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企业融资管理

企业融资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04 03:59:3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融资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企业融资管理

篇(1)

【关键词】企业融资;融资管理;建议

刚刚经历了金融危机足以让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警醒:传统的企业生产经营商务模式会让传统的企业费劲心血却始终收获甚微,其原因是,中国2010年代已经步入金融资本时代,企业做好生产经营还远不够,生产经营的过程必须要与融资、投资、收购、兼并、上市等资本运作相结合的手段才能真正使企业做大做强。经验证明,用资本运作创造财富,用金融知识武装头脑,才正是现代企业基业常青的法宝。

一、融资管理与融资方式

1.融资管理。所谓融资管理是在企业满足资金需求的前提下,为实现融入资金的风险与成本的双重控制,企业通过风险分析选择相适应的融资模式和选定可行的融资战略,从而建立更有弹性的资本结构。

2.融资方式。融资方式是按照融资过程中资金来源的不同方向,可以把融资方式分为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1)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包括了很多种,典型的一种是银行贷款。这种方式一方面较为直接,且利率低,还款方便,但最大的缺点就是银行要求严格。我国正是因为银行业高度垄断,大型商业银行就可以借助自己对市场的控制,获得高额利润,小企业被它们拒之门外,低风险的大型企业成为银行服务的对象,企业有银行借贷但一般很少有长期负债,大多是短期负债。(2)内源融资。自己通过资金的积累,满足生产需要获得资金的一种方式,内部融资是企业资金缺少时很好的解决方式。企业通过融资节省贷款成本,获得发展资金;钱借给企业的员工可以规避参与民间借贷的风险,又可以享受存款高于银行利率的贷款利息,且他们会更关心企业的发展。但企业靠内部融资只是杯水车薪,企业的壮大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现在很多中小企业享受不到银行贷款优惠政策,银行贷款需要一定的抵押担保,没有低息或贴息,企业很难做到。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内部融资不会影响对市场传递不利于公司价值的因素,是企业内部筹集并购支付对价以实现低成本并购的有效途径。

二、企业融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投资项目的不同、建设规模的不同、经营种类的不同导致其融资渠道千差万别的建设资源,有的企业虽然融资规模较大,却从没有与银行之间真正发生过的融资业务行为,他们的贷款管理者不清楚主要办理的是银行,实际上银行就是首选对象的融资渠道。企业融资目前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虽然重视对银行类融资渠道行为的储备,却忽视了对商业融资渠道的储备及拓展;企业对外部融资的渠道方式储备较重视,忽略了对内部融资渠道的合理储备;只片面的重视眼前短浅的融资渠道储备却忽略了全方位、长远的融资渠道储备;在资金较充裕富足时却忽略融资渠道储备,仅在资金短缺时才想起储备;对融资渠道的储备仅停留在凭空想象或口头说教层面,却始终没有付出行动、制定具体的融资计划,切实的开展融资资源投入建设,没有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实施一定的财务安排;在资源的储备进程中不能突出优势、重点强化或依据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等。

三、如何加强企业融资管理

1.监管部门对企业融资做详细的制度规定。除了限制对企业融资比例外,还应当限制对再融资的具体用途、时间间隔等。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行为用制度规定来规范,在考虑上市公司需求融资的同时,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达到投资者和融资者“双赢”的效果。这样,股市才能像不竭源泉的活水汩汩流淌,带给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更多的营养和滋润。

2.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业务。依托中小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开展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业务。政策性银行开展此项业务应遵循市场原则和有效控制风险原则,着重从资金和技术两个方面支持中小商业银行改善面向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贷款风险由具体参贷银行自负。进出口行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已经发展壮大、经营状况好、财务透明度高的成熟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如绩优上市公司、知名品牌的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积极支持;对发展稳健、有适销对路的核心产品、财务相对透明的成长型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有选择地适度支持。同时,针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特点,积极改革创新,研究建立符合小企业贷款业务特点的信用评级、业务流程、风险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和内部控制等制度,构建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与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相适应的信贷文化。建议政府对给予中小企业贷款的银行以高息补贴,即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过高支出及风险溢价,从政府那里以利息补贴的形式得到补偿,而中小企业以正常的利息获得贷款。因为只有在获取相对较高的收入和风险溢价的条件下,银行才有兴趣参与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而在融资成本相对合理的条件下,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才能获得正常发展。以现在政府担保公司资本金规模及日常经营成本估算,给予贷款机构的补贴支出会低于上述两项支出,并引发贷款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规模的大幅增长。

3.报表要完善规范。很多有银行融资经历的企业,都知银行对报表的要求。银行的融资都实行限额管理,即对一个企业的授信额度与企业现金流量、净资产、利润额等有一定的关系。对企业会计报表国际投资者也比较关注,要求中介机构进行审计,投资者根据审计评估结果决定投资额度和投资与否。中小企业报表主要的常见问题是:报表时间短;大多数企业报表报表不实,“明亏实盈”;资产规模、收入规模和盈利规模不符合资金的要求,资产、收入、利润等规模太小;报表科目核算内容名不副实,不规范;资产负债率过高、资产和负债结构不合理;很多企业报表没有合并,实际上建立了母子公司运营体系,但没有合并报表等。

4.开辟直接融资新渠道。我国长期以来,仅有10%左右的直接融资比重,整个企业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银行间接融资。金融结构中偏重于间接融资的企业,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等。2010 年,在股票市场中上市企业融资额虽有所增长,企业直接融资的整体所占比重依然比较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过低,重要原因是发展滞后债券市场。在国外一些成熟市场经济的国家,债券融资比例一般大于股票融资,而我国去年发行的企业债与同期股票筹资额的比重是44%。因此,今年我国作出了“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的部署。启动公司债发行,为企业直接融资开辟了新渠道,将有力推动直接融资的发展。证监会负责人表示:“与发行股票和银行贷款相比较,一批质地优良、负债率低的公司更急需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开辟新的筹资渠道,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财务成本,以进一步增强其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5.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企业的会计人员通过培训,使其进一步掌握内部财务管理的财政政策和控制制度,督促和支持会计人员遵循会计职业道德,提高守法意识和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会计法制观念,正确行使会计人员的职责权利。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并从道德观念、思想意识和具体行为上担负起社会责任,是有效强化会计工作的自我监督措施。同时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熟练的专业理论知识、业务操作技能及较强的综合能力。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的是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知识水平的高低。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在保持合法合规操作的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从全局出发,准确判断。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全面性、真实性,使会计监督的职能有效地得以执行。

