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6:5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论文语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生活资源
语文实践活动是把生活和语文学习联系起来的桥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把更多的语文知识带入到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老师应做好积极的引导工作,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及逻辑能力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生活的乐趣。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运用学校现有的资源为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当然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进入大自然的世界,用语文的角度解读自然之美。除了学校方面的支持,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还离不开家长的全力配合。校方与学生家长可以增加合作,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更多的机会,在学校到公众生活的大环境中,更加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2.地方文化
地方文化作为地方性的传统文化具有极高的学习价值。老师可以充分运用地方的地域特色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比如在淮安就开展“的一生”“南船北马时代的兴起与衰弱”等探讨性话题演讲,并根据这些话题开展参观活动、答辩赛或者书画展览等,充分发挥地方文化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此外,老师还要积极跟进教育改革的步伐,及时做好教育制度改革的准备。比如,在信息化时展的今天,老师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为学生进行讲学。在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要把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贯穿其中,只有这种实践活动的发展才会更加深入人心,并得到长足发展。
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综合实践活动突破了被动式的教学手法,让学生从被选择者转变为活动内容的制定者,包括活动规则、主题、形式等都由学生自己决定,给学生充分的权利和自由发展的空间。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要及时进行调整和监督,对不规范、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提醒和纠正,对不公正和有误差的地方进行监督和排查。两方并行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快速发展。
2.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它以语文知识为基础,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发现,着重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让学生自由探讨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并进行提问,可以是相关内容说明方面的,也可以是知识扩展方面的,并把这些问题贯穿到活动中去,逐一解答。其次,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从分析问题开始,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讨论时间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解决的办法。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报纸杂志、电视等方式搜集资料进行探究。遇到较难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请教老师进行解答。最后,老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方便以后及早的发现和解决问题。
3.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包南麟主编;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2007年第6期
[2]柳夕浪;从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看课外阅读指导;江苏教育;1988年13期;19
[3]李运菊;百分之三十与百分之七十;小学教学研究;2000年11期;16
[4]胡培培;小学中高年级课文阅读的层面浅探及操作策略;江苏教育;2007年9期;10
1.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
理解教材的能力要求是小学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一项教学能力。首先,就是要讲求科学性,字词句章,听说读写,知人论世,均不发生差错。其次,就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只浅层次地弄清文章写了什么,还要深层次地弄清楚文章是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应该引导学生学什么等问题。在正确深入地理解单篇课文的基础上,还要正确深入地理解单元课文的量、序、度。即单元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全册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
处理教材的能力要求:首先,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课时切割的合理,一节课的密度容量的合理。其次,教学突破口选择得巧妙,小设计得巧妙,启发引导得巧妙。再次是有新意,课堂教学结构的新意,听说读写能力组合训练方式的新意等。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是备课的两项基本任务,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培养和提高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上下功夫,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
2.选择和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长期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优选出来的,并经过一定的理论概括,加工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结构、阶段和程序的施教形式或样式。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一项基本的内功,含有声语、文字和态势语三种。声语的结构,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语体和口气,采用儿化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能借助语言的情感力量,富有鼓动性与感染力地激起小学生真善美的共鸣,从交际方式上看,主要有无声的和有声的两种,无声的又有动态与静态之分,有声的则是一种并无固定的语义。作为一种教学语言,态势语主要是通过眼神、手势和神态的变化等来表情达意。小学教师应该自觉地加强教态的修养,以落落大方、优美高雅的体态语言,来陶冶并影响学生,使之共鸣和感化。文学语的写作能力结构,应具有写作实用文体的能力,具有写作计划、总结和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能力。还应具有观察和分析生活的能力、谋篇立意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文章的修改能力等
3.设计教学与管理教学的能力
组织与管理教学是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手段。要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精心设计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设计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千方百计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使学生越学越聪明。组织与管理教学就是把安排课堂教学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使教师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地驾驭调节课堂和驾驭调节学生的能力。一个好的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4.全面创新的能力
创造没有固定的模式,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创造的机会。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掘孩子身上蕴藏着的无限创造、无比潜能,这要求教师本身就要具有全面创新的能力。重视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能力所特别强调的。小学语文教师向学生传递语文知识,实际上就是向学生传递语文信息,教师必须具有非常灵活地适应教学技术和时代迅速变化的综合性的能力,主要指语文信息处理能力和语文创新能力。
