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生校园安全论文

大学生校园安全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5 10:51:5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生校园安全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大学生校园安全论文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引言

从80年代初至今,高职教育可以算是一位仍在探索与发展中的青年人,由于高职院校的课程计划不同于普通高校,它强调职业性、实用性与岗位针对性,培养的都是专业技术性人才。然而,也由于同样的原因使得许多高职院校在短时间内花大力气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没能同步学校的其他软硬件设施。诸如研究课题、培养方式、师资力量、学生素质与心理,甚至是校园安全等领域都存在着漏洞与问题。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高校的一次又一次扩招,很多问题将会愈来愈明显。其中,大学生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团结,而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对于学校的安全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将以辅导员的身份对怎样进行校园安全管理的工作进行一些探讨。

一、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高等教育学校,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高职学校,认真维护学校安全稳定是实施科教兴国以及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亦是建设平安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一个较为完善的学生安全管理体系是安全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它要求高校必须具备系统的安全管理的主体意识,符合自身特点的安全管理制度及配套设施。合理的组织设置和人员配备、充足的资金投入、科学严谨的安全事故反应系统等因素。①

近年来,大学生校园治安、刑事案件的频频发生,越来越的校园安全危机事件受到了来自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一旦预防或是处理不当,将会给正常的教学及生活秩序带来严重的影响。预防工作是校园安全管理的首要环节,英国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指出“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而辅导员,作为战斗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指挥者与承担者,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长,同样的,对学生的影响也就最广泛最直接。辅导员可以通过学生入学教育和日常普通教育等多方面措施,是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提高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机能,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进社会而需要进行的工作。因此,作为学校第一道防线的辅导员,需要提升的安全空间很大。

二、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安全素养

辅导员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素养,不断提高自身心理健康及安全教育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

大部分高职院校中负责校园安全管理的是保卫处,其他部门几乎不参与这项工作。但是,学生一旦遇上紧急或突发困难,第一个求助的往往是班主任或辅导员,笔者所带班级中就曾遇到过丢失钱包的事件,学生第一个打电话求助的是平日跟他们经常联系的辅导员。如果此时辅导员没有第一时间指导并教育学生做出合适的处理方法,那学生所损失的将会更多,除去钱财也将会丢失学生对老师及学校的信任感。因此,尽快且专业地掌握相关校园安全处理方法是辅导员的工作技能之一。

笔者认为我院的保卫处定期给相关辅导员进行谈话式的培训很有帮助,一来可以及时地掌握校园动态(学校组建的保卫武装QQ群会每天更新内容,第一时间将在校园里发现的可疑人员拍照分享),以便各系辅导员根据不同的内容及时展开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二来定期开展这类活动,有助于各系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学习,及时更新有关安全知识的技能,也加强了辅导员对安全管理的正确认知,使得校园安全管理不再只是保卫处的工作,从而在各个方面确保学生的安全,维护校园的稳定。

三、提升辅导员的人文关怀

辅导员的工作可谓是繁琐而细小,其需要强大的责任感与职业素养。在处理校园安全事件时,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我系所开展的“幸福教育”主题活动便是在平时的工作中将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让学生在教室中宿舍里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幸福感,这便要求每一位教师、辅导员都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观点及权利。在安全管理中同样适用,辅导员该是学生在校园里最信任最亲近的人,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第一个掌握信息,提高危机预警能力。

如今的大学生心理构成复杂,来自社会与家庭的各种因素交织组合使得每一位大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及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精神生活。在建立了完善的学生档案之后,辅导员仍需要及时关注所带学生的最新动态,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②,培养其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正确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从心底热爱大学生活,热爱自己。

四、总结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近年来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的特点在这一块领域中更是需要加强认知与学习,因为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不是小事,是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校园稳定、家庭幸福、学生个人成长的重大事宜。作为辅导员的我们,更应在其中发光发热,真正站好第一班岗。在平时的安全教育工作中积累经验,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关爱每一位学生,成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以自己的实际努力将“幸福教育”的理念落在实处,作用在每一位学生身上。相信一定可以减少或是避免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与校园的平安与幸福。

注释:

①汪建云.多学科视角下的高校安全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4(9).

②颜伟.大学生安全问题浅析[J].科技信息,2009,(17):93.心理防卫机制是指人们应付心理应激造成的压力,适应环境而是用的一种策略。大多在不知不觉地运用,可以使人们减轻由于心理压力或挫折而引起的紧张不安、焦虑和痛苦,这是一种在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方式。

参考文献:

[1]汪建云.多学科视角下的高校安全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4(9).

[2]颜伟.大学生安全问题浅析[J].科技信息,2009(17):93.

[3]钟晓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教育学论文,2007(18).

