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4: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羽毛球教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闪亮教育;学校文化;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5-0124-02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育,是为了人一生发展的教育。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学校文化正是W校教育的基石,它是一种组织文化,是学校核心价值观主导下的全体成员的行为方式与学校物态形式的总和。因此,我校(此处指“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葵蓬小学”,下文同)以“闪亮教育”作为学校文化的落脚点,以“闪亮教育开启孩子的精彩人生”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借助“闪亮”这一含义丰富的精神状态来教化师生,希望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闪亮教育”理念的提出
葵蓬小学创办于1965年,在上级的正确领导、热情关心、全力支持下,社区各单位及广大家长的广泛支持下,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学校被评为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试点学校、广东省传统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羽毛球)、广州市绿色学校、广州市荔湾区一级学校、荔湾区德育示范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12个,学生486人,教职员工34人。学校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和环境,各类专用室及教学辅助用房配备齐全,体育活动场地十分充裕,有200米塑胶跑道、两个篮球场,一个一千四百多平方米的室内羽毛球场。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已基本到位,教学平台进入课室,有光纤宽带校园网,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是一所融书香校园、生态校园、活动乐园于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型学校。
学校近年来以“闪亮教育”为引领,走内涵发展之路,以羽毛球项目为突破,以培养品雅志高、崇体尚艺的小学生为目标,让“闪亮教育”在葵蓬小学闪闪发光,带动学校更好的发展。“闪亮教育”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从哲学的视野中审视,作为理念的“闪亮教育”,目的在于揭示教育和人之间的关系,即教育就是使人具有健全人格的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目的在于通过教师、课程等,在操作层面上去培养具有“特色、特长”的人,推动人持续的发展,进而实现一种“闪亮”的人生状态,实现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闪亮教育”的核心是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了解孩子的优点,并培育、激励、增强这些优点,让孩子能够发挥这些优点去缓冲、克服他自身的缺点或战胜生活中的挫折。然而优点和缺点是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闪亮教育”不是着力去消灭孩子的缺点,而是着力去发现、培育、激励、放大、增强这些优点,使孩子能以来自内在的力量去消除、战胜消极影响,从而对孩子的人格健全和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闪亮教育”的目标指向是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艺术修养、健全人格的“闪亮”品质,为孩子的精彩人生奠定基础。
二、学校文化建构
我校以“闪亮教育开启孩子的精彩人生”作为办学理念。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们提出了3个问题进行追问,分别是“精彩人生的标准是什么”“闪亮的内涵是什么”“通过何种途径实现教育目标”。通过追问,我们确信人生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表现自己最适合的状态,这就是闪亮人生。同时也促成了我们从三个方面解读学校的办学理念:即科学精神,包含实践、创新、质疑的品格;艺术修养,包含发现、创造、欣赏的品格;健全人格,包括尊重、合作、竞争的品格。这样的解读使葵蓬小学办学理念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清晰凸显出来。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办学理念的支撑,更离不开对学校文化的构建。对学校文化的系统建构,还要包括校风、校训、学风、教风这些方面。校风是全校师生通过行为方式和精神风貌共同呈现出来的一种形象,是一种对师生的要求,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因此,对校风的形成和建设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一定的可行性,必须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深入浅出,采用描述性语言使对校园文化的解读更加生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提出以“闪亮校园,光彩照人”作为学校的校风。
建构校园文化的另一个重点在于关联性。我们尝试着遵循这种关联,对教风、学风、办学途径等方面逐一进行推敲,并向全校师生进行解读宣传。因此,我们最终拟定的教风为“闪亮教师,温暖化人”,学风为“闪亮学生,精彩耀人”,办学途径则是:实现探究合作的教育氛围、营造民主平等的班级生活环境、鼓励课堂的互动学习、完善开放有序的校园环境。这三个方面的实现有助于推动学校实现“闪亮教育”的办学目标,让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心”都能够获得全面发展、闪亮发展。
三、办学理念建构
1. 以高效课堂为办学落脚点
课堂是进行文化教育和贯彻学校办学理念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过程体现的课堂文化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我校的“闪亮课堂”是一切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认知与需求出发,让学生带着兴趣、通过体验学习,尽可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角色则从灌输者转向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点拨者。我校很早就着手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在全校所有班级开展思维课程,着重开展了快闪思维锻炼和思维导图应用两个方面,大力提升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必须循序渐进。我校组织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运用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大量听课、评课,小结汇总,集中发现课堂教学中的无效行为,通过自我反思和集体研讨,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逐渐减少甚至消除无效行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为突破口,就有效教学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多篇研究论文收录于我校的教学论文集。
