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6: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雷击风险评估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雷措施
中图分类号:P42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396-01
一、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由于雷电能造成人员伤亡,能使建筑物起火、击毁,能对电力、电话、计算机及其网络等设备造成破坏,雷电又是年年重复发生的自然现象,因此雷电灾害势必对我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大小是牵涉到社会许多方面的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此,很难精确的计算这种损失。但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和发展,为了减轻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又十分需要了解雷电可能造成的或已经造成的后果,所以就需要对这种损失进行评价和估计,即雷电危害风险评估。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可为评估对象提供雷电防护的科学设计、灾害风险控制、经济投资、应急管理等方面服务,保证防雷工程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开展综合防雷的必经程序,也是实现科学防雷的必要条件,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主要分为项目预评估、方案评估、现状评估三种。
1、项目预评估是根据建设项目初步规划的建筑物参数、选址、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分布,结合当地的雷电资料、现场的勘察情况,对雷电灾害的风险量进行计算分析,给出选址、功能布局、重要设备的布设、防雷类别及措施、风险管理、应急方案等建议,为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立项、核准、总平规划等提供防雷科学依据。
2、方案评估是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雷电防护措施进行雷电灾害风险量的计算分析,给出设计方案的雷电防护措施是否能将雷电灾害风险量控制在国家要求的范围内,给出科学、经济和安全的雷电防护建议措施,提供风险管理、雷灾事故应急方案、指导施工图设计。
3、现状评估是对一个评估区域、评估单体现有的雷电防护措施进行雷电灾害风险量的计算分析,给出现有雷电防护措施是否能将雷电灾害的风险量控制在国家要求的范围内,给出科学、经济和安全的整改措施,提供风险管理、雷灾事故应急方案。
1、科学设计方面。防雷设计一般只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来执行,考虑问题不全面、不具体,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缺乏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设计方案难免存在不足,容易造成防雷安全系数达不到预期目的。雷击风险评估从本地大气雷电环境评价、雷击损害风险评估、雷电危害易损性评估、雷电危害环境影响评价、风险管理等方面,对贵方项目基地在电力系统、信息系统、建筑物、自动控制系统、危险气体、人员安全等方面提出雷电防护建议,最大限度降低雷击风险,为防雷设计提供科学根据。
2、风险防护方面:由于雷电属于概率性的自然现象,任何的设计方案都难以做到百分之百的防护效果。通过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可以将项目雷击损失(人员、设备、经济等)降低到国家认可的风险值范围之内。
3、经济投资方面:通过对雷击风险概率、雷击损害严重性等方面的评价,提出科学的防雷建议和措施,使项目的防雷投入用在刀刃上,节省防雷工程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4、应急管理方面:万一发生雷击事故,可以按照雷击风险评估报告所提出的应急预防和救援措施,有条不紊地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将雷击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措施与方法
对一个项目进行多种类型的风险评估,如单独对人身伤亡损失风险R1、公众服务损失风险R2、文化遗产损失风险R3、经济损失风险R4进行评估,也可以对其任何一种组合进行风险评估。最多可以对4个区域进行雷击风险评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区域;每一个界面的内容,完全按照规范附录的评估例子开发,操作简洁、人性化,每个界面都有单独的计算过程,方便了解评估的每一个过程。可以提供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等级的评估,对评估对象建立单独的数据库,储存每一个数据因子,并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调出这些数据。
