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职业道德观论文

职业道德观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3 15:15: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职业道德观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职业道德观论文

篇(1)

【关键词】专业学位;行业文化;融入;职业道德教育

建立职业道德,是人们从自身职业的特点出发,确立具有本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以此调节和约束职业行为、促进行业文明新风的形成、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1]全日制专业学位与学术型研究生的不同特点,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更注重适应行业职业实际工作所需要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其侧重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以专业实践和实际操作为导向,强调学生在生产实践中的实践运用,这样的定位就决定了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对他们进行专业的知识教育,提升实践研究能力,更要对他们进行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

一、专业和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不足之处

(一)培养单位重视不够

目前国内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完全等同于学术型培养,并没有突出专业学位的应用性培养,培养单位对于专业学位的理解不够全面,直接导致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忽视,对于专业学位职业道德教育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误区:一是非必要教育。许多培养单位及导师都并没有把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主要培养内容,他们普遍认为学生只要做好论文和毕业设计研究,加强外语能力提升,重视科研道德、学术风范的教育也就达标了,很少有培养单位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二是认为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用人单位的事情。职业道德这种客观而鲜明的职业性特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用人单位有着不可推卸的培养职责,并要通过岗前强化培训和岗位行为训练来完成,一些研究生培养单位据此认为,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既缺乏职业依托和载体,也不是研究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它是研究生毕业后其职业归属单位的基本义务。[2]三是过高看重学生个人素质。许多高校及科研院所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能力,轻品行的培养观念,他们认为攻读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都是成年人,许多本身也有工作能力,大家已经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无须由学校及老师再来重复教育,再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也完全没有必要。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环境还有待改善

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全国人民积极努力奔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有些人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受到了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也冲击了许多学生的头脑,使部分研究生存在一些见利忘义、违背良心、不讲诚信、缺少奉献等不好的职业道德观,这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目前研究生的不断扩招,以及人们的浮躁心态,给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造成了更加艰难的内外部环境。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单一落后

目前国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模式,培养单位对学生所做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多缺乏行业性、职业性、特色性,大多还是以道德教育、法律常识普及为主,以公共基础课程的形式居多,通过老师传统面授或者请专家讲座为主。教育过程中缺少行业、企业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开展相关教育大多还是走马观花、泛泛而过,流于形式。学生对于此类教育也是应付为主,接受甚少,不能很好的提升和影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观及价值观。

(四)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教育脱节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忽视培养与企业文化的衔接,校园文化、行业文化脱节,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空洞、流于形式,学生对行业、对企业、对职业文化缺乏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对行业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及其素养不够,这样是不利于培养实践能力强、职业素养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行业文化融入”职业道德教育

(一)构建“双结合”的“行业文化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模式

我国的专业学位主要通过校内集中培养和校外实践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在校内,研究生培养单位主要通过集中面授、导师授课、导师指导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及专业能力。在校外,培养单位主要依托与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培养基地、培养工作站。培养学校应该根据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把与学生相关的专业设计的行业文化全面融入。一是校内教育注重与行业文化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学习守则全部融入行业文化,通过行业文化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重庆科技学院在2012年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首批试点单位,学校根据国家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行业特色实行“2461”人才培养模式,即双主体(学校,企事业/政府部门)、四结合(科教结合、工学结合、学做结合、内外结合)、六共同(招生就业、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实施教学、考核评价、管理制度)、全过程(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明确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写入培养方案,在培养学员制定的职业道德教育方案里将培养领域的行业文化作为重中之重。另外在校外教育注重与行业文化结合。校外教育指学生深入企业,在企业进行实际研究时充分感受和体验行业文化,通过文化熏陶提升自己对行业职业道德的认识,潜移默化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二)“行业文化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校园文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影响非常大。通过行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正面引导学生并通过将“行业文化融入”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除了传统的理论教育以外,可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学校可以定期邀请行业精英、知名校友、业内外专家、模范校友来举办与行业文化、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讲座,以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己的职业观点、自己对行业文化的理解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从而形成正面影响,将职业道德的理论知识、行业文化及职业道德理念通过活动融入学生心中,从而积极有效的提升研究生的职业道德。重庆科技学院在不同领域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提出了对研究生讲座的要求,培养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研究生学生会、研究生社团,开展与行业相关的各类活动,通过文艺表演、辩论比赛、征文大赛等多种形式结合行业文化全面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水平。重庆科技学院在对石油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就特别注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做到石油文化的 “四个融入”:一是石油文化教育融入学风建设;二是石油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如在校园设立石油浮雕、各大油田捐赠校庆纪念碑、纪念林,在学院办公室、实验室区域建设石油文化墙,按中石油标准建设校内石油工程实践教学基地;三是石油文化教育融入学生“第二课堂”;四是石油文化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管理。在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下,激发了石油学子爱国、爱校、爱石油的热情,使学生还没有出校门就感到自己已经是一名光荣的石油建设者了,也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3]

