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0: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测量技师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矿山,人才,建设
1.我矿人才现状分析
近几年,我矿根据生产情况,采取了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举措,稳定队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初步形成了一支素质较好、层次较高的人才队伍,基本满足了我矿目前的人力资源需求。但随着我矿300万吨扩产工程改造的完成,我矿已进入了稳步快速发展时期,必须要有高站位、业务精、创新意识强、整体素质高的一批人才。现有的人才已不能满足我矿发展和生产的需要,人才缺乏已显现出来。具体表现为:
一是年龄偏老化。从管理人才上看,41-50岁的管理人才达到将近一半;从专业技术人才上看,41-50岁的专业技术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的34.8%,50岁以上的占专业技术人才的10.8%。从操作技术人才上看,技师中41-50岁的操作技术人才占46.8%,将近是操作技术人才的一半。
二是学历层次偏低。从管理人才上看,管理人才属于高层次人才,而高学历只占10.7%,大专学历占到三成;全矿专业技术人员具有本科学历人员占45.5%;技师中大专学历的只占19.1%。
三是专业人才匮乏。免费论文。作为矿山行业,采矿和选矿专业应该尤为重要,而这两个专业的人才只占专业技术人才的5.4%和4.9%。随着企业的发展,机械自动化是必然趋势,而我矿机械和电气自动化人才只占9.9%和5.4%,这已经不能满足我矿的生产需要。作为地下开采矿山,地质和测量这两个专业也不能忽视,而地质专业技术人才只占3.1%,测量专业1.3%,凤毛麟角,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我矿专业技术人才相当匮乏。
四是引进人才困难。一直以来引进人才靠分配的大学生,好大学的大学生不愿来矿山,有的来了中途毁约。免费论文。
2.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要促进矿山持续科学发展,必须有人才作保障。“千秋大业,关键在人”、“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矿山要腾飞,都离不开人才工作的发展,矿山的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人才的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直接影响着我矿的长远发展。以科学人才观的要求确立新的人才标准,就是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我们应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强、业务优秀、廉洁干练,为党的宗旨去坚强奋斗的干部队伍,为更好地落实科技兴矿、人才兴矿的方针,促进我矿“又好又快发展”、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文明和谐的城市化矿山”目标,做好组织和政治保障。
2.1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一是建立由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技术人才三位一体的科学分工又相互协作的全员、全方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职工可以通过座谈会、面谈沟通等渠道参与矿管理、考核、培训等方面的建议和修正,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体现管理的公平、公正、透明和持续改进的原则。
二是坚持人本理念。人才是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我矿持续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我矿的一切管理活动,一切管理行为都以人为中心,坚持从简单出发,删繁就简,为职工搭建成功的阶梯和创业的舞台,提供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
2.2推进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化
一是实行人才总量控制。科学设定工作岗位,严格按照核定岗位数量进行人才总量控制(包括临时人员在内),确保人才总量增长速度不得超过业务发展速度。一般岗位原则上不增加编制,人才招聘侧重满足核心岗位人才需要。免费论文。规范人才编制增加管理机制,推行岗位工作量核算办法,根据各岗位核定的工作量,确定各个岗位的定员人数。对特殊的一些岗位,如特殊专业技术人才和中级管理人才等应做专门处理。
二是推行竞争上岗和末位淘汰机制。在保证核心人才队伍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继续推行人员竞争上岗制度,建立人才考核末位淘汰机制,对于一些不能达到工作要求的人才要有计划的放弃。
三是健全人才奖励制度。建立以奖励为导向、技术创新奖励为主体、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的多元化人才奖励制度。制定突出贡献奖评选奖励办法,坚持定期评选一次。完善专业技术“科技三种人”和“突出贡献奖”评选管理办法,对在工作中有业绩突出的技师和高级技师每月分别给予相应的津贴和奖励。
2.3促进引进、培养、使用人才科学化
一是以发展的眼光引进人才。建议矿业公司建立一批人才招聘基地,畅通人才需求信息渠道,实行校园招聘、网络招聘、公开招聘等多种人才选聘渠道。提高人才选拔招聘标准,进一步规范招聘流程,编写面试题库,通过对应聘人才的道德品质、基本素质、专业知识、社会实践、应变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全面考察,选拔出符合要求的人才。试用期进行每月一次考核、面谈,了解实习、试用的效果,交流个人对公司、矿山及工作的看法,通过试用和相关人才的鉴定考核,在三至六个月内做出一个初步评定,不合格的予以淘汰,保证引进人才符合岗位要求和公司整体发展方向。目前,我矿生产能力将有一次大的提升,生产逐渐由机械化向自动化乃至信息化演变。为了能适应我矿的发展,首先,我们应从地质、测量、采矿、选矿、机电一体化这几个专业上引进人才,以适应我矿的科学发展。其次,我们还要从职业院校中大量引进懂工艺、懂生产、懂设备的生产操作人才,以缓解我矿生产操作人才中的青黄不接的现象。
