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5:14: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艺术人才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相对滞后。时至今日,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大多还是沿袭以往的美术基础技法训练课程。从本质上来看,这种教学模式仍然是一种模仿能力的提升训练,谈不上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相关专业课程纷繁杂多,但事实上,每一门课都只是涉及皮毛,在一部分课程之间甚至根本没有任何关联,其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也完全是割裂开的。而且,现有课程只注重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却忽略了艺术设计专业应重在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培养模式有待优化,学生实践能力有待加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培养模式都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设基础课教育,大学二、三年级时,学生真正开始学习专业课,而到了大学四年级,学生基本上是忙于实习、毕业论文、找工作等与毕业相关的烦琐事物中。这种僵化的体制式培养模式使得当前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并没有真正地接触社会。众多用人单位反馈当下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平时过多依赖于电脑,在实际操作中则常常是束手无策,而对于一些设计,因其本身创新性思维的缺乏,他们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将国内外的一些流行元素进行重新组合,缺乏个人的思考与创新。
3.艺术设计专业缺乏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全能型”教师。由于各高校的盲目扩招,一些高校纷纷开设艺术设计专业,而实际上,这些学校并没有相匹配的师资,却因急于去招揽生源,而不得不在本校的部分毕业生中择其一二留校任教,有的则是引进一些专门从事绘画教学的教师或让从事绘画专业的教师直接转到艺术设计专业领域来教学。这种做法不仅使艺术设计专业的标准无限降低,而且教师本人也谈不上具备真正的实践能力,更不要说引导学生将个人设计应用于实践中去了。
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1.确立科学的培养方向,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要确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必须要先明确当前社会对这一类人才的市场需求,同时,结合这一行业的发展走势,最终确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同时,还要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较为恰当,始终贯彻实践与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化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注重对他们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此外,还要增设一些能体现其专业发展趋势的课程,借以强调实践教学对理论学习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深化课堂改革,更新教学方法。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必须要改革传统的以教师单方面的课堂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教育理念上进行深层次的课堂改革。首先在教法上,要鼓励教师敢于创新,可将实验与情景教学相结合。同时,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多种教学手段并用来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课堂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而在实践应用方面,则采用分组的形式来开展具体的实践教学,教师要对学生的设计以启发的形式,运用演示或引导的方式来予以对应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从而促进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开放、自由的实验模式。借助开放、自由的实验模式的多层次性、多样性的特点,不仅能够拓宽原有实验室的知识覆盖面,也最大限度地激起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开放、自由式的实验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开启其创造性思维提供优质的实验环境。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际教学中,还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学生的实验内容与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彼此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使得他们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经过个人的实践,积极、主动地去思考与探索,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能的生成。在实验开展的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此,学生可随时到实验室开展自主实验,他们可以自选项目和题材,不受课堂限制,选材面向社会,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及网络资源,进行相关调查,全力将课内延伸到课外、学校延伸至社会,继而真正实现个性化的培养模式。
2.课题研究模式。课题的研究,就是围绕某一问题的提出,通过开展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形式,最终探索出应对这一问题的具体方案及其解决方法。而这一点,于当前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就是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一些问题,需要通过他们自己去观察、分析,并逐步用探索、实验等方式查找原因,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和途径。借助课题研究培养人才的模式,可以使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敏感度和研究能力。同时,还能将个人所学的内容灵活地应用到艺术设计的实践中去,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建立工作室的模式。作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高层管理者,还可以定向与相应专业的企业设计师进行“校企联姻”,建立工作室制的培养模式。可根据企业的市场需求,确立工作室的相关研究及课程,再借助企业的真实案例和运作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够融课程、教室与企业实践于一体。