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渔业论文

渔业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2 17:38: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渔业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渔业论文

篇(1)

为了做好渔业水域预防污染的工作,渔政机构的执法人员要经常深入污水排放单位,重点宣传渔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依法治污的重要性。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利用媒体曝光的已经追究了相关人员责任的污染事故,作为典型教材来教育和警示排污单位,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和法律观念,并能换位思考问题,认识到提高经济效益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渔民的利益为代价,要舍弃先污染后治理、争功近利的旧观念,树立先治理无污染、从长计议的新思维,要对社会负责,给后代留下一方净水。要消除排污单位对超排污水存有的侥幸心理,促使其吸取“亡羊补牢”的教训,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治理污染。通过对排污单位多渠道、多手段、多方式的宣传,提高了他们对保护渔业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他们防治污染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渔业污染事故与2006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0%,渔业养殖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2提高渔政队伍保护渔业环境的执法能力

针对这项执法难度大、业务技术要求高、责任心强的工作,渔政执法人员要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加强政治思想、道德素养、业务水平建设,努力学习渔业环境保护的法律知识和渔政执法的实体法。因管理工作的需要,执法人员经常和排污单位打交道,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严格遵守农业部渔业行政执法的六条禁令,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强化执法能力,提高执法水平,完善执法措施,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要善于把握工作的切入点,找准突破口,实行针对性有效管理。为了适应当前预防污染工作的需要,要核准渔政机构检测水质的法定资质,充实水环境监测的专业人才;执法人员要经常到养殖水域监测、监视和评估水质状态,对上游来水及水源要加强监控,到了汛期要让渔民对养殖水体加强防护措施,为及时有效地防止污染并推广无害化养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稳定,减轻渔业污染危害奠定基础。

3履行法定职能,加强对排污单位的监管力度

《环境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规定:“环境保护部门和海事、渔政管理机构进行检查时,根据需要可以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下列情况和资料……”根据上述规定,为了确保渔业水环境的安全,渔政机构要促使排污单位认真遵守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执法人员要经常深入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执法检查,要了解他们的生产原料和排污成分,及时查清污染源、污染物和危害程度,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防患于未然。《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造成渔业污染事故的,应当接受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的调查处理。”第五十三条第二款规定:“造成渔业污染事故……由事发地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处以罚款。”上述法律条款明确了渔政机构的调查处理职能。为了依法维护弱势渔民的权益,有效地预防水质污染,渔政机构要依照法律程序,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制约违法排污活动,加大对排污单位的行政处罚力度,让其痛定思痛,吸取深刻教训,促使其积极治理污染。

4领导重视,加强配合,综合治理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大力支持渔政机构防治污染的工作,分管领导要亲自抓,执法人员要积极、大胆、主动地开展工作,依法执法、文明执法、为民执法,努力把部门职能转换成政府行为。因为预防水污染工作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要加强同环境、水警、法院等职能部门的配合,争取水质检测机构的支持,引导渔民控制内源性污染,养殖低投饲、效益好、污染少的特种水产品,综合治理水污染,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篇(2)

系统包括采集控制终端、网关及服务器平台三大部分。采集控制终端在线采集各项水质参数并经网关传回服务器平台,平台根据参数信息做出决策或建议,将决策命令经网关发送给控制终端执行,同时将建议信息推送给用户。系统采用ZigBee网络和GPRS网络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ZigBee网络作为低功耗、低复杂度、低成本且能够自动组网的无线网络技术,支持传感器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可以将多点的多个传感器数据利用无线网络进行通信,同时结合GPRS技术实现远程监控,改变了传统无线传感网络需要依赖有线公共网络传输数据的限制,解决了安装大量检测装置时布线量庞大、线路维护和更改困难的难题,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系统的采集控制终端以STC12C5A60S2单片机作为核心单元,结合溶解氧、pH值、光照度及温度传感器,实时在线监测池塘中的溶解氧、pH值、光照度、水温等环境因子,将实时数据通过ZigBee路由器发送到网关节点的协调器,并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自动驱动或接收平台的指令来远程控制增氧机等执行机构调节池塘环境,尽可能保证养殖品种的最佳生长环境。系统与传统控制方式兼容。当系统检测到传统控制被执行时,能够快速切断所有自动控制部分,这样能够保证当控制系统出故障或者需要人工操作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程度,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2硬件设计

