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6:2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育关于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主题词:真爱 善诱 感化
2000年5月6日,__市__区某职工宿舍,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低回悲伤的哀乐声在青纱白花间缓缓地流淌着。年仅18岁的__在公安警察的监视下,满怀悲痛和忏悔,长跪在母亲的遗像前。事件的缘由是溺爱导致的,从小父母对孩子疼爱有加,可孩子却是不按父母的设计的轨道运行,被学校除名,不肯打工,好逸恶劳,最后因盗窃被关进大牢。当娘知晓后,一着急,心脏病复发,永远离开人世,离开辛辛苦苦培育的孩子。这真是“溺爱养祸害,活活气死娘”啊!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必须总结一个教训:对孩子不仅仅是不打不骂,也不仅仅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更多是了解他们的想法,适时给予指导和疏导,掌握好爱的分寸,给孩子们一个完整、完美的“爱”。
再举一个“震惊全国的__杀母案”。2000年1月,浙江__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人伦悲剧。事件是这样的:__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徐力,因母亲希望儿子能考上名牌大学出人头地,从小加压,成绩低了非打即骂,马上要大考了,这不准那不准,天天唠叨排名排名,最后儿子又怕又烦,拿起榔头随着妈妈的唠叨砸了下去……
一个平时风平浪静的家庭,一对血浓于水的亲生母子,怎么会发生这样的结果呢?母亲不是不疼孩子,她信奉的是“打是疼,骂是爱”、“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古训,打完骂完她还是买好吃的、好穿的给孩子。她爱孩子,但她不懂孩子的自尊心。虽然她对孩子百般照顾,但孩子却感觉不到温暖。后来徐力说:“妈妈对我像对一头小牛,给它嫩草吃是为了让它负担,是为了用鞭子赶它上路。”
记得我刚做辅导员时,班里有一名队员叫郭刚,平时他不听管教,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搞小动作,随便下座,影响别人学习;对老师管教总是不服气,喜欢钻到桌子底下引起同学轰笑;书写潦草,物品脏乱……老师们一提他都会呵呵一笑,表示无药可救。
有一次,我找有机会跟他耐心的谈心,希望他能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做一个人人喜欢好孩子。虽然他口头上答应了,但是过不了几天,老毛病还是翻了。根据这种情况,我仔细观察,多方了解,知道原因是家长工作较忙,又十分溺爱他,有时家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老师批评,可家长纵容他,于是从一年级开始,他就形成了小小的叛逆心理,在家乖巧,在校作恶。我找到了原因,首先与他的父母进行了交流,指导父母并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平日里我还是经常与他沟通、交流,一直鼓励他,甚至是用夸大的手法赞扬他。后来,他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有了明显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主动申请当值日生,劳动积极了,成绩进步了。为此,我会心地笑了。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
面对教海生涯中的林林种种,发生在我身边的亲子教育事件层出不穷,在这些家庭教育中,都存在以下的共性:
作为一名少先队辅导员,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郭刚同学我敞开心扉亲近他,以真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关爱去温暖塌心中的坚冰。家长也要跟孩子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主动了解孩子的心理,让他与老师和同学交朋友,让他感受老师和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和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学校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通过老师和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不要溺爱孩子,要深入了解孩子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都不尽相同。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哲人柏拉图有句名言:“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作为老师,我们首先也得懂得学生的内心世界,走近他们,和他们促膝谈心,做他们忠实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懂得感恩父母。学会换位思考,做个懂事的孩子。
还有一位____的姓__父亲,为了挽救沉迷网络的儿子,辞去了银行的优越工作,每天骑着自行车从网吧找儿子,劝不动就打,打急了儿子也还手,连小区保安都惊动了,
儿子看他的眼神,连邻居看了都觉心惊肉跳。三年来,他跑遍了全市大小每个网吧,甚至还亲手画了一幅__市网吧地图,看着那张皱皱巴巴磨破了边的特殊地图,我被深深震撼了,那图上的一笔一划分明是一根根扎在他心头的针啊……是呀,不懂得孩子 ,就培养不好孩子!爱孩子是一种本能,连老母鸡都会做!但是如何去爱,却是一门伟大的学问!我们没有受过任何“职业训练”,完全“无证上岗”,我们理所当然认为凭着满腔爱和热,就可以无师自通地当好父母,于是,许多家庭冲突、人生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孔子的高明和睿智之处,他对自己的学生了解得很透彻,能够说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智力水平,并且针对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各种不同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这样才能使教学的深度、广度和进度都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也应考虑和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而就英语这一门学科而言,如何做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要从哪些方面来做好这一点呢?
