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9:3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泰国文化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泰国;汉语专业;解决方法
笔者认为要改变考生成绩不理想的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修改汉语教学大纲,使其适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统一汉语教材,以此来学内容;调整PAT7.4的试题内容,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目前,学习汉语的泰国中学生越来越多。泰国中小学学校中开设的汉语课主要有两大类,一、汉语选修:有的学校一周一节课,有的学校一周两节课。主要内容是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以及基础汉语知识的学习,比如拼音、简单的日常用语等。二、汉语主修:有的学校一周四节课、六节课、八节课甚至十节课。主修课的内容全面而且深入,不仅包括中国文化,也包括汉语的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
泰国考生要报考大学,就需要通过泰国高考。一般每个大学要求考生准备的有:20%的GPAX(高中6个学期的累计平均成绩),30%的ONET(国家基础教育测试)以及10-50%的GAT(普通能力测试)和0-40%的PAT(专业能力测试)两者中的一个(报读的专业不同选择就不同)。
所以如果考生报考汉语专业,有的大学就要求考生参加PAT7.4。即使是报考其他专业的考生,如果有较高的PAT7.4的成绩,对考生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比如申请朱拉隆功大学的师范专业,就要求有PAT7.4的成绩,而且在考生的全部分数中,PAT7.4的成绩占20%。另外还有一些大学的法律专业、外交专业等,也要求提供PAT7.4的汉语成绩。
所以说PAT7.4对泰国高考生来说是比较重要的,而且学生的PAT7.4分数越高,报读大学时越有优势,特别是有名的学校。
但现在的问题是,泰国学生考PAT7.4,成绩大都不理想,即使是高中三年主修汉语的学生。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教学大纲不够合理。泰国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学习的科目比较多,而且每天下课较早,再加上学校经常举办一些活动而占用上课时间,所以学生总体的学习时间大大减少。
第二,没有统一的教材。因为每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比如学校对汉语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课时设置不同,这样就影响汉语教材的选择。又比如汉语学习对象不同,有选修班,有专业班,有兴趣班,所以使用的教材也不一样。这是全国不能使用材的主要原因。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就很大,所以很难符合汉语教学大纲,也很难贴合汉语高考的内容。
第三,学生的汉语水平难以达到高考试题的水平。即使没有统一的教材,每个学校的汉语教学也都是按照从易到难进行的。但是大部分汉语主修班的学生都是从高中才开始系统学习汉语的,而且高中这三年里,或许每周只有四节或六节汉语课,实际的学习时间并不长,再加上学习科目繁多,精力有限的情况,绝大部分学生高中毕业之后,汉语只能达到初、中级水平。而高考题的水平属于高级水平,很难有学生达到此水平。
第四,PAT7.4 的试题设计不够合理。试题的知识点分配不够均衡,比如考察词汇知识题有20道,考察语法知识题有22道,比例不够均衡。语法题设计不够合理。语法知识点比较散乱,而且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系统地学习掌握。文化知识题比较深奥难懂,有些问题远离泰国人的生活,甚至中国人都一时难以回答,这些都造成了汉语高考题不够合理。
以上这几点就是泰国学生汉语高考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现在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法:
1.修改汉语教学大纲。大纲要贴合泰国汉语教学的现状,要更实用一些,删掉高级深奥的词汇语法,以汉语日常交流为主,词汇贴近日常生活,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2.统一汉语教材。在教学大纲科学合理的条件下,要统一使用以教学大纲为范围的教材。主要是统一汉语主修课的教材。
3.调整高考试卷内容。以统一的教材为基础,以合理的教学大纲为指导,调整汉语高考试题。要降低试题难度,均衡分配知识点,试题更贴近日常生活,重新排列试题顺序,使试题内容及排版等更加科学合理。
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泰国的PAT7.4考试就能更加科学合理了。
参考文献:
[1]周国鹏,春丽娟.泰国汉语高考PAT7.4分析调查[J].海外华文教育,2013.(1):104-111(缺卷的).
[2]万惜春.泰国高考汉语试题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这次研讨会是由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和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跨界”活动,融学术研讨、艺术演艺和产品展览、体验参观于一体,全方位展现杭州作为“丝绸之府”“品质生活之都”的精致和典雅。
应邀参会的,既有国内顶级专家,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耿、万明,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等,也有国际著名学者,如英国大英图书馆中国部前主任、马可波罗研究学者伍芳思(Elisabeth Frances Wood),意大利丝绸文博学者奇亚拉・巴斯(Chiara Buss)等;既有中外丝绸时尚设计界的精英,如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海燕,泰国丝绸公司公关总监楚缇玛・嗒姆素宛(Chutima Dumsuwan)等,也有丝绸科技、教育领域的领军权威,如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实验室主任陈国强,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陈文兴等;更有丝绸行业的代表,如中国丝绸协会会长杨永元、浙江省丝绸协会会长李继林等,以及凯喜雅、万事利、达利等著名企业的老总。古罗马称中国为“丝国”,这些学者专家就是当代的“丝人”。
在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大都具有宽广的视野、多样的内容、新颖的观点。研究历史是为了观照当下、开启未来。赵丰先生从考古和文献论证了丝绸和丝绸文化起源于中国,代表了中国文化。他说,在人类文明起源进程中,不同材料的服饰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圈,如地中海的亚麻、南亚的棉花,以中国为核心的东方文化圈里的丝绸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特别高,“丝绸对人类文明的贡献非常大”。
巴斯女士是第一次来到丝绸发源地中国,来到丝绸之府杭州。她来得不容易,克服了母亲车祸住院、自己睡眠障碍等困难,从米兰飞行十来个小时抵达上海。巴斯女士带来了她的新著中文版《金红丝绸》。这书堪称力作,系统介绍了15至20世纪意大利社会对丝绸服饰的宠爱,内容翔实丰富,并有大量的精美图片,在会上引起轰动。巴斯女士为大会精心准备了400多兆的PPT,以致现场电脑打开文件时破费周折,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她演讲的高质量和高水平。她说,中国文化对欧洲丝绸影响巨大,“中国的丝绸文化对于西方不仅仅是在技术方面有影响,在文化层面、思想层面、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如中国丝绸制品中的“太阳”图案,曾一度被米兰公爵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像米兰大教堂的玻璃、天鹅绒的织品等。
楚缇玛女士关于泰国丝绸公司及其美国创始人Jim Thompson倡导的企业文化介绍,让人对国际丝绸品牌和文化内涵有了全新的认知。“在20世纪60年代,泰国丝绸成了奢侈品的分支”,与传统的泰国住宅空间和家居装饰等相融合。她认为,丝绸作为一种商品,只有永恒的品质、品牌的文化,才能赢得顾客的信任。