篇(2)

论文摘要: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交的主要场所,高校经常发生各种危机。提高高校危机管理能力,前提是构建和完善高校危机预防机制。本文论述了高校危机预防机制的现状、构建高校危机预防机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构建高校危机预防机制。

论文关键词:高校;危机预防;危机管理

高等院校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场所,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是高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高校内部与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高校危机管理也面临着崭新的课题。危机管理包括危机监测、危机预警、危机决策、危机处理。本文所说的危机预防包括危机检测与危机预警。

我国高校危机预防机制现状

危机事件一般都具有突发性、非程序性、双重效果性和处理紧迫性的特点,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作出回应。而高校较之企业、军队更习惯于常态下的管理,所以面对危机容易按常态下的做法去解决问题,就容易贻误时机而陷入被动。同时,由于我国没有明确的立法来规定高校危机管理机构的机构设置、职能地位、权力责任以及经费来源等内容,所以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至今缺乏具有会商决策功能的综合体系和综合协调部门,也没有建立起处理不同危机事件的综合协调机制。目前,高校危机事件的处理一般由校保卫机构具体负责,事发时再成立相应的危机应对临时机构。

我国高校危机预防机制的构建已经有了初步进展,基本做到了班级、二级学院、学院网络直报,建立了信息相互通报的机制,增加了危机信息的透明度等,但仍存在认识不到位、预警指标体系和网络不健全、监测报告系统反应速度慢、资金投入不足、预警反应措施不健全等问题。

构建高校危机预防机制的重要性

由于高校的特殊性,社会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所以,高校危机事件处理不当会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所以,高校必须把危机管理放到战略高度而充分重视。

危机预防是危机管理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建立完善的危机预防机制可以从源头上有效地减少危机发生几率,同时危机预防可以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事件事先有充分的估计,提前做好应急准备,选择最佳的对应方案,最大限度减少高校损失和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高校如何构建有效的危机预防机制

(一)国家需完善校园安全的相关法律

构建校园危机预防机制需要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领导和统一部署,更需要相关法律的支持。目前,高校危机处理一般由校保卫部门负责。这是由于现行法律只能解决校园内犯罪与治安的界定、处理,起不到前期预防管理的作用。尤其是在校园安全管理的全局问题,如安全管理的责任、管理机构的设置和权力等方面,仍无明确规定。同时,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有关对在校学生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散见于《宪法》、《民法通则》、《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之中。但是,这些法律对在校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规定既不具体、又存在一定法律空白。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学校并非执法机构,也无专业的安保力量,当面对各种危机时,常常处于无能为力之境。

校园安全形势呼吁《校园安全法》,这样可以对校园危机起到前期预防和管理的作用,也可明确学校应履行的具体管理职能和应承担的监护责任。另外,相关部门在处理校园危机事件时也有法可依。

(二)通过宣传教育,增加高校师生的危机预防意识

《校园安全法》不仅能以法律特有的强制性、权威性来规范校园安全管理行为,而且能避免运动式的公共治理,保障校园有长效安全机制。但是,指望一部《校园安全法》“包打天下”,还校园以太平,显然是将问题简单化了。教育部的《2007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07年,25%的安全事故发生在学校内部,主要是校园伤害和学生斗殴,其中校园伤害占56%,主要包括绑架、爆炸、持刀伤害、放火、犯等安全事故。高等院校亦是如此,高校校园伤害事故增多的重要原因是学校内部安全管理不健全,同时师生危机预防意识淡薄。

通过课堂教育、第二课堂参与、专家讲座、实战演习等方式加大高校师生的危机预防意识与危机处理能力。当前,威胁大学生安全因素的范围越来越广,来自经济、金融、生态、信息、资源、疾病、犯罪、恐怖等等方面。当代大学生将在不同的领域接受各行业的安全考验,必然要求高校在设置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时,必须站在大安全观的角度,做到既要专又要广,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不断拓展和延伸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除了重视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外,还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文化安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大学生应有效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能力,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自己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自觉接受安全知识教育,提高自身的安全素养。

(三)高校在常态管理中建立完善的危机预防机制

高校危机预防机制的构建不仅需要相关法律的支持和思想上的重视,最重要的还是把危机预防融入高校的常态管理中,要切实做好危机预防工作。危机预防机制的构建要落到实处,不能唱高调,同时要遵循以人为本、长抓不懈、分级预警、信息来源多元化、讲究方法等原则。

从危机的性质和特点划分,危机可分为人为危机与非人为危机。如一些突发自然灾害,这是非人为危机,也是防不胜防的。针对这种危机,学院要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处理危机的能力,如地震逃生演练、消防演练、自救技能培训等。

本文主要研究人为危机的预防。高职院校危机预防机制的建立需要学院从上到下的高度重视,并且成立危机预防机构,该机构由高职院校负责安全工作的副院长牵头,团委、学工处、教务处、各二级学院、后勤处等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同时需要学院全体师生的积极配合,并且要形成政府、学校、社区、用人单位、家长、媒体等利益相关方的联动机制,共同构建有效的危机预防机制。完善的高职院校危机预防机制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危机预防法规系统高职院校要根据相关法律制定相关的制度明确危机预防机构的权利和义务,另外,预警机构的制度建设要体现奖惩措施。

