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5:14:5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大学生 运动营养 营养补充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40-01
科学的膳食营养摄入是保证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运动中营养需求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对影响身体素质和成分的先决条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合理的膳食营养对运动员来说能够提高运动能力、促进对训练的适应和疲劳的消除、防止伤病、有利于运动员发挥出最佳的运动水平以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一、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以首都体育学院网球专业的本科学生的膳食营养为研究对象,学生为19岁至24岁的成年人。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学校图书馆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查阅的有关运动膳食营养及网球专项营养补充的论文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为本文的分析和讨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二)观察法
通过对追踪观察网球专业本科学生日常摄入食品的种类及多少来推算运动员摄入的营养,总结运动员的饮食习惯,为研究做好充足详实的准备。
三、结果与分析
(一)结果
1.首都体育学院网球专业学生食谱调查与分析
(1)早餐:主食:油条、烧饼、糖饼、鸡蛋,汤类:大米汤、小米汤。
(2)午餐:主食:馒头、米饭、面条,副食:白菜、蘑菇、油菜、洋葱、豆芽等素炒菜;也有菜和蛋类肉类搭配的副食如西红柿鸡蛋、苦瓜鸡蛋、青椒肉丝等,肉食:鸡腿、鸡翅、排骨、肉丸,汤类:鸡蛋汤。
(3)晚餐与午餐种类大致相同,有时提供高淀粉类食物。
通过以上总结看出,体育学院网球专业学生所摄入的食物中涵盖了: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淀粉、糖这些运动员必需的营养物质。
2.首都体育学院网球专业学生饮食习惯调查与分析
(1)早餐:一般为烧饼和鸡蛋,去食堂就餐的学生一般食用鸡蛋搭配油饼富含淀粉蛋白质的主食。
(2)午餐:网球专业学生进行午餐时通常会选择烧饼、米饭做主食,并搭配两菜一汤,但由于口味原因有时会出现浪费过多现象,这种情况下运动员无法摄入足够的营养来应对下午的训练,造成过早疲劳的出现。
(3)晚餐:由于食堂晚餐与午餐供应食物的种类相同,学生在经过训练后偏向于“味道可口”的食物,忽略了维生素的摄入,不利于运动员在下午经过中高强度训练后的恢复。
(二)网球运动员的合理膳食研究对策
1.网球运动员训练日配餐依据及设计原则
网球运动是一项集技巧、耐力、爆发力、速度、反应等综合素质的体育运动。网球运动员膳食食谱设计既要考虑均衡、全面等原则,同时也要针对每个运动员自身不同特点以及在训练、比赛前后不同生理阶段的状态分别进行膳食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条建议:
(1)保证食物多样性,以谷物为主,营养平衡;
(2)早、中、晚餐及加餐的热能分配比分别保证为25%、40%、25%、10%。
(3)三大产能营养素的热能配比要合理,分别是碳水化合物占55%-60%,蛋白质占11%-15%、脂肪21%-30%。
2.网球专业训练课后的营养和恢复措施
为了调整需要,以恢复最佳比赛状态和进行高效的训练,此时补充营养的主要目的在于达到或超过(超量补偿)赛前水平。由于赛后酶活性增高,机体急需必要的营养素(如糖原合成)。水和电解质大量流失,需要及时补充富含矿物质的水或功能性、运动性饮料,所以要补充一定量的抗氧化物质。此时营养安排:
(1)运动后按照运动体重的偏差,应保证体重每下降1公斤补液1升。
(2)多方面的高糖饮食(大米、面条、土豆),使工作肌群的糖原快速、广泛、高效的恢复。
(3)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相应地减少脂肪的摄入(可食用去脂奶制品、低脂肉类),尤其是儿童和少年。
(4)新鲜的含糖食物,以及大量的水果蔬菜,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和纤维素,使机体能快速的消除疲劳。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首都体育学院网球专业学生的饮食调查发现,他们摄入的食品种类较为单一、固定,食堂的午餐与晚餐所提供的食品种类、菜色基本相同,导致口味与营养单一,间接地导致了学生不在食堂内而是在校外就餐情况的出现。
(二)建议
学校应不断加强对食堂管理员和厨师的营养学知识培训;食堂应在采购时保证副食与主食原材料的多样化;加强食堂管理,严格控制含添加剂食物的进货数量,运动类饮料要根据其配方进行选购,碳酸类饮料要减少。
参考文献:
[1] 王维群.营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论文选题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9―1231一04
本文对1982―2003年全国体育院校及部分重点大学体育院系、国家体育总局等30多个单位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博士生研究生论文选题进行了分类统计和比较分析,并对其选题方向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今后运动人体科学学科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共收集1982―2003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各研究方向的研究生论文505篇,其各专业的分布情况如下表: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搜集了研究生论文选题方面的文献并进行了分类整理,获得了相关资料和信息。
1.2.2数理统计法 对论文的题目、研究对象、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特征等指标进行了初步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了数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人体运动科学专业论文分布情况 运动生理方向的研究生论文数量占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论文总数的46.34%(表1),这与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代表的一批体育院校运动生理学科点开设较早、而其他学科点开设较晚有关,同时与80年代某些院校只设立运动生理专业硕士的现象也有一定的关系。数据显示:运动生物力学方向的论文数量较少,90年代后有所增加,这主要是由于运动生物力学为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在我国的起步较晚;而运动解剖学方向的论文数量总数也相对比较少,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的3年中运动解剖方向的研究生数量急剧减少,其原因主要在于各院系的招生培养结构所致,该学科属基础理论学科,且与运动训练相关性不大所致。
从图形及数量分析可以看出,各研究方向在年代分布上,尽管呈现出一些波动,但总体趋势是各研究方向的数量和总数都在逐渐增多。
统计结果显示,近年来运动生理学研究生的选题方向主要集中在骨骼肌生理、疲劳与恢复、机能评定和心血管等范围内,其数量占运动生理方向研究总数的55.98%,这与目前国内体育期刊上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与研究趋势基本相符。其原因是骨骼肌生理,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运动员机能评定及心血管等方向与运动训练关系密切,这些研究可以解决运动训练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入21世纪后,内分泌功能的调解、训练效果等与大众健康、全民健身关系密切相关的问题也将受到了重视,其研究生论文数量必然有所增加。
2.2各专业方向研究生论文选题方向分析
2.2.1运动生理专业
2.2.2运动生化专业
如表3所示,营养是运动生物化学方向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其研究生论文数量约占总数的1/3。在运动训练中“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的新观点提出之后,人们开始逐渐着眼于营养学的相关研究,如何应用合理的营养手段来延缓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促进运动后恢复已成为体育科研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但这些论文的研究对象多采用动物实验,对人体的研究相对较少,而运动营养及合理的恢复段在运动员当中推广使用,还须更多的人体实验作为更直接的依据。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体育健身在我国的开展,近年来针对各种健身锻炼项目的训练效果的研究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呈现了与运动生理方向相一致的变化趋势。
