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专自动化毕业论文

大专自动化毕业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3 15:17:3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专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大专自动化毕业论文

篇(1)

[关键词]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简介]孙芹(1979-),女,山东威海人,山东英才学院机械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山东济南25010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090-02

一、高等教育的分类

我国著名教育家潘懋元先生指出:“高等学校的分类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又是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分类方法。”在我国,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同的高等教育分类法有两种。

1.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1997年公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将教育分为3个层次、7级、3种类型。其中,第3层次中的第5级是高等教育,分为5A和5B两种类型,如图所示。

归纳上述第5级的教育,高等教育可分为:学术型、应用型、实用型3种类型的教育。

2.潘懋元教授分类法。依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我国高等教育可分为综合研究型、专业性应用型和职业性技能型三类。在此基础上,我国高等学校可分为综合研究性研究型大学、专业性应用型大学或学院和职业性技能型的高职院校三类。

二、社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与分析

依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的2010年第四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106个城市中,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478.5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473.3万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01。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分析,制造业需求人数 131.8289万,所占比例约为27.5%,占到总需求量的1/4还要多。按文化程度分组的供求人数分析,职高、技校、中专需求人数94.6331万,所占比重54%,大专需求人数81.2272万,所占比重17%,大学需求人数40.7119万,所占比重为8.5%,由以上数据可见,职高、技校、中专、大专需求占到总需求量的70%以上,即技能型人才需求量最大。

三、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

民办高校从办学条件、生源质量、师资队伍和水平来看,都与办学多年、文化积淀深厚的公办本科院校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应用为切入点实施教学,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走特色发展之路。

1.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在培养目标上,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掌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和先进制造技术,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开拓精神,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应用研究、科技开发、运行管理和相关技术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在培养规格上,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1)在知识结构上。毕业生应具有外语、文献检索和科技写作等工具性知识;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需要的计算机、数学等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和机械学、电子学等专业知识;(2)在能力结构上。毕业生要掌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机械设计、制造和工艺编制的方法;具有一般机械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操作和维护的能力;具有数控机床操作、编程的能力;具有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3)在素质结构上。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严谨、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

2.结合目标定位,合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当中,学校必须考虑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范围,加强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同时考虑学科之间的交叉,培养机械类通用型本科人才,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培养奠定基础,并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教学,使学生在学校就获得工程实践能力的基本训练,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学校必须对部分课程进行整合,加大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同时,实践教学环节应注重课堂内外、校内、校外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此外,还应重视个性化人才培养,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开设选修课程,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并开设创新实验室,学习方向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兴趣,从而制定出创新型、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

3.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学院要注重研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提出“订单式教育”,即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怎样的人才。学院还根据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需求,积极开展“特色课程教育”,全方位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4.完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1)课程体系的设置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课程设置体现“计算机不断线”,加大课程设计,强调机械设计理论、机械工艺和先进制造技术理论学习,并根据专业特点安排实验实训课程。通过实践把理论知识进行强化,并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同时,课程体系注重课程间的相互联系,重视精品课程建设,重点专业课程至少要达到院级优质课建设水平,课程建设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整体架构中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2)尝试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改革。为实现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毕业论文内容既要包含设计又要包含制造,而且学生必须在数控机床上至少加工出毕业论文中的一个中等复杂的零件,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掌握机械零件从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

5.加强特色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实施主体要建立与相关专业未来的岗位群工作现场相近的实训场所,以便让学生尽可能地在相近的“职场情境”中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训练,进而实现培养学生处理生产现场各种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体系框架下,将实践教学环节划分为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训,实践教学环节要与相应阶段的理论教学相对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机械产品设计大赛,通过大赛,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也使师资队伍得到锻炼。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构建学研结合、层次递进的立体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除了校内实践教学之外,学校还应把“注重实践、复合培养”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突破口。因此逐步实现学院与行业企业的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过程共管,共同建设专业,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共同确定职业标准、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和质量考核体系,让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学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校企合作为学生实践环节的教学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6.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保障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建立起由组织系统、评估系统、信息系统和调控系统构成的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全过程监控。(1)组织系统。学校建立了校、院、教研室三级监控组织系统,三级组织各负其责,上下协调,运行有效。(2)评估系统。学校以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为依据,通过教学评价、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3)信息系统。教学质量信息采集主要来源于教学评价、教学检查、教学督导活动和学生信息员报送信息以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获得的信息。(4)调控系统。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评估系统、畅通的信息系统,为教学质量的调控创造了条件。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及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情况、学科专业建设情况、课程建设情况、教学基本设施情况、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师德、学风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得到及时的调控。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实行了“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明确规定,凡出现重大教学事故或在教学评价、教学检查、教学督导中评定结果为不合格的教师,当年考核为不合格。对于严重不负责任、授课效果极差、学生反映强烈或连续出现严重教学事故的教师,取消其授课资格,聘期内不再继续聘任其从事教学工作。对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差的外聘教师,取消其授课资格。

四、结束语

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与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毕业生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从而吸引优秀教师、优秀生源来学校工作、学习,把学校建设成一流的应用型本科大学是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10年第四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DB/OL]./gb/zwxx/2011-02/11/content_391109. htm,2011-02-11.

[2]高林,鲍洁,梁燕,等.关于高等教育分类与应用性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17).

[3]潘懋元.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3).

[4]张士勲,张仲秋,郭占元.民办应用型高等教育定位的思考[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5(3).

[5]吴亚男.土建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

[6]张兴华.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广东白云学院学刊,2006(1).

[7]刘迎春,宁立伟,邓奕,等.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8]何根海,谭甲文.基于校地合作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4).

篇(2)

论文关键词:集成电路,特点,问题,趋势,建议

引言

集成电路是工业化国家的重要基础工业之一,是当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部件,它是工业现代化装备水平和航空航天技术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它的价格高低直接影响了电子工业产成品的价格,是电子工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关键因素之一。高端核心器件是国家安全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基础,日美欧等国均把集成电路业定义为战略产业。据台湾的“科学委员会”称未来十年是芯片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韩国政府也表示拟投资600亿韩元于2015年时打造韩国的集成电路产业。

集成电路主要应用在计算机、通信、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与国民日常消费相关领域因此集成电路与全球GDP增长联系紧密,全球集成电路消费在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跌9%的情况下2010由于经济形势乐观后根据半导体行业协会预计今年集成电路销售额将同比增长33%。

