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现代化技术论文

现代化技术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2 17:39: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现代化技术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现代化技术论文

篇(1)

摘要:中药若要进入国际市场,其现代化势在必行。其中制剂工艺与生产技木的现代化是相当关键的坏节。近年一些中药制剂新技木以及一些新技术在中药制剂领域的应用大大促进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木利用超临界流体扩散系数高,流动及传递性能好、溶解能力强的特点,通过调节压力、温度以及加入适宜夹带剂等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中药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等多种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另外,超临界流体的快速膨胀过程,超临界反萃取过程等也可应用于中药生产领域。

中药生产技术与工艺现代化是我国中药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虽然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成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使中药生产枝术及工艺工程化有了迅速的发展,与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相当数量的中药仍未能改交“粗、大、黑”的面貌,严重阻碍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开发研究适合中药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已经成为广大中药工作者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一、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SCF)是温度与压力均在其临界点之上的流体,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有与液体相接近的密度,与气体相接近的粘度及高的扩散系数,故具有很高的溶解能力及好的流动、传递性能,可代替传统的有毒、易燃、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最常用的SCF-CO2由于具有临界条件温和(Tc=31.3℃.Pc=7.48×106Pa)、对大部分物质显化学惰性、无色无味无毒、无溶解污染、易制成高纯度气体、不易燃等优点,已被广泛庆用于SFE、超临界溶液的快速膨胀过程(RESS)、超临界反萃取过程(SAS)和超临界高分子合成中。

二、中药澄清技术

我国中药制药工业对中药提取液的澄清,经典的方法是醇沉法。但已有不少报道认为将乙醇作为澄清剂有诸多不合理性,如把不溶于醇的无机物成份作为杂质除去是不妥的,许多现代研究具有生物活性与免疫作用的蛋白质、多粮也级易被醇沉淀。另外,醇沉工艺时间长、成本高、损耗乙醇量一般在30%以上,成品中残存的乙醇也可能对药效有所影晌。近年来,一些新材料、新技木开始应用于中药药液的澄清,不仅可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也能保证制剂稳定性及有效成分的含量。

1.澄清剂的使用

(1)101果汁澄清剂成份为食用级原料,是水溶性的胶状物质,安全无毒,不引入杂质并可随沉淀后的不溶性杂质一同除去,通常配5%的水溶液使用。有研究证明,101澄清剂应用于黄芪,茯苓提取液的澄清,能保持药液中氨基酸与总有机酸等有效成分的含量。

(2)甲壳素甲壳素是一种含氨基多糖的天然高分子物质,带正电荷,可沉降药液中带负电荷的悬浮物。有人将其用于生脉饮的澄清,效果优于醇沉工艺。用于白芍水提液的澄清,不影响芍药甙的含量。有人将壳聚糖(脱乙酰基甲壳素)用于黄芪口服液的澄清,既能除去杂质又不影响黄芪甲甙及多糖的含量。

(3)ZTC天然澄清剂可除去鞣质、蛋白质、胶体等不稳定成份,并且不影响中药的有效成分,如黄酮、生物碱、苷类、氨基酸、多肽、多糖等。有人将其用于荆防品服液的澄清,效果满意。应用于八珍口服液的澄清,药液中芍药甙、氨基酸、多糖、总固体的含量高于水醇法所得药液,药理实验也证明该法所制得药液,其作用优于八珍丸。

(4)明胶、鞣酸、蛋清及其他明胶、鞣酸、蛋清主要作用是除去鞣质,还有酶、焦糖等除去杂质成分的。

目前有高速离心与超滤两种较先进的分离技术。其中超滤技术是以多孔性半透膜—超滤膜作为分离介质的一种膜分离技术,具有破坏有效成分的可能性小、能量消耗少、工艺流程短等优点。许多文献都证实采用超滤法澄清中药注射液,主成分损失率低,除鞣质、蛋白质、淀粉效率高,澄明度及制剂稳定性好。用于口服液的澄清,也能较好的保留有效成分,且澄清度、稳定性及除菌效果均比水醇法好。用于中药浸膏制剂(片剂、胶囊剂、浓缩丸等)能有效地除去大分子杂质、胶体、细菌,较多地保留有效成分,而且能够克服中药浸膏制剂崩解时间长、服用剂量大等缺点。

三、中药分离工艺

1.大规模制备色谱的应用色谱方法的起源、发展与天然产物的研究工作密切相关。色谱方法由分析型逐渐发展到制备型,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中药属于天然化学品范畴,成分多而结构复杂,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很困难,色谱分离技术无疑是这类物质精细分离的有效手段。目前,亟待研究与开发的制备色谱大概有以下几种:

(1)大规模高压液相色谱(HPLC)大规模的制备型色谱同一般制备色谱不同,需采用专门的设备,如可以提供高流速洗脱液的输液泵及可承受高压的色谱柱,色谱分离条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由优化的分析型直接转化为大规模制备型。有报道用大规模HPLC从伞形科植物红柴胡中分得三种皂甙成分Saikosaoninsa,c.和d.,从紫杉的针叶分得7-epi-cephalomannine。