2.2.3运动解剖学
统计数据显示,儿童少年体质现状和生长发育规律及体育运动在人体塑造方面的作用是运动解剖学方向研究者们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其论文数量分别占该研究方向论文总数的37.14%和28.57%。涉及骨骼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基础性研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其它方向的论文数量比例均相对较少,呈现出明显的“选题分布极不均衡”的特点,这一现象说明运动解剖学知识领域广泛,可供研究的问题相对比较多,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运动解剖学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研究领域,这也是一个学科发展基本成型的表现。
2.2.4运动医学
统计数据显示,运动医学方向研究生的选题方向主要集中于心血管生理、训练效果、骨骼肌生理及运动损伤等方向,各个方向的科研讨论数量分布均衡,占其方向的百分比均在15%左右,且这些研究相对集中,与运动训练实践结合比较紧密,体现了科学研究服务于训练实践的基本指导思想,和运动医学实用性较强的学科特点。
2.2.5运动生物力学
统计数据显示,运动生物力学方向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对运动项目的某些技术环节的动作分析上,其研究主要是利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手段辅以现代化技术手段展开探索研究,从而得到一些敏感指标、数据,并采用计算机评价系统进行分析、评价。其中涉及动作技术分析的占42.86%,而涉及计算机评价系统的研究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达到生物力学研究生论文总数的23.81%,体现了运动生物力学与计算机科学的联系日趋紧密。随着科学的发展运动生物力与数学、物理、计算机、医学等学科的交叉将逐渐增多。
2.2.6 各专业方向选题特点的分析 从表2~6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各方向的选题方向一方面呈现了各自专业的学科特点,同时各学科之间互相关联,存在一些共同点。
从各自专业方向选题特点来看,运动生理方向选题中骨骼肌生理及疲劳与恢复的内容较多,尤其是在90年代前后,对肌纤维类型、肌纤维组成比例的研究很多,采用无损伤方法测定肌纤维类型,对延迟性肌肉酸痛以及骨骼肌疲劳后超微结构改变的研究,都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
运动生化方向对运动员营养补充问题以及运动后恢复手段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注视。“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这一新观点提出之后,营养及其他恢复手段成为竞技体育中的热门问题。
运动解剖学方向论文选题明显集中在“儿童少年体质现状和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器官组织形态结构影响的研究”和“骨骼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这3个方向,占论文总数的80%。
运动医学的选题则集中在创伤、心血管、训练效果及骨骼及生理四方面,而且分布比较均衡,各占该方向论文选题的13.04%、17.39%、15.22%和13.04%。
运动生物力学是相对较为独立的学科,其选题集中在两个方面:动作技术分析(42.86%),其次是计算机评价系统的研究(23.8l%);除此之外人体组织力学、动力学及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论文选题也逐渐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
2.3各专业方向研究生论文的研究对象
统计数据显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研究对象中动物实验占到总数的41.05%。运动员只占到19.26%左右,位居第
三位的是体院学生,占12.26%。近年来,动物实验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人体实验在逐渐减少。
从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上看,人体实验的科学研究通常具有更直接的实用价值。但是,由于人体实验时,实验条件不一,且实验对象在实验期间难以控制,作为受试对象的人本身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会造成很大的困难。动物实验的优点是样本个体差异小,条件容易控制,测试结果更为准确,特别适合做一些机制性的研究。其缺点是动物与人的亲缘关系太远,有时候反映在动物身上的变化,未必可以在人体上得到重现。而且,动物采用的运动模型较为单一。从目前来看,常用的动物运动模式为大鼠(或小鼠)游泳,以及在动物跑台。且不说这些运动模型的控制是否严格,从这些运动方式上看,与人体的运动毕竟有一定的差异。而且疲劳点如何确定的问题,一直是动物实验论文中存在争议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将人体实验与动物实验的优势结合起来,一直是研究生论文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好的选题不仅在于题目本身,实验设计也是论文成败的关键。
2.4各专业方向研究生采用的研究手段
2.4.1运动生理专业
2.4.2运动生化专业
2.4.4运动医学专业
数据显示,运动生理、生化、解剖和运动医学方向研究生论文中使用的各种研究手段中,运动生化指标的测定占相当大的数量和比例。尤其与运动实践结合比较密切的论文多采用生化指标对受试者进行评定,观察受试者身体机能的变化。如:血乳酸一直是科学训练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另外,血常规、血尿素指标以及以血清酶的变化都是运动训练中经常涉及的问题。另外,在一些机制性的研究中,如运动性低血睾,运动性闭经或月经紊乱等问题,都需要对激素及激素受体辅助生化手段进行定性分析。近些年来,随着基因分析手段的日益更新、先进,实用性的基因分析手段逐渐应用到了体育科学研究中来,例如对骨骼肌a―actin基因表达的研究,对β-肾上腺素受体基因表达的研究,对衰老过程中线粒体DNA缺失的研究等等,都是现代基因手段与运动实际相结合的有益尝试。
在研究手段的选取上:运动生理学使用较多的是生化指际、生物电技术和常规生理指标,共占其研究总数的74.99%,近几年来,借助生化指标检测的研究数量逐渐升高。运动生化方向则是生化指标占绝对统治地位,达到总数的85.19%,充分体现了本学科的特点。运动解剖学则较多地应用身体素质指标、组化电镜、生物电技术及常规生理指标等,所采用研究手段相对较多,且分布均匀,即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手段呈现多元化。运动医学方向中应用较多是生化指标、常规生理指标和组化电镜及生物电技术,占该方向研究手段总数的89.36%,体现了运动医学监测过程中需要借助生理、生化手段的特点。各方向的研究手段呈现出互不相同特点,归结原因在于不同专业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所致。
动作技术分析系统是运动生物力学专业研究中最常用的手段,占生物力学各研究手段总数的42.22%,它是运动生物力学为运动训练直接服务的最常用手段,在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码拍摄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也逐渐进入体育科学研究领域,其主要运用在计算机分析、评价系统中,这些先进、准确手段的引入对运动训练和科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4.6 除运动生物力学外所有专业不同年代研究手段的对比
表13显示,80年代采用较多的是生物电技术、常规生理、生化指标,各占总数的28.87%、25.77%、25.77%,他们之间的分布相对均衡。进入90年代后,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些简单手段,如生物电技术和常规生理指标的应用比例逐渐减少,而生化指标等反应受试者机体机理的研究手段所占比例增大,达到总数的52.30%,体现了各学科研究的精确、精细化和定量分析的逐渐增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前沿科技手段,如基因技术开始在运动人体科学领域中应用。本文所统计的只是2001―2003年的研究生论文,样本量相对较少,但其变化趋势基本和90年代相同,这些变化趋势反映了体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研究手段的不断发展,同时也反映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科水平的提高。
3 结 论
【关键词】营养;健康现状;膳食营养知识精华;政策与行动
【中图分类号】R3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22-03
前言:人类的每个生命过程都离不开营养,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源泉;健康是生命意义上的真正财富,是人类幸福的源泉。营养与健康影响着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食品生产状况都有了很大改善。从家庭到社会,人们对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给予了高度关注,饮食保健强体、饮食养生益寿、饮食美体美容、饮食养病治病成为民众的热谈话题。
