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7: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机械手毕业设计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机械工程;本科;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5-0262-01
1 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接受课题任务,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获得基本训练并取得成果的过程,它是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作者结合广东工业大学的实际,从科学选题、落实开题环节、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等关键环节提出了改进毕业设计
工作的措施。
2 科学选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龙头,选题质量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精心挑选毕业设计题目,是搞好毕业设计的第一步。但是选题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选题缺乏综合性、新颖性,深广度不够;有的选题对学生显得难度较高,工作量过大;有的选题虽然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学生由于怕难或者因就业等原因而不愿选;另外,系与系之间和各系内部之间的设计题目在难度和分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选题。
(1)毕业设计选题要尽可能联系工程应用、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是真做实干,他们就会主动去了解、熟悉有关科研情况,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在为2003 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选题时,选择了“旋转超声主轴振动系统研制”,“三座标工业机械手的设计”,“防伪矿泉水瓶盖的设计”,“自动门PLC控制系统设计”,“适合于电感的微点焊系统研制”等新颖又结合科研实际的课题,尽量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让学生能了解、把握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结果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到科研课题的研究中。
(2) 要考虑完成课题的客观条件。学校毕业设计经费、教学试验条件都有限,不是任何来自科研实际的课题都可用做毕业设计,必须根据客观条件来选择设计题目,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可查资料库源,试验设施和足够的经费等,因此我们在选题时,一般选用能为学生提供可用的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条件的科研课题,例如“微细特种加工中心”试验样机在我们教研室已经搭建好,“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机床、超声抛光装置”等设备可以为学生做毕业设计时提供可以直接操作,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的机会。
(3) 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深度。举例说我们选择“旋转超声主轴振动系统研制”课题时,考虑到该课题涉及了声学,机械振动学,电力电子学,数电,模电等多个领域,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设计工作量较大,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可以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锻炼,但是考虑到本课题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毕业设计工作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完成任务或做出阶段性结果,我们安排了两个同学参加,在掌握总体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硬件结构设计、驱动电路等不同部分的,有侧重点地进行研究,经过分工合作,完成了整个课题的设计任务,效果良好。
3 落实开题环节
为提高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质量和探索出适用于毕业论文设计全环节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可借鉴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新增开题环节,以强化学生包括查阅文献资料广泛获取信息,提出问题、拟定实验研究方案和设计方案,科学实验与测试,数据整理与分析,撰写实验论文,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述等能力在内的基本创新能力。
(1)开题环节的必要性。开题的意义在于完善论文设计方案,使论文设计方案更加系统化,收集信息,听取各方意见,明确思路以坚定论文设计者的信心。一般说来,将思考的东西正式地讲出来和写出来,会比原来所思考的更有升华的意味,因为从“思”到“说”和“写”,其间加入了逻辑的创造过程。通过撰写开题报告,要求学生讲清题目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明确毕业设计课题的目的和要求,对题目有更深刻理解与认识,会使原来的论文设计思路更加完善和系统,对自己的工作做到“胸有成竹”,减少盲目性,避免出现不知从何处入手的尴尬局面。
(2)开题环节的组织。在开题会之前,每个学生按规范
书写了开题报告。学生持经指导老师签字同意的选题报告书、任务书及其它相关资料上台汇报选题的目标和意义、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工作基础、预期成果和工作计划等内容10分钟。评审小组根据学生自述和选题报告书及其它文本内容,对学生论文设计是否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完成论文设计的可行性进行考核,并对论文设计广度、深度、贴切度、重点和难点等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4 保证毕业设计答辩的质量
答辩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学院可根据本院及所属各系的具体情况成立若干答辩分委会,分委会下辖若干个答辩小组。分委会主任和答辩小组组长均由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担任。答辩前应认真审查学生的答辩资格,毕业设计(论文)应由除指导教师外的答辩小组1名以上教师认真评阅,写出评阅意见与评分,评分不及格者不得参加答辩。凡毕业设计(论文)拟评“优秀”的学生,都必须参加各系答辩分委会组织的集中答辩。对毕业设计平时不认真、小组答辩成绩较差的学生,由相关分委会组织复答辩后视情况决定是否给予通过。答辩时间应控制在学生汇报15-20分钟,教师提问20分钟为宜。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优秀”的比例应严格控制在本专业参加答辩总人数的20%以内,优良比例应严格控制在60%以内。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除了本身的学术水平、应用价值
