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患者安全论文

患者安全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3 15:15: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患者安全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患者安全论文

篇(1)

1.1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工具经过检索及筛选,共有7个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工具符合入选标准,被纳入比较分析。它们分别是:①医院安全文化问卷;②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问卷(陈方蕾等编制);③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表];④中文修订版患者安全态度调查问卷;⑤医疗机构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量表;⑥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问卷(姜贺等编制)[16-17];⑦医院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量表[18]。7个测评工具中,有的是研究者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并向专家咨询,根据专家的意见修改而成,如工具①和⑥;有的是研究者参考国外已经公开发表的用于测评患者安全文化的问卷或量表,经翻译、专家咨询修订后形成中文版,如工具②和④,主要借鉴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研制的医院患者安全态度量表(SafetyAttitudesQuestionnaire,SAQ),工具⑤来源于美国波士顿大学ChristineW.Hartmann的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量表(PatientSafetyClimateinHealthcareOrganizations,PSCHO),工具⑦主要参考了国外的2个量表,《MSIPatientSafetyCultureinHealthcareOrganizationSurvey(2010)》和《Hos-pitalSurveyonPatientSafetyCulture》;而工具③则是由研究者直接翻译国外量表得来,量表为美国卫生保健研究与质量署(AHRQ)设计的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表(HospitalSurveyonPatientSafetyCul-ture,HSOPSC)。

1.2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工具的适用范围通过分析比较,发现以上7个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工具的适用范围不尽相同,研究者多以测评护理人员的患者安全文化为目的设计条目内容,较多研究护理人员的安全文化状况,如工具①医院安全文化问卷,②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问卷(陈方蕾等[8-9]编制),⑥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问卷(姜贺等编制)。明确表示测评医院整体层面(包括医生、护士、药剂人员、技术检验人员、医院管理者)的患者安全文化工具仅有⑤医疗机构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量表和⑦医院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量表。各测评工具的适用对象见表1。

1.3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工具的测评维度及测量学指标通过比较发现,7个测评工具的具体测评维度数目变异较大,少则5个,多达12个。各工具的具体测评维度见表2。7个测评工具性能的测定方法也不尽相同,其信效度指标也表现出差异性,多以Cronbach′sα系数法检验其信度,使用因子分析法检验结构效度。各测评工具的测量学指标见表3。一份信度系数好的量表或问卷,其总量表或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应在0.8以上,而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应在0.70以上[24]。由表3可以看出,工具②、③、④、⑥及⑦的总体Cronbach′sα系数达到了0.8,工具③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未见报道,工具④、⑥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并未全部>0.7。可见,仅有工具②和⑦表现出较高的信度。尽管如此,信度高的工具未必效度也高,仅能说明有效度高的可能性。效度可以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等来反映,内容效度一般由专家打分评议,是一个主观指标;而结构效度常用因子分析来评价,因子负荷反映了条目对领域的贡献,其值越大说明与领域的关系越密切[26]。常用公共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在40%以上且每个条目都在其中一个公共因子上有较高负荷值(大于0.4)来判断问卷的结构效度[27]。工具②共24个条目,5个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9.879%,5个维度的负荷值都在0.4以上。工具⑦中31个条目提取出6个公因子,对总方差贡献率为62.19%,且各条目的因子负荷也均在0.4以上。由此可见,工具②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问卷(陈方蕾等编制)以及⑦医院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2讨论

2.1患者安全文化测评的重要性自1999年美国国立医学研究院(InstituteofMedicine,IOM)《ToErrisHuman:BuildingaSaferHealthSystem》(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构建更加安全的卫生体制)[28]报告后,患者安全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营造积极的患者安全文化可以改善患者安全,而患者安全文化测评有助于评估医疗机构的安全文化状况,进而能够实施针对性干预以提升医疗机构患者安全文化水平,从而保障患者安全。

2.2我国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工具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国外已有较为成熟的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工具,如SAQ,HSOPSC和PSCHO,而国内对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工具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且主要用于评价护理人员的患者安全文化水平。目前国内出现的7种工具中,研究者运用较多的是陈方蕾等编制的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问卷,以及李漓等翻译的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表,且这些研究均是针对护理人员进行。不难看出,我国医生在患者安全方面没有护士的安全意识强烈,对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工具的关注还较少。

篇(2)

1、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XX医院护理业务查房病历65份。将65份护理查房病历中出现的护理诊断进行有针对性的统计。

