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企业文化发展论文

企业文化发展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4 15:14: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文化发展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企业文化发展论文

篇(1)

所谓企业文化指的是被企业内所有员工所共同认可并能够自觉遵守的理念、价值观以及其他一些规范等。企业文化的建设从本质上来说便是企业发现和处理在当前环境下自身生存发展相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之中,具体来讲,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1必须做好共同价值观的引导,用先进的价值观来引导和培育企业员工。共同价值观属于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同时也是企业的根本信念所在,是企业管理的最高要求。企业的价值观念来源于员工队伍,来源于企业的客观环境。不同的企业,其价值观念往往不同。

1.2必须对企业精神进行深入的提炼,从而进一步的激励员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企业精神的实质便是共同价值理念。企业精神的基本内涵必须丰富且具有深远的意义,具备较强的内部凝聚力与感召力。因为各个企业的发展历程、经营管理方式、业务发展结构、员工结构等各不相同,同时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条件也有所差异,因此企业精神必然是具有独特性的。

1.3要抓好共同理念的培养,用企业理念凝聚员工队伍。企业理念也可以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它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发展决策的正确指向。企业在刚刚建立时便已经拥有了初具原型的经营理念。企业经营理念的本质便是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和发展之道。企业文化的建设属于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任务,也是一项非常艰巨且具有较大难度的任务,应该要有重点、分阶段的开展。不仅要有长远目标,又要有近期效果。只有一步一步地扎实推进,才能取得实效。

2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企业文化代表了一个企业的生命力,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会对企业管理工作带来积极影响,同时也会对企业的思维方式以及战略发展目标的规划产生影响。现代企业基本都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提出了企业管理工作以人为中心,始终尊重人、关心人、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借助人的力量来发展企业。

2.1企业经营管理手段朝着理念化的方向发展。企业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未来发展,企业理念的转变应该属于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这种管理模式和过去的管理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可以结合国内外市场环境的转变以及自身企业的实际特点来确定其经营管理理念,之后再将其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未来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便是理念管理,过去海尔公司在兼并企业的过程中并非是委派财会人员,而是委派海尔文化中心的人去完成这项任务,让企业员工认可海尔公司的管理理念,在思想上形成共识,这个企业就自然被激活了。海尔公司的这种管理模式是国内企业管理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2.2管理方式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企业管理方式的信息化发展即是建立和完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搭建统一的数据库同时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从而为企业管理工作人员提供准确信息实现辅助决策的功能。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主要包含了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这些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机整合能够帮助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2.3企业之间的人才争夺呈现出本土化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世界五百强企业纷纷入驻我国,目前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大约有超过70%的企业进入中国,他们都已经在国内设立了分公司。世界五百强企业利用其自身的福利或者提供更好晋升机会等措施来挖掘人才,实行雇员本土化,如此便导致了国内企业优秀人才的流失。面对当前的市场竞争形势,国内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怎么制定出一个有效的人才发展战略以及人才争夺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2.4越来越多的企业朝着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方向发展。所谓学习型组织指的是通过培养企业内部的学习氛围,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种系统全面的、具有较高柔性和人性化的管理组织。其本质在于借助各种学习活动来让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已经越来越普遍化,也属于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点方向。

2.5企业文化建设呈现出合金化的趋势。在当今时代,国内各大企业要活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积极与国际接轨。因为国际市场处于不断融合之中,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也逐渐开始呈现出与外国企业文化相融合的趋势。如海尔公司的文化便集合了东西方的管理理念,在继承中进行创新,在引进中逐渐消化,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海尔文化。张瑞敏先生曾经这样比喻过海尔公司的企业文化:海尔文化中的团队精神是从日本企业文化中吸取的,海尔文化中的创新精神等同于美国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国内企业也应当积极借鉴西方优秀大型企业的管理文化,从而最大限度的推动国内企业的发展。

