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5:14: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校园贷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近来看到的最受人诟病的要算大学生丧失诚信了:读书不认真,考试作弊;做学问不踏实,论文抄袭;找工作时给简历注水;骗取助学贷款,毕业逃贷;恶意拖欠学费和就业时没诚信,随意违约。
考试作弊
考试作弊在大学校园里已经是见怪不怪了。从大学毕业,要是你说从没作过弊,大伙肯定会笑话你。作弊的“战场”也有不断扩大之势,期末考试作弊、毕业考试作弊、等级考试作弊,“凡有考试处,必有作弊者”;作弊“队伍”也在壮大,南京某大学在一次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当场查出40多名“”;作弊“技术”也在进步,从晚清科举时的“夹带”到传呼机、手机,甚至还有微型信号接收机用于此道;相关作弊“产业”也出现了――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成为一支有组织、有中介的队伍,形成了联络、接头、见面、谈价、付钱、代考“一条龙”服务。据媒体报道,湖南一公司“生意”做到了广州,可谓是面向全国了。
学术抄袭
学术抄袭虽有方舟子之流穷追猛打,但那些板子是打在学界专家权威身上。学校里的学生多如蚂蚁,抄篇把文章,哪个有闲情雅致去多管此等小事?毕业论文不外乎“百度”一下,再“拷贝”和“粘贴”,便大功告成,还不用像以前那样弄得一手糨糊;实验的数据哪里来呢?估计加统计得之,再发挥一下合理想像,编造实验过程。“天下文章一大抄”,“不抄白不抄,抄了也白抄”,一些“文抄公”还振振有词。
注水简历
招聘会上的注水简历比菜市场的注水猪肉还要多。一次招聘会上,某用人单位收到同一学校同一专业的简历十二份,竟然出现了八个系学生会主席,其中有四个人来自同一寝室,还有好几个人的荣誉证书、外语等级和计算机水平证书除了姓名不一样外,编号竟是一模一样。
笔者有一位同事,小孩数学成绩不理想,就找了个大学生家教。大学生自称是数学系的高材生,拿出的成绩单中成绩都在85分以上,并且多次获奖学金,是学校三好学生。但就是这样的优秀大学生,连初中的数学题都解不出来。经过了解,得知有些大学生在找家教工作时,为了更容易取得家长的信任,会采取作假的方式,伪造各种证明材料,如四、六级大学英语证书,各种奖状等。
骗贷逃贷
骗贷逃贷让一些银行“谈学生色变”。助学贷款业务是政府为了方便贫困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而为大学生提供最优惠的贷款政策。可是就有少数学生乘机钻这个空子,想方设法得到贷款,而在毕业后则玩起了“失踪”的游戏,对贷款时的承诺置之不理。出具虚假贫困证明骗取助学贷款,成了一些学生的“生财之道”,借了贷款高消费、出入娱乐场所、玩电脑游戏;到了毕业时不能归还,甚至压根就没打算还。
前段时间,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新闻会上点名批评8省区支持国家助学贷款不力,被批评者个个出来叫屈,称“大学生信用太差”是落实受阻的要因。并据有关报道,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坏账比例高达10%,甚至有的银行称,助学贷款出现了百分之三四十的“违约率”。全国已有100多所高校被银行列入暂停发放助学贷款的“黑名单”。
论文摘要:依据我国的教育体制,分析了大学治理与学生两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提出了高校治理与大学生维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大学治理与学生权利都是大学的重要组成因素.是互相联系的有机体。离开治理.大学将是一盘散沙;离开学生、离开了学生权利,学校将不成其为学校。校园是学生赖以成长、不断走向社会化的重要环境.也是学生全面进步,健康发展的主要载体。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应该在不损害学生权利的条件下通过有效的大学治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校园环境。
1从高校与大学生的关系看大学生权利
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也在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变革,尤其是新的办学模式的出现,使我国高等教育不再单纯是一种国家的权利和责任.而逐步转化成一种特殊的消费。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与大学生之间从法律上看存在两种关系:一是高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有行使教育执行的权力。在这种意义上校方具有教育执行主体的资格,属于授权执法主体.享有管理权,大学生是被管理者。二是大学生交纳学费.高校提供高等教育服务,双方形成服务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不再仅仅是一个受教育者,而且是教育这种服务的消费者,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消费者。基千高校与大学生的这种特殊关系,大学生应该享有多种权利。
1.1受教育者的权利
学业、学位证书权:即获得学校公正评价获得学位、学历证书的权利。
使用权:学生有充分合理使用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场地、实验室设备、图书馆书刊、电子资料等的权利。
选择权:在符合学校规定的条件下,在兴趣、能力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大学生有选择学校提供的各种教育服务的权利。如选择课程、教师、住宿或申请辅修其他专业的权利。
奖贷权:每个大学生都有按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或助学金的权利。
1.2学生作为教育消费者的特殊权利
知情权:大学生对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学校发展概况、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对木专业的师资队伍水平、课程设置以及经费投人等基木情况有全面了解的权利。
监督权:大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态度以及课堂教学质址,对学校教学经费投人情况等进行监督的权利。