1 现阶段我国在国民营养健康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与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实现了粮食生产的丰年有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食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科技进步渗透至食物发展的各个环节,加速了传统食物的改造,拓宽了食物发展的空间。国民的健康素质有了明显改善,主要健康指标已跃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全民营养健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1 食物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我国粮食的年均生产能力已超越5亿吨的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越400 kg。在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的同时,肉、蛋、水产品水果及蔬菜生产都有了快速的增长,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2 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
1.2.1 食物摄入情况:
从1982年、1992年和2002年三次全国营养调查结果比较看,我国城乡居民谷类食物摄入量总体显下降趋势。2002年城市和农村居民谷物摄入量比1982年分别下降了20%和22%,比1992年分别下降了10%和14%。
动物性食物畜禽肉和鱼虾类的摄入量增大,其中2002年畜禽肉类摄入量平均为79g,比1982年的34g增加了1倍多。2002年的鱼虾类摄入量是1982年的1.7倍,比1992年增加了80%,且农村由1982年的7g增至24g。
奶、豆类食物的摄入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奶类在城市的增量较大,由1982年的10g增至2002年的66g。豆制品的摄入量由1982年的5g上升为2002年的12g。
此外,食用油的人均日摄入量城乡差别不大,大致为42g。但动植物油的食用结构差别较大,城市食用油的动植物油比例为1:10,在农村这一比例为1:3,可见农村食用动物油的比例是城市的将近3倍。另外2002年全国平均每人每日盐摄入量为12g,酱油为9g,比1992年,这两个量都有所下降。
1.2.2 膳食能量与营养素的摄入:
2002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日摄入能量为9414 KJ,其中城市为8929KJ,农村为9606KJ。这三个数值分别比1982年下降了1008KJ、1322KJ和900KJ。
蛋白质的人均日摄入量为66g,其中城市为69g,农村为65g,与1992年比,城市略有下降,农村有所提升。但总体上,动物性食物增加,优质蛋白比10年前增加35g。
脂肪的全国居民平均日摄入量为76g,其中城市与农村分别为86g和73g,比20年前总量增加328g,农村对脂肪的摄入量增长较快。
2002年,各种维生素的全国人均摄入量为:视黄醇470μg、硫胺素1mg、核黄素0.8mg、抗坏血酸88mg,这些数值与1992年比较,除农村的视黄醇上升外,城市的视黄醇和城乡的硫胺素与抗坏血酸都有所下降。
矿物质中,钙的全国居民人居日摄入量为389mg,其中城市439mg,农村370mg。但总体来看,钙的摄入量为不足的水平,且女性不足比例高于男性。锌的平均摄入量为11mg。
1.3 膳食结构:
我国的膳食结构以粮食为主,辅以适量的肉食、大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属于杂食型膳食结构。据1992年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结果,全国按标准每人每日摄入热能平均为9740.3kJ,占供给量标准的97.1%。其中谷类食物提供热能占膳食总热能的66.8%;动物性食品提供的热能比例平均仅为9.3%,其中高收入人群比低收入人群的该比例相对高些;全国平均每人每日的蛋白质摄入量为68g,达到供给量标准的93%。由此可见,这是一个相对合理的结构。
从健康出发,提倡和坚持我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膳食结构,适当增加奶类、豆类、绿叶蔬菜等食物的比例,注重增加优质蛋白食物源开发,强调食物多样化和平衡膳食,在减少“贫困病”发生的同时防止“富裕病”的上升,这是我国今后膳食结构调整的方向。
2 中国现代营养学的发展与精华膳食营养知识
2.1 中国现代营养学的发展:
现代营养学研究为各国所高度重视。自美国于1941年首次提出各种人群膳食营养素供给量建议标准(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s,RDA)后,许多国家也提出了自己的RDA,并在加强营养学研究的同时,制定了自己的营养指南和营养行动计划。
中国的现代营养学是在20世纪初创立的,在引进、研究和发展国外有关成就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医药和传统饮食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内涵。从发展的历程看,中国营养学研究大致经历了4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1913-1924年间,主要在医院或医学院进行了一些食物的营养成分分析和典型营养问题研究,属于营养研究的萌芽时期。第二阶段为1927-1937年的中国营养学研究的成长阶段。随着各门学科的发展,营养学也在一些医学院和大学的专门研究室进行深入研究。《中国生理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国化学会会志》等刊物载有大量的营养研究论文,中国现代营养学研究在此期间有了长足进步。第三阶段是1937-1949年间,先是,后是,对我国营养学研究产生较大影响,但营养研究没有被中断。1939年中华医学会提出我国第一个营养供给量――中国人民最低营养需要量建议。1945年成立中国营养学会。1946年《中国营养学杂志》正式出刊(1956年改为《营养学报》)。第四阶段是建国后至今的大发展阶段。1952年出版了我国第一版《食物成分表》。1959-2010年间,先后进行了五次规模较大的全国性营养调查。1988年中国营养学会修订了每人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1989年出台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并于1997年做了修订,并颁布了《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00年公布首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2.2 合理膳食与营养:
所谓合理膳食是指由多种食物构成,不但能向人们提供足够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满足人体正常生理需要,而且各种营养素在比例上保持平衡,以使人体对各种营养素充分吸收和利用,获得营养平衡。
2.2.1 合理膳食基本要求
(1)要有足够的热能:应根据年龄、性别、劳动强度和不同生理状况等决定热量的供给量。
(2)要有适量的蛋白质:为了保证生长发育、组织修补和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蛋白质的供应量应占总热能的10%-14%,优质蛋白质应占总蛋白质供给量的1/3以上。
(3)要有一定的脂类:成年人脂肪供给量应占热量的20%-25%为宜,儿童可略高些,同时应注意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的供给量。
(4)要有充分的无机盐:无机盐参与构成机体组织和调节生理功能。不同人群对各种无机盐的需要量是不同的,应根据不同年龄和生理状况等提供充足无机盐。
(5)要有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不可缺少的必需营养素,应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生理状况及劳动强度提供响度丰富的维生素。
(6)要有适量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助于肠道蠕动和正常排便,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积蓄,有利于防止肠道肿瘤的发生,同时膳食纤维有助于防止糖尿病和冠心病等。
2.2.2 不同人群的膳食建议
(1)婴幼儿合理膳食
①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母乳中的营养素能全面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且适合于婴儿的消化能力。
②辅食添加。
正常情况下,4月龄之后婴儿体重从出生时的3.2kg左右增加至7kg左右,而一般母乳的分泌量并不随婴儿的长大而增加。此时仅以母乳喂养已不能完全满足婴儿生长的需要,应逐步添加辅助食品作为母乳的补充。
(2)儿童合理膳食。
合理营养是保证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该年龄段的人群主体是小学生,需要作出一定程度的脑力劳动,因而热能、蛋白质等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不可忽视,特别是儿童对热能和营养素摄取量相对地高于成人。很多家长没有合理地安排好孩子的三餐比例,因而影响小孩身体、智力的正常发育。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全日总热量分配为早餐30%、午餐40%、晚餐30%。有人提出三餐原则为“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早餐应既有主食,也有副食,既有固体食品,又有液体食品。午餐吃饱,要成为一日三餐的主餐,食物量要大。学生在晚上活动量不大,所以能量消耗少,进食量也可适当少些。我们要纠正早餐马虎、午餐凑合、晚餐丰富,误把晚餐当主餐的错误倾向,也要避免晚餐过少,胃排空早,在睡眠中感到饥饿,这对健康也十分不利。