一、我国集成电路业发展情况和特点

有数据统计2009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为5676亿元占全球市场44%,集成电路消费除2008、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逐年递增,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集成电路消费国,但国内集成电路产量仅1040亿元,绝大部分为产业链低端的消费类芯片,技术落后发达国家2到3代左右,大量高端芯片和技术被美日韩以及欧洲国家垄断。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占GDP的比例逐年加大从2004年的0.59%到2008年的0.74%.年均增长远远超过国际上任何一个其他国家,是全球集成电路业的推动者,属于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从2000年到2007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8%毕业论文提纲,增长率随着经济形势有波动,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同比2007年下降了0.4%,2009年又同比下降11%,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业增速放缓实现销售收入269.92亿元同比上升14.8%,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芯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341.05亿元同比下降13.2%、封装测试业实现销售收入498.16亿元同比下降19.5%。我国集成电路总体上企业总体规模小,有人统计过,所有设计企业总产值不如美国高通公司的1/2、所有待工企业产值不如台积电、所有封测企业产值不如日月光。

在芯片设计方面,我国主流芯片设计采用130nm和180nm技术,65nm技术在我国逐渐开展起来,虽然国际上一些厂商已经开始应用40nm技术设计产品了,但由于65nm技术成熟,优良率高,将是未来几年赢利的主流技术.设计公司数量不断增长但规模都较小,属于初始发展时期。芯片制造方面,2010国外许多厂商开始制造32nm的CPU但大规模采用的是65nm技术,而中国国产芯片中的龙芯还在采用130nm技术,中芯国际的65nm技术才开始量产,国产的自主知识产权还没达到250技术。在封装测试技术方面,这是我国集成电路企业的主要业务,也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品,有数据显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50%以上的产值都由封装产业创造,随着技术的成熟,部分高端技术在国内逐步开始开展,但有已经开始下降的趋势杂志网。在电子信息材料业方面,下一代晶圆标准是450mm,有资料显示将于2012年试制,现在国际主流晶圆尺寸是300mm,而我国正在由200mm到300mm过渡。在GaAs单晶、InP单晶、光电子材料、磁性材料,压电晶体材料、电子陶瓷材料等领域无论是在研发还是在生产均较大落后于国外,总体来说我国新型元件材料基本靠进口。在半导体设备制造业方面毕业论文提纲,有数据统计我国95%的设备是外国设备,而且二手设备占较大比例,重要的半导体设备几乎都是国外设备,从全球范围来讲美日一直垄断其生产和研发,台湾最近也有有了较大发展,而我国半导体设备制造业发展较为缓慢。

我国规划和建成了7个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出来,其中长江三角洲、京津的上海、杭州、无锡和北京等地区,是我国集成电路的主要积聚地,这些地区集中了我国近半数的集成电路企业和销售额,其次是中南地区约占整个产业企业数和销售额的三分之一,其中深圳基地的IC设计业居全国首位,制造企业也在近一部壮大,由于劳动力价格相对廉价,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正向成都、西安的产业带转移。

二、我国集成电路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剖析

首先,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还很薄弱,科研与生产还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应用十分有限,虽然新闻上时常宣传中科院以及大专院校有一些成果,但尚未经过市场的运作和考验。另外集成电路产品的缺乏应用途径这就使得研究成果的产业化难以推广和积累成长。

其次,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尚处于幼年期,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资金缺乏,人才缺乏,市场占有率低,不能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相比国外同类企业在各项资源的占有上差距较大。由于集成电路行业的风险大,换代快,这就造成了企业的融资困难,使得我国企业发展缓慢,有数据显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有80%的投资都来自海外毕业论文提纲,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大都是从台湾引进的。

再次,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相关配套工业落后,产业基础薄弱。集成电路产业的上游集成电路设备制造的高端设备只有美日等几家公司有能力制造,这就大大制约了我国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速度,使我国的发展受制于人。

还有,我国集成电路产成品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中、低端,难以提出自己的标准和架构,研发能力不足,缺少核心技术,处于低附加值、廉价产品的向国外技术模仿学习阶段。有数据显示我国集成电路使用中有80%都是从国外进口或设计的,国产20%仅为一些低端芯片,而由于产品相对廉价这当中的百分之七八十又用于出口。

三、我国集成电路发展趋势

有数据显示PC机市场是我国集成电路应用最大的市场,汽车电子、通信类设备、网络多媒体终端将是我国集成电路未来增长最快应用领域. Memory、CPU、ASIC和计算机外围器件将是最主要的几大产品。国际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阶段,集成电路制造正在向我国大规模转移,造成我国集成电路产量上升,如Intel在2004年和2005年在成都投资4.5亿元后,2007年又投资25亿美元在大连投资建厂预计2010年投产。

另外我国代工产业增速逐渐放缓,增速从当初的20%降低到现在的6%-8%,低附加值产业逐渐减小。集成电路设计业占集成点设计业的比重不断加大,2008、2009两年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在其他专业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任然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率,而且最近几年集成电路设计业都是增长最快的领域,说明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日趋完善和合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三行业开始向“3:4:4”的国际通行比例不断靠近。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都是以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比重不断加大,制造公司向不发达地区转移作为集成电路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逐渐向优势企业集中,产业链不断联合重组,集中资源和扩大规模,增强竞争优势和抗风险能力,主要核心企业销售额所占全行业比重从2004年得32%到2008年的49%,体现我国集成电路企业不断向优势企业集中,行业越来越成熟,从美国集成电路厂商来看当行业走向成熟时只有较大的核心企业和专注某一领域的企业能最后存活下来。

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量增速逐年下降从2004年的52.6%下降为2008年的1.2%,出口量增速下降幅度小于进口量增速。预计2010年以后我国集成电路进口增速将小于出口增速,我国正在由集成电路消费大国向制造大国迈进。

四、关于我国集成电路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一、不断探索和完善有利于集成电路业发展的产业模式和运作机制。中国高校和中科院研究所中有相对宽松的环境使得其适合酝酿研发毕业论文提纲,但中国的高端集成电路研究还局限在高校和中科院的实验室里,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产业运作和可持续发展机制,这就使得国产高端芯片在社会上认可度很低,得不到应用和升级。在产业化成果推广的解决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国家采购计划,以政府出资在武器和航空航天领域进行国家采购以保证研发产品的产业化应用得以实现杂志网。只有依靠公共研发机构的环境、人才和技术优势结合企业的市场运作优势,走基于公共研发机构的产业化道路才是问题的正确路径。

