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0: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电子政务发展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1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发展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有利于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精简、优化、整合,推进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改变重复投资、信息孤岛状况,推动各类政务网络和平台的整合和集成,提高政府部门主要业务的信息化覆盖水平。通过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政府部门各项业务流程和职能服务在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上办理和实现,将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低成本、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过程的监督和优化,提高政府业务各环节的工作效率,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促进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水平的持续提升。
1.2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基于云计算技术进行政务资源整合,推进各类政务网络和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将促进电子政务工作向4个方向转变:①由工程驱动向业务需求导向转变;②由分散建设向一体化整合转变;③由主要业务应用向全业务、全流程覆盖转变;④由支撑业务管理向业务管理和决策支持服务并重转变。通过以上转变,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为政府部门履行职责提供良好支撑,满足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等工作目标的实现,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为“智慧城市”等项目建设提供良好应用基础。
1.3降低地区、部门间差距在电子政务发展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云计算平台的优势,通过对政务资源进行有效的分割、调度和整合,实现效能最优化,提高政务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应用水平。通过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借助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有效提高电子政务应用的覆盖范围,降低由于地区、部门、层级之间技术、人才、资金等因素造成的技术、管理、投入、服务水平等差距问题。
2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2.1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建设滞后电子政务采用云计算之后,各类政务、企业、个人数据将在云端集中存储,而我国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存在诸多法律问题,相关政策的出台和监管也相对滞后。同时,云计算、电子政务等相关标准还在制定完善过程中,而依据国外标准在建或建成的部分电子政务云平台未来将面临着兼容性风险。
2.2缺乏统筹规划电子政务建设缺乏统一布局和整体推进,特别是地市和县级电子政务普遍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广泛存在基础设施利用率不高、重复建设、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等现象。据统计,地市和县区制定电子政务规划的比例约为6%和1%,规划的缺乏导致电子政务的发展呈现出无序的“碎片化”状态,导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工作难以配合,严重阻碍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2.3缺乏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由于相关标准不完善及利益冲突等原因,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难度较大,应用成效难以体现,各自为政的情形较为普遍,导致整合难度进一步加大,已成为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制约因素。据统计,省级区域部门间基本实现共享的仅占13%,区域部门间少量实现共享的地市和区县仅占32%和28%,这种现状对于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协作已难以适应,也难以满足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对业务协同的要求。
2.4安全隐患云计算数据主要采取集中存储方式,由于相关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数据安全问题成为发展电子政务云平台的主要障碍。
3云计算环境下电子政务发展对策建议
3.1加强统筹规划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发展规划要求,加强电子政务发展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建立和完善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电子政务发展协调机制,推进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的规划和计划,建立明晰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推动电子政务朝集约、高效、安全和服务的方向发展。同时,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
3.2转变建设方式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发挥云计算的优势,推进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方式的转变。根据不同地区、部门特点,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建设集中统一的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性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对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业务应用系统、信息资源、运维保障体系等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遏制分散建设和重复投资现象,提高基础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服务成效。
3.3转变投资方式改变由政府单一投资的局面,以市场为引导,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的建设,并引入第三方进行资金审计和监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4提升服务能力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通过云计算服务实现网络资源的优化整合升级,建立具有地区和部门特色的综合服务和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全面整合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优化搜索、查询范围和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精确、便捷、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扩大网上办事服务范围,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政府网站网上办事覆盖能力,加强政府网站服务保障和运行维护保障。
3.5推动基层政务加强基层政务服务能力,开发基于云计算的各类政务应用,改善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的电子政务使用环境,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电子政务应用能力,重点推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民生服务内容,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
【摘要】:由于电子商务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渐被各国政府所青睐,并把它引进了行政系统了,形成了全球的电子政务热潮--它正在广泛地使用于政府传播和接受信息,提高政务办公效率,降低支出和收税的成本,并增强政府对居民的信息服务。本文简要介绍美国电子政府在这方面的观念和做法,希望对国内电子政府的开展有所启发。
关键词:电子商务主体学习居民
一、政府网络采购成为重要内容
