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9: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油画创作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论文摘要:艺术创作是一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精神活动,艺术的无尽魅力就存在于其作品的独特风格之中。油画艺术的创作过程无疑就是在创作实践中将自己城立的艺术观念、创造性思维、审美意识以及个人的艺术追求进行最集中的体现和展示。凝聚着艺术家的艺术观念、创造性思维、审美意识以及个人的艺术追求的“艺术个性”,构成了绘画艺术的生命,无疑也是绘画艺术最为恒久的动力之所在。
翻看人类的艺术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发展的脉搏,在各个时期艺术发展的背后,有那么多热血沸腾,充满激情的画家,通过对艺术个性的张扬和执着追求,才使他们艺术作品大浪淘沙般地载人灿烂多彩的、充满文化气息的绘画艺术史册。当我们在为这些伟大的艺术家们而倾倒和敬仰之时,我们也许无法抑制自己的想象,会情不自禁地问:是什么使这些艺术家们在渴望着张扬自我个性的状态中,以饱满的热情创作出那么多感人的充满个性色彩的艺术作品。
一、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在汉语中,风格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指人的风度品格,用以说明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或行为方式。所谓艺术风格,则主要是指“艺术作品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体现出来的整体特征”,它是通过艺术品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更为内在和深刻、从而更为本质地反映出时代、民族或艺术家个人的思想观念、审美理想、精神气质等内在特性的外部印记。
1.艺术的多样性是由艺术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的
艺术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如何超越生活,创造出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真实。伴随着现代主义艺术的浪潮,艺术也逐渐被看成一种人类所特有的认识世界(区别于现实世界的一种“观念的世界”)的方式。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现为艺术家依靠自己所特有的感性方式,通过认识的深化,进而完成从素材向绘画语言的转化,并最终塑造出可视、具体的艺术形象。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的思维方式,构成了艺术创作所特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艺术化的思维方式无疑是由艺术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着的,艺术家的这种思维能力越强,感受能力也就越敏锐,判断力与创造力也就越强。
从艺术的本质看,艺术创作是一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精神活动,无法想象没有创作个性的艺术作品会打动人、感染人。画家的素养、天赋、经历、学识、性格、思想、情趣、理想以及在绘画造型、色彩、表现技能技巧方面,均是画家个性的组成部分。它们是画家对于客观自然的感知和对自身主体的心灵观照与表现能力的综合表现。一个画家越是在艺术创作中不断探索与追求,就越能够具有独到的富有特色的艺术见解和创作个性。但画家的创作个性是要受到客观(即社会、历史的大环境)的制约,所以,必须考虑到创作个性的解放是有条件的。必须附合本国国情、民族心理、固有文化背景。当然,只有从文化素养、思境境界,技能技巧锻炼、生活感受、传统学习、时代精神、艺术宗旨等方面下苦功夫,才能懂得创作个性形成的真谛,扩充个性容量,获得最大限度的创作自由,从而迈人较为开阔的艺术境界。
2.艺术的多样性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当欧洲18世纪的工业革命伴随着隆隆的机鸣声,将大量的机械制品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和数量源源不断地推向市场时,一种在工业社会形成的“技术理性”左右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近三百年。它反映了人预测与控制自然的技术旨趣,也导致了工业社会的一整套基本的文化价值观念,如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自然的量化、有效性思维、社会组织生活的理性化和人类物质需求的先决性等。此种生存逻辑在其发展之初的确起到了进步的作用,可是至20世纪,这种生存方式因其对自然的肆意掠夺给人类家园带来了毁灭性的生存危机,同时也造成了人自身的异化,使人成为单向度的、零件式的、片面畸形的人。机械化、标准化、组织化等现代方式,严重腐蚀着人类的精神世界。网络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似乎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然而却是一种被压缩的、异化了的平面,在心灵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已然淡化,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压力下,人们不再欣赏玻璃幕墙光斑的闪耀,也不再眷念水泥丛林里的躁动与喧哗。当今社会中,人们更期待回归,回归到自然,回归到文化的源头。人们普遍寻求通过艺术来补偿现实中的精神的失落,抚慰疲惫的心灵。在这里,艺术作为一种来自心灵空间的变换多彩的语言,以其极具个性化的浑茫意象,正体现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和生命状态,净化着人类心灵。
时代的发展已使我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发挥创作个性,开发艺术生产力,才能扩展艺术的种类,达致艺术的多样性。因此,艺术间的相互借鉴、吸收、渗透、融合,将导致艺术的多样化、交叉化,使当代艺术发生很大的质的飞跃,许多艺术创作艺术上的问题也才能相应得以解决。总之,没有艺术个性的创作行为,会使艺术停留在无法创新、无法变通,没有民族意识和风格、没有文化心理、时代精神,导致艺术形式上的单一化,甚至产生艺术创作的枯揭,逐渐失去艺术的恒久生命力。