危机预防监测系统建立监测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危机征兆,准确把握危机诱因、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主要由以下子系统组成:信息收集子系统;信息加工子系统;决策子系统;警报子系统。高职院校危机预防机构要明确分工,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辅导员)牵头,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一旦发现危机征兆立即向上级汇报,保证高职院校危机预防机构能够及时、准确掌握信息并作出决策。监测系统要求高职院校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数据库,包含学院师生的详细信息。班主任(辅导员)及时更新信息,机构要安排专门的网络管理员处理信息,保证信息渠道的通畅。另外,也可开辟学生直接通道、校外网络通道,确保信息来源渠道多元化。

危机预防咨询系统该系统主要承担的功能是定期进行信息沟通,提供与危机有关的研究报告,提出危机处理的建议和意见。此项工作由二级学院牵头,各班级班主任(辅导员)参加,实现资源共享,以丰富危机处理经验、提高危机预防处理能力。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校园安全稳定;网络体系建设

作者简介:付龙海(1983-),男,河南南阳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讲师;刘影(1981-),女,安徽阜阳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0044)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党建与思政课题研究项目重点课题(课题编号:2012DJSZ001)、江苏省教育规划办十二五规划项目“‘高校综合改革’视阈下江苏省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编号:c-c/2011/01/6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219-02

近年来,随着独立学院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各种新现象、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致使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越发成为独立学院工作的“重头戏”。做好独立学院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既关系到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护、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又对独立学院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独立学院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特点

独立学院作为全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不容忽视。由于独立学院建校时间短暂,发展迅速,同时由于其自身特点,使得其安全稳定工作有着不同于传统高校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校园安全稳定主要来自于传统安全观视野下的安全稳定问题,如治安刑事民事案件、消防安全问题、交通安全问题、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等。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独立学院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校园传统安全稳定问题亦呈上升趋势。但是,独立学院诞生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之下,使得其安全稳定工作越发呈现新现象、新问题和新矛盾。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1.独立学院多属于三本院校

独立学院介于二本院校和专科院校之间,同时由于数年来人数成倍增长,致使学生参差不齐,成分更加复杂化,素质层次亦差异较大。

2.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特殊性

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特点是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差;行为特点是自律性差,生活没有规律,上网或其他娱乐活动时间多;思想特点是意识多样化,主体意识和维权意识强;思维习惯是看问题较片面,不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不能正确对待遇到的困难。[1]

3.管理模式带来的新问题

独立学院延续一本或二本母体学校的管理模式,相对比较自由和宽松。由于其学生的特殊性,使得其管理难度较一本或二本院校更大,对独立学院管理模式提出了新挑战。

4.社会变化和环境变化带来的新问题

面对虚拟网络世界的迅猛发展,面对社会风气的快速改变,社会转型导致的归属感缺失,传统信仰断裂导致的信仰真空,西方文化渗透的影响,以及“90后”大学生脆弱、敏感、自私和张扬的性格特点,使独立学院安全稳定工作越发展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问题。

以上四个方面的原因使得独立学院安全稳定工作产生了不同于一本、二本及专科院校的、超出传统视野范围的校园安全稳定新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突出;学生突发意外事故增多;学生暴力事件与行为偏差事件涌现;师生矛盾冲突事件增加;影响稳定的政治敏感性事件出现。

二、独立学院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问题

做好独立学院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不仅要应对传统安全视野中的安全稳定问题,还要解放思想,紧跟时代,结合当前社会背景,积极应对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当前独立学院应对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功利主义心态的驱使,不少独立学院把盈利放在首位,在投入方面严重不足。校园安全稳定工作需要人力、物力和技术的投入,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导致独立学院校园安全稳定存在极大隐患。

2.工作理念、方法落伍

多数独立学院主要依赖主办的母体学校,在管理理念、工作方法等方面难以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安全稳定教育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应对理念上,使得其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严重滞后。当前,独立学院不但要应对传统的安全稳定问题,还要应对新形势下出现的安全稳定问题。依靠传统安全稳定教育理念,显然不足以应对当前新形势下的新问题。

3.技术防范意识薄弱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校园一体化、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成为可能,这为独立学院校园安全稳定提供了人力和物力之外的科技方面的支撑。技术防范能力是从技术层面来解决校园安全稳定的高科技手段。目前,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安全稳定认识理念落伍和建校时间短暂等原因,多数独立学院只建立了部分技术防范系统,使得技术防范力量和意识相对比较薄弱,从而给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带来隐患。

4.工作队伍参差不齐

由于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高校借由社会力量来解决或辅助后勤工作,虽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但导致人员成分复杂、经验不足和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同时,大多独立学院实行员工人事或人才派遣,福利待遇比较低,导致员工归属感不强,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另外,人员流动频繁和责任心不强等成为常态。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独立学院安全稳定队伍参差不齐。

三、独立学院校园安全稳定网络体系建设

独立学院安全稳定工作问题繁多复杂,要从根本上解决,必须在提出具体对策的基础上,逐步构建独立学院校园安全稳定网络体系。在独立学院安全稳定工作中,网络体系起着基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良好的网络体系有利于快速做出反应,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措施,实现工作目标。

