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测绘论文

测绘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3 15:15: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测绘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测绘论文

篇(1)

1.1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衔接

测绘领域的卓越计划于2011年正式启动,它是为了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测绘领域的工程师人才进行培养,黑龙江工程学院测绘工程专业作为试点专业已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全面实施。测绘领域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随着卓越计划的逐渐实施而有了重大的变化,这些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工程能力在企业参与培养过程后有了较大提高,显著增强了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这也使企业在过去只担任用人的角色得到了改变。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在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企业一方面要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一方面要指定指导教师直接参与学生的指导。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学生要有一年的企业实践经验,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研究、生产项目的管理组织,结合企业需要选择研究方向作毕业论文

1.2与注册测绘师执业资格相对接

我国的注册测绘师制度是原国家测绘局和人事部在测绘行业建立的职业资格制度,自2007年3月1日起实行。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于加强测绘行业管理,规范测绘行为,强化测绘专业技术人员的法律责任,提高测绘作业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保证测绘成果质量,维护国家和公众利益,开展国际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作为本专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经过1~2年的工程实践,应该满足注册测绘师的从业要求。在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阶段,必须根据注册测绘师的从业要求,确定学生培养目标,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特别是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师资团队结构,加强工程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造就符合国家注册测绘师基本要求的高级测绘专业人才。测绘工程专业集实践性、技术性于一身,实行的注册测绘师制度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不能仅仅局限于熟练掌握专业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能够进行一般测绘项目的生产上,更要具备较强的工程管理和交流沟通能力,同时具备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中,要避免本科阶段大量单一的、零散的、片面的实习手段,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具有注册测绘师必须具有的从事测绘工程系统设计、施测、管理和评价能力,成为较高专业素质、技术全面的工程技术人员。注册测绘师不仅具有专业知识技术,而且具有管理、服务、法律意识;不仅要有掌控全局的工程能力,更要有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1.3依据CDIO理念构建能力培养体系

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导向是需求及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进行构建。作为一种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教育,测绘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教育以培养适应工作实际需求或特定的行业且具有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因此,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要对人才需求及行业背景进行认真的分析,且以行业及社会调研为着手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目标要依据行业发展需求和国家发展的需求来确定,在对职业目标进行设计和对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分析时需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而且所用到的能力、技术及知识要符合企业行业的需求,主线是“构想—设计—实现—运行”能力,这些能力是培养职业所需求的;要以明确实践环节、学位论文及课程设置,对核心专业能力素质进行提炼为基础形成可行的全面人才培养方案。

2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

建立科学、合理、渐进、创新并与理论教学交叉配合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专业硕士培养的关键。坚持以面向工程、面向企业、面向社会为准则,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与开发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工程实践与科研训练为主线,切实培养适应测绘生产、管理、科研、服务一线需要的测绘工程能力创新型人才。

2.1全日制测绘工程领域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特点

测绘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将进行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研究生生源结构从原来的以非全日制为主转变为以全日制为主,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来说,虽然培养目标都一样,但过去的非全日制在职专业学位硕士至少都具有3年以上的实践经验,进校深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补充系统的专门知识,而且不涉及就业分配,专业方向明确,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长处。而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生源一般都是没有实践经验的应届本科生,为达到工程硕士培养目标就必须在学习期间加强实践环节,并且以此来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2.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方式

实习实践是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根据生源特点和培养目标要求,专业实习实践的组织工作要贯彻和体现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现场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专业实践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灵活进行。1)与具有一定规模和能力的行业企业建立专业实践基地,由学院组织和选派研究生去工程和管理一线进行专业实践,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2)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工程项目或与测绘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安排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3)充分发挥校外导师的指导作用,利用测绘行业企业的实践教学资源,由校外导师负责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环节。4)研究生结合本人的就业去向,自行联系测绘类相关专业实践单位,从事测绘工程相关的实践工作。