防雷装置的所有者应依法履行防雷安全主体责任,包括建立责任制、落实防雷措施、强化日常管理、建立气象灾害应急处Z机制等;对个人和家庭来说,就是要破除迷信思想、相信科学,多掌握一些防雷知识,按照科学要求采取正确的防御措施。气象部门作为政府组成部门和防雷安全的法定监管部门,将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省政府的要求,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闪电定位实时监测资料的分析应用,将雷电预报纳入多轨道综合业务会商流程,通过各种媒体雷电预警信号,提高预警的时效性。
2、进一步加大雷电灾害的科普和宣传力度,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广泛宣传雷电灾害及防护知识。
3、积极做好雷击灾害的调查、鉴定和指导,减少或避免雷击灾害发生的重复性;积极做好重大灾情的应急处Z,确保组织领导、技术指导、救援人员、现场处Z及时到位。
4、进一步加大化工、交通、电力、通信等重点行业的防雷安全执法检查,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雷电灾害损失。
5、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构)筑物防雷防雷风险评估、设计审核、施工监督和竣工验收等工作,落实防雷装Z实施年检制度。
6、积极推进雷击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强化工程设防措施的落实,努力避免或减轻雷击灾害对大型建设工程、重点项目、安居工程、爆炸危险环境项目的危害,消除防雷设计缺陷,从源头上消除隐患,实现科学防雷、系统防雷。
考虑到电力线路和通讯线路对风险评估的影响,电力和通讯线路临近建筑物对风险评估的影响,所以简洁直观的风险分量三维直方图,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风险,并将风险分量的百分比显示在直方图上;不同类型的组合对应不同的计算结果;自动化生成的风险分量百分比的表格,各种风险所占总风险的百分比一目了然。与原始评估结果对比,智能经济损失风险评估,自动判断采取的防雷整改方案是否合理,提供了GPS卫星定位地图,只要计算机联网,足不出户地找到被评估对象的经纬度。可以连接中国雷电监测预警网,运用多种方式实时查询全国各地的雷电状态,并显示详细的雷电资料和密度分布图;连接中国防雷资料网,评估过程中随时查到所需要的技术资料;提供雷电资料导入系统,可以将国家雷电监测预警网实时保存的TXT本文格式雷电资料导入系统,方便查询。
四、为了方便风险评估,我们还提供了精美而全面的雷击风险评估报告的模板和雷击风险评估的协议书模板,供报告编制人员参考,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内置了雷暴日查询系统,方便评估使用,可以对各地区的雷暴日进行增加、删除和修改,操作简便;内置了软件著作权证书和正版软件验证电话,以便更好地保护版权;为每一个客户制定个性化的界面,每个界面可以显示客户的单位名称;提供永久免费升级和技术支持服务。
参考文献
[1] 支秉毅;林念萍;陈晟;;关于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13年20期.
[2] 杨东旭;刘佳;关久旭;樊小武;姬文佳;危险化工企业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探讨[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2年21期.
【关键词】输电线路故障;雷击;原因;措施
经济在飞速发展,科技也在日新月异,电力系统也越来越向自动化、规模化、智能化发展。居民用电和工业用电对电量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就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输电线路是电网的核心组成部分,能对电网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对电网的可靠性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架空的输电线路长期处于露天的环境中,又加上所处的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多变,并且架空的输电线路结构也较为复杂,所以,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输电线路就容易出现故障,而且对故障点的排查也因为环境和故障不明显性而变得较为困难。输电线路是电能的主要输送装置,一旦发生故障,就会造成电能输送的中断,造成大面积的断电停电,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都带来诸多不便,严重的还有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所以,对输电线路的常见故障进行实际的调查分析,了解该故障产生的根源就十分必要了,这样我们就能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从源头上去预防故障发生的可能性,为人们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提供电力支持。
1 输电线路存在的主要运行故障
本文通过调查和分析2011年南方电网河柳甲线、龙沙甲线、高肇直流、龙河甲线、青河Ⅰ线Ⅱ线、桂山甲线、柳贺乙线、天广直流、山河甲线、山河乙线等线路的故障原因,通过分析发现,引起输电线路故障的原因主要有雷击、山火、导线舞动和冰灾等原因。从图表上可以看得出来,雷击是主要输电网络正常运行的障碍。故障统计图如下:
2 雷击故障原因分析
随着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加之雨天较多,发生雷击可能性就明显提高,雷击是南方电力输电线路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
从线路气候环境这个角度来分析,雷电作用下的输电线路最容易出现一定的雷击跳闸事故。虽然在每一地区一般都有一定的雷电活动周期和规律,但是在高山、丘陵、江河湖泊纵横的地方,地形复杂、天气多变,最容易形成雷云、雷电、暴雨天气。
从线路地理环境这个角度来分析,在一些地区,土壤电阻率比其他地方都高,杆塔接地电阻也偏大,这就容易引起反击跳闸。山区线路导线最容易遭受雷电的绕击,山坡倾角往往会使导线的暴露弧面增大,这就增加了雷电绕击的概率。
从线路设计这个角度来分析,工程设计中的雷电日取值往往和实际情况不完全相符,雷击故障跳闸次数与雷暴日成正比,如果我们设计所取的雷暴日比实际天数低,会造成输电设备耐雷水平偏低,这样容易引起雷击故障。
从运行维护这个角度来方面,当绝缘子串中存在零值或低值,绝缘子未能及时检出结果时,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降低就会导致耐雷水平低于设计值。一些地区为增加防污能力将瓷绝缘子换成合成绝缘子,但是,如果均压环之间的空气间距较原设计减小,也会导致耐雷水平降低。
从基建这个角度来方面,部分杆塔接地电阻,在施工中并没有达到实际的设计值,或者说,杆塔接地电阻通过施加降阻剂后,暂时达到了设计值,但是降阻剂在运行期间也可能流失,如果基建中施工工艺不当,就极有可能会加速接地体的腐蚀, 这样接地电阻就会升高,极其容易造成雷击。
3 雷害预防措施
随着南方输电线路建设进程的加大,传统的电网防雷技术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在电网规模化集成化智能化的要求了,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在电网中大量应用,电网的安全可靠性要进一步的加强,不然就很难适应高效率的运转模式。但是现在整个输电网络在防护雷击方面还是比较脆弱薄弱的,没有抵抗力,而且到目前为止,防雷措施还没有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随着电网的体系结构不断在更新,那么,针对这些体系结构的防雷技术手段也要进行相应的更新和完善,以去应对时刻进步的设备。在对输电线路雷电的防护上,不能搞单一的一种防雷措施,应采取各种各样的防雷技术,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手段,优化资源组合,以期望能更好的来应对雷害。
3.1切实提高输电线路的防雷设计水平
切实提高输电线路防雷设计水平,是有效降低雷击跳闸率的根本。500kV 等级的线路主要从提高屏蔽保护性能安全方面考虑的,220 kV 等级的线路则应从耐雷水平和屏蔽防护这两方面去考虑。在输电线路使用防雷装置时,为了取得较好的防雷效果,应对安装点到底采用哪个等级的线路进行选择,最好能进行优化选取,对安装方案进行精细化设计。
3.2强化输电线路的基础工作
降低接地电阻是传统有效的输电线路防雷方法。线路运维单位不仅要按照检测周期进行常规的接地电阻测试,而且还要多次加强接地电阻测试准确性的实验,一旦发现接地电阻过大,就要对及时杆塔进行改造。同时要加强对雷击次数、线路雷电跳闸次数、雷电活动的统计工作,加强对雷电活动规律的认知和了解,做到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有效提高防雷措施。
3.3防雷工作差异化
目前,各种防雷措施虽然都各有千秋,但从技术、经济和管理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就要合理利用并优化组合各种防雷措施,因此,对输电线路防雷治理工作,要体现出“差异化”的管理。对于66 kV等级线路 及以上重要超负荷供电线路、220 kV 等级线路及核心骨干网架、500 kV 等级线路及核心骨干网架和战略性输电通道等等来说,建议以降低雷击跳闸率、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性可靠性为主要目标。为对比防雷措施的有效性,可在同塔双回线路中的 1 条线路全线安装同种防雷装置,逐年进行对比分析,科学评估该种防雷措施的有效性。对于一般输电线路建议尝试采取绝缘子并联间隙等 “疏导型”防雷保护措施,减少雷击设备损坏,降低线路运维工作量。
3.4对雷害进行风险评估
我们要对现有的防雷技术措施加以改善,使其充分的合理的满足现阶段的技术要求,彻底的改变过去的落后的、陈旧模式,全面开展雷害风险评估工作。当然,这项工作才刚刚起步,又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实证数据统计分析,并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科学的、可行的、完整的评估体系和计算方法,我们可以采取 “先试点、找问题、巧突破、促完善”的方式,在雷电活动频繁地区,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线路,以雷电监测为基础,根据输电线路电压等级、该线路在电网中重要性和作用、线路走廊的雷电活动强度、地形地貌及线路结构的不同,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地开展输电线路雷害风险评估工作。
参考文献:
[1]王飞,张巍,朱义东,等.500 kV 程徐线雷击跳闸原因分析[J].东北电力技术,2010.