2、影响因素

2.1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错误认识,由于繁忙的护理工作,忽略了对安全管理的认识,护理人员对于安全隐患的判断与处理不够,缺少法律意识,不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2.2环境因素

影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地面滑、床脚移动和病房扶栏三个方面。病房地面滑是引起病人摔伤的因素之一[3]。由于神经科病人存在肢体偏瘫、无力,在清扫地面后,如地面潮湿、过滑,病人行走易出现摔伤。为给病人创造舒适安全的治疗、休养环境,病房走廊的扶栏、浴室卫生间的扶栏安装很重要。尤其对于神经科病人,可以找到支撑点,防止摔伤、跌倒。

2.3用药与设备因素

由于医学技术的发展,新药与设备不断更新,神经科所用药物大部分为高渗性,对血管刺激性大,再加之病人年龄、血管因素,因此临床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很高。加之药物配伍、给药途径、设备使用不当等方面原因给病人造成不安全后果[4]。医疗设备本身的安全、患者的安全及操作者的安全。仪器设备的使用不当、故障、老化、种类不齐、性能不良、规格不配套或护理人员对仪器操作不熟练等问题,都可能给患者造成危害。使用中常见的危险因素是测值不准确;仪器设备消毒不彻底,也常成为神经内科患者的感染源[5]。

2.4人员与技术因素

护士评估患者的知识水平不只是看其文化程度,主要是评估其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统计结果显示,不论文化程度高低,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和认知程度均属于缺乏之列,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用药常识等缺乏了解,若卫生宣教不到位,很可能导致许多风险和纠纷的发生,例如进展性卒中的患者往往对住院以后病情还继续加重不理解。人员方面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素质或数量方面的原因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病人造成的不安全影响或隐患;技术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强等原因对病人安全构成的威胁。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形成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2.5疾病因素

(1)偏瘫

神经科病人大多年老体弱,同时存在视力减退,神经疾病导致瘫痪、步态不稳、起立与迈步艰难等,常突发抽搐及晕厥。病人对病床高度不适应时易致坠床。

(2)感觉障碍

神经科病人存在感觉障碍的占大多数,病人对痛温觉感觉障碍,病人家属未掌握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如使用热水袋不当导致烫伤。病人长时间一个卧位,导致皮肤出现压疮等。

(3)抽搐

癫痫病人抽搐发作时,常发生舌咬伤、骨折、坠床等意外。抽搐间隙期病人疏于带牙套、置牙垫防护,如突发抽搐易致舌咬伤,按压肢体易致骨折等。

(4)精神异常

神经内科病人,发生大面积的额叶、颞叶等部位损害后,出现精神异常、躁动。肢体忽略病人,危险性增加,病人有自伤危险,出现他伤、自伤等。老年痴呆病人出现定向力、记忆力等缺失,如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做到24h连续看护,特别是外出进行辅助检查时,人员较杂,稍有疏忽容易走失。

(5)呼吸困难

神经肌肉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病变等,病变累及呼吸肌后即可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等。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均可出现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如进食呛咳引起食物误吸,鼻饲不当引起误吸,牙齿松动脱落导致窒息,痰液黏稠导致气道受阻。此类风险多易发生于吞咽障碍、需要鼻饲饮食的患者。

(6)感染

各种监测、诊疗技术的应用,使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无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其中机械通气患者相关性呼吸道感染者为85.0%,气管切开感染者为50.5%[6]。80%的医院内泌尿系统感染与导尿有关,且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7]。病人住院期间有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护士编制相对不足,护士整日忙于治疗和处理医嘱,长期超负荷工作,都是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护理人员业务及技术水平与护理安全有一定关系。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直接联系,近年由于低年资护士增多,导致技术操作熟练程度欠缺,经验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护理不到位等,极易产生各种外伤及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给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随着新的医疗技术大量引进与开展,对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护理管理者工作中预见性欠缺,基础质量工作监管不到位,给患者造成不安全的后果。护理人员卫生宣教不到位,护患沟通欠缺。卫生员工作监管不够,给患者造成不安全的后果。

二、安全策略

1、善抢救仪器的管理

制度,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做好培训、考核、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等工作。每班检查,每周大检查,原则上不外借。配备一定量的零配件和必要的配置替换设备,以备应急。将仪器报警声音调至最低,工作人员的动作轻,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碰到抢救或特殊情况时,拉上床位之间的布帘,减少对患者的干扰和影响。