(3)青春期合理膳食。
青少年的膳食安排应符合其生长发育快、对营养要求高的特点。青少年饮食中容易出现不定时用餐、以零食取代正餐和暴饮暴食等对其身体发展不利的情况。养成规律用餐的习惯,三餐充足且比例合理,可推广课间加餐。时下不少青少年流行节食瘦身追求苗条身材,对于大多数青少年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倾向。应通过体育锻炼和合理的饮食来控制体重,以避免贫血和营养不良。
(4)中年人合理膳食。
中年人应供给多样化的平衡膳食,主食以谷类为主,注意多吃粗粮和含淀粉比较多的植物性果蔬。动物类食品中注意鱼类、海产品的补充,多选用豆类及其制品,可多饮些豆浆、牛奶。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要过饱。少饮或不饮酒,饮食清淡,少食用食盐等。
(5)老年人的合理膳食。
老年人的饮食计划应以成人均衡饮食为基础,注意食物的种类与烹调方式以配合老年人现有的生理状况和营养需要。
①平衡膳食。
老年人膳食应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注意食物的多样化,合理地搭配食物。避免摄入过多的淀粉性食物及甜食,以防热能过多及其他营养素缺乏。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提供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②合理烹调。
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减退,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以利于吸收。但食物不宜过精,应强调粗细搭配。食物制作时宜选用蒸、炖、熏、煮和炒等方式烹调,以利于食物的消化。要经常改变不同的烹调方式,并注意食品的色、香、味、形,促进食欲。
③合理饮食。
老年人饮食要讲究少量多餐,定时定量不过饱,避免胃肠不适。老年人对口渴不灵敏,缺水会引起便秘和体内代谢失调,应注意多饮开水帮助体内废物排泄及排便,尽量少饮或不饮酒。
2.3 饮食营养与健康。
合理的膳食与营养是维持体内代谢平衡、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免疫能力、保证机体健康的物质基础。营养缺乏、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都将影响人的生理功能和健康。如发育畸形、肥胖症、肿瘤和一系列心血管病的发生都与饮食营养密切相关。
2.3.1 肿瘤的饮食预防。
预防肿瘤的发生,饮食的卫生比饮食的营养更重要。食物中存在的某些物质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应避免或减少这类物质的摄入,如多环芳烃、N-亚硝基化合物等。为预防癌症发生,应从多方面注意饮食的控制:食物要多样化;减少脂肪的摄入量;适当增加膳食纤维;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增加锌、硒等矿物质的摄入量;选择科学合理的食物加工方法;限制饮酒。
2.3.2 高血压的饮食预防。
膳食对干预高血压者的血压最为明显。随着适当的膳食改变,有可能用较少数的药物和较小的剂量即可控制血压。有很大一部分高血压病人,尤其是轻度高血压者,膳食改变完全可以使药物治疗成为不一定的需要。高血压者应注意:限制总热量的摄入;限制食盐的摄入;限制脂肪的摄入;限制精制糖的摄入;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多吃具有降压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胡萝卜、番茄、木耳、海带、西瓜、苹果、山楂、香蕉等。
2.3.3 糖尿病的饮食预防。
糖尿病人必须长期坚持饮食治疗,并需要十分注意饮食。饮食定量;禁止甜食;限制高脂高胆固醇食物;限制水果等都是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的。
2.3.4 肥胖的膳食营养治疗。
由于饮食因素造成的肥胖可以通过改善饮食因素,如调整饮食结构、改变饮食习惯加以预防和减肥,如:控制总热能的摄入量;限制糖类的摄入;控制脂肪的摄入;保证蛋白质的供应;限制食盐的摄入量;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减肥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要坚持饮食调整与运动并用,指望短期内体重降低很多的想法是错误的。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减肥态度,要长期坚持饮食与运动同时结合来达到减肥的目的。
3 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问题
营养健康问题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区表现有异,如20世纪60年代初的营养问题主要是蛋白质营养不良、多种维生素缺乏。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碘缺乏症、维生素B1缺乏症等营养性疾病突出。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民经济发展促进了膳食生活质量的提高,但营养问题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表现为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剩问题并存。
1982年,我国进行了第二次全国营养调查,结果发现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症和小儿佝偻病发病率较高,城市居民普遍性缺钙,尤其是中老年人缺钙突出。1992年进行的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发现,我国居民摄入钙、维生素B2、维生素A偏低,仅分别达到RDA的50.7%、66.6%和59.5%;城市居民因营养过剩带来的健康问题和婴儿乳喂养不足等问题也比较突出。2002年进行的第四次中国居民膳食与营养调查表明中国居民的膳食质量提高很快,但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素与能量失衡带来的健康与疾病问题较突出。如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者占17.3%;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占18.8%;有2.6%的人患糖尿病;成人血脂异常率为18.6%;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占23.2%,其中儿童肥胖率已达8.1%,城市老年人肥胖患病率达15%。
4 营养健康政策与行动
我国营养与健康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一是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物多样化、优质化需求明显增加,对食物安全卫生要求不断提高;二是居民食物消费正处于由小康向更加富裕转型的时期,急需加强对居民食物与营养的指导工作,促进居民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是世界经济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国际营养与健康产业呈加速发展趋势,必须加快我国营养与健康工作,跟上世界发展步伐。
我国食物与健康营养工作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必须转变观念,调整战略,明确发展重点,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营养健康工作取得新的发展。
4.1 加强对营养与健康工作的领导,分级管理,部门分工配合,建立现代营养健康管理体制。
4.2 加强营养与健康领域的人才培养及研究机构和科技队伍的建设,加强对各类人员的营养知识培训,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
4.3 加强营养科研事业的建设,特别是营养基础科学研究的建设,大力推广研究成果,促进技术转让;
4.4 加强信息宣传工作,促进营养知识,尤其是母乳喂养、科学育儿、膳食平衡等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4.5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全民营养意识,全面普及营养知识;
4.6 加强营养监测,建立食品安全保障系统,密切关注和研究市场变化、重大自然灾害对食物供给带来的影响,提前做好各种应对准备;
5 结束语
做好营养与健康工作是做好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营养工作人员,我们要密切配合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为改善我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旺. 烹饪营养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第二版.