(三)校内外导师要善于做好“行业文化融入”职业道德教育

专业学位研究生大多拥有校内外导师。导师对于研究生在学习生活、科研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价值观都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许多学生工作经验少,甚至有许多还是应届大学生直接攻读专业学位的,导师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首先,导师要以身作则,给予学生模范的榜样,校内导师首先应该将行业文化融入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去,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如会计专业硕士的导师应该将会计专业的严谨、精确的工作态度,去影响,去感染学生。校外导师大多是在行业和专业有一定造诣的专家,他们更应该结合本职工作成为学生职业道德观形成和职业生涯的引路人,如医学专业的校外导师应该将医生救死扶伤、不辞艰辛、助人为乐、追求真理、维护医术纯洁的行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其次,校内外导师还应该利用与学生接触的时间、空间、环境的优势,多与学生交流沟通,通过专业、行业的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人生观。

(四)将行业文化融入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人要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除了理论影响以外,更多是来自于自己的亲身实践体会,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将良好的职业道德观转化为自己的思想理念,引导自己正确的行为,从而在根本上影响自己的职业态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求学期间,培养单位应该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参加社会和企业实践等活动,通过实际体会行业精神和文化,形成不怕艰难、勇于承担的意识,通过行业文化的正面影响,增强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在企业的实践,理解行业的艰辛与不易,形成爱岗敬业、团队合作的团队精神,最终将这些转化为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正确的职业操守。

(五)加强运用新兴教育方式,多管齐下将行业文化融入职业道德教育

研究生培养单位除了采取传统的教育方式以外,可以运用现代化、新技术,学生喜欢的一些方式,将行业文化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如大力运用新媒体教育,在媒体融合和信息融合的大背景下,可以利用新媒体在高校中形成全校共享的资源平台和信息平台,整合各方资源[4],如可以开设职业道德教育微博,开设公共教育空间,职业道德微短文比赛,还可以进一步加大体验教育,同时让学生自己拍摄行业上故事,通过微视频的传播;加强公益短信、网站建设,最终通过多种方式加强行业文化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融入式教育。

三、他山之石,为我所用

(一)建立行业文化融入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

国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非常注重将行业文化和职业道德教育结合,为了进一步推进相关教育,许多国家通过建立相关评价标准和体系,保证行业文化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如,日本的专业学位研究生院为保证其专业教育质量,确保专业教育里能有效将行业文化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每五年接受一次第三者评价机构的认证评价,每个专业都有其对应的评价机构,评价基准由第三者评价机构制定。[5]在考核的时候明确由培养机构是否有行业文化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对此种形式教育的接受度等,这些都将作为考核培养单位培养效果的重要指标。美国注重学生对于行业文化的了解、对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形成考核,在对学生毕业的时候,都将通过导师、问卷测试、第三方老师面谈等多种形式,综合测评学生的个体学习质量,将此类指标作为重要评估要素。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经验,再结合培养单位自身的实际,创新行业文化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也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

(二)学生就业质量与行业文化、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相关

国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非常关注学生就业,关注学生的就业质量,研究生培养单位及相关第三方评估机构通过采取多角度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质量进行评估。美国MBA评估就对学生在就业前后有详细的模型和之标题就行评估,两个模型里都会有对学生职业道德、学生行业文化的评估,通过评估再对教学进行调整,确保学生的就业质量,让所有的用人单位招收的不仅是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对行业文化高度了解,具有专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学生。

四、结语

国内研究生培养高校要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区别,要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具体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做好校内外教学巩固中欧,注重培养根据企事业单位要求,具有高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的融入行业文化,通过文化的融入和影响,使学生具有高适合行业、具有高度责任心、奉献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论加强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唐廷科、张福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年第 13 卷第 1 期;

[2]《加强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丁 林,《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8期;

[3]《传承石油文化 培育石油新人》张其敏、李文华、刘 洪,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期;

[4]《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思想文化宣传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杨睿宇、王苑玲、崔永鸿,《法制与社会》,2012年02(下);

篇(2)

论文摘要:老年服务与管理工作以老年人为对象,从业者尤其需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本文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内涵和培养目标入手,提出了职业道德培养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

一、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内涵

职业道德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职业行为和职业关系中的特殊表现,是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及应具备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老年服务与管理工作以老年人为对象,从业者尤其需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这就要求学生理性地认识将要从事的行业的特点和发展前景,热爱所从事的工作和服务对象,并愿意为养老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此专业的学生需具备“尊老敬老,无私奉献;自尊自强,爱岗敬业;严谨细致,技术求精;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规范。