硬件设计部分主要是采集控制终端和网关节点的设计。

2.1采集控制终端

采集控制终端由MCU(单片机)、数据采集单元、键盘输入及液晶显示单元、声光报警、ZigBee路由器及控制单元组成。

2.1.1MCU单元

单片机是采集控制终端的核心,控制并协调其他单元模块完成系统的整体功能。此单元负责获取各路传感器数据,并将数据进行处理和显示,同时控制执行机构工作来实现本地自动控制,这样还可以避免紧急情况下(比如池塘严重缺氧时)由于人为控制不及时而造成的损失。另外单片机还通过ZigBee路由器将数据上传到网关节点。单片机选用8051系列单片机STC12C5A60S2。此单片机是STC公司的单时钟/单机器周期的(1T)单片机,是高速/低功耗/超强抗干扰的新一代8051单片机,其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单片机,但速度快8~12倍。该单片机含60K字节FLASH,1280字节RAM,8路高速10位A/D转换,4个16位定时器,支持双串口,有EEPROM功能。由于内部含有ADC及EEPROM,简化了电路设计,增强了系统的健壮性。

2.1.2数据采集单元

数据采集单元是智能系统的“眼睛”,为系统决策和控制提供主要依据。而池塘养殖主要的环境因子包括溶氧量、pH值、光照度、透明度、水温、重金属含量、铵盐、氮盐、鱼池换水周期和鱼池消毒用品等,其中以池塘含氧量最为重要。本系统采集溶解氧、pH值、光照度、水温等信息。目前测定水体溶解氧含量的常用方法有碘量法、氧电极法、电导法、极谱式覆膜电极法和荧光猝灭法等。其中荧光猝灭法测量准确度高、维护方便,故系统采用荧光猝灭型溶解氧传感器。另外池塘水体pH值也是很重要的环境因子,系统采用在线玻璃复合电极测量pH值。此外,光照度和水温也是影响水体溶解氧含量的关键因素。不同光照强度、不同水温下的溶解氧含量是不同的,因此系统要根据实际温度和光照强度来设定相应的溶解氧阈值,以使养殖生物的生长环境处于最佳状态。系统采用输出为0~5V标准信号的集成光照度传感器和数字式的温度传感器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为数字信号,易于处理且抗干扰强。溶解氧传感器采用基于荧光猝灭原理的美国进口Vernier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自动温度补偿及自校准功能且免维护时间长、精度高,其输出为标准信号0~5V可直接送ADC进行转换。pH值采集部分包含pH玻璃复合电极、信号放大滤波处理两大部分。pH玻璃复合电极输出-420mV~420mV电压信号,且输出阻抗高(约为1010Ω),因此需要用运算放大器对其进行阻抗匹配和放大处理。此外,为了给用户提供池塘的当前水位值,系统还采集池塘的水位信息。此部分也可为水泵供水提供重要依据。

2.1.3键盘输入及液晶显示单元

此部分完成和用户的交互。本单元一方面接收用户的输入信息(如各参数的阈值、工作模式及定时控制的时间等),另一方面,系统采集的各项参数信息、系统及外设的运行状态以及警告建议信息等都可在液晶上实时显示。通过用户接口,用户可以很好地了解系统的工作情况并对其做出适当及时地控制。

2.1.4控制单元

本系统的外接设备有增氧机和投料机。系统可根据采集的参数信息进行自动控制,也可由服务器通过远程发送的控制命令进行远程控制。考虑到池塘可能在夜间出现溶氧量低或者需要进行投料操作等,设计了精确定时控制,这样方便了用户的操作,节省了人力。目前的渔业智能养殖系统一般与传统的人工控制不兼容。本系统工作时对外部执行机构(如增氧机、投料机)进行监测,一旦发现人为操作这些执行机构,系统自动由智能控制切换到人工模式。在人工控制结束后可自动进入自动控制,这样避免了必须切断智能系统电源进入人工控制。另外,当池塘出现溶氧量严重不足时,系统可及时地操作增氧机增氧,避免带来财产损失。像增氧机和投料机这样的执行机构在强电下工作,对单片机很可能会造成干扰。为了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采用光耦和继电器进行强弱隔离,这样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此外,继电器属于大功率器件,系统采用大电流输出芯片ULN2803来驱动继电器工作。

