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理财理念论文

理财理念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2 17:39: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理财理念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理财理念论文

篇(1)

    关键词:理财专业人员;三层双轨制;证券投资;综合素质

    前言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路程,既有风雨也有成果,最为世人所瞩目的就是中国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成功。在这30年中,中国GDP年均增长达到9.5%,成为GDP增幅的世界第一,这个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中产阶级和豪富阶层在中国迅速形成,并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理财观念从激进投资和财富快速积累阶段逐步向稳健保守投资、财务安全和综合理财方向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个人金融业务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各种理财产品、理财服务层出不穷,人们的理财观念有所转变,理财需求日益旺盛,理财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开始发展起来[1]。然而与全民理财大趋势所不协调的是,我国专业理财人员的大量缺失和专业素质的不完善。作为为客户提供全面理财规划的专业人士,理财人员应该是一位知识丰富、工作高效、耐心和蔼、待人诚恳、可以向客户提供全面与建设性意见的咨询专家。从这一角度而言,高职院校培养的理财专业人员,应该是顺应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了解中国国情与中国金融市场特点,具备实践与理论双轨、道德素养与职业操守兼备的综合素质型人才。

    这里所说的“综合素质型”主要包含四点要求:一是道德素质,包括对理财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的观念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二是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较强的心理承受力、成功的信心、良好的竞争意识与应变能力等;三是业务素质,包括广博的知识面、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等;四是技能素质,包括资金管理技能、财务分析技能、风险防范技能、产品组合技能、理财建议与规划技能等[2]。

    从以上素质能力培养出发,高职理财专业人员的培养应是一个全面立体的教学过程。

    一、课程体系重在突出四大职业模块。

    首先,高职院校的理财专业学生的主要学习地点仍然是校园,主要学习技能的手段也是课堂教学。因此,理论教学要符合综合素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就必须设计合理、计划全面、有的放矢。

    所以,培养综合素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必须构建新的理论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要突出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来抓;强化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教育;突出专业认知能力、思考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明确综合职业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由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种素质相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培养思路;将就业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教育的全过程,特别体现职业认知、职业准备、就业和创业引导的新理念

    据此理念,新构建的理论课程体系,由四大职业模块所构成:职业素质能力模块(即职业思想道德)、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模块、职业知识与能力模块、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模块。

    (一)职业思想道德模块。

    主要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市场经济理论教育、理财规划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就业择业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等。

    (二)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模块。

    主要是学习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使在校学生获得在投资

    理财领域内从事第一个工作、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必要知识、必要技能,为在校学生今后工作提供充分专业准备的、形成现实动手能力的知识和技能,如基础会计知识和技能、经济学知识和技能、运筹学知识和技能、财政学知识和技能、经济法知识和技能、商务谈判知识和技能、现代金融学知识和技能、国际金融知识和技能、公共关系学知识和技能,以及为本专业提供基本支撑的大学英语、专业英语、高等数学、财经应用文、计算机基础、数据库、计算机安装维护等应用性知识和技能。

    (三)职业知识与能力模块。

    主要学习本专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如公司理财知识和技能、个人理财知识和技能、投资学知识和技能、证券投资知识和技能、期货投资知识和技能、理财实务知识和技能、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以及统计与调查预测等应用性知识和技能。

    (四)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模块。

    主要学习能使在校学生具备在其未来职业生涯各阶段都可以继续学习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态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理财咨询实务、实用合同范例、市场营销实务、公共关系实务、管理心理学、普通话、口语艺术、社交礼仪等[2]。公务员之家

    通过理论课程的四大模块设计、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理论教学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合理完善的人才培养构架。这就如同建造房屋时,要先搭好脚手架才能平地起高楼,此处的模块理论课程设计就如同脚手架,理财专业学生由此接受培养,犹如高楼一般逐步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技能训练重在构建“三层双轨制”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最大的特点是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多,为了使学生在求学期间尽可能与社会同步、与专业挂钩,校内的技能训练可以采取“三层双轨制”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三层双轨制”,是一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以综合素质为基础、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技能培养新模式。“三层”是指按课程间内容的依存关系分为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综合技能三个阶段;“双轨”是指理财能力训练和投资能力训练同步进行。

    第一层:专业基础技能培养。

    理财能力训练:基于《理财学》课程;训练内容主要是理财的基本原理、公司理财和个人理财基础知识。

    投资能力训练:基于《投资学》课程;训练内容:投资学概述。

    第二层:专业技能培养。

    理财能力训练:基于《理财实务》课程;训练内容为课程单元训练等。

    投资能力训练:基于《证券投资》、《期货投资》等课程;训练内容主要为证券投资工具、证券交易流程、证券行情解读,期货交易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等。

    第三层:职业综合技能培养。

    理财能力训练:基于“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书”的培训课;训练内容主要是根据风险计量判断风险大小、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个人所得税筹划策略、个人养老规划、个人财产分配与传承、财务计算器的应用等。

    投资能力训练训练:基于校内《投资理财综合模拟实训》和校外生产实习;实训内容为中国宏观经济分析、证券投资工具、证券交易流程、证券行情解读证券交易的各种技巧、证券市场运行、期货交易的操作程序及各种管理条例等。

    通过三层双轨制的教学,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明显得到系统地提高。

    三、教学方法创新,将课堂教学变为场地教学。

    课堂教学是最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老师和学生可以面对面,学生不仅能够听到老师在讲什么,还能够感受到老师肢体、语气、表情等等带来的信息,而且有了问题可以当场提出得到即时的回答,做到了零距离的沟通。然而课堂教学也有它不容忽视的弱点:首先,也是最大的弱点就是不能因人施教,要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经济的。其次,学习内容收到了限制。一些训练特点非常强的课程受到的限制尤其大。公务员之家

    作为实践操作性极强的投资理财学课程,如果一味地在课程教学上下功夫,一来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二来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根据教学课程的要求,有些科目可以采取场地教学的方式,比如设置证券大厅,定制电子显示屏,将股票市场的大盘波动即时显示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理财工具的变化和魅力,更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场地教学既克服了课堂教学的缺点,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优点。也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角色进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毕业论文强调专业论文学分制。

    作为具备专业技能素质的理财人员,对于专业的财经用语表述应该是相当熟练的。然而两年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要全面了解和掌握理财讯息和理财用语还是有些难度的。为了尽快让学生掌握这项技能,以及增强理财专业观念。鼓励学生撰写各类财经论文,通过论文的撰写,一是增强

    了学生关于社会经济的关注度,二是加强了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三是为学生的就业申请增添筹码。对于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学校予以承认相应学分,并作为理财专业的重要教学成果。

篇(2)

河北金融学院教学改革项目:投资理财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

【摘要】

本文从投资者教育的困境出发,分析我国理财教育的现状指出高校理财理念教育的普及化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高校普及理财理念教育的几点建议:对于财经类专业和非财经类专业差异化的理财教育内容和方式;设立理财理念教育的通识课程;开展投资者教育讲座等方式。