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目标

(一)正确的职业道德认识。

要不断加深学生对所从事工作的理解,从而在思想上尊重老人、感情上贴近老人、行动上服务老人。

(二)丰富的职业道德情感。

无论是从事护理工作,还是从事管理工作,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服务对象都是老年人。通过职业道德培养,让学生们真正懂得从事老年护理工作,需要有爱心、耐心和热心。通过亲身感受,让学生们深切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工作,从而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们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三)坚韧的职业道德意志。

体验和认识将从事的职业和自身角色的特征,对其进行准确定位并树立自身的角色,以职业意志为引导,并反映在自身的职业活动中。

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必要性

(一)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有利于造就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阶段,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能使学生深刻领会职业本身的意义,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的积极性,以便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形成专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为社会作出贡献和促进自身价值得以实现。

(二)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尽快“社会化”。

学生正确的职业观、职业道德是在接受了长期的教育后逐步形成的。因此,充分利用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的有利时机,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教育,将有助于他们明确自身将来社会角色责任,有助于他们顺利地走上社会、融人社会,促使他们在由学习阶段到就业阶段的重大转变中,尽快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

(三)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把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能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是高校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思想政治模式全面发展的要求。

四、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职业道德培养的三个中心建设。

职业道德的培养不是一毗而就的,而是需要系统的专门的训练,应建立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训练中心,主要从道德素质要素着手,从品格、心理、礼仪等方面分项目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职业道德训练,包括学生职业品格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礼仪训练三个方面的内容。

1.开展职业品格拓展。

(1)开展“健全人格,提升职业品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系列活动。一年级,以了解自我为主发现自身潜在优势,提升专业认同度;二年级,以了解专业需求为主挖掘职业技能优势,提升专业自信;三年级,以了解市场需求为主寻找职业与能力结合点,提高就业对口率。

(2)举办以“学技能、爱专业”为主题的拓展训练活动。以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为突破口,让学生根据个人爱好和能力,有选择地参加各种素质拓展活动,通过“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进行诚信品质、求索精神、团队合作、抗挫能力、竞争意识等品格养成教育。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从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深人认识自我,通过优势分析和弱势分析,全面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扬长避短。

(2)各年级进行各有侧重的心理测试。一年级以了解自身特性中的气质、性格测试为主,帮助学生客观了解自身特点;二年级以了解专业所需心理特点为主,了解自我能力与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寻找改正的途径;三年级以了解职业能力为主,知晓自己适合的职业特点,帮助学生知晓擅长的职业类型,为求职提供依据。

3.开展职业礼仪训练。

(1)从行业特点和职业岗位要求出发,着眼于开展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礼仪培养和训练需要,通过专门的礼仪培养和训练,使学生的仪态仪表更趋职业化,符合行业的要求。

(2)着眼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公关礼仪大赛,培养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将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文明礼仪知识普及活动充分紧密结合起来。

(二)完善职业道德建设途径。

1.职业认识与职业规划。

通过参观养老机构,聘请养老护理一线的模范人物、实训基地护理与管理人员和相关行业的专家为学生做讲座,与往届从事养老工作的毕业生和校外实习基地老年人加强交流,学生认识职业特点、职业要求、职业的发展和职业的社会意义,并做出个人的职业规划。

2.认识养老机构和老年群体特点。

学生通过实习,了解养老机构的组织特点、经营与管理模式以及发展趋势,根据目前养老机构存在的优势和不足,设计理想的养老管理模式6学生从人学开始就与校外实习基地的老年人“结对子”,与老年人进行交流,并对老年人进行跟踪服务,以了解老年群体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特殊需要。

3.规范服务行为。

通过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培训以及职业礼仪训练等方式,掌握养老机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掌握沟通技巧与服务礼仪,规范服务行为,提高职业素质和岗位服务水平。

4.社会公益活动与自我教育。

通过到养老机构和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生活照料等服务,参与慈善总会义工分会、红十字会等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

5.完成“个人职业道德建设总结”,接受“德育答辩”。

学生毕业时需完成“个人职业道德建设总结”,在毕业前进行“德育答辩”,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现场表现、书面总结、同学互评等形式为学生评出分数,对学生大学三年职业道德进行检验和总结。

(三)强化全方位职业道德意识培养。

1.学校方面。

(1)开展职业道德讲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道德规范并不了解,由此应结合专业开展职业道德讲座,组织学生学习本专业、本行业的职业道德标准。聘请已就业并有成就的大学生回母校作报告,讲授他们的体会,通过正面引导,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通过组织法制讲座,通过反面的案例,警示在校大学生应遵守职业道德。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有关职业道德的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专业技能大赛;根据学生的兴趣,举办各种培训班,成立课外兴趣社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利用宣传栏,张贴有关职业道德的规范、原则、核心等内容的宣传材料,促进学生人际沟通、业务动手、岗位适应等能力的养成和提升。

2.教师方面。

在每一门课程中开展相关职业道德教育。所有的教师都要在自己所教的课程中,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社会实践中大量的案例,讲授相关的职业道德知识。在课堂上多开展学生讨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