研讨会上,有许多专家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的观点。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鲍志成先生提出了值得思考的观点:“一带一路”是从历史中走来的时代宠儿,将开启世界新格局。新丝路要发挥文化的先导作用,注重“网络丝绸之路”的后发优势。吴海燕女士说,“我们都在遭遇应对网络应用知识的时代,应对大数据整合的时代”,应该构建丝绸产业转型升级的协同创新体系,实现丝绸资源的创造性组合。在她看来,丝绸文化的第四次浪潮必将会兴起。陈国强先生提出关于丝绸深加工产品的研发问题,代表了中国当代丝绸发展的科学前沿。
研讨会上,也有专家诠释了杭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李光斌先生专注于中国―阿拉伯关系史,他生动介绍了中世纪西方四大旅行家之一、摩洛哥人伊本・白图泰与杭州的历史情缘,其中有许多故事人们闻所未闻。“伊本・白图泰的《异境奇观―伊本・白图泰游记》见证了古丝绸之路上的风云变幻,书里记载他到达中国后,来到了‘行在’城,那里车水马龙,十分拥挤。”这个“行在”就是现在的杭州。“在地球上到过的城市中,这座城市是最大的。”“旅行者晓行夜宿要三天才能走完全城。该城又分为六座小城。每城均有城墙环绕。另外,还有一道大城墙把这六座城池围住,真是固若金汤呀!”李光斌先生介绍说,在伊本・白图泰眼中,当时的杭州是一座宏伟的东方大城、国际大都会,“说明杭州作为‘丝绸之府’,从古至今在中国丝绸历史文化和丝绸生产贸易中都具有重要地位,而‘海丝’路上贸易畅通,文化交往频繁,也极大地促进了杭州各个方面的发展。”伍芳思女士的演讲题目是《西方文献中的丝绸之路》,她谈及马可・波罗与中国、与“天堂之城”杭州的关系,引起专家和记者的极大兴趣,成为报道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泰国;华文民校;汉语教育;汉语教学;汉语热
[中图分类号]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2-0074-06
[作者简介]刘惠(1971―),女,辽宁本溪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贺月婷(1987―),女,广西龙胜人,泰国东北部四色菊府甘平埠侨南学校,汉语教师。
三、侨南学校汉语教学状况调查与分析
本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12份,回收有效问卷12份;发放学生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60份。统计学生问卷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160份有效问卷中抽取80份,小学阶段随机抽取40份,初中阶段随机抽取40份。
(一)汉语教师教学情况调查
教师调查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个人基本信息,调查教师的专业、学历、汉语教学经验、接受专业培训的时间和地点;第二部分是封闭式多项选择题,主要调查课堂教学情况、教材使用情况、学生的汉语水平和学习情况;第三部分是开放式问答题,主要调查教师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及对学校汉语教学的建议。
1.侨南学校汉语教师的师资队伍
截至2012年,侨南学校共有中文教师12人。其中,教师专业为中文、汉语类的有10人,其他专业2人;教师学历为本科的有10人,硕士2人;汉语教学经验1年以下6人,1~2年3人,10年及以上3人;参加过专业培训的教师7人,培训时间1年的2人,培训时间少于1年的5人。详情见表1。
表1 侨南学校中文教师个人基本信息统计
侨南学校目前的汉语教师师资力量基本能够完成学校设置的汉语课程总量,平均每人每周12~15课时。教师队伍由泰国本土汉语教师、汉办教师和侨办教师构成。这三类教师具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本土汉语教师教学无语言沟通障碍,本科专业皆为中文,半数教师在中国接受过语言培训,但教学经验不丰富;汉办教师学历层次较高,不全是汉语言类专业出身,在赴任前也没有对外汉语的教学经验,但接受过国家汉办的短期专业培训;侨办教师都是在国内任教多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未接受过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专业培训。总体而言,侨南学校的汉语教师师资力量较为雄厚,专业对口的比例高达83%,年龄结构偏向于年轻化,是一支有活力有专业素养的高学历教师队伍。但是,教师非中文、汉语言类专业的教育背景和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的缺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汉语教学质量。
2.目前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方面来看,所教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但普遍偏低,大部分学生只会简单口语和简单书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只是偶尔主动学习汉语。从课时安排方面来看,大部分教师认为每个班每周3节课最合适(这与目前侨南学校小学三到六年级和整个初中汉语课程安排的实际情况相符)。从教材选择方面来看,半数以上的教师选择自编教材,而且在教材中,汉字教学所占比重较大。从课堂教学来看,教师课堂上使用汉泰双语教学,必要时加入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认为学生对口语表达更感兴趣,授课方式以对话为主,并采用游戏和唱歌等辅助方式,教学效果较好。从布置作业和测验的情况来看,教师布置课堂作业的频率较高,几乎每节课都有,课后作业的布置则根据情况灵活调整;课堂和课后作业的内容均以抄写为主;大部分教师要求学生收到批改的作业后查看错误并改正,并且定期组织单元测验。
3.教师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及对学校的建议
在问卷第三部分的开放性问题中,从教学效果和教学建议两方面入手,对全体汉语教师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 侨南学校汉语教师教学效果满意度及其原因
在表2中,教师对教学效果满意度各不相同的原因除衡量标准不同外,还受到教学经验、课堂管理、学校管理以及语言沟通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教师都具有自我反省的意识,并且能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去分析问题所在。本土汉语教师和侨办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满意度高于汉办教师。其原因在于,本土汉语教师具有语言文化优势,侨办教师具有国内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汉办教师大多数教学经验不足,他们不太了解各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心理,在课堂管理方面缺乏经验,往往难以控制课堂,抓不住学生的注意力。在表3中,教师们对学校的汉语教学建议集中于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和开展中文活动等方面,反映出侨南学校汉语教学所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侨南学校学生汉语学习情况调查
1.学生对汉语的态度
这一部分是单项选择题,从学生对汉语学习的态度、对汉语教材的态度和对中文活动的态度三个方面出发,每个方面设置3~10个具体的问题进行调查。以下仅列出各个问题选项中所占比例最高的选项。
(1)学习态度。50%的小学生喜欢学习“说”汉语,其次是“写”;50%的初中生喜欢学习“写”汉语,其次为“说”;男生学习汉语更倾向于“写”。90%的学生认为汉语课很有趣。70%的学生偶尔自学汉语,偶尔主动找中文教师交流。70%的学生会改正作业中的错误。90%的学生认为汉语考试有必要,可以检验学习成果,10%的学生对汉语考试无所谓或者出于获得奖品的需要。80%的学生表示非常想去中国学习汉语。
(2)汉语教材。90%的学生认为教师教的内容很实用;85%的学生喜欢《体验汉语》这本教材;60%的学生认为每人一本教材很有必要,40%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3)中文活动。80%的学生希望学校增设中华才艺班;55%的学生认为学校今年的春节活动很精彩,30%的学生表示未曾观看;85%的学生希望学校定期组织中文活动。
2.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一部分是多项选择题,共设置了6个问题。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学习汉语的目的:选择“想去中国学习”的学生占70%,“喜欢中文课”的占70%。
(2)汉语水平自评:选择“会简单的口语”的占85%,“能写简单的汉字”的占65%。
(3)喜欢的课堂活动:在初中生中,选择“游戏”的比例为55%,选择“唱歌”的比例为70%;在小学生中,“游戏”所占比例为67%,“唱歌”所占比例为50%。