1.以人为本,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我国教育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独立学院在短暂的发展过程中迅速壮大,要保障校园的安全稳定,就要求其把责任心和良心放在盈利之上,加大经费投入,解决好人力、物力和高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真正把校园打造成安全稳定的学习、生活场所,为独立学院乃至我国高等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贡献力量。

2.解放思想,转变传统工作理念

当前的新形势和新问题要求独立学院的管理者及教职员工转变传统观念,深入研究独立学院新形势下的特点、学生所具有的新特点,从而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

3.科技创安,构建技术防范体系

校园安全稳定技术防范体系是校园人防和物防手段的延伸与加强,也是对校园人防和物防在技术上的补充与加强。防范体系包括视频监控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网络安全系统、消防安全系统、门禁系统、应急报警系统、周界防范系统、心理咨询系统等。[2]

4.多管齐下,打造良好工作团队

面对独立学院校园安全稳定工作队伍参差不齐的复杂局面,独立学院要通过改善待遇、增加福利和加强责任考核等途径,多管齐下,逐步解决安全稳定队伍参差不齐的问题,建立一个高素质且具有奉献精神的良好团队。

5.完善制度,构建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的构建主要从管理机制、法制基础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以人为本,建立校园安全稳定的管理机制。构建校园安全稳定的管理机制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前瞻的安全预防机制;高效的组织协调机制;广泛多层次的参与机制。[3]前瞻性的安全预防机制是独立学院校园安全稳定的基础,能够有效防范或减少安全稳定事故的影响。要制定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发生的事件,及时、迅速开展工作;要增强师生意识,强化培训和演练工作,提高师生防范和应对的意识和能力;要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办学条件、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尽可能减少显患。高效的组织协调机制是通过会议、协商、讨论、沟通和交流等方式,相互协作,共同配合,整合校园各部门资源和力量,以达到及时、迅速处理问题的目的。要提高认识,建立校园管理协调机构,协调各部门行动,避免推诿、掣肘,提高效率,形成合力。广泛多层次的参与机制则是通过整合校内外力量,共同参与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一种方式。应鼓励师生和校园维稳队伍参与到校园管理工作中来,从而形成人人参与、人人防范的局面;要启动警察进驻校园工作,通过警察校园执勤、驻守等方式,最大限度整合校内外力量。

第二,依法治校,构建校园安全稳定的法制基础。要实现独立学院校园安全稳定,必须有法律层面的基础和支持。校园安全法应包括以下具体内容:建筑和设施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和财产安全;餐饮安全;医疗卫生安全;交通安全和其他可危及学校及师生安全的事项;校园安全事故处置办法;校园服务安全等。一是要借鉴欧美高校经验教训,尽快启动校园安全立法,逐步构建完备的校园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为校园安全稳定的预防、处理和事故问责提供法律依据。二是要借鉴美国《校园安全法》,确立校园警察制度,从法律上确立校园警察地位,对其工作要求、执法权力和授权做出明确规定。[4]三是要设立校园专门机构和严格的法定程序,对安全稳定事故责任进行认定、鉴定和处理。四是要借鉴发达国家做法,逐步创建完善的校园伤害事故赔偿制度。五是要在校园公共医疗保障之外,引入社会保险机制。学校或政府为学生投事故责任险,家长为学生购买人身伤害险,从而形成良性的保险运作机制,使得发生事故时学生能够得到相应的赔偿。

四、总结

独立学院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做好独立学院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要在深入了解独立学院特点、学生特点、学生行动逻辑及工作现状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因时、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安全稳定工作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校园安全稳定网络的构建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要政府、教育管理部门、高校领导、教职员工和学生共同努力,多层次、多方面通力合作,经过持久努力来完成。

参考文献:

[1]乔宏伟.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及学生工作途径[J].管理之窗,2009,(7);140.

[2]李红,阎耀军.基于前馈控制的高校安全技术防范系统[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100.

篇(4)

论文摘要高校政工干部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他们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生力军,紧密贴近学生,在心理危机防护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就“如何做好危机预警与识别、危机处理和危机后的管理工作”做出了阐述。 

1 构建完善的心理危机预警系统 

1.1 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构建学工条线预警机制 

古人云:“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 在高校的工作中要防止危机、控制危机、管理危机,首先必须理性地认识危机,并构建科学的预警机制。 

第一,做好大学生心理测评工作。我校在新生入学时都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及评估,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全方位、多层次地掌握学生的整体心理状况,依据测试结果,及时预防并及早发现有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避免不必要的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第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政工干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到学生教室、宿舍中去与学生交流,尤其是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心理障碍、学习困难、就业困难等特殊群体学生。并通过校报、网站、板报等媒体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积极营造校园“心育”氛围。 

第三,构建畅通的学生信息体系。高校要建立起由“学校学工处学院班级宿舍”这样一个网络预警体系,从最基层起,从下而上,层层落实,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体系, 保证信息上传下达的畅顺,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 思其所思、想其所想、解其所难,确保危机事件能准确、快速、通畅、有效的解决。 

