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7: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气环境保护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恶臭防护距离;养猪场;上海市崇明县
中图分类号:X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8026605
1引言
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及公众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养猪场恶臭污染已受到高度关注。目前国内外对恶臭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恶臭污染物成分分析、实时监测、控制及去除方法研究、恶臭污染物扩散方式与预测模型的研究,以及对人畜健康的危害等方面[1]。而对养猪场恶臭防护距离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恶臭防护距离界定为保护养殖场周围人群的健康,减少养殖场恶臭污染物对周围居民区的环境影响,在恶臭污染源和居民区之间设立的环境防护距离。
国外对恶臭防护距离的确定主要基于以下两种方法:一是根据执行标准,在恶臭源头和居民区之间设立防护距离,如美国农业工程协会(ASAE)工程准则中推荐畜牧场应保持与最近的居住区0.4~0.8km距离为宜[2];二是利用奥地利修正扩散模型(AODM)、高斯模型、明尼苏达州OFFSET模型等扩散模型计算防护距离,如Chapin等经计算得出存栏数每增加2500头猪,防护距离增加70~140m,最大防护距离分别为800m和1600m[3]。国内对恶臭防护距离的确定主要采用现场监测对比行业恶臭排放标准来确定相应的恶臭影响范围,如李国学认为养殖场对周围环境的恶臭影响范围在200~500m方圆区域内[4]。然而,国内外对有关不同规模养猪场恶臭防护距离的确定以及采用何种方法对其进行确定的研究分析并不多见。本文以上海市崇明县为例,探讨不同规模的养猪场与居民区之间所需设置的恶臭防护距离,并提出适用于不同规模养猪场恶臭防护距离的适宜方法,以期为区域畜禽养殖恶臭污染综合整治和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
2.1研究区域概况
上海市崇明县由崇明、长兴、横沙等三岛组成,下辖16镇2乡。境内地势平坦,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特点明显,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3℃,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平均风速3.9m/s。近年来,全县着力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的建设,农业生产处于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随着低碳经济发展的推行,全县建成了约3万亩的低碳农业园区。但由于园区内的土地多为滩涂围垦而成,土地有机质含量低,需要大量有机肥替代化肥进行涵养。因此,为打造有机生态农业,崇明县境内建设了多个高标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尤其是建设了多个不同规模的标准化生态养猪场,与农业园区进行配套。在向社会提供大量无公害畜禽的同时,亦向农业园区提供其所急需的大量有机肥,实现种养结合、相互促进发展、生态循环的农业经济。
2.2恶臭防护距离的确定方法
目前对恶臭防护距离的确定主要由基于SCREEN3估算模式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基于卫生防护距离公式的卫生防护距离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中的规定距离综合对比来确定。
2.2.1基于SCREEN3估算模式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对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定义是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同时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管理要求中规定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不应有长期居住的人群,并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5]。
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是基于估算模式开发的计算模式,主要用于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SCREEN3是一种基于ISC3模型的估算模式,采用单源高斯烟羽扩散模式,适合于模拟小尺度范围内、流场一致情况下,气态污染物的传输与扩散情况,同时也可用于模拟点、面、线、体源及逆温和海岸线等情况下,下风向轴线上污染物的最大浓度[6]。目前的研究计算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中都采用这种估算模式。因此,本文采用SCREEN3估算模型来计算不同规模养猪场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2.2.2基于卫生防护距离公式的卫生防护距离
《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规定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进入呼吸带大气层时,其浓度如超过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与TJ3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的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则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的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距离[7~9]。因此,本文参照GB/T13021-91中关于有害气体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公式,计算不同规模养猪场的卫生防护距离。
由于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的差异,不同养猪场的NH3和H2S源强也有所不同。NH3和H2S源强经验数据为一个存栏为10.8万头的普通生猪养殖场每小时向大气排放159kg NH3、14.5kg H2S[11,12]。本文主要根据上述经验数据,结合目前上海市崇明县标准化养猪场大都采用添加益生菌的低氮型饲料进行饲喂,其饲喂方式可使恶臭浓度下降97.7%这一情况来进行源强确定,得出不同规模养猪场NH3和H2S的排放源强(表2)。
3结果与分析
在以上三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取计算结果中最大距离作为不同规模养猪场的恶臭防护距离(表3)。根据结果分析可知,当养猪场的规模小于或等于12万头时,恶臭防护距离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中的“养殖场场界与禁建区域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0m”的规定进行确定,为500m;当规模大于12万头时,恶臭防护距离则按照SCREEN3模型计算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进行确定。
由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源包括畜舍及活动场、粪便堆放区等无组织排放源或者是数量多且源强、源高都不大的点源,需要作为面源来考虑。因此,本研究采用面源扩散模式对上述结果进行验证,采用高斯面源扩散预测模型分别对不同规模产生的恶臭物质在下风向的最大落地浓度和距离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表4)对恶臭防护距离的可行性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不同规模养猪场恶臭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点的下风向距离为290m,在确定的恶臭防护距离范围内,故不同规模养猪场的恶臭防护距离结果可信。
4讨论
4.1NH3和H2S对防护距离的响应
利用卫生防护距离公式以及估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SCREEN3模型对恶臭防护距离进行计算,确定了不同规模的养猪场NH3和H2S两种恶臭污染因子各自的卫生防护距离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表3)。分析可知,恶臭污染因子H2S对最终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均起到决定性作用。
进一步分析可知(图1),在不考虑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对恶臭防护距离规定的情况下,养猪场规模在10万头以下时,恶臭防护距离则应按照卫生防护距离公式计算出的H2S卫生防护距离进行确定;养猪场规模在大于或等于10万头时,恶臭防护距离则应按照SCREEN3估算模型计算出的H2S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进行确定。
4.2偏差分析
4.3恶臭污染整治适宜性管理策略