2.6创立学习型企业文化。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从本质上来说即是知识传播的过程,优秀的企业中包含了有助于学习与知识共享的内部文化,而其实际行为也和企业文化有机的融合。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点便是学习内容与效果。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心在于利用学习与创新途径来处理好过去一直以来的分工、竞争以及反应性等基础问题。在过去的企业管理工作中,过于专业化的分工让企业变成了相互独立且比较冲突的领域,不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管理工作也出现了偏差,因此必须进行创新和改革。

3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3.1企业文化可以把企业员工都凝聚在一起,发挥出团队的能动性。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即是经济成分与经济利益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因此,国内的企业应当要努力营造先进的企业文化,创造企业员工都能够认可和遵守的价值理念与企业精神,从而让企业员工的思想得到统一,最终实现提升企业内部凝聚力的效果。

3.2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有效增强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企业文化从根本上来说即是人的管理,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也是对员工创造性与能力的开发。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便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模式转变的过程,它可以让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从过去的以管物为重心逐渐向着以管人为重心转变。

3.3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较多的经济效益。美国著名大学哈佛大学曾经进行了这样一个调查:“影响美国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内的各大大型企业以及全球五百强企业中进行了抽查,通过深入分析研究他们得到了下面的结论:优秀的企业文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例如说雀巢公司、沃尔玛、惠普公司、大众公司等企业,他们能够获得今天的地位和影响力,都是因为其拥有自身独特的文化。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国内的企业,比如说海尔的张瑞敏先生在谈论海尔的发展历程时曾经讲过:海尔公司从刚刚建立到今天所获得的一切成绩,其主要功绩在于企业文化。

3.4企业文化可以让企业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管理相适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已经进入了国际市场,他们在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置了分公司,那么如何对这些分公司展开有效的管理,如何让其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环境,这便是现阶段我国企业所需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题。实践说明,过去一直使用的泰勒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要借助于文化管理手段,来让先进的企业文化培育出优秀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念,从而对分散的企业实施有效的领导。

4结语

篇(2)

选题依据:在当今以金融、技术、信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文化之间的激烈竞争。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对企业的管理体制、决策指导思想、经营战略、管理方式等都有重要影响,从而对企业的兴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占我国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低水平的封闭型企业文化阶段,其“企业文化”常被单纯地认为是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将企业职工的文体活动代替“企业文化”。也有的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仅仅表现在一些大同小异的口号和标语上面,或规章制度及企业标志上面,没有真正体现出企业员工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厚内涵,没有真正发掘出企业员工中蕴藏的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不会自发产生的,而是在人们积极追求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这就要求我国国有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的进行古今文化、中外文化的比较与吸取,并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塑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使国有企业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可行性论述: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意识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一样,是企业基础中的“软件”。如果不能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和本企业特点的的国有企业文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就难以取得长远的成效。因此探讨国有企业文化重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拟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列事实、摆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去国有企业实地调研等方法来收集资料。拟运用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第一部分:企业文化的概述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含义,作用和地位及国内外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的简单阐述来对企业文化的概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第二部分:我国国有企业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拟对国有企业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原因进行剖析,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来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第三部分:重构国有企业文化的对策通过对国有企业文化现存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剖析来寻找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相应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来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年09月25日—年10月25日收集资料,拟订论文题目和开题报告。2005年03月01日—2004年05月1日在国有企业进行调研,撰写论文初稿。年05月02日—年05月31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年06月01日—年06月08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三稿。年06月08日—年06月15日修改论文,做好答辩前准备。年06月15日—年06月20日左右进行答辩。

篇(3)

论文关键词: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发展趋势

企业文化建设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的,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2l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也有新的发展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传播和应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知识要素不仅仅渗透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还使其使用价值成为劳动过程诸要素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知识就是力量,在新经济时代得到充分的证明和体现。正因为如此,尊重知识,重用人才,知识共享成为现代企业共同的信条。在此大背景下,企业文化出现了以下几种趋势。