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借鉴企业的先进管理流程,再以合作小组的形式,结合其工作流程及所定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组内讨论,形成方案,再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这一项目。在这种环境氛围中,个人的知识和能力都会得到全面而显著的提升。而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继而去不断地探索,并从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创造。这种在实践中培养人才的模式有效地提高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其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现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队伍也不断扩大。教育人才数量的提高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反应出了教育人才在质量上的不足。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与多元化,要求着教育人才需要具备符合时展的相应素质:既要拥有广阔深厚的知识基础,还要具有合作、开放、灵活多变的适应性;不仅要具备运用知识服务实际的能力,还要具有高瞻远瞩、不断前进、锐意创新的思想与底蕴。这便要求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以符合市场与社会的多变需求。
二、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艺术教育人才供求关系解析
1、从“供”的角度看社会艺术教育人才培养
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所以对教师的培养更应注重对其“能力”的形成。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其能力与素质便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而对社会艺术教育者的培养以及应当形成什么样的能力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不难看出,当代社会对于艺术教育者素质的要求,已经不只局限于知识的底蕴和个人的能力两个方面,良好的沟通能力、完善的人格修养、相应的领导能力与正确的价值观,尤其是对于教师可持续的研究能力培养都已经提升到研究的范畴内,这些都迫切的要求学校传统教育模式为此进行相应的改变。培养全面而完善的社会艺术教育者,是教育改革的任务之一,也是当代社会的需要。学校作为教育者主要输出地,对整个社会艺术教育市场应当有一个正确而清醒的认识。培养什么样的社会艺术教育人才,以及如何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欧美等西方国家近百年的现代教育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借鉴与警示。各国优秀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中国的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些可行的道路。以美国为例,就创新性与个性发展而言,美国的艺术教育在此方面十分完善。美国的学校同样十分重视艺术教育,他们认为“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与中国不同,美国艺术教育不单单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艺术家,而是为了提高国民素质,更多地是为了培养人的创造性。加之《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等国家立法的支撑,使艺术教育在美国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教育环境与人的个性发展,催生出较为完善的社会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这对我国目前实施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在欧洲,如德国,艺术教育则是另外一种模式。德国的艺术教育十分发达,但专业分类并不十分具体与明细化。以美术专业为例,只有自由艺术、视觉沟通、产品造型与艺术理论四个门类。德国艺术教育的特点在于自由,不要求学生死守规则,每个专业的课程都是开放的供学生自由选择。而对其艺术创作的要求也是不要学术化,要体现个性与思想。另一方面德国的艺术教育要求思路的改变与拓展,认为全面的能力才是一个艺术教育者所应具备的素质。与国内强调专业性相比,这种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从而适应社会,为艺术的大众化奠定道路。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艺术教育也走出了自己的特色道路。日本的艺术教育水平也处于世界前列,特别是与美术相关的动漫产业,也是日本的第三大产业,已有2000亿日元的规模。日本艺术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注重实用性,注重“创意功夫”培养的教育观念。与中国一样,同受东方思想的影响,日本的艺术教育在保留自身的同时,也吸取了一定的西方教育思想并将其融合,做到了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共存。综上来看,国外先进的艺术教育思想,对当今中国的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培养什么样的艺术教育人才,让人才形成什么样的能力,这都是应当考虑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注重艺术教育人才的个性与创新发展,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兼顾其全面发展,关注专业培养的实用性,形成科学正确的能力观等,都是社会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所应做到的。
2、从“求”的角度看社会艺术教育人才培养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社会艺术教育也应该符合市场需求。在改变自身条件的同时,不断迎合复杂多变的社会与市场需求,以增加其核心竞争力。市场需要什么样的艺术教育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能力的学生,而不是单一注重其应试能力的培养。只有符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促成人才的合理就业,保证教育机构的持续人才输出,真正做到供求关系平衡,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艺术教育机构,其人才在符合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其全面能力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社会需要专业能力强且全面的艺术教育人才,同时也注重其思想道德素养,只有培养出全面的实用性教育人才,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立于不败境地。当代社会,艺术教育已经越来越社会化、大众化、普及化。被教育者往往需求的并不是单纯的艺术素养的提高,而是提升自身修养与陶冶情操,或是对自身人力资源的一种投资。面对这一部分受众,艺术教育便不能以传统的主观经验教学来进行。由因材施教到因“需”施教的转变,注重文艺培养与商业价值的有机统一,这也是社会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三、市场导向界围下的社会艺术教育人才供求关系愿景
1、通才与专才的辩证关系