在美国,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首先为政府提高效率及降低采购成本提供了可能。在私有企业,B2B电子商务已经降低了采购成本,并提高了10-50%的采购效率。美国政府已经逐渐开始适应这种变化。基于电子商务的政府网络采购,使采购过程更具效率、更具透明度。通常的做法是通过把有关合同方式的采购信息置于网上,并通过在互联网上公布获胜的投标和运营评估,政府增加了透明度并提升了专业标准。既然未来的采购通告可以置于人人都可看到的互联网上,对中小型企业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对公众来说,可以更好地了解政府的透明度,所有这一切将导致私有企业和政府间的更好的合作。这样具有两个明显的正面效果,首先,使得私有企业在政府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另外,由于私有企业将被要求满足政府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将有助于促进技术的进一步创新。
二、EDS成为电子服务主体
政府也可以运用互联网传播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以比十年前能做到的更快地回复居民的询问。在世界范围内,政府正在建立信息交流系统,使得居民选择不同层次的参与。居民可以运用互联网与政府官员进行交流,下载正式表格,以及学习其他重要的政府信息。
电子服务传播(ESD)提供了网络接入数据库的途径,在互联网上传播信息,网络商业交易,以及提供信息基本构架,使得在几乎任何地方,政府都是可接入的。ESD解决方案的收益点包括:
1、通过建立公共服务点,提高公众对政府计划的参与。
2、改进公共服务,却不会提高纳税人的整体费用。
3、在法规的解释和应用中提高了透明度和一致性。
4、针对那些要求个性化帮助的客户,提高并细化了服务质量。
5、增加了居民获取政府服务在时间、地点上的选择性,包括在家、在办公室以及其他地点。
ESD渠道被政府用于实现一些基本目标,包括:
1)提高政府的民主过程和体制意识。
2)电子传播信息和服务。
3)提高公众在政府和行政机构的运作过程中的参与性。
4)在民主进程的基础上,给予居民直接的、政府性的支持。
税收表先可以在数秒内从ISR网站直接下载。说明性小手册、电话号码以及经常被问及的问题的答复都可以快速提供给居民,另外,希望与他们的国会成员写信的选民可以选择用发e-mail的形式。
美国政府正在不断提高其在网上提供信息和服务的能力。现在,居民可以获得超过2,700万网页的政府信息和不断增长的在线交易数目。个人可以查找并下载500多种使用频繁的政府服务表格,包括税收和社会安全服务、选民登记、军队征募、执照更新和商标登记等。
去年,联邦政府推出了一个新网站--FirstGov.gov,作为一个综合性网络门户,使得用户可以接向任何政府网站,包括州和地方政府。FirstGov.gov允许用户同时搜索全部2,700万网页。通过使用由私有部门企业和联邦政府一起开发的高强度搜索引擎,该网站可以在1/4秒不到的时间内搜索半兆的文件,一天可以处理上千万种搜索。个人可以通过关键词、主题或机构进行搜索,并在数秒内一次敲击接入所有相关文件和网站。州和地方政府发展电子政府的经验
尽管联邦政府极力推进政府对互联网的使用,电子政府最大的潜在影响依赖于州和地方政府。既然州政府自身更清楚地认识到影响当地居民的问题,他们可以用最及时的信息、事实、新闻和其他栏目更新他们的网站。所有50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都设置了正式的政府网站,并可以通过FirstGov.gov连接直接进入,或所有其他的搜索引擎获得。每一个政府网站都各具特色,包括税收、执照、注册和护照信息,以及满足每个州的居民的具体需求的有用信息。
例如,在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和加利福尼亚健康和人类服务机构建立了一项在线服务,称为加尼福尼亚护理网。该计划被设计用于帮助加利福尼亚居民为他们自己和家庭寻找健康护理的机构和服务,它包含了大多数经州政府认可的、有保证的老年人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种类包括:健康、社会服务、心理健康、酒精、药品和老年人护理服务。该网站有助于用户寻找他们所在地区的相应机构。例如,网站访问者可以在具体指定他们所需要的服务种类(例如一个社区居民治疗系统或一个心理健康康复中心)之前,敲击"心理健康护理机构"。一旦他们已经确定了他们所需的服务种类,他们可以输入他们的邮政编码来寻找附近的相应的机构,或者他们可以进入有关病人的信息,确定哪些机构最适合他们的要求。
华盛顿州信息服务部门(DIS)和税务部门(DOR)在1997年合作推行一项互联网计划,即自动化地计算税收,并使企业电子化申报并支付他们的税收。电子税收申报(EIF)系统是该网站的一个交易性系统。互联网安全性和保密性问题也已提出并被证实可行,网站应用系统的安全网络支付已经启动和实施。更重要的是,ELF系统是通过简洁的界面、自动化的计算、自动化核查错误、安全加密环境、网络收据和现代化的网络保障做支持的。DIS和DOR同样遵循"32/10规则",该规则是由参与其中的企业建议的,他们认为他们仅仅愿意使用费用低于一张32美分的邮票以及只需花费不到十分钟时间的系统。
其他正在有效使用电子政府的州的例子,包括犹他和肯得基。犹他网站最为人知的特色是有关在盐湖城举行的2002年奥运会的信息连接。肯得基的主页提供了有关农业的连接和有用信息,农业对于该州大量的烟草农场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数网站也包括有关州和地方政府的信息、企业的发展、州就业机会、州公园和娱乐、以及运输服务,再加上无数的帮助政府为他们的居民提供高效服务的其他有用服务。
>> 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 优化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绩效评估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导向 论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的基本框架与构建方法 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现状及展望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改善方案的研究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机制研究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研究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综述 电子政务系统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的绩效测评分析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应用研究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孤岛”问题研究 我国政府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思考与制度体系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新动向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10-08-15.
The Guidelines of E-Government Building by 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Leading Group.http://.cn/chinese/zhuanti/283233.htm, 2010-08-15.
[3]唐钧.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渐进战略[J].电子政务,2005(24).
Tang Jun. The Incremental Strategy for E-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Government, 2005(24)
[4] UN.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World Public Sector Report——E-Government at the Crossroad [R].2003.
[5] Accenture. E-Government Leadership Engaging the Customer[R]. 2003.
[6] Brown University. Global E-Government. http:///egovt05int.pdf.2011-02-25.
[7] 张成福,唐钧.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比较与实质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4(5).
Zhang Chengfu, Tang Ju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E-Government: Model Comparison and Essence Analysis.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04(5).
[8] 吕伟,郭东强.电子政务绩效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1).
Lv Wei, Guo Dongqiang. The Application of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on E-Government. Market Weekly (Theoretical Research), 2007(1).
[9] 毛雪岷,冯明星.从定性到定量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J].价值工程,2009(5).
Mao Xuemin, Feng Mingxing. E-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rom Qualitative to Quantitative. Value Engineering, 2009(5).
[10] 何海波,钱钢.基于语言属性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07(8).
He Haibo, Qian Gang. Models of E-Government Evaluation Based on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Information Journal, 2007(8).
[11] 周华,李成智.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双棱柱模型探讨[J].电子政务,2006(11).