1企业文化要适应新战略发展的要求

“协作竞争、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是美国著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提出的2l世纪企业发展的新战略。这是一种适应新经济需要的网络型的战略,其特点是优势企业抱成一团,目的是为了把竞争对手挤垮,或者使对手实力受创。虽然其责权关系是宽约束,但从本质上讲,它是企业界组织制度和经营机制的一种创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战略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结盟、兼并、接管的事例层出不穷。近三年,世界上有3.2万家公司进行联盟。这是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这给企业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企业重组后企业文化怎样融合的问题。因为企业联合、兼并的过程中,不能只从经济和财力方面考虑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文化方面的差异各个企业都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创业历史、发展目标、经营理念、所处环境、队伍素质等各有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各具特色、互有差异。所以,只有做到取长补短、扬长避短、达成共识,形成“结盟取胜、双赢模式”型的企业文化,企业才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要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联合兼并企业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2)双方都应注意克服排斥对方的自大心理,加强相互的了解与交流,吸纳对方文化的精华,发展成为经过融合后更为优秀的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要注意学习氛围的培养

20世纪末最成功的企业是学习型组织,它不仅仅被视为业绩最佳、竞争力最强、生命力最强、最具活力,更重要的是使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在心灵上潜移默化、升华生命的意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组织形式向扁平式的灵活方向发展,其管理的核心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转变,对个人及企业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强调“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根源于知识及它的灵活运用、潜能和智慧的开发”。可见,学习对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新经济环境下最成功的企业仍然会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受到进一步关注。

3企业文化与生态文化有机地结合

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是人对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生态文化属于生态科学,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的是生态精神。而企业文化则属于管理科学,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的是人文精神,但是本质上二者都属于一种发展观,运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思维方法,从整体出发进行研究;都强调科学精神,即实事求是,努力认真地探索;从狭义角度来看,都是观念形态文化、心理文化,而且都以文化为引导手段,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并且企业文化发展的诸多方面,需要以生态文化来与之相结合。因为:1)大部分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重视了人的价值,却忽视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环境的恶化及末端治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现代消费群体更青睐于绿色产品,企业也想通过“绿色浪”提高产品的生态含量;3)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化”是其必由之路,生态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后不仅可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而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4企业文化将更注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良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如果声誉卓著,企业就能招揽到更多的优秀人才和顾客,就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能得到周围邻里的支持和帮助。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为激烈,企业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21世纪,企业竞争除了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以外,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谁最先发现消费空档,并以良好的形象占据消费之心,谁就能占据市场,不断扩大经营效益。

5企业文化更注重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要努力培养“生死与共”的价值观,使企业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生死,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实现“人企合一”。海尔的文化建设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典范。海尔集团极具远见,公司对职工的工作不断给予鼓励,使他们对工作经常保持新鲜度,责任感无形中得到加强。

篇(4)

论文关键词:以人为本;高职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融合

高职教育在“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指导下推行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战略,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然选择和唯一路径。校、企要想达到全面合作和无缝对接,实现合作效益的最大化,就不仅要搭设校企间知识技能合作的桥梁,更要坚持以人为本,搭建“合而不同”的校企文化交融的桥梁。

一、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校企文化融合“合而不同”的主体结构

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的灵魂,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创建符合高职学生发展规律、满足人才培养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校园新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中心任务,也是校企文化融合的目的。因此,校、企文化的融合是两种文化优秀元素的交融,是对原有校园文化的提升,在两种文化融合中“合而不同”,优势互补,对解决学生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转变将起到文化引领与导向作用。

