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5: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镶嵌工艺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新疆英吉沙小刀的制作流程
新疆英吉沙小刀的制作特点是手工精细,为制作好的小刀,工匠们必须从选材、铸造、焊接、加热、淬火、回火等各个方面精心地配合炉火纯青的技术来锻造。在制作好的刀坯上制作刀刃、血槽,然后用拼贴法或镶嵌法、錾刻法装饰刀身、刀柄等部位。为了保护刀刃,最后加上金属或皮制刀鞘。具体流程:选择优势钢材(轴承钢)――煅烧――捶打成刀柄、刀身――接合刀柄刀身――再次锻打――淬火――打磨――锉平――装饰刀身、刀柄等部位――缝制刀鞘并加以装饰――完型。
在英吉沙小刀制作过程中,选好钢材是首要条件,煅烧时注意火候和温度,捶打刀柄刀身时注意钢的厚度和锻打方位,使其均匀受力,逐渐成型,在接合刀柄刀身时常用的是全龙骨贴片法,全穿心柄法,半穿心柄法。
接合刀柄刀身后,经过修复、整理、淬火、打磨、锉平等工序,使英吉沙小刀表面光滑光亮,刀刃锋利,形体坚固。然后用錾刻、镶嵌、拼贴等手法装饰刀身、刀柄等部位,最后缝制皮质刀鞘并加以装饰。
二、新疆英吉沙小刀的制作工艺
英吉沙小刀的制作一般有铸造工艺和捶打工艺,铸造工艺用金属液浇灌合模而成,捶打工艺用铁棒或铁圈在炉中烧红,然后用锤敲、打成刀坯。
(1)铸造工艺
早期的铸范是石头或土陶制成的,用沙子作内芯在埃及时期就有使用,但现代铸造常用的翻沙工艺在14――15世纪才出现。
英吉沙小刀的铸造工艺,首先制作一把木剑作为模具,炽热的金属水冷却后体积会缩小,因此,木模的尺寸需要在铸件原尺寸的基础上按收缩率加大,需要切削加工的表面相应加厚。把刀模分为两半进行制作,下半型放砂箱填砂紧实刮平,放上半型,撒分型剂,放上砂箱,填型砂并紧实、刮平,将上型和下型合好,进行浇注,也就是将金属水灌入砂型的空腔中,然后再经过除砂、修复、打磨等过程。
(2)捶打工艺
捶打工艺是维吾尔族刀匠们最常用,最古老也是最能体现英吉沙小刀独一无二的手工艺特性的地方。刀匠先选好轴承钢,在炉中烧红,用锤敲打成粗坯,一般有两人捶打,师傅一手握钳一手用小锤敲打,徒弟则用大锤锻打,小锤点哪大锤锻打哪。师傅一边捶打一边不断调整红通通的钢棒的部位,正面、侧面、反面,使之受力均匀,温度降低钢棒颜色变灰时,再煅烧,再捶打,反反复复。粗坯完型后,用砂轮打磨。
三、新疆英吉沙小刀的装饰工艺
英吉沙小刀的材料、造型与装饰工艺的关系是双向的,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英吉沙小刀制作工艺是刀匠们的制作技术在刀的材料和造型上的艺术体现。
英吉沙小刀的材料主要有金属、木质、玉石、有机玻璃、动物骨质、角质等十来种。其中刀柄是装饰的重点,刀柄材料有黄铜、白铜、银、木质、玉石、有机玻璃、动物骨质和角质,装饰手法有拼贴法、镶嵌法、錾刻法,用足了刀匠们所有最精湛的技艺,也最能代表地域特色。
新疆英吉沙小刀的装饰工艺主要有:
(1)錾花工艺,是用小锤击打形状各异的錾刀,在金属表面形成凹凸不平、深浅有致的线条和纹样的一种金属变形工艺,主要用錾、戗等方法雕刻图案,使之富有艺术感染力,但是需要非常精细准确的刀法。
錾刻是錾花主要工艺,此方法在英吉沙小刀的装饰中占有重大的比例,常用于刀身錾刻巴旦木纹样,刀柄的各种浮雕纹样的装饰制作上。錾刻步骤一般是先用薄纸拷贝图案,轻放在金属上,用小錾錾出虚线,便于图案的定位,再用相应的錾子錾刻。但是,很多英吉沙小刀的刀匠们选好錾子直接在刀身上錾刻复杂的纹样,錾刻的技术早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那复杂的、重叠的、规整的巴旦木纹样组合很难想象到是用手工直接錾刻出来的。錾子就是小型凿子,这些凿子一般都是英吉沙工匠们根据所錾刻花纹的需要自制的。
(2)镶嵌工艺:英吉沙小刀的镶嵌工艺就是根据设计的要求,将不同色彩、形状、质地的镶嵌物,通过镶、锉、錾、掐、焊等方法,组成不同的造型和款式。镶嵌物主要有五颜六色的宝石、动物骨质、玉、木质、有机玻璃、塑料、白贝片、金属。镶嵌部位一般在金属刀鞘、刀柄、刀格处。刀柄是装饰的重点,采用各种材料嵌成各种晶莹俏丽的图案,十分精巧美观。镶嵌手法一般是用打磨机将动物骨质、动物角质、木质、有机玻璃、白贝片进行打磨,加工成为平整光洁的面进行镶嵌,也有把五颜六色的宝石半包镶在金属刀鞘和刀柄上,增加装饰作用,使宝石透入及反射更充足的光线,凸显宝石的艳丽光芒。
(3)牛皮压花工艺:牛皮压花工艺主要用于刀鞘的装饰上。皮制刀鞘选用牛皮进行压光、染色,成为黑色、黄色、棕色的皮料,裁剪缝合制作成刀鞘,再用各种型号的刻刀装饰几何纹样和植物纹样,刻划各种纹样的刻刀一般都是英吉沙小刀刀匠们自制的,装饰纹样的时候更加方便、快捷。压花使用的是模具压花,用小锤敲打压印钉沿着轮廓进行压印,有的还在牛皮压花的基础上镶嵌宝石,凸显英吉沙小刀的华丽华贵气质。
这些传统的装饰工艺,制作加工方法和材质的使用,使英吉沙小刀制做形成一定的模式,充分显示出手工艺加工的精致美,同时也显示出了金属和宝石的质地美,从而形成了英吉沙小刀的独特性。不同刀匠制作出不同造型和装饰的英吉沙小刀,同一刀匠也不可能打制出一模一样的两把小刀,这充分说明英吉沙小刀独一无二的特性和不可复制的手工艺,体现了新疆维吾尔族人们的聪明智慧和伟大的灵气神韵。
参考文献:
[1][英]R.J.福布斯等著 安忠义译.西亚、欧洲古代工艺技术
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
[2]张文阁.民间器物 新疆民间美术丛书[M]. 乌鲁木齐:新疆
美术摄影出版社,2006.05
[3]杨晓康.新疆民族式小刀装饰研究[J].新疆艺术学院学
报,2005,(3).
