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4: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体育课堂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1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互联网、图书馆、中国知网查阅关于高中体育教学设计的相关材料和文献,进过分类和整理,全面地掌握新形势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发展状况,从中汲取经验,为论文构思做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的问卷分为体育教师和高中生,问卷采用当面发放的形式,体育教师的问卷发放数量为50份,回收46份,有效回收率为97.8%。发放高中生的问卷数量为500份,回收率为472份,有效回收率为96.8%。
2结果与分析
2.1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广为高中体育课堂带来许多优良现象,但是与新课程改革目标还相差较远,在高中体育课堂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并加以解决。
2.1.1高中体育设备和场地基本满足教学需求
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是保障高中体育课程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广州市高中体育教师有关体育硬件设施的问卷调查,从表1中可知,接近60%的体育教师反馈学校体育场地是足够供应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但是体育设施处于基本足够状况的现象存在也较常见。这充分说明了近几年来的新课改带给体育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升,部分学校也充分认识到教学设计对教学的重要作用。
2.1.2高中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的理解偏差
该文通过对高中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众多体育教师并不能全面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对教学设计的内涵没有深入的了解,对教学设计存在一些偏差理解。体育教学普遍将教学设计与“备课”混淆一谈,实质上这两个概念之间不能划同等号,二者既有联系又有较大区别,“备课”主要是对课程内容和方法进行整理和构思,而教学设计是关系到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长远发展的构思。教学设计的概念引入到我国教育事业中并不长,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才备受人们的关注,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相似点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2.1.3高中体育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内容陈旧
通过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访谈了解到,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过于单一,缺少深度和广度,目标的制定多围绕着单个运动项目为目标,这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体育教学内容中竞技体育与其他类别的运动项目的安排比例严重失调,竞技体育所占比例远远超出了其他项目,竞技体育对技术动作的标准性、统一性、复杂性要求极高。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过分追求竞技水平的提升。使得学生心理倍感压力,单一的训练使课堂枯燥无味,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枯燥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丧失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体育运动的实用功能也失去原有的价值。
2.1.4课堂教学内容不完全适应高中生身心发展特征
教学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主要信息,教学内容是组成教学过程的重要部分。表2、表3是对高中体育教师、高中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从两个表格中可知57.78%的体育教师认为教学内容的设计能够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体育需求,但对于高中生而言,则有58.23%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的设计并不能够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分析其导致原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高中体育教学内容存并没有具体的分支和归类,内容存在“杂、乱、多”的特点,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整合和分类上存在缺陷;二是由于高中生并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发展特征,认为高中体育运动是对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延续,常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变化运动项目,学生面对多种运动项目,存在一定的疲惫心理和身体状况,这违背了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长期如此,高中生很难找到适合自身特征的运动项目,不利于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
2.1.5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考虑自己的感受较少
体育课堂要围绕学生为主体进行开展,因此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是否考虑自己的感受就尤为重要,这同样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表4、表5的调查结果可知,教师在课堂设计上考虑学生的感受占大多数,这表明教师意识到学生主观感受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设计和教学实践之间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例如学生对教师采用的手段并不理解和接受,或是教学设计中的方法在操作中不容易把控,这均造成学生认为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并未关注自己,调查显示,只有34.93%的学生认为教师是关注自己的,这就形成了师生之间的不对等性。从以上关于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发展现状可知,体育课堂教学设计还未实现“以学生为根本”的教学目标,虽然部分体育教师已经重视到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在教学设计时在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因此对学生的主观感受带来忽视感,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缺乏科学合理性。
2.2课堂体育教学设计内容的确定
2.2.1教学内容设计的灵活与结构化
