互相了解,加强教师对设计产业市场的了解,让教师走出去和将企业引进来,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教学和毕业课程中更多地融入社会实践课题,把企业的考核机制与学校的评价体系结合起来,使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对设计的社会实践有更深切的体会。
三、结语
毕业课程改革要紧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仅要了解目前的市场现状,还要了解市场的基本规律,判断行业的发展趋势,从体制建设上解决教育教学与产业市场本身的矛盾问题。教师要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调整毕业课程与求职冲突的矛盾,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对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对高校有计划、有目的地持续向社会输送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解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等问题,都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Z].2004-04-08.
【 关键词 】 计算机技术;数字艺术
Thinking Cause by the Calculator Technique and the Numerical Art Professional Relation
Li Ye
(Shaoguan Technician Institute GuangdongShaoguan 512023)
【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Guangdong province move professions, such as Man and meeting exhibition...etc. as newly arisen profession, Be in technician's college in the whole province carry on freely solicitting students, then province public finance to these profession carry on a homologous public finance subsidy, the student then dismisses school fees about two years.Province all levels technician's college in the Guangdong also mostly starts set up this profession to carry on solicit students and surely have among them some have already owned that type of profession to do to learn experience an above college for more than 10 years, also don't lack to multiply by policy east breeze to set up this professional college among them.
【 Keywords 】 computer technology; digital art
1 引言
近年来,广东省把动漫、会展等专业作为新兴行业,在全省技工院校进行免费招生,而多数新开设这类专业的院校,则把数字艺术类专业划归到了计算机相关专业下面,专业名称也有诸如计算机动画制作、计算机广告设计(会展方向)等叫法。韶关市技师学院开设这类专业已有五六年的历史,学院将这类专业划归到计算机相关专业下,所以在这里简单地谈一谈对计算机技术与数字艺术融合发展的看法。
本文并不想讨论把数字艺术设计划归计算机技术相关专业的合理性,毕竟从开设这一类专业比较早的高等院校的先例来看,高校亦是如此。在这一类专业出现之初,很多高校也将这一类专业放在计算机技术相关专业中,当然也有将这一类专业划归到艺术类专业中。那么从数字艺术产生过程来看,数字艺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可见,数字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离不开计算机相关技术。
从数字艺术的定义来看,广义上讲,广义的数字艺术就是数字化的艺术,比如以数字技术为手段的平面设计、以万维网为媒介传播的所谓“纯艺术”,甚至手机铃声等等,只要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都可以归类到数字艺术。数字艺术作品一般在创作过程中全面或者部分使用了数字技术手段。数字艺术包括交互媒体设计、数字影像艺术、虚拟现实设计、新媒体艺术等。
交互媒体设计指以互动媒体为载体的设计,例如以万维网为载体的网页设计、网络游戏设计,以手机为载体的彩信设计、WAP设计、手机游戏设计等;数字影像艺术包括数字动画、DV电影、数字影视广告和片头等;虚拟现实设计是指数字博物馆、数字商城这样的虚拟空间设计;新媒体艺术对应传统美术、雕塑,是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和材料的纯艺术形式。
狭义上讲,狭义的数字艺术一般指的是用计算机处理或制作出和艺术有关的设计、影音、动画或其它艺术作品,相对于传统艺术作品,它在传播、存储、复制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也称之为CG。从事数字艺术的人在我国也从量的变化提升到了质的变化,随着电脑应用的普及,同时也覆盖到了行业的各个层面。数字艺术是建立在电脑硬件和数字艺术软件基础之上的,所以数字艺术的发展也依附于它们。在这方面,有很多软件公司走在了前面,如Adobe软件公司、Autodesk公司等。Adobe数字艺术学院就是一个不错的数字艺术学习交流平台。
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计算机技术在数字艺术设计中的地位。计算机技术对于数字艺术来讲,是一种工具,是一种手段,是一种实现的方法。数字艺术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名合格的数字艺术行业从业者,应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譬如说,图形图像软件的使用、动画剪辑软件的使用等。相对来讲,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数字艺术,譬如说图形界面的开发等。随着IT软件的开发量越来越大,对于界面设计人员的需求则更为突出,这一点从各大求职网站中的招聘广告中可以看到,尤其是对于既懂编程又懂界面设计的复合性人才更是情有独钟,这一点应引起广大IT人士的注意。从中我们又可以看出计算机技术与数字艺术领域的交叉重合。