二、油画创作中的艺术个性
艺术个性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个性,它能充分的发展,不受束缚。当作者将自己思想感情熔铸于自己笔下的形象时,由于它们饱含着生活气息,又高于生活,给人的启示、联想,往往会大于超越作者原来的思想,而具有更广、更深的、更为普遍,更为丰富的意义。在西方绘画发展史上,作品的个性问题一直为人们所重视。至西方近现代,作品是否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乃至成为衡量艺术家成就高低的最为重要的标志。
1.创作情感的个性化
情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一种极其复杂的高级精神活动。情感往往体现为人类内心生活的最深层次,是人的生命本体的动力。由于情感的主观性最强,因而也就最容易被幻觉化和诗意化,同时,情感也才能引起欣赏者的审美幻觉,使之深深沉浸在自我创造的主观幻象之中。强烈的情感会使人们分析能力和自控能力急剧减弱,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导致情绪激化而放纵了想象机能。因此,当人们情感冲动时,起初都苦于找不到适当的词和言语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从而有一种紧迫感,这就是艺术语言的蓄势。这种蓄势所蕴含的能量越大,就越使语言出现畸形。可以看出,艺术语言的产生是为了适应人们情感活动的需要而创造的一种言语形式。我们也应该看到,一方面,赋予艺术语言的情感信息是客观的,但由于人们的情绪记忆不同,经过主体化了的情感信息就会有一定的差异性。个性化的艺术情感的价值也正体现在:艺术语言的交际价值。从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全过程看,就观照者而言,他必须理解艺术语言的情感信息之后才能产生自己的情感。可见,观照者情感模式的重新建构,是他的情绪记忆与艺术语言的情感信息之间同化与顺应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换言之,正是创作情感的个性化,才使艺术在人类的观念世界得以永生。
2.表现形式的个性化
艺术语言是情感的反映形式,情感是艺术语言运思的内趋力,它是创造艺术语言最重要的因素,它激活审美感受。审美感受的动因和目的是情感的表现化,它使整个审美感受过程的心理活动都融汇在情感的体验之中。在这体验中,既体现了发话主体情感的特点,也反映了发话主体认识问题的个胜。艺术语言是情感体验激发下的产物,它与常规语言表达思想、认识的功能不同,它是一种复杂的表情、体验系统。油画艺术的语言形式主要是经由艺术家在画面形式、色彩以及笔触等诸方面构成。事实上,绘画史上一些著名的画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普遍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艺术风格,而被后人所称颂。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现代主义各流派中的许多画家也都善于利用直率、粗放、多变的笔触,以及个性化的色彩与形式等去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如梵高那厚重的笔法,仿佛从颜料管中直接挤出的明亮色彩堆到画布上一样,以旋动而又粗重的笔触,描绘着画家眼中悲情的世界,带着儿童般的稚气和粗野,用强烈而又个性化的色彩去表现自然中的星云、大地、向日葵。
个性化艺术语言价值的实现就在于打破语言的局限性,使话语充分体现出艺术魅力。借用符号学的理论,艺术语言在语言规则与语义设置上的特征为艺术语言的可接受性提供了基础,可接受性的最终实现还要依赖于在具体表达中、在特定语境中与情感体验的融合。
关键词:风景油画;教学;色彩训练方法;探究
随着现代油画的发展,人们的绘画观念不断改变,近现代艺术家也越来越注重情感色彩的表达,色彩在油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油画作为一种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绘画艺术形式,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一、风景油画教学中的主观色彩
东方的绘画艺术注重意境的表达方式和描绘的风景,也注重充分发挥艺术家的创作天分。艺术如此崇高,使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人格精神获得充分体现。图像早已成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核心理念,包含了人类精神的思维性质和方式的精髓。从中国古代绘画中的色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艺术家有合理的色彩思想和相当主观的色彩概念,坚持绘画中色彩的主导地位。汉代艺术家总结了着色经验,为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绘画创作中色彩的应用提供了指导,唐宋时期色彩的应用达到高峰。不同类型的颜色是东方艺术运用色彩的重要理论依据,其色彩是含有强烈的主观意识的“图像色彩”,使画家得以在绘画创作中表现出独特的个性色彩。
二、学习艺术大师的绘画风格,观察大师的用色特点
不论是一年四季还是人们的思想情感,都可以用色彩表现出来。画家要想在艺术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首先必须拥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艺术家的人格也是组成艺术色彩的一个重要模块。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表达主观意识和思想感情,而不是简单地模仿自然界中的颜色,但是在绘画中表现自然中的色彩组合基于画家个人的感受和感情,需要形成主观色彩,因此,主观色彩是画家重要的艺术语言。学生应该逐步完善自己的主观意识,改进色彩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进一步学习和模仿老一辈艺术家的创作过程。这个学习过程包含两个层次:精仿和有意识地吸收。首先,学生通过模仿表达主观色彩,这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学生形成对色彩的初步认识。模仿可以丰富学生的创作经验,通过寻求大师作品的主观色彩,学师的色彩运用方式,加强自己的创作能力,形成最适合自己的主观色彩体系和丰富多彩的创作形式。其次,学生需要理解前辈大师的创作意识,拓展自己的创作范围。