2、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健康教育,增进医患沟通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有力配合,需要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增进医患之间的沟通。为此,每月开1-2次的健康教育讲座,由责任护士着重讲解神经内科的基础知识,及诸如脑中风等病症的预防、治疗、预后、康复等知识,让家属明了患者的检查治疗情况、用药情况、医疗费用情况、预后及康复情况,使之更好地配合各项治疗、护理。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应同时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如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家属,应告知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大多是由动脉瘤或血管畸形造成的,在没有去除病因之前,排便过于用力、情绪激动都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3、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

护理风险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而发生的护理缺陷或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应该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理》、《医院护理管理条例》、《护理差错的分类及评定标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与护理风险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高度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聘请法律顾问为护士上法制课,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能力和守法的自觉性,在全面认识理解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订的有关实施细则、规范[8]。提高安全意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科内制定安全日,责任班负责评估病人安全隐患,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会议,对于其他科室和本科室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组内讨论,制定整改措施。科内制定相关预案流程,相关规章制度,使护士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在尊重和维护病人权益的同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加强感染控制

神经内科病人大多是年老体弱、吞咽困难、感觉障碍、肢体肌力差的病人。首先护理人员要做好入院宣教,入院当天向患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住院须知、呼叫系统使用方法。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包括肌力、肌张力、视力、步态及步行时的平衡力,足部有无变形或痛楚等。根据评估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健康宣教;3天内护士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宣教,护士长及时进行健康教育知晓情况的检查,检查结果与护士工作考核挂勾。给患者加用床档保护,指导患者及家属活动时有人陪同,不穿拖鞋,以免摔伤、坠床等意外发生;使用热水袋时要指导使用温度及使用方法,以免烫伤;长期卧床要经常变换,以防出现压疮及坠积性肺炎;鼻饲时要将床头抬高,并保持床头抬高,鼻饲后30min尽量不给患者翻身,以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总之,掌握各种危险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病人安全的威胁。进入病区的所有人员戴口罩、戴鞋套,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限制探视时间和人员进入。严格掌握侵入性诊疗手段的运用指征,加强各种导管的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从而延缓细菌产生耐药,提高临床治愈率[9]。做好环境的消毒,加强空气的清洁和消毒。患者转出后做好终末消毒,使用后的仪器、设备和各种管道应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5、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确保护理安全和实现自我保护的基础。神经内科病人病情变化快,需要护士利用专业知识,充分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协助医生做出正确的处理。如果护士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就不能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掌握主动,甚至有时因解释不清、处理不及时而使患者和家属不满意,产生不良后果。在抢救时,若护士技术娴熟,就能给患者和家属以安慰,得到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减少纠纷的发生。加强护士专科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护士风险防范的能力,在注重护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的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专科业务知识、操作技能的训练,请科主任作专科理论知识讲课。对护士进行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操作的培训考试,做到人人过关。创造一个安全的病房环境,如地面材料防滑、干燥,卫生员拖地应设警示牌,提示病人防滑,厕所、洗漱间增设防滑垫;坐凳带扶手。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厕所安装竖向扶手,便于站起时借力;病床、轮椅的制动闸性能良好,其次应加强巡视,主动给予帮助。在提高护士业务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风险防范的能力。通过学习,使护士明确了护患双方的责任和权利,认识到虽然护理风险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可以化解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和护理风险防范意识,认真的处理好病人从入院到出院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篇(3)

【关键词】麻醉 ;心理; 手术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426-0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01/2009-12 对90例患者进行心理观察治疗,其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3―82岁。

1.2 策略毕业论文

(1)术前访视:了解手术患者的心理不足,准确浅析硕士论文患者的心理特点,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2)心理疏导:以手术患者及家属为主要对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有关疾病的注意事项,麻醉配合、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具体内容如下:

1.2.1 心理状态浅析硕士论文

(1)紧张和恐惧心理:由于患者对手术室环境陌生,对手术麻醉的策略毕业论文及配合认识不足,担心麻醉不安全或发生意外而产生紧张、恐惧、焦虑不安的心理,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同时,患者会向医生提出许多不足,如麻醉时意识是否清醒,有什么不适反应,麻醉后是否还会疼痛等。(2)悲观和绝望心理:产生这种心理的患者多数病情较重,需要全身麻醉。患者担心手术治疗能否成功,因此产生悲观和绝望心理,进手术室时还会流露出与家人永别的悲伤感。(3)担心麻醉效果:患者迫切希望能安排责任心强、技术高超的麻醉师给予最佳麻醉,以消除手术所致的疼痛及不适感觉。同时又十分担心麻醉发生并发症或意外而不能复苏,所以患者常常对麻醉顾虑重重。