【关键词】

投资者教育;理财理念;财富管理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投资者”,但由于“投资者教育”的缺失带来的投资盲目性严重影响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更是给金融市场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高等教育中普及理财理念教育是解决投资者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投资者教育的困境

困境一:现代财富管理中强调投资者教育,财富管理者对投资者的教育往往时间短且存在很多难以很快解决的问题,比如投资者在被提示风险的前提下仍然陷入“跟随狂热”中或在同一个风险问题中反复,无法认清现状和目标。这是因为已经形成的观念和定势的存在,使财富管理者也陷入了反复进行投资者教育的困境中,使财富管理的效率低下。因此,投资者教育仅仅在财富管理阶段开始还远远不够。许多投资者在接受了财富管理服务后表示“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原来是这样”等等。可见投资者也认识到了自身的投资理念的缺乏。困境二:根据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体会,很多高等学校的学生对理财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但实际中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和批改学生有关理财方面的论文可以看到,学生对于理财的认识还停留在产品和技术的角度,认为理财就是理财产品或投资股票等,存在很大的误区。从课堂教学学生的兴趣来看,个人理财选修课程报满的情况就反映出学生对理财方面却存在强烈的求知欲望。华侨大学对福建省几所重点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信用卡消费情况及理财观念的调查中发现,有59.86%的学生希望能接受相关的理财培训及教育以便规划自己的财富,积累理财经验,有75.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没有提供适当和足够的个人理财教育,对学校理财教育的满意度偏低[1]。困境三:“互联网+”使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接触到了理财,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理财服务,选择理财产品,坐等收益。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如何选择理财服务,如何选购理财产品,更不要说分析自己的情况后再选择了。而盲目选择的结果往往带来的不仅仅是投资者本身的资金损失,这种风险还会借助于互联网的作用快速扩散和放大,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后果,也会让更多人丧失对投资和理财的信心,不利于理财行业的发展,更不利于全社会的理性投资。

二、从国外理财教育的发展看我国理财教育的现状

(一)国外理财教育的现状和发展

早在1983年,美国德州奥斯汀大学就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商业计划竞赛。2005年英国政府发起一项中学学生做生意的计划,要求所有12-18岁的中学生必须参加为期两周的商业培训课程。美联储与财政部、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银行家协会等政府组织及100多家企业一起组成了个人理财入门知识联盟(Thenationaljumpstartcoalitionforpersonnelfinancialliteracy),以提升美国年轻人的个人理财能力。该组织还给那些为提高年轻人个人理财素养做出杰出贡献的社团组织颁奖[2]。可以看到在国外发达国家,理财教育不仅仅是贯穿一个人成长的全过程,而且也受到了政府和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

(二)国内理财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观念的制约,“理财”在我国出现也是最近10年的事情,而对于在高校中开展理财教育更是起步晚,发展慢。在众多高等院校中,关于理财课程的开始往往是有限学科有限专业才设置,作为选修课程的一般也要求财经相关专业限选,这对于理财理念的普及非常不利。在走出校园后,往往是不具备财经专业背景的学生才更需要理财方面的帮助,他们不具备基本理财理念,对获取理财帮助的渠道又不熟悉,往往容易陷入前面所说的那三种困境中。而对于财经专业的学生来说,实际上在未来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从事理财相关行业,而且即使是从事财富管理行业,作为财富管理者也并不需要样样皆通,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更趋向于协同,借力于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士的帮助,实现全方位的财富管理。因此即使是财经专业学生也不必要求人人都精通财富管理的方方面面,而理念教育则是必须的。

三、高校理财理念教育的普及化发展的必要性

理财理念的教育现在已深入人心,很多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在教育孩子如何理财。但是这种理财教育应该说只是基本的财务或储蓄教育。在没有掌握一定的投资基础知识之前,理财教育也只能停留于此,也就是说受教育人在成为投资者的路上才刚刚起步。而对于高等院校而言,投资者教育就是迫在眉睫的了,因为不难发现现在高校中的学生,绝大部分已经在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甚至期货市场上小试身手,他们对于资本市场的好奇和跃跃欲试使他们已经俨然成为真正的投资者,但实际上,这些行为也仅仅是好奇,出于非理性或是一种冒险精神。如果这样的投资者大量出现在我们的资本市场中,通过一次次失败或者悔恨来成长,不论从效率上还是从资本市场的稳定角度而言都是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目前在高等院校就读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并没有接受过任何理财方面的教育,其投资行为习惯还没有形成,而且18岁以后是人的投资理念的升华期,可塑性很强。孙凌霞,马国振等在《对我国高校理财教育的反思》中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投资者理财教育对其投资观念有正面的影响,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对于提升他们的投资观念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此时良好的投资者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财理念,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面对投资机会时可以更好把握,面对诱惑时可以有效抵制,面对投资问题时可以冷静思考,找到自己和家庭所真正需要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品。此外,高校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人对其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对一个学生的理财理念教育往往可以带来整个家庭理财观念的转变,这对于整个社会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和正确的理财方式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作为为社会输出高级人才的高等院校有责任对学生或者说是未来的投资者进行基本的理财理念的教育和培养,对其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成为合格理性的投资者具有重大意义。

四、高校普及理财理念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建议对非财经专业开设有关理财理念教育的选修课程。课程内容设置可以与财经专业理财课程相区别。比如仅就理财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家庭财务报表等内容做讲解,也可以适当综合财务分析,消费心理学,行为金融学,保险学基础等课程的基本知识。在教材选用方面,可采用可读性强趣味性强的书籍作为课程用书,有利于激发非财经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理财课程本身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于有财经专业背景的学生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方式,重点提示案例背后隐含的理财理念和方法。综合财经课程体系中的相关课程内容,既可以启发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又可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三)可开设全校范围内的理财理念通识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自主学习,定期在课堂中与教师讨论的方式进行。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内容的难易程度上要有区分,以适合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选择其适合和感兴趣的内容。

(四)在发生投资相关时事时,可临时增设投资者教育讲座,从时事出发,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发现投资事件中的关键点和应遵循的基本理念。这样的方式对于财经专业或非财经专业的学生都较适合,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大学时期是获得人生第一笔收入的最后准备阶段,是创造财富的出发点,也是理财的起步阶段,高等学校担当着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合格投资者的重要使命。投资者教育在高校的普及是势在必行的,对大学生进行理财理念教育对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作者:徐丹 单位:河北金融学院金融系

参考文献:

[1]汤国英.高校学生理财教育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35):10-11.

[2]肖璐.美国个人理财教育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金融与经济,2006,(4):32-33.

[3]孙凌霞,马国振等.对我国高校理财教育的反思[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7):9-11.

