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5: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互联网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产品的信息效应。目前,互联网行业中很大一部分产品属于信息产品,其本质是指互联网企业为满足用户需求而创建的用于运营的功能及服务,它是网站功能与服务的集成,与传统意义上的产品有实质性区别,譬如百度的产品分为贴吧、图片、音乐、视频、百科等,网易的产品分为邮箱、新闻、体育、博客、微博等,搜狐的产品分为邮箱、视频、财经、娱乐、电影等。互联网产品的信息效应主要表现为信息的高速度传递,互联网企业间的竞争具有短、快、多等特点,因此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不易被发现,并且企业会打着创新的幌子进行反复的垄断决策,这使得互联网企业的垄断行为具有极强的破坏性。2.用户的锁定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说,正是由于互联网产品的信息效应导致了用户锁定效应的出现。在互联网行业市场中,互联网的产品和服务的高信息化特点使消费者对某个互联网厂商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具有依赖性,且这种依赖性的程度会随着消费者精力和时间的不断投入而持续增大。因此,一旦互联网企业具有一定的市场支配能力,便会采取用户锁定的垄断方式,以达到对互联网市场的分割和封锁的目的,这间接剥夺了互联网消费者对互联网产品或服务的自由选择权利,同时也影响了行业内中小微企业的可创新发展,不利于形成行业良性竞争。3.复杂的垄断效应。互联网行业和传统行业存在着本质的不同,特别是互联网行业极强的网络外部性特点使得互联网的垄断行为不易察觉,因此对于互联网行业中企业垄断行为的界定更加复杂。互联网的特殊性决定了互联网企业垄断的复杂性,高度集中的互联网产品或服务的供给并不能判定该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并且在实质上该互联网企业也不一定真正拥有市场垄断地位。此外,由于互联网行业的高技术、强竞争、快发展等特点,互联网企业间博弈呈现出的动态的演化博弈特点,单个互联网企业的市场支配地位相对传统行业来说稳定性较差,且对其具体垄断行为的认定社会争议性较大。
二、我国互联网行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违法认定
如前所述,互联网行业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具有复杂性,因此在探讨如何规制互联网行业中垄断企业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之前,我们必须对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进行违法认定分析。
(一)互联网行业中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认定原则
在讨论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地位行为的认定原则之前,我们要明确的是: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互联网企业拥有行业市场支配地位这一现象不属于违法行为,只有当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去强化自身对市场的支配能力,限制行业的公平竞争才构成反垄断法意义上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具体来说互联网垄断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认定有以下三个原则:第一,缺乏正当理由,限制行业竞争。互联网垄断企业通过利用自身对市场的影响力,将本应自由、开放、统一的互联网市场分割成为互不联系、彼此封闭、相互限制的条块式结构,妨碍了互联网行业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的形成,阻碍了互联网市场竞争机制建立与完善的进程。第二,利用支配地位,侵害用户权益。一旦某一互联网企业利用自身的行业影响力,做出损害互联网消费者权益的决策,均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如互联网巨头强制消费者“二选一”,或者是通过控制搜索引擎,恶意屏蔽一些网民本应了解的公共信息。第三,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互联网行业是高技术的创新型信息技术行业,因此创新对于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反垄断法规制互联网行业垄断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目标之一就是使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具备一个公平、自由、互助的行业环境,因此可以考虑将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是否妨碍行业进行技术创新纳入到判断其是否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法律考量之中。
(二)互联网行业中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构成要件
首先,涉案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行业中具备支配性地位,也就是说要对涉案企业的垄断能力进行核实,确定其在行业内的支配性地位,如计算分析其市场份额、行业核心专利技术拥有量以及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其次,涉案互联网企业对其市场支配地位有滥用行为,这主要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来判断,具体包括: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无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无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无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无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揚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再者,涉案互联网企业滥用自身的支配性地位是为获得不正当收益。最后,涉案互联网企业滥用自身的支配性地位对互联网消费者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后果。
三、互联网行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规制对策
(一)政府监管层面:完善反垄断的法律体系,转变行政化的监管方式
互联网行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主要规制措施应该还是对于《反垄断法》内容的不断完善和执行的不断强化。长期以来,《反垄断法》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用来维护市场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律武器,是规避市场经济盲目性和失灵现象的有效手段,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性力量。互联网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政府应该提供一个公平、自由、有序的行业发展环境,这就要求政府的监管必须有法可依、依法行政,减少传统的行政化监管方式,彻底杜绝人为主观性不正当干预和权力寻租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实现监管的目标,在运用法律法规规制互联网行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过程中,应当依据互联网行业的技术经济特征,在权衡利弊的前提下,就互联网反垄断的政策目标、规制重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整。
