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2 17:39: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育教学论坛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

篇(1)

此次论坛的顺利举行,得到了各城市教育装备部门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广大企业的鼎力相助,也得到了各界朋友、各位嘉宾的关心和关注。在此,我谨代表论坛理事会,向所有支持、帮助、关注论坛的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本届论坛是教育装备行业内的一次“平等、合作、学习、交流”的顶级峰会,是一次引领中国城市教育装备事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高端论坛,也是一次促进教育装备部门、学校、教育企业密切合作的交流平台。无论是论坛的举办方、发起者,还是参会的嘉宾、代表,或是优秀的企业代表、观众,都分享到了论坛的成果。可以说,本届论坛达成了既定目标,获得圆满成功!

本届论坛在首届城市教育装备合作与发展论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呈现出以下特点:

规模之大:本届论坛由《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主办,知名企业蓝鸽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广州市教育装备中心等14个城市的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共同倡议发起,共有来自广州、深圳、上海、南京、北京、成都等17个全国重点城市,珠海、苏州、佛山、唐山等28个知名城市的教育装备部门及学校、知名企业代表200余人参加。

规格之高:本届论坛的轮值城市—广州本身就是一个极具现代气息的城市,其教育装备的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这也为本届论坛增色不少。广东省教育装备中心薛彪主任到会致开幕词,并对论坛的学术性及对教育装备行业的沟通交流的平台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广州市教育局吴强副局长致开幕词并宣布开幕。本届论坛协办方—蓝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英语辅导电视运营公司董事长张新华先生也到会致词。上海、南京、广州等城市教育装备部门都在主论坛上作了报告。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网件(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德州仪器公司等业内国际知名企业均受邀作技术报告。

内涵之丰富:本届论坛旨在进一步推动“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提升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十二五”期间,教育装备工作的重点是围绕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均衡化开展工作,本届论坛充分领会“十二五”教育规划精神,与时俱进,无论是主论坛还是分论坛,都围绕“实验室建设促进实验教学”“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书香校园建设”“装备标准化建设”等与教育教学发展趋势密切相关的重点议题进行;本届论坛还开展了征文评选活动,共收到论文299篇,通过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有5篇论文获得了优秀奖,为提高论坛学术水准、推动广泛参与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论坛安排了参观广州市特色学校及考察业内知名企业,使各位代表亲身感受到了广州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魅力,充分展示了教育装备在创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强大推动力。今天下午,我们还将驱车前往中国第一个特区城市—深圳,相信我们将能更深的感受现代教育装备的强大感染力。

影响之深、之广:首先,本届论坛参会人员涉及教育装备阵线、教育教学阵线、教育企业阵线,能密切交流、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推动教育装备事业科学协调发展。其次,本次论坛将极大提高主办城市广州在教育装备行业内的知名度,并将有效推动其教育装备事业的发展。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论坛主办方还邀请到了台北市教育局督学以及台北市、高雄市相关学校校长参会,介绍台湾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扩大了交流覆盖面和论坛影响力。

篇(2)

在过去的几年中,XXX老师一直在坚持着主持或参与各项教育课题的研究工作。从学校毕业,进入善耕工作就开始参与“九五”课题《计算机学科教学及辅助各科教学》的研究工作,并主笔完成该课题的结题报告;接着负责“十五”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形态研究》中的子课题《信息技术在辅助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工作,并完成结题工作,同时负责苏州市教育科学立项课题《校园英语氛围的形成对促进学生英语素质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并完成结题工作;随着“十五”课题的结束,“十一五”课题的开始,现在又投入到“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工作。

XXX老师不但注重研究,还能不断地总结经验并撰写成文。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性教学》一文获“全国中小学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暨高中研究性学习研讨会”论文评选二等奖,《网络能为教育做什么?》一文获“网络及工具平台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讨会”论文评选二等奖,《小学校园网建设和应用初探》一文获“全国中小学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暨高中研究性学习研讨会”论文评选三等奖,《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一文获“首届全国中小学网络主题探究暨教育特色网站展评研讨会”论文评选三等奖。

