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校素描教学

高校素描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2 17:40: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校素描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校素描教学

篇(1)

关键词:高校素描教学;创新

当前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作为一种绘画形式,素描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审美性,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素描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的。素描教学应与文化的总体发展情况以及审美趣味关注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对应,从素描作品中反映出价值取向以及审美判断的标准,在此环境下,素描也不断发展。现今社会创新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高校素描教学也应积极创新,进而促进高校美术教学事业的顺利发展。

一、高校素描教学的现状

首先缺乏明确的素描教学目标。高校美术教育中,素描是一项基础性的教学内容,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确、把握绘画的规律,这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素描教学需要以强化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为前提,让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1],提高学生素描学习的兴趣。但是目前的高校美术素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对事物的外形描绘能力,对于素描本身的研究和分析重视不足,使得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也不够科学,学生的注意力都在事物的表面上,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与创造。其次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性不足。素描是利用点、线以及面等对作品进行创造的,使画面更具吸引力,并且能够将创作者的艺术水平得到很好的反应。素描使思想与情感的有效表达方式,与创新也密切相关,因此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是十分必要以及重要的。但是当前的素描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认识不足,教学缺乏创新性,虽然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能力的全面提升与培养上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2],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美术教育的进步都是极为不利的。最后高校素描教学中的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够促进素描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科学的定位学生,但是目前的教学评价方式只是教师对学生的单方面评价,评价的主观性比较强,而且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过分注重作业的表面质量,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

二、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策略

1、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实现阶段式的教学模式

当前高校需要认识到素描教学是要以艺术审美作为前提,在指导学生的素描技巧以及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感受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提升,对素描的本质进行分析与理解,这是高校素描教学的主要目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效果的全面实现,高校素描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阶段式的教学,最开始,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的基础绘画能力得到巩固,通过写生进行练习。到了中期,就要加强学生对素描艺术语言以及风格的认识与理解,通过临摹、自由创作指导学生训练[3]。高级阶段后,就要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作能力,让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开展各种展览活动等,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提升。

2、紧跟时代步伐,创新素描绘画形式

素描教学的开展能够将艺术文明的发展与繁荣展现出来,并且在设计以及创作领域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社会不断发展,时代不断变迁,高校素描教学也应积极创新与改革,传统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紧跟时展的步伐,学习和吸收先进的艺术思想与理念,明确素描未来发展的方向。传统的素描教学中,教师都是让学生从一点作为观察点,绘制的素描图画在整体构图、透视、大小等方面都满足要求,这些规定的出现能够使素描绘画更加科学严谨,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的素描观察以及绘画方式,让学生使用夸张、对比等方法,使素描绘画更加灵活,使画面更加生动,使素描的表现力得以提升。

3、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创新

艺术发展要以创新作为核心,当前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性不强,为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不同材料、工具的特点进行熟悉,让学生敢于使用不同的材料以及工具进行创作,使素描作品能够让人眼前一亮,实现创新的效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平台进行创意表达。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提出绝对化的要求限制,使学生的创作不会受到传统观念的限制,能够在开放性的环境氛围中强化自己的创造能力。

4、完善教学评价方式

传统的素描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的主观性和偶然性比较强,新时期,高校应积极完善评价机制和方式,实现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如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更加针对性的发展与创作。

三、结束语

当前,艺术事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也显得十分重要。应明确素描教学的主要目标,紧跟时代步伐,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创新,实现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军平.高校素描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分析[J].美与时代(中),2015,01:56-57.

[2]何继业.高校素描教学创新——高校美术教学的重要一步[J].大众文艺,2015,01:212-213.