一、分析学生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能力有大有小,基本上呈常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能力的充分发挥也有早有晚,有人才早熟也有大器晚成;能力的结构上也有差异,有的长于想象,有的长于记忆,等等。因此,教师首先应因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而教。其次,应多用心观注学生,观察他们的行为,并监控他们的发展过程且适时纠偏。因为学生的行为是记忆力、兴趣和爱好、反响速度、模仿能力和耐力等五种行为特征的综合反应,哪一种行为的偏差都会对一个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所以老师必须关注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最后,作为老师,应该了解“鼓励和强制”这两种手段中哪个才是使学生“乐知”的法宝。因为有的学生天赋反叛心理,强制的方法只能逼迫他向相反的方向走,但这类是少数;但大多数人是需要鼓励和强制一并实施起作用的,即使是逼迫着进入了知识的殿堂,但他日后终究会尝到知识的美味,待那时自然水到渠成地成为“乐之者”了。
二、备好教材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全面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从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进一步明确所要教学的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做到把宏观教材与微观教材统一起来,而不能孤立地、割裂地看待任何一部分知识。而备课,就是要钻研教材,掘其内在的思想、意义,正确把握文本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恰当地设置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依据上、中、下各层次学生的知识能力、个性特长确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学法指导诸方面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努力做到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把握,还要对学生的现状也有准确的把握,设置的目标不仅要难易适中,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
其次,教学策略要有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很多环节,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此来适应不同学生的爱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上课热情。有研究表明,当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时,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比如,对于喜好图像表征的学生,可运用图式来讲解概念;对于好动并乐于表现的学生,可以设置些讨论的环节。但无论是哪一种教学环节,都应该具备一个明确的训练点,以及一个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要知道这个环节是为何而设。所以,每一节课,教师一定要结合目标抓住一个切入点,由这个切入点结合学生的特性,展开具体的学习,这样,既能使课堂简洁,也能使课堂更有效。
三、作业和测试
作业和测试是老师巩固教学知识、了解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老师适时布置作业,并及时批改,便可发现问题并及时纠错。如果老师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与学生完成作业的时空不对称,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学生很容易摆脱老师的监控。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成绩优秀的尖子生,可以只给他们留一点导向性的作业;成绩中等的,可以根据他们学科成绩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多留弱科上的作业;成绩差的后进生,所做作业要体现最基本的知识,从而使每类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作业来做。作业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迁移学法的重要教学环节,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业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吻合,与教学内容相一致,难易有别,呈阶梯式,可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深化题,符合各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
(一)政府层面的问题
基层政府对农民教育培训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由于财力问题,大多基层政府对九年制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加大了的经费投,客观上提高了农村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但对于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技能教育培训的资金投入还很不足,大多没有安排专项培训经费,无法按要求的计划进行教育培训,更无法根据农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
(二)师资方面的问题
1.农民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由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而且年龄老化,专业不专,缺乏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技术人才,尤其是缺乏真正了解农村基层情况的教师,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2.教育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由于从事农民培训的教师既缺乏实践经验,又不了解农村实际,因而在培训中灌输文化知识较多,讲授实用技术较少;培训的理论性太强,实用性偏差;缺少适合当地农村特点的教学经验,农民无法理解和接受;农民教育培训的内容,不能把握农村和农民脉搏,不能紧密联系农村基层的实际,不适应农民发展需要,与农民的现实需要不合拍,对农民的吸引力较弱。
3.教材相对不足。农民培训所使用的教材理论性较强,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弱;案例分析有限且更新速度较慢,图文视频材料较少,多是文字叙述,农民接收起来较为困难。
(三)农民自身的问题
农民自身存在培训的愿望强,但实际参与不够的问题。农民都知道自身掌握的生产实用技术相对简单、传统,对于新技术、新品种缺乏了解,都想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但实际中表现出来参与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以农户为单位的生产规模小,而采用新的技术,成本往往较高,又因规模小得到的回报低,不能达到增收的目的;二是由于农民生活保障性差,承担风险能力较弱,对于新技术的使用更加保守,阻碍了他们对新技术的学习。他们更愿意沿用效率较低但比较保险的传统技术,以获得较低但稳定的收入;三是青壮年劳动力大多进城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人和妇女,留守的这些人思想相对保守,接受新的技术能力差,所以参与教育培训的主动性不强。
二、解决农民教育培训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