2.2网关节点

网关节点包括ZigBee协调器、GPRS模块、电源模块及单片机单元。网关中的单片机负责GPRS和Zig-Bee网络之间的双向数据转换,网关事实上是一个基于GPRS网络和ZigBee网络的转换网关。在近端无线网———ZigBee网络中,网关作为协调器,主要负责Zig-Bee网络的创建、监听路由节点、与路由节点双向通信;在远端网络———GPRS网中,网关担负着GPRS网络数据的发送与接收等任务。同时,网关节点还负责GPRS网络与ZigBee网络间数据的转换。

2.2.1ZigBee模块

ZigBee技术是一种短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和低成本的双向无线通信技术或无线网络技术,是一组基于IEEE802.15.4无线标准研制开发的有关组网、安全和应用软件方面的通信技术。IEEE802.15.4是IEEE针对低速率无线个人局域网制定的无线通信标准,该标准把低功耗、低速率传输、低成本作为重点指标,旨在为个人或家庭内不同设备之间低速率无线互联提供统一标准。ZigBee技术采用自组织网络来通信,最大限度地提供数据的可靠传输。硬件由协调器、路由器、终端节点组成,一个网络里只能有一个协调器。TI的CC2530芯片具备了实现ZigBee技术的各种底层硬件需求,是真正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完全符合ZigBee技术对“节点”体积小的要求。另外,TI还提供了Z-STACK协议栈,尽可能减轻了软件开发的工作量。考虑到池塘的数据采集信息量不大,系统采用ZigBee自组织网络进行近端无线数据传输。网关中的ZigBee模块作为协调器,而采集控制终端中的ZigBee模块为路由器。

2.2.2GPRS通信模块

GPRS是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的简称,是在现有GSM网络上开通的一种新型的分组数据传输技术。GPRS的设计使得它既能支持间歇的爆发式数据传输,又能够支持偶尔的大量数据的传输。GPRS有以下特点:(1)覆盖面积广,基本上在手机能够打电话的地方都可通过GPRS无线上网;(2)永久在线,在激活GPRS应用后,将一直保持在线状态,这类似于专线网络服务;(3)按数据流量计费,GPRS服务虽然保持一直在线,但只有在产生流量时才计费,这使得费用低廉;(4)传输速度快,目前GPRS可支持53.6kbit/s的峰值传输速率,理论峰值传输速率超过100kbit/s;(5)接入时间短。由于现场和平台的距离较远且有干扰,基于GPRS网络的优点,本系统选用宏电的GPRS模块进行远端的数据传输。

3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包括网关软件、采集控制终端软件和服务器监控平台软件设计三个部分。网关软件和终端软件采用KeilC51设计,服务器监控软件采用C++语言和VC6.0开发平台设计。

3.1网关程序设计

网关节点上电后先进行一系列的初始化,其内部的ZigBee协调器组建网络,然后等待处理ZigBee协调器和GPRS模块的数据。网关节点收集终端上传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整合,然后通过GPRS模块将数据包上传到服务器平台,平成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及处理。平台可根据参数信息推理或人工发出操作命令,命令经GPRS网络到达网关节点,接着通过ZigBee网络广播发送至所有终端节点,最后由终端节点做出相应地处理。

3.2采集控制终端程序设计

采集控制终端根据命令或定时调用数据采集程序来获取各项水质参数信息,接着对数据进行处理(如报警提示、显示、本地自动控制等),然后将数据通过ZigBee路由器发给网关节点。另外,采集控制节点也可接收网关发送来的命令并解析和执行。