1.2.2 心理治疗

1.2.2.1 取得患者合作

麻醉师在术前看望患者,进行心理咨询,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麻醉的配合知识、施行的方案及采取的安全措施,使患者对所实施的麻醉有初步了解。增强患者对麻醉及手术成功的信心,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建立信任感,使患者以最佳心态去迎接手术。

1.2.2.2 获得安全感

向患者说明手术过程中将始终陪伴患者,并暗示患者麻醉师医术高超,麻醉策略毕业论文安全可靠,消除患者的顾虑,使其放心,获得对麻醉的安全感。

1.2.2.3 讲解有关注意事项

麻醉师应仪表整洁,举止端庄,态度和蔼地迎接患者,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手术中麻醉时动作要敏捷,有条不紊,操作娴熟、准确,提高麻醉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术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关心患者的需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如患者意识清醒,麻醉师要用温和的言语给予安慰和鼓励,使患者感到亲切温暖,保持平静乐观情绪。对不同病情的患者,要用适当的语言,交待手术中所出现的常见反应,如腹部手术牵拉内脏时会有不适感和疼痛,让患者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并嘱患者做深呼吸尽力放松,以减轻不适。手术结束后,应告诉患者麻醉后的反应及注意事项,鼓励患者以坚强的意志忍耐和克服术后疼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因躯体麻醉带来的不适感,为疾病早日恢复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

2 结果

本组均积极配合治疗,手术顺利进行。

3 讨论

在麻醉医师术前访视工作时,发现多数病人对麻醉和手术存在恐惧心理,导致术前难以入眠,入手术室后血压、心率波动明显,肌紧张甚至晕厥。有调查显示,有69.3%患者在术前存在恐惧忧虑,包括对手术失败、死亡、创口疼痛的担心,有86.7%患者希望入睡后再进行手术,有23.6%患者担心睡着后能否安全苏醒。围手术期实施心理干预,使患者科学、客观地认识麻醉和手术,减轻心理负担,稳定患者情绪,降低焦虑和紧张程度,从而有效调节围手术期患者的应激反应水平,使患者进入积极的术前状态,主动配合麻醉和手术,有利于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通过以上的心理指导治疗,心理状态均有明显转变,麻醉师掌握与患者恰当的思想交流技巧,不仅能体现出指导合作和共同参与的新型医患关系,同时也能使患者获得足够的思想准备,缓和紧张心理,较好的适应手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加速机体的康复,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转变,手术室工作人员做好麻醉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十分必要。其内容包括:麻醉前热情访视,麻醉过程中全面关心,麻醉后认真随访。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处处为患者着想,待患者如亲人。同时要掌握交流技术,与各种麻醉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顺利安全度过麻醉这一关。国内心理干预在麻醉、手术应用的实践证明,围手术期实施心理干预能够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麻醉和手术给机体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目前,围术期的心理干预在国内尚未广泛开展,心理疗法的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但是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愈加受到重视,其研究将得到不断深入,并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的围手术期心理干预策略毕业论文,并给予罹患疾病的患者解除痛苦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篇(4)

**月24-29日,我和**、**三位护师参加了XX省护理学会举办的《神经精神科护理新趋势学习班》。

学习班的内容主要有讲义授课和论文交流分两大部分,讲义共有10个课目,如精神病护理学进展;睡眠中危急状况的识别与护理;精神(心理)护理文书相关问题;护士身心健康的维护;护理科研中的科研——选题技巧等内容。

通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简述如下:

一、精神病护理学进展。国际精神病与精神卫生护理联盟关于约束、隔离精神病患者的原则。

1、ispn认为患者有权保持尊严、获得关爱、高质量的护理。注册护士应提倡和保护患者的权利;任何精神卫生机构应将患者权利以通俗懂的语言置于显着的地位。

2、应有合格专业护士,实行24小时责任制护理。ispn认为约束与隔离只有在其他手段无效、无法保证安全的紧急情况下使用。

3、所有患者在病程中应接受全面评估,包括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及行为方面、评估发育水平,既往精神创伤史,共患疾病,基础行为水平。