1.加强基层领导对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基层政府要切实地解放思想,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将“三农”问题和培养新型农民、创新农业,促使新型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列入议事日程,真正地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方案。要深入一线调查,针对农民的需求制定教育培训内容和计划,使其供需协调一 致。要多渠道广泛的开展宣传,让农民及时有效地获得教育培训信息。对农民的教育培训需求进行积极地引导,建立有效的引导机制,促使农民将需求转变为实际行动。
2.要整合农科教资源,形成农民教育培训合力。要充分利用农村教育网络体系,以镇村作为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各涉农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要采用联合办学的形式,使分散的农民科普教育、农民化技术教育、农村基层党员素质教育等科技教育资源整合起来,资金汇拢起来,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农民教育培训合力,对务农农民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培训。
3.要建立农民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完善教育培训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更好地发挥其办学及示范的作用。加强过程管理,年初及时下达教育培训计划,年中进行检查督促,年末进行总结表彰。建立信息跟踪反馈制度,及时汇总归档,掌握受训农民的相关信息。对受训农民进行跟踪,全面了解受训农民培训效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定和优惠措施,使农民教育培训步入规范的道路,使广大农民享受参加教育培训的优惠政策阳光。
(二)经费投入方面的建议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公益性、社会性事业,必须建立以财政拨款支撑为主,其他渠道筹措为辅,并逐年增加投入的经费保障体制。一是要把农民教育培训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并按一定比例率逐年递增。二是从部门归集。如:政府各职能部门下达的培训经费;按照规定,从党费、工会经费提取的培训经费等。三是按照“来源渠道不变、使用途径不变”的原则进行使用。如:党费提取的培训经费要按时划入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专户,专款专用,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管理,保证经费投入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三)课程方面的建议
1.鼓励与农林院校和科研单位联合培训。要利用农林院校和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教育科技的优势,由政府组织和牵头,部门积极配合,促进“农、科、教”结合,来增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
教育的宗旨是平等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更是如此,每一个学生不管是身体相貌,还是学习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这是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情感教育中要树立一种思想,即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平等的心态来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学困生”,教师不应该去忽视他们,不能冷落或者挖苦这些学生,要知道这些学生更需要关注,所以应该以更加热情的态度去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要以亲切的目光去激励他们,让他们知道教师并没有放弃他们,相信他们能够进步。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一句表扬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朵奖励的小红花,都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以,数学教师应随时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及时挖掘和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每一次进步,多鼓励少批评,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激励下,愉快而健康地成长学习。
二、拥有责任之情,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有颗热爱教育的心,要有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之情,要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上多下功夫。数学虽然是有关数字的教学,但又不单单是数字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充满着各种美的因素,例如数学图形的美、数学逻辑的美、数学趣味的美等,都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得以发现。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学习中的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和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教师在教学中应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用学生身边的实例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黄金分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关于黄金分割的应用,让学生懂得数学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学科,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学好数学知识,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
三、具有宽容之情,正视学生出现的错误
数学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和学生做朋友,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多沟通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犯下的错误,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时刻感到轻松愉快。当然,宽容并不等于放纵,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以正确的情感看待学生出现的问题,以积极的情感感化学生,让学生懂得主动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而不是粗暴的说教。采用这种情感教育方式的基础是要对学生严格要求,给予学生更多改正错误的空间。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好的方面要适当放大,多鼓励,多表扬;对于学生的缺点,要适当简化,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不足之处。对于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教师要正确对待,合理引导。魏书生说:“学生反复100次,教师可以做101次转化工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有一颗爱心,对学生充满关爱,以宽容的心态去纠正学生的错误,学生就会回报以真情,从而更加积极地投身到数学学习中。
(一)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