参考文献

[1]李倩.企业融资管理[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2)

[2]刘现忠.浅谈企业融资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0(1)

[3]刘正昶.国有企业融资管理战略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6)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商业银行;保理业务;应收账款

2002年3月21日,南京爱立信有限公司离开交通银行等中资银行向外资银行申请贷款,称为“爱立信倒戈事件”,起因于中资银行无法提供一种“无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转让业务”,而外资银行却能提供此种业务。这一事件凸现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和业务创新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同时需要我国商业银行不断进行业务创新。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难(主要是银行贷款难)问题,而中小企业的各种发展阶段(特别是成长阶段)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商业银行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进行业务创新,运用保付业务(以下简称为保理业务)则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其财务状况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中小企业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却很差,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不仅与其地位不相适应,而且与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不符合。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大企业的流动资金有29%来自银行贷款,而中小企业仅有12%的流动资金来自银行贷款;雇员少于20人的中小企业更是少得可怜,为2.3%;中小企业有20%缺乏资金,30%资金十分紧张。此外,对2004年温州190家企业贷款需求调查发现,满足率仅为65.8%,其中,小企业的满足率仅为60.5%。可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瓶颈就是融资难。

(二)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

中小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财务状况与信贷需求特点。其中,处于初创阶段的中小企业,资金少,资本不足,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投资、风险投资、亲戚朋友借款、天使融资等股权融资方式,没有或很少有银行贷款,此时,企业也没有应收、应付账款,企业发展处于高风险阶段。在成长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会有较大转变,由于有了专业的管理和完善的记录等条件,银行的信贷需求成为其融资的主要渠道,同时,中小企业也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我国有50%的中小企业资产是以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形式存在。目前,中国有16万亿元的沉淀资金未形成贷款,其中12万亿元为存货与应收账款,90%存在于中小企业和农民手中。见表一:

由上表可知,从总量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占比较大,高达59%,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另外,在二板市场上市的中小企业(这一阶段的中小企业大都处于成长阶段)也滞留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如表二:

资料来源:根据中小板市场有关中小企业的资料整理得到,金融街网:www.jrj.com.cn

由表二可知,所选的中小企业负债率高且应收账款的数额巨大,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率最低为7.67%,最高竟达39.88%,如此巨大的应收账款额不仅限制了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而且会使其财务状况恶化,加剧了进一步融资的难度。

二、商业银行运用保理业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大量应收账款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针对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需求特点,特别是在成长期既具有大量应收账款又迫切需要银行融资时,商业银行通过保理业务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保理业务是一项集贸易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及信用风险担保于一体的新兴综合性金融服务,是企业的一种债务转让,最初主要用于企业间的进出口贸易。实质是商业银行买断企业应收账款。具有无追索性、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的特点。商业银行运用保理业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资金优势。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单据由保理商(商业银行)买断后,保理商会立即或按约定的时间将货款交付中小企业使用(可得到货款额80%以上的价款),且利息及承购费较少,避免了资金占压,加速了资金周转,有利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2.转移风险优势。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由商业银行买断后,这批应收账款就具有无追索性,即使买方到期不还货款商业银行也不能向应收账款的卖方行使追索权,即中小企业把不能收回货款的风险转移给了商业银行,由商业银行承担信贷风险。

3.改善了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中小企业若自己拥有巨额应收账款,由于应收账款随时都可能转化为不良债权,从而恶化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若把应收账款卖出,则在保证资金流动性的前提下,既减少了应收账款,又不会加大负债比率。

4.可以得到商业银行的多种服务。保理业务是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具有服务的综合性,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保理业务享受商业银行技术、信息、咨询等多方面的服务,以了解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提高了竞争力,降低了违约的可能性和金融风险,从而有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

由以上分析可知,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拥有大量应收账款的现象并存,而商业银行通过运用保理业务既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又可以缓解大量应收账款的存在,符合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利益,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将保理业务作为一项业务制度创新广泛运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商业银行保理业务制度设计

(一)保理业务的运用对象

从国际保理业务的运用来看,保理业务主要运用于进出口企业,而不论该企业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但具体到我国的现实状况,我国商业银行的保理业务运用对象应主要是我国迫切需要得到银行融资而又有大量应收账款存在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具有成长型且有外向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

(二)保理业务的种类

1.根据应收账款转让后是否通知债务人,可分为公开型保理业务和隐蔽型保理业务。公开型保理业务即应收账款转让后应把转让事项告知购货方;而隐蔽型的保理业务则不必把应收账款的转让事项告诉购货方。

2.根据是否对卖方有追索权,可以分有追索权的保理业务和无追索权的保理业务。有追索权的保理业务即当商业银行买断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后若购货方不付款或没有能力付款时可以追索应收账款的卖方;而无追索权的保理业务则是当购货方不付款时不可追索卖方。

3.根据是否向商品卖方提供融资款项,可分为融资保理和非融资保理。若卖方的流动资金有限,急需资金投入生产时,可要求提供保理的商业银行提供最高达货款金额80%的融资,为融资型保理,收益较高;若商业银行不提供融资,只办理应收账款业务,收取管理费时,为非融资型保理业务,收益较少。

(三)保理业务的组织结构

商业银行应在总行、各分支行设立专门经营保理业务的部门,分不同的阶段开展业务,且要建立专项账户,具体为:

1.总行授权、分行执行的组织结构。商业银行在开展保理业务初期,实行总行授权、分行执行的组织结构。在总行设立专门的保理业务部,由专人管理,负责对各分行的保理业务进行总体规划,利用自己具有的战略[光、从各分支行汇集的信息、先进的设施,结合自身条件制定有关实施保理业务的各项事宜及具体实施方案,并下达给各分支行,由各地的分支行具体执行。