就业权:每个思想品德合格,在规定年限内完成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或者修满学分,准予毕业的大学生都享有就业的权利。
参与权:学生有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尤其是与学生利益有关的事务学生应有提供建议和参与决策的权利。
1.3公民的墓本权利
申诉权:《教育法》规定学生如果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有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的权利。
财产权:学生享有独立的财产权,只要不违法,学校无权没收其财产,并负有保护学生财产安全的责任。
人身自由权:学校无权干涉学生的人身自由,比如限制其外出的权利。
平等的受教育权:每个适龄青年都有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2目前大学生权利受侵害的现实表现
近年来,大学生权利受到侵害的案件层出不穷,1999年的’‘田永案”改写了“高校无讼”的历史,学生因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而将学校推上被告席的现象不断出现。这不仅引起了教育界对高校学生权利维护的重视,也引起了整个社会对大学生权利的普遍关注。目前大学生权益的损害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学生公民权利的侵害。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我国的高校在学校的治理过程中更偏向于管理的角色而非服务者的角色,而学生只能扮演“被管理者”。权利意识的缺失往往使他们忽略了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口前对学生公民权利的侵害主要表现在:教育乱收费,甚至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也被擅自娜用,学生的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公寓建设质量不合标准,盗贼猖撅等不良现象严重侵害了学生的财产权;高校招生过程中录取分数线的划分不统一,在全国统一实行高考的条件下,不同地区的考生升人高校的机会不均等。有的在校大学生因疾病、残疾或在校犯错等被剥夺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而侵犯了大学生的受教育权;某些高校没有经过学生允许就将学生的隐私材料公之于众,扰乱了学生的正常生活,侵害了学生的隐私权和名誉权。
(2)对大学生特殊权利即受教育者和教育消费者权利的侵害。大学生作为一个既年满18岁又没有独立行为能力的特殊群体,他们在享有公民权利的同时,还应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又为他们增加了教育消费者的角色,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他们受教育者和教育消费者的权利也不能被忽略。但是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侵害学生这些特殊权利的状况,如:教学设施的匿乏和有偿使用而侵害使用权;对学校发展概况、收费情况、专业发展、课程设置、教师配置等情况缺乏了解而侵害知情权;对专业选择、课程设置和教师课堂选择等缺少自主性而侵害选择权和参与权;对课堂教学质址、学校教学经费投人情况等缺乏有效监督而侵害监督权;学校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奖贷制度而侵害奖贷权;毕业生没有得到良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而侵害就业权;有的学校对犯错学生做出了不公正的评判.致使学生拿不到学业、学位证书而侵害了学业、学位证书权;对于各项评判.不管公证与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评判而不得提出异议,从而侵害了其申诉权等等。
3高校治理与大学生权利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高等教育法》《教育法》以及zoos年3月29日教育部公布的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的法规为学生的维权提供了法律依据.学生不再完全是一个被动的个体,他们已经开始了自我维权道路的探索。教育模式的改革、教育理念的进步以及旧教育模式所暴露的弊端也要求高校在治理的过程中要舍弃.‘父爱思维”,积极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自制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加校园的建设和发展,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组织能力。充分实现对学生权利的尊重,维护大学生的权利。所有这些情况都要求高校在治理的过程中加强民主建设,增加沟通渠道,广开言论,为大学生参与学校建设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增开大学生申诉制度,搭建学校信息的平台,扩大大学生对有关学生问题的参与程度。具体来讲可以从下述5条途径着手解决。
3.1加强法制教育以唤醒大学生的权利意识
由于我国高校与大学生的特殊关系以及中国传统教育管理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口前,大学生维权意识整体上还比较薄弱,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而形成正确的权利观,学会采取适当的方法维权,并积极开展有关教育活动,逐步树立正确的主体意识和权益意识,要坚持、鼓励学生成立大学生权益自我保护组织,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自我维权的能力。
3,2建设高校内部申诉和维权体制
学生申诉制度是指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及其他法律的规定,向主管部门申诉理由,请求处理或重新处理的制度。在我国学生申诉制度尚不完善,《教育法》对学生申诉的范围规定的比较宽泛,在申诉的对象和内容、受理学生申诉的机关、职权、申诉处理等不够明确的条件下,学校对于学生的惩罚,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为此要建设高校内部申诉制度,完善高校内部的维权运行制度,注重学生的实际参与。学校可设立专门的申诉机构,在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上,要做到“处理前须告知、处理中可申辩、处理后可申诉”。
