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感染管理论文

感染管理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2 17:39: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感染管理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感染管理论文

篇(1)

1.1方法本次研究中医院感染病例判定标准均参考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医院感染控制科记录,制定表格统一收集感染患者个体情况并准确填写。采取强化护理管理的具体措施如下:①构建层级式强化护理管理体制,建立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首先由护理部主任牵头、各科室护士长参与组建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同时在下属各科室设置感染控制监控人员,确保分级管理、明确分工、职责分明,切实落实感染控制责任;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科室感染防控工作,考查防控制度落实情况。②组织科室人员参与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并扩大培训人员范围,培训内容涉及无菌操作规程、微生物知识、手部卫生清洁以及无菌物品管理、岗位操作规程等。③确立详细、规范的无菌技术管理与实施细则,并确保操作流程规范化,针对术后医疗垃圾处理也应确立分类细则,并实时监督各项制度执行情况,有效约束护理工作,通过制度规范来强化护理管理,从而确保护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循操作规程,提高工作责任心,改善个人业务水平,提升个人职业修养,从而有效预控医院感染事件。④重视细节部分的强化管理,切实落实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做好物品以及环境清洁消毒工作;严格执行洗手操作规程;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规程,坚持一人一用一灭菌的无菌物品应用原则[3];同病种患者应集中归类安置,对于特殊感染者或者感染原因未明者应予以有效隔离,对于易感染人群如新生儿、老人等应予以有效的保护性隔离;医务人员应做好自身感染防护措施;积极开展健康知识宣教[4]。

1.2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感染发生率并作统计学分析,感染诊断标准参考卫生部(现卫计委)2001年制定的《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5]。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80例患者中,泌尿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软组织感染、皮肤感染以及手术切口感染例数明显更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在院内感染病例中约有30%~50%与护理管理以及护理操作相关。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护理工作人员未能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的危险,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心理应对不足,缺乏必要的防控意识以及工作责任心,有较大几率出现隔离防护不充分、用具消毒不完全以及医疗器械使用不规范等现象,因此导致交叉感染以及医院感染。②未明确管理细则,缺乏监控力度,导致护理工作存在较多问题和漏洞,医院感染率也随之升高[9]。③未完全隔离特殊感染以及未明原因的感染病例,或易感染人群保护不到位,导致医院感染率进一步升高。

篇(2)

护理的好坏与护士的责任心、职业道德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护士操作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都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在于加强护士素质教育。医院管理者要努力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规范护理行为准则,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让护士能够对护理行为自觉规范,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2加强业务知识培训

确保患者不发生医院感染的必要因素是要有先进的技术理念、良好的业务水平。因此,为提高医护人员预防院内感染意识,定期开展岗位培训;就护理规范化操作及相关理论等进行详细讲解和培训,认真组织学习一次性物品使用、无菌操作、隔离、消毒等预防院内感染的知识。通过岗位培训,能进一步加强医护人员的操作水平,使医护人员明确预防院内感染的规范要求,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痛苦、保障患者安全。

3严格落实管理措施

3.1完善各类院内感染规定

预防感染的关键、护理工作的基础是隔离、灭菌、消毒,为有效地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需大力开展“五常法”,常自律、常清洁、常组织、常规范、常整顿[3]。

3.2加强重点科室的管理

尤其是要加强供应室的管理,供应室负责回收全院的物品、器械进行集中供应和消毒,医院预防感染的好坏与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密切相关。严格执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消毒清洗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等要求,一旦发现问题,需第一时间进行分析处理。另外,还应重点监测一次性耗材,严把采购质量关:①为有效判定灭菌锅性能,应定期生物监测嗜热脂肪芽孢菌片,每周一次。②每日均测定浸泡消毒的消毒剂中的有效氯含量。③为确保消毒效果,需定期对灭菌后的敷料、器械抽样细菌培养,每月一次;④各工作区域应达到机械通风换气次数、湿度及温度的要求。⑤在处理各类物品的灭菌工作时务必要本着“先清洗后消毒”的原则。严格按照四步清洗法来进行洗涤。为便于操作,将重复使用的意料器械及器具进行相应的清点分类,并将其放置于器械框内,严格执行封闭式回收。