篇(3)

一、大学生理财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

(一)大学生理财教育课程应以科学的理论构建作为铺垫 该理论建构应综合运用经济学、金融学、保险学、财政学、税收学、财务会计学、消费经济学、消费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法学等基础理论。

(二)大学生理财教育课程应将先进的理财理念贯穿始终 沃伦・巴菲特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1956年,他将100美元投入股市,50年间创造了超过400亿美元的财富。2008年,其位列全球富豪榜次席。他是这样认识理财的,即“一生能够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投资理财,钱找钱胜过人找钱,要懂得让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因此,在大学生理财教育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让大学生树立“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理财光明正大”、“理财的目的――梳理财富,增值生活”及“富翁――源于节流”等。大学生理财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让大学生自觉地用这些理念去指导自己的行为。与此同时,要彻底消除大学生在理财上的种种误区,如“我不需要理财”、“没财可理”、“等我有了钱在理财”、“靠理财一夜发家致富”、“会理财不如会挣钱”和“理财就是买股票、买保险”等。

(三)大学生理财教育课程重在训练与提高大学生理财实践能力 “授人以渔”应成为大学生理财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菲尔德对美国大学生设计了专门的“1+1+1”的理财模式,即学会贷款――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学会兼职――让“增值”为以后的超前消费埋下伏笔;学会投资――为今后的个人理财“投石问路”。通过教育让大学生明确理财的三个重大环节,即攒钱(理财的起点)、生钱(理财的重点)、护钱(理财的保障)。

(四)大学生理财教育课程的实施要形成全方位的教育格局 大学生理财教育涉及到大学生经济活动的所有领域和场所。在发挥学校教育优势的同时,还要通过家长、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家庭和社会培养学生先进的理财理念、正确的理财习惯和适用的理财技能,形成大学生理财教育的合力。在学校教育中,不仅要充分发挥理财教育课程的独特作用,还要善于利用学科渗透、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形成全方位的理财教育格局,从而提高理财教育的成效。

二、大学生理财教育课程体系的特点

(一)发展性我国理财教育的历史传承过程具有发展性。我国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的主流文化,与同时并存的对金钱的崇拜心理,造成公众矛盾的心理状态,长时期内压抑人们理财素质的提高。解放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客观上也不利于公众理财素质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理财实践异常活跃,理财教育理论严重滞后,社会呼唤理财教育尽快发展和完善,实现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主体性理财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理财素质。任何素质的发展都离不开主体的积极参与。受教育者素质形成过程就是观念、知识、技能等内化的过程,不通过学生主体内部积极性的调动,这个“内化”就不可能实现。因此,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积极参与理财实践活动。

(三)实践性 理财教育来源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并为个体的、社会的经济实践活动服务,因此具有突出的实践性。首先,理财教育目标是实践的。理财教育目标既包括对学生观念、知识的培养,也包括对学生技能和行为的锻炼,归根到底是知、情、意、行的统一,落脚点在学生的经济行为上。其次,理财教育过程是实践活动。理财教育实践包括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的大量教育活动,贯穿于理财教育全过程,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是学生理财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最后,实践能力是理财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只有受教育者面对经济生活情境,其观念、知识转化为经济行为,潜在的理财素质变为显性的理财实践行为,才能认识和评定其理财素质水平。

(四)开放性 科技发展、知识激增、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的事实,不断丰富着理财教育活动的条件和环境,使理财教育活动的领域不断扩展,形式日益多样,水平逐渐提高。有鉴于此,理财教育要加强课程建设,与时俱进,根据学生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动态,及时地吐故纳新。

(五)动态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通过相关的学习、训练和不断的理财实践,大学生的理财水平会不断提高。理财教育的动态性要求,对个体理财的培养过程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前后衔接和协调一致。

三、大学生理财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一)设定课程教育目标,明确课程教育内容具体包括:

(1)设定课程教育目标。理财教育目标是对理财教育结果的预期规定,是理财教育过程的起点,具有定向、激励、调节、评价的功能,是理财教育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和首要环节。大学生理财教育的总体目标:使大学生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先进的理财理念,掌握科学的经济、金融、财务、会计、投资等理财基础知识,具备理性消费、科学理财、有效投资的基本能力,成为适应社会要求的经济主体。

(2)明确课程教育内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课程要以大学生理财理念的建立、理财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理财水平的提高为目的,以学科自身知识体系为依据,按照大学生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频繁接触的现实问题来明确课程内容。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一是理财先导――建立理财理念。通过理财教育帮助当代大学生建立先进理财理念,同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理性的消费观、自觉的投资观、积极的创业观,牢固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团队协作意识,以及创新进取、百折不挠的心理素质。二是理财基础――传授理财知识。要向大学生传授理财必备的基础知识,如经济学知识、财务会计学知识、货币与信用知识、利率与汇率知识、金融学知识、与个人理财有关的财政、税收知识和政策、法律知识及网络理财知识等。三是理财方法――训练理财技能。通过培训使大学生系统掌握完整而科学的理财流程,帮助大学生构建适合自己的理财模式,指导大学生“开源”与“节流”的方法和技巧,让大学生熟练掌握攒钱、生钱和护钱的技能。四是理财工具――分析理财项目。通过分析帮助大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理财产品,如储蓄、保险、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国债、彩票、机会与风险并存、黄金等。

(二)做好教学基本建设,夯实课程教育基础具体表现在:

(1)明确课程性质与编制教学计划。大学生理财教育课程应定性为大学生公共必修课程。以4学分、80课时为宜。在学校的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大学生理财教育课程可以列在“公共课”(“两课”)板块之中,也可以列入“素质课”板块之中。在条件尚不具备的学校或专业,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将其作为选修课程;第二步,待条件较为成熟后,再将其确定为必修课程。

(2)编写教材与制定大纲。在没有《大学生理财》教科书之前可以组织有关专业教师编写讲义,试用中不断地对之体系和内容进行充实和完善,然后将其编写出版成教材。在此基础上,再编写本课程教学大纲,以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及课时分配办法等。

(3)编写习题与案例集。要组织力量编写配套习题集。习题的类型,既要有知识型、理解型,又要有方法型、问题型、实务型。每一章(节)内容讲授之后,都要及时地进行习题训练,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将大学生理财典型的成功与失败案例汇编成集,印发给学生,供其借鉴。

(4)开发网络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将有关教学文件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开发上网,形成大学生理财网络教学资源,面向全体大学生开放,以增强大学生学习理财知识的主动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如从网上下载并指导学生参与有关模拟炒股、炒汇、炒期货、炒黄金软件。通过这些模拟操作,一是加深学生对上述理财产品的认识;二是积累经验,为今后的实际操作打下基础。