在参与和主持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还积极探究与尝试校园管理信息化的模式,在不断地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信息化管理办公环境,现已逐渐显示成效。20*年善耕校园网正式建成,同期善耕校园论坛也正式开通,该论坛的开通不仅能将信息及时地传递给各位老师,还能提高学校办公的透明化,同时也节约了学校以往印发通知的经费;20*年家校路路通系统在善耕正式启用,该系统的启用大大地提高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频率,同时也减轻了以往老师需要登门家访的压力;20*年善耕博客网正式开通;20*年学校网站全面改版;同年百年校庆网站正式开通,最近又在着手准备开通校园邮箱以及校园QQ能方便教师之间交流的平台。

能够不计报酬与得失的情况下,坚持利用休息时间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培训,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先后进行了:网络浏览、电子邮件收发的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校45周岁以下教师都能独立在因特网上浏览与完成电子邮件的收发;校园论坛使用培训,通过这种培训教师能够使用校园论坛查看相关学校的信息以及能够将自己的需求反馈给相关部门;第二轮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考核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校应参考人员的合格率为百分之百;青年教师的网页制作培训,通过这期培训,青年教师都独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个人网页,并协助班主任老师制作完成班级网页,同时个人网页和班级网页业能定期更新;家校路路通使用培训,通过这种使用培训,教会了教师如何去使用家校路路通平台更快更方便的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新三机一幕使用培训,第一次的培训是针对已配备新三机一幕设备的教室的任课老师,通过培训,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能正确地使用这些设备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地觉得越来越离不开这些现代化设备了。

同时XXX老师还利用假期和休息时间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情况考核和积分制度,该制度主要是对每位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统计,并结合统计情况给教师打一个分值,学校根据该分值的积累,给予教师相应的奖励。

篇(3)

  很多人在写论文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要写参考文献,认为论文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对参考文献也不是特别重视,参考文献的写作对论文来说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可以通过它来看出论文的学术研究价值。下面是千里马小编收集的基因工程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基因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1]贺明艳.基因工程疫苗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11):222,175.

[2]王玉堂.疫苗在水生动物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二)[J].中国水产,2016(5):65-68.

[3]邹伟斌,陈丹,谢少霞,等.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的研究进展[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6,41(4):1-5,8.

[4]田尊明,李祯祺,于建荣.疫苗相关专利的全球研发态势分析[J].生物产业技术,2014(3):66-72.

[5]徐云.转型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新余学院学报,2015(2):11-14.

基因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1]李玲,孙文松.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2):149-15.

[2]朱旭芬,赵小立,丁鸣,金文涛.“基因工程实验”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8:54-55.

[3]任如意,魏继承.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08.6:112-114.

[4]阮小蕾,李华平.研究生《基因工程实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8):62-63.

[5]姜大刚,李静,姚涓.研究生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生物学杂志,2011.28(2):103-104.

[6]马婧,眭顺照,李名扬.园艺专业研究生《基因工程实验技术》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6):152-155.

基因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1]陈观水.农业院校基因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1(18):140.

[2]马静云.基因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07):121-122.

[3]苏泽红,练高建,何淑雅,等.生物科学专业基因工程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化工,2013,40(18):157.

[4]刘晓丹.应用型本科院校基因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交际,2016(02):236.

[5]李晓薇.基因工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创新教育,2016:120.

[6]肖国学.生物技术专业基因工程课程反思性教学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5(02):135-136.

[7]李晓薇,董园园,李海燕.《植物基因工程》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J].高教学刊,2016(03):116,119.

[8]李相前.应用型生物工程专业基因工程教学思考与实践[J].广州化工,2008,36(04):64-65.

[9]安新民,李云.网络资源在“基因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02):60-62.

[10]王敏,黄璐琦,李萌萌.药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和应用展望[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2):1365-1370.

[11]董妍玲,潘学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06):175-176.

[12]裔传灯,周勇,张昌泉,等.基因工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5(03):103-104.

