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德育教育案例

德育教育案例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07 17:22: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德育教育案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德育教育案例

篇(1)

我所任教的班上有一位男同学,王晓伟,性格偏激,自尊心强,经常迟到、旷课,上课不专心听讲,扰乱课堂秩序,甚至顶撞老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在校内外吸烟、喝酒,打架。除此之外,他的一些细节表现让我更客观地认识他,虽然他不善言辞,但却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有时默默无闻的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分析与诊断〗

该生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父忙于工作,每天起早摸黑的,和孩子的交流很少,对于孩子的错误不是耐心的说服教育,而是指责,打骂,甚至是放任自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王晓伟同学感受不到父爱和母爱,行为出现了危机,养成了很多的不良习性。

〖教育方法与过程〗

一次上课,很多同学在铃声响起的时候匆匆忙忙的走入教室。这时我发现第三张桌王晓伟还没有回来,问同学们才得知上节课的时就没有看见他。大概过了十几分钟王晓伟一声报告,教室门撞开走了进来,没等我问一句,就疾步走到自己座位上,爬在桌子上不肯起来。我冷静下来想:一般情况下学生不会这么胆大,就算王晓伟特殊以前也没这样不礼貌的行为,今天肯定事出有因。于是,我用镇定的语气说:“同学们,我们继续上课!”学生们逐渐安静下来专心听课,王晓伟也坐在位子上不做声,一节课很快过去了。下课后,学生们都跑去做操了,教室里只剩下我和马晓伟。“马晓伟,你今天上课这样子表现很不好,有什么意见和不满可以和老师说啊……”“老师,我昨晚吃完饭,可能饭菜质量问题,肚子疼了一夜,今早起晚了,所以……”这时听到学生唧唧喳喳的议论,“王晓伟昨晚上网一夜未归。”我意识到王晓伟在说谎,这种行为违背诚实守信原则,但也是为了自我保护。我不在追问,当面揭穿学生的谎言,容易使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极易导致学生产生对立情绪,表明老师对学生缺乏信任,为后续的教育工作埋下了隐患,受损的师生关系要弥补也很困难。

接下来的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最近老师在网上看到了一个视频很有感触,今天特地带来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请大家用心来观看,(播放视频)”2010年2月9日,为抢在大雪封路前给已回家的民工发工钱,武汉市黄陂区建筑商孙水林连夜从天津驾车回家,不幸在南兰高速上发生重大车祸:一家五口在车祸中遇难。为替哥哥完成遗愿,弟弟孙东林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将33.6万元工钱发到60多名民工手上,这是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视频结束了,但它留给我们的震撼是强烈而持久的。我在黑板上写上:“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 孙东林20年来坚守“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的承诺在网上广为传播,这兄弟俩,被人们称为“信义兄弟”。信义兄弟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道德的真谛、责任的力量和人格的伟大。他们重大义、讲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道德楷模!“信义兄弟”用他们的义举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诚信,什么是责任,什么是良知,什么是值得我们坚守和尊敬的品德。

今天我们就开展一次素质评价工作,首先请每位学生先自评,从好人好事、诚信方面找出自己的优点,然后同学进行互评,最后全班同学进行总结和评价。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那就让我们开始吧!。”话音刚落,同学们就积极响应起来。张某同学说道:“我的优点就是遵守纪律,作业按时交,缺点就是胆子小,上课不敢回答问题,下次我要改正。”刘某紧跟着说:“我的优点是爱帮助同学,上次同学生病,我主动给他打饭,缺点就是脾气暴躁,说话不考虑,爱得罪人。”轮到王晓伟发言了:“我没有优点,缺点是迟到,上课说话、不写作业、还谎言……”王晓伟把自己的缺点列举了很多,然后就低头不语了。听到王晓伟的自评后,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一个孩子内心大部分由阴影覆盖着,这样的孩子生活在自卑中,可见他的内心有多么的痛苦。