3.3合理使用抗生素

基于患者的药敏结果和细菌培养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生素最好要做到早期足量,尤其要密切观察是否会出现菌群失调征象[4]。

3.4防止继发感染

篇(3)

1.严格规范工作流程,制定标准规范:供应室消毒作为医院无菌医疗器械的供应中心,保障无菌物品质量是其重要的工作内容,提高无菌物品质量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因此,需要严格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每一个环节的管理,保障医疗安全质量。另外,供应室建立感染监控小组,成员主要由护士长和具备较强责任心的护理人员组成,主要具备监督、感染管理以及指导等职能。细化并分组落实回收、洗涤、组装、消毒、灭菌、敷料制作、存储以及监测等工作,严格把关,各尽其责,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职能。加大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在医学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医疗器械设备不断更新的环境下,供应室专业化与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供应室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护理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医院感染、消毒隔离、机械物品以及电工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要注重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组织其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加强护理人员的无菌技术、消毒灭菌观念,并提高规范化操作自觉性;另外,还可通过举办相关专业知识讲座等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此外,定期考核护理人员,进而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加强重复性使用器械质量监督:供应室必须对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灭菌工作做到彻底到位才能真正做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

2.护理人员对重复性利用的器械要进行定期检查、抽查,一旦发现器械消毒质量不合格,立刻采取妥善措施进行处理。另外,严格根据标准规范加强器械清洗到包装检查,严格监测消毒灭菌物品和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率。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由医院供应室管理人员和病区护士长组成消毒合格检查监督评价小组,检查记录供应室实施科学管理前、后的消毒物品消毒合格率以及护理人员规范操作情况,对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情况进行考核,每天统计消毒合格率,以原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作为评定标准,该项工作由供应室管理人员具体执行;护理人员业务知识考核内容依据供应室相关工作技术知识和技能考核评分,总分100分,≥90分为优秀,60~89分为及格,<60分为不及格,每个季度考核1次,由护理管理部负责执行。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篇(4)

论文关键词:中职教师,课堂教学,职业倦怠

 

一、中职学校 “课堂教学”现状

(一)学生现状

经调查显示,教师中认可“现在中职学校‘差生多’”的占80.70%,只有19.30%的教师表示“不同意”。教师认为学生“差”的理由,排在第1位的是“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 第2位是“自主学习意识差”。

1、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差

中职学校学生基础较弱,习惯较差,问题行为比较集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不愿听讲,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课堂教学出现以下问题行为:不带课本、不记笔记、讲废话、思想开小差、烦躁不安、做小动作、看课外书籍、听音乐、玩手机、吃东西、睡觉、发呆、擅离座位、喧哗、起哄、迟到早退或随意离开课堂等等。

2、自主学习意识差

一部分中职学生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学习缺乏主动性,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感,缺乏兴趣,对前途渺茫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无任何理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久而久之,他们便对学习没有任何信心,产生厌学心理,根本没有意识到自主学习对今后自我发展的重要性,绝大多数学生都觉得学习是家长逼来的,老师硬要教的事,学习好与坏是家长和老师关心的事,与自己无关。

(二)教师现状

面对综合素质明显下降的中职学生,使不少中职教师深感“课堂教学”过程的艰辛与无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成了教师们不约而同的心声。时间一长,教师就会产生“职业倦怠”心理。成功的体验甚少,迫使自己体验平庸感,感觉苦海无边,没有激情,缺乏创造欲望,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长期下去就会与学生的厌学形成恶性循环,制约着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

二、改进现代中职“课堂教学”,消除“职业倦怠”

