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建筑环境学论文

建筑环境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4 15:15: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建筑环境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建筑环境学论文

篇(1)

关键词: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课程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247-02

一、建筑环境学的作用及地位

1998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调整以后新设置了建筑环境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其内容涉及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心理学,城市气象学,建筑物理等多学科知识,是本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1]。随着社会发展,节能减排需求逐日提升,建筑环境设计目标从最初原始社会躲避自然环境的伤害满足安全需求,过渡到满足人员舒适性要求进行人工控制室内温湿度,再到如今的提高室内空气品质满足室内环境的同时降低建筑能耗有效利用资源合理的排放废弃物。

笔者认为建筑环境学就是指在建筑空间内,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如何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和健康的一门科学。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室内的温度、湿度、气流组织的分布、空气品质、采光性能、照明、噪声和音响效果等及其相互间组合后产生的效果,并对此作出科学评价,为营造一个舒、健康的室内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建筑环境学内容具有多样性,相对独立性和应用广泛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需要从该课程涉及到的各个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其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树立可持续发展设计的观念,并建立/室内环境品质的概念,宏观了解与认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的目的和任务,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系统了解该专业。由此充分体现建筑环境学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中核心基础课程的作用所在,建筑环境学的理论知识是学好后续专业课的基础和平台[2]。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建筑环境学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含的技术知识和概念较多。根据新疆大学学生的特点和全校性基础课的安排情况,本课程的开课安排为本科生三年级的第一学期,即第五学期。授课方式为多媒体教学,考试方式为笔试闭卷考试。对于学生而言,刚接触该门课程会感觉内容分散,有许多内容和大学二年级所学的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以及传热学相关联,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这些基础课程的时候仍然采用高中时的应试学习法,许多重点内容没有掌握扎实,因此在学习建筑环境学时难于把握核心。

此外,建筑环境学包含了建环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概念,信息量庞大,基本每一章节都会遇到新的相关专业术语和理论公式。要使学生掌握构建舒适的建筑环境,对建筑环境进行分析评价以及设计能力,单纯的靠老师课堂讲解是不够的。因为理论化的内容都相对较为枯燥,学生兴趣不大,若仅为了应付期末考试而机械的不加思考记忆背诵都无法保证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本课程从2008年起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形和一些工程设计实例把一些抽象复杂的基本概念表达出来,避免学生在理解复杂的公式时感到厌烦。但近两年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虽然多媒体课件有直观形象讲解说明的优点,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课堂教授时间看似学生理解了复杂的公式,掌握了概念,但一旦期末考试时换个角度出题,学生就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因此如何更好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是建筑环境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建筑环境学的知识,从2010年开始课程学习增加了期末大作业环节,布置一些与课程各章节相关的调研题目,旨在让学生通过完成调研题目,设计并组织撰写研究论文对所学内容又更深的认识,但由于大作业论文指导工作量较大,单由授课教师完成指导工作并不能保证大作业论文的质量。

三、课程教学改进建议

根据前述内容可以看到建筑环境学在课程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同时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才能真正发挥建筑环境学专业核心课程的作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结合最新技术发展补充教材内容,丰富课堂讲授的内容。特别是在绪论部分,通过该部分的内容要让学生对建筑环境学有总体认识,了解该课程的核心作用。如果仅通过课本上区区几幅图片和条条框框的文字说明,无法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这时就需要结合实践和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搜索大量不同类型建筑的图片,使得课堂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举例说明,当前国家绿色建筑进入到规模化发展的阶段,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3]中的相关指标与建筑环境学的内容结合。特别是最新提出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能源系统,水环境系统,气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这些部分内容都和本课程所学知识紧密相扣。充分将实际与课程知识结合在一起就能使学生深入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建筑环境学这门课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二是在课程教学环节提高多媒体课件使用质量,避免出现学生理解不透彻的现象。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将图形视频与文本结合起来,学生能较为直观的接收,但学生略微走神就错过很多内容。因此采用多媒体课件时要增强课堂师生间的互动,对于重点难点除了用板书单独讲述之外,还要变换角度提问,尽量把学生的生活常识与学术问题相联系,用最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体验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清楚。还可提前将多媒体课件分享给学生以便预习,让学生透彻掌握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是需要改进最终考核模式,不能完全以考试的形式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该课程的内容。本课程从开设一来一直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形式给出最终成绩,直到2010年开始才增设了期末大作业环节。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形式,考试题型相对单一,而建筑环境学内容量大,仅从卷面考试并不能完全反应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让许多学生从开始学习时就有了应付考试的想法,不利于课程的教授。但从增设大作业环节以来,由于大作业成绩占比重较小,且大作业通常为结合实际的调研测试总结题目(例如之前布置过的教室二氧化碳浓度随人员变化测试与分析),费时较多,因此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为了改变此现状,建议日后的课程设置应增加大作业比重,迫使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并能够利用已经有的知识做一些实际的研究。大作业的指导工作还需要增加从事不同专业研究方向的老师进行指导,在此基础上可以丰富大作业的题目,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是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增设实践环节。为了让学生对实际环境有客观的认识,应设置实践性教学环节。譬如可以让学生动手测量某一特定环境的温度场,风速场,室内空气品质以及室内噪声强度等,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对建筑环境的感性认识,并且大学二年级所学的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对实践环节有较好的补充作用。

