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5:14: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质量管理与控制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毕业 设计 质量 对策
一、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实践环节,教育部发出的相关文件特别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中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更强调了当前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然而,如何在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优质高效地开展毕业设计(论文)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影响因素调查
评价一份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应该是全方位的。毕业设计(论文)不同于科研总结或论文,也不可能全部等同于真正的工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基本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主要包括:
调查研究、中外文献检索与阅读的能力,综合运用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独立研究与论证的能力,试验方案的制定、仪器设备的选用、安装、调试及实验数据的测试、采集与分析处理的能力,设计、计算与绘图的能力,包括使用计算机的能力,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文字及口头表达的能力,撰写设计说明书、论文及英语书面表达的能力等。考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应特别关注选题质量和最终成果两个方面。
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在问卷调查、座谈等基础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了五项认同度在90%以上的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图1所示。
三、关键因素分析
1.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其投入
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因为如前所述,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相对独立地解决科学研究、工程设计问题,并取得设计成果,这是一个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是对其独立工作能力的锻炼的过程。要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仅靠毕业设计(论文)这一环节显然是不够的,它离不开前三年多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实习、实验、课程设计等各种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一般需经历选题、查阅文献资料、开题、科学实验、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育部要求的工作量是学生每天工作6-8小时,共计要用15周以上,这是相当必要的。
2.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其投入
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其投入是制约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毕业设计(论文)涉及知识面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指导教师不仅应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只有指导教师的整体素质高,业务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才能保证毕业论文的教学质量。另外,指导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人品才学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在指导工作中,教师的人格感染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指导教师的指导时间,我校也作了相应的规定。规定指导教师每周的指导时间不能低于8小时,效果显著。
3.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和落实情况
实践证明,科学、完善、有效的监控体系,对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和督导工作的组织,对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科学并且到位的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整体质量的重要保证。其主要职责是建立健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规章制度,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各环节进行管理。在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与要求、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管理、毕业论文(设计)的经费管理、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与成绩评定、毕业论文(设计)的归档、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选等方面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各个环节逐步实现规范化,以保障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4.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需的硬件条件和经费保证
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是学生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基础保障,也是学校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基础。学生在进行资料查阅、调查研究、科学计算、分析、绘图和仿真等与课题相关的工作时,必须有计算机、网络、图书以及实验实习的设备和场所。特别对于工科工程专业的学生,为了保证他们参加毕业实习、科学实验、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我们必须提供教学实验室和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同时,学生查阅资料、科学研究、实验、毕业实习、文章打印等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
5.毕业设计实习、调研质量
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的实习、调研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做课题的理解,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的过程的很好的启示。因此,毕业实习、调研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质量。
四、系部(学院)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对策
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因素学校(特别是院系管理者)是可以掌控的,只要树立科学质量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师生的主体作用,保证“人、财、物、时”等投入到位,就能做好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1.抓关键,落实质量监控体系
做好系部(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我们的经验是抓关键,这个关键就是:以提高质量为目标,以规范为抓手,综合应用系统论、控制论和全面质量管理等理论构建和落实质量监控体系。
把毕业设计(论文)及其管理工作看作是一个控制系统,分析它的信息流程、反机制和控制原理,能够寻找到使其达到最佳状态的方法。从信息的角度上看,整个控制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流通的过程,控制就是通过信息的传输、变换、加工、处理来实现的。反馈是控制论的核心问题。反馈对系统的控制和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系统自动地保持自身的动态平稳或功能稳定,都是通过反馈机制实现的。因此在实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时一定必须做到信息不失真地传递和反馈,信息贯彻渠道和反馈通道都必须畅通无阻,必要时还应该加入认为的反馈通道。具体做法是:领导和有关人员深入到师生之中,宣传学校和系部的规定要求及其意义,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师生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这样不仅能保证和提高质量,还能提高大家的积极性,领导和管理人员也取信于民,树立威望。会议、座谈和问卷调查等都是保证信息畅通的途径。代表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全面质量管理同样可以为我们借鉴。它是以组织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质量管理形式,“三全―多样”(全过程、全员性、全面性或称全企业、多方法)是其核心思想和基本要求。
毕业设计工作是一个时间长、质量影响因素较多的复杂教学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问题都会影响到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所以,对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必须是过程中的过程监控,而不能是目标控制。这正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全程性。院系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并在整个过程从选题开始到论文答辩、材料归档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同时要在每个控制环节中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个系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涉及教师、学生、实验实习条件及管理等多个方而,可以说包括全系的所有机构、全体教职员工和该届毕业生,这正是全面质量管理中所述的全面性和全员性。为保证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应该明确并强调本部门每个机构、每个成员(包括学生)对毕业设计 (论文)工作中的功能和职责,各尽其能、各负其责。
2.树立科学质量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对于各院(系),“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本部门的师生为本,关心每一个师生的全面发展。师生既是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对象,又是监控的主体,在制定制度时既要满足质量需要,又要考虑师生容易执行;执行制定时既要严格,又要富有人性化。坚持“以人为本”,对于指导教师来说,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关心自己所指导的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在设计或论文每一个阶段的表现和成果,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困难,帮助学生正确解决考研、就业与毕业设计的冲突。同时用渊博的知识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用高尚的品质和优良的学风、教风和作风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在思想上确立学生是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主体,在行动上创新机制、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对于指导教师,应该实行奖罚制。对于责任心强、成果显著的指导教师应予以表彰和奖励,这样可大大提高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3.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理实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指导教师队伍也是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前提条件。为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素质,首先要积极引导教师参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锻炼,如深入生产一线、社会实践和实习指导、工程项目设计、试作毕业设计(论文)等,在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经验,为指导毕业设汁(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水平,不断增强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能力;同时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指导教师知识面拓宽和知识更新步伐,增强因材施教能力和综合指导能力。另外要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和人格修养,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科学观。这些措施的实施,就能不断优化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队伍,促进老中青结合、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较强、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师群体的形成。