(二)行业约束层面:制定行业自律规范机制,发挥行业组织约束作用
一直以来,行业协会组织在对行业企业行为的规范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制定互联网行业自律规范机制,发挥互联网行业协会组织约束作用对互联网行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行业协会组织在互联网企业行为的监管中具有以下优势:第一,互联网行业协会组织制定的互联网行业运行规范,对行业内所有互联网企业具有较强的约束力;第二,行业协会组织对行业运行的特点和情况较为熟悉和了解,能更好的对一些复杂的极具隐蔽性的垄断行为进行有效规制,这极大的提高了监管的效率;第三,互联网行业协会组织机制的设立有利于充分发挥协会对互联网企业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制约,极大的降低了政府公共产品成本,是对政府监管的重要补充。
(三)企业自律层面: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教育,提高企业自身自律能力
互联网企业是互联网行业的核心市场主体之一,互联网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互联网行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制具有战略性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互联网企业的反垄断宣传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使各市场经营主体达成反垄断的发展共识,提高企业自身的自律能力,具体的做法包括:第一,加强反垄断宣传教育,帮助互联网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互联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积极主动地遵循公平竞争原则;第二,对于行业内那些具有支配性地位的互联网企业,要加强对其经营行为的引导和监管,既积极支持其不断创新,又要对其经营服务进行规范;第三,对于互联网行业内的小微企业,政策上要给予扶持,同时也要培养其抵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维权意识,加强互联网行业的内部监督。
四、结语
各大商业银行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准备大力发展面向小微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以拓宽业务渠道并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核心,绑定供应链客户群时,却发觉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商和一些有实力的电子商务企业已经开始借助其自身的平台和多年累积的交易数据和客户数据占领了小微企业融资的一席之地。目前,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正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对众多供应链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和社会上的借贷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整合,并且为进一步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打下坚实的硬件设施基础和软件流程操作基础。互联网平台提供商比如以P2P为代表的拍拍贷和阿里小贷,一些规模较大的电子商务企业比如京东商城开发了其自有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其他主流的电子商务企业比如苏宁易购和亚马逊等也将自身的电商平台向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转化并逐渐开放,面临传统商业银行融资难的情境,小微企业更倾向于这种最新的融资模式并纷纷入驻这些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截至2012年,P2P网络贷款服务平台已经超越了200家,其平台Online业务的交易额度已经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而参与其中的投资者的人数也超过了50000人次。由于统计的仅仅是“线上”业务,加上无法准确统计的“线下”业务,交易总额的数量还将是“线上”业务的数倍。京东商城在2012年年末开始向广大小微供应商推出其供应链金融服务,并向各大商业银行取得总计高达50亿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包括:订单融资、入库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委托贷款融资;京东商城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到2013年为止已经向广大小微供应链提供了近80亿元的融资规模。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的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基于P2P网贷和电子商务企业主导的小微企业融资,相比于已经出现的以银行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模式不同,其主要依附的手段是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技术如移动支付、大数据挖掘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依托其交易平台上庞大的交易数据和客户信息,促进商流、物流和资金流三流有效融合,通过出色的信息技术使得资金在整个过程中得到更充分的使用,同时由于信息的透明性可以降低资金风险,形成面向供应链上游到下游的综合集成的金融服务,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闲散的资金,其信用保障则来自于平台企业的信用和相关部分的监管。而传统的银行为主导的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则侧重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的引入,即“1+N”模式,对处于供应链不同层次的企业提供以核心企业信用为担保的存货抵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融资、预付款融资服务,其资金来源主要来自银行雄厚的资金资本。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中融入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操作理念的发展空间十分可观,特别是处于供应链纵向延伸方向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是巨大的,且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灵活性和弹性,对于供应链垂直方向细分的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或专业化的互联网网贷平台开发较为快捷便利,能够满足供应链上小微企业的融资个性需求,这种模式将是今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之一。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供应链金融具有更便利的特点,简化了传统银行主导的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信用评定等手续,其交易成本低、资源配置效率高等优势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平台。