3,3增加学生工作的透明度
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各项学生工作才能得到有效开展,所以增加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工作的透明度,以期做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事情,关注自己的事情,维护自己的事情,决定自己的牢情。可通过推行“学生工作信息制度”,将学校以及各院系的学生工作计划、学生工作制度、学生工作的各项重大措施、校园活动、综合测评内容及成绩、违纪处分、学科及专业培养规格与培养模式以及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师安排等和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各项工作均以信息会或张贴布告栏的方式向学生公开,并设意见箱或专门接待人员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要将奖贷制度和程序透明化,以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获得救助。
3,4创建学生与学校进行相互信任的沟通平台
首先要健全学生反馈机制,负责学生工作的部门还可聘请学生助理,从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各项学生工作,调动他们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在建立、健全学生参与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基础上,设立专门的反馈机构,对学生反映的问题和提供的意见,学校要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同音,其次还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家长也参与到对学校工作的监督活动中。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工作的透明度,还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是一个新的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功能单元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具体阐述SOA理念。
首先,在软件系统架构方面。SOA不是一种语言,也不是一种具体的技术而是一种软件系统架构,它尝试给出在特定环境下推荐采用的一种架构,它与很多己有的软件技术比如面向对象技术,是互补的而非互斥的。它们分别面向不同的应用场景,用来满足不同的特定需求。
其次,在SOA的使用范围方面。SOA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药,它最主要的应用场合在于解决当下的不同商业应用之间的业务集成问题。业务集成问题包括:大量异构系统并存;计算机硬件工作方式不同、操作系统不同、编程语言也不同;频繁的数据传输仍然速度缓慢并且不稳定、版本升级无法完成。SOA体系结构中的组件必须具有上述一种或多种角色,角色之间的关系如图2-1所示。
在这些角色之间使用了三种操作:
(1)(Publish):使服务提供者可以向服务注册自己的功能及访问接口。
(2)查找(Find):使服务请求者可以通过服务查找特定种类的服务,这些服务都是由上述中的服务提供者给出的。
(3)绑定(Bind):使服务请求者能够真正使用服务提供者。三种操作互相作用,服务提供者向服务服务,服务请求者通过服务查找所申请的服务,并绑定到这些服务上。
2基于SOA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2.1系统的功能设计
校园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管理系统,在设计系统总体方案时,既要整合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实现这些不同平台的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共享和集成,又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当用户需求改变时,系统功能应该能够实现方便地进行扩展。经过深入的用户需求分析,确定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
(1)教务管理:教务管理系统包含注册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计划、选课管理、成绩管理、智能排课、用户管理、毕业审查、旁听系统管理、四六级管理、科研管理等多个模块。
(2)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管理、科研项目管理、学杂费管理、贷学金管理,帐务处理,工资发放管理等功能。
(3)图书管理项目有:图书期刊入库管理、借书证管理、图书期刊借阅归还管理、图书期刊借阅查询管理、图书期刊归还查询管理、图书期刊报废管理、图书期刊盘点管理、图书期刊查询。
(4)办公自动化系统:包括用户登录和注册模块、用户和角色管理模块、用户考勤及其设置模块、我的文档管理模块、短信管理平台模块、以及公文流转模块等。
(5)学生管理系统包括成绩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班级信息管理和学籍信息管理功能。
(6)网络教学系统:包括数据库管理模块、基本业务模块、信息查询浏览模块等。
2.2系统解决方案设计
本系统基于SOAP和Webservices,实现了各个分布式系统问的跨平台交互,各个子系统是分散藕合的,这样就克服了传统的紧密藕合的分布式系统缺点,达到了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满足灵活多变的业务逻辑需求。主要包括两部分:
(1)各个分院的内部应用系统,可以基于传统的应用系统模型来实现。
(2)跨平台数据共享与交换问题、系统安全问题、可扩展性等问题,根构造一种基于XMLWebservices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型和综合解决方案,这样可以方便地建立基于XMLWebservices的信息集成系统。
3基于SOA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在本文研究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中,客户程序包含在系统的前台Web服务器程序中。通过SOA技术,从数据库schooldat.mdb中提取更新数据,在本地检查数据是否冗余,如果没有冗余,则本地数据库中添加数据。实现的部分关键代码如下所示:
//检查并更新课程信息
boolCheckData()
//生成类实例
……
schoo1dataProxy.schooldatasd=newschooldataProxyschooldata()
//通过调用远程方法返回的数据集取得数据
DataSetds=sd.finddata();
foreach(DataRowrinds.Tables[0].Rows){
……}
//检查并更新数据}
5小结
总之,与传统软件系统相比,SOA强调和突出的是“使用者”,它对于用户而言成了名符其实的“服务”。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转变。以往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更多的是一种技术,而SOA架构下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服务是完好封装的,可以通过标准接口多次调用的。对使用者而言。因此,基于SOA体系构建新一代信息管理系统就成为趋势。
参考文献:
[1]李藏.面向服务架构的应用集成平台的研究与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05:23-25.
[2]吴家菊,刘刚,席传裕.基于Web服务的面向服务架构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7:14-17.
[3]林磊.管理信息系统中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J].计算机应用研究。
【关键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援助体系;研究
综观我国高等院校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理论和实践,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主要是一种政策性的被动资助,这种资助更多地强调从经济帮助、物质救济等层面进行资助,往往重物质资助轻精神资助,重短期轻长期关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往往较“贫困”,不能真正的解决心理的危机渡过难关,更重要的是面对就业的现实困境,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表现得更加脆弱、单薄,以及无法应对,所以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加强人文关怀,从资助制度的设立、资助的对象以及资助制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探讨“以人为本”,以社会、学校、银行、团体组织为主体,以相关资助政策的制定实施及资源的分配为保障等。
一、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及其实质
一般来说,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是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的界定,通常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在校期间学习、生活所必需的教育费用及其他费用或者是支付困难的大学生。普通高校出现经济困难学生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一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来自老、少、边、穷贫困地区农村的学生由于区位因素家庭收入少,经济困难,来到城市尤其是相对富裕地区上学,学费、生活费用提高,支出增加,导致家庭无力负担,因而容易造成经济上的贫困。二是部分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家庭由于失去经济来源,无力承担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所需的高额支出,导致部分贫困大学生的产生。三是由于天灾人祸等原因出现的困难家庭也产生了部分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四是由于家庭本身的原因也产生了部分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如单亲家庭、残疾人家庭、农村多子女家庭。
二、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援助的意义
1.资助关系到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切身利益,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措施,一直以来都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援助,能够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资助政策的指导意义,从而在实际过程中能够更好的领会政策精神,落实政策,解决资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2.高校作为大学资助政策的执行方,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援助,有利于拓展高校资助管理者的新的思路,开拓新的方法,设计和完善大学生资助体系,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3.随着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高校学生逐年增加,资助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大。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比较繁琐,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从事资助工作的人员可能整天投身于事务性的工作,而忽视育人这一根本目标。因此,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援助,有利于理清工作思路,更好地培养人才和提高育人成效。
三、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援助的措施