5.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反省思维或思维的批判性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的培养
1.培养教师超前的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育的社会效益具有很强的“后效对比”,这就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确立超前的教育观念。面向新世纪的语文教育,需要有适应新世纪课程改革要求的新型教师。教师要在新课程环境下塑造自己的新角色,重视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全新的语文课程将提升语文教师职业工作的技术含量,重建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也将重建教师的教学理念。我们要从那种以传授知识为本、以教师为中心、以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的陈旧不当的教学理念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崭新的教学理念。
2.培养教师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素质提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能力主动脉可分为二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二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其实质在于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自觉意识,培养他们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估的习惯和能力,培养他们对自己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培养他们对学生反应的敏感对比。有了这些能力和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面对变化的环境而应付自如地处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可以应付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由此才有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而不是“陶知行”。陶老认为:“人生两个宝,双手与人脑。有动手的尝试,才有真知的收获;有动手的实践,才有创造的发明。”小学语文教师参加科研,可以更进一步认识小学语文教学规律,从而更好地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小学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可以在“做中学”。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是在课本知识的教学基础上不断总结和创新而存在的教学模式,其实是作为课堂教学的是一个课外补充和延伸.从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所包含的实践价值理念分析,小学语文课程所具有的实践价值属性,表现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其中包含了学习动力、学习积极性、学习自主的因素。小学语文实践活动就是要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变被动为主动,只要具备通过师生双方活动形式形成学生能力的基本特点,都可以当作语文的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资源丰富多彩,其中有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生活资源等形式。人文资源是学生所接触到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一般包括了报纸、图书、电影、电视、网络、广播以及可供学生学习的场所等。自然资源也是客观资源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空间和学校地域;生活资源主要是指生活中的劳动和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如家庭、学校、社会等生活空间。
二、通过家庭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语文理论知识父”。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也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耳濡目染。所以,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生活化实践,可以拉近学生的感情生活、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更具有亲和力,所以更方便去实施。例如:开展《爸爸的鼾声》活动课,就是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而开展的一次成功语文实践活动。首先,通过阅读《我们家的男子汉》,让学生谈谈自己具备文中男子汉的哪些性格,并且明确男子汉应该承担的责任,无论是在哪里都应该保护家人与朋友。再如,我们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三课《打电话》为内容,我们开展了相关的活动课程:拥有打电话的经验教训、接打完电话的感受、活动内容生动有趣,贴切学生日常生活,将学生家庭与课本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从温馨而真实的气氛中,在活动过程中,师生互动中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自然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著名特级教师朱敬本讲过“语文实践的综合性,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走大语文教育之路,特别是重视开放语文资源,拓展学生的语文实践的空间,增加实际运用语文的机会”。语文是综合性最强的学科,始终围绕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来开展的。在综合学习中,其中人文性体现在知识的扩展与整合有利于学生的生活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及情感、态度等发展上;工具性则体现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把重点放在读和写的基本能力上在相互结合中提高。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时候,我们要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性资源,将语文教学融入社会生活中去,将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出局限的课堂,走向社会,将所有过程、目的、结果都开放,使其学生的个性可以充分得到开发。当学生踏入自然,自身通过实地的考察、询问、观察,感悟大自然的神奇的同时,也对听说读写有了充分的发挥,沟通了课堂内外,融合了学习和实践。
自然性的资源主要包括了自然界中神奇的自然形态,比如茫茫大海、冰雪风霜、连绵山峰等等,还有自然界经过人工打造的形态,比如花卉园林、农田果园、大坝水库、人工防林等。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自然之道》,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本地自然性的课程资源。首先,掌握了学生不同的个体及学习能力的差异,分成不同组合的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可以去乡间小村、港口、或者去登山,也可以去市区公园、学校的植物园区等地点选取其中独特的风景点,将植物、山水作为观赏素材,以感悟青山的绿和灵性为认识来欣赏山里的风景、探索山里的意境。在这个过程中重点让学生在各项实践中真正获取对生活的感性和体验。逐步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踏入社会,进行交往,把学习语文与做人的思想道德完美结合起来。
学生通过走进自然,实地考察,感悟自然,拓展了眼界,也丰富了课堂教学。然后将在实地感受景物的方法以及内心的感悟在班中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学生们学会感悟了绿树的生命力,逐步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过程中的小组的协调发展,加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求知欲望。通过对大自然的实践性活动,学生们树立保护大自然、珍惜大自然,积极响应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生价值观。同时达到了《自然之道》综合性学习课程的学习效果,使其每一位学生学会善于抓住自然特征,充分发挥想象。通过小组间的内部交换欣赏,选出比较好的在整个班上阅读。通过这个环境的推动,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探索问题,有利于加强学生语文素养。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得到感情上的升华与自我态度完善,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和创新。