(4)自学中文的方式:65%的学生选择“书本”,50%的学生选择“网络”,40%的学生选择“找中国教师交流”。
(5)想学的中华才艺:学生选择各项的比例较为均衡,基本都在40%上下浮动,乐器和太极所占的比例稍低。
(6)想学的语言:55%的学生选择“英语”,75%的学生选择“汉语”,35%的学生选择韩语和日语。
调查表明,由于侨南学校从幼儿园到初中都开设汉语课,大部分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较长,都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少部分中途转学至本校的学生汉语基础较为薄弱,个别学生是零基础;还有部分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在侨南学校就读,接受汉语教育的时间较长。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仅会简单的口语对话,仅能书写简单的汉字,学生整体的汉语水平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①学生逐年增多,汉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难以把握进度;②学校和学生对汉语的重视程度不够;③汉语教师更换频繁,教学水平存在差异,教学内容难以衔接;④汉语课程的课时较少,不利于连续性巩固教学。
3.六年级毕业生的择校意向
为了解学生毕业后是否会继续在侨南学校就读初中及其选择在侨南学校就读的原因(多项选择),本次研究对小学六年级的30名毕业生进行调查。调查的问题及结果见表4。
表4 侨南学校六年级毕业生择校意向
调查表明,侨南学校的学生对自己学校的满意度较高,大部分六年级的毕业生都愿意留在本校继续就读,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开设汉语课程且由中国教师任教。
总体而言,侨南学校的学生对中文兴趣较浓厚,但学习积极性明显不足,整体汉语水平较低;虽然大部分学生认为汉语课很有趣,但平时很少主动学习汉语,与汉语教师的交流也不多;学生对目前所学内容的满意度较高,超过半数的学生希望每个人都能有汉语教材,《体验汉语》这本教材最受学生欢迎;学生喜欢生动活泼的课堂,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形式要求不同,初中生更喜欢唱歌,小学生则更喜欢游戏;学生对中国文化抱有很大的兴趣,希望学校开展更多的中文活动;在泰国学生想学的外语中,英语和汉语所占比例较高,其中汉语比例最高,这与侨南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汉语课程有密切关系。
四、对侨南学校汉语教学现状的反思
(一)关于教材
尽管学校有《体验汉语》作为统一的教材,但因为数量不足,每个年级的各个班级轮流使用教材,以至于一半的汉语教师表示宁愿选择自编教材。这导致各个年级所教内容很难衔接,学生或是重复性学习,或是跳跃式学习。据调查,教师选择自编教材的原因除了教材数量不足以外,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想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编制他们喜欢、并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调查也显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希望能有一本固定的汉语教材供上课使用。
因此,侨南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套合适的教材,并且购足数量,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课本;如果现有教材中没有合适的,学校可以组织全体汉语教师自行编写教材,然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符合学情的教学大纲。无论如何,汉语教学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规定每个教学阶段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及其衡量标准。这样才能保障汉语教学有章可循,层层递进。
(二)关于师资
侨南学校的汉语教师流动频繁。一方面是因为教师资助项目的不稳定性,汉办教师和侨办教师一二年的服务期满后有自由选择去留的权利,届时,很多教师会选择离开;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给中国教师的工资待遇并不高,每个月为5000~10000铢(约合人民币1000~2000元)不等,且学校对汉语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据访谈了解到的情况,因为教师待遇、教学设施和发展平台等方面的原因,泰国本土汉语教师的流动性也比较大,一般本土教师在学校工作两三年就会离开,因而缺乏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指导新来的中国教师,中泰汉语教师之间缺乏教学合作与互助。由于教学经验、专业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教师们把精力集中于实际教学,缺乏研讨精神,学术科研能力不强;因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学校的教学设施又极度匮乏,中华才艺类的教学很难开展。
首先,侨南学校应尽可能地改善教学环境,适当提高汉语教师的福利和待遇,留住人才,为学校汉语教学事业的长期发展储备师资力量;其次,学校应该鼓励中泰汉语教师定期交流、研讨,形成良好的学术交流机制,并鼓励中泰汉语教师开展各类教育研究,共同推进汉语教学事业的深层发展;最后,学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方便教师们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以及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汉语学习氛围。
(三)关于教学管理
侨南学校的汉语课程缺乏基本分类,无明确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随意选择授课方式,只需要在每学年的117个学时内完成一本《体验汉语》的教学内容,而一本《体验汉语》仅有8个教学单元,显然,这样的教学安排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另外,语言类的教学适合小班授课,但学校因为教室数量有限,实行大班额,平均每个班级有40多名学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语教学的效果。而且教师自己编制的汉语试卷由于缺乏统一规范性,其信度和效度也难以保障。
尽管侨南学校设有泰文校长和中文校长两位校长,但在由政府出资办学的侨南学校中,泰文教育占据主体地位,学校中的大小事务主要由泰文校长负责管理。中文校长和泰文校长沟通不畅成为教学管理的一个主要问题,再加上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汉语教师管理机制,在安排教学活动或是组织比赛时,经常出现无法及时通知到位的情况。
侨南学校若要使汉语教学长足发展,就必须重视教学管理,组织安排好中文教研室的教学工作,订立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教学大纲,规范校内的汉语考试,定期召开内部会议,总结和改进汉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设立相关岗位以处理好各种教学事务,加强与学校领导层的沟通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调整班级规模。
(四)关于学生培养
从整体上来说,侨南学校学生的汉语水平不高,“文盲”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只能“听、说”不能“读、写”。这是由于学校偏重于培养学生汉语听、说能力的结果。此外,学校侧重于培养个别参赛选手,而不重视提高全体学生的汉语水平。这样一来,尽管侨南学校的比赛成绩较为突出,对学生汉语水平的整体提升和长期发展并无裨益。
适当地让学生参加一些汉语类的比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但“汉语桥”这类有影响力的国际性赛事,大多仅限高中及以上阶段的学生参加,侨南学校的学生达不到参赛条件。而一些地方性的比赛因其参赛人数的限制和赛制的封闭性,丧失了比赛的公平性,反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此外,侨南学校学生接触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机会并不多,课堂短短的五十分钟,除去授课内容,文化展示的时间所剩无几,收效甚微。尽管学校有教师和学生定期赴华的交流活动,但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参加活动回来却没有在学校做任何宣传或者报告,浪费了真实而生动的信息资源。