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以教学目标为主线和出发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筛选,并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技术基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进行内容安排,其中要尤其注重对内容的重难点划分。针对高中学生的身心特征,在体育教学内容上要弥补以往传统教学内容的单一性、枯燥性等不足,尽量安排出灵活多样的内容供学生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进一步进行加工、创新和丰富,依据教学目标的变化安排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形式。例如在田径短跑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爆发力、速度和坚强意志力,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若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感,教师则可选择接力赛、追逐跑等体育项目加强教学效果。如此看来,在不同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可通过加工和创编促进学生对相同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加以设计和组织,使教学内容形成网络知识体系,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直观和具体的事物传达给学生,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认知构想,这种方式符合科学的学习规律。加工和设计后的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简洁性、思维性,方便学生对重难点的归纳和总结,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2.2.2教学内容要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特征
高中体育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征,主要是传授学生理论知识、体育基本技能和训练方法等内容。在受到竞技体育训练思想的制约下,多数体育教师忽视对高中学生个性和兴趣爱好的因素,高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处于高度发展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完全成熟。传统教学内容设计过于竞技和复杂,并实施用运动技能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体育能力。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设计的不合理性使基础条件较差的学生倍感压力,久而久之,失去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体育教学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深入了解学生内心想法和兴趣爱好,对学生的身体水平、心理状态和认知能力做一步评估,在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安排具有差异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层次,使每位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获得胜利的喜悦,并从中发现自己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不应刻意追求体育项目的高竞技技能。
2.3课堂体育教学设计手段的确定
课堂教学手段是指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保障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是连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桥梁的重要方法。教学手段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硬件化,是指学校为课堂教学所配备的教学场地、设备、教科书、多媒体课件等媒介物质;另外一种是软件化,即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肢体、语言、表情等一切教学非物质辅助。
2.3.1注重对体育课堂教案的设计
一堂成功的体育课需要教师为本节课设计出精彩的教案做准备,教案的设计要严格依照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本节课中重、难点内容的划分。此外,还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考虑教学场地和器材的实际操作性,紧密联系教案与实践过程。最后,教案的设计中要考虑到课堂上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体育负荷和强度是否超出高中学生的承认范围,技术动作中常见的错误、出现的事故损伤与急救等。
2.3.2注意教师的传授语言和示范动作
体育课程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需要在室外和室内两种环境下进行,体育教学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技术体系外,还需要较强的课外组织和管理能力,从而有效地感召和引领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据调查传统的体育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语言魅力存在较多不满,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不断加强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对声音亮度、表述清晰的高要求,教师语言的使用可根据具体课堂的要求灵活变化。在体育动作技能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进行示范,一次要注重自身动作的准确性,其中包括自身服装大方、整洁的搭配。体育教师的肢体语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节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观察教师准确的动作激发学生对完美技能的求知欲,教师的传授语言和动作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意志,良好的教师素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个人素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注重对自身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
3结语
在初中教学中,体育课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课前应该作好充分准备,避免浪费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在体育课前,教师应该先对场地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熟悉,考虑学生取器材的时间等,再合理的安排课堂步骤,充分的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学,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例如在铅球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们进行分组,再由组长负责组员学习,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上课时,出现拥挤抢球等现象。在有效的45分钟的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浪费时间,这就需要教师们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合理的安排和设计课堂时间,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重视学生习惯性习惯性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习惯性,可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育课的常规教学方式,大多由集合、报数、实践上课内容组成,当集合、报数这些步骤结束后,再进行上课内容的实践,这就会浪费了不少的课堂时间。然而,让学生养成在体育课时,习惯性的集合、报数,这样便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另外,教师还可以以身作则,带领学生不迟到、及时整队等,通过这些细节的改进,以此来节省时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手段的实效性