社会需要的人才能力观是专才还是通才,这是时下十分热门的话题。笔者认为,社会需要全面的人才,但这并不意味着通才就是王道。专业能力的精深,构成一个艺术教育人才的高度;而多面的、广度的各色能力,是支撑着这一高度的广泛根基。只有拥有通才的能力,同时不断精进个人的专业,才能成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艺术教育人才。
2、学校人才输出的方向
学校作为教育人才的主要输出地,其人才输出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当代社会,学校的任务不只是培养教育人才,更应该将人才输出多元化、专业化。多方面输出市场需求的各类人才,增加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这有助于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也有利于人才的就业率不断提升。
3、社会艺术教育人才的社会适应性
艺术教育人才的社会化,是艺术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从人才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到适应社会需求与合理就业,都需要相当的社会适应性,这也是学校培养人才是应当注意的方面。培养适应社会的艺术教育人才,有助于人才的身份转变与合理就业,促成教育改革的成功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号召,高校艺术人才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艺术教育的全面发展。高校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都需要根据社会所需和学生自身因素作出相应改革。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搭建艺术实践平台培养高校艺术类复合型人才,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改变象牙塔式的唯书本性教学,开展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以增强在校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市场信息敏感度。[3]学生在专业学习达到一定水平后,到合作企业中进行相应的社会实践;同时,学校制订相关标准对其进行考核。学生在专家的指导下,实践内容将更具有前沿性和针对性。在学校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实践将更具有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性。学生必须至少完成一次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组织的艺术类实践活动,包括演出、创作、组织、排练等,并以影像、书面等形式佐证,同时要有校方指导教师和企业方指导教师的共同考核。当然,合作企业也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正规注册;2.有一定实力与规模,最好是龙头企业;3.有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系统的工作流程;4.专业对口或相关。
二、实施方案
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个路径来提升他们的人生观、艺术观、创新观,使其艺术素养更具有前沿性、专业性、实践性,让高校艺术人才更具市场竞争力,更好地融入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有利环境中。第一,学生要用大部分时间扎实、系统地完成专业课、必修课等专业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掌握专业的基本知识,夯实专业发展基础。第二,专业基础夯实后,开展社会实践。初期由教师为学生进行实践对接,并带领学生走访多家文化产业企事业单位进行观摩、调研和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动向、企业对艺术类人才的要求、专业知识与产品的转换和推广等信息。第三,初步实践后,让学生完成分析报告并进行内部讨论,再由教师对艺术书籍、艺术演出、艺术作品、艺术产业及案例进行剖析;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共同认知的过程。这些举措有利于增强在校大学生的市场信息敏感度,为就业指明方向。全程由一位或多位专业教师指导实践,此阶段学习偏重实践式教学。第四,学生根据专业水平或个人特长及意愿分为若干组,到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工作岗位上亲身实践,由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带领参与实际工作。全程由一位或多位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工作实践进行辅助和指导。学校和实践单位定期进行考查,根据考核员工的标准对学生的工作表现或完成的某一项目进行评定;成绩占实践课程总分的60%,由企业与教师共同商定。学生在企业实践期内所创造的价值和成果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约定、协商分配。第五,学生带着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再回到学校,进行讨论、调整、改进、学习、解决,最后争取以优秀的成果完成学业。毕业作品的考核需要校企双方专家、教师共同参与完成。
三、结论
复合型艺术人才培养必须依托创意产业实践
如何快速响应发展迅速、渐成规模的创意产业对创意人才的迫切需求,尽快向创意领域培养输送适应产业发展要求的创意人才,已经很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而复合型艺术人才培养必须紧密依托创意产业实践,理由如下:首先,创意产业本身尚处于发生、发展阶段,定律未成,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艺术人才培养规格理所当然应当结合产业实践来研制,比较传统产业的人才培养,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与产业的结合显得更为迫切;其次,创业产业依托的学科背景复合交叉,而作为培养创意产业人才的教育者大都从事某一专业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学科视界专门、单一,教育者自身必须在创意产业的实践中拓展视界、重塑自我;再则,创意产业自开始就呈现全球化、国际化态势,其人才规格当然也不例外,国际化的创意人才规格离不开国际化的市场导向,只有紧紧跟随国际前沿的创意产业发展步伐,培养的创意人才才有可能介入引领产业发展的头阵,创意人才的规格形成才有可能在产业发展中大浪淘沙,积淀精髓,趋于规律。
文化底蕴、越界思维、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创意人才的立身之本,也是复合型艺术人才的必备素养。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导致了对创意产品与服务的消费需求的逐步旺盛,这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提,因此文化成为创意产业生存必不可少的土壤;“越界”是指突破原有事物质的范围,发展生成新的事物,创意产业的根本观念是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寻找新的增长点,推动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且通过在全社会推动创造性发展,来促进社会机制的改革创新;创意是经济主体通过创造性思维而获得的,对某种潜在获利机会的原创性识别和认知,创意的产生必须充分调动蕴藏在其成员内心深处的个人知识,使其能动地创造新知识来应对变化的世界,创意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只有经过多次的实验和遴选,才能最终产生适合市场化经营的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创意产品。