作者简介:
关键词:满族;审美文化;清代;玉雕插屏
清代玉雕插屏作为一种器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玉雕插屏的材质及装饰入手,试分析其体现的满族审美文化的本质,以深化人们对玉雕插屏中蕴含的民族审美意识文化性的理解。
一、清代玉雕插屏的材质与装饰
1.材质特征
清代玉器是我国古代玉器史上的最高峰,因此清代玉雕插屏尺寸较大,用料广泛,有和田玉、岫玉,独山玉,青金石等①。清代玉雕插屏利用玉石坚实的硬度、密度和透光性共同体现了材料自身刚性的美感。其细腻温润的色泽又体现了柔性的美感,所以是刚柔相济的美感复合。
清代玉雕插屏的用材有通体使用玉石和由木材配合衬托玉雕主题两种类型。其中通体使用玉石雕制的插屏多采用白玉与碧玉相配合,如图1所示玉雕插屏为清代中期的藏品,白玉屏板,青玉底座,玉质莹润细洁、色彩温和。白玉与碧玉的材质特征相近,都具有明净温婉的特点,二者色彩上的差异又打破了单一材质的沉闷感与单调感,使插屏整体具有更为丰富的视觉效果和协调的美感。
清代嵌玉插屏制作的木材多为红木,珍贵者有黄花梨与紫檀。由木材配合衬托玉雕主题的这类玉雕插屏有两种形制。一种是将光素玉板直接插到木制屏座上;另一种是将玉雕主题镶嵌在木制屏板的中心位置再插入木制屏座。图2为将光素玉板直接插到木制屏座上的种类,屏板材料大多采用白玉和青玉两种,底座大多使用紫檀和黄花梨等硬质木材;图3所示玉雕插屏将玉雕主题镶嵌在木制屏板的中心位置,此类屏板使用的木质材料或仅仅作为玉雕屏板的边框,或以透雕或浮雕的方式将玉雕主题镶嵌在内。无论何种方式,都是将玉雕主题放在视觉的中心位置,都是为了衬托和丰富玉雕主题。
总之,此类清代的玉雕插屏多使用硬性木材与玉石配合。木材的切面呈现出的天然光泽和自然纹理,与玉石光洁的表面肌理和冷硬质感形成鲜明对比,形成了一定序列的秩序感。这种人工搭配的材质组合,很好的利用了玉石与木材的材质肌理与自然属性,使清代玉雕插屏的整体效果体现出强烈的韵律感,从而具有更为丰富的美感。
2.装饰特征
清代玉雕插屏的装饰手法有百宝嵌、浅浮雕、高浮雕、阴线戗金等。②其中百宝嵌是玉雕插屏的装饰手法里最为瑰丽多彩的一种装饰方法。玉雕插屏的百宝嵌装饰多使用翡翠、玛瑙、水晶、青金石等,这些材料都具有一定的透光性,但对光的折射率又各有不同。如图4所示清代百宝嵌花卉岫玉插屏,以屏板洁白纯净的颜色衬托出百宝镶嵌的斑斓多彩,营造出华丽精致的效果。阴线戗金也称阴刻填金。清代玉雕插屏的阴线戗金表现的装饰图案通常是将立体形象压缩后雕刻在平面的玉板,构图明快醒目,线条纤细柔美,风格清丽脱俗。清代玉雕插屏的装饰题材所展现的内容也非常丰富,有花卉翎毛、祥龙瑞兽、历史故事、诗句文警句等,但以人物图而著名。如羲之爱鹅、苏武牧羊、抱琴访友、福禄寿三星等。
总之,清代玉雕插屏的装饰手法是把绘画的构图布局融进琢玉的过程之中,使玉雕插屏平添了艺术情趣又不失琢玉工艺的本色,同时利用多种装饰材料和一切工艺手段来为其服务③。清代玉雕插屏的装饰特征淋漓尽致得表现了清朝统治者的雄伟气魄,以一种繁复奢华的世俗格局体现了清代满族华丽和富贵的审美倾向。
二、清代玉雕插屏的审美本质
探讨满族审美文化的发展,既要着眼于满族自身审美文化的本质特征,也不能忽视满族对外部审美文化的选择与改造。满人入关后,以其帝王之尊,在承受汉族审美文化之际,也强势引入草原文化之美学,然而这一过程是经过选择与改造而成为适合满族社会需要的审美规范或准则。
1.材质特征的审美本质
皇太极曾对诸贝勒大臣所说:“凡人之营求富贵,不过欲鲜衣良马、甲胄华丽,名望出众耳。”由此可知,满族的审美文化中对器物材质的审美偏好是以金、银、玉石、琥珀等金银宝石为贵,并且用色崇尚明亮艳丽,以材质华丽,颜色肌理瑰丽富贵为美。
清代玉雕插屏在以白玉为主要用材的基础上添加了玛瑙、翡翠、螺钿、金泥等装饰性材料,这些材料的运用使玉雕插屏的整体美感更加丰富奢华。与玉雕主题相配合的木材的选用也多以红木、紫檀这种具有浓重色泽的木材为主,与玉石绚丽剔透的质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玉雕插屏作为清代具有代表性的装饰性器物之一,鲜明地反映了清代玉雕器物中的满族审美文化。
同时清代玉雕插屏的玉质上乘,与前面所有朝代相比有一个质和量的飞跃。而且玉雕插屏的玉石用料更是十分广泛,有和田玉、岫玉、独山玉、青金石等。由于在汉族的审美文化中和田玉的材质特征恰好体现了其温厚内敛的审美特点,因此清代皇室插屏的材质崇尚和田玉这一用材特征也体现了满族吸收了汉族“器以载道”的审美文化,表现了清朝满族统治者兼收并蓄的伟大气魄。
2.装饰特征的审美本质
满族的审美文化自然要适应自身的民族喜好、生活习惯等特点④。满族的旗标装饰多以镀金、镀银、镶嵌、雕刻、起花或彩绘等加饰为美。同时藏传佛教的器具俱施金镶嵌,纹饰亦细致繁复,极大影响了清代的玉雕器物。因此清代玉雕插屏在装饰特征上体现了“求多、求满、求富贵、求华丽”的满族审美文化。
清代玉雕插屏的装饰题材以自然方刚为美。满族所处的自然环境使其形成了刚健审美的浪漫情怀。在这种审美文化的深层意蕴影响下,清代玉雕插屏的整体装饰题材风格呈现出一种“方刚”之美。同时满族在与自然相处的相互作用下把人的祈福愿望寄予自然生灵,是满族审美文化中最有特色的审美特性。这种审美取向表现在清代玉雕插屏的装饰题材方面,即为用特定动物植物的谐音来表达吉祥富贵的寓意,用飞禽走兽类装饰图案的组合,象征太平昌盛、繁荣欢腾的景象。
清代玉雕插屏的装饰构图以繁缛风格为美。清代玉雕插屏的通体全用纹饰镶饰,它诠释了满族审美文化中崇尚华丽繁复的文化内涵,承载了满族民族特征的文化根源。满族的这种民族审美倾向是清代玉雕插屏的生产设计理念和装饰指导思想。这种审美文化借助清代玉雕插屏的装饰构图被淋漓尽致得表达出来,造就了其经典的清代玉雕插屏的艺术风格。
三、结论
清代玉雕插屏以其选用材料的性质特点和装饰特征突显了满族审美文化内在的精神旨意和艺术价值,反映了满族独特的审美文化。满族崇尚金银玉石这种光鲜显贵的用材审美文化和以自然方刚为美、以繁缛风格为美的装饰审美文化共同影响和创造了清代玉雕插屏雍容华贵的艺术风格。同时清代玉雕插屏所具有的美感在环境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过程中,将满族的审美文化融入了更多汉族与西洋的审美文化因素,使清代玉雕插屏展现的满族审美文化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意义。
注释:
①张建平《玉雕插屏艺术断想》,《上海工艺美术》,2008
年第3期。
②吴少华《插屏砚屏多姿多彩》,《大美术》,2007年第10期。
③唐美玲《传统屏风装饰艺术及其现代衍变的研究》,武汉: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④褚潇《器以载道_试论清代玉器与清代文化》,北京:中国地
质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作者简介:
一、雕塑材料与中国传统雕塑发展