[2] 翟凤英. 中国营养工作回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3] 陈仁悼. 现代临床营养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0.
[4] 蔡美琴. 医学营养学.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
[5] 陈仁淳. 营养保健食品.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6] 吴加根. 谷物与大豆食品工艺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5.
孙文广,男,45岁,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东院临床营养科执行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营养相关性疾病的防治和食物中活性成分的作用与肿瘤预防的分子机制研究。自2008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级课题3项;发表科研论文28篇;获医疗新技术成果二等奖2项。擅长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肥胖、代谢综合征、慢性肾功不全、营养缺乏等疾病的饮食治疗与预防;危重症的肠内营养支持;儿童、孕妇、运动员和特殊职业等人群的营养指导等。
《科学生活》: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大家餐桌上的菜肴也越来越丰富了,但不良的饮食习惯也使现代人患上了很多富贵病,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食物才更利于健康呢?
孙主任:饮食和健康息息相关,我们每天都与餐盘打交道。餐盘分为五个部分:① 是主食类,包括米、面。② 提供蛋白质类的食物,就是我们常说的副食,像瘦肉、豆制品、牛奶、鸡蛋,这些食物可以保持身体健康、保持抵抗力和免疫功能的正常以及组织的更新。③ 是蔬菜,蔬菜是每天、每餐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它提供纤维素、水溶性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蔬菜分为很多种类,有叶菜类、茄果类、菌藻类,每种蔬菜颜色不同,所含的营养成分也不同。比如,西红柿含有番茄红素,香菇里面含有香菇多糖,这些物质都有抗氧化作用,现代研究认为这些物质还有抗肿瘤的作用。④ 水果,一般来说,应季的水果作为加餐食物来食用就可以了,现在很多人不吃饭光吃水果,这种做法也会造成营养素的缺乏,比如,会缺乏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等。水果中有一定的纤维素,但它主要提供的是糖分,还有一些水分和矿物质,但是,水果中的糖分比蔬菜高出很多,吃多了对体重的控制也是非常不利的。⑤ 食品是乳制品,可以提供蛋白质和矿物质,它们是钙的良好来源,可以有效预防钙缺乏。因为乳制品中的钙吸收率很高,如果我们不喝牛奶,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钙在400mg左右,而我们每天所需的钙量为800mg,如果我们每天喝250g的牛奶,就会增加250mg的钙,这样我们每天摄入的钙量可以到达650~700mg,就接近一天需要的
钙量。
有统计数字显示,一个活到65岁的人,一生要吃7万顿饭,相当于吃了50 t的食物,我们通过食物来保持健康的身体。但同时,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也会影响健康,会引起营养不良或者营养过剩,比如说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等;有些老年患者因牙齿不好,咀嚼功能差,就只喝白米粥,不吃肉和鸡蛋,长此以往就会造成低蛋白血症,表现为疲乏无力,甚至水肿,长期卧床的人还会出现压疮,就是创口面不容易愈合。营养不良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贫血。同时,错误的饮食习惯与甲状腺疾病也有一定的关系。还有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饮食的选择尤为重要,要选择低蛋白饮食,控制植物蛋白的量,而优质蛋白比如肉、鱼、奶、蛋所占的比例要适当增加。总之,我们通过健康的饮食,合理的餐盘的选择可以预防一些合并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科学生活》:随着甲状腺检查被纳入普通的体检项目中,查出患甲状腺疾病的人群也随之增多,那么甲状腺有什么作用,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有哪些?
孙主任:甲状腺位于喉结下方,气管的两侧,大家可以自己摸得到。甲状腺的作用是合成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我们机体的能量代谢。当甲状腺激素缺乏时,就会出现单纯性甲状腺肿,比如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有很多大脖子病,尤其在北方,不靠近海边,很少吃海产品,那时候也没有加碘盐,患单纯性甲状腺肿的人就比较多。
大家了解比较多的一类甲状腺疾病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此类病的发病原因一个是碘的摄入过多,还有一个是自身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引起的。
与之对应的一类疾病是甲状腺机能减退,它与甲亢是相反的。此外,还有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可能很多人体检时会发现甲状腺结节,这种情况大家也不要太紧张,定期复查,结合甲状腺的功能来综合评估。还有甲状腺癌,现在此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但甲状腺癌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的方法治疗,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科学生活》:我们知道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那么碘对人有什么益处,哪些食物中含碘比较
丰富?