侨南学校应该立足长远,抓好汉语的基础教育,而不是着重培养尖子生或者“比赛机器”;在参赛者选拔的问题上应该更加注重普遍性和公平性,力求做到公平竞争,通过校内选拔赛营造学习汉语的氛围;多开展小型的中文活动,让中国文化在校园中逐渐弥漫;要善于利用信息资源,请有过赴华学习、考察经历的教师或学生在学校举办交流活动,做好后期宣传工作,将他们的见闻和感想编成类似“印象中国”的特辑在校内或者更广的区域进行宣传,这些将都对汉语的推广起到良好的作用。
(五)小结
侨南学校的汉语教学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学校需要引进更多对外汉语专业的人才,并加强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待遇,留住人才,避免断层。学校应该促进汉语教师之间互相的学习和交流,做好老教师和新任教师之间的“传帮带”工作,形成较好的学术交流氛围,以促进汉语教学的深度发展。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掌握更多的教学技能,提高课堂管理能力,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保障教学效果。第二,全面提高学生汉语水平。汉语教学应注重基础性内容的学习,全面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广泛开展中华文化活动和校内汉语竞赛,将竞赛成果作为外在激励因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学生学习汉语。第三,规范教材的使用。及时解决教材使用混乱和数量不足的问题,可以统一规定教材,或组织汉语教师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学情的汉语教材。第四,加强教学配套设施的建设。侨南学校没有专门的中文活动教室,排演节目或者组织活动极其不便;尽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希望学校开设专门的中华才艺课,但是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难以实现。第五,加强汉语教学工作的日常管理,避免管理无序、通知难以下达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 寸雪涛.从泰国政府政策的变化剖析当地华文教育的发展历程[J].东南亚纵横,2006(8).
[2] 范亮.泰国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泰国庄他武里府他迈中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1.
[3] 高玛.泰国华文教育的现状和前景[J].八桂侨史,1995(2).
[4] 韩明.面向东南亚的对外汉语教育资源开发策略[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5] 郝琳琳.泰国北部地区高校汉语教学现状及质量控制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 黄汉冲.泰国高校泰籍汉语教师及汉语教学现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7] 〔泰〕黄汉坤.泰国高校泰籍汉语教师及汉语教学现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3).
[8] 王宇轩.体验汉语泰国中小学系列教材调查评估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9] 尉万传.泰国华文教育若干问题管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2).
[10] 严钰.泰国南部汉语教学现状及其存在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4).
伴随着中泰两国各方面合作的密切发展,泰语专业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需求。各高校相继开办泰语专业,培养泰语方面人才。在开设的泰语相关课程中,听力课程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听力技能的培养也成为了泰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云南省曲靖师范学院为例,着重分析目前泰语教学听力的现状以及影响学生听力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泰语 制约因素 听力教学 策略
目前,在诸多高校开设的泰语专业课程里,听力是必不可缺的课程之一。学生学好一门外语,在听、说、读、写四大基本技能中,听力是最基本的一项技能,它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听力是语言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目前开设的听力课程中,听力教学仍隐藏着缺陷与不足,怎样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是值得我们泰语教学工作者需重视的问题之一。
一、泰语听力教学现状分析
就曲靖师范学院而言,自2007年开办泰语专业以来就开设了《泰语听力》这一门课程。在《泰语听力》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教学思路不明确、教师教材选用不当、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缺乏自信、讲授效果不明显等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加强关于学生对泰语听力课程的学习和听力技能的培养,重点分析制约学生听力技能提高的重要因素,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提出对应的建议和措施。
二、制约学生听力水平的因素
1.教师自身因素
在《泰语听力》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在教材选择、讲授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教师选择的听力教材过于老套、单一,学生无法接触到新的内容及某些新的现象和观点;在教授方法上表现得过于呆板,没有创新点,重复播放,重复听力练习,这样的讲授方法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学生必然不会花心思在这门课程上。
2.学生词汇量有限
掌握大量的词汇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讲是极其重要的,听力考查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听力技能,它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在听力过程中听不出或听不懂某些词汇,也是影响学生听力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3.学生内心排斥
大部分学生觉得《基础泰语》《综合泰语》才是重要的课程,对于《泰语听力》这门课程的认识度不够。学生把情绪带到听力课堂中来,极大影响了听力教学的效果。语言类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重点突出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假如学生内心排斥,那么必定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外界因素
刚刚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学生在练习听力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从学习泰语的第一堂课开始,就是由中国老师用中文传授泰语相关的语音、语法、词义等基础知识,与泰国外教面对面交流的时间相对较少,学生无法真正在一个泰语的环境下学习泰语。在听力过程中,说话者的语音、语调、语速等因素也会影响学生的听力水平。另一方面,学生对泰国文化知识缺乏认识和了解,也影响到学生对所听内容的理解。
三、如何提高泰语听力课堂效率
目前开设泰语等小语种课程的高校越来越多,泰语等小语种专业也成为近些年的热门专业。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学到知识,是值得我们教师深思的问题。针对我校听力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泰语听力课堂效率:
1.教师自身素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具备良好的知识文化素质是必备的条件之一。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体现教师的文化素质修养。在听力教材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实施、课外知识的补充等方面,教师都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