(2)超临界流体色谱(SFC)FC具有比HPLC分离速度更恰似,比HPLC更易除去分离产物中溶剂,与SFE配合使用,提取、浓缩、分离可一次性完成,以及可适用于不挥发及热不稳定化合物的分离等一系列优点,因而具有更广阔的应用领域,常可替代气相色谱(GC)和HPLC,有报道综述了SFC在天然产物分离中的应用,国内也有这方面的报道。(3)逆流色谱(CCC)CCC是一种不用固态吸附剂的全液态色谱方法,采用一个液态的固定相和一个与固定相互不混淆的液态流动相,对样品进行分配分离。其中,离心分配色谱(CPC)由于其高的回收率、分辨率以及能突现梯度操作、分离大量样品、实现反相操作等优势,而广泛地应用于黄酮炎、口山酮类、蒽类、生物碱、三萜类、木脂类、皂苷类化合物等的分离。(4)分子排阻色谱(SEC)SEC又叫做凝胶过滤色谱(GFC),在多孔亲水性担体上,样品经过立体排阻过程按分子大小递减的顺序被依次选择性地分开。SEC具有根高的样品回收率,方法简单、快速,可用于蛋白质、氨基酸、多糖、核酸、核苷酸等物质的分离与制备。(5)离子交换色谱优点是方法比较成熟,成本较低,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因而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肽、核酸、糖类等成分的分离。有报道用离子交换色谱和SEC法,从车前叶中分得具有补体活化作用的多糖。离子交换色谱较适合与反相色谱配合使用,作为最初的分离手段。(6)反相色谱(RPC)RPC是利用组分之间的亲疏水性差异进行分离的,RPC分辨率高于离子交换色谱与疏水作用色增(HIC),是进行制备型或生产型肽类纯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技木,也可以进行分离提纯。大孔吸附村脂的血用大孔吸附树脂于70年代未开始应用于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是提取分离水溶性成分的一种有效方法、有助于制剂工艺的改进。如用于三七、人参中总皂苷的分离,提取率高,并能除去糖类等水溶性杂质及大部分脂溶性杂质,也可用于绞股蓝皂苷的分离提取、白芍总苷的分离等。

篇(2)

1.1缺乏核心技术支持

针对我国绝大部分电子信息工程建设而言,在发展电子工程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其建设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的主要方针政策缺少必要的核心技术支持。因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用的技术大部分来自国外,因而缺少自身发展的创新性,采取这样的发展模式,会对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建设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也会受到国外技术发展的制约。

1.2处于现代信息化建设的探索阶段

电子工程的现代化信息建设是未来我国实现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其主要是将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结合起来,实现同步式发展,同时这也是保障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然而,针对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建设而言,我国尚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也没有形成完备的实现途径。

1.3没有完善的战略发展布局

针对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企业而言,虽然将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建设作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契机,不断地巩固其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然而因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企业发展因素的制约,我国很多技术企业在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进行引起和发展过程中,没有相关完善的战略发展布局,使得现代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受到了阻碍。

2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措施

2.1强化国家政策发展支持

电子信息工程企业若是想实现现代技术的发展,一定要得到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因而,为了逐渐加快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建设发展,我国一定要实施必要的国家政策,从而支持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才能不断为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提供更加优越的环境、有效的激励方法等,继而不断增加我国现代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2.2强化对电子信息人才的培养力度

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程度的不断增加,社会竞争的主要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已成为目前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中坚力量。针对电子信息发展工程而言。若是想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取得长远的发展,就一定要强化对人才的培养,不断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专业化高素质化的技能型人才。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优化人才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以及内在潜能,最终提高技术人员的良性竞争意识。电子信息工程在不断发展以及创新的过程中,要强化和先进国家之间进行技术方面的交流。防止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从而为电子信息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加重要的保障,继而使人才成为推动现代信息工程发展主要力量。

2.3打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发展环境

科学技术的良好发展需要优越的环境作为保障,若是没有一个优越的发展环境,电子信息工程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的阻力因素,从而限制其发展。因而,为了不断深化现代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力度,我们一定要强化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建设,继而推动电子信息工程建设的深远发展,并创造出一个优越的发展环境,不断推进我国现代化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2.4创新服务意识,促进经济发展

针对电子信息技术企业而言,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就要强化技术方面的更新工作,并不断调整和完善投资结构,提升对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建设的力度以及发展策略,及时调整战略发展目标,明确未来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目标以及方向,不断更新电子信息技术,进而增强电子信息产品在整体上的服务能力,并最终提升电子信息技术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优势。

3结束语

篇(3)

英文名称:Computer and Modernization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江西省计算机学会;江西省计算技术研究所

出版周期:

出版地址:

种:

本:

国际刊号:1006-2475

国内刊号:36-1137/TP

邮发代号:44-121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计算机与现代化》杂志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计算机与现代化》系《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引用期刊。其特点是:时效性强,密切跟踪计算机科技发展动态,以最快的速度精选刊登计算机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及其在各领域应用成果的论文。既有相当的学术水平,又有实际指导意义。编辑管理规范,系《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期刊。 设有栏目: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网络与通信、控制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中文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信息系统与ERP、信息安全技术、电子商务、图像处理、应用与实践等。 《计算机与现代化》于1985年创刊,多年来得到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厚爱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欢迎订阅投稿。

主要栏目

系统分析与设计

软件工程

网络与通信

控制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中文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

信息系统与ERP

获奖情况

篇(4)

关键词 论文题目审核;论文评选;评选流程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4-0023-02