为将有效教学研究活动继续深入推进,切实打造高效课堂,实现“闪亮教育”的最终目标,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在全校范围内推行思维导图应用的教学模式探索,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改变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地位的传统教学模式,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我们还多次组织开展教研组公开课、校级公开课、青年教师展示课、人人一节公开课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活动不断锻炼、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同时,学校还要求广大教师不断进行反思,查找不足,及时整改,推动了高效课堂研究活动向纵深发展。
2. 以校园环境为办学理念的切入点
校园环境主要包括教学楼、运动场、绿化园地、校道、校门等建筑,这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对这些建筑的环境布置要兼具“育德、启智、品美、健体、怡心”的功能。为此,我们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校园文化设计活动。比如,我们用闪亮文化作为引导教育学生的主旨,从一楼到四楼,每一层楼分别树立起“育德、启智、品美、健体和怡心”四大板块;并且在校道两侧集中展示学校的一训三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成果,通过个性化的环境建设来彰显学生的正面风采,让学生接受学校主流价值观和文化环境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为了创设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学校提出“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每一棵花草都能传情,每一幅画面都有意义”的环境育人理念。2016年,学校发起了校园安全改造工程,重新装修了教学楼,在教室的内外墙上重新挂上学校的校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名人名言、推广普通话的标语、优秀学生作品。同时,还在每间教室内配备图书柜,鼓励学生将有意义的图书放入书柜中,让大家免费取阅,与同学共享知识。此外,我们还提倡学生带一些小盆栽来教室中摆放,通过花草来愉悦心情,陶冶情操,同时指导学生观察花草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以校本课程开发为课程的关注点
我校始终围绕羽毛球文化的课程视角,站在羽毛球活动课程观的高度上,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积极开展羽毛球校本课程研修,在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上、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力求传承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学校初步形成了“羽毛球校本课程――羽毛球文化主题活动――羽毛球特色实践课程”三者相结合的校本特色课程体系。
(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开展羽毛球传统项目。自2013年起,就开设《怎样打羽毛球》的校本课程,体育教师自行设计教材,编写教案。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如校际和班际羽毛球活动、“羽毛球与我”主题班会、问卷调查等。该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2)构建“尊重、合作、竞争”羽毛球文化。我校一直致力于构建“尊重、合作、竞争”的羽毛球文化,并把它全面渗透到学校教学工作中,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活动课程开发,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等一直扎实有效地开展着。近年来,相继开展葵蓬之星优秀学生的评选、给父母写封感恩信、中华传统美德征文、师生硬笔书法大赛、安全漫画大赛、拔河比赛、三人篮球比赛、班际羽毛球赛等主题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利于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生校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积极开发羽毛球实践课程。在致力于开发基于体育学科羽毛球教学的实践性学习中,我校开发了尊重、协作、竞争3种类型的实践性学习方案,通过资料收集、参观访问、实验探究等形式,创造性地布置作业,着力引导学生从羽毛球活动中改变学习状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释放了学生的潜能。
4. 以精神文化为办学理念的辅助点
培养学生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对学生的言行有深层的指导和制约作用。为此,学校经常开展各项校园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1)坚持每学期出版校报,开拓学生文化视野。学校坚持每个学期都出版具有主题教育内容和意义的校报。校报设有“教育学”“教学研究”“校园雅声”“佳作园地”“学与玩”“艺术长廊”等多个栏目,刊载全校师生的优秀活动和成果,宣扬优秀文化内容,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校报还成立了小记者站,让学生以记者的身份主动去发现校园中的亮点,通过勤写文章,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校报也会把学校近来取得的成绩,发生的大事、要事及时刊登出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学成果。
(2)开展读校史活动,挖掘优秀文化底蕴。一所学校的历史,能够从其人文资源的积累与拓展中折射出学校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组织学生读校史,可以让学生从中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树立正确的校园学习观念。我校校报曾经以“葵蓬之风范,羽球之神韵”为主题办了一期专刊,重点以学校的历史、校徽、校歌介绍学校的创办历程、文化底蕴和教育成果。校报出版以后,我校校史散发出的深厚文化底蕴,吸引了全校师生对这期校报的阅读和热烈谈论,校园里掀起了读校史的热潮。通过这次读校史活动,师生们加深了对我校历史的了解,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学校的凝聚力也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学校;体育;管理工作;重要性