Zhou Hua, Li Chengzhi. The Biprism Model of China’s E-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Government, 2006(11).
[12] 刘燕,陈英武.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6(2).
Liu Yan, Chen Yingwu. To Construct an Evaluation System of E-Government Performance. System Engineering: Theory, Method, and Application, 2006(2).
电子政务发展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巨大潜力的释放,应该引起电子政务利益相关者的高度重视。
一是,电子政务的管理机制、组织化和投资机制问题。电子政务的推进需要人、财、物,更需要有一个架构良好、权责分明、上下互动的组织机制来做保障。
二是,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问题。目前中国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都对电子政务建设进行或多或少的投资。据有关研究机构的统计,每年的投资额高达数百亿。但是这些项目的建设成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改进等等并没有清晰的答案,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还未建立科学、规范和实用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三是,电子政务能力建设。电子政务建设不仅是系统的建设,而且是与系统应用相关的各种要素的有效配合。能力建设,特别是公务员应用电子政务的意识、技能和态度等的培养,关系着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关乎着电子政务的成败。
四是,用户培养问题。过去我们对用户的关注比较少,因为主要在“打基础、上项目”阶段。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由建设期在向应用期过渡,我们应该向应用要效益。电子政务的用户不仅包括广大的公众、企业组织,也包含政府公务员,这些群体是电子政务的大“市场”。从供需角度来看,公众(和企业)就是政府大“市场”的客户,客户就是上帝,公众就是中心。
五是,均衡发展问题。政府是一个整体,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初期,电子政务建设在各个部门和地区并未起头并进,而是有先有后,有弱有强,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形成了政府内部显著的数字鸿沟。
六是,外包、it产业与信息化带动问题。根据统计,2006年中国市场的运维外包规模达到59.24亿元,同比增长22.3%。在中国,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催生了中国it运维外包服务市场的崛起和发展。电子政务采用外包的方式,寻求策略性外包,寻求成本与人才的优势,使政府本身可以专注于核心工作,提高工作的附加值和成长弹性。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关系初探分析
引言
伴随着全球网络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在五大应用领域中分别被列为第一位和第二位,可见它们在信息网络社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商务与政务两个不同应用领域广泛应用的产物,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1.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
1.1 电子商务的内涵
电子商务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开展的各种商业经营管理活动,简单地说就是指企业利用Internet进行商务交易。电子商务包括4种运行模式:一是企业对企业(B2B)的电子商务;二是企业对消费者(B2C)的电子商务;三是消费者对消费者(C2C)的电子商务;四是企业对政府机构(B2G)的电子商务。
1.2 电子政务的内涵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部门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也包括4种运行模式:一是政府部门内部(G2E)的电子网络化办公;二是政府部门之间(G2G)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共享;三是政府部门与企业(G2B)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四是政府部门与公众(G2C)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
从以上基本概念可以看到,电子政务的根本目的是为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质量,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而电子商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交易事务的效率和主体的经济效益。从一开始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就相互关联,之间有着交叉的应用领域(B2G或是G2B)。
2.电子商务对电子政务的推动作用
随着Internet在全球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商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对电子政务而言,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早,它的建设与发展,为电子政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它们之间的发展是辨证的统一。
2.1 电子商务对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经济和技术支撑
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核心,一方面其发展有助于巩固电子政务发展的经济基础,同时还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目前,我国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已经或正在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络,并接入了互联网,这为政府对企业的政务管理提供了可能。其次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加快,很多新技术层出不穷,如电子密钥,电子认证系统的开发,网上支付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等。这些技术手段都可以直接为电子政务所利用。另外,伴随电子商务活动建立的法律法规等,也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所必需的基础保障。
2.2 电子商务的实践能够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电子商务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尤其在一些关键技术应用上,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如电子商务的标准化建设,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这些理念和方法都可以应用或移植于电子政务。
3.电子政务对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
21世纪,随着新经济的飞速发展,它不但要求当地政府具有有敏锐的洞察力,而且要主动为电子商务营造安全、有序、合理的商务环境,要介入电子商务,参与有关的电子商务的实践活动。
3.1 电子政务的发展必然会推动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发展
在经济交易领域中,企业与企业间的交易是大型的,而且他们之间的交易通过电子商务也容易实现,并能够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如果对于企业而言,信息化程度和水平不高就会严重制约企业与企业之间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目前,政府进行网上采购就是政府与企业之间开展的一种电子商务活动,如果有效的将电子商务引入到这个活动中,将会极大地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电子交易的发展。这种利益引导比理论劝导更直接、更有效。所以为了推进企业与企业间电子商务活动的发展,政府应该采用网上采购,以此来带动企业的网上采购。