[13]赵春梅,薛仁镐,郭宝太.基因工程实验教学的改进与问题剖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50):256-257.

篇(4)

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起并独家资助,旨在为全国高校环境学科的教师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教学研讨和交流平台,围绕广大教师在课程建设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开展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以期达到有效推动我国高校环境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的目的。首届论坛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湖南大学作为执行主席单位,全力承担了本届论坛的筹备工作。

在论坛开幕式上,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教授首先作了关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报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阶段。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郝吉明院士结合环境学科综合性和交叉性强、知识体系庞大、涉及的应用领域广泛等特点,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环境类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建设存在着较大差异、各自特色和优势明显的状况,指出在这个时期举办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国家环保总局宣传教育司刘友宾副司长提出在加快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三个转变的过程中,需进一步强调“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广大环境教育工作者应当携起手来,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各类环保人才而共同努力;论坛的召开,必将有力推进我国环境教育和环保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刘燕书记在向与会代表介绍高教社创设“报告论坛”的目的时表示,“报告论坛”不是推广或变相推广高教社产品的会议,而是为高校教师搭建的以课程为单元、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基础、以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为核心的教学研讨和交流平台,根本目的是满足广大教师对课程教学的实际需求,这是高教社在“植根教育,服务教学”的办社理念指导下实现集成服务的重要举措。

本届论坛以“环境学科的发展与大学环境类课程教学改革”为主题,设立1个主会场和3个分会场,共15个大会报告、31个分会报告,此外有近200篇书面交流论文。清华大学钱易院士、北京大学唐孝炎院士、南开大学戴树桂教授的报告从战略层次上回顾和总结了中国高等环境教育的经验,深入分析了高等环境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南京大学左玉辉教授对环境调控理论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王焰新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王晓昌教授、北京大学邵敏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任南琪教授、湖南大学曾光明教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针对不同类型学校的特点对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清华大学副校长陈吉宁教授介绍了国际上工程教育理念的变革趋势和环境专业在不同类型大学中的学科定位;国家环保总局宣教司原司长王耀先、同济大学周琪教授则从环境人文学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角度分析了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这些报告给予参会代表很大的启示。

短短半天的分会报告安排得紧凑充实,会场气氛热烈、和谐。3个分会场的代表分别从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和生态学、公共环境教育等角度出发,结合不同学校的教学实际,针对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实践教学等热点问题展开了交流和探讨。将环境素质教育与环境人文学科的课程建设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强调理、工、文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本届论坛的主要特色之一,体现了高等环境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报告中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手段的精彩演示引起了众多与会代表的关注。课程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新技术、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加强师生互动,已成为共识。

论坛结束后,代表们纷纷表示:论坛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了解学科前沿、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学习先进课程教学经验、分享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机会,符合当前广大一线教师的切身需要。很多代表还就论坛专题的设置、大会报告、分会场交流形式等对下届论坛的举办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希望论坛能够持续办下去,并且越办越好,真正成为植入广大课程教师心中的品牌。

篇(5)

一、“课题牵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而今,教学的外部环境正在不断发生变化,教学的内部环境也在不断进行调整,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应继续走老路子,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而应多一些专研和探索,努力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在不同学习阶段、不同环境之下,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变化,教师可针对这些变化开展新的课题研究,如《如何加强学生自我认知智能研究》等,此类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进教育教学工作深入开展。

二、“教研拉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除了开展典型的课题研究外,经常开展常规性的教研活动也是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举措。常规性的教研活动一般包括集体备课、结队子听课、微型课展示、观摩教学、公开课、教育教学论坛等,通过这些教研活动教师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发扬优点,克服自身不足。同时,常规教研活动也能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宝贵经验。

三、“活动促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这里所说的活动是指学校统一组织的大型比赛性质的活动。这种竞技活动有如下优势:一是给教师提供提高自身素质的相对活跃的环境,增强教师的紧迫感;二是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竞赛活动中使教师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性;三是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四是给教师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通过开展此类活动,我校教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四、“网络带动”提高教师素质