一
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的体育管理工作包括很多方面,各个方面是有机联系、有机结合、有机整体、相互促进的。可以说,体育管理和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各项任务的基本组织形式,而加强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现行教育的弊端,我国一直以来是一个学分至上、升学率至上的国家,所以,体育教师在一些学校里,常常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其实,大家不知道,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工作者,更主要的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学校的教育工作是一个整体,所谓的“教书育人”,这个“育”也包括体育方面的培育。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作为体育教师,具有更加有利的条件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为,中学时期的青少年正处于发育的旺盛时期,精力充沛,他们大多数都爱好运动,精力过剩,喜欢叛逆,而体育教师任课的班级多,接触学生的面广,体育课绝大多数是在室外进行的,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作风等都易于自然而真实地表现出来,这都是别的学科教师所不具备的。因此,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具有更为广泛和深远的意义。
“身教胜于言教”。体育教师要想完成好教育学生的重任,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只有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谈得上教育学生。
二
体育课程的教学是学校体育的核心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主义社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形式之一。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体育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的途径,因此我们要以开展有效的体育教学为突破口,切实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从当前教育部编的中学体育教材来看,全学年要学习的内容共有跑步、跳跃、跳高、投掷、基本体操、单杠、双杠、篮球、武术等共十二大项。单有学生自己的积极性是不够的,还要取得家长支持和班主任配合。笔者在教学中,多次亲自上门家访,讲明训练的目的、时间、方法等具体事宜,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在不断提高自己认识的同时,笔者也积极参加其它文化课程班级的评优课、研讨课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对学生的认识、对学校整体教学任务的认识。
因此,笔者带的班级和球队在2011年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举办的男子足球比赛高中组中,带领的比赛队伍荣获东莞市第一名的佳绩。
2012年7月,笔者再次带领足球队参加广东省中学生运动会,被大赛组委会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以及市教育局授予了“贡献奖”。在2013年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举办的男子足球比赛高中组中,再次蝉联冠军,实现了两连冠的伟业。笔者作为体育教师,所带的班集体连续多次获得“先进班”、“先进团支部”“文明班”、“精神文明班”、“军训汇操优胜班”等荣誉称号。而学生们也在这些成绩取得的同时,激发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集体自豪感,让他们更加热爱体育锻练,进一步提高了我校的体育教学质量。
三
想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这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诸如学校领导的重视、场地设施的条件,以及学生原有的基础等,但最关键的还是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我们知道,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来说,在业务知识上不但要有一定的深度,而且还需要有一定的广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因此,笔者认为,体育老师要做到:
(一),熟悉教材。只有掌握了教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能正确的讲解与演示;。同时教师本人要牢固树立“一切从学生出发”的人本思想。
(二)了解学生。能安排合理的运动量和密度,只有不断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应有作用。
(三)丰富内容。最大限度地利用场地、器材,让体育课内容不断得以丰富,优化职业中学的体育教学内容,建立以职业学生为特色的教学方式,提高职业中学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四)组建团队。根据教材、学生和场地器材情况,选择行之有效的体育组织教法。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职业中学的教学任务,可以组织学校各种运动队,如:游泳队、自行车队、田径队、篮球队、足球队、跳绳队、羽毛球队、围棋队、国际象棋队等等,让学生多参与比赛,提高凝聚力,让职业中学的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五)提高理论。本人积极总结教学经验,撰写的教学论文《五人制足球在中职体育中的尝试》经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委员会评定为2010年优秀论文二等奖。
在教学方面,本人担任了两个新疆内职班的体育教学工作,以及高二级的足球选项课。本人根据新疆学生的习惯,以及新疆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制定适合他们的体育训练方法,课堂上狠抓教学常规,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坚持兴趣与实践双结合的体育教学方法。让学生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笔者作为一名职中体育教师,勇于挑战,继续担任了10级会计1班的班主任工作,在班级管理上有了自己的理解。笔者针对不同班级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职中班主任经常会遇到棘手的学生,在后进生转化方面,笔者采取有效手段,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取得较好效果,让全班54名学生全都顺利实习,顺利毕业,走向了各自的社会工作岗位。