《圣经》云:上帝用尘土按自己的模样创造出世上第一个男人亚当。中国神话也载有女娲“抟黄土为人”。似乎人类一开始便与万物结下不解之缘。雕塑的起源不是本论文的主题,但雕塑的产生与物质材料分不开,雕塑形象是借助物质材料呈现出来的。雕塑史的发展,撇开雕塑语言自身发展规律外,与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人类制造工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具,后创造形象。从削制的石头工具和用黏土涂在编制或木制的容器上经火烤而成的陶器工具开始,似乎雕塑这个词的“雕刻和塑造”的内涵已经具备。后随青铜冶炼技术的发展,在雕塑材料里添加新的成员,再由铜制、铁制工具的使用,使大型的石雕、木雕成为可能。随科技的发展,不仅雕塑形体的尺寸不断扩大,制作工艺的精细也成为可能,当然这里涉及到材料来源和其他诸如运输、安装等基础科学技术。在传统雕塑中,材料只是作为一种媒介,从属于选择地位,雕塑几千年的发展,对材料的运用已非常成熟。
中国古代掌握雕塑材料的情况如下:
*130~50万年前:原始人群时期。打制粗糙的石工具。
*2万年前:母系氏族初期。打制兼能磨制石、骨工具,并在贝壳上钻孔穿连,用为装饰,形成雕刻艺术雏形。
*6000年前:母系和由母系向父系过渡的氏族时期。磨制各种各样的石器工具,雕磨玉、牙等装饰品,烧制泥塑的各种陶器以及简单的人物、动物造型,成为中国最早的雕塑的起源。
*4000年前:父系氏族时期。除各种石、玉、牙、陶等器具和装饰制品外,人像和人体雕塑都有进一步的发展。
*殷商时期:已熟练地冶炼铜锡等金属,雕铸为各种青铜器用具、象形青铜器,雕琢玉石象牙等装饰品和人物动物雕刻制作。官府手工业,有土、金、木、石、兽(皮革)、草(苇席)等六工。
*周代:更有珠(翠)、象牙、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玉、石、木、金、革、羽等八材之分。
*战国:雕塑艺术走向精致。在青铜器方面,镶嵌错金银技术有突出的发展。
*秦汉:雕塑走向成熟,在制作大型雕塑方面已有丰富的经验。
*唐代:在雕塑表现形式上,所有的石雕、铜铸、木雕、泥塑、陶瓷塑以及夹纻、锤碟等,唐代已普遍盛行。在雕塑材料上,紫檀、黄杨、玉石、犀角、象牙以至竹根等,已是应有尽有。在雕刻技法上,雕、琢、镂、刻、剔、嵌等,亦无不刀凿兼施,五光十色。
*宋、元、明、清时期:宋代有雕瓷出现。元代在工部以下,有出蜡局、铸泻局、银局、镔铁局、玛瑙玉局、石局、木局、竹局等。这个时期,除雕漆以外其他工艺美术,如石雕、玉雕、牙雕、木雕、竹雕等工艺无不得到发展。
二、雕塑材料与中国传统审美
雕塑是造型艺术中与材料最直接相关的一门艺术,虽然材料只是一种媒介,但在雕塑的审美中,材料占有重要的位置,没有它,美就没有形象性、具体性和直观性,就不能作用于人的感观而成为审美对象。由于雕塑形象的呈现是借助物质材料而呈现的,材料本身的表面肌理也构成了形象呈现的一个方面,使得与触觉相联系的质感具有了审美的意义。但另一方面,在传统雕塑中,材料本身质地与雕塑作品二者的审美结果不一定成正比的。一件大理石的作品或许是失败的,一件泥制的作品可能是杰出的。雕塑作品的审美就其本质而言,是有和物质材料不同的特征,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它不能归结为物质的特征和属性。一件作品的泥稿、石膏、铸铜三个形式,其审美价值应该在浇铜之前已经存在。当然,媒介材料有时也直接对雕塑的人物性格起象征作用。同一作品用大理石或花岗岩雕成,前者温柔,后者刚硬,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
在所有传统雕塑材料中,对材质美感的认识方面,其他材料是很难与玉石相匹敌的。在古代中国,玉器的被注意是在新石器时代末期,青铜器渐次萌芽之时。玉质的天然美既深得奴隶主的爱好,而玉工的传统技巧又得到新工具(青铜器)补助大有提高,故大量玉器被制作。
因硬玉和软玉都有温润之光和不可描写之色,深为人所好。“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智也;糜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礼记·聘义》第四十八篇)。这里不仅把玉看作坚贞温和、不屈不挠的高尚品格的象征,而且把玉作为人生行为至好标准的代称辞(如玉人、玉色、玉立等)。似乎玉石的材质审美已高于用玉石做媒介的雕塑本身。
象牙与黄金也是贵重雕塑材料,象牙不仅稀少,而且材质纯洁光润,所以很珍贵。黄金为贵金属,产量不多。材料本身的珍贵使得雕塑的审美效果大大提高。
在传统雕塑中,人们最爱用而且用得也最广泛的材料是青铜。以中国青铜器为例,根据历代著录及发掘所得,大约成品已超过万余件。虽然铜的合金有好几种,但由于长期受腐蚀,最终的质感差别不大,铜制雕塑数量虽多,其材质美感已成定式。木材与石材一样,材料资源丰富,石材坚固永久,木材的人工雕凿肌理丰富,两者加工工艺成熟,很受广大制作者青睐。
纵观中国古代雕塑,一方面与绘画相比,雕塑只是工匠们的“皂隶之事”,使得雕塑难以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思维形态,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雕塑实物资料,却没有留下系统的雕塑史论的专著。另则雕塑一直没有摆脱宗教与墓葬两大服务,由于题材和仪规的限制,极大地妨碍了雕塑工作者的艺术想象。对雕塑材料的探讨也仅局限于工艺品之类。[next]再者对雕塑材料的探索还跟材料的加工工艺紧密相连,在工业文明之前,手工工艺从某种意义上也有其局限性,其耗费的精力远大于机械加工手段,机械加工所带来新的材质美感从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雕塑审美的发展。
三、材料探索与西方现代雕塑
赫伯特·里特写的《现代雕塑简史》是从罗丹开始的,罗丹本人对雕塑材料有很好的描述,他说大理石近似人的皮肤:“抚摩这座像的时候,几乎会觉得是温暖的。”在现代雕塑发展过程中,通过对雕塑材料的探索,产生了立体派、构成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诸多流派,而对材料自然属性的探索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布朗库希的雕塑形式是“在两个颇为使人折服的观念下发展进行的——普遍的和谐及材料的真实性。”1布朗库希本人也曾表示:“当你雕琢一块石头时,你将发现你手中的这块石头的精神及其他属性,你将跟着对这块材料的思考而展开你的艺术构思。”2布朗库希所使用的雕塑材料,从现有的作品看仍是铜、大理石、木材等,但他对材料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抛光、着色以及从对材料的观念出发下的形式等,在现代雕塑史的发展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布朗库希,现代雕塑的特征进一步被奠定——对自然材料的重视。让我们回顾一下西方现代雕塑史:
虽然毕加索在1909—1910年完成第一件立体派雕塑《女人头像》,但在随后两年间,立体派的“纯形式”理想渐渐被一大堆各种物体的“掺杂”所代替——浆糊纸、油毡、木片和细绳,其中脱颖而出的第一件用集合手法做成的雕塑《苦艾酒杯》,是用蜡模翻制的青铜作品,上面放置一把真正的汤匙来平衡整个雕塑。
构成主义的倡导者——塔特林,从毕加索那儿得到了启迪,开始“一种新型的雕塑,用原材料和现成物品构成艺术品,并将它安置在真实的环境空间中,严格摒除任何再现的意图。材料有着各自的造型品格,用木头、铁、玻璃等表面质感来组织一幅艺术品,‘真实空间中真实材料构成’。”3《第三国际纪念碑》这件作品不仅仅用合适的材料来象征这个新时代可能获得的成就;更进一步说,一种新的艺术也依赖着新的材料也被创造出来,并被赋予社会意义。