1.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援助
经济援助主要是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逐步建立起了一套以“奖、助、贷、免、减、补”为主的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极大地缓解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高校必须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鼓励困难学生积极开展自助,同时还要广泛挖掘社会资源,积极寻求社会捐助。这样才能在最大限度上有效地缓解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压力。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逐步建立社会诚信评价体系。在减少银行的风险和顾虑的同时,提高学生诚信度,降低贷款违约率。
2.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帮扶
心理帮扶主要是高校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排查。要根据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对经济困难学生应该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在他们求助的时候给予关心鼓励,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坚定他们直面困难的信心。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增强心理素质,提升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对于出现问题的,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干预、疏导和矫正,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培养良好的心态。
3.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帮助
就业帮助主要是国家对于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择业重视不够,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择业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要创造机会并给予机会平等,国家在对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帮助中的作用主要在于政策性的调整,机制性的完善。国家不断规范各种措施,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高校应当构筑强大的、快捷的、开放的信息平台。学校一方面应当完善招聘机制,吸引各种层次的单位进驻校园;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思想说服的力度,引导经济困难学生以积极而正确的心态去应聘,最终达到“双赢”。
总之,通过改进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措施、合理架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加强资助工作的人文关怀、构建利益平衡机制,切实解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等教育向公平的方向发展,缓解高校的矛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以保证资助资源的公平、公正、合理分配。
参考文献
[1]罗薇.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的伦理思考[D].2006年硕士论文.
[2]肖遥.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研究[D].2007年硕士论文.
[3]谭红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2008年5月第3期.
[4]张利国,闫沙庆.以人为本视野下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的完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第8期.
大家早安。非常容幸能有机会在第四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上发表意见。这是我第三次参加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政治大学有幸主办了第三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我刚才看到福建省教育厅放在本次论坛宣传资料里的第三届论坛照片,心里觉得非常温暖。当时,来自海峡两岸50多所大学的校长集聚在政治大学,就两岸高等教育的发展交换了意见。还记得在第三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上,很多校长谈到了许多例子,其中有一个问题得到了大家高度的共识,那就是如何建立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学术主体性。
今天,我想延续这个主题,探讨一下最近几年来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高教科研的国际性与主体性。我们在第三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上谈到了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学术主体性,希望能够为两岸的大学教育、高教科研发展找到一个根基。如果我们失去了中华文化的脉络,“长出来”的知识就是不真实的,没有办法真正地依附在这块土地上,并成长得更加强壮。这几年,两岸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过程中确实花了很多钱。因为有重点经费的支持,所以两岸都在不断追求研究卓越,当然其中也有很多竞争。我们可以从数据中清楚地看到,两岸的期刊论文篇数在大幅度地增加,国际学术参与度也在逐年提升。无论在台湾还是在大陆,目前我们能够列入科技领域全世界前十名的领域越来越多,这部分内容我就不再赘述。正是大家持续不断的努力,使得我们能够列入世界百大排名的学校也越来越多,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也正是因为高教配合国际化的进程而不断向前发展,海峡两岸才对国际生有更大的吸引力,有越来越多的境外生来到海峡两岸就读大学。