职业高中体育教学是中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在此基础上开发学生智力,提高非智力水平,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高中体育教学应逐步树立“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思想。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三适求突破三敬展新姿
办怎样的学校,带怎样的教师,育怎样的学生,当怎样的校长?自从担任校长以来,一系列的问题总在拷问着我。任何的教育教学的实践都需要有先进的理念作指导和引领,而再先进的理念也需要在具体生动的工作实际中落地生根、加以验证和完善。我在工作实际中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一番探索和解答。
一、 凝练办学思想,明确工作方向
珥陵高中始建于1956年,经过坎坷的历程,已经成为全市唯一保留的一所农村三星级高中,既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又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我们的教师队伍年轻,发展动力不足,我们的学生基础薄弱、上进心不强,要用理念引领发展,用目标凝聚力量,经过反复的思考、讨论和论证,我们初步形成了核心办学理念,就是“潜心三适,践行三敬”。
所谓潜心,就是要用心专一、深沉,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践行就是要脚踏实地去做,不搞花架子。三适,就是我们做的是适合社会、适合师生、适合发展的教育,三敬就是做到学生敬师、老师敬生、师生敬校。我们追求的教育首先是适合社会要求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培养的学生是适应社会的,能够具有适切社会的知识、能力、意志、品格,是受社会欢迎的;其次是适合教师和学生要求的,要培养学生就要先培养教师,培养造就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就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根本保障,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发展是永恒的命题,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有发展的需要和追求,而个人的发展归根到底要融入社会的发展大趋势和大方向,符合发展的规律。
在追求“三适”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在全校逐渐形成学生敬爱自己的老师、老师敬重自己的学生、老师和学生都敬爱我们的学校的风气。与此同时,我们的老师要努力成为学生可亲可信的人,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学业良师、知心朋友、愿意亲近的人,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我们的学生要好学上进、知书识礼、知恩感恩、亲近老师、爱戴老师的人;我们的学校是能真正爱惜自己的老师和学生、在乎学校里的每个人、能够为学校的每个人提供发展条件和平台、服务发展需要的地方,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我们就是要通过这样的目标来引领学校的进步、引导教师的发展,满足学生成长;作为学校工作的努力方向,不断向前的动力。
二、 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按要求序时推进“校安工程”,加快改善办学条件的进程。今年,实验楼、食堂和体育看台加固工程已顺利结束,标志着我校历时三年的校安工程已经顺利完工。学校积极更新了多功能教室和会议室的设施设备,增设一个学生机房,学生使用电脑总数173台,学生使用的电脑数量达1.3台/6人;食堂按照A级食堂标准更新了各项设施设备,创建A级食堂的条件已经具备。
学校图书馆现有图书室和学生阅览室共1260平方米。现有藏书65428余册,其中纸质图书46243册,生均纸质图书57册。电子图书19185册,学生阅览室座位达到学生数的1/8,电子阅览室电脑65台,满足了学生的阅览需求。
(一)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育人水平
学校教职工112人,专任教师103人,平均年龄36周岁,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已取得或正在进修硕士学位的教师有38人,占专任教师的36.9%;教师中中高级以上职称97人,占专任教师的94.1%;各级各类骨干教师60人,占专任教师的58.3%。
学校将师德师风建设与行风建设相结合,加强宣传教育和学习贯彻,召开“承诺大会”,签订“公开承诺书”,定期自查自纠,整改有措施,落实有考核。教师积极参加志愿导学活动,无违反师德规范、有偿家教等行为,无歧视、体罚学生的现象。师生和社会对“三风”认同度较高,社会、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满意度为98.3%。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导向,目前学校立项课题共有38个,其中省级课题2个,镇江市级课题15个,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达89人,共140人次。教师积极撰写论文,踊跃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选活动,2014年9月至今,学校教师在省级以上报纸杂志发表教育教学论文42篇,获省级竞赛一、二等奖及省辖市级竞赛一等奖的论文20余篇。
学校组织教师在广泛开展教学比武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评比。周兴波、王冰、于永民等老师代表镇江市参加省级比赛并获得省级一、二等奖,徐邓华、陈琴、黄丽美等十多位老师在县市级基本功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几十位教师在各级各类省市竞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
(二) 提升管理水平,坚持依法办学
我校积极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等有关文件,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江苏省“五严”规定,树立以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科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通过专家的论证,并按规划内容扎实、有效实施。加强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努力使课堂“活力、高效”,以分层要求、分层考核为抓手,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严格执行教育法规政策,依法维护教学秩序和师生权益,发挥教代会、家长委员会和学生会的职能,形成有效的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管理机制。各类规章制度健全,岗位职责明确,师生对学校管理满意度达95%以上。
学校办学行为规范,无乱办学、乱招生、乱收费现象,无高考补习班或插班复读生,建立完善的特殊学生群体帮扶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和学习困难学生平等接收教育的权利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市老促会牵头连续两年对我校困难学生进行定点帮扶。