孙主任:碘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它属于卤族元素,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人体摄入的碘来源于食物、加碘盐、水、空气等,但其中80%~90%来自于食物,有海带、紫菜、鲜海鱼、海参、海蜇、蚶干、蛤干等。
碘的生理功能是参与能量代谢,促进代谢和身体发育,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如果小孩缺碘会影响其身体和智力发育,严重的会患克汀病,表现为身材矮小、发育迟缓等。但这和我们常见的侏儒症还是有区别的,侏儒症虽然身材矮小,但智力发育是正常的。对于孕妇来说,她们需要的碘的量要比一般人多,在孕期适当补充碘和食用富含碘的食物,对胎儿的发育是有益处的。
世界卫生大会1991年提出了在 2000年底全球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推荐以普遍食盐加碘为主要策略消除碘缺乏病。我们国家是从1979年开始在食盐中加碘的。食盐加碘从宏观上来讲是有很大益处的。据 1992年末统计, 经过13年在碘缺乏病区实行食盐加碘,全国已经有5亿人口食用碘盐,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从1984年的3500万人下降至1992年的700万人。
我们国家新出台的碘盐的含量标准调整为
(35±15)mg/kg,即每公斤食盐碘含量可以在20~50mg。营养学会推荐的每天碘的供给量是150μg,我们现在的碘盐中,每克盐中约含有25μg的碘,如果我们按照营养学会的推荐,每天食用6g盐的话,这样我们就可以达到每天所需要的150μg的碘摄入量。
《科学生活》: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很多人碘的摄入量超标,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孙主任:一个原因是口味比较重,比如北方人。黑龙江省做个一个调查,北方人每天摄入盐的水平在20g左右,折算成碘的量为300μg,远远超过了营养学会推荐的量,而过量的碘摄入对健康是有影响的。
还有就是很多人喜欢吃小食品,比如说,膨化食品等含咸味的食品;还有肉类的加工制品,比如,火腿肠、香肠之类的食品,盐分都比较高。这些综合到一起,造成每天食盐摄入的水平超标,进而造成碘摄入的超标。所以我们在购买食品时要学会认识营养标签,注意食盐摄入量,注意小食品、各类食品加工制品,以免碘
超标。
要知道,无论是碘过量和碘缺乏都是对人体有危害的。碘摄入量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呈现一个U字形, 即碘摄入量的过低或过高都会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增加。
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是随着碘摄入量增加而增高。碘缺乏和碘过量均会引起弥漫性甲状腺肿发病率的增加。碘过量会引起高碘甲状腺肿及甲亢类疾病;碘缺乏会引起甲状腺肿、甲状腺机能减退、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亚临床克汀病、智力和体力发育障碍等。世界卫生组织对不同人群推荐的碘摄入量的标准(表1),大家可以作为参考。
《科学生活》:如何判断体内碘的水平是过量还是缺乏呢?
孙主任:现在有个检测体内碘含量的方法,就是测尿碘,因为肾脏是碘的主要排泄器官,我们可以通过收集24小时的尿来检测尿碘的含量。有些医院可以做这项检查。有些科研机构在做大型的人群分析时也在做这个检测。
如果尿碘水平
此外,还可以通过B超检查甲状腺的肿大率,以及通过血液检测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比如TSH指
标等。
《科学生活》:请您结合临床的病例来给读者朋友们介绍一下甲亢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该注意哪些问题?
孙主任:好的。这里分享一位女性的甲亢患者的病例,年龄48岁,颈项增粗一年,期间自觉有心悸,喜冷怕热,出汗,月经不规则;通过进行甲状腺功能测定发现T3、T4、FT3、FT4 增高,TSH偏低;身高160cm,现在的体重是46kg,从发病至今大概减轻了25kg的重量,双眼无明显外突;B超检查发现双侧甲状腺2度弥漫性肿大;心率也较快,为102次/分钟,但未闻及血管杂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甲亢的患者基础代谢率增加,消耗的能量明显增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甲亢时,体内的高T3、T4血症促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存在发热与散热的增多,基础代谢率增高,机体处于供能不足状态而导致体重
下降。
我们通过调查她的饮食情况发现,患者前后的饮食状况没有变化,那她为什么会消瘦了呢?这是因为患病后,她每天消耗的能量增加了,而进食量没有变化,自身的肌肉和脂肪组织转化成能量,所以体重下降了。
《科学生活》:看来甲亢患者对能量的需求有所增加,那么,在他们的日常饮食中是否也应相应增加能量的摄入?
孙主任:是的。首先要保证患者的体重,并有一定的增加。这就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部分能量,即高能量饮食,在常规的三餐之外相应给予2~3次的加餐。可配给面包、馒头、粉皮、南瓜、饼干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这些是为了提高能量供给,这样可以减少自身脂肪、蛋白质的分解,对于维持体重有一定的帮助。同时搭配水果或牛奶等。
其次,要限制碘的摄入。这类人群要食用无碘盐,可能外地超市里没有无碘盐,如果想购买无碘盐先要到医生那里出诊断书,然后到盐业公司购买。好在上海各区县大型超市里都有无碘盐的定点供应。
同时,在选购食品时,要避免购买肉类加工制品、咸菜、咸味小食品。
还有,我们在烹调的时候可以把碘去掉一部分。大家知道,碘有遇热升华的特性,所以,我们在炒菜时要先放盐,预热后碘会损失一部分,与一般的烹调方式
不同。
研究人员在对125名学生进行研究后发现,在认知测试焦虑量表中得分高的人通常是语文智力高的人。而研究发现非语文智力得分高的学生通常很少担心事情。专家指出,前者花更多时间在大脑中传送过去与未来的事情,这意味着,他们相较于后者在事情、对话以及恐惧的记忆方面更注意细节。(《华夏经纬网》)
住高楼的人寿命更长
近日,瑞士一项研究表明,住得较高的人不仅健康状况好,而且寿命更长。
研究发现,住在8楼以上的人提早死亡的几率要比住在低层的人低22%。研究者认为,和住在低层的人比较起来,住在高层住宅的人更可能徒步上下楼梯,因而锻炼身体的机会多一些,由此远离了心脏疾病。而居住在低层住宅的人可能受到空气污染和交通噪音的影响更多,对健康和寿命不利。(《网易网》)
食物加工后更易使人发胖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减肥的关键在于身体利用能量消化食物。吃难以消化的生食物利于减肥,而同样的食物在烹调或加工后则易使人发胖。
研究者称,食品标签上显示的只是该食物所含有的热量,而人体到底摄入了多少热量则取决于食物加工方式,食物经加工后更易使人发胖,加工方式包括烹调、搅拌、捣碎以及使用精制面粉等。
越是精细加工的食物越易被完全消化吸收。动物实验显示,精制加工食物能够释放出更多的能量。(《新民网》)
肥胖者未必易患病
肥胖者更容易罹患脂肪肝、高血压等疾病?美国研究人员说,不一定。
研究者做了一个实验,鼓励20名肥胖者继续增重,每天多吃1000卡路里热量的食物,使得他们在几个月内体重增加6%,结果发现其中大约四分之一的人依然非常健康。
研究发现,原本健康的肥胖者在继续增重后依然保持健康;而原本罹患与肥胖相关疾病的人,例如高血压、脂肪肝、高胆固醇等,继续增重后健康状况更加恶化。(《腾讯网》)
癌细胞具传染性
近日,国外医学期刊《Cancer Cell》刊发研究论文称,癌细胞具有传染性。