作为老师,谁都想有十八般武艺,假如你有小品大师赵本山的两下子,有魔术师刘谦的功夫,都可以来一段精彩的表演,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仅让学生们饱了眼福,看了热闹,也让学生们通过老师的表演,获得了更开阔的知识。事实上大多数教师没有那样的细胞,面对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现状,使得教师对现代”课堂教学”显得束手无策,甚至对职业教育产生厌倦。因此,中职教师必须自我调整,以适应现代中职学校“课堂教学”论文的格式中国。

(一)教师自身心理的调适 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我们要熟悉教学对象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针对目前的学生现状来因材施教,及时调整自身的心理并不断提高心理素质,以积极乐观、向上、努力进取的心态来面对学生,以快乐的、平静的心境与学生相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中职教育教学的挑战,心里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心里健康的学生。

1、努力调适自己的心态与情绪

作为中职学校教师,要善于调整自身情绪和心态,掌握调节和控制自己消极情绪,适时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因材施教,不断进取,才能适者生存,适者坦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方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舒适感。并通过自身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学生,从而找到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对待学生应该“一见你就笑”,而不是“一见你就恼”、

2、注意提高自我认知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学生,还要认识自我。有不少教师不与学生沟通,对自己缺乏了解,教学工作不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目标定得过高,导致付出与回报不相符,从而心理也就失衡了。因此,教师应勇于面对现实,注重学生的情感,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达到维护和增进师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善于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凡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压力、挫折对每个人来说也是难免的。作为中职学校教师在目前生源素质普遍降低的情况下,教育教学问题、学生的行为问题无疑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就很难经得住这种压力的考验,就有可能因此而情绪消极,从而影响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重者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应该以宽容、接纳、愉悦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并适应眼下的学生问题,善于通过营造良好的心境来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要以宽广的态度看待所面临的压力,把负面的情绪变成生命礼物,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来展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风采。

(二)中职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作为中职学校教师首先要了解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动态,掌握最新职业教育理论,了解行业、企业一线实际。转变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教学质量能否提高,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驾驭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教师工作、成长的主要阵地,是不断创新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1、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和精髓,教育已不单是“传道、授业、解惑”。要确立“职业教育是大众教育,不是淘汰教育;是成功教育,不是精英教育”的教育观念。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当然包括尊重学生基础差和习惯差的现实。“差生”也是人才,某方面差,不等于各方面都差,今天不行不等于将来不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而现实教育往往只注重数理逻辑智能与语言智能,通常把这两项智能弱的学生误认为是差生,而忽视了这些所谓差生在其他智能方面的优势。作为我们的教育应尽量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人无全才、人人有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因材施教,努力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教学摘要由教师的“单向灌输”向“师生交往与互动”转变论文的格式中国。运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掌握“课堂教学”控制艺术。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老师能眉飞色舞,能手舞足蹈。假如教师能活灵活现的将“课堂教学”与“表演艺术”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3、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

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不仅要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评价。面向学生全体,针对学生现状,制定出能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大部分学生取得较好成绩的多元评价方法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注重过程评价,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养成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

(三)学校应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发展要以教师为本,学校要设置更多的平台,从物质、精神、情感,心理各个方面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人文关怀,建立激励机制,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教师;使教师身心健康,专业得到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教师的身心健康创造安全、宽松、团结、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建立以学校为一体的团队意识。让教师远离“职业倦怠”。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一定会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调适好心理状态,以满腔的工作热情投身到职业教育教学中去。为我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切。

⑴王珂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职业倦怠[J]职业教育研究,2007(6)

⑵王利 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K]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6

篇(5)