由于互联网金融直接面向具有融资需求的广大小微企业,其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者市场带来了新的竞争挑战,以往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收到了新兴模式的挑战,也为各商业银行的下一步融资服务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如今各大银行也纷纷试水,改进传统的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是最早将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服务进行线上平台化的商业银行代表,除此之外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以及兴业银行等也开始将其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服务从线下搬到线上,形成了以银行供应链金融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商业银行发展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同时,已经开始走向向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的道路,由于电子商务平台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海量的线上交易数据,也构成了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估的信息基础,而银行所需正式电子商务企业所拥有的这些数据信息,两者供需匹配,已经开始了相关的合作,比如京东商城已经进行了POP平台的发展,主要是为各大小微供应商提供短期贷款和其他融资服务。因此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已经成为未来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发展的趋势,且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诸多可行的供应链企业融资创新模式。本文提出若干具有可行性的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创新模式的发展方向。
二、面向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
发展供应链金融的目的是为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解决在其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其上下游小微企业的资金流不畅或融资渠道狭窄所导致的核心企业自身的主营业务周转和公司运作效率的问题,让企业从上游的采购、生产等环节到下游的销售、回款等环节的每一个运作流程都能顺畅进行。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是关注嵌入小微企业供应链的各项融资成本和结算数据,根据这些成本信息对供应链的整体成本形成过程构造出优化策略方案,而此方案的组成则是由融资机构、供应链核心企业以及具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共同在信息技术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平台上公共完成的。在由核心企业和小微企业组成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中,包括银行或者互联网金融平台商最关注的往往是供应链中最具资信的核心企业,而其所面对的服务对象则是与核心企业的交易关系稳固的长期合作的小微企业。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所依托的正是供应链中的大型产业集团,利用其对大量上下游小微企业的数据掌握能力和其自身对金融市场、金融行业的风险分析和控制的专业技能,对其所要进入的供应链融资项目进行系统而整体的分析和全面的风险评估,特别是在风险控制方面,互联网金融平台对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需要对核心企业的较为系统全面的资格审查,同时亦会针对供应链的上下游具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客户进行真实性的审查和涉诉检查。此外,互联网金融平台还会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要求核心企业为每一笔融资款项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并要求核心企业承诺承担连带担保的责任。根据互联网金融的不同范式,我们提出下列细分的具有可行性的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企业融资方案:(1)核心企业担保下的小微企业P2P网贷存货质押融资模式。首先,有融资需求的供应链企业需要在P2P融资平台进行初始注册从而成为会员。P2P网贷平台提供商可以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信用为担保(很多情况下,供应链核心企业本身即可作为P2P网贷提供商),在考察供应链企业的融资需求后,将供应链企业信息和核心企业的担保信息通过网络给放款人;或者平台提供商通过搜集大量供应链企业的融资需求信息,将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并为一单向银行提出融资需求并以各供应链核心企业信用作为担保。核心企业担保下的小微企业P2P网贷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主要的适用企业为交易信用较高的企业,这种模式本身也引入了核心企业的资信,对于信用较好的小微企业来说能够使其资金占用进一步减少,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业务线上化,信息较为透明,风险较小。(2)核心企业担保下的小微企业众筹存货质押融资模式。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利用互联网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此模式为更多小微企业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主要参考万科的房地产众筹模式,有融资需求的供应链企业在P2P融资平台进行初始注册后。P2P网贷平台提供商可以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信用为担保,在考察供应链企业的融资需求后,将供应链企业信息和核心企业的担保信息通过网络给放款人,其中放款人可以是需要购买此产品的客户,而放款人通过众筹购买此产品可以享受折扣优惠。这类产品适用于价值较高,使用周期长的产品同时能够使得交易的时效更强,周期更短,同时能够盘活企业资金,且整个流程线上化,信息透明风险小,同时终端客户可以享受较高的折扣优惠。通过核心企业缴纳保证金和承诺承担连带责任的担保形式,供应链的核心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的供应链融资可以获得更加稳定和更加优质的供应商,避免在销售的旺季出现因为原材料或零部件供应中断而出现产品断货的尴尬局面,这些互联网融资创新模式实质上间接地提高了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销售收入和经营收益。
三、小微企业的互联网融资策略