3.3系统调试

调试中获取多个采集控制终端的参数信息,采用定时采集和命令采集两种模式。其中定时模式为采集节点定时1min采集数据并发送;而命令采集为接收采集命令后进行数据采集并上传;同时也通过平台远程发送控制指令和本地自动控制运行。另外,系统在定时控制方式下也能够按时开启与关闭执行机构。经过多次测试,系统工作正常,基本达到设定要求。

4总结与展望

篇(3)

为了促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减轻养殖者的负担,增加渔民的收入,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养殖者法律法规的培训和指导,开展送法入户活动,让养殖者懂法、守法和依法养殖,强化养殖者的渔业安全生产意识;让养殖者明白国家鼓励发展养殖业的方针、政策和对水产养殖水域滩涂实行养殖证制度的重要性。只有持证养殖,合法权益才受法律保护。养殖权是养殖者依据法律规定在一定水域滩涂从事水生动植物养殖的权利,为了保护水域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养殖者在取得租赁、承包、使用养殖水体的养殖权时,应当签定承包合同或养殖协议,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必要时可聘请律师代为办理并进行公证,依法完善养殖措施,以有效规避养殖纠纷,减少麻烦,放手大胆地从事养殖生产。只有不断提高养殖者的法律意识,使其熟知国家发展养殖渔业的政策,养殖者的合法权益才不会受到侵害。

2增强依法行政的责任心,努力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渔业养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产业的发展,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行使法律赋予自身的权力。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为民;坚持勤政清廉、亲民安民富民;做养殖者维权的使者,不辜负渔民的期望。对国家确定的重点养殖水域要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宣传大力发展养殖渔业的重要性,提高人们自觉尊重他人养殖权的法律观念,对干扰养殖渔业生产秩序,偷捕、抢夺他人养殖水产品,破坏他人养殖水体、养殖设施造成他人损失的,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对养殖水体造成的污染事故,要及时采取行政措施、法律措施、经济措施,并按照《渔业污染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调查取证,核算损失,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依法为养殖者挽回损失。努力维护良好的养殖环境和渔业生产秩序,真正体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积极为养殖渔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3增强养殖者的技术水平,转变养殖效益的增长方式

渔民的养殖效益提高了,才有推动养殖渔业快速发展的源动力,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对养殖大户要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抓点促面,带动整体,发挥部门优势,把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送到渔民手中,强化高效渔业基地建设。抓住3个转变不放松:即从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无标生产向标准化生产转变;从分散单一型向规模集约型转变。让养殖渔民从中受益,坚持以养为主,推广生态养殖,指导养殖者科学防治鱼病,禁止滥用药物,影响水产品质量,以渔养水,以水养渔,优化养殖结构,发展特色渔业、高效渔业、品牌渔业,改变渔民传统的养殖模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庭院渔业和日光温室渔业,全方位、多渠道转变养殖效益的增长方式。4增强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高养殖渔民市场化运作能力

养殖渔业是一项具有一定风险性的弱势产业,投资效益回报较慢,国家要从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要稳定和完善水域滩涂使用制度和功能,像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一样,保护渔民的水域滩涂使用权;完善渔业权制度建设,严禁非法侵占、拍卖用于养殖的水域;对“失水”渔民按照“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的要求进行补偿,并免费对他们进行再就业培训,让养殖者体验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温暖;对重要的渔业养殖基地,要增强他们抗风险的能力,尝试渔民拿一点、政府补大头的财产保险机制,消除养殖者的后顾之忧。渔业主管部门还要加强养殖渔民的专业合作社建设,帮助他们培养经纪人,使其成为连结产品与市场的桥梁,利用市场价格的杠杆作用,把渔业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实现效益最大化,让养殖者增产增收,并不断满足人们的市场消费需求。

篇(4)