文化底蕴、越界思维、创新能力这三条看似简单,却显然无法在单一的学科背景知识框架内习得,也难以通过传统的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来获得。创意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召唤规定或指引着创意人才培养的跨学科性研究方向,反过来复合型艺术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创意产业的实践指导。
复合型艺术人才培养的策略
第一,要坚定不移地开展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学科建设。把以艺术学为核心的包括传播学、文艺学、戏剧学、电影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建筑学、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等学科的交叉研究作为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形成文理工乃至其他学科内容有机渗透结合的艺术学科建设特色体系。重点研究传统艺术学学科内容之于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学科的基础支撑性,思考传统艺术学学科内容与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学科内容的关联节点。复合型艺术人才培养无论在知识架构方面还是在实践技能方面必须注重学科层面上的交融渗透。如动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学科建设上可把重点放在如何将文学、影视、美术、运动学、数字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营销等学科内容有机渗入动画学科的核心区,使学生在动画学科的核心区域积极主动接受到以上学科内容的科学辐射。
第二,要不断深化艺术类专业的内涵建设。把跨学科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作为专业建设的切入点及主要内容。专业负责人对复合型艺术人才的培养应当做到认识清晰、目标明确、措施科学。
第三,要建立以艺术学为核心,多学科交叉的创意产业研发中心,依托创意项目锻造学科队伍,使每个教师练就扎实的服务社会的专业技能,用产学研成果反哺学科建设。也可以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复合型艺术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在产学研结合实践中,根据市场需求塑造人才。政府对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不成熟、产业链不完备的风险性可以说认识是比较清楚的,一般地级市都会在相应的经济开发园区建立创意产业“孵化器”,辅佐新技术、新发现和原创思想实现生产力转化。高校应充利用政府创意产业孵化机制,为复合型艺术人才培养所用,用“政企校联动,产学研一体”的创新型运营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实践,以项目带动培训,以培训推进项目,以复合型特色人才承揽优质项目;应当充分借助政府已经建立的平台资源,积极主动介入创意产业实践,活跃于日益成长壮大的创意产业舞台,惟其如此,复合型艺术人才培养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起步相对较晚,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普通化,艺术设计教育快速增长。在这种环境下,我国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应该针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行深入改革。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将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工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亲自动手操作,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工学结合是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工学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就业之前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在工作阶段,学生与企业进行交流,完成方案的拟定、修改、设计、采纳的整个过程,并且可以在设计失败中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企业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新鲜的创意,还可以为企业招聘到适合的人才。
二、高职艺术设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环境
1.开放的课堂
工学结合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不同,其主张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到实际社会中去实践。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立开放的课堂是前提。墨守成规的传统教学模式在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必然要接受改革。开放的课堂一方面要具备开放的教学环境,科学安排学生课程的教学场所,另一方面还要有开放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丰富,知识开放、创新。
2.网络信息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在诸多领域得到应用,网络信息化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条件,能够为高职院校提供与时俱进的信息。信息化能够提供信息的高效流通,能够提高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有更多的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高职艺术设计实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策略
1.工作室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途径。而学校与企业的联合中,企业通常会处于被动的状态,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积极主动的与企业取得联系,可以参与企业的项目设计。以工作室为主线,引进企业,构建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基地。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建立工作室期间,要与企业紧密合作,聘请有经济的设计师进行指导。建立由企业、院校、设计师、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团队,积极听取企业、院校、教师和学生等多方建议。在与企业进行密切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企业的真实设计项目,可以让学生在工作室中得到实质的工作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完善和优化校内实习基础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或者让学生工学交替,按学期进行轮换实训。高职院校可以与相关企业签订合作无政府主义,明确双方的职责。高职院校要对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积极的管理。