自评环节后,接下来是互评。我说,“同学们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吗?几乎每个同学都听过这个故事,老师小时侯也不止一次的地听过。可以这么说,《狼来了》这个故事伴随着我们几代人的成长。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这个故事能够这么广泛地代代相传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诚实,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位诚实守信的同学呢,同学们互相对视,没有一个人说话,我首先打破了这种尴尬的局面,走到王晓伟眼前,诚恳地看着他说:“在老师的印象中,你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同学,上次我让同学们把制作的模型交上来的的时候,也有你按时上交,说明你很重视这件事,这就是你的优点呀。 还有一次劳动挖树坑,是你第一个按时到的,没有任何人的监督,按规定完成了6个树坑, 这一次次小的细节和行为都说明你是诚实守信的好同学”。我说完这些话时,他抬起头来看着我,我微笑的看着他并点点头。后来本组的同学都开始对他进行评价;“王晓伟同学你还记得那次的运动会吗?因为你刚刚生完一场病身体还没恢复好,使得比赛时没有拿上名次而后悔吗?同学们从心里感激你,因为你是为了班集体的利益而带病参加的,所以你关心集体也是你的优点。”这时他的脸慢慢的红了起来。接着肖某又说道:“上次下大雨,我没有带伞,是你借伞给我的,不然我就会淋雨的,我从心里感激你……”同学们表扬王晓伟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后来王晓伟的眼睛里充满了感激的泪水,站起来说:“今天是我最难忘的日子,同学们对我的评价让我很吃惊,没有想到我身上还有优点,谢谢老师和同学们,从今以后我会慢慢的改掉身上的缺点,融入到这个集体当中来,做诚实守信的好学生,请老师和同学们相信我,随后他深深地向大家鞠了一躬”。这时班里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掌声中给予了王晓伟无限的力量,也代表了同学们对王晓伟的信任。几周后,他的纪律明显好转,对班级的事情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篇(2)

一、思想政治课堂中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案例陈旧,落后于学生德育认知需要

“90后”的现代中学生,成长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所接受的信息量大而新。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如果再沿用以往的案例,学生不仅产生不了共鸣,而且会被认为落伍、跟不上时展。比如在经济生活中,讲到理智的消费者必须坚持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原则,如果教师继续运用以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来设计教学,学生不仅不会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更会认为这是矫揉造作,起到反作用。

2.案例简单堆砌,造成学生德育认知疲劳

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课程中,教师会选择很多的案例来说明一个观点。比如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点。可以用到的案例很多,比如中国诸子百家思想、唐诗宋词、建筑、绘画、音乐、科学技术等等。而这些案例中有很多已经是学生熟知于心的,如果不加挑选,简单重复,不仅起不到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作用,原本想要的德育效果也得不到实现。

3.案例分析不透彻,德育教育流于形式

案例的选择很重要,恰当的分析更重要。如果不加分析,或只是简单分析,触及不到学生内心的深处,学生接受的信息就停留在了案例本身,德育教育的力量难以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深刻体会,更不会外化为自觉的行动。

二、用好案例,从他律走向自律

1.案例的选择

(1)富有时代气息,符合学生德育认知需求

与其他学科比较起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更需要具备时代性。所以案例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当代甚至是当年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当代学生认知需要。比如,在生活与哲学第四课《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课中,笔者在2012年3月份开设市级公开课的时候,运用了影片《2012》导入新课。这个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同时,结合2010年、2011年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让学生讨论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有天灾也有人祸,就会非常顺利地得出我们要善待自然、尊重规律的道理。这样做符合学生认知需求,激起学生共鸣,化被动服从为主动律己,实现道德教育从他律走向自律。

(2)精简案例,避免认知疲劳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可以用的案例很多,但是用的过程中要大胆取舍。比如前文讲到的在展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学生以往关注度不高的案例,详细讲解,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把学生熟知的案例留给学生自己讲解、自己体会。这样更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辉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3)选择正面案例,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

市场经济越发展,文化市场越繁荣,越容易产生背离社会主义发展需求的各种低俗、腐朽的东西。思想政治课要更多地选取正面的案例,向学生宣传积极向上的精神,让学生更多地接受正面的德育教育。

2.案例的运用

(1)案例分析精雕细琢,德育教育水到渠成

案例的选择固然重要,但没有好的分析和引导,案例不仅会和知识目标脱节,更会远离德育目标的达成。教师要对案例精雕细琢,使案例与知识目标、德育目标之间的关系自然生成。如《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课中,可以通过视频展示近几年发生的自然灾害,给予学生视觉上的震撼。然后让学生分析原因。人类在发展经济、追求效益的过程中违背自然规律,导致近几年来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从而自然生成学生的道德认识――我们要善待自然、珍惜生命。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

篇(3)

