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多媒体语文教学论文

多媒体语文教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3 15:16:1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多媒体语文教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多媒体语文教学论文

篇(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转化为学习行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落实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始终注意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课堂导入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特别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通过各种手段来促使导入环节的多彩,使课堂导入一下子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思维。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进行导入新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上,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体。多媒体教学符合初中阶段学生感性思维活跃,而理性思维相对不足的特点。它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材料,能把无形化为有形,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生动形象的知识,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课堂导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在讲授《木兰诗》这一课时,由于人物历史相隔久远,因此,在课前我利用互联网查找关于花木片的各种资料,如图片资料、影视资料等,并通过多媒体制成了优美的课件。这样,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就不会感觉到太陌生。通过欣赏关于花木兰的相关视频资料,学生能在动态的画面中,以一种直观感性的形式切实感受到花木兰的英勇和柔美,体会到了作者对木兰的赞美。这样,通过这样的导入环节,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进一步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增强学生的个体体验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所选内容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文章,对于学生思想的提升、情感体验有着巨大的作用,而且语言优美,仔细研读,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美感。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认识一些生僻字、学习一些语法知识、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中心意思。初中语文教学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对文章文字的了解,进一步领会文字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的情感,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美。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真正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看成是具有思想和见解的独立个体。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价值判断。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产生各自的情感体现,达到对文章的一种深层次的理解。这样才能转变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单纯采取一种语言描述,简单学习一些语法、生僻字,单纯剖析文章段落的简单处理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教学环节的需要设置一些情境体验,使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中体会到作者描写的意境,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平白枯燥的叙述的弊端,为学生营造一种符合文章内容的氛围,将学生带入文本中描述的具体情境之中,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作者的内心世界,更深层次的解读文本内容,从而获得个性体验。

三、多媒体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成为教育的迫切任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摆脱传统的以教师枯燥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创造各种情景,通过学生的探究、讨论、调查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也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大问题。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克服传统的课堂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局限性。它可以通过搜集到的图像资料,以一种动态的、感性的形式展现在课堂上,突破时空限制,给学生创造一种无限遐想的空间。在这种空间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语文学科固有的特点也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语文教材中的优美作品,作者通过文字创造出来的文学作品本身也蕴含了一些优美的意境,使学生能根据文字描述去想象蕴藏在其后的意境。

篇(2)

【关键词】写字;识字;指导朗读;提高诗歌审美情趣;提升语言感悟力;提高写作水平 虽然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取得了许多经验,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一线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孩子学习兴趣低,课堂没有了快乐,学生苦于习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日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得力“助手”,多年来,自己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情况,在学校充分提供多媒体硬件设备的基础上,经过自己对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做了些探索,并取得了预想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下面,根据自己的实践和理解谈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多媒体在写字中的运用

写字是基础,但要想写好却很难。加上老师也是水平有限,因此阻碍了学生写字水平的提高。教学中我经常播放《一帆老师》的书法视频。学生写字有了努力方向,写字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在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如能正确运用多媒体进行写字教学,学生受益匪浅。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对于汉字的书写过程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比如什么时候起笔,什么时候顿笔,怎样折锋,转锋,如何注意穿插……可以说运用多媒体教学写字,能为孩子书写打下一生的基础。

2多媒体在识字中的运用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所以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利用图画、字、形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于是,我制作了一些如“捡树叶”(带有生字、词的树叶从树上飘落过程中识字,再捡入垃圾桶)、“比一比”(形近字、同音字进行组词或连线)、“猜一猜”(听读音猜字,拼读音看偏旁猜字,猜谜语想字)、“一晃而过”(迅速移动字、词快速记读)等动画课件,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记识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利用多媒体识字,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识字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多媒体在指导朗读时的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写的能力,其中朗读训练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多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4多媒体在理解课文内容中的运用

在以往的教学中,理解课文时形式比较平淡,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持续性短,自觉性差。多媒体以直观、形象的内容去感染和吸引着学生。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古诗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录像地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障,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级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彩。

5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3)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老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老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枯燥烦琐的知识记忆上,这与语文教学的初衷是相悖的,造成学生普遍厌恶语文学习。

一、使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可以使学生得到视觉和听觉的享受。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增强。通过多媒体,我们可以更好地把课堂知识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提供直观的材料,通过直观的材料引导学生去分析、总结,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老师要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正确利用它的优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二、通过巧妙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巧妙的提问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精神集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过程的提问不是简单的发问,而应该是老师课前精心设计的、由浅入深的问题,通过这样巧妙的提问,学生对学习会产生欲罢不能的动力,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三、通过游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年龄偏小,好玩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大都喜欢玩游戏。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开展适当的游戏,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课堂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首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适当引入游戏。因为在教学开始前,学生普遍沉浸在课间活动的氛围中,比较激动,注意力不集中,不在学习状态,所以老师在讲课前可以安排适当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将精力放到课堂,逐渐进入学习状态。这样不仅集中了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增强了教学效果。其次,老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加入游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味地讲解灌输,学生也只是做题练习,课堂十分单调枯燥。这样小学生很难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如果我们巧妙地引入游戏,就可以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课堂也变得轻松活跃了。