关键词:古建筑 消防安全 火灾 性能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X92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我国古建筑的火灾特殊性
由于我国古建筑本身的特殊性,易于发生火灾是其致命的弱点。由于我国的古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因此其燃烧性和火焰的传播能力都相当强,一旦起火,就好像装满干柴的炉膛,加上严实紧密的屋顶,导致火灾发生时的屋内的烟与热很难散发出去,使得屋内的温度骤然上升,迅速燃烧。由于古建筑的结构原因,其构件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同时木材之间的缝隙和拼接也较多,而且很多建筑都在山上,通风条件特别好。所以一旦发生火灾,大火迅速蔓延,火势凶猛,甚至形成立体火灾。所以,古建筑的火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火灾的荷载较大,而且古建筑的耐火等级偏低。在我国,古建筑多采用木结构为主的结构形式,梁、斗、柱层层叠叠搭筑而成。一般的古建筑,每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所使用的木材大约为1立方米,对于结构较为复杂的古建筑,木材的使用量还要更多,因此火灾荷载远要比现行的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荷载高得多。同时,我国古建筑中的各种木材构件,其燃烧和传播火焰的条件都非常充分,所以当火灾发生时,屋内的烟与热很难散发出去,致使屋内温度快速升高,甚至形成立体燃烧。
1.1.由于我国古代对于消防设施非常缺少,所以发生火灾时,扑救难度非常大。在我国,古建筑的分布广泛,而且基本处于远离都市的深山之中。这些古建筑在建设之初往往没有考虑到自救问题,所以消防设施相当匮乏,同时也缺管消防意识,所以当火灾发生时,城镇的消防人员很难第一时间赶到救援。另外,很多古建筑都存在缺少水源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比较高大的建筑,即便有水也很难救援。同时建筑周围的道路狭窄,门槛、台阶等设施对于救援也有一些阻碍作用,使得古建筑的救火更加困难。
1.1.古建筑问题复杂,管理及体制不顺。古建筑当地政府与其管理部门使用体制不顺。由于对历史文化名城及街区的规划落实缓慢,为了最大限度追求经济利益,管理部门往往盲目使用,却忽视了古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利用古建筑开设饭店,旅馆,工厂,仓库等比比皆是。随之而来的电线乱拉乱接,开关随意设置,火源不受管理等问题,都极大的提高了火灾隐患。
1.1.没有避雷设施。从历史上可以看出,我国古建筑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于受到雷击火灾而毁,所以说避雷设施对于我国古建筑而言是十分必要的。由于我国古建筑的高度、环境、结构等原因,其自身又具有较大的空间,加上周边高大的树木,使得古建筑极易受到雷击。就目前而言,绝大部分古建筑都没有安装避雷设施,个别建筑有避雷针或避雷带,但是也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测,使得其避雷效果微乎其微。
2、古建筑消防保措施及对策
2.1火灾风险评估。要想保证古建筑的安全做到防火减灾,第一步就是要积极进行调查,并根据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进行相关的评估。其中,识别火灾隐患及火灾发生危害,例如疏散出路被堵塞等一些相关的影响都要考虑其中。对古建筑的火灾风险评估,是对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的客观论断,这对于古建筑的消防规划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古建筑的防火措施,可以通过调查建筑结构、可燃物的分布、人员结构与数目、文物的价值与分布、起火可能性、消防设施的类型与分布、消防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分析建筑物的危险等级,对不同危险系数的区域进行划分,重点保护危险系数较大的区域。
2.2在古建筑的设计上,应当尽量性能化,提高建筑的消防能力。现在,对于古建筑的防火规范还没有建立起来,很多古建筑都是依据现代建筑来进行管理的。但是由于古建筑本身的特殊性,这样做很明显是不合理的,也没有切实的保障好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所以目前很多消防部门也针对此类现象做出了相应的反应,主要就是加强队伍的能力培训,加强防火意识与安全常识。虽然这些条文及规定在建筑的防火中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古建筑而言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只有真正掌握古建筑的建造规律,对古建筑的火灾隐患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够更好的处理突发事件,起到对古建筑的真正安全有效的保护。