四、通过人文性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著名特级教师朱敬本指出:语文实践,最重要、最关键的是“用”。学习语文必须有足够的“积累”,这是不容忽视的规律,但是“积累”是为了“用”。挖掘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方面的内容,以丰富语文学习的资源。语文教师要充分掌握人文课程资源加以利用,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民俗民情和民间文化等,扩展眼界,点燃学习的动力,增强活动的有效性。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乡下人家》为题材,了解民间的风俗与习惯,教师不仅要考虑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语文素养”的感悟、思维、文化品味、知识眼界、审美情感等内容,还将以学生的采访实践能力最量身的设计。比如:在端午节时期,让学生进行“端午习俗民间探索”的实践活动。先以分组分配选题,端午习俗特有的民间、乡下的习俗赛龙舟、吃粽子、吃龙船饭选择一方面;然后每个组在定出要探讨的问题:吃粽子的起源、吃粽子的寓意、吃粽子的现实意义等等;最后安排一定的时间到乡下去采访,在进行采访前做好准备工作可以先通过书籍或者到网上去找寻各类相关资料。进行采访时要求学生带好相机、录音笔以及纸笔可以方便记录相关资料。在采访结束后提供充足的实践去选择题目内容,然后按组交流展示,丰富多彩的民间人文课程内容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通过活动知道了吃粽子的意义,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最后当然是众所期待的赛龙舟,可以凝聚民心、推动民间文化活动。这个采访过程促进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人生观、积极的态度和健康的情感。
五、学会学习提高语文实践机会
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艺术的表达形式,古诗本身具有较强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其古诗内容包含了众多的文化元素,其本身对实现学生审美素质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培养学生对古诗音乐美的理解。很多诗歌都具有严格的格律与韵律,本身结构讲究,每首诗歌本身阅读起来都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在开展古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范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韵与节奏,再配合学生的深入诵读,体会到整个古诗当中所蕴含的音韵和节奏方面的美感和艺术特质。例如,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的设计上,教师可以播放王菲的《但愿人长久》,让学生对于古诗中所蕴含的音乐美感进行体会。这种方式的教学设计,也可以让学生的乐感得到培养,实现对学生音乐审美素质的培养。其次,让学生感受古诗中存在的对称美。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其中的词句完整,格式考究,每一首诗歌都具有艺术对称的美感。在进行古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针对古诗的这一特点,在课堂有意识的对古诗的这一对称美进行体现。最后,要将古诗教学中融入对古诗画面美感的因素。诗情画意是对古诗画面美感形容的一个常见评价,古代诗词经常具有强烈的画面感。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中所描绘的内容进行充分的想象,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古诗词的已经当中,实现审美素质的提高。
2.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在古诗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也要关注对古诗的写作特点的运用,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和发展。对于我国古代诗词来说,其中的字、词、句、意都经过了提炼和丰富。在对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诗句的深入理解,进而实现对古诗的意境、语言美的体验。相对于现代汉语来说,古诗本身相对简洁,并且其中单音节词较多。在古诗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从每个字入手,对于诗句的含义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此同时,现代汉语和古诗的语序、表达手法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在进行日常古诗学习的过程中,要步步为营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印象逐渐加深,进而达到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目标。在传统的古诗创作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在古诗中显露出独特的艺术特点。赋比兴的创作手法是较为常见的创作手法。例如,在《鹅》这首诗歌教学中“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的诗句,采取赋的手法,对于白鹅嬉戏的姿态和神态生动逼真的进行表现,并且不利用任何修饰和铺排。而杜牧的《山行》这首诗中的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则采取了比的手法,对于诗人的情绪进行了表达,进而形成了一段名句。在贺知章的《咏柳》中,“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种比的手法,让作者对春天的感觉和情绪得到了体现,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的感受。在《锄禾》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著名的节约粮食的诗句,其采用兴的手法,以锄禾为引,对后续节约粮食的道理进行了阐述和表达。这种赋比兴的手法的应用,是我国文学发展历史中的重要技巧手段,在古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这种技巧的教学,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也要对其中艺术形象创建的手法和重点进行有意的深度讲解。在古代诗词中,很多修辞手法的应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表达形式,并且得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例如,对于“夸张”的意识表达手法来说,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以及《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将白帝城的高、轻舟的快、瀑布的壮观进行了表达。在《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句,又将李白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进行了深入的表达。这些多种多样的艺术修辞手法,对于诗词的艺术效果进行了有效的增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表达能力。另外,古诗词中的结构也是非常精巧,并且蕴含丰富气势和意境的。通过作者巧妙地对古诗的内容进行构思和创作,表达了深刻的精神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提高对字、词的使用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对自身情感进行表达。
3.结语
1.小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没有积极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的帮助,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就很难顺利进行。如果小组成员的关系紧张,并且不会倾听,只顾自己的看法和思想的表达,不懂得向其他小组成员分享自己所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会为课堂教学中顺利开展合作学习设置很多阻碍。并且很多学生并没有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不能独立思考,所以在合作学习的时候,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速度十分快,但是有些同学却不能保证接受新知识的时候完全理解这些新知识,让学生有一种囫囵吞枣的感觉,没有学习积极性,进而造成学生学习不均衡的情况出现。
2.语文教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很多语文教师多比较注重合作学习活动之后的结果,忽略了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指导和监控,进而导致了合作学习流于表面,无法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语文教师没有把握好语文知识学习的切入点,没有将语文教学的特点作为教学出发点,更没有将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进行充分考虑,就不能正确把握合作学习的关键和时机,也不能正确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大部分都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最后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中去。