四、结语

通过建筑环境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从不同使用者和不同使用功能出发,研究适用于不同地域气候特点的舒适的建筑环境,为营造所需的环境提供理论依据。针对文章提出的课程教学中现有的问题,不断改进并完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就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从而更好的发挥建筑环境学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后续专业学习中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更好的专业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朱颖心.建筑环境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篇(2)

关键词:生态建筑,乡土,适宜技术,高技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is through the ecology of method, principle, the society and the nature, architectur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as the objective, moderate to transform nature and use, build and human survival of the ecological building that environment,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as a organic, have a certain func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whole system.

Key words: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local, appropriate technology, high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全球环境、资源等问题的日益突显,人类逐渐认识到自身作为自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所生存的环境休戚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生态问题,并应将其置于和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当前生态建筑作为一种探索和策略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也逐渐成为新建筑试验的一个主要方向。概括来讲,生态建筑主要有低技术生态、高技术生态及适宜性技术生态三个方面,虽然三者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但所采取的策略或理念不尽相同。

2 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对生态建筑的正确理解

生态建筑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是生态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生态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生态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

2.2 缺乏对农村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

目前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特别是东北地区。大部分的研究都从本学科(生态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农业建筑学、能源学)的专业角度出发,虽然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各个学科之间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如何在特定地区将人居环境与植物环境工程结合起来是函待解决的课题。

2.3 缺乏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

目前,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于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都停留在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

3生态高技建筑设计探讨

生态高技建筑的设计,对建筑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需要建筑师熟悉被动式生态设计手法,对相关领域的最新生态型技术的发展方向有大致的了解,并按照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征,积极推广和使用高新技术,优化配置建筑的物理性质(光线控制、通风控制、温湿度控制以及建筑新材料特性等),正确处理建筑与其周边环境之间的联系,使其发展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3.1引入绿色植物创造宜人景观

根据建筑构造技术以及先进的电脑操控技术,生态高技建筑内部也可以拥有绿色生态体系,使建筑内部的室内气候条件良好,增强生物气候调节能力,营造田园般的宜人建筑。坐落在法兰克福的商业银行总部大厦是诺曼?福斯特事务所的作品,该建筑属于超高层集中式办公建筑,在其设计中适当引入了自然景观,有全世界第一座“生态型”超高层建筑的称号。

3.2提倡尽量采用自然采光

光线主要通过屋顶进入室内,因此,屋顶形式采用了多种光线收集和反射构件。比如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新设计中心,它是出于建筑师皮亚诺之手,由七个或长或短的扇形体量交叠,将屋顶的交界处设计为倾斜的天窗,以利于室内采光。另外,比较新颖的采光设计还有柏林国会大厦改建的穹顶。大部分光线通过中庭进入中高层建筑,很多生态高技建筑也采用了中庭的设计来采光。光线通过中庭进入到建筑中,再利用阳光收集和反射装置进入到建筑内部。和中庭相连的房间能减少一半的热量流失,还可以降低制冷能耗。