2.3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内容

按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陪养方案的要求,测绘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内容分三个专项实施:测绘工程文化实习、工程项目案例现场实习、工程项目研发与设计实践。1)测绘工程文化实习此项实习作为综合实践的一部分,计入综合实践的相应学分。通过深入到企业或工程现场中参观、调研,感受测绘工程文化和企业文化氛围,结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介绍,了解测绘工程行业特点、实施规范和技术规范,了解测绘工程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测绘工程的工艺流程、技术标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和发展方向,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确学习实践的目标和任务。2)工程项目案例现场实习利用企业的工程项目案例,由参与工程项目实施的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教学,学习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实施过程,包括项目的招标、调研、技术设计、施工、组织管理、评估验收、总结报告和新技术应用或研发等。既包括成功的工程项目案例教学和实践经验,也包括失败的工程项目案例教学和改进措施,深刻认识承担测绘工程项目应具备的工程能力和素质。3)工程项目研发与设计实践在校内和企业“双导师”的指导下,结合企业正在承担的测绘工程项目或测绘新技术应用研究项目,“真刀真枪”地开展项目的研究、开发或设计,将科学理论与实际工程项目要求结合起来,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现代测绘新技术解决工程项目的难点、重点问题,培养独立从事测绘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设计、施工、管理和服务能力,以及研发创新和新技术应用能力。

2.4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考核

学院组织由校内外专家、实践单位相关人员参加的专业实践汇报会,由学生本人汇报所进行的专业实践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果。指导教师应根据研究生的实践单位鉴定表、实践日记、实践简报、实践检查记录等资料以及一线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等,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定成绩。

3结束语

篇(2)

关键词:工程测量;课程设计;教学改革;评价方案

《工程测量》课程是我院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面向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本课程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工程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了解测绘新仪器、新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同时熟悉地形图的应用,能够从事相关专业中的测量工作,具有使用各种测量仪器的的能力,更好地从事测量方面的工作,以便更加适应社会需求[1]。

1工程测量课程基本信息

1.1主要内容

《工程测量》课程主要内容: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测量误差、小地区控制测量、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及应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道路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建筑物变形观测等[2]。该课程教学主体上分为两大模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主要教授学生测量基本理论与方法,实践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正确熟练操作仪器并掌握相关的测量技能,具备解决工程施工能力。

1.2学时安排

我院的《工程测量》课程共48-64学时,3-4个学分,每学年有9个~11个班级授课,年修读学生300人以上。

1.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工程测量》以建筑材料、建筑制图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为建筑施工、砌体结构、地基与基础等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既是前面所学课程的延续,又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并运用其它的专业和基础知识,才能熟练完成项目施工过程的技术指导和管理。

1.4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随着教学深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有:(1)学生没有吃透测量原理、不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3];(2)在实践操作中有诸多不合规范的操作习惯;(3)部分学生心态浮躁不得更适当的学习方法、不能潜心研究学术问题。例如:不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学习;(4)面对棘手问题不能够发散思维立足于新的视角合作的解决;(5)课程考核不能全面客观的反应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4]。2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思路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改革围绕相关专业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质量及人才全面发展、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行业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探索和深化教学改革,做到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内容改革有计划、有措施、有特色的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1)在理论教学上,教学内容吸取国内其他更高水平院校同行的先进经验;深入到社会项目上,与一线的技术员和专家共同探讨;优化和完善工程测量教学大纲,适当删减过时保守内容或者仅作简单讲述;(2)在实践教学上,积极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5];通过测量技能大赛、产学研结合等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积极增加投入购置新型教学仪器设备,努力改善教学条件以满足教学要求;加强与生产单位以及测绘仪器销售商的交流;(3)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形成了以授课课件、实践操作录像等方法相结合的立体感官教学方法[6][7];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测量规范和操作程序、培养良好的专业工作习惯,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素质;通过参加专业比赛,锻炼并检测学生的测量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测量专业知识;(4)另外,关注提高学生的“测、绘、算”技术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全站仪,了解GPS测量技术[8],学习CASS成图技术,让学生尝试结合EXCEL编写简单的计算软件;(5)在考试改革上,采用综合性笔试和平时性考核项目的多维度考核办法,不断探索优化更加客观的考核方式,以全面的反映出学生参与该课程学习的程度以及获得该课程总体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成果的体现程度。

3工程测量课程目标

(1)掌握各类普通测量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小区域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并会正确规范熟练的使用各种常规测量仪器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2)会结合现行规程规范和选取合适的仪器,设计一般性的测量方案,并进行有效率的测量和内业处理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项目、建筑物变形监测项目。