而后,康定斯基、嘉博、佩夫斯奈、罗德钦柯和李西斯基相信艺术的功能更为直接——对空间、量感和色彩基本因素的深入研究,如他们所讲,去发现“美学、物理和功能上的容量”,雕塑和构成的浮雕似乎是揭示这种物理和功能的容量的最好媒介,也提供了生产上最终的益处。
在包豪斯学校,构成主义的教学分为基础课和设计课,前者指材料和工具的训练,后者指观察、表现和构思的训练。而后的基础课指导老师莫霍利·纳吉创作出活动的雕塑,而且采用了一种新材料“树脂玻璃”,到1943年他完成了第一件树脂玻璃与铬管的雕塑。
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从未同具像传统作出过决定性分裂,而波丘尼的未来主义则相反,他不仅仅是工业技术文明的第一批艺术家:他们的原则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来自技术——动力和运动、机械的节奏和制造的材料。他还宣称人类的整个艺术体系的基础都将被改变,同新体系相符合的应是新的形象、新材料、新的社会功能。
对于雕塑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是在绘画、浮雕、圆雕和现成品之间消除任何形式上的区别。现成品艺术由此产生。这样的艺术品已经远远不是通常的雕塑、绘画所指的涵义了,而是一件不能具体规定的物体。超级秘书网
轻视思想上的母题,导致雕塑家迈向金属材料的选择,金属易拉长,拉长成丝;易锻打,可以锤击成形;还可以熔和铸。现代雕塑家充分利用金属的这些特点,开始制作金属焊接雕塑。
由以上的西方现代雕塑各流派的发展得出:材料的探索对雕塑的发展意义重大。
虽然,在亨利·摩尔的作品中青铜作为最终材料不断出现,但他的雕塑设计随材料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在雕塑中发现的材料真实性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特质。每种物质材料都有它自己的特质,只有当雕塑作品直接地与材料发生关系时,物质材料才能作为观念的一部分发挥作用。例如岩石是坚硬和凝固的,它不可能超出它的物质结构之外去勉强达到一种柔软的程度。
随着雕塑概念的解构,现代艺术家已从生态学、大地艺术、多媒体艺术等多样艺术入口,将艺术与人的感官和环境、时间、空间等紧密地联系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起来,各种艺术的可能性正在探索。材料的内涵已不仅是传统雕塑材料中的金、石、木等,而是指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各种媒介。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天然材料;葫芦;茶;文化价值;包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2
葫芦,谐音“福禄”,被视为降福纳瑞的吉祥物,具有多种文化象征意义。在古代用来制作食品器皿、陶制的模具和乐器等,当它被制成酒壶、药盒等传统包装容器时,不仅与绿色包装原则不谋而合,同时深浸了中国古文化素养,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的高超境界[1]。
在传统的工艺葫芦的制作中最普遍的是“烙画葫芦”。其特点是将葫芦的木质材料与中国传统的烫画技法相结合,以烙铁,在葫芦特殊的木质表皮上烙出山水、人物、花鸟等作品。烙画葫芦不宜盘玩,大多是作摆件用的,因其表面烙痕容易磨损,会导致画面褪色缺失而丧失趣味性。
近些年来随着工艺葫芦的发展,机械化的渗透,激光雕刻的工艺葫芦愈加普遍(如图1)。相对传统葫芦工艺,激光雕刻机的优势十分明显,它更容易实现复杂图案的设计与雕刻操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制作效率,更适合批量化生产。
图1
虽然葫芦最早是作为容器被人所熟知,但在现代各式各样的葫芦加工工艺里,葫芦很少作为主体材料出现在包装设计里,其最初包装容器的用途像是已经被遗忘,鲜有继承与延续发展。作为最古老的天然材料之一,葫芦如果作为主体材料用在包装设计中,在传承传统古文化的同时,包装产品将无疑更加富有灵动性且能提升商品自身附加值。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茶米油盐酱醋茶[2],亦表明茶在中国文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茶叶,从它的栽培到采茶、制茶、再到最后的品茶,中间每个过程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历史的长河中饮茶艺术进一步上升为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中国的葫芦文化与茶文化同样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葫芦作为包装材料具有朴素的文化气质且再利用价值很高。从生态、文化观念出发,如果将葫芦用于茶叶包装,两者的结合不仅具有强烈文化呼应,又创新了包装形式,集自然淳朴与文化意蕴为一身,一定能在众多茶叶包装中脱颖而出,打动消费者,进一步根植本土文化品牌、开拓国际市场。
在生态化、人性化逐渐成为包装设计主流的今天,葫芦这一最原始又具有文化特质的天然包装容器是值得大力创新推广的。而茶叶作为纯天然草本饮品,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针对包装材料葫芦、包装内容物茶叶所带给人们的天然质朴、文化艺术等特质,以此作为设计出发点,将我的设计定位“集自然淳朴及文化内涵于一身”的茶包装设计。
品牌名称是对产品包装的定位,决定消费者对包装产品的第一印象。因此考虑到本包装设计作品的特质,紧密结合最初的设计定位,我们以葫芦为包装材料的茶包装设计作品品牌名称定为“荼草・语”,“荼”即古“茶”字。宣传语定为“荼草一叶天地间 侧耳倾听 品味悠然”。
葫芦本身品种各异,修长、圆润、水滴等形态本就迥然不同,将葫芦进行形态切割、改造加工,以浮雕、透雕、绘画的形式进行装饰。在对葫芦造型结构进行改造装饰的同时,我们破坏了其原形态的完整性,同时必然也会破坏它的密封性,此外如果内部直接盛放茶叶会略显突兀,也有失美感。因此在葫芦内部,我们决定采用粗制麻布袋做第二层包装。作为天然环保材料,麻布的特点是强度高、吸湿耐晒、防腐抑菌且外观较为粗糙。采用麻布袋不仅可以符合包装技术上的要求,其自然亲切、温暖淳朴的特质与整套包装气质的定位亦十分契合。
以自然清新为出发点,整套包装的装潢设计以大自然最常见的花草虫鸟为主要表现形式,选择各种造型简练流畅的花草虫鸟的搭配设计,线条的自然流畅与葫芦特殊材质的粗糙雕痕感形成强烈对比,在人的视觉上形成一种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效果,使包装作品的形式感与艺术性大大提高。