2.课堂设计方面
如今的学生思想开放、活泼,比较容易接受外来事物和思想,他们接受能力快,反映灵敏,喜欢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设计不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训练。低年级的学生选择语速较慢、内容通俗易懂的材料,高年级的学生则选择语速正常或含有连读、内容多样的材料。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还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包括娱乐、旅游、文化等方面的材料进行增补,设计多彩的听力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实施方面
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本课的主题给学生导入泰国的相关礼仪、风俗文化等知识。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学生提前分组,分别对与主题相关的泰国礼仪文化进行了解,在听力开始前请大家积极发言,与大家分享了解到的知识。这样既做到了泰国社会文化知识的课堂导入,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另外,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可以采取视听材料和图像材料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体验视觉感受。
4.听力与其他技能
听、说、读、写是学习外语的基本技能,而听力技能的训练是建立在其他三项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的。在泰语的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语音、词汇、语法的教学,增加学生的泰语词汇量。在听力的教学中,教师在听力开始前让学生阅读并准备与听力相关的材料。在听的过程中,让学生用笔尽量将自己听到的内容记下来,反复进行训练。听力结束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这样下来,听力课堂也训练了学生读、说、写的能力,学生的表达、复述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本论文系曲靖师范学院云南省泰语听力精品课程系列论文)
【参考文献】
【1】王天晓.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方法探究,沈阳师范学院
【2】王守元,苗伟.英语听力教学的理论与方法【J】.外语电化教学,2003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D】.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论文摘要]中国广告曾走过模仿与追赶西方的道路,现在到了创新与崛起的关键时刻,在继承与扬弃传统文化的争论中,许多国家的广告从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文章尝试从中国元素的角度探讨中国式广告的发展道路,认为中国元素是中国广告崛起于世界的根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式广告的发展策略。
中国元素概念的提出是一个时展的产物。我们无法否认欧美国家的广告根植于发达的商业基础之上,几百年的市场经济培育了成熟的广告文化,其现代广告理念、形式和技法给中国广告带来了很多冲击与启示。刚刚起步的中国现代广告从它们那里学习与模仿是进步的一种捷径。然而,几十年过去了,中国广告慢慢失去了自己的面孔和信念,这不得不让中国广告人忧虑了。上海梅高公司董事长高峻在2006年第13届广告节“中国元素国际广告创意大赛”的演讲中说:“中国的广告业虽然经历25年的发展,但如果25年前不懂得向西方学习,那是自己的无知,而25年后,还一味地崇拜西方,那就是自己的无能。”中国元素的缺乏究其原因是一种民族的不自信。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7月在上海广告界刮起了重视“中国元素”的旋风。“中国元素”的倡导是一次广告界的集体反思,它对民族精神的寻找和民族自信心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元素的内涵
关于中国元素的内涵,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国内知名的创意人都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理解。著名广告人上海梅高公司董事长高峻说,中国的创意人必须看到所谓的中国元素不是一种图案,是由中国文化派生出来,用于沟通使用的素材,是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一种载体。灵智精实整合行销传播集团大中国区执行创意总监黄国雄说,我理解中国元素的定义应该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挖掘、提炼出来,发现并加以运用。智威汤逊上海创意总监朱海良说,所谓中国元素应该是中国独有的,能反映中国、认知中国的东西。说实话,现在说的中国元素有点狭窄。除了具象的之外,更应该包括那些抽象的。比如龙、旗袍、长城、书法等等图像化或者符号化的东西都是中国元素,还有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习俗习惯等等也同样是中国元素。哈尔滨海润国际广告传播集团的董事长潘阳认为,只要是最纯粹的中国文化及符号图腾,都可称之为“中国元素”。
其实以上表述中国元素概念的内涵都具有如下共性:一是代表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二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图像、符号、文化。因此笔者认为,中国元素的内涵是:被历代中国人所认同,代表中国文化精神,体现中华民族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图像、符号、文化等具象物质和抽象的精神元素。
二、中国元素是中国广告崛起于世界的根基
一个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拥有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历史风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规范体系等。同样,中国广告要发展亦必须根植于本民族的土壤才能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这些年来,由于过多地模仿西方现代设计理念,国内许多作品缺乏自己特有的文化元素,因而在国际舞台上无一席表演之地。西方的广告人说中国的广告没有自己的创意,但他们来到中国后,却被中国文化的许多元素激动着。意大利等国的设计能在“国际主义”盛行的潮流中独树一帜,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他们的作品中秉持了优秀的民族文化。既民族又现代是他们保持自己不被淘汰的秘诀。日本、韩国、泰国,也已经在回归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上,创造出了不少让世界惊讶佩服的富有创意的作品。在2006年one show广告大奖中,泰国的广告让所有人刮目相看。这其中,最让评委们欣赏的是他们的民族特色。在一些国际性的设计大赛中,中国作品能让评委刮目相看的也往往是那些为数不多的“中国元素”作品。意大利设计师Rosa说:“不管是意大利设计师还是法国设计师,他们的设计往往是符合或者融合本国元素的东西,而中国如果丢掉本土的东西的话,便没了特色,也缺乏市场竞争力。我觉得还是要融合中国自己的东西,让世界为你们而疯狂!”
我国也有一些成功运用中国元素获得国人认同的广告策划。如杭州的江南水乡——“华立·碧水铭苑”房地产广告,它继承和创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精神和园林精神,以天人合一的文化追求拨动了杭州人的情弦,撩拨了人们对青山碧水、围墙庭院、幽径长廊的传统私家园林的怀想,成功的文化营销使楼盘开盘不久很快就售罄。又如“北京吉普——精神世界的传奇英雄”车广告,以《赤壁篇》《长坂坡篇》把越野车的野性与沧桑怀古的历史融为一体,塑造了孤独、豪迈,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凸显了“豪气顿生”的品牌个性。历史文化、精神与消费心理的完美把握,使品牌形象全新提升。正如美国职业设计师联盟主席、纽约广告节董事长James Msmyth先生感叹的那样:中国元素的广告创意越来越得到世界的认同。2006年中国的广告创意作品在参加纽约广告节的评选中,有29个作品获得奖项,这些作品都是具有很强中国元素的作品。