针对不同规模养猪场恶臭防护距离的确定,NH3和H2S对防护距离的响应,以及偏差分析的结论,提出以下恶臭环境的适宜性管理策略:①将H2S作为确定养猪场恶臭防护距离的决定性因子进行考虑;②养猪场恶臭防护距离应采用SCREEN3模型计算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中相关规定2种方法进行确定;③由于《村镇规划卫生规范》由卫生部实施,当在养猪场与住宅区之间需设置一定适宜范围的恶臭防护距离时,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由建设单位主管部门与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卫生、环保部门共同确定。
5结语
本文尝试运用SCREEN3估算模式、卫生防护距离公式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中的规定距离3种方法对不同规模养猪场的恶臭防护距离进行确定,并以此为基础从NH3和H2S对防护距离的响应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当养猪场的规模小于或等于12万头时,恶臭防护距离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中的规定距离进行确定;当规模大于12万头时,恶臭防护距离则按照SCREEN3模型计算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进行确定。
(2)在不考虑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对恶臭防护距离规定的情况下,恶臭污染因子H2S决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同时养猪场规模在10万头以下时,恶臭防护距离应按照卫生防护距离公式计算出的H2S卫生防护距离进行确定;养猪场规模在大于或等于10万头时,恶臭防护距离则应按照SCREEN3估算模型计算出的H2S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进行确定。参考文献:
[1]郑芳.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恶臭污染物扩散规律及其防护距离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2]石磊, 王亘, 李秀荣, 等. 目前国内外恶臭污染研究现状及展望[C]//石磊. 恶臭污染测试与控制技术——全国首届恶臭污染测试与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天津: 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2003:38~41.
[3]Chapin A, Boulind C, Moore A. Controlling odor and gaseous emission problems from Industrial swine facilities[M]. Yal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linic Handbook, 1998.
[4]王彬斌, 柳然. 畜禽养殖业的环境危害及粪便恶臭管理[J].民营科技, 2008(5): 115~122.
[5]国家环境保护部. HJ/T2.2-2008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大气环境[S].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8.
[6]李时蓓, 戴文楠, 杜蕴慧. 对环境空气质量预测中不利气象条件的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 2007, 20(5): 26~30.
[7]王静, 王栋成, 张爱英, 等. 确定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技术方法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7, 30(9): 75~77.
[8]邓小洈, 吴飚. 卫生防护距离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计算[J]. 重庆环境科学 ,2003, 25(12): 138~139.
[9]国家卫生部, 等. 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9.
[1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HJ/T81-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S].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1.
[11]王新谋. 家畜粪便学[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7.
关键词:十 生态文明 地理教学 环境教育
“十”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其中,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环保意识必将成为人们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为此,《地理教育国际》确立了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生态文明方面的基础学科地位。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环境观,意义非常重大。新课程理念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环保教育已成为了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结合学科的特点和自身的教学经验,试从中学地理教学的角度谈谈地理学科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环境教育。
一、 立足教材,渗透环境教育。
在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中,环境教育就像一条纽带,贯穿于整个教材之中。必修一以行星地球开始,逐步分析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比如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必修二主要学习人类在生产与生活中形成的人文环境,最后必修三又归结到如何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由此可见,地理教材中本身就有很多环境教育的素材,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利用现行教材来渗透环境教育。
高中地理教材的每个章节几乎都涉及到环境教育的内容,比如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区域发展等,并且有些内容还揭示了深刻的社会环境问题,比如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生态破坏、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等。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都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就是从人类活动入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环境教育已成为高中地理教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例如:“环境与环境问题”“区域环境建设”、“环境污染与防治”、“大气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世界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为典型的环保教育课,而“人口的合理容量”、“城市化”、“全球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与环境”等内容中可以渗透环境教育。
比如在学习必修三中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相关的内容时,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感受,来分析一些影响本地的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比如沙尘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泥石流、旱涝等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按规律规范人类活动,才能实现人地协调发展。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真切感受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类型很多,表现形式多样化,和当地的特定环境紧密联系。由于受地域条件的限制,有些环境问题学生无法切身感受。比如沿海的学生可能无法感受到荒漠化现象,而内陆的学生可能无法感受到台风、海啸等气象灾害。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而多媒体课件就能起到这个作用。多媒体可以展示图片和播放视频,使课堂有声有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比如:平原地区的学生对滑坡、泥石流可能比较陌生,教师可以结合视频给学生讲解泥石流的危害;内陆地区的学生对台风、海啸比较陌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化静为动;而沿海地区的学生对荒漠化的感受很少,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化抽象为直观。在教学中运用好多媒体,就会大大扩展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切感受了环境问题,又增强了环境教育的效果。
