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统计分析论文

统计分析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4 15:14: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统计分析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统计分析论文

篇(1)

一、数据特征:范围、频率和及时性

1、统计范围

GDDS将国民经济活动划分为五大经济部门:实际部门、财政部门、金融部门、对外部门和社会人口部门。对每一部门各选定一组能够反映其活动实绩和政策以及可以帮助理解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的最为重要的数据类别。系统提出了五大部门综合框架和相关的数据类别以及指标编制和公布的目标,鼓励以适当的、反映成员国需要和能力的频率和及时性来开发和公布指标。选定的数据类别和指标分为规定的和受鼓励的两类。

规定的数据类别包括:(1)来自综合框架中的核心部分,如实际部门的国民帐户总量、财政部门的中央政府预算总量、金融部门的广义货币和信贷总量、对外部门的国际收支总量;(2)追踪分析统计类目,如实际部门的各种生产指数、财政部门的中央政府财政收支和债务统计、金融部门的中央银行分析帐户、对外部门的国际储备和商品贸易统计;(3)与该部门相关的统计指标,如实际部门的劳动市场和价格指数统计;(4)社会人口数据,包括人口、保健、教育、卫生等方面统计。

除规定的数据类别以外,GDDS鼓励成员国更多的统计信息,以增强成员国经济实绩和政策的透明度。如实际部门列出储蓄、国民总收入指标,财政部门列出利息支付和偿债预计数据等。

GDDS认为,系统所包括的大多数数据类别都是由各国官方机构编制的。将私人部门编制的数据包括进去将更有助于观察经济的全貌,并使各国数据的范围更加一致。但是,将一些由私人机构编制的数据包括在系统内会增加工作的复杂性,比如由官方转发这些数据隐含着对这些数据质量的认可,官方必须对在公众获得、数据完整性和数据质量方面的责任做出调整。

2、公布频率

公布频率是指统计数据编制的时间间隔。某项统计数据的公布频率需要根据调查、编制的工作难度和使用者的需要来决定。系统鼓励改进数据的公布频率。GDDS对列出的数据类别的公布频率作了统一规定。例如,GDDS要求国民帐户、国际收支平衡表按年公布,广义货币概览按月公布,汇率则每日公布。

3、公布及时性

公布及时性是指统计数据公布的速度。统计数据公布的及时性受多种因素制约,如资料整理和计算手续的繁简、数据公布的形式等。GDDS规定了间隔的最长时限,如按季度统计的GDP数据规定在下一季度内,按月度统计的生产指数规定在6周至3个月内公布。

GDDS将选定的数据类别分为规定性和鼓励性两类,目的是给予参加国公布统计数据一定的灵活性。鼓励性一类是要成员国争取的,条件不具备的可以暂不。有些数据类别下构成要素后面注明“视具体情况”,即成员国认为该项统计不符合本国实际的,可以不编制。GDDS规定的周期和及时性也列出一些灵活处理和变通的办法。

GDDS有关数据方面的内容及要求如下:

GDDS的数据规范

A、综合框架

核心框架

范围、分类和分析框架

受鼓励的扩展

频率

及时性

国民帐户

编制和公布全套的名义和实际国民帐户总量和平衡项目,得出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消费、储蓄、资本形成、净贷款、净借款。编制和公布有关的部门帐户以及国家和部门的资产负债表

年度

10-14个月

中央政府操作

编制和公布交易和债务的综合数据,需强调:1)包括所有的中央政府单位;2)使用适当的分析框架;3)建立一整套详细的分类标准(税收和非税收收入、经常性和资本性支出、国内及国外融资),并适当细分(根据债务持有人、债务工具和币种)。

广义政府或公共部门操作数据,在那些地方政府或公共企业操作具有重要分析或政策意义的国家尤其鼓励。

年度

6-9个月

广义货币概览

编制和公布综合的数据,需强调:1)包括所有的存款公司(银行机构);2)使用适当的分析框架;3)建立对外资产和负债、按部门分类的国内信贷以及货币(流动性)和非货币债务构成的分类标准。

月度

2-3个月

国际收支

编制和公布综合的国际收支主要总量数据和平衡项目,包括:货物和服务的进口和出口、贸易差额、收入和转移、经常项目差额、储备和其他金融交易、总余额,并适当进行细分。

国际投资头寸和总体经济外债数据(如果这些数据具有重要的分析和政策意义)

年度

6-9个月

GDDS的数据规范

B、数据类别和指标

数据类别

核心指标

受鼓励的总量及构成

频率

及时性

实际部门

国民帐户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和实际)

国民总收入、资本形成、储蓄

年度(鼓励季度)

6-9个月

生产指数

制造业或工业

初级产品、农业或其他指标

视具体情况

月度

视具体情况

所有指标都为6周-3个月

价格指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

月度

1-2个月

劳动力市场指标

就业、失业,工资/收入,视具体情况

年度

6-9个月

财政部门

核心指标

受鼓励的指标

频率

及时性

中央政府预算总量

收入、支出、差额和融资,视具体情况进行细分(根据债务持有人、债务工具和币种)