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我国教育坚持“二为”方向,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成上述任务,实现教育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比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需的个体心理特征,是通过实践将个人智力和教学所需知识、技能转化而形成的一种职业素质”[2],这种职业素质一旦缺失,教师就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更谈不上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能够真实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可以说,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成为能否成功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
(二)有助于提升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这就意味着只要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就可以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因此,非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只要获得教师资格也可以从事教师这个职业。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教师的待遇和地位不断提升,教师这个职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再加上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非常大,为了生存和发展,一些非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也可能会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所以,参加中小学教师招聘的人员就不仅仅是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这无形中增加了竞争的压力。“师范生和其他大学生最大之差异处,不在于专门学识之精通,而在于教材教法之娴熟。”这里的“师范生”指的就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在努力学好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前提下,应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这是影响教学效果及其任职资格的决定因素。实际上,中小学校在选聘教师时更青睐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往往把功底扎实、水平过硬作为选聘教师的必要条件。可见,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能够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增加在竞争中的资本。
(三)有助于改善教师教育,提升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师教育出现“三重三轻”现象,即重理论轻实践,重动脑轻动手,重知识轻能力。要改变这种教育现状,解决“高分低能”的问题,就应该以加强教学能力培养为突破口,把教学能力培养列入课程,引进课堂,并做到明确内容,制定标准,强化训练,严格考核。因此,加强教学能力培养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题中之义和重要内容。同时,教学能力是连接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重要桥梁,也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教师凭借良好的教学能力可以更好地传达思想观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意图。如果教师不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教学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教学原则亦无法贯彻落实,学生的学习就会受到严重影响。[3]
二、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构架
(一)教学能力的内涵
教学能力是决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核心因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4]。教学能力这个概念尽管是人们经常使用而又比较熟悉的一个范畴。然而,由于分析视角的不同,学界对什么是教学能力却有不尽一致的看法。比如有学者指出:“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依据一定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生命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5]有的学者则提出: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所必备的、随着从教时间的增加而发生质的动态变化的核心能力及其组合”[6]。还有的学者指出:“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以一般能力(智力)为依托,通过特殊能力表现出来的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结合。”[7]以上观点尽管存在分歧,但我们不难发现教学能力不是单一的某方面的能力,而是一系列能力的结合,也就是说,是一个能力群。借鉴学界研究成果,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运用多种方式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能力。显然,这种能力是多方面的。
(二)教学能力的构架
“教学是一件非常复杂和困难的事情,它需要独特的能力和结构。”[5]教学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教学的对象上,每一个学生由于先天禀赋、家庭背景以及个人的努力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接受的情况不完全一样。有的很轻松地接受,有的勉强接受,有的则几乎不能接受。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因生施教。而教学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如何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又如何把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可见,教师如果没有比较强的教学能力是很难胜任教学工作的。那么,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哪些呢?学界对此有不同看法。有学者提出“三种能力说”,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认知能力以及教学操作能力。[9]有学者提出“教学能力群说”,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两大能力群”,即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核心能力群和外生能力群。前者包括:知识提取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和教学执行能力;后者则包括教学效能感、教学个性、职业性向。[6]有学者提出“五种能力说”,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选择能力、教学整合能力、教学沟通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8]可见,尽管学界的看法存在分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多方面的。借鉴学界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笔者以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从时间维度去考量,因为教学是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展开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这个过程绝不仅是课堂教学过程,而应当是包括课前、课中与课后的前后相继的完整过程。据此我们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课前主要体现为教学认知能力、课中主要体现为教学操作能力、课后主要体现为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认知能力主要包括教学选择能力与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主要包括教学媒体和技术的应用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课堂协调能力和指导学生能力;监控能力主要体现为教学评价能力。