学校积极探索网络条件下数字化校园建设和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新途径。学校建有校园信息系统、学生学籍管理、教务管理、图书流通管理、网络办公平台、家校联系平台等信息化管理系统。校园网运行正常,基本实现了行政、教学、后勤等方面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数字化校园已成为学校实行科学管理,促进在更高平台上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
学校在保证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向社区群众开放学校资源,并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优势,利用多种形式服务社区,学校已成为社区教育的基地和精神文明的窗口。
(三) 推进素质教育,追求绿色质量
学校潜心“三适”教育(适应时展,适合师生需求,适当教育策略),把“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立足乡土,服务社会”作为办学宗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丹阳精神”融入德育教育,抓好养成教育,坚持落实“长抓常规,常规长抓”的要求,引领学生走向成功。关心学生身心健康,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和安全工作,让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努力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热情关怀、耐心教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重视“阳光体育”的落实,依照四项基本素质测试和体能测试要求,开足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活动量,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质推进,其中选修II课程16门,形成比较丰富的课程资源;学校还按照要求结合校情开设了“书法社”“羽毛球社”“物理社”等14个学生社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学校严格执行教学五认真要求,制定《珥陵高中“教学五认真”实施方案》,抓集体备课,要求教师备教材、备考点、备学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课堂注重实在、实际、实效;教学计划合理有效,做到“三度”――降低难度,降低速度,减小坡度。课堂教学环境和谐,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效果良好。
(四) 优化办学绩效,提高满意程度
一是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三年来,学校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健全,学生综合素质合格率达到100%,毕业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100%,视力不良率低于64%。
二是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三年来,学校学业水平测试一次性合格率96%以上,学校高考文化类本三以上达线率50%以上,艺术类本三达线率96%以上,美术班考生专业本科达线率稳定在90%以上,2015年达97.3%;2016年达99.3%,平均分241.5分, 180分(历年本二线)以上138人;全省前10名1人,前100名7人,前500名30人,前1000名53人。2015年文化美术双达线率达到87.3%。2015年,被国内一流名校录取的人数逐年上升,其中邵茹同学被东南大学录取,徐思源同学被厦门大学录取。
关键词:班主任 健康心态 知识技能 因材施教 平等 关爱 为人师表 四勤
“亲其师,信其道”,老师要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征服学生。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说“班主任是学生素质的雕塑师”,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应具备多种能力、扮演多重角色,老师的工作才会顺利进行,那么如何塑造班主任的形象,增添班主任的魅力呢?我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有积极向上、健康的心态
一位积极健康的班主任必然带出一批积极健康的学生,如果一位班主任整天满腹牢骚,唉声叹气,学生必然受到其传染,也会失去生活中的勇气和快乐,更不要说在老师身上得到榜样的力量,班主任的情绪能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学生的情绪又会反作用于班主任。因此班主任必须有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做一名“阳光”老师,才是学生们喜欢的老师。
二、要有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知识技能
一个精干、有才能的人往往能赢得别人的敬重,同样,一个有着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美妙的教学艺术的班主任也能赢得学生的敬佩,因为一位班主任首先是一位任课老师。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在教学方面有真才实学,赢得学生的敬重。记得我们高中时的历史老师,他的课是每位同学所期待的,上课时他神采飞扬,旁征博引,天文地理,政治历法,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成语笑话,妙语连珠,私下里同学们都叫他“诸葛亮”,他的课让我们在轻松愉快中深入学习历史,我们不用记笔记,很少写作业,但我们的历史成绩却让我们的语数外老师嗔目。当时的我们对历史老师极其崇拜,对历史老师吩咐的事情唯命是从。包括现在,历史老师的博学都是我争取的目标。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应懂得学生的心理,作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需求是有变化的,只有把握学生心理,遇到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所以教育心理学和学生心理学是老师走进学生心理的一个法宝。而学生也会因为老师能依据自己的需求解决问题而相信班主任并乐意向班主任倾吐心声。
三、要创造多彩多姿的班级生活
在班级管理中,如果班主任用一成不变的老方法来管理学生,学生对你的管理模式已经熟知,便容易让一些学生钻老师的空子,不利于控制班级纪律;有些学生对老师的管理模式已经厌烦,从而厌烦班主任,厌烦枯燥的班级生活,甚至会因为班级没有吸引力而辍学,这是乡村中学面临的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创造多彩的班级生活拴心留人,课外活动的多彩多姿是学习生活很好的调剂,例如,我们班设置了小小图书角、盆花艺术角、展示小舞台,课外活动中学生们打乒乓球、羽毛球、踢毽子等极大地活跃了班级气氛,如果班主任也积极地参与进去,很容易增进师生感情,从而激发不同情况的学生喜欢上学的兴趣。
四、要善待学困生、因材施教、平等交流