2.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可以聘请相关专业领域中杰出的专家来担任艺术设计专业领导者,引进双师结构的骨干教师。培养专业的骨干教师,要求这些教师要承担一定的技术工作,同时规定出企业现场教学的期限,确保骨干教师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为教师提供学术交流、考察的机会,丰富和更新教师的知识,提升教师的综合职业素质。双师型教师团队在工作室制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设计师可以很大程度的弥补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的不足,不过由于兼职教师自身工作、教学水平等诸多因素,兼职教师并无法代替高职艺术设计的全职专任教师。不过全任教师又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的现象,对工作室制度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有,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双师型”的教师培养制度,专任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机制、教师相互交流机制等等,从而提高专任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三、结语
关键词:独立学院 实用绘画 专业 研究
21世纪,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艺术产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而对“实践应用型”艺术人才的需求大大超越了对单一知识型人才的需求。独立学院作为专门培养实践应用技能人才的院校,其为社会培养符合艺术市场需求的专业美术人才的目标也越来越迫切。一方面是社会发展对艺术形态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另一方面是专业体系课程理论及教学方法的陈旧制约着艺术培养技能的发展。例如绘画基础教学方法,特别是在50年代引进的前苏联契斯卡柯夫等教学法的影响下,教师主要侧重灌输式的训练,由理入道。学生不适应在“大艺术、大绘画”观念下进行绘画基础的学习,而此项训练又是当代艺术工作者所必备的全面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绘画艺术教学进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旧的教学方法要改革,新的现成教学方法尚未成熟,这些成为制约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
独立学院作为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基地,结合研究性学院的成熟课程理论与市场的实际发展方向,重新构建并完成实用绘画专业的建设,通过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措施,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优化实践教学课程布局,搭建产教结合平台,办出专业特色,惟如此,才能够在艺术教育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亦才能适应时展和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独立学院特色专业建设问题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教育部、财政部发出关于批准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规定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教育部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根据《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任务书》进行检查和验收。我国多所高等学校都进行了特色专业的建设,但是独立院校艺术系的特色专业建设尚须不断地深入研究,因此,专业建设实践教学方案的确立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绘画专业是一门涉及艺术和市场两大领域的专业课程,但作为独立学院对实用绘画专业的研究近乎盲区。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此加以探讨与分析。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艺术系实用绘画专业主要为社会培养应用能力较强的绘画专业人才,通过在校期间严格的专业教学与市场接轨的技能训练,学生毕业后能很快地适应社会。我们立足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在办学过程中坚持“厚基础”、“重实践”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专业方面奠定稳固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掌握从事艺术工作的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为继续提高准备必要的条件。因此,高校要特别注意加强基础理论课,建设为加强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使课程的内容密切结合艺术实践,恰当地联系当前艺术市场活动,以求理论与实际更紧密地结合。
具体来说,为实现“厚基础”、“重实践”的特色专业建设目标,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
1.强化基础理论教学,夯实基础。
为了实现实用绘画专业的优势互补,我们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增加了不同方向的模块学习。如油画方向模块、版画方向模块、国画方向模块等,各方向都系统学习理论课程,从而使学生在系统学习某一方向专业课程的同时又能够对其它学科专业的主要课程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基本理论素质。同时,我们利用多学科方向的优势,有针对性地打通一系列的优质课程。学院倡导教师在基础教学中严格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新,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建设等多种手段强化基础教学。此外,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引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优秀艺术人才培养打下厚实的基础。
2.重视基本技能培养,强化学生专业基础。
独立学院艺术系以培养艺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尤其重视。我们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的调整,进一步突出基本技能类课程的重要地位。我们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制定相应措施,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强化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完成基本课程学习后,方可进入工作室。