第四,构建人员互动体系。高校突发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理,头绪繁多,问题重重,但有五组关系必须妥善把握好。努力处理好与司法机构、学校上级、新闻媒体、学生家属以及一线政工干部的关系,防止可能会引发的一些新的、更为复杂的问题出现。 

1.2 整合校内外资源,健全学校稳定工作队伍管理机制 

第一,合理利用校内资源。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一个部门能独立完成,因此,我们本着“大校园安全观”的理念,从完善队伍结构入手,从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思想工作、安全保卫和网络管理等几个方面,加强队伍建设,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合力形成,并加强对应急力量的培训和管理,切实提高队伍危机干预能力。 

第二,积极吸纳校外资源。高校的心理危机管理工作离不开社会,与国家、地方政府、社区、社会保障机构以及学生家庭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高校应该主动、积极地拓展高校危机管理的工作领域,保持与社会各级相关部门的联系,整合资源,共同为高校危机管理工作做出努力。 

2 心理危机的应对与处理 

2.1 观察和跟踪调查 

进行专业的心理诊断和鉴别;跟踪调查容易出现心理危机的高危人群;一旦发现有自杀意念的学生,立即转移到安全的环境,并成立监护小组,实行24小时全程监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同时上报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并通知学生家长到校共同采取干预措施。在此过程需要辅导员要妥善安排中间环节,不给被监控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重要的是对这样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让其感受到人际之间的关怀和温暖。 

2.2 实施转介 

(1)请专业人士或专家进行心理评估。(2)对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学生应该转介到精神卫生机构以便及时采取心理治疗或住院治疗等措施。(3)对有自杀意念学生、已经实施了自杀的行动但没有完成或已经完成自杀的学生应立即送到专门机构进行救治。 

2.3 及时挽救生命 

学校各级部门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一旦得到危机信息,学校要立即通过各种方式,挽救学生生命。 

    3 心理危机后的管理 

危机后管理阶段中,辅导员的工作重点(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85页)在于安抚当事人及其周围人员的情绪,尽量让他们保持稳定,并努力将危机转化为发展的契机。 

(1)将心理危机事件及时上报到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协助做好减轻当事人心理压力,调试情绪的工作。尽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危机带来的遗留问题,把危机事件带来的影响减少到最低,尽快使他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中。 

(2)做好对周围人员进行心理救助的相关工作。产生心理危机当事人的同学可能会表现出强烈的反应,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及时对他们进行危机后心理救助。比如,可以和自杀者的同学探讨关于自杀者死亡的相关情况;询问同学对该事件的感受,给予同理心和情感的支持;允许学生表达他们的悲伤、内疚、自责等等情绪并让他们明白,这一系列的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 

(3)对学生进行危机后教育,教育学生“如果自己出现了心理危机,要主动寻求帮助,要相信有人愿意帮助你,可以向学校咨询中心求助或校外的心理咨询机构求助”。 

4 高校危机干预工作努力方向 

学校突发危机事件既能暴露出各项工作中的问题,又能促进日常工作在这种特殊压力下得到创新,因此需要不失时机地及时总结教训,认真评估结果,明确工作方向。 

4.1 普及危机教育,提升应对能力 

第一,加强学生的危机教育普及工作。从众多高校突发危机实践包括我校的几起事件不难看出,大学生的危机意识较为薄弱,对危机识别和应对的能力不强。因此,我们要通过宣传资料、电视节目、网络等途将心理危机教育的普及工作覆盖到全校学生,将危机事件的预防、处理既成为一种学校管理行为,又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意识之中,使他们成为危机事件的自助者。 

第二,加大心理危机应对的连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针对危机应对,学校要培养全体教职员工“全员育人”的意识,所有的应急措施离不开全体成员的配合和动员。因此,要加大对连接人员的应对危机能力的培训力度,对他们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只有这样,应对机制才更科学更有效。 

4.2 加强实证性研究,拓宽危及研究领域 

目前,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已成为较新的学科领域,由于危机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该领域的研究会涉及到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与管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信息管理、传播学、心理学、伦理学、系统论、控制论等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拓宽研究视角、拓展研究领域,并重视案例的收集、整理,加强实例分析,改进措施,切实提高危机管理的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治安管理 有效性 技术手段 无障碍通道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211-01

1 问题的提出

1.1 盗窃案件频发

高校大门和公寓落后的管理手段一直是管理者的心病,而盗窃案件的频繁发生不仅造成了师生的财产损失,其中一些严重的案件甚至在社会上都引起了强烈反响。比如,2012年5月29日我校某校区研究生楼6间宿舍被盗,共失窃6台笔记本电脑,2部手机,1部相机,800元人民币等。事后被盗的6名研究生集体向校长和市长反映,要求公安部门尽快破案,追回失窃电脑里的研究成果、毕业论文等重要资料。