篇(6)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我区共有252名学员参加了“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项目的培训,包括:组织骨干教师利用暑期时间到教育学院参加集中培训;教育学院教授来我区送教上门,全区150名小学英教师接受教育学院的教授、专家传授知识;教育学院理科部李晶教授等来到了漷县中学,听取了校长的有关汇报,针对学校年青老师多、教师队伍富有活力并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础这一有利条件,跟踪指导活动结合学校发展,以教师反思为切入点,安排了3次讲座。 并确定漷县中学为“绿色耕耘行动计划”课题研究试验基地。 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教育科研论文、调研报告、教学课件、个人成长案例、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等一系活动对推动我区新课程改革、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师在组织小学英语全员培训项目上大大强化了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参训学员一致感到此次培训收获很大,这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在培训结束后,教育学院组织了以区县为单位开展得教学技能展示活动。我区代表队经过积极准备、认真训练,荣获教育学院组织的“20**年京郊小学英语技能展示”活动的“教学设计奖”,获得奖杯和奖状。

(二)学历教育

为提高我区教师学历层次,拓展学科专业知识,20**年在我开办学历教育班16个,共有学员1276人。20**年新招学历教育班四个,包括中文、教育学、英语本科班,小学艺术教育大专班,共计232人,录取率在75%。 研究生课程班:上半年已经结业5个班,共200人。20**年6月份新招生193人 ,目前已进入培训阶段。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组织了全区中、小、幼、职、成教师继续教育总结表彰会,认定通州区中、小、幼、职、成学校校本培训示范校12所,表彰先进个人32名。此项活动对下一阶段我区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五、20**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20**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2、培训的时间长。20**年暑假培训自7月10日至8月22日,每天都有教师在进行培训,时间达到了43天。平时的双休日也安排了培训,时间超过了“八五”、“九五”以来的任何时间的培训。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培训难度大。一是时间已过半任务却没有过半,逼人紧;二是教师培训大楼建设期间,需要的教学设备不能完全满足,硬件条件差;在此基础上要完成培训任务,难度较大。但是,在区教委和各基层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年的培训任务完成了,这使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再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篇(7)

关键词:学校发展;教育科研;推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6-003-2

江苏省东台中学是一所具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的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样本校。学校从2001年起,在全市率先进行高中新课程改革,积极探索新课程开设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素质教育成绩捷报频传。自学校的办学质量进入高位运行状态后,学校领导深深意识到,教育科研应该是学校内涵式发展、可持续性发展的后劲,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2007年9月份从骨干教师中聘请了20名教师担任教科处的兼职教研员,建立了一支教科研骨干队伍,对全校的教科研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引路作用,教师在参与教育科研的广度上和深度上均有了新的突破,促进了教师和学校的发展。2008年我校成为第一家通过了盐城市首批“教科研先进学校”验收的学校,2011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

一、以理念为引导,体现教育科研的生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搬入新校区后,学校明确提出“让我们共同获得发展和成功”的办学理念,这个与我们以前提出的“以育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让我们共同获得发展和成功”具体阐述了“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而且它更为具体,更为形象,更为个性,也更为人本。“让我们共同获得发展和成功”,包含我们每个东中人,老师、学生、职工,甚至每个到东中的人,都要在百年老校东中不断得到发展,进而在各个不同的层面、不同的层次上获得成功。我们所说的发展和成功是分层面、层次的。只要在你所在的位置、所在的层次上向前迈一步,哪怕只是一小步,就是发展,就是成功。以前有许多教师认为教学研究是教研人员的专利,自己只要能够教好书就不错了。即便是借鉴别人的经验,由于没进行深入的思考,也常常是只学其形,而未领其神。为此,学校通过举行座谈会、举办教师论坛等多种途径,使大家认识到教学科研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不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也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创建个性化、特色化学校的主要途径之一。也使大家真切感受到,在新课程理念下,没有绝对的权威和专家,人人机会均等,只要自身努力,成功之路就在脚下。