相比于分散的单个中小企业,互联网平台能够在其他金融机构处获取较高的授信额度和信用评级,可以以更低的利率获得资金支持,同时利用核心企业担保来降低供应链中小企业融资的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既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新的融资渠道以弥补供应链中的资金薄弱环节,又能使互联网平台从金融增值服务中获得利润回报,实现多方共赢。(1)在核心企业担保下通过电子订单进行抵质押融资模式。担保方式主要是采用缴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可追加抵质押担保或第三方保证。交存保证金的具体比例按照申请企业的评级结果确定。供应链核心企业对与进行交易往来的小微供应商设置一定的准入条件,小微供应商与核心企业进行交易后可以生成电子订单,由小微供应商通过电子订单在线上想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商申请订单融资,互联网金融提供商对小微企业和其所在的供应链的核心企业进行资信审核后可以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电子订单抵质押融资的还款来源为该订单的业务销售回款,属于自偿易融资。这种融资模式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商的风险要点在于电子订单的可靠性和对订单产品价值的评估。这种模式适用于那些交易信用记录较好,产品价格较为稳定的小微企业。通过电子订单抵质押模式,小微企业可以减少企业资金占用。(2)小微企业P2P应收账款池融资。由于供应链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其经常向上游小微企业供应商延长账期,形成了小微企业对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小微企业可以把应收账款通过转让或质押的方式转移给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商,平台提供商在对众多核心企业进行信用考核的情况下,并通过核心企业核对应收账款信息后为小微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对于同一供应链上的众多小微企业来说则是应收账款池融资。这种模式与明保理模式是相似的,其担保基础是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资信。由于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商其实是代替供应链核心企业垫支货款,对于那些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中的资金流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的供应链中的小微企业,这种融资模式较为适用。(3)在核心企业担保下向互联网金融平台申请委托融资款项。这种模式需要供应链核心企业和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商的合作,有供应链核心企业向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资金,由互联网融资平台依托其积累的客户信息和数据项供应链上符合资信条件的小微企业进行融资款项发放。这种模式中互联网金融提供商仅仅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合作伙伴而获得手续费等中间费用,风险较小。在这种模式下,由于核心企业提供了自由资金,担保方式则根据小微企业的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同时供应链核心企业通过与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商的合作可以掌控的小微企业的历史海量的交易信息和数据,也可通过信息对接直接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估,自己进行自由资金发放,较为灵活方便。这种融资模式类似于阿里金融,其通过建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形式来向其阿里巴巴、淘宝以及天猫商城的商户来提供小额贷款。对于依附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上下游小微企业来说,通过互联网金融获得供应链融资的效率更高,能够迅速为其自身打通资金瓶颈,提升资金周转率并以此来扩大其生产经营规模,更加加固其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关系,使得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四、结束语
1 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诞生于二零零六年,二零零八年云计算得到大面积推广,云计算的诞生立即引起全球信息行业的广泛关注,云计算的出现给IT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改革浪潮,云计算的特征是:按需服务、共享资源、按需付费、网络面广。云计算作为二十一世纪新兴的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软件工程。云计算现如今已经被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云计算的核心技术有海量数据存储与计算、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并行编程模式技术。云计算实现了将庞大数据拆分成若干子程序进行分布处理,处理后发送给服务器群计算,最后将分析处理结果统一融合后回传给用户。狭义上来说云计算是通过计算机和各类用户终端实现信息交互和应用。广义上讲云计算是一种强大的网络服务模式。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将一台计算机虚拟化成多台计算机,使资源利用率提高,从而降低成本。云计算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实现了根据使用需求情况分布资源。另外,云计算相比传统硬件平台相比,维护费用低廉,管理方便易操作,无需大量的资金支持。
2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是物物相联的互联网,物联网的基础仍然是互联网,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发展和延伸出来的网络。物联网最早提出于一九九零年。一九九一年麻省理工学院开始对物联网进行研究,一九九九年麻省理工学院对物联网做了实验。物联网底层数据的感知是物联网技术的基础,在物联网感知层中,呈现出的特点是数据量大、种类多。物联网感知采用了信息后,通过传输层实现数据与传递。物联网按照功能分为三层:应用服务层、网络传输层、感知控制层。物联网应用十分广泛,现如今几乎已经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资源管理、科研实验、医疗领域、军事领域。物联网的发展和推广受到了国家的重视。但就目前来看,物联网技术不论是技术上,还是理论上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距离物联网普及和大面积应用仍然有着一定的距离。
3 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系统架构
从物联网技术的特征来看,未来物联网技术更新和改革离不开对云计算的应用,云计算的优势是物联网技术所需要的,物联网的推广和应用必然不能缺少云计算,物联网数据产生和收集过程具有实时性和不间断性,处理时间的延迟必然会导致数据量的扩大。但由于数据量大、节点有限、存储点等技术限制,必然影响物联网性能。云计算的分布式技术,便可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使物联网实现有效的控制多源、多位置的不同数据处理。云计算和物联网的融合,使物联网获得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云计算搭建了一个辅助物联网的平台。
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系统架构主要包括了三个层次:物联网中间件层、物联网基础设施层、物联网应用层。这三层相互协调融合构成了物联网系统,向人们提供服务。
3.1 物联网应用层