3.3最大限度获得自然通风

生态高技建筑师尽量通过热压、风压、机械辅助等方式获得自然通风。在基宝文化中心的设计中,皮亚诺完成了一套被动通风系统的设计,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为当地常年多风,气候潮湿炎热。所以通过自然通风来降低湿度和温度的设计与当地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相吻合,并成为了一项核心技术。其原理是运用双层结构,使空气能够在垂直表面和弓形表面之间自由对流,建筑外壳上的开口用来吸纳海风,或引导建筑所需的对流。根据不同的风向及风速对百叶窗的开合做出调整,配以方向不同的百叶实现对室内气流的控制。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态建筑必将成为21世纪最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感的建筑形式之一。当今的建筑设计的很多设计都已推广并应用了生态学原理,我国的建筑师有勇气,也有能力设计出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生态建筑,并致力于人、社会和自然的人类居住环境及绿色建筑空间的设计和开发。生态化的思想是人类的取向和必然选择,城市和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它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另一方面,它为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生态建筑理论的发展将导致建筑科学技术内容的极大丰富与建筑艺术创造的相应发展,推动整个建筑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章福平. 生态建筑浅论[J]. 科技资讯 , 2007,(17) .

篇(3)

【关键词】生态住宅 设计技术 策略 趋势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年来, 资源和环境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知道,住宅建筑可以说是人和自然环境相互关系中的重要因素, 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 所以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清新优雅的自然环境成为了人们追求的趋势,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回归自然, 来享受轻松舒适的生活。近几年, 我国建筑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建筑行业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已经进入了生态建筑时代。所以就如何真正做到保护生态环境、节能节地已经成为了当前建筑设计关注的焦点问题。由此“ 生态住宅” 的新概念就产生了。以下就结合新江湾九里以及宁波•卡纳湖谷的生态住宅项目作简要的分析。

二.背景项目

2011年6月 - 2012年4月:华润置地新江湾九里

项目描述:华润新江湾九里延续“九里系”的高品质内涵,法式建筑,结合宫廷园林设计,讲究十字对称的仪式感和尊崇感,产品均以160-300平米左右的大平层为主。华润新江湾九里从规划到设计,从地块到户型,均致力于为“生活充满传奇“的城市精英们打造一个符合他们居住梦想的“家”。

2012年4月 - 今:华润置地宁波•卡纳湖谷

项目描述:华润•卡纳湖谷 总占地面积为487亩,内拥稀缺至极的90亩内湖和70亩天然山林,整体项目规划约300余户,也是目前宁波最大的纯别墅社区。华润•卡纳湖谷采用地中海式风格,立面结构敦实、质朴、大方、浪漫,展现纯粹的坡地原生庄园世界。

其在具体的工作中主要运用的是生态学原理,在设计时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平衡的原则。也就是要遵循综合系统效率最优的原则。在设计和组织建设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主要是指使得物质和能源在建筑系统中能够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规律,这样就可以达到一种无污染、高效、节能的生态平衡建筑环境。我们在这里的所说的环境不仅包括住宅区的自然环境, 比如土体、水体、空气、绿化、能源以及动植物等, 还包括住宅区中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系统环境。在这种的设计理念下,住宅建筑的建设和发展始终都会保持以生态平衡为中心,使得住宅生态环境保持在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三.项目设计原则

所谓的生态住宅设计, 就是指综合的运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人工环境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来设计和建设住宅建筑, 这样可以把住宅建筑打造成为一个小的良性的生态系统, 能够为居住者提供比较健康、节能、环保、高效、舒适的生活环境。如下图所示:

图一:住宅示范房

图二:规划设计绿化用地

图三:减轻居住区环境污染

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所以在追求高效节约的同时不能降低生活质量,如果以牺牲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代价这是毫无意义的。

2.设计时要做到生态化。生态住宅首先必须要遵循的原则就是生态化,也就是节约能源、资源,做到无污染以及可循环。

3.在规划设计时要做到因地制宜。在进行绿色生态住宅在设计时要了解当地气候、地形、水文、植物以及当地的经济、人文、历史、习俗等条件, 再结合一些健康的建筑材料和环保的施工技术作出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

4.坚持整体设计的原则。在住宅设计时应该强调“整体设计”的思想, 要结合气候、经济、文化等许多因素进行了综合的分析, 不能盲目的追求先进生态技术,所以不能只着眼于局部而是要顾全整体。