三、丰富地理学科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与野外调查实践活动
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只靠地理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借助于学生的实践活动。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相关的活动,那么,光说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话就苍白无力了。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亲身感受环境问题,激起保护环境的热情。
在暑假里,我组织学生参加了本市水污染现状和农村垃圾污染现状的调查研究,同时还组织学生写好环保小论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了环境对我们人类健康和发展的重要性,更让学生认识到了,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环境问题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例如学校附近的河流、垃圾处理场、工厂等。当学生看到恶臭扑鼻的河水、遍地可见的垃圾、漂浮于公路上空的尘埃,就会明白环境保护是多么的重要,并自觉行动起来,主动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列当中。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课外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成立课外实验小组和宣传小组,让他们走出课堂去真切感受环境问题。
四、充分利用环境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论文摘要: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为自然资源存量价值与耗竭价值核算、环境污染损失价值核算及环境质量恢复与改善价值核算;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应依据的经济理论、价值补偿理论、效用价值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自然资源存量和耗竭价值核算可采用支付意愿和供求定价模型法;环境污染造成的生产和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核算可采用市场法;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价值核算可采用人力资本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体系包括自然资源核算指标和环境保护核算指标;系统讨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内涵、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指标体系以促进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深入研究。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意义表现在:完善和发展经济核算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相适应的经济核算与分析体系;推动经济学的发展;改革与完善经济核算制度,建立既适合中国国情,又具有国际可比性的经济核算制度;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资源资产的产权关系,建立自然资源高效使用、合理补偿和法制化管理制度;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环境问题没有受到国民经济核算部门的重视,绝大多数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经济信息没有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反映出来,如为减少和防治环境污染以及恢复生态环境而发生的成本与费用没有在生产成本中体现出来,因环境污染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或因治理环境对社会的贡献没有确切的计算和评价,忽视了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从而就造成了人们对经济指标的片面追求,再加之人口的膨胀,社会需求的膨胀,使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作为解决可持续发展的良方,一旦建立起来,将会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1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基本理论
资源与环境价格的确定,是资源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自然资源与环境定价,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学问题,而且涉及经济体制、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问题,被众多学者称之为“两难的选择”。国内外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但是,迄今为止尚未达成共识。
1.1的经济理论
马克思曾高度抽象地把社会再生产过程划分为四个环节,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并且论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生产决定分配、消费和交换,而分配和交换、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再生产四环节的活动构成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并把它看成是揭示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作为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指导思想。
对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来说,传统的经济学原理认为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是无限的。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随意地使用资源并且不用考虑它的价值损失。因此,以前国民经济核算基于这种理论大多数没有考虑环境与资源给国民生产总值带来的损失。
1.2价值补偿理论
价值补偿理论的提出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加速消耗,生态环境恶化相伴而生的。经济发展依赖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支撑,同时又对资源存量和环境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普遍感到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经济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获得了持续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前列,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绩,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然而在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即资源的加速消耗,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长期以来,中国的资源全部归国家所有,许多自然资源低价,甚至是无价开采使用,致使财源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按照传统财政理论,财政分配只局限于国民收入分配领域,对于自然资源配置,资源耗费一直是被忽视的。资源的乱采滥伐,国有资源价值的流失,必然导致国家财政困难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仍是一个价值补偿问题,只有对资源进行合理的价值补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1.3效用价值论
资源价值核算的理论基础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主观价值论,即效用价值论。资源价值效益可以通过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和影子价格来表达。