物联网应用层是整个物联网系统架构的核心内容,应用层通过应用管理中提供管理工具,其中包括: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安全管理、影像管理。每一个管理工具能够为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用户管理包括:用户账户管理、计费管理等等。安全管理包括:用户身份验证、用户资料保护等等。资源管理包括:资源恢复、故障检测等等。影像管理包括: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影像部署等等。
3.2 物联网中间件
物联网中间件层是整个物联网的连接媒介,包含着整个物联网的所有中间件产品。所包括的功能有:感应设备管理、智能终端接入等等,除此之外,还具有面向服务的物联网应用的功能。
3.3 物联网基础设施层
物联网基础设施是物联网系统实现的基础,离开了物联网基础设备,物联网系统无从谈起。物联网基础设备层包含了:虚拟集群、物理硬件及感应终端。虚拟集群是基于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的,以虚拟化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物理硬件包括:云计算必要的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设备等等。感应终端包括传感器、控制器等智能终端设备。物联网基础设备由物联网中间件负责管理和协调运作。
关键词: 药学专业学生 药学信息资源 获取方法
在信息时代,物质、能量和信息资源是构成社会发展的三大要素。信息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各类信息的采集、传输、共享、分析、利用对社会发展起了如虎添翼的作用。药学信息(Pharmaceutical Information),也称药物信息或药品信息(Drug Information,DI),其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广义的药学信息包括药学学科所有方面的信息,甚至还涉及大量的医学学科的信息[2,3]。药学信息包含药学领域所有知识数据,既包括与药物直接相关的药物信息,如药物作用机制、药动学、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经济学等,又包括与药物间接相关的信息、如疾病变化、耐药性、生理病理状态等,还包括药品流通信息、药政信息。药学研究的每个阶段都离不开药学信息,药学信息贯穿于药学研究的全过程。随着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日趋丰富,电脑的普及和上网费用的下降,高校学生获取网上信息资源更加方便快捷和可行。我在此对高校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获取药学信息资源等问题加以探讨。
1.利用搜索引擎获取药学信息
1.1常用的医药学专业搜索引擎
1.1.1Medical Matrix(http://省略)。该引擎收录医学专业网站,提供分类检索和关键词检索两种查询方式。
1.1.2PharmWeb(http://省略)。这是Internet上第一个专门提供药学信息的搜索网站。PharmWeb将信息按不同类别进行分类,包括药学最新动态、药学论坛、虚拟图书馆、病人信息、世界药物警告、药学院校、药学政府及管理机构、社会团体、新闻组、继续教育等。主页中还设有MEDLINE、Merck Manual(默克手册)、Internet常用搜索引擎等。
1.1.3中文医学专业型引擎。主要有中国医学生物信息网(http://cmbi.bjmu.省略)和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导航系统(http://202.120.76.227/mednav)。
1.2其他的搜索引擎
利用检索引擎,在不需要确切网址的情况下,可用关键词进行搜索,从中选择需要的信息,常用的检索引擎如下。
1.2.1雅虎(http://省略/)。一个非常优秀的Internet搜索工具。提供免费查询服务,具有中文版和英文版。
1.2.2Lycos(http://省略/)。全球最大的网络资源的索引数据库,也是一种有效而方便的Web搜寻工具,但更新速度较慢。
1.2.3谷歌(http://省略/)。具有强大的搜索功能,搜索的材料大量、全面。不足之处是条理性较差,逐项寻找有些繁琐。
1.2.4搜狐(http://省略/)。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分类搜索引擎。可搜索网站、网页、类目、新闻、网址等信息。
1.2.5网易(http://省略/)。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国内首创网易开放式管理目录,提供网页搜索,分类搜索的网站。
1.2.6新浪(http://省略/)。面向全球华人的的互联网信息查询系统。拥有广大用户群,是被使用率最高的搜索引擎。
2.浏览网站和网页
网址是访问网站和网页的最基本途径,平时可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搜集药学信息网址,保存在浏览器的收藏夹中,下次再查询类似信息就很方便了。对有参考保存价值的内容,如政策法规,专业相关资讯,实用软件可下载保存在硬盘上,类似于自己的专业资料库。并对这些信息整理加工,以便学习和研究之用。
2.1常用的中文药学网站
2.1.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http://sda.省略/)。提供国家有关食品药品管理的重要新闻、政策法规、数据查询等权威信息。
2.1.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http://setcm.省略/)。内有大量关于我国内地中医药、港澳台中医药、民族医药及国际交流方面的信息,还有相关的政策法规等。
2.1.3国家新药筛选中心(http://screen.省略)。“1035”计划(“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推出了新药研究与开发产业化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分子药理学、分子生物学、药物化学、植物化学及计算机管理等多种学科,筛选范围基本覆盖了目前临床常见的主要疾病,初步形成了我国自主的药物筛选体系。
2.1.4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http://ocd.省略/default.htm)。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直属机构。通过这个网站,可以了解到《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和《医疗机构药剂质量管理规范》(GUP)六个规章及其相应的管理办法,(药品认证公告)情况和国际间药品认证互认的情况。
2.1.5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http://省略.cn)。提供药品质量公告药学文献资料检索等信息。
2.1.6三九健康网(http://省略)。内容以保健、生活、医药、互动、综合五个板块为主体,为公众健康提供全面信息服务,打造理想生活空间,是一个通俗的医药健康网站。
2.1.7中国医药信息网(http://cpi.省略)。是具有权威性的科技信息、经贸信息、药品监督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内容丰富,具有时效性
2.1.8中国中医药信息网(http://Cintcm.省略)。主要设置数据库、中医药刊物、中医药成果、中医药机构、中医药百科、各科疾病和艾滋病研究等栏目。
2.1.9中国医药经贸网(http://省略)。主要设置政策法规、行业管理、行业动态、医药市场、信息化建设、机构信息、商情信息、重要会议、企业改革和科技兴药等栏目。
2.2常用的国外药学网站
2.2.1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http://Fda.gov)。提供生物制品、食品、药品、化妆品及医疗器械等方面的最新信息。
2.2.2PharmWeb网(http://省略)。第一个在互联网上提供药学信息服务的网站,按字索引列出有关生物学、药学、化学、医学、制药公司及世界各国的药学网,出版物,药学院校等近百个相关网站,还可检索所需信息。
2.2.3WHO(http://who.int),可以找到大量的药学方面的信息。
3.药学专业相关论坛
以论坛的形式开展药学知识和信息交流,学术专题实时讨论,学生的学习和科研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解答等。主要有以下论坛。
3.1丁香园(http://省略/bbs/)