4.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提高工作效率
“人、财、物、时”投入到位是各院系整个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中心,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保证。其中,人,就是指导教师和学生;财,就是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所必需的经费;物,包括计算机、网络、打印机、教室、实验实习场所等必须的硬件保障;时,既包括学生和指导教师投入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还包括院系相关管理人员、质量监控人员所必需的时间。
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一系列先进工具运用于教学,加快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极大地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离不开这些工具,老师的指导也会因为有了它们而变得快捷、方便。同样,在其质量管理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效率和质量。如网上选题、网上毕业设计(论文)动员和规章制度制度宣传,计算机成绩管理,计算机材料管理,等等。
五、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组成及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五个主要因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系部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相应的对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Z].2004.
[2]廖志凌.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82-85.
[3]程友联.本科大学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若干对策的建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10):154-157.
[4]曾健平,尹新,胡锦.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02):112-114.
[5]唐杜英等.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27):92-93.
[6]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关键词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流程;集成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87-01
高速公路项目完整的寿命周期包括决策、设计、施工以及运营阶段,整个生命周期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彼此关联,密不可分[1]。本文通过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的全寿命过程中管理程序研究,通过利用工程质量中信息化手段,提出构建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工程质量管理模型。
1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速公路作为大型交通建设项目,其建设涉及的因素多,建设工期长,且建设过程中许多条件也会发生变化。杨荣华[2]认为现今高速公路管理中,项目决策阶段、实施阶段、运营阶段相互割裂,难以实现项目运营目标。项目中信息的交流绝大部分通过手工或口头传递,缺乏信息的存储,容易造成管理工作中的失误,因而有必要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进行科学管理。
杨献文等[3]从项目决策、设计、实施和业主行为等4个层面对现今高速公路的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在决策阶段对工程质量等目标分析不够深入及全面、在设计阶段部分工程技术方案不尽合理、在实施阶段项目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业主行为有不及时批准合理变更等问题。工程质量作为项目建设的3大目标之一,工程质量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项目建设的成功与否,如何提高高速公路建设质量,从项目策划、设计、实施及运营的项目全寿命出发,为达到提高项目勘察设计方案质量、优化工程组织实施机构、彻底根治工程质量通病等目的,建设高速公路集成化管理的工程质量管理模型无疑是一个优化发展方向。
2工程质量管理程序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采用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规定“公路工程实行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质量保证体系”,具体来说,质量管理模型中需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管理:
2.1政府质量管理
政府质量管理主要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主要进行工程立项核准、设计审批、施工许可、材料和设备准用、施工质量监督、工程竣工验收等环节。
2.2业主质量管理
业主质量管理主要是根据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采用招标方式选择相应资质等级的勘测、设计单位和施工承包单位,配备相应的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办理设计文件审查、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在工程施工中,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
2.3勘测、设计单位质量管理
勘测、设计单位质量管理是以法律、法规及合同为依据,对勘测、设计的整个过程进行控制,包括工作程序、工作进度、费用及成果文件等,以满足业主对勘测、设计质量的要求。
2.4监理单位质量管理
监理单位质量管理主要是受业主委托,代表业主对工程实施全过程进行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包括勘测设计阶段质量管理、施工阶段质量管理,以满足业主对工程质量的要求。
2.5施工单位质量管理
施工单位质量管理是以工程合同、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为依据,对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交付阶段等施工全过程的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进行的控制和自检,以达到合同文件规定的质量要求。
图1工程质量管理关系图
3在工程质量管理中,参建各方职责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参与方众多,业主、设计、咨询、施工、供应商、监理等,涉及单位达几十家,在高速公路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应当以业主作为主导,通过信息沟通、合同管理等项目管理方法,充分利用参建各方的优势,集成必要的优势资源,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将工程建设过程中各个工作进行分解(WBS),与工程质量有关的工作主要包括设计图纸审查与审批、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进场人员(含设备、主要材料)的检查、施工工艺及施工流程、工程质量检查/监督、质量事故的处理、工程质量评定等;项目建设参与各方在工作管理活动中责任如下表。
4工程质量集成化管理的共享信息
对于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而言,信息集成是指依据工程项目特点及管理的特点,应用系统论原理和控制论原理,综合考虑工程建设项目全寿命期中各阶段的要求和衔接关系、工程建设项目各个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其执行过程中各个参与方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使得项目各个参与方能够协调和整体优化,以达到工程建设项目整体最优的目的。基于现代技术的信息平台是工程建设项目信息集成管理的主要途径[4]。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有利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集成化,满足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不同层次的需要,有利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动态化和实时化,能大大提高项目执行的效率。在工程质量集成化管理方面,需要共享以下信息:
1)项目的施工图设计和变更设计(如有)及批复文件;
2)承包人的施工组织方案;
3)原材料的质量保证资料及机械设备的合格证明材料等;
4)成品、半成品的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资料;
5)承包人的施工质量自检报告;
6)监理工程师抽样检验报告和监理记录;
7)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评定报告;
8)其他质量保证资料等等。
5结束语
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实现我国高速公路集成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为止,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过程中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使用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虽然政府、项目业主和各参建方都已经投入了很大资金和人力,但是仍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管理过程的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如果切实有效的适应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特点,进一步推进全寿命周期的集成化管理研究,还值得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参考资料
[1]张劲文.大型交通建设项目管理集成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2]杨荣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杨献文,梁平安.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评价体系构建方案的探讨.公路,2007,10.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特点;内容;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municipal engineering quantity for a large increase, people on municipal engineering requirements are constantly improved. Municipal engineering firs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ractical, also need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cultural and exterior people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mainly paper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contents,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unicipal engineering major measures.