这时色彩的运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代表了学生的主观思想、艺术追求、审美理解以及文化研究。加强培养创作灵感,学习艺术大师的绘画特点和个性色彩,理解他们的艺术风格,建立自身的色彩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学习色彩更高的层次,这一层次对学生完善自身的主观色彩体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画家凡•高在美术史上拥有很高的地位,在色彩运用方面,他的贡献是非常显著的。他通过强烈的颜色营造出现代效果,摆脱了传统色彩对绘画创作的制约,根据主观能动性处理色彩。虽然凡•高的作品大多表现自然现象,但他已经表现出自己的主观色彩,通过提取自然中的图像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凡•高的很多作品以黄色调为主,黄色的激情和凡•高情感的共鸣表现出他疯狂的个性和坚强的意志,就像在艺术中迸发出火一样的激情,只有黄色才能完整地宣泄凡•高的情感。在他看来,黄色的太阳是友谊、希望的象征,黄色的向日葵表现了他对生活、友谊的向往。凡•高不仅把他的工作室的外墙漆成黄色,还画了许多向日葵的油画放在里面。他用柠檬黄、棕黄色等组成主观的黄色。凡•高对色彩的增强处理、主观组合、合理控制、想象臆造,形成了美术史上的一座座丰碑。因此,学生通过大量学师作品,可以提高对色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掌握色彩的个性风格,思考大师如何构建主观色彩体系,把素描和写生相结合,学习如何构建主观色彩体系。
三、凸显色彩感觉,发现色彩变化
主观色彩的运用是绘画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史上的一些绘画大师为了掌握色彩的规律,创造了大量的速写,将自然中的色彩化为自身的情感,抽象、升华了色彩的个性,形成了对于色彩的独特理解。绘画是画家的技巧和情感的表现,如果失去了灵感和激情,就不可能创作出迷人的画卷。教师可以用美丽的色彩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需求,使学生在色彩学习中深入地感受色彩,形成自身的艺术语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1900至1904年是毕加索创作的“蓝色时期”。在这一时期,身在巴黎的毕加索常常通过恰当地运用蓝色反映当时底层人民悲惨的生活,反映他们真实的精神状态。1904至1906是毕加索创作的“粉红时期”,在这一时期,他结识了马蒂斯,随后又认识了德兰和布拉克,与费尔南德•奥利维耶在蒙马特同住。他的经济状况好转,生活愉快,画面的主色调变为轻快的粉红,绘画对象为街头艺人、杂耍艺人及风华正茂的妇女。从“蓝色时期”向“粉红时期”的变化,反映了毕加索的情感变化,并由此灵活运用了不同的主观色彩。所以,主观色彩是艺术家充分表达个人感受的方式。
四、加强学习知识色彩,理解色彩的内涵
为了形成主观色彩体系和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学生要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加深对色彩的理解,提高对色彩的敏感度。在绘画创作中,学生要削弱不必要的颜色,让画面色调趋于纯粹,进而加强画面的力量感。学生还要及时归纳色彩的运用方法,这是精炼主观色彩的过程,通过去粗取精而把握色彩的主色调,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主观色彩体系。学生还可以进行大量的画面变调练习,练习运用主观色彩,这种训练可以让学生在改变画面主色调时仍能组织画面。在色彩训练中,学生必须做到准确观察、忠于客体、简处入手,增强色彩的丰富性和力量感。合理运用色彩不仅能加深观者的视觉印象,而且能够更好地表现画家的情感,使作品更具美感。和谐的色彩能在心理和感情上更好地与观者形成共鸣。油画中的色彩既需要画家的想象,又需要进行客观处理。画家对不同色彩的运用,不仅表达了自身不同的情感,同时感染观者,使其产生联想,进入画家营造的审美境界。
五、加强色彩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不是教学生复制前人的作品。如果学生以同样的创作方式创作出同一外观的作品,艺术教育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现在艺术教育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色彩教学是培养学生艺术个性的重要途径。学生观察色彩时,首先要注意色彩关系,进而确定画面的整体基调。主色调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因此只要抓住主要的色彩关系,就能基本确定色调。首先,学生在观察对象时不能过于注重细节,而应该关注画面的整体效果。其次,要注意色彩的整体搭配和布局,加强对比或协调,注意色彩的节奏感和冷暖变化,从简单和复杂的变化中寻找统一的规律,局部需要服从整体,为画面的整体效果服务。此外,学生还要善于识别不同倾向的色彩,不能滥用主观色彩,善于发现新的主观色彩,切忌套用别人的用色方法而歪曲写生对象,这样的作品既没有自然美,又缺乏艺术个性。因此,对色彩的把握要准确、简洁、轻快、新颖,不脏乱、不浮夸、不粉化、不油腻,努力通过色彩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以热情、真诚和准确的色彩情感倾向提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结语色彩是绘画艺术语言构成中最活跃、最丰富、最敏感和最富有艺术表现力的视觉因素。画面色调可以营造艺术氛围,以不同倾向的色彩传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变化无穷,学生必须学会把握主观色彩,使绘画作品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完善风景油画教学中的色彩训练,需要教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细细揣摩,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剑锋.梅尔尼科夫与中国油画教育及创作.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2]于幸泽.建筑造型基础教学研究.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3.
[3]周鼎.交响.西安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3.