【关键词】中职 德育教学 契合 现实

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如何有效开展德育教育,是目前德育教学领域热烈讨论的话题。与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则是面临着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而围绕着岗位技能和岗位意识进行系统化训练。其中,岗位意识的训练便有赖于德育教育的强大支撑。从德育教育本身的实现途径来看,包括课程教学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本文所要讨论的德育教育途径,具体指向课程教学领域。

笔者长期从事“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该课程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应用于对实际问题的解答;并且,着重关注了青年人在人生规划中感到迷惑的问题。由此可见,该课程就为中职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其岗位意识的塑造提供了方法论支撑。然而,在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却时常出现课堂与现实脱节的现象。这就为德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优化教学模式的要求。与此同时,这也就构成本文选题的初衷。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中职德育教育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德育教育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可以从主观与客观两大领域寻找根源。其中,主观领域又可以细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而客观领域则可以细分为校园文化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具体如下所述。

(一)主观领域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1.教师方面。作为德育教师承担着课程教学的任务,也应履行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尽管在教育界对中职德育教育的意识提得很高,但在实际教学领域仍存在着诸多缺失。首先,部分教师仍将该课程单纯理解为一门必修课,从而在应试教育形式下解构该课程的教学。其具体表现为,通过一定数量的案例来支撑课本知识的讲授,并拘泥于课本知识点的单向传递上。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哲学与人生”与学生“实际人生”脱节的现状。

2.学生方面。不可否认,在职业教育阶段中专业课程学习占用了学生大部分时间;并且,在就业导向、市场需求导向驱动下,也强化了学生对各专业课程的重视程度。从而,中职德育课程则处于较为尴尬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在学习中难免出现消极情绪。而且,正如上文提到了与现实脱节现状,这一现状又加强了学生消极情绪的产生程度。

(二)客观领域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1.校园文化方面。校园文化体现为,学校组织中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这就意味着,良性、健康的校园文化将有助于学生完善人格的塑造。校园文化的构建在于由上到下的价值观传递,并伴以诸多仪式性活动的开展。在反观中职学校的上述工作时发现,价值观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功利色彩,而仪式性活动的开展也归属于常规活动之列。从而,难以促使学生仔细思考有关人生发展的哲学主题。

2.社会环境方面。伴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与延伸,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内在驱使下,无论在教师中间还是在学生中间,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商品拜物教意识。而中职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着,他们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并在价值判断还未成型的时期,可能将追求物质财富作为人生发展的唯一目标。这样一来,他们所感悟到的人生意义自然就与“哲学与人生”大相径庭。

二、针对现实挑战的反思

作为每一位中职德育教师都应针对以上挑战展开反思。反思的内容包括:如何应对这一挑战;这一挑战为德育教育带来了怎样的思考;该如何优化今后的课程教学等。

(一)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不难看出,以上挑战受到主观与客观因素的作用;且主观与客观之间又相互影响。因此,应对挑战的合理化步骤便是“先易后难”。在德育课程的教学中,诸多外部客观因素已经先期形成,这就要求须在教师教学模式上下工夫。而对于学生方面,应看到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并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建立成熟的时期。从而意味着,仍须围绕着教师教学环节开展模式创新。至于校园文化的构建,显然已经超出了本文的研究范畴,同时也属于难点问题之一,这里就不做考虑了。

(二)该挑战带来的思考

笔者深刻体会到,若要改观德育课程在中职课程体系中的尴尬地位,关键还在于显示出该课程的实效性。以往在德育课程教学环节,教师习惯于用空洞的大道理说服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但却遭到中职学生逆反心理的抵触。因此,以学生人生发展的实际问题为主线,以学生身边的故事为案例,切实做到“哲学与人生”与他们的人生紧密关联,该教学方能获得学生的信服。这里还应强调,德育教学还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领域,如还应关注学生的课外实习阶段的思想变化。

(三)如何优化课程教学

关于德育课程教学优化属于教学手段问题。正如笔者在许多场合所强调的,在开展教学手段创新的同时,还应注意使其与现有教育环境相适应。现有中职教育的主导思想仍聚焦于岗位技能的培养上。诸如,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等教育理念的提出,实则都在于怎样提高专业教学的岗位适应性。由此,德育教学在手段创新时应基于传统教学形态,但又要在局部环节上形成创新驱动。这就是笔者在优化课程教学上的辨证思想。