Key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Cont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特点
1市政工程施工复杂、难度较大。市政工程往往造价较高,涉及的施工人员数量较多,施工周期较长;
2由于施工时间长,影响工程质量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市政工程由于长时间的施工过程,施工中天气情况、原材料价格等均可能发生变化并影响施工进程,加上众多利益主体,如监理人员、总包商、分包商等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出自各自利益的不同考虑,使得工程施工不确定进一步增加;
3市政工程往往代表政府的“面子”,与政治性挂钩,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4市政工程施工管理逐渐走向现代化。
二、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
市政施工管理,由项目经理部门负责实施,管理对象就是施工过程本身,目的就是确保施工前的阶段目标能得以实现。
(一)建立完善的聘用体制,组建项目经理部门,选拔项目施工经理。要建立明确的组织规章制度,明确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义务、权限。根据不同的施工项目,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适合的规章制度,设立明确的奖罚体系。
(二)市政施工管理应从项目合同管理开始。市政工程造价较高,施工单位必须要依法签订合同,并严格履约。从工程投标开始,合同的签订、履行和进度都要进行专项管理。合同管理过程可能涉及对国内、国际相关的法律条文的掌握,更要对合同细节条款、合同要件有较强的解读能力,施工单位要重视合同管理,合同管理要有专业的人才来进行。
(三)施工现场管理主要包括生产要素优化、施工地点的检查安排与布置、清场等内容,要严格遵守《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这里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材料、设备、施工人员、资金等各个方面,要掌握每种生产要素的特性,并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动态管理和优化配置。
(四)随时检查施工进度与施工计划、施工目标是否相符。施工前,施工单位确定的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在管理过程中要周期性的检查和调整,通过组织协调和风险管理来保证各项目标的实现。因此,应当坚持以控制论原理为指导,进行全过程的科学控制。施工项目的控制设计各个方面,包括技术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以及安全控制等。
(五)施工项目的信息管理。目前的施工项目正在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现代化管理要依靠信息。现代的施工项目的信息管理,涉及数据多且负责,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管理。因此,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的信息管理。
(六)组织协调。组织协调的含义是通过组织的形式,疏通项目管理中的关系,排除影响和干扰工程进程的因素。在控制与管理的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和外部环境的改变,施工进程可能会受一些因素的干扰,使原计划的实施产生困难,这就必须进行协调。协调要依托一定的组织,并针对干扰的种类和关系的不同而分别对待。
三、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措施
1 施工项目的组织管理
通过前文的分析不难发现,施工项目的组织机构承担着协调、控制的重担,企业在推行项目管理中合理设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高效的组织机构可以事半功倍地完成施工管理。要想建立高效的组织体系,首先要做好组织准备,明确工程施工的对象和特点;其次,组织系统的运行离不开项目经理的指挥,要建立严格的人才筛选体系来选拔适当的项目管理经理。
2 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
(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应落到实处,切实起到保证施工质量的作用。施工企业可以通过编写质量手册、明确质量控制的方针,使得质量的控制具有指令性、可调性、可检查性。
(2)把握好人、材、机关系。
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质量的创作者,因此,人应该是三者的核心要素,处于核心地位。施工单位应该以人为核心,充分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倡导追加质量第一,增强责任感的工作理念。材料是构建工程的主体,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是客观不容忽视的因素。现代化的工程施工,逐步实现了施工机械化。机械化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选好、用好机械设备对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意义重大。
(3)调整和控制施工环境。
一个有序的安全的施工环境,可以提高施工的效率,减少施工的意外事故,因为环境管理至关重要。施工环境包括气象、工程地质、水文等哥哥方面,施工环境的管理主要包括,针对不同的施工工程,进行不同的劳动组合、定立不同的施工细则,对影响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研究控制,建立和维持良好的生产环境,保证材料堆放有序、道路畅通,为确保质量和安全控制创造良好条件。如果能做好施工环境的有力控制,可以极大地降低事故发生比例。
(4)严格控制施工工序。
施工质量管理的目标是从事后管理转向事前控制,实现“预防为主”。施工过程要严格遵守既定的施工工序。工序的控制往往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工序数据进行归纳、总结、统计、分析,观察整个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做好工序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控制好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是施工的依据,更是保质保量的前提;其次是准备好完成工序的必要的物质基础,比如高素质的施工者、材料、机械、恰当合适的施工方法等;再次,要及时检查进度,评价现有工序的成果,及时掌握质量动态,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最后是设置质量控制点,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5)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管理也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引起了越来越多施工企业的重视。成本管理是各个利益体共同关注的对象,也是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成本管理控制主要涉及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施工项目的成本要走出传统管理的误区,传统管理中,把成本控制交由专业的成本人员去实施。现代成本管理中,应建立项目经理总体负责制,要求经理对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全面负责。同时,也要把工作责任与成本责任加以区分,明确每个管理者的成本责任,使每个管理者都能树立成本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左杰,浅谈建设单位工程造价管理[J];山西建筑;2010 年02 期
关键词:计量 现代企业制度 能源管理 工艺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045-02