篇(2)

(一)开展实验性教学

对于我国目前的社会情况来说,其是一个多元化、开放的社会。对此,就需要我们在制定教学方法时能够良好的根据这种特点,而通过实验性的方式更好的适应我国目前社会的需要。对于我国目前大部分艺术院校中所开展的艺术课程来说,通常都分为素描、工具材料以及色彩方面的应用,对于这三者来说,其不但是一个整体,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也需要我们能够把握这三者的关系以及特点,从而更好的开展素描教学。

1.技术形式的探索

对于任何一种形式观念的素描来说,其在创作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媒介载体图形,比如立体还是平面、有色还是无色等等。而我们要想使画作能够具有更强的空间感以及立体感,就需要能够具有良好的知识以及技术,对于素描作品的构图方面来说,形体和空间以及掌握好画面整体感,控制好点、线、面十分重要,处理好影调(如对黑、白、灰的明暗进行处理),要正确地运用解剖知识和透视规律,就应该通过在各种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中区别对待,从而完成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描述,并尽可能的通过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对形体进行表达。而要想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素描教学的过程中一开始就重视对其强化训练。

2.造型理念的观念造型

是我们开展素描教学的重要基础,而对于造型理念的教学方面,则由于不同学生特点的不同而需要教师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并最终形成一个更适合我们教学的方案,而这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实际以及借鉴我国以及国外已有、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则具有较大的关联。而在发现学生自我的方面,也需要能够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加深对于前人艺术作品的认同和鉴赏。对此,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素描教学的过程能够更好的开创艺术之门,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不同艺术作品的鉴赏过程中更好的对于素描的新观念、新方式进行理解,从而更好的在心中形成不同优秀作品的空间、体积、量感等重要的因素,并能够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对于不同方向的流派进行比对,从而能够在心中产生不同的艺术共鸣,且户使得自身对于素描的个性创造能力以及人文精神也能够在对素描艺术寻觅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3.运用素描语言

在素描抽象训练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学生对于形式语言的感悟能力进行培养。对于素描艺术来说,其是由点、线、面以及结构等一系列元素组合而成的,不但能够组成抽象艺术,同时也能够组成具象艺术。而对于现今社会的艺术氛围来说,抽象艺术的方式更能够对现代人神秘、难以描述等精神视觉进行表现。对此,就需要教师能够联系这种情况,在实际素描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向其中加入抽象的训练内容,则能够较好的对学生自身心理情绪的表现力以及对于素描基本元素的感悟能力进行加强,从而将点、线、面等等元素都能够以具象的方式融入到微观的元素方面,再通过微观元素的顿悟下进行再一次的整合,并最终形成具有意味的抽象图式。

4.发挥素描工具材料潜能

对于我国目前的素描教学来说,对于学生素描材质方面的表现意识来说通常都采取了很大的忽略,在以往教学的过程中,单纯铅笔加纸的方式虽然能够在课堂上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够保持一定的步伐,但是对于学生丰富、多样性的学习来说却是不利的,会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无聊。而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能够更好的安排材料以及工具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帮助他们以制造独特语言符号的方式对于不同材质所具有的美感情况以及视觉效果进行全面的表达,并适当的根据情况向其中加入有色材质以及新型工具,从而在最大程度拓展素描表现力、丰富素描语言的同时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形成对于素描课程的良好学习兴趣。对此,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实验性的原则,来适当的鼓励学生能够对素描过程中新材料进行应用以及比较,从而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来寻找到更加适合自身主观情感表达的方式,并将不同的艺术形式如油画、国画等要点以及核心在素描的方式方法方面进行全面的渗透。

(二)素描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在对待艺术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加强思维的独特性,也就是说创作必须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要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其具有社会价值的理论以及观点,是教育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艺术设计发展趋势来说,其也向我国传统的美术思维方式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对此,只有我们在素描教学的过程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够更好地提升美术课程实际教学的教学质量。而要想达成这一目的,就需要我们能够更加注重素描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于我国目前高校的素描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则主要具有以下几点:

1.形的动感创意

在素描造型方面,其主要包括态动感和笔意动感形态动感主要来自某些形状给人的心理带来的动态暗示。其中,笔意动感是通过作者笔触的方式更好的为观察者带来一种视觉方面的感受,而动感则能够为人们在观察作品时能够感到一种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2.发散思维培养