1.2 管理存在漏洞

当教职工上下班和学生上下课的时候,有大量人流同时出入大门,在这个时间段里学校保卫人员很难对每位进出人员进行准确的身份识别,外来人员极易尾随本校师生员工进入学校大门和学生公寓,这个管理漏洞一直是困扰高校保卫人员的一个难题。基于以上两点,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大门的管理人员既能在高峰期对每位进出人员进行准确的身份识别,又不会产生排队、拥堵的情况;既能保证公私财物的安全,又不会让学校内部人员及来访人员通过时产生被拒之门外的感受;既避免了管理人员因用肉眼识别而给人带来的一种缺乏人性化的感觉,又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还显得有档次。这些是高校保卫人员需要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原因分析

2.1 环境复杂,手法专业

大学校园一般占地面积较大,人员多且集中,学校又实行开放式管理,一些社会上职业的盗窃分子当然就将目光盯住了人员财物相对集中的高校,这就给高校的治安管理和安全防范带来了压力。首先,进入校园盗窃的人员大多是相貌、装束与大学生十分相像的青少年,他们极易装扮成学生混入其中;其次,这部分人员大多是没有正当职业,或是待业在家的青年,作案时间充分;再次,这类人员经常出入大学校园,对校内建筑分布、师生作息时间及校园环境非常熟悉;最后,这类人员大多是职业贯犯,他们作案时轻车熟路,下手准,撤退从容,得手率高。

2.2 目标的集中,思想麻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高消费群体,常常身携现金,同时还是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消费者。此类产品具有体积小、便携带、便隐藏,同时得手后易销赃等特点,往往被作案者视如“珍宝”,只要稍不留神,就会不翼而飞,成为了盗贼顺手牵羊主要的目标。从我校保卫处接报的案件情况来看,有超过95%师生反映,此类体积较小的贵重电子物品通常是在5分钟以内被盗贼盗取,作案速度极其神速。而与其相对应的,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却相对薄弱,手包随处放置,出门不随手关门,身携大量现金,宿舍里物品随处摆放,轻信陌生人等现象屡见不鲜,使得盗贼有机可乘。

2.3 作息规律,“后方”空虚

由于高校作息时间的规律性,这就给盗窃分子作案提供了有利条件,他们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活动规律后,在学生离开时作案很容易得手。开学前、放假后、夜晚、周末、用餐时间,上课时间、自习时间或者高校举行大型活动时,当学生离开教室和宿舍后,人去室空,由于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薄弱,没有很好地对自己贵重物品进行有效保护,加之学校管理松懈,外来人员可以随便进出,使得盗贼屡次得手,案件频发。

3 对策和建议

3.1 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校园盗窃案件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薄弱。针对这个情况,我们要把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作为一个重要工作来做,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如,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对师生员工进行广泛的安全宣传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安全意识;其次,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讲座,剖析校园治安案件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介绍防盗防骗知识,提高自身防范能力。另外,在每年新生入学期间,提供安全手册,提示注意事项,要求不随身携带大量现金,不把物品交给陌生人保管,不借钱物给陌生人等;根据季节性高发案件类型,提醒和要求师生提高警惕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财物,对自己贵重物品的特征登记在册并妥善保管,如,笔记本电脑的MAC码、手机的序列号等,以利于被盗后协助破案。

3.2 实施现代技术手段加强校园防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学校大门的管理代表了学校的形象、管理水平、以及对师生的服务意识。在现代社会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校园安全防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可能。目前很多高校采用的技术手段一般都是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但是视频监控系统只能作为事后查证,并不能从根本上降低盗窃案件等治安案件的发生率。根据安全保卫工作要做到预防为主的原则,以及盗窃案件多为外来人员作案的特点,为了把盗贼“拒之门外”,从根本上解决师生的安全隐患,我们可以在学校大门及宿舍的出入口安装无障碍通道管理系统,阻止没有权限的人员进入。对于学生宿舍,管理者还可以通过该系统实时查询学生的就寝情况,对哪些学生未归、哪些学生请假、哪些学生迟到等做到心中有数,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发送提示短信。这样既有效防止了盗窃案件和其它治安案件的发生,又提高了学校治安管理和公寓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了学校教学和生活环境的和谐稳定。

4 结语

高校校园的治安管理,工作繁琐,责任重大。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可以营造祥和,让师生心无旁骛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去,使学校出人才、出成果。因此,学校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必须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综治委校园安全办[2012]13号通知的精神,各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做好工作。安全保卫,防范是关键,只有把不安全因素扼杀在“摇篮”里,才能切实的保护好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在提高师生自身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的基础上,无障碍通道管理系统以其优越的管理能力,将大大提高高校治安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篇(6)

【关键词】平安校园;法制教育;平安文化

0 引言

2013年4月1日,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某出现身体不适,入院后病情加重,16日下午在上海中山医院去世,上海警方在该学生的寝室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有毒化合物成分,经调查认定为室友林某投毒所致。2013年16日深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两名同学于5号楼4楼宿舍内因玩LOL游戏发生口角,并大动干戈,一人拿起水果刀扎入另一人胸口,导致室友蒋凯同学受伤,送至同仁医院抢救无效而死亡!这是近期发生在眼前的两件血淋淋的事实,反映了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形势堪忧,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可见,杜绝此类恶性案件的发生、创建平安校园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笔者以职业院校为例,研究分析引发职业院校校园安全问题的原因,探讨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存在的困难及对策,以供读者参考。