2.分行授权、支行执行的组织结构。随着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的开展和对保理业务的进一步熟悉,如已经成功开展并运用保理业务5年或10年,则总行仅提供宏观服务,允许分行设立专门负责保理业务的机构,制定保理业务的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授权支行具体执行。

3.支行独立开展保理业务的组织结构。随着商业银行对保理业务的不断熟悉和完善,运用保理业务的风险必然进一步降低,这时总行应放权,仅进行宏观方面的指导,由各地支行根据具体情况实施保理业务,保证保理业务能够批量处理、高效运行。这样循序渐进,既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又可规避风险。

(四)保理业务运用策略

商业银行实施保理业务不能一刀切,应根据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和保理业务的特点对中小企业运用不同的保理业务。

1.在我国现阶段,应实行公开型保理业务,不实行隐蔽型保理业务。由于我国《合同法》第80条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时,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因此,商业银行应实行公开型保理业务,因为在公开型保理业务中债权的转让对银行有保证,买方有义务向银行付款,避免付款环节的潜在风险。而在隐蔽型保理业务中应收账款转让的事实不必通知买方,虽然应收账款的转让是有效的,但买方只对销售商付款,无义务直接向银行付款,销售商收款后,如不守信用,拒绝转款,银行将面临风险。

2.进行客户(中小企业)细分和定位,对于不同的客户实行差别服务。(1)对于治理结构不完善的中小企业,商业银行应实行总行控制,主要开展有追索权的非融资型保理业务或不对其开展保理业务,即使开展的保理业务是有追索权的,也要求此类中小企业提供以下承诺:承诺债权的有效性、完整性、惟一性、具有可转让性及价值的充足性,这样才能保证商业银行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2)对于一些按《公司法》成立的各类自然人、法人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外资企业,由于这类企业一般是高科技有前途的企业,公司治理完善,经营良好,有发展潜力,应开展无追索权的融资型保理业务,并可授权分行受理,扩大保理业务范围。这类企业提供的债权一般比较符合保理要求,但因保理没有追索权,因此,需要叙做保理的中小企业提供在商业银行追偿诉讼中给予合作的保证和承担有关费用的承诺。(3)对于一些特殊行业,如石油、电子、太阳能等中小企业,只要这些企业在商业银行开立有专项账户且信用较好,开展保理业务的条件可以适当放宽,让分行直接开展无追索权的保理业务并可给予优惠条件。

四、完善保理业务的配套措施

(一)建立中小企业征信体系

保理业务是基于三方面信任关系开展的:中小企业与货物买方、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与货物买方,这三方任何一方的信用出现问题都会使保理业务不能进行,甚至会扰乱金融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必须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中小企业的信用建设,防止债权转让陷阱,如债权人故意将有瑕疵和“注水”的债权进行转让,对商业银行隐瞒债权的真实情况;债权人转让债务后又以债权人的名义向债务人追讨债务,而债务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债务偿还给已没有债权资格的原债权人,或债权人与债务人串通使商业银行蒙受损失。以上的各种情况都会给商业银行开展保理业务造成损失。可仿照美国的做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咨询系统,利用网络技术通过一定方法搜集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并公开,随时供商业银行进行查询,一旦中小企业有欺诈、瞒骗等行为,就将其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使其不仅得不到保理服务还得不到商业银行的其他服务,使其违约成本大于违约收益,这样才能很好的杜绝中小企业的不诚实行为。

具体到商业银行要对中小企业的债权债务情况进行调查,具体包括贸易关系是否真实,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动机,债务人偿还债务的态度,债务人的偿债能力(关键要调查的内容)等,防止债务变成呆账、死账。

(二)建立保理保险制度

目前由于没有保险公司为保理提供保险,银行必须独自承担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风险相对较大。可以借鉴欧美地区保理商的做法,加强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开展保理业务保险,在规范运作的基础上积极有效地防范风险。(1)商业银行在为中小企业进行保理时,向保险机构缴纳保险费,保险公司在通过实地调研后给予商业银行保险。(2)实行比例保险制,即保险公司在为商业银行的保理业务进行保险时,不实行全额保险,而是按照商业银行所承包的金额承保一部分,如60%-80%,这样可以防止商业银行认为有了保险而不顾一切的承保中小企业的债权债务,造成较大的风险。当然,保险比例也不能过低,否则保险就没有必要了。

(三)完善有关保理业务的法律、法规

1.修改原有的不适合的法律。(1)我国《合同法》规定,不能转让的债权有:合同性质、当事人的约定、法律规定,其他的债权都可以转让,因此,除以上三种情况外,其他的债权保理商原则上都可以接受。但对于保理业务所转让的“金钱债权”没有明确的规定,应具体对于保理业务所涉及的转让进行规定。(2)建立有关保理业务的专门法律,如《保理业务合同法》、《保理业务纠纷法》、《保理业务资格审查法》、《保理业务监管法》等有关保理业务的专门法律,以规范保理业务的活动。

2.金融监管当局(银监会)要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和我国保理业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快制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保理业务管理法规和操作细则,并随着保理业务开展的实际进行相应调整,以使我国法规能够符合保理业务的实际,对保理业务进行更好的规范。

(四)建立国内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范,加强中外合作

建立保理行业协会或强化银行业协会在保理业务方面的职能,制定严格的行业规范,促进会员间交流。第一,通过会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增加对行业经营规范行为的认同感,加强行业内联系协作,共同防范风险。第二,通过协会规范会员的经营行为,避免恶性竞争,维持市场秩序,利用其有特定的渠道将会员行为的信息在会员之间传递与交流,使会员在市场中形成信誉约束,从而使其经营行为协调一致。第三,通过组织协会会员开展国际交流,引进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建立独立的风险评估和防范机制,提高会员国际竞争力,促进全行业的健康、有序、协调和快速发展。

五、结论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商业银行开展保理业务不仅有必要,而且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商业银行的保理业务并不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一切难题,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初创时期和应收账款较少的中小企业,因此,真正要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建立中小企业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邱华炳,洪金镳.中小企业融资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8).