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以及发散性的思维能力,这是有效地提高学生素描思维能力的一种方式。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多因素、全方位的,而其由于这种不羁的特点也能够在学生实际创作的过程中带给他意想不到的创作灵感。对此,就需要教师学生能够在艺术设计素描的过程中更好地教育和启发学生,以加强学生的这种发散性思维。3.将具象转为抽象素描教学之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将具象的形象思维上升为抽象思维,即具象转为抽象。而将人们抽象之中的形象用具象来表达对学生进行启发训练,而再将具象的形象抽象化,这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是现代艺术中艺术家们惯用的手法。在素描教学中,这种训练的意义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中大有裨益。

4.改变逻辑关系

使用某种特殊的方式来改变人们正常的思维逻辑,就必然使人产生某种诧异,或者在人们思维中产生某种陌生感。采用改变逻辑关系的教学方式在高校素描教学中能够取得创造性的效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这种素描基础训练,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加强了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发散思维,实践证明它是科学的、创新的教学新模式,并且获得了全新的教学效果。

二、结语

篇(3)

关键词:素描造型教学改革专业基础课程区域文化特色

一、地方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素描教学基本现状

1.素描教学的造型定义与基础薄弱环节

“造型”一词取自素描专业术语,特指创造事物的形象,分别强调观察、理解、感受和塑造能力。笔者认为,素描教学中“造型”的定义应注重专业基础能力,明确课程性质,做到循序渐进、知行合一,有效解决教学改革面临的专业问题。目前,国内地方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开设的造型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素描、设计素描等必修课程。无论是美术专业纯绘画方向,还是设计专业的造型应用,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都强调引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素描教学以不同领域的造型基础展开实践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手绘技巧,充分理解多种造型语言的表达方式。从理论上说,素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被视为美术与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部分。不容忽视的是,部分地方高校素描教学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地方高校实行“艺术联考”制度暴露出一些问题,逐渐成为不同专业领域素描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部分高校生源基础较差,学校对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美术与设计专业教学质量明显下降,相关课程体系不健全,原有教学评价标准不科学,学分与课时逐年减少。此外,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单一而守旧,过于追求课堂形式,对于一些概念生搬硬套,使教学改革缺失专业基础课程的多样化、差异化和特色化。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造型基础与专业课程知识衔接不够,不符合专业技能的应用特点,因此,地方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大类招生背景下素描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高校正在全面推进大类招生政策,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素描教学也在力图借助教学改革摆脱发展困境。大类招生不再细分专业类别,强调学生的专业基础,更加注重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该政策规定,不同学院、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新生入校后,在前一年或两年统一进行基础课学习,到高年级经考试再分流到不同的专业方向学习。事实证明,大类招生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在体现高等艺术教育自身特殊性的前提下,有利于打破各学科之间的专业限制。笔者主张地方高校应紧随时代步伐,积极创建美术与设计专业新的课程体系,通过素描教学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基础教学模式。当今时代,社会全面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占据主导地位。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古树千年幼苗成”,造型基础是根基,基础教学是起点,提倡美术与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从素描基础做起,着重加强学生专业基础造型能力的培养。如,大类招生培养模式重点加大了素描教学改革的力度。“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革新理念为学生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美术与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改革,既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综合培养,又强化造型知识应用的学习效果。地方高校同样面临危机和挑战,应认真学习和借鉴其他高校良好的素描教学改革思路。只有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才能改变不同专业课程体系中基础薄弱的现状。