4、提倡依靠环境,设施尽可能保证安全及减少约束。

5、护士应接受行为评估,各年龄段用药,安全监控等专业培训,应接受对攻击行为评估和干预的培训,如症状的识别,语言干预技巧,选择最小约束的思考策略。

6、需完善制度及机构对工作人员涉及攻击的反应。

7、医生或资深执业护士应在约束后1小时内对患者进行面谈评估,24小时内对患者必须更改指令,同时应进行面谈评估。约束时间应标明:成人<4h,9-17岁青少年<2h,<9岁儿童<1h,到时需行行为评估。

8、资深注册护士是最佳再评估人,可以观察记录患者的日常行为试行解除约束后评估。

9、约束时不得遮挡患者面部,不得单独约束或隔离儿童,被约束的患者至少每2小时应活动其身体,必须提供给饮水,解便及测量生命体征。

10、有内外科疾病的患者应尽可能用其他手段代替约束以策安全,约束后1小时内必须告知医师或执业护士。

11、约束或隔离的决定应即刻通知家属,应予书面通知,不应以约束为理由阻止家属访视。患者及家属合作制定治疗护理计划,治疗护理计划是否正规、是否适合患者特点应受到监控。

12、使用约束或隔离时护士应接受患者的询问及给予清楚明白的解释。益处:促进对症状的认识、促进解决问题、提高冲突解决技巧,可减少约束对患者的负性心理体验。

13、精神卫生机构应收集约束,隔离的效果资料,以帮助改进有关指南,需要在循证基础上研究约束,隔离的有效性。

14、应警觉掩盖之下的“零容忍”规则,这将造成很多副作用及意外。

二、睡眠中危急状况的识别与护理

怎样看病人睡觉?

护理要点:

1、对所有病人的身体状况、病情、主要用药都要有一定了解,对睡眠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有预感性。

2、重视对睡眠的观察:“窗口”,有无主观性失眠、有无打鼾及鼾声特点、有无表情和动作异常等;

3、与医生做好沟通,及时反应病情变化、“清醒”地执行医嘱;

4、重点病人的护理:睡姿、防护、观察生命体征和引流搐等;

2、做好解释、安慰和心里支持工作;

3、重视自身的睡眠;勿误导患者。

三、护理文书相关问题中的病情记录常见缺陷

欠准确:如;护理记录为“发现患者呼吸困难,要求吸烟,在大厅行走。”医生记录:“患者自诉呼吸困难,要求护士给烟抽就好,未见呼吸急速,缺氧表现”;

欠具体:如护理记录为“已认真检测心率、心律”,但没有具体的心率值和心跳节律的记录。

用词不当:如“未见抽搐行为”。“情绪不协调”。

抄袭检查结果没有护理意义:有时还抄错,例如:心电图报告非特意性st—t异常,护士写成“特意性st—t异常”。

语句组织欠妥,造成错误意思:“仍有饮酒欲望,按医嘱予凯西来利血生,沙肝醇等药治疗”。

欠全面:记录中有防压疮护理,但没有写皮肤情况。

病情观察无连惯性:例如;一些药物不良反映、腹痛、咽痛等情况,无跟踪记录。

护理措施不彻实际:例如“四肢肌张力高,已瞩病者放松”。患者便秘写:“瞩多饮水”,建议改为“督促病人多喝开水,或瞩陪护予多喂开水”。

自暴滥用约束:例如:“病者主诉没有不适,已告知医生,未见三防行为,按医嘱予2条短带保护性约束”。保护性约束没有医嘱,解除约束后,未停医嘱。保护性约束病人无跟踪记录。

语句欠条理,表达不清楚:例如“三脂偏高,戒糖饮食”。

特殊病情没有交班:例如:病人空腹血糖2.2mmol/l,没有交班。

记录用方言:如:“烂饭”。

在疾病高峰期,护理措施为向病人讲解相关精神病知识,不适宜。

护理记录过期、留空行、字体太小、字体不能辨认、签名字迹不清。

四、护士身心健康的维护

(一)提高管理者的支持

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度和心里健康最有效的方式。

1、维护护士人才身心健康的基本对策;

(1)制定特殊岗位的人才政策;

(2)推行一线留人的优先对策;

(3)解除后顾之忧的保障措施;

(4)维护身心健康的咨询机构;