1.弘扬主体,博采众长,在融合中坚持高职校园文化的主体作用

相较于国外职业院校动辄上百年的办学历史,国内高职院校组建时间一般比较短暂,校企文化融合只有成功合作的示范,缺乏规范理论的指导。有些高职院校在对接、融合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对原有的校园历史文化、本体文化和传统文化没有很好的依托和继承,对融合后的校园文化发展前景也没有明晰的规划,没有遵循文化发展与创新的规律,盲目的与各类合作企业文化进行硬性的组合,从而割裂了校园文化自身脉络,失去了文化源头,导致校园文化的自我式微与发展的自我迷失,造成了校园文化的趋同化、异化与媚俗化。

校企文化融合不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简单叠加,更不是用企业文化代替校园文化。在校企文化融合中,校园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体”的方针。因此,高职院校要在培养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任务指引下,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指导下,遵循全面培养人的教育规律,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依托校园本体文化,主动选择核心价值观与学院精神、办学理念、校训基本一致的企业文化;主动选择强调社会效益和历史责任的企业文化;主动吸收这些企业文化中有利于校园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积极培养学生符合企业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努力创造出独具特色、个性突出、内涵彰显的创新型、素质型、技能型校园文化。

2.优势互补,多元拓展,在融合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主导优势

高职院校要实现与企业的深入合作,真正发挥为地方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和保障作用,唯有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性,让产业文化融入教育,工业文化融入校园,企业文化融入课堂。让行业、企业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划、教育教学、实习实训、教材编写、质量评价、队伍建设、人才需求、专业布局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真正使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求“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变”,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对接与融合。

3.尊重人格,激励创新,在融合中突出“以人为本”的纽带作用

探求校、企文化的内涵,两者面对的主体都是“人”,两者都是围绕“塑造”与“熏陶”对人进行教育和提升。高职校园文化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发展”,在“怎样培养人才素养”理性价值中发挥作用;企业文化是“尊重员工的劳动,关注员工的价值”,在“怎样发挥人才作用”理性工具中发挥作用。校企文化融合的本质就是把学校培养人(使人具有社会价值)与企业使用人(进一步发挥人的价值)两个过程连联接起来,把“学习驱动”与“就业导向”有效衔接起来,把“校园人”与“企业人”有效统一起来。由此,高职院校要紧紧抓住“以人为本”的纽带,构建“人本”校园文化,实现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

转贴于

二、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校企文化融合“三位一体”的路径机制

纵观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结构,都大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与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是文化的灵魂;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和标志;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保障和基础。因此,校企文化融合可以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按照对应的层次,构建“三位一体”的融合路径与机制。

1.把握重点,构建校企精神文化融合的核心

高职院校应大力挖掘学校历史文化资源,在承袭办学传统,凝练办学理念,弘扬学院精神的同时,使学校的办学理念、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徽、校歌等,主动融合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战略目标、经营理念等企业精神文化的元素和精髓,形成以诚信敬业和服务责任为重点的职业道德,经世济用、开放协作的职业情怀以及价值凝练、风格独具的校园文化新风。校、企文化精神层面融合可以从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和实训文化四个方面构建。

(1)构建合作型教师文化。学校要面向企业广纳贤才,聘请一批在企业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优秀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在教育教学中实施“双师制”、“双班主任制”,同时要引导教师转变心理视角,注重与学生平等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精神和创新思维。

(2)构建开放型学生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协作意识、责任意识和独创精神,使其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

(3)构建多元型课程文化。坚持理实一体的教学过程,设置与岗位需求对接的教学课程,明确以培养学生技能素养和认知能力为目的的教学目标,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材编写指导思想,实现由“教材”向“学材”的战略转变;注重校本教材开发,注重与技能的衔接,注意适应不同地区、专业学生的特点,充分考虑职业院校学生的年龄结构与知识水平,形成既赋编写规律又富人文关照的“学材”。

(4)构建人本型实训文化。注意学生实习实训的合理诉求,注重人文关怀,努力优化学生实习实训的环境、氛围,尽力使学生的专业与实习岗位相匹配;安排的岗位和操作要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实习实训的内容、时间和劳动强度要符合学生的年龄、体能和知识;劳动前注意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教育,同时制定安全事件发生的紧急预案,切实使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过程成为学生专业能力深化、个人素质提高和个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2.着眼长效,创建校企制度、行为文化融合的机制