关键词:胡均华 《诗风酒韵》 真性情

《诗风酒韵》这本诗集的作者胡均华,是我的一位年轻的老朋友。说他“年轻”,是与我相比较而言,我们的年龄相差将近二十岁;说是“老朋友”,因为我们相识已经三十六年了。我和胡均华以及胡均华的同窗们相识、相遇,是在彼此人生的转折点上,那时他才刚刚二十出头。现在,他把多年写作的旧体诗集结成书,交给我看,我读后很是欣慰,也引出许多的回忆,生出很多感触。我国现象学研究专家倪梁康在回忆他的去世的德国老师让克的文章里提到,他毕业多年之后与老师相遇,汇报了回中国后几年的工作,“他向我祝贺并且道谢,因为用他的话来说,我做的每一项工作、取得的每一个成就,他作为老师都会是第一个受益者。”对让克教授的话,我有强烈的共鸣。胡均华毕业之后所取得的种种成绩,如同其他校友们的成绩一样,使我享受作为教师的充实感、成就感。那么,我就以老朋友的身份,在这里写下读这本诗集一点感想吧。

胡均华所在的七七级有两百多人,我并不是对每一位都很熟悉,对胡均华留意起来是在他们毕业前夕。他到武汉大学附属中学教育实习,我到实习点看望同学们,那里的校长要求把胡均华分配给他们,言谈之间流露出赏识之情;同时,我发现,胡均华对于到中学任教也怀有很高的热情。这样的学生我们当然要留在自己的附中,后来,我从华师二附中的领导和语文教研室老师们口里,又听到对他很多赞赏的话,而最让我喜欢的,是他对教师事业的挚爱。其时,作家阿城写过一个短篇叫《孩子王》,胡均华也是一个孩子王,他爱学生,学生们爱他,爱听他的讲课,爱看他篮球场上矫健的身手。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他和十来位志同道合者雄心勃勃创建实验学校,要在基础教育改革上闯出一条新路。可是客观条件不具备,实验学校下马了。一群热爱教师职业的年轻人,从此告别了讲台。离开学校的胡均华,到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工作,很受领导信任。而他一直没有褪去浪漫少年的豪气,一直没有减弱文心诗情。他曾经送我一本他参与编著的科技管理论文集,扉页题有“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似乎省级政府机关的工作尚不足以惬他的心意,而在中学里教语文才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多年之后回顾,他在诗中写道,“自别桃园意若何?韶华零落任蹉跎……唯余岁岁教师节,举酒吟诗唱大河。”这也很能激起我的共鸣。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期,我曾经落籍农村公社中学,在那个岗位上的四年,看着学生每学期在长身体、长知识,觉得十分地踏实、愉快,这种体验和自己发表几篇文章、出几本书比较,要更为鲜活,更为醇厚。

篇(6)

医院最主要的任务,是满足患者需求、治疗疾病。除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医院各专科的诊疗能力永远都代表着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为此,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作为一家县级市的二级甲等医院,将发展重点放在了创建有特色的重点专科上。早在2007年,医院就提出“兴化病人兴化治,疑难杂症不出市”的奋斗目标,强化学科建设,早于其他很多县级医院,率先发力推动临床专科化,提升医院综合诊治能力,履行好县级龙头医院在本地区的教学、科研、疑难危重症患者的综合诊治的职能。其前瞻性的发展战略与2009年新医改的目标不谋而合。

专科细分与整合

2007年是兴化市人民医院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在新的管理层成立后,通过与职工的交流讨论,医院设立了全院一致的发展目标,在管理流程和制度落实上进行改进,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在此基础上,医院若想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必然要主抓专科建设,将专科精细化,以做强做精。2007年,医院门诊量达433343人次,收治住院患者15673人次,在客观上已达到进一步细化专科的规模。

为此,医院将普外科细化为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甲乳外科、肛肠科、小儿外科、烧伤整形科;将内科细化为心内科、肾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肿瘤内科、感染科以及重症医学科。并引入人才,创建了放射介入科和手外科,从而使医院临床专科达到31个。

在专科细化的过程中,医院也面临着来自各学科带头人的很大阻力。但在严格推行的两年后,无论在患者还是同行眼中,医院的专科技术都树立起知名度,在医疗技术上发生了质变,医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找到了发展目标,患者也得到了更好的技术服务。