可见,中国广告要崛起,必须立足于中国元素这块土壤,这样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式广告,从而在世界广告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中国式广告的发展策略
如果说“中国元素”的倡导是民族的反思和自信的呐喊,那么运用中国元素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式广告则是走向世界、立足世界的必然途径。
1.从中国元素中获取中国式广告的创意灵感
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广告独特的创意源泉。酒广告、茶广告、房产广告等无不与中华民族的酒文化、茶文化、居住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节日促销广告更是紧扣本民族的节庆文化进行的广告活动,如春节的大红喜庆气氛、灯笼、鞭炮、对联;中秋的圆月、月饼、思念的古诗词都是广告创意的来源。不少西方大牌公司采取国际化与本土化接轨的策略,从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中寻找突破口而打人中国市场获得成功。如可口可乐的广告与中国春节的年味结合,喜庆的大红、热闹的场面,配之以中国结、鞭炮等中国传统的东西,很快就拉近了与中国人的距离,结果可口可乐销量巨大膨胀。奥迪公司深谙中国政府官员显示权贵气派而又不想过度张扬的心理,故推出的奥迪A6豪华而内敛,成为中国政府不少机关单位的公务车。一些西方商业巨头则从《易经》《孙子兵法》《三国演义》中将中国文化的儒、释、道教义演绎成策划和营销之道,征服了中国的消费者。
北京李奥贝纳公司的李宁飞甲《墨球》篇获得2006年“中国元素国际广告创意设计大赛”全场大奖。该广告采用中国的水墨元素和太极展现运动的张力,黑白世界中突然出现李宁牌的红色标志“一切皆有可能”,极具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它把现代的运动精神与中国画的水墨意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中国水墨和中国功夫这两个最传统的中国元素再加上技术层面上的美观、国际化的音乐,使它成为中外裁判一致认可的好作品。
每一届奥运会的广告都是一次民族文化的大比拼,成功者都是以他们的民族元素和民族精神征服全世界的。如我国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设计,它是兼具国际视野和中国文化的一个创举。设计者从中国书法、汉字、武术等中国传统文化中撷取极具中国特色的元素,使作品赋予了独特的民族风味。“舞动的北京”既像一个太极者,又像热情奔跑的运动员,还像舞蹈的“京”和“文”字。中国汉字的笔韵、传统的篆刻形式、醒目的中国红,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热诚和稳重的处世态度。中国元素的运用让人耳目一新。
2.把中国元素作为中国式广告设计的基本素材
中国的汉字、书画、文学、建筑、戏曲、音乐等元素都是广告创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尤其是汉字,可以说是中国元素的本源,从欧洲越来越多出现的印有中国汉字的服装,到北京奥运的标志图案,都能看到中国元素的本源来源于中国文字。有一则著名的公益广告就是充分利用汉字的表意功能。画面上首先出现在脏乱的旧报纸上一个毛笔书法字:森,然后逐步演变成林、木、十。人类的乱砍滥伐使得森林去掉一个“木”成为了“林”,再去掉一个“木”成为了“木”,再砍掉树枝,就只剩下“十”,这让人联想到“十字架”,环保寓意得以巧妙阐释。
剪纸、刺绣、陶艺、竹编、根雕、民族服饰等民间艺术也是设计掘之不尽的宝藏。1988年《红高梁》参加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首映式上给观众免费发送红色粗布对襟小褂,背后印着“红高梁”三个大大的汉字。这一乡土艺术品大受外国人青睐,西柏林街上一度一片“红高粱”。1.5元的小褂成本却做了大广告。可见,中国元素的丰厚与博大永远是广告人取之不绝的活水源头,是中国广告走向国际的根基。广告人应站在更新的视角,创造出更多具有中国风味的经典之作。
3.用中国文化元素塑造中国式广告的灵魂
广告不仅是商品信息的载体,也是一种文化的形式。社会学家认为:“人类几乎有一个共通的本性——从具体物质中吸取文化价值。”“一直以来商品都拥有功利主义和文化象征两重意义。”作为推销商品的广告必定关注人类的本性,使广告包含着某种文化精髓的因素,而对民族文化的归依与认同是最能震撼心灵的作品。堪称中国特色的经典之作“百年润发”电视广告,使用了京剧这一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形式,演绎了一个温情含蓄和忠贞不渝的东方爱情故事,使广告的商业性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带给人们强烈的震撼,这种独特的东方品质,引起了中国人的心理趋同。
我国不少的酒广告,也是从中国的酒文化中取出“礼、团圆、家、福运”等元素,从而让食品走上文化层面,为人们所接受的。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里,寿、富、康、德、和、孝是美好人生的六大境界。“金为至尊,六福至美。”“金六福”迎合了人们盼福和企盼吉利的传统文化心理,塑造出了中国的酒文化。它的广告语“好日子离不开她”、“幸福的源泉”、“中国人的福酒”、“奥运福金六福”,一直贯穿着“福文化”理念。福文化缔造了“金六福”的神奇。从1998年诞生到2001年,短短3年时间就做到新锐白酒第一的规模,2004年销量突破20亿元。金六福称:我们不仅仅卖酒,我们卖得更多的是福。“福”文化赋予“金六福”广告灵魂,使品牌具有了别人无法复制的令人喜爱的个性。
反之,如对民族思想的漠视,则必然带来广告与文化的冲突。长城、石狮、龙、凤凰等作为中国的图腾,已经远远不是一个简单的建筑或符号,而是民族精神与民族人格的象征物。1998年飞利浦移动电话广告,手握手机的巨人一屁股坐在微缩的长城上引起了民众的指责。而2005年立邦漆《龙篇》更是掀起轩然大波。画面上亭子的两根立柱各盘着一条龙,但是左立柱色彩黯淡,龙紧紧地攀附在柱子上;而右立柱色彩光鲜,龙却滑落下来。中国龙在涂了日本漆的柱子上滑下来了,怎能不让人联想起那段沉痛的历史?风波由此掀起。中国民众愤怒了,风波在道歉与广告停播后慢慢平息,但它却给所有的广告创意人一个启示:“中国元素”不仅仅是一个符号,它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如果缺乏对历史和民族心理的深刻理解,再独特的创意也是没有灵魂的躯壳,是无法令人接受和喜爱的。
4.辩正地融合与创新,打造既民族又世界的现代广告
当今时代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现代化的社会,我们应以世界性的审美观,在世界与民族中找到一个嫁接点,充分融合,才能打造出属于本民族同时又能为国际社会所认可的现代设计。国学大师张岱年说:“无论是‘中体西用’还是‘西体中用’,也无论是国粹主义还是‘全盘西化’,都走不通,只有辩正的综合创造,才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坦途。”
麦当劳和肯德基成功地把中西文化结合,征服了无数的中国人。他们的广告既宣传了食品,又传播了西方的快餐文化。他们以中国的儿童为主,所倡导的不讲究营养,只求方便、快捷的快餐文化,使中国的孩子们从小就对它“情有独钟”。但他们也意识到在传统的中国饮食文化中,吃饭绝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交流感情、表达爱和关怀的方式。所以麦当劳通过广告向人们传达了一种思想,即吃麦当劳是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麦当劳甚至成为中国百姓心目中“现代化幸福生活”的象征之一。肯德基则营造温馨与乐园的快乐家园氛围,这都是中国儿童喜爱它们的一个重要心理根源。
摘 要: 作者结合在泰国调研的经历,在借鉴英、日、韩外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泰国红统府中小学汉语教学提出了五点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泰国红统府 中小学汉语教学 教育策略
笔者曾在泰国红统府中小学进行过为期四个月的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泰国红统府中小学汉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五方面的问题:课程设置方面,一是汉语周课时量少,学习效果不乐观,二是汉语教师教授班级多,教学任务繁重;学习者方面,一是学习动机不强烈,汉语掌握情况不佳,二是汉语喜爱程度不高,继续学习汉语比例少;师资队伍方面,一是汉语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接受培训较少,二是本土汉语教师比例低,中国汉语教师工资少;教学情况方面,一是教材满意度低,复印抄写教材现象普遍,二是教学大纲不适用,汉语教学不系统;汉语传播模式方面,则是孔子学院主导,市场化程度不高。