近年来,信息技术公司作为大庆油田的最大的信息技术密集型单位,为了推进中国石油油气生产信息化建设,按照《中国石油“十二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要求,信息技术公司每年都会承载大量的信息项目的研发任务。在这些项目中,技术人员们付出了他们艰辛的劳动,同时也取得了众多技术革新成果。因此,为了切实贯彻落实信息技术公司科技发展战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并稳步推进公司科技进步与技术水平,及时地将这些成果进行汇总、评审,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技术人员的劳动热情与科技创新精神。

技术论文评审是提升公司科技创新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涉及到的人员、部门较多并且工作量较大,因此传统的人工评审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的管理要求。随着软件、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设计出一套技术论文评审系统显得尤为必要,既提高了论文评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规范性,还保证了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1 系统整体设计

1.1 系统需求分析

1.1.1 技术可行性

随着中国石油油气生产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推进、深入,大庆油田信息技术公司软件开发组近年来圆满完成了多个重大软件信息项目的开发任务并拥有众多优秀的程序研发人员和成熟的技术手段,所以在技术上完全可以胜任。

1.1.2 经济可行性

从项目所需费用和经济效益上看是可行的。论文评审系统无须再次投资相关硬件设备,完全可以依靠公司内部已有硬件环境作为平台支撑;系统所需的软件开发工具简单并且易于

维护。

另外,在以往的论文审核过程中需要提交大量的纸质的论文手稿,一旦在论文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如:标点缺失,格式不符、语义不畅的情况,通常会重新修改论文并打印,这样就造成了打印纸的大量浪费,与我们党倡导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相不符,同时也不利于环境保护。

因此对于信息技术公司来说,开发技术论文评审系统是可行的,同时也是必要的。

1.1.3 管理可行性

管理上的可行性是指,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和人员的计算机素养的极大提高,对于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和相应系统的维护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从管理角度来讲是可以做到的。

1.1.4 业务流程分析

业务流程图如图1所示。

1.2 系统总体架构

论文评审系统采用基于Web的B/S三层体系结构模式。客户端浏览器发出请求,由服务器端来完成如数据请求、加工、结果返回以及动态网页生成等全部工作。系统应用B/S结构,服务器将承载更多的工作,并且能够简化客户机的工作量。B/S三层体系结构将业务逻辑进行封装,提高软件的复用度和可维护性。

1.3 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对相关用户功能的解析,本系统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功能模块:①员工模块;②员工所在主管科技领导模块;③科技发展部管理人员模块;④评委模块。

1.3.1 系统初始化

1)科技发展部管理人员。

2)各级单位主管科技领导。

3)评委人员。

1.3.2 公共功能

1)用户登录(Web登录)。

2)修改个人信息。

1.3.3 员工模块

1)员工提交论文题目。

2)论文选题结果查看(选题结果是否与其他人冲突,是否选上论文题目)。

3)查询论文的最终评审结果。

1.3.4 各级单位主管科技领导模块

1)在本单位员工提交的论文题目系统审核通过后,在对论文的内容等方面进行初审(主要内容包括:文章是否紧紧围绕信息通信行业及公司发展战略;是否有实用性、针对性、革新性、前瞻性;字体、排版等是否符合要求)。

2)初审论文。

①初审通过,论文向信息技术公司科技发展部推荐提交;同时按照文章的内容对论文进行初次分类;

②初审未通过,提交备注意见,通知本单位员工修改并重新提交审核。

1.3.5 科技发展部模块

1)管理各级注册用户。

2)向各级单位主管科技领导下达公司进行“评审论文”的通知。

3)对各级单位推荐的论文在内容等方面进行二审。

4)二审论文。

①二审通过,论文设置成“进入待评审阶段”;②二审未通过,提交备注意见,通知各级单位主管科技领导修改并重新提交;③当所有论文都进入待评审阶段,通知评委组进行评审

打分。

5)所有评委评分结束后,系统会自动按分数高低将论文进行排列显示,按照名次先后设置不同的奖项,并通知论文作者获奖情况,同时将获奖文章存入数据库备案。

6)通过网站向全公司展示获奖论文,进行技术交流。

1.3.6 评委模块

1)论文按照匿名随机分配给评委组,由评委进行打分,打分后按照“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值”的原则由系统即时计算出该论文的分数。

2)当论文有争议时,可以申请全体评委复评。

2 未来展望

大庆油田信息技术公司论文评审系统提高了论文评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真正实现公开公平、简单易行、效能提升的论文评审管理。本次论文系统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与科学严谨的评审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精简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管理规范化的目标,对科技技术信息化建设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同时可向全油田推广这套系统,全面提升油田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许淳熙.论文评审的历史考察[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08).