二、美术与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改革思路

1.完善美术专业素描造型的教学内容

如今,我国高等美术教育快速兴起,课程体系中的素描教学仍是造型基础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中国古代画论将素描定义为“非彩为素,摹画为描”,形象地概括了素描造型的本质特征。我国近代美术教育中的素描教学源自西方绘画课程体系,其明确要求学生应具备绘画基础和造型能力。如,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代表的艺术院校,即主张通过纯绘画形式的系统学习提高个人造型能力。首先,美术专业素描教学以明暗表现为主要内容,被称为“明暗素描”或“全因素素描”。在巩固传统素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对于明暗素描的造型感受,引导学生主动探寻光影变化所产生的明暗因素。除了客观物象的观察方法与表现方法外,通过教学改革,教师应将传统审美延伸到现代绘画领域,不断融入多样化的实践手段与艺术观念。其次,结构知识也是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重点内容。以结构分析为主的用线造型方法,又被称为“线性素描”。结合透视原理和解剖知识,课程教学改革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透过物象深入理解绘画造型的本质,采用线性素描的教学进一步完善素描表达意识。如,人物素描课堂教学应侧重于素描造型的结构特点,完善和巩固美术专业素描基础的教学内容。教学讲解物体结构、空间结构、人物结构的造型差异,通过多种画法的详细分析,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线性素描的特点,从而解决素描造型中结构表现的难点与问题。

2.拓展设计专业素描造型的应用知识

以造型应用为主的设计专业,应建立在美术专业素描教学方法之上,充分拓展传统素描造型的表达方式和实践能力。现代设计教育的创新既要强调人的审美意象,又要体现造型功能的实用性原则。根据设计专业的造型应用特点,素描教学改革思路应重在造型观念的转变。借用马塞尔杜尚的观点,这一切取决于艺术需要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和态度。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改革应更具专业针对性,强调艺术与技术结合,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传统素描的明暗素描、结构素描教学过渡到设计领域的造型知识,学生要掌握的应用知识有别于美术专业素描造型的基础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瑞士巴塞尔设计院校为代表的国外高校素描教材被引入国内,以思维训练为导向的授课方法,拓展了学生素描造型的应用知识。科学技术决定着现代艺术教育的应用观点,素描教学改革应更加侧重形态要素、语言要素、构成要素等多种素描课题训练模式。由此可见,设计素描课程客观反映了当前设计专业造型基础的独特性,并且积极拓展不同专业领域素描造型的应用知识。笔者认为,地方高校可以围绕课程体系建设,从中发掘设计专业自身的内涵特征和教学理念,实行符合素描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尤其是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的素描教学,不仅要兼顾现代造型艺术的设计意图,而且要通过应用知识拓展学生的专业素养。

三、发掘不同专业领域中素描课程的地方特色

基于高等艺术教育学科交叉的研究特点,转变素描课程与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基础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美术与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主张在优化课程体系同时,整合资源,由点带面,合理引导,使学生具备不同专业领域的造型能力。

1.开拓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涵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对区域社会的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教学改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不足到进取的过程。素描课程的本质在于美术与设计专业的基础性质和实践能力,积极开拓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涵应成为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以武陵山区域地方高校为例,该区域聚居着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并融汇了历史悠久的楚汉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深厚的资源优势彰显着特有的美学样式和表现形式。如,少数民族民间艺术造型种类繁多、构思巧妙,传统造型特色赋予了美术与设计专业丰富的教学内涵。尤其是土家族、苗族的民居建筑、岩画、雕刻、扎纸、服饰、织锦等造型元素,对其开发和利用有待进一步整理与挖掘。教学改革提出新的课程知识、认知过程和实践方法,尤其是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既要体现地方高校素描教学改革的目的,又要突出传统民族美学的造型特色。笔者认为,素描教学应采取课题制的教学模式,将其与民间工艺结合,从中发掘造型知识的地方特色,全方位展现不同专业素描课程的革新思想。从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入手,地方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应立足区域文化特色,深度发掘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涵,将造型表现形式与民族艺术样式有机融合,不断丰富学生的专业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4)