在国外IT公司里,总是离不开从事数字艺术专业从业人员,他们叫做“Graphic Designer”。Graphic Designer的工作稳定性很高,经济繁荣时期毫无疑问,即使经济下滑时期,仍不会有很大影响。以前几年为例,北美的大规模裁员浪潮,给高科技行业带来巨大冲击,放慢了高科技产品的开发速度,实际上它是对泡沫经济的反弹,不能彻底改变传统产业结构,也绝不能影响到设计领域。近几年,世界各国经济不景气,但是建筑业却高度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商业展示设计、装潢设计、商业广告设计等领域极其兴旺,大量职位虚位以待。随着各国的经济明显好转,产品开发的脚步正在加快,商业美术设计领域将进一步获得巨大发展,相对应的必然是需求大量专业人才,Graphic Design显然是具有灿烂的就业前景。
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可以把手中的智能手机看做是计算机技术的一种延伸。智能手机(Smartphone)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应用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地对手机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现在智能手机上可以安装各种不同的图形处理软件,这些软件的性能已经不逊色于早期计算机系统中的同类型软件,同时随着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设备中手触式的设计普及,从事美术艺术设计的人员完全可以把工作从纸张和画笔的工作环境下,移植到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工具的平台上,而且这样的平台相比较原始的平台具有更多的优势。
我们可以形象地把计算机技术与数字艺术看做基因的双螺旋,他们已经从合适的切入点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不分彼此。作为技工院校的教育来讲,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数字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新兴行业中,正是技工院校发挥社会责任的好舞台,好战场。
参考文献
[l] 李兴国.影视艺术与高科技应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1日出版.
[2] 李颖,董彦.现代教育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01.
摘 要 本篇论文是探讨有别于服装三大传统运营模式的新型运营模式,即以80、90后为目标群体,以其感兴趣的动漫、游戏为切入点,再与服装产业相结合的新选择。论文将从该运营模式的前景、优势以及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来论证它的可行性。
关键词 新型运营模式 动漫 游戏
一、新型服装运营模式的必要性
2008年以来,面临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内宏观调控政策效果集中释放和生产要素价格全面上涨的严峻发展环境,不少纺织企业已经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行业亏损总额增加。
面临当前的局面,我们如何走出困境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传统三大运营模式,高级时装与高级成衣,虽然正在降低它们的门槛,但对于中国服装业来说,短期之内成功运营是很不现实的。大众成衣进入门槛相对很低,也是当前很多服装企业的运营模式。但是,面对当前的环境,国内服装品牌众多、竞争激烈暂且不说,单就很多外贸企业没有自己专业的设计团队、营销团队、优秀的管理人才等而言,短期之内创造自己的品牌也是眼高手低的。
由此看来,面对目前形势,传统运营模式不适合当前很多的中小型服装企业,所以服装运营模式第四种选择就有必要了。
二、新型运营模式的发展前景
巴黎百富勤在2005年11月了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中国将进入历史上第三个消费高峰,预计到2008年左右年轻群体将成为中国消费市场上的主力军”,中国的消费结构将可能随着80后新生一代的消费能力的提升而发生历史性的改变。
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如何抓住他们的心理,是新的服装运营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80、90后追求个性,喜欢与众不同,80后是伴随动漫成长的一代,90后是伴随网络游戏成长的一代,如能在这两个方面找到突破口,将会得到他们的强列共鸣。选择动漫与游戏的周边产品,一方面可以满足消费者追求个性的消费心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起他们对童年的美好追忆,得到心理的归属感和满足感。
下面将以两个实例来分析此运营模式的发展空间。
1.班尼路与阿童木
阿童木是班尼路旗下的一个品牌,它把社会潮流中最炫的一部分吸收到自己品牌里面,取得了消费认同,获得了很大成功。1996年进入内地的德永佳集团的班尼路品牌服装系列后来居上,超过了早自己几年进入中国内地的竞争者。在不断发展、不断超越的过程中,阿童木这个著名的形象对班尼路的壮大起到了积极作用。
2.挥舞“霜之哀伤”
魔兽世界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玩家最多的网络游戏。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家小公司,依靠暴雪创业成功。这家名为Epic Weapons的公司的主打产品是“霜之哀伤”,是游戏中阿尔萨斯的宝剑的真实复制品。尽管美国的经济恢复缓慢,不过美国海内外的收藏热潮让这家仅有14名员工的公司获得了大丰收。
前者与动漫人物有关系的,班尼路通过已经成名的漫画人物阿童木,丰富了产品线,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增长了营业额,并使班尼路引领时尚潮流、强调个性化的企业理念深入人心。这也给出口转内销、想走品牌路线的服装企业以启发,一个知名且受年轻人喜爱的卡通形象作为突破。
后者是以网络游戏为依托创业成功的。尤其要注意的是,其公司的正式员工只有十四个人,他们正是通过一种全新的运营模式实现了他们的创业梦。这证明可以通过加工制作动漫、游戏中人物的衣服、装备、物品等等来满足80、90后人群酷爱新奇的心理,从而获得创业的成功。
三、新型运营模式的优势与应注意的问题
传统服装品牌运营模式相比,新型运营模式有哪些比较优势,又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首先,新型运营模式的消费对象与市场定位明确,针对性强。它的目标群体是追求潮流的年轻人,市场定位于时尚个性的动漫、游戏周边附属品,针对性更强。
其次,它所利用的对象是现成的,不必投入太多的精力与资金进行设计。漫画人物、游戏物品等都是其母公司设计好的,并且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与喜爱。这就不必担心设计是否能与市场很好的结合。
第三,新型运营模式可以节省部分费用。由于其所的品牌与形象已经得到广泛认知,所以一些宣传费用是可以考虑省却的,这样可以把资金用在刀刃上。