篇(5)

论文关键词:我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进展—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调查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现代流通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对于社会就业、国民福利及城市发展也有着重大贡献。[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服务业虽然获得了巨大发展,但是“还不够快”,并且流通产业集中度低,流通费用高,流通方式陈旧,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普遍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存在。流通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带来了全局性的不良后果,如制造业资本周转和经济节奏放缓,城乡居民消费受到非收入方面严重制约等。[2]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流通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外资在中国流通领域的加速扩张企业管理论文,已经使缺乏创新能力的本土流通服务业遭遇严重威胁,而且容易引发政府调控能力弱化、上游产业失控,导致国家经济安全等问题。[3]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流通服务业的发展面临复杂而严峻的形势,如何实现我国现代流通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关乎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党的十七大高度重视自主创新,为我国现代流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恰恰当前我国流通服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缺失,这和该领域理论研究严重滞后有密切关系,已经严重制约着流通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流通服务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打造并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唯一砝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尝试着对国内学者在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并梳理分析其理论脉络,以便更好的了解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尚未解决的问题,为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指明方向。

“自主创新”是我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路风将“自主创新”界定为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国家坚持技术学习主导权,并且把发展技术能力作为竞争力或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源泉的行为倾向、战略原则和政策方针,但是他也指出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不自主”的创新。[4]事实上,对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关于服务业创新的研究上。鉴于国内流通研究领域单纯以“自主创新”命名的研究成果非常罕见,我们在研究中将流通服务业及其所包含的四个子行业(零售业、批发业、物流业、餐饮业)创新的研究成果均视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中国期刊网是我国最大的全文现刊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其收录的核心期刊对行业的研究现状很据代表性核心期刊目录。本文通过以下方式对我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文献进行检索,具体包括:(1)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上,搜索篇名中含有“创新”,同时

摘要中含有“流通”、“零售”、“物流”、“批发”、“餐饮”“饭店”、“酒店”、“商业”、“商店”的文章,期刊年限选择2000-2009年,来源类别选择核心期刊。(2)剔除其中的书评、新闻、会议等非学术论文,并且剔除文章核心研究内容不是流通服务业创新的以及部分非代表性的期刊(如《特区经济》等)上的论文。按以上标准,共得到论文样本330篇。(3)分别按照三个标准对论文样本进行分类,即按研究主题进行分类、按年份进行分类、按流通服务业中零售、物流、批发和餐饮四个子行业进行分类。根据以上三种分类,本文从三个视角对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图1)。

图1 分析框架图

三、文献回顾与分析

(一) 研究主题分析

以研究主题为标准,我们可以把研究样本划分为9个研究主题,分布结果显示研究最多的是综合创新,即涉及非单一创新维度的研究,共105篇;其次是流通模式创新,共55篇;再次是组织创新(以业态创新最多)企业管理论文,共40篇。

1. 综合创新。该部分共105篇文章,涉及流通服务业战略创新、价值创新或体系创新等许多摘要用时间消灭空间。[7]

2. 组织创新。该部分共40篇文章,很多文章在充分分析我国流通组织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流通组织措施的对策。关于我国流通组织的现状,主要观点认为我国流通组织规范化、组织化程度较低;管理手段、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增长模式仍属于粗放型;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低,各自盲目发展;流通组织间的竞争仍停留在低水平的过度竞争,且竞争不充分和过度竞争并存。[8]孟铁和张殿波总结了流通产业组织优化的政策选择,即坚决打破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制定适度市场壁垒政策;流通产业有效竞争政策;制定跨区域集团化的催化政策,以培育一批现代大型流通企业。[9]关于组织创新研究最多的是业态创新,如李飞认为零售业态的构成要素就是零售营销中产品、服务、价格、店址、环境和沟通6个组合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零售业态创新的路线图,6个要素中24个细节维度的组合变化就是零售业态创新的具体内容。[10]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涉及了农产品流通组织的创新,如冯邦彦和段晋苑提出通过建立专业运销合作组织改革现行的生猪流通制度的建议。[11]

3. 流通模式创新。该部分共55篇文章,研究内容比较分散,包括生产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物流模式创新和渠道模式创新等,表明我国的流通模式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于奎和文启湘分析了批发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批发商业发展模式创新可以通过推进供应链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批发交易,向现代物流中心过渡以及发展规模经济等途径来实现。[12]

4. 营销创新。该部分共29篇文章,主要集中在零售和批发上面,大都从企业营销手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入手,探讨了如何创新改进营销方式。很多学者强调零售企业营销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正确选择。[13]范增认为营销创新是连锁超市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能持续、稳定的发展的必然选择,营销方法的创新应包括绿色营销,情感营销和导入CIS推广形象营销等方面。[14]

5. 技术创新。该部分共24篇文章,主要研究了技术创新对流通服务业的重要性,如何进行技术创新等。如张宏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改进的A—U模型,流通产业的升级可以是跳跃式的,发展具有可跨越性的,而这都是由又是由技术创新的跳跃性所决定的。发展我国流通产业应从宏观层面加强技术创新的政策地位,强化对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产业的政策支持,积极引导第一、第二产业参与流通技术创新,提高流通企业对流通技术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物质基础建设等角度进行改进。[15]

6. 制度创新。这部分有25篇文章,主要从政府企业管理论文,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等角度探讨了如何健全我国流通市场的制度创新。如文启湘和赵玻指出流通产业天然就是低进入壁垒产业,要防止流通产业过度进入,今后我国必须加快流通产业进入管制制度创新核心期刊目录。[16]

7. 观念创新。该部分共18篇文章,如宋则提出要确保流通产业的先导地位, 充分认识流通和流通创新在市场经济当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17]黄国雄认为流通是基础产业,并从流通观念的创新理论要点出发,对商业的本质、商业城市建设、商业信誉、商业市场、商业利润、商业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18]

8. 服务创新。这部分共18篇文章,主要研究了我国流通业服务中的不足,并提出了适应新时期流通业服务创新的若干措施。如许彩国和柳思维指出零售企业必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完善服务设施,更新服务内容,通过服务创新才能实现顾客满意,培养顾客忠诚。[19]