一、推行现代企业制度,需要计量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单位。企业制度是这些经济单位的组织、运行、管理行为的规范和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我国企业改革所选定的目标模式。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其中“管理科学”尤为重要。
1.计量是现代企业素质的基本条件
计量是现代化建设中一项不可少的技术基础。计量测试工作是整个工业企业素质和管理现代化最基本的条件。计量技术水平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有直接影响。因此,国外工业发达的国家,把计量检测技术、原材料和工艺装备作为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三大支柱。
2.计量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
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竞争迫使企业要实现科学管理,要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即运用各种现代数学方法,定量化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管理,现代管理技术的运用是实现管理现代化和科学化的必然趋势。现代管理技术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数理统计、运筹学、系统工程、行为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技术等科学原理、技术和方法在现代管理活动中的具体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择优性。现代管理技术使管理数据化,并能把管理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密切结合起来,就是使现代管理活动从定性分析发展为定量分析,从依据经验判断转变为数理决策。建立定量分析可使现代管理进一步科学化,大大提高管理系统的运转效果和工作效益,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现代管理技术同整个管理系统的管理基础工作关系极为密切。例如,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基础工作包括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计量工作、信息工作、培训工作以及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等,只有这些工作达到相应的水平,才能充分发挥现代管理技术的积极作用。
二、计量是企业实现集约化生产的重要技术基础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我国企业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就是要求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盲目追求数量,转移到追求经济增长质量。
1.计量管理是企业科学组织生产的前提
建立科学的和完备的计量检测体系,是企业加强管理工作、有效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必备条件。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计量工作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基础。每一个企业根据生产工艺、质量管理、经营管理、能源管理、物料管理的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计量检测设备,其目的是用这些计量检测设备获得控制工艺,保证产品质量,提供经济核算的科学依据。计量工作是获得准确可靠数据的保证,企业计量技术素质是保证计量数据准确可靠的基础。企业广泛使用计量检测数据为经营管理服务,将这些数据反馈到企业的产供销各方面,反馈到定额管理方面,反馈到各种技术统计方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统计报表中有关数据检测的计量器具配备,才能使企业的数据做到真实、准确、可靠。只有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才能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才能真正实现“一切用数据说话”,从而推动企业管理的不断深化,进而达到提到提高企业管理素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2.计量技术的提高有利于改善生产技术水平
我国目前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产业,改变我国生产技术落后的状况。其中电子、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品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成为我们企业追求的目标,这也是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
三、计量是实现物料核算,降低成本的基本保证
成本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成本的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不断降低产品成本,_一以最小的投入发挥最大的作用,获得更多的盈利刀一一-计量对成本的控制主要体现在计量对降低消耗发挥作用,由于消耗的降低,导致产品成本的降低。
1.降低消耗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1加强管理,降低生产投入
从生产流程看,选用价格低廉的原材料,选用能满足工艺条件又易于掌握的设备,都是降低成本的因素。但是,前提是通过检测数据证明选择这些原材料、设备能够保证产品质量。这除了涉及到产品质量检验外,原材料、元器件、计量仪器设备的选用和比较,都得靠测量来评论、判断。
现代工业生产主要以水、电、煤、汽、油等为能源。降低能耗,既节能又降低成本,这是产品成本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耗多少,要靠计量。在工艺流程中,对耗用能源进行准确的测量为节能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能源使用效率中寻找节能措施。
1.2依靠科技进步,进行技术改造
应用先进技术改造落后设备、改革传统工艺、改革能耗结构、改进产品设计是企业技术改造的主要内容。所有这些改造都要以测量结果提供的各项数据为依据。
2.计量在降低消耗的作用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2.1利用计量器具探索最佳控制点
每一道生产工艺,都有一个最佳控制点。掌握了最佳控制点进行生产,就可以做到能源、原材料消耗最少,成品合格率最高。最佳控制点要用准确的计量检测设备反复进行检测,从大量的测试数据中获得。要做到严格按最佳控制点进行生产,就得在每一个工业环节上配备准确的计量检测设备。
2.2利用计量数据掌握能源和物料消耗规律
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上,各种能源和物料消耗都有一定的规律。有了计量就能摸清规律,并能运用规律监控消耗情况。如有异常,计量器具也能及时提供情况,便于管理人员及时找出原因,采取措施。
2.3利用计量器具指导均衡合理用能
企业生产使用能源,通常集中在某一段时间。一天内最高最低用量差很大,为了保证生产不受影响,有的按最高用量供应能源,这便造成了浪费。有了计量器具,可以摸清各部位的用能规律,采取措施做到均衡用能,从而取得节能效果。
2.4采用先进计量检测设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
如果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计量设备,提高自动、快速、连续测量水平,直到达到自动控制调节,就能严格按照工艺参数要求进行生产,实现既保证产品质量、减少残次品,又大大降低消耗。
2.5提高生产率是降低成本的基础
采用先进的计量检测设备对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是至关重的,它不但可以通过对工艺参数的连续监控、调节,而且帮助人们实现了多年来所追求的生产过程“安全、平稳、优质、低耗、高效”的理想。