1.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特点、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判断能力[7],主要包括教学选择能力与教学设计能力。教师教学选择能力是指教师为教学设计而做的教学资源选择的能力,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资料选择、教学方法手段选择等。[5]为了做好教学设计,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条件,对教学内容、教学资料、教学方法手段进行选择,这样做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对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等的选择对于教学有效具有很重要的作用”[5]。就是说,教学设计之前,教师要对浩如烟海的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和选择,“知道哪些是现成的资源,哪些是将可以用的,哪些是需要去争取的,哪些是有利于自己的,哪些是不利的。通过对这些情况的了解就可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9]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学设计能使教师的教学更具多变化、灵活性和创造性。”[5]它是教师根据事先选择的教学资源,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对教学进行规划的过程,即整合教学技术和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制定教学策略和方案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设计没有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从教师和教科书出发,旨在完成教学任务,更多地注重知识传授和获取。“新课程下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全体学生,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要时时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为学生构建新的学习方式服务,讲求形式丰富多样、灵活多样,要因课程内容、教师能力水平的不同而异。”
2.教学操作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7]主要包括教学媒体和技术的应用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课堂协调能力和指导学生能力。教学媒体和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10]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使教学内容以图文声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增强吸引力,不仅如此,还能够提供更多的教学信息。教学活动是双向互动活动,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教学不单是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5]只有通过互动,学生才能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之中,教师传授的知识才能得以理解和消化。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比较强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同时,教学过程也是教师协调课堂内外各种因素,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由于学生客观上存在差异,如何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课堂协调能力。交给学生既有知识固然重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更为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10]
3.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7]监控能力主要体现为教学评价能力。教学评价是指教师对教学的价值判断。[5]这种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二是教师对自身教学的评价。对学生的正确评价有助于激励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因此,评价应是客观全面的,也应是鼓励性的,不能仅仅以分数论英雄。对学生的评价要看其学业成绩,更要看其德育成绩,同时,体育、美育、心理健康等方面都要进行考核评价。尤其是对问题学生,更是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积极评价,以培养其自信心。教师对自身教学的评价有助于改进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一个在评价学生进步和自己的方法上没有条理的教师,很快就会在他自己所教的班级上产生困难。”[9]这种评价主要涉及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要检视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正确,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可行。通过对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将得以不断提升。有调查显示,“教师自身的经验和反思”是被教师认为发展教学能力的最重要的路径。[8]正因为如此,我国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10]
三、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式
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特别是其中的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自身更是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基本依靠力量,探索新知、教书育人是其基本责任。当代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对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来说更要成为他们教学能力培养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主要的途径是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学理论课程的教学以及实践教学。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反思、探索,使自己具有宽厚的知识和理论、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形成高尚的人格。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示范性应该是高等师范院校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11]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学识水平、教学能力等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将对他们的未来从教生涯产生重要影响。