4工程测量课程活动设计

4.1各类普通测量以分组比赛类型教学

下面以四等水准测量为例作介绍。(1)目的:使学生正确熟练的操作水准仪;使学生深入的掌握水准测量原理、四等水准测量的规范操作工序和规范的水准内业处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提高实操水平;(2)活动安排:水准测量原理、四等水准观测方法、内业处理流程、学生练习水准仪、普通水准测量实验,计划4课时;分组完成四等水准外业、内业,提交成果资料,计划2课时;成绩和总结,评定成绩并总结问题、分析原因,计划2课时;(3)评价方案:仪器操作与观测方法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小组总结报告占30%;出勤占10%。

4.2建筑工程施测量以案例分析来完成教学

下面以民用建筑施工测量为例做介绍。(1)目的:了解施工测量任务、特点及测设的基本工作;掌握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测量的方法;掌握民用建筑施工放样流程;(2)活动安排:课堂讲解施工测量任务、特点及测设的基本工作,计划2课时;课堂讲解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测量的方法,计划2课时;观看民用建筑施工放样现场教学视频,课堂提问学生,总结分析施工放样流程,学生完成案例分析学结,计划4学时;(3)评价方案:课堂提问占40%;民用建筑施工测量案例分析学结占50%;出勤占10%。

4.3建筑物变形测量以完成项目类型教学

(1)项目目的:使学生了解建筑变形测量的意义与重要性;理解建筑物变形测量的施测内容与测量方法;熟悉建筑物变形测量项目的整个流程;(2)活动安排:收集该项目相关的资料,了解此建筑物的变形情况,配置测量仪器,制定观测计划,计划2课时;布设水准点、观测点,做垂直位移测量,计划2课时;布设控制点和工作基点,做水平位移测量,计划2课时;处理数据,整理项目成果,并给出项目结论及建议,计划2课时;(3)评价方案:外业测量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项目总结报告占30%;出勤占10%。

5工程测量课程学习评价方案

理论考试内容围绕教学大纲进行,在学期末组织学生考试。其他考核项目在授课期间进行。制定如下考核方案:(1)综合性笔试,占总评成绩比重50%,评分标准依据参考答案评分;(2)小组数据和总结报告,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水准测量占25%、角度测量占25%、距离测量占25%及小区域控制测量占25%;(3)建筑工程施测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民用建筑施工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50%,工业建筑的施工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50%;(4)建筑物变形测量项目成果书面材料,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成果精度统计及质量检验结果占30%,变形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异常和作业中发生的特殊情况汇总占20%,变形分析的基本结论与建议占30%,附图附表占20%;(5)课程论文,占总评成绩比重5%,评分标准是把握测绘科学前沿动态占40%,内容充实可靠占50%,论文形式要素正确占10%;(6)出勤,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旷课、迟到、早退酌情扣分。

6总结

结合工程测量课程特色和学习目标,在非测绘专业的工程测量教学实施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分别从不同知识板块设计教学活动,并在课程考核上注重“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才能更加客观全面的反映出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以及获得知识、能力、素质等综合成果的量度,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为社会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

作者:许善文 唐小方 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参考文献

[1]岑敏仪.土木工程测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颜为莉.探究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6):136-137.

[3]许善文.浅谈关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水准测量实践教学方法[J].科技资讯,2016(3):118-121.

[4]陈晓刚,赵海云,林辉.MOOC背景下建筑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测绘通报,2016(4):128-132.

[5]田桂娥,吴长悦.测绘实习基地的建立与完善[J].山西建筑,2016(10):246-248.

[6]宋岩.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69-71.

篇(3)

关键词:GIS技术;房地产;测绘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论文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1 GIS技术与房产测绘 

1.1 GIS技术概述 

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与复杂性,作为一项高新技术,计算机系统的突出特征就是同时能够处理空间数据以及属性数据。 

1.2 房产测绘概述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测绘仪器、测绘技术等对房屋建筑物或者与之相关的构筑物进行调查和测量,掌握房地产的区位位置、数量、所有权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图形的绘制,这样的技术被称为房地产测绘。而房地产测绘信息管理系统是指通过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GIS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数字化成图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建立一个标准化的、要准确的共享型房地产空间数据库,能够为“数字房产”的发展提供基础平台,为公众提供优质完善的地理空间数据。测绘成果能够为房地产产权的管理、房地产的开发管理、交易管理以及费用收取、税务征收、法律仲裁等房地产管理活动相应的支持,同时能够帮助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等工作提供基础性的数据信息。 

