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安全检查论文

安全检查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2 17:40: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安全检查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安全检查论文

篇(1)

关键词:舵舵机安全检查

一、前言

船舶能够在水中按照驾驶者的意图航行,使船舶改变航向或维持指定航向,是依靠改变安装在船舶尾部的船舵的位置来实现的。正如鱼儿能够在水中游动自由,是靠摆动它的尾巴一样。可以说船舵就是起着鱼尾的功用。舵对于船舶航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谕的,当船舶航行时船舵发生故障,对船舶安全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舵机的基本组成

船舵主要由舵叶、舵杆、舵机等部分组成。船舵能够接受驾驶者的命令并按照命令改变船舵的位置是依靠舵机带动舵叶来实现的,而舵机是整个舵系统中比较容易出现故障的部位,也是船舶安全检查人员进行船舶安检时着重注意检查的地方。

船舶舵机按驱动动力分为蒸汽舵机、电动舵机与电动液压舵机(简称液压舵机)。液压舵机具有重量轻、尺寸小、灵敏度高,工作平稳安全可靠,能缓冲风浪对舵叶的冲击,运转噪音低、振动小,而且可实现无级变速,功率的范围广。所以现代化的大中型船舶上,广泛采用液压舵机。故本文以液压舵机作为分析对象。

液压舵机一般采用电动机带动油泵,因而又称电动液压舵机。液压舵机用油液作为传递能量的介质,利用油液的不可压缩性及流量、压力和流向的可控性来实现转舵。舵机通过油泵把机械能转化为油液的压力能,然后通过转舵机构把压力能又转化为机械能,来实现舵的左、右转向。

液压舵机由三大部分组成:推舵机构、液压系统与操舵控制系统。推舵机构的作用是将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推动舵叶偏转。液压系统的作用是向舵机提供足够的液压能.并设置所需的保护与控制装置。操舵控制系统的作用有二:一是传递舵令,二是控制操舵精度。

按照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对舵机的基本要求,其中主要内容有:

1.每艘船舶均应设置1个主操舵装置和1个辅助操舵装置。主操舵装置和辅助操舵装置的布置,应满足当它们中的1个失效时应不致使另1个也失灵。

2.具有足够的强度并能在最大营运前进航速时进行操舵,使舵自任一舷的35°转至另一舷的35°,并且于相同条件下自一舷的35°转至另一舷的30°所需时间不超过28s。

3.能在最大营运前进航速的一半但不小于7kn时进行操舵,使舵自一舷的15°转至另一舷的l5°且需时间不超过60s。

4.驾驶室与舵机室之间,应设有通信设施。

5.操舵装置应设有有效的舵角限位器。以动力转舵的操舵装置,应装设限位开关或类似设备,使舵在到达舵角限位器前停住。装设的限位开关或类似设备应该与转舵机构本身同步,而不应与舵机的控制相同步。

6.舵装置应有保持舵位不动的制动装置。

7.当主操舵装置要求动力操作时,应设有1个固定贮油箱,其容量至少足以使1个动力转舵系统包括循环油箱进行再充液。贮油箱应以管路固定连接,使液压系统能在舵机室内便于充液,并应设有液位计。

8.应设置两个独立的控制系统,见每个系统均应能在驾驶室控制。但这并不要求设双套操舵手轮或手柄。若控制系统是由液压遥控传动装置组成时,除1000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化学品船、液化气体运输船外,不必设置第2个独立控制系统。

9.驾驶室和舵机室应固定展示带有原理框图的适当操作说明。此说明应表明操舵装置控制系统和动力转舵系统的转换程序。

10.由1台或几台动力设备组成的每一电动或电动液压操舵装置至少应由主配电板设2路独立馈电线直接供电。但其中的1路可以由应急配电板供电。

三、舵机容易出现的故障

对于舵机日常比较容易出现故障的情况,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属于硬件类的故障,二是属于软件类的故障。

舵机的硬件类的故障是指与舵机相关的机器、设备发生了功能性的障碍,使得舵机不能正常工作发挥效用。常见的主要有:

1.通信系统的故障。驾驶员发出的舵令信号不能输出至舵机,舵机接收不到舵令。驾驶台与舵机间无法通话等。

2.电力系统的故障。动力电路、配电板等电力输出故障,使电动机无法正常运转。两路电力线路只有一路可以使用.

3.液压系统的故障。液压系统密封性能出现问题,有油路泄漏或有旁通现象、主油路锁闭不严、油位过低、液压系统内有空气等问题。使液压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软件类的故障是指与舵机运行有关的管理制度,船员对舵机的操作存在的问题。通常主要是船员对应急舵的操作不熟悉,在需要的时候无法启动应急舵。

四、对舵机安检的重点

针对舵机容易出现的故障点,船舶安检人员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检查工作。

检查应急舵的有效性。按照现代船舶建造规范的要求,船舶应当具有两套以上操舵装置。一套主推舵装置,一套为辅助(应急)推舵装置。这是为了保证在主推舵装置出现故障时,应急舵仍然可以继续保持舵的有效性,保证船舶的正常航行和安全。对应急舵的检查一般要求船方进行应急舵的实操,观察应急舵是否能够使用,运转是否正常。

检查舵的运转情况。在检查舵的运转情况时,一般应有两名船舶安检员相互配合进行。一名安检员在驾驶台发出舵令,另一名安检员在舵机间观察舵机对于舵令的反映。舵机在转舵运行过程中应运转平稳,无杂音无间歇性现象。从一侧满舵运行到另一侧满舵时,应反映灵敏,能够达到28S的时间要求。

检查舵角指示的准确性。在舵机上都安装有舵角指示器,舵角指示器是为了正确显示舵叶转动的准确位置,其所显示的角度指数应与驾驶台操舵转向的角度度数相吻合。当舵角指示器显示不准时,就会影响到驾驶员的对船舶的操纵,使驾驶员的判断产生误差,有可能使船舶发生触碰事故。在检查舵角指示的准确性时,是由两名船舶安检员相互配合进行的。一名安检员在驾驶台观察驾驶台上的检查舵角指示器显示的读数,另一名安检员在舵机间观察舵机上舵角指示器显示的读数。二者应读数相同。

检查舵角限位器的有效性。舵角限位器是起到了对液压油缸的保护作用。

当舵角转动到最大角度时,油缸的活塞继续压缩液油,而舵叶已不再继续偏转,致使油缸内的压力不断增加,容易导致油缸破裂。而舵角限位器的存在就使得当舵角转动到最大角度时触动限位开关,限位开关断开电动机的动力起到了保护油缸的作用。所以安检员在检查检查舵角限位器时,应让船舶驾驶员分别打满左、右舵,观察当舵角转动到最大角度时舵角限位器是否发生作用。否则应当要求船方进行修复。