在高等教育研究各项指标得到持续改善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几个严重的挑战。第一个挑战,大学排名和评鉴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期刊论文以英文的发表为优先,学术多元价值与本质未被重视,忽视人文社科研究价值。第二个挑战,学术成果非常强调国际发表,学术研究欠缺内在动机与在地关怀。很多的学者可能发表了非常多的学术论文,但是距离解决社会问题还是很遥远。第三个挑战,研究视野不够宽,未见新领域或创新理论、学派形成。第四个挑战,相对来说,教师们真正能够落实大学本科教育教科书编写的意愿低,大家之作尚待努力。第五个挑战,博士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但在博士生的培养过程中过度地强调特定地域的学术研究。第六个挑战,科研成果转化率仍然偏低。虽然研究机构与大专院校的论文和专利数持续增加,但真正能够转移给产业界使用的比例偏低。在台湾,我们看到大学高教的快速进展对人们的生活是“无感”的。因此,我觉得这几个问题值得大家在今天的论坛上共同思考。以台湾为例,我们的基本收入中,工研院约占10%,中研院约占5%,大专院校约占1%。换句话说,政府花了100块钱给教育机构,教育机构能够转移给产业界的是5块钱,这种落差也是我们今天所关心的命题。其实,台湾这几年不断地在反省。台湾治学盛产,但治学应用稍差,真正与国计民生相关的事情并没有因为台湾资讯科技的进步而得到明显的改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在追求高教科研国际化的同时,建立高教科研的主体性,是我今天希望跟大家分享的内容。
我觉得有三件事情值得大家努力去做。第一,建立完整的科技创新价值链。换句话说,海峡两岸大学所做的基础科学要能够转换成为应用研究,智慧财产转换成为产品,另外再加上商品设计,带动更多新事业的发展,这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科技创新的价值链。如果我们只有前端的基础科学,没有其他业务或其他活动的配合,那我们的知识对于在地的影响将是非常薄弱的。
第二,建立人文观点的科技创新。也就是说,科研的题目有上千万,我们从什么地方开始做研究,我觉得这是一个更基本的问题。从学者的立场来看,最新的学术研究课题值得我们去追寻;但是从国计民生的观点来看,在地问题的解决才更值得我们去投入。我觉得,能够从人民真正的需求出发,通过新产品、新服务创造出新的价值,为人民增添福祉,这才是科研未来努力的方向,而非只是或专利申请而已。科研虽然是一个学术的探讨,本身没有价值的探讨,但以人为本,创造价值,应该说是我们从事科研的同时应该注意的。
第三,建立以大学为核心的区域创新系统。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各国纷纷提出创新方案,期望能为国家注入新的成长动能。为了让民众得到实际的帮助,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区域型经济体快速兴起。区域已被视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主体,创新路径成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保障创新的动力和源头,是大家所共同关心的。大学应该责无旁贷,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动能。大学与研究机构可以运用丰富的知识资本和人文社群,开放校园,引导外界参与,吸引外部资源投入。以大学为核心的都市再生计划,进行在地生活实验,激发创意、创新与创业的能量,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形塑地方特色,成为世界各国探索高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当然,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认真地思考大学如何镶嵌于知识城市之中。每所大学所承担的使命不同,正如各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愿景不一。此外,大学所产生的影响不应局限于科技层面,更应对商管服务系统与文化创意产业带来影响。大学与城市必须更仔细地检视,在知识经济下的优势策略与彼此共同的目标,大学与城市必须同心协力,针对不同议题发展可行的合作模式,这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科研成果的转换,另一方面有利于地方城市的发展。政府需要重新检视资金运用的弹性,找出大学、当地政府及各次级区域间共同合作的诱因。大学与区域连结的面向可以扩展至所有活动,例如提供终身学习课程,协助开发知识密集型就业机会,辅导毕业生找到适合的工作,并愿意留在当地发展。OECD鼓励大学积极参与区域及城市发展。从2005年开始,OECD就主张大学在传统的教学与研究任务之外,强化在地的连结,对区域作出具体贡献。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9个国家、29个区域完成了大学参与区域发展计划的调查与报告。
接下来,我想简单地说一下大学参与区域创新的推动策略。第一,想象――让我们一起勾勒未来。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是创新最大的动力。世界各国均通过各种途径释放基层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诉说完整的故事,共同勾勒未来。大学是由富有活力的年轻人组成,应该积极参与梦想的形塑,更应扮演创意的守护神,让创意成真。我们看到世界上很多区域和国家都在不断努力地与本地大学、居民合作,对未来做更好的规划,例如芬兰、澳大利亚。2009年,因金融风暴的影响,台湾政治大学与其他学术单位合作,召集了100位年轻朋友,做2025年台湾产业力想象。