第二、集成电路的研发是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有数据显示集成电路研发费用要占销售额的15%,固定资产投资占销售额的20%,销售额如果达不到100亿美元将无力承担新一代产品的研发,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民族集成电路产业在资金上积累有限,几乎没有抗风险能力,技术上缺乏积累,经不起和国际集成电路巨头的竞争,再加上我国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国,根据国际贸易规律,资本密集型的研发产业倾向于向发达国家集中,要想是我国在未来的高技术的集成电路研发有一席之地只有国家给予一定的积极的产业政策,使其形成规模经济的优势地位,才能使集成电路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对整个产业链,特别是产业链的低端更要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由政府出资风险投资,通过风险投资公司作为企业与政府的隔离,在成功投资后政府收回投资回报退出公司经营,不失为一种良策。资料显示美国半导体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就是靠风险基金。台湾地区之所以成为全球第四大半导体基地台就与其6年建设计划对集成电路产业的重点扶植有密切关系,最近湾当局的“科学委员会”就在最近提出了拟扶植集成电路产业使其达到世界第二的目标。

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走先官办和引进外资再民营化道路,在产业初期由于资金技术壁垒大人才也较为匮乏民营资本难于介入,这样只有利用政府力量和外资力量,但到一定时期后只有民营资本的介入才能使集成电路产业走向良性化发展的轨道。技术竞争有利于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集成电路业的技术快速更新的性质使得民营企业的竞争性的优势得以体现,集成电路每个子领域技术的专用化特别高分工特别细,每个子领域有相当的技术难度,不适合求小而且全的模式。集成电路产业各个子模块经营将朝着分散化毕业论文提纲,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每个企业专注于各自领域,在以形成的设计、封装、测试、新材料、设备制、造自动化平台设计、IP设计等几大领域内分化出有各自擅长的专业领域深入发展并相互补充,这正好适应民营经济的经营使其能更加专注,以有限的资本规模经营能力能够达到自主研发高投入,适应市场高度分工的要求,所以民间资本的投入会使市场更加有效率。

第四、技术引进吸收再创新将是我国集成电路技术创新发展的可以采用的重要方式。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马佐平曾今说过:中国半导体产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如果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必须要找准方向、加强合作。只有站在别人的基础上,吸取国外研发的经验教训,并充分合作才是我国集成电路业发展快速发展有限途径,我国资金有限,技术底子薄,要想快速发展只有借鉴别人的技术在此基础上朝正确方向发展,而不是从头再来另立门户。国际集成电路产业链分工与国家集成电路工业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随着产业的不断成熟和不断向我国转移使得我国可以走先生产,在有一定的技术和资金积累后再研发的途径。技术引进再创新的一条有效路径就是吸引海外人才到我国集成电路企业,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不景气正好加速了人才向我国企业的流动,对我国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1]卢锐,黄海燕,王军伟.基于技术学习的台湾地区产业链升级[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57-60,95.

[2]莫大康.新形势下的世界半导体业及中国半导体业的前景(上)[J].电子产品世界,2008,(5):24,26,32.

[3]莫大康.新形势下的世界半导体业及中国半导体业的前景(下)[J].电子产品世界,2008,(6):32-33,36.

[4]叶甜春.中国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战略[J].中国集成电路,2006,(9):17-19.

[5]杨道虹.发达国家和地区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及其启示[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8,(8):53-56.

[6]李珂.2008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9,(3):6-10.

[7]庞辉,裴砜.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沈阳大学学报,2009,(8): 9-12.

[8]翁寿松.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的挑战[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9,(10):13-15,45.

[9]尹小平崔岩.日美半导体产业竞争中的国家干预——以战略性贸易政策为视角的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0,(1):8-12.

篇(3)

关键词:民办高职质量特色延伸发展

浙江江南理工专修学院是一所民办高职学院,地处浙江东南玉环县,现有学生3000人,占地150亩。民办高职受教考分离的约束,要自筹经费、自找生源,如何生存和发展,需要创新、需要拼搏!从学院三年来的办学实践,我们的体会是:质量是生命之源,特色是立身之本,延伸是发展之路;办大、办强、办出特色是学院追求的目标。

一、教育质量——“宽进”“优出”

民办高职在其他高校之后招生,生源质量相对偏低,学生缺乏刻苦的学习态度,文化基础较差,有的学生生活散漫,有逆反心理,不愿受管。将这样的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培养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并非一件易事。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我们提出了“宽进”“优出”的指导思想。对民办高职来说,“宽进”“优出”是个矛盾的统一体,不“宽进”,没有生源,“优出”无从谈起;只有实现了“优出”,培养出高质量的有用人才,学院的社会信誉才会提高、生源才会拓展;有了生源,资金、设备、师资就容易解决。在“宽进”的条件下实现“优出”,不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必须做实实在在的努力,必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教育优化

1.要关爱尊重学生对“宽进”学生的情况,要实事求是去分析,他们也有许多优点,如大多数人幼稚中透露出单纯,倔强中反映出豪爽,固执中反射出开朗。他们需要关爱和尊重,关爱可消解他们不服管的逆反心理,尊重可重树他们的自信,鼓励可促进他们的转化。教师要有转化学生的信心,学生才有信心转化。

2.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中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根本问题在思想政治方面。一个人有了爱国主义思想,有了远大理想,就会坚持发奋学习,就会注重锤炼品德,就会勇于进取创新。因此,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要做细、做实,教育形式要多样化,要寓教于学、寓教于乐。

3.要重视教育管理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管理结合起来进行,要有配套的规章制度,要公布、宣传、实行这些规章制度。在执行规章制度中要重视检查、督促,要有奖有罚,奖罚公平得当,奖罚要能服众。有的学生对“管”有习惯性的反感,我们反复强调人的基本属性是社会性,生活在社会上的人,必须学会被人管,学会管别人,更要学会管自己。工作中,我们强调要重视过程管理,学院的领导和管理干部都着重抓过程管理、“事必躬亲”,以抓好过程管理来实现目标管理。

4.要培养学生干部要重视发挥团委、学生会各类学生干部的自治自管作用,全校学生干部的人数,约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如果这些干部都能起模范带头作用,那么管理工作就能好做得多。对学生干部要重培养、严要求,还要讲清工作任务,提供工作方法。我院的学生,以前在学校里大都没当过主要干部,干部该怎么起作用、有哪些职责、应讲究哪些工作方法,他们都不太了解,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都要精心选择干部、耐心培养干部、大胆使用干部。

(二)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严格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学院从实际出发,制定了符合专修学院特点的教学计划,包括思想政治课、文化课、专业课、实践和军训等方面;在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授课学时上,要严格遵照上级规定,统考课加强,校考课开足;坚持“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注意培养职业型、应用型人才”的原则,委托主讲教师制定了所有校考课及大部分实践环节的大纲,使讲课、辅导规范,检查有据。教学计划中,还增加了某些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内容,增加一些课时,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工作。

2.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学校逐步完善教学规章制度,立下规矩,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教师、学生的考勤和考试制度,校考课区间学分制,考试资格认定制度,教师辅导制度,教与学的奖励制度,管理干部听课、下班检查制度等。