3.2 电子政务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电子政务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二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电子政务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政府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对于政府而言,政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政府信息系统和政府信息网络的建设等。随着电子政务系统的不断完善使得政府不再游离在网络之外,它会成为Internet与Intranet的一部分,那么企业就可以开展对政府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开展后,也能推进公众网上采购行为的发生,继而也会产生网上采购行为。
3.3 电子政务对企业电子商务具有保障和推动作用
电子政务带动了我国信息化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的研究与制定,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极大地保障和推动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政务对电子商务的促进在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决策模型中,一方面,企业电子商务从电子政务中自动获得政策信息,另一方面要及时跟踪电子商务系统中的政府政策数据,并及时将政策的变动在电子商务系统中反映出来,保证了企业决策的适时性和现实性。
3.4 电子政务对企业具有一定的监督与服务作用
政府作为国家管理部门,它是为企业服务的,但同时它也具有监督企业的商业行为,两者之间的这个关系界定如果不清楚,企业就难以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大多数企业通过在电子政务的支撑下,不仅获得许多免费而及时的企业信息,而且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开拓新的市场。
4.结束语
【关键词】电子政务; 地理信息资源; 地理信息应用服务
1 引 言
电子政务的主要内涵是运用信息技术把政府与民众连在一起建立互动系统, 不仅实现政府内部办公的自动化、决策科学化、信息网络化和资源共享化, 还要为民众提供信息和服务。信息是电子政务提供服务的载体, 技术是电子政务借以构架和实现的基础和手段。地理信息是研究对象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与应用过程中各种相关技术的集合, 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电子政务提供了信息和技术基础与支持, 反过来, 电子政务的发展也促进了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进步。目前地理信息及其技术已经在电子政务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但在应用与服务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进行探索与完善。
2 地理信息和相关技术与电子政务的关系
地理信息是电子政务信息的空间定位基础和载体。论文 电子政务信息从数据可的对象来看, 可以分为政府机构内部数据、政府机构共享数据和社会共享数据, 它包含了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的各类信息, 行政体系复杂, 部门交叉重叠, 信息源分散程度高, 如何将这些分散、无序的信息有序化使得人们更容易使用, 是电子政务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用于各国政府首脑机关进行检索、查询分析和决策的信息的85 %以上与地理信息有关, 政府部门无不具备所辖地区的地图, 很多政务信息本身也具有空间概念,按照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将离散的、无序的信息通过有序的地理编码串联成为逻辑上一体的、具有统一空间定位框架的、能满足多数用户基本需求的信息资源体系, 将大大提高信息的管理与利用效率。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重构了决策信息的获取模式与展示方式。庞大的组织系统中会发生大量的信息, 决策者需要借助信息系统提高自身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宏观把握能力以及发现潜在信息的能力, 需要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通过整合不同渠道的信息, 将信息资源由微观转变为宏观, 提供决策者所需要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全局感; 利用可视化技术将枯燥的数字通过图形方式直观展现, 有助于发掘隐藏在各种信息之中的潜在联系, 提供崭新的决策支持方式。动态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各种与地理位置相关信息的监测, 帮助政府掌握各种变化情况, 在突发事件中实现实时和准实时跟踪、显示、决策和处理, 便于应急处理和指挥调度。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有助于政务信息整合和推进公共服务。地理信息的基础地位在推动跨部门电子政务的同时也为其他部门及其信息系统的协同服务打下了基础,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应用主体, 通过联合开发或授权, 实现跨部门的应用整合和跨部门的数据转换, 提高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共享已经成为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模式, 这种模式的推广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电子政务信息标准不统一、共享程度低的状况; 电子政务需要各个部门报送本部门的权威数据, 各部门信息化成果通过统一的地理信息平台展示,不仅符合业务管理的需要, 而且可以调动各个部门参与建设和运行的积极性, 有利于形成多部门、多信息系统协同服务的良好应用局面; 共享的地理信息系统审批平台可以减少各种审批环节, 提高政府办公效率; 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提供地理环境相关信息查询, 根据输入的地址, 即可在地图上清楚地了解到此地周围政府部门、医院、学校、旅游景点分布等与市民生活相关的各种公共服务机构的静态信息, 还可以如电力检修计划停电地区分布, 各类刑事案件多发地点地区分布等。
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促进了电子政务的技术进步。地理信息的应用更多地依赖于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海量存储技术, 每一次信息技术的进步, 都为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开发、新功能、新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往往在新型操作系统上建立的第一个应用都是地理信息系统, 其他许多新技术的应用也多是首先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政府办公部门的技术进步。
电子政务同时促进了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技术进步。地理信息包括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 电子政务集成了各权威部门的权威数据, 为属性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更新、更准确的渠道。此外, 电子政务的建设与服务对于地理信息技术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 从应用角度也推进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3 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现状