1)支付意愿。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为获得一种商品、一次机会或一种享受而愿意支付的货币资金。它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用以表达一切商品、效用或服务的价格,是资源效益核算的根本。目前,支付意愿已被美、英等西方国家的法规和标准规定为资源及环境效益核算的标准指标,并用来核算各种资源和环境的效益。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为获得一种商品、一次机会或一种享受而愿意支付的资金与实际支出资金之差。在西方经济学中,私有商品的消费者剩余可以通过其价格资料求得,而公共商品的消费者剩余主要通过两种方法求得:①利用“影子价格”,与私有商品类似,可以根据公共商品“影子价格”来求其消费者剩余。②利用支付意愿,询问人们对某商品的支付意愿和实际支出的费用,从而求出消费者剩余。
3)影子价格。由于资源效益属公共商品,没有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但可以利用替代市场技术,先寻找替代市场,再以其“影子价格”来表达资源的效益。例如,计算森林产生氧气的价值,可先计算森林每年产生氧气的总量,并假设这些氧气可用于市场交换,再以氧气的市场价格作“影子价格”来计算森林产生氧气的价值。
1.4可持续发展理论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的几种观点可表述为:①不重视可持续性:追求资源开发与纯经济增长;②重视可持续性:注重资源节约与管理;③强调可持续性:强调资源保护;④极端强调可持续性:极端强调资源保护。目前,中国实行的可持续发展属于重视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主张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发展循环经济,以解决当前的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环境退化等危机。
2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方法
作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应该与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相一致,包括数据来源的调查方法,整理汇总方法和分析研究方法。这里所说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是指分析研究方法并为此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表1)。
2.1自然资源核算基本方法
自然资源价值核算方法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自然资源的核算,是在自然资源成本定价的基础上进行的核算,既包括存量的核算,又包括流量的核算;既要有实物形态的核算,又要有价值形态的核算;既要对各类自然资源分别进行分类核算,又要进行综合核算。由于核算的内容与要求不同,其核算的计算方法也各不相同,一般可采用供求定价模型法J。同时,要把自然资源核算同国民经济增长变化核算以及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投入、产出核算联系起来。自然资源的核算可分3个层次进行:第一,对每一种自然资源进行核算,包括自然资源的存量价值核算和耗竭损失价值核算,反映其增减变化;第二,对自然资源进行综合核算,反映自然资源总量的变化;第三,把自然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全面地反映国民经济的增减变化,资本形成的规模以及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净值(NNP)的实际状况。这3个层次的核算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2.2环境保护基本核算方法
2.2.1环境保护与治理支出核算
环境保护与治理支出包括企业投入、政府投入、居民投入和各种环境保护治理设施捐助,这部分投资支出以实际发生额为准。环境保护与治理支出主要用于:①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投资,如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工程、气化工程、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等;②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③环境管理服务支出;④基本建设“三同时”环保投资;⑤居民环保支出等。环境污染治理的费用和投资按实际费用支出和投资的性质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为治理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它将形成固定资产,是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它的支出具有资本性质,因此,应按照固定资产折旧率计算的折旧额作为当期的经济损失。第二部分是当年为维护环保设施、环境费用的支出和为监测管理污染治理情况和科研费用的支出。这部分应当作为当年的经济损失。第三部分是当年治理污染时的费用支出,它是对污染物排放的直接治理费,应作为当期的经济损失。计算公式为:污染治理总费用=已治理费用+虚拟治理费用=实际污染治理投资额/已达标率或实际污染处理率。
2.2.2环境质量降级核算
环境质量降级主要是由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以及环境噪声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一方面生产中的原材料使用量越大,生产规模越大,自然资源的消耗也越多,排放的污染物也越多,造成的环境质量降级也越快,如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环境质量降级核算可采用恢复法进行,如大气环境质量由二级降到三级,水环境由Ⅲ类水体降到Ⅳ类水体等。治理大气环境质量由三级升二级,进行污水处理使水环境质量由Ⅳ类水体升到Ⅲ类水体的费用即为环境质量降级的损失。
2.2.3环境污染损失核算
环境污染损失可分为以下及部分:
(1)环境污染造成的生产损失:环境污染造成的生产损失包括对工业、农业、畜牧业、养殖业及其他行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环境污染使产品减产,二是环境污染使产品质量下降。可以用市场法对这部分损失进行核算。
(2)环境污染对固定资产造成的损失:固定资产主要是指各类机械、仪器、厂房及其他公共建筑物和设施等。环境污染对固定资产造成的损失主要是加速固定资产折旧,缩短使用寿命,以及增加维修保养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可以用市场法对环境污染造成的固定资产损失进行核算。
(3)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经济损失的核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可考虑环境污染造成的医疗费增加、直接劳动力和间接劳动力损失等几部分,可采用人力资本法进行核算。
(4)水污染损失核算:根据环境规划最终目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应为100%,生活污水处理后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把此目标作为理想状况,对比现阶段与目标值的差值,算出应处理的污水量,并根据一定的处理费用,核算出水污染损失的价值。计算公式为:水污染损失价值=(生活污水排放量+工业废水未达标排放量)×污水处理费。
(5)大气污染损失核算:污染物的排放是造成大气环境质量退化的主要原因。排污收费为对环境外部影响附加一个真实的价格提供了一种机制,从而确保环境影响被纳入到污染者的决策框架之中。理论上,理想的收费水平应该反映与污染物有关的边际损失成本。但实际上,目前各省都用征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污费来弥补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损失,实际征收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污费都远远低于大气污染环境损失成本。
(6)固体废物堆放污染损失核算:工业固体废物的污染损失,主要为工业固体废物的堆存费用堆存费用是指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或堆存直接造成的人、财、物等方面的额外费用,估算方法采用“工程费用法”。计算公式为:堆存费用=堆存量×堆存系数。
【关键词】环境保护;发展形势;研究进展;保护措施
在21世纪,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许多学者和专家人士、各国领导等,都开始意识到环境对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分析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以期提出一些有效性的解决策略。事实上,能否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会直接影响到一国的综合实力水平。对于任何国家而言,都应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维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以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分析
(一)国内外水环境保护形势