目前医院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普外科、肿瘤科、骨科、泌尿外科、妇科为泰州市重点专科;儿科、胸外科、口腔科、肾内科、呼吸内科为兴化市优势专科;微创外科、介入放射科等具有地域优势的新重点专科已经基本形成。

未来的一两年内,医院还计划推出建设一个省级重点专科,并对重点专科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包括增加科研经费、减少会议人数限制、增加数量、优先购买设备、提供更多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等。

另一方面,临床的专科化不仅指专科的细化,还包括专科间的整合。专科细分与整合的依据,是患者需求和医学发展。

以骨科为例,脊柱病、关节病、创伤等都拥有较大的患者群,而人员配备和病区分配为骨科的细化提供了可能性。因此,骨科还可再细化为脊柱、关节、手外科、创伤等4个组。

而在整合方面,普外科与消化科要实现在内镜诊疗技术领域的全面优化整合,在微创技术领域将推进普外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妇科等全面合作,搭建高水平的微创技术平台。由于介入治疗的发展,对心脏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判断,需要心脏内科与心胸外科合作。

医院的学科战略贯彻,是一项全面立体的工程。医院在建设新大楼时,将原来分散设立的心内科与心胸外科、儿外科与儿内科、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消化内科与胃肠外科等相关专科比邻而设。这种病区分配也是专科整合的体现,合理利用了空间和人力资源,为下一步各诊疗中心的建立打好了基础。

学科建设与人才建设并行

临床专科化,离不开人才建设。县级医院引进人才仍面临着一定难度。为此,医院采取了“引进来,走出去”的思路。

在引进上,医院通过参加高校人才洽谈会,利用网络招聘信息等各种渠道,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和成熟技术。2007年,医院只有3名硕士,现已发展到硕士生导师11人、硕士研究生78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泰州“311”工程培养对象13人,兴化市“313工程”培养对象17人,形成了相对合理的人才梯队,为部分强势专科进一步细分打下基础。

在走出去上,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山医院、红房子医院、瑞金医院、长海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同时邀请各位国内顶尖专家到医院义诊讲学、定期坐诊。通过讲解和长时间的接触渗透,医院医护人员得以学到更加规范的技术动作,以及学科的各种外延知识,使学科建设更加规范。

在人才建设中,更为根本的则是规划好、培养好、使用好现有的人才队伍,严格规范化培训、鼓励在职继续教育、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定期组织管理培训。医院打破了过去只能在省内或上海进修的规定,放眼全国,到各个顶级专科进修学习。

在护理方面,医院也下大力度,将大批护士送去进修、参加专科护士培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开阔眼界。

除此之外,医院还组织应急预案、急救技能演练,利用开展理论及操作竞赛等各种形式,促进全员素质的整体提升。

人才建设不仅体现在技术上,管理也应与之同步。医院注重完善科主任和医师的考评体系,突出教学与科研得分的权重,将考核结果直接与职称晋升挂钩,与职务升迁挂钩,与年度评先评优挂钩。加强临床教学管理,形成“科主任-主诊医师-二级诊疗医师-实习医生及护士”一对一互动教学为主的带教网络,并以“师带徒”的模式促进低年资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

另外,医院通过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方式,在全院推行绩效管理,将管理中的难点通过调整考核权重的方式进行科学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经验与做法先后在国家级、地市级医院管理论坛上交流。2013年,医院在本地区率先开发了“阳光用药”监管平台软件,短期内实现了全院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处方平均金额、不规范处方数、用药不适宜处方数、超常处方数的全面下降,得到省、市纪委的高度好评,并将该做法全面推广。

篇(7)

【摘要】 为适应学院教学改革和发展,基础医学部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以“夯实医学基础,培养优秀医学人才”为工作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任务,强化教学管理,不断研究和探索基础医学部管理新模式,提高了基础医学部的教学、科研及管理水平,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 本科;教学;管理;水平