水环境修复的目标是将生态系统恢复到未被破坏前的近似状态,并能够自我维持动态平衡,是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具体措施包括降低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开展生境的修复与保护工作及水生生物种群保护与恢复工作。水污染处理技术可分为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和生物技术三个类别,其中生物技术应用最普遍,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方法。水生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在满足自身生长需求的同时将污染物分解,并有效控制水中N、P等营养物质释放,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抑制藻类生长,稳定水体生态平衡。对于受干扰的自然水体,一方面要建立人工鱼礁、牡蛎礁等工程设施,人工鱼礁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首先列入国家计划,主要材料为混凝土和钢铁,当前也有利用生物制品如牡蛎壳作材料,为典型优势生物如华盛顿近岸河口太平洋大蟹提供栖息生境;另一方面要建立重要物种自然保护区,除了保护自然生境外,更重要的是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对自然栖息地进行修复和重建。国内处理水体中污染物较常见的操作方式有设置生物浮床、混养底栖生物和投放微生态制剂等,修复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此外,也要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物的排入总量,尤其重视养殖区域的非点源排放,从源头防止生态环境破坏。人工设施方面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试点建设人工鱼礁,使用的材料从早期的旧轮胎、旧船体等废旧品逐渐发展成现在的钢筋混凝土、钢材、玻璃钢,并逐步从小型鱼礁过渡到大型鱼礁。人为构建牡蛎礁也显著增加了礁上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和总生物量,提高了固碳能力,同时鱼类洄游通道和产卵场人工修复措施已成为我国的研究特色。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自然保护区建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投资10年间增长了2.3倍,达到82.5美元/hm2。根据我国国情,构建水生自然保护区分为三个步骤:①评估拟建区域内的资源总量,渔业资源调查是珍稀水生生物种群保护与恢复工作的前提,首先要建立长期基础性调查体系,由国家资金持续稳定支持;②根据实际需求建立新自然保护区和加强现有保护区管理,目前我国共有自然保护区2349个,其中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230个,约占总数的10%,目前存在缺乏专门管理机构,未建立健全规范的水质和生物监测流程等问题,并亟需构建适宜的评价指标体系;③通过开展增殖放流恢复被破坏的渔业资源,其中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是重中之重,主要利用放流个体标记和回捕率分析来衡量,目前除传统实物标记外,分子标记和耳石标记等新型标记法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此外,增殖放流对野生种群规模和遗传多样性、生物群落结构、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风险防控研究也需要引起重视。

2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关键技术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如松花江水污染事故、太湖蓝藻暴发、铜矿水渗漏事故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严重污染了水环境,因此,事故应急监测和应急处置方面的研究非常必要。总体来看,发生频率高、污染影响大的水环境污染事故主要有溢油、化学和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等几个类别。针对海底管道泄漏和海底井喷两种原油泄露源,分别对应水下干法、湿法维修和盖帽虹吸法、打减压井法等不同的封堵技术。2010年美国BP墨西哥湾溢油事故应急处置案例中将上述关键技术结合运用,形成了一套应急处置方案,最终原油消除率达到80%以上。针对化学物质和有毒有机物泄漏类污染事故,标准的处置流程为:首先,采取措施堵塞排水口,尽可能减少化学物质随着排污水管线流入天然水体;其次,根据自然条件如风向等确定污染区域,进行布点采样监测,确定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然后,根据泄漏化学物质的性质,选择燃烧、投加活性炭、投入试剂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微生物分解等手段,降低污染物浓度;最后,对污染区域进行跟踪监测,掌握污染物变化趋势,确保完全消除对环境造成的有害影响。针对重金属污染处理的传统方法包括离子交换法、硫化物沉淀法。目前,污染小、去除率高的电化学凝聚法及微生物和植物吸收法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更适用于静态水体(如湿地或池塘)污染时使用。例如有研究表明利用凤尾蕨除砷,3个月内砷浓度可以从10.2μg/L降至2μg/L,砷积累量达161mg/kg。针对水体富营养化,通过研究藻类生长机制、环境条件等控制因素,用生态工程技术控制藻类暴发,能够从源头抑制水体富营养化。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但处置水平还稍显不足,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重点进行关键技术、装备和材料的研发,形成应对不同类型污染事故的标准流程。针对海上溢油开发环保型表面活性剂、高性能吸油毡等,还可进行微生物分解原油的筛选和探索,从根本上提升溢油应急处置能力。针对化学物质污染,在我国苯类物质泄漏事件的发生几率较高,目前常用燃烧法进行处置,但难以完全消除有害影响,对其消解规律和新型治理方法的研究应引起特别重视。针对重金属污染,我国学者对砷、铬、镉等的处置方法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以铁或铝作为阳极,生成的氢氧化物可作为絮凝剂与砷酸根离子发生反应,达到除砷效果;以水洗废啤酒酵母为吸附剂,对镉的去除率大于96%;采用堆肥-零价铁混合渗透性反应墙(permeablereactivebarrier,PRB)除铬,去除率接近100%,但利用电化学和植物吸收重金属的方法还未见报道。针对水中的氮、磷以及有机污染物积累引起的藻类暴发,大部分湖泊地区采取人工打捞收获藻类的传统方法,虽然能有效减轻局部水华灾害,缓解藻体死亡分解引起的毒素污染,但只是暂缓蓝藻进一步蔓延,并造成人力资源、水资源浪费,亟需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转变污染处置的理念,从治理转变为预防,研究控制藻类爆发的有效方法。