采取实效性的教学手段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选择上面,教师应该讲究其实效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帮助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体育课中跳远项目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一直强调学生的姿势,向前上方腾空跳起,充分展体,落地时,收复,举腿,小腿往前伸,同时双臂用力往后摆动,落地缓冲。但是教师这样只是一味的强调标准,学生只存在概念上的认知,并没有完全的动作印象,以至于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手段上面,教师可以将跳远的动作,进行分解,并作出示范,利用这样实效性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在初中的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就需要加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学。体育课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参与,这样才能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羽毛球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进行一场小型的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教授学生羽毛球的运动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和学生互动,通过这样的互动性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还能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体育教学的理念中,教师们应该明确互动性的重要性,充分将互动性教学融入到在教学过程中。互动性是初中体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概念,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创造出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这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关键。
三、重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第一是生命教育,第二是安全教育。学校是一个很特殊的机构,其安全教育也是非常独特的,学校教授给学生的往往是交通安全、自然灾害、教育行为、饮食安全等等方面的安全教育,而对于生命教育往往被忽视,还有就是被混淆,所以生命安全教育在学校开展的并非健全,存在很大的隐患。但是从理论加上实践方面来分析生命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就会发现这两者存在很大的共同点又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又各有自己的责任。生命教育侧重精神生命的觉醒与提升,注重生命意识的养成,而生命安全教育侧重自然生命的健康与安全,注重生存技能的培养。所以学校生命安全教育赋予的内容主要包括珍爱生命、逃生技能、生活安全、运动安全等方面,如教育训练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包括地震、泥石流、火灾等突发性、灾害性事故的生存能力。但是在高校体育课堂中安全教育就已经被学生牢记,如何将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联系起来,这将是一项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
2高校体育课堂中的安全教育
我国高校体育课堂一直以来是以单纯的体质训练和运动技能的培养为主,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新素质教育在体育方面的要求是“健康第一”的准则,所以高校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教学理念,主要培养学生的健康为主,但是高校体育教育始终没有脱离“运动技能”,也没有完全回归到学校体育的本质上去。回首体育发展的历程,高校体育始终没有抛弃安全这个原则,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体育课堂也发生了重大突变,但是始终没有抛弃的就是安全教育,高校体育课堂的安全教育将大学生在体育锻炼取得健康体魄的同时学会了怎么用安全的方法来更合理的锻炼,使得原本的素质教育更加全面的实现。
3高校体育课堂生命教育的价值
3.1生命的全面发展的价值
生命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也指个人在德智美体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中我们发现,他们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有两种含义的,第一种当把人作为生产力时,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个人的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第二种当把人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来看时,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在思想品质和精神状态的发展。对于生命教育可以帮助人正确的认识自我,可以从认知、情感、意识、行为等方面改变一个人的心理、情绪等多方面。生命教育不仅仅满足了个人的才能展现,而且还从多方面满足一个人的需求。
3.2生命自由发展的价值
何为生命的自由发展,主要是指生命的全面发展的一个过程。人的自由发展也是有好几个层次的,首先要做到主体的自由,主体自由就是指一个人客观的从一个方面对事物进行评价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接受或者改造事物,这个层面是最简单的一个层面,也是最低级的一个层面,其次就是社会自由,社会自由就是指个体能够正确的按照自己的所想去支配自己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不受到别人的管制,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完成一件事情。这个层面是中级的一个层面。最后就是个体的自由,个体自由是依据自己的内在本性去支配自己的干任何事情,这个层面对人的影响最大,也是最高的一个层面。人在接受生命教育的时候首先是被动的去接受,接下来是主动地去吸收,最后就是积极的去实践,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生命自由发展的体现,其最后要获得的就是第三层次,就是个体的自由,从而获得人的全面发展。
3.3生命的终身发展的价值
生命的终身发展是一个全过程,其中包括了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而生命教育本身的意愿就是对生命的终身发展负责,终生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教育的本身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终身教育,生命教育也是不例外的,生命的终身教育是一个长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伴随着生命的全面发展而且还包含着生命的自由发展,从而使个体不断的完善自我,生命的终生教育也是对自我完善的过程。
4高校体育课堂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契合
4.1高校体育教育思想理念的契合
高校体育课堂安全教育的重点就是放在了“以人为本”,在此基础之上高校的体育课堂安全教育才会有序的、可持续的发展下去,而生命教育的核心思想也是“以人为本”,生命教育是教育人对生命的认识要加强,从多方面满足一个人的发展。但是我们发展高校的体育课堂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教育思想是不谋而合的,所以说他们在思想理念上是契合的,这两种教育的存在才有了个体的全面发展。