没有文化的制度是落后的制度,没有制度的文化是无根的文化。因此,应把无形的文化建设落实为有形的行为方式,形成规范的制度程序。把制度渗透到每个环节,通过制度的强制性使其在执行中不断强化,最终变成校园成员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从而达到促进和深化校企文化融合的良性循环。

由此,高职院校要大力创建校企文化融合的各类制度和机制,用制度把融合后的文化固化下来。

3.抓住重点,夯实校企物质文化融合的基础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企文化融合建设中的基础载体,是维系学校与企业文化融合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校企物质文化融合可以以实习实训设施建设和环境布置作为突破口,建设重点在于“仿真”。

(1)加强实习实训设施建设。积极联合企业实行共建,创立校企共用、共享实训基地,教学实习实训设施的结构和功能上应是“仿真”职业环境,此外要建立理实一体化的专业教室,融实验展示、演练实训、考工、生产多种功能为一体,能够体现企业高职实际操作流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篇(5)

论文摘要:21世纪是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有不同特征和要求。文章就新经济的持征、基本内涵进行了阐述,并就建设适合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进行了论述。

21世纪是新经济时代,这种经济具有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特征,与之相对应,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也有不同的特征和要求。

一、新经济的特征

新经济最突出的特征是知识更替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地位,成为经济生活中最主要的生产要素。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拥有某种先进技术,而不再是由资本规模和劳力数量决定企业竞争的胜负。在新经济运行中,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由于新经济具有以上特征,所以新经济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首先,终身教育将是人类谋生存,求发展的基本条件。新经济以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形态,所以要求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必须终身学习,终身接受教育,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其次,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源的配置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由于知识可共同拥有的特性以及信息化、网络化、国际化的发展,各种有用资源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理配置。社会变革的速度不断加快,网络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也改变了社会经济的运转方式,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形势。

二、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文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虽然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会有所不同,但与现代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企业文化,其基本内涵应该是一致的。

1.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强调团队协作精神。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分工比较细致,企业中任何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人与人的相互协作,没有人与人在企业运行过中的相互协作,即没有团队协作精神,企业就不可能高效发展,也不会产生1+1>2的效果,也就不会有企业中每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2.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认定由于人们能力不同存在收益差别的合理性。正因为企业中人们有很大的能力差异,所以人们在企业中收益方式就有很大的不同:有人获得资本收益,有人获得劳动收益,有人获得创新收益。企业家和技术创新者持有企业股份,获得的就是资本收益和创新收益;一般员工按照劳动合同获得工资,则是劳动收益。由此导致人们的收益差距拉大,这充分体现了知识和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

转贴于

3.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分配中只强调效率。公平是社会的功能,例如社会依靠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制度缩小了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企业讲效率,社会讲公平,最后实现了效率与公平的结合。以上三个方面为基本内容的企业文化,是现代经济相适应的,知识经济正在改变工业社会企业文化,以适应现代经济的要求。

三、建设适合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

1.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要适应“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新战略发展的要求。“协作竞争、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是美国著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提出的21世纪企业发展的新战略,是一种适应新经济需要的网络型的战略,特点是优势企业抱成一团,目的是为把竞争对手挤垮,或者使对手实力受损。虽然其责权关系是宽约束,但从本质上讲,它是企业界组织制度和经营机制的一种创新。近几年来,企业结盟、兼并、接管的事例层出不穷,这是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给企业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企业重组后企业文化怎样融合的问题。所以企业的兼并、联合的过程中只有做到取长补短、扬优避劣、达成共识,形成“结盟取胜、双赢模式”型的企业文化,企业才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