检查舵的液压系统的密封性能。舵叶的转动是依靠油缸内液体传递的电动机动力来实现的。所以舵机的液压系统要保证不漏油,不漏气和不积气,才能达到传递液压力的目的。液压系统的密封性能对舵机的正常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安检员在检查舵机时,应当注意观察舵机表面和舵机间的地面是否干净整洁、是否存在油污,还应当注意检查油缸表面是否存在修补过的痕迹。在检查液压系统的密封性时,应让船方开动舵机,注意观察舵机液压杆与液压油缸滑动处、液压油缸的其他接缝处是否有液压油渗出的现象。以便正确判断液压系统的密封性能。

同时在检查舵机时应注意检查一下液压油的品质。液压油是液压舵机正常工作的媒质,是液压舵机保持良好性能的保证。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对此有规定:液压操纵的操舵设备应设有能针对该液压系统的形式和设计保持液体清洁的装置。国内的船检规范也有类似的条款规定。可见舵机液压油品质是否良好对于舵机的正常运行确实很重要。液压油的品质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一是液压油在运转过程中,机器磨损下来的金属屑和水分混入到油中,对液压油造成了污染。二是液压油与空气接触会发生氧化反映,油品会渐渐下降,达不到机器性能的要求。这时应当更换液压油。但是由于液压油的价格比较昂贵,因此沿海船舶特别是个体船舶很少有更换液压油的。另外在舵机间的液压油补充油柜中液压油应保持一定的油量储备,这也是在检查过程中应当注意的。

在对舵机的检查过程中其他需要注意的,在舵机间应张贴有应急舵的使用操作说明,并通过与机舱工人的交谈,以了解他们是否熟悉应急舵的操作使用。通过以上的检查基本上可以完成对舵机的安检工作,对该船的舵机系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希望本文能够为船舶安全检查人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轮机》.1996.5.

篇(2)

关键词:矿山;安全文化;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T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矿山是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流程的龙头,自1982年投产以来产量逐年上升。要实现长周期安全生产,就必须具有金川矿山特色安全文化理念,使广大员工自觉地从内心深处认同的安全文化理念,培育各级人员的安全文化意识和安全价值观念,不断强化各级人员的规则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安全生产中高度自觉和自律,把金川矿山特色的安全文化理念变为各级人员的自觉行动,达到人人是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实现零伤害的目标。

一、要以坚持强化现场管理为基础

一个企业是否安全,首先表现在生产现场,现场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员工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同自然环境和机械设备等作斗争,而且还要同自己的不良行为作斗争。因此,必须加强现场管理,搞好环境建设,确保机械设备安全运行。同时要加强员工的行为控制,健全安全监督检查机制,使员工在安全、良好的作业环境和严密的监督监控管理中,没有违章的条件。为此,要搞好现场文明生产、文明施工、文明检修的标准化工作,保证作业环境整洁、安全。规范岗位作业标准化,预防“人”的不安全因素,使员工干标准活、放心活、完美活。

二、要坚持安全管理规范化

人的行为的养成,一靠教育,二靠约束。约束就必须有标准,有制度,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机制,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健全安全管理法规,让员工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违反规定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对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特殊工种人员,要进行强制性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使员工真正懂得违章的危害及严重的后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关键在于落实各级干部、管理人员和每个员工的安全责任制。

其次是要在管理上实施行之有效的措施,从公司到工区、班组建立一套层层检查、鉴定、整改的预防体系,公司成立由各专业的专家组成的安全检查鉴定委员会,每季度对公司重点装置进行一次检查,并对各厂提出的安全隐患项目进行鉴定,分公司级、厂级、整改项目进行归口及时整改。各分厂也相应成立安全检查鉴定组织机构,每月对所管辖的区域进行安全检查,并对各工区上报的安全隐患项目进行鉴定,分厂级、工区级整改项目,落实责任人进行及时整改。工区成立安全检查小组,每周对管辖的装置(区域)进行详细的检查一次,能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整改的上报分厂安全检查鉴定委员会,由上级部门鉴定进行协调处理。同时,重奖在工作中发现和避免重大隐患的员工,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形成一个从上到下的安全预防体系,从而堵塞安全漏洞,防止事故的发生。

三、要坚持不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人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只有高素质的人才、高质量的管理、切合企业实际的经营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在提高人的素质上下功夫。近几年来,矿山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大多数是员工处于侥幸、盲目、习惯性违章造成的。这就需要从思想上、心态上去宣传、教育、引导,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这是一个微妙而缓慢的心理过程,需要我们做艰苦细致的教育工作。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最根本途径就是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安全文化教育,以创造和建立保护员工身心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为首要条件。同时,加强安全宣传,向员工灌输“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创造效益”、“行为源于认识,预防胜于处罚,责任重于泰山”、“安全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你自己”等安全观,树立“不作没有把握的事”的安全理念,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为安全尽责的良好氛围。

四、要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

企业要增强凝聚力,当然要靠经营上的高效益和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心灵的认可、感情的交融、共同的价值取向也必不可少。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是增强员工凝聚力,培养安全意识的一种好形式。因此,要广泛地开展认同性活动、娱乐活动、激励性活动、教育活动;张贴安全标语、提合理化建议;举办安全论文研讨、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事故安全展览;建立光荣台、违章人员曝光台;评选最佳班组、先进个人;开展安全竞赛活动,实行安全考核,一票否决制。通过各种活动方式向员工灌输和渗透企业安全观,取得广大员工的认同。对开展的“安全生产年”、“百日安全无事故”、“创建平安企业”等一系列活动,都要与实际相结合,其活动最根本的落脚点都要放在基层工区和班组,只有基层认真的按照活动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的开展,不走过场才会收到实效,才能使安全文化建设更加尽善尽美。

五、要坚持树立大安全观

企业发生事故,绝大部分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因此,以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生产为目的,从安全文化的角度要求人们建立安全新观念。比如上级组织安全检查是帮助下级查处安全隐患,预防事故,这本是好事,可是下级往往是百般应付,恐怕查出什么问题,就是真的查出问题也总是想通过走关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又如安监人员巡视现场本应该是安全生产的“保护神”,可是现场管理者和操作人员利用“你来我停,你走”的游击战术来对付安监人员。