3.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教学中,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了“精讲多练、勤考核、细分析、有措施”的要求。“精讲”是指因材施教,以“必需、够用”为度;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问题形象化;重点、难点由浅入深反复讲,分散的知识点综合起来讲。“多练”、“勤考核”是按考纲要求,编出能覆盖全部知识点的练习题和考题,让学生反复练习,尤其是复习迎考阶段,一定要拿出规范的模拟试题给学生练习,并进行考核。“细分析”就是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对每次考试成绩,进行认真分析,细分成绩档次,分析教与学的经验或问题,细找学不好的原因。“有措施”就是通过分析后进行查漏补缺,属于知识性方面的缺陷,由主讲教师和助教去解决,根据后进生面的大小,或个别辅导、或小组辅导和分层辅导;后进生面过大,可安排多个教师帮助辅导;对于学习思想、学习态度上有问题的学生,则由班主任或教务处、学生处干部负责教育,务求人人有所进步和提高;对于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良的学生,可通过各种形式宣传表扬,努力营造勤学、好学的风气。

4.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江南理工专修学院自创办以来,就高度重视软硬件建设,尤其是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克服困难,以比较优惠的条件从知名和重点高等院校中聘请专家来治校、教授来教学,并依靠这些专家教授传、帮、带,培养青年教师逐步顶班上岗。学院给每位青年教师指定业务提高方向,指导他们制定三年进修计划,一般要求他们经两轮全程助教,经过几次试教后才开课主讲;对于课程设计、大型实验之类的实践环节,都要求在主讲教师指导下试做一遍,然后去指导学生,给青年教师打下扎实基础,使学院逐步形成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青年教师队伍。

二、办学特色——“明需求、高起点、重实践”

上级领导非常重视专修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要求专修学院办大、办强、办出特色。特色是专修学院的立身之本,有特色才能吸引到生源,才能将学院办大、办强。我们经过周密思考、准确定位,提出了“明需求、高起点、重实践”的办学特色。

(一)明需求

1.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开设急需专业玉环县原是个“小岛、小农、小企、小城”的小县,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人民弘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创造一流”的精神,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一跃成为全国经济百强县和浙江省教育强县;年销售上1000万以上的企业已有169家,其中年产值上亿元的6家;1978年到2000年工业总产值从4750万元增加到190亿元。民营企业飞速发展,已形成了科技、汽摩、机电、阀门、包装和眼镜六大县级工业园区。但县领导也清醒地看到,玉环企业装备落后,科技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偏低;科技人才匮乏,全县职工16222人,持有工人技术等级证书的仅300人,这已成为玉环县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玉环县办专修学院,突出理工,开设了机械设计制造、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工商企业管理和会计等最急需的五个专业。

2.根据社会和群众的需求,指导招生和就业学院一直将社会调查作为办学中一个经常性的课题。申办学院时,从社会需求的角度作过周密论证;各专业的招生,是分别对玉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对各职业中专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受教育状况和升学意愿做了详细调查后确定的。学院还走访、调查了十几个工厂、企业,向厂长、经理、车间主任、工人师傅了解毕业生在实习中的能力和表现,征求他们对学院的意见和要求;向实习生了解进厂的感受,听取他们对学院的意见和要求,以有效地改进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指导。

(二)高起点

1.聘请高素质的教师学院从办学第一年起,就以比较优惠的条件,从多所名牌高校聘请领导干部和教授,到目前已聘请了43名正副教授,其中有专家,有原大学里的系主任、研究所所长,有研究生导师,有双博士生,有高级工程师。他们的管理水平、教学水平、教学态度、治学精神、人格魅力,吸引、教育了学生,社会影响很大,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也带动了青年教师的提高,通过老教授的传、帮、带和青年教师自已的努力进修,学校已有1名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有5位中青年教师参加了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有15名青年教师被聘为助教,其中12名已能独立开课。

2.购置高标准的实验仪器设备办学初期,学院经济困难,在县领导和各企业大力支持下,经过三年努力,投入专项资金500多万元,添置了15台普通机床、10台数控机床、2台铣床、2台磨床、350台电脑,建立了多媒体语音室、财会模拟实验室、制图力学实验室、电子电工机床线路控制室和微机原理实验室等10多个实验室和3个金工实习车间。

(三)重实践

1.重视计划安排学院将学生实践教学分成设计型、操作型两大类;操作型实践教学又分成校内操作和校外实践基地、岗位实习两类。在计划安排中要保证实习、实践教学的时间,前5学期,每学期安排2星期校内或校外实习,最后一学期安排3个月社会实践。

2.提出明确要求在组织领导上,由院长亲自挂帅,教务处、学生处、实训处分工负责;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指导书),对实践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步骤做出明确的规定;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也提出明确要求,要求他们写出说明书,画出课程设计的全部图纸,经领导审查后上岗指导学生,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规范化、正规化。

3.加强教学检查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指导教师做好实习生的思想工作;学院领导和管理干部,定期下实习单位检查毕业生实习情况,分析、研究、解决问题;最后要抓好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写作,组织好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答辩,完善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办学特色是办学综合效果的体现。首先,要有一个素质高、团结、进取的领导班子,要有十几位甚至几十位具有强烈事业心和创新意识的教育改革热心人,要有脚踏实地干工作、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思想作风;办任何事业,人是决定的因素,领导者和骨干教师的素质,是形成特色的关键。其次,要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特别要在有人才供需关系的企业建实践基地,既直接为当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服务,又为培养人才服务。第三,还要注意对学生德、智、体、能诸方面的全面素质教育。

三、延伸发展——大中专专业衔接、中高等教育融通、成职教同步发展

浙江江南理工专修学院,是由原坎门西台初中——坎门职技校、坎门文化技术学校——玉环县技工学校、玉环职业教育中心延伸发展而成的;目前的办学格局是三校一地,统筹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大中专专业衔接,中高等教育融通,成职教同步发展,并与国外几所职业技术大学达成了合作办学意向。目前在校3000学生中,高职生1200人,中专生1200人,成教学员600人,这种发展道路和办学格局,显然具有小县城民办高职的特殊性,也具有民办高职发展的共同规律。