3.具体的专业课学习中突出教学方案中的实践性,解决教学内容陈旧、实践教学内容较少和社会适应性不足的问题。
独立学院在加强课程体系等软件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如建设艺术作品推广基地等,为推进产、学合作构建平台,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推进专业建设,使新专业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
4.探索与改革教学方法与方式。
现阶段,高校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时期,但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至深,一时难以摆脱“灌输式”学习方法,不适应大学开放式教学、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因此,高校在教学方法与方式上进行探索与改革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尝试“导引”的教学方法,以发挥青年教师的团队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从宏观“导向”到微观“引领”,主讲教师通过理论讲授,从“方向”上指引学生“进入”所学专业。
课程结束时,师生共同展示、研讨,验证学习“结果”。教师个别辅导,从微观上抓好“过程”教学,解决更具体的技能训练及艺术素养细节上的直接熏陶,使学生真正能走进艺术,让学生了解教学的目的、目标。在每一次课程前后与学生对话、提问、讨论,形成融合式、对话式教学方式;采用举例讲解与板书相结合的形式,同时教师做局部的示范,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必要时可用模型示范、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在每次主题训练过程中,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按不同模块的具体情况来划分训练时间段,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的训练;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分析其中的形式要素、文化背景、符号意义、审美特征和艺术语言等,强调多视点的理解;举办学生作品橱窗展示汇报。并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自我分析和相互评价。
教学实践的具体做法是宏观“导向”,到微观“引领”。所谓的宏观“导向”是指选派一名主讲教师,利用第一天上课的第1―2节,将本学期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大致内容,与所开设的专业课之间的关系以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串讲一遍。从“大方向”上指引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的思想域。课程全部结课时,要求每位学生交一幅优秀作业,组织一次教学成果展览。并开展互动式现场教学总结研讨会(3―4名教师分单元作结课总结、现场答疑,每个班选1名学生代表总结学习心得),从宏观上验收教学结果,并将总结会过程整理为影像资料加以保存。所谓微观“引领”是指大班串讲后,学生分别回到自己的专 业课教室,由各班专业教师再结合“案例分析”等教学法,根据各班学生的个性,具体讲授每个单元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生绘画技能的练习。这样又从“微观”上抓好“过程”教学,解决更具体的技能训练及艺术素质细节上的直接熏陶。这样,学生上课前,先有了一个明确的整体的学习思路,然后能分班接受每位代课教师的不同风格,小班之间也可互相借鉴,从而形成在统一要求下的多样化风格的作业形式,学生的思维方式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
在小班教学中,教师还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二者相互启发思维,促进发展使原来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在训练过程中强调思维的灵活性与艺术的敏感性的养成,重视对学生造型审美力的培养,以及最为重要的对学生自身创造力和独特经验的激发,最终使他们能够掌握视觉艺术的基本原理,又能够抛弃常规,脱离对传统观念的因袭,以真实独特的审美思维表达自己偏爱的形态,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世界里做出自己理智与情感的明确反应。与此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收集各种材料,发掘新的艺术语言魅力,使之更好地与现代艺术理念相结合,并启发和引导学生创造性的理解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及绘画基础与艺术创作基础的关系,将“由技人道”和“由理人道”的两种方式综合起来,帮助学生艺术的感觉和科学的思考,掌握具象与抽象的造型语言的表现规律。
5.改革培养方式,增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艺术教育更强调注重因材施教,发掘学生的艺术个性和素质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校要鼓励各专业教师在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倡导教师积极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或带领学生参与到具体实践中。针对要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定位,高校要鼓励教师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同时高校要建立健全实践激励机制,如设立学生艺术实践奖学金,对在高水平艺术比赛与评奖中获得荣誉的学生进行奖励,激发学生参加艺术实践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优秀艺术人才脱颖而出。
6.严格过程管理,重视毕业论文选题,倡导实践性强的研究。
高校学院要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提倡选择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与学生实习和实践相结合的实际性课题,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获得全面、切实的锻炼。学生论文的选题注重结合不同方向特点,多选取专业技能技巧研究的题目。
实行毕业论文(设计)评审和答辩制度。成立由专家教授及专业课教师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小组,开展本专业的答辩工作。通过严格的答辩程序、明确的评分标准和科学的评价,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得到一次全面的综合训练。实用绘画专业的教务负责部门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严格监督。教学部门与评审委员会密切配合,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准备、选题、指导、考核、答辩等环节进行阶段性检查和监督。
制定《艺术系常规教学检查管理规定》,各级教学督导机构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过程进行全程督导。为规范毕业论文评定,制定《毕业论文(设计)等级评定标准》,要求专业指导老师、毕业论文评阅老师、答辩组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
毕业生的毕业作品展览将择优演展,接受检验,力求全面、充分展示出学生四年学习的成果及达到的艺术水平。