5.要减轻居住区的环境污染。在生态环境建筑设计时减轻污染是一个必要的环节。所以要尽可能的使环保的材料和设计方法,争取做到零污染, 做到资源的再生、循环使用。

四.存在的问题

1.很多人认为占地大, 容积率低才能建设生态住宅。所以片面追求住宅区大规模、低容积率、绿化空地大、楼宇间距宽, 忽视绿色住宅区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要求。

2.有些人把建造生态住宅区等同于建高档豪华住宅小区。事实上,高档豪华住宅并不等于绿色生态住宅,房子建的再高档, 如在开发时不注意自然生态保护,甚至为追求高档装饰使用有放射污染的装饰材料或在住宅中装氟里昂空调, 就背离了绿色消费的真谛。

3.一些人认为洋建筑就是绿色的、生态的。不少新开发的住宅崇尚欧式、澳式风格, 并将此作为楼盘的卖点, 生搬硬套, 而不考虑当地的实情, 结果建起来后只好看不好住, 造成了新的浪费。

4.有些人认为生态住宅就是多种花草、树木的绿色园林式住宅。这比过去只管建房, 不顾环境的做法是一大进步。但生态住宅除了自然景观, 还有环境保护, 实行防污、排污、治污, 甚至使用无毒、无污染、节能的建筑材料。

5.一部分人认为生态住宅只能到空气比较清新、生态环境良好的新城区或城市郊区开发建设。其结果是在这些规划相对滞后和基础设施不够配套的地区, 涌现一个个规模大、封闭式、小而全的新住宅, 形成了发展商因建大住宅而办起了小社会的现象。

五.生态住宅设计技术策略

1.住区物理环境与能源系统设计, 包括建筑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能源系统的设计等, 同时又与绿化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息息相关, 是当前生态住宅设计中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生态住宅中的住宅物理环境设计, 指的是按人体舒适要求及当地气候条件,进行可持续建筑设计的系统方法。其实质就是合理调节与处理各种影响住区物理因素使局部环境朝有利于人体热舒适方向转化, 从而提高居室内外物理环境的热舒适质量以满足适居性要求。

2.绿化系统及绿色材料系统。绿色生态住宅的绿化系统应具备“ 生态环境、休闲活动、景观文化” 等三大功能。因此, 其建设的重点除应满足绿地率、种植保存率与优良率、植物配置的丰实度、植物种类等指标要求外, 更应注重绿化系统的防晒、防尘、降噪、通风、水土涵养、空气保湿等生态功能的建设, 应减少硬质铺地, 加强垂直绿化。在建设绿色生态住宅中, 对于材料、用品的选用要强调两点: 一是要提倡使用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的材料; 二是要选用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有益人体健康的材料和产品,并充分贯彻执行“节能、节水、节地、治污” 的方针, 强调可持续发展原则, 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3.水资源的节省以及废弃物处理。节水的技术策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节水设备的使用; 二是住宅中水处理。值得指出, 生态住区里处理的是中水而不是生活污水, 不能为简化水系统的设计、节省投资而把二者混在一起处理, 这是水资源的节省中应该注意的。由于生态建筑是一个宏观概念, 因此在考虑能. 循环、材料再利用、废弃物处理时, 不应停留在单体建筑和个体住区的尺度上, 而应将其置于区域乃至城市的大环境中来全盘考虑。污水、垃圾、废弃建材的分散化处理势必造价昂贵、效率低, 不符合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要求。需格外指出的是, 不应追求垃圾在住区内无害化就地降解处理。因此, 集中处理住区废弃物才是生态住区设计中的明智之举。

4.智能化住区, 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自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化等。采用高科技自动化将住区内所有的物业、家务、服务设施、生活及工作设施连接起来, 从而有效地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自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大化等。

5.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对传统民居的积极保存和再生, 并运用现代技术使其保持与环境的协调适应。继承保护城市与地域的景观特色, 并创造积极的城市新景观, 保持景观资源的共享化。保持居民原有的出行、交往、生活习惯, 让居民参与设计方案的选择。