3重点发展方向

通过对渔业生态环境学科研究现状的系统梳理,可以看出近十年我国在生态环境学科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的技术和流程也日趋成熟。而针对目前的政策导向和研究热点,今后应更重视机理性、规律性研究和基础数据库构建,明确学科重点发展的方向。

3.1国家级大型环境监测数据

网构建研究我国环境监测网的基本架构已经比较成熟,未来研究重点应放在运用新型设备采集监测数据,并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构建大型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平台。新型水质监测设备如电化学传感器能够显著提高监测相关参数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工成本。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平台属于政府支持的长期基础性科研数据库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环境监测专题数据库,涵盖所有监测点的监测指标如水温、水体pH、典型污染物的浓度等,由环境监测站定期录入,可供环境相关研究人员查询;此外,还包括遥感影像数据库,涵盖全国多时相的卫星影像和资源卫星数据。

3.2灾害预警的机理性研究

目前,我国对环境灾害的预警还停留在经验预测法和统计分析法,对灾害的机理性研究偏少,理论研究方法比较落后,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并且我国对赤潮预警的研究相对较多,对其他环境灾害的研究目前还很欠缺。下一步的研究重点首先应该放在构建稳定合理的赤潮灾害预测模型上,选取赤潮多发的典型区域,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合理运用数值分析方法如模糊推理法,通过各种物理-化学-生物耦合生态动力学数值模型模拟赤潮的发生、发展、、维持和消亡过程,尽可能排除环境因子选取的主观性和盲目性,提高赤潮灾害预测的精准度。除赤潮外,洪涝、海冰、海啸等由多种因素综合引起的环境灾害都可借鉴这种数值预测方法。

3.3分子水平上污染物对生物毒理作用和遗传变异规律研究

目前对常见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存在形式、富集状况和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较多,但污染物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的毒理作用和遗传变异研究还不够,特别是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和沉积,长期过程中对本体细胞产生的影响,其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机理等仍没有进行深入和系统的挖掘。加强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能够明确污染物对生物造成危害的具置和作用机理,并跟踪和监测DNA的变化,从而为研究消除典型污染物危害的方法提供基础和依据。

3.4水环境修复与健康养殖的整体策略

研究人工鱼礁、洄游通道等设施的构建都是水域环境修复的常用手段。目前,海洋牧场、池塘一体化养殖等整体性环境修复与健康养殖结合的策略逐渐受到关注。该策略把资源环境、装备、养殖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在一定水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湖泊、池塘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水生生物聚集起来,对鱼、虾、贝、藻等生物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放养,在海上范围更广,称为海洋牧场;在淡水池塘中的一体化养殖则需要更多的人工干预如投喂、水质监测等。海洋牧场和池塘一体化养殖既能够修复被破坏的环境和自然水体中的生物群落,又能够保证一定的经济效益,是目前环境修复的研究热点。

4展望

篇(5)

1.渔业科技投入不足据了解,挪威每年拿出整个海洋渔业产值的5%作为渔业科技方面的投入,而我国则严重不足。仅以为例,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722.03亿元,其中渔业产值占279.64亿元,贡献率超过1/3,但全市每年在海洋渔业方面的投入不足传统陆地农业的1/10,海洋渔业科技投入更是捉襟见肘,使一些很有开发前景的成果因缺少资金而坐失良机,影响了产品的更新换代和高新技术含量的提高。