利息支付

季度

1个季度

中央政府债务

内债和外债,视具体情况适当细分(按币种、期限、债务持有人和债务工具)

政府担保债务

年度(鼓励季度)

1-2个季度

金融部门

核心指标

受鼓励的指标

频率

及时性

广义货币和信贷总量

净对外头寸、国内信贷、广义或狭义货币

月度

1-3个月

中央银行总量

储备货币

月度

1-2个月

利率

短期和长期政府债券利率,政策可变利率

货币或银行间市场利率及一套存贷款利率

月度

高频率(如月度)

股票市场

股票价格指数,视具体情况

月度

对外部门

核心指标

受鼓励的指标

频率

及时性

国际收支总量

货物和服务的进口和出口、经常帐户差额、储备、总差额

总体经济的外债和偿债数据,视具体情况

年度(十分鼓励季度)

6个月

国际储备

以美元标价的官方储备总额

与储备有关的负债

月度

1-4周

商品贸易

总进口和总出口

较长时间的主要商品的分类

月度

8周-3个月

汇率

即期汇率

每日

高频率(如月度)

社会-人口数据

核心指标

频率

人口

人口;人口增长率;城市人口;农业人口;人口性别;人口的年龄构成

各国公布频率会各不相同;及时性

保健

每个医生照顾人口数;预期寿命;婴儿/儿童/产妇死亡率

也不尽相同

教育

成年人文盲率、学生-教师比率、小学/中学入学率

贫困状况

获得洁净水的情况、卫生;每个房间居住的人数;收入分配;最低收入标准以下的家庭数

二、公布数据的质量

GDDS从两个方面的内容来评估公布的统计数据质量,即:提供统计数据的文字说明和提供统计数据的交叉检验。

统计数据质量是个难以界定、因而不易评估的概念。为了便于检查,GDDS选定两条规则作为评估统计数据质量的标准。一是参加国提供数据编制方法和数据来源方面的资料。资料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公布数据时所附的概括性说明、单独出版物和可从编制者得到的有关说明。同时也鼓励成员国准备并公布重要的关于数据质量特征的说明(例如,数据可能存在的误差类型、不同时期数据之所以不可比的原因、数据调查的范围或调查数据的样本误差等)。二是提供统计类目核心指标的细项内容、及与其相关的统计数据的核对方法,以及支持数据交叉复核并保证合理性的统计框架。为了支持和鼓励使用者对数据进行核对和检验,规定在统计框架内公布有关总量数据的分项,公布有关数据的比较和核对。统计框架包括核算等式和统计关系。比较核对主要针对那些跨越不同框架的数据,例如,作为国民帐户一部分的进出口和作为国际收支一部分的进出口的交叉核对。

与数据质量密不可分的是制定和公布改进数据的计划。所准备和公布的改进计划应包含所有数据不全的部门。统计当局应表明下述立场中的一个:(1)针对已发现不全的改进计划;(2)最近实施的改进措施;或(3)国家认定不需再改进。

三、数据公布的完整性

为了实现向公众提供信息的目的,官方统计数据必须得到用户的信赖;同时,统计使用者对官方统计的信任感归根到底是对官方统计数据编制机构的客观性和专业性的信任。而统计机构的工作实践和程序的透明度是产生这种信任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监督统计数据的完整性,GDDS规定了4条检查规则:

(1)参加国必须公布编制统计数据的条件和规定,特别是为信息提供人保密的规定。统计机构进行统计所依据的条件和规定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统计法、章程和行为规则,其中所包含的条件和规定可以针对统计单位与上级部门之间的关系,收集数据的法律权限,向公众所收集数据的要求等等。为信息提供人保密是形成使用者对官方统计客观性信任的关键所在,GDDS、SDDS建议在国家的统计立法和统计主管官员权限中反映出来,或者明文规定官方必须为个人调查答卷保密。

(2)关于数据公布前政府机构从内部获取数据的说明。GDDS要求开列数据编制机构以外的、可以在数据前获得数据信息的政府人员名单及职位。这种做法主要针对那些具有政治或其他敏感性的数据。

(3)政府部门在数据公布时的评述。列出数据后哪些政府部门有资格进行评论,因为政府部门的评述不一定象官方统计编制机构那样具有很高程度的客观性,政府部门对数据的评论往往带有政治偏见。这种做法的目的使公众了解这些评述的出处。

(4)必须提供数据修正方面的信息并提前通知统计方法的重大修改。为了增加统计数据编制机构做法的透明度,本项规范要求提供关于过去所做的修正以及今后可能修正的主要原因的信息。关于统计修正的主要原因的信息包括进行修正所遵循的原则和以往修正数据的幅度;在公布修正原则和修正后的数据之前,应先制定修正原则,然后再相应地修改数据。在建立统计制度过程中,统计方法会发生变化。事先通知可采取多种形式,至少应该在最后一次公布未修改数据时做简短说明,这种说明应指出将要做出何种修改以及从那里可以获得更详细的信息。