三、反思基础上对“哲学与人生”课程的解读

这里以“哲学与人生”课程的第5课为考察对象。第5课的体例为:(1)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3)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4)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针对这4小节的内容,在反思基础上可进行如下解读:

(一)教学模式方面的解读

众所周知,哲学命题往往远高于人们的生活经验,况且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难有完整的生活经验内容。因此,如何使他们理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则成为教学难点。发展包括两个维度:时间和空间,即时间上的延续性和空间上的上升性。教师在解构“发展”的概念之后,便可以联系远期的就业问题和近期的专业知识积累问题展开阐述。在这样的解读下,就避免了因问题拔得过高,而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

(二)案例支持方面的解读

案例是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重要支持,而这种支持应建立在真实有效的情景结构上的。在网络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当下的学生很容易获得外部信息,该信息量有时甚至超出教师的获取容量。因此,简单引入虚拟或公众人物的案例,因缺乏新鲜感和可比性而效果并不显著。为此,在讲述“人生是一个曲折中发展的过程”时,教师可以有限度地讲述自己的成长发展历程;并以心得体会的形式,与学生们分享。这样一来,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感,也在移情效应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领会。

(三)教学手段方面的解读

反思中提到,应将德育课程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而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下,这种延伸则需要德育教师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毕竟,课外还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实习教学环节的展开,诸多学生将走向企业一线岗位。此时,在他们身上所反映出的岗位意识问题、人生职业规划问题将集中爆发,从而跟踪他们的思想动态并给予及时干预将十分必要。因此,德育教师可以通过QQ与他们保持联系。这样一来,通过他们的信息反馈不仅能充实教师以后的教学素材,也能切实做到德育教育与现实相契合的态势。

以下将具体展开二者契合下的模式构建。

四、二者契合下的模式构建

具体而言,二者契合下的模式构建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

(一)课前准备阶段

以“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为例。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人生”作为大跨度的时间概念是非常空泛的。在他们现有10多年的生活体验中,难以切实理解顺境与逆境的辩证关系。此时,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就须通过案例导入、事例列举等形式,在学生脑海里建立起感性认识。这里需要指出,在案例设计时教师应在“移情”的基础上来进行。如,可以将已经毕业学生的事情作为案例来构建,当然也可以选取教师本人的一些经历。这样,就能支撑传统教学模式与现实相契合。

(二)课堂教学阶段

哲学思想在于感悟,而感悟的驱动力来自于身临其境。为此,在课堂教学阶段应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情景营造上的功能。具体而言,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课前准备的案例形象、生动地反映在PPT或视频中。如,在阐述顺境和逆境的辩证关系时,可以将已毕业学生的工作历程信息反映出来。信息包括:求学环节、求职环节、现在的情况。在一个较段的时间跨度下,片段化的指出两种境遇都是人生需要面对的。由于案例主人公与此时的学生存在诸多同质化要件,就能使得此时的学生更加关注他(她)的这段历程。然后,在移情作用下得到深刻的感性认识。

(三)课后反馈阶段

课后反馈包括作业布置和跟踪干预等两个方面。其中,目前许多教师习惯于采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来布置作业。根据笔者的实践发现,心得体会往往存在着“八股”气息;并且,很多地方都有相互抄袭的嫌疑。因此,建立跟踪干预手段才是与现实契合的根本。具体的做法可以采取,建立QQ群来组建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交流群。学生结构跨越各届,这样能够形成相互间的互动。教师则在公开干预和个体单独干预的形式来完成反馈。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了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五、最后还应强调的问题

在文章行至最后,笔者再强调一些问题:(1)学校管理者的关注问题。无论课程教学与现实契合的程度如何,都难以保证学生不被校园文化的影响。在当下功利思想普遍存在的现状下,学校管理者应针对性的推动校园生态的良性、健康发展。(2)校本课程建设问题。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形成具有自身适应性的德育教学模式这才是关键。为此,笔者所谈到的诸多观点也只是植根于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的。从而,同行们还应根据本校实际进行改造和完善。最后,文章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六、小结

从德育教育本身的实现途径来看,包括课程教学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而针对模式构建讨论的德育教育途径,具体指向课程教学领域。作为中职德育教师都应针对目前挑战进行反思,即如何应对这一挑战;这一挑战为德育教育带来了怎样的思考;该如何优化今后的课程教学等。在反思挑战的同时应注意,挑战的形成根源于主观和客观两个领域,而客观领域则是先期存在的事实。从而,在应对方法上须关注对主观领域的克服。在此基础上,应在教学模式、案例支持、教学手段上进行解读。最后,则须围绕着课前准备、课程讲授、课后反馈等三个阶段下工夫。最后,还应强调两个方面的问题:(1)学校管理者的关注问题。(2)校本课程建设问题。

【参考资料】

[1]李秀英.试论新时期中职德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2(3).