1 引发职业院校校园安全问题的原因

职业院校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校园安全问题更是不容乐观,且引发这些安全问题的原因也更加复杂。经研究分析,主要包括学生自身弱点、教育的偏差、法制宣传力度不够等三个方面。

1.1 职业院校学生自身弱点是诱发校园安全问题的直接因素

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动力不足、世界观缺失、人生价值观不正确等弱点,进入职业院校后,于技能训练地位的提高且文化基础课的要求标准大幅度降低。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尝到了初次成功的喜悦,自我意识得到飞跃发展;还有一部分学生仍然没有任何变化,技能操作成绩依旧一塌糊涂,这部分学生认知能力低,面对挫折无法正确应对,容易产生道德偏差和价值扭曲。尤其在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案件中,表现出他们的好奇、好胜、易于冲动和不计后果,他们追求认同感,看重同学、朋友间的“哥们义气”,受逆反、模仿、意气、报复等心理的支配,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1.2 学校与家庭教育发生偏差

由于学校教育中重视教学质量、忽视品行教育的现象较为突出,许多成绩不突出的学生长期受到压抑。另外,为数不少的父母认为只有差生才会进入职业院校,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了希望,处处看不惯他们的所作所为,造成孩子性格扭曲等问题的发生。还有的家庭因为自身问题,比如单亲、不和睦等情况的存在,给孩子造成伤害,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使孩子在外界的诱导下滑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1.3 法制宣传力度不够,使得一些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对违法犯罪缺乏最起码的警惕

由于拜金、享乐等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存在,大部分职业院校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学校往往忽视法制宣传工作或者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在校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突发的一些问题,引发违法犯罪的事件。

2 加强法制教育是创建平安校园的基本保证

学校要在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之外适当增加法制课时,并不断创新教育形式,通过举办专题法制讲座、参观法制图片展览、旁听法庭审判、邀请表现好的犯人现身说教、以及让平安法制建设指导员担任校外法制辅导员等多种形式,大力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从根本上消除和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内在动因,促进法制意识与行为的规范养成。同时,学校的团委与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校园检查力度,对校园不文明、不道德等不良现象要早发现、早通报、早整改,净化校园环境,并组织开展知识竞赛、板报评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放大法制意识的渗透效应,对活动中“优秀个人”、“优秀班级”进行表彰,推动法制意识深入人心、践之于行。

同时,从社会入手,给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倡导全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教育,关心和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时,治安部门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净化学校周边环境,为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文化部门对网吧等场所应进行严格管理,坚决制止诱惑、唆使、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行为。综治部门齐抓共管,共同为青少年的成长辟出一片健康纯净的天空。

3 加强学校与家长的共同教育是创建平安校园的关键

创建职业院校平安校园,学校要积极倡导家长对孩子的全面关爱,营造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父母不能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把品性操守、心理变化和精神需求等一并纳入关爱范围,并根据子女的身心发展规律,经常性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生理教育和道德教育,补充精神“食粮”,提升孩子修养。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每个成员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形成良好家风。职业院校学校作为孩子成人、成才的具体教育地点,要建立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制度,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行踪及时进行交流和反馈,互通情况,防止脱节监督,尽量“防患于未然”,使学生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监管之下,健康成长。

4 平安文化是推进平安校园创建步伐的有效措施

平安文化是指“德”文化、“和”文化、“法”文化,崇德尚和、明理守法是平安文化的应有内涵。平安文化建设就是用文化的元素、文化的形态、文化的方式,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和深化平安建设,平安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用共同理想凝聚人、用高尚精神塑造人、用优良道德规范人,以先进文化促进公众平安意识与行为养成,引领广大学生自觉倡导平安理念,倾心守护平安成果,这也正是创建平安校园的具体体现。

按照“从无形到有形、再从有形到无形”的思路,活化形式、创新载体,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有形物化载体来营造良好环境、体现平安理念、传授平安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塑造人。精心搭建平安文化建设平台,大力推进平安文化进校园、进班级、进宿舍活动,看站平安文化主题活动,在校园设立平安文化长廊,用石刻、雕塑、图板等形式宣传平安理念,选择一些班级、宿舍进行重点指导,树立一批平安文化样板,组织开展平安主题的晚会、诗歌朗诵、辩论会、演讲比赛等活动,教育引导在校学生强化平安意识、树立平安理念。

文化富有感召力、凝聚力、创造力,通过开展平安文化建设,将文化的元素融入平安建设,用文化的手段服务学校管理,把推进平安文化建设的过程当作促进良好行为养成的过程,充分发挥文化的功能动员学生、组织学生、服务学生,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认识文化的属性特点,遵循文化的发展规律,找准平安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不断创新实践,推动平安文化在群众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是平安文化建设的目标所在。

可见,创建职业院校平安校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关系到每一位师生和学生家长,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需要统筹把握、扎实推进。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才能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篇(7)