六.结束语

本问结合新江湾九里以及宁波•卡纳湖谷的生态住宅项项目,对生态住宅设计技术策略作了简要的分析,首先分析了设计原则和理念,在介绍了在设计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就结合这些问题作了简单的策略分析。当前生态住宅环境已经成为了建筑发展的一种趋势,所以通过这个案例对我国的住宅建设生态设计策略作了简单的介绍,希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明、饶永 浅议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 [期刊论文] 《安徽建筑》 -2005年5期

[2]马会军 节能住宅设计中的技术策略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10期

[3]张敬民 试论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20期

[4]王钲日 浅谈生态建筑理论与建筑住宅设计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2期

[5]黄茂英 官斌 建筑住宅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运用 [期刊论文] 《民营科技》 -2012年4期

[6]刘玉苗 竺昱 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2期

篇(4)

学院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开展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改尝试,取得了较大进展,加深了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认识。

1.学生及学院现状分析

“90后”大学生视野开阔、接受信息量大,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不易对某种观点盲目认同,具有批判精神。他们希望能同教师进行平等交流,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争论摸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不喜欢教条式灌输和死板的教学模式。追求自我,自信心强,不迷信权威,富有怀疑精神,想象丰富,具有创造力潜质的特点。[1]独立学院是一新型事物,目前在专业教学,特别是师资队伍和实验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培养方案等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成为独立学院教改的重要工作内容。与重点和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独立学院相对滞后。

2.加强创新意识培养的策略

2.1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应具有创新意识,改变过去以理论和知识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路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定创新性教学原则。我们通过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开展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改活动,重新修订了培养计划,适当调整传统的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教学中,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教师结合实际案例,重点介绍工程应用中的基本理论和典型、实用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有些枯燥的知识用多媒体演示出来[2][3],如水质工程学中将污水处理的混凝、絮凝技术利用多媒体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实践、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和知识,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教师以指导、辅导为主,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改项目,教师应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了解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工程应用技术及社会需求,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质疑态度和学习兴趣,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2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基础知识不扎实,在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将深奥的理论知识用浅显易懂的工程实例加以说明和介绍,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学过程中,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质疑耐心地给予解答,提倡严谨的学习态度。课堂、课后多和学生进行语言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要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让他们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坚强信念,成为创造力培养和发展的立足点。

2.3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借助学校现有的实验教学条件,将理论教学与实训实验紧密联系、与地方的经济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在建环、给排水等专业课程中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如:将建筑环境学、通风空调、冷热源工程、水质分析、水处理生物学、水质工程学等课程教学与建筑节能、学校及周边地面水体和地下水、农田水质和污水等学生身边的鲜活事物相联系,把理论教学与这些当地的研究对象联系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现场进行实测、分析、研究,以论文的形式给出评价及治理意见。在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中,抽象的理论就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现实,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实践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遇到相关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另辟蹊径,不要一味地按书本上原来的思路来操作。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且能锻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语

在专业教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焕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做起,通过教学改革,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唤醒创新动机,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意志。通过学习—实践—学习的过程,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去综合分析、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范起东,范翔宇.“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1:337.

篇(5)

论文关键词:生态生态建筑生态住宅

什么是生态?生态源于人类对自身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健康就成了目前人类最关心的话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所谓“健康”就是指人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据此定义,而“健康住宅”不仅仅是房地产住宅+绿化+社区医疗保健,并且是指在生态环境、生活卫生、立体绿化、自然景观、噪音降低、建筑和装饰材料、空气流通等方面,都必须以人的健康为根本。因此人在这个墓础上发展上,建立了生态建筑,为人类提供舒适居住环境的场所。作为一名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应该时时刻刻从生态角度考虑问题,下面其体谈谈设计中的问题

1生态建筑设计要点

生态住宅设计,指的就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美学、建筑技术科学、人工环境学、生态学及其它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环保、高效、美观的居住环境的一种设计实践活动。这里所说的“生态”绝非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一种对环境无害而又有利于人们工作生活的标志。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生态住宅涉及的技术体系极其庞大,包括能源系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游憩系统和绿色建材系统等。简单说来,其技术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住宅区物理环境(声、光、热环境)与能源系统设计,包括建筑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能源系统的设计等,同时又与绿化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息息相关,是当前生态住宅设计中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智能化住宅区,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白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化等。