[2]曹志勇.论加强情感培养在德育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J]. 考试周刊,2011(60).

篇(4)

班级管理教学方法德育教育我国高等医药院校普遍开设了药学专业的课程,要把药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落到实处,切实提高班级管理在德育教育上的成就,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就是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教学理论的不断创新,为我们提供了教学方法创新的可能性。药学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药学专业教育主要培养药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评价及指导合理用药的基本能力。因此,必须针对高校药学专业课堂教学过程的情况,根据药学专业的班级管理实践,根据药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性质,不断创新班级管理的德育教育方法。

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与教育时,必须做到以下基本方面:第一,在德育教育理念上,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新时期教育理念的核心。“以生为本”就是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教育教学活动的最高主体,要确立尊重、平等、民主的观念,正确处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尊重被教育者平等的人格价值,重视大学生具有的自身尊严,彻底抛弃“唯师是从”“听话老实”的传统评判标准。第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理论模型的建立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也不可忽视,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学,参加教学模型的直观学习方式,避免复杂的理论逻辑。不但使学生可以通过教学来进一步感受德育方面的知识,将药学教学课堂中深奥难懂的教学知识通过实践来更深入的认识。教师在德育教学管理中,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了解,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出一套合理的具有不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对教学学习的兴趣,将难懂的教学知识直观化,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勇于尝试师生角色互动教育法

互动式德育教学方法的形式主要有:一是主题探讨式互动。即在课堂上紧紧围绕药学专业教学主题展开“教”和“学”双方的互动交流。二是归纳问题式互动。即针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问题,归纳问题,然后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教”和“学”双方的互动交流。三是案例式互动。即在课堂上由教师呈现药学专业相关的个案,然后请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提出可行方案,教师要合理的设置问题的悬念,针对问题重点和热点深入透彻分析,最后形成关于药学学习的理性认识。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方式是“问”与“答”,促进师生之间的影响力,发展班级德育教育教学的创新方法。

其一,对于药学专业的教师而言,有利于其教学理念和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对任课教师有很高的要求:如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需要教师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需要教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等。因为,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扮演是组织者和指导者的双重角色,主要发挥协调和指导作用。只有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才能保证教学活动有序地、紧凑地实施和进行。因此,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转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性学习,营造一种民主、双向、平等、协商的师生学习关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否则就会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其二,对于广大药学专业学生而言,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增进与教师的互相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知识的概括归纳能力和记忆能力,进而更好地组织语言能力,表达以及创造性思维习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处于“互动式”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亲自参与问题的解决。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仅是视觉和听觉的活动,还需要动口、动手、动脑,充分调动各种学习器官的功能。久而久之,学生概括总结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和培养。

二、适当采用案例教育管理法

案例教学“是指以药学专业相关案例为教学平台,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基本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理论和分析技能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药学专业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或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正确的理念、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药学专业学习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结构图如下:

精选案例呈现案例理论学习用理析例总结升华

典型生动创设情景自学精讲分析讨论点评指示

寓理于例提出问题把握原理解决问题明理导行

突出案例教学,以药物的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管理环节的案例为主线,进行分析、论述,典型引导,启发学生。案例设有相关的药学知识链接、介绍学科的知识,增加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开拓学生视野。首先,案例的有趣性、可读性,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第二,案例教学法不仅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理论,而且更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学会学习。第三,案例教学法有利于促使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的沟通与合作,培养其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案例教学方法是认同的,认为案例评析法能够改变理论灌输的枯燥性、乏味性。

三、建设班级文化,营造浓厚学风

为了建设良好的药学专业班级文化风气,营造浓厚的医学氛围。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注意学生对药学知识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他们才能够学好。另外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做到勤学好问。因此我的学生经常与任课老师探讨问题,给我们班任课老师都这样说:“我们累并快乐着”。