二、提高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效率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合作学习是具有发展性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打破了小学语文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垄断整个课堂的教学局面,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不仅仅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还需要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交流。
1.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合作意识
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观念,这是教师的一种责任和义务,但不是仅凭教师的说教就能轻而易举地完成的。因此,语文教师要把合作观念融入小学生的自觉行为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精神。应该以合作的形式开展课堂活动以及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感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渐渐地学生们就会形成合作意识,也会慢慢学会合作学习的模式。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时候,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都会更进一步,让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创造出更有益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和学习气氛。
2.提出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
1.由于语文教学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力限制,比如理论教学基础知识掌握不足或者不牢固,导致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盲目性。
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直忽视阅读教学,不怎么重视这个项目,近些年,随着教学的改革虽然把阅读教学提高到重视程度,但是实际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只是单纯的为了实验改革教学方法,导致语文阅读教学理论基础的长期缺乏,没有形成一套可行的语文教学理论体系,才会出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盲目性。因此,长期依赖教师的教学权威,学生逐渐对语文阅读学习没有了兴趣,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2.语文教学教师在制定语文教学计划中对阅读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也就没有按目标制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教学的过程的首要任务,是整个教学的核心部分。如果一个教学过程,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那么它的教学任务根本不可能顺利完成。然而,在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大都是根据教学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发挥,随想随讲,随意性很强。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说非常被动,因为在没有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最终会致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水平低下。
3.传统的阅读教学都是教师是主体,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主动参与很少,因而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历来都是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作用,而学生的主体性常被忽视,即便是在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大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就不让广大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学习兴趣,最后又导致整个教学效果不理想。
4.科学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评价标准体系的缺失,导致不能对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估。
一直以来,我国还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地评价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体系,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教学教师就是在这种教学环境下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难免会导致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想到哪里就讲哪里的随意教学。这种教学始终是教师本位,学生依然是很被动,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始终都不理想。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1.一定要明白确定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重点抓在阅读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我们之所以重视阅读教学,就是引文它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的阅读能力和运用所学文字知识的能力,能够达到教学计划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实际效果。所以,在以后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一定要把阅读的实际效果当做首要任务,围绕教学的实际效果这个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真正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不能以阅读是否通畅和速度是否快速为评价标准,我们应该关注学生是否通过阅读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能够通过阅读得来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语文阅读教学才可能真正收到实际效果。
2.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学生要做好预习工作,双管齐下,两手都要抓。
我们都知道,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的实际效果,一方面依赖于老师的备课,这是关键的步骤,老师在课前应当做好相关工作,明确教学目标,制定详细地教学计划,做到有备无患;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进行自主思维的预先理解和学习,为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可是现阶段,一些语文备课工作流于形式,备课没有实效性,所以课堂教学就不能顺利完成,也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备课和预习工作,同时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合理把控教学内容、得当分配课时。这就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提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情况做好备课和布置预习工作,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3.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课堂实际对阅读教学进行综合把握。
第一,依托课本,认真学习讲授,挖掘课本里知识魅力,让学生充分吸收这“养分”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以提高自身的语文知识素养和水平,为后面的深层次阅读教学打下奠定基础。第二,结合学生和课堂的实际,改变一成不变的单一授课模式,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教学。在课堂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学习并掌握课文的字、词、句里的知识,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对文句的阅读、感知和理解能力。进而提高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4.为了保障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提高和教学方式进步,一定要建立相关的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