文字应用在包装设计中,是视觉传达过程中最直接、最明确的表现手法。书法艺术与篆刻艺术作为我国特殊的艺术形式,都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符号,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本作品的标志设计(如图2) 我们将书法字体与篆刻艺术相结合,融合朴实清新的整体包装气质。标志雕刻在葫芦身的装潢图案中,采用阳雕,以字线条轮廓为基准,将轮廓以外的部分雕去,凸出字形。这种手法会使作品看起来像是镶嵌在葫芦表面一样,以简洁大方的形式镶嵌在纷繁绚丽的花草中,整体格调古典高雅,在整套包装设计中赋予产品深厚的传统韵味,增加新的内涵和文化价值。
图2
图3
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包装形式的发展,而是应该在设计中坚持以文化为本位,以联系实际为基础的。本包装设计作品以天然材料切入点,借助传统造型元素,将茶的独特文化气质表现的淋漓尽致,使中国传统文化气息融汇贯穿于作品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现代包装设计中生态与人文、历史与现实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期刊论文 浅议清代葫芦器的造型艺术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启示 - 大众文艺 - 2010(4)
注:
关键词:加气砼砌块,施工技术,使用美观
墙体是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和分隔材料。约占建筑物重量的2/3以上,是十分重要的建筑构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承重、保温、隔热、隔声和遮蔽视线。近年来大量采用的加气砼砌块,在满足墙体主要功能的情况下,大大减轻了结构重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施工等原因造成的墙体裂缝等质量通病,也给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带来不便。所以严格加气砼砌块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现结合本人体会就加气砼砌块的施工方法概述如下:
1.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试排块,确定组砌方法 →填充墙砌筑→敷墙管线件预埋 →基层处理及挂网 →饰面抹灰。
2.操作要点
2.1施工准备
砌体工程施工前,应将砌筑部位的砂浆和杂物清理干净,准确弹出墙体定位轴线及砌筑用控制线,标出门窗洞口位置。砌筑前,将框架柱上拉结筋焊接完好,保证位置准确,数量、长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墙底部应砌多孔砖,高度不宜小于200mm。砌筑前一天向砌块的砌筑面适量浇水,砌筑当天再浇一次,以水浸入砌块面深度8~10mm为宜,含水率不宜小于15%。根据楼层高度和灰缝厚度,设立皮数杆,将皮数杆立于框架柱或房屋四角及内外墙相接处,间距以10~15 m为宜。
2.2试排块,确定组砌方法
根据砌块主规格尺寸在现场进行试排块,试排块的原则是上下错缝,砌块搭接长度不宜小于砌块长度的1/3,并不小于150mm,搭接长度不足时,可在水平灰缝中设置2φ6钢筋或φ4钢筋网片加强,加强筋长度不小于500mm, 试排块尽可能使用主规格,除必要部位外,尽量少镶嵌其他砌体,局部需要镶嵌部位宜分散、对称,使砌体受力均匀。试排块应特别注意门窗洞口部位,异形墙体等复杂部位的排块方法,并绘制砌块排列图。
2.3砌块砌筑
砌块砌筑时铺浆长度以一块砌块长度为宜,铺浆要均匀,厚度适当,浆面平整,铺浆后立即放置砌块、一次摆正找平。如铺浆后不能立即放置砌块,砂浆失去塑性,则应铲去砂浆重铺,竖向灰缝可采用挡板堵缝法填满、倒实、刮平,也可以采用其它能使竖缝砂浆饱满的方法。严禁用水冲缝灌浆。砌筑时灰缝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水平灰缝厚度可根据墙体高度与砌块高度确定,但不得大于15mm,也不应小于10mm,垂直灰缝宽度以15mm为宜,不得大于20mm。填充墙与框架柱间及填充墙与填充墙之间的拉接筋长度、数量、间距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墙与柱间缝隙用砂浆填满。当遇洞口时,拉结筋伸至门窗洞边。拉结筋保护层厚度≥40mm,末端弯钩突出墙面长度以5~10mm为宜,并用毛笔做出标识。为避免洞口下部砌体产生沿45°角的斜裂缝,凡宽度≥600mm的洞口,应在窗台板下或窗台板下第一皮砌块灰缝内设置加固钢筋。
2.4抗震构造
根据抗震构造要求,当填充墙高度超过4m时,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通长钢筋混凝土水平腰梁,填充墙长度超5米时,墙顶部要与梁设置拉结。钢筋混泥土拦板与加气混泥土墙体设置拉结(可在墙体上增设构造柱)。墙顶部与梁相接处采用斜砌时,其倾斜角度宜为60左右,端部可用梯形砌块紧并应待墙体砌筑五日后进行,以使下部墙体充分沉降。论文参考网。斜砌砖顶部应填塞严密。加气砼砌块填充墙门窗框安装采用后塞口法施工。钢塑门窗应预填素砼预制砼,并用钢件固定法固定门窗框。
2.5管线预埋
墙上埋设电线管时只能垂直埋设,不得水平剔槽。开竖槽时不得用锤斧剔凿而应用专用剔槽工具进行。电线管直径不宜大于20mm,按规定固定好后,用水冲洗净粉末,再用与粉末相当强度等级的砂浆分层分遍填实找平,不用高标号砂浆填补。电器卧盆应在墙面贴饼后进行,以便控制其与抹灰面齐平。为保证预埋管线处抹灰质量,可在这些部位满钉铁丝网加强层。
2.6饰面抹灰
由于加气砼砌块本身具有吸水先快后慢、延续时间长、弹性模量及强度较低的特点,且砌块表面往往带有一些渣屑粉末,因此在饰面工程中不能完全沿用传统抹灰方式,而必须采用适合于加气砼的正确抹灰方法,才能保证饰面质量。施工准备:抹灰工程施工前,将墙体表面渣屑粉末清扫干净,且事先对砌体工程质量进行复核、检校,根据抹灰厚度作出灰饼并冲筋。基层处理及挂网:为保证抹灰面与基层间粘接牢固,抹灰前应对基层进行处理,方法为:用细砂拌制1:0.5水泥砂浆对墙表面(包括砼柱梁板)进行甩浆处理,待甩浆面干燥后方可进行抹灰。论文参考网。对填充墙与柱梁板相交处易产生抹灰裂纹、空鼓部位,宜采取钉铁丝网等加强措施以保证抹灰质量。加气砼墙体抹灰可分为过渡层和面层做法。过渡层抹灰宜采用与加气砼强度接近的混合砂浆,抹灰必须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以6~8mm为宜,不得超过10mm,若找平层厚度较大时,可分层加厚。每层抹灰间歇时间应待前一抹灰层终凝后进行,切忌连续流水作业,抹灰分层接茬处,现施工的抹灰层应稍薄,结合部要均匀接通,接茬不应过多,防止面部突起。面层做法:待过渡层硬化后,按常规方法施工各种层面,面层施工时应该注意:A.墙面面积较大时,为避免墙体抹灰层开裂,可采用界格方法,界格条必须深入过渡层表面。B.墙体易被水浸部位,如卫生间、墙裙等应抹防水砂浆(防水砂浆参考配比1:2.5水泥砂浆中加入水泥重量5%的防水剂)。论文参考网。C.石灰砂浆抹面的墙面阳角处应做水泥砂浆暗保护,护角每边宽约50~80mm高约2000mm。D.加气砼的饰面应对冻融交替、干湿循环、自然炭化和磕碰磨损等起保护作用,饰面材料应与基层粘结良好,不得空鼓。