二是以科学的方式培养人才。教育与培训作为人才开发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根据我们矿山发展的需要,按照不同岗位与需要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旨在提高智力水准、政治和业务素质以及价值观念转变的一个训练活动和提高过程。其目的是通过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人才的政治思想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以适应我矿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高效化的要求。
三是以科学的管理用好人才。用人是一种导向,我们应树立以科学发展的正确的用人导向,提高用人的公信度,坚持以人为本。重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奖励什么人,处罚什么人,旗帜一定要鲜明,态度要坚决。我矿经过近几年的岗位交流,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成为科学发展的主体,发挥他们的作用,把业务熟练、踏实肯干的人才选到更能发挥他们能力的管理岗位上。
关键词:管座;圆弧面;车削
前言
目前公司主要是用铣床进行铣削,且每次只是铣削一件,效率较低。公司常年大批量生产该类管座,为提高加工其圆弧面的效率,经过认真分析,总结了下述加工方法。
1.加工管座圆弧面的方法
该管座圆弧面可以在铣床上铣削,也可以在车床上车削。不论是采取哪种方法加工其圆弧面,必须尽量减少或杜绝加工其圆弧面过程中刀具空运行所涉及的轨迹。为此,将许多管座按照其被加工圆弧面所构成的圆为基准装夹在一起同时车削或铣削能较好地提高加工其圆弧面的效率。这样,就必须设制一个装夹工装才能实现上述条件。
2.加工管座圆弧面的装夹工装的设计思路
结合上述分析,设计加工管座圆弧面的装夹工装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考虑可以同时加工圆弧面的管座的最多数量(其圆弧面的圆弧所构成的圆的周长除以其圆弧长度所得到的整数);其次,要考虑管座的定位,其圆弧面的定位以其圆弧面对应面和侧面为基准,同时加工过程中为防止其轴向滑移,还须将其在进刀方向上进行定位;再次,要考虑夹紧过程中管座的滑移,必须让螺栓的夹紧力迫使管座向其定位面靠实,如图2所示;然后,为减少测量次数,进一步提高工效,要考虑对刀基准,可以使夹紧工装的内圆弧面的圆弧和被加工管座的圆弧面的圆弧尺寸一致,作为对刀基准面;最后,为使管座夹紧牢固,可以在支撑管座周向切削力的基准面加工一凹槽。
3.加工管座圆弧面的装夹工装的制做
首先,制做装夹套,车削装夹套的内孔、外圆和两端面,用线切割以其内孔为基准加工安装管座的各槽部分,钻、攻安装紧固螺栓的螺纹孔。
然后,加工定位端盖,车削其用来定位的面,车削加工管座圆弧面时的让刀孔。
最后,将定位端盖点焊在装夹套上,将紧固螺栓旋拧也在装夹套上即可。
4.加工管座圆弧面的装夹工装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首先,将该工装装夹在车床上,校正、夹紧;其次,将管座安装在工装槽中,并夹紧;然后,对刀、车削管座圆弧面。该工装也可在铣床上应用。
注意:紧固螺栓的端部要磨成圆弧头,防止紧固过程中使管座发生偏移;使用前要检查紧固螺栓旋拧的松紧程度,必须旋拧自如,防止夹不紧管座;使用过程中要经常往紧固螺栓孔中注油。
5.结尾
该工装设计思路新颖,制做简单,便于应用,能较好地提高管座圆弧面的加工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宏钧主编.实用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关键词:自动液位控制;溜槽防堵;堆煤保护;物料探测
章村矿洗煤厂洗选工艺为高变质无烟煤重介洗选,具有煤质硬度高、密度大的特点,设备检修维护量递增,而人员逐年缩减,对洗煤厂的自动化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在该厂中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保护装置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工艺生产系统运行的安全性[1]。
1 煤泥搅拌桶自动液位控制
煤泥搅拌桶是压滤机入料缓冲容器,随着压滤机工作循环的进行,煤泥桶内液位也在时刻发生变化,此岗位需要岗位工时刻关注搅拌桶的液位变化。结合现场实际,我们利用液位自动化控制可同时实现监测液位及自动控制底流泵开停的功能。电气原理图如下所示:
图中 KA1 KA2中间继电器
SB1 底流泵启动按钮 SB2底流泵停止按钮
工作原理:在煤泥搅拌桶直桶段上安装上压力变送器,变送器将液位转化为电流信号传送至数显仪表,不同电流对应的液位的上下限值设为显示仪表的上下限为触发动作值,从而控制底流泵的开停,使液位始终保持最佳的液位。
2 溜槽防堵装置
洗煤厂设备脱介筛、胶带输送机溜槽因杂物影响极易发生堵塞,灵活利用限位开关自行改造溜槽防堵装置,溜槽堵塞检测器安装在溜槽不受物料冲击的侧壁上,当溜槽内形成堵塞时,检测器将发出报警、停机信号,防止由物料堵塞溜槽而造成的恶性事故。
信号电源AC220V;LS――磁性开关;KZ――中间断电器。
原理:本装置采用门式结构,限位开关弹簧复位,安装在溜槽侧壁。当物料在溜槽中造成堵塞时堆积的物料必定给溜槽侧壁一个压力,从而将本装置的活动门向外推移[2]。当活动门偏转角度大于受控角度时,其限位开关LS动作,中间继电器动作常闭点断开,PLC控制回路断开,通过PLC内部梯形程序来控制生产工艺系统中相关联的设备停机,并同时在控制室计算机模拟屏上显示故障信息,提醒操作人员及时处理故障,堵塞故障排除后,活动门自动复位,方可重新开机。
3 物料探测装置
洗煤厂设有原煤缓冲仓、精煤及矸石仓,原始监测方法垂绳丈量,精确度低,劳动强度大。由于某种原因因仓满造成设备停机事故,为了避免以上现象发生,安装超声波料位计对原煤、产品仓及矸石仓的煤位信号进行实时监测,我厂先用的是超声波 VEGASON 仪表,测量范围可达 70米。适用于测量黏度大、腐蚀性或磨蚀性强的介质,安装方式为法兰式安装,传感器价格低,由于采用两线制技术,安装和布线的耗费大大减少,参数设定和仪表使用非常简便。
工作原理:压电陶瓷制成的高功率的测量探头发射聚焦的超声波脉冲,脉冲波束被介质表面反射回来,电子部件分析反射回来的波束的运行时间和信号形态可以给出精确的物位值。
超声波料位计输出的是4-20ma电流信号,转化为相应的煤位信号,并将采集信号进入PLC,上位机界面可实时监测煤仓显示数值,密控员可根据此值增减给煤量,优化调控洗选流程。
4 结语
通过几种自动化保护装置在章村矿洗煤厂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自动化水平,为解决人员短缺提供可靠保障,优化生产流程协调控制,同时在安全生产中降低了事故率,提高运行效率,保证洗煤厂安全高效生产,对提高经济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杨小权.几种自动化保护装置在大柳塔洗煤厂的应用[J].煤炭工程,2004(5).