4.2高校体育组织管理机制的契合
对于高校体育课堂安全教育的管理,高校是在体育部门设立了组织机构,同时各大高校对于安全教育也是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在高校的学生管理部门也设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目的就是能全面的为学生服务,保证学生的人身生命安全。其次就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投入也是巨大的,包括了各大高校的心理咨询室和医疗部门等等,综上研究发现其在组织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共同点,这也是他们的一个契合点。
4.3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契合
高校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将体育课程目标逐渐与安全教育相结合,在体育课中教给学生很多关于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同时将生命教育能从侧面展示给学生,在安全教育中学生学会了躲避自然危害和交通事故等本领,同时在观看一些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的视频后会对生命产生一种珍惜的本能,加强了对生命的认识,从而完成了体育课堂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契合。
4.4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契合
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改变也发生了本质改变,由原本的单纯的技术技能和体力的教育发展成了“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体育课程内容的教授的内容也偏向了安全教育,在安全教育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教学内容的改变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制加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加强了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体育课程内容是加强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5结语
纪律与课堂管理是体育教师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开展,鼓励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阻止和处理违纪行为的手段与行为。目的在于为学生专心致志学习,积极主动参加学习锻炼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体育课中学生违纪的表现形式:
在体育课教学进行过程中,有时学生会出现一些违反纪律的现象,或称越轨行为,这些行为从现象上分有两种的形式:(1)是做一些明文禁止的事情;如在教师讲解示范时,有些学生不听不看,谈论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事情;有些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两眼出神地观望其他的事情;穿皮鞋,牛仔裤上体育课;教师吹哨要求停止练习而学生我行我愫等。(2)是不能完成教师所规定的任务或练习:如进行投掷教学练习时要求学生完成推铅球练习时将铅球放在锁骨窝处,学生未执行;在跑的练习时,要求学生跑50米,学生仅跑30米;在力量练习时,要求学生完成多少组次,学生也没执行等等。
以上的两种违纪现象从性质上来划分可以分成中与消极行为。中即既不进行也不干扰体育教学的行为;消极行为即直接干扰体育教学的行为,如故意干扰教师的指导或其他学生的练习。
学生中出现违纪现象的主要原因:
(1)安排的教学内容学生不感兴趣,甚至是反感;教学内容进度欠妥偏难,学生无法完成;或偏易,学生觉得无收获,没意思。
(2)教师的讲解声音偏低,不清晰,学生听不懂;教师的示范不规范,不成功;教师教学不负责,情绪低落,处理问题不当,不公正。
(3)教学的场地不平整,风沙大,场地器材布局不合理;学生练习互相干扰;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4)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动机不端正;对学校或教师有成见,偏见;好表现与炫耀自己;害怕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怕脏,怕累;学生之间存在矛盾等。
三、维持纪律与课堂管理的要求:
(1)建立和一贯执行必要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配合体育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在教学之初,教师就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求学生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体育教师要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狠抓常规的执行,待学生逐渐适应并形成习惯后,再使学生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2)注意认真观察与分析学生的行为:
体育课中师生的空间活动范围都比较大,要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师必须及时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的情况,关注他们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当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要作出正确分析与判断,才能采取相应的,合适的措施。
(3)及时妥善地处理违纪行为: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并及时处理。一般来讲,如果一个学生只是消极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不必立即公开处理,可采用沉默,皱眉,走近等方法处理。如果一个学生的违纪行为已明显干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必须立即处理,并按情况采取提示、暗示、制止、甚至惩罚的方法。如果学生了为吸引教师的注意而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可以用不予理睬来处理。总之,在处理违纪行为时,尽量不要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尤其是不要频繁地中断教学来处理违纪行为。
(4)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奖励与惩罚是维持纪律,进行课堂管理的重要手段。奖励积极性的行为是维持纪律的课堂管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当学生的积极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体育课中的奖励方式通常是非物质性的,如口头赞扬,口头表扬“你终于成功了”,“真不简单”“大家看,××同学做得真好”,或给一个满意的,赞许的目光和微笑。为了维持纪律,一定的惩罚是必要的。惩罚是体育教师有意识通过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或阻止违纪行为的产生和重现。在体育教学中,惩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挫折型:即暂时中止违纪学生参加体育学习活动的权利;二是否定型:即当众批评,教训,课后留下来,罚做俯卧撑,跑步等。在运用惩罚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人,一般情况下不搞集体惩罚。
(5)严密课的组织,提高练习密度:
体育课中学生的违纪行为大多出现在学生互相干扰或等待练习时间过长的时候。因此体育教师要注意严密课的组织,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合理分组,增加学生实际从事练习时间,减少违纪行为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兴趣教学;体育课;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270-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兴趣教学在体育课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将兴趣教学应用于中小学体育课的实践中去,一方面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另一方面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活跃课堂氛围;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为学校体育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体育课中兴趣教学要依据课的目标,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性以及场地器材等条件和要求来确定所要采取的游戏方法,游戏教学要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这三个维度的发展,不同的兴趣教学对学生的体育学习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将研究探索兴趣教学在抚顺市小学学体育课中的作用。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在沈阳北方图书城、抚顺市图书馆和相关网站上查阅的相关研究报告和发表的论文20多篇,为本论文的研究和撰写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2.实地考察法。利用课余时间对抚顺市大自然小学、师范附属小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访问,拜访了负责体育教学的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对本论文的写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
3.专家访谈法。访谈了抚顺各地区的体育教研员8~10名,就本论文遇到的问题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与建议,咨询兴趣教学在体育课中如何运用。
4.逻辑分析法。对各种来源的文献资料的搜集,以及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的统计结果,以及教师的教学经历,来对辽宁省抚顺市各小学校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是怎样运用兴趣教学的现状进行理性分析,用逻辑学方法,更深一步地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
二、结果与分析
1.兴趣教学的含义。所谓兴趣教学,是指教师针对学生,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创新教学内容,利用学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好奇心、逆反心理、活泼好动的性格,创造一个和谐温情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交流和愉悦,并接受常识知识,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兴趣教学对学生的影响。通过在体育课中实施兴趣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使身体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素质全面发展,在感受快乐的同时也掌握了动作技能。兴趣教学摒弃了传统体育教学中单调、枯燥、机械、被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体现,从而增加他们学习体育、爱好体育的兴趣;扫除了学生降低学习体育的动机方面的困扰,这将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锻炼学习体育的好习惯。兴趣教学还可以培养小学生勇敢、果断、坚强,团结协作的精神。
3.兴趣教学在体育课中的效果。(1)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兴趣教学在体育课上内容丰富多样,组织形式灵活多变,不仅激发了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同时还开拓了小学生思维想象力、创造力,调动了小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在集体活动的情况下,学生敢于接受新的知识,勇于突破自己,在体育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大胆尝进行尝试新动作,从根本上提高了体育教学的质量。(2)兴趣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做铺垫,不仅可以推动学生勤奋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学生在兴趣的诱导下,在体育教学中将一些单调、枯燥、乏味的技术动作改编成体育小游戏形式进行学习,小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愿意参与到体育课当中,从而提高了小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小学生练习的兴趣,调动了小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教师通过不断地调节练习的密度和运动量来使小学生在体育游戏过程中完成对技术动作的掌握,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良好教学效果。(3)促进小学生身体健康的效果。少年时期的生长发育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各内脏器官还很不完善,生理和心理机制也比较低,他们还不能承担复杂动作的学习和过大的运动量。体育游戏对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学生在游戏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体育课中的教学器具,生动而自然地学习着走、跑、跳、投、攀登、钻、爬等人体基本活动的体育动作技能,他们在丰富多样的体育游戏中不断健康地成长着。同时可以按照自己学习的需要和自己的意愿自由支配身体行动的能力。例如:过障碍这类的体育游戏,要求学生在有限时间的情况下快速、积极、主动地完成跳跃、举重物、跨越、钻爬奔跑等身体联合动作,这样的体育游戏运动更有利于端正少年的身体姿态,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更有利于全面发展他们的力量、耐力、灵敏和协调等方面的身体素质,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体育游戏锻炼中小学生的肌肉灵活的活动和运动节奏的平稳,生理负荷的恰当,以有氧代谢活动为主,从而给学生的身体发展以良好的影响。据测定青少年在体育游戏活动时的心率一般在120次~160次/分左右,运动密度在25%以上,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因超负荷的强度刺激所造成的青少年心脏代谢失常、心率失常或运动过度等运动损伤,促进小学生身体心理的健康成长。(4)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竞争、拼搏进取和团队精神。竞争性是体育活动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要求参赛双方队员在竞赛规则的约束下,通过自身的体育手段和动作技巧去战胜对方,通过比赛游戏克服一些小学生的惰性,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体现,找到自信,同时激励更多的学生勇于积极加入其中,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拼搏进取精神、竞争精神以及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4.教师如何发挥兴趣教学在体育课中的效果。(1)教师要有策略地开展兴趣教学。