四、计量检测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凭数据指导生产,监控工艺,检测产品,质量才能真正得到保证。没有准确的计量,就没有可靠的数据,就无法正常控制工艺过程,也就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1.计量检测水平决定了产品质量的水平
计量检测水平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产品质量要靠计量检测才能制定出来,产品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又要靠计量检测鉴定、检验。从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到生产加工的各个重要环节,只有每道工序检验合格,才有最终产品的检验合格;另一方面:为了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要不断地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其计量检测、控制水平的高低标志着生产技术、工艺水平的先进与否。所以,究其实质,计量检测是控制产品质量的基础手段。
2.计量数据是分析产品质量优劣的依据
影响产品质量优劣的因素很多,如原材料、工艺、设计水平、加工能力、工人技术、技术标准、协作件质量等等。质量的好坏最终都要表现在产品能否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要其具备的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耐用性等产品的技术特性和质量特性。这些特性大多是一些可测量的物理量、化学量。通过测量手段来定量分析评价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凭数据说话”实际上就是要求凭准确可靠的侧量结果来评价产品质量。对产品成品是如此,对原材料、协作件、半成品也同样是如此。对生产的全过程,都必须应用各种测量手段对质量特性进行监控。产品质量要靠工艺装备和技术来保障,但最终却要凭先进的测量手段所提供的准确可靠的数据来确定。
五、能源计量是科学用能的基本条件
能源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问题已是一个举世瞩目的涉及政治、经济的重要问题,世界各国对解决能源问题,从政策到管理都给予极大的重视。
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能源问题同样是一个直接影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为此,国务院制定了“开发和节约并重、近期把能源放在优先地位,对国民经济实行以节约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和结构改革”的能源方针和政策,实现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要保证有足够的能源,作为解决能源紧缺的另一方面,“节约能源”由于投资少,见效快而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1.节约能源的两种方式
节约能源,分为“结构节能”和“管理节能”。结构节能效果显著,近几年统计资料表明,结构节能的效果占60%,但投资较大,时间亦较长;而管理节能投入少,见效快,所有企业均可推行,利用管理节能的效果占4U%.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管理节能始终是一项重要措施,我国在管理节能方面一直是采用行政干预和经济杠杆相结合的方法,甚至用法律的手段来保证一最低的能耗求得最好的经济效益。能源的科学管理,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工作做保证。基础工作是指标准化、定额管理、计量测试、信息统计、基础教育和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等。而这些基础工作的基础则又是计量测试。没有准确可靠的计量数据、能源管理工作将无法进行,节能效果也是一本糊涂帐。
2.计量工作是管理节能的基础
能源计量是企业进行科学管理,节约能源的重要技术基础,它能使企业做到三保证,即保证能源统计报表信息数据的资料准确;保证能源单耗的可比性,进而达到先进合理;保证能源定额的贯彻执行与奖惩。
能源计量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在节能效果上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节能效益往往无法直接统计,表现在节能技术措施和科学管理的综合经济和节能效益,更表现为社会经济和节能效益,属于隐性效果;另一方面则由于它的“基础性”,即一切节能措施不在计量测试这个基础上建立,就不可能获得最佳和确定的效益,因此又具有必须性,而且一旦建立起来,将起到长期系统积累的效益。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能源利用率低、能源严重浪费、产品用能单耗高的重要问题,一方面是各级人员节能意识淡漠,造成能源浪费严重。另一方面,能源计量工作不健全,造成“煤糊涂”、“电糊涂”、“油糊涂”等问题,制约了能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和有效。因此完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则是节约能源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措施。
3.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作用
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作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3. 1为满足企业能源核算,减少亏损,避免经济结算纠纷,保护供需双方权益,提供企业进出厂的一次、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的准确、一致。
3. 2对厂内的一、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在分配、贮存、流转、加工、转换以及转供等各个核算环节,通过能源计量器具的检测,提供准确、一致的计量数据,以满足经济核算和生产责任的要求。
3. 3按基本经济或能源核算单位的具体需要,安装各种能源计量器具,提供检测数据,以保证企业能按产品制定科学的用能定额,实行能源定额管理,严格按定额进行用能考核。
3. 4通过计量器具对生产工艺过程各关键环节监测,为不断改进工艺、选择最佳控制参数,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提供一致、准确的计量信息,从而在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前提下,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消耗。
3. 5对企业的设备进行热效率测试,为企业设备的技术改造和更新提供准确计量数据,监测储能、输能装置的跑、冒、滴、漏,为能源审计提供技术基础。
3. 6为企业落实经济责任制,计算节能奖励和浪费惩处提供统一准确的计量数据。
Abstract: Based on the asymmetric information theory, this paper focused on forms,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insufficient information phenomenon of the owner i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contract, and pointed out the universality and inevitability of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put forward a lot of specific measures which can reduce the degree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restrain the "adverse selection" and the "moral hazard" fundament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owner.