[2]党清.溜槽防堵保护装置的改造与利用[J].煤炭工程,2009(B11).
关键词:一体化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综合指标法
一、评价指标的确定
1.设计原则
(1)系统性原则。教学水平评价必须用若干指标进行衡量,指标间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同一层次指标尽可能界限分明,体现出较强的系统性。
(2)公正性原则。确保被选择的指标具有可比性,符合可比性条件要求的指标是通过国家和社会权威机构、遵循严格程序和评选标准确定的人和事物。
(3)可操作原则。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繁简适中,计算方法简单可行,指标体系尽可能简化,减少或去掉一些对结果影响甚微的指标。
2.指标构成
教学评价指标设计及指标权重分配是教学评价结论公正与否的关键。本文中所建立的一体化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一级评价指标由“专业技术能力”“专业理论知识”“一体化教学设计”等五个指标构成。二级指标由岗位工作能力、专业文献应用、教案准备等9项指标构成。三级指标包括操作能力、岗位安全管理、专业论文写作等19项指标。严格控制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评价结果他人可以按照同样的程序复核。
3.指标的选择依据和评价要点
(1)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教师开展一体化教学、培养一体化教师的首要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建立于教师的现场工作经历和操作体验,包含大量的非语言和图形信息,专业技术能力是保证一体化教学效果得到有效发挥的物质保证。
(2)专业理论知识。鉴于长期以来技工院校教学管理中的重理论、轻技能的不平衡发展和教育科研基础的不足,专业理论知识的评价以对专业文献信息的查阅、分析加工能力为主。
(3)一体化教学设计。一体化教学需要以一种全新的观念来改革课堂教学活动安排、创设工作情境以及编写新案例,发挥导引作用,科学安排多种教学项目的先后衔接与循环递进。
(4)课堂控制能力。课堂控制能力反映教师对教学设计的执行力与应变力。时间控制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各种教学设备的综合应用能力技能操作的示范与指导能力,是之前全部准备与设计工作的展示、现场组织与上演。
(5)沟通与评价能力。沟通与评价能力是针对一体化教师的特殊能力要求,其中人际沟通能力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特点,评价能力成为一体化教师在开放课堂中体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新特征。
二、指标权重及计算方法
1. 指标权重
(1)三级指标体系权重的分配。在一体化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专业技术能力的权重是20%;专业理论知识是10%;一体化教学设计是30%;课堂掌控能力是30%;沟通与评价能力是10%。
(2)各级评价指标要素说明。其中包括了:①操作能力;② 岗位安全管理;③专业论文写作;④教学目标分析;⑤ 教学活动安排。
2.计算方法
(1)计算公式。本体系最终的综合评价和单项评价结果均以百分制分数形式给出。①三级评价指标得分的计算。计算公式:教学水平的三级评价指标得分= 100 × ∑(各三级评价指标参数×系数) / MAX(∑(各三级评价指标参数×系数))。公式中的变量注释:三级评价指标参数指该指标的评价等级,系数指参加统计的评分表数量。②一/二级评价指标得分的计算。计算公式:教学水平的二级评价指标得分=100 × ∑(各三级评价指标得分×权重)/ MAX(∑ (各三级评价指标得分×权重))。计算公式:教学水平的一级评价指标得分= 100 ×∑ 各二级评价指标得分 / MAX(∑ 各二级评价指标得分)。③综合得分的计算。计算公式:受评教师的最终综合得分=100 × ∑(三级评价指标得分×权重) / MAX( ∑ (三级评价指标得分×权重))评分方法。
(2)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对各项三级评价指标,量化赋分测评。指标的评价等级,共分五级:A,B,C,D,E;依次对应含义为优秀,良好,合格,改进合格,不合格;依次对应记分5,4,3, 2,1。
论文关键词:电工实训;现状;对策研究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的,其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培养从事机电设备的生产、维修、检测、工艺设计,以及机电设备的维修维护、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除了应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
随着社会对高职教育认可度的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前景不断向好。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毕业后从事电工的高职学生保持着稳定的高收入,比其它生产线上的工人入门工资高三成。而且在一步步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证书后收入更是显著增长。面对这么好的就业形势,学生能否把握机会呢?通过对我们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只有10%的学生能够顺利地通过企业的考核,最终从事电工工作。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学生机电专业毕业,并不能胜任电工工作,而需要在工厂再学习,再培训,再考核,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电工。笔者反思,高职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为什么不能实现学校和企业的零对接?
二、高职机电类学生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