1.大中专专业衔接、中高等教育融通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玉环县地方民营企业经历了从家庭作坊式的手工工场,到简单机器操作的工厂,到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上档次、上等级的工厂,再到自动化程度提高、流水线生产、产品畅销全国、远销国外的实业公司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各厂工人的数量从十几人增到几十人、几百人、上千人;这些工厂对工人素质的要求在逐步提高,过去只要求能干体力活的工人,现在既需要技术人员,又需要营销人员和管理人员;加入WTO后,更需要科研开发人员和外经贸人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及其家长对子女的就业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始只要求进厂找份工作,现在却要求有技术、有专长,目光远大的人还要求有学位;反映在就学的要求上,开始只是进职技校学点技术,现在却要求上大专,有的还想读本科,也有的想出国深造。上述发展趋势,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共同的。所以,学院大中专都办,中高等教育融通,相同专业大中专专业衔接,这是社会的需求,是时代的必然;同时,地方经济的发展、群众收入的增加,又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专修学院要以校养校、滚动发展,收费显然较高,但据我们在玉环当地调查,87%的家庭都能负担子女的学费;对于13%的困难学生,学院依靠企业的委培制度和投入的教学奖励基金,以及学院设立的奖学金、助学金可以予以解决。

篇(4)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地方基础教育;信息;网络

事物存在的前提和价值是根据社会对其需要程度来决定的,简言之,适者生存,优胜劣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基础教育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信息环境为自己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作为一个地区信息资源的最高殿堂,面对社会发展的需求,面对基础教育发展的渴望,理所当然应顺应时代潮流,服务社会,服务基础教育,推动地方基础教育快速发展。

一、 新课改形势下基础教育,读者需求与教育信息资源匮乏的矛盾

1.1基础教育课程、教育改革改变了教师的角色

基础教育课程、教育改革改变了中小学教师原有的“一本教案用多年”的教学观念,将传统意义上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的教学环境要求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教师开始真正重视对学生的研究,师生互动研究。这无疑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新的教育信息资源,以更新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2基础教育课程、教育改革给学生留出了较大自由学习的空间

中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改变了过去那种“只有进入课堂才是学习,只有教师讲的才是知识,只有考分才能说明能力”的思想观念,全面正确的理解网络教学信息资源。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处理知识、运用知识。因此,学生对新知识的积累和对信息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渴望得到信息专业人员的指导,以期实现利用多元渠道获得自己感兴趣的更多更新知识。

1.3地方基础教育资源匮乏(特别是边疆地区)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我国中小学图书馆(室)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其现状颇不如人意,特别是西部边疆地区。

1.3.1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配套。除了少数县市学校,大多数中小学资金短缺,因此,对图书馆(室)的投入少之又少,还有很多山区学校图书馆(室)只是一个名词。图书馆(室)不规范,基本上就是一间房和一些分类混乱的甚至根本就没有分类的陈旧的书刊。

1.3.2从事信息服务的人员少,而且多为兼职的教工,他们一方面兼有其他工作,一方面缺乏图书馆专业知识,信息服务意识没有形成,基本上就是一个保管员的角色。

1.3.3信息资源利用率低。陈旧的图书信息满足不了广大师生的科研、学习需求;基础教育课程、教育改革的需求。久而久之,师生缺乏图书馆(室)意识,普遍缺乏信息素养,缺乏检索、鉴别、整合的经验技巧。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盲将是新时代的文盲。

现实如此的不尽人意,地方基础教育中日益增长的教育信息需求与资源匮乏这一矛盾,严重的制约了边疆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步伐。就目前边疆地区地方基础教育的现状,要完全依靠自身来解决这一问题显然力不从心。

二、 地方综合性高校图书馆现状

2.1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为地区经济服务的理念发展,地方综合性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也不断延伸,高校图书馆只有做到“想基础教育之所虑,急基础教育之所难,谋基础教育之所求”。才能在众多的高校图书馆中脱颖而出。如今,深化教育改革,教育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是及其重要的。地方基础教育迫切的信息需求,对于地方综合大学图书馆的改革,创新发展其实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地区综合高校图书馆树立形象,立足社会的良好契机。

2.2.明显优势

与地方中小学图书馆(室)相比,大多数地方综合高校图书馆都具有绝对性优势。90%以上的高校图书馆都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管理,正向虚拟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他们的资源形式,管理模式,服务内容,服务手段乃至用户信息行为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3地方综合高校图书馆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政策依据

2002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其中第二十一条提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地向社会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应收取适当费用。这是第一次从政策上肯定了高校图书馆应开展社会化信息服务。正因为如此,利用地方综合高校图书馆文献建设、开发、利用方面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条件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为其提供强大的教育信息资源保障。既确定了地方高校图书馆改革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也是解决地方基础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匮乏的有效措施。二者相互促进,充分实现各自价值,共同发展。

三、 地方综合 高校图书馆为基础教育提供信息服务的可行性

地方综合高校图书馆,普遍抓住了十年前地方大学合并潮,及时乘上了国家支持发展地方综合性大学建设发展的东风,无论是馆舍建筑还是信息资源的馆藏规模,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3.1丰富的信息资源保障

首先,馆藏信息已不仅仅是纸质印刷版的图书、期刊、杂志,还包括了大量的电子文献、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如: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超星名师讲坛等等。信息资源存在于多种载体之中。其次,信息资源的来源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本馆拥有的信息,还延伸至其他图书馆,教育机构,学术机构等一系列实体。第三,地方综合大学拥有的一大批长年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教育专家学者们,对于地方基础教育来说本身就是无价的资源。第四,地方综合高校图书馆对本馆的特色文献,专业文献,内部资料,统计数据及本校教师的科研成果和学生毕业论文形成了本馆特有的专业数据库。

3.2高素质的图书馆专业队伍

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近10年跨越式的建设,地方综合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队伍。。就大理学院图书馆来说,90%以上的人员拥有大专以上学历,馆内所有非图书馆专业的人员都到南开或大连理工大进修过图书情报学。近两年,博士、研究生人数增加,大大加强了地方综合高校图书馆的科研能力,文献信息加工处理能力,能够利用先进的设施设备高质量的处理大量信息,并为读者提供优质远程信息访问服务。具备了为基础教育提供信息服务的实力。

3.3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应用

首先,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文献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传播和利用;其次高密度存储技术,在信息量剧增的今天,高密度存储技术扩大了地方综合高校图书馆对知识载体的使用范围和收集领域,节省了藏书空间,提高了获取文献全文的速度;第三,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以信息表达直接、生动、逼真等优点而为广大读者接受,它的出现和投入使用是图书馆传统的信息保存于提供方式,服务方式,工作方式的巨大变革。第四,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不但突破了传统的利用图书馆的时空限制,而且达到了广泛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也加快了图书情报传播的速度,使资源共享,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成为现实。第五,复印、缩微、声像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文献保存利用水平,方便了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

四、 具体的服务方式、途径

面向广大地方中小学师生开放,大力宣传信息基本知识;普及信息技能;帮助培养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人员;指导地方中小学图书馆(室)的规范化建设管理;组织地方中小学图书馆(室)人员研讨交流等等。这些是基本常规的服务。如今,正值各地方高校图书馆积极推进数字化、虚拟化,倡导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图书馆建设之际,结合地方综合性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发展建设,我们可以专门建立针对地方基础教育的My Library(把地方基础教育的需要看成是一个整体,一个群),为地方基础教育提供定制服务、推送服务。一方面,充分利用本身的馆藏资源,创建以地方基本教育用户为主导的信息环境。按科学性原则将信息资源分类整合成各类模板。同时又依赖地方基础教育这一教育实践地土壤,积极引导地方基础教育用户参与资源建设,依靠现代技术,保持与地方基础教育用户的畅通交流,接受用户的推荐和信息反馈,允许用户将自身需要的、不在模板中的信息资源添加到个人资源或链接。从而使地方综合高校图书馆在个性化建设中迈出坚实的步伐,实实在在的践行资源共享,合作发展。通过自身建设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弥补边疆地方教育资源方面的缺陷,推动西部边疆地方基础教育快速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红岩.地方高校图书馆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对策.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第20卷.第4期.