基础医学部是我院规模最大、人员最多、教学任务最重的教学部门,在整个学校的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独特的复杂性、繁琐性和重复性,是高校管理科学化的一个重要课题,关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也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要真正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改革一定要先行[1]。为适应学院改革发展,近几年来我们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不断研究和探索基础医学部管理新模式,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2005年,基础医学部正式将迎评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按迎评促建的要求,确定了基础医学部基本工作思路:面向学院各专业,研究、实施、改革和创新基础医学教学。抓住一个契机,做到四个促进,即以评促建、深化改革、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加快发展为有利契机,促进教学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教学改革、建设、管理、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学条件的改善,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精力向教学的投入。几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强化教学中心地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基础医学部以“夯实医学基础,培养优秀医学人才”为工作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任务,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基地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达到此目标,我们加强了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1.1 领导重视确保教学工作为中心 教学工作是基础医学部的中心工作,为确保其中心地位,首先领导十分重视教学工作,由部主任主要负责教学管理,并指导分管副主任做好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实验室建设,确保教学高效率高质量的顺利运行[1]。近3年召开专题教学工作会48余次。每周召开部领导例会,研究、布置、总结近期工作。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每学期到教研室、实验室调研;巡视考场,参加教学研讨会。从思想到行动真正把教学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近几年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1.2 制度健全强化管理 (1)为了保证管理水平上层次,首先确保有一支得力的管理队伍。通过竞聘上岗选聘了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等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其结构合理、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高,服务意识强。分管教学的副主任为医学博士,实验中心主任为医学硕士,均为高级职称。通过举办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培训班和经验交流会,聘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高年资教研室主任介绍管理经验,使教学管理队伍更加明确自身的管理职责,提高了管理艺术和水平。(2)教学、科研、思政、学生管理各项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制定了详细的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指标体系和奖惩措施。工作业绩作为职称评聘、考核评优的主要依据,并实行教学事故一票否决。(3)健全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和监控机制。每学期进行教学检查3次;期末领导巡视考场;实行各级听课制度:部领导听课>4次/每学期,专家组成员听课>3次/每学期,教研室主任、教师相互听课>3次/每学期;组织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各教研室之间交叉进行试卷评阅、成绩录入的全面检查,确保差错率低于1 %。

1.3 加强培养确保师资水平 (1)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承担本科教学工作。教授和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年均90%,并保证授课质量。以教学评估对教师授课的要求,严格训练教师的授课过程,以教学名师的观摩教学带动教学水平的提高;(2)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每年基础医学部对新进青年教师举办岗前培训班:进行专题讲座,请相关专家教授分别开设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如何书写规范的教案、如何备好课、如何讲好课、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课程及网页制作、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等课程,安排观摩教学等。各教研室对青年教师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定副教授以上的高年资教师对其进行理论和实验的专门培养。1~2年内主岗位在实验室,兼顾专业的学习。定期进行专业理论闭卷考试、实验技能考核。提供外出进修学习、培训机会,并鼓励报考博士、硕士研究生。鼓励指导青年教师参加授课比赛、教案比赛等。要求青年教师尽快进入角色,适应教学岗位。近几年青年教师获国家课件比赛优秀奖2人,授课及课件比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4人、优秀奖3人,学院授课比赛一等奖5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12人,学院教案比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5人。

2 加强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

2.1 学科重组调整与更名 多年以来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同在一个教研室,微生物学教学占优势,而免疫学从教学时数到师资配备等各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然而,免疫学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各学科的交叉渗透学科,是新知识、新理论发展迅速的前沿学科,必须予以加强。另外,寄生虫学从国内外的发展趋势看则是相对萎缩学科。为此,2005年将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教研室进行调整,成立了免疫学教研室,由4名免疫学硕士组成,提高了免疫学师资力量,强化了学科特点,提高了教学水平。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教研室合并为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寄生虫学教师兼任微生物学课程,弥补了课时不足,改变了教师资源闲置的现象。达到了优势互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三个学科师资积极性的目的。为顺应国际国内潮流及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2004年将生物化学学科更名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加强实验室管理,做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基础医学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特别是大型、较贵重仪器,成立了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将原来附属于各教研室的实验室合并为5大实验室,由实验中心统一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6年该中心被内蒙古教育厅评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2 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并推进课程负责人制。2005年进行的首批精品课程评选,在上报的全部3门医学课程中,基础医学部的生理学和人体解剖学两门课程入选;2006-2008年又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病理解剖学三门课程入选自治区精品课程;人体解剖学为自治区示范课程。近三年基础医学部主编或参编各级各类教材、参考书83部,其中十一五规划教材16部;基础医学部自己组织主编了实验教材《基础医学实验教程》和《基础医学课程双语教材(选编)》,均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这些工作大大提高了包头医学院的知名度。