目前高职院校,同本科院校相比,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差,学习兴趣,特别是书本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兴趣的不足,自然影响到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面对这样一个群体,如何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有待破解的难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来走向社会,根本无法适应社会竞争。
(二)缺乏规范化的电工基本功训练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基本功训练是学生接触电工专业技能训练的开始,是良好的职业习惯的形成阶断,是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基础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不能熟练掌握电工的操作技能;没有规范的电工基本功训练,就无法胜任复杂的工作岗位。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今天,对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电工基本功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并不重视基本功训练,90%的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规范的电工基本功训练。这些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时,没有电工基本功训练的课程,将基础性的基本功训练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对一些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训则安排大量的时间,轻基础训练,重综合训练。殊不知,机电类的学生,面向的岗位群,是各种电类的操作工,维修工,毕业后大多数会到企业一线,真刀真枪地干事,没有平时扎实的训练,没有过硬的基本功,根本无法适应将来的工作,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工。
(三)缺乏分专业、分层次的电工基本功训练
不同专业的实训内容有所不同,目的是使其掌握的电工知识和所具有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适合其所学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训课题有所不同,目的是因材施教,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力得到最大的提升。
过去做实训,不论什么专业,实训内容都是一样的。根本没有根据专业的不同、岗位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实训内容,更没有依据学生的个人能力的高低,制定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实训课题。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三、对策研究
(一)大刀阔斧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职的学生,相比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其文化知识基础比较差,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普遍不足。如果还像中学阶段那样大量地讲述理论知识,学生很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要对课程进行改革,加大实训课程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比例至少达到2:1,争取达到1:1。这样,一边讲授理论知识,一边训练专业技能,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学习的对象不再是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还有很多直观实用的实践知识与操作技能,二者互相促进,学生兴趣必然大增。
(二)要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电工基本功训练
1、应把电工基本功训练当成学生的一项重要的技能来训练。要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内容、学时和顺序,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对操作的姿势、动作、技术要领和工艺要求要进行反复的训练和讲解。
2、要规范电工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和要求。那么,电工基本功训练应含有哪些内容呢?本人认为,应含有以下几个模块:
模块一:电工安全用电知识。安全用电知识,对每一位从事电类工作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应该放在电工基本功训练的最前面。
模块二:通用电工工具的使用。在对电气设备、线路进行安装和检修时,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电工工具,通用电工工具应包含:(1)电工通用工具的使用,如试电笔,螺丝刀,钳子,尖嘴钳,斜口钳,剥线钳,网线压线钳,电工刀,电工包,扳手等工具的使用;(2)电动工具的使用,如手电钻,冲击钻,电锤电动螺丝刀的使用;(3)加热工具的使用,如电烙铁、吸锡器;(4)热风枪的使用。
模块三: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电工仪表对整个电气系统的检测、监视和控制都起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一名电工,不仅要了解电工仪表的分类和特点,还必须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并控制误差。出于成本考虑,电工仪表应有以下几个部分:(1)万用表(指针式和数字式)的使用;(2)兆欧表与钳形表的使用;(3)直流电桥的使用。
模块四:常用导线的连接工艺。电源与负载之间,电路与电路之间是依靠导线的连接来完成的,而连接部位是整个电气系统的薄弱环节,当这部分出问题,整个电路必然会出问题,因此,导线的连接技术也是从事电工工作的基本功之一。