1.3 基于GIS技术实施房产信息管理的意义 

在房产测绘信息管理中引进GIS技术,能够将信息管理工作和房地产地形图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房地产实施精确的定位,形成以图管证的模式,进而房地产办证的流程能够高效、准确的完成。通过GIS技术,只要是区域范围中的房地产都能够实施数据信息的统计和分析,如对房地产的密度和容积率进行分析计算,便于相关部门掌握城市住房的情况,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房地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各类纠纷的发生。 

2 实现基于GIS技术房产测绘信息管理系统的要点 

要实现房产测绘信息管理系统,首先要实现图文一体化。房产测绘是当前房产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部分,收集的地理空间数据信息必须和房地产产权管理中的属性信息紧密联系在一起,二者之间能够相互查询。如实施图文一体化管理过程中,将房产的产籍号作为关键字段将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相连,实现二者的动态连接;第二个要点是满足面积分摊的需求,在房产测绘管理中面积分摊的方法与手段多种多样,但是分摊工作一定要基于相关原则和规定,因为房产的面积与购买者的利用是切身相关的,采用正确的分摊方式非常重要。在房产测绘信息管理系统中,基于国家技术监督局的相关规定,对于单一功能的住宅,公用面积分摊给整栋楼;非单一功能的住宅则需要详细规划,避免出现前后不一的现象;第三个要点是确定好房屋的产籍号,图号、幢号等共同构成房屋的产籍号,在录入信息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信息分门别类。 

3 GIS技术在房产测绘管理及房产测绘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3.1 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与目标 

房产测绘信息系统设计原则:为了确保能够快速准确的对房产测绘数据资料实施编辑处理与修改等操作,将GIS技术的要求和特征与本系统的开发要求结合起来拟定以下设计原则:首先是简洁化的原则,确保用户操作过程不会过于复杂,界面与操作流程简化;第二是可扩展性的原则,在满足现有要求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到系统的扩充,基于用户需求的发展留下一定的余地,便于今后的升级与扩展;第三,功能与数据的完备性原则,不会出现功能缺失造成用户的体验不佳;最后是具有较好的容错性,系统不会因为操作错误等现象崩溃。 

房产测绘信息系统设计目标:实现对房屋建筑物分层图以及分户图的管理;对建筑物中每层每户的信息管理;能够对收集的数据信息实施计算与管理,并将计算流程保留;能够实现分层与分户图纸的输出和查询。 

3.2 房产测绘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房产数字化测图子系统:通过各种测绘设备与仪器,收集房地产的信息与地形图,通过dbs的形式建立房地产的地形库,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系统中还应当满足各类格式软件的导入,以及图纸的输出; 

基础测绘子系统:主要实现属性信息数据的输入、转入地理空间信息资料、多种格式的数据转入,基于初始的建库工作,提供图形与属性编辑的功能,建立属性与外挂数据库; 

项目测绘子系统:以每幢楼作为单位,将权属信息录入到系统中建立对应关系,利用CAD的编辑功能实现对分层图与分户图的修改调整,同时满足面积测算的要求; 

图形编辑子系统:实现图像的绘制,能够将收到的建筑工程图纸或者是测到的草图录入到图形编辑工具中进行绘制,同时能够计算出各个封闭面的面积,基于查询修改的模式将房屋的阳台与套内相联系,标注公用面积,便于分摊工作的开展,基于楼层属性设置工作生成分层图与分户图,标准其尺寸与面积。计算过程完全有系统实现,标定工作完成后形成图层,出图过程中图层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查询统计子系统:基于户主的姓名、建筑的层型等能够实现单独或者组合式的查询,包含分摊面积的由来。统计相关区域中某时间内所办理的建筑物的总量、总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户数等。 

测绘成果管理子系统,实现房产信息数据的集成与汇总,将分层分户图导入到GIS的图形库当中,建立属性关联,实现对丘、幢、户之间的相互查询,为用户提供定位、查询、统计等服务,同时可以将报表输出; 

测绘业务管理子系统:对房产管理中的业务进行分类,组织业务办理流程,基于业务流程实现对数据的修改; 

系统维护子系统:配置系统运行中的数据库与图形服务器的参数,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对不同用户的使用权限进行定义。主要包含环境的配置、编码和体系的维护管理、符号库管理、设定用户权限以及词典的更新。该子系统能够实现房屋地址的维护,优化改进GIS图形数据与属性舒数据的管理工作。 