3 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学科发展

基础医学部重视开展教学研究,近五年完成自治区和学院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13项;发表教学研究及管理论文20余篇。获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全区首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包头医学院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共18项。

3.1 加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革 药理学开展PBL、SGD教学法;病理生理学开展病例教学;生理学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组织了四届生理学知识竞赛,开设实验设计等,其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改革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的课题在教育厅立项,并获教学成果二等奖;病原生物学开展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实验技能竞赛。多数教研室都开设了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

3.2 积极开展多媒体课件教学 基础医学部率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并不断总结经验,举办课件制作培训班,举行课件教学研讨会。现在基础医学部所有教师均有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积极参加课件竞赛。“生理学互动辞典式多媒体课件研发”课题在教育厅立项,获首届课件竞赛一等奖,主持人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并获全国课件竞赛优秀奖、教学成果一等奖,并上报教育部参加国家教学成果奖评选。

3.3 积极推进双语教学 从2005年开始,在医学主干课程部分章节中开展了双语教学,共计开出12门课程,以后每年都逐步增加开课数量和开课学时。召开了双语教学研讨会,总结利弊,取长补短。2008年组织编写了《基础医学课程双语教材(选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并在本科生教学中使用,由听课组、学生反馈意见对双语教学进行质量监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多数同学对双语教学给予肯定,认为对他们学习专业外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双语授课和编写教材,对授课教师外语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

3.4 探索考试方法改革 病理生理学连续两年开展了无人监考考试,经过严密组织,收到了良好效果,重要的是加强了对学生诚信考试的教育;生理学开展人机对话考试、口试等,有效地遏制了考试作弊的恶习;其他学科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考核方法的改革。

4 科研促进教学

4.1 异常Hb筛查 生物化学血红蛋白研究室的研究工作在国际、国内都有很大影响。为了将科研应用于教学,达到科研促教学的目的,自1985年起,生物化学教研室将异常血红蛋白筛查的研究课题应用于本科生实验,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4例异常血红蛋白,并正式编入本科实验教材中。目前,学生实验已筛查近2万人次,检出异常血红蛋白4例。该课题荣获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

4.2 血栓形成仪的应用 由药理教研室研发的血栓形成仪,1998年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88103071.6)。该仪器成为医药学领域研制止血药、抗凝血药及抗血栓药必不可少的仪器。2002年至今,在我院本科各专业药理学实验课中应用,开出了“药物对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的实验。已发表3篇论文;2004年正式编入本科实验教材中;2005年度获包头医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6年获全区首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4.3 开展创新性实验 为了鼓励各学科积极探索新实验及学生参与科研实验,基础医学部设立了“创新性实验教学研究奖励基金”,近三年有14项创新性实验得到资助,学生参与4篇。

5 加强学风建设

采取教师评学、学生评学,教授、副教授硕导、博士联系学生班级,成立学风检查组,不定期深入课堂检查学习情况。发出倡议书,开展签定“诚信考试、杜绝作弊”承诺书,举办“无人监考”考试等各项措施,以加强学风建设,倡导优良学风。

总之,近几年通过迎评促建,基础医学部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经过基础医学部全体教职工的辛勤努力,提升了基础医学部管理水平,基本实现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监督和保障,教学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成效显著,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然而,也存在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1)没有完全建立起教学型大学的学科体系;(2)部分学科缺乏与教学型大学相适应的高水平的带头人。今后还需在现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优势与特色学科,加强硕士点和重点学科建设,提升学科建设的层次和水平;通过引进和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重点培养一批素质好、后劲足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实现学科队伍整体水平的跨越,力争使基础医学部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姚海英.论以科学发展观认识和指导高等医学教育[J].中国医学论理学,2004,(17):55-56.