四、公众获取

篇(2)

一、新时期水利统计工作的要求

水利统计是水利规划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判水利投资计划完成情况、建设管理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搞好水利规划、计划等工作的基础。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强对水利综合统计的领导,要建立和健全统计工作质量保证体系,培养和激励统计人员,树立中心意识、质量意识、时效意识、发展意识,从人员、制度及工作环境等方面为统计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2、坚持依法统计,严格统计报表制度。各单位要及时、全面、准确地报送各类统计报表。工程建设完成投资、实物工作量和有关统计信息资料,要客观反映水利建设运行态势、建设成果及存在问题。

3、提高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逐步实现水利统计信息化和现代化。统计工作信息化、现代化是水利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部门掌握着十分丰富的信息资源,要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科学管理,以优化各类信息资源为中心,不断调整统计工作流程和信息传输渠道,让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及时了解水利建设的最新动态,为我省经济建设和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4、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当前,一些单位统计队伍力量薄弱,存在任务与人员矛盾,基础工作薄弱已成为制约整个水利统计工作的瓶颈,迟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要加强统计业务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加强统计基层建设,不断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培训重点应是水利统计软件、水利统计方法制和制度、统计工作规范及统计基础知识等,以不断提高水利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5、加强统计资料的开发运用,发挥统计成果的社会效益。一是要树立正确的统计数据质量观,要全面提高统计数据产品质量。二是要改善统计质量管理,建立更新统计数据产品质量观念,要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三是要及时向领导提供最佳统计数据产品。四是要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意识,加强统计分析和统计资料的应用开发,拓宽统计服务领域,解决统计服务意识不强,统计产品形式单一问题。五是要树立统计文化新理念,树立统计成果意识,认真整合统计资料,着力从历史的、现实的、横向的、纵向的及边缘科学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二、新时期水利统计工作对广大统计人员的要求

1、广大统计人员要增强服务于新时期水利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增强五种意识:一是中心意识。要紧紧围绕水利建设中心工作开展水利统计工作,突出工作重点,为本区域范围内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水利投资计划管理等重点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二是时效意识。要增强统计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增加统计频度和缩短报送时间,准确反映水利各个领域的新变化,为水利发展政策的制定、水利规划计划管理决策及水利形势分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三是质量意识。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人员必须强化质量意识,讲究职业道德,不得随意编造、篡改、瞒报、迟报统计数据,坚持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四是发展意识。统计工作要广泛收集信息,跳出传统的统计模式,不断调整工作定位,扩大水利各专业统计之间的交流,加强统计工作与水利各业务领域的融合,拓展统计信息领域和统计服务的形式。五是成果意识。水利统计成果要有针对性,提高使用价值,能够满足水利工作的实际需求。要不断推出高质量的统计成果,加大统计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统计成果的科技含量。

2、广大统计人员要坚决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

为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在实际工作中应做到四方面的思想转变:一是从单一的数字信息向数字信息、文字信息、图像信息等多样化信息转变。统计成果要直观简练、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逻辑严密,不断改进数据的表现形式。二是从单一的事后统计信息向预测信息、事中监督信息和事后统计信息相结合转变。要通过指标体系、统计方法的改革,加大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为及时掌握重大水利工作进展和制定水利规划政策等提供必要的统计信息。三是从传统统计向现代统计转变。要构建新的指标体系,包括统计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和核算指标体系;采用先进的统计调查方法和统计手段;为水利工作提供良好的统计服务和支撑。四是从简单应付统计任务向主动服务、超前服务转变。统计人员要以提供优质统计服务为目标,主动了解水利中心工作对统计信息的需要,结合调查研究,开展有价值的统计分析。

3、广大统计人员要强化统计工作的工作职能。

为了做好水利统计工作,充分发挥统计作用,确立统计的地位,要强化统计的四个职能。一是强化参谋助手职能。从水利基础统计工作入手,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二是强化综合协调职能。综合协调是统计系统运转的重要环节,是做好统计分工协作、信息共享的基础。三是强化督促检查职能。运用统计手段及时监督检查各项水利工作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对中心工作、大事、重点、难点要及时跟踪统计。四是强化信息反馈职能。重大决策需要及时反馈实施进度和效果。

4、广大统计人员要努力提高工作业务水平。

加强统计人员在岗培训,努力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为了规范水利统计人员从业资格,要进一步落实统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的要求,提高和更新水利统计队伍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一支德才兼备高素质专业化水利统计队伍。

三、新时期水利统计工作的任务重点

围绕水利建设和规划计划中心工作,水利统计工作要突出五方面的重点:

1、要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过去统计工作侧重于基础信息统计,如统计月、年报资料。根据新时期工作要求,今后要加强为领导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包括水利规划、项目前期、投资计划下达和计划完成情况等动态信息,以及时反映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进展的最新信息。