[4]伊沙木丁•阿巴克力.浅谈油画风景写生教学//《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9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
[5]王醒宇.油画课程与教学研究.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关键词:福建;风景油画;地域性;特点;写意
0 引言
风景油画作为舶来品,它已慢慢融入中国社会,渗透寻常百姓家之中,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在这大好形势下,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风景油画家的困惑。例如“架上绘画死亡论”等,对中国的风景油画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作为一个地道的福建青年油画学子,笔者便想借这次机会深入探究福建风景油画的地域特点,研究福建风景油画今后的发展方向,坚定福建风景油画家的信心,不致迷失。
1 福建风景油画
1.1 福建风景油画的传入
福建风景油画所呈现的特点离不开地域性对它的影响。福建地处东南一隅,地势特征是闽东、闽南为沿海,内陆是盆地,闽西、闽北则多为丘陵。福建与东南亚国家毗邻,更与港、澳、台地区有着无法斩断的地缘、血缘关系。福建历来人才辈出,文化空间分布上也呈现多元性,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而中国的风景油画是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通过到西方学习的艺术学者们传到国内的。福建也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门户政策,受到了早期港口开放的影响,为艺术学者们创造了良好的出国条件。在与国外的频繁交往中,西方风景油画也随之较早地传入福建,与福建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等地域特色“碰撞”、融合,并在相互的影响渗透中得到了丰富的发展。绘画注重交流与实践,福建油画家们面对交流越来越紧密的艺术圈,从实际出发审视自身,在吸收“异质文化”的基础上秉承兼收并蓄的态度,与时俱进,采纳新的艺术观念,使福建风景油画形成了一个多元的新局面。
1.2 福建风景油画的发展
(1)福建风景油画的先驱者谢投八。谢投八(1902~1995),福建漳州市人,是我国著名的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谢投八先生留学法国学习西方绘画艺术。作为福建美术教育和风景油画的先驱,他在对福建美术教育建设或是个人艺术造诣上都取得了突出成就。风景油画《故乡的冬日》是谢投八先生1934年在厦门美专工作时创作的,画面一改原先严谨工细的特点,展示了大胆奔放的用笔。这种笔触同时带有中国大写意的山水画意境,虚实处理张弛有度,用色凝练,很好地体现了谢投八先生风景创作中的构图能力与捕捉瞬间自然风光的审美追求。我们还能从这幅画中看出福建闽南的地域性特点对其内容、色彩与作品中建筑物的影响。
(2)福建风景油画的前辈们。高一呼(1933―),湖南益阳人,尽管高一呼不是福建人,但他1961年从浙江美术学院毕业后便来到福州,并将自己的精神寄托在福建的山水中,在福建画坛上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和代表性,并且为福建美术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由于长时间生活在福建,高一呼的血液之中都已融入了福建的地域风俗,创作了大量以福建为题材的风景油画。例如,《武夷之晨》《鼓山远眺》《榕树》《榕树下》《老东街口》等。其中,被视为其代表作的《闽江边的小渔船》就展现了烈日下福建沿海的风光。他用极富生命力和韵律感的笔触来表达江水的变化和空气的透视,用冷蓝色与橙黄色形成的互a对比来表现渔船在光照下的夺目色彩。画面的张弛、虚实充分体现了高一呼的观察力、概括力以及对物象色彩关系上的熟练把控。高一呼的艺术生涯深受福建沿海风土人情的滋养与熏陶,其严谨的写实造型渗透出细腻而抒情的表现性,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带有福建特点的抒情写实主义画风。
薛行彪(1944??―),生于福建福清,是福建油画界十分具有影响力与代表性的油画家。他自1965年毕业于福建师院艺术系后,先是到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进修油画,1995~1996年间又被聘请到日本名古屋艺术大学做客座研究员,回国后便到福建任职、任教。薛行彪追求“超以象外”,积极探索写意油画的“笔、韵、气、势”,力求将传统理念与现代意识融合。他的写意风景油画讲究用笔和节奏,在乎色彩的搭配对比和画面的“点、线、面”构成,画面让人感到富有乐感、节奏感,这是他讲求的“韵”。就如他在《早春(闽侯)》中展现的初春时节冰雪消融、大地回春,就是结合了轻盈灵动的笔触用透亮纯洁的颜色来表现的,透露出春的生机“灵气”。薛行彪曾如此说过:“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福建艺术家。”在他的这一系列作品中,不论是海边渔村还是城市高楼,不论是闽江沿岸还是乡间榕树,都丰富了我们的视觉,并使笔者这个福州人产生了眷恋家园的情感共鸣。
(3)福建风景油画的传承代表。王辉(1956-),生于福建福清,是福建师大艺术系美术专业78级的学生,闽北是他生命与艺术的起源,他的作品中尽管风格有所流变,但他骨子里带有的闽北山区生活的经历和人文环境对他思考习惯的影响都会潜藏在他的画面中。就如《通往牛迹潭的山道》,便是他饱含对闽北家乡深情所创作的最重要的风景油画的开篇之作,并入选了全国六届美展。在经历早期写实风景油画后,王辉先后创作了《山灵》《静静的岩岸》等充满意境的作品和《穿越峡谷》《岁末》等思考历史、人生哲理主题的作品。王辉勇于突破,在探索的过程中领悟到介于具象与抽象的创作风格,闽北特有的地域文化总能在他自由畅快的横涂竖抹间隐约显现。
(4)福建风景油画的特点。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的性格修养和所处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画家在一个地方长期生活,他们一定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感情,画家的性格、习惯、思考方式便会受到影响,就会在他们的风景油画创作中体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经过对以上几位福建风景油画家的分析,福建风景油画的特点就是带有很明显的地域特点,受南方地域的熏陶,在风景油画色彩的感觉上有着优秀的天赋,即色彩感;在造型上不似北方的严谨,而更显轻松写意,侧重追求情感的表达,即写意性。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福建风景油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于地域性特点。