在借鉴英、日、韩外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促进泰国红统府中小学汉语教学的五点建议,希望在帮助解决泰国红统府中小学汉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同时,为促进泰国汉语教学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一、调整汉语课程设置,确保汉语教学质量
红统府中小学虽然普遍开设汉语课,但是汉语课程设置不合理。一方面,大部分汉语必修课和选修课每周仅有1到2节,这类课程仅能教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无法保证系统的汉语学习。另一方面,超过一半的汉语教师教授10个及以上班级,超过1/4的汉语教师周课时量在20节及以上,汉语教师教授班级数量和周课时普遍偏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汉语教学质量不佳。
为此,应对红统府中小学的汉语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一方面,适当提高汉语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周课时量,建议达到每周3至4节,这也是英语必修课的平均周课时量。另一方面,合理控制汉语教师教授班级的数量和周课时量。教授过多班级,教师无法与每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而繁多的周课时量让教师无法保证每节课的上课质量,这些因素自然会影响学生学习汉语的效果。因此,要控制汉语教师教授的班级数量和周课时量,建议汉语教师教授班级控制在10个以内,周课时量需要规定不超过20节。合理的课程设置是确保汉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汉语喜爱程度
在学习动机上,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较之于英、日、韩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动机显得不够强烈。为此,应多渠道激发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升,为此要让更多泰国学生认识到汉语学习对未来就业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型动机。中国现代潮流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泰国,鹿晗、吴亦凡等中国现代潮流明星在泰国拥有相当可观的人气,而近些年的国产电影,如《大圣归来》、《捉妖记》等,在泰国都有着非常不错的口碑。因此,除了让泰国学生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之外,还要让更多泰国学生了解感受中国现代文化,激发其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提升学习汉语的融入型动机。
此外,汉语学习者对汉语的喜爱程度明显低于日语学习者对日语的喜爱程度,在表示不喜欢汉语的原因中,认为汉语难学,尤其是汉字难学,成了学生不喜欢汉语的最主要原因。针对汉字难的问题,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汉字教学不但不能回避,反而应该直面,帮助学生克服汉字难的问题。手机和平板电脑在泰国学生中的普及程度很高,在这一背景下尝试采用智能电子产品“拼打”识字这一教学方法,或许能成为突破泰国学生汉字难这一问题的关键。已有研究表明,“拼打识字”教学相对于传统汉字教学,有着更好的汉字教学效果(陈勇,2016)。汉字难这一问题如果能够突破,势必就会有更多泰国学生喜欢汉语,而选择继续学习深造汉语的人数比例也会相应增加。
三、提升汉语教师专业化、本土化水平,提高中国教师待遇
汉语教师是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就目前泰国红统府中小学汉语教师的整体水平看,无论在学历、教学经验、语言水平测试通过比例,还是在教学培训次数上,英语教师都远胜过汉语教师。汉语教师的专业水平亟待提升,具体有以下几点措施:1.鼓励汉语教师继续学习深造,提高汉语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2.加新老汉语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鼓励“以老带新”,促进汉语教学经验的分享。3.鼓励更多汉语教师通过汉语能力考试,除了传统的HSK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国汉办近年推出的国际汉语教师证书应成为泰国汉语教师考试的选择。4.增加汉语教师每学期的培训次数,促进教师汉语教学技能的提升,并对中国籍汉语教师进行基本课堂教学用语的泰语培训。
除此之外,泰国汉语教师的本土化比例也有待增加。泰国本土汉语教师是泰国汉语教学最稳定的力量,但是目前泰国本土汉语教师所占比例远低于泰国本土英语和本土日语教师所占的比例。超过半数的汉语教师来自中国,这一情况不利于泰国汉语教学的稳定发展。泰国应加快汉语教师的本土化进程,培养出更多专业的本土汉语教师,使泰国本土汉语教师与中国汉语教师的人数比保持在2:1,这是目前泰国本土英语、日语教师与外籍英语、日语教师所占的比例。有学者在研究中表示,泰籍汉语教师与中国汉语教师“呈2:1的比例是比较理想的状态”(王宇轩,2008)。此外,提高中国汉语教师的工资待遇,有利于红统府中小学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汉语教师工资遍低,甚至不足外籍英语教师收入的一半,这一现状难以令人满意。
四、编写泰国本土化汉语教材,研发泰国汉语教学大纲
尽管目前可供选择使用的汉语教材种类繁多,但是在汉、英、日、韩外语教师中,汉语教师对教材的满意程度最低,汉语教师反映教材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学内容与泰国不贴切。编写一套或数套本土化程度高的泰国汉语教材,需要中国和泰国方面的共同努力。同时,泰国方面要对学校复印抄写汉语教材的现象加强管理,减少乃至杜绝复印抄写汉语课本的情况,无论对教材的编写还是学生学习汉语,都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研发泰国汉语教学大纲,是泰国汉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调查显示,仅有22.7%的汉语教师会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汉语教学,大部分汉语教师仅仅根据学生兴趣和课本编排顺序进行汉语教学,自然导致汉语教学不系统。各阶段汉语教学缺乏衔接,初高中乃至小学的教学内容存在重复交叉,汉语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都是由于缺乏合适的汉语教学大纲。泰国汉语教学大纲的研发,除了可以参考其他国家的教学大纲,如《国际汉语能力标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等,最重要的是制定汉语教学大纲要符合汉语教学自身的特点。现阶段,已有泰国本土学者开始尝试建构符合泰国实际的汉语教学大纲,如中央民族大学的潘素英博士(2011)(泰)在其博士论文《泰国中小学汉语课程大纲研究》中制定了一套符合泰国汉语教学特点的汉语课程大纲。尽管该汉语课程大纲并不尽善尽美,却能为研发泰国汉语教学大纲提供参考,这一研究成果需要引起泰国方面的重视与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在编写泰国汉语教材和研发教学大纲的过程中,中国应该持有“有限责任”的态度。在研发和编写过程中,中国可以适当为泰国提供必要的帮助,但是泰国方面在这一过程中应该起着主导作用。“中国没有责任也没有能力把各国汉语教学的责任都承包下来”(吴应辉,2015)。
五、汉语传播市场化,鼓励民间参与
目前不少孔子学院收支不平衡。一些孔子学院在进行全盘免费式教学,存在吃力不讨好的现象。反观之韩国的世宗学堂、德国的歌德学院等,都在进行的是有偿的语言教学,并且每年都能吸引大量语言学习者。汉语的国际传播需要融入市场,逐渐从全盘免费到有偿收费转换,增强孔子学院的造血能力,让孔院达到收支平衡乃至有所结余。
除此之外,汉语传播还需要鼓励民间广泛参与。中国近年来通过中介机构派往泰国的汉语教师人数有所增加,但相对于欧美英语教师通过中介机构派出的比例仍然远远不够。汉语传播需要鼓励更多的中介机构加入到汉语国际推广队伍当中。除了中介机构之外,中国方面需要鼓励民间组织参与汉语国际传播。日本凭借国际交流基金会这样的政府主导、民间参与的机构,以及其他一些民间公益组织,在世界范围内一度掀起日语学习的热潮,这些民间组织对日语的海外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的汉语传播需要改孔子学院“一家独大”的传播模式,鼓励更多民间组织参与到汉语国际传播队伍当中,发挥民间组织对汉语传播的独特作用,走汉语传播多元化道路,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勇.“拼打”识字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基于智能电子产品的零起点汉字教学[J].汉语学习,2016(01).