2、准确及时报送月报、年报。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要扎实做好这项工作,把握水利统计数据的规律性,尤其要注意基建月报的报送,工程形象进度等均要有文字说明,对每一个季度和全年水利基本建设要写工程形象进度工作总结。

3、规范水利服务业统计制度。为全面、及时、准确反映水利系统服务业规模、结构和效益发展变化情况,为各级政府和各单位实施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和基础信息。

4、努力做好水利统计公报工作。自2000年以来,水利部已连续四年编制《水利统计公报》,这对统一数据渠道、反映水利事业发展总体情况、宣传水利建设成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1年浙江省水利厅决定开展编辑《浙江省水利统计公报》,以全面反映我省水利基本建设、防汛抗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科研教育、项目前期、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篇(3)

(一)发展历程纵观统计学的发展历史,我们从中得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将统计学作为知识体系的核心,还具有较为独特、清晰的发展流程。这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利用3个发展阶段概括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下文针对这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基本问题。第一个发展阶段:在该阶段,经济学专家主要关注国民经济的重要统计指标,研究比较国家经济实力的实际发展情况。第二个发展阶段:属于国家经济核查体系的完善阶段。多数和本体系有关的部门,在分类上更加细化,使得国家经济核查体系逐渐完善。在本阶段,统计学设计思想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进,确定核心指标,形成指标体系和国家经济行业分类体系,细化国民经济结构部分等,不断充实宏观经济分析中的科学统计体系。在科学应用统计学的基础上,优化资料配置,将社会经济危机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第三个阶段,也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目前所处的阶段。在本阶段,在经济统计领域中,形成了微观统计与宏观统计互相促进、互相融合、不断完善的新局势,使得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信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政府信息化、网络购物以及企业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独立性地位更加重要。这就要求人们要从新的社会发展途径中,深刻理解经济统计,为统计分析打好基础。一些人无法全面理解国民经济核算,认为国民经济核算主要是只是用来说明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这无法发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分析作用。此外,国民经济核算统计在旅游业、收支分配调节、交通运输、物流、金融体系以及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统计要求都无法得到满足。

(二)欧美发达国家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多数经济学专家和统计学专家都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进行了研究。其中经济学家、统计学法威廉•配第就对国民收入总量进行分析、统计。随后,出现了价格与需求函数关系量化分析,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完善,进而实现统计和分析这两门科学的相互融合与共同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了国家经济核查体系,人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充实国家经济核查体系。此后,出现了投入产出分析法与资金流量表。这些都极大了促进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推广应用和发展。

(三)中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统计作为国民经济计划的检查与制定工作之一,在企业,乃至国家所有部门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成为了总结与分析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但是就我国目前形势而言,统计学数据等有关内容并没有获得较为深刻的利用,统计学的重要性经常被忽视。因此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明确统计学在整个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研究方向、核心地位、知识体系中的关键所在等,并不断发展此趋势,利用措施弥补数据的不足和数据质量问题,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采取现代统计学分析法,实现统计学的独立发展,以此发展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体系。

二、结束语

篇(4)

关键词:国库收支统计分析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是指综合运用经济学、统计学等理论与方法,对国库资金收支状况,包括国债发行、兑付及预算资金收支、库存等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对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国库资金运行状况及税收收入增减变动趋势作出准确的分析与预测。这项工作虽只是人民银行国库统计分析工作,但也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独特地位。

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作用

为制定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提供依据

国库资金涉及财政、税务、银行和企业等多部门。多年来,中央银行国库部门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多方位、多视角地获取财税银企等相关信息,通过对热点问题的分析研究,发现并解决宏观与微观经济、财政与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的深层次、边缘性问题,为政府协调改进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如通过对财政信用问题的调查解析财政资金银行化对信贷政策执行和区域经济运行的负面效应;通过对国库收支和库存变化规律的趋势分析,了解财政收支运行情况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等等。

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高效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国库资金作为市场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金流入、流出国库的规模、时间等情况,对市场资金供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适时关注国库资金的流向、流量及存量,对中央银行科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具有重要意义。国库收支统计分析以预算收支为分析主体,通过实时监控和准确分析,能及时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科学预测国库资金变动趋势,确保公开市场操作的顺利实施。

是加强国库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财政资金日益增长,国库资金库存不断增加,科学、合理地管理国库资金将直接影响财政资金的正常使用和高效运作。中央银行国库部门作为国库资金的管理者,对国库资金的收纳、报解和支出等环节具有监督管理职能。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是中央银行国库部门开展和加强国库资金管理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通过对国库资金的分析可以剖析国库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尽早采取措施,加强国库资金管理,防范国库资金风险。

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中的问题

人员配备不足,基层力量薄弱

未设专职的国库统计分析人员。为防范国库资金风险,首先必须保证国库会计核算人员的基本配备到位,基层国库由于人员偏少,专职国库统计分析人员难以按照制度规定和职责要求落实。随着财政国库管理体制改革和国库业务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基层国库的业务量成倍增加,国库人员数量、结构与工作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专职国库统计分析人员配备不足已严重影响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正常开展,客观上使基层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状态。