9. 其他。以上的分类方法并不能涵盖所有流通创新论文,凡是不能归入以上类别的学术论文归入该类,合计共16篇学术论文。

(二) 时间序列分析

为了更好了解最近十年国内学者们在流通创新方面的研究,我们对论文样本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对总的样本论文以及不同研究主题的论文分别按时间序列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便更好的得出学者们研究重点的变化。

图2 流通创新论文时间分布图

从图2可以看出,近十年里,国内学者在流通创新方面的研究成曲折式上升,在2003、2007年达到两个峰值。2001年末中国入世之后,外资流通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的速度加快,此时的本土流通业迫切的需要创新理论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流通创新的研究持续增多,所以考虑到学术成果刊登的滞后性,在2003年流通创新达到一个相对峰值是符合实际的,但是这种研究态势并未持续。直到2004年底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以后,本土流通业面临外资的威胁和压力骤然增加到一个更高的程度,这使得通过创新提升竞争力的研究成果应需要而增多,同样考虑到学术成果刊登的滞后性,所以在2006-2007年间才达到另一个更高的峰值。但是随后流通创新的成果又出现了下滑的迹象,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在流通服务业受到冲击的背景下,自主创新的研究成果才又再度受到关注。总之,流通服务业创新的研究论文数量呈现着波动,这表明学者们在该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成熟企业管理论文,并未形成持续稳定的增长局面,同时也表明一直致力于该领域的学者有限,更多只是在某一段时间关注流通服务业创新的发展。

(三)流通服务业各子行业的研究文献分析

以下我们对流通服务业4个子行业即零售、物流、批发、餐饮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1. 零售业创新。零售行业的研究论文有79篇,研究的焦点集中在零售业态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研究中大多数都是研究城市零售创新的,论文样本中仅有5篇是专门研究农村零售创新的,主要研究了农村零售业的业态创新和营销创新等。如汪旭晖和徐健从农民消费行为偏好视角对农村零售业态创新模式进行了探究,通过探索农民消费行为得出了新型业态创新模式“农村现代综合商场”,这种业态与城市大型综合超市有显著差异,融合了农村现行传统业态——杂货店、集贸市场等的优势,并且摒弃了这些传统业态在商品品类少、假冒伪劣商品多、环境脏乱差等方面的缺陷,在零售组合要素各个方面具有典型的农村化特征。[20]张蓓从绿色营销、体验营销、定制营销、整合营销和关系营销等新型营销方式出发,对农产品超市的营销方式创新提出了若干建议。[21]

2. 物流业创新。物流行业的论文有106篇,研究内容包括物流服务模式创新,供应链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等。张光明认为物流服务创新模式主要包括跟随竞争创新、顾客需求主导创新、物流技术创新、物流网络创新、增值物流服务创新等,各种创新模式具有不同的优劣势及风险,选择何种模式取决于企业环境条件及诸多因素的考虑。[22]魏际刚提出物流技术创新涉及经营管理和工具、装备、设施等领域,物流技术与装备的发展趋势是先进性,信息化,多样性与专业性,标准化与模块化,系统性与可扩展性,智能性与人性化,绿色化与节能化。[23]总体来讲,我国物流也起步较晚,无论在技术还是管理创新方面都还与发达国家有显著差异,关于这几方面的研究还很不成熟,多数的设计和建议还都停留在纸面上,这需要我们一方面加大物流现代化的研究,同时也要结合国情逐步健全我国的还很不完善的物流系统。

3. 批发业创新。研究批发业的论文有27篇,具体包括了批发商业态模式的创新及批发市场的创新。如李芬儒研究了中国农村批发商业的业态创新问题,指出由于农村批发业存在着批发网点组织化程度低,批发商业功能萎缩,批发成本过高,流通效率低下等问题,所以农村批发商业业态创新方向应该是产、供、销一体化,批零一体化企业管理论文,产销地一体化,批发与物流配送一体化,贸工农一体化等核心期刊目录。[24]谭本艳和赵晓飞提出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创新策略,即组建批发商群,扩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模;通过创新模式,实现批发市场间的横向整合;通过打造龙头,实现批发市场间的纵向整合。[25]

4. 餐饮业创新。检索到研究餐饮业创新的文章只有23篇,与其他几个流通子行业相比,餐饮业创新相对较少,这些论文集中在研究餐饮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方面上。如杨铭铎对餐饮企业产品创新体系进行了设计,认为餐饮企业产品创新系统可分为菜点创新、服务创新、环境创新三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26]于干千从中国餐饮企业“集体创新动力缺失”的现状及成因出发,分析了不同餐饮企业对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及合作创新三种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27]