2.科技创新力量分散能力弱从来看,全省有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的水产研究所、大连海洋大学等,但相比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渔业科研队伍还比较薄弱。海洋渔业科研机构分属不同条块,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管理,科技创新力量分散,技术合作交流比较少。导致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薄弱,原创性成果不多,缺乏海洋渔业配套综合应用开发技术,难以形成合力突破海洋渔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导致渔业发展后劲不强,影响渔业长足发展。

3.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从目前的体制、机制对科研成果转化和企业吸纳科技成果看,缺少相应的激励政策,影响渔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使得渔业科技人员往往对科技研发重视,轻视成果转化工作,部分海洋渔业科技人员还没有走出实验室,不少成果还停留在实验室或处于阶段性成果。另外目前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渔业科技研发人才严重短缺,尽管每年都有几百项渔业科技成果问世,但渔业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弱,成果转化率只有30%~40%。技术成果产业化程度低,使开发研制出的技术成果的价值没有很好得以体现和发挥作用。

4.基层科技推广专业人员紧缺实践证明,技术推广队伍在新品种引进繁育、示范推广、科技入户、技术培训、提升渔业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重要纽带作用。但是目前县乡等基层水产推广队伍与体系机制还较薄弱,渔业培训机构少不健全,渔业技术推广专业人员不足,特别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技术推广专家及中青年技术人员更少,出现了断层,远不能适应现代渔业发展的要求。加上推广方式单一,培训手段落后,推广培训经费严重不足,渔民本身文化素质又相对较低,对新技术、新成果的吸纳能力不强,使先进技术推广受到影响。

5.科技创新扶持政策相对滞后随着渔业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推进,不仅需要战略性、前瞻性的科学规划,同时也需要财政、金融、科研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当前对于渔业科技创新的政策研究建设还相对滞后,对政策制定的背景、政策实施过程控制以及结果评价缺乏有机的关联,为后续制定政策提供的借鉴和经验还利用不够。出台的一些政策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导致政策的实施效果不理想,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目标不够明确,许多渔业企业尤其是近些年新兴的渔业领域享受不到税收优惠政策,影响了渔业经济快速发展。四、提高渔业科技创新实力的对策综上所述,渔业科技创新与山东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还有发展的空间,亟须采取积极对策提高渔业科技创新实力,使其在促进海洋渔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

1.完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政策是对企业科技创新影响最直接和最有效的财税政策。渔民目前的税收支出相对而言有些偏高,税收政策的针对性不强,资格认定门槛较高,一些支持性政策,中小企业根本享受不到,或者虽能享受到但是受益较少。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对渔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和重视程度,有必要对现有的税收政策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深化,不断完善税收优惠政策的认定标准,特别是对渔业科技创新有贡献的企业可以适当提供税收优惠,加强对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和创新结果的认定。应对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税收优惠信息,鼓励渔业高新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在实施过程中注意效率,简化不必要的审核环节和手续。

2.加大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由于科技创新具有长期性和风险性,加上渔业产业的特殊性,渔业科技创新需要来自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和保障。因此,作为渔业大省,省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渔业科技融资渠道,多鼓励社会投资,盘活不良贷款,加大银行贷款比重,开发适合渔业发展的新型金融产品,实现金融机构和渔业企业的双赢。尤其是对新兴渔业领域方面,要不断完善中小板和创业板,直接利用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通过加大对科技风险投资的鼓励和支持,建立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投入渠道。

3.加强渔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依赖科技创新体系的大力支持,应在沿海六市和重点海洋企业建设海洋研发中心、科技园和孵化器;建立一个从科研、开发、推广到进入市场的科技创新支持体系,联合政府、渔业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以及教育机构等,积极开展科研协作,建立产、学、研全方位合作网络。降低创新成本,开展跨区域、跨系统、多学科、多领域的合作方式,提高渔业科技的创新能力以及企业自主创新和吸收、运用新技术和新成果的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产业化,从而形成一股合力,不断提高海洋渔业的竞争力,促进整个产业的协调发展进步。