3.2中国生命科学论坛(http://bbs.省略/index.asp)
3.3中国色谱网论坛(http://省略/dvbbs/index.asp)
3.省略/bbs/)
4.常用的药学数据资源网站
4.省略/index.htm)。中国知识工程中心网站的栏目之一,有医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数据库。以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为核心,共收录有1994年以后国内6600余种期刊的题录、摘要以及3500种期刊的全文。每日更新,已经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期刊文献数据库。题录摘要与“知网节”免费使用。使用全文收费:一般按下载量计费;订购包库服务的会员单位,个人可免费使用。有些高校若购买了该数据库,在校园网的范围内就可以免费下载全文。
4.省略/)。该数据库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建立,是国内较早开发的数据库,包含科技信息系统,数字化期刊,企业服务系统、医药信息系统,内容丰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数字化期刊子系统收集了共八个类的近4000种核心期刊的全文,该库优势在于查找中文文献速度较快,操作简单,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学校如果购买了该数据库,就可以在校园网内免费下载全文。
4.3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http://vmis.省略/)。重庆维普资讯公司制作,提供医药行业内文献资料、相关产品资讯信息,相关政策法规,共收录了9000余种期刊。学校如果购买了该数据库,就可以在校园网内免费下载全文。
5.查询药学信息的作用
5.1药物查寻。如要查找某一药物的作用用途、剂量、价格、不良反应、禁忌症、中毒症状、药物相互作用、优缺点等资料,通过Google或Baidu网站输人药品名称即可查询到该药品的说明书,及相关资料。
5.2药学文献查寻。它可以从题目、作者姓名、单位、杂志、化合物结构名称、药理作用等各方面进行检索。随着多媒体和网络的普及,医院药学的大量信息,通过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进行交流,药学人员可以更多更快地获取药学信息,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5.3批准文号查寻。要查寻某一药物的真伪即药品是否有国家的批准文号,可进入http://fsda.省略(国家食况药品监督管理局节点)或http://cp.省略(中国医药信息网节点),输入药品名称、规格、剂型、产地、厂牌即可查到该药品的批准文号。
互联网信息世界像大海,自由、开放、没有统一的组织和规划,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信息资源良莠不齐,因此我们在利用时要善于总结,要充分利用网络获取所需要的药学信息,为学习、科研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汤韧,易涛,张宜主编.现代药学信息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2003:7.
电算会计的发展趋势网络会计研究分析
网络会计,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它是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远程记账、报账、查账、监控等远程处理,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改变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是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会计的兴起虽然迎合了计算机发展的新潮流,但也有许多缺点及不足。笔者就此作一讨论。
一、网络会计的特点
(一)网络会计改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空间和时效。在网络环境下,任何物理距离都将变成鼠标距离,企业集团利用网络可对所有的分支机构实行数据的远程处理、远程报账、远程报表、远程审计远距离财务监控,也可很方便地掌握和监控库存,销售点经营等业务情况;同时通过网络对下属分支机构实行数据处理和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并可将众多的财务数据进行集中处理,集中调配资金,节约费用开支,拓展财务管理的空间。同时基于网络资源共享性的互联网在打破了物理距离的同时还打破了时间的限制,网络会计消除了财务、业务活动运作上的时间差,及时生成各种财务信息,加快了财务管理的时效。
(二)网络会计使财务信息网页数据化。在桌面财务管理模式下,信息载体数据主要是纸质页面和键盘数据,而网络财务下信息无纸化变成网页数据,可供相关使用者随时取用,结算支付电子货币化。电子货币的动用提高了结算效率,加快了资金周转,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
(三)网络会计实现了财务数据实时跟踪。网络财务下的会计核算从会计电算化的事后静态核算转变为网络会计的事中动态核算。财务数据的处理实现了实时跟踪功能,信息使用者可通过上网访问企业的主页,随时掌握企业最新财务信息,使企业管理者随时获取本企业及相关企业的有关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及时做出正确预测及决策。
(四)网络会计使信息的获取更具针对性。在计算机网络中,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取相关会计信息,并可对这些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使信息的获取过程具有交互性,如自己建立索引,若按报表项目建立索引,就相当于根据自己的需要生成一个简化的财务报告;若按部门建立索引,就可获得企业的分部报告,若按时间建立索引,就可以获得各个时期的财务报告。
二、网络会计面临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在网络会计环境下,尽管信息传递的无纸化可以有效避免一些由于人为原因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但仍不能排除电子凭证、电子账簿可能被随意修改而不留痕迹的行为。会计信息在网上传递过程中,随时可能被网络黑客、竞争对手非法截取并恶意篡改,同时,病毒也会影响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实性,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财务信息的保密性。企业的财务数据属企业重大商业机密,在网络传递过程中,有可能被竞争对手非法截取,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亦不容忽视。
(三)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在法律上能否接受计算机记录的电子会计数据(无纸化数据)作为有效的证据,已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特别是无纸化的电子会计数据能否作为审计和税务检查的有效证据,是会计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电子原始数据的审核和确认。会计人员怎样审核和确认存放在计算机系统中(以磁盘或光盘存储)的数据与业务发生时的原始形式是一致的。确保这些电子数据是以原始形式保存下来的无纸信息系统有效性的关键。所以,会计人员要审核一份企业交易的电子原始数据,就不是简单地像传统会计审阅纸张式原始凭证那样,而是要考虑到电子原始数据生成的确认、数据存储的管理控制以及传递过程和方法的可靠性。
(五)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使企业在利用Internet寻找潜在贸易伙伴、完成网上交易的同时,也将自己暴露于风险之中。一是泄密,未授权人员非法侵入企业信息系统,窃取企业的商业机密,从而侵吞企业财产或出卖商业机密换取钱财;二是恶意攻击。网络黑客的蓄意破坏或者病毒的感染,将可能使整个系统陷于瘫痪。