[2]张祎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地方高校师范生培养研究.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6.第29卷第3期.

[3]李幸.师范类高校图书馆面向中小学开展信息服务的实践与思考.新世纪图书馆.2006年第1期.

[4]马立.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J].人民教育.2001.(8);11.

[5]李玉环.网络环境下的师范院校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服务[J]科技资讯.2007.(3):122.

[6]肖乃菲.网络图书馆: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的新理念.当代图书馆.2007.12.4.总第92期.

篇(5)

关键词:CPIM;物流管理;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练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miss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skills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society, unfortunately our cognition of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skills with the demand of the society is always bias and leads to substantial invalidation of education. Based on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of Xiamen University Tan Kah Kee College as an example, pipelining out the three sticking main symptoms and appearances, this paper elaborates into nine ideological stratifications for the long-standing problems to make deep root cause analysis, puts forward the six strategies or initiatives of the quasi business unit organizational change, the SAP CPIM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coach-way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ed curriculum system, no gap and seamless practical teaching, and subculture educational promotion, it also explain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the reform and its historic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PIM; logistics management; training scheme; course system; coach-way model

0 引 言

大W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学生管理技术和技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但我们对管理技术与技能的认知与社会的需求总是存在偏差并导致教育某种失效。本文主要结合作者20多年来在行业龙头企业从事技术和中高层物流管理工作的切身体会感受和8年来一线教师与基层管理的经历,并查阅了美国、德国等在该领域高校的相关策略、举措与教育管理文献,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针对三个主要症状与表象,从九个意识形态方面对长期存在的问题作根源分析,提出准事业部组织结构变革、CPIM与SAP 式专业定位、教练式应用型教学、职业认证式课程体系、切合无缝式实践教学、亚文化教学的改革策略,并阐述这种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历史意义。

1 物流管理专业的现状

1.1 专业概况。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是国家教育改革一号国策下较早一批的独立院校,承载着国家高校改革的梦想与寄托。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是2004年开始招生,2009年被授予福建省特色专业,年均招生规模约150人,2009年建立了ERP实验室,2015年建立了仿真实验室,专任教师约10人,目前有副教授4人,双师型教师4人,校企合作企业约20家。

1.2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主要表现在上课出勤率不高,课堂纪律不好,课后很少有学生看书,考试突击,作业完成马虎。同行交流反应情况类似,似乎是现代高校的某种通病。

1.3 部分学生对就业环境不满。“其实很多物管专业毕业生都没从事对口工作,从事过仓管和快递工作的同学发誓他以后再也不会去搞物流了。”这是嘉庚物流管理专业2013界毕业生的原话,反映出部分毕业生对物流工作环境的不满。

1.4 专业与社会需求错位。主要表现在企业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岗位普遍紧迫需要有SAP使用经验和CPIM职业认证的人员,而高校的课程体系普遍长期滞后,ERP实验室建设普遍流于形式。与此同时,美国、德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高校却能紧紧围绕全球业界的主导需求开展教学工作。

2 物流管理专业问题分析

针对上述列举的三个主要现状,从专业战略偏差、管理兴国迭代与变迁、管理气质培养路径、教育者认识差异、专业培养方案定位分散、专业课程体系滞后、专业教材背离、就业理想偏差和从业与学科特点九个方面做意识层面的根源分析。

2.1 专业战略偏差。愿景(vision)也称远景。为什么还有极少数高校把物流管理仅定位在“致力服务于大型制造企业”?这反映了不同的理解、观念与战略意识,也决定了对学生培养的不同层次、不同的推动力与影响力。自从20世纪60年代MRP计算机化辅助管理进入了研发、生产、营销三位一体的制造企业后,普遍成立了新的多功能集成化职能部门――“物料部”,主要负责生产计划、物料计划、作业计划、采购计划、能力计划,并负责订单处理、仓储与配送、客服服务、运输、报关报检等。这样一个职能部门上接营销部、研发部和公司战略,下接IT软件开发部,并与人力资源部,财会部,工业工程部和生产部相互衔接,构成了整个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心或中枢,就如MRP是ERP的核心。其中会计与财务管理在MRP环节全面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使事后财务变成了与业务同步联动,在进一步完善的ERP管理中取得了整个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有效联动和协同,力图使业务流程无缝链接、不断增值和不断标准化,以取得更大效率与效益。这是一个制造单元的现代管理,其各职能部门的链接可以称为内部供应链管理,当把集团企业各个业务单元依托MRP/ERP链接起来可以称内向供应链管理(Inner SCM);当把集团企业各个业务单元依托MRP/ERP与外部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顾客等链接起来统称为供应链管理,并进一步在云计算平台与移动设备下实现移动、远程与虚拟办公。企业在物料部管理人才录用上与高校的物流管理对接,这种认识有助于高校经管类各专业的合理定位、资源分配与预算,如专业排次、招生分配、师资配备、ERP实验室建设等。

2.2 管理兴国迭代与变迁。科技兴国的首要在管理兴国,前者是树,后者是土壤,没有肥沃至深的土壤,就难有根深枝壮的大树。以前一国的管理人才培养主要通过高校的工商管理MBA专业,近年来,也普遍有种意识,围绕企业的人、财、物、信息,财落到了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物落到了物流管理专业,信息落到了信息系统与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退守至人力资源管理方向或专业,一小部分还固守其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现在是MRP/ERP主导的制造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者不断地快速成为了企业的各级管理者直至高层管理人员。此外,传统MBA专业也推出供应链管理专业。这是否意味着一国的管理人才构建已从传统的工商管理MBA走向现代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BA。