四、结论

本文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对我国2000-2009年流通服务业创新的学术论文进行了检索,研究发现可归纳为以下方面:(1)通过研究主题内容分析,发现学者们对现代流通服务业发展的研究已积累了不少成果,但总体来说比较分散,而且大多侧重于流通业创新的某一方面,对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科学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流通组织创新,流通服务方式创新,流通技术创新以及流通制度创新等有限方面。迄今为止还没有学者用系统的理论统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整个全局,并深入探究现代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系统的构成及运作规律,这将成为流通服务业创新研究的重点。(2)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可以看到学者们在流通服务业创新的研究论文数量呈现一种上升势态,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流通服务业创新问题。但论文数量并不是一种持续上升,而是折线上升,表明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对某一方面问题的研究往往集中在某些时间段,如何全面,系统并且有层次的对流通服务业创新进行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3)通过对4个子行业的研究,发现学者们对流通服务业各子行业的侧重点差异很大,零售和物流领域创新的研究比较多,而批发和餐饮则较少。究其原因在于零售作为商流的终端企业管理论文,是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环节,理所应当的受到更多的关注。物流在节约流通成本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也得到了人们的不断关注,其创新研究也涉及到各个方面。而作为零售商背后的批发业,则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从商业发展的趋势看,多种现代流通组织的出现如工厂实行产销一体化,零售连锁公司实行批零一体化等抢占了批发业的经营空间,使许多人质疑批发业存在的价值,批发业的创新也未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至于餐饮业创新的论文最少,主要是因为高等院校对餐饮相关专业的设置起步较晚,从事餐饮研究的学者非常稀少,以及餐饮企业长期漠视创新所致,但是随着餐饮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餐饮业自主创新问题将会越来越被关注。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目前零售业创新的研究集聚在城市零售领域,但是随着城市零售业在城市竞争日益激烈,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的零售商进军农村市场,而对于农村零售创新的研究将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夏春玉.流通概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宋则.中国流通创新前沿报告[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宋则,李蕊.外资在流通业超速扩张值得警觉[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3).

[4]路风.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徐从才,李颋.论流通创新与贸易增长方式转变[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11).

[6]赵振民.价值创新:零售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5,(12).

[7]晏宗新.物流体系创新——从行政区域组织到经济区域组织[J].经济管理,2001,(11).

[8]宋羽.浅析我国流通产业组织创新[J].商业时代,2007,(8).

[9]孟铁,张殿波.论我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创新[J].经济纵横,2008,(9).

[10]李飞.零售业态创新的路线图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24).

[11]冯邦彦,段晋苑.我国农产品流通制度的组织创新研究——猪肉涨价背后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学术研究,2008,(8).

[12]于奎,文启湘.谈批发商业的模式创新[J].商业时代,2005,(32).

[13]叶敏,兰昌贤.我国零售企业营销创新策略思考[J].江苏商论,2007,(10).

[14]范增.连锁超市的营销创新[J].商场现代化,2006,(1).

[15]张宏.技术创新与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09,(9).

[16]文启湘,赵玻.论我国流通产业进入管制制度创新[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4).

[17]宋则.新世纪新主题:流通现代化——促进流通创新提高流通效能政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3,(9).

[18]黄国雄.流通观念的创新理论要点[J].商业时代,2008,(28).

[19]许彩国,柳思维.我国零售企业的服务创新浅论[J].中国流通经济,2004,(4).

[20]汪旭晖,徐健.农村零售业态创新:一个基于东北地区农民消费行为的探索性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9,(5).

[21]张蓓.论我国农产品超市的营销创新[J].经济纵横,2007,(7).

[22]张光明.物流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经济管理,2006,(18).

[23]魏际刚.物流技术的创新、选择和演进[J].中国流通经济,2006,(3).

[24]李芬儒.农村批发商业业态的创新与开拓农村市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1).

[25]谭本艳,赵晓飞.创新批发市场经营模式提高农副产品流通效率[J].宏观经济管理,2009,(11).

[26]杨铭铎.餐饮产品创新系统构建[J].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7, (4).

篇(6)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计算机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3)

摘 要:针对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和基础合训类学员的任职需求,以提高学员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为目的,介绍基于AR.Drone四轴飞行器开展飞行器控制软件的合训类本科毕业设计的探索实践。

关键词 :基础合训;本科毕业设计;四轴飞行器;AR.Drone

第一作者简介:徐建军,男,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程序分析、软件容错,jianjun.xu@yeah.net。

0 引 言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学员在任职前经历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环节。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员在导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本科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研究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其质量是衡量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1-2]。

基础合训类学员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打赢信息化战争需要的懂技术、会 管理、能指挥的高素质初级指挥军官。作为从院校走向部队工作岗位的一个过渡,合训类本科毕业设计应该反映作战方法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的双重特点[3-4],题目要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和前瞻性,例如各种新型武器装备在作战应用中的现实问题和直接需求[5-6]。

围绕“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这个主题,针对如何适应部队未来信息化作战需要以及如何培养学员实践动手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等问题,笔者所在教研室在AR.Drone四轴飞行器的基础上开展了合训类本科毕业设计的探索,从选题、开题、指导、演示到答辩等整个环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AR.Drone飞行器和选题介绍

当前,无人作战平台、自治系统在现代化战争中得到广泛应用,无人飞行器凭借成本低、适应力强、出勤率高、零伤亡等特点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人飞行器如何完成作战任务、如何进行技术革新是现代军人面临的问题。作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主力军,合训学员应该了解、应用、革新无人飞行器等新型武器装备。

近两年来,我们以 AR.Drone 四轴飞行器为平台,开展面向无人飞行器控制软件创新实验的合训类本科毕业设计,旨在提高学员对信息化装备的操控能力和技术革新能力,并了解信息化装备战斗力生成的一般模式和创新思维。