二、以课题为抓手,提高教育科研的生成性

课题拉动是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良好的方式。学校班子成员是教育科研的组织者、领导者与身体力行者。因此我们要求领导班子成员要积极为学校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亲自参与建立学校教学教研的导向、激励与保障机制,挖掘整合学校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校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一些研讨亲自参加,带头参与课题研究,大力解决了一些存在的困难,增强了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的决心与信心。学校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顺利且高质量地完成了十二项省市级课题,完成的质量之高和数量之多在盐城市所有学校中是非常少见的。学校以《充满生命活力的学校教育生态环境的探索与研究》、《新课程理念下普通高中生态课堂构建研究》、《普通高中学生学业不良常见表现及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等省级课题为抓手,在理念上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努力构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2011年3月份,由王兆平校长主持的国家级“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实践研究》将要进行结题论证,这项课题的过程,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教师专业发展。

三、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促进教师的成长

我们的校本教研主要是以教学活动为载体,让生命活力与成长信息充盈我们每一堂课之中,全面促进教师成长。

1.开展每半月一次的校本教研活动

每半月我们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发言人、定主备课人。每次活动先由教师上研讨课,并说课,其他教师评课,研讨,肯定成绩,解决问题,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之后每位参与活动的教师发言,主要围绕在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困惑、优秀教学案例、优秀教学经验和实践探索等。每次活动,各年级分管领导都要参加,为教师搭建一个自主、宽松、平等的研究平台,努力让研讨会成为教师展示自己、相互交流、迅速成长的场所。走到研究前面的教师,我们跟踪指导,重点培养,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对外交流机会,在不断的探索研究中,成为课改的骨干力量,成为我们自己的专业引领人才。

2.精心组织学术节工作

我们学校举办学术节到现在已经是第十二届了,内容分为教育论坛、教学论坛、“红烛杯”会教、对市内外开放公开教学、专家讲座等。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扎实教研,坚持有思想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几年,围绕“与新课程同行”、“追寻教育的有效性”、“生态课堂与有效教学”、“课程能力与教育创新”、“课程基地 引领学校特色发展”等主题,开展教育教学论坛、“红烛杯”会教和各级“十五”、“十一五”课题阶段性研究、结题等活动,为教师展示自我、碰撞思维、共享智慧提供平台,成为全体教师享受校本研究幸福的节日。学术节的开展全面推进了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极大地促进了我校教师研究探索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

3.鼓励教师撰写论文,凝练专业素养

为了更好地引导教师们树立科研意识、名师意识,全面科学地梳理、提炼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我们鼓励教师发表研究论文,参加论文竞赛,重视了对论文的收集工作,认真实施学校关于研究成果的奖励制度。①近3年组织教师参加省“师陶杯”论文竞赛,其中获奖论文50多篇,获奖情况居盐城四星级高中之首。②组织教师参加省市教育学会组织的教学论文竞赛,参赛人数和参评论文质量都比以往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有60多名教师获奖。到目前为止,经过教科处统计,全校教师累计发表或获奖的文章达到了三位数。③为搞好我校教科研成果的汇总工作。我们还花了较大的功夫对2003年以来的教师在各级期刊上发展的论文进行了认真的统计和汇总,收集完整了文章的复印件和电子文稿,并在此基础上汇编了《与新课程同行》、《追寻教学的有效性》、《课程能力与教育创新》、《思想决定境界》和《做最好的自己》等论文集。

四、以研究性学习活动为纽带,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很有效的途径。我们学校的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全员参与,人人有研究课题,了解或掌握科研方法或手段,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的研究性学习,经过了十多年时间的运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有许多做法在东台市范围内进行了推广。

1.学校通过现场开放、网页展示、会议交流等途径,介绍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成果,努力发挥四星级高中的示范辐射作用,专题经验在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实验》等刊物发表。

2.一大批不同类别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在校、市获奖;项目设计类《成绩处理系统》、课题研究类《透视当代中学生课外阅读现象》、《东台超市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等5项成果获东台市首届高中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