四、注重德育教育,转变评价方式

班主任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而且要注重德育教育。在德育过程中,作为班主任应该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因势利导。发现每一位学生在药学专业学习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与鼓励。要注意摸清后进生的思想实际,并及时与家长沟通,掌握后进生落后的原因,切记不能讽刺挖苦后进生,要用爱心、诚心去感动他们、接近他们,用恒心和爱心来转化他们。注意以表扬为主,注重他们的进步,从基础的知识入手,不怕劳苦,不言放弃,给他们改正的时间,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为后进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从而不断缩小与中等生和优等生的距离,使一部分后进生有了很大的进步。

总之,高校的药学专业课,是大学生接受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对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班级管理是一件既辛苦又充满乐趣的工作。只要我们班主任讲究管理方法,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及时总结自己的管理经验,形成自己的管理模式,认清药学专业课的重要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想方设法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联系理论内容和社会实际,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药学专业班级的德育教学实效,使药学专业的班级管理成为学生“真心喜爱,受益一生”的德育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1]姚君安.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J].文学教育,2010,(2).

[2]杨生元.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J].中国农村教育,2009,(5).

[3]黄春鼎.创新中职德育教育,提升班级管理水平[J].现代阅读,2012,(16).

[4]黄琳.德育教育渗透于职业学校班级管理的探讨[J].科教导刊,2011,(9).

[5]李玉林.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1,(2).

篇(5)

关键词:职业教育 ;德育 ;案例教学 ;职业道德

一、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意义

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职业准备教育,是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教育,其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职业化员工,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社会现实需要的实用型技能人才。企业优秀员工的标准综合起来就是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所以,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是检验职业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职业道德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既然职业道德这么重要,那职业道德到底是什么呢?其实,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职业态度、职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作风、职业义务、职业良心和职业声望等范畴。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标准的重点内容就是要求员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职业道德对职业学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不同,教育重在塑人,塑造人的素质。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衡量职业教育成果的标志,是娴熟的职业技能和敏锐的创新意识以及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精神。而德育教育是贯穿整个职业教育的主线,是职业教育的灵魂,直接体现了新时期职业人员素质。因此,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如何完善和改进我们的德育教育,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职业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我们适时提出了素质教育,但德育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某些传统的教育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传统的德育教育,偏向于政治思想的灌输,德育课教学往往是教师教政治知识,学生学政治知识。教学过程单纯以教师的教,即灌输为主,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没有注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由于政治思想课本身抽象性的特点,难以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教师也缺乏比较有说服力的教育手段,其效果基本上差强人意。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使得学生接收信息的途径趋于多元。如果不采取相适应的疏导措施,而是用传统的“禁、堵”等方法进行德育教育,显然是不能取得实际效果的。加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的贪污、腐败等违法违纪等负面现象,也给德育教育造成一定的冲击,需要给学生以正面和正确的引导。

三、学校德育创新与改革探讨

1.与时俱进,提高德育教研水平。为输出高质量的德育教学,加大教学研究的投入必不可少。相对来说,教学研究是职业学校比较薄弱的工作,没有得到教师们应有的重视。为此,提高德育教学水平,必须充分发挥教学研究的作用。我们知道,现代企业需要大批高技能、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工作者。但是,各类企业对不少职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操守、职业态度等职业道德还不够满意。德育课教师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需求,针对企业需求和职校毕业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德育课题研究,根据教学的需要确定具体的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探索出适合企业需求的有效教学模式,大力提高教学效果。2.充分利用专业课教学资源。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可贯穿始终,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作为财经类职业学校,我们主要讲授财会专业知识、和各种财税实务操作,包含大量可利用的德育教育资源,比如,针对具体的税法条文规定,实务操作教学可重点强调诚实守信等一般社会道德规范,并尽可能通过案例对税务每一税种进行说明,讲清合理避税和恶意逃税两者之间的区别,让学生清楚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3.实施德育案例教学。教师可联系学生自身的经验、身边发生的事、社会热点,审慎选取材料,设计教学案例,拉通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使书本知识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做到既符合教学主题,又可强化育人意识和创新意识,确保教学的活力。教师从学生的道德实际水平出发,就法制问题、经济问题、心理问题等现实中发生的鲜活事例作为教学内容,努力让学生增强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案例讨论,引导学生遵纪守法,遵循社会道德规范,从思想上认识社会道德的重要性,并在意识上把社会道德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德育素质的不断提升。4.开展职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根据国家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从战略高度强调各种职业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创业观。教师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干”的氛围。当学生碰到困难时,教师积极地帮助学生排忧解难,鼓励学生不要惧怕挫折和失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坚毅的创新意志和品质,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5.发挥校园宣传媒体作用。利用校园宣传窗、黑板报、图书馆、校刊、校内广播等的宣传作用,开辟文化宣传阵地,营造绿色、平安、文明、和谐的校园,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施加良好影响。同时,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学雷锋”、“希望工程”、“爱心助残”等公益活动,并让学生主动分享参加活动的心得体会。6.发挥班主任的独特作用。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德育工作的实施者,在培养好的班风和学风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如主题班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学校应急预案,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成长问题等。学校可定期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推广优秀班主任经验,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总之,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管理,从学生看得见的行为习惯作为切入点,培育学生看不见的思想灵魂,在学生知识技能增长的同时,心灵也获得良好的成长,实现职业学校毕业生从技能到道德的双翼腾飞!