3.3 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界面设计 

房产测绘信息测绘管理系统面向的用户非常多,其中包括房产局、测绘中心以及各个科室等,在设计界面的过程中遵照以下原则:首先,面向科室的原则,界面的设计应当基于不同科室的业务需要与习惯设计进行,为减少工作量和工作中的错误,最大限度的使用鼠标在界面上操作,减少键盘输入的需求;第二,满足业务工作习惯,界面中的布局应当和用户开展业务过程中使用的术语和工作模式相一致,符合日常的工作习惯;第三,界面设计还应当对用户的任务进行跟踪,能够实时为用户提供需要的信息,报告工作状态,让用户全面掌握系统的运行情况;第四,保持风格的统一,界面风格设计要求用户普遍能够接受,界面中的动态、信息与过程提示都统一风格,与专业用语相符;第五,界面具有针对性,基于正常的浏览与维护人员的管理,界面要做出一定的区分,日常浏览与工作突出间接好用的原则,而维护的管理则注重功能的强大,满足维护人员的深层需求。 

篇(4)

GPS的选点要求

针对GP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测量人员能否进行正确的选点,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测量精度及下一步的测量活动。由此不难看出,在影响工程测量精度的过程中,GPS选点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选点过程中,测量人员应结合着GPS网的实际设计要求及测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一般来讲,在进行GPS选点时,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首先,GPS点位的确定,应以交通便利、埋设方便以及易于保存的地方。此外,测量人员在进行选点时,还应结合着点位接受设备,确保点位仪器的正常运行。与此同时,点位的选择,应结合着周围的环境,尽量选择视野开阔出,避免在传播检测结果时,受到周边障碍物的干扰。其次,在点位设备放置时,应在其200m范围内,避免出现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同时在50m以内避免出现高压输电线,确保卫星信号的顺利传达。最后,针对那些原有的点位,测量人员应结合着工程测量的实际需求,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在节省选点时间的同时,还能确保原有点位的充分利用。

GPS的外业观察

在确保GPS原始数据准确性的过程中,其核心取决于GPS的外业观察。在提高GPS工程测量精度的过程中,在外业观察实施前,应结合着工程的实际设计状况,制定出与之相符的观测计划。在这一计划的制定中,需要测量人员结合着工程所在地的经纬度,对作业的时间、编制以及卫星高度的角度等,对测量的最佳时间及点位的精度进行确定,在为其选择与之相符的测量仪器时,还能从根本上保证测量的准确度。除此之外,在GPS的外业观察中,还需要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首先,在观察过程中,观察时间应结合着该地的天气状况,将测量时间定在一天的最佳测量时段,同时每个时段需要满足最少4颗卫星的跟踪需求,且精度因子PDOP值应保持在6以下。其次,在整个测站上,对天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来讲,测量人员在对天线进行固定时大致朝北,且天线的高度需要测量人员在测前与测后进行精确的量取,且量取的互差应保持在3mm之内。

再次,在开展观测活动时,对观测时间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在实际应用中,观测时间的确定,需要结合着测量基线的长短进行确定,若基线长在20km以下时,则观测时间应在90min左右;且数据采集的间隔应确定在10~60s。

最后,在整个观测过程中,需要观测人员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端坐在接收机的指定位置,且头顶不能超过天线,并在接收数据的过程中,灵活结合周边的环境及观测边的长度,对观测时间进行灵活掌握。

GPS的数据处理及GPS网的平差

首先,在GPS基线解算极其质量控制中,其核心目的在于提高GPS网的基线解算精度,但在这一过程的实现中,需要测量人员做好必要的观察数据处理工作,对观察数据的实际精度及有效性进行每天观察,并及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检验,以便在出现较大误差时,能及时的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完善,确保外业观测数据质量及精度。

其次,GPS网的平差与质量控制在WGS———84大地坐标系中的三维无约束平差。在整个平差计算中,需要结合着GPS网的实际坐标,结合GPS基线向量的实际观测值,由专业计算人员在WGS———84坐标中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在整个测量活动中,通过WGS———84坐标系统,测量人员能够准确的找到大地坐标及地心坐标的精度,并通过对精度的分析来确切GPS网的内部符合精度需求。若平差后的最弱边精度没有符合相关规范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重新测量,确保平差精度在相关规定内。

篇(5)