关键词: 业主方;信息不对称;施工合同风险;信息不足
Key words: the owner;information asymmetry;construction contract risk;insufficient in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058-03
0 引言
信息不对称理论可以说是信息经济学的起源和主体,是信息经济学界的主战场[1]。1921年,美国经济学家富兰克・H・奈特从本质上区分了风险和不确定性,认为风险指可度量的不确定性,是一种人们可知其概率分布的不确定,而信息则是一种商品,为了获得完备的信息必须进行必要的投入[2]。2001年,三位美国学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 Akerlof)教授[3]、斯坦福大学的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教授[4]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教授[5]因其对非对称信息市场方面的研究,对信息经济学作出了卓越贡献而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由此引发了各国各学科学者对信息不对称的广泛研究,从最初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信贷市场,到现如今的企业投融资、股票市场、教育市场、人力资源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等。本文旨在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施工合同业主方的风险进行分析。
1 信息不对称概念简述
其实,从人类伊始以来,因为人们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有限性,以及每个人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角度不同、经历不同使其知识结构不同,信息不对称现象一直就存在,只是在过去未能充分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已。市场的非对称性来自于信息的非对称性,主要表现在市场各参与者所掌握的信息是非对称、不完备的。非对称(不完备)信息这一概念,最早来自于乔治・阿克洛夫1970年发表的《“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3]。它是指在市场交易中,当市场的一方无法观测和监督另一方的行为或无法获知另一方行动的完全信息,亦或观测和监督成本高昂时,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所处的不对称状态[6]。
目前,信息不对称理论被广泛应用于金融、保险、证券、审计等各种领域,且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7]。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从而诱发的机会主义行为是项目主体行为风险产生的根源[8-9]。基于信息不对称分布在工程建设市场中的必然存在性和普遍存在性,以及它所带来的严重影响,将信息不对称理论引入到工程建设风险管理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何谓“信息”?在不同行业可能会有不同的定义。美国数学家、信息论之父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将信息定义为为不确定性的消除[10]。美国数学家、控制论创始人诺伯特・维纳认为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控制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11]。美国风险管理学家威廉姆斯将风险定义为在给定的条件和某一特定的时期,未来结果的变动[12]。以研究风险问题著称的美国学者莫伯莱提出:“风险就是不确定性”[13]。经济管理学家则认为“信息是提供决策的有效数据”。我国著名的信息学专家钟义信教授把信息看作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改变方式[14]。电子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则将信息看作是电子线路中传输的信号”。
对于工程施工合同,基于业主方的角度来说,凡是与业主方进行施工合同管理有关的工程技术、管理知识、市场价格要素、材料供应状态、市场竞争状况、以及相关法律政策等均可称为信息。
而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合同双方对工程、对合同另一方、以及对环境等各方面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等的状态。其具体表现包括有:①信息占有的不对称;②信息的时间不对称;③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对称[15]。对业主方单方而言,信息不对称就表现为业主方的信息不足,即相对于业主方为合理有效管理施工合同应有的有效信息而言,实际上业主方所表现出来的在获取、处理信息方面的不全面、不充分的状态。
2 施工合同业主方信息不足的具体表现
在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业主方和施工方两个主体。其中,相对于施工方而言,业主方在施工管理经验、知识、建筑市场信息等方面常常处于劣势。而且,在中国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业主方还常常以基建处、指挥部等组织形式作为其实际管理者。此时,管理人员往往参差不齐,知识老化现象极其严重,以至于业主方的信息劣势更加严峻。当然,信息的不对称分布对任何市场主体都是存在的,而基于业主方的信息不足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知识不足
如果希望能够将一个工程项目管理得井井有条,并在一定程度上追求自身及项目的最大收益,工程各参与方都应对工程有一定量的知识储备。而业主方作为工程项目的全程参与者、主导者,作为一个资源整合者,在知识储备这方面尤其应该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要求。