2.3 管理气质培养路径。当机器取代工人时,它解放了工人也解放了管理者,当实现“机器+工人”的作业模式时,它绑定了工人也缓解了管理者,进一步到“软件+职员”的业务运作时,它绑定了职员也一样缓解了管理者。MRP系统是生产、物料、作业、能力的计划中心,为高管决策提供保障,MRP运作容不得人浮于事、互相推诿和半点虚假,使得管理者和员工职责分明,有章可依。融入到科学管理的工作氛围中,从而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气质。

2.4 教育者认识差异。专业内教师间也因专业领域不同存在认识差异,即便同是有几十年企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之间,由于所属行业不同,企业层次与管理平台不同,企业的管理类型不同(运营型与项目型)等,认识的差异是很大的,且很难改变。比如项目型企业经历者,因为没有在基于MRP/ERP的运作型管理的制造企业的经历,就非常难理解到底什么是物流管理的核心,也很难理解这个核心的意义和作用,更谈不上针对这个核心该配备怎样的最佳课程组?长期项目型的工作倾向会对专业热点比较敏感,于是每个热点都想开一门课,意识不到通常的做法是把前沿与热点合并成一门高年级课程,导致宝贵的有限学分被占用了,更意识不到因核心课程组的缺失导致专业核心竞争力的长期缺失,使得因缺失核心课程将导致我国企业长期低端思维的恶性与低效竞争,也意识不到这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在高校教育的紧迫感。结果是,一方面业界广泛呼吁物流领域不缺中、低端人才,缺的是高端物流管理人才;另一方面高校物流管理却培养大量的中低端人才。

2.5 专业培养方案定位分散。绝大部分高校本科物流管理专业都笼统定位在“企业物流管理”上,包括985、211、独立学院和部分大专院校。课程体系设置上,差异很明显,从宽泛的物流经济到功能单一的第三方物流;在学分设置上,高、低不等;专业定位上,从含糊到具体不等,如华中科大、天津大学具体定位到“服务于大型国际制造企业”。从物流领域涉及企业来看,有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海陆空运输企业、仓储与配送企业、货代、码头、机场、汽运站、火运站、物流中心、第四方物流等。从高校物流相关管理类专业上,有采购管理、物流管理、运输管理、国际航运、物流工程、工业工程等。一个设计、制造与营销三位一体的企业都基本上包含或涉及了物流的各功能领域,同时所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其实是围绕着具有设计、制造与营销三位一体的第一、第二方企业的物流功能提供和展开服务的。核心相当于网络的节点或人体的脉点与穴位,要使全社会物流网络健康而有竞争力,必须努力做好各制造企业的核心节点,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参与到第一、第二方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核心计划环节。因此,目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缺乏重点定位和配套教学体系,对专业发展、业界紧迫需求、学生生涯,甚至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都带来很大的影响。

2.6 专业课程体系滞后。就制造业MRP计划环节的核心岗位而言,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开设的相关课程是《生产运作管理》或《运营管理》和《ERP原理与应用》。《运营管理》是国际国内经管类各专业普遍开设的,《ERP原理与应用》的定位主要是面对信管与其它非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仅开设这些课是难以胜任MRP计划环节的核心岗位。从该领域的国际职业认证APICS/CPIM来看,共是五个模块,培训按10个学分,考试涉及的全套培训资料、历届考试资料、参考书近30本,不少美国高校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把APICS的资格考试成绩作为大学同等学科的学分对待,韩国大部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则要求学生先通过CPIM考试才能毕业,新加坡则是采取政府补贴方式鼓励学生与从业人员参加APICS多个职业认证等。而我国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相对滞后,需要更多高校管理者与教育者根据我国现有的具体情况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2.7 R到滩谋忱搿V饕有两个背离:一个是应用性背离,经管类的国际与全球化教材的预设与基点是为设计、制造与营销三位一体的国际大型企业或500强服务的,教师与学生都很难有机会得到全面实践与训练。另一个是准确性背离,教材一定程度上有章节杂乱,顺序不一;主次不明,层次不分等问题。

2.8 就业理想偏差。研发、制造与营销三位一体的MRP/ERP管理型制造企业的组织功能或岗位按管理难度可分三类:第一类是需求预测、生产计划、物料计划、作业计划、能力计划、全球采购、库存控制;第二类是客户服务、呼叫中心、订单处理;第三类是仓储、配送、运输、货代、船务、报关、商检、保险、装卸、搬运、包装和回收等,这三类都是企业不可缺失的主要和重要职能,是客户、营销和生产的重要保障。其中,运输、船务、货代、报关、商检和保险等单一、简单功能,通常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代办,第三方物流公司则要无条件的随时、随处按照第一和第二方企业相应的要求提供优质服务,做到与第一和第二方企业无缝、无滞、标准化、高效益、高效率的协同。这些岗位按形态也可分三类,第一类是“大脑+软件”,有思想,有交流。第二类是“体力+软件”,少思想,少交流。第三类是“体力+设备”,类似“工人+机器”。目前嘉庚学院物流专业的历界毕业生在物流领域的就业岗位多在二、三类,少数进入第一类。制造企业紧迫需要的是第一类核心计划类人才,高校目前的课程体系很难满足这样的需求。

2.9 从业与学科主要特点。清晰认识从业与学科主要特点有助于把握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一线教学、就业辅导等。以下是笔者多年来的工作体会。

(1)管理高:从微观企业角度,横向跨度大,涵盖多职能部门一体化跨部门组织,纵向战略管理、运营管理、作业管理、一线作业四位一体;从宏观上,物流联系一国经济的所有领域。要求物流管理的知识水平、实践经验、系统能力、概念能力和协调能力很高,同时要有一定的作业和管理经验。

(2)职能多:采购部、仓储部、库存控制部、物料部、订单部、维修部、呼叫中心部、配送部、海路空运输、保险、通关、商检等多个职能部门和跨企业的及其复杂、多功能的虚拟组织和复杂的系统管理。

(3)学科广: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地理、交通运输、经济、工商管理、项目管理、物流工程(管理、工学类)、电子商务(经济、管理、工学类)、计算机与信息科学、通信、卫星、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管理等多学科的、发展的、动态的综合应用。