模块五:照明电器安装与内线工程。照明电器的安装方法、安装工艺及注意事项,也是电类专业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
(三)要把电工实训内容专业化,层次化
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根据专业的不同,制定差异化的实训课题。
以前职业院校对实训课程不太重视,同一门课程的实训基本一个样子。这种训练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了。所以在制定实训内容时,要对学生就业的岗位群进行调研,然后将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汇总,分专业制定差异化的实训课题,这样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其次,学生和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课堂学习能力上,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别也很大。所以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应遵循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将实训内容分为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能力提高、自行设计制作电路等几个层次。基础差的同学可能把训练重点放在基本技能培养上,掌握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熟悉电路基本元器件的性能、用途和基本测量方法。基础好的同学可以把重点放在综合运用能力训练上,安排诸如万用表的设计、安装、调试等实验项,培养学生电工领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情感和创新个性。通过上述不同层次的实训,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实训水平、实际动手能力和对电工理论的应用能力。
四、几个促进措施
(一)把考试与训练结合起来,与技能竞赛结合起来
要提高电工实训的水平,必须制定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考核评估体系。以考促训,考训结合。应改变以前的终结性考核为过程性考核,对实训过程分阶段、分项目进行考核。同时,每学期举行电工技能大赛,通过竞赛,树立一批操作能手,在学生中起到示范作用。
(二)把电工实训与电工上岗证结合起来
构建“一线三训”的实践教学体系,将职业资格证书引入《电工》课程,把职业资格培训贯穿到整个实训教学中,实现知识到岗位能力、岗位资格、职业技能的全面提升。
(三)在训练基本功的同时,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实训教学中,通过小班制教学、严格考勤、任务分配、效果点评和整理实训室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在安全教育、电路装接与调试、电气测量、报告撰写等实训环节中,督导学生严格执行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培养学生的安全与质量意识和严谨细致、认真务实的职业精神。
〔关键词〕校风;量化;综述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4-0012-03
学校作为人们进行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对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所学校的校风不仅集中体现了这所学校的整体风貌,其形成与发展又与师生的日常活动密不可分,可谓学校发展建设的重中之重。校风(school climate)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组织风气研究和Murray、 Pace & Stern的论著中。之后西方学界对其进行了许多研究。后其相关文献传入我国,开启了我国校风研究新的篇章。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多篇心理学文献的校风研究结果,可作为学校校风建设及相关问题之参考。
一、国外校风研究
1.校风的概念
西方心理学界对校风进行了许多研究。但是由于校风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的多元性,使其一直缺少一个统一的定义。
综合多篇文献看来,校风的界定主要遵从三种独立但不排斥的取向:组织属性的多重测量取向、组织属性的感知测量取向和个人属性的感知测量取向。在组织属性多重测量取向的框架下,校风被认为是学校整体环境的标志,把一所学校与另一所学校区分开来。在组织属性的感知测量取向的框架下,校风被认为是学校的一系列具体属性,但对学校成员而言,是学校从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期望。在个人属性的感知测量取向的框架下,校风是个体对学校环境的一套概括的或总体的感知,这些概括的感知反映了个人和环境特征的相互作用,通过这种相互作用,个体形成了其对整体校风的印象。
Peterson, Reece L & Skiba, Russell认为,校风就是学生和全体教职人员在一段时间内所感受到的学校环境。包括个体在这一环境中的舒适感以及个体是否感到这一环境有利于自己的学习,是否是安全、有序的。积极的感受能带来高效的学习和学生良好的行为态度。同时,校风也包括个体的一些负面感受,比如恐惧、沮丧、孤独等,这些消极情绪同样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以及各方面行为。因此,校风就是关于学校环境积极或消极的情感反映,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校风的研究领域
近年来,外国学者对校风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其中,相当多的研究都集中于考查校风与其他因素间的关系。