第二,实践――发展以大学为核心的区域创新系统。所有的梦想都应该得到实践,否则只是空谈。几年来,先进国家均倡议大学镶嵌于城市脉络,成为推动区域创新系统的引擎。大学和产业、区域间的合作不是基层的生产合作,也不仅限于实验室间的研发合作,而应提升到区域发展、城乡创新的全面合作。各国或地区应鼓励大学建立生活实验室,共同想象未来生活,勾勒整体形貌,协助寻找各项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以创意的方式加以展示,并作为沟通平台,建立进一步实践推广的基础。生活实验室以使用者为中心,能够考虑到多元生活的脉络。在世界上,生活实验室做的最成功的就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艺术与技术实验室(MIT Media Lab)。过去的20年里,该实验室一直都扮演着探索未来生活的角色,在健康、能源等领域都有着相当成功的表现。实际上,欧洲生活实验室网络遍及全球,目前有320个生活实验室,分布在46个不同的国家,每个国家根据自己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具体的科研解决方案。比如,芬兰、比利时、瑞士等都有具体的基地,结合大学的科研进行试验。
第三,试点――大学与地方联手。创新不能只停留在实验室,更要与地方合作,并结合本地的人文脉络,融入社区进行生活实验,共同打造创意基地。大学应与地方政府携手合作,积极改造闲置空间,同时对大型科技项目研究成果进行在地实验,增加城乡创意元素,加速科研成果的商品化,让每一个城乡都成为创意城乡。我们可以在全世界看到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芬兰赫尔新基-维基生态城、奥地利盖星(Guessing)再生能源城、日本北九州生态城、美国芝加哥绿街道计划、韩国松岛未来生活创新服务实验区等。这些都表明科研不仅是一种学术的产物,同时是一个新时代,或者是我们未来生活的一个形塑。它会让人“有感”,让大家觉得科研是跟人在一起的。
第四,整合――建立跨领域合作平台。创新常来自边陲,最好和主流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它又需要进行跨领域的协调整合。因此,设计一个“跨领域、跨专业、跨部门的协调整合机制”,建立公共信任,重点支持大型创新专案,同时促进所有创新参与者彼此间的互动、流动与共同演化,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谁来整合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我个人觉得,大学责无旁贷,可以在区域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为大学里有一群有知识且充满梦想的年轻人,具有专业的执行能力,有一批愿意为社会付出的教师。如果这件事情做的好的话,那么就有可能带动大的区域创新。当然在这种创新的过程中,如何发展出一种新的区域创新系统公共治理机制,将是在未来的大学发展以及区域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
一、三尺讲台写春秋
“我们吃进去的草,挤出的是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任何形容教师
的工作的语言都不为过。作为教师,我以身作则,积极向上,接收党的领导和教育,为人师表,遵纪守法,积极做好班主任工作,努力做一名学生、家长爱戴的好老师。
因为热爱教育事业,我全心投入,不断学习,力求创新。3年前获南师大美术教育本科学历,并加入镇江市美术家协会,开拓眼界,不断提升自我。工作中主动参加美术类的各项培训,如到徐州参加省级新教材培训,省级美术电脑photoshop培训等等,受益匪浅。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并存的过程,所谓“教学相长”也!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本人注重理论的学习、研究和总结。教学论文、教学案例等十余篇在全国、省、市、区获奖,如《美术教学中渗透京剧元素》获全国二等奖等。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参加两次,成绩优异。目前个人小课题《小学美术教学中自说自画自写能力的培养》已进入结题阶段,已见成效。结合学校教育特色,本人参加编写了校本课程《创造与享受艺术化的人生》一书,现已全校使用。
观摩与交流,学习与提升。数年里,本人多多参加各项赛课、公开课等教学活动。如XX年到南京参加五城区美术观摩课——《画味觉、嗅觉》,在校本课程调研、校省级课题结题、美术教学调研、全国少先队活动中分开设《京剧脸谱》、《绚丽多姿的京剧服装》等课。
二、张张笑脸暖人心
美术教师的工作,似乎每一天都充满着新鲜。在每一节的课堂中,在美的世界里,插上幻想的翅膀,睁开明亮的慧眼,带着孩子用心去感受生活,发现乐趣,创造美丽。通过兴趣小组的培训及校外多次活动的参与,师生心连心,共同进步!在全国“龙人杯”、历届的”市童话节”,市小学生剪贴画、邮票等绘画比赛中,屡屡获奖。数百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并有孩子作品在报刊上发表。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及荣获“优秀考级指导教师”称号。一份份的获奖证书,一张张绽放的笑脸,一句句肯定的话语,让人心底升起浓浓暖意。
三、播撒希望继飞翔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播下教书育人的种子,收获甜美成长的果实。作为一名青年团员教师,努力进取,为校、为己增光添彩,责无旁贷。XX年荣获“京口区优秀团员”称号,并在校各项比赛中荣获“优秀团丁”、“教坛新秀”、“师德标兵”、“工会积极分子”等称号;以校为家,为校教育教学出谋划策,数个教学设想被多次评为“优秀提案”;为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多次活动中被评为“创意奖”等。带着对教育事业的一份热爱、一份信念,播下希望的种子,把美好的愿望化作今后飞翔的翅膀,带着孩子们,继续在广袤的教海里探航,前行!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目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情况,提出了以计算机在各学科领域内的应用为中心,系统地开展多层次的计算机教学。并提出了如何确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目标以及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方法、手段。
掌握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现代社会专业技术人员,胜任本职工作和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那么如何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懂得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高级人才。这一任务责无旁贷地摆在了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面前。下面就以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为出发点;以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为中心,在突出计算机教学与相关专业的紧密结合上,提出一些见解,仅供大家参考。