[2]潘素英.泰国中小学汉语课程大纲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3]谭晓健.泰国多元化外语教育的演变、特征及其走向[J].东南亚纵横,2015(02):63-68.
论文摘要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加快,东南亚语种专业的人才需求和办学规模都急剧上升。高职东南亚语种专业教学过程中都面临东南亚语种、英语、汉语言文化的多语教学和专业方向课程教学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东盟国家语言政策和高职东南亚语种专业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兼顾高职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中东南亚语、英语、专业方向、汉语及民族文化教育的多语教学问题提出了建议以供借鉴。
1 东盟国家语言政策概况
东盟各国都是多民族国家,语言种类繁多且状况也较复杂。东盟国家的官方语言一般都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如新加坡有4 种官方语言:马来语、华语、泰米尔语和英语。印尼、柬埔寨、泰国有3 种官方语言。越南、文莱、老挝有两种官方语言,其中英语和华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新加坡政府从1966年开始全面实行强制性的双语政策,要求新加坡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英语和母语。而缅甸独立后,学生从学前班开始就学习英语。此外,由于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睦邻关系,双方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有合作与交流,而在这些国家中,华侨、华人人数众多,华语在东南亚国家的影响较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四个国家把华语列为本国的官方语言之一。
2 高职东南亚语种专业教学现状
广西和云南都有十余所高职院校陆续开设了东南亚语种专业。以云南省高职院校为例,据2011年5月份的统计数据,云南省37所高职院校中现有11所开设了东南亚语种专业,其东南亚语种教学主要分为以下三种:专业方向型、双语型和选修型。11所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大多数都立足于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采用“东南亚语种+专业方向”的形式,设定专业方向的大都为旅游、商务和法律等方向。其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三部分:核心课程、拓展课程和通识课程。核心课程主要由语言知识课程与专业知识课程组成,语言知识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东南亚语种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专业知识课程包括经贸知识、旅游知识、经贸法律知识等,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的语言应用能力。拓展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开展相关课程,如,在学生学习经贸知识的核心课程基础上,开设商务谈判、报关知识等课程以拓展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识课程中开设英语的目的仍是通过全国应用英语能力考试。从人才模式上看,多半采用“2+1”(即国内2年,国外合作1年或半年)的模式。
3 高职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多语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3.1 高职东南亚语种专业应以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为主
高职东南亚语种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多数在秉承“语言+专业方向”的理念下,以培养社会所需的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东南亚语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行业外语(东南亚语种)培养为主,这既是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和高职生未来就业领域所决定的,也是在就业市场避免与本科东南亚语种专业毕业生正面冲突的需要。在语言能力培养方面,有别于英语,学生的东南亚语都为“零起点”,而掌握东南亚语语言能力是高职东南亚语种专业区别于其他高职专业的立足点,同时,由于该专业现有的专业方向一般以文科类的旅游、商务、贸易、法律等为主,技术性并不太强,在人才培养中应科学处理好语言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关系,即必须以语言课程为主,增加东南亚语种在开设课程门数、学分要求和学时的比重,专业方向应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强调专业方向的自学和拓展,这样的话高职东南亚语种专业才具备基本的发展空间,也拓展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3.2 改革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走实用英语教学道路
由于英语作为世界语言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而东盟国家的官方语言之一仍为英语,因此高职东南亚语种专业仍需重视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反思高职英语专业不断萎缩和本科英语类专业就业日益困难的局面,高职东南亚语种专业直接定位于行业东南亚语无疑是合理的。但在高职有限学制内多语教学的问题也决定了必须对现有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避免以英语应试教育为主(考级),压缩传统的通用英语的教学学时和内容,强调英语辅助交流的作用,以实用为主,在公共基础课程中注重培养英语听、说能力,加强专业英语课程,树立东南亚语种为主,英语为辅的教学观念,才有可能避免学生毕业后东南亚语种、英语、专业方向都不精的“四不像”局面。
3.3 重视结合东南亚国家文化开展语言课程的教学
不少学者都对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语言与文化背景脱节的问题进行了反思,高等教育阶段通用英语的教学,常会出现过分强调语言的工具作用,忽视对西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介绍的问题,学生死记硬背英语,学习效果差,达不到第二外语本身应有的对思维、逻辑能力培养的作用。以此为借鉴,东南亚语种作为小语种,通用性并不强,结合东南亚国家文化背景的介绍开展东南亚语言课程教学,既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东南亚语种,也为今后从事对外行业的对象国文化知识进行了必要的贮备。
3.4 紧跟汉语国际化脚步,弘扬我国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语言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重视,特别是在华人、华侨聚居的东南亚地区,汉语文化更是倍受关注,部分东南亚国家中汉语是其官方语言之一。为避免在多语教学过程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在培养应用型的高职东南亚语种专业人才时不能忽略汉语文化教育,特别是在通识课程的设置方面,可开设中国汉语语言文化教育的相关课程,代替传统的大学语文课程。由于不少东南亚语种毕业生都将在国外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加强我国汉语语言文化教育,既可促进中国优秀文化传播到东南亚地区,又可推进汉语国际化,增强国家的地区影响力。
另一方面,作为主要承担东南亚语种专业人才培养的云南、广西等省份,其独有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也是该地区的特色优势之一,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将优秀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播到东南亚地区,打造民族文化品牌都成为政府发展的战略之一。
4 结语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加快,东南亚语种专业的人才需求和办学规模都急剧上升。高职东南亚语种专业教学在多语教学中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分清主次,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重视东南亚国家文化和我国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化问题在教学中的要求是开展高职东南亚语种专业多语教学的关键。
注:云南省教育厅2011年5月基金项目和2011年4月院级重点课题项目总结论文
参考文献
[1] 张居设.东盟国家官方语言及其相关政策的启示.东南亚纵横,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