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使地理信息与技术为电子政务服务成为可能。经过多年的努力, 我国基础地理数据库体系已经建立, 在地理信息生产、数据库建设、分发服务等方面形成了整体生产和服务能力, 在大型空间数据的设计、建设、维护、更新、服务等方面已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 为政府决策、经济建设提供了地理信息服务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 建成了一批面向业务管理和辅助决策的信息服务系统, 许多软件公司开发出了一批电子政务的应用软件系统, 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为满足电子政务建设和经济建设需要, 在测绘高新技术的支持下, 我国从1985 年就开始建设多尺度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先后建成了并全面更新了全国1∶400 万、1∶100 万、1∶25 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1∶5 万数据库基本完成, 完成了全国七大江河流域的1∶1 万dme 数据库和数字正射影像地图数据库, 各地方1∶1 万、1∶5 千、1∶2 千、1∶1 千和更大比例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正在全面展开, 广东、陕西初步建成了较完备的多尺度、多数据源、多分辨率、无缝的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实现了城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定期或实时更新,还有一些省级和市县级数据库正在积极建设中。这些数据库的建设为各级政府的决策以及重大工程建设等提供了及时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技术服务正在广泛展开, 毕业论文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得到大力推进, 目前, 在国家一级已经为领导机关和20 多个政府部门开展了基于基础地理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各地方建成了一批面向地方政府应用的综合地理信息系统、专题业务运行系统和各种信息服务系统等, 多部门协同联合开发了防洪电子沙盘系统、119 消防扑救指挥系统、退耕还林还草信息系统、资源生态环境信息系统、社会应急联动系统等一大批地理信息应用系统, 为提高政府业务部门的综合管理和决策水平、重大战略的实施做出了贡献。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系统和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系统是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电子政务相结合的典型实例。
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系统由计算机辅助调度、地理信息、信息技术网络、无线调度通信、车辆定位、卫星现场图像实时传送和安全监控等子系统组成, 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指挥调度平台, 使应急部门之间高效配合和协调, 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 其中的地理信息子系统是国内第一个图层信息量最大, 由公安、交警、消防、急救、防洪、护林防火、防震、防空、水、电、气等56 类应急救助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信息构建而成的信息化、数字化的平台, 覆盖了110029 ×104km2 的辖区。该系统获得了200322004 年度
5 几点建议
电子政务中, 政务是核心, 服务是宗旨, 地理信息及其技术是电子政务的重要支撑, 与电子政务是互相依存、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以应用为切入点和最终目标,紧紧围绕电子政务应用开展各项服务, 拓展电子政务中地理信息及其技术的应用领域, 对于地理信息建设与相关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 建议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5.1 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资源建设
1) 加强多尺度地理信息资源建设。电子政务包含多个应用层次, 既要反映概况或发展趋势的宏观信息, 也要反映详细情况的微观信息, 需要多种详细程度的地理信息的支持, 例如在宏观决策时需要总体的、宏观的、趋势性信息, 对于地理信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中、小比例尺方面,项目实施基层领导管理过程则需要尽可能详尽的信息; 基于这些需求, 需要建设可靠、适用的多尺度地理信息数据库; 增加面向电子政务的文本、统计类地理信息, 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多时相、综合性的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体系, 满足电子政务在格式和分类体系等方面要求; 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地理信息变化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更新系统, 保证信息的现势性, 在建设过程中, 既要有一定的超前性, 又要符合各级电子政务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 将地理信息建设与电子政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同步部署, 同步实施, 互为促进。
2) 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的整合。一方面, 对已有基础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改造, 将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整合完善, 建成水平空间连续、垂直尺度有机链接的地理信息系列; 增加面向电子政务的文本、统计类地理信息, 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多时相、综合性的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体系; 与有关部门配合建立资源、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军事、外交、社会协调发展、安全、灾害与突发事件等方面的专题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提取通用的地理信息, 在“六大要素”的基础上扩展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内容, 在满足电子政务的需求的同时充实地理信息内容。另一方面, 开展地理信息与社会经济等非空间信息的整合, 将非空间信息赋予空间属性, 实现对非空间信息的空间定位, 为空间分析、空间辅助决策和服务提供基础。
3) 建设电子政务地理信息数据平台, 实现基于网络的地理信息与电子政务的非空间信息和辅助决策信息的自动集成、交换与整合。开发多级、多种类的面向电子政务的信息产品, 在产品形式、产品内容、表现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探索, 逐渐形成满足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要求的标准化、系列化的地理信息产品。
5.2 电子政务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建设
1) 建立结构化电子政务地理信息标准体系。从电子政务实现信息共享的目标出发, 制定由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和网络基础设施等标准构成的电子政务地理信息标准体系, 使该体系贯穿于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应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形成相互协调, 能在整体上达到最佳效益的系列标准, 强调高层次标准对于低层次标准的指导作用, 标准的数量与质量要达到一定的要求,确保通过标准能够达到对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各个方面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
2) 制定统一的服务于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通用标准规范。制定数据处理、数据管理、数据转换等标准, 解决以地理信息为核心的信息资源建设中的标准规范问题; 制定质量标准、安全标准、保密标准、检测与评价标准和信息分发标准, 确保地理信息及其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确立数据转换、元数据、数据用户分级、数据服务等标准, 为促进数据共享和应用服务。为实现跨行业、跨系统、跨平台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以及信息服务提供前提条件。