篇(3)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评价;风险管理

1概论

安全评价就是预测、识别、分析工程和系统中的危险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提供合理可行的安全指标,并实现以最小的风险水平,最小的损失来制定解决方案[1]。

2风险管理和分析

2.1安全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本质上就是在辨别和评估风险以及管控风险的整个过程。在落实风险管理的时候一定要最大程度的考虑最终的利益以及风险成本。当风险识别评估工作完成以后,需要将有关的管理策略制定出来,同时将管理策略严格的执行,从而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的范围内[2]。

2.2安全风险分析

安全风险分析是保证安全作业的前提。只有进行了安全风险分析,才可能制定对应的防范措施,以及应急预案,才能保证作业的安全。

3评价单元和评价方法

3.1评价单元划分

根据不同的方法将评价对象划分为不同的单元。1)安全检查表法。划分为生产工艺设施和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2个评价单元。2)危险度评价法。划分为生产系统、储存系统2个单元进行评价[3]。

3.2评价方法

3.3.1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法是将项目列出检查表来进行分析,通过检查表中发现的问题来发现工程中的安全隐患,尽早提出改进措施来避免危险[4]。3.3.2危险度评价方法该方法借鉴日本定量评价表,结合我国相关要求,编制“危险度评价取值表”。如表1所示。

4定性定量评价

4.1安全检查表检查过程

生产工艺设施评价,见表2。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系统评价,见表3。

4.2危险度评价过程

危险度评价过程详见表4.

5安全对策措施

5.1企业管理对策措施

1)修改完善已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5];2)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改善安全生产条件;3)严格履行危险作业的审批制度,未经许可严禁作业;4)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和物资,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5.2人员管理对策措施

1)全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按时对持证人员进行复训。2)严格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对有职业禁忌症的人员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5.3设备及场所管理对策措施

1)及时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设备安全设施完好、有效;2)对各种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志定期进行检查,发现损坏、缺失及时更换、补充[6-8];3)定期对消防、安全设施进行检查,确保设施完好和安全通道畅通;4)加强电气设施管理,保证各种防护措施有效,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严格履行临时用电管理制度;5)加强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作场所中有毒有害物质符合国家规定。为从业人员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6结语

本文结合了化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的特点,探讨了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探索了化学品安全评估的方法,期望本文对评估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性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赵珂.化学工艺安全设计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解决措施[J].化工管理,2021(17):162-163.

[2]王伟珏.浅析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的问题[J].石河子科技,2021(3):39-40.

[3]张杰.化工工艺设计中危险识别及其安全管理控制[J].化工设计通讯,2021,47(5):142-143.

[4]李学盛,黄文宏,贾波.基于AHP-Fuzzy的化工工艺安全风险评估研究与应用[C]//浙江省安全工程学会.事故预防与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2018安全科学与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杭州:浙江省安全工程学会,2018:71-74.

[5]丁文亮,孙永亚.化工工艺设计中与安全及危险的相关问题[J].化工管理,2021(14):165-166.

[6]赵晶石.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问题及控制对策[J].化工设计通讯,2021,47(4):119-120.

[7]王厚强.浅析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安全风险及控制[C]//浙江省安全工程学会,浙江省公安厅高速公路交通警察总队,浙江省安全工程学会.事故预防与灾害防治的理论与实践.杭州:浙江省安全工程学会,2019:49-52.

篇(4)

论文关键词: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责任风险应对

工程项目安全法律责任来源于法律法规及工程建设合同。控制事故隐患是项目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系统危险的辨别预测、分析评价都是危险控制技术。以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为主,加强有关的安全检查和技术方案审核工作,通过利用危险控制技术,做到预知危险、杜绝危险,把安全事故及法律风险发生降到最低。

1三全原则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三控制原理借鉴于美国管理学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思想,对于安全管理同样适用

1.1全面安全控制

要求做到:纵向组织管理角度,安全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项目组织的上层、中层、低层乃至一线员工的通力协作,尤以高层管理能否全力支持和参与,起着决定作用。高层侧重安全决策,制定安全方针、政策、目标和计划,并统一组织协调各部门、各环节、各类人员的安全控制活动,中层要落实领导层的安全决策,运用一定的方法找到各部门的关键、薄弱环节或必须解决的重要事项,确定出本部门的目标和对策,更好的执行本部门的安全控制职能,基层则要求每个员工都要严格按标准、按规范进行施工和生产,相互分工合作,互相支持协助,开展群众合理化建议和安全管理小组活动,建立健全项目的全面安全控制体系。横向项目各部门职能间的配合角度,要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必须使项目组织的所有安全控制活动构成一个有效整体。广义上,横向配合协调还包括业主、勘察设计、施工及分包、监理材料设备供应方之间,各相关方应都制定安全控制的方案并互相支持。

1.2全过程安全控制

建设工程的完成要经历一定的周期。安全控制应从源头开始,贯穿始终,进行全过程控制。为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必须把影响安全的所有环节和因素都控制起来,主要有项目策划与决策过程、勘察设计过程、施工采购过程、施工组织与准备过程、检测设备控制与计量过程、施工生产的检验试验过程、安全目标的评定过程、工程竣工验收与交付工程及工程回访维修过程。全过程控制要强调预防为主、不断改进思想,将安全管理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还要强调为顾客服务思想,在项目组织内要树立“下道工序是顾客”、“努力为下道工序服务”的思想,使全过程安全控制一环扣一环,贯穿整个项目过程。

1.3全员参与安全控制

全员参与安全控制是工程项目各方面、各部门、各环节安全工作的综合反映。其中任何一环节、任何一个人的安全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个安全目标。全员参与安全控制要求必须抓好全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要制定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责任制,明确任务和职权,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以形成一个高效、协调、严密的安全管理工作系统,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安全管理活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当家作主的进取精神,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全员参与安全控制工作的积极性。

2综合控制原则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2.1法律手段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建筑建设市场的安全,尽可能的减少直接行政干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国家以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安全标准,以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企业应当以国家法律法规标准为基准,细化制定出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具体操作规程和管理流程,尤其是各类强制性技术标准应当等于或高于国家标准。依法治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必修课。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安全事故是由于不守法而造成的,所以依法生产、依规范操作是减少或消除安全事故的根本保障。