四、老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

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程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对老师所授学科的学习兴趣,所以,老师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老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育工作充满热情,还必须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和文化积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被老师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所吸引。

另外,还要多看古诗词。古诗文语言的特色字字经典、内涵丰富、有着独特的韵律美。在教学中,老师适当引导学生读一些初中生所学的诗词,以激发学生为以后学诗词打下基础。例如,读温庭筠的《梦江南》就要读得委婉、缠绵;读的《沁园春·雪》要读出豪迈、宏大的气势;读李煜的《相见欢》要节奏舒缓,带着无可解脱的愁苦……由此来引导学生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对这些优秀的诗词,不仅要多读熟读,而且要熟读成诵,烂熟于心。需要时信手拈来,使它们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务,使文章厚实而优雅,添加文化含量。

对于古诗词中的经典名句不仅要反复诵读,更要细细品味。教师要经常有意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诗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功力。品读的方法有很多,可从关键字词、句式、修辞、节奏、平仄等方面入手。

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分享。课堂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还可以通过观察别人来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合作学习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很难顾及所有的学生,不能完全照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水平。通过交流和合作,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且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此外,在交流合作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营造和谐愉快的合作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都能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帮助他们树立团队精神和积极的合作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课堂不再压抑沉闷,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才能提高学习兴趣。

比如,《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庐山瀑布磅礴的气势。再如,《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简单的十个字就描绘了大雪时山中无飞鸟、路上无行人的萧索景象,两行诗对仗整齐,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又使人产生无限想象。教授古诗词就是要带动学生这样细细品味语言,我们古典诗词的魅力就出来了,学生就会喜欢上民族的语言,就会接受语言所承载的文化。

六、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4)

内容摘要:现代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现代教学手段语文教学优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语文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新形势下,如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能够形象表现许多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其收效之大是教师的许多口头表达所不能企及的。那么,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为教师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插上了翅膀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如在教《故乡》一课时,在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在外貌、神情、言行、性格、对“我”和对生活态度等方面有何变化以及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教师投影显示出完整的板书设计。这样做,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快了好几倍,再利用节省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的外貌,写出其变化。写完后,指名学生读一读、评一评。使学生能多方面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增加了学生学习、思考的机会和训练密度,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其次,可创设情境,增加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创造。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教《春》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幅风景图,让学生观察指出哪幅是春景图,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像。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配音员丝丝入扣的朗读,让学生在有如亲临其境之中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由于学生对石拱桥知之甚少,无法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和制作特征。于是利用CAI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的画面。学生兴趣盎然的边听着教师讲解,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分析、比较,学生们终于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

第四,可丰富作文素材,培养观察、分析、联想、想像能力,拓展思维空间,优化作文教学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联想想像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如作文课上,投影漫画《妈妈水开了》,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漫画内容,然后根据此漫画,分别用描写、说明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各写一段话。学生写完后,教师投影预先写好的三段例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三段文字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找出存在问题并作修改,再投影学生修改前后的习作,大家评评、议议。最后再让学生结合漫画内容,联系自己实际,谈感受,谈体会。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描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的区别,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教读《皇帝的新装》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学生观看了课本剧录像片后,教师引导他们张开想像的翅膀,创作出更加精彩的“课本剧”。

第五、可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综合运用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这是已被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特别是生动多变的画面,开心启智的音乐创设了教学的情境,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激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如教《春》一课,每学习一幅“绘春图”前后,都播放一遍配音乐配画面的朗读录像,让学生小声跟读,移情入景仔细品味,达到了当堂理解成诵的目的。

事实证明,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时,我们也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目的明确,讲究实效。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切忌形式主义和盲目使用。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各种媒体的不同功能,选择运用。训练朗读能力,可选用声学媒体。如让学生听优秀播音员和演员的朗读录音,也可录取教师或学生的范读播放。这样,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纠正朗读中的种种不良现象。教读文学作品,适当地放映有关影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提高认识。总之,使用任何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目的都要非常明确,要讲究实效,科学使用,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起不了应有的作用。

2、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篇(5)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阅读能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162-02

新课改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知识水平、思想品德和实践能力,而开展语文阅读活动符合新课改的标准要求,能够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的知识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内涵。本文将简析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分析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因素,并从优化阅读鉴赏教学方案,结合读写教学模式,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等三个方面来举例浅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全面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利于推进语文教育改革,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奠定学生的语文基础,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与储备,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促进语文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二、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因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主要因素包括教师的专业技能、语文教学课堂语言、教学模式和学生的阅读兴趣等。[2]从教师的专业技能来分析,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绝对的引导作用,要使课堂富有生机与活力,应激发小学生们学习的激情,所以学校对于授课教师的培训就显得特别重要。学校应该不定期举行教师的技能比赛、阅读知识的演讲比赛、教师授课方式的研讨会等,从而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其次。在小学的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语言中,教师使用较为生动、多样、灵活的语言会极大地调动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能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小学语文课堂的语言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采用多元化的语言,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使得学习的效果大大加强。因此作为教师要采用灵活、生动、幽默、创新的语言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适当的评价,从而避免因教学语言的不恰当给学生的学习以及身心造成伤害。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些走出教室的上课模式会被更容易的接受,在课外活动中,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大自然,真正感受到大自然所蕴含的美,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目前,在许多学校会不定期开展室外拓展活动以及与当代有名的作家对话的活动,这类活动的开展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提高,同时对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进行差异化的阅读教学,即要求教师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教学模式,按照学生学习基础及性格分为不同的层次,即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教师在对待优等生时,要遵循他们学习的习惯并进行有利的引导,教师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对于中等生而言,在一般班级里面会占到绝大多数,因此教师应该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到这些学生身上,进行不断培优使他们能够转变为优等生;对于后进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差,教师对待这一部分学生时要有足够的耐心,不断激励他们参与到课堂的互动当中,鼓钏们积极回答问题,进而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同时也提高了他们阅读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成绩不断提高。