2.新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注意学习氛围的培养。20世纪末最成功的是学习型组织,它不仅被视为业绩最佳、竞争力最大、生命力最强、最具活力,更重要的是使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在心灵上潜移默化、升华生命的意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组织形式向扁平化的方向发展,其管理的核心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再到创造性思维的转变,对个人及企业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强调“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根源与知识及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潜能及智慧的开发有关”。可见,学习对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学习型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进一步受到关注。

3.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中将更注重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成企业的公众形象。良好的企业知名度与美誉度,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如果企业声誉卓著,企业就能招揽到更多的优秀人才和顾客,就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就能得到周围邻里的支持和帮助。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力更为激烈,企业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和地位的体现。21世纪,企业竞争除了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以外,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谁最先发现消费空档,并以良好的形象占据消费者的心,谁就能占据市场,不断扩大经营效益。

篇(6)

【关键词】企业 文化 建设 原则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则是指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精神文化,它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的能为绝大多数职工信守的企业经营意识、经营指导思想、经营战略价值观念的综合反映。

二、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企业文化认识上存在着偏差

企业文化是企业借文化力推动自身发展的强有力的武器。但由于我国的企业文化发展还很不成熟,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时间也较短,导致了在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其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无用论。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够深入,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没有用处,这是目前最普遍的一

个观点。万能论。无论企业出了什么问题,都归咎于企业文化问题,从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真正的意义和作用。

政工论。认为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码事。只是换个新名词而已。

领导论。认为企业文化有与没有、好与坏都是领导的事情,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速成论。有一些人认为经过企业的管理咨询,企业文化就可以建立起来了。

标签论。很多企业搞企业文化就是为了给企业贴上几个标签,搞几个朗朗上口响亮口号。也有一些企业认为,搞了内部报刊、内部BBS、文化活动、在电视台频频亮相、多多进行企业宣传就是企业文化了。

难办论。是和速成论正好相反的观点,认为企业文化听起来好听,做起来太难,也没有人力物力财力去搞,何,必自讨苦吃。

模仿论。认为企业文化通过学习、照搬照抄就可以建立起来。

娱乐论。一些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跳跳舞、唱唱歌、搞搞比赛什么的。

2、企业文化的建设没有与企业制度创新结合起来

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形式的公司制来说,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科学管理,而科学管理的重要方面就是文化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在企业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要通过企业文化来推动企业制度的创新。企业文化建设要围绕企业制度建设和创新来进行。先进、卓越的企业文化,都应该有自己鲜明的企业制度创新。但是从现实的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来看,企业制度创新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脱离。企业文化的鼻祖之一、美国波士顿大学研究员斯坦雷?戴维斯博士说过,“企业文化是一种非常微妙的东西”,它是企业的“亲密弟兄”。但如果这个复杂微妙的“亲密兄弟”变成了企业的“假兄弟”的话,企业文化就会给企业帮倒忙,因为华丽的企业文化词句掩盖了企业面临的真正危机。

3、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没有有机结合

企业文化不能脱离企业管理单独发挥作用,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相互影响并协同起作用的。但是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来看,除少数优秀企业的文化建设能够做到这一点外,大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相脱离。

4、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未能有效结合

企业文化要注重不同层次的协调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不应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而且还要走出企业.在树立形象上下功夫,为企业发展服务。例如,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要重视名牌产品的开创与宣传,要重视建立企业标识,要重视企业家形象的宣传,要重视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等。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来看,知名企业大部分都能做好这些工作,例如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但大多数企业还存在行为短视化的问题,其企业文化的建设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未能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未能在企业社会化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著名学者杨振宁说:“21世纪企业的竞争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是中国超越发达国家的主战场”。毫无疑问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想走出困境发展壮大离不开人才,企业在改革中几经周折,其中症结之一也就是用人机制不活,人才的流失严重。企业要掌握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队伍,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和坚强后盾,就要思考如何留住人才,如何使用人才。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精神的凝聚中应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只有尊敬人才、关心人才、信任人才,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责任心、事业心、自觉性、创造性,更好地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企业职工的客观能动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企业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从而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