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必须建立一个和谐、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改变小学生对传统体育课的被动接受状态,改变传统体育课的枯燥、乏味和压抑的紧张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配合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踢毽子时,教师可以利用肢体和风趣的语言,在配合优美的音乐,展示一些踢毽子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小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创新,从而激活课堂氛围,小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才会喜欢体育课,主动去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勇于实践。建立合作小组:课堂上快乐、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在身心上完全地放松自己,愿意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兴趣教学的方法之一就是建立学习合作小组,因人而异地搭配各组成员。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一定重视对体育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在课堂上可以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喜悦感和获得技能学习的价值,得到大家的认可。优化体育器材设施:体育课堂的外部环境变化和新鲜事物的影响一般都会影响学生到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接受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体育器材,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开展各种各样的兴趣教学活动。(2)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恰当的兴趣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互动性。兴趣教学法要有相应的教学方式进行配合,在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师可采取参与式的教学法,在技术动作要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参与,并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及时的相互沟通,形成良性互动激情的兴趣教学模式。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1)体育教师在兴趣教学过程中结合更多的体育小游戏。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响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新课改的指示,开展小学体育兴趣教学就要明确体育教学与兴趣的关系,明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抓住小学生多动、爱玩、好奇心强的性格特点,在课堂中组织些团队兴趣小游戏,小学体育课堂应该是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状态,真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孩子们自愿去学习,在玩中学,在快乐中茁壮健康地成长。(2)利用现有的教学器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进行兴趣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科学安排教学过程与优化体育器械等方式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意识。教师可以依据本学校现有的体育教学条件,从教学设计开始着手,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条件,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容易接受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兴趣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兴趣教学在体育课中的作用。
2.建议。(1)兴趣教学过程应注重实践和身心教学效果。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法上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和身心体验及实际效果,不应过多地强调对难度动作的掌握,动作技术的精度。其次,在进行中小学体育课兴趣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效果,不应过分强调教学的纪律性,否则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兴趣发展。(2)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课兴趣教学的活动中,要树立从教学实践的本性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以阳光体育、终身体育为根本目标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尊重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发展,形成良好的教学方式。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和动机兴趣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健.“兴趣教学法”在高校女生篮球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科技.2006,(27).
[2]百度百科.http:///s?wd=兴趣教学&ie=utf-8.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激发;兴趣
本文作者在农村中学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多年,感触最深的就是农村中学体育设施极度不全、场地小、器材少,以及普遍存在的学校对待体育课程不重视的现状。所以,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一个操场,两个球,三 个老师,一把锄头(沙坑)”;“上课 一二一,落雨搞自习”。因而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单一乏味,课堂组织素然乏味,从而大大抑制了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作者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课堂教学的内容要被学生喜爱
体育课的 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当一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不喜欢时,课堂上常常出现嘀嘀咕咕、交头接耳、吵吵闹闹的现象,学生上课无精打采;而当上课的内容合学生的“胃口”,学生表现就非常积极、精神饱满、跃跃欲试。所以,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既要考虑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的同时,还应考虑学生的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去。一般中学生对球类课和对抗游戏课感兴趣,所以教师在每堂课上应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组织严谨,教法多样新颖
组织教法是一堂体育课效果好坏的关键。教法千万不能死板单一,要组织严谨,方法多样,教法新颖。比如。上田径的耐力课时,如果你让学生绕操场跑圈,那学生一听就烦,一听就“腻”,哪还有兴趣上体育课!如果你把教学方法变一变,让学生进行定向越野赛跑,或采用教学比赛的形式,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学生们会表现出蠢蠢欲动、跃跃欲试的样子,自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兴趣就会高的多,教学效果会明显提高。