(5)采用有效教学方法。大学生理财教育课程的施教要努力做到:一是形成以学习辅导、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为主的教与学的模式。在该模式中,学生是主角,教师的任务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知识和能力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辅导。二是采用“课程论文”、“小组作业”、“课堂练习”等形式,使得学生掌握利息(存款、贷款)的计算、资金成本的计算、理财工具的收益计算等,以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培养提升学生的认知和智力、知识转换能力以及操作能力。三是采用“课堂圆桌会议”、“案例讨论”等方式,通过对各种类型的理财实际案例的介绍和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财实际的认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对各种途径中获取的知识进行辨别、理解和评价,不要求学生死记概念和观点。四是利用计算机作为教学辅助工具。通过教师和学生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互动和反馈,如教师在网上提出演练和实践问题,引导和鼓励学生及时提出、讨论和解答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如让学生学会利用各种网络资源获取知识和信息,学会利用各种数据软件建立模型,学会利用各种教学媒介拓展知识,学会运用个人理财软件。

(6)建设好师资队伍。由于大学生理财教育目前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师资队伍,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刻不容缓。包括:一是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计划应明确师资队伍建设的数量、素质和结构目标,提出目标实现的途径、措施和时间。二是加强师资培训。可采取组织教师参加校外学术研讨活动、理财课程进修班、境内外理财教育考察活动等途径。三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办法。选派优秀年轻教师到理财一线去实践、顶岗实习、挂职锻炼,并从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单位聘请理财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定期讲学。四是加强学科研究工作。教师应当在“大学生理财教育”科研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最新教学成果在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三)搭建课程实践平台,强化课程实践教学具体包括:

(1)建立理财教育实验室与实践基地。力争形成“内外并举,功能互补”,即在校内建理财教育实验室,如设立金融实验室,购买证券投资模拟软件系统,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或实务证券投资;建立“校内银行”,将银行的各主要岗位设立齐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去体验如何存款、如何办理并使用信用卡、如何贷款以及如何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等。在校外,建立实践基地,定期地组织学生去见习、实习及调研等。

(2)开展理财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学校要充分利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成立大学生理财协会等社团组织,精心组织社团各种活动。如对大学生进行“财商测试”活动;组织模拟股市(银行、保险公司、实业公司)活动;开展“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活动等。同时可以组织大学生收看财经频道的精彩理财、财经节目,让学生及时获取国内外财经动态、投资理财资讯及公司运作管理等方面的最新信息和观点。

(四)建立课程评价体系,做好课程评价工作 课程评价是确认课程教育的“教”与“学”效果,从而判断既定的课程教育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在实施大学生理财教育课程评价时,要始终坚持五个“结合”的原则,即“理念与目标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评价时要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客观表现作为评价的基础,并对学生将来在真实生活中的表现具有一定的预见价值;评价内容要丰富、全面而系统,包括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学习和实践的方法、技能掌握、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等;要将评价看作是调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从而形成“教学相长”良性互动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篇(4)

一、现代公司理财观念转变的主要类型

现代公司理财观念的转变是公司内部条件改变和外部环境变化的结果,同时也是公司理财观念的进步和时展的客观要求。不同的公司由于各自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不同,其理财观念的转变状况也有所不同,从公司发展的一般情况出发,现代公司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的理财观念转变类型:

1、从盲目追求权益资本筹集向合理筹资结构观念转变。从资本成本最低化的筹资原则出发,公司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权益资本特别是发行股票筹资,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在所有的筹资形式中股票筹资的资本成本是最高的。但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初期,由于证券市场的不规范、大股东内部控制以及管理层的舞弊等原因,使得众多的上市公司不按照规定向股东分配股息或因经营不善难以向股东进行分配,使得权益资本变相转化为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随着我国对上市公司治理力度的加强、对证券市场规范化建设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的不分配、会计信息失真和大股东控制等弊端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违规操作以及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已经难免退市的惩处,公司的筹资理念正在发生着重大的改变,正在逐步由盲目追求权益筹资向讲求筹资成本的最低化和筹资结构的合理化转变。

2、从单纯追求成本控制向实现全面内部控制观念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的许多公司存在对最低成本法的误解,把最低成本法归结为“公司内部节约、挖潜、改造等”,把一定生产经营条件下的生产成本最低作为追求的目标,其结果造成了不讲求规模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成本观念具有动态的含义,最低成本原则的本质内涵应是追求规模经济下的成本相对最低,不讲求规模经济和最大经济效益的成本最低是没有意义的。在公司的理财观念中,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成本控制,认为内部控制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这种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存有偏见。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高技术产业中,公司内部控制应是全方位的控制,除成本控制外,还应包括:现金流控制、物流控制、商品流控制、人才流控制、生产过程控制、管理过程控制、组织机构控制等等,是一个完整的控制工程,而且最优的公司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个各种控制活动协调发展、优化配置、实现最大控制效率的动态控制系统。

3、从不讲信用向不断提高诚信观念转变。信用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公司的信用观念相对比较低下,公司中为了短期利益不讲求信用的现象比比皆是。为规范市场行为,我国公司亟需增强信用观念,这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减少或避免三角债、偷漏税金等现象,促进公司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等具有重大意义。公司信用观念的创新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公司只有建立良好的信用观念,才能不断适应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对我国公司理财观念与行为的影响,不断建立和完善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公司市场竞争的良性循环和高速发展。

4、从经验性理财决策向科学性理财决策观念转变。理财决策是公司财务人员在财务目标的总体要求下,通过专门的方法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遴选出最优方案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理财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手段。长期以来,我国公司的理财决策停留在定性决策为主的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公司理财决策提出了科学化、规范化、定量化、民主化的要求,把决策效果提高到了决策工作的首要位置。公司的理财决策不能再停留在低效率、高风险的状态,而是提高到战略决策的位置,使公司的全体人员都来重视理财决策,参与理财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理财决策的有效形。

5、从追求经营的安全性向风险导向经营的观念转变。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与收益并存,呈现正比例的变化趋势。公司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取较高的收益率就要有敢于承担风险的意识。但是,敢于承担风险并不等同于冒险,公司经营者承担风险的能力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是经营者自身素质与经验结合的结果。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大多公司的风险意识淡薄,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差,再加上我国开放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公司的经营者自身素质相对较差等。公司的经营长以安性为目标,追求无风险经营,这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是相违背的。现代公司的经营者应面对市场的挑战,在经营中培养自己承担风险的能力,在面对风险、规避风险的过程求得高收益和快速发展。

6、从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向重视人才和促进技术进步的观念转变。在公司原有的理财观念中以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使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弊端明显地显露出来,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不考虑风险的大小、不与投资进行比较以及容易引起短期行为等弊端,使利润最大化理财目标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人们已经认识到短期的利润最大化不会促进公司长期的发展,往往会适得其反。公司竞争的核心不是短期内利润的多少,而是人才的竞争以及技术的进步,公司只要有了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才是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的理财观念已经开始由片面地追求短期利润的最大化,向争夺人才以及先进技术转移。