很多学生陷人到一味的客观描摹中,淡忘了“以形写神”的造型理念,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思考。适应中国画特点的课程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目前高校国画专业一般沿用的是西方的素描教学模式,具象写实的造型观念、光影为主的造型方法,使中国的美术教学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绘画严谨准确的造型理念推动了中国画,尤其是人物画的发展。但这种教学模式针对的对象是油画、版画等西方的造型艺术门类,西方模式的素描课对中国画教学缺乏针对性,与中国画主干课难以形成良胜对接。如何更加科学的组织教学内容,成为中国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2、如何使素描更具国画专业性

上世纪90年代,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唐勇力教授,提出了一个中国画基础素描教学的观念)“线性素描0,这是源于他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的一套适合中国画教学发展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线性素描0是以意象造型为理念,用以线造型的方法来解决中国画教学中的造型问题。然而学术界对唐勇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创作,对他在教学方面的贡献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对唐勇力先生教学方法的研究,结合个人思考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想使素描教学更具国画专业性,需在一定程度上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向。

2.1以线为主的造型方法

中国绘画离不开线,那么国画专业素描课的主要造型手法也应该是以线为主。线在中国的绘画史中,始终作为组织绘画的主要元素和最基本的表现语言,如工笔花鸟画中的双勾、夹叶,线描人物画中的“十八描0,山水画中的各种效法等,构成了丰富的艺术语汇。中国画的线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及特点,它不仅是作者描绘客观物象的过程,更拥有着深厚的美学思想和美学意蕴。所以,在国画专业的素描教学中,线毋庸置疑的应该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在以线造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依据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特点,借助自然光线对物体结构的影响去塑造形体。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又不应被在物体表面留下的明暗和阴影所左右。对中国画专业的基础素描而言,应该把西方素描的基本原理隐含在中国传统绘画的文化精神里面。这种以线为主的造型方法,一方面能够表现客观物象的真实;另一方面,又更加注重画者的主观感受。正是由于作画过程中主观感受的注人,使得作品既客观表现着物象的外在结构,又主观传达着物象的内在意蕴和画者的内心思想和情感,这才更接近艺术本质。

2.2强化意象造型的观念

篇(5)

1.教学院系对设计素描概念搞不清、定位模糊

一是设计素描是表现新的视觉传达与造型手法,应该与传统的绘画艺术视觉和创作手法不同;二是设计素描是表达设计意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里提到和设计有了关系,它主要是表达设计意图的课程。归纳以上两点后告诉我们设计素描是通过对所要描绘的对象进行科学的构思、分析、整理、归纳,并通过素描手段在平面上对物象进行刻画、塑造、表现的一种设计过程。国内近十几年高校扩招以来,大部分普通高校相继开设的设计专业,它们基本都是从以前美术学或美术教育专业的基础上发展组建起来的,甚至还有一些不具备设计人才培养的院校也开设了设计专业。从而出现了很多影响设计人才培养的问题,如专业教师的严重缺失,教学硬件跟不上来,最主要的是许多高校对设计素描在整个设计专业培养中的地位和教育特点模糊不清,导致教育方向偏移。有的甚至把设计与美术学专业教育混为一谈,众所周知美术学专业倾向于绘画与研究能力的培养,而设计专业有很强的实用性,更加倾向于培养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现在国内也有较先进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设计素描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地位是极其重要。作为设计专业的第一门课程,上好第一门课,对以后的课程教学会起到良好的导向性和示范性作用。而现阶段我国的设计素描教学存在概念不清、定位模糊等问题,导致设计素描在设计教育中作为基础地位与价值取向偏离,教学效果不佳。