与好生相比,学困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们犯错,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见,以诚对待,切忌动不动当众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这是指学困生犯错之后,班主任采取的教育态度。教师的诚心还应表现在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掘和肯定上。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我试着吸收学困生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让他们承担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在管理中和完成某项活动过程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实践证明,这种委以任务的方法不失为转化学困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好就好在使学困生感受到自己不是一文不值,使其产生一种只要班主任相信我,我也一定要做好的想法。
五、要为人师表,赢得学生的尊重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是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品德教育既要言传更要身教,班主任必须做学生品德上的楷模。前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语道破“身教”的重要意义。所以班主任教育学生,不能只靠知识和说教,更要靠人格与道德威望,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班主任的表率作用、班主任的言行直接作用于学生,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也要做到。要求学生把自行车摆放整齐,老师的自行车就不应乱放;要求学生不在校园内骑自行车,班主任绝不在校内骑车;要求学生多看书,班主任必须是位爱学习的老师。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的魅力也在于自身教育者的人格与其道德风貌,对学生的意识和性格的形成,对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都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楷模即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六、要严爱相济,界定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班主任要创设温暖情境,开展友爱互助活动。成功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爱,其力量无穷。一个团结、上进、友爱的集体,充满热情与真诚。师生都以诚相待,以友相处。这就要求班主任放得下架子,平时有空,常到教室或校园里与同学聊天,交流思想,增进感情,既然生为人师,就要努力塑造自己的人格,处处为人师表。我做班主任时,经常找学生交谈,长则半小时,短则几分钟甚至几句话。我与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交谈,学生特别欢迎。这样的交谈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增进师生间的信任和感情,也促使学生愿意向老师讲真心话、知心话,体现教师给予学生极大的关心爱护。因此必须将班主任的地位界定于亲情和友情之间,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既有威严又能获得学生的信服。
七、要坚持“四勤”――脑勤、手勤、嘴勤、腿勤
脑勤,多挖掘一些新理念、新知识给学生创造学习、生活和娱乐的新天地;多想一些有教育性、趣味性、学生乐听的事例在班上、学生群体中演说;多与班干部讨论科学管理班级的方法;多开一些班干部会议、班会,寻找管理班级、提高学习的好建议。
手勤,多写一些教育教学论文、教学总结、教学心得;多记录一些与学生接触、交流、活动的内容;多摘抄一些优秀的教育案倒、管理班级的技巧。它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与教育经验。
嘴勤,多与学生谈谈心、说说有意义的故事、猜猜谜语,甚至可以举一些不良事例与学生一同讨论、各抒己见。班主任可设计悬念,多听听学生发表的意见并给予肯定。这样一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觉得你可亲、可信,也就乐于亲近你、接受你,把心理话告诉你,和你交朋友。这给你的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是国家推动教育发展的奠基工程。农村教育均衡发展要以党的十精神为指针,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进一步优化教育环境,力争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农村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山西省长治市沁县在农村教育均衡发展中实践探索了富有成效的现实途径。
先进理念引领教育腾飞
均衡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的教育水平提高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的目标就可以实现。鉴于农村存在的教学点多,教学资源少,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差的实际,沁县在发展农村山区教育中找准切入点,在改进教学手段、培养专业教师队伍、加强特色学校建设三个方面做文章,致力实现农村学校的整体提升。
重视教育教学信息化 国家强调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目的是为了缩短区域、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推进教育公平。无论是促进教育公平还是提高教育质量,都离不开教育信息化。国家实施的薄弱学校改造,不少地方将改造的重点放在信息化方面,这样就为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提供了保证。项目实施后,过去一些农村学校没法开设的课程,学生们没法学到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施获取。即便在一些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设施的学校,学生们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行操作进行学习,达到了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的目的。农村的薄弱学校特别是教学点,可以发挥薄改中信息化的后发优势,通过弯道超车的形式,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缩短差距,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因此,教育信息化在农村山区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虽然沁县薄弱学校改造起步较晚,但是设备配备标准较高,尤其是把改造的重点放在信息化方面,在长治市独树一帜。全县围绕“三通两平台”建设的主体目标,在各学校实现“班班通”,县城有条件的班级力争实现“人人通”,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努力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信息化教学设施配备到位以后,最关键的是使用,教学资源库中强大的资源功能,不使用甚为可惜,绝对不能让资源闲置,出现“电灯下点蜡”“步行在高速路上”的现象,要保证设施设备的最大效益化。农村学校校长应该首先转变观念,认识到位,深刻把握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要重视信息化,宣传信息化,了解信息化,进入信息化,校长应该成为信息化的领路人,成为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行家里手。各学校都要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切实把信息化发展列入学校发展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想方设法增加投入,增添设备,制订方案,落实措施,推动学校信息化发展,为信息化搞好服务,让广大教师和学生在信息化的海洋中畅游。