7、从负债经营观念向资本运营观念转变。我国公司理财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开始从国外引进了负债经营的观念,根据西方的理财理论公司负债率应保持在50%-70%之间为宜。公司负债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负债的节税效应和资本的规模效益加速资本的运营与扩张。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育成熟,公司的经营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负债经营转向资本运营转变,即把公司的全部有形和无形资产均看作是可以增值的价值形态的资本进行经营,通过资本购并、控股、股权交易等多种方式实现公司资本的迅速膨胀,彻底改变了公司过去单纯依靠自有资金积累发展公司规模的经营观念。目前资本运营已经成为现代公司规模扩张与发展的主要手段,资本运营的观念正在现代公司中形成和成长。

8、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向讲求综合效益的转变。追求经济效益是公司经营的根本目的,长期以来,公司追求经济效益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降低。公司在自然资源开采方面,由于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资源的开采效率,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对资源造成了破坏;在产品生产方面,存在着资源利用的浪费,生产排放的“三废”对环境也造成了污染,生产的产品不适合市场需要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在生产力布局方面存在着重复建设的现象,以及布局失衡、不讲求规模效益等问题。因此,在我国现代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象。公司的效益观念应该是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体。现代公司的理财观念也应逐步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向实现综合效益的共同提高转变。

二、现代公司理财手段的创新

根据西方国家的财务理论,公司理财以筹资、投资和现金流为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引起公司理财观念转变的同时也促进公司理财手段的创新。从我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实践考虑,现代公司应主要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财手段的创新:

1、筹资手段的创新。公司传统的筹资以接受直接投资、公司留利、借款和商业信用为主要方式,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使得国外的许多新型筹资方式逐步引入我国,目前在国内公司中已经开始使用的新型筹资方式,主要有:融资租赁、风险投资、天使资金、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及可转化债券、发行专项基金、BOT、补偿贸易等。这些筹资方式在改变着我国公司的决策者和经营者的理财观念,把资本运营作为主要的经营方式,并且许多高新技术公司也在探索更加新型的筹资方式,如并购筹资、组合筹资、概念筹资等形式。

2、投资手段的创新。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公司的投资范围逐步扩大,投资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投入实务资本参与利润分配和以项目投资为主要方式的投资理念受到冲击。公司生产经营投资已经不再是公司投资的唯一方式,以公司运作为投资对象的资本运营投资以及股票、债券、基金、期权、期货等投资方式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高;在投资的形态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技术投资以及人力资本投资已经成为公司投资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司投资的范围也有当地扩展到外地,从国内扩展到国外。投资手段的创新是在公司理财观念的影响下产生的,又反过来使公司的理财理念进一步升级,从而使公司的发展速度以及规模扩展程度发生超常规发展。

3、分配手段的创新。长期以来,公司的剩余利润一般是由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凭借其所持有公司股份来参与分配。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逐步成为公司总资本的一个构成部分,凭借其评估价值在总资产中的比例参与公司利润分配。技术进步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使公司的获利来源也由生产经营领域扩展到多种渠道,并且使许多公司的非营业利润扩展到大于营业利润的程度。同时,参与公司利润分配的对象也在不断随之发生着变化,其中以人力资本参与公司利润分配成为一种重要的方式,也是公司未来利润分配的一种必然趋势。另外,在上市公司的分配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非投资性的特种股票在限定的条件下参与公司利润分配,也使公司利润分配超越了物质资本所有者的界限。总之,公司的剩余利润分配,影响着公司的发展,关系到各方面的利益,分配手段的创新目的在于促进公司的持续发展。

篇(5)

什么人适合读EMBA?读EMBA会带来多大的现实价值?随着8月底复旦大学首届121名EMBA毕业,有关EMBA的话题讨论频频在媒体曝光,而答案则是五花八门,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郑苏芬从一开始就对读EMBA认识充分,她的目的直接而明确:“开阔业务视野、丰富管理知识、提高领导能力、建立和拓宽人际和业务网络。”这是二年前她作为学生代表在复旦大学首届EMBA开学典礼上的发言。而今,她对自己当初的阐述更有一番深刻的体会。

近二年的学习生活给予她的实在太丰富了,而谈起学习的体会,娴雅的郑苏芬一下变得眉飞色舞起来,对参加复旦EMBA的学习所带给她的益处如数家珍:“第一,老师提纲挈领地授课,使我在很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掌握了课程的理论,了解国际前沿实践;第二,同学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层面,大家在课内课外的交流,带来了各行各业的信息;第三,结交了许多愿意真心实意帮助我的朋友。”郑苏芬认为朋友是最大一笔财富,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吗!

能够回到阔别已久的校园,对任何人来说都会是一件倍感幸福的事。但是,对于郑苏芬这样的大龄学生,享受幸福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一大笔的学费投资外,投资更大的是精力和体力。”身为董事长的郑苏芬工作本已十分繁忙,为了学习,她更是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了,就连“五一”、“十一”这样的长假,都不得不呆在家里看书、写论文。

在特别忙、特别累的时候,郑苏芬是否也曾经后悔过,会问自己为什么要去读书?听了这一问题,郑苏芬的回答却很干脆:“从没有过。相反,觉得EMBA学习的过程不够长,其间的幸福还未来得及享受就稍纵即逝了。”

细细领悟,无论从学习的初衷,或是从学习的感悟,EMBA的学习,不仅是郑苏芬对自己的最大投资,更是其价值理念―注重提升专业价值的最佳体现。

自谦家庭理财 “一片空白”

谈起家庭理财,郑苏芬笑称“一片空白”。这是否多多少少会让兴业基金的投资者有些失望,确切地说更多的是诧异:自己不理财,又如何领导有“理财专家”之誉的基金?