2.2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通过建设市场内在的经济联系,调整各安全主体之间的利益,从而保证安全管理的经济基础。经济手段是各类安全生产责任主体通过各类保险和担保来维护自身利益,同时国家通过经济杠杆使质量好、信誉高的企业得到经济利益,这是市场机制发挥基础作用的手段。工伤保险、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建筑工程一切险、经济惩罚制度、提取安全费用和提取风险抵押金等经济手段,是在建设建筑业中普遍使用的经济手段各种经济手段通过经济刺激方式促进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改善,促进企业安全业绩的提高。

2.3科技手段

安全管理需要安全科技的推动,安全科技的使用可以帮助人们带来更低廉的成本和更有效的安全防护。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安全科技技术,以改造传统工程建设建筑业的生产过程,从设计、施工、技术装备、劳动保护用品等方面保障安全生产,从本质上为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技术手段支持,最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在安全技术问题上,除国家增大投入外,企业也应在可能的前提下,增加科技研发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人,如果研发成功,对企业、对国家、对社会都是贡献,也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应当引起重视。

2.4文化手段

企业应当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手段是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内在的驱动力,是企业通过对多年工程实践中的成功管理经验和失败管理教训的总结,从而对安全生产管理指导思想问题进行的理性概括。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满足法律、道义、社会责任的基本前提,也是与国际劳工大会倡导的预防性国家安全与健康文化接轨、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经程序。

2.5行政手段

企业行政手段在安全管理控制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是配合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将安全工作绩效作为考核员工的重要指标,并与其职务的升降合理挂钩,一般是能够激发员工安全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的,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资质控制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实践证明,无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承包工程,是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必须严把资质审查关。包括两方面,其一是专业承包资质,其二是安全资质。要坚决杜绝不符合资质条件的单位参与工程建设,杜绝挂靠等多种形式规避国家资质管理的违法行为。

4建立体系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影响工程项目安全的因素主要是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必须针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影响,建立完善的安全控制体系,形成组织系统、责任系统、要素系统、制度系统。遵循科学的安全控制程序,按照确定安全目标——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落实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体系、管理要点、培训、技术措施、技术要求、安全检查、伤亡事故应急处理等)——安全技术措施的验证纠偏——持续改进——完成工程的程序,形成具有安全控制和管理功能的有机整体。

5技术措施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时刻关注施工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将成熟的安全技术工艺应用到工程实践之中,最大限度保障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6安全教育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安全教育能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增强人的安全自觉性和安全技术知识,防止或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工作失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通过安全思想教育,使生产人员具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防范风险于未然;通过安全技术教育,使生产人员掌握安全生产知识,熟悉安全生产技术和安全操作规程;通过安全法制教育,使生产人员了解法律责任,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把安全知识、安全技能、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安全法规等作为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建立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7技术交底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部的技术负责人必须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工艺、程序及安全技术措施等向承担施工作业任务作业队负责人、工长、班组长等相关人员进行交底;结构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全面、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参与各方均应保存双方签字确认的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8安全检查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安全检查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处理、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安全控制水平。包括定期、突击、特殊检查。定期检查是已列入安全管理活动计划,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的检查;突击检查是无固定检查周期,对特殊部门、特殊设备进行的安全检查;特殊检查指对预料中可能会带来新的危险因素的新安装设备、新采用的工艺、新完成的项目,在投入使用前,以“发现”危险因素为专题的安全检查。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计划、安全保证措施、安全教育、安全设施、安全标识、操作行为、违规管理、安全记录等。

9证据保全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安全管理工作应与信息管理工作密切配合,利用IT部门研发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对工程安全进行现代化的管理,保全安全数据信息,保留有关安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切书面资料证据,并制作备份,保留原件。这些工作在发生事故时认定相关人员是否履行了法定职责,是否承担事故责任将起到重要的证明作用。

篇(5)

关键词:电网企业 资金安全 岗位标准 风险管控

一、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控意义

资金流作为贯穿电网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关键要素,其风险的管控能力、精益化水平、运营效益与效率都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资金全过程管理首先对电网企业资金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加强电费回收、如何严格防范小金库和“账外账”、如何进一步提高资金计划准确性、如何应用推广资金监控与管理系统、如何深化资金内部控制建设,全面、系统提升电网企业资金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是当前我们从集约化资金运营阶段到精益化资金管理阶段,再到未来5-10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体系化资金管理阶段,所亟需研究的重要内容。

开展常规的年度或季度资金安全检查工作目前已不能满足电网企业的发展水平与精益化管理要求。笔者认为,资金流入、流出安全的不确定性是资金安全风险的业务根源,主要由业务部门控制。因此,财务部门应对业务根源传递的资金安全风险通过资金管理手段进行控制。研究行之有效的资金安全管控体系可以保障电网企业资金、资产安全,加强电网企业资金安全风险的事前监控、事中预警,防范资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电网企业资金安全有序运作。

二、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控分析研究

(一)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控现状。电网企业每年都有巨大的资金流入项目及资金流出项目,资产规模庞大,运行维护工作较多,本文根据广东电网公司的一体化管理流程,分别从预算管理、资金集约管理、风险内控管理、财务基础管理等几方面分析电网企业的资金安全管控现状。

1.预算管理。建立了由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工作组、预算执行单位组成的三级预算管理责任网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算管理架构。规范预算全过程管理,建立“财务管理业务化、业务管理财务化”的互动机制。实施预算标准化管理,运用标准化的工作表单,分层、分业务地定期向局各单位提供标准化的预算执行反馈服务,提升决策支持能力。实施划小单位核算,将EVA管理评价延伸到一线生产单位和供电所,客观反映不同区域细分市场的价值创造,引导资源优化配置。

2.资金集约管理。实施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推进资金集中支付和资金零余额管理,资金集中支付率占全部资金支付总额的90%以上。持续精简账户体系,精简率达66%,有效缩短资金归集链条,降低资金风险。强化资金安全管理,形成“检查―整改―验收”持续改进的资金安全管理机制。实现电费集中核对,撤销区局四大银行收入账户,建立营销财务对账机制,有效提高电费对账效率,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3.风险内控管理。建立以风险管控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三级风险管控网络,实现风险管控全覆盖。构建供电所内控闭环管理机制,建立三级“纪检、监察、内控”大监督组织机构,促进内部控制管控措施有效落地。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机制,做实内控管理基础;组织开展内控体系的自我评价和检查评价,总结内控体系实施效果。

4.财务基础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网省公司的会计核算制度。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制定《资金结算资料规范》、《成本费用开支范围规范》等业务操作规范。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全面覆盖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资金开支、会计核算等核心业务。