测量平差课程是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但由于测绘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四年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及专业知识比较多,在进行测绘工程专业招生的各高校课程设置中,测量平差课程的课时设置一般并不多,我校为64学时。而测量平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了解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主要平差方法,掌握常用的平差方法及各平差方法的适用情况,并能用该课程所学到的理论与方法对常见的控制网观测成果进行平差计算,求得观测值及未知量的平差值与精度计算,教学内容比较多。因此,在授课之前制定一份合理的教学计划,明确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好教学大纲要求内容的课时分布,是非常重要的。

2讲好绪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常说,学一行,爱一行。要学好一门课程,首先就要喜欢这门课程,对于测量平差这门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的核心课程,更是如此。在首次上课之前,大部分学生对要学习的课程还不是很了解,因此,绪论的讲授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绪论课,要让学生了解测量平差课程的性质、该课程在测绘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位置、测量平差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及课程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介绍测量平差课程的特点、学习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以便学生能够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学好测量平差课程做好铺垫。

3注重测量平差课程的“三基”教学

“三基”即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三基”教学是测量平差课程教学的重点,要让学生学好测量平差课程,首先就要使其掌握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可以说脱离了“三基”的平差课程学习如同空中楼阁,是不可能学好该课程的。

3.1重视基本概念

测量平差课中的基本概念比较抽象,如观测误差、最或是值、改正数、必要观测、多余观测、精度、中误差等。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学习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前提,而不掌握基本概念,要学习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简直是不可能的。其实,这些基本概念本身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和方法,也没有多大难度,只是对初学者来说比较生僻而已,学习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基本概念,课堂上要讲清楚各概念的定义、表示方法、有关定义式及实际应用举例等,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并准确地掌握基本概念,而不致混淆。

3.2加强基本理论教学

测量平差课程的大多数理论都是贯穿于平差方法之中的,要特别强调的基本理论主要有平差原则、协方差传播定律、协因数传播定律等,这些基本理论都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对于平差原则理论,讲清楚常用的平差原则、适用情况及各原则的具体含义;而对于协方差传播定律、协因数传播定律等,要从定律的定义、传播关系表达式、使用定律时的注意事项等着手进行详细讲解,以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这些定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定律使用的实例讲解和学生练习,加深学生对定律的进一步理解与掌握。

3.3重点进行基本方法的教学

测量平差的方法有很多,像条件平差法、间接平差法、附有未知数的条件平差法、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法等经典平差方法及序贯平差、附有系统参数的平差等近代平差方法。每一种平差方法都有自身的平差原理、函数模型、法方程、改正数的计算方法及精度评定等,不同平差方法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基本测量方法教学时,应做到:1)明确各平差方法的原理;2)重点讲解函数模型的数目、形式与常见控制网函数模型的列立方法;3)强调法方程的数目与组成方法;4)利用计算工具进行法方程的解算;5)强调不同平差方法下改正数的计算方法;6)观测值最或是值的计算与检核;7)精度评定,评定观测值、平差值及平差值函数的精度。

4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并抓住规律

“公式多,函数模型长”是初接触测量平差课程的大多数人的共识。的确,与测绘工程专业的其他课程相比较而言,测量平差课的公式是比较多的,函数模型不但多而且通常也是比较长的,但平差课程中的大部分公式、模型的组成都是很有规律的,只要抓住了这些公式、模型的规律,即便公式、模型忘记了,也不难对照几何模型按规律写出对应的公式、模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规律并抓住规律的要点,这样,公式、函数模型的记忆就不成问题了。

5适当地引导学生利用具有计算功能的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计算

“计算量大”是测量平差课程的又一特点。一个比较大的控制网平差问题,在没有计算机辅助计算的情况下,几个小时乃至一天是很正常的。单就控制网平差中法方程的解算来讲,一个4阶的法方程,若要通过高斯约化法进行解算,就需至少半个小时,而高斯约化法解算法方程的工作量与法方程的阶数是呈幂次数增加的,在法方程阶数比较高的情况下,手工计算有时是难以完成的,而利用MATLAB进行法方程的解算,在输入法方程系数、常数项的情况下,仅一个命令在几秒钟之内就可得到准确的结果。因此,在进行法方程、转换系数方程的组成与解算部分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利用EXCEL,MATLAB等具有计算功能的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计算,减小平差计算的工作量和计算误差。当然,在相应知识具备的情况下,利用VB,C等语言编写法方程解算软件后,在计算机的解算软件支持下进行解算是更好的。