实现校长教师专业化 2013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纲领性文件。标准提出了“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是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也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中应当坚持的价值导向。当前农村山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仍处于低级水平,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要求相差甚远,突出表现在一些教师不读书,不学习,没有掌握教育教学必备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教育基本理论、学科教学知识,知识陈旧、理念落后,方法单一,教育教学质量还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最为严重的是,农村教师随着条件的好转,为了自家孩子上学方便,多数在县城买有住房。因为自家孩子上学的需要,学校环境差的影响,多数教师不愿意在农村从教,千方百计往县城调动,已经没有了扎根农村,献身山区教育的意识。所以,农村山区今后应立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认真学习贯彻教师专业标准,着眼于教师队伍发展现状,探讨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让广大教师通过专业标准的学习,充实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新教育理念,制定专业发展目标,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素质较高、热爱教育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使我们的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更高层次的认识,站在塑造人灵魂和心灵的高度去看待自己的职业,把教育当成自己终身热爱的事业,为农村教育奉献终身。
致力学校办学特色化 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农村特色学校建设,把创造区域特色作为开展差异性竞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支持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积极引导学校走个性化、特色化内涵发展之路,全力打造一批理念先进、办学质量一流、特色鲜明、文化底蕴丰富、有较高满意度的知名学校,引领各级各类学校创办“质量+特色”的发展模式,努力实现“教育好每一名学生,发展好每一名老师,打造好每一所学校”的基础教育新格局。重用有特色的校长,培养有特色的教师,充分发挥校长和教师在学校中的主人翁作用,做到胸中有学校、心中有学生,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关心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各种类型的学生在学校都能有所收获,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把学校打造成让教师幸福工作、让学生微笑成长的求实创新乐园,真正做到用文化环境塑造人、影响人和教育人。
区域教研提升教学质量
沁县始终把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视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主阵地,并采取多种措施推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使之引领全县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区域教研在探索实践中形成沁县模式 2011年以来沁县开始在小学推行区域教研活动。2013年,为了把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逐步实现县域化、均衡化、发展化、模式化,扩大到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完善区域教研网络机制。组建了六个覆盖全县所有中小学的城乡校际联合体,以城内学校为“龙头校”,农村学校为“协作校”,每周一次在不同学校开展同年级同科目的“同课异构”公开教学。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包片、包校,与基层学校建立了稳定的联系制度,与校长、教师一起研究教学,耐心细致地引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推动了全县的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013年累计开展区域教研活动20余次,做报告讲座5场,开展公开课教学30节,撰写教学心得150 余篇,参加区域教研活动教师达到1500余人次,有效地促进了城乡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
大力推进网络教研,搭建教育质量提升平台 依托中国教育网,于2012年2月份开通了沁县教育网,并在全县各学校建立起30个校园网站,形成县域网络教研平台。各学校成立了网络教学研究管理领导小组,完善了网络教研管理模式,明确了网络研究管理职责。选择电脑技术操作熟练的一线教师担任组长,结合实际拟订网络教学研究计划,从人力上为网络教研工作开设了绿色通道,从制度上保证了网络教研常态化、全员化。充分依托网校资源,继续实施网络教研。通过在网校开设三级教案、网络课堂、视频教学、教师博客、名师交流等模块,为全县教师搭建教研交流的平台。到目前为止,沁县教育网累计访问量达到47万余人次,30余所下属网校总访问量达120万次,共上传一级教案、课堂实录和课件等各类资源8756篇,上传教研教学论文等29482篇。教师实名注册空间达到1425人,占到全县专业教师总数的77%,率先走上了教育信息化的快车道,也有效地推进了课堂高效化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继续实施质量提升工程 深入开展区域教研、网络教研、名师评比等活动,改变对中小学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估办法,通过强化责任管理、提升队伍素质、打造高效课堂,落实校长包班、骨干教师包学科、教研员包片的管理机制,切实推动全县中小学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教师人人都是培训者、人人都是教育资源建设者,在全县开展了网络个人反思、案例研讨、课改沙龙、说课评课、专家引领等活动,使一线教师在更广阔的范围获得了专家的专业支持、经验的广泛传播、问题的多点求解、难题的集中攻关,整合并放大了教育资源效益,基本上解决了专业支持力量和教育资源匮乏的矛盾。