4.培养高素质水产科技人才队伍渔业科技工作技术人员是海洋渔业科技创新的关键。与山东省相比,县、乡一级渔业科技队伍人才匮乏,基础薄弱。要加强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为技术人员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改善他们待遇及生活条件。吸收更多具有专业学历的年轻科技人才充实到海洋渔业科技队伍中,优化海洋渔业科技队伍结构,加快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水产科技人才队伍。要建立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与实施,调动渔业科技人员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全省渔业科技人才队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更好地为海洋渔业科技服务,为海洋渔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篇(6)

英文名称:Fishery Modernization

主管单位:农业部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9580

国内刊号:31-1737/S

邮发代号:4-23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7)

关键词 广西;农业产业;区位商

1.引言

区域经济学中,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产业能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产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产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利用区位商为人们区域经济发展定量分析提供数据参考。探究广西地区农业发展,对整个华南乃至南方地区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广西农业和农产品的研究较多,如李志刚,蒋斌从贫困视角出发,基于国内外农业推广、农业发展和贫困理论基础,对广西农业推广进行了研究;韦志扬,陆宇明等对广西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探讨;樊端成分析了近现代农业结构的演变,为广西农业战略性调整提供借鉴;李仕强认为应通过加强工作体系、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建设,整体提升广西农产品质量。

本文利用区位商分析法对广西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以期为广西农业发展提供建议,为协调广西农业发展提供借鉴。

2.基于区位商理论的广西农业分析

2.1区位商理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区位商指数(Location Quotient)是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区域产业优势的指标,是产业效率与效益分析的一种定量工具,它通过衡量某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优劣劣势及该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计算某一区域产业的区位商,可找出本区域的优势产业,根据区位商LQ值的大小来衡量专门化率,其计算公式为:Q=■。式中,Q表示区位商,x■表示i产业在j区域的产值,x■表示该区域的j总产值,xi代表本地区所在国家或区域i产业的产值,X代表本区域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总产值。Q值越大,表明i产业在本区域发展水平越高,发展优势越强;反之,优势较小。

2.2广西地区农业产业区位商计算分析

本文选取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2-2012年有关数据,根据区位商计算公式对广西农业产业区位商指标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下:

图1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发展区位商一览图

分析表中结果,广西地区林业商数均值最高,总体也高于其他产业,证明广西林业优势最高;牧业商值整体较高,均值排第二,发展优势显著;渔业商数均值维持在1.75左右,属于广西次优势产业种植业;种植业商数均值为1.61,在2011年下降明显,优势性最低。

3.广西农业产业的发展对策

研究发现,广西农业整体发展较好,林牧渔业水平发展平稳,但种植业发展略显疲态。因此,广西应采取引导与扶持对农业产业发展予以调整。

科学指导林业发展。加强森林管护经营,提高林业产业集中度;整合林业资源优势,建立林业技术创新和林业科技应用激励机制;建立林业科技推广示范点,加快林业人才培养;利用林下资源,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扶持林业生物能源开发利用企业,提高生物能源产业化水平。

合理保护牧业发展。自觉保护与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推广果园地表间种和套种牧草,增加饲草供给;利用广西牧业优势,发展特色牧业;建立牧业生产合作社,推动产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选育和引进畜禽新品种,提高良种良法水平。

全面优化渔业发展。改造中低产池塘,对中低产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发展高密度、集约化渔业养殖;加强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提高渔业的综合效益;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修复和丰富渔业生态资源;完善和加强执法管理,推进增殖保护区和资源生态保护区建设。

重点协调种植业发展。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确保粮食安全,正确处理粮食生产与结构调整关系;坚持科技兴农,实施种子工程、植保工程等科技兴农项目,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 李志刚,蒋斌.贫困视角下广西农业推广探索[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01.

[2] 韦志扬,陆宇明,韦昌联,覃泽林,于平福,陆定迎.广西:广西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南方农业学报,2011.08:1020-1024.

[3] 樊端成.近现代关系农业经济结构的演变透视[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10.

[4] 李仕强.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工作思路[J].广西:广西科学院学报,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