论文摘要:机械制造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其中金属切削加工是基本而又可靠的精密加工手段。在进行数控编程的过程中,刀具的选择和切削用量的确定是十分重要,它不仅对被加工零件的质量影响巨大,甚至可以决定着机床功效的发挥和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所以,在编制加工程序时,选择合理的刀具和切削用量,是编制高质量加工程序的前提。
一、引言
机械制造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其中金属切削加工是基本而又可靠的精密加工手段,在机械、电机、电子等各种现代产业部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工具的设计、制造和使用自古以来就很受重视,这里我们所说的工具,不仅仅指进行机械加工的机床,我们更关心的是直接进行切削加工的刀具。刀具是推动金属切削加工技术发展的一个极为活跃而又十分关键的因素,可以说切削加工技术发展、革新的历史就是刀具发展的历史。
我单位在2008年引进了小巨人公司制作的两台车铣加工中心。但一直未能在零件上真正实现和普及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的铣削功能。刀具选择、加工路径规划 、切削用量设定等,编程人员只要设置了有关的参数,就可以自动生成NC程序并传输至数控机床完成加工。因此,数控加工中的刀具选择和切削用量确定是在人机交互状态下完成的,这与普通机床加工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要求编程人员必须掌握刀具选择和切削用量确定的基本原则,在编程时充分考虑数控加工的特点。研究掌握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的铣削功能,对于形状复杂以及精度要求很高的回转体零件的精密加工,提升我单位数控精密加工能力,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数控铣加工常用刀具的种类
数控铣加工刀具种类很多,为了适应数控机床高速、高效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所用刀具正朝着标准化、通用化和模块化的方向发展,主要包括铣削刀具和孔加工刀具两大类。为了满足高效和特殊的铣削要求,又发展了各种特殊用途的专用刀具。数控铣刀具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刀具结构可分为:①整体式;②镶嵌式,采用焊接或机夹式连接,机夹式又可分为不转位和可转位两种;③特殊型式,如复合式刀具,减震式刀具等。根据制造刀具所用的材料可分为:①高速钢刀具;②硬质合金刀具;③金刚石刀具;④其他材料刀具,如立方氮化硼刀具,陶瓷刀具等。从切削工艺上可分为:平端立铣刀、圆角立铣刀、球头刀和锥度铣刀等。
三、加工中心刀具类型的选择
刀具的选择是在数控编程的人机交互状态下进行的。应根据机床的加工能力、工件材料的性能、加工工序、切削用量以及其它相关因素正确选用刀具及刀柄。刀具选择总的原则是:安装调整方便,刚性好,耐用度和精度高。在满足加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短的刀柄,以提高刀具加工的刚性。生产中,被加工零件的几何形状是选择刀具类型的主要依据。
1)铣削刀具的选用。加工曲面类零件时,为了保证刀具切削刃与加工轮廓在切削点相切,而避免刀刃与工件轮廓发生干涉,一般采用球头刀,粗加工用两刃铣刀,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用四刃铣刀;铣较大平面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加工表面粗糙度,一般采用刀片镶嵌式盘形铣刀;铣小平面或台阶面时一般采用通用铣刀;铣键槽时,为了保证槽的尺寸精度、一般用两刃键槽铣刀; 转贴于
2)孔加工刀具的选用。数控机床孔加工一般无钻模,由于钻头的刚性和切削条件差,选用钻头直径D应满足L/D≤5(L为钻孔深度)的条件;钻孔前先用中心钻定位,保证孔加工的定位精度;精绞前可选用浮动绞刀,绞孔前孔口要倒角;镗孔时应尽量选用对称的多刃镗刀头进行切削,以平衡镗削振动;尽量选择较粗和较短的刀杆,以减少切削振动。在经济型数控加工中,由于刀具的刃磨、测量和更换多为人工手动进行,占用辅助时间较长,因此,必须合理安排刀具的排列顺序。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尽量减少刀具数量;②一把刀具装夹后,应完成其所能进行的所有加工部位;③粗精加工的刀具应分开使用,即使是相同尺寸规格的刀具;④先铣后钻;⑤先进行曲面精加工,后进行二维轮廓精加工;⑥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利用数控机床的自动换刀功能,以提高生产效率等。另外,刀具的耐用度和精度与刀具价格关系极大,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选择好的刀具虽然增加了刀具成本,但由此带来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的提高,则可以使整个加工成本大大降低。总之,根据被加工工件材料的热处理状态、切削性能及加工余量,选择刚性好,耐用度高的铣刀,是充分发挥数控铣床的生产效率和获得满意的加工质量的前提。
3)切削速度的确定。进给速度是数控机床切削用量中的重要参数,主要根据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以及刀具、工件的材料性质选取。最大进给速度受机床刚度和进给系统的性能限制。在轮廓加工中,在接近拐角处应适当降低进给量,以克服由于惯性或工艺系统变形在轮廓拐角处造成“超程”或“欠程”现象。确定进给速度的原则:1)当工件的质量要求能够得到保证时,为提高生产效率,可选择较高的进给速度。一般在100~200mm/min范围内选取。2)在切断、加工深孔或用高速钢刀具加工时,宜选择较低的进给速度,一般在20~50mm/min范围内选取。3)当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要求高时,进给速度应选小些,一般在20~50mm/min范围内选取。4)刀具空行程时,特别是远距离“回零”时,可以选择该机床数控系统给定的最高进给速度。
4)背吃刀量(或侧吃刀量)的确定。在保证加工表面质量的前提下,背吃刀量(ap)应据机床、工件和刀具的刚度来决定,在刚度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使背吃刀量等于工件的加工余量,这样可以减少走刀次数,提高生产效率。
四、结束语