工程知识可以具体划分为以下两类:
2.1.1 管理知识
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包括有组织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风险管理等九个方面。
业主方之所以管理知识不足,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业主方在某些管理工作中并不会直接介入,而是通过一些专业的咨询管理公司进行管理。但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完善,对业主方的要求不断增加,这样会直接导致市场环境越来越要求业主方重视自身管理知识及管理人才的储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独占鳌头。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工程项目之间的不连续性,使得业主方的管理工作也具有一定的间歇性,导致业主方对新知识的涉猎不够及时、知识老化现象严重。其中后一种现象在基建处、指挥部等组织中更加明显、更加严重。
2.1.2 技术知识
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性,使得业主方应该熟悉掌握的技术知识显得更加庞杂。业主方相关人员不仅要了解工程地质、工程构造等方面的知识,还要了解工程材料、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掌握土石方、地基基础、砌筑、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装饰装修、防水等方面的知识。
案例一:丙烯酸是一种以优质进口丙烯酸树脂和耐候性固化剂生产的双组份、无缝的高性能丙烯酸地坪涂料,具有耐光、耐候、耐磨、耐冲击、附着力强等优点,但同时它对施工环境(温度、湿度等)的要求也特别高。某中学室外体育场采用了丙烯酸地面。该校基建处在施工前未对丙烯酸材料作一个详细了解,而强令施工方在冬季进行丙烯酸地面施工,致使春季时当施工结束后地面频频开裂,基建处不得已又令施工方进行返工处理。施工方在接到返工处理通知后向该基建处提出了工期和费用索赔。由于这是非施工方原因引起的,该基建处只能同意索赔,所有损失由学校承担。
一般情况下,相对于管理知识的匮乏,业主方对于技术知识的匮乏更加严重。追本溯源,产生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业主方平时的工作性质。在整个项目进行期间,业主方更多地是充当管理者的角色,他们更加注重技术的组织程序,而非技术本身。这就使得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技术知识的重要,或由于管理工作的繁忙使其无暇及时充盈自己的技术知识储备。与施工方相比,他们对施工现场、技术细节的认识、体会不够具体、不够深入。鉴于如此现状,业主方更加应该重视自身知识的储备,尤其是技术知识的积累。
2.2 缺乏有效的信息获取
对于业主方而言,除了应该具备工程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之外,还应注重对施工方的履约能力、资金、技术、项目经验、信用、建筑市场中劳动力和各种材料的供求状况、价格以及相关的法律政策等方面信息的有效获取。结合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的几个主要环节,业主方的信息有效获取可以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阐述。
2.2.1 招投标阶段
在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业主方对潜在投标人的数量、合法地位、资质、信用、履约能力、项目经验、投标动机等信息必须充分掌握,否则将很可能会在招投标阶段及以后各工程阶段中处于被动、不利状况。
案例二:根据我国《招标投标法》规定,工程项目公开招标,投标单位不得少于3家。某业主方在前期准备阶段未对潜在投标人进行摸底而贸然公开招标,此时前来投标并通过资质预审的单位共有3家。据了解,这3家单位或借用资质、或已建项目规模质量一般、或公司信用不佳,可说是在施工企业市场中毫无竞争力。但该业主方由于缺乏这方面的信息,就可能导致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业主方在这3家施工单位中选择其中一家作为中标单位,但因中标单位的信用或能力不足,可能会为以后合同谈判、合同履行阶段埋下隐患;另一种结果则是因所有投标单位均不满足要求而造成流标。当然,这两种结果对业主方不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投标费用上都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显然并不是业主方所乐见的。业主方只有通过收集整理投标人的相关信息,并尽量吸引一些市场中有竞争力的潜在投标人前来投标,才能有效避免以上不利情况,实现公司及项目利益最大化。
2.2.2 合同谈判阶段
在经过严格的投标人比选择定中标人之后,正式进入合同谈判阶段。虽然合同必须对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做出实质性响应,但是还有很多在招投标阶段没有详细说明或者无法定量说明的内容和价格,这就有待于合同双方在谈判阶段进行协商。例如,因为缩短工期等因素考量,使得设计图纸不完整、有待二次设计,招投标文件不够详细、条文语义模糊,工程量清单中存在漏项、项目特征描述不详尽,或者三者之间内容上出现冲突矛盾,这种种情况都会为以后在履约过程中风险一次性爆发埋下隐患。此时,如果业主方对项目本身、中标单位风险态度及信用状况、市场供求、价格、政策法规等方面信息了解不够,就可能会签下对己方不利的条款而最终蒙受损失。
2.2.3 合同履行阶段
在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中,合同履行阶段无疑是十分重要、不可忽视的一环。期间,业主方对施工方风险态度的准确预估、对政策变化的先知先觉、对市场风向的精准预测、以及对施工方信用水平和努力程度的及早洞察无疑会影响到施工合同的顺利履行。假如业主方对建筑市场中人工费、材料费的研究不足,对这方面信息的掌握不够充分,那么一旦在合同履行阶段人工费或某种材料费发生上涨,则项目的成本就有很大概率会上升。此时,即使业主方通过有效的合同管理将成本上升额压制至最低,也可能会因为施工方试图以拖延、暂停施工等形式为己方谋求最大利益而造成工期在不同程度的迟缓。