以人为本决不能仅是一句口号,更要赋予具体内容,具体来说就是爱才、育才、用才。“爱才”就应满足职工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注重加强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虚心接受职工的民主监督与评议,关心生产第一线的职工,积极主动为他们解决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一些实际困难,使他们能安心踏实、兢兢业业地工作。“育才”就应鼓励职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钻研业务,积极开展各类岗位成才的宣传与引导,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职工培训计划。“用才”就是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上岗靠技能、收入凭贡献”的激励、保护、选拔、任用人才的竞争机制和环境,特别是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时,力争破除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的观念和做法,力求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学习与吸收国外先进的企业文化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化、国内经济市场化进程加快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进,不同文化的交流渗透成为普遍现象,中国企业学习市场经济国家先进的企业文化成为培育中国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如何正确看待和科学移植国外的企业文化,甚至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中国企业文化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同志曾经指出:“我国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成就。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这不仅为我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交融中指明了发展方向,而且也为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如何学习和吸收国外的先进企业文化提供了指导原则。

3、注重创新文化

当一个企业感到疲倦,不能创新,危机随时都有可能到来。企业一步步发展成长壮大。实际上也是一个创新过程。企业成功要看企业是否创新。企业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强调创新,具有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意识。技术创新会形成更好更新的产品,会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引发越来越多的需求。技术创新重要的是有市场效果,东西卖出去,才是硬道理。但在管理问题解决之前,技术创新的贡献是有限的,过低的管理水平会使技术创新的效益大部分被侵蚀,比技术创新更为关键的是管理创新。企业要逐步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要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一整套组织管理体系,使企业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制度创新比起前两种创新更为重要,制度创新了。才有其他创新基础和条件,制度又称为“体制”或“机制”,制度创新就是调整生产关系。有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比起技术上的创新,我们制度上的创新发展更让西方政客们担忧。

结论

企业文化建设的这些原则互相联系、互相贯通,共同为确立企业文化建设的体系、目标、动力和方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从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

【参考文献】

[1] 马小红.胡孝红新时期民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研究[期刊论文]-社科纵横2006,21(2)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体现着企业全体员工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是企业员工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态度,是企业存在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了巨大机遇与挑战,必须不断加强企业以时代特色文化内涵。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一、工程项目管理中文化建设的作用

在新形势下,建筑企业的竞争已不再单单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还包括一种企业文化力竞争。企业项目管理要全面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而来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从特定的意义上来讲,工程项目中文化建设是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工程。工程项目管理中文化建设的作用:加强工程项目文化建设,是提高施工人员凝聚力的有效途径;加强工程项目文化建设,是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加强工程项目文化建设,是提升施工企业形象的有力保证。

二、工程项目文化的结构

1.工程项目文化的物质层:其物质层主要是由项目全体人员共同创造的产品和物质设施构成,是以物质形态呈现出来的一种表层项目文化。工程项目地产品是有形的,属于物质文化。包括先进的设备和机器,它们是物质层文化的保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定会开发出新的项目,从而在国内外市场上占具一定的竞争力。

2.项目文化的行为层:主要是全体企业员工在经营管理、施工劳动和学习娱乐的过程中所呈现的一种活动文化;是项目管理员工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及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是团队精神和价值观的一种折射。(1)项目管理人的行为在项目行为文化建设中为其重要,起着导向作用。项目管理人是工程项目的统帅,遇到困难时能临危不惧、沉着镇定,发挥自己才能、集思广益、勇敢地去迎接挑战困难,从而增强员工实现项目奋斗目标的信心和决心。(2)先进模范人物在工程项目行为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集中体现项目具有的价值,将项目的价值观“人格化”,发展成员工看齐的榜样。一般情况先进模范人物体现在员工的内部,他们努力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企业做出突出的成绩和贡献。使之受到员工的效仿,增加现实教育意义。(3)项目员工是工程项目的主体。员工群体行为的体现是整个项目团体的精神文化风貌。因此,员工群体行为的培育和塑造是项目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要想培养员工塑造较好的群体行为,必须做好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纪律教育,倡导员工学知识、学技术,将员工把自己的工作与项目目标联系在一起,将项目工作当作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部分。