第一,国内水环境保护形势。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呈现快速提高趋势,水环境污染问题逐渐严重起来,对于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早在2008年,我国政策的环境相关报告中就指出,我国存在严重的水体污染问题。综合来看,我国的水体污染问题主要如下:其一,水污染的总量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造成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其二,重金属对于水体污染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三,我国许多江河湖水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其四,新的水体污染物正在增多。其五,水资源的开发与使用过于浪费,造成部分地区出现了用水困难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第二,国外水环境保护形势。在我国存在的水污染问题,也存在于其它国家,但是部分国家对水资源的污染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治理。比如说美国与日本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展了水环境的治理工作,将水环境问题的解决任务,纳入国家的法律法规中,提出了全国范围内水资源保护的严格要求。虽然水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存在,但已经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二)国内外土壤环境保护形势
第一,国内土壤环境保护形势。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在近几年来越来越严重。根据土壤环境问题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农村的土壤主要受到农药以及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的面积较大。矿区带来的污染以及石油污染,生活垃圾污染都加大了我国的土壤环境问题,也带来食品安全问题,给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我国土壤污染一般是从城市开始,逐渐发展到农村。土壤环境染污已经从原来的单一污染发展到现在的复合污染,并且对地下水资源产生了负面影响。第二,国外土壤环境保护形势。部分西方国家针对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建立了专门的治理基金。这些国家对土壤环境问题进行全面地调查,并且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治理与修复。例如,法国与英国这样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法学修复与生物修复法等,开展土壤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国内外大气环境保护形势
大气污染是一个国际性的环境问题,因而大气不属于某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大气污染,不仅会让自己国家的环境恶化,还会影响其它国家的环境质量。目前,全球变暖以及臭氧层遭到破坏、酸雨现象都是全球面对的大气污染问题。这些大气污染问题的产生,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废弃以及废物的非法排放。早在2007年,西班牙召开了针对大气污染问题的IPCC会议,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自此之后,许多国家都开始重视大气污染问题,纷纷加大了污染预防与治理力度,对本国的大气浓度进行监测,大气污染问题虽然得到了缓解,但仍然没有达到人们所期待的效果。
(四)国内外生物保护形势
生物保护工作,是保护大自然的重要内容。但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近些年来,物种的灭绝速度越来越快,物种多样性下降,使得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大量的生物灭绝,让世界对于生物保护工作的重视度开始大幅度提高。第一,国内生物保护形势。我国的物种类型减少趋势非常严峻,物种保护工作势在必行。生态环境的恶化仍在继续,但并没有得到更多的重视。在原有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的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生态系统破坏越发严重。总体来讲,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破坏最为严重,植被被大面积破坏,土壤退化,生物物种减少,地面下沉问题多有出现。特别是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以及荒漠与冰川这些地区的生物保护工作现状令人担忧。第二,国外生物保护现状分析。在十多年前,各个国家就针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展开了讨论,也提出了许多生物保护的措施。例如,成立生物保护组织,建立生物研究机构之类的解决策略被提出。联合国也十分重视生物保护工作,并建立了专门的项目,并从1996年开始正式实施。
(五)国内外矿物资源的环境保护形势
第一,国内矿物资源的环境保护形势。我国是一个幅原辽阔的国家,矿产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是受到人口数量的影响,我国的矿物资源开采量较大,使用中存在较多浪费现象。近些年来,石油与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使得我国资源总量明显下降。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加强破坏问题较为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原物资源保护工作效果。第二,国外矿物资源的环境保护形势。虽然国外在石油与煤炭等矿物资源的开采中,也存在一些缺点与漏洞,但总体情况要好于我国,许多国家十分重视矿物资源的保护工作,日本就是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二、国内外环境保护工作方法分析
(一)加大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
只有充分利用全员的力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才能够有效促进环境保护工作质量的提高。对此,需要加强多向互动与相互交流的信息平台的建立,让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可以顺利实现无障碍交流,给环境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保障。环境保护工作者应当将发现的环境问题,及时反馈给社会大众,让人们意识到环境污染与治理现状,并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讨论,让全员参与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可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更多人的支持。环境保护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生存,随时关注环境问题,了解环境形势,能够促进环境监督力的加强。政府部门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让每一位社会公民都建立正确的环境监督意识,积极去发现问题,努力去保护环境。
(二)做好环境保护的合作与交流工作
地球只有一个,地球上的各类资源是有限的。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让人们建立起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保护资源,才能促进环境保护工作效果的优化。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政府是主导力量,政府部门要积极与各个国家进行交流,了解存在的环境问题。并通过合作,调动一切可以利用技术去开发环境问题治理对策。研究新的方法,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创新力度。
(三)加强环境监测的力度
环境质量控制工作较为复杂,因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环境保护相关部门要通过每一个季度或者每一年的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开展有效的环境监督工作,并对环境监督的数据结果进行详细、完整的记录。除了这些数据,更要记录环境监测的具体仪器和设备,促进环境监测工作力度的加强。
总结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公认的问题。随着环境破坏力度的加大,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下降。目前,人们不得不去面对大气污染与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环境的恶化会让环境的稳定性下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当将更多关注放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开发有效的方法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能够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在北京举行.周生贤部长作题为《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与对策》报告[J].吉林环境,2013(04).