由此,不论是学科专业课程教师,还是教学理论课程教师,都要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众所周知,教学活动是由教师主导的实践活动,要提升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提高自己的工作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把教书育人看作是一项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提升自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还要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传播能力。当然,这种清楚明白是针对学生来说的,要让90后、00后的年轻人听得清楚明白,教师所使用的传播方式一定大大不同于向60后、70后传播的方式。[12]为此,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让他们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评论式等能发挥学生能动性的教学方式,这是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参与式教学是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的一种不错的选择。参与式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这种方式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而现代科技则为参与式教学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参与式教学的主要实现形式有课堂讨论、辩论赛、学生“主讲”、课堂提问和经典文献阅读等。[13]
(二)学校: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平台和环境
学校在学生教学能力培养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提供重要的平台和环境。首先,要适时调整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高师院校的一个重要职责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因此,高师院校在教育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及时反映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和发展趋势,在教学内容上作出调整。要增强学科专业课程的综合性,打破学科和狭隘专业性的限制,多开设跨学科与跨专业的综合课程,或在学科内实现内容综合化,为学生打造宽厚的知识理论基础。其次,要为学生的实践锻炼提供重要平台。“教育是实践应用性职业”,“需经过‘临床’实习”[14]。“能力培养靠训练,靠系统训练。”[15]这就是说,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要通过实践环节。因为教师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职业性教育,所以培养合格的教师仅有知识和理论是不够的,还必须参与具体的教育和教学实践,在某种程度上实践性的体验比理论知识更加重要。[16]为此,高师院校加大对诸如参观、见习、调查、实习等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的精力和财力投入,使得教师教育在培养中获得大量的实践体验,这是培养提升学生教学能力的重要举措、关键环节、实践源头。高师院校可以通过拓展教育实践基地,与之合作,推进学生辅教工作,应该说,这是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辅教是指高校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3-5人搭配为一个小组,从一年级开始到毕业实习前,与实践教学基地的指导教师建立长期固定的联系,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合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到实践教学基地去协助指导教师做一些具体的教育教学辅助工作。[18]这种方式具有全员性、全程性、实践性等特点。通过这种方式的锻炼,让学生尽早地熟悉中小学、参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将会极大地提升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
(三)学生自身:教学能力培养的关键和归宿
(一)化学教学形式单一
现今,很多高校对于化学教学没有一个很好的教学形式,对于化学教学采用较传统的方式进行,没有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化学教学。对于中职教育而言,化学教学有着很强的实践性,且操作性很强,能够通过化学对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可进行解谜。中职教育是为社会直接输送人才的教育机构,目前化学教学没有跟上课程改革新形势进行全面改革,特别是教学形式单一,应针对不同学生进行特殊的教育模式,这样更加有利于培养化学专业人才。
(二)化学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目前中职教育中不重视中职化学教学的现象十分普遍,认为化学教学无需特别形式,不需要进行很多投资,致使很多学校在化学教学上迟迟找不到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必备的化学实验仪器没有采购,很多化学实验在中职教育中没法完成。这使得中职化学教育没有得到实质性进展的根本原因,同时也与校方以及上级部门不够重视有密切的关系。很多中职院校过分重视学生数量,而忽略教育质量问题,特别是在化学教育上不能加大投资力度,实验材料缺乏等问题,制约了化学课程改革的进行,留下了很多的教学难题。
(三)化学教学课堂气氛死板
中职教育一直没有进展的另一层原因,在于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很多中职化学教师对化学课堂讲解仅停留在老师讲理论,学生记笔记时代,没有实践创新性的课堂是不能吸引学生的。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于死板,课堂气氛不活跃,很难取得良好学习效果。中职化学教师对于新形势下课堂改革没有很好的理解和总结,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其最重要的根源在于我国对中职化学教材没有深入的研究,教师在教材选择上没有选择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职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活动。
(四)有关部门对中职化学教育改革缺乏有效支持
中职院校对教学缺乏一定创新,其主要原因是国家对于中职教育缺乏足够重视度,把相应的注意力集中在高等教育上。长期以来,中职教育发展缓慢,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很好课程改革形式,致使中职化学教学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同时,应该看到在中职教育上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中职化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
(一)建立化学实验基地
中职教学课程的改革最主要是从形式上的改变,从之前注重理论到现在实践培养的转变。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变化,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建立中职教育的实验室,让化学教学真正走向实践。实践是化学最好的表现形式,很多化学结果在实验中才能得到更深刻的记忆,中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起到督促的作用,使得很多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学习乐趣。
(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中职教学来说,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的改革,而是需要提高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自觉领悟能力。培养学生课堂的积极性有效的增加教学的乐趣,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化学教学的改革。对于学生而言,需要自觉培养学习兴趣,并把学习兴趣带入到化学学习中来。