2.担任设计素描的师资队伍不专业,教学理念落后

随着高校的扩招,普通综合类院校中承担设计素描教学的师资严重匮乏,大部分由绘画专业教师兼任。绘画专业教师自身通常都经过了正规的素描基础训练,也具备扎实的绘画造型能力。但是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课与传统的绘画专业的素描基础课在教学目的和要求上就有所不同,绘画专业的素描要求再现物体本身,更多的强调表现物体空间、明暗、质感等,而设计素描更多的是要强调对画面的重新构思、整理、分析的一种设计思维锻炼,所以设计素描课程教学在具体实施上就与绘画性素描有很大的区别,本应该由从事过设计教育的基础课老师来任教。现实中担任设计素描课程的绘画专业教师由于自身的受教育和从事的专业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往往习惯运用传统绘画观念来组织教学,偏重绘画性素描的训练方法,强调对学生具象表现能力的培养,这也就很难在课程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实施设计方向的素描教学。当然还有部分教师,虽然已认识到设计素描的重要性以及与传统绘画素描的区别,但是对设计素描认识较模糊,定位不清,导致教学方法不明确,一般偏重于单纯的结构素描训练或者对物体某一局部的超写实训练。总体来说,普通综合类院校设计素描教学中,师资队伍单一,没有受过专业的设计素描教学培训,教学理念也较落后,并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设计教学方法,师资力量非常薄弱。

3.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内容设置不合理

由于教学院系以及任课教师对设计素描的定位和认知不足,导致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上也有偏差。首先,设计素描作为基础课程整个课时量普遍偏少。通常再50—100课时左右,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开设较多的是手工制作和电脑软件方面的课程,而对基础课程的认识不够,不太重视,甚至认为无关紧要,所以在学分和课时量比例上普遍在压缩。其次,在教学大纲中,没有严格规范设计素描教学的目的和方法。大部分院校一直沿用绘画专业素描课程的设置办法,内容中更多的是强调对学生具象表现能力的培养,没有突出设计素描的特点。也有一些院校例外,他们已经认识到了设计素描应有别于绘画专业的素描教学,所以在现行的教学中,极其重视结构素描的训练,把结构素描一度作为设计素描的主要教学内容,甚至还有认为结构素描就是设计素描。随着社会对设计人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时,结构素描替代设计素描教学肯定缺乏说服力的。最后,设计素描课程在不同设计专业方向中具体实施时没有区别对待,应该找到各自专业的特点,从而突出各专业方向的教学重点。熟不知设计素描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准确的描绘能力和塑造能力之外,更加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设计思维,它是基础训练与设计专业课程相结合一种纽带。例如,视觉传达设计与产品造型设计两个专业的设计素描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就可以加以区分对待,具有一定的侧重。视觉传达设计更多强调的是画面的构成,呈现平面化;而产品造型设计除了外观设计以外更加注重对物体三维空间结构上的研究。所以视觉传达专业的设计素描在课程中就可以加入更多的培养学生重新组合画面、处理画面构成的训练。而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则应该更加强调多画一些工业产品透视图,这样可以重点训练学生对产品内部结构组织的理解。

二、结语

篇(6)

教育的目的一直都是“育人”,素描教学也是如此。谈及素描教学改革的目的,更应从人的视角上审视。首先,素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感悟事物的能力。在对事物不断的临摹和写生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对自然形体的解构和重组,从而全方位地认识事物。进行素描教育改革,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图解事物的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事物本质,收获新的体验。其次,素描教学改革是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对于艺术的创新思维能力。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比以往更高,单纯的技术已然不能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越发凸显。进行素描教学改革,重视拓展学生的思维,这与现代教育的精神和理念是一致的。最后,与其说进行素描教学改革是一场人的因素所主导的活动,倒不如说这是一场自发的革新。以往的素描教学培养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既定的素描教学目标无法满足社会对素描人才的需求。为了与承担的社会责任相适应,素描教学亟待改革。