第四,新型运营模式更新产品快。它可选制造的产品种类丰富,可以选择少而精的路线,进行限量销售,满足个性化需求。通过快速的更新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在运营新型模式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注重知识产权。在开发产品之前,首先要得到所有权公司的授权,并谈好相关细节,否则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第二,所选定的形象应具有较大的影响力。选择深受大众喜爱、关注的形象,才会得到较高的市场反响,获得更大的利润,相应也会提高企业自身的影响力。
第三,保证产品的质量。高品质的产品才能获得更好的市场占有率,尤其是具有收藏、观赏性质的产品更要注重品质。良好的品质是企业获得良好口碑的保证,是维持企业生命力的关键。
四、结论
论文从与时尚动漫、游戏与服装相结合的新型服装运营模式的必要性、发展前景、相对优势,以及它在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从中可以发现它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市场潜力还有待进一步发掘。这种运营模式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如果开发得当,对于合作双方是一个双赢的合作,同时也是企业今后扩展业务,多方面发展的坚实基石;但是同时它也潜藏着风险,运作过程中,要注意广泛的市场调研,寻找时尚且生命力持久的目标,如果需要工厂代工,一定要严守质量关,注意国际国内的相关标准,这将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命运。
参考文献:
[1]刘元风,胡月.服装艺术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2]刘晓刚.品牌服装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关键词:专业建设;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人才培养
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
1.明确建设目标、理清发展思路
根据专业实际,我校确定本专业建设目标为:“适应南京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接雨花软件产业,依托本土资源和现有专业平台,以平面设计和包装设计为主要方向,对接区域经济,及时进行专业转型升级,拓展动漫游戏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新的专业方向,为社会培养高素质‘艺术+技术’的美术设计复合型专门人才。”
2.组建专家团队、开展广泛调研
为了使专业设置能有效对接区域内软件特色产业,我们聘请了多家相关公司的负责人和高校的专业人士,组成了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还建立了工作团队。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相关论证活动,对相应职业岗位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为专业建设提供必不可少的市场参照。
3.加强校企合作、打造实训基地
加强校企合作,首先致力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近年来,我校投资80多万元建成了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苹果机房。又与丹麦艾司科公司新加坡分公司合作,投入120多万元购置了包装设计软件和KONGSBERG盒样机,该套软件和设备在包装设计领域属于国际领先水平。新建了多个电脑机房和一个数码设计制作室,针对市场需求,添置了3D打印设备。建立了动漫游戏专家工作室,配备了符合企业标准的动漫设计与制作的先进设备,构建对接职业岗位的校园文化,将企业专家和企业技术引进教学,真正形成了“校企双主体”,教、学、做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基地。为了充分发挥艺术设计作品的展览、交流、学习、赏析的辐射功能,近年又投资新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雅艺轩”艺术展厅,将“雅艺轩”展厅办成了独具特色的凸显学生岗位技艺成果展示的佳苑圣地。
其次,我们还着力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坚持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把实训教学延伸到企业的现代化生产中去,先后与南京恒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南京雅润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南京波波魔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京苏旗广告发展有限公司、南京艺德源数字媒体有限公司、南京原力数字媒体公司、南京唯晶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完美动力公司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本专业学生的见习实习提供了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
4.对接区域经济,专业转型升级
充分利用雨花软件谷的区域经济优势,结合未来十年中国(南京)软件谷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在专业名称保有的基础上,新增游戏动漫专业方向。在学生学历教育时段,与雷镀职业教育、江苏万和、达内IT、北大青鸟、艺德源动漫合作开发课程,开设“软件名企定制班”、“艺德源数字游戏美术定制班”,为企业订单培养游戏软件专业人才,实现对该专业的转型升级,直接服务雨花软件企业。
5.强化师资培训,打造一流队伍
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保障,为了打造师德高、业务精、能力强、技术专的教师队伍,学校认真制定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大了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主要做法有:
(1)人才引进与双师型教师培养相结合。