[2]朱江玲,岳超,王少鹏,方精云.1850—2008年中国及世界主要国家的碳排放——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
中图分类号: F540.3 文献标识码: A
近几年来,公路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加,公路交通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也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因此,加强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措施已迫在眉睫。公路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公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声音环境的影响、对自然景观的影响等。
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影响当中,公路除了对社会经济环境有所贡献之外,如果采取措施不当, 会对其他几个方面造成严重的后果。
公路对生态环境地影响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包括新建公路对动、植物生活环境的影响、对占用土地造成的土壤流失的影响、对农作物环境的影响以及公路对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饮用水源的影响。
公路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指公路在建设当中产生的扬尘和在道路通车以后车辆排放的污染。 在施工期间,公路施工的特点之一是大量开挖土基,少则几十万立方米,多则上百万立方米 ,造成的粉尘污染是相当严重的。在公路运营期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汽车的尾气。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黑烟、碳氢化合物、醛及含铅颗粒物等。汽车排放污染与车速、运行状态以及车辆位置到受到污染的地点的距离等因素有关,当汽车匀速行驶时,一氧化碳(CO)的排放与车速成反比的关系,而氮氧化物(NOX)则相反,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汽车排放污染与道路服务水平有着密切地关系,在服务水平较高的路段车辆的排放污染要小于服务水平低的路段。另外,排放的污染同车辆位置和受到污染的位置距离有关,例如:一氧化碳(CO)浓度的分布与路基高度及到路边的距离成反比 。根据资料显示,当路基高度在3米以下或路堑时,一氧化碳(CO)浓度的最大值出现在路边外,随着离路边的距离增加而减小,当路基高度在3米以上时,一氧化碳(CO)浓度的最大值 出现在离路边20~25米左右,然后随离开路边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在平原地区的道路上,离路边25米处的一氧化碳(CO)的浓度为公路上的一半左右,而离路边150米处,浓度则减至公路上的10~20%。
公路对声音环境的影响主要指公路产生的噪声影响。噪声是一种公害,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使人们受到伤害。公路产生的噪音来自于两个方面:施工期间各种施工机械产生的噪音和运营期车辆在公路上运行所产生的噪声。公路噪声除发动机和车体所产生的噪声以外,特别严重的是公路行车时车轮与路面强烈摩擦时产生的声音,加上路堤提高,噪声能波及很远的地区。噪声的大小与车速成正比,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当车辆加速时,噪音增长约为2 ~9dB,重型汽车的噪声比轻型汽车大,因此,在公路交通中,噪声随大型车在总交通中的比重增大而增大。另外,交通噪声还与道路纵坡和交通量的大小有直接关系。当交通量小于1000辆/小时,噪声与交通量近似的呈正比的关系。因机动车行驶产生的噪声污染是非稳定的、长期的,其危害也是较大的。
公路对自然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公路构造物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地形情况不同,公路线形组合应该随之变化。对于平原微丘区,地势比较平缓,路基的填、挖不大,平、纵曲线半径都很大,因此,视线不易受到限制,透视可以很远,不过容易形成视觉上的单调,这时应当通过道路两侧的绿化和美化处理来进行协调。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它已经成为了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国家和政府陆续制定了减少公路对环境破坏的政策措施。例如:北京市于1999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轻型汽车排放标准,这个标准相当于90年代初制定的欧洲一号标准。其他一些城市也相继制定了新的尾气排放标准。从2000年起,全国将禁止使用含铅汽油等等一系列措施,目的是降低车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另外,治理环境污染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例如:在噪音敏感点和噪音污染超标的地段修建隔音墙,将公路修建在远离环境敏感点的地区。施工期间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减少施工机械的噪音扰民问题,采用多种措施防止扬尘污染等。
公路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管理规定》(国家环保总局第14号令)和交通部《交通行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在公路建设项目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应与交通环保部门做好环境影响报告及有关报表的编制。这样就能事先对环保工作的重点及各设计阶段应采取的措施加以明确并做出相应的工程设计,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动植物保护:尽量减少对自然动植物的破坏,合理规划施工便道、场地和营地,严格划定影响范围和车辆行驶路线,防止对施工范围以外的植被造成破坏。这在气候干旱或生态条件特殊的地区尤为重要。
水资源保护:公路设计中应尽量对饮用水源地进行避绕,当路线无可避免地穿越饮用水源地或其附近时,既要严格保护自然水流形态,又要有完善的“封闭式”路基排水,使公路运营期间可能对水源造成污染的路基路面排水通过该系统排向饮用水源地不受污染和破坏。养护中要不断完善排水系统,加强对排水设施的管理和修缮,不使未经沉淀的路面排水随意排入农田、湿地或河流,或因泄露而污染饮用水源。
大气污染防治:对汽车尾气加以控制,对汽车性能加以改良,对汽车燃料加以改进,都可以降低废气有害物质含量。环境监测表明,车辆拥堵期间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的排放量会增加50%,因此,合理的公路出入口布局和设计、科学的管理也是降低大气污染的一个有效途径。另外,设计合理的绿化林带对抑制高速公路大气污染,减少沿线居民区及作物蒙尘也有明显作用。对于施工中的粉尘污染,除采取遮盖和洒水灭尘手段外,国外有将土工合成材料用于施工期间的临时土质粉化高呼,用于治理施工带来的扬尘、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的技术,值得我国借鉴。
噪声防治:(1)调整公路线位,在选线上尽量远离住宅区、学校、医院等地段。(2)在设计上,噪声的影响,土方路段比桥梁要好得多,挖方段的噪声影响最小。(3)定期维护修理机械,加装消音装置,控制施工机械产生的噪音。(4)消减振动噪声。振动主要来源于水泥混凝土接缝、修补接缝、台阶、伸缩缝等地段。德国的高速公路采用橡胶填塞伸缩缝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接缝不平与跳车的难题,减少振动。(5)设置防音壁。防音壁的机能是减轻噪声对周边人群的干扰。防音壁设计是除桥梁、高架桥、隧洞等结构物之外另一重要结构设计,它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入种植攀悬物、植树、设置林区隔音带等。