(三)编制新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形式。中职教育化学教学的知识体系过于陈旧,不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跟上新教学模式。国家应该加强对中职化学教材的研究和出版,编制化学教材也要与时俱进,以供中职教育化学教学上的使用。很多中职教材过于陈旧,导致学生知识体系与社会脱节,不利于在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教学实践的形成。
(四)培养中职教师的专业素质
对于中职教育不仅需要进行课程改革,更重要是对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注重教师观念和知识构造的更新,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鼓励化学教师在课改的前提下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学校在培养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注重加强职业道德素养的建设。
三、结论
《新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放在人的素养的养成上,将语文学习定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上。而我国目前仍然是以高考作为唯一选拔人才的方法,分数仍然是评价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因而很多人都认为提高语文素养和应对高考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二者之间难以真正有效协调统一。对于新课改,近年来也有“素质教育叫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的绝妙嘲讽,认为只要应试教育的体制没有根本改变,素质教育便只能是一纸空谈,这二者似乎构成了新形势下教育领域内的一个两难选择。我个人认为不管是什么教育都是不能回避考试的,在现行体制下这两者可以共存。搞素质教育就一定要叫停考试的选拔功能,搞应试教育就势必要牺牲素质教育实乃荒谬之谈。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可以同时轰轰烈烈而又扎扎实实。语文素养较高的学生不一定能成功应对高考,但语文素养不高的学生是一定不能成功应对高考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素质教育之“矛”可以有效攻克应试教育之“盾”。加强语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真正的落脚点仍然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下面就如何加强传统的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落实到位,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高考能力提出具体的实施办法。
一、听、说能力的提高
传统的应试教育只注重读、写训练,忽略听、说训练。这样的教育模式和手段,导致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极为低下。就像我国前些年的各级英语教育中的“聋哑英语”一样,学生可以阅读相应的英文段落,能用英文进行简单写作,但实际听、说能力却几乎为零。
语文教学中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肯定不符合“新课标”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其实这一能力完全可以在教学课堂上得到有效训练和提高。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教师要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反映,注意课堂的互动和相互配合,引导、促使学生能专注倾听,作好笔记;能复述、概括一些课文片段或细节。精心设置课堂提问,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引导要求学生回答时声音响亮、表意清楚、正确,把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表达出来。还可以适时地进一步展开讨论,进行论辩,力求做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还可以和课外与学生进行的各种交谈相结合,让学生的听、说能力不断得到加强。
二、阅读能力的提高
我非常赞同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在“2010年四川省高中语文教师新课改培训”中提出的听、说、读、写中最重要的是“读”的观点。在指导学生进行各类阅读时一定要充分重视阅读的有效性。注意不要过于肢解文章,过多纠缠于一些技巧环节,应该侧重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感知能力,文采、修辞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解析,这样学生能逐渐有一个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层进过程。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对阅读的兴趣才不会被枯燥、呆板、程式化的解读模式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量、阅读品味才能真正得到保障。有了大量的阅读积累之后,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内容、情趣、艺术等方面的感知和表达能力自然会提高,所谓厚积才能薄发。在此基础上,可以在一个阶段性的阅读过程之后进行相应的阅读理解解题训练,适当针对考试实现“无缝对接”,这样的积淀过程可以切实保证学生阅读能力和考试能力的齐头并进。
在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学法上。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良好习惯,重拾前人的读书方法,做读书笔记、摘抄、批注都是极好的方法,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最好的阅读积累。具体作法一是培养学生识记能力。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要求学生对生字读音准确、书写无误,对新词语理解正确;二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理解课文的中心、结构、方法,对体裁不同或相同的课文进行分析比较,以教材为例子,由讲读延伸到自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循序渐进,举一反三,反复训练,以掌握阅读技巧;同时要有意识地注意积累,大量的积累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获得“互现”、“顿悟”的欣喜;三是指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经典的语句、段落,欣赏文学作品的现象和描写,对学生同时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写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四是指导和训练学生学会默读、精读、略读、速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卷点批注、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心得笔记、列提纲的习惯;五是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多看报,多听新闻,多看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电视节目,每学期应提倡阅读2、3部名著。
经过这样的长时训练后,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必定会大大提高。应对考试中的字词、句的运用等就能减少失误,对各种文体的语段阅读也会驾轻就熟。
三、写作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