外,还应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工作中查阅处理信息和应用各种工具的能力、撰定科研报告和表达交流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等。答辩委员会要办事公正,治学严谨,严把质量关,对毕业设计(论文)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决不姑息。
5 结论
搞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重要的是要做到“五个到位”,即认识到位、经费投入到位、指导教师到位、学生到位和管理工作到位。另外,科学选题,严把选题关是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前提;认真做好毕业设计开题工作是毕业设计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消除学生毕业前的各种干扰,专心做好毕业设计,是本阶段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实践课程;开发思路
以应用型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称为应用型本科,是高层次的技术能力培养的院校,它既不是普通的本科教育,也不是专科层次的高职高专的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有别于普通本科的课程体系,尤其是它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要开发出合理的适用于应用型本科实践课程体系。
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课程现状
目前,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课程按照实验、课程设计、校外实习和毕业设计模块进行设置,各个实践环节互相独立,缺乏系统协调的管理。实验课过多依赖于理论课,有些课程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实验项目大都是一些验证性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校外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没有达到其真正实践的目的,使实践课流于形式。
2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主要面向机械制造行业,服务发达地区和沿海地区,培养具备机械产品造型、设计与开发、完成机械制造工艺编制、机床系统调试与改造、机械设备操作与维修等工作任务的能力,主要从事机械产品造型、设计与开发、机械加工工艺编制等工作的高端应用型人才。其课程体系的开发要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就业为导向,通过专业人才需求与预测的专业调研,按照“循岗设课”的原则,构建出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实践课的作用,开发出一套适用于应用型本科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从专业才培养目标出发,构建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分为四个模块,实验模块,实训模块,设计类模块,一体化教学课程,如图1所示。(1)实验模块。有些课程理论性很强,比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创新课程。这些课程主要以做实验为主,根据专业和岗位需求对实验项目进行综合分析,打破传统实验模式,便于学生全面了解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开设拉、压、扭等实验项目,各种变形等实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主要安排一些公差测量项目实验,形状误差(圆度、直线度),位置误差(圆柱度、垂直度、平行度、跳动)等公差项目测量,提高学生对零件的测量能力,使学生毕业后,不需要培训就直接进入企业员工角色。机械设计基础安排一些动平衡、滑动轴承、螺栓连接、带传动、链传动等实验,熟练掌握各种参数的测量方法和技巧。(2)一体化教学模块。有些课程实践性比较强,可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实践比例占60%以上。如机械制图、CAD绘图、pro-e,CAD/CAM,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等课程。机械制图、CAD绘图、pro-e、CAD/CAM等课程以减速器为载体,以减速器的设备的零件讲解绘图的基本知识,常用的国家标准,讲解绘制零件图的基本方法,零件的常用的表达方法。CAD绘图等绘图课程也以机器中常见的零件为实例,讲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方法和常用的命令。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以企业常用的液压回路为项目进行教学设计,划分小组指定不同人员分别扮演车间技术人员,让学生搭接动力滑台液压系统、汽车启动机液压系统,液压压力机系统等常用的回路,通过回路的搭接,讲解各种元器件作用和用途,通过实例分析各种基本回路的工作原理,是学生轻松地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理论知识和使用。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以项目为载体,以掌握基本知识,强化技能培养为重点,让学生在做典型项目的同时,能完成基于企业工作过程的任务,是学生能够体验到企业文化,并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创新项目的设计开发,最终能够独立开发简单的PLC控制系统。(3)实训模块。实训模块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校内实训为常用加工设备和工具的使用,简单零件的加工,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加工操作,如钳工实习和车工实训,通过校内训练让学生了解机床的基本操作,维护和保养方法。建立和完善学校、企业双平台实践教学机制,形成学校、企业双管齐下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走访调研相关企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完善、更新实践教学内容;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实验项目等途径让学生了解企业需求,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4)设计模块。设计模块分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机械制图课程设计以齿轮油泵、台钳、球阀和千斤顶为模型,分组让学生拆装、测绘、绘制零件图、绘制装配图,并按国家标准标注尺寸,画出一套标准图纸。