固体废弃物处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一般均应在施工过程适当环节进行利用或再生。如砂石等可填筑路基、做基础垫层,废混凝土可回收再生利用,以及用于铺筑、改善地方道路、生产道路、乡间场坝等。确实无法利用的废料,应在确认其对环境不造成危害的前提下集中深埋或销毁。废旧材料利用在发达国家是一个热点问题,我国应在汲取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加快科研和相关立法,使这一工作有法可依。
为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必须加大公路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虽然公路环境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但我们必须从多方面进行不懈地奋斗,因此我们应当倍加努力从宣传教育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公路从业者的环保意识,加强对公路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使我国的公路建设与公路环境治理水平早日得到更大的改善与提高,为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作出贡献。
【关键词】烟气脱硝技术;火电厂项目;应用
烟气脱硝技术种类较多,通常大型火电厂会选择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英文全称: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简称“SCR”),或者选择性非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英文全称: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简称“SNCR”),且应用效果良好。中国火电厂常用技术较为成熟的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其脱硝效率高,且不会造成空气环境的二次污染而被火电厂所应用。
一、SCR烟气脱硝技术
(一)技术原理
SCR烟气脱硝技术原理为SCR的催化还原技术。火电厂排烟气中所含有的氮氧化合物可以与NH3发生化学反应,但是需要在300℃~400℃的高温条件及催化剂的作用下完成,所产生的物质为水和惰性气体氮气。两种产物并不需要采取特殊的技术处理方式而起到阻止氮氧化合物与外界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形成有毒气体。氮氧化合物在有氧条件对产生如下反应:4NH3+4NO+O24N2+6H2O;2NH3+NO+NO22N2+3H2O;4NH3+2NH2+O23N2+6H2O;4NH3+3O22N2+3H2O;2NH3N2+3H2。
在氮氧化合物在有氧环境中出现化学反应的时候,催化剂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该项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是根据火电厂排放烟气中所含有的有毒气体成分选择催化剂,将促成成分确定下来。使用催化剂的过程中,根据对烟气成分的分析选用恰当的催化剂,通常催化剂的使用形式为三种,板式催化剂、蜂窝式催化剂和波纹板催化剂。蜂窝式催化剂适用于火电厂排放的烟气中有毒气体浓度过高的催化还原使用,其可以发挥氮氧化合物和氧气接触面扩大的作用,从而提高脱硝技术效率。具体应用中,要注意催化剂的用量以及使用形式,以获得最优的催化效果。
(二)SCR烟气脱硝技术应用中的催化剂还原工艺
SCR烟气脱硝技术应用中,催化剂很容易呈现出老化迹象,由于其活性具有时间限制,所以催化剂的老化会使其催化作用下降。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有效时间,以对催化剂及时更换。催化剂在使用中,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减缓催化速度,为了避免催化剂一次性更换量过大,要避免使用单层催化剂。
二、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的应用
(一)SCR脱硝技术的工艺系统
SCR脱硝技术的工艺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即SCR反应器、氨气的存储系统和氨气注入系统。其中SCR反应器配置由辅助系统,氨气的存储系统在发挥存储功能的同时,还要对氨气进行技术处理。
氨气通常是液态存在,进入到蒸发器之中汽化为氨气,经过空气的稀释后,注入到反应器中。以对烟气中的脱硝反应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为了促进烟气的疏导,反应器中的烟气输送管道应采用固定床平行通道设计,通过将装置的布局以优化,是气态的氨气与氮氧化合物充分融合,随着接触面的扩大,氨气的还原功能得以充分分发挥,从而反应效率有所提升。
(二)SCR脱硝技术的应用
中国的火电厂所采用的SCR脱硝技术引自国外先进的脱硝技术,其中,催化剂引自奥地利,液态氨引自法国,而烟气脱硝设备则引自德国。多种先进脱硝技术的引入,对中国相对滞后的脱硝技术以补充,使得火电厂的脱硝效率快速提高。从脱硝技术的应用程度来看,首先应用与大型的火电厂,并逐渐地将脱硝经验向小型火电厂延伸,使得中国火电厂的整体烟气脱硝水平有所提升。
(三)SCR脱硝装置的应用
火电厂的SCR脱硝装置主体部分由反应器和氮氧化物脱除剂制备两大部分构成。反应器的作用是通过将含NOX的烟气中中注入NH3,使得氮氧化物气体还原。其基本的作用,是为了满足化学反应对温度的要求,加入催化剂使化学反应被活化。
脱硝系统的运行,可以达到67.2%以上的脱硝效率,且具有较高的运行可靠性,极少有氨气泄漏出来。从环境保护的考虑,SCR脱硝装置安装有配套设备,可以是脱硝效率超过90%,其技术可靠性可以满足火电厂运行需求。
(四)SCR脱硝装置及火电厂锅炉以及辅助设备的影响
SCR脱硝装置中,脱氮设备与锅炉以及辅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关联,会对空气预热器以及引风机的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
1. 空气预热器
空气预热器的作用是促进锅炉的热交换能力,使能量消耗有所降低。当SCR脱硝装置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时候,反应器内会存在着残余物,包括NH3、SO3与水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氢铵。该物质在230℃的环境中会由气态液化,不仅腐蚀性强,而且很容易粘结在传热元件表面,对于冷段和温段产生强腐蚀作用,且会吸附大量灰尘,造成空气预热器堵塞。在SCR催化剂的作用下,烟气中的部分SO2会被转化为SO3,不仅增加了冷端腐蚀度,而且导致了空气预热器堵塞。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出现,在热元件的选用上,可以选择高吹灰通透性的波形,以提高清灰效果。
2. 引风机
引风机加装了SCR脱硝装置之后,增加了风机的压头,导致反应器以及弯头部位的阻力达到了1000帕。对空气预热器重新选型,阻力可以达到500帕,此时,引风机的压头就会增加到1500帕。
三、烟气脱硝技术的改进措施
烟气脱硝技术的改进首先是设备的改进。火电厂要促进设备更替,就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其中国提供部分资金,火电厂还需要加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以使设备更换压力得到缓解。
烟气脱硝技术的运行过程中,要强化各项管理工作,特别是监管职责要落实到位,促进脱硝系统与环境保护机构之间的结合,实施火电厂脱硝的正规化管理。
关于火电厂的烟气脱硝技术,除了应用国外的先进技术之外,还要根据中国火电厂的运行特点建立研究课题,创建研发机构一创新技术。基于烟气脱硝技术较高的研究难度,以及其应用领域中所创造的价值,研发机构建立之初需要政府给予部分扶持,使脱硝电价系统快速地建立起来,并强化宣传力度,以对火电厂脱硝系统的应用以鼓励。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火电厂的运行效率有所提升,所释放出来的氮氧化合物逐渐剧增,严重危害了大气环境。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火电厂引进了烟气脱硝技术,以对火电厂运行中所释放的氮氧化合物以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陈晓峰,郭道清,苏祥.燃煤电厂烟气脱硝技术现状探讨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04).