改善条件支撑教育发展
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充分利用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学校建设项目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2010年,围绕沁县“151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把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同调整优化学校布局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办规模学校,提高中小学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实际情况,坚持初中布局不变,小学向中心村中心校集中的原则,公办小学由原来的134所调整为38所,调整面72%。具体规划为:项目校50所,改造危房面积95649平方米,建设面积90105平方米,建设总投资7008万元。
改扩建乡村幼儿园,促进学前教育发展 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扩建幼儿园项目工程,是山西省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内容之一,也是沁县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为将民生工程落到实处,县教育局精心规划,科学施工,严格把关。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城乡人口流动和未来适龄儿童变化情况,对改扩建幼儿园科学规划,合理布局。2012年全县改扩建园舍面积4534平方米,漳源、樊村、南里等12个幼儿园投入使用。2013年,全县有册村、羊庄等八所幼儿园高标准竣工,累计完成投资337万元,改扩建面积1863平方米,极大地提升了全县城乡幼儿园办学水平。
规范办学行为,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执行《山西省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十二条规定”》,规范招生秩序,小学、初中招生坚持“免试、就近、划片、分配”原则,招生时间、入学条件、报名办法、招生结果向社会公布,县城入学后统一实行阳光编班,2014年全县有1611名初一新生,997名小学一年级新生参与了编班。为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同等义务教育,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简化手续、降低门槛。秋季开学,城内4所小学和3所中学共接受符合条件入学少年儿童1031人。为更好地体现体育考试的公平、公正,2013年县教育部门争取资金14余万元,购买了体育测试仪器设备,实行人工智能化测试,进一步提高了体育测试成绩的真实可信度,促进了教育公平。
加强培训提升教师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打造一支师德高、业务精、素质硬的教师队伍,对促进全县教育发展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沁县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培训,为教师发展提供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全县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积极打造学习型机关 建立了机关周一学习制度。每个星期一轮流由局领导和各股室负责人组织全体干部学理论、学业务、研究工作,力求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开展学习一年以来,局机关干部撰写心得体会120余篇,累计记录学习笔记100余万字;通过学习,进一步强化了全局党员干部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培养了干部职工爱学习、勤学习、善学习的良好习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格精简会议,严格公务用车,严格公款消费。并和各校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了“谁主管,谁负责,谁承担责任”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引导教育系统干部争做勤政廉政标杆。局党委也先后召开了“密切联系群众,力戒”等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对群众反映的意见进行了深刻反思。同时积极开展“下基层、送服务”活动。局机关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重点,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宗旨,积极转变作风,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一线,为中小学开展教学指导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为职业中学创办家政培训班,年培养家政服务人员1000余人。
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程 全县各学校举办了师德师风大讨论、爱岗敬业演讲赛、实施“三评”等活动。在沁县教育网开辟师德专栏,先后报道了史丽琴、李党生等8位省市师德和育人楷模的感人事迹。同时开展了“寻找身边最美教师”活动,池堡小学“拐杖教师”曹建社的感人事迹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同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办班、乱订资料、体罚学生、以教谋私、赌博等违背师德规范的行为。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评议、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并实行“一票否决制”。
加强教师队伍培训 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师培训战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培训,对全县1500余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全员培训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同时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派出教师参加心理健康辅导培训、农远工程网站、“国培计划”等培训290余人次。先后组织开展了教职工乒乓球和羽毛球比赛。开展了“阅读强素质,共筑中国梦”的教职工主题演讲比赛,举行了全县教师技能大赛,开展了省“三优”工程评选活动,在评选活动中,评选出优质课教学教师26人,优秀学案50篇,研究性学习成果16篇。其中有3位教师优质课被推荐参加省级比赛。2013年以来,共选派50余名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参加了省市教学能手和技能比赛。通过各项比赛,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也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