国库统计分析人员素质偏低。按照有关要求,国库统计分析人员不仅要精通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熟悉经济、金融、财税、统计等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较高的文字写作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从目前情况来看,基层国库普遍存在操作型和核算型人员偏多、复合型和研究型人才偏少的现状,难以满足国库统计分析工作对人员素质的要求。由于现有国库统计分析人员普遍理论知识欠缺、写作水平不高、分析能力不强、对宏观政策把握程度不够,因此,抑制了基层国库统计分析水平的提高。

法律法规滞后,相关系统有待升级和完善

国库法律法规滞后于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开展。现行的《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未对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做出具体规定,而《国库统计分析工作指导意见》也难以满足当前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要求,所以,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权威性难以提高。

国库收支统计与分析系统(以下简称统计分析系统)功能不齐全,有待于进一步升级和完善。目前统计分析系统中编制的预算收支国库统计表只能提供自年初累计数,不能反映本期发生额,无法与上年同期完成数及计划数进行历史对比分析。而且统计分析数据还要通过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以下简称核算系统)进行人工采集,增加了统计数据信息采集的流转环节,使得统计分析系统的数据利用效率降低。

国库统计口径不规范,统计数据缺乏可比性。由于统计数据是通过核算系统转换导入,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完全取决于核算系统的基础数据。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若核算人员出现操作失误,就可能引起统计数据的不准确和不完整。这在预算支出科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财政拨款凭证用途栏填写有误或预算支出科目非法或一张财政拨款凭证同时填列几个预算支出科目等情况,核算人员在核算系统进行录入时,就无法判断预算支出科目正确与否,只能凭意向进行大概归类。可见,核算系统预算支出数据的不准确,会造成国库统计分析数据缺乏真实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信息传递渠道不畅,分析效用难以充分发挥

信息来源涉及面广,采集难度较大。国库统计分析信息需从政府统计部门、财税部门、金融机构和本行相关部门等多个渠道获取。由于国库尚缺少与相关单位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有效渠道和手段,通过多部门收集相关经济金融数据的环节多、难度大,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效用难以充分发挥。

国库收支分析报告上报时间偏紧,质量难以保证。按照总行有关规定,各级国库要在每季后一定时间内上报国库收支分析报告。基层国库统计分析人员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加上信息资料传递渠道不畅和相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滞后等原因,只好在资料掌握有限的情况下闭门造车,难以保证国库收支分析报告的质量。

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基层国库由于尚未建立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已建立的联网系统功能也不完善)和完整的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数据资料库,有的只停留在手工统计收集阶段,相关数据信息不能及时存储、传递,达不到资源共享目的。

较落后,技术手段欠科学

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成果的报送对象重纵向、轻横向。国库收支分析报告的报送对象不仅包括上级国库(纵向),而且还应包括地方政府、财税部门及本行有关部门(横向),在实际中往往从纵向角度考虑较多,从横向角度考虑较少,难以满足相关部门对国库收支统计分析信息的质量要求。

国库收支分析报告重统计、轻分析。目前,国库收支分析报告(特别是基层国库的国库收支分析报告)基本上是简单的数据罗列,就数字分析数字,而对经济、金融运行过程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反映不够,分析不够透彻。同时,对新出台的财税、金融政策执行情况及其效果也缺乏深入、详细的分析,导致国库收支分析报告对当地政府决策借鉴所起的作用不大。

国库统计分析方法重静态分析、轻动态分析。基层国库收支统计分析通常采用统计学上的基比、环比等简单对比法,只进行静态的比较分析,而没有能够采用动态和静态、定量和定性有机结合的分析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库收支分析报告的质量和参考价值。

新形势下完善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对策建议

增强对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国库是国家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须充分认识到中央银行国库部门在财政与银行、经济与金融之间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首先,要提高对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认识,将国库收支统计分析作为拓展国库职能、提高人民银行地位和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要予以大力支持,把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同人民银行货币信贷和调查统计工作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对行内部门的工作协调,使国库收支统计分析真正纳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研究和统计分析工作中去。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将直接关系到国库职能的发挥和国库事业的发展,要树立“国库会计核算是基础、国库统计分析是升华”的工作理念,加强对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管理和指导。第三,国库统计分析人员要加强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对国库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国库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弥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研究中的空白,努力为中央银行、地方政府、财政等部门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提高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水平

准确定位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应结合经济、金融发展特点和货币、财政政策执行情况,准确、及时地反映国库资金全貌,注重对国库资金发展趋势的预测,重点分析国库资金运行特点以及对经济、金融运行产生的影响,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提供参考,为提高国库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国库监管提供指导意见。