三、发展网络会计应采取的措施
(一)立法方面。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制定网络环境下的会计准则、规范,网上交易的购销及支付、核算行为准则,保障电子数据成为有效的法律证据。类似这样的法律的制定是推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开展和会计网络化的必需条件。
(二)网络技术安全方面。在建立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时,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制定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 在操作系统中建立数据保护机构, 并对有关的访问客户进行多层次认证,修改文件和数据必须登录备查,当有非法用户企图登录或错误口令超限额使用时,系统会锁定终端,冻结此用户标识,记录有关情况,并立即报警。加强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安全管理和磁介质档案保存管理, 加强核心数据的备份和硬件的维护,防止计算机出现故障导致数据丢失,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
(四)人才方面。要适应网络会计发展的需要,国家必须培养一大批复合型的会计人才,即加大对现有会计人员的计算机和商务知识的培养,这是信息时代保证企业乃至国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会计电算化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浅议
一、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管理程序的影响
人员培训。计算机会计系统在开发阶段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这些人员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以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外购的商品化软件应要求软件制作公司提供足够的培训机会和时间。在系统运行前对有关人员进行的培训,不仅仅是系统的操作培训,还应包括让这些人员了解系统投入运行后新的内部控制制度、计算机会计系统运行后的新的凭证流转程序、计算机会计系统提供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和分析的前景等等。
二、会计电算化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环境的影响
电算化会计系统改变了会计凭证的形式。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和财务的业务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类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先反映会计和财务处理过程的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表、分配表、工作底稿等作为基本会计资料的书面形式的资料减少了,有些甚至消失了。由于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无纸化交易等的推行,每一项交易发生时,有关该项交易的有关信息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计算机,并由计算机自动记录,原先使用的每项交易必备的各种凭证、单据被部分地取消了,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了。原来书面形式的各类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有着很大的不同,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控制的程序也应当与计算机处理程序相一致。
3、电算化系统自动化处理的充分体现。根据用户定义,由系统自动生成转账凭证的方法称为"自动转帐”,它已经成为电算化会计系统非常成熟的方法之一。自动转账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直接从账项数据中取数生成记账凭证,如结转期间损益;另一种是要通过函数进行较为复杂的运算才能得到凭证上所需的数值,如计算并分配应付福利费。自动转账又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在总账系统(或称账务处理系统)中定义并使用的自动转账;另一个层次是在各个子系统中定义和使用自动转账,如工资系统中的工资费用分配、固定资产系统的折旧费用分配等。“自动转账”一旦完成定义,即可在不同会计期间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三、会计电算化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发展趋势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引起在线财务管理。在会计电算化和网络会计模式下,每个财务管理人员将不再面对算盘、计算器和纸张的账本,互联网上的计算机就是他们的工作台,所有的工作均可在这个工作台上完成,即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动态财务会计信息,在网上及时地作出反应,部署经营活动和作出财务安排,从而实现在线财务治理。会计电算化更加速了财务报告生成的及时性,为会计的充分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我们核算中心已经实行了会计电算化和网络会计业务,可做为全区120多个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核算及资金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通过会计电算化建立了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
会计电算化在基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产生的背景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在经济领域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就对基层财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系统已经实现了从记账凭证到会计报表编制过程的自动化。会计电算化取代传统会计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各单位要提供更为真实、可靠、及时的会计信息,以满足投资者等各方的需要。
二、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问题
(一)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一方面,虽然会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理论能够满足手工会计核算,但会计电算化工作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操作以及相关设备的保养和维护知识。积极培养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的会计人员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一般会计人员有会计业务经验,但计算机专业知识却很匮乏,难以胜任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工作。
另一方面,缺乏对传统手工模式的改造,对会计信息系统设置和调整不够。手工模式下的突出弱点是管理效率低下、信息不能及时处理和反馈、处理流程重复等问题,这样就不便于减少中间环节和合并、调整简单重复的业务流程,无法按照计算机管理的特点重新规划业务流程。而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最佳的人机结合方式,即以最小的成本,重新确定业务的处理流程,哪些环节应完全由计算机代替,为适应计算机处理,又需增加哪些环节,基层会计尤为茫然。