3.学生方面。

篇(3)

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员服务过程的研究,笔者发现,绝大多数馆员都比较注重对馆藏纸质文献资源的管理和服务,而往往忽略对其馆藏资源的宣传及如何提高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对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这种现状不但影响馆员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而且关系到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阻碍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原因如下。

1.1外部因素

1.1.1学校因素

其实不止高校,国内高校的领导们都把教学、科研、学校建设、招生就业等工作作为重点来抓。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师生学习提供所需文献资源与服务,但其作用很难被领导和高校师生意识到,只有在高校的升级、评估等重要关头,各级领导才会意识到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性而采取突击检查。高校领导长期的冷漠态度容易使图书馆员们产生错误想法,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馆员对自身职业道德建设的认同感和积极性。

1.1.2读者因素

不仅高校领导忽视图书馆及馆员的价值,高校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也存在轻视图书馆工作的思想。他们认为自己的职业比馆员的职业更崇高,馆员的工作过于简单,许多教职工认为馆员的工作有初中学历的人员也完全可以胜任。因此,一些教师在借还书时态度傲慢,特别是出现超期罚款、赔书等情况时不免会有情绪,认为是馆员故意刁难他们,甚至觉得罚款归馆员私人所有,难免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使原本简单的过程变得颇为尴尬。另外,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年轻气盛,对高校图书馆每年举办的新生“入馆教育”不以为然,对图书借阅程序和馆内规章制度视而不见;一些读者对馆员的工作缺乏应有的尊重,稍不如意就出言不逊,以至于馆员与读者之间时常发生一些不愉快的小摩擦。这种微妙的服务关系也容易滋生馆员的消极倦怠心理。

1.2内部因素

1.2.1馆员的自我意识

高校图书馆员既是图书馆的工作者也是社会的重要成员,他们也必然会受当今社会的各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一些馆员工作时挑肥拣瘦,工作态度不端正,不能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仅满足于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不出任何差错。另外,一些馆员既不关心日新月异的科技信息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也不主动学习、掌握新的网络信息知识,不研究读者的需求动向和阅读心理,这种懒散的工作作风使自己的工作很被动。

1.2.2与读者的关系

有些馆员工作消极被动,忘记了高校图书馆“读者至上”的服务宗旨,对读者态度冷漠,把读者视为工作负担;此外,读者的傲慢态度及刺激性的语言也容易激化两者之间的矛盾。一些读者把对某个馆员的不满情绪直接反映给校领导,被批评的馆员只能忍气吞声,这种不满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和发泄,就会影响到馆员的心理健康,使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僵化。

1.3职称因素

馆员的职称决定了馆员的工资收入,是每个馆员最关心的实际问题。高校的职称评定对馆员的最高学历、职称外语等级考试成绩、在规定年限所发论文的数量与质量、职称评定的年限、参与的科研项目、所获奖项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些评审条件无形中对工龄较长、学历较低的馆员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以民族学院副研究馆员职称评审标准为例,职称英语至少要达到A级55分才有资格参加评审,虽然这个分数比国内其他高校来说已经低了5分,但很多年龄大的馆员知难而退,退休时也只是个馆员;而对馆员的日常工作,特别是职业道德等没有明确细致的要求。这种评审标准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一些馆员的工作积极性。这些标准促使图书馆员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参加各种有奖励的活动来为职称评审加分,而忽视了对自身服务质量与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以上原因都严重影响到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与馆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也阻碍了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健康发展。

2重视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伴随各种新思潮的冲击,人们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图书馆员作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熏染,其职业道德观念面临着各种严峻的考验。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一些馆员产生职业倦怠心理,不思进取,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不能与同事、师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服务态度很差。这些不良现象不仅关系到馆员自身的形象问题,也损害了全体图书馆员在师生心目中的整体形象,使得高校图书馆在全体师生中的影响力大打折扣。因此,要使高校图书馆员对本职工作充满激情,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窗口作用,重新树立图书馆员在读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加强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非常必要。

3加强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简单的借还模式正被网络信息化和数字化服务模式所取代。这对高校图书馆员来说,将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也将为高校图书馆事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图书馆员的自身素质、文化素养以及过硬的业务素质是做好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前提,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3.1坚定馆员的政治信仰

自治区位于我国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都比较特殊。我国政府历来就有“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治国方略,由此可见,自治区在我国的重要性。高校图书馆员作为自治区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时刻要把“爱国、兴藏、敬业”铭记心中,要把“以人为本、服务读者”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在工作中不仅要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只有坚持和弘扬高校图书馆“服务读者,服务社会”的办馆宗旨,才能真正承担起高校为祖国、为培养高素质、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新的合格人才的历史使命。