[2]李军.企业融资[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7):18-26.

[3]李骥.创业板上市[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8).

[4]董彦岭.中小企业银行信贷融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8).

[5]刘国光,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1).

[6]孙宏涛.论保单质:贷款[J].金融与保险,2006,(9):137-142.

篇(3)

[论文摘要]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我国经济逐渐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成为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速的经济。同时,融资难成为相当数量民营企业失败的原因之一。文章分析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我国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却严重滞后,民营企业得到的金融资产所占份额比较小,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未得到解决。

一、目前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

(一)直接融资渠道堵塞

在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体系中,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要的小资本市场还没有建立,私人权益资本市场连接资本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渠道尚未沟通,长期票据市场发育程度很低。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十分成功的私营企业要想利用上市或发行债券、商业票据融资也极为困难。另一方面,即将出台的二板市场因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将不可能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二)银行贷款期限结构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在现有间接融资体系中,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期限通常在1年以内。由于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尚未到位,加上银行担心长期贷款带来的风险,几乎还没有一家银行向个体私营企业真正开放基建和技改贷款科目。因此,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长期资金基本不可能。为了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一些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更为重要的是,现有融资渠道根本无法满足个体私营企业二次创业和进行技术改造、开发高科技项目的资金需求。特别是一些企业经过多年发展之后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在追求更高更大目标时,遇到的资金困难仅靠短期贷款是无法解决的。

(三)非正式金融部门仍是民营企业解决创业和运作资金的重要渠道

基于民营中小企业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满足资金需求的现实,在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非正式金融活动便应运而生。尽管监管部门严格限制各种形式的民间融资活动,对民间“乱集资”活动严加取缔,但民间金融活动的客观存在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创业资金不是来自正式金融部门的,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很少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到目前为止,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仍然是自我融资和非正规渠道融资。这些非正规渠道的融资方式大体有以下几种:

1.民间借贷。尽管金融监管部门控制严格,但民间借贷市场不仅一直没有停止活动反而十分活跃。由于民间借贷基本保证了每月1%的利率水平,在许多城乡居民都将手中的资金投入到这一市场上,从而保障了民间金融活动的资金来源。原爱多集团就是由于缺乏技改和生产营运资金,而向国安集团拆借,而最终导致无法按时还款被以票据欺诈罪,导致昔日的标王爱多在一夜之间崩塌。

2.拖欠货款。目前大企业拖欠小企业货款、企业之间相互拖欠的问题相当突出,有的企业甚至全部依靠拖欠占用货款来周转资金。这种融资方式不仅使社会债务链问题更加严重,也导致了竞争环境和信用状况的恶化。

3.私募股本。在政府决定设立创业板市场之后,一部分民营企业家利用人们抢创业板上市第一批行情的投机心理,以募集股本的方式筹集了不少资金。据估计,这一块的资金量至少有100亿元左右。著名企业家孙大武由于企业发展需要资金,而在银行申请融资无门的情况下,转而在民间进行大规模私募资金而锒铛入狱的。

4.相互担保。几年前民营企业之间的相互担保比较盛行,但是由于风险很大,绩优企业已经不愿意为他人承担连带责任。目前在实践中出现了互保加债转股的新形式。即被担保方将企业股权作为反担保品抵押给担保方,一旦被担保方无力还债需要担保企业代偿时,担保方对被担保企业的债权即转为股权。这种融资方式由于需要综合考虑担保企业的发展战略,在实践中尚不普遍。

二、造成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原因

(一)所有制歧视仍不同程度存在

据调查,我国除了浙江地区因历史和文化的特殊性使得民营经济得到普遍认同外,其余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个体私营企业的歧视现象。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传统意识的影响,金融部门的“恐私”心理相当普遍。一些地方反映,同样数额的不良贷款,贷款对象如果是国有企业,银行工作人员可以不承担责任,如果是私营企业则可能被司法机关追究。出于对贷款责任的担心,信贷人员在具体操作中就十分谨慎,表现为尽量限制对民营经济的贷款数额,贷款手续繁杂、抵押条件苛刻,对抵押品要求过严、抵押率过低。有的私营企业反映,争取一笔贷款往往要花费多达半年的时间,由此贻误商机的事例不在少数。江苏中大工业集团自有资产5.5亿元,年销售额达10亿元,曾被农行总行评定为优质企业,授予5000万元的贷款额度,但是在操作中农行营业部却仅允许其贷款3000万元。

担保公司和各类基金杯水车薪。目前,上海有私营个体企业34万多家,而近两年来,中投保上海分公司、技术交易所、创业投资公司以及区县各类担保基金总共只为2000多家企业(含国有、股份制企业)提供了融资服务;到20*年初,*市通过各种担保途径获得的融资贷款仅占5%左右,其中小企业所占比例仅为30%。换言之,小企业通过担保途径获得的贷款仅占全部贷款的1.5%。此外,各地普遍反映由于担保基金不能规避自身风险,因而在运行中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在担保审查、反担保要求等方面都过于严格,手续也相当繁琐。这不仅加大了企业负担,而且往往贻误了商机。

(二)从运作机制上看行政性力量大于市场力量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注意到,目前已出台的政策和办法主要是靠行政力量推行的,政府的色彩比较浓厚。在有的地区,由于财政层层出资组建担保体系,贷款甚至需要得到区县镇财政所的审批,由此引出了不少扯皮现象。在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上也存在类似问题。风险投资公司由政府出资组建,政府派人经营,这种运作方式在本质上是违背风险投资活动客观规律的。不可否认的是,在金融体制和融资制度很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运用行政力量着手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种现实的选择,无论是出台担保政策还是开展风险投资活动都会使部分民营企业得到实质性的支持。但是问题在于,由于政府财力有限,这种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保障的政策不可能是普惠性的。因此,这种做法会形成新的不公平,为政府官员造就新的寻租机会。此外由政府来亲自配置资金,其配置效率必然低下,因为官员或准官员们不可能像私人投资者那样熟悉市场和企业。