3.1 加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革 药理学开展PBL、SGD教学法;病理生理学开展病例教学;生理学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组织了四届生理学知识竞赛,开设实验设计等,其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改革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的课题在教育厅立项,并获教学成果二等奖;病原生物学开展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实验技能竞赛。多数教研室都开设了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

3.2 积极开展多媒体课件教学 基础医学部率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并不断总结经验,举办课件制作培训班,举行课件教学研讨会。现在基础医学部所有教师均有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积极参加课件竞赛。“生理学互动辞典式多媒体课件研发”课题在教育厅立项,获首届课件竞赛一等奖,主持人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并获全国课件竞赛优秀奖、教学成果一等奖,并上报教育部参加国家教学成果奖评选。

3.3 积极推进双语教学 从2005年开始,在医学主干课程部分章节中开展了双语教学,共计开出12门课程,以后每年都逐步增加开课数量和开课学时。召开了双语教学研讨会,总结利弊,取长补短。2008年组织编写了《基础医学课程双语教材(选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并在本科生教学中使用,由听课组、学生反馈意见对双语教学进行质量监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多数同学对双语教学给予肯定,认为对他们学习专业外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双语授课和编写教材,对授课教师外语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

3.4 探索考试方法改革 病理生理学连续两年开展了无人监考考试,经过严密组织,收到了良好效果,重要的是加强了对学生诚信考试的教育;生理学开展人机对话考试、口试等,有效地遏制了考试作弊的恶习;其他学科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考核方法的改革。

4 科研促进教学

4.1 异常Hb筛查 生物化学血红蛋白研究室的研究工作在国际、国内都有很大影响。为了将科研应用于教学,达到科研促教学的目的,自1985年起,生物化学教研室将异常血红蛋白筛查的研究课题应用于本科生实验,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4例异常血红蛋白,并正式编入本科实验教材中。目前,学生实验已筛查近2万人次,检出异常血红蛋白4例。该课题荣获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

4.2 血栓形成仪的应用 由药理教研室研发的血栓形成仪,1998年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88103071.6)。该仪器成为医药学领域研制止血药、抗凝血药及抗血栓药必不可少的仪器。2002年至今,在我院本科各专业药理学实验课中应用,开出了“药物对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的实验。已发表3篇论文;2004年正式编入本科实验教材中;2005年度获包头医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6年获全区首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4.3 开展创新性实验 为了鼓励各学科积极探索新实验及学生参与科研实验,基础医学部设立了“创新性实验教学研究奖励基金”,近三年有14项创新性实验得到资助,学生参与4篇。

5 加强学风建设

采取教师评学、学生评学,教授、副教授硕导、博士联系学生班级,成立学风检查组,不定期深入课堂检查学习情况。发出倡议书,开展签定“诚信考试、杜绝作弊”承诺书,举办“无人监考”考试等各项措施,以加强学风建设,倡导优良学风。

总之,近几年通过迎评促建,基础医学部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经过基础医学部全体教职工的辛勤努力,提升了基础医学部管理水平,基本实现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监督和保障,教学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成效显著,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然而,也存在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1)没有完全建立起教学型大学的学科体系;(2)部分学科缺乏与教学型大学相适应的高水平的带头人。今后还需在现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优势与特色学科,加强硕士点和重点学科建设,提升学科建设的层次和水平;通过引进和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重点培养一批素质好、后劲足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实现学科队伍整体水平的跨越,力争使基础医学部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