6通过习题讲解与练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学者在平差课程学习当中,常常会感觉到理论与实际脱节,表现在课本上的概念、理论、方法似乎都掌握了,但遇到实际平差问题却感到非常棘手,主要原因是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缺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教学中,针对这种情况,在讲完一种平差方法之后,马上应进行相应内容的习题课,通过常见控制网平差实例分析与讲解,使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平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方法与步骤,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平差练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平差问题的能力,增强平差技巧。

7引导学生掌握至少一种平差软件进行控制网平差计算

掌握“三基”是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而我们的教学对象要成为一位合格的现代测绘工作者,利用平差软件进行控制网平差计算也是一项必备的技能。现阶段,测绘行业中使用的控制网平差软件比较多,如南方测绘仪器公司的平差易、北京威远图公司的TAPADJ、武汉大学的科傻及一些单位自行开发的平差软件等,这些软件虽然在功能、界面组成、成果输出格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大致是一致的,掌握一种平差软件的使用方法后就比较容易掌握其他平差软件,因此,在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测量平差课程教学中,应该通过一种比较常用的平差软件的实际使用,教会学生使用平差软件进行控制网平差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至少一种平差软件进行控制网平差计算,培养学生利用平差软件进行控制网平差的技能。

8结语

篇(6)

一、当前测绘工程档案管理的弊端

1. 信息化程度低。测绘工程早期的档案大部分采用的是纸质材料,档案资料往往是孤本。这种材质的档案资料对管理要求很高,如果保存不当,容易出现纸张破损、字迹模糊、图像失真等现象,并且在借阅过程中,极其容易丢失或破损,影响了档案材料的使用周期,同时影响了测绘工程资料的再利用。

2.管理手段效率低。初期的测绘工程档案管理主要是采用的手工管理模式,档案管理手段采用的是台账式操作;档案资料的查询体系以人工查询为主。这种管理模式,制约了对档案资料的查询频率,使得档案资料的再利用率非常低,信息资料保存的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

3.数据管理混乱。早期的测绘工程档案的数据管理不规范,数据档案在进行归档过程中,没有一套完善的归档制度,没有严格的归档流程规范可以依循。这种条件下的档案管理对档案材质、数据翔实情况、备份种类、保存环境等都没有具体的要求,致使在管理过程中出现很多难以应对的问题。

二、测绘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然性

测绘工程档案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再利用的功能,其价值在于更好地为以后的测绘工程提供可以借鉴的工程信息,从而提高测绘工作质量。因此,做好测绘工程档案管理十分重要。

1.测绘工程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信息化管理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测绘档案管理同样要实现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具有简单、快捷的优点,能够利用计算机快速找到需要的测绘资料,所以测绘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

2.计算机应用推动了测绘工程档案信息化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和推广,对测绘工程档案信息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由于测绘工程工作对测绘工程档案的需求趋向于精细化,计算机能够满足档案管理的需求,因此,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被应用到测绘工程档案管理中。随着计算机能够对档案信息进行精细化管理程度的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逐步形成。

3.电子介质资料保存的需求。测绘工程资料的材质已经不仅仅限于纸介质,很多测绘工程资料已以电子文件形式存在,对这些电子文件进行归档保存时,就要有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测绘工程档案信息化网络的建设,能够对电子介质的资料进行有效保存,对资料的保持和使用带来方便。

三、测绘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有效性措施

1.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第一步,数字化建设。测绘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最重要,主要针对档案资料进行扫描、数据采集等工作,完成数字化储存,再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网络化共享。第二步,标准化管理。随着档案管理的发展,其领域已经不再局限于对现有资料的简单存储,而是涉及资料的形成环节。测绘工程资料具有明显的技术性特征,对标准性要求严格。信息化管理要求档案管理者要及时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进行数据库资料的补充,然后提供符合标准的电子资料。第三步,网络化建设。实现网络化档案管理指的是测绘工程资料的构成、归纳、管理、审定等全过程系统化的网络管理,整个流程的信息资料整理都要进行信息化管理。

2.加强系统功能作用的发挥。系统功能结合供应类别,从子系统功能框架中可以得到很多资料信息,其中包括查找图形类别、资料供应情况以及测绘工程结果的查询,每一个子框架下面又包含更小级别的信息查询系统。这种框架构成,可以为查询者提供更加翔实、直观的资料显示方式。