(三)从政策构成看缺少战略性、系统性设计

目前,各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普遍存在着缺少配套措施、可操作性差等问题。例如担保机构的税收、后续资金注入、风险准备金等问题均未解决,担保机构散布在各个层面而不成体系;搞风险投资则只是拨出财政资金设立基金和成立投资公司,风险资本的市场化筹集机制、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等必需的前后环节尚未建立;《公司法》《证券法》《保险法》等法律陈旧,政策与法律多处出现矛盾;能够提供有效服务的中介机构严重欠缺等等。由于可操作性差,不少政策只是停留在文件上,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

从国有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导致对民营企业服务难。首先,因为国有商业银行长期担负着为国有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任务,把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大型企业等作为服务重点。而对民营企业普遍采取歧视态度,即所谓的所有制歧视。其次,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注重稳健性、集约性和效益性,不愿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第三,国有商业银行的机制缺乏灵活性。信贷经营体制改革后,上收和集中了贷款审批权,提高了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贷款门槛。

证券市场基本上未向民营企业开放。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主要是重点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融资,基本上未向民营企业开放。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得少于5000万元、公司经营必须符合国家的产业改革的政策、从严控制一般加工业和商品流通企业。而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与公司法规定的上市条件相差甚远,自然被股票市场拒之门外。与股票市场类似,我国债券市场也基本上未向民营企业开放,大部分民营企业不具备发行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的资格与条件。如企业规模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时还要求债券发行企业有实力雄厚且信誉很好的机构作担保等等,这一系列条件使很多民营企业“望市兴叹”。

当然,与其他经济形式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具有抵御风险能力差、融资费用高、金融机构信息搜集困难、贷款的抵押和担保较难实现等融资特点,也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贷款融资。

[参考文献]

[1]黄丽华.浅析民营企业融资问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徐瑞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研究综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融资;融资管理;融资优化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7-0120-02

作者简介:程婷(1986-),女,哈尔滨人,哈尔滨华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经济管理;赵寅珠(1981-),女,哈尔滨人,哈尔滨华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融资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融资运行得是否成功将会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快速提升进程。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健康与否能够反映出其对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能。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担负着保障国民经济合理运行、微观指导的重要职能,中小企业只有不断地适应企业发展的环境,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并遵循宏观与微观的社会经济环境与金融市场的变化特点,才能适当地规避融资经营风险,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达到持续、稳定和高效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融资管理的意义

中小企业融资的目的是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怎样及时融得资金来支持企业未来的发展,又不至于因负债过多而形成较大财务风险,成为融资管理的关键。企业融资管理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资金需求合理,保证融资效益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量是越多越好,但也存在合理的中小企业资金需求范围。确定合理的资金需求量是保证融资效益的基本前提,也可以使融资量与需要量达到平衡,进而使充足的融资量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还能防止过多的融资影响资金利用率。

(二)资金获得适时,保证投资需要

中小企业要根据资金的投放时间来合理制作企业融资计划表,进而使得企业融资和用资在时间上很好地衔接。假如过早地获得资金,就会使资金在投放之前闲置,进而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实际负担的成本;假如资金获得被耽误,就会影响到中小企业投放资金的最佳时机和财务计划。

(三)寻求最优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发行债券、租赁融资和企业自留资金。融资渠道不同和难易程度不同其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各不一样。因此,加强融资管理将会降低融资成本,应结合各种因素选取融资方式和渠道,以寻求最优的融资方式或组合。

(四)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充分发挥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作用

企业的资本结构由两部分构成:自有的权益资本和借入的债务资本。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权益资本能增强中小企业信誉和提高企业负债能力,无需偿还,融资风险小。有效的负债资本经营能够提高企业价值,并给中小企业带来财务杠杆。其中,中小企业负债水平要和权益资本与偿债能力相匹配,从而规避负债过高带来过大的财务风险,甚至是影响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银行贷款是我国中小企业筹集发展所需资金的主要渠道。在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水平大幅上升,宏观风险的加剧也迫使银行更加惜贷。另外,我国金融机构的海外投资严重受创,各大银行纷纷提高了自身经营的谨慎性,采取了降低信用贷款额度等措施,进而使得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中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大大减小。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也难以从其他的融资渠道筹集到资金。

据统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央行曾五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18%,并且直接冻资超过3500亿元。而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部分银行甚至上调80%,很多银行还要求企业用存单质押,民间融资的利率也在大幅上涨。因此,资金使用成本过高对中小企业经济效益产生了极大负面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其融资成本。此外,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融资时财务报表不规范也制约了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的报表主要常见的问题有:报表时间较短;一些企业报表不真实,表面是亏损实际是盈利;资产的规模、收入的规模和盈利的规模不符合资金要求,资产、收入、利润规模太小;其报表科目核算的内容名不副实,也不规范;资产的负债率过高,资产与负债结构不合理;一些企业报表没有合并,也就是说实际上建立母子公司,但是没有合并报表等。

三、加强中小企业融资管理的措施

(一)制定详细的中小企业融资制度规定

监管部门除了对中小企业融资比例加以限制外,还应对融资的具体用途和时间间隔等加以限制。考虑不影响上市公司融资需求的同时,也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争取达到投资者和融资者“双赢”的效果,并且,上市公司应该用制度、规定来规范再融资行为。

(二)开展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业务

要依托中小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开展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转贷款和担保贷款业务。政府要对给予中小企业贷款的银行以高息补贴,也就是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过高支出及风险溢价,要从政府那里以利息补贴形式得以补偿,而中小企业以正常的利息获得贷款。因为只有在获取相对较高的收入和风险溢价的条件下,银行才有兴趣参与中小企业的贷款;而在融资成本相对合理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才能顺利获得银行贷款。

(三)报表要完善规范

银行的融资实行限额管理,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授信额度与企业现金流量、净资产、利润额等有一定的关系。国际投资者也很关注企业会计报表,并且对中介机构要求进行审计,投资者要根据审计评估结果来决定其是否投资和投资额度。因此,中小企业财务报表要规范。

(四)开辟直接融资新渠道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仅在10%上下,而银行间接融资在整个企业金融体系中主导地位。这样,偏重间接融资的企业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2010年,我国上市企业在股票市场的融资额虽然有所增长,但是企业直接融资的所占比重依然较小。我国应加快发展债券市场,并启动公司债券的发行,通过开辟新的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推动企业直接融资的发展。

(五)加强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培训

为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开设培训班,使其进一步掌握企业财务管理政策与制度,并对会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法制观念,有效强化自我监督,正确地行使会计人员的职责与权利。

[参考文献]

[1]杨鸿川.浅析企业融资管理[J].财经纵横,2011(13).