(二)电网企业加强资金安全管理的紧迫性。电网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若资金安全管理存在缺陷,电网企业会面临巨大的资金安全风险,一旦发生资金舞弊事件会给电网企业带来较大的资金损失,因此,电网企业有必要加强资金安全管理、保证资金安全。目前电网企业缺乏系统性的资金安全管理体系,不能做好资金安全管控的事前监控、事中预警、事后补救。在实际工作中,资金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存在资金安全管理漏洞,且各资金安全岗位对实际工作开展理解不一致,造成执行上存在偏差,给资金安全带来风险。一般来说,资金安全事故不仅发生在财务部门,也会发生在业务部门,业务端口的资金安全犯罪不仅会导致电网企业资金流失,还会造成电网企业资产损失(电表失窃案件等),影响电网企业资金的回收率,威胁电网企业资产安全。由此可以看出电网企业迫切需要制定符合其业务特征的资金安全评价管控机制,从财务端口、业务端口两个方面着手,通过建立量化的评价方式,全面掌握资金管理状况,落实岗位资金安全责任,改进企业资金管控措施,持续提升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控水平。

三、地市供电局资金安全岗位评价标准体系建设

(一)地市供电局资金安全岗位评价标准体系建设目标。规避电网企业资金安全风险,加强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电网企业动辄几百亿元甚至过千亿元的资金流转,建立行之有效的资金安全管控体系,可保障电网企业资金安全。建立电网企业资金岗位安全评价标准,推进管控措施落地执行。通过以风险为导向构建和实施资金安全岗位评价标准体系,使资金安全管控措施得以量化,建立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控评价的长效机制。完善电网企业资金岗位绩效考核手段,将风险管控落实到岗位。资金安全岗位评价后结果同组织绩效、个人绩效挂钩,加强资金安全管控力度,使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地市供电局资金安全岗位评价标准体系建设思路。资金安全岗位评价标准体系的基本建设思路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规章制度为依据,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法,形成资金安全岗位评价标准体系基本模型。

1.建立资金安全风险数据库。在资金安全风险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搭建资金安全风险框架,并以资金流动向业务延伸和业务流程梳理的方法,辨识、评估资金安全风险,形成资金安全风险数据库,以风险为导向,框选资金安全重点业务事项。

2.梳理资金安全岗位及工作标准。以风险为导向,与资金安全相关的机构层级、部门、岗位建立起映射关系,将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岗位工作标准,从业务源头把控资金安全。

3.建立资金安全岗位检查运作机制。划分准备、检查、整改及报告共三个阶段,设计运转流程、检查方法、检查标准等内容,指导地市供电局开展资金安全岗位检查工作,保证检查工作有效运转。

4.建立资金安全岗位评价运作机制。根据资金安全检查结果,对违规事项扣减风险分值,并评出单位“资金安全星级”、岗位“资金安全警示灯”,使单位、岗位资金安全质量显性化,推动绩效持续改进。

四、地市供电局资金安全岗位评价标准体系建设流程

(一)梳理资金安全风险数据库。资金安全风险数据库不应仅局限于资金管理(财务端),应将评价端口前移至涉及资金流入、资金流出(业务端)的相关业务。梳理资金安全风险数据库主要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分析资金安全风险特征,二是搭建资金安全风险框架,三是辨识、评估资金安全风险,形成资金安全风险数据库。

1.分析资金安全风险特征。资金安全风险来源于资金流入安全不确定性和资金流出安全不确定性两个方面。地市供电局资金流入安全的不确定性包括经营收入、投资收入两大方面;资金流出的不确定性包括经营支出、投资支出两大方面。资金流入、流出安全的不确定性是资金安全风险不确定性的业务根源,资金管理的不确定性是资金安全风险不确定性的财务根源,资金管理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与流入、流出不确定性综合作用,表现为资金安全风险的终极不确定性,即资金安全风险,如图1所示。

2.搭建资金安全风险框架。资金安全风险数据库基于资金安全风险特征分析,按照地市供电局资金安全风险特征,将资金安全风险分为资金管理风险、资金流入风险、资金流出风险共三大类,从定量、定性两个维度分析、分解三大类型资金安全风险,由粗到细逐渐形成资金安全风险框架。

(1)资金管理风险框架。资金管理风险框架主要以一体化框架进行搭建,具体如表1所示。

(2)资金流入、资金流出风险框架。财务部门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等财务数据,梳理出经营业务、投资业务主要的资金流动项目。其中,电费收入作为地市供电局资金占比最大的资金流动项目,价量管理、欠费往来、收款核对等关键营销业务对电费收入有重大影响。

(3)辨识、评估资金安全风险,形成资金安全风险数据库。对资金安全风险框架中的风险进行性质划分,可以分为业务流程类以及资金流动类。对于业务流程类的风险,根据业务环节辨识风险事件以及分析风险源/控制源。对于资金流动类的风险,辨识风险事件后,以资金支付申请或资金收款为起点,向前延伸业务环节以分析、梳理风险源/控制源。

(二)形成资金安全岗位工作标准。将资金安全风险数据库中的每一个风险事件的风险源/控制源,循序渐进地映射到机构层级、部门以及岗位,梳理与风险源/控制源密切相关的资金安全岗位工作标准,从业务源头把控资金安全,如下页图2所示。

(三)建立资金安全岗位检查运作机制。划分准备、检查、整改及报告共三个阶段,设计运转流程、检查方法、检查标准等内容,开展资金安全岗位检查工作,保证检查工作有效运转。本文主要分析资金安全岗位检查运转机制中的资金安全检查主体、检查方法、检查标准等重要内容。

1.资金安全检查主体。组建资金安全评价工作小组,根据年度资金安全工作部署、上级单位提出的资金安全评价要求,成立评价工作小组,选定工作小组成员需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结合评价对象业务性质、评价工作量、评价任务难易程度等,按照资金安全风险评价工作小组构成要求进行评价小组的组建;评价中若有特殊需要,评价组织机构还应考虑外聘专家,以协助评价人员完成特定的评价取证和评价工作。

2.单位、岗位评价方法。

(1)自评价。职能部门、区局、二级机构根据资金安全评价标准对相应现金安全工作进行评分,检查的问题需填写在单位自查问题整改表内,制订整改措施,实施有效整改。

(2)独立性评价。工作小组通过现场检查、访谈、抽查样本、重新测试等方法,检查各部门资金安全工作实施情况,检查自评价问题整改情况,根据资金安全评价标准对实际资金安全相关工作进行评分,同时填写资金安全岗位评价记录表。