该研究发现,乳腺癌外泌体能导致正常细胞变成肿瘤细胞,发现体外经过外泌体转化的正常细胞可以在小鼠体内产生肿瘤。研究人员采集了8名健康人和11名乳腺癌患者的血液,11位癌症患者中5位的外泌体具有诱导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的作用,8位健康人的外泌体没有该作用。而外泌体可以在全身自由运输,且可以将健康细胞变成肿瘤细胞。这个研究说明癌症细胞具有一定传染性。(《中华网》)
自我感觉年轻的人更长寿
科学研究表明,自我感知年龄比实际年龄更年轻的人群,长寿的几率更大。
研究人员调查研究后发现,感知年龄更为年轻的人,死亡率为14.3%,与实际年龄相仿的人,死亡率为18.5%,而感觉自己更老的人,死亡率却高达25%。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感知年龄是一种最简单便捷的方法去判断一个人能否长寿。一个人之所以会自我感觉比实际年龄更为年轻,是基于他自身健康的身体状态和自己对于长寿的追求。(《新浪网》)
吃对食物 健身事半功倍
美国研究人员指出,在正确的时间吃正确的食物有利于实现健身效果。
营养学家指出,运动的时间要适宜把握,例如,如果人们在饭后2小时内运动,那么将达不到最好的运动效果。因为这一时间运动会使血液从消化系统转移到肌肉中,使人产生抽搐感以及不适感。
此外,为更有效地吸收营养,还应该选择正确的饮食。如果你喜欢在清晨进行体育锻炼,那么应在锻炼前吃一些有益的健康食物,例如水果、肉和土豆。(《新民网》)
面对出轨 男女态度各不同
近日,一项研究阐明了男女在感到嫉妒时表现的不同。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长期坚持计划生育政策,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小皇帝(公主)的现象也日益普遍。正因为每个家庭的纵容溺爱,导致众多儿童养成了偏食、厌食和缺乏运动等诸多不良习惯,儿童亚健康现象严重。为此,明确亚健康时期儿童的日常调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饮食保健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儿童无法具有成人抵制亚健康的坚强意志,因此必须依靠家长的正确引导和长期坚持调理和保健,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亚健康现象正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一个课题,尤其是儿童亚健康,由于关系到众多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儿童初学期的精神状态和学习效果,更为医学界和众多有识之士的关注。由于儿童无法象成人那样具有身体不适的敏感性,更无法如成人般坚持锻炼和饮食保健,因此必须依靠家长来帮助、支持儿童进行有效的日常调理和饮食保健。
一、儿童亚健康的常见现象及起因
(一)肥胖,运动迟缓。儿童肥胖首先可能是由于遗传方面的原因,据调查统计(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烹饪系2006年在全省范围发放调查表反馈结果)一般如果父母都肥胖,子女的肥胖几率会达到70%,如果父母有一方肥胖,子女肥胖的几率达到50%。但更多是因为吃喝太多无规律,尤其是甜食、饮料及一些高热量食品摄入太多,加上平时缺乏运动,导致反应迟缓,身体肥胖。当然也会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例如一些儿童激素分泌不正常或激素类药物使用过量,或荷尔蒙分泌异常等都可以导致肥胖,但已属于病理学范畴,不属于亚健康的研究范围。
(二)缺钙,发黄矮小。很多孩子出现头发色泽枯黄,无光泽,给人一种营养不良的感觉;有的孩子则夜间磨牙现象严重,甚至出现比同龄孩子身材矮小的现象,这些都是儿童缺钙的典型表现。儿童缺钙的原因也很多,有的是因为钙源不足出现钙缺乏;有的则是因为儿童钙吸收能力很低,虽然家长注意给予补钙,但效果甚微;但更多的是因为很多儿童有厌食、偏食的习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D,导致钙吸收不足。
(三)缺铁,儿童贫血。儿童贫血现象已经越来越为儿童保健专家的关注,很多儿童都有轻微的贫血,但由于其症状不明显,很难引起年轻父母的注意,其实儿童亚健康这时候已经出现。儿童贫血的重要原因就是铁摄入不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缺铁性贫血。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也大多由于儿童偏食引起。
(四)缺锌,儿童多动症。儿童多动症一般多在上幼儿园时期被家长或老师发现,这类儿童多烦躁好动,喜欢做小动作,注意力难以长时间地集中,喜欢咬手或铅笔。儿童多动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许多专家研究证实,缺锌是导致儿童多动症的原因之一;严重缺锌,甚至导致儿童性发育迟缓。
(五)缺碘,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当前,人们对碘缺乏与否的评判标准就是看有无甲状腺肿大的现象。其实真正到了甲状腺肿大的程度,那就不是亚健康的问题,而是出现了具体的病症,需要到医院治疗了。儿童缺碘的初始症状是智力发展缓慢,这对学习压力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的儿童来说,无疑影响很大。
二、儿童亚健康的日常调理
(一)提倡平衡膳食。平衡膳食,就是饮食要荤素搭配,食物多样化,保证蛋白质供给,同时维生素摄入充足,适当补充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不是说某种营养素的供给越多越好,只有各种营养素之间供给数量和比例符合人体的需要,才更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利用。要做到膳食平衡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杂食化、宽食谱。人类就是杂食类动物,只有广泛摄取各类食物,才能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全面、平衡摄入。对儿童来说,不偏食、过食,能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必须有家长的参与,采用引导方法和激励机制循序渐进地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预防儿童肥胖或营养不良。 转贴于
(二)坚持体育运动。每天坚持适当的体育运动,有助于儿童消化,促进儿童食欲,帮助消耗多余热量,预防肥胖。要求孩子养成运动只是指令性地布置任务是不行的,家长要积极配合,和孩子一起坚持锻炼;或者干脆将孩子送到一些运动机构如舞蹈学习班、武术学习班等等,不一定要求孩子在某方面有所造诣,但至少可以保证每日的运动量,可以保证孩子身体健康。
(三)养成科学的作息习惯。事实证明,科学的作息习惯影响身体健康状况,儿童身材矮小与睡眠不足有一定关系。专家指出,儿童尤其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督促儿童每晚十点以前上床休息,早晨八点前起床,生活习惯科学有规律,能有效预防儿童亚健康。
(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平时要勤剪指甲、勤洗头,饭前便后养成洗手的习惯;不吃不卫生的东西,尤其是包装不规范、卫生不合格的零食;每天两次坚持刷牙,并保证刷牙质量,学会科学的刷牙方法,保证牙齿健康;保持卧室空气流通,定期进行空气清新,保证呼吸道健康。
(五)经常户外日光浴。儿童由于是生产发育的关键时期,应该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并适当晒晒日光浴,一方面杀死儿童身体表面的病源性微生物,更有利于孩子对营养素的吸收。实验证明,儿童经常晒日光浴,有利于维生素D和钙的吸收。
三、儿童亚健康的饮食保健