2 立足民族地域
近年来,中国风景油画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冲击,“架上绘画死亡论”甚嚣尘上。要想中国风景油画不致“死亡”,我们就必须立足于民族地域,追求民族化、本土化。这就要求艺术家们必须坚持“以我为主”,把自身的个性、生活经历、文化素养融入创作中,不是盲目跟风、盲目推崇西方的一切艺术,要基于本土文化和人文环境的审美,否则就会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失去内在发展力,真正走向“死亡”。在全球化、多元化的今天,更要对此引起重视。
3 结语
通过这篇论文,笔者对福建风景油画的发展过程和代表画家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色彩感与写意性对福建风景油画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注意对其进行巩固加强,并和我们福建天然的地域特色联系起来,使它们成为福建风景油画的鲜明特点。只有立足民族地域,兼收并蓄,我们才能不被外来的错误因素所影响,才能更坚定、更有信心地将我们的艺术之路走下去。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写实油画;边缘线;虚实;表达规律;艾轩
画家艾轩是中国最受美术爱好者欢迎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深受广大美术爱好者追捧和研究。本文主要介绍艾轩对油画中边缘线的表达规律,以供美术爱好者同仁鉴赏。
一、艾轩油画简介
艾轩,生于1947年,是我国著名的写实人物画家,擅长于画高原人物,以刻画小女孩居多。196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0年以来,六次参加全国性美展。创作了大量的题材的写实油画人物作品,是享益海内外的画家。艾轩的写实人物画,长以写实小女孩为主,描绘高原灵动地带的女孩形象。展现的是她们的内心世界,她们或者倚墙而坐、或者独立旷野。艾轩创作了一系列的高原作品,抒发作者想表达的一种孤独的情结,主要是抒发自己内心世界的感情。因此,他的作品与其说是风情画,毋宁说是他内心的独白。艾轩的写实油画创作,将绘画的各个要素表达的都很突出,比如人物造型、肤色的处理、质感的表达以及边缘线的把握,每一样都经过作者仔细的推敲。细观艾轩的油画,在所有技巧中,对边缘线的表达很吸引观赏者的眼球,也很值得广大美术爱好者借鉴。
二、艾轩油画中对边缘线的表达规律
1、明确各个部位,不同的部位边缘线有一定的区别
观察艾轩的写实油画人物,会发现画面中每个部位的边缘线都被画家区分的很精确,没有一丝的混淆感。在有些美术爱好者看来,不同部位的边缘线同属一类,所以在描绘的时候很容易按同类去描绘。显得较呆板,以至于使写实油画达不到更高的层面,而艾轩则区分准确,表达到位。以艾轩写实油画人物为例,正面的小女孩可以分成这些部位:面部轮廓线、五官的内外边缘线、头发的外边缘线、服装的边缘线等。每一部位的边缘线都有其独特性与独立性,与其他部位的边缘线不尽相同。这里试以脸部边缘线和嘴部边缘线来做比较,脸部边缘线要比嘴的边缘线相对清楚、明晰。嘴的边缘线分三个部位,指上下唇相合呈“一”字的部分,和上唇线以及下唇线部位,这三个部位中间那条线最清楚(以嘴唇合拢为例),下唇线次之,上唇线相对最轻。通过观察到这些微妙的区别还需将其理解准确的描绘出来,画家艾轩对边缘线的理解运用达到的境界可以说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是屈指可数的几位写实画家的一员。画写实油画有很多时候在于悟,悟到哪里境界就在哪里。模特是相同的模特,在写实画家冷军的笔下的风格是超越了照相机的写实,在画家艾轩的笔下,是一种凄凉的唯美的写实,而在写实画家王沂东的笔下是一种带有民族风味的唯美写实。都是因为他们对绘画的每一种要素的独具一格的理解和把握,包括对边缘线的理解和把握。和王沂东相比,艾轩更愿意将边缘线处理的对比技巧明显而张扬,而王沂东则更愿意将边缘线描绘的含蓄而内敛。在我国有很多初学者甚至将边缘线处理的与明暗交界线相混淆,这是非常明显的错误,更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解读艾轩的油画,能够从中学到他绘画的精髓,从而为自己的创作获得更高的感悟。
2、单一部位里面边缘线也会表达各异,各不相同
观察艾轩的写实油画,发现单一部位里面存在虚实对比,整体的部位与部位之间也有虚实对比,并将宏观虚实对比与局部虚实对比的区别表达做得很到位。由于边缘线是有一定的长度,如果将边缘线的虚实画成一样就表现不出画面的空间感。在艾轩的油画中,我们会观察到其表达单一部位里的虚实变化总是分出层次感:最实、最虚、次实、次虚这几个层面。比如:脸部边缘线分出最实、最虚、次实、次虚变化,眼睛的边缘线也分出最实、最虚、次实、次虚变化,头发、衣服等都会分出几个层次变化。但从整个人物来观察,面部以及头发等仅属于局部的范畴,中国写实派大家都强调整体对画面效果的重要性要超过局部虚实的对比的重要程度。整体的虚实对比,即整体的部位与部位之间的综合虚实对比,与单一部位的虚实对比的不同之处相当于主体与副主题、旋律与副旋律。一首曲子总会有的迭起,也会有最舒缓的清音,但每种旋律中又有与低谷的局部差别。在艺术面前,理论与实践就如同凿冰,一旦凿通便一通百通。在艾轩油画中我们能够窥见其对整体虚实的处理规律也是分清最实、最虚与次实次虚的层次变化。虽然这种层次变化规律与局部虚实层次规律的理论相同,但在实际中却有宏观与微观的变化与区别。在整个画面中,是将人物的头发画的最实,还是将脸部画的最实,或者将服装画的最实,画家都会仔细推敲、精细考察,总会表达的整个画面和谐完美。这好比构图中的疏密对比法则,整体的疏密对比和局部的疏密对比应结合起来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如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运筹于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
3、宏观大气,相得益彰,核心是把握好虚实
在整个人物的边缘线中,我们很容易辨别出画家将那里画的较实,将那里画的较虚。能够观察到几种、几十种甚至几百种虚实变化,也会轻松驾驭表达这些虚实变化。但这会让初学者头疼,只有找到其中的宏观虚实把握规律和局部虚实把握规律中的脉络,才能真正了解虚实的对比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通常人们的判断是先需注意整体的虚实,然后在整体既定虚实部位的前提下划分局部的虚实层次变化,这样一来,整个虚实的思路就会很明晰。顺着这种思路去理解艾轩的油画就会有很大的共鸣。
艾轩油画无论从技法经营上亦或造型处理上以及色彩的运用方面都远远地超出同代的其他画家,他对边缘线的表达尤其引人注目,当今社会的美术爱好初学者们,对于学师们的美术作品,或许会找不到合理的理解思路,希望通过本文介绍,使大家能对油画中的边缘线表达规律加深理解,从而把握油画的绘画技巧。
【参考文献】
[1] 吴冠中.形式与内容(吴冠中文集).上海:文汇出版社,1988.