(5)提供调控护士人才职业心态的良好环境氛围。

2、注重护士心理、社会、伦理等方面知识的教育:

(1)注意提高在职护士,尤其是基层医院的社区保健护士与人沟通的技巧,加强护士心理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掌握自我心里调适技巧。

(2)在发生各种冲突时,找有类似经历的同事,关心自己的亲属或朋友倾诉,使自己的苦恼得到宣泄、疏导而减轻精神压力。

(二)护士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措施

1、培养乐观的阔达的人生态度;

2、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品质;

3、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4、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5、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

6、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

论文交流部分,有两篇交流论文使我有深刻的体会,

1、带教精神科新护士的体会:

由XX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担任护士带教工作的护士所写。我也有担任护士带教工作,所以对于这篇论文特感兴趣,通过论文交流学习,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精神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大,因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精神科护理队伍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带好每一名新护士是重要的起点,只有基础打好了,才会有高素质的人才出现。要把带教工作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学习,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满足新护士的各种学习需求。

篇(5)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手术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145-02

腰椎微创概念的形成是整个医学模式的进步,是在“整体”治疗观带动下产生的。腰椎微创手术更注重病人的心理、社会、生理(疼痛)、精神风貌、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康复,最大程度体贴病人,减轻病人的痛苦。由于腰椎微创手术的出现及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患者对微创手术缺乏正确的认知。产生一系列的心理负担,从而使患者的心理,生理产生变化进而影响微创手术效果。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1]。我科通过对100患者进行观察,并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取得满意效果。

1临床资料 观察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2存在主要心理问题

2.1紧张、焦虑 80例,占80%,紧张和焦虑是患者最初的情绪变化,产生紧张和焦虑的原因主要有[2]:(1)对微创手术的不了解或期望过高,由于微创手术最近十几年才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大部分患者对其缺乏认知;(2)对病室的环境的恐惧心理,由于自身病痛的折磨以及对医院环境的陌生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3)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不足,有些患者反复多次就诊无法彻底消除疾病,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缺乏信心。过度紧张,焦虑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身体免疫功能下降从而降低手术的耐受力[3]。

2.2疼痛 64例,64%,微创手术出血少,创面小,但也属于开放性治疗手段[4],部分患者会出现轻微疼痛,尤其对疼痛较敏感的患者,希望术中注射大剂量的麻药以减轻疼痛。

2.3抑郁20例,20%,产生忧郁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还是患者担心术后愈后不好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如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在脊椎患者担心手术过程中损害血管,神经造成肢体活动受限,生活能力受到影响;经济问题,因病致贫,主要表现为忧愁、多虑情绪极不稳定。

护理措施:

微创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措施越早实施越好。患者入院接诊护士态度和蔼,热情,向患者介绍院内环境,帮助患者减轻寂寞焦虑心理,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增强患者对义务人员的信任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腰椎微创手术患者介绍微创手术的必要性,可靠性,术前注意事项及需要患者的配合[5]。对情绪过分紧张的患者,建议医生给镇静剂;对于担心经济的患者,应向患者说明:您的担心我们会认真考虑,会根据您的经济状况,控制高费用物品的使用,请您放心。送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工作,解答患者的疑问;担心疼痛的患者,向患者解释手术是在充分麻醉、安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的。微创手术出血少,创面小,手术时间短,麻醉师会根据手术需要辅助用镇静药。同时,手术过程中,与手术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手术间内,医护人员的言行要严谨有礼,术中术后不谈与手术无关且引起患者猜忌的话题。情绪过度紧张患者应嘱手术室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反应,做到安慰和细心相结合,尊重、理解、体谅他们,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6]。

结论:心理护理是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腰椎微创手术患者的心理疏导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适当的心理疏导不仅能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对促进患者康复的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闫柏令 心里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重要性[期刊论文]-《中华中西医杂志》2008年(7)

[2]刘贤英 择期手术病人术前护理研究[期刊论文]-《中华中西医杂志》2008年(7)

[3]纪之花 心理干预用于外科手术患者术前护理效果观察[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年第2期

[4]刘宪义 微创TLIF手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期刊论文]-《中国骨肿瘤骨病》2011年1期

篇(6)

相关热搜:医学护理  医学护理学习  医学护理专业

输血治疗是多部门和成员共同完成的一项治疗任务,输血护理工作的严密,操作的规范,护理人员掌握有关输血知识及副作用、并发症、做好输血前、中、后的观察及护理,不仅有助于顺利完成输血治疗,而且可以起到为患者安全输血最后把关作用,所以输血护理对于预防和消除不良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输血前的护理