一、明确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
目前计算机课程已成为高等院校学生的必修课。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即三个层次的教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深化、充实、扩展和提高。笔者认为:高校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因此,非计算机专业必须系统地开展计算机三个层次的教学。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的是:除了文化基础和技术基础的教学,要继续不断地充实与更新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把“位”定在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上。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各专业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教学的改革力度,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
二、突出教学内容必须以计算机在专业中的应用为中心
(一)设立计算机技术在各专业领域应用的基础课
为了提高学生在各自专业领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可开设一些相关专业方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可以选取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应用领域问题的一些典型示例,从原理、应用方法及实际效果上加以概括性的总结和介绍,使学生掌握一些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拓宽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面,培养在专业中广泛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要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
由于高校各系专业领域各异,因此计算机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应用也就各自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专业门类多,应用面广等因素,制定出符合各专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内容。
(三)设立围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的实习课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中必须穿插有培养学生动手参与的实习课。有些内容还不能做到让学生动手操作条件的,最好也要让学生参观具体使用的过程。 转贴于
三、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在现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是否可以考虑:
(一)可以利用校园网资源开展一些教学工作,如
在一些课程教学课时较少时,可以利用校园网进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和影响的网上课堂。通过校园网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自由安排时间学习,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反复学习;可以给考前复习或补考学生的复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计算机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必要时可适当增加计算机教
学实践或实习内容;加强上机教学环节,全面提高上机操作能力。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应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普及和发展,不断地充实和更新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跟上计算机技术在各专业领域的发展。
四、重视科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文讨论的是关于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的教学问题,故不能就“科”、“教”相结合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如果没有科研项目、课题研究、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成果去指导教学,是没有生机活力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必须查阅大量的科技文献,才能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现状,掌握新发展起来的理论和最新专业知识,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技术;有了这样的知识积累,才可能做到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建设高质量的教材,及时向学生介绍新思想和新成果。从中总结整理出适合教学的新内容,充实到教材当中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以科研促教学,走“科”、“教”结合之路,是提高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