近年来,我校引进了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3名,大大充实了专业教师队伍。这3名教师均在专业建设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我校还鼓励在职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学历(硕士学位)提高进修和国内外各种形式的专业技能培训,大力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前,我校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专任教师7人,研究生学历4人,占57%;在职攻读研究生2人,占29%,本科2人,占29%。专任专业教师中高级教师2人,高级讲师1人,讲师1人。2010年至今,专任专业教师全部参加过省市级骨干教师和本专业技能培训,其中2人参加过新加坡和加拿大专业技术培训,2人参加国家级培训,1人正在参加南京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培训。所有专任专业教师均取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其中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比例为100%,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比例为86%,“双师型”专任专业教师比例为71%。
(2)校企合作与技能锻造相结合。
一方面大力引进学者、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才到校指导课程设置,教学,开设讲座,为专业建设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引进源头活水;一方面坚持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制度,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参加不少于2个月的企业顶岗实践,让老师们不断将企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应用到教学当中,为培养适应社会的优秀人才做好铺垫,保证技能教学的高质量运行。
(3)团队建设与“1234”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相结合。
团队建设是新形势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形式,该专业从“建立长效机制、加强过程管理、注重效果反馈、强化评价标准”等四个方面大力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并把教学团队建设和学校“1234”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相结合。通过加入1个组织,即“青年教师学习会”;制定2项规划,即“学校培养规划”和“个人发展规划”;实施“三大工程”,即有效实施的“青蓝工程”、大力推进的“双师工程”、梯度培养的“名师工程”。以此为抓手,带动与促进青年教师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的整体提高,充分彰显了“全视野、零距离、现代化、高关联、特色化”的新形势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新的命题和发展高度。
6.注重课题引领、产学研相结合
“十一五”期间,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师就以全国现代教育技术专项课题《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的研究》和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的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为引领,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进行课程改革与实施,并大胆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水平也显著提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成果正在进行运用和推广。十二五期间,区域经济的发展对该专业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与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仍然是制约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该专业又在“十一五”课题研究的成果上,申报立项了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立项课题《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和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旨在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围绕“工作岗位”打破学科界限,建构基于“工作过程”的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为区域经济培养艺术优秀设计人才再谱写新的篇章。
7.立足工作岗位,开发校本课程
根据“突出主干课程,强化技能训练,注重实践应用”的课程改革方针,我们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不断强化课程意识,建立职业教育课程不断创新的有效机制,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8.抓实实践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突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加强校企深度,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综合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基础教学和项目课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做法如下:
(1)将教学由课堂走向课外,开放教学内容。
从2011年起,该专业开设了艺术实践活动特色课程,分别于2011年6月和2012年10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美术写景圣地---婺源和松阳,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寻艺婺源”、“寻艺松阳”写生实践活动,将课堂搬到了美丽的山水之间。让学生完成对生活的感悟、体验、观察、认识、表现……有效提升写生水平。这种开放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顶岗见习,熟悉岗位技能。
每年,该专业都会安排学生定岗见习活动。同学们在见习期间,大多经历了初期的忐忑、中期的适应、后期的乏味、最终的感悟四个心理过程。了解了企业文化、行业发展动态和最新工艺,为今后走上社会与用人单位实行无缝对接打下良好基础。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熟悉岗位技能,提升职业能力。
(3)强化毕业设计,检验教学效能。