机械原理则以牛头刨床为载体,对其运动进行分析,设计出牛头刨床的运动机构。机械设计以圆柱直齿轮和圆柱斜齿轮为载体设计计算轴、齿轮、键等零件的尺寸,选择轴承、螺栓和联轴器等标准件,并按设计尺寸画出主要零件的零件图和装配图,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设计的思路,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传统毕业设计由于学生受老师选题和自身知识积累的局限,毕业设计(论文)流于形式,有的同学为了凑字数堆砌大量文字,有的甚至互相抄袭,违背毕业设计的初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把毕业设计的理念和重要性参透给学生,使学生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就能深刻理解毕业设计的作用,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职业能力进行选题。例如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类本科毕业设计选题以数字化设计和制造为主,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选择机电设备改造或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题目,诸如:数控机床的设计或改造;工业机械手、机器人的设计;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或改造等,去除虚拟课题,同时与企业建立毕业设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鼓励学生到就业单位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题目与企业生产相结合,设计的内容要与当前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了解国内外在该领域发展动态,运用的新技术。
3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
实验和实训模块的考核实行单独考核,期末考试总成绩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实验态度、实际操作技能、数据处理分析、实验理论、实验报告撰写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期末通过学生抽签的方式检查学生做实验的能力。期末实验总成绩=平时实验40%+期末考试60%。一体化教学模块主要按项目或任务考核,按项目或任务的权重打分,然后综合评定出平时成绩。期末考试选一个综合的项目应该覆盖本课程的知识点,终期末考试总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50%。实训成绩根据平时学生的操作情况和实训作品的给出实训成绩,实训成绩=实训平时成绩50%+实训作品50%。设计的考核,课程设计的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课程设计的作品给出合理的成绩,作为课程设计的总成绩。毕业设计的考核,主要看学生的选题特点,设计思路,检索文献的能力,答辩情况,给定一个毕业设计成绩。
4结论
通过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实践课程的开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能学生更快地适应企业的环境,完成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作者:杨海如 陈国治 单位:黄冈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徐余宝,张晓东,方杰,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研究与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4,(31).
[2]张继平,宋岩,张颖.适应部队岗位需求构建新的机械基础实践体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1):50-52.
“传感器”精品课程建设是传感器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平台,探索“传感器”实践教学的自身特点和规律,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建设的需求为视角,教学过程中注重通专结合的工程师素质训练,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通过体现课程实验和有感活动特征对传感器教学内容和实验方式进行有意义的尝试和改进,并在规范教学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提出了与实际工程对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获得效果。
关键词:精品课程;教学方法;传感器;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3)04-0105-04
传感器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当代科学技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传感器实践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它包括信息的获取、变换、处理、显示等检测手段和测试技术。学生在学习传感器技术时已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但如果我们采用一般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和实验方法,其形式过于简单,难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教学效果不明显。为此在规范教学的基础上,可应用“工程对象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本文就此作一分析。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感检测技术》是现代测控技术、机电一体化与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又是其它现代工程专业如物流、交通、通讯和生物医药工程等共同的技术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工作就业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与“传感检测技术”课程配套的传感器实验是刚刚发展建立起来的工程实验课程。目前许多大专院校的物理、电子仪器、测控技术、自动化等专业的“传感器”课程主要以“传感器系统实验仪”作为实验平台,完成十多种传感器的基本实验,该实验系统主要完成验证性实验,内容单调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验的结果也比较粗糙。动态实验内容在规定的学时内学生基本不能独立完成,通常由教师进行演示。这种实验模式格式化,模型基本固定,学生完全按教师和实验讲义要求的内容、步骤进行实验,难以提供具有个性思维的训练。