[2] 何奎.油画形式语言探索[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3] 童庆炳.艺术创作和审美心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4] 魏运成.油画语言的中国精神[J].装饰,2003.12.
[5] 仝武帅.油画语言发展与创新的实验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6] 许以冠.正法・真意――李铁夫油画语言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论文.2013.
【作者简介】
[论文摘要]由于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师范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继承及油画的民族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拟从以上两点出发,着重讨论高师油画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油画教学、创作中。
民族文化是指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创造的带有民族特点的文化。我国的民族文化,一般是指中华民族经过历史的洗礼而继承下来的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特征的,被人民大众普遍接受的,以儒、道、释文化为主的文化。高师院校的美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多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继承及油画的民族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师美术专业油画教学过程中传播民族文化非常有必要。
一、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1.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奠定基石。当前,国内正大力宣传中国油画的民族性,并有“中国油画”之提法。油画来源于西方,中国的油画家们要想超越西方,须以民族性为宗旨,在油画创作中融入民族文化精神及元素,才有可能把理想变为现实。正如潘公凯先生所说:“当前中国艺术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波及全球的后现代文化所带来的表现形式的危机,更是当代中国文化的精神自觉问题。在全球化的文化整合过程中,如何发现和重新建构中国文化的根本特性,使中国艺术在主流风格和总体倾向上坚持自我民族的文化根基和内在精神的发扬光大,在后殖民主义跨国际的语境中自主地发掘出文化的新精神、新生命、新形态。这是着眼于中国油画发展的未来,将中国油画放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去考察思索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项十分迫切的工作。”
油画始创于西方,西方早期古典油画多以基督教及希腊神话宗教故事为题材,正是这种对宗教题材的表现,显示了西方绘画的民族性。西方现代油画虽强调个性,但仍能反映西方人的民族意识,反映西方画家在自身成长环境中所拥有的民族情感。自油画传入中国以来,促使其民族化一直是中国艺术家们的奋斗目标,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赵无极等大家在此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用西方绘画材料来表现中国绘画的意境,或将中国绘画精神引入油画创作,令人耳目一新,使中西文化在小小的画布上得到了融合,油画的民族性得到了体现。西方有达·芬奇、凡·高、塞尚、毕加索等世界级的油画大师,而就目前中国油画现状来说,要产生大师,必须在继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挖掘出文化的新精神、新生命和新形态。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未来灵魂塑造者的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将会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对于高师美术教育工作来说,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增加民族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民族文化对油画创作的重要性,才能使这些未来美术教师们有着中国文化的自觉精神,并将之传播开来,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道路奠定基石。
2.改变学生忽视民族文化的观念,增加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总体来看,国内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对民族文化知之甚少。笔者曾就此问题做过问卷调查,发现81%的学生不知道道家的创始人为老子;89%的学生认为京剧至少在明朝就已诞生;100%的学生不知道“玄武”为何物,多数学生听说过“青龙”与“白虎”,但不知道二者在古代曾代表过方位,属于“四灵”,而知道二者的原因,还是因为港台影视剧中常出现这一说法。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固然跟西方文化的渗入有极大关系,但跟学生对民族文化漠不关心的态度也是分不开的。另外,学生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这些文化,而不少年轻教师对此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其本身民族文化知识也不够丰富,无法给学生以很好的指导。民族文化的缺失,从侧面反映了现代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减弱及民族生命意识的衰退。一些学生的写生水平很高,但自己作品中出现民族文化元素时,却难以说明,或者一知半解,与其绘画水平差距较大。高师美术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随着高师美术专业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学生的绘画基本功及文化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再加上民族文化的缺失,这些未来的教师,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文化传播者,是当前高师美术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
虽然学习油画必须立足于西方油画传统,必须进行严格刻苦的古典技法及基本功的训练,但是文化知识的欠缺,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造成很大障碍。美术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将民族文化授之于课堂,将民族文化同油画写生、创作等进行结合,改变学生忽视民族文化的观念,增加学生民族文化知识,为未来中国油画事业的发展打好基础。