(一)保证供给充足的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是人体一切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以参与人体抗体的形成,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蛋白质主要来源于蛋类、乳类、动物性原料的肌肉组织以及禽类、鱼类等,另外大豆中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由于儿童对大豆制品的喜好程度不一,因此在尽量提倡补充大豆蛋白的同时,必须保证动物蛋白的充足供应。建议每个儿童每天坚持喝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同时注意动物内脏和水产品的供应。
(二)保证供给足够的热能。由于儿童期正是身体生长的关键时期,同时由于儿童天性好动,热能消耗量比较大,因此应该注意补充充足的热能性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等。但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的饮食结构明显出现“三高”的已经越来越多,因此建议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并注意保证每日的运动量,以防止儿童肥胖。建议儿童每日保证粮食的摄入量,尤其提倡粗粮、杂粮饮食。
(三)保证维生素的充足供给。维生素是人体需要量很少但不可或缺的,其种类很多,有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通常情况下,脂溶性维生素不能溶解于水,容易在体内积存,过多就容易导致维生素中毒,例如维生素E。提倡供应充足的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维生素C可以增强人类体质、抵抗病毒、抗过敏等作用,多余的维生素C会随尿液排除体外。维生素多存在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动物性原料的肝脏中含量也很丰富,因此提倡给儿童摄食足够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四)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钙、铁、锌、磷、碘等,钙、磷、锌主要存在于动物性原料中,尤其是动物内脏和骨骼组织中,碘在海产品中含量丰富。因此应该注意全面摄食各种食物,坚持平衡膳食,保证各种微量元素的充足供应。建议食用加碘盐时应该在临出锅前加入,以防止碘被破坏;注意及时补充各种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
四、结束语
儿童日常调理要贯穿于育儿的全过程,需要靠成人的关注和帮助,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这就要求成人必须具备儿童调理与保健的基本常识。就饮食保健来说,应该注意各种营养素的全面供给,并力求各种营养素之间供给的数量和比例符合人体的需要。我们知道,乳类中含有的营养素种类和比例与人体的需要最接近,因此提倡母乳喂养,并在哺乳期以后坚持每日提供乳制品饮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家长应该有计划地给儿童制定运动训练计划,保证儿童足够的运动量,以保证儿童良好的健康状态,预防亚健康。
参考文献
[1]《烹饪营养学》,彭景、陈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6月版.
[2]《中华食物疗法大全》,窦国祥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6月版.
自1984年以来,我在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当了近25年的所长。2009年7月份,我退居二线,转为担任名誉所长。如今,我依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查病房、编书、写论文、带研究生、做科研、参加学术会议,每天日程满满的。现在我眼不花,手不抖,医院每年给我们安排了详细的体检,我的各项检查结果基本上也都是正常的。以下是我的一些“护心之道”:
一是要有充足的睡眠。我每天晚上11点睡觉,7点起床,保持8小时睡眠。通过有规律的生活作息,能够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使各种生理机能发挥最好效应。平时,我喜欢看看古典小说,听听音乐,这样让我心态更加平和。《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这些古典文学名著都看过好几遍了。每天睡觉前,我还会读一些唐诗、宋词、元曲等,既可“滋补脑力”,也是放松自己的一种方式。
二是每天用1个小时走一万步。每分钟约160步,走到微微出汗,一次完成不了可以分两次走,灵活掌握,不强求一律。研究发现,每天步行1小时以上的男子,心肌局部缺血的发病率比很少参加运动的人低4倍。
三是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过饱,不抽烟,不酗酒。中国营养学会曾经提出过一个平衡膳食的金字塔结构:谷类食物位居底层,蔬菜、水果位居第二层,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居第三层,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第五层塔尖是油脂类。我平时就是严格按照这个金字塔结构的要求来吃:谷物是主食,水果蔬菜要多吃,比如苹果,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果胶还有降低胆固醇,保护血管的作用。少吃油脂类食物以及一些含脂肪多而蔬菜极少的“垃圾食品”。
四是保持良好的心情。(据《生命时报》)
――陈灏珠,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内科教授
痛苦
都是小插曲
世上确实有看不见的力量在帮你。只要你追随自己的天赋和内心,你就会发现,生命的轨迹原已存在,正期待你的光临,你所经历的,正是你应拥有的生活。当你能够感觉到自己正行走在命运的轨道上,你会发现,周围的人,开始源源不断地带给你新的机会。
在追求有意义而又快乐的目标时,我们不再是消磨光阴,而是在让时间,闪闪发光。谁都有不快乐的时刻,因为我们是人。
痛苦,是我们的人生经验,会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人生的成长和飞跃,经常发生在你觉得非常痛苦的时刻。
漫漫人生,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悲伤的时刻,比如经历失败或失去,但我们依然可以活得幸福。事实上,期盼无时无刻的快乐,只会带来失望和不满,并最终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
一个幸福的人,也会有情绪上的起伏,但整体上,能保持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经常被积极的情绪推动着,如欢乐和爱;很少被愤怒或内疚,这些负面情绪所控制。快乐是常态,而痛苦都是小插曲。
――廖新波,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贪吃性肥胖
源于大脑缺乏满足感
身边的胖同事,如同仓鼠准备过冬般不停地往抽屉里囤积零食。所有食物在她眼中都是快乐的指南针,键盘声和咀嚼食物的声音此起彼伏。难道她真的如此饥饿吗?其实原因在于她的大脑。
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是人体的“快乐化学物质”,当人体摄入适量营养物质后,大脑就会释放多巴胺作为奖励,使人产生满足感和愉悦感。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发现,肥胖者贪吃事出有因。他们进食时大脑中多巴胺奖励体系敏感性较低,使得他们摄入更多食物以获取和常人相同的满足感。
研究结果显示,在肥胖者的大脑中,多巴胺的受体相对缺乏,降低了多巴胺奖励体系的敏感性,从而使他们摄取较常人更多的食物来达到相同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