AR.Drone 是法国 Parrot 公司开发的一款遥控四轴飞行器(如图 1 所示),计算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设备可以通过 Wi-Fi 网络对其进行远程控制。AR.Drone 有 4 个无刷内转马达以及陀螺仪、加速度计、磁强计、超声波等传感器,配备两个摄像头,使用 ARM A8 CPU 和 Linux 操作系统。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发送指令控制飞行器动作以及获取状态、角度、海拔、速度等飞行数据和传感器获取的各种数据,尤为重要的是 AR.Drone 还提供丰富的二次开发接口和成熟的 SDK 开发环境。

在 AR.Drone 平台上,我们围绕飞行器控制软件革新这个主题,结合现代战争对无人飞行器的应用需求开展合训类本科毕业设计,已有选题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这些毕业设计选题具有鲜明的军事特色,可有效提高无人飞行器的军事应用价值和智能化水平,所涉及的技术内容与本科阶段学习的很多计算机专业课程密切相关(例如网络、嵌入式设备、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等),从而能够进一步深化与升华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提高学员的综合实践能力。

2 主要采取的措施

这些题目公布之后,立刻在学校合训类学员中引起很大反响,很多学员主动要求参加四轴飞行器的毕业设计。但是合训类学员为了适应第一任职的需要,本科学习期间在军事指挥及体育训练方面花费了很多时间,相比技术类学员而言,合训类学员在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上有所不足;合训类学员在毕业学期还面临繁重的毕业联考任务,从事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相比以前的毕业设计题目,这些题目的难度和工作量明显增加。为保证完成质量,我们从选题、开题、指导、成果演示、论文撰写到答辩的整个过程都采取了一些针对性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1 选题和前期准备

在拟定题目时,教研室组织相关指导教员集中讨论,以技术专题形式给出一组有军事应用背景、难度适中的题目,而且要求指导教员清晰明了题目的主要工作量、技术路线和难点;然后,在教务统一组织下进行毕业设计题目宣讲,介绍题目的主要任务和所需的基础知识等,使学员能够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选题,并请学员队推荐一些基础好、动手能力强的学员。为了保证前期准备更加充分,这些工作提前到第七学期完成。

在学员选定题目后,导师与学员见面,进一步介绍课题并提供相应资料,并要求学员在第七学期(包括寒假期间)预先准备好一些工作,包括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阅读 AR.Drone 的技术文档等。

2.2 开题及开发平台搭建

开题是让学员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和初步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加深对课题的理解,了解国内外的现状和相关发展趋势,明晰课题需要解决的关键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并确定研究的基本方法、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学员要与导师一起确定研究计划,并估计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拟采取的解决措施。由于资料较多,且主要为英文材料,这个阶段鼓励同一专题的学员分工阅读,然后再通过报告、讨论的形式在组内交流,一方面减少工作量,另一方面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由于AR.Drone自带的SDK规模较大,并且涉及飞行器的很多技术细节问题,学员难以快速理解和掌握。我们在AR.Drone SDK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开源项目构建了一个二次开发平台。这个平台把AR.Drone的常用功能进一步封装成一些API,主要分为飞行器控制和传感器数据接收两个模块,同时还把需要用到的第三方资源(例如计算机视觉库 OpenCV)一并打包。这个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毕业设计的工作量,使学员将精力集中到课题本身的研究上。

2.3 全程指导

学校要求合训类毕业设计以技术专题的形式组织,每个专题包括 5~7 个子课题,由一个导师组负责,导师组中每位老师指导1~2名学生。每位导师的专业方向有所差异,这样对学员的指导更加全面。每个导师组由一名正高职教员任负责人,进行该组的整体协调,并对毕业设计整体进度进行检查、督促。学校要求学员每个星期都要向导师汇报工作进展,每个月向导师组汇报一次,使整个过程中每名学员的毕业设计进度可控,不会被联考等任务所干扰而滞后。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导师指导不是直接告诉结果或帮学员调试程序,而是介绍原理、传授经验和启迪思想,尽量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这样才会在毕业设计的后期发挥重要作用,对学员今后的成长也大有裨益。教员还要注意培养一种组内团结协作的气氛,鼓励学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探讨,基础好的要多帮助基础稍差的,彼此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

2.4 成果演示及论文撰写

学校规定合训类毕业设计在答辩前必须进行成果演示,由导师组之外的教员构成专家组现场评审,演示不通过则不能答辩。为确保演示成功,要求学员在完成程序编写和调试外,还要进行严格的测试,并做异常情景处理预案,这也是培养综合素质的一方面。

撰写论文是毕业设计本身的要求,表达和写作能力对今后工作来说也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学员之前并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系统训练,科技论文写作的基础比较薄弱,还有部分学员把毕业设计局限为写好程序和做好实验,对论文不够重视。导师应帮学员认识到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介绍论文撰写方法和规范,梳理论文主要提纲。论文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工作重点不突出,内容逻辑性不严谨,图表、公式和

参考文献引用不规范等。所以,学员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对论文反复修改。目前,学校对本科毕业论文还有的要求,这就需要在撰写论文时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2.5 论文评阅及答辩

在论文提交后,由两名教员对论文进行评阅,给出评定结果和具体修改意见,并责令指导教员督促学员修改论文。论文评阅要在答辩前两周完成,目的是给论文修改留下足够时间。

在论文答辩阶段需要学员完成报告片的制作和试讲,导师要让学员明白答辩的重点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围绕自己的核心工作和关键环节进行介绍,重点要突出,思路要清晰,这样才能给答辩专家留下深刻印象。由于临场经验欠缺等主观因素,很多学员答辩报告的质量仍然不够理想。答辩前导师需要组织答辩试讲,通过反复的练习、点评提高学员的临场表达能力和对报告进度的控制能力。