外国研究者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校风与青少年犯罪、校园暴力以及青少年行为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为数众多,目的在于找到解决青少年犯罪率显著上升的有效途径,并遏制频发的校园枪击案等暴力事件的发生。McEvoy, Alan & Welker, Robert对行为、学习成绩不佳与校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校风在减少“问题学生”行为的引导计划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建议通过良好的校风建设和有效的学校管理来改进学校的教育计划。Sprott, Jane B认为,校风中的情感支持十分重要,学校、班级氛围中的情感支持对“问题学生”的行为有显著影响。研究者通过对加拿大青少年进行两年的纵向研究发现,对于10~13岁的学生来说,生活在具有情感支持的校园、班级环境中,两年后(12~15岁)发生暴力行为的可能性会降低。
学生的学业成绩、适应能力、情绪问题等与校风的相互关系也是近年来外国学者所关注的研究领域。Esposito的研究以小学低年级学生为被试,这些儿童均来自于美国城市中的低收入少数民族家庭,通过父母及教师对儿童学习能力、学校适应的评价以及标准化的阅读和数学测验得出结论,表明学校整体的校风状况以及师生间的关系能够有力地预测学生对学校的适应;同时,校风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社会交往技能以及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阅读成绩都有显著的影响。Ruus, Viive-Riina& Veisson, Marika等人认为,校风,特别是其中的学校价值观体系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状况,同时也会影响其对生活能否有一个乐观接受的态度。还有一些研究者指出,良好的校风有利于学生建立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感、归属感,并以此降低自己产生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可能性。
此外,对校风的研究还涉及到其他方面,例如Halawah & Ibtesam研究了中学校长的沟通能力与该校校风之间的关系,提出一所学校校风质量的高低与该校校长能否进行有效沟通有着必然联系,校长与教师间的良好交流有助于改善校风。
二、国内校风研究
校风是一个心理学与教育学之间的跨学科概念。教育学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理论成果丰富,积淀深厚;而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过短短几十年,正处于快速发展壮大的时期。有些研究认为,我国的校风的研究刚刚起步,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关于校风的文献众多,其理论剖析也有一定深度。但是,心理学范畴内的校风研究却是凤毛麟角。在我国国内现有的校风研究中,教育学范畴的研究占绝大多数,着重于对校风的定性研究,这些研究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缺点,即可操作性不足。而国内属于心理学范畴的校风研究,相对于国外的校风研究成果而言,固然是相对落后的,但刚刚起步的校风定量研究,则为我国学校校风研究翻开了新的一页。
综合了众多文献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心理学范畴的校风研究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校风的理论研究;二是校风的量化研究。下面将分别对这两方面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更加详尽的论述。
1.校风的理论研究
如前所述,校风的定义可谓众说纷纭,对这一概念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1994年,陈方亮就提出:校风是一种独特的心理环境。路海萍(2004)认为:校风就是学校的风气,是指学校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和行为方面比较一致的、富有特色的、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杨丽珍等(2003)认为:校风的“风”体现的是群体的形象、氛围、言行,“气”体现的是内涵、方向和性质。黄希庭和范丰慧较早也较为系统地在国内对校风进行了心理学研究,其认为:校风是一个学校的人格,对外表现了学校的魅力和个性,体现了学校的哲学信念和目标要求;对内营造了学生生活、学习的教育环境和组织氛围,影响校内成员价值选择、思维方式、精神风貌、心理健康、道德情感、行为习惯等。
在教育学范畴的校风研究中,一般认为校风的基本构成包括四个部分:领导作风、教风、学风和职工作风。而心理学范畴内对校风基本构成的划分有多种理论,其中大部分是外国研究者所提出的。有国内研究者认为,校风的影响因素分为两个部分――外部心理环境和内部心理环境。具体来说,影响校风形成的外部心理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生活方式、社会文化背景、政治形势和民族心理;影响校风形成的内部心理环境主要包括:社会对学校的需要、学校教师的亚文化、多数人的共同行为方式、人际关系气氛、学校组织的领导作风和管理体制、学校的物理环境。 但这种说法没有相应的理论与可靠的数据支持,作为一家之言尚可参考。范丰慧等(2005)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探索了校风的内涵、外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开放式调查、深度访谈、问卷初测和正式施测,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探索了校风的因素结构,认为校风的因素结构包括学生风气、教师风气和组织风气三个二阶因子和十三个一阶因子(具体见下图)。
2.校风的量化研究
校风的量化一直是校风研究的关键。校风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评价一个学校的重要指标,是学生选择学校的重要参照,也是各个名校之所以成名之处。要将校风作为一个有效的指标应用于实践,就必然要求其可量化,易于操作。校风的定量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领域:(1)有效学校研究中的校风;(2)组织风气测试研究中的校风;(3)校园文化研究中的校风。美国作为校风研究最为全面、深入的国家,编制了许多校风测量工具,而我国对校风的量化研究刚刚起步。我国近年来编制的校风测量工具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是对国外原有校风问卷的修订,如,潘孝富(2000)修订的 Hoy 等人(1991)编制的《组织健康量表》(OHI);第二类是采用外国的校风概念和维度理论,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因素分析等方法编制而成的校风问卷,如潘孝富、孙银莲(2002)编制的《中学组织气氛量表》。综合以往此类文献可以发现,这些研究大多以中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如潘孝富、孙银莲(2002)编制的《中学组织气氛量表》;潘孝富(2004)编制的《学校组织人际气氛》问卷;范丰慧、黄希庭(2003)编制的《中学校风问卷》等。