一、高中化学理论下大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铅污染
1.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我们知道燃烧矿物燃料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乖,允许阳光进入地面,对红外线有强烈吸收作用,使大气温度上升。它的危害将非常深远:近百年地球气候年均升温0.6℃;夏季降水量将减少,台风频繁发生;森林减少,荒漠扩大,昆虫北移;预计到2100年全球气温上升3.5℃;两极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15-95cm;中纬度气候带北移150-550km。
2.二氧化硫与硫酸酸雾
二氧化硫来自含S的煤、石油的燃烧,硫酸厂,矿物煅烧。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水作用下形成酸雨,它将使祖国土壤、江河湖泊酸化,导致鱼类不能繁育,腐蚀建筑和古迹,影响人体健康,使农作物枯死。而且酸雨可以漂移,造成大范围公害。有季节性,夏季pH高。我国酸雨属硫酸型。
3.氮氧化物与光化学烟雾(此知识在高二化学氮族元素)
氮氧化物(NOx)主要是指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新的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在这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过程中,主要生成光化学氧化剂及其他多种复杂的化合物,统称光化学烟雾。1943年,美国洛杉矶市发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此后,在北美、日本、澳大利亚和欧洲部分地区也先后出现这种烟雾。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直到1958年才发现,这一事件是由于洛杉矶市拥有的250万辆汽车排气污染造成的,这些汽车每天消耗约1600t汽油,向大气排放1000多吨碳氢化合物和400多吨氮氧化物,这些气体受阳光作用,酿成了危害人类的光化学烟雾事件。目前,由于我国内地汽车油耗量高,污染控制水平低,已造成汽车污染日益严重。部分大城市交通干道的NOx和CO严重超过国家标准,汽车污染已成为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一些城市臭氧浓度严重超标,已具有发生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潜在危险。
4.铅污染
自1923年美国实际使用四乙基铅作为汽油的抗爆性能(即汽油在各种使用条件下抗爆震燃烧能力,用辛烷值表示)起,到70年代初,世界各国大都采用含铅汽油。在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历史条件下,汽油加铅对改造汽油性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四乙基铅是一种无色油状、易溶于汽油的剧毒物质。使用含铅汽油的车辆,所排放的废气中铅主要是以氧化铝形式存在,它损害人的造血机能,使肠胃中毒,严重时可使神经中枢中毒,还能损害心脏和肾脏功能。它对孕妇和婴儿的影响尤为重要,血铅含量过高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儿童血铅含量每公斤体重增加10微克,智商水平下降2-4个智商数,而铅在人体中蓄积,不易排出,衰期为12年,一旦婴儿体内血铅增高,将产生长期的危害。铅不仅使人体健康遭到严重损害,也可使汽车净化装置中的催化剂“中毒”而失去净化效果,使机动车辆排放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二次污染。据分析,城市中80%的空气污染物源于含铅汽油,全世界有17亿人的健康因此受到威胁。
二、高中化学理论下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与海洋污染、重金属污染
水污染的种类有:1.无机污染物,2.有机污染物,3.水体富营养化,4.水体热污染,5.赤潮与海洋污染等。其中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与海洋污染是高中化学经常接触的。
(一)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与海洋污染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实际上是许多赤潮的统称。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副集,造成海域富营养化。此时,水域中氮、磷等营养盐类;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大大增加,促进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赤潮检测的结果表明,赤潮发生海域的水体均已遭到严重污染,富营养化。氮磷等营养盐物质大大超标。据研究表明,工业废水中含有某些金属可以刺激赤潮生物的增殖。
(二)重金属污染
1.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和不知火海的鱼中毒,人食用毒鱼后受害。1972年日本环境厅公布:水俣湾和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其中60人死亡。2.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和饮用水含镉而中毒,1963年至1979年3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
三、高中化学理论下土壤污染: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