我单位数控加工中心具有轴向和颈相动力头,能实现三个坐标的联动。利用极坐标插补指令和圆柱插补指令进行了程序优化和开发,并对机床加工工位重复定位误差进行了有效的补偿,初步实现对回转体的侧面进行快捷可靠的精密铣削加工,提高了加工精度和表面加工质量。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对川南旅游开发的导向、人才与资金准备及产业协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川南旅游资源地域开发的时空模式,建议加强重点景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设,以及加大对本地区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和提倡生态旅游。
一、川南旅游业的现状
本文所指的川南旅游区,包括四川盆地南部的宜宾、自贡、泸州三地市。川南旅游区资源丰富、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及交通条件均较好,但在四川省规划发展的五大旅游区中,是开发最差的旅游区之一。针对重庆成为中央直辖市之后,川南旅游区在四川省宏观布局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本文对川南旅游开发的一些战略性、方向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四川盆地南部的宜宾、自贡、泸州地区,是我国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组成的“T”字型生产力布局的底部。旅游开发的自然、经济基础都比较好。川南国家级风景名胜蜀南竹海、自贡恐龙博物馆在国内外早已闻名。此外,西秦会馆、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焱海井等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川南三大城市宜宾、自贡、泸州皆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川南旅游区还有各类省级风景点7处,市县级地方性景点更是数不胜数。省级景点“石海洞乡”、“人悬棺”、“巡司温泉”等名闻遐迩。该区不但旅游资源丰富,级别高、吸引力强,而且类型复杂多样,旅游行为类型与功能结构完善,层次结构、地域组合优越。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相映成趣,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该区处于成、渝两大客源地夹峙之下,区内、区外客源潜力都很大。重庆成为直辖市之后,四川省调整了旅游业宏观布局,川南旅游区被列为下一步重点开发的旅游区之一"。
二、开发川南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旅游业既是一个新兴的经济产业,又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开发川南旅游资源,发展川南旅游业将对川南社会、经济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一)发展川南旅游业,将加速资金积累和回笼,增加外汇收入,使区域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众所周知,旅游业投资少、见效快、资金回报率高,因此国内外只要有条件的地区都争先发展旅游业。川南地区旅游业虽刚起步,但已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二)旅游业属劳动密集性行业,对劳动者的专业技能要求相对较低,从业人员需求量大,可缓解川南劳动力就业紧张的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旅游部门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可增加间接就业人员2人~215人。因此,川南旅游业的发展将为该区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三)将促进川南地区城镇建设。随着景区的开发,游客的增加,各种基础设施、旅游设施将日益完善,从而大大推进新、旧城镇的建设。(四)有利于在川南重工业经济区中建立区域性的环境保护体系,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美化区域环境。在规划中,川南属于重化工、能源基地,此类经济区域易受到环境污染的威胁,而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人们重视环境保护与治理,建立一个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川南旅游区。无论是在经济效益上,还是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上,川南旅游的发展都将造福于人民和子孙后代,应引起川南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三、川南旅游业开发中的重要内容---旅游商品
在川南旅游业开发中我们应该重视对旅游商品的开发,旅游商品能满足旅游者的生理、心理的各种需要,但不同类型的旅游商品又有很大差异。
(一)川南旅游商品开发要突出特色:第一川南“中国名酒系列”;第二“珍贵水果系列”,包括龙眼、荔枝、抽子等;第三“旅游工艺品系列”,以竹、龙、草编等为主题。要把握好市场,政策上予以扶持,组织管理好生产、销售的多个渠道。
1.川南“中国名酒系列”:包括卢州老窖,古蔺郎酒、宜宾五粮液,早已闻名国内外。
2.龙眼、荔枝等名贵水果系列:龙眼、荔枝属于南亚热带水果,果肉质佳、味美,营养丰富,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高档珍贵水果。川南有上千年种植历史,宜宾尚有几株当年曾上贡过杨贵妃的千年古荔枝树。今日荔枝分布区已移向东南,以卢州市为主,其气候属南亚热带类型,为四川盆地唯一的特殊气候区,适宜龙眼、荔枝的生长,适栽面积500万亩,以卢州市中区、沪县、纳溪、合江最宜种植。
3.竹工艺及美术品:川南竹类资源丰富,以楠竹(毛竹)为主,栽植易、产量高,覆被好,可一次造林永续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比一般林木高。川南可开发的竹旅游商品很多:如竹簧、麻将、竹筷、竹椅、竹雕、凉板、翻簧竹刻、竹帘画、龚扇等。江安县有竹簧工艺学校,宜宾市有竹类专业研究所。川南有各类竹艺加工老艺人、技术能手几百人。
4.草编制品:以灯草为原料。灯草是两年生耐寒水生草本植物,可于水稻收割后栽植,次年5月收割,利用闲置冬水田栽植,不务农时。用灯草编制的各种生活、旅游用品,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如榻榻米草席,深受日本人喜爱。川南草编制品曾出口日、英、美等三十多个国家。
5.恐龙系列仿制品:可仿制侏罗纪、白要纪各种不同类型恐龙。质地可选择塑料、陶瓷等多种类型。也可制造各种电动的小型恐龙仿生玩具、工艺品。