论文摘要: 安全教育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财产生命安全,关系到高校的稳定。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迈进,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23%,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居世界第一。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就会带来系列问题,其中安全问题显得很重要,安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谐、甚至关系到社会和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搞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重大,而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猛增,加上高校后勤市场化,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复杂,高校由封闭式办学到现在的开放式办学,大学生面临的不安全因素给大学生安全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1.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机构设置不规范,责任不明确。安全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组织好、落实好,就必须要有健全的机构,较稳定的教师队伍,并且要有相应的人来承担教学任务和教学责任。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机构设置各异,有的高校由保卫处承担,有的高校由校医院承担,有的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承担,还有的由几家单位共同承担大学身的安全教育。我国目前的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机构设置是各异,甚至是混乱。造成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混乱,责任不明确,出现事故时相互推脱责任、安全教育得不到落实、安全教育质量不高等现象。

2.高校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忽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人为本,重视生命,重视安全”的理念深入人心。因此政府部门实行问责制,安全问题实行领导责任追究制,这是尊重生命的体现。部门、单位领导为了防止安全事故,对安全管理工作相当重视,以免出现事故承担责任。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得虽好,但是高校却忽视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影响了安全教育的质量。另外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如何,安全教育的质量好坏,在安全事故中的求生技能和能力如何等方面,高校却不是很重视,此做法明显是“舍本逐末”的做法,甚至是不负责任的。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固然重要,然而“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求生技能和能力才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根本,是防止出现安全事故的根本。

3.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轻预防,重事故后工作。预防是防止一切安全事故的最有效、最根本的工作。高校要防止安全事故的产生、杜绝一切安全事故,就必须做好安全预防工作,否则其他的一些工作都是“亡羊补牢”。我国在生产领域的安全预防工作做得比较好,相对于生产领域,高校的安全事故具有不可预测性,高校安全工作的预防容易疏忽,一旦发生了安全责任事故,才会引起高度重视。严格事故后的安全检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其实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要完全杜绝大学生的安全事故出现,就应重视安全预防工作,定期检查高校的安全状况,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安全事故重在预防,应把大学生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4.高校安全教育的系统性不强,实效性不高,与实际相脱节,形式化严重。高校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育内容不系统、效果不佳、不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形式化较严重。在安全教育中,安全教育内容不系统,一般只注重某些安全教育的内容,像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其他方面的内容被忽视;并且教育的形式是通过几个讲座、图片展览、报告会或者消防演习的形式来开展,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能力和技能的提高,使得教育没有实效性,没有和实践结合起来,使得教育停留在理论和形式上,因此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效果不佳。

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措施

针对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要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进行教学改革。从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有:

1.建立稳定统一的安全教育机构,制定完善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造成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高校安全教育机构设置不统一是主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最起码安全教育机构的设立应该有:校级主管领导,辅导员,学校保卫处人员、学校医院医护人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等部门的人员参与,否则安全教育机构的设立是不完善的,安全教育的内容就不全面,安全教育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另外在安全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方面,也应该有明确的大纲和教学计划。只有大纲和教学计划明确了,安全教育才能有方向,有章可循,才能按照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进行开展安全教育,才能保证安全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保证安全教育顺利和全面开展。

2.大学生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任何一个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安全设施存在隐患,二是大学生自身在安全意识、自救能力、安全防范技能、安全知识等方面欠缺,再加上其他方面的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要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一方面使大学生掌握安全知识,了解安全法规、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防范的技能和能力;另一方面高校要大力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领导负责制,签订安全防范责任状,完善安全实施,定期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定期召开学习安全会议,使广大师生注意安全教育问题,尽量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只有高校的安全工作做到了这两个方面,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高校的安全和稳定。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安全教育效果。影响大学生安全教育质量的因素有两方面: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和教学手段是否先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安全教育的效果,甚至决定安全教育的质量。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增加安全教育的资金,提高安全教育队伍的待遇,与其他的教师享有同等待遇,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安心从教,乐于从教,从而达到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更新教学设施,并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是提高安全教育质量的硬件保障;另外安全教育应该不断探索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用高效、便捷的教学实施,如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网络平台,建立安全教育网站,传播安全教育知识,宣传国家的安全教育法律法规,通过网络来教育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安全事故。

4.不断完善、充实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环境日益突变,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环境越来越来复杂,带给大学生的各种不安全、不稳定的因素增多。像大学生面临的网络安全、传销、文化安全等不安全因素就是近几年来大学生面对的新的不安全因素。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不安全因素、新的情况,大学生有时不知所措。高校就应该加强这些新因素的研究,提前预防,给大学生传授如何应对这些新问题的知识、措施、能力和技能,使大学生学会如何处理这些新问题,免遭这些新问题、新因素的侵害。

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意识、安全素质也是大学生本身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高校重视安全教育,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创建稳定、和谐校园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为大学生的成才、成长提供一种安全、稳定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宋江浩.当前学校学生安全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考试周刊,2007,(34).

[2]汤继承.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问题成因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05.

[3]杨得志.高校安全教育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