[2]李倩.企业融资[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2).

[3]刘现忠.浅谈企业融资[J].财经界(学术版),2010(1).

篇(5)

关键词:企业融资 发展现状 优化措施

一、前言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或者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就必须进行投资。企业的融资成为了规划中的重要项目,融资的具体情况好坏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由于受到了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很多企业的融资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因此只有我们在企业的管理方面加强监管,及时的解决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文章先从概述具体的企业融资情况来说,提出了企业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的措施建议,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二、企业融资管理的情况概述

(一) 融资管理的概念

企业的融资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扩展业务的投资领域,扩大经营范围,从而实现更大的收益。通过对企业自身情况发展的了解,以及成本分析,确定了融资存在的风险之后,就可以在众多的融资方式中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融资方式,从而提资本的利用率。对于企业的融资管理来讲,不仅要考虑企业本身,同时也要考虑外在的因素变化,比如说政策的导向。

(二)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介绍

企业的融资方式很多,总体来说分为两类,第一种就是内部融资,另一种则是外部融资方式。内部的融资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运转所获得的利益,而外部的融资是指将资金的筹集转向资本金融市场,以市场为主体进行资金的筹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在现在的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很多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是外部的融资较多,同时又有很多具体的形式。

商业银行的贷款是很多企业优先选择的融资方式之一,也是很多企业融资成功的模式。由于我国现在的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况限制,因此很多企业向金融市场融资的较少,而较多的转向商业银行的贷款,再加上国家对于贷款的相关政策支持,就能够帮助企业得到很好的资金支持。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就带动了金融业的兴盛,因此企业上市融资也成为企业融资的一个途径。企业公开发型股票,能够帮助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展,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过这个方式有一些局限性,就是上市公司的要求较高,不能满足上市的条件,导致不能选择此种方式进行融资。

三、企业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很多的企业所选择的融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仍然比较单一。企业的融资渠道大部分仅仅集中在上市或者发行股票或者商业贷款等形式之中,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不稳定也不完善。因此为了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就必须要达到上市等非常高的要求,但是我国现在很多的企业无法达到国家的要求,因此就导致了融资途径的受限,没有办法得到扩展业务所需要的资金数量。

进行资金的融资是每个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的,因此企业要想保持良好的融资渠道,就需要扩展融资的途径,减少单一的融资,增加多样性和平衡性。但是我国现在很多的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仍然重视银行为主的融资渠道,并没有很多企业选择商业的融资渠道,导致了政策的缺失。很多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仅仅将扩展途径的政策停留于纸面上,没有真正的落实这项政策。

在企业的实际运转之中,很多企业不仅只有一间公司,而是同时有几家分公司的存在,或者是战略合作的关系。很多企业在进行融资之前,忽略了本身具有的这些现有公司之间的关系,没有选择这种融资方式,导致对融资的主体选择失误。比如有一些企业向银行提交了贷款的申请,将一些大企业作为融资的主体,一般来讲就是规模大的企业会得到更高的授权额,获得较多的贷款支持。

四、企业融资管理的改进措施

加强企业的融资管理,能够保证企业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同时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政府应该采取一些行政手段,保证金融市场的正常发展。完善的金融市场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扩大企业的投资规模。有关的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出台相关的融资制度或者政策法规,扩展融资的途径。只有在制度层面有了融资的保证,才能更好的帮助企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企业应该完善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将财务工作的发展过程进行完善的监管。在此基础上,应该提升财务人员的财务素质和水平,提升财务管理的总体水平,扩展融资的途径。企业内部的自身监控体系应该进行完善,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外部的融资。很多的企业达不到国家和市场所要求的融资或者上市条件,就是由于公司的内部没有良好的监管机制,很多的政策不能切实的落实。因此只有提升自身的水平,才能帮助企业扩展融资的规模。

加强企业的融资管理,是企业正常的经营所必需的条件之一,同时也能够更好的进行资金的合理配置,降低投入的成本。在提升企业的融资管理结果过程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优化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产值最大化。

五、小结

融资方式的多样化能够帮助企业扩展发展空间,帮助企业更好的扩展自身的业务,是企业实现长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企业应该重视自身的融资管理,健全融资管理制度,保障企业的长远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资本市场的融资方式也会逐渐变得更加完善,企业应该提升自身的竞争水平,探索适合自身的融资方式。

参考文献:

[1] 杨鸿川.浅析企业融资管理[J].企业导报.2011,12(13):21-22

篇(6)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也逐渐趋于科学完备的水平,中小型企业作为民营经济中的支柱机构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管理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是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和提高发展,通过各种渠道取得所必需的资金量,然后根据各种不同的用途需要来使用资金所进行的一系列循环融资财务管理活动;狭义是中小企业筹措资金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措施来对资金合理化、科学化的管理过程。中小企业融资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能够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而且能够稳定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融资管理的现状