构建科学合理的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指标体系。国库应根据当前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和国库资金运行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统一的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指标体系,引进相应的计量分析模型,不断改进统计分析手段和方法,探索国库资金实证分析的新思路。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各项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指标与国库统计分析程序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开展国库收支统计分析预测。这对于提高国库收支统计分析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效能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库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过去加强国库会计核算管理的工作模式向注重国库综合服务的工作模式转变。这种综合服务工作模式即要求国库在做好日常国库会计核算,加强国库监督管理,确保国库资金安全的基础上,努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及时反映国库资金运行情况。这就对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不断拓宽国库收支统计分析范围,把国库收支统计分析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紧密联系起来;要加强与财政、税务、海关及人民银行货币信贷、调查统计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深入学习研究财政、货币政策及相关理论知识,尽可能多地了解、掌握经济、金融方面的资料和信息;要结合国库工作实践和经济、金融发展特点,多出质量高、实效强的分析报告和调研材料。

加强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协调

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如果单枪匹马地进行分析、调研,工作就难以深入和取得实效,得出的结论也难以客观、准确。一方面,它需要借助财税部门、统计部门、企业的力量,加强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不断拓展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外延,确保国库收支统计分析达到更高的水平,以实现反映情况、解决问题的目的。另一方面,要扩大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成果的对外报送范围和宣传力度。可以根据不同受阅对象的使用范围及目的,将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成果转换成各种形式,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为他们提供及时、准确的预算收支信息。这也是提高国库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王松奇.金融学(第2版)[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篇(5)

关键词:循环工况;燃油消耗;统计分析;节能设计

汽车的节能技术是当前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1-4],也是各企业为谋求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争取市场主动的重要技术手段。当前国内还存在不少燃油消耗比较大的传统汽车,这些传统车如何能进一步改善其性能,特别是针对其节能设计需要有一套高效合理的分析方法。而当前苦于无法

定量合理地给出车辆的燃油消耗特性,并针对此种燃油消耗特性缺少深入和细致的分析,因此很难给出定量与直观的发动机MAP改进设计的数据依据[5-6]。本文结合当前某款传统客车燃油消耗比较大的事实,重点结合不同循环工况进行其燃油消耗特性的统计分析,寻求一种直观有效的分析手段,利用统计图表法说明当前传统车的能量消耗特征,针对该能量消耗特点提出其节能设计措施。

1传统客车循环工况燃油消耗

工况是影响整车设计与评价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同的行驶工况会导致整车性能(如经济性)有很大的差异,为了合理地评价机动车的性能,人们制定了统一的机动车驾驶模式,即循环工况,不同国家或地区因驾驶条件差异而循环工况不尽相同。本文选择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典型城市工况、长春工况、上海工况和北京工况作为车辆燃油分析的循环工况。

11传统客车参数

表1为某传统公交客车的参数。该传统城市公交客车发动机为6缸发动机,功率为157kW,此客车的动力性为0~60km/h,加速时间为25。6s。

12传统客车燃油

首先在ADVSIOR平台上建立上述城市公交客车的仿真模型,并对其所有总成参数进行设定,选择中国典型城市工况及主要城市工况进行仿真,仿真结果如表2所示。

可见,该传统客车在不同循环工况下的燃油消耗差别还是很大。其中,中国典型城市工况油耗最大而上海工况油耗较小,但总体来看,不管哪种仿真工况,此传统客车燃油消耗比较大,平均油耗为32。75L/(100km)。

“传统客车到底如何消耗燃油”是分析其油耗较大的关键。对此问题,不能仅局限在分析其燃油消耗总量上,而更应注重分析其油耗率变化的细节,即:到底发动机在那些区域内消耗其主要的燃油,而这些燃油消耗主要特征是什么。通过分析其燃油消耗的特征,寻求传统车油耗较高的根本原因,才能为进一步降低整车的燃油消耗提供解决方法。

2工况油耗特性分析方法

分析车辆燃油消耗的特征,主要对车辆行驶过程中发动机工作点的分布进行研究。根据工况燃油消耗的仿真结果考查发动机的输出转速、转矩、发动机燃油消耗率等,即研究发动机工作点的分布及工作点在发动机MAP上的分布特性。

但早期研究发动机工作点的分布,主要还是从发动机二维分布点着手[6-8],只能定性看到其工作点在发动机MAP上的分布特性,还很难直观和定量地分析发动机MAP上工作的时间比例及所消耗的燃油比例

1)发动机不同工作点(区域)的时间比例,以探求发动机负荷的时间分布情况。

2)发动机不同工作点(区域)累计消耗燃油分布,寻找主要消耗燃油的工作点(区域)。

上述定量分析可为发动机MAP设计及汽车节能方向提供更有实际价值的指导。

3基于循环工况油耗特性统计分析

利用ADVSIOR仿真软件,对该传统客车在上述选定的几种循环工况下进行仿真,输出发动机转速、转矩和燃油消耗率。根据上述油耗特征分析方法,针对每一种工况分别对其发动机工作点时间比例及油耗比例进行定量分析。

31中国典型工况油耗特性统计

基于此工况,其工作范围内的发动机MAP及发动机的工作点分布仿真如图1所示:

根据仿真结果,对发动机在此工况下不同区域内累计的工作点的时间比例进行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上海工况的时间比例为:96。6%,在此区域内所消耗的燃油占总燃油消耗的:94。4%。

可见,发动机在低负荷工作的时间比例非常大,这些低负荷工况主要对应于怠速与低速制动的时间。但此过程发动机主要以怠速消耗率运行,其燃油消耗速度低于其他工作区域,因此,此区域的累计消耗燃油量占总燃油的比例不如其时间比例大。但同样由于累计燃油消耗是燃油消耗率与时间的乘积,因此该过程也消耗较多的燃油,例如:上海工况下发动机在低速与低负荷区域(800r/min,85N·m约10%负荷率以下)的时间比例为57%,而此区域消耗总燃油的25。4%,即有超过一半以上的时间发动机工作在低速低负荷区(800r/min,85N·m以下),而此过程消耗四分之一的总燃油消耗。

4结论

循环工况是表征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代表工况,代表着当前此种车型的实际相近的工作特性,因此基于工况的燃油消耗分析更具有实际可比性。通过更直观与形象的图表法分析了先前传统方法难于解析的问题——整车的实际能量消耗特性,并就当前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的原型车-传统车)如何通过混合动力技术以实现高效节能提供指导。如针对本文所研究的标准典型工况,整车在低速低负荷区域内所占的时间比例均很大,并在此区域消耗太多的燃油,故可通过选择较小功率的发动机,以及在此区域通过消除怠速或按纯电动行驶,可有效提高整车的综合效率。此分析方法及结果对改善整车油耗及优化设计发动机MAP均有重要的实际价值,针对本文研究的发动机MAP高效区设计应重点向20%负荷以下,转速在1000r/min左右的区域内移动,为汽车整车厂非常关心的汽车节能设计与开发提供重要指导。

参考文献

[1]陈清泉,孙逢春。混合动力车辆基础[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CHENQingquan,SUNFengchun。Principiumofhybridelectricvehicle[M]。Beijing: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Press,2001。(InChinese)

[2]李骏。论汽车动力总成节能环保的若干核心产品技术及的技术对策[J]中国工程科学,2009,11(8):64-71。

LIJun。Theautomobilepowertraincoretechnologyroute&FAW’sstrategyfor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energyconservation[J]。EngineeringSciences,2009,11(8):64-71。(InChinese)

[3]RAYMONDASutula,KENNETHLHeitner,SUSANARogers,etal。AdvancedautomotivetechnologiesenergystorageR&DprogramsattheU。S。departmentofenergyrecentachievementsandcurrentstatus[C]//SAEPaper2000-01-1604。

[4]方红燕,王今,刘克强。汽车行业能耗分析与节能技术研究[J]。汽车与配件,2009,35(4):42-45。FANGHongyang,WANGJin,LIUKeqiang。Automotiveindustryenergyanalysisandenergysavingtechnologyresearch[J]。Automobile&Parts,2009,35(4):42-45。(InChinese)

[5]GAOYimin,EHSANIM。Designandcontrolmethodologyofpluginhybridelectricvehicles[C]//VehiclePowerandPropulsionConference,IEEE2008:32-35。

[6]曾小华。混合动力客车节能机理与参数设计方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2006。

ZENGXiaohua。Studyonmechanismofenergysavingandmethodofparameterdesignforhybridelectricbus[D]。Changchun:CollegeofAutomotiveEngineering,JilinUniversity,2006。(InChinese)

[7]初亮。混合动力总成的控制算法和参数匹配研究[D]。长春:吉林大汽车工程学院,2002。

篇(6)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华中师范大学师生2012年发表的论文在JCR学科分布情况、JCR学科期刊分区分布情况、学校二级单

>> 2003~2012年SCI收录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术论文的统计分析 厦门地区被SCI收录医药论文统计分析 2004年至2012年北京交通大学SCI收录论文统计与分析 北京交通大学2007―2009年被SCIE收录论文的统计分析 无锡市妇幼保健院近五年发表SCI收录论文统计分析 2006~2012年SCIE数据库收录扬州地区二、三级医院科技论文的统计分析 SCI收录科技期刊文献的统计分析与研究 本科生发表SCI论文现象统计分析及启示 2001-2010年山东轻工业学院SCI论文统计分析 2013年新疆SCIE论文统计分析 2012年杭州师范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分析 湖北9所高职院校2003—2012年学术论文统计分析 2010―2012年学术情况统计分析 2004—2012年“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研究论文统计分析 华中师范大学:梦想起航的地方 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教师论文统计分析 近十五年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听写项目统计分析及建议 1998年-2008年我国网球硕博论文统计分析 《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2011年刊发论文统计分析 某院10年护理论文文献统计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郭玉,翟丽华,王晓春.基于SCI数据库的新兴国家食品科学技术学科的比较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13.

[3]梅伏生,段治国,颜宁江.华中师范大学“十一五”期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2011.