3.教学环境要精心布置
体育课堂教学中 教学场地的布置,教学氛围,对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好坏的作用是很大的。场地布置整洁新颖,跑道线条清楚、富有情趣,教学器材丰富、位置摆放合理,会使学生产生清爽和欢,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致、振奋、跃跃欲试的情绪。如在跳远教学中,助跑的跑道、落地的沙坑、起跳的踏跳板清晰平整,对学生的视觉产生兴奋刺激,在跳远的沙坑两边插上各色的小旗子作出明显的标志目标(红旗:优秀 黄旗:良好 绿旗:及格 ),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跳远的兴趣;又如,在跳高教学中,在落地的地方放一床大大的、厚厚的海棉垫子,让学生有安全感,他们就会放心大胆地投入到跳高教学中去,不仅激发了学生练习的兴趣,而且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精心设计,认真布置好课堂教学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4.教师的形象、气质、语言、态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另一个因素
【关键词】提高 体育教学 有效性
1.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体育教学也是一样,体育教学是否有效,是看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和发展。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把握到把握,从不熟练到熟练的变化和进步。这里的进步或发展不仅有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获得这一方面,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2.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要符合体育课特点
体育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身体练习是主要途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是主要内容。教师要根据此特性,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2.1 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同一教材
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中重复练习的难度要求是不同的。如低年级投掷教材第一课次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课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的重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的重复练习难度都有所提高。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 dylw. 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因此,对于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教师要根据"动型"规律逐步提高动作难度,适当改变组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投掷教学,随着课时的变化,教师可采用"打野鸭" 、"打标靶"、 "投远"、"投准"等这一类趣味性游戏或竞赛等,既达到激趣的目的,又进行思想教育和环保教育,正所谓一举两得,寓教于乐。
2.2 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分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分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分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生动活泼、游戏性较强的内容,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做好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要抓住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体育课不同于别的学科,体育课在操场上进行,学生经常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自制力差,有一点"风吹草动", 注意力马上转移,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利用有效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低年级学生喜欢节奏感强的练习,在队列练习中可以用口哨、掌声等进行,也可让学生自己喊口令,这样更轻易吸引学生,练习起来注意力更轻易集中。在进行活动时,我发现有很多学生一兴奋起来往往就自得忘形,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连蹦带跳,甚至还有的出现在地上打滚,你追我、我追你的现象等等。这时,教师要利用在中,学生最想扮演的人物来调动其积极性,如在"老鹰捉小鸡"中想做老鹰,分组练习的时候老师要留意调配,适当安排好角色的替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提醒学生遵守纪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体育课和其他学科不同,它是在一个大环境下进行教学的。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场地,运用体育器械布局的环境美、队列队形的造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唤起学生的运动激情。如教投掷小沙包时,可以在小沙包上缝上彩带,让学生在投掷小沙包时如空中出现了道道彩虹,这样不仅可以纠正学生的投掷角度,又可激发学生的投掷爱好。又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利用呼啦圈套在海绵垫上成一个岩穴,这样学生在练习中不但把握了团身的重点,又进步了学生练习的爱好和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的精神。
课堂学习中,不是每一个孩子在整堂课都能够畅通无阻的,因此在课的进行阶段和课的结束阶段,都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及时提出学生练习中动作的优缺点。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查以为"假如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或被动地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假如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因此,要时常以"表扬式"的[( dylw. 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评价来激励学生,让其树立信心,更好地投进到学习中。在对动作讲解时语言要生动、形象,如:"蹲踞式跳远"腾空步时手臂动作像一手拿镜子,一手拿梳子做预备梳头的动作(一手臂高,另一手臂低)。蹲踞式起跑"各就位"时像紧压的弹簧;"预备"时像拉满的弓;"发令"时像离弦之箭;"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手臂动作就像鸭子伸脖子等。这类形象的语言只要运用的恰当,就 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效才是教学的生命。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体质健康,我们教师要脚踏实地立足于朴实的课堂教学,让体育的课堂教学在平实中见有效,在有效中见进步,在进步中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