3) 促进地理信息数据共享。为突破部门与地区之间的纵横限制, 解决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现存的大量地理信息孤岛问题, 对地理信息共享在业务类型、用户特点、经济模式、运行机制上进行分析, 探索恰当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开展有关信息共享的法律法规和共享政策的研究, 提供信息共享的政策环境保障; 加强共享管理, 通过机构设置、组织管理、人员保证等方式提供组织保障; 建立网络化、虚拟化和集成化的共享平台与服务系统, 实现不同业务系统、不同类型数据进行有效转换和交流的统一的交换, 提供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的技术保障。在促进共享的同时还要防止信息共享过度, 避免由此产生的资源浪费、安全隐患与系统长期运行经济效率的降低等问题。
4) 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 在构造标准体系以及制定标准时, 要从提高电子政务地理信息数据处理、管理、分发、服务水平的要求出发, 积极采纳或引用国际、国内现有相关标准、其他行业相关标准, 参考国外同类标准, 并尽可能吸收或兼容先进标准的内容。标准体系及标准的水平要适应于我国地理信息建设的实际水平, 确立的标准既要满足当前的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实际需要,又要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 并根据发展状况不断进行更新。标准体系各个组成部分既要发挥整体功能, 又要独立控制一个方面, 形成有机的联系。标准之间要保证一致性, 不能发生矛盾。标准化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和持续性工作, 仅仅有学术化标准或行政化标准是满足不了信息化建设需求的, 标准是在大量建设过程中形成的, 并需要在建设中不断成熟和完善。
5.3 开展地理信息应用服务
1) 开发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应用平台。建立基于网络的地理信息交换与共享服务系统, 建设电子政务地理信息数据交换平台, 实现地理信息与电子政务的非空间信息和辅助决策信息的自动集成、交换与整合; 开发辅助决策、行政监管和公众服务三类电子政务地理信息网络业务运行服务系统, 实现综合查询、统计分析、数据挖掘、辅助决策等服务功能, 促进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决策支持系统在业务方面的融合;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积极推进基于位置的更新和分发等公共服务, 真正形成一站式服务; 推动各级政府开展对企业和公众的服务,逐步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促进中央和地方的综合门户网站建设、促进政务公开、行政审批、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等服务。
2) 加强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应用技术研究。研究基于网络的信息快速获取与处理、分布式信息与服务等方面的技术, 建立多源、多维、多尺度、多时相地理信息的快速采集、处理和服务的技术体系, 及时提供最新、全面的资料与实时监测结果; 探索地理信息与电子政务信息的集成与融合, 研究不同软件、硬件和网络间的信息集成, 准确描述具有空间位置含义的非空间信息的空间分布, 实现多源、多时相、多目标信息的集成与应用, 为地理信息综合分析、数据统计与信息挖掘提供基础; 研究虚拟现实技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仓库、空间数据挖掘、空间辅助决策以及空间信息网格等技术, 提高智能化分析与决策水平; 加强信息安全保密技术, 特别是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提高电子政务整体应用水平。
3) 地理信息应用软件平台开发中, 软件功能必须切合政府业务流程的实际情况。电子政务的关键是“政务”而不是其他, 应用软件运行的关键是政府运作的业务流程,软件开发需要在了解政府部门业务流程特别是跨部门的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进行, 同时, 业务流程的复杂性要求应用软件本身功能复杂多变, 运行过程中需要长期的磨练和积累, 需要大量客户经验积累和开发人员的修正和完善, 只有完全满足业务需求、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复制性的软件才能具有生命力。
5.4 建立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服务机制
1) 建立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组织制定地理信息数据共享的有关政策和制度, 规范各部门对地理信息共享的行为, 英语论文 建立信息共享协调机构, 形成有效的信息共享组织体系, 建立信息沟通与交换渠道, 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条块分割式、纵向式、分散式信息服务体系, 逐步建立适用于现代高技术装备和工作条件的、各单位纵向充分共享、横向联合的集中式新型服务体系, 真正实现由松散型体制向集中统一型过渡, 最终形成面向电子政务的、为公共利益服务、为各行业共同享用的地理信息共建共享运行机制。
2) 建立稳定的服务机制。电子政务建设具有跨部门、跨地区的特点, 需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电子政务的需求建立分级运行与分工协作机制, 在加快地理信息建设的基础上, 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享, 满足各级电子政务的需求。建立相应的从组织机构、工程管理以及服务监督机构, 总结并探索电子政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服务模式以及运行机制, 深化服务效果, 扩展服务领域, 全面推进地理信息和技术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 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 z] . 2002 , 8.
关键词:地级城市;行政环境;政府门户网站绩效;电子政务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06(03)-0102-06
一、引 言
随着电子政务在世界各国的迅猛推进,行政环境对电子政务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学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已经有一些针对各国家地区、各种样本规模、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的实证研究。在肯定电子政务对行政环境积极改造作用的基础上,有必要基于我国的现实背景系统研究行政环境与电子政务的关系,充分认识环境要素对电子政务发展的影响,为营造有利于我国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提供政策参考依据。
本文以行政生态学为理论根据,以我国地级城市为研究样本,通过收集现存统计数据的方法对行政环境与政府门户网站绩效二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最后讨论研究结果,给出结论。
二、假设的提出
行政环境,从行政生态学的角度讲,是指围绕行政系统主体开展行政活动的外部境况,是各种直接地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客观因素的总和。按照行政生态学的观点,任何行政行为都是行政主体与其行政环境互动的结果。电子政务作为一种新的行政管理模式,并非孤立地进行的,其推进速度的快慢、效益的好坏,受到各种行政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一定政务环境下的产物。
在电子政务框架下,行政环境既包括与电子政务运行相关的政府机构外部环境要素,又包括与电子政务运行相关的政府机构内部环境要素。宏观的行政环境是指电子政务赖以存在之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当地的人口数量和密度、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程度、对外开放水平、教育水平等基本环境要素。这些环境要素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学者重要的研究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电子政务的一个突出现象。如果按照政府门户网站绩效来衡量,东部地区的省、地、县级政府门户绩效分别为西部地区的1.5、1.6和2.3倍。这种状况的形成,不应该从整个国家宏观层面,而只能从各地区之间的差异这种区域结构层面找原因。这种状况的存在清楚地说明,在中国,为了促进电子政务的均衡发展,视野必须延伸到地区之间的差异这个结构层面上。换言之,地区间电子政务生态环境的差异问题应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本文从社会信息化水平、经济环境和人力资源构成三个方面刻画政府门户网站绩效的生态环境之因。
(一)社会信息化水平与政府门户网站绩效的关系