1.1水资源的节省以及废弃物处理

从这个思路出发,要实现住宅设计生态化,需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住宅住区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包括建筑造型、朝向、定位以及细节处理如维护结构材料选择、保温方式、门窗形式等);建筑物内的环境控制系统设计。下面将从风环境设计、白然景观、光环境等方面,分别阐述可应用到生态住宅设计中的相关技术。

1.1.1住宅区风环境设计

建筑物布局不合理,会导致住区局部气候恶化。高层建筑由于单体设计和群体布局不当而导致强风卷刮物体撞碎玻璃的报道屡见不鲜。很多事例提醒规划师和建筑师,风环境和再生风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然而,可能是对室外风环境的预测不够重视或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当建筑师们在对建筑住宅区进行规划时,更为常见的做法是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建筑平面的功能布置、美观设计及空间利用上,而很少(或仪仅凭经验)考虑高层、高密度建筑群中气流流动情况对人的影响。事实上,良好的室外风环境,不仅意味着在冬季风速太大时不会在住区内出现人们举步维艰的情况,还应该在炎热夏季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即避免在过多的地方形成旋涡和死角)。从这一点上来说,在规划设计中仅仅考虑对盛行风简单设置屏障的做法显然是不够的。

1.2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住区热岛现象

住宅区周围建筑的热环境不仅和气流流动有关系,同时还和住宅区建筑周围的辐射系统有关。受住宅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住宅区室外气温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热岛”现象在夏季的出现,不仅会使人们高温中暑的机率变大,同时还促使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加重污染,并增加建筑的空调能耗。合理地建筑设计和布局,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生态住宅不等于简单地提高绿化率,如果住宅区绿化仅仅使用大规模绿地而不考虑与林地、水景设施以及自然通风等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不能充分发挥林地在改善室外热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还会把大量的金钱浪费在绿地浇灌上,可谓得不偿失。在绿化系统设计中如何改善住宅区室外环境,除了避免以上误区外,还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合理选择和搭配绿化植物和水景设置,要与整个小区的热环境设计协调起来,除了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外,还应充分发挥植物、水在改善住宅区微气候方面的作用。二是设计中要以人为本,如果绿化设计的最后结果是把人和绿色隔绝开来,仅仅“可以远观而谢绝入内”是不可取的。

1.3日照、遮阳与采光

太阳辐射是影响居室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住户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遮阳问题是指由于建筑物的外形设计、特别是凸凹变化的外型而引起的建筑围护结构(墙和窗等)实际按受的太阳辐射热量减少的问题。相应的,互遮阳则是指由于建筑群布局而影响到建筑物实际接受的太阳辐射热量减少的问题。

自然采光有利于人体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我国北方冬季对自然采光就有严格要求。在住宅区规划与单体设计中需仔细考虑遮挡和自遮挡对自然采光乃至建筑物的热环境的影响。

1.4护结构布置

这里主要是指外墙和外窗等围护结构的布置,体型系数这一概念并不能充分反映护结构对建筑物热环境的复杂影响。实际上,对于不同朝向角和倾角的外墙和外窗,由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不同而造成的渗透情况的不同,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也相差很大,接受的太阳辐射随着时间变化而千差万别,夜间背景辐射状况也不相同。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是利用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建筑物能耗模拟软件(如美国的DOE一2,国内的DSeT,等等)进行模拟分析,才能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

1.5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

住宅区规划应有效地设计防噪系统,如将住宅区和主要交通干线相隔绝,防止主要交通干线的噪音传过来。污染控制问题也需重视,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不好,一定是与室外空气污染有关,而通过有效的绿化、有效的组织建筑周围气流流动,可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在设计初期,技术人员就应该深入现场进行调研和测试,检验当地的噪声或污染是否符合标准。如果不能满足要求,一定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果居室噪卢超标,可考虑采用错开设计的双层玻璃窗,既能有效降低噪声,又不影响自然通风的利用。

2生态住宅原则

生态住宅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综合系统效率最优原则,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系统内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染,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这里的环境不仅涉及住宅区的自然环境,如空气、水体、土地、绿化、动植物、能源等,也涉及住宅区的人文环境、经济系统和社会环境。培育生态住宅概念主要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在住宅建设与发展中始终以生态问题为中心,在环保、绿化、安居、道路管网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与管理,使住宅区生态环境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之中。