3.2树立科学的职业道德观

高校图书馆要加强馆员职业道德建设,让全体馆员始终都有一种科学的职业道德观念来约束自己。馆员只有拥有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把“以人为本、读者至上”落到实处。同时,对全体馆员进行职业道德建设要制定科学的方案,做到因人而异,树立馆员职业道德标兵,激发他们自觉追求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的热情,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3.3领导的重视

高校应在学校层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文件,使全体馆员意识到加强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使这项工作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图书馆领导要带头,在全馆营造严格遵守馆员职业道德的良好氛围,馆员要严于自律,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3.4提高馆员创新服务意识

馆员是图书馆文献资源与读者沟通的纽带,要主动热情地为读者服务,认真思考读者咨询的内容,耐心解答读者所提的问题,不断改善工作作风,在辛苦而繁琐的日常工作中始终做到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创新是推动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原始动力,高校图书馆员要培养自己不断开拓创新的服务意识。资源、管理以及服务模式的创新都离不开图书馆员的思考和实践,只有馆员们积极参与、认真实践,才能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特点的管理服务模式。图书馆员只有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满足不同读者的多样化需求,赢得读者对创新服务模式的认同和赞赏,才能为高校师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高校图书馆事业才能更加健康发展。比如,民族学院近年来推行的学科馆员服务、送书上门服务等活动,通过学科馆员与教师们定期联系、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在图书采集、预约上门送书服务等活动中使高校教师积极参与其中,获得了广大教职工的信赖与好评。

3.5提高馆员业务素质

高校图书馆要定期对馆员进行业务知识与业务技能培训,使每一位馆员都拥有独立完成文献采集、加工以及流通的能力,这是一名合格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高校图书馆员要重视外语学习,使自己至少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以便时刻关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的最新管理模式,及时了解他们的最新研究动态,结合本馆实际不断推出创新的服务模式。图书馆要定期举办业务知识与业务技能比赛,鼓励馆员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积极为馆员争取去外地参观学习的机会,使馆员们不断开阔视野,以更高的业务素质适应未来高校图书馆的工作。

3.6培养馆员的互助协作精神

高校图书馆服务是完整的、系统性非常强的工作,各部门之间密切相连,无论哪个部门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整个图书馆的正常运转。因此,这就要求全体馆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与同事之间的互助与协作,争取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4结语

篇(4)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

高职院校近年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全国有1000多所,在校生800多万人。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现有的各项设施和管理手段一时很难适应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学院图书馆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尤为突出。图书馆除了依靠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手段以外,对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要求也很高,它是实现学院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的首要条件,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实现从外延扩张到内涵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道德是图书馆员在图书馆事业这一特定的业务工作中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关系图书馆事业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只有加强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使图书馆工作落到实处。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早在2002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就在《中国图书馆职业道德准则》试行中提出了10条道德规范:(1)确立职业观念,履行社会职责;(2)适应时代需求勇于开拓创新;(3)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情便捷;(4)维护读者权益,保守读者秘密;(5)尊重知识产权,促进信息传播;(6)爱护文献资源,规范职业行为;(7)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专业素质;(8)发扬团队精神,树立职业形象;(9)实践馆际合作,推进资源共享;(10)拓展社会协作,共建社会文明。从以上10条来看,不仅要求图书馆员要钻研业务,还应掌握各学科知识,提高专业知识,真正做到尊重知识产权,维护读者权益。

但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员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图书馆职业道德的监督机制不完善。尽管各图书馆已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一直对图书馆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导致规章制度的执行常出现梗塞而无效的现象。(2)图书馆工作者在履行图书馆职业道德时,会有表面化和僵化。如有些图书馆员认为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就是仅仅表现在“文明用语”、“态度热情”、“服务周到”等具体行为上,而忽视了内在素质的提升。在履行诸多职业道德规定时,并非诚恳地、发自内心地对待读者,态度上表现得比较死板和生硬。(3)图书馆员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冲破陈旧的思想禁锢、狭隘的思维方式,自足、求稳的精神状态占据上风,缺乏勇于探索和创新实践的魄力。这些表现都迫切需要加强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建设。

二、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要进行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让全体馆员都有一种社会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认识到图书馆发展到今天,在理论观念、物质形态、信息传递手段和服务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的今天,人们迫切需要对信息质量进行过滤。图书馆人作为中介者的角色将变得更重要,这是历史赋予图书馆人的社会责任。图书馆员只有具备了高深的职业道德品质,才能做到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服务用户都能重承诺、讲信誉。同时,进行职业道德建设要有科学性、全面性、针对性,对不同类型的道德欠缺行为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通过树立榜样,激发起大家对高尚道德人格的自觉追求,提升图书馆员的修养。

(二)规范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职业道德准则

制定切实可行的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图书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的有力体现。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根据本行业特点,结合本馆的实际制定出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同时,制定“工作条例”、“业务规范”、“考核标准”及其他各种约束性的规定,以有章可循。