另外,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兴趣是唯一能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学生的注意力越集中,持续时间越长,听课的效果就会越好。反之,如果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即使教师不断重复讲课的内容,但是孩子还是听不懂或者记不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孩子对于语文阅读学习的信心,而且慢慢会对阅读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小学的语文阅读课堂上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断转变,从而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

三、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初探

(一)优化阅读鉴赏教学方案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阅读教学效果必须重视优化阅读鉴赏教学方案,而以朗读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3]因此,要加大对学生朗读技能的培训。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比较陌生的字词,就会影响学生阅读的效率,同时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是否有感情地阅读,也会影响学生对于文章感彩的把握和文章内容的理解,因此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阅读朗读环节时,要注意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确保不能看错行,同时要注意字词发音的准确性;第二,语句的停顿适当,以词组的形式进行阅读,不能单个字地朗读,而且要注意语意的连贯性;第三,杜绝口头语,由于有些学生受平时口头讲话方式的影响,在进行规范文章朗读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会使用一些词,如然后、就是、是吧等,因此教师在进行朗读训练的时候要注意对学生正式表达方式的训练;第四,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感情的训练,要纠正学生的不正确发音,如声母韵母的区别、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别,从而让学生能够字正腔圆地进行朗读。而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兴趣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的气氛高涨,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际的教学环节,这样学生学习的效果会大大加强,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反之,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没有与学生互动,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就会不集中,以致影响其成绩,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或者产生厌学的不良情绪。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游戏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当学生遇到相对比较难懂的问题时,教师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举类似的例子先让学生学习,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出现误区时要及时纠正。不断地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反馈而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和更新授课内容。

其次,语文阅读是一门艺术,它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对于事物的判断认知能力,同时阅读是最能够考查一位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形式,它要求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学到的知识对文章进行剖析,从而得出一定的道理,它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是比较强的,因此,教师就应该在平时多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阅读技巧和方法的训练。同时在课堂之外,多组织一些阅读方面的交流会,并成立阅读角,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喜欢的书籍和文章与其他人分享。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一些小游戏的互动,通过学生之间的竞争鼓励学生,如“比一比,看哪个学生最聪明”“赛一赛,看哪个学生具有敏锐的阅读思辨能力”“比一比,看哪个学生最细心”,等等。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互动当中,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性格变得更加开朗,更重要的是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例如在讲解《乌塔》的时候,为学生组织关于“中外教育”的辩论赛,让学生在阅读思辨活动中认知中西方教育的文化差异,汲取两种教育的优势,探讨弥补中国教育缺陷的措施。

另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合作阅读活动,为学生营造合作学习、共同监督的氛围,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加强知识积累,发展自身的阅读思辨能力和沟通能力。例如在解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阅读,探究文中所说的“碰壁”的真实含义,并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共同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朝花夕拾》《野草集》等,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发表阅读感想。

(二)结合读写教学模式

使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热爱朗读、勇于交际、乐于写作的习惯,辅助学生巩固语文基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教师理应结合这一模式,创艺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内涵。在进行创艺作文教学时,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读写教学,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经典美文,真实地感悟具体实物存在的美,让学生通过听觉、触觉以及视觉全方位地感悟身边的美,教师还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借助优美的图片、文字以及视频使得课堂的内容更加丰富,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创新自己的作文内容,从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例如在让学生练习写关于“星空”的作文时,用课件为学生展示自然星空的美丽画面,让学生赏析巴金先生的散文《星空》,指导学生学会引用文中的经典名句“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和“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等,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加强学生的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为学生扩展“创艺作文”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在讲台上诵读自己的优秀作文,引导其他学生对该篇作文进行聆听、阅读与赏析,指出本文的精彩之笔。另一方面,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审美精神,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解《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时,教师理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摘录经典语句,深刻理解文章内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开国大典》这幅画面,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学修养。

(三)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

教师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好,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例如在讲解《猴王出世》和《武松打虎》这两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和《水浒传》两部文学作品,以此做好语文阅读的延伸工作,让学生认知经典文学,扩展阅读知识视野,提高文学素养。[4]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促进语文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教师理应不断优化阅读鉴赏教学方案,结合“读写教学”模式,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加强学生的文学功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荣华.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课型及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2(10):1.

[2]董九英.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