对此,她解释道:“这很大程度缘于我的职业:一来身为证券从业人员,有种种的投资限制工作忙没有时间,二来工作忙没有时间身为从业人员,有种种的投资限制。”

郑苏芬是后第三届大学生,1983年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会计系,1995年始进入资本市场领域,先后从业于兴业证券和兴业基金。在此之前,她在福建省审计厅担任审计工作10年之久(是福建省第一代审计工作人员)。

正是因为崇尚专业理财和价值投资的理念,身为审计专家的郑苏芬,对企业存在问题看得特别清晰,故而与许多获利机会失之交臂。最典型的是当年福建一拟上市公司发行职工股(信称原始股),许多亲戚朋友纷纷向她推荐,郑苏芬因对这些企业知根知底,认为不具备投资价值,便一一谢绝了。哪知过了几年这些职工股上市时无一不“乌鸡变凤凰”,一二元的股票后来都卖到了30、40元。尽管如此,郑苏芬并无丝毫懊恼,她始终坚信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理念。

也许,上帝之手在冥冥之中早作了安排。郑苏芬虽然错过了职工股,却让她选择了证券这个充满活力、刺激,并让她热爱的行业作为自己的新职业。

从此,身为“局中人”,国家相关法规规定证券、基金从业人员不得买卖股票和基金,郑苏芬更是严格遵守着这些从业规则。因而,在当前中国理财渠道相对狭窄的环境下,对其理财的“一片空白”便多了份理解,少了份诧异。

然而,细谈之下,郑苏芬的“一片空白”则过于自谦。在福建省审计厅工作之时,身为国家机关人员的她为支持国家建设投资过国库券,以现在的利率看,当时在高利率时买国库券算是一笔成功的投资。此外,坦言无心涉足房地产投资的她,却在无意间搭乘了上海房价飙升的“快车”,并在“换车”过程中赚了一票。

在2002年初,郑苏芬由于工作原因从福建调至上海,而到了上海,第一件事就是找一个住所。她首先看中了浦东碧云社区的一个楼盘,每平米6000元出头点。听说这里的房子卖得特别好,她稍一犹豫就买下了,犹豫的原因是房型不大符合她的要求。几个月后,附近另一个楼盘开盘,正巧有她需要的房型,于是她又订下了另一套,她原本只是希望届时可用原价卖出第一套住房,没曾想到几个月后的房价已开始上涨。虽然朋友们都看好该地段的房价,建议她将房产作为长期投资,但她一再谦虚地认为自己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也无心对上海的房价做深入的研究,所以在拿到第一套住宅的产权后,她随即就将它转让了,无意间竟也小赚了一回。

谈及上海楼市,对于当前上海房价“高处不胜寒”的境地,郑苏芬有其独到见解,并依旧看好上海的房地产:“上海仍驶在‘快车道’上,想到上海发展的人也越来越多,投资上海房产风险不大。”不过,在谈及她本人为何不涉足房地产投资时,她笑称自己不是房地产业的专家,古人云“术业有专攻”、“专而精,广而疏”,在社会专业分工日益精细和发达的今天,郑苏芬表示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基金持有人投资理财,为基金持有人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

理财相信专家

对于投资理财,郑苏芬的信条是:理财要相信专业。“理性、科学、稳健专业理财助您兴业!”这是她对《理财周刊》读者的寄语。

她认为,中国基金业的发展历史很短暂,普通投资者对基金的认识还很不充分,加上社会信用体系亦不完善,不少人不愿意让别人为自己理财,她建议中国的普通投资者要信任基金的专家理财。专业分工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和必然,基金公司的专业就是投资与理财,在投资理财上,基金公司具有专业优势,拥有专业的投资团队、专业的研究能力、专业的风险控制体系、专业的信息技术平台以及专业的管理和制度保障,正是凭籍着这种专业理财优势和理性、科学、稳健的投资理念,使基金公司有可能创造更高的投资回报,并培育一种先进的理财文化。

虽然,2001年的基金黑幕,以及2003年基金一路高歌的价值投资理念在2004年受到极大的挑战,基金尤其是开放式基金遭遇了一波又一波的寒流,但是,在弱势中,基金的业绩优于大盘,基金专家理财的优势也得到体现,基金公司的投资管理能力逐步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她认为,专家理财是未来家庭理财的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美国基金市场中,个人投资者是基金的最大持有者,在2002年底,个人投资者占据美国共同基金资产的75%,近50%的家庭拥有基金,基金成为家庭金融资产中,仅次于直接持有证券资产、养老金以外的第三大金融资产。现在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储蓄存款总额一直在攀升,相信愈来愈多的投资者在认识到投资基金的益处后,将会加入到投资基金的行列中来。

篇(6)

关键词:非财经类院校;研究生;理财观念;理财能力

近年来,探讨大学生理财观念及行为的文章层出不穷,却鲜少有人对研究生的理财观念及行为进行相关的研究。研究生与本科生不同,他们的就业期待更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和学业压力更大,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研究生可进可退,进可继续深造,退可找个体面满意工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在钻研自己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投资理财,理财是学生的后勤,后勤搞好了,才能更好的投入学术研究。美国理财专家克特・康宁汉有句名言:“不能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即使拥有博士学位,也难以摆脱贫困”,所以,洞察和把握研究生理财观念及行为已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人理财观念及行为的形成是多方面的,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都会对理财观念和理财行为造成影响,但是学生作为特殊群体,长期生活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且非财经类院校的研究生所占比例远远高于财经类院校,他们很少关注理财知识,接触理财内容较少,因此非财经类院校对研究生理财观念及行为的影响更应进行深入探究。

一、研究生理财现状的调查

前期本人针对天津等地区高校的研究生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了解情况如下:

(一)平均月生活费

从数据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有23.81%的天津市研究生的月生活费在800元以下,有12.38%的研究生生活费在1200到1600元之间,在1600到2000元之间以及2000元以上的生活费的学生仅占6.67%和4.76%,而52.38%的研究生月生活费在800到1200元之间,可见相比于2015年天津市最低工资标准1850元而言,研究生的平均月生活费相对较高。即使如此,大多数被调查对象依然表示生活费比较紧张,甚至入不敷出。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知,大多数研究生对日常消费缺乏合理的规划。

(二)生活费主要来源

对生活费来源的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生活费来源主要有奖学金、助学金、兼职、投资理财、家人提供与自主创业等几种方式,但绝大多数研究生的生活费主要还是由家长提供,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学生利用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兼职报酬补充生活费,仅有6.66%的研究生能够通过投资理财或者自主创业来获取收益,虽然所占比重很小,但也相对乐观。相比于本科生来说,研究生克服了收入来源与收入渠道相对单一的问题。

(三)生活盈余利用

对于研究生生活盈余的利用主要有购物、储蓄、旅游、个人爱好发展、娱乐消遣、考证进修、投资理财、恋爱和其他等几种方式,综合排名在前三位的是购物,储蓄和旅游,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研究生没有投资理财意识,这说明研究生对于理财的实际参与度不高,他们更倾向于将生活费盈余用于购物和旅游,属于享受型消费,而用于投资理财却是极少数人的选择。除此之外考证进修也排在倒数位置,由此可见,研究生消费水平较高,但缺乏合理规划;消费领域全面,但是学习发展类型消费不足。

二、研究生理财现状分析

(一)理财习惯分析

对于研究生的理财习惯,文章进行了记账习惯和预算习惯两方面的考察。在记账习惯的调查结果中显示,有60.95%的同学选择不记账但心中有数,偶尔记账的有27.62%,而从不记账的有6.67%。预算习惯方面,选择做详细预算并执行的学生只有1.9%,大致做预算,并能按照预算进行消费的学生有61.9%,而预算形同虚设和不做预算的共有36.19%。由此可以看出近一半的研究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学校理财教育不足,及学生自身理财意识薄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理财能力分析