另外,在合同履行阶段碰到的实际施工条件及状况与合同签订时业主方所预测到的有所偏差在所难免。那么对此,业主方除了在合同谈判及订立阶段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对履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精准预测并制定对应措施外,还应在合同履行阶段不断充盈己方的有效信息,对各种突发状况及应对措施作出及时的动态调整,以降低风险、争取最大利润。
2.3 信息处理能力不足
即使业主方拥有了大量的工程项目相关信息,但如果他们没有相对应的处理信息的能力,那么也很有可能会在筛选信息过程中误将有用信息判作无用信息、将无用信息判作有用信息、或在运用信息过程中未能预见到那些根据已知信息应该能够预见到的风险。这样做毋庸置疑会对之前的信息收集工作造成一定的浪费,或对之后的决策工作造成一定的干扰。如图1所示,形成一条反映信息处理能力的曲线。其中,被判别为有用信息的有用信息称为有效信息,被判别为有用信息的无用信息称为干扰信息,被判别为无用信息的无用信息称为无效信息,被判别为无用信息的有用信息称为剩余信息,而另一部分理应掌握而未能掌握的信息则被称为不足信息。业主方在整个项目管理全过程中,除了应该不断地充盈自己的信息(包括知识)之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以期能够快速从海量信息中发现尽可能充裕的有效信息,同时尽量减少干扰信息、无效信息、剩余信息以及不足信息等,如图2。
3 信息不足的原因及其后果
由上述几种情况可以看出,之所以会导致业主方信息不足,归根究底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原因:①业主方“信息意识”淡薄。②对于业主方来说,相对于表象利益,获取信息成本过高。③施工方行为的不可观察性。
在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业主方难以通过观察直接定量评价的施工方行为同样会导致业主方信息不足,最终引发风险。这些施工方行为主要包括有:①招投标阶段,潜在投标人的投标动机和诉求;②合同谈判阶段,施工方的风险态度(因其各异的知识背景、项目经验、人生经历、甚至性格特质、心理素质等,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对同一风险问题作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决策,这种主观的判断和感知通常被定义为风险态度);③合同履行阶段,施工方的努力水平。
案例三:在工程投标过程中,投标人A和投标人B均以远低于其他投标人的、几乎相等的工程价格进行竞标,招标人通过各投标人提交的资格预审文件以及投标文件进行评标。评标时,招标人未能及时对A、B两位投标人的投标动机进行详细深入的了解,最终选择投标人B作为中标人。在签订合同后,业主方才从侧面了解到:投标人A之所以试图以低价投标,是因为投标人A首次进入本地区,期望在本地区能够迅速开拓新市场、并打造企业品牌;而投标人B则是期望先以低价得标,再于实际施工阶段通过偷工减料、工程签证等手段谋求自身最大利益。显而易见,选择投标人B作为中标人这一决策,无论是在以后的工程管理难度方面,还是在工期、成本、质量等方面,都会给业主方带来很大的困扰。
在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中,有时信息优势一方利用对方的信息贫乏而隐瞒相关信息,从而导致市场交易的“逆向选择”问题,进而出现了类似于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有时信息优势一方为了自身利益,以其作为或者不作为,对另一方造成损害从而产生对方的“道德风险”,进而增加了交易的风险性和交易成本。
4 结语
业主方的工程合同风险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业主方信息不足所导致的,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业主方只有尽量避免这种信息不足的现象,才能在招投标阶段、合同谈判阶段、合同履行阶段等工程全过程中,为自己、为项目追求最大利润。
参考文献:
[1]马费成,龙.信息经济学(一)第一讲 信息经济学的主要领域[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2,25(1):77-79.
[2]富兰克・H・奈特.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乔治・阿克洛夫.“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J].经济导刊,2001(6):1-8.
[4]迈克尔・斯宾塞,理查德・泽克豪瑟.阿克洛夫、斯彭斯和斯蒂格利茨论文精选――劳动力市场的信号发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9-41.
[5]迈克尔・罗斯查尔德,约瑟夫・尤金・斯蒂格利茨.阿克洛夫、斯彭斯和斯蒂格利茨论文精选――竞争性保险市场的均衡:论不完备信息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57-83.
[6]刘向荣.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其意义――对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介[J].新疆社科论坛,2002,1:47-49.
[7]韦小敏.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工程项目建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1(22):78-79.
[8]向鹏成,谢琳琳.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J].建筑经济,2008,1:59-62.
[9]向鹏成.工程项目风险生成机理探讨[J].建筑经济,2011,9:43-45.
[10]劳德・艾尔伍德・香农.通讯的数学理论[J].贝尔系统技术杂志,1948(27).
[11]诺伯特・维纳.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55-165.
[12]威廉姆斯.风险管理和保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3]莫伯莱.保险学[M].纽约:麦格劳-希尔,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