3.中国校风研究展望
我国的校风定量研究刚刚起步,更多地停留在定性描述阶段。校风作为一种环境力量,如果不进行定量的分析,就不能准确地鉴别其对相关事物(比如学生人格、领导方式等)的影响。只有对校风进行科学定量的分析,才能够有的放矢地推进校风建设。而在这一方面,我国还有很大的空白需要弥补。
心理量表是我们用来进行心理学研究实践的工具,校风量表也不例外。但是国内研究却鲜有利用上述量表进行校风定量研究的文献和记录,这暴露出了当前我国国内心理学范畴的校风研究的一个问题――有工具却不善于利用,导致了我们拿不出具有科学性和实证性的研究结果,使得我国的校风研究始终无法真正地进入量化研究阶段。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就在于其客观量化的研究方法,而如果我们的研究始终处于对相关概念的理论探讨阶段,那么将永远无法实现其可操作性。很多文献都提出了若干推进校风建设的途径,但真正有理论依据、有数据支持的,却并不多见。作为学校工作者、校风的研究者及实践者,还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
国外的校风定量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在借鉴这些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结合中国学校自身特点来界定校风,因为国外所提出的校风理论是否具有跨文化性还没有经过考证。此外,我们进行问卷编制和分析要遵循心理测量学原理,以保证所得到的结果严谨、科学。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国外学者的研究更注重于校风与学校管理、学生适应能力,以及青少年情绪、行为等实际问题间的关系,偏向于应用方面。另外,其研究领域较为广泛,与社会所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的联系也非常紧密, 比如探讨校风与美国少数民族的贫困家庭儿童等弱势群体间的关系,以及校风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关系等。而纵观我国近年来的校风研究,除了进行较多的定性描述之外,在理论与应用的结合这方面做得明显不足,这可能与我国的校风定量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关。但我们研究校风的目的就在于推进校风建设与学校管理相结合,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完善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进行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务必要注重与实践相联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使校风研究的意义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Peterson, Reece L & Skiba, Russell. Creating School Climates That Prevent School Violence. Social Studies; Jul/Aug2001, Vol. 92 Issue 4, p167, 9p.
[2] McEvoy, Alan & Welker, Robert. Antisocial Behavior, Academic Failure, and School Climate: A Critical Review. Journal of Emotional & Behavioral Disorders; Fall2000, Vol. 8 Issue 3, p130, 11p.
[3] Sprott, Jane B.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Delinquency: Can Classroom and School Climates Make a Difference? Canadian Journal of Criminology & Criminal Justice; Oct2004, Vol. 46 Issue 5, p553~572, 20p.
[4] Esposito. Learning in urban blight: School climate and its effect on the school performance of urban, minority, low-income children.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 1999, Vol. 28 Issue 3, p365, 13p.
[5] Ruus, Viive-Riina & Veisson, Marika.etc. Students' Well-being, Coping, Academic Success, and School Climate. Social Behavior &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7, Vol. 35 Issue 7, p919-936, 18p.
[6] Loukas, Alexandra & Suzuki, Rie.etc. Examining School Connectedness as a Mediator of School Climate Effects. 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 (Blackwell Publishing Limited); Sep2006, Vol. 16 Issue 3, p491-502, 12p.
[7] Halawah & Ibtesa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of High School Principal and School Climate. Education; Winter2005, Vol. 126 Issue 2, p334-345, 12p.
[8]范丰慧,黄希庭.中学校风因素结构的探索性分析[J].心理科学.2005,28,(3):533~536.