作者:黄荔琳 单位:福建省税务学校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学》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合群主编.

篇(6)

关键词:德育缺失 道德培养 德才兼备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技能型人才,就业前参加职业技能训练也成为社会的共识。在这繁荣发展的背后有一个隐忧逐渐显露了出来,那就是片面强调学习技术而忽视德育教育导致的学生有才无德、难于管理、礼仪缺失、道德败坏等现象逐渐增多,由此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引起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和探讨,其中德育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缺失无疑是普遍共识之一。

一、德育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

造成德育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德育课的开展困难。职业教育中的德育老师专业的比例少,照本宣科教学没有亮点,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时间一长便没了兴趣,导致德育课成了鸡肋课。二是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在社会需求大量技术人才的情况下,学校过分强调技能培养,牺牲文化课和德育课,强化技能实习课,导致德育课缺失。

纵观当今世界,即使是西方国家在教育中也把道德品质教育当成首要目标来抓。而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教育中却忽视了道德品质教育,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灌输知识、培养技能,这有悖于教育的根本宗旨。

我们要正确看待德育教育在整个教学中的作用。有些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就非常难以管理,主要表现在听课不认真、作业不完成、实习不操作、无事生非、不守纪律。如果我们能通过做好思想道德教育端正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那一定能有效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二、德育教育的方法

要搞好道德品质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文明社会的良好氛围。在此,笔者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职业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体会。

首先,学校的所有教职工都必须成为道德方面的行为榜样。“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生的成长阶段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学校里,学校成为学生第一生长环境,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就是学生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正是教师自身的道德力量为道德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必须提倡诚实、团结、尊重他人和勤奋进取的道德标准。学校是一个小社会,在教学、出勤、就餐、卫生等各方面处处都有学生的影子,树立做人做事的标准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有了标准要求也就有了做好德育教育的抓手。

第三,学校必须成为团结友爱、互相关心的集体,逐步成为一个文明、友爱、团结、互助的社会缩影。学校也是一个大家庭,其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成分复杂。营造一个和谐的大家庭环境、创造文明向上的良好气氛能对搞好德育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四,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在课堂内外的日常交往中,老师们必须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公正、文明、友爱等道德标准,使学生在学校里就养成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公正无私等道德标准的习惯。“知行合一”就是要求学生的日常行为要符合道德标准的要求,并且通过日常监督督促学生践行道德标准的要求。

第五,学校老师应该通过教学艺术,把道德教育融入到一个个有趣的教学案例中,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单纯的说教是没有说服力的,优秀的德育教育必须和生动的实际案例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中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升华,这是德育教育中的最重要的方法。

第六,学校老师应该严格按照《中小学道德规范》管理学生,及时发现纠正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引导学生讲道德、懂礼貌、守纪律。必要的监督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发现存在问题的学生应做到教育为主、处罚为辅。

第七,班主任老师应对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方面的进步进行评价,及时发现优秀典型并予以表彰,创造向标兵学习的良好风尚,营造赶学比超的气氛,带动德育教育步步提高。同时做好落后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他们共同进步。

第八,父母、社会甚至所有成年人都应加入进来,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孩子不仅是祖国的未来,更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在他们身上花费再大的心血也是值得的。尤其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最直接。这就要求父母更要重视言传身教,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从道德的制高点上引导孩子,传递社会正能量。