3生态住宅的技术策略

3.1追求舒适和健康是生态住宅的基础

生态住宅首先要满足的是人体的舒适性,例如适宜的温度、湿度以满足人体热舒适。此外还应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如有充足的日照以实现杀菌消毒,有良好的通风以获得高品质的新鲜空气,以及无辐射、无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等。在心理方面,生态住宅既要保证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安全性、私密性,又要满足邻里交往、人与自然交往等要求。健康还有另外一层很重要的含义,是指住宅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住宅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有害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3.2追求高效是生态住宅的核心内容

所谓高效,是指尽可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我们知道,建筑业以及与建筑业相关的其它产业(如建材生产、运输等)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而生态住宅正是要杜绝这种粗放、浪费的模式,以最低的能源、资源成本去获取最高的效益。

3.3追求美观是生态住宅与大自然相和谐的完美境界

生态住宅与大自然相和谐不仅体现在能量、物质方面,也同时体现在精神境界方面,包括生态住宅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与社会文化相融合。生态住宅立足于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这两大课题结合起来,所关注的不仅包括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和利用可再生洁净能源,还涉及节约资源(建材、水)、减少废弃物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以及材料的可降解和循环使用等,因而它所占据的视点最高,所关注的领域也最广。

洁净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并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等无污染型能源。

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和场地因素。如朝向、方位、建筑布局、地形地势等。尽可能利用天然热源、冷源来实现采暖与降温。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来改善空气质量、降温、除湿。

材料的无害化、可降解、可再生、可循环。建筑材料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还要严格做到建材的无害化(无污染,无辐射)。

水的循环利用与中水处理。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雨水收集、中水处理、水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特别是对于水资源匾乏的地区。

结合居住区的情况(规模密集、区位、周边热网状况)采取最有效的供暖、制冷方式。加强能源的梯级利用。

结合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来布置室外绿化(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和水体,以此进一步改善室内外的物理环境(声、光、热)。

使用本土材料、降低由干材料运输而造成的能耗和环境污染。

篇(6)

实验教学是应用性建筑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满足市场、适应实际工作生活以及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依据培养目标,应当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验内容、改变实验方式,融实验与知识体系构建于一体,实验与设计于一体,实验与地方经济发展于一体,体现“在做中学、在做中会”的理念,使学习目标明确,更具应用性.

关键词:

实验教学;建筑学本科;应用性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应用性建筑学本科将实验教学与当地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融为一体,开创了实验教学的新纪元.这种新模式既有助于解决校企合作不协调的问题,又培养了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和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应用性实验教学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拓展其应用性,将实践教学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进一步发展了“在做中学”的项目式的实验教学理论.

1实验教学的应用性内涵及特征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实验教学既可以在实验室进行,又可以在实验园、教室进行,或者与生产、生活同时进行.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践教学、实验室实验教学、教学基地实地参观考察三大部分.另外,毕业论文设计、实习也是实践教学[1].“应用”这个词含义很广,它必须指向一定的对象、范围,如操作环节、岗位、工种、行业、产业,甚至是人生和生活.应用性具有动态演变的特性,需根据对象的功用或者功效而确定,并受到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制约[2].应用性建筑学本科的实验教学具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和范围,功能清晰单一.当然,其应用性还需要其它非应用性学科的必要支撑,并且也只是服务于当今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地方特色明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产业、新行业层出不穷,因此旨在培养建筑学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这种内涵就是建立实验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需要、市场需求、区域性特点的联系.

2实验教学现状

2.1实验室

实验教学离不开实验室.建筑学教学实验室主要有构造实验室、物理实验室、材料实验室、模型实验室、结构实验室,另外还有多种其它形式的实验室,如数字建筑实验室、形式视觉艺术实验室、建筑节能实验室等.大部分院校只有其中的两到三种,有些仅仅是在普通教室里摆上相应模型或者设备的简陋实验室,甚至是简陋的场地或展示位,而且教学模式多数是“填鸭式”教学.虽然有些实验室对外开放,但是少有问津,利用率很低.它们的主要作用仅仅是为了学科的设施评估[3].三所院校基本具备主要建筑学教学实验室,但是这些实验室是设置在普通教室里,且设备简陋.根据笔者的调查,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个别院校的学生根本就没有上过实验课.