(二)操作人员安全保密意识差。基层安全性问题无法保证,一旦软、硬件出现故障或病毒侵入,其他所数据的安全、可靠性都受到威胁;加之数据资料的存储介质发生变化,如果资料没有定期打印存档或随机备份不及时,一旦出现故障,则损失惨重,无法弥补。
另一方面,保密意识淡薄也易造成巨大损失,这主要表现为操作权限设置不当,操作管理不严。实际工作中未做到专机专人专用或者因为操作权限设置不当和口令密码不严而造成的会计责任事故时有发生。
(三)软、硬件更新换代慢。软件技术水平低由于数据库系统功能不足,导致会计软件无法满足多用户使用的需求。当时配备的会计软件选用了小型桌面数据库系统,如Access、Foxbase等。这些数据库系统功能薄弱,主要面向单用户,无法适应多用户并发使用,功能单一,因此越来越无法满足企业下属基层所站多户日常需求。另一方面,目前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更换或二次开发软件达到某些特殊要求,往往成本太高,而且难以与已有的会计系统配套衔接,反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其次,我们应用的会计软件为初期产品,计算机技术不断升级,而财务软件更新滞后,导致会计功能徘徊不前的尴尬局面。
(四)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功能。一直以来,会计工作主要从事事后核算,事前的分析预测和事中的控制因计算复杂而很难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可以极大地发挥电子计算机卓越的计算功能,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然而,基层会计电算化却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采用核算内容功能较强,而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等模块未被采纳。限制了其管理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功能。
(五)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实行会计电算化时间短,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经验,造成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已经归档的内容不完整。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人员职责,从而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乃至单位会计信息泄密。会计数据盘的备份和清理不规范。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应及时备份硬盘数据,并且每次备份不少于两套,分两地存放;按时清理磁盘备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清除过期数据。但一些单位对会计数据备份管理未形成制度,随意性大,一旦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故障,会计数据将无法恢复。
三、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做好系统实施工作。在确定系统目标与规模的基础上,编制实施策略和方案,制定具体规划、实施的步骤与进度安排、实施机构的设置、实施各阶段的任务、实施经费预算等。对各个处理环节的功能、数据处理特点、权限和职责作出规划。从而提高实施的成功率,充分体现会计电算化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
(二)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因此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的培训,使财会人员熟练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知识,不断提高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挑选和培训专业会计电算化和计算机复合型人才用于软件应用和维护。并充实到财会人员队伍中。会计电算化要求财会人员不仅应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管理知识,才能根据本单位的自身特点,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特点,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
(三)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加强安全保密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实现会计电算化,必然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由于电子数据高度集中,高度依赖电脑,且受电脑病毒入侵、人为操作失误、机器故障、非法毁损等因素影响,数据很容易被破坏,因此,会计电算化必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一方面制定各种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风险控制,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严禁未经受权人员上机操作;不能连接与业务无关的终端,禁止与互连网连接;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安装“防火墙”,严防电脑病毒入侵,防止人为非法破坏数据。实践证明,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信息安全的最好保障。(1)建立严格的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及时备份数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容易忽视,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按时清理磁盘备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过期数据清除。除了备份之外,还应收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型号、存储空间的大小、外部设备的配套类型等计算机操作系统信息。
(四)改善和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向财务管理方面过渡。现行的会计软件虽然已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但总体上讲,模块不能适应管理需要,要真正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为单位管理服务,必须将其纳入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增加具有管理型功能的模块。 完善软件功能,更新必要的硬件设备应采用大型数据库作为数据存储工具,如大型数据库等。电算化软件所要处理的是大量重要的数据和信息,对软件所要支持的数据库的容量、安全性和速度等方面的性能有很高的要求,而大型数据库具有安全、数据存储量大、查询方便等特点,能适应各种管理的要求。在软件开发中还应充分考虑应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是这几年电子通讯技术中发展最快的技术,能够实现网络化管理、移动办公、并保证体系开放、支持电子商务;实现财务集中式管理、动态查询、实时监控、远程通讯、远程上网服务、远程查询等。制定办公设备更新计划,淘汰老旧硬件,以适应软件和业务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