社会信息化水平主要体现在互联网用户数、固定电话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所拥有的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电于政务的建设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基础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要求有足够的通讯基础设施,足够的终端网络以及计算机,还要求有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电子政务的实施及应用必须建立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环境基础之上,社会信息化水平既决定了电子政务的需求程度,离开企业、社会乃至个人信息化,电子政务将失去存在的基础。企业和公众信息化水平较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当地政府为了与企业和公众实现有效的电子化对接,自然就有压力、有动力建设好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相反,在数字赤贫地区,移动电话、电脑、互联网的普及率极低,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较少,在与政府打交道时还是传统的柜台递交式,薄弱的信息化基础严重制约了企业和公众对电子政务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电子政务的发展,尤其是政府门户网站的更新与维护。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社会信息化水平对政府门户网站绩效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二)经济环境与政府门户网站绩效的关系
行政生态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必然由经济基础决定,从而决定了公共行政的性质、目标和原则。
经济环境作为行政环境的第一要素对电子政务的决定作用是最根本的,是首要的。第一,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直接影响着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直接影响着消费结构,特别是城乡居民用于购买信息服务的支出比例,进而影响到公众对电子政务的有效需求。诸如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新加坡等高收入国家,其电子政务发展也是高水平的。而大多数中低收入国家的电子政务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则差距明显。第二,电子政务建设中,不但需要购买硬件设备、建立信息资源库等前期投入巨大,而且创建后的维护、管理、人员培训等费用同样惊人,因此要求政府具备较雄厚的经济实力。经济实力的壮大可以为地方政府发展电子政务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撑。第三,在我国,东部沿海一带城市,外商投资的机会较多,经济开放度较高;这理所当然会成为政府机构发展电子政务的内生激励机制,政府势必会有动力去建立功能完善的政府门户网站,以此推进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样,城市的经济活跃程度决定了电子政务的生存环境及其发展潜力。政府组织作为社会管理机构承担着众多经济活动的审批权。活跃的经济活动可以有效增多社会与政府机构沟通的机会,社会对政府的诉求显著增加,政府机构对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的需求也会出现强烈渴望,因此,政府门户网站的绩效也会越趋于完善。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经济环境对政府门户网站绩效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三)人力资源构成与政府门户网站绩效的关系
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的资本,也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性环境因素。在我国,地区间电子政务的发展差距也突出表现在人力资源环境的差距上,人力资源的匮乏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发展。本文中人力资源构成主要体现在城镇人口所占比例和教育事业发展情况两个方面。
城镇人口相对于农村人口来说,要更加开化和活跃,更加注重对政府和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对自己正当利益的争取与维护,懂得公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对提高政府效率的要求比较强烈,存在着增加政府透明度、更方便地获取政府服务的强烈渴望。另外,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在信息素质的差异上也较大,对信息接收和使用程度有所不同。
教育事业发展的滞后使得我国有些地区的人力资源环境难以满足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公众不了解电于政务,公务员信息素质偏低,缺乏实施电子政务所需的技能,导致电子政务发展的人力资源严重匮乏。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但可以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信息技术人才储备,还可以提高全民的信息素养和
受教育水平。通过加大教育普及力度和规模,努力提高全民的信息素养和受教育水平,营造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人力资源环境,是我国顺利推行电子政务建设重要保证。因此,本论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人力资源构成对政府门户网站绩效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四)行政环境各要素对政府门户网站绩效影响的交互效应
Moon和Norris在研究政治能力、技术能力和财务能力对电子政务采用水平的影响时发现,政府的财务能力和政治能力对政府机构是否采用专网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姜奇平和江向东的研究也发现,虽然经济要素是电子政务发展第一位的环境决定因素,但经济以外环境要素与经济要素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互制约作用。我国行政环境对政府门户网站绩效的影响也存在着交互效应。经济活动对政府门户网站产生诉求的强弱应该受到客观的社会信息化水平和人力资源构成这两个因素的影响,较高的社会信息化水平和人力资源构成水平将催生经济活动对电子政务的有效需求,而且需求的程度将随社会信息化水平和人力资源构成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因此,本论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经济环境、社会信息化水平和人力资源构成水平在对政府门户网站绩效影响时有显著的交互效应。
三、研究变量的构造
(一)行政环境
1.社会信息化水平:广义的社会信息化水平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基础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要求有足够的通讯基础设施,足够的终端网络以及计算机,还要求有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因此,本文社会信息化水平主要体现在互联网用户数、固定电话用户数、移动电话用户数、电信业务收入、所拥有的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
2.经济环境:本文认为,城市内商业贸易和投资行为的活跃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决定了该城市的生机。活跃的经济活动可以促进地方政府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从而对政府门户网站绩效产生影响,本文主要关注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房地产投资的规模、批发零售贸易额度定量指标。另外,政府门户网站作为一个城市的窗口,是吸引外资的重要渠道和媒介,经济开放程度应该与政府门户网站绩效有联系,本文主要关注城市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和招商引资情况:国际旅游收入、外资企业数、外商直接投资额度(实际利用)指标。
3.人力资源构成:本文认为,从电子政务的需求方出发,电子政务的人力资源构成不仅应该体现目前的人力资源状况,还应该体现出电子政务的人力资源发展潜力。本文选择了城镇人口比例这一指标作为衡量电子政务服务的消费者群体大小,体现了目前电子政务的人力资源状况,另外,教育事业可以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力资源环境,包括电子公民以及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与之相关的信息化意识公务员的人才储备,体现出了电子政务的人力资源发展潜力。因此,本文人力资源构成主要体现在城镇人口比例、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高等学校个数和每百万人藏书量。