毕业设计是指学生综合运用专业技能和技术,有一定创建地做出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从教学形式上看,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相似,但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规定的业务要求,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严格的、综合的能力训练。它更强调结合生产,具有实用性。它是对学习成绩的总的检查,对改进教学工作起反馈、调控作用。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将课堂所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设计出了或素朴典雅或庄重大气或清新自然或时尚前卫的作品。学校聘请行业专家参加学生毕业设计展并印刷设计画册,设计展和画册体现出学生们创新的理念,纯熟的技法,体现出时代性和创新性,是对专业建设成效的最好检验。
9.抓实“五课”教研、竞赛与常规并行
教师以“五课教研两课评比”为抓手,制定切实而具有可操作性的“五课”教研工作方案,开展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五课教研活动,并定期举行活力课堂和振兴课堂教学大赛,将校本培训常规化、制度化。在此基础上,有效对接校、市、省三级“两课”评比活动,扎实抓好信息化教学大赛,并将两课评比常规化常态化。以此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为了将技能大赛真正惠及到每一位学生,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该专业成立了艺术综合班,实现了技能竞赛与专业技能提升有机结合。另外,该专业还将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文明风采大赛、书画比赛、平面设计大赛等常规化常态化,以此激发学生技能学习热情,发挥以竞赛促进常规学习的功能。
专业建设的主要成效
1.专业建设凸显特色
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两次被确定为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目前该专业又挂牌成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教育示范基地”。近年来对接雨花软件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我校对该专业适时进行了专业的转型升级。在原有的专业方向上又新拓展了“动漫游戏”方向,已完成与江苏万和、达内IT、北大青鸟、艺德源动漫等公司的订单式培养方案,陆续进行一期的培训,实现本校学生和软件社会培训相结合的目标。力争5年内培养、培训5000人次,实际落地就业达3000-4000人的规模,并逐步丰富、完善软件培训项目,充实培训资源,打造软件培训品牌。2012年暑期我校以软件与区域经济结合在全市职教系统进行了交流发言。
2.课程改革硕果累累
注重校企合作,基于学生核心竞争力,从实际应用出发,以“任务”为引领,开发的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做到了“人无我有”、“人优我特”,成为打造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载体。开发的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凸显岗位需求,实用、适用、示范,为职业教育五个对接寻找了较为恰切的课程载体。
(1)《素描技法》:针对原有课程“素描”与岗位技能和专业特点相脱节的事实,对原有课程进行大胆整合而开发出校本课程。教材2010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是国家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
(2)《动态网页开发(基础篇)》、《动态网页开发(提高篇)》:将省级技能大赛内容融入教学,以任务为引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教材2010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已成为全国课程改革试验教材。
(3)《雅图ArtiosCAD》:为了充分发挥国际一流盒样机设备的作用,开发了 “雅图ArtiosCAD”校本课程,并编写了校本教材,填补了“ArtiosCAD”课程教材的空白。
(4)《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图案设计技法》:针对专业的实际需求,在原有课程“素描”、“色彩”、“图案”的基础上,增加“设计”元素开发出来的,充分体现专业特色。
(5)《动漫艺术设计》,与艺德源动漫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正在开发之中),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合作专用教材,用于教学和企业培训。
(6)该专业示范性课程建设荣获南京市教育局首届教学成果评比三等奖,该专业教师参与的“反思性教学实践研究”荣获南京市教育局首届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
3.团队建设成效斐然
该专业教学团队2012年8月被批准立项为“南京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
该专业专任专业教师中,市学科带头人1名、省教科研中心组成员1名、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2名、区教学功臣2名。2人主持省级课题的研究、2人主持市级课题的研究。有6人在省级及以上正式刊物中发表文章,数十篇论文获市级及以上奖励。1人获江苏省技能课程两课评比“研究课”奖。1人获南京市技能课程“两课”评比一等奖,3人获南京市技能课程“两课”评比二等奖。
4.省级技能大赛成绩优异
近3年来,该专业师生在参加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成绩优异。2010年,该专业凌晓老师参加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银牌;学生王学琴获省技能大赛平面设计项目铜牌。2011年,凌晓老师参加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金奖。2012年种颖老师参加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环艺教师组铜奖,学生臧俊杰获环艺学生组银牌。2013年参加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平面设计、环艺设计大赛,获得金牌一枚、银牌四枚,其中教师一人获金牌,一人获银牌,学生组两人获银牌。
5.学生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