(三)全面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

这里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热爱图书馆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事业心,有工作责任感。(2)养成良好的服务态度。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这是图书馆员的天职。可以说,没有读者,图书馆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没有读者来图书馆寻觅文献,图书馆员就没有自身的价值。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基本上都体现在“服务”二字上。因此,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是图书馆职业道德的灵魂。(3)要刻苦钻研业务,勇于开拓创新。现代化的图书馆事业需要高素质的图书馆人才,这就要求每一位图书馆员都认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适应事业发展的新需要。只有持之以恒、虚心好学,才能促进个人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整体提高。(4)要严于律己、团结协作。这是图书馆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衡量图书馆员相互关系的价值尺度。因此,每一位馆员都应以满腔的工作热情严于律己,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对待图书馆的每项具体工作,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篇(5)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建议

一、会计职业道德概念的界定

会计职业道德是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会计职业特征的、用来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作为意识形态范畴其影响因素很多,如民族文化、传统习俗、价值标准等。会计职业道德贯穿会计运行的全部领域和过程。如同其他职业道德,其基本要求是忠于职守,所有会计从业者在其会计岗位都必须恪守准则、职业道德、履行岗位职责、完成自身承担的全部任务。会计职业道德属于一种非强制性的规范。

二、目前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业道德品质败坏 ,追求私利 ,监守自盗。会计人员中的极少数一部分人 ,由于长期不注意自身道德修养 ,为了追求奢侈生活 ,个人享乐 ,经不起金钱、 权力和美色的诱惑 ,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 ,会计职业道德沦丧。

2、迫于单位领导的压力 ,失去职业道德。在现实中 ,一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 ,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通同作弊 ,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 ,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 会计账薄、会计报表。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则直接面临职业道德冲突的选择。

3、缺乏敬业精神 ,会论文格式计职业胜任能力较差。目前我国会计人员队伍中 ,有人认为会计工作整天就是与数字打交道 ,没什么高追求 ,特别是与其他职业相比 ,经济收入悬殊较大 ,心态不平衡 ,从而在工作中表现出马马虎虎 ,敷衍塞责 ,工作热情不够 ,积极性不高。要做好会计工作 ,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态度 ,还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和较强的工作技能。

(二)原因分析

1、社会变革及市场经济对价值观念的冲击。党的以来 ,我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们的思想意识 ,价值观念 ,都在随之发生变化。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社会经济成分、 组织形式、 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人们利益格局势必多样化和复杂化 ,原来那种单一的利益关系向大跨度、 多层次的利益关系格局变化。2.会计从业环境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坚持职业道德的外部法律环境不佳 ,表现在会计人员坚持准则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救济制度不完善,也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3、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缺乏有力手段和措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中有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但实际上从未见过职业道德培训。此外 ,造成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欠和失范的原因还有很多 ,如会计职业纪律松弛 ,惩治违法行为不利 ,缺乏职业道德自律组织和对道德优劣表现赏罚不明等。

三、加强我国会计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 加快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我国出现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等现象,也充分证明单纯依靠法律法规等强制性规范不可能杜绝一切弊端的发生,提高会计从业者的素质,必须辅以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来补充,制定和出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已迫在眉睫。

(二) 会计道德诚信教育是当务之急

在会计人员后续教育阶段,应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岗前培训教育的核心内容,使每一个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并将其作为各种经济组织考核、晋升、续聘和奖励会计人员的重要指标。

(三) 要对各经济组织的法人代表开展道德诚信教育

法定代表人代表组织依法行使职权,法人代表也必须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全部责任。何况现实工作中会计造假行为很多是同企业法人的授意指使或强迫密切相关。因此对掌握会计诚信水平支配权的单位负责人进行诚信教育,是会计行业的生命线,是根本。

(四) 加强社会舆论监督,规范会计职业行为

当前会计假帐屡见不鲜,与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下降密切相关。因此会计工作应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具体可采取来自内部监督如公司主管人员和职能部门的监督、内部审计和职工评议等;来自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财政、税务、银行等管理部门的监督;来自社会舆论的监督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介鞭挞违反职业道德的不良行为,树立正确的权益观和荣辱观,增强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五) 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必须有严明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职业道德不属于强制性规范,人们在执行时或多或少会产生松懈情绪,因此应在行业和企业范围内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检查考核评议奖励等制度,促使会计人员执行职业道德规范。激励约束要注意利益导向作用,要完善行业准入和禁入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春秋. 传统伦理的价值审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这次竞争上岗,我竞小儿科护士长。之所以竞争这一职位,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理论功底比较扎实,专业水平较高。我年毕业于卫校,在校三年的时间,我系统地学习了护理专业知识。年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设了高等护理专业,我积极报名参加,克服了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矛盾,于年获得了大专学历。通过勤奋的学习,扩大了知识面,对护理专业的新知识、新理念有了比较深的理解。同时认真对待院里组织的每一次业务考试、考核,多年来我的成绩均名列前茅。在工作中既注意了把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又注意了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不断升华自己的理论水平,自工作以来共撰写论文篇,其中在省级刊物(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上发表篇。比较深厚的专业知识使我的工作得心应手。