[4]陈越,方玉东,常宏建.谈科技论文署名的新趋势[J].中国科学基金,2011.

篇(7)

1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对统计分析工作的影响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工作覆盖面极广,受众人群极多,牵扯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在征缴环节上必须慎之又慎,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进行。基金征缴的影响因素包括缴费费率、缴费客户的年龄和性别等。另外,目前社会上存在一种现象,就是企业人员以个人的身份参保,这样对就业形势的判断造成影响,对基金稳定程度的反映也存在偏差。在现行的养老保险缴费制度下,企业职工个人参保缴费费率与个人参保缴费费率施行分轨制,执行不一样的标准。但是无论哪种标准,当达到规定年限,即缴费满十五年年限时,都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由于企业职工个人参保缴费费率对于企业自身不利,诱发部分企业强迫职工以个人参保的方式,逃避支付责任,引发乱象。这就是养老保险基金未进行细化对基金来源稳定性的影响,也使得基金征缴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因素,造成利益分配不均衡。这一利益分配因素与职工面对企业弱势地位的情况,都会对基金征缴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现行职工保险基金业务运行的统计工作中并没有有效的统计执行两种标准的缴费人数,无法在一个报告窗口期内仅仅凭借征缴总数得到两套标准的均值缴费基数。因此,细化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对统计分析具有积极作用,也就是说如果在统计的过程中就分别统计以企业在职职工身份和社会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人数,就能够简单的倒推出两套标准的均值缴费基数,并衍生出第二套验明真伪和数据是否造假的判断依据。而关于缴费年龄的影响和细化则变得十分简单,报告期缴纳保险的年龄较低,则说明缴费年限较长,反之则较短。基于此,细化职工保险的途径表现为对职工年龄进行统计,要求参保人员缴费满十五年的,可以按月领取工资,控制个人缴费下降问题。

2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待遇享受对统计分析工作的影响

待遇享受安排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制度的运行,影响统计分析工作的准确性。其影响因素同样包括参保人员的性别、年龄及身体健康情况。具体表现为:如果在一个报告窗口期间内,待遇享受人员年龄结构普遍偏低,那么在接下来的一个时间段内,基金支付时间会拉长,基金支付的长期压力会显著提升;如果在一个报告窗口期间内,待遇享受人员年龄结构普遍偏高,那么在接下来的一个时间段内,基金支付时间会缩短,基金支付的长期压力会下降。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养老标准与医疗保障水准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也使得基金支付的长期压力不断加大。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延长,健康状况的不同对参保统计具有一定的影响,可能增大基金支付的压力。由于男女退休年龄不同,因此在职工年龄统计中,已故男女比例对职工保险支付具有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要求养老金的征收水准无法做出一刀切式的政策安排,而对报告窗口期间享受待遇人员的平均年龄和年龄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提前掌握人群年龄组成结构信息,以便温和地施行“短、小、平”的调整政策,减缓长期压力。此外,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性的现实情况也表明在付出相同代价下,女性比男性享受更多的待遇,女性的平均支付时限高于男性,女性群体给养老基金带来了更大的长期支付压力。由此观之,享受待遇人员的健康状况是影响养老金制度的重要因素。但是,现行职工保险基金业务运行的统计工作中并没有加入对缴费人员的年龄结构的统计要求,对于当前数据库内缴费人员的以身份证为依据的实时查询体系也未建立,只是对参加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做基本信息采录,只是对参加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做应缴额与实缴额的采录。接下来的工作中,应该细化待遇方面的养老保险统计分析工作,从而获得更为准确的样本资料,实现决策的有效性。

3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自身结余对统计分析工作的影响

基金自身结余是一个考验决策者洞察力与长期决策力的任务,其重要性决定了这一任务的解决不能出现大的纰漏,否则影响国计民生,但是其艰难性又决定了这一任务的解决需要高深的智慧与对未来国家经济走势的把握力。基金自身结余问题的关键点在一个“量”字。如果结余过多,会承担过多由于未来通货膨胀、战争等不确定因素导致的货币贬值风险;如果结余过少,在面临长期或短期的养老金支付压力时无法充足兑现有关资金,引发动荡。结余资金是“承担风险的水库”,没有这一“水库”的保障,每逢“大干大旱”就有可能“断流缺粮”;但是“水库”的水位太高,面积太大,面对“炎热的日头”可能不消几年水就大量损耗了。另外,基金是否能够增值对保险制度的运行具有一定的影响,基金结余多少,增值方式以及增值空间是保险业的重要内容,目前保险业务细化并没有提到这一问题,因此如何降低各个因素对制度运行的影响,是我国保险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对于结余资金的统计出现了很多缺乏约束力的空白,诸如基金结余与滚存账目、基金保值增值方式、结余占比等应该接受披露与详细统计分析的部分都没有硬性要求。在未来时间段内,强化这一部分的统计与分析,利用统计工作的正收益提升结余工作的可预见性和可掌控性,提高结余基金的增值率,使基金结余能够更好地实现其职能。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