(4)变化多:多学科微小的改进折射到物流系统就可能产生很大的效果。

(5)服务广: 宏观上,服务于其他一切行业;微观上,服务于生产、营销、客户和工程。

(6)权利大:可以给企业任何人、供应商、扩展组织、虚拟组织、第三方、第四方派发工作单,建立KPI考核指标。

(7)考核广:职能部门多,KPI的考核面广,是最多KPI的部门。

(8)差异大:基层作业人员至高层管理人员工作强度与相应报酬差距很大。

(9)微妙深:复杂系统微小的调整就可能产生巨大的效益。

(10)平台异:有实力的企业各种业务平台越优越并不断谋求改善,不断促进业务发展,相反实力差的企业,发展较为困难。

(11)潜力大:是企业利润的源泉。

(12)工资高:物流部门中高层管理人员可以有很高的工资,所有职能部门中通常是最高的。

(13)升职快:成为企业总经理的概率高、速度快。

(14)高时效:各环节都有不同的时间要求,造成时间延误,常常导致严重问题。

(15)高即时:所有需求信息和作业数据要求作业人员在第一时点输入或传递。

(16)高准确:所有需求信息和作业数据输入要求作业准确,错误有时是致命的。

(17)高细致:有些环节工作要求非常细致、准确,错误常常是致命的。

(18)高协同:横向直线各环节高度协同、不可闪失,纵向管理协同与横向直线运营和作业协同缺一不可,主辅有别。

(19)高重视:微观上董事长、总经理高度重视和参与。宏观上行业协会积极引导,区域经济有效协同,国家纳入战略规划,成为国家竞争力的象征。

(20)教材乱:国内教材存在多种版本。

(21)定位难:涉及领域多,权重不同,顾此失彼,标准不一。

(22)战役性:物流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争夺战,客户争夺战,价格战等不停,好比一起永不停息的,没有硝烟的战争。

综上所述,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学生就业不满、专业与社会需求错位的现状是跟专业战略偏差、管理兴国迭代与变迁、管理气质培养路径、教育者认识差异、专业培养方案定位分散、专业课程体系滞后、专业教材背离、就业理想偏差和从业与学科特点等九个方面的意识层面有相当大的关系。

3 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改思路与策略

3.1 准事业部组织结构变革。本科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离不开学术与应用并举,在专业建设前期,专业带头人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也应具备多年的企业实践经验,了解现代企业的实际需求,积极听取业界资深人士的建议,带领团队构建合适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构建有机、有效的实践教学平台;在学术推进上,可以任命一位有教学经验、理论知识渊博的教师作为专业学术主任。在高校组织结构上,针对专业发展初期与成长期阶段,在原有高校的组织架构上适当倾向事业部组织类型,配备专职业务与数据分析员兼行政秘书,密切协助专业主任的开拓与发展,主要业务领域是行业需求分析与定位、培养方案定位、理论课程体系构建、实践与实验课体系构建、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分析、社会效果分析、差异与改进。在成熟阶段,可以恢复到原高校的传统组织模式。

3.2 CPIM与SAP式专业定位。本科应用型管理专业要更多的定位在服务于制造企业,满足核心岗位的需求。这些岗位在企业的准入资格培训与培养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和很长的时间,非常需要有更多高校的投入。需要高校嫁接APICS CPIM的知识体系与模块,同时建设SAP ERP教学实验室,这两者都是定位在企业核心岗位,目前业界普遍要求有CPIM资格证书和SAP经验。

3.3 教练式应用型教学。科研与创新带来加速度与跳跃式的发展,规范与标准化带来速度与效率。第一个问题APICS用了60年,锻造了自有的知识体系,推出了职业认证,成就了全球业界标准化,成为了全球业界工作与交流的语言,A得了国际的广泛认可与崇敬,成为全球行业第一。第二个问题SAP用了44年,同样建立了知识体系、职业认证、标准化、工作语言,同样获得了全球广泛的认可与崇敬,也成为全球行业第一。管理有二重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也可简单分成技术和技能。管理技术包含一切概念、分类、模式、系统、理论、方法、途径、技巧、计算等,难度从高到低,计算是最低的水平,概念是最高的水平,训练是从低到高;管理技能是对技术的透彻理解、准确应用、坚定实施。它需要不断的学习,实践历练。APICS和SAP对理论与应用的“最佳实践”和“教练”式教学是值得思考的。

3.4 职业认证式课程体系。针对核心岗位的准入资格需求,《物料管理》、《高级生产计划与控制》、《SAP ERP实验与应用》是最重要的三门核心课程,我国高校几十年来基本都没有开设。其次是《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三门,相当部分高校是有的。推荐APICS CFPIM人士J. R. Tony Arnold, Stephen N. Chapman, Lloyld M. Clive著的《物料管理》,Pearson出版。参考德国某高校最高学时的三门课依次是《物料管理》(240学时)、《信息系统》(210学时)、《物料管理中的过程设计》(180学时)。厦大嘉庚物流管理专业可能是我国第一个开设《物料管理》课程的高校,于2012年推出,目前还没看到其它国内高校开设此课程。《高级生产计划与控制》建议采用Thomas E. Vollmann等合著的版本、Mc Graw Hill出版的《制造计划与控制》,也是APICS CIRM、CPIM、CFPIM的首选教材。

3.5 切合无缝式实践教学。大学一年级学生通常学了《管理学》,可以结合本专业教务部数据、考勤数据、图书馆出入数据、学工部社团活动数据等做参与式学业管理与分析,实践JDA, SDA, JBA, SBA四个管理岗位角色,体会科学管理与管理科学的应用;二年级通常完成了《生产运作管理》或《运营管理》和《物料管理》学习,对各类型制造企业(ETO、MTO、ATO、MTS等)和其MRP的通用管理架构有了系统的学习,可以安排学生系统化参观这些类别的制造企业,现场感受他们的管理,结合SAP ERP实验室思考通用MRP下的特殊性与最佳选型,同时为《高级生产计划与控制》这门课做好预备。三年级学生可以考虑充分利用ERP实验室、运筹学实验室和仿真实验室做一些老师安排的专题或学生感兴趣的专题;四年级学生已进入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实习企业或行业热点选定毕业论文题目做深入调研与分析。

3.6 亚文化教学促进。首先要深刻理解学校的愿景、校训、价值观、办学理念等,在此基础上有机构建本专业的二级愿景、系训、价值观、治学作风,这是必要的。本专业是学校的子系统,同时具有其独特性,有不同的社利益相关者和群体与文化,不断给本专业注入明晰、坚定、见效的专业亚文化也是治学的重要战略,需要各级管理者、全体师生与社会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与推动。

4 结 论

制造企业长期缺乏高端物流管理人才,高校长期缺乏对应的课程体系,严重影响科学管理与管理科学的氛围与气质,影响管理兴国、科技兴国,影响“中国制造2025”的有力推行。学生的积极性没有有效调动,就业岗位普遍偏低。在制造领域的管理与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有相当大的差距。本文力图引起各界广泛重视。

参考文献:

[1] 戴小廷.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考察及启示――以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 物流技术,2016(3):177-180.

[2] 杨跃辉. 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11):150-151.

[3] 刘小卉. 美国大学供应链管理/物流专业本科教育探析[J].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5(2):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