二、工作经验比较丰富,适应性比较强。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在科、科、儿科等不同的岗位从事护理工作,工作中我做到了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学习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每当院领导派我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我都善于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找出各自的规律和特点,尽快适应这一岗位的要求。年的工作实践使我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特别是在小儿科工作期间,每年都有流感大流行季节,针对病人多、任务重,输液穿刺比较困难的实际情况,能够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协助护士长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带领护理队伍加班加点、从容应对。通过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顺利完成了繁重的工作任务。

三、职业道德观念比较强,群众威信较高。多年来的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以及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使我牢固树立了“以病人为中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的职业道德观念。正是因为如此,在工作中我做到了服务热情、周到细致,关心病人、体贴病人。为了更好地给病人服务,减轻病人的痛苦,我苦练基本功,对操作技术精益求精。多年的工作既磨炼了我遇事沉稳的性格,也培养了快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自年担任小儿科副护士长职务以来,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协助护士长处理各种矛盾,做好各项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医院一系列有关卫生改革的文件精神,以改革求发展。工作中以身作则,服从领导、团结同志,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每项工作都能够善始善终、高标准地完成,从整体上提高了服务质量。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病人的赞扬以及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自己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等称号。今年月份被评为“病人最满意的护士”,为自己,同时也为医院赢得了荣誉。

以上是我竞争护士长的优势,同时也是我竞争护士长的资格条件。如果这次竞争上岗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认可,我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各位领导和各位同事,严格按照护士长岗位职责的要求,努力工作,扎实奋进、尽职尽责、恪尽职守,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力争做出新的更大的成绩。在工作中我将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贯彻执行县医院关于医疗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决策,特别是在护理工作方面,针对小儿科的实际,采取最适合、有效的措施,加大内部管理力度,调动同志们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每一个护理人员的最大潜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材料消耗,创造更好地经济效益。二是带领小儿科全体护理人员不断提高技术操作水平,让病人得到最佳治疗。进一步改进服务质量,使每一名护理人员始终保持最佳服务状态,为树立和维护××××××医院的良好形象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7)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法制建设推进司法改革,全国审判机关在司法实践中不断探索司法改革的新途径,在司法改革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世界所瞩目,也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司法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司法公正,这就不仅需要反映人类理性和良知的优秀法律和健全的司法体制,更需要一个高素质、高效率的司法群体去执行法律。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法官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职业,他们代表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体现着人类的道德与良知。人们在评论法院和评价法官时,不仅是从法院整个审判工作,更是通过对法官言行举止的切身感受来了解和衡量。只有维护法官职业的高尚性、法官的高素质性,才能够保障我们的社会主义法制顺利进行。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法官的形象显然与人们的期待有一定距离……看看最近两年的案件,也许我们能从中得到些启示: 2003年法庭集体作假的案发1,还有那接连出现的法官集体腐败案2……

过去,我们对法官的思想教育从未间断,但对职业道德的教育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对保障法官依法履行职责的职业道德建设抓得很不够;而法官的形象直接影响着法官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公信力,法官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关系到党和政府形象。所以,无论法官的法理水平多高、业务能力多强、审判经验多么丰富,对法官的职业道德教育都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本文拟以建立“中立、公正、高效、独立、文明”的现代司法理念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浅谈对法官职业道德的理解,以期在推进社会主义国家的法治化进程中有所裨益。

一、本文切入点——现代司法理念的确立

(一)理念的由来、含义

“理念”本是希腊语ideas,通常指思想。3它的原意是“图画”和“模型”,而后一些家赋予其新的含义,并形成了特定的概念。譬如,苏格拉底、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圆满的、真实的、永恒不变的,是本有的,由神所创造出来的非物质的实体,是现实世界的起源;康德则注入了理性概念,认为“理念”指从知性产生而超越经验可能性的概念4;黑格尔是“理念说”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念是“概念和体现概念的实在的二者的统一”。

拙见认为,对于 “理念”一词,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带有理性的信念”,是一种升华了的观念,或者更确切的说是一种价值观。具体来说,“理念”是人们通过长期实践活动出来的、并能够广泛适用于以后生产、工作、、生活等的原则、指导思想。一种制度在构建和设计之初,是需要有一种哲学原理作为其存在合理性的支撑,同时需要有一种成为其指导方向,作为其价值选择的标准,这就是该制度的“理念”。在随后的实际运作中始终贯彻它的理念,并使其得到验证。在这个过程中,某人始终遵循的原则或信念、信仰,就相应可以理解为他的个人理念。也就是说,我们在讨论“理念”时,一定要从两方面入手:制度层面和人的层面。

(二)司法理念

“司法”的组成主要包括司法体制、司法组织、司法程序、司法人员、司法实践、司法理念和司法环境。5我们这里讨论的“司法理念”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司法理念,即人们在认知司法客观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的基本观念,是指导人们在司法制度设计和司法实际运作的理论基础和主导的价值观。

(三)现代司法理念

1.什么是现代司法理念?