另外,由于古建筑的特殊性,必须要因地制宜的采用性能化设计方式。性能化防火设计,要以对古建筑的充分考察和了解为基础,例如内部的文物布置、房间结构、材料以及室外的情况等等一些因素,都要重点考察,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计算机的模拟计算,同时与现代建筑的防火方式相结合,制定出符合古建筑特点的防火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对古建筑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只有在对古建筑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够提出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当火灾发生时,给予古建筑最有效的保护。
2.3 从结构与管理上进行消防保护
2.3.1现在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主要就是要做好修复以及改造工程,提高防火保护措施。对于一些易燃烧的部件及结构,都要做好防火处理,比如用防火涂料进行粉刷等等。古建筑的木质结构部分,应当粉刷透明的防火涂料。对于其他不影响外观的部分,就可以涂上耐火极限相对较高的厚型耐火涂料,以提高对建筑物的耐火极限。对于一些过为破旧的木楼板,可以用混凝土现浇楼板来替代,需要修善的吊顶也可以使用轻钢龙骨石膏板来完成。对于耐火极限较低的建筑,还应当使用新增消防设备的方法,来达到对建筑物的防火保护。
2.3.2注意防火间距。在很多城市中,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距离都不远,所以在对古建筑进行修复和改造过程中,应当适当的在古建筑与现代建筑中间增加防火设备,留有足够的防火间距,避免火灾发生时的大火蔓延。对于一些山林中的古建筑,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置有效的防火带,通常防火带为30米至50米左右,防止古建筑与周围的山林树木火势交差。
2.3.3增加防雷处理。对于古建筑而言,在不改变其外部结构的情况下,一些较为高大的建筑应当安装防雷设备,其接地电阻应小于10欧姆,并在每年的雷雨多发季节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护,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以免发生危险。
2.3.4做好消防水源和消防车道的建设。对于在城市内的古建筑,应当充分利用市政供水管网,在古建筑内增加室外消火栓,同时保证消火栓的两支喷嘴直径为19mm水枪同时出水的水量。对于消火栓的设置,应以环形管网为宜,同时设置两个进水口。如果是在山区内的古建筑,则应充分利用好自然水源,如河、沟、水塘或堰等,开挖容量100-200立方米的消防水池,建立消防泵站,配置消防泵,做好建筑物的防火准备。对于高山上一些缺水地区的古建筑,应当通过现代的输水设备将水输送到古建筑。同时还可以在古建筑群内修葺消防车道,但不应影响到建筑的整体景观。这样就能够更好的预防火灾,减少火灾带来的危害。
2.3.5对于火灾的管理,最根本的还是在建立建全消防制度,增强组织建设。对于古建筑而言,更应加强火灾安全领导小组的建设,并组织好防火联防队伍。落实防火责任制度,由临近单位、企业和各基层组织层层落实,联防协作,群防群治。对于消防队员,还应当不断进行业务培训,提高防火意识,增加业务能力。以《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为依据,建立建全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古建筑的防火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的将古建筑的防火管理落到实处。
小结
本文主要通过对古建筑从结构到设计的详细介绍,具体分析了由于其结构特点所带来的防火安全隐患。根据古建筑的实际特点,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防火措施,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为我国古建筑群的消防技术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朱强,古建筑火灾烟气流动模拟与模型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