[9]路海萍.关于校风形成建设的心理学分析[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2,(1):89~92.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电气自动化的不断加深,使其智能温室有效缓解两者之间的主要矛盾,很大程度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智能温室打破季节、温度、阳光、湿度等多方面外界客观因素,为人们提供生活所需的各种农产品。本篇论文就是针对智能温室的电气工程的设计方面做浅要分析。
【关键词】智能温室 电气工程 设计与实现
温室与电气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形成智能温室,既自动化温室。其以计算机控制为核心,结合各类电动化技术分别由遮阳系统控制阳光照射面积和时间,喷滴灌系统控制湿度,风扇系统控制温室温度,移动苗床系统控制栽种面积与密度等多种系统组合。
1 智能温室电气工程现状及问题
1.1 智能温室的现状
我国处于急速发展的阶段,由于改革开放,我国吸收来自外界很多先进的技术,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产业的发展。我国智能温室电气工程利用当代传感器技术、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采集技术等多种电气工程的先进技术共同构建智能温室的各个系统。智能温室的电气工程与农业种植技术相结合现农业产品连续生产并且高产量高品质的目标。
智能温室为农业产品创建良好的生长环境,避免受到季节、温度、湿度等客观条件限制的同时,也避免多种化学污染。随着自动化的不断深化,农业产品的成本不断降低,从而整体提升农业产品的经济效益;当代技术的加入,智能温室通过信息采集系统反应的全面精确的数据信息,加深对智能温室的控制力度和完善其管理体系。
1.2 智能温室的问题
我国近几年的智能温室技术主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由于市场的需求,我国对于智能温室的功能正在不断开发和研究中,不断完善智能温室的各项功能。我国目前智能温室存在以下缺点:一是建立温室结构标准体系。现今我国智能温室结构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普遍遵循企业自身制定的标准,其结构往往各个不相同,从而导致农业产品质量、产量没有统一的标准;二是智能温室监控软件的引用。我国目前没有比较适合我国环境的温室监控系统,虽然引进的温室监控软件、设备成本过高,不符合市场经济的盈利原则,还存在不适合我国温室环境和季节气候标准的测定。除此之外,大多数温室监控软件不具备采集温室环境各个因素相互影响之间的信息数据,实际上环境中各个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的制约的关系,彼此之间呈现动态的变化趋势,其造就的环境因素作用于温室中的农产品,鼓励人们积极开发研究智能温室的各个功效。
2 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温室系统的控制系统主要分为气候和营养液监控系统两部分组成。气候监控系统主要是对农作物所处的外界环境进行监控,例如温室中的湿度、温度、CO2含量、光照、风速等多种环境中会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外界因素进行全面的监控,形成动态的数据图,随时将环境控制在对农作物生长最有利的状态;营养液的控制系统主要根据不同农作物所需的夺中国营养元素的含量控制,为农作物创建良好的生长环境,确保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控制系统的构件由五部分组成:
2.1 上位机的设计与实现
上机位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创建完善的监控系统,在计算机屏幕上呈现相关的时间以及对应的测量值和其动态曲线图,还要设计报警系统以及各个环结构件的运行状态,使其管理者随时了解温室中相关数据信息,保持温室的最佳状态。对于温室中出现的故障、关键数据信息、报警系统所传输的数据信息,要定时对其进行储存,并且将其打印成纸质的形式,对其进行存档,防止由于外界因素丢失数据,加强温室的控制力度和便于检修人员对数据信息的调用。设定操作人员的权限,允许其根据农作的不同设定相关参数,并且有权在出现故障时强制停止。
2.2 下位机系统
下位机是接受上位机中所显示的数据信息,并且对其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下位机相对于上位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其操作人员同样可以对温室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监控和调整。下位机通过多种精密科学数据的处理,并且通过传输机构将分析结果传输给上位机,通过复杂程序的设定,对下位机下达相关指令,下位机严格按照指令行运行,实现温室中全面的监控系统。
2.3 通信通道的设计
通讯通道的设计是以稳定、便捷为主旨,确保各项功能的有效实施和对温室的控制力度。系统中通信通道采取RS485接口连接,该接口由于双接口、抗干扰功能和传输距离长的优势能够稳定、便捷传输。RS232接口其无论是稳定性、传输距离还是快捷方式都不及RS485,这类非平衡的传输方式适用于PC机之间的链接,因此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通讯方式根据其通信的方式特点选择不同的通信方式,并且实现两种通信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保证信息之间的稳定、便捷的传输效率。
2.4 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
信号采集电路是根据各种传感器对于温室环境的测量和敏感度所获取的信息数据传输给上位机并对温室实施综合性的监控功能,既实现对于温室环境和营养液的监控功能。为了保证数据信息的精确性和高效性,传感器灵敏程度至关重要,同时其采集电路也要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和简约的特点,既选择数字型传感器则符合以上要求,经常被使用,同时为了保证各个数据信息之间不相互影响,从而设定为并联电路和各种信息的模拟转换器,保证数据信息的顺利传输。
2.5 执行部分的设计
智能温室的电器工程是通过天窗和遮阳帘开、关和角度,的电机来控制温室中农作物的光照面积和程度;通风电机控制其通风状况;加热设备控制温室的温度;喷淋设备控制温室内的湿度;CO2开放阀控制室内CO2的含量;营养液的施放阀和营养液的配方保证营养液的平衡等各项执行部分为农作物创建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温室是提升农业事业的有效手段,其打破季节、时间和环境各项的客观因素,为农作物创建最佳的生长环境。智能温室是由各类电气工程实现对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含量和营养液的释放量和成分配置等功能。其技术的不断完善推动农业事业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丁欣,孙智卿,郭鹏举.基于ARM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1).
[2]侯建华.智能温室远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LPC2132[J].农机化研究,2010(12).
[3]潘刚.温室环境远程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型机与应用,2014(07).
[4]谢彤.基于单片机的温室智能灌溉系统设计与实现[J].安徽农业科学,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