6.其它名特产品:金河蘑芋,产于宜宾屏山的金沙江沿岩一带。宜宾“功夫”茶、叙府糟蛋等也是当地有名的土特产品。
(二)川南旅游商品的分类,按旅游商品的美学特征,可把川南旅游商品分为如下四个大类:
1.实用品又分为:①土特产品,如卢州龙眼、荔枝;②旅游食品,如竹笋,竹荪;③旅游用品,如竹席、竹帘、凉板、竹筷;④其它非旅游专用的日常生活用品。
2.工艺品又分为:①织绣类,如自贡龚扇;②陶瓷类;③纺织类,如竹编制品;④雕刻类,如竹雕工艺作品;⑤镶嵌类;⑥传统工艺、民间工艺类,如剪纸。
3.艺术品又分为:①绘画类,如川南国画、竹帘画;②雕刻类,如竹雕。
4.文物商品及其仿(复)制品如恐龙仿制品。
(三)在进行旅游商品开发时,要注意旅游商品本身所具有的实用性、艺术性和纪念性的属性。就川南旅游区的实际情况而言,还应注意:
1.突出主题。根据川南旅游区的人文古迹和自然景观的特色,川南旅游商品的开发,应以“酒、龙、盐、竹、泉、洞”为主题,在这六个字上多作文章。
2.突出功能和特色。各旅游地域系统(或景区)旅游商品的开发要突出自己的功能和特色,如蜀南竹海的“竹”,宜宾的五粮液,自贡旅游小区的“恐龙和盐”,庐州的卢州老窑,这些都是各自的“金字招牌”。
3.要系列化、多样化和小(微)型化。旅游者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年龄、职业、性别、爱好、社会阶层也不尽相同,开发设计和经营旅游商品要从川南旅游区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潜在客源市场的各种因素,实行多种题材、多种规格、多种原料、多种色彩。还要尽量系列化、配套化,满足旅游者不同层次,不同趣向的需求。
4.要强调“就地选题、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
不少以当地名胜古迹为题材设计的旅游商品,都是以当地特有材料、传统工艺生产,并在当地销售的:如“三峡石”、“刘三姐绣球”等。川南仿造的恐龙、竹雕等类旅游商品,也应立足于川南本土。
此外,川南各地、市、县尚有许多地方名特产品、民间工艺品,可供挖掘整理与开发。一方面,要加强对旅游商品的宣传工作,既要导“游”,还要导“购”。另一方面,既要通过“挖掘整理与开发”来增加其品种数量,又要通过丰富其“内涵”,来提高其质量和效益。旅游商品的开发是旅游产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川南这个新旅游区的开发中,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四、开发川南旅游业的重要措施
(一)加强管理,统一规划,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开发川南自然、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要从四川省的宏观布局出发,制定川南及各旅游地域系统的资源开发与旅游业的发展规划,使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有章可循、协调发展;要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尽快纠正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现象;在有条件的地、市、县应在政策上给旅游业以优先发展的地位,在财政、用地、税收、引进资金上制定出优惠政策。旅游业的发展,有赖于相关产业(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等)的协调发展,有条件的地区应尽快改善基础设施,特别是旅游交通状况差而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应迅速改善本地旅游景区可进入性的条件。
(二)在开发导向上应由国内向国外拓展
川南旅游区资源丰富,但开发晚,缺乏象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那样在国内外影响大的旅游景点。自贡恐龙、蜀南竹海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但开发晚,缺乏“深加工”,活动项目较单调。因此,本区旅游景区知名度的提高,需要进行宣传促销和“时间”。在川南旅游资源开发中,目前应注重对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加工”,主要客源应立足于国内,待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宾馆等服务设施建设上档次以后,再逐步向国外拓展客源市场。
(三)重视旅游人才培养
随着川南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从业人员和各类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都将迅速增加,因此应在川南部份高校开设旅游专业,培养旅游本、专科学生;或在川南三大城市中选择一市,建旅游中等专业学校,必要时可建立或改建旅游职业中学,培训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员。
(四)开拓资金渠道,加大投资力度
旅游资源的开发涉及面广,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设施建设等都需要大量投资,全靠当地政府必然有困难,可采取以下办法:争取国际项目或国家、省内的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在政策上可统一规划,做到谁投资谁受益,一家管理,多家开发;把旅游设施建设和一些大型项目的建设结合起来,如川南的煤矿开发项目可与高县、筠连的旅游资源开发一并纳入规划和建设。
(五)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目前,川南旅游区有众多古迹缺乏保护,破坏严重,非法占用旅游景区土地和古建筑物的现象时有发生,且景区项目差,环境质量差,因此应实行保护性开发。重点景区应划定界线,在景区内分别设置下几个区。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法。
(六)加强横向联系,开展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开发
川南旅游区毗邻滇、黔、渝,开展与周边地区的联合开发,有利于优势互补。川南泸州旅游片区南部与贵州西北的习水县、赤水县相邻,习水丹霞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赤水县十丈硐瀑布可与黄果树瀑布媲美,开发价值大,但交通闭塞,若以贵阳为中心进行开发,相距甚远,交通条件差,开发难度大。泸州距十丈硐瀑布仅70多km,若以泸州为依托进行开发,可事半功倍。川南旅游区与贵州西北地区进行旅游资源的协同开发,必将推动双方旅游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