3.资金安全检查方法。资金安全岗位评价标准体系评价的方法不仅包括访谈、观察、重新执行等常见的检查方法,还增加了穿行测试和抽样测试法。

(1)穿行测试法。穿行测试法是指工作小组根据资金风险动因,向前延伸一项或若干项业务环节,从头到尾检查业务实际处理过程,以评价该资金安全风险从业务端到财务端工作控制情况的评价方法,穿行测试一般用于风险极高的业务事项。

(2)抽样测试法。抽样测试法一般用于重大资金风险工作的检查,可遵循评价对象抽样表中的规定以确定最少评价样本数量,如表2所示。

(四)制定资金安全岗位评价运作机制。评价机制包括单位评价、岗位评价,设定单位评价分值及岗位评价分值,并将评价结果应用到组织绩效考核、年中个人绩效考核内,有效分解资金管理责任,便于资金管理长效机制有效落地。

1.单位评分标准。设定职能部门、区局、二级机构单位层级评价总分值为100分,考评过程中发现未按照《资金安全评价标准》开展实际工作的,违规一次按照以下规定进行扣分:

(1)可承受风险。风险极高:扣除5分;风险高:扣除4分;风险中:扣除3分;风险低:扣除2分;风险极低:扣除1分。

(2)不可承受风险。对于违反不可承受风险的工作规范,一律一票否决,单位“资金安全星级”直接评为最低,岗位“资金安全岗位预警灯”直接为红灯,按照表内分数相应在组织绩效考核、单位绩效考核内进行加(扣)分,激励各部门、单位加强资金安全防范工作。

2.岗位评分标准。在检查各单位资金安全情况时同步进行岗位资金安全检查,记录未按照资金安全标准开展资金工作的岗位,根据违规条数形成该岗位五颗星(红色)、四颗星(黄色)、三颗星(红色),将资金安全责任落实到岗,有效分解资金管理责任,加强资金安全控制。如表3所示。

五、结论

通过合理的资金安全管控措施,结合电网企业业务现状,实现电网企业资金安全风险的事前、事中、事后风险管控,保障电网企业资金安全,有效降低电网企业资金安全风险。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一是将资金安全评价的范围从财务部门前移到业务端口,部门范围涵盖财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范围涵盖全部资金流入、资金流出、资金管理业务;二是将资金安全涉及的全部业务流程还原,制定资金安全工作标准及具体的检查方法,客观、有效对资金安全业务进行评价;三是将单位、岗位评价后分数同组织绩效、个人绩效考评相结合,提升财务人员对资金安全的重视性,加强资金安全管控的力度。S

参考文献:

1.金艳丽,丁晓红编译.经济大家的声音[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卢利娟.电网公司内部控制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李祝平.市级供电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钟云南.省级电网公司战略财务分析[D].厦门大学MBA学位论文,2009.

作者信息:

篇(6)

实验室文化是实验室在筹建、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是实验室个性化的根本体现,是实验室发展的灵魂。同时,实验室文化也是一个实验室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对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保证其高效运作的必然要求。良好的实验室文化对实验室成员以及实验室的整体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1.1具备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

对于一个研究型实验室而言,学生首先要具备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论文的立论,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实验数据出发,从中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论据应尽可能从多角度、多层次设计实验,以最充分、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思考,进行严谨论证。保证每一次实验的数据都真实可靠,实验室制定了严格的实验记录规范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严谨详实地记录实验操作步骤、结果。原始数据不得涂改、空格、缺页或插页,实验记录本每页的正反面都必须注明页码。对电子版原始图表、原始WesternblottingX光片等均有详实的记录要求。并且,安排专人定期检查学生实验记录本,不合格者要及时改正,否则禁止开展实验。学生毕业时,实验记录本交由实验室保留,不得带走。同时,学生日常工作汇报、PPT制作均有严格的规定。经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科学严谨的态度就会成为实验室的一种特质。

1.2发扬实验室传、帮、带的传统

初入实验室的每个新生对实验室环境、各个课题组成员及其研究方向不熟悉,为了让他们尽快地融入实验室,实验室采用了传、帮、带的带教方式。首先要求新生在实验室各个课题组轮流学习1~2个月,从而达到熟悉环境和了解各个课题组研究方向。同时有助于新生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和兴趣选择并加入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组。课题组的师兄师姐负责带教,其过程不仅包括仪器设备和实验操作技能的传授,还涵盖了实验设计思路、课题研究进展、论文写作技巧等方方面面知识的传授。通过1或2年的带教,新生完全可以独挡一面,从而顺利开展自己的课题。优秀的被带教者又可以带教其他的新生。此过程在导师的监管下有序进行,带教者和新生可以双向选择,以便于充分发挥他们积极性。总之,这种传、帮、带的传统不仅使知识、技术得到传承,而且增强了学生彼此间的感情和协作互助的团体意识。

1.3以人为本,营造宽松、自主发展的环境

实验室的管理始终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和中心,激发和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学术上,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在实验室建设与规划中,鼓励学生献言献策,积极参与;在课题研究方向选择方面,尊重学生,给予他们更大的自由度。在生活上关心学生,了解每个学生家庭情况,对于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予以经济上的资助。在节假日等一些特殊的日子,组织学生外出活动、聚餐,在活动中增强凝聚力、找到归宿感。同时,实验室设立奖励机制,奖励为实验室做出贡献的学生,传递一种正能量。深入了解学生性格特点,根据个性差异采用不用的引导方法,时时刻刻营造一种宽松和良好人际关系,从而激发全体成员的潜能,促进实验室积极和谐发展。

2完善实验室制度建设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实验室同样如此,建立规范、合理、公平的实验室制度对于研究生管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实验环境,创建了学生值日、安全检查、废物回收、新生培训、同位素使用、公用试剂配置、卫生包干区分配、试剂耗材领用登记等制度,同时建立大型仪器使用预约、仪器操作规范、使用注意事项的编写并粘贴于仪器等制度。

(1)学生值日制度。

学生值日制度是两人值日一周,依次循环。在值日期间,值日生要完成实验台整理,垃圾袋更换,房间抽湿,常规试剂配制,耗材的领用、灭菌、烘干、细胞房消毒、EP胶收集、有害废液归拢,实验服清洗等工作。该制度保证了整个实验室科研工作有序开展。

(2)安全检查制度。

安全检查制度是为了避免安全隐患而设立的,是实验室学生在每晚离开实验室前轮流安全检查值日,值日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离开实验室,离开前对实验室所有房间的设备、空调、门窗、照明、水龙头进行检查,要求烘箱、灭菌器等危险设备必须关闭电源。值日生检查完毕,在安全检查值日表上填写离开时间并签字确认。