输血前护士应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如疾病的诊断、输血史、过敏史、妊娠史、传染病史、有无休克和肝肾衰竭等),输血的目的、输注的血液类型、剂量等资料,有助于护士在输血前合理安排输注的顺序、速度和时间,预计输血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护士应当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针对患者及其家属有关输血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进行必要的输血前心理护理,特别是要说明输血的目的和必要性,以消除患者对输血的恐惧心理,增强对输血治疗的信心;也需说明输血可能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护理论文,让患者及其家属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2.采集患者血标本

据文献报道输血失误10%在于护士采样,51%在于样管的收集和管理。因此,采血护士在抽取交叉配血标本前,必须事先将试管贴上条型码或交叉配血通知单上的联号(必须完整、规范填写患者的住院号、病床号、姓名);检查患者在输血前,是否已检测输血前五项,医生是否已履行告之义务,并按要求签定《输血治疗同意书》。准确、无误的采集患者的交叉配血标本(如患者在输液时必须应选另外部位,以保证交叉配血标本质量)。如果同时为2名以上的患者采集交叉配血标本,应加强核对,避免混淆,按一人一次一管的顺序逐个完成。抽血完毕,应及时记录采血时间,并将标本尽快送至输血科或血库。

3.取血

护士接到取血通知后,及时、准确记录通知时间和通知者姓名,并尽快到输血科或血库取血,与输血科或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核对血液的登记、交叉配血单、血袋标签等内容,并仔细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怎么写论文。确认无误后应签名并登记取血时间(准确到分),以备查验。

4.输血及输血过程中的护理

有文献报道床边核对环节失败占所有输血操作程序错误的25%。因此,护士在取回血液后应尽快输注,不得自行储血,护士在患者床前应严格、认真履行“三查八对”程序,即检查血液的有效期、血液的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所以输血前必须由2名医护人员进一步仔细核对有关信息,特别是对患者的信息一定要认真核实(如果患者处于昏迷、意识障碍,必须反复核对),确认与配血单报告相符,并再次核对无误后方可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并记录核对和输血护士的姓名及输注时间。在输血过程中必须经常询问患者有无异常感觉,可以消除患者对输血的恐惧和顾虑,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护理论文,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5.输血后的护理

输血完毕将输血记录单贴在病历中,将血袋送回输血科或血库至少保存一天,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不良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输血后护士对患者进行特殊的关心和询问,有助于及时发现因输血引起的异常情况,也有益于患者提高对输血的正确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篇(7)

1. 医疗云服务管理框架研究

研究者实现了基于Web的临床决策支持(CDS )和临床知识管理云系统框架,在云系统的试点研究中,通过社区医疗云为初级护理患者创建了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的CDS知识共享库,通过该数据集为患者和临床医生提供预防保健提醒,在为期6个月的试点研究中,有57%的患者接受过预防保健提醒,提醒医生对高血压病人血压进行监控(比例是29%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眼科检查(比例是28% ),认为虽然该远程异步云决策系统在性能、管理、语义操作性、持续调整性和可用性5个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表现优异,通过云来更好地支持临床决策是可行的,需要加强的是生物医学信息学和计算机科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2. 云模型研究

有学者设计了一个e-Health云系统,定义一个能够自适应不同种类疾病和新增患者的云架构平台,依QoS服务质量功能开展M/M/m队列的通信网络排队模型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服务器数量增加时,系统性能会显著改善,平台的可扩展性是关键。

3. 医疗云系统设计与实现

专家提出一种将e-Health的医疗信息和通讯系统从传统的C/S架构迁移至虚拟化的云计算环境的方法,设计并开发出两个e-Health云应用程序(医疗实践管理系统和远程医疗实践系统),演示了其在Windows  Azure云计算平台开发和部署云服务应用程序的过程,对负载均衡进行绩效评估。

4. 面向医疗保健护理信息开展的研究

研究者为实现在社区和家庭对老年精神病患者人群进行远程医疗监控,设计一个基于物联网的家庭社区无线医疗网络,通过云计算和生理信号处理,融合算法收集、处理和患者信息分析、生理信号采集并将结果传输到医疗诊断主机,可提高融合精度、减少生理信号测量时间。

5. 云安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