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德育教育;人才培养

一、引言

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德育教育,都是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施加有利影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还需要提升个人道德水平和综合素养,为日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我国院校应重点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学生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一)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人才。一方面,为社会各界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例如高等学校、党政机关。另一方面,为中小学培育德育工作者。无论学生毕业后选择哪个方向就业,学生都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成长成才。教师将思想政治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做思想政治理论的传播者,促使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教师根据德育大纲组织课堂教学,将德育教育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之中,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既能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也能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利用思想观念、政治观点等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满足社会要求的思想品质。德育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心理施加影响,以此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修养。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实效性,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可持续发展。教师通过德育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政治参与能力。教师将两者相结合,以社会主义理论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目标。

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理念落后

德育教育理念指引着教师的教学方向。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中,部分教师的德育教育理念过于落后,无法发挥德育教育作用。第一,教师过于依赖教材,没有联系日常生活,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一些教师对德育教育存在理解误差,认为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同,不能主动开展德育教育。部分学校将德育和智育相分离,没有为教师提供帮助,使得教师产生错误思想,致使德育教育严重失位,无法在教学中全面开展。第二,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设备,不能发挥自身指导作用,无法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致使学生出现知识脱节现象,降低了教学质量。有些教师不了解学生学习过程,无法提供针对性指导。

(二)德育教育方法陈旧

德育教育方法影响德育教育质量。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陈旧的德育教育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无法让学生认同和实践。第一,教师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站在道德制高点教育学生,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实践是加深学生知识印象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师没有进行实践教学,学生学习势必会出现多种问题。第二,教师忽视师生互动,课堂教学缺乏双向交流。教师不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学生没有及时反馈信息,导致教学质量始终无法提升。

(三)德育教育目标过高

德育教育目标,是德育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部分院校的德育教育目标过高,脱离社会实际,难以起到指导作用。过高的德育教育目标,不仅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还会增加教师的工作压力。德育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没有考虑道德追求的层次性,无法让学生深入了解道德要求,不利于学生发展和进步。过于至善和高尚的人格在当今社会中并非普遍道德现象,我国院校制定的德育教育目标和学生水平不符,让学生觉得自己和目标相距很远,打消了学生学习热情。

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德育教育对策

(一)创新德育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应创新德育教育理念,贯彻以人为本德育教育理念。首先,教师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摆脱陈旧理念束缚。教师需要联系现实,从生活中搜集教学素材,积累教学案例。教师需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之间的差异,通过德育教育填充思想政治教育空白部分,全方位培养学生,提升学生思想素养和政治素养。其次,教师应发挥指导作用,加强人文关怀,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学生思想问题,找准教学着力点,通过德育教育解决学生思想问题。教师需要适度使用多媒体技术,加强教师指导,促使大学生做出正确价值选择。最后,教师需要树立学生德育理念,让学生了解德育教育重要性,帮助学生内化德育知识。教师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教育之中,让学生了解社会、国家,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学校应支持教师工作,鼓励教师融合德育和智育,构建完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使教师又快又好地完成工作。

(二)改进德育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应改进教育方法,提升德育教育质量,使德育教育达到预期效果。第一,教师应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采取多样化教育手段,使学生成为德育教育的主体。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实际案例,组织学生成组讨论争议话题,提升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福利院、敬老院做义工,让学生将所学德育知识外化为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二,教师应重视师生互动,积极和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反馈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知识框架,实现教学和育人的统一。教师可以建立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账号,通过新媒体平台和学生传递信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第三,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微课教育,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强化德育教育效果。教师需要不断优化微课设计,丰富微课内容,做到与时俱进,保证学生思想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相同。教师可以将微课教育贯穿德育教育全过程,发挥微课教育作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三)制定合适的德育教育目标

我国院校应制定合适的德育教育目标,应认识到德育教育的渐进性和阶段性,逐步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第一,基本德育教育目标。基本德育目标,是对学生做人的要求,包括学生的人格修养、道德修养、诚信品质等。学校应加强队伍建设,将教师树立为榜样,让学生模仿教师,促使学生发展成具有健全人格、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才。第二,高层次德育教育目标。高层次德育教育目标,是对学生做高尚的人的要求。不仅对学生自身理想提出要求,还对学生服务人民、社会提出要求。学校需要加强德育教育力度,构建专业化德育教育队伍,分层培养学生,实现育人目标。学校在制定目标时,始终坚定政治方向,端正政治态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同时学校需要了解学生实际水平,对水平低的学生适当放低标准,针对性进行德育教育,使全体学生共同共发展。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