另外,在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的教学实验中都是以模拟实验箱和数字仿真实验为主,目前教学中主要采取的这些实验方式缺乏与实际工程对象相结合的系统实验理念,这种教学方式的后果导致学生在学习完相关的课程并做完相关的实验后,仍旧对检测技术、控制原理与控制工程的本质内容缺乏理解,甚至连许多基本的概念都不能很好的消化和吸收,更不用说应用手段和方法去创新性的解决工程实践问题。
随着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许多创新的工程专业都有了共同的专业基础和综合课程,如电子电路、检测技术与传感器、嵌入式微控制器等。由于集成技术的发展,单元电路种类愈来愈多,集成规模和功能复杂程度日趋增高,由依附于实验对象的理论转向多学科理论的综合交叉,那么检测实验技术和方法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有人认为:从实践的角度讲,操作性技术是在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实验活动,解决要做什么的问题,而理论上看实验者仅仅对实验效果感兴趣,对实验条件如何可以不必了解。因此,在实验技术中学生往往忽视操作性技术理论,包括实验环境、仪器仪表的特性、精度、可靠性、实验材料、实验电路等等,导致学生不能对实验内容科学、全面地理解,影响实验技术方法的提高。
二、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尝试
就测量与控制技术而言,各种物理量大多数是通过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而进行检测的,它不同于普通物理实验,不仅要理解其物理效应,更要注重使用方式,因此传感器实验技术会涉及大量的电子技术。在工程实践过程中,如果不了解具体检测信号的转换电路原理,就不能获得正确的结果,这就要求实验者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主导工程的创新思想,实践课程需要充分结合生产和工程实践,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精品课程建设中,针对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在“传感器”实践教学研究中尝试引入创新性“工程对象教学方法”,开放实验室,建立测控工程创新实验环节。
(一)创新实验模型
“工程对象教学法”模式,是以一个个典型的工程对象为平台进行教学,开展的工程教学方法。它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与模式,主要对实验教学平台、教材、教学模式进行变革,重点是在实践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实践课程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课程主线,改进理论课与实验课程严格分立的方式,按“任务驱动”内容分解知识点,打破“讲课+实验”的传统模式,努力使理论课与实验课课时没有严格的界定,可以在做中学,也可以在学中做。“传感器”实践教学中,重点加入与实际工程控制对象相结合的设计和创新实验模型。
要实现“工程对象教学”模式,工程测试技术实验室必须具备工程化的测试对象,能够让学生利用工程实验对象设计实验,内容包括传感器的选取、安装,反馈信号的获取,计算机测试系统的搭建,控制信号和控制效果的分析和处理等等。这些测试被控对象必须是生产和实际应用中经常碰到的设备小型化、简单化和抽象化的试验模型,使之能够方便的在实验室环境中实现并展示给学生,同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将课本上抽象的概念通过物理运动或现象直观的表现出来。
倡导工程对象的课程内容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克服以往的实践教学中有的内容仅面向部分尖子学生。部分基于工程对象的课程教学在时机未成熟(或低年级)时可先开设实践教学的选修课,基于丰富的工程对象的实践教学的优势,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初级的工程对象可使学生了解各单元技术在系统中的作用、地位及与其他单元技术协同工作的机理,从而帮助学生尽快深入理解掌握中、高级的系统技术。而综合通用型工程对象可使学生借助基础对象将知识融会贯通。
(二)构建实验系统平台
基于工程对象的实践教学与传统的实践教学没有本质的冲突,可以以对象为主线将各项传统的以技能培训为主的实践课程融入其中,赋于系统的概念,是对传统实践课程的补充、完善与提高。将单一的实验改为综合实验,内容充实了,教师只给出要领,具体细节要学生自己思考、讨论、配合。将实验室典型工程对象分三大类:
第一,专用型。主要分别服务于某类课程的实验教学及实训,如用于传感与检测技术的工程对象有:转子实验台、位移实验台、环形输送线;用于自动控制原理的工程对象有:工业机械手、水箱自动控制;用于信号与系统的工程对象是:系统仿真设计、频谱分析;用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工程对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水塔水位自动控制等。 第二,综合型。主要服务于所有或部分专业的专业课或综合素质训练。典型电路模块(基础类);仿真对象(专业类);教育机器人(通用型);智能机器人(专业类);可用于专业课教学与实训、科研。第三,综合大系统,模拟建立生产线管理等局部功能,用于素质综合训练。如用于测控技术与仪器、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专业训练或课程设计。
建设检测技术实验的运行控制平台,要求实验系统既能方便地搭建控制系统,对工程对象进行实际的检测与控制,又能采集和记录控制效果,并对控制效果进行分析和处理。为了支持多种传感器的信号检测,可采用单独的部件去实现每一项功能,然后再通过总线,把完成各项功能的部件组装起来,快速形成一个控制器系统。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控制系统设计和平台是MATLAB仿真环境,该软件能够方便地对各种测量控制系统和算法进行建模和仿真,评估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平台内置数字PID、一阶系统环节、二阶系统环节和软仪表盘、软信号发生器、软波形显示,并能与各种接口进行组合与连接。目前已完成的典型工程测试对象有十多种,如:电机运动模块、无损检测模块、秤重模块、工件计数等。
(三)开放实验室,开展课外实践
开放实验室是加强学生课外实践环节的重要保障。开放实验室激励了学生参加科研实验和设计创作,引导学生在学习期间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参加工程实践、并独立承担其中一部分项目,让学生承担部分实验室主技术工作等,也作为学分制学籍管理奖励学分的依据。对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科技立项、电子大赛的学生必须开放实验室,提供实验设备,这样需建立实验室教师值班制度,或以学生管理方式为主,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