3 成果和不足

基于AR.Drone飞行器进行合训本科毕业设计的效果总体较好。笔者所在导师组指导的 12 名学员中,基本上顺利完成了任务书预定的目标,成绩优秀、良好和中等各有 2 名、8 名、2 名。图 2 给出了在基于手势识别的飞行指挥课题中,进行手势识别的测试截图。

学员们普遍反映,通过毕业设计,个人的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等都有明显提高。学员们自己动手编写一个控制程序,使飞行器能够完成一些军事特色的应用,觉得很有成就感。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毕业设计题目的难度相比以前有所增加,有些题目涉及网络、硬件、软件等多个方面,合训类学员基础较薄弱、动手实践能力不强,而且他们还需要在毕业联考上投入不少时间,这导致很多学员在毕业设计的前期进展非常缓慢,后面的时间比较紧张,有的学员由于迟迟没有进展而产生了放弃的想法。在导师的鼓励和指导下,虽然最后基本上完成任务,但是完成的质量还不够理想。所以,结合基础合训类学员的特点, 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课题是我们未来的工作重点。

4 结 语

结合新型武器装备和现代化战争的发展,着眼增强合训类学员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指向性,努力提高合训类毕业设计的军事应用特色是学校始终追求的目标。在 AR.Drone四轴飞行器的基础上,我们围绕无人飞行器控制软件革新开展了合训类本科毕业设计的探索和实践,并具体在毕业设计的整个环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前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从选题、指导等方面加强对关于新型武器装备的合训本科毕业设计的研究和改革。

参考文献:

[1] 陆静. 提高高校毕业设计质量途径的探索[J]. 大学教育, 2014(1): 37-39.

[2] 杨帆. 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0(7): 74-77.

[3] 吴石林, 范大鹏, 王兴波. 基础合训毕业设计组织实施模式及规范化探讨[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3, 26(3): 38-40.

[4] 单庆晓, 唐莺, 李季, 等. 基础合训类学员毕业设计现状分析及指导对策[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8, 32(2): 12-14.

[5] 占荣辉, 鲁敏. 基础合训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 高教论坛, 2011(2): 63-65.

篇(7)

一、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的作用

随着招收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加,所形成的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与日倶增。每年博士、硕士学位申请审批书及毕业论文全部移交档案馆存档。学位论文档案专业齐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有保存价值。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既能反映研究生在本学科领域掌握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程度,又能反映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科学研究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学位论文则是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学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通过科学研究独立完成的。这些论文档案在每年学生搞毕业设计或撰写论文,选择研究方向时都有参考作用。外校及本校学生经常到档案馆参阅国内知名学者、专家的学位论文档案。这有助于他们吸取别人的长处,了解论文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和提高需要从何处入手。学位论文档案可直接用于生产,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在工程招标、中标设计竞赛,实际工程设计,实际科研项目研究中,能直接为工程建设服务;还可给导师指导毕业设计提供详实的参考资料,为专题写作和完成论文积累材料创造条件。

二、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在教育评估中的功能

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在教育评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育评估中需到档案馆索取硕士培养方案、计划,掌握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及论文摘要,了解硕士生独立从事工程设计、科研和教学的能力。在举办硕士教育评估展览时,需借阅全部博士、硕士毕业论文目录,查看存档的研究生工程设计项目和学位论文选题。学位论文档案对硕士教育评估提供了详尽的资料,能反映研究生教育中的专业特点和学校特点。总之,档案馆提供的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在教育评估中起到了重要的凭证、参考和指导作用,很受专家、学者和大学生的青睐,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实现了社会价值。

三、研究生学位申请审批书档案的利用价值

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包括学生毕业论文及学位申请审批书。审批书的内容有在校学习成绩考核单、本校导师和聘请外校教授对该生论文的评阅意见表,答辩委员会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决议。学位论文及答辩是对研究生学习成绩的综合考核,也是检验研究生学业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学位论文档案反映研究生在校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及学识水平。研究生出国进修、攻读学位,需索取学位申请审批书及学业成绩考核档案并进行公证,证明学历层次。另一方面对于在职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学位审批书档案记载了导师对论文的评阅意见,填写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登记表时,必须以学位申请审批书档案为依据,更重要的是目前申请科研项目评奖,必须查询导师对学位论文评阅意见作为上报材料附件的依据,否则科研项目不能参加评奖。可见学位档案的重要价值。

四、开发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信息资源

学位论文档案是研究生研究成果的文字载体,是科技信息传递和表达的主要形式。高校档案馆(室)是学校的信息储备基地,应建立档案信息中心,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手段,建立档案数据库系统,完善档案检索体系,对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进行案卷级输入,对各类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信息进行加工、存贮、浓缩档案内容,应用现代化技术准确传递信息。定期将学位论文档案目录及论文摘要汇编出版,下发各院系专业资料室供学生查询,拓宽研究生的视野和研究范围。档案信息中心保存的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最全,而且是手稿,具有专业特色,能满足利用者的需求。档案信息中心为方便用户查询,扩大的服务范围,有效地组织馆际交流,应及时档案信息,帮助用户顺利进入信息中心和相关文献部门的检索体系,提高档案工作利用率。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