针对研究生所接触过的或打算接触的理财产品进行了相关调查,得出以下总结:(如图1),研究生对于理财产品,选择余额宝、基金和股票的居多,这说明研究生对于理财有初步的了解;而选择互联网理财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的研究生相当有限,说明这一类研究生对于理财了解不够深入,态度比较谨慎;也有少数研究生选择黄金、期货、外汇、分红型保险等理财产品,反映了研究生对于理财产品的选择呈多样性;还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没有接触过理财产品。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可能出于以下原因:虽然部分研究生对理财有一些兴趣,但是由于其经济并没有完全独立,缺少理财资本,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可能是因为其缺乏理财意识,没有认识到理财的重要性;还可能是因为忙于学业,没有多余的精力进行理财或者是其对理财没有兴趣。

对于研究生可接受的用于投资的最大金额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最高投资额在5000元以内的学生占47.62%,;选择金额在5000元到10000元的范围的比例为27.62%;在1万到5万的范围内比例为15.24%;最后在5万以上的范围中,只有不到9%。研究生资金有限,没有做到完全经济独立是投资金额小的主要原因,但是调查结果依然可以说明,大多数研究生同本科生一样属于风险规避者。

(三)理财观念分析

首先,从对理财的重视程度来看,71.43%的学生认为研究生理财是非常必要的,这从正面说明了研究生对于理财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其次,从对现有理财产品的涉及程度来看,18.1%的学生有兴趣并且已经涉及,49.52%的学生有兴趣,但是缺少资本而没有涉及,进一步验证了上述观点,即资金不足影响研究生投资理财;再次,从对理财产品的看法上看,非财经类院校的研究生涉及的理财产品已经从基本的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涉及到股票,基金,黄金,债券,期货,外汇等多种形式,这也可以看出研究生涉及的理财领域越来越广泛,理财观念与日俱增。

三、非财经类院校投资理财教育现状

由下图(图2)可知,非财经类院校的研究生主要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获得理财知识,自主学习获得相关知识的占46.67%,这说明大部分研究生有自主学习理财知识的意识;通过学校讲座老师授课获得理财知识的仅占17.14%,反映了非财经类院校对研究生理财知识的获取还是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这说明,学校给予学生的理财知识非常有限,非财经类院校缺乏开展投资理财教育等相关活动,形式主义较为严重,因而对研究生的理财能力的提高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

为了了解学校对学生理财行为的影响,我们分别在学生从课堂中获取的理财知识、学生从课余生活中获取的理财知识以及学生对学校理财教育的满意度这三方面进行了考核(如表1)。从下表中可以看出,非财经类院校理财知识课程的设置非常少,只有少部分学校略微涉及;大部分非财经类院校的研究生希望学校多开展一些有关理财的课外活动,但其开展的途径较少;虽然有少部分学校开展了理财教育活动,但是可能由于其宣传力度不足原因等导致活动开展的效果并不理想。在本次问卷调查中,仅有非常少的学生对学校的理财教育感到满意,这说明非财经类院校缺乏对学生理财知识的教育与引导,进一步体现出非财经类院校的理财教育滞后,缺乏完善的理财教育体系。非财经类院校研究生有意愿了解更多的理财知识,参与更多的理财活动,但学校在这方面缺乏重视,学生对学校理财知识的教育不满意。

探究上述非财经类院校现状出现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非财经类院校没有足够的重视研究生的理财教育。大多数理工院校,王牌专业是其重点发展的方向,他们把大部分的科研经费和教育支出花费在实验室的建立和试验器械的购买以及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的投资理财能力缺乏必要的指导。

第二,非财经类院校财经方面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年轻教师所占比例低。在非财经类院校中,很多老师自身的理财能力不强,因此给予学生理财投资的建议也十分有限;另外,大多数高校在评选教师的职称时,更加看重教师的学术成果,主要表现在论文和学术专著的发表数量,对实际教学中的实务教育方面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四、改进研究生理财观念及能力的相关对策

研究生理财意识薄弱,消费习惯不佳,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希望可以引起学生自身的重视,毕竟无论什么专业,理财问题是我们终将面对的一个问题,它将伴随着我们未来的发展规划,因此良好的理财习惯定会使我们受益终生。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应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四方面给出相应建议:

(一)学校方面

学校应重视学生的投资理财教育,一些活动的开展不能只局限于财经类专业学生,更多的应该鼓励非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参加。学校创立的理财社团也不能只在自己学院的小圈子活动,举办的一些理财知识竞赛、企业模拟经营大赛、理财创意大赛等应该鼓励全校人参加。学校也应该加强财经类教师的师资力量,多招聘一些有证券投资经验或者有银行工作经验的资深教师。在课程设置方面,开设更多的投资理财教育课程,让更多的学生能接触到理财,课堂上,要多讲些实例,多些互动,理论联系实际,拉近学生生活与理财实践的距离。

(二)社会方面

理财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资助,大部分研究生手头较为宽裕,可是没有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理财习惯,导致他们在生活上捉襟见肘,所以社会应该形成一个良好的消费风气,通过电视媒体及广告大力提倡正确的消费方式;并且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应该帮助大学生理财,多设置一些风险较小,资金投入量较少的理财项目供研究生选择。高校研究生虽然大多投资额小,但不失为一个潜在市场。

(三)家庭方面

加强家庭教育,从小树立孩子理财意识的理念。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向孩子传输正确的消费理念并与孩子分享理财经验;家长应该适当关心孩子的理财与消费情况,对孩子不合理的理财行为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并给以正确的引导。

(四)学生自身方面

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自身的观念,研究生理财之所以重要,并不在于资金是否充足,而是它可以帮助我们养成正确的理财观念,因此首先应在生活上做出合理消费规划和理财规划,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其次,研究生也应该在课堂上与老师多互动,激发教师讲课的热情,加强与老师的交流。第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很多软件能够培养研究生理财能力,研究生要用勇于接受新事物,善于利用这些软件来提升我们的理财能力。

参考文献:

[1]邹晓涓,严飞.大学生投资理财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4(01).

[2]庄丽.“90后”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及问题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02).

[3]刘秋英,陆丽丹,赵晓庆,葛威.大学生理财现状研究――基于湖南省的调查 [J].财会通讯,2014(03).

[4]张淑云.大学生理财现状及培养策略 [J].财会通讯,2010(07).