教师应注意与学生交流,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加各项课外科技立项、电子竞赛等活动。目前,测控专业在大二、大三阶段就要求全部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电子竞赛的预赛训练,选拔后可参赛。为了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接触到本学科的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了解前沿性的科研开发课题知识内容,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方向的有一定认知度,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这些工程实践,可以从研究项目的立题、设计、制作、调试,以及工艺、工具、测试、维护等实践环节有系统的训练。
三、教学效果及改进建议
在“传感器”课程教学中我们不仅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培养,要求授课教师掌握相关学科的现代技术和综合测试技术,加强充实操作性技术的理论研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应逐步转向对系统的研究。在实验技术方法上将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作为技术载体具体地将各种方法运用到“传感器”教学的全部过程,即每个程序、步骤之中。将传感器实验数据和结果直接送计算机显示,并根据测试曲线分析试验结果,建立数学模型。
工程对象教学方法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使学生自觉学习成为风气,可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到工程实验上,这一教学方式对目前大学生沉迷电脑游戏有消弱作用,并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也有一定借鉴。
对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科技立项、电子大赛的学生必须开放实验室,提供实验设备,这样需建立实验室教师值班制度,或以学生管理方式为主,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
教师应注意与学生交流,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加各项课外科技立项、电子竞赛等活动。目前,测控专业在大二、大三阶段就要求全部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电子竞赛的预赛训练,选拔后可参赛。为了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接触到本学科的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了解前沿性的科研开发课题知识内容,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方向的有一定认知度,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这些工程实践,可以从研究项目的立题、设计、制作、调试,以及工艺、工具、测试、维护等实践环节有系统的训练。
在近年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中,教研组教师一直不遗余力的全力支持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9-2012年相关专业的学生获奖部省级、国家级奖30多项,这也是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一个特色。毕业生优秀论文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广,适应性强,除继续深造者外,大部分被电子信息、通讯、航空航天、仪器仪表等行业的研究院所、三资企业、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录用,毕业生深受广大用人单位欢迎,许多人已经成为单位的技术、管理骨干。
通过实践教学研究认识到,大学生的认知实践应该分系列、分层次,并贯穿大学学习整个周期。从更广义的角度看,认知实践的内容具有巨大的拓展空间;工程技术认知、基础认知实践包括工艺知识、常用工具、基本的调试方法等。所有认知实践均可在实验中心开设选修课,创新实践活动也应该是系列化、分层次。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并不能仅靠工程训练或实践训练形成,还与课程教学、课外科技活动紧密关联。目前,传感器实践教学还需要做以下完善与改进:
第一,实验教学管理不科学,本课程还没有实现全方位的网上教学管理,如网上答疑、网上提交作业报告、预约实验等,实验室动态管理还得不到基本保障;第二,实验室技术人员不足,应对教学和实验在岗人员进行公开筛选,择优聘任。建议理论课教师兼职,外聘优秀技术人员担当实验指导教师,聘用优秀研究生或本科生帮助助课、指导实验、管理实验室,提倡教授充实实验教学,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第三,实验内容更新慢,除保留传统实验技术外,应该尽可能的引入新型传感器和新的实验装置,开设新的课程内容。虽然自行研制实验平台,建设实验设备,但是远远不能满足“传感器”课程要求。另外,实验经费不足,实验室实验设备陈旧,不能保证实验教学效果。
四、结语
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平台、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地。“测控”专业的大学生进校后,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新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应逐渐安排由简到难的实践内容,这个过程别要求掌握经典的实践环节和现代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进入大四的毕业生、研究生学习阶段,还可以进行控制工程、智能系统的学习,解决各种非线性复杂系统对象,进行建模、以及控制理论的研究。
为了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传感器”精品课程的建设以“质量工程”为契机,以创新作为突破点,突出实践课程亮点和优势,有的放矢的改进教学方式,努力发挥示范作用,使“精品课程”建设获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李鸿江,尹军.从国家级精品课程到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经验与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4):385-387.
[2]柴欣,于明,武优西.在精品课建设中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素质与水平[J].计算机教育,2009,(12):142-143.
[3]吴建平,成毅.“工程对象教学法”模式应用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85-88.
[4]刘军良,刘冬明.高职院校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浅谈[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5):132-133.
[5]蒋葛夫,张文桂.以科学理念为先导,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6):25-29.
[6]吴建平,周四春,等.全学分制下的传感器实验教学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