(3)废物回收制度。

废物回收制度是要求学生把使用过EB胶、DNA和RNA提取废液、氯仿、甲醇、二甲苯、甲醛、异丙醇、显影、定影废液等有毒有害物放置于专门容器中,统一由设备处定期回收。对于培养液、菌液、血液等必须加入漂渍液处理后收集。对于动物尸体、组织则要求装入特制垃圾袋密封存放于专门冰箱,由无害化处理中心统一收集处理。该制度不仅有效防止实验室垃圾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4)新生培训制度。

新生培训制度主要针对实验室人员流动快、学生受教育背景、大学掌握生物技术差异大等特点,为了让新生尽快适应实验室环境、保障自身及实验室安全而制定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专题:①实验室基本安全规范与试剂使用安全规范;②PCR房、RNA房、质粒房、同位素(含放射性物质使用)及细胞房(包括培养箱、超净台、显微镜)使用规则;③实验记录规范及注意事项;④离心机、液氮罐、烘箱和灭菌锅等危险仪器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⑤常规实验技术专题,包括DNA和RNA制胶、跑胶、回收技术、PCR及Q-PCR技术、载体构建、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流式检测与流式分选、Westernblotting等实验室常规技术。

(5)卫生包干区制度。

卫生包干区制度是为了保证实验室保持有序、洁净的环境而制定。按照一定规律,把实验室所有公共区域,包括实验室台面、试剂架、试剂柜、抽屉、仪器设备、换气扇等,公平地分配给每个学生,其包干区范围明确形成文字表格,粘贴在值日区。每周固定时间全员彻底进行实验室大扫除,次日安排专门人员检查,检查不合格者,必须重新擦拭、整理。此外,每年定期请专业清理人员彻底擦拭实验室天花板、玻璃门窗和中央空调。

3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高校教学和科研正常运作的保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严重影响校园安全,而且引发重大社会问题。针对近年来实验室火灾、爆炸等事故频发,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构建了安全管理体系。关爱生命,关注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每个研究生必修的课程。

3.1学习“实验室安全基本技能须知”

“实验室安全基本技能须知”是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共同编制的,该书对于一般安全、专项安全、实验室废物处置、意外事故处理均有详细的论述。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认真阅读,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实验室的各项安全守则和制度,例如,安全检查值日制度、废物回收制度、同位素使用制度、危险化学品采用双人双锁管理和领用登记制度等。学习完成后求学生签字确认。这样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实验室安全及其预防常识,而且提高了其自身的安全文化素养。

3.2参加安全培训

新生培训第一专题“实验室基本安全规范与试剂使用安全规范”:①遇到紧急事故,应急处置顺序:保护个人安全即本人及他人安全;保护公共财产;保存学术资料,反复灌输“在任何突发事件中生命高于一切”的思想;②安全指引明确。通过照片和实际指引明确告诉学生所有房间和楼层的消防器材、水阀门、电阀门的位置和使用方法,使学生掌握遇到水管爆裂、电阀跳闸等突况的处置方法,把损失降到最低;③防火安全演练。通过防火、防爆、防毒、防水、防电、防污染等方面的讲解和实物演示,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室不同灭火器的原理、适用范围和操作方法;掌握实验室现存易然的七类危险化学物质存放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实验室现存有毒化学物质的毒性及其健康危害,并针对每种毒物着重讲解使用规范和预防,把危害降到最小;强调实验室设备用电规范,问题仪器决不允许带病工作,出现插座冒火花或电线着火必须先关闭电源,再行扑救,切记用水扑救;④针对实验室易发安全事例,如超净台酒精灯灯芯外喷和烘箱使用等问题,反复强调使用规范及发生意外应对措施;⑤认真学习和执行相关安全守则、制度。

3.3配备安全器材

①配备灭火毯,且放在醒目、易取放的位置。使用明火的房间同时配备适用范围最广的ABC干粉灭火器。②配备防毒面具,用于配制有毒有害试剂。③配备安全药箱,常备有下列物品:镊子、各种不同宽度的绷带、软布、纱布、药棉、胶布、剪刀、洗眼瓶。备有下列药品:红汞及碘酒,紫药水,烫伤膏,酒精,碳酸氨或稀氨水,泻药等,催吐剂、腐蚀烫伤处理药品。

3.4安全责任明确到人

①为了更好地排查安全漏洞,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风险,实验室每个房间均安排消防安全责任人,且把姓名醒目的标注在特制的门牌上。一旦发生消防事故,则由该房间的消防责任人承当首要责任。②仪器一旦出现安全隐患,马上告知仪器负责人,同时在该仪器粘贴停止使用标识,如果明知仪器有问题还带病操作,导致该仪器损坏或引发事故,则由该使用者负责。③安全检查值日生因为没有关闭烘箱、灭菌器等危险设备而导致的事故,则由该值日生承担责任。这样不仅明确界定了安全责任的范围和职责,而且有利于增强当事人的责任心。

4加强实验室资产管理

实验室资产管理主要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的管理。

4.1实验仪器设备管理

(1)建立完整的仪器设备档案。

仪器购买前期调查-论证-网上申购(或招标竞价)-协议书签订-免税报告提交-到货签收-安装调试-仪器验收-固定资产办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保存完整资料;

(2)账、物、卡相符。

仪器设备要做到账、物、卡相符,定期进行清点、核账,对于报废仪器要及时核销;

(3)加强培训。

建立仪器使用前培训、编写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且粘贴在仪器上的制度;

(4)建立学生管理仪器制度。

根据仪器放置区域、仪器种类,按一定规律把实验室每台仪器设备及其零配件分配给学生负责。每个学生管理仪器由专门老师编辑成档案,仪器品牌、型号、机身号均记录在案,报废仪器及时更新。学生毕业前夕,按照管理仪器清单移交给新的同学管理。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实验室小型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丢失、损坏,而且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室管理,真实体验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5)预约登记。