3.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对于美术专业学生来说,缺少创造力预示着在未来的专业发展道路上不会有太多收获。中国民族文化,历经几千年的考验发展至今,充分说明其有着非凡的创造性。因此,民族文化渗透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儒、道、释三教的影响下,中国人有着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强调“格物致知”和“中庸”之道,主张“以和为贵”,在此类思想的影响下,派生出一些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如剪纸、皮影等。将中国民族文化所包含的这些表象事物及内在的精神实体,渗透到油画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知道“格物致知”“实事求是”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又可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其创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油画大师米罗、康定斯基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并从中汲取营养;凡·高则对与中国文化同源的日本文化十分着迷,进而使自己的绘画风格受到相应影响;塔皮埃斯在其文章中提及中国智慧和佛教,以及佛教所兼容的所有印度思想相交融而诞生的艺术对自身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作为非形式主义绘画大师,其部分作品所具有的水墨意蕴,足以说明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总之,在油画教学中渗入民族文化元素,对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将民族文化渗透到油画教学过程中,除了能够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道路奠定牢固的基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外,还能在促进学生专业发展方面具有以下作用:一是使学生区分中国油画与西方油画的个性区别,自主选择艺术方向,进行艺术探索,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寻找创作素材,为其毕业创作积累经验;三是使学生知道艺术创作同写生的本质区别,要想创作出好的作品,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四是让学生知道艺术创作是一个艰苦的艺术实践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成果,必须要加倍努力;五是使教师与学生有着更多的交流话题,促使学生大胆尝试,教学更具互动性。
二、高师油画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的尝试
1.高师油画教学中民族文化传播的内容及指导思想。油画教学中的民族文化渗透主要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形式上直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特别是艺术方面的各种图形、文字、构图方法、节奏、动作;二是通过形式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来体现民族艺术精神及生活,将传统文化有目的、创造性地转化成艺术力量。
艺术实践是一项相当复杂的活动,它是一种开放的、多元的行为。在高师油画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时,应注意把握好以下指导思想:一是要注意将被使用的民族文化元素,包括材料、图形、符号、价值、思想、行为等,在保持本源的基础上,加以重组或改造,使其成为具有创新意义的事物,这要求学生对民族文化要有本质上的了解;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总结民族艺术的创作规律,突出各种民族文化元素所具有的精神实质及其适合表现的题材;三是中西方文化,特别是绘画方面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中国传统绘画强调以“意”写“形”及以“形”表“意”,以“意”来追求“忘我”和“无我”的境界;现代西方绘画虽然极为追求“个性”,但就本质而言,其所表现的“形神”“气韵”等方面同中国传统绘画仍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要将二者很好地结合,必须要有扎实的民族文化理论基础。
2.高师油画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的具体实践。要在高师油画课堂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首先必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如水墨画的表“意”手法及其精神实质、“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观念的实质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历程、中国一些传统图形所包含的民族情感及其反映出的民族生命意识等。其次,要让学生把握好传统文化与艺术创新的关系,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同时,也必须在创新思想的指导下继承传统。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以下尝试:一是组织学生进行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风格的静物油画写生,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讲解所摆静物的文化特性,并教授学生不同的表现技法,如古典画法、厚薄画法、刀法、肌理法等,使学生掌握油画的材料工具和基本技法;二是在油画风景写生课程中,加大对学生地文化历史的介绍,特别是一些以古建筑闻名的写生地,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房屋建制、建筑特点、图案的寓意以及色彩在中国民族文化中的象征性等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三是在油画人物写生课程中,可以让模特穿着民族服饰,并向学生讲解中国不同民族服饰的不同特点及其对色彩的偏好,为学生的油画创作打好基础;四是在课堂教学中,组织一些主题性创作,要求学生将与主题有关或者有相同寓意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创作之中;五是将毕业设计中创作课部分内容提前介入,加大“写意”在教学中的分量,通过对学生讲解水墨写意的风格及现代油画中的一些作品所具有的中国文化特性,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为其将来从事教书育人工作打好基础。
张XX教授关于《高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专题讲座,针对当前教育热点问题,使我对高效教学的概念有一个清楚的界定,了解了高效课堂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高效课堂的实施方法,对我指导课堂教学有现实意义。XX老师的《美术教育论文写作》务实有效,帮助我在美术论文写作时的观点树立、论点佐证,同时他为我开启美术理论探究的路子。陈XX教授《美术从技术走向艺术》,帮助我清晰地判断纠结在美术创作与辅导的两个观念,知道美术辅导时,自己在做哪方面的努力,同时明确了艺术创作最重要的元素是唤起学生的艺术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具体二:师德得到砺炼
本次培训,我看到好多令人感动的场景,我们中学员老师突然生病,XX老师立刻开自家车送老师去就医,其他老师相互照顾,体现了骨干教师良好的师德风范。在学习中大家相互帮助,不分彼此,将温情留在课堂。特别是本次培训黄XX老师做的《差点教育》,让我扭转了对差生的看法,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从尊重个体生命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个后进生,承认其个性差异,努力教师“差点”转变成“优点”,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具体三:专业技能得到锻炼
作为术科教师,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以及掌握本领域的专业技能一直是我们不断追寻的东西,我如饥似渴地吸吮着本次培训专家、教授带来的营养,周XX教授娴熟的国画人物技巧深深的烙在我印象中,他寥寥数笔就将写生人物栩栩如生的表现在画面中,同时他边画边向我们传授要点,如何把握结构、虚实关系、笔墨表现等,他毫无保留,我只恨时间过得太快。方少华院长的油画人物写生,同样展现了华师优异的师资实力,他落笔肯定,形体把控到位,虚实相及,从普通的裱画布到人物的整体色调都能耐心传授,他还使我对油画这一艺术语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罗XX教授的《xz主题摄影》镜头语言特别丰富,他让我置身异域高原,对xz人文有深入的认识,特别是罗教授的治学专研精神,深深使我感动。通过这些名家指导,我的专业视野得到提升。
具体四:交流获得共享
关键词: 高校美术教学 油画创作 创作教学 指导