3.优化数据存储体系,实现合理布局。为了使数据存储更加合理,就要完善数字档案的存储体系。测绘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数字储存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磁带库,它的特点是可以进行大量的数据存储,并且传输速度较快,但是缺点是花费较高,并且对保持条件要求较高,容易损坏,需要人工定期检查进行倒带整理工作;第二类是光盘,它的特点是可以对离线的数据进行管理,优点是能够在社会上进行传播,用户使用方便,并且具有可靠的性能,缺点是存储信息量小;第三类是磁盘阵列,它的特点是最高效的数据储存方式,优点是存储量最大,并且具有高速的传输性能,缺点是费用较高。这三种存储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可以实现互补关系。

篇(7)

工程测量与测绘的发展现状

对工程测量的研究领域及其范围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后,就需要对工程测量与测绘的发展现状加以描述。我国的工程建设在近几年来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而在不断进步,而工程测量也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而在不同领域都有着相应的发展,因此工程测量的发展现状是十分乐观的,下面就对工程测量近年来发展后的发展现状进行一个介绍与描述。

首先,工程测量所使用的仪器从常规仪器向智能化仪器发展。在以前,工程测量往往使用的是常规仪器,常规仪器往往使用的是光学元件,这种元件造价较低但是精确度不高,而且受外界的影响比较大。而智能化仪器,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与光学、机械等技术结合在一起,使工程测量在提高精度的基础上受外界的影响不再太大,而且可以提高其技术含量。比如现在逐渐被人们所熟识并且越来越实用的GPS技术来说,在以前,人们如果要获得一个地点的信息,需要测量其经纬,还需要测量其与水平的高度差等,非常复杂。而有了GPS以后,这些过程都已经融入到测量仪里面,人们可以直接获得所在地的坐标等一系列信息。而能够直接获得的原因,就是智能化仪器的作用。

其次,工程测量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综合发展。原先的工程测量,往往是针对某一个学科,比如对一个地点进行勘测,这件事就只与地理学科相关,但是随着地球气候的不断改变与恶化,如果不将一个地点的探测与其应该有的气候相联系,就无法让工程测量发挥真正的作用。因此,在工程测量中越来越重视多学科的综合,这样子就可以使工程测量能发挥的作用更加广泛。比如天气预报的系统,它也是一种工程测量,而天气预报是一个具有实时化、数字化、自动化的综合性平台,这也就是工程测量的发展方向,更加具有综合性。

再次,工程测量的范围逐渐扩大。工程测量随着其综合性的发展,测量范围也逐渐扩大。正因为工程测量与多学科联系,因此在更多的过程中需要工程测量的参与。比如,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每个步骤都有工程测量的参与,比如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

工程测量与测绘的发展前景展望

前文对工程测量的运用范围及其工程测绘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在了解了其现状之后自然需要对其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及其研究。下面就通过我国的高科技发展趋势来对工程测量与测绘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接下来将从几种高科技仪器在工程测量中可能做出的发展进行描述。

1数字化成图技术的应用

在工程测量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成图的绘制,这在以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室内室外工作的综合,十分复杂,并且需要非常多的数据,总结起来也很麻烦。而数字化成图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个问题。数字化成图技术的技术核心就是在“数字化”这个词,它将繁琐的工程测量工作都简化为数字和代码输入电脑。现在常用的就是掌上电脑即PDA,它可以在采集数据的同时输入数据,然后电脑会自动处理数据并且分析数据最终输出成图,因此这项技术对于工程测量的简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GIS技术的应用

GIS技术属于一种边缘学科,因为它是一个集多种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GIS最大的功能在于其分析功能。它可以进行空间分析,预测监控,还有辅助决策等作用。因此,比如在地质勘测中,GIS技术可以对某一处地方进行深刻地研究,可以充分了解这一处适合建哪一类建筑,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果进行某一方面的建筑可能导致的后果还有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因此,GIS的作用是十分强大的,我们需要在工程测量与测绘中充分利用这一技术。

3RS技术的应用

RS技术指的是遥感技术,顾名思义,遥感技术可以将工程测量的结果较快的反馈于相关系统,从而较快地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因此,遥感技术能够提高工程测量的工作效率,也应该在工程测量中多加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