建立贵重仪器、使用频繁仪器预约登记制度。该制度有利于学生合理安排实验时间,提高仪器使用效率。

4.2试剂和耗材的管理

试剂和耗材的管理措施:①学生订购所有试剂均在“订购登记本”登记,价格超过800元的抗体、细胞因子、特殊试剂盒等,需要实验室负责人审批签字后,由专人订购,这样可以避免因学生实验室设计不合理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实验室常规用试剂和耗材则由专人直接订购。②实验室抗体、内切酶、QPCR、转染、免疫组化等试剂均有专人负责分装和管理,每个新增试剂都会填写于相应的分类表格,表格粘贴在存放试剂的冰箱上,并且要求表格位置和存放位置对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取用和放回,也有利于负责该类试剂的学生及时整理清点。③试剂耗材做到订购本登记、收货单、发票齐备、金额一致。同时要求订购试剂的学生本人收货,确认试剂以及金额无误后在相应的收货单和发票上签字。

5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5.1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

作为管理者要明确,管理活动就是履行管理者责任的行为,权力是进行管理活动的条件,是尽到责任的手段,服务才是管理活动的真正目的。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在服务中完善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实现服务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好的管理就是用“心”去服务,用“心”服务才是最好的管理。管理就是服务,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实验室管理工作繁杂琐碎,不仅要管理很多学生,而且负责仪器购买、维修、维护及其各项日常工作,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心态,甘做“绿叶”,甘于奉献,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琐碎的事情。

5.2加强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

实验室建设层次的高低、管理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对于提升管理水平至关重要。作为实验室管理者要具备以下素质:①一般素质:德、识、才、学、行的统一。德—政治思想觉悟、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等;识—见识、识别判断能力、谋略胆略等;才—才能、能力;学—学问、学识;行—实践活动、行为表现、办事能力及效率。②特殊素质:要有战略眼光、系统思想、综合能力,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更要有创新精神和得人心的艺术等。以上素质要求看似寥寥数字,但要真正落实并非易事,要求管理者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摸索、积累和历练。实验室管理者还应当承担一定量的科研工作,积极参与申报课题或其科研组课题,在科研工作中得以真正学习和实践锻炼。同时,积极参与仪器设备博览会、研讨会,而且要到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学习调研,开拓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掌握管理先进理念,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

6结语

篇(7)

论文关键词:安全管理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建筑企业中安全生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解决安全问题的措施,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企业加强安全管理,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工作顺利进行,这是企业效益的保证。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各种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给项目运行带来不小影响,也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

从众多的安全事故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到安全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现场安全管理的标准有,但落实不到位。施工现场混乱,机械布置不合理,材料乱堆放,施工人员不戴安全帽,高空作业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等等。2、管理者重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管理。同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事故离自己很远。经过多年的行业建设,现在企业已经普遍把质量问题放在首位,而忽视安全问题,或者说没有把安全问题放在和质量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其实这二者是紧密相连的,没有安全很难保证质量,更谈不上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管理,导致事故频发、威胁员工安全,最终对项目的进度、成本和效益还是会产生很大影响的。3、施工现场人员受自身认知的限制,素质普遍不高,安全意识淡漠。如果看新闻报导的话,这样的事故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比如高空跌落,比如不拉闸进行机械操作等等,或伤或残或死,对自身、对他人、对家庭都是伤痛,有时候在痛心的同时,也不得不为一些人的无知感到愤怒。4、分包单位选择上把关不严。在工程施工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中,有相当比例是因为分包商的问题。分包商安全意识淡漠,人员管理松散,诸多安全隐患存在。而现在多数项目又都存在分包现象,其对项目实施有一定益处,这也是国家法律允许的。但对分包的管理往往又容易出现漏洞,导致安全事故频发,一旦出现事故,总包的监管责任无可推卸,对整个项目施工自然也会产生影响。5、技术方面的问题,虽然说企业在投标及开工前,都会做施工方案,但现实中,施工方案多是借用以往的方案,经简单修改后即定稿,没有与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加上审批程序不到位,使施工方案对施工没有现实指导意义。而因为技术方案出现问题带来的安全事故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损失。比如塌方,带来的可能就是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针对上述问题,在项目管理的实施中,我们就要做到:1、思想意识上要提高认识。项目管理者在对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始终作为第一因素纳入工作范围。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特别是项目实施阶段的特点,充分考虑到安全工作对项目的工期、成本、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保证项目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有效进行。2、加强安全教育。为确保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实施,项目管理者应注重安全教育和相关培训。通过安全教育和相关培训,增强项目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并且提高他们的安全技能。在教育和培训的过程当中,项目相关人员就能充分了解项目实施的安全注意要素,充分理解对项目提出的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的要求。这样各项安全措施和制度才能得以顺利贯彻实施。 3、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要求各部门配合。比如说安全部门,负责安全管理计划全过程运行,检查、检验、整改防范及安全记录,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安全管理计划施工现场的控制,物资部门负责合格供应商材料的检查、验收及采购等等。总之,要求各部门紧密配合,共同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同时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也是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及时发现施工中的各种隐患,及早发现问题,及早纠正以有力保障施工安全。 比如很多施工单位采用的三级安全检查方法就是个不错的做法:施工班组每日安全检查、项目安全管理员每周安全例检、项目所在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每月安全巡检,通过这样一种全方位的检查,保证项目施工无安全盲点。4、加强分包管理。在分包队伍管理当中,也要履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制度,确保企业合法,经营正常,无不良记录。同时要求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比如高空作业要有登高证,电工要有电工证,运行塔吊等大型机械的具备相关执业资格等等。通过这些手段,保证施工人员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良好的安全素质,保证施工方将安全管理工作纳入管理重点。最终使项目能够安全、顺利地得以实施。5、技术保障。项目经理组织进行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和现场调查是非常必要的,它能确保施工队伍在施工中采取正确有效的安全措施以保障项目的安全。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管理者要对设计图纸等设计资料详细解释,这样施工方就可以充分了解项目施工的整体情况和关键所在;另一方面管理者应带领施工技术安全责任人员进行现场勘察,这样施工方可以充分了解施工场所的周边环境,及早发现安全隐患,制定预防措施。另外,施工方结合项目施工的具体要求,编制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组织措施和方案,并且保证其有效性和合理性,这也会给项目顺利运行带来极大方便。当然最终项目管理者一定要保证这些措施能够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得到认真的执行,这才是项目安全管理成败的关键。

其实,在企业经营中,每年要实施很多的项目,而不同的项目又会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些项目受各种因素影响,比如现有生产条件、场地条件、环境条件等等,所有这些,都对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在管理实施过程中,除了一些常规管理,也应不断创新,将项目安全工作做到细致、扎实,以保证项目顺利进行。总之,安全这根弦就像钟表的发条一样要时刻绷紧,松懈了就要停摆,就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安全无小事,安全管理应贯彻始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