2.2实验教学

建筑学专业目前的实验教学方式是教师首先利用课堂大量时间讲解概念、实验要求、注意事项等,然后进行示范操作,随后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验证操作并记录数据、处理数据,最后提交实验报告[4].目前实践课程的设置与实施缺乏科学合理性,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比例严重失调,几乎没有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综合性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难以落实[5].建筑学专业的总学时为3722个学时,而实验课总学时仅为872个学时,除去公共基础课的86个实验学时,实际建筑学专业实验教学只有786个学时,仅占所有课程总学时的21%,占专业课程总学时的28%.然而建筑学是一门很特殊的专业,既要有理论知识的指导,又离不开实践能力的培养,两者不可偏颇,也就是说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与理论知识的学习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2.3实验教学的改革

针对以上建筑学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有些院校已经进行了一些改革,比如更加重视实验室建设,改变实验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验证式实验到学生自由选择实验课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很大提高.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的声学实验教学改革,摒弃了权威的建筑物理实验教材,在室内音质设计实验教学中对实验组学生提出不同的混响时间要求,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步骤、拟定实验方案、开展实验、进行数据测定及统计处理、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作用只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实验设备[6].

3实验教学应用性探索

从以上实验教学的现状可以看出,目前建筑学实验教学改革已经取得很大成就,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还需要进一步将实践能力拓展至其应用性方面.新建本科院校应当突出培养应用性人才,突出“应用性”、“地方性”和“开放性”,开展应用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运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和地方经济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1开放性实验教学

应用性建筑学实验教学应紧密联系生产、生活,走出校门,融实验、生产、生活、科研于一体.通过这种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既可以解决经费不足、场地过小、设备不全、材料种类缺乏等物质方面的需求,又可以从直接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获得城市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建筑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当地的企业、社区、公司等单位,了解他们的需求;对有需要改善物理环境的单位,协商由学生通过综合性实验提出解决办法,单位在物质上提供帮助.在项目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设置的实验过程获得直观感受,增强建筑物理环境意识,提高相互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3.2建立特色实验室

面向地方、服务地方是应用性建筑学本科的发展方向和办学特色,因此需要深入分析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或专业方向,及时建立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建筑学实验室,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学教学实验,为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各种应用型创新人才.比如在铜矿带给铜陵居民经济利益和声誉的同时,也给当地环境带来了污染.地处铜矿之都的铜陵学院建筑学本科专业结合铜矿城市的污染情况、建筑环境、空间格局、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等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建立了铜矿区生态建筑技术实验室、铜矿区建筑设计实验室等富有地域特色的实验室,研究铜矿区城市的污染问题.另外,建筑学专业还可以与土木工程专业、岩土研究所合作,建立铜矿区建筑材料实验室,对铜矿区特殊建筑材料进行研究,尤其是对铜矿尾矿进行检测,从中选定可以作为建筑材料使用的尾矿.这项研究既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又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建造绿色建筑.矿业开发城市是资源型城市,不可再生的矿山资源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随着资源的逐步减少,城市就会渐渐衰退.因此对这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以及转型问题的研究是应用性建筑学本科实验教学关注的焦点.矿区生态建筑技术实验室、矿区建筑设计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等的建立,有助于恢复和利用采空枯竭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整体的融合衔接,振兴当地的经济活力、保证资源开采区的建筑安全和防灾减灾[7].

4结语

解决校企合作的问题,必须研究地方、企业、行业的需求.应用性建筑学本科实验教学新模式的诞生正是到达这种最高境界的理想途径.

作者:吴浪 单位:铜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曹风月.课堂实践教学:高校实践教学的基础环节———高校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新探索[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8):106-109.

[2]山子.“应用性教育,应用型大学”探索的意义和困境[J].当代教育论坛,2006(1):42-46.

[3]侯飞.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下高校建筑学实验室的教学与建设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3:2-18.

[4]涂宁宇,刘洋.建筑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1,38(8):189.

[5]李蓓蓓.产学研办学模式下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途径[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