油画创作在高校美术教学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为学生将来艺术风貌的形成确立正确的努力方向,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教师在创作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多年创作教学的经验,我以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为学生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写生是艺术创作之源
现代社会各种信息传媒高科技产品都很发达,以至现在很多从事油画艺术创作的人都已经习惯于借助数码相机和电脑,忽视了写生在创作中的重要性。陈丹青指出,这些年来,写生与临摹有可能被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轻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生更是逐渐贬值,大家就对着照片画画,写生已经在画家实践中全面退场,“30年来,全国院校师生的写生能力,一代不如一代,而事实上第一代的写生仍没有过关”。事实上也是如此,面对照片和对着实景写生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写生是面对实景当场完成作品。常进行写生可以破一破自己旧有的套路,熟中求生,刺激麻木的神经。要注意,写生是个积极的、进取的、探索的状态,不能变成钻套套、进框框,如果变成一面下笔一面追忆伟大的画家是怎么画的,一面仰慕前人总结的规律是如何不朽,写生过程就变成了复习功课,写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习惯的用色、习惯的构图都是坏东西,又是随时都在滋生的、十分顽固的坏东西,它们把活生生的艺术家拖进因循守旧的死水,扼杀感受,窒息创造力。写生还可以让艺术家和生生不息、永不重复的生活对话,去感受前所未见的阳光,去体验那些奥妙无穷的境界。尤为重要的是,经常写生能激发画家的创作思维和热情。据说苏里科夫在冬天的雪地上看见一只低垂的乌鸦,便激发了《女贵族莫洛卓娃》的创作灵感。
二、研摹大师,品味经典
西方油画在经历了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象征主义、表现主义、野兽派、抽象派、超现实主义及其他众多的流派演变直到现在,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绘画艺术语言。同时,欧洲各国在各个时代都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画家,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作品,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的内容,这些都是我们学习西方绘画的宝贵财富。西方美术史上,如提香,文艺复兴画家达・芬奇、安格尔、米开朗基罗,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无不是从前辈艺术家那里汲取了大量的绘画技巧和宝贵经验,而后成为各个时期的艺术巨匠。近代的譬如分析立体主义代表画家毕加索早期学习阶段也是通过大量观摩塞尚、凡・高、高更、劳特累特等艺术家的作品,从中领悟到油画的独特魅力,并由此创作出大量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艺术作品。中国油画百年亦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如徐悲鸿、林风眠都是先虔诚地学习和借鉴了西方绘画的不同风格和流派,然后结合自身的文化传统,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从而奠定了各自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离开西方绘画本身的传统谈论油画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多从西方艺术大师作品的学习中磨砺绘画技巧,汲取营养。
三、油画创作教学中个性化语言的培养
选择何种艺术手法和载体已经有了非同以往的自由。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和先辈们成就的样式已变成资源,给大家提供参照。绘画必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田克盛说:“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的意思。”真要做到这样并不容易,自己的语言和意思究竟是对是错,没有人会随时为我们准备好可以鉴别的标准和答案,要靠自己在艺术实践中去体验,提高审识能力,从而实现自我表现选择的目标。
对于绘画者来说,首先是选什么样的题材作画,决定于他被什么感动。印象派大师毕沙罗说:“要在大自然中选择最适合于你自己气质的主题。”只有表现自己最熟悉的生活,表现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寻找自己内心的感受,才是决定一幅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大师列宾在青年时期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当时列宾在完成毕业创作《睚鲁女儿的复活》后便在俄罗斯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也为他赢了不小的声誉,同时他也获得了为期三年出国进修的机会。但当他把在法国学习三年期间完成的作品带回俄罗斯展出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这位当时在俄罗斯已经享有盛名的天才画家从“艺术之都”巴黎学习回来的作品竟没引起什么反响多少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后来,列宾回国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誉为批判现实主义的泰斗。列宾在后来回忆道,法国的这段学习创作经历,只是让他在绘画技巧上取得了进步,很难有真实情感的流露,俄罗斯才是他艺术创作的源泉。
其次,无论是什么样的艺术,它最终都要传递某种精神,艺术品才具有精神性。在一件油画作品完成之前的整个艺术实践过程,是充盈这位艺术家的全部人格精神和艺术品格。从画面来说,没有艺术家精神因素的渗入与导引,就不会有形式、色彩的有效组合。油画语言的“个性化”这一问题正是现代油画讨论的一个方向。不少人认为是独特的笔触,或有人物的变异,或是色彩的独创,这些所谓的“表现主义”就是个性。其实不然,刻意的“表现主义”只是表面的现象,并不是实质。画面表现力来源于画家最根本的情感和表现欲望,而不同的形象则能体现出画家不同的审美个性和艺术品位,这才是一种“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一件艺术品是由艺术家的人格精神、技术精神、创造精神融于一起打造而成的。因此我认为“个性化”语言的培养必须建立在自身的真实情感上,而不是追求表面的形式。
最后,要勤于写生,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素描还是色彩,写生才是我们进行创作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研摹西方大师的经典巨作是学生快速取得绘画技巧和创作经验的捷径;恰当的题材选择和个人真实情感的表达是作品成功的重要保证。不可急于刻意追求所谓“个性化”语言,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的个人天赋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绝不会与别人完全雷同,换句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情感在生活中是抒发内心精神的一种冲动。每个人的经历、对事物的认识看法均有所不同,因此对于表现对象所要抒发的情感必然也不同,由此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当然会各有不同。适合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并能贴切地表达出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感受,就是体现出了自己最好的艺术个性,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H.H.阿纳森著.邹德侬等译.西方现代艺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2]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3]皮道坚.美术创作与论文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