3.工程项目文化的制度层:其制度层主要包括项目组织机构和项目规章制度。项目制度文化是指为实现工程项目本身的目标对员工的行为进行一定的制约管理,具有共性和强制性特点。一定制度的建立影响着人们选择新价值观念,制度文化也成了新精神文化的载体和基础。

4.工程项目文化的精神层:精神文化相对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来讲是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在整个工程项目文化建设当中位于主要地位,是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升华。工程项目精神文化反映出工程项目管理者的主攻方向以及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指导思想。而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成功,必须要将全体员工的全部力量和经历投其到该项目工作中。精神文化在这当中就能恰好发挥这方面的功能。

三、工程项目管理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当中,对企业文化的软实力建设理念引入的时间还相对较短,在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许多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还缺乏文化建设的意识。如今虽然在社会上经常听到一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管理的呼声,但在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一些项目经理只关心施工安全及进度,如何节约建设成本。并不会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只会强调服从的员工就是好员工,而不关心施工人员对其工作参与的想法。在施工现场里拉横幅、打标语也只是装装样子,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只作表面文章。

2、一些项目管理者存在项目文化建设上的误区。

现如今一些企业单位依旧认为抓好政治思想工作就是施工项目的文化建设。项目管理者依旧保有着官本位的思想,在开会及学习中照本宣科,只会讲一些大道理且内容无聊使员工呼呼欲睡,产生逆反心理而起到不利影响。一部分项目管理者片面的以为,文化建设只是娱乐活动的组织。只安排进行活动开展,并没将真正的文化建设理念体现之中。

3、工程项目文化建立的过程不科学

不少人认为建立工程项目文化并不是看工程项目本身而是看项目的领导,将领导自己的思想观、人生价值观作为项目文化建设的全部。假如在工程建设过程当中,项目的领导采取调动,就会对机制运转不灵活而出现施工进度变慢的现象。而重新上任的领导也会根据自己个人的理念重新制定新的文化精神,致使资源重复浪费。

四、如何解决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根据现今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中文化建设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依照

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加强项目经理的文化建设意识。项目经理的领导能力影响到项目的成败,作为项目经理必须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积极参加到项目的具体实施当中,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所以,如果要加强项目施工过程中文化建,就必须先加强项目经理的文化建设意识。近年来在我国建筑行业中获得“鲁班奖”的项目工程,基本上都是在施工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的。工程施工单位可组织项目经理培训学习这些获奖项目的经验,主要学习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让项目经理从中感受学习,刺激及加强文化建设。施工单位也应该加强文化建设检查的力度,不应该为应付了事只走过场,也应该设立相应的文化建设激奖机制,促使项目经理重视工程文化建设。

2、引进先进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

对于一些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思想观念较为落后的问题,可以采用引入先进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可以通过聘请具有专业性及权威的企业文化管理方面的人才,对工程项目管理者进行专业的培训。

3、建立一套健全的工程项目文化建设管理机制

如果要避免“一届领导一套思想”的文化建立模式,就必须得有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文化建设管理的运行机制。按照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与之相应的指导意见:①对具体工程项目进行分析、定位,②工程文化建设的目的,③工程项目文化建设的原则,④项目文化建设的基本步骤,⑤项目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方面的内容。

结束语: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我们除了要加强经济实力以外,还必须加强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工程项目文化建设是体现工程建设项目的新思想、新观念的唯一途径;是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主要措施;是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的最佳机制;是营造良好气氛环境的可靠保证。所以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郝彤琦项目管理中的项目文化建设研究[期刊论文] 农机化研究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