7.推进“假期课堂”教学等方面的活动。
“假期课堂”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理念的具体而有效的形式,是教学方式的创新,也是办学理念的革新,目的是让学生在各种场所、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学习,向有着不同文化背景与经历的人学习。假期课堂是一种离校不离课的教学方式,是把与社会、行业和实践等密切结合的课程离开学校融入具体的环境中进行的教学方式。具体包括:①某些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直接由老师带领进行,如作品订单、艺术创作等;②某些课程一部分在学校开设,然后延续到艺术产业中。如一些适合于项目教学的课程;③具体的专业调查,如油画艺术的市场调查;④根据具体情况而进行的其他有效的方式等。
“实践”与“创新”是实用绘画专业教学的基本特点。学生假期除了休息以外,完全可以进行跨专业的学习和社会实践,并对前一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总结,通过这个过程查漏补缺,调整学习认知。
8.迅速形成团队,进行重点的专项课题研究。
本文便是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科研项目基金项目的资助,编号:YS2009054。
9.其他方面。
思想道德是教育的核心,无论是什么样的教育都离不开对人的思想道德的教育,艺术教育更是如此,思想道德的修养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艺术修养水平。学院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围绕教学组织有益身心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人格不断得到提升。高校要引导学生成立各种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多种主题班会、学术讲座等,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
高校要高度重视体育活动,开展丰富的群众性和竞技性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也为学生从事艺术创作打下强健的身体基础。在课程内容方面,针对绘画专业学生的特点,高校要从实际出发,设置多样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培养他们锻炼身体的自觉性,把趣味性和健身性强、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补充到教学中。如可以开设的教学项目有健美操、太极拳、羽毛球、乒乓球等,使实用绘画专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上升。体现出良好的体育素质。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教育”不再是建立一个封闭的堡垒,而是要营造一个开放的空间。对于独立院校艺术系实用绘画专业教学改革与研究,只有结合实际的教学工作,反复实践与研究,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改革,使教学实践与研究同步发展,同步提高。实用绘画专业教育的研究是艰苦的,但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独立院校实用绘画专业的艺术教育必将走向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吴廷玉,胡凌.绘画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丛书.人民出版社,2001.1.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各单位领导和人才管理部门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努力扩大选才视野,坚持客观、民主、竞争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唯才是举,德看主流、才看素质选贤用能,知人善任,不断地为实施焦作职工医学院发展战略培养输送一大批合
【关键词】各单位领导和人才管理部门 应进一步转变观念 努力扩大选才视野 坚持客观、民主、竞争的原则 坚持德才兼备
【本页关键词】写作辅导 写作网 写 中国写作网
【正文】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要深化对我院各种类型、各种层次人才的成才规律的认识,根据不同的人才开发对象、开发重点、培养方向,积极探索新的教育培训机制和方法,走以内培为主、外引为辅的路子。制订科学的培训规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对员工进行全方位、前瞻性、系统性培训,使培训活动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优化培训内容。既重视业务技能培训,又强化理论知识学习,既搞好学历教育,又搞好能力培养。同时,大力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完善培训开发体系。按照学院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职称、职业资格考核、鉴定和评聘制度;实行“培训———鉴定———使用———待遇”一体化的方针;全面实施“持证上岗”制度、职称考评认可资格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执业资格证书制度等。对专业教师人才要合理使用,承认他们的价值,将他们的培训效果与工作绩效作为晋升的依据。构筑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学院。鼓励员工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终身学习,立足岗位,不断“充电”,自学成才,把个人追求融入到学院发展战略目标之中,形成“树形象、创一流、比贡献”的学院风尚。(2)建立有效的励才留才机制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励人才,推行实绩导向、贡献导向的激励政策,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增强学院对人才的凝聚力,做到以发展来吸引人,以事业来促进人,以工作来培养人,以待遇来激励人,以校园文化来塑造人。树立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思想,使分配向关键岗位、关键人才倾斜,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拉开优秀人才与一般人员的收入差距,让人才在经济上、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回报。建立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引导人才把个人价值取向与学院发展紧密结合,形成学院努力培养人才、人才积极为学院作贡献的良性循怀。重视和满足人才的特殊需求,积极创造条件,实行特殊的人才福利政策,解决人才的实际问题。5.加强领导,推动人才培养培养人才,选贤用能,知人善任,是领导者最主要的管理职能之一。领导者集选人、用人职责于一身,人才培养效果、使用效能的好坏,与领导干部识才、用才的艺术直接相关。因此,应探索建立领导干部人才培养责任制,把对人才使用的好坏作为领导者业绩考核的依据之一,给予应有的激励和约束。各单位领导和人才管理部门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努力扩大选才视野,坚持客观、民主、竞争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唯才是举,德看主流、才看素质选贤用能,知人善任,不断地为实施焦作职工医学院发展战略培养输送一大批合
【文章来源】/article/43/6392.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