行政环境的分类及其指标如下图1所示:
(二)政府门户网站绩效
本文采用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发表的《2004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中的政府门户网站绩效的涵义,即政府门户网站绩效是指通过政府网站实现电子政务功能的程度,主要包括公共服务、政务公开以及公共参与。
四、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择
在中国的情况下,省(地区、直辖市)、城市(地级)、县乃至乡镇均可作为分析的对象。本文选择城市(地级)作为样本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对象,一方面,这一级城市政府正好处在我国五级政权的中间(中央、省、地区、县、乡镇),从行政职能和组织结构看,既与上两级保持了一定联系,又照顾下两级的当地情况,在我国行政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作为研究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很好的切人口;另一方面,在某种意义上讲,地级城市是重要的基础区域经济单元,是区域电子政务的辐射中心,是国家电子政务体系中的基础骨干节点。地级城市运营的独立性突出,其发展水平比较稳定,地方政府的行政环境特征比较明显。因此,选择中国地级城市为样本(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共选择265个样本)来研究本文所提出的问题有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适性。
(二)数据收集
1.各地区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客观指标,直接取自2004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这些数据都属于国家标准统计数据。
2.各地区政府门户网站绩效指标取自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于2005年3月的《2004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
(三)分析方法
上述三大类行政环境因素的每一类都是由一系列基层指标生成的,而每一基层指标又都是从一个具体的侧面来刻画同一类因素。由于此类基层指标较多且关系杂乱,本文采用基于先因子分析、后最小二乘回归分析(OLS)的二阶段模型方法:第一阶段使用因子分析模型来获得与变量相关的因子;第二阶段使用回归分析技术来估计基于第一阶段所获得的因子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因子分析方法,在因子分析之前对原始指标变量数据采用Z-score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数据标准化),其目的是为了使指标具有可比性,不受单位或量纲的影响。
五、数据分析结果
为了验证样本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本文采用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法(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和KMO(Kaise-Meyer-Olkin)进行检验。取样适当性的KMO检验值为0.918,比较接近于1,认为原数据样本充足。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显示,近似卡方值为4377.561,自由度为105,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拒绝HO(假设相关矩阵是一个单位矩阵)。因此可以对该行政环境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本研究使用SPSS ll.0统计分析软件,采取主成分法提取因子。因子分析和可靠性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除了国际旅游收入和批发零售业零售总额两个指标外,其它变量都符合上文对行政环境的界定。本研究中各因素及相应变量的α值与因子载荷值均达到了有效性标准。因此,可以使用以上因素及变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通过因子分析所得出的电子政务行政环境可以从地方的社会信息化水平、经济环境、人力资源构成来衡量,采用回归法计算旋转后因子得分矩阵。根据因子得分矩阵,计算社会信息化水平、经济环境、人力资源构成3个因子在每个样本上的得分值,形成了衡量行政环境的3个因子变量:社会信息化水平、经济环境、人力资源构成。
为了对行政环境与政府门户网站绩效的关系进行分析,验证假设1、2、3和4,必须对方程(1)式进行分析。表2给出了当政府门户网站绩效作为因变
量,行政环境各因子和交互效应项作为自变量进行OLS回归时的情况。
Performance=αj+βj1χ1+βj2χ2+βj3βχ3+βj4χ1χ2χ3+εj
(1)
其中,Performance表示政府门户网站绩效,χ1表示社会信息化水平因子,χ2表示经济环境因子,χ3表示人力资源构成因子,χ1χ2χ3表示交互效应项,εj残差表示其他因素对Performance的影响。
回归分析的自变量为社会信息化水平、经济环境、人力资源构成和交互效应项,因变量为政府门户网站绩效。式(1)分析的结果表明,回归分析的F检验的显著性P值为0.000,说明回归模型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在回归分析的拟合优度检验中,决定系数R2为0.409,说明回归分析中因变量“政府门户网站绩效”变异性(方差)的40.9%可以由该回归分析的自变量“行政环境”来解释。在回归分析中,行政环境各要素(社会信息化水平、经济环境、人力资源构成和交互效应项)对政府门户网站绩效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411、0.499、0.279、0.162,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28)。假设1、2、3、4得到验证。
进行OLS回归分析必须注意数据是否满足OLS模型的前提假设。本文主要考察了数据的多重共线性、等方差性、残差的独立性和正态性,以及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1)P检验被用来检验每个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的线性关系。回归模型F值为42.451,P值为0.000,说明模型中因变量与自变量呈线性关系,因此这个回归模型是有统计学意义的。根据表2,模型的拟合度R22=0.409,如果从模型拟合度来看,认为该模型质量不高,但是它的总体线性关系的显著性水平达到100%。本模型主要是用来考察行政环境各要素对政府门户网站绩效的影响,不是用来预测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而且本研究属于该问题的探索性研究,因此,本文的拟和度是可以接受的。
(2)为了检验多重共线性,本文主要考察了每个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OLS模型中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均不超过一般认为的临界值10,因此可以认为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3)为了检验残差的正态性,本文主要考察了残差的累积概率图,发现OLS模型中的累积残差分布点分布在期望直线的上下,满足残差正态性的要求。
(4)为了检验残差的独立性,本文主要考察了统计量,OLS模型的D-W统计量为1.929,非常接近2,说明了残差之间基本上相互独立。
(5)为了考察等方差性,在SPSS相应功能下绘制了标准化误差和标准化预测值的散点图,发现OLS模型的残差纵向分布宽度大致相等,说明等方差性假设得到较好的满足。
六、结果讨论
通过行政生态学理论视角对政府门户网站绩效的行政环境因素进行研究,不难发现,行政环境的内在缺陷是造成我国中西部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相对滞后的关键。
1.总体上而言,行政环境与政府门户网站绩效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即社会信息化水平、经济环境和人力资源构成对政府门户网站绩效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本研究获得的这一结论说明,社会信息化水平低、经济不活跃、或者农村人口比重太大、教育普及程度低等环境要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地方电子政务的发展起到制约的作用,我国地区间电子政务发展很不平衡,地区间的生态环境差异是重要的原因。因此,在我国,电子政务要想获得快速、全面的推进,离不开其生态环境的全面改造和优化。
2.社会信息化水平、经济环境和人力资源构成对政府门户网站绩效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