在明确了“司法理念”之后,再来分析“什么是现代的司法理念”。

现代司法理念就是以现代司法所要求的中立、公正、独立、民主、效率、公开等意识形态和精神指导来支配人们在司法过程中的思维和行动。从这个含义来看,每一项司法制度设计和司法实际运作都在一定程度上都要体现出现代性的司法理论基础和主导的价值观。现代司法理念的主要包括司法中立、司法独立、司法公正。

2.法官的司法理念:

从真理和实践之间的辨证关系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如果没有正确的司法理念为指导,很难会有正确的法律实践。正确的司法理念来自于法律实践,并在此基础上的加以总结,而它反过来又会对司法实践起指导、推动的作用,同时又丰富并发展了自身……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所以笔者认为司法理念在司法活动中扮演着一个指挥者的角色,处于基础性的地位。

探讨司法理念,结合之前我们对“理念”所做的定位,也要一方面要从司法制度方面入手,另一方面就要从其主体来进行分析。由于篇幅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本文只分析人的层面,也就是今天讨论的法官这个角度。

法官的司法理念就是法官在进行司法活动中所形成的总体上的原则和根本上的指导思想,也就是符合法律与司法品质的理念,其中便包括公平、正义、效率、廉洁等基本的司法职业道德观。

二、培养法官的司法理念,必须树立法官职业道德

(一)对道德的界定:

1.道德的含义:

在我国古籍中,最早是把“道”与“德”两个词分开使用的。道,本意是“道路”,引申理解为必然性的法则、等,同时具有价值评价的标准、理想的含义。德:本义为“得”,人之内在所得,即在成其为人的必要要求方面之所得。6

道德:(其英译为morality, principles of good behavior),指相应于一定社会基本人际关系规范的行为标准及其个人的品德养成。7

我们可以再看几个对于道德的经典理解:法国哲学家霍尔巴赫认为“道德是对他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则说过 “道德是主观意志的法”; 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更是称“道德就是幸福”!

可以说,道德是由社会舆论和个人信念构成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种无形的共用物品,是人们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一种社会形式。他的社会功能是通过道德的行为规范,使一部分社会制度的成本私人化,并通过自觉的形成合作而提高制度运行的绩效。8

2.道德的类型:

按照调整关系的不同,道德可以分为社会道德、宗教道德、自然道德、个人道德。按照存在的领域不同则可以分为恋爱婚姻家庭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9而后者由于其分类的特点,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当前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过程中,尤为突出。

(二)什么是职业道德?

1.定义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把一般的社会道德标准与具体的职业特点结合起来的职业行为规范或标准。也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所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恩格斯曾指出:“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为,都各有各的道德。”10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的特殊形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费尔巴哈》11一文中指出: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的、阶级的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反映行为的道德调解的特殊方向,又带有具体职业或行业活动的特点,是一般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重要补充。

2.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

在范围上,职业道德存在于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中间,是家庭、学校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内容上,职业道德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形成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在形式上,职业道德具有具体、多样和较大的适用性。12可以说,职业道德是维护一种职业的信念与尊严的基础。构筑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有利于促进社会生活的稳定发展,推进法治化国家的进程。

(三)法官的职业道德:

1.法官的职业特性:

法官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每天翻阅案卷,分析案情,开庭审理,处理实体事务、程序事务和审判管理事务;他们每天都在运用法律思维方式,对事实做出判断,解决一个个法律适用问题,通过日复一日的具体工作,将人类社会对公平、正义的信仰和追求具体化。法官不仅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同时肩负着医治社会疾病、解决社会矛盾的极其重要的职能,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最后一道屏障,被公众视为社会正义的守护神,社会正义的化身。

从某种意义上讲,法官的职业类似于医生。良医不但需要高超的医术,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他要有一颗救死扶伤的仁爱之心。除了为患者解除病痛外,他还应使患者体味到关爱,体味到生命的可贵。医生是病人生命的守护者,而法官则是国家法律的守护者、实现者,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一名不称职的庸医或缺乏职业道德的恶医,会给病人的生命带来创伤,而一名不称职的法官却会给民众乃至社会正义带来难以抹去的创伤。因此,法官的德行,不仅仅影响着他个人的形象,而且还影响着公众对法官职业、对法律正义的认知和评价。13正是法官职业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对法官职业道德的要求成为维护司法公正和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