篇(7)

[论文摘要] 本文界定基于理财柔性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内涵,构建基于理财柔性的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动态一体化模式,进一步分析其实施机制:财务战略预算管理和期权管理。 

 

一、引言 

 

随着财务实践和理财环境的不确定性剧增、日益复杂,财务战略风险管理越来越成为财务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柔性是为处理不确定性而设置的、提高系统以变应变的能力。因此,从财务柔性的角度管理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相关概念,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邓明然教授认为:“企业的理财柔性是快速而经济地处理理财活动中环境变化或由环境变化引起的时时、处处不确定性的能力。这种能力由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组成”。赵华教授进行进一步研究,认为理财柔性还包括财务系统的协调能力。赵华教授认为:“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是一个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风险测度机制,通过适应变化、利用变化和创造变化处理动态环境和不确定性,以提高动态竞争能力,并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思维模式、决策制定和控制活动。” 

 

二、基于理财柔性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内涵界定 

 

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理财柔性、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特征,笔者认为,基于理财柔性的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是指:在对财务环境不确定性系统分析的前提下,以理财柔性为导向,以财务战略预算柔性和期权柔性为路径,通过利用变化、创造变化处理动态环境和不确定性,减少财务战略预期和实际的差异,提高企业动态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价值创造能力最大化的一种动态思维模式、决策和控制活动。 

这一概念体现以下特征: 

 

1.理财柔性指导性 

本文的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最基本的特征是理财系统的柔性基础。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的柔性基础是指,强调通过提高财务系统的柔性能力,包括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协调能力,进行财务战略风险动态管理。一方面通过提高和整合财务组织柔性、财务能力柔性、财务资源柔性及财务活动柔性,主动利用变化、制造变化和创造变化,处理动态环境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强调权变意识、学习创新意识,激发财务系统人员乃至全员的主动性,使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成为全员自觉自愿的行动。 

 

2.状态依存性 

基于理财柔性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强调与财务战略环境保持动态一致性,尤其是关注企业财务系统内外资源、能力和环境的耦合,动态保持财务战略风险管理过程与财务战略环境的协同性。当环境轻微变动时,财务战略按既定战略行事,体现财务战略对行为的指导性;当环境出现较大变动时并影响全局时,必须利用机会,甚至创造机会,对财务战略做出调整,提高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的效能。 

 

3.整体性 

首先,作为管理对象的财务战略风险是由各种财务战略风险因素耦合而成;第二、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的长期性、动态性和复杂性决定,必须对财务活动的各个方面、全过程、全员进行整合管理;最后,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括财务战略风险的预测、评估、测度、管控和信息反馈,并且管理过程必须具有前瞻性,以保证管理的有效实施。 

 

4.在目标上体现持续价值增值性 

基于理财柔性的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是一种战略价值观,着眼于长期策划的思维方式和理念。其最终目标是,当理财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理财系统及时耦合财务系统和财务环境,动态平衡财务战略报酬与风险,保持资金的长期有效均衡流动,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基于理财柔性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动态一体化模式 

 

基于理财柔性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实质是企业根据财务环境的变迁适时调财务战略,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财务系统柔性,充分提升风险管理效率。其动态一体化模式是:①以财务战略环境分析为起点。通过对财务战略内外环境的分析,综合考察企业财务战略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机会及威胁。②核心是高效耦合财务资源、能力、组织、活动、文化五种柔性同理财环境不确定性。通过财务柔性与理财环境的有效动态协调,主动适应变化、制造变化应对变化。③以财务战略预算管理机制、期权管理机制为路径,对财务战略风险进行动态预测、评估、测度、预警、控制。④最后通过信息反馈系统动态调整。若财务战略实际同预期一致,则保持原财务战略和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方案;若不一致,则要及时动态循环对环境环境分析,耦合理财柔性与财务战略环境,再次对财务战略风险管理进行预测评估、测度、预警和控制,调整财务战略预期与实际的差异,最终实现企业持续价值最大化。

四、基于理财柔性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有效实施机制 

 

1.财务战略预算管理机制 

财务战略预算机制是财务预算的编制、实施和考核融入理财柔性思想,通过财务战略预算的柔性功能,有效协调财务资源、能力、活动,主动应对企业理财环境不确定性,动态调整财务战略预期与实际结果的不一致,控制财务战略风险,最终实现企业财务战略预期目标。内容如下:①首先设立扁平化的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提高财务系统各部门信息沟通的及时性、有效性,是财务战略预算动态调整的组织协调柔性保证。②树立权变意识,设立适度的财务战略预算方法和财务预算指标体制。根据具体需求,采用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使预算具有伸缩性,增加预算的适应性,从源头提高财务预算系统与不确定性环境的耦合性。在财务战略预算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既要设定刚性的财务风险管理指标,还要提供学习和成长、内部经营过程、顾客等反映财务战略长远发展的柔性指标,使财务战略预算更多关注财务战略的未来风险、潜在收益。③财务战略预算的动态风险控制。财务战略预算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对一系列可能出现情况的量化,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变化幅度,对财务战略环境不确定性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和适应能力,具有抵御财务战略风险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财务战略预算具有动态性、战略性,不断关注未来环境变化适时调整,动态测算财务战略预算执行与预期偏差,就有可能超出企业的承受范围时,财务战略预算可进行适时动态调整,以变应变,将财务战略风险调整至可接受水平。 

 

2.期权管理机制 

所谓期权,是一种允许持有者在未来某天或某天前,按照某个特定价格买入或卖出某种特定资产的权利。在期权管理机制下,期权持有者享有权利却不负担执行义务、可以以有限的成本获取无限的报酬,并且充分考虑企业理财活动未来不确定性和风险潜在收益,主动利用不确定性创造价值,体现了较强的财务柔性。 

运用期权管理财务战略风险主要体现在:①套期保值转嫁财务战略风险。当企业理财活动将引起某种财务战略资产出现空头(或多头),预计价格将发生不利变化时,可以买入看涨(或看跌)期权。通过建立期权和标的资产的组合头寸,标的资产不利变动的损失可以从期权头寸的收益中得到弥补,而标的资产有利变动的收益可以通过不执行期权而得以保留。有效地规避价格变动风险, 将企业不愿承受的财务风险转嫁给其他的套期保值者和愿意承受风险的投机者,达到转嫁财务战略风险的目的。②期权战略转换主动应对财务战略风险。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的每个决策过程都是财务战略机会的选择,可以看成一个期权,则企业财务战略风险管理过程实际就是一系列复合期权,其中企业潜在的一系列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决策可看成影子期权。如果企业财务战略活动面临的前景不明确,无法测度财务战略风险或者测度的财务战略风险在企业可调险度之外,则看成是一个终止看跌期权,终止财务战略;如果企业理财系统未来不确定性前景明确,财务战略风险在企业可接受范围之内,企业识别潜在的财务战略管理决策,形成真实的复合期权,企业采取既定财务战略和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方案;如果预测后的财务战略风险介于上述二者之间,企业财务系统在识别出影子期权后,迅速经济地重新配置财务资源和能力,形成新的期权,即新的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决策,使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得到进一步延伸。③通过股票期权制 ,使员工薪酬与企业财务战略风险、公司长期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励他们管理企业财务战略风险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