(一)政府及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不够

我国政府和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征收各式各样的税收和费用,这给其造成过于沉重的税收负担,从而使其融资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再加上金融、银行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对中小企业的征信要求卡得很严,中小企业需要给予金融机构高昂的借款费用,这笔费用对于中小企业的运营和融资管理上会带来一些阻碍。政府的扶持政策不够完善和金融机构相关放贷政策体制都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管理起不到辅助作用,金融机构即使对中小企业给予贷款资机会,但是办理业务需要进行一系列授信、审查、抵押物评估及抵押等操作环节非常繁琐和耗时耗力,无论对金融机构还是中小企业的发展都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中小企业家对融资管理的整体认识不足

中小企业家由于家族式管理模式及对融资管理的认识不够,而将融资管理的工作交予没有风险警觉能力、专业财务能力和资金量预测能力等各方面素质的家族成员,这些能力是融资管理基本需要具备的素养,但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规模小,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多方面的利用人员,而安排家族成员身兼数职,企业家对于融资管理的认识和觉悟度欠缺,认为融资管理工作仅为记录和提醒的功能,完全没有认识到融资管理不当会使得融资渠道无法得到提升融资效益和资金效益的作用。

三、中小企业融资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对中小企业市场体系的健全

我国政府应该和金融、银行机构一起构建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定期、不定期或者分阶段性对中小企业进行实地融资管理问题进行记录且适当调整,为其出台适合的融资政策和信贷方案。我国外源性融资手段中创业板、债券和证券等资本市场应该进一步健全,尽量吸取中小企业反映的意见建议,不断探索出多层次资本融资市场体系。我国政府及金融机构应该吸取国外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政策扶持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国外先进、资本市场的管理方法,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实际融资现状和资本市场特征,形成具有中??特色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资本市场。

(二)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完善

我国中小企业的征信系统存在较多漏洞,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难度。企业需要在内部经营管理的不断深化改革,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也会成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限度的考核条件之一。我国中小企业由于经营模式、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这导致了其财务管理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也成为银行方面难以向其提供贷款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扭转这一局面,首先,我国中小型企业在管理上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对企业存在的财务问题和生产问题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尤其在财务方面一定要做到公开透明,在管理制度上向国有企业和外资等大企业学习,不断更新优秀企业的先进管理知识,并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改进而不是生搬硬套;其次,企业应该形成一套科学严谨的规避风险和风险嫁接机制,并且中小型企业可以对员工进行定向培训,为企业的发展培养打造一支工作效率高、经营管理经验丰富、风险管理嫁接手段高超的优质团队,企业内部的不断努力从根本上能够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管理风险。

四、结语

现阶段,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的经济地位是无可或缺的。中小企业这个企业规模形态相较于其他规模形态企业具有独特的社会市场经济优势,其投资少却灵活性强、其生产周期短却资金周转快、其效益快却管理失效。由这些可见,融资管理在中小企业中的地位是重中之重,只有有了科学、合理和有效的融资管理才能够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篇(7)

关键词:融资风险 成因分析 管理误区 防范策略

在资产运营中,企业会面临种种融资风险。融资风险是指企业在运用各种方式融资时,由于融资条件考虑欠周详或有关因素发生变动而使企业盈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有效地对企业融资风险进行管理与控制,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健康发展。本文拟从内外两方面剖析企业融资风险的成因,阐述企业在融资风险管理中可能出现的种种误区,指出企业在扩张风险融资的同时,必须加强融资风险管理。只要科学地制定融资风险的管理策略,就可将融资风险化解于青萍浮起之始。

一、企业融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企业融资风险形成的内因

1.负债的规模、期限结构不合理。企业负债的规模是指负债总额在资金总额中所占比重的大小。企业负债经营必须控制好负债规模的“度”,如果企业负债的规模过大,就会有更多的利息费用支出,企业本身的收益就会降低,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同时,企业负债的比重越高,其财务杠杆系数就会增大,随之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企业负债的期限结构是指企业所拥有的长短期债务的相对比重。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负债期限结构存在着安排不合理的现象,比如应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了短期借款,或者相反,这都会产生融资风险。

2.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构成不恰当。在企业的资本总额中,要求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之间的比例必须协调,这个比例如能保持协调,就会使企业的筹资成本相对较低,风险相对于收益来讲也会最低。反之,如果这个比例不恰当,就会对企业的收益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形成财务风险。一般情况下,债务资本成本低于权益资本成本,扩大债务资本的比例,特别是长期债务的比例,综合资本成本就会降低,但是较高的债务比例又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现金流量的风险。在企业总资产收益率一定的情况下,提高债务比重,有利于促进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但企业的偿债风险会上升;相反,如果减少债务比重,虽然有利于控制偿债风险,但随之而来的是资金总成本上升,可能引起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的降低,企业的盈利风险会上升。因此,企业合理地利用债务融资、配比好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于降低加权资本成本、获取财务杠杆利益和降低财务风险至关重要。

(二)企业融资风险形成的外因

1.预期现金流量与资产变现能力的影响。现金流量反映的是现实的偿债能力,资产的变化能力反映的是潜在的偿债能力。一个企业预期的现金流量是否充足、资产的整体变现能力够不够强,决定着它能否按合同的规定按期偿还债务本息。如果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不能足额或及时地实现预期的现金流量以支付到期的债务本息,那么它就会面临着财务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破产,企业会想到通过变现其资产筹集其偿债资金,然而各种资产的变现能力又不一样,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较强,非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较弱。因此,企业的各类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不同,使得企业资产的整体变现能力不同,产生的财务风险大小也会不同。当企业流动资产较多时,其财务风险就较小;反之,当企业变现能力弱的非流动资产较多时,其财务风就越大。

2.金融市场的利率、汇率变动的影响。金融市场是经济主体资金融通的场所。企业举债经营必然会受金融市场的影响,如负债利息率的高低就取决于取得借款时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而且金融市场利率、汇率的波动,都会导致企业的融资风险。当企业主要采取短期借款的方式融资时,如遇到金融紧缩、银根抽紧,短期借款的利率大幅度上升,就会引起利息费用剧增、利润下降,一些企业就可能由于无法支付高涨的利息费用而宣告破产清算。当企业进行外币融资时,就有可能面临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若借入的外币在借款期间升值,则企业到期偿还本息的实际价值就会高于借入时的价值;反之,若借入的外币贬值,则企业可以得到“持有收益”,到期仍按借入额归还本金,按原利率支付利息,从而使企业实际归还本息的价值减少。