二、素描教学改革的方法

1.高校教学系统的优化教学系统具有开放性才会有生命力。这就要求素描教学的改革需要合理地分配教学资源,在开放的教学系统中实现多种艺术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加强其他学科与专业课程的相互联系,这样才能形成具有包容性的教学模式,教学体系也更加科学。2.提升师资力量在进行素描教学时,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强化师资队伍对于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教学改革的开展都十分重要。因为教师是素描教学的起点,师资力量决定了教学改革开展的深度以及完成的质量。3.施教合理由于学生的艺术素养及艺术鉴赏能力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订合理的培养计划,以创造符合不同学生要求的教学模式。其中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以及求异的思维。如此才能称得上是合理的教学。4.注重与实际相联系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而开展,如果失去了与生活的联系空谈改革,相信这样的改革创新只是纸上谈兵,不具有任何的感染力。而将素描教学与现实相连,就是要求学生多观察现实中的事物,能够用素描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结语

篇(7)

(一)教学目的不明确

在美术教育的大框架中,素描是一项基础内容。在基本技巧的训练之外,学会在实践中分析、把握和总结绘画的规律,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素描教学应在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让他们透过事物的表面看到内里的本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当前中国高校的素描教学中,教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描绘事物外形的能力,对素描本质的分析与研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使得教学的内容有所偏颇,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事物的表象上,缺乏对素描这一绘画形式的理解和再创造。

(二)教学观念陈旧

“契斯恰柯夫素描体系”的引进曾促进了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陈旧、单一化的素描教学观念无法适应当代大众的艺术审美需求。被动式的作画消耗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教师的强势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机械式的练习方式更让教学处于迟钝和僵化的状态。高校应当认识到地域与文化的差异性,一味照搬国外旧有的素描教学模式,只会使本国的素描教学逐渐脱节于时代的发展。只有扎根于本土的传统文化,结合实际国情,广泛吸收现代化的先进教学经验,高校的素描教学水平才能逐步提高。

(三)缺乏创新

在优秀的素描作品中,点、线、面等元素的创新性运用,不仅能使画面更具吸引力,还能反映出创作者良好的艺术素养。作为一种传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素描与创新精神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素描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极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一些高校仍在坚持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保护学生的个性,同时也难以兼顾各个学生的情况。在缺乏创新的环境中,尽管学生能应付学校的课业,但很难形成较为全面的素描创作能力。可见,缺乏创新的素描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成长,不利于高校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素描教育的思考和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推行阶段式教学

首先,高校应该明确素描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在艺术审美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素描技巧的训练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的普及,培养学生形成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对素描艺术本质的理解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素描教学计划中,结构、比例、透视和明暗等有关于写生的知识内容循环往复、逐渐加深,这使得教学的周期过长。为了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高校可以将奉行经验主义的重复式素描教学逐步过渡到更为合理的阶段式教学。初期,教师可以以巩固基础作画能力为目的,以写生为主开展习作课。中期,为了深化学生对素描艺术语言以及美术风格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通过临摹、临写和自由作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训练。在高级阶段,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是主要目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赛事,通过组织各种展览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与时俱进,革新素描作画方式

素描的发展并非停滞在某一个时段,时间的变化为这一绘画艺术增添更丰富的意蕴。素描教学不仅能体现艺术文明的繁荣,在现今的设计创作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不断变迁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素描教学不应拘泥于陈旧的观念,为了更好地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高校要坚持与时俱进,积极了解和吸收新的艺术思想,把握素描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例如,可以试着去改变传统素描的观察方法和作画方式。在过去,素描教学一直规定学生要以某一点作为观察点,而图画中的物体则要符合透视规律,长短、高矮等方面的表现都要合乎情理。虽然这些规定让素描显得较为科学严谨,却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去观察和描绘这个世界,通过重组、对比和夸张等方法,活用绘画技巧,让画面变得生动而富于变化,增强素描的表现力。

(三)鼓励创新,尊重学生的个性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核心要素。为了改变我国高校素描教学缺乏创新的现状,教师应引导学生熟悉不同材料和工具的特性,启发学生尝试使用不同材质的画纸和画笔进行探索。通过开发不同材料的肌理特质,素描作品能表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观感,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多媒体和雕塑等平台来表现多样的创意。此外,学生的个性应得到充分的尊重。在创新导向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避免绝对化的规则限制,弱化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多元和开放的环境中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