二、企业融资风险管理中的误区

误区之一:筹集的资金越多越好

许多企业的管理者总是认为只要有了资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能顺利地开展下去,因而这些企业总是把财务管理的重点放在融资上,认为筹集的资金越多越好。然而,实际情况是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资金并不缺乏,只是因为他们在营运资金、运用资金能力以及风险管控方面存在着误区,从而导致了这些企业劣质资产多,变现能力较差,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

误区之二:只要资金缺乏,就可不择时机去融资

一些企业只要资金缺乏,就会不顾外界经济环境及利率、汇率的变动等情况,也不去分析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急切地作出融资安排,结果出现了严重偏差。

误区之三:负债越多,财务杠杆效应就越大

企业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会产生高低差异不同的资金成本,偏偏一些企业由于没有把握好这种差异,才使得经营陷入困境。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虽然并不刻意去追求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但他们对高负债率却熟视无睹,在他们的眼中,似乎负债越多,财务杠杆效应就越大。其实,企业举债的财务杠杆作用,只有在债务成本率小于总资产报酬率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然而目前许多企业通过举债获得的资金所创造的利润还负担不了债务成本,致使身上背着沉重的包袱。大量负债经营的案例告诉我们,适度举债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但必须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如果企业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过大,必然恶性循环。

三、太子奶重组事件对企业扩张风险融资的启示

太子奶集团曾是我国最大的发酵型乳酸菌奶饮料研发、生产和销售集团,其主导产品“日出”牌太子奶,被列为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唯一“国家火炬计划”高科技产品。2006年11月,太子奶集团成功地从摩根、英联、高盛等国际投资机构私募7亿元人民币,集团更名为中外合资“中国太子奶(开曼)控股有限公司”。2007年9月,太子奶集团获得以花旗银行为首的国际六大财团5亿元人民币无抵押无担保的低息三年期信用贷款。为了顺利地引入风险资本,太子奶集团创始人李途纯与三大投资银行之间签了一份对赌协议:注资后的前3年,如果太子奶集团业绩增长超过50%,就可降低注资方股权,如完不成30%的业绩增长,李途纯将会失去太子奶集团的控股权。令李途纯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份融资协议给自己及整个太子奶集团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巨额资金的成功募集,让太子奶集团解了资金之渴,于是更加放心大胆地向全国扩张,并把战略目光投向了上市。然而,2008年10月,由于三鹿事件的爆发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太子奶集团经营陷入困境,集团的净资产仅为2亿元,已经不足投资银行注资额(7 300万美元)的一半。按照之前与三大投资银行签订的对赌协议,公司管理层失去了太子奶的控股权。2010年7月23日,株洲市政府宣布,太子奶集团进入破产重整程序;2011年9月,新华联携手三元重整太子奶。

太子奶集团的异军突起及其骤然破产发人深省。企业家在融资扩张的同时,必须加强融资风险管理。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个企业要做强做大,其根源在于产品市场,而不是资本运作。资本运作要以有形资产为基础,当企业在一个品类或一个行业里没有打造出真正的强势品牌与核心竞争力之前,不要总想走资本运作的发展捷径,不要盲目追求规模。

四、走出企业融资风险管理误区的策略

(一)科学、有效地确定企业的融资数量

企业的融资数量和资金投放使用时间都是根据企业实际的资金需求量及其使用时间决定的。不管企业通过何种融资方式、融资途径,都必须首先确定合理的融资量。融资前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科学认真地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融资量计划,根据现有资金的使用情况,采用有效的方法来确定适当的融资规模,控制好融资风险。

(二)综合分析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选择有利的融资时机

金融市场影响着利率,利率的经常变动会给企业的筹资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企业的财务人员应综合研究分析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对利率的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的预测,并作出相应的筹资安排。在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的过渡时期,也应尽量少筹资,不得不筹的资金,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量方式;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期,筹资较为有利;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的过渡时期,应积极筹措长期资金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

(三)合理布局资本结构,最大限度地降低融资成本

合理的资本结构应该能让企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降低筹资风险,使总资本成本达到最低。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权益资本,也需要债务资本。如果企业只有权益资本而没有债务资本,虽然没有债务风险,但由于总资本成本高,企业的利润不能最大化;如果企业既有权益资本又有债务资本从事经营活动,那么,在企业总资产报酬率较高而债务资本成本率较低时,适当提高债务资本在资本总额中的比重,对企业来说是有利的,但不能据此认为债务资本越多越好。如果企业债务资本过多,那么企业的总资本成本虽然可以降低,利润可以提高,但筹资风险却加大了。相反,在企业总资产报酬率较低而债务资本成本率较高时,降低债务资本在资本总额中的比重,由于能减少财务杠杆损失,维护所有者权益,因而对企业来说是有利的。基于以上分析,企业应在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之间进行合理布局,寻求一个最优的结构,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融资风险。

(四)健全和完善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企业在进行融资活动过程中,应明确规范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科学合理地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应建立融资风险评估制度和重大风险报告制度,在未得到董事会批准的情况下,一律不得对外融资。对于违反融资规范的行为,企业有权追究其责任。为了预防融资陷阱风险,企业可以委托律师对投资方的具体信息进行调整,以预防受骗,并签订严谨的融资合同,事先约定好违约责任,切实预防因融资陷阱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企业在选择增资扩股或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方式时,也需考虑到失去控股权的融资风险。总之,我们只有健全和完善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才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傅晓敏.筹资风险的成因分析与防范[J].青海社会科学,2008,(5):40-41.

2.冯莉.论企业筹资风险原因与对策[J].商业经济,2009,(6):60.

3.杨婧.浅析影响企业筹资风险的因素[J].现代经济信息,2009,(11):74.

4.白文化著.企业风险管理100问[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5.马军红著.总经理防范财务风险的66种方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6.黄霖主编.企业风险管理案例分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