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校园安全论文

大学校园安全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2 17:38: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校园安全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大学校园安全论文

篇(1)

关键词: 大学校园文化育人理念和谐校园文化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的辐射源。高雅活泼、健康向上的先进校园文化是一种育人环境,它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磨练意志的作用。建设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能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完善知识结构和提升素质能力等方面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和谐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又包括校容校貌、校园的建筑特色、校园的绿化美化程度、教学科研设备水平等。

但是在现实中,校园文化缺失的问题日益显现。大学校园文化沉淀单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校园制度尚不完善、校园精神文化较为贫乏、缺少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等问题困扰着教育管理者,同时也困扰着渴望浓郁文化氛围的莘莘学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难题也将渐渐地被解决。

一、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注重精神文化建设

我们应改变以往重物质文化轻精神内涵的思维,在物质文化建设中植入文化内涵。为什么有的大学不愿拆除爬满青藤的老屋,为什么有的大学不愿放弃一个小小的雕塑?因为这些正是校园文化的标志,它们如春风春雨般熏陶着一代代的师生,润物无声。

尽管有的大学校园区有崭新优良的设施和设备,但是大学生真正向往的绝不是清一色单调的大楼,即使外表很华丽,设备很先进,那也只是一堆不会说话的石头。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在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会说话。”每幢楼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每条路、每个湖都有一个富有意义的名字,富有个性的建筑组合成一幅文化的画卷,这才是大学的校园。同时,校园可以修建一些有文化涵义的雕塑和建筑,让每一处都成为师生修身养性的场所。

二、确立以人为本的制度

首先要逐渐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良好的制度是学校教学、生活正常有序的重要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要注重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要有利于学生发扬个性、发挥特长。

其次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和教风。教师良好的师德和教风,能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行为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风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重要的作用。

最后要在建立完善制度的同时健全组织。针对后勤管理、校园安全等学生关心的问题,学校要建立相应的组织,为学生校园学习生活提供保障。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格、心智不断健全的特殊时段,我们要为其排忧解难、解疑释惑,要把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与和谐校园建设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大学生的和谐成长来促进和谐文化建设。

三、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文化氛围

大学生社团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它们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校风、学风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营造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学校的历史传统,都起重要作用。

我们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活动,特别是知识性、趣味性、生活性的讲座特别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要定期安排专家、学者和名人进行专题讲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围绕大学生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以大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为焦点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等,锻炼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积极开展科技节、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努力营造有大学生特点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他们在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活动,如在进行论文写作、相关最新信息获取、发明创造时,需要教师的指点、启发。梅贻琦先生曾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实践证明,一个学识渊博、思维敏捷的教师对学生的启发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是非常大的。所以,大学应鼓励有作为的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外交流。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我们要以共同的理想来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和谐文化的建设。要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就要形成这样的思想共识:大学生只有把个人的理想和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主体是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以及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要积极利用课堂教学帮助大学生掌握正确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坚持深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多和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赢得学生的信任。此外,我们要努力避免影响校园稳定事件的发生,对危机事件苗头要及时发现,及早处理。

所有教师都有育人的职责,专业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术,而且要积极参与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管理工作中来,加深对大学生的了解,准确解读大学生心声,知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切实增强教学效果。

五、完善渠道,加强沟通,构建和谐的信息交流网络

我们要做到信息及时上传下达,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应有合理渠道予以上报,有专门的部门对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完善院系学生工作机制,设立校长信箱和校长接待日制度。校内媒体要做好信息公示,使广大学生能够及时知晓学校改革发展的情况。

和谐校园文化要靠身处校园内的全体师生共同建立和推动。大学的育人理念要体现在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充分利用学生所参与的每一项活动,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对他们的熏陶,同时又要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和谐校园文化迈上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张之洞.筹定学堂规模次第兴办折[A].张文襄公全集[C].文海出版社,1966.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

篇(2)

关键词:校园安防系统智能化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领域巨大延伸,人为的治安问题日趋动态化和复杂化,自然灾害也呈现突发性和严重危害性的特点,高技术犯罪上升,新安全问题突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受到来自于多方面的威胁。为避免人身受到伤害、财务受到损失,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不受干扰,针对各种主要安全威胁的综合安防系统就应用而生。综合安防系统是指利用各种高科技的监控手段和信息处理技术,对各种居住环境加以监控,及时反馈环境中的各种事故、灾害和违法事件信息,从而对治安和安全进行预防和有效处理的安全防范系统。高校校园作为特定的人群居住环境,保证该环境的安全和稳定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整体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1校园安防系统的概念

校园综合安防系统就是以一般人居环境安全防范系统为基础,结合高等学校建筑物多、人员密集复杂、环境功能主体繁杂的特点,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根据国家教育部门和公安部门的有关规定,对大学校园中重点要害部门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使校园安全管理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系统。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1重要性的特点。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在高校校园生活的学生属于特殊群体,其人身和财产安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的稳定,因此在高校校园建立的综合安防系统较其他人群居驻地有着独特的重要性,属于重点监控和防范的区域,不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认识上都具有重要性的特点。

1.2高技术的特点。在我国,高校本身是技术生产的重要场所,与此相对应的治安案件、灾害事故也有着同样的高技术性质。学校聚集的人群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其知识水平造就的治安案件或者违法事件以及灾害事故的技术水平也相应较其它区域有所提高。因此防御此类事故的发生必须与其相对应,使用高技术的手段和措施加以预防和处理,决定了高校校园综合安防系统的高技术的特点。

1.3广泛性的特点。在其他人群聚居地,进行综合安防系统设计与管理的时候,公安部门或者安全保卫部门独立工作和行动的特点很突出。但是在高校这一特殊的环境中,综合治理的特点十分明显,它需要有着广泛地参与,调动环境中一切有利于系统实施的因素协同进行工作。因此便决定了高校校园综合安防系统的广泛性特点。

1.4预防为主的特点。其它环境之中的安全防范系统除了强调预防功能之外,更加注重事件的事后处理问题,而系统主要是提供事件处理的各种重要信息。但是在高校校园这一特定的环境中,考虑到对整个社会的突出影响,一般不允许重大不稳定事件发生。因此高校校园综合安防系统必须注重于事前预警和防范功能,使各类事件的发生最大可能的被消灭在萌芽状态。所以说,高校校园综合安防系统必须是以预防各类治安案件的发生为主要功能。

2校园综合安防系统的组成

为了更好的营造高校教学、科研氛围,保证良好的治安和安全环境,在高校校园建立综合安全防范系统越来越显得十分必要。按照当前安全防范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三个主要部分。通过这三个部分的正常运转,及时将各种有利于解决校园安全问题的信息传递到相关职能部门,促使相关职能部门做出正确的安全管理决策,有效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

2.1信息采集部分。信息采集部分的功能主要是在第一时间获得校园区域内各种人员及事件的信息,其实现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监控系统或红外探测系统完成。信息采集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通常的采集渠道不仅仅限于单一的途径,往往在安全防范区域内设置多重防线,分层管理和布控,获得有利于安全决策的相关信息。

2.2信息传输部分。当信息采集设备收到的各种有用信息之后,需要将这些信息及时传送到信息处理系统,以便决策设备或机构及是获取正确信息。信息传输部分对整个系统的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必须考虑信息传输介质,如光缆、电话线等;信息传输介质的分布也是在设计安防系统时必须仔细研究的问题,例如,如何使传输距离最小化、传输信息损失最小化等。

 2.3信息处理部分。信息处理系统是整个综合安防系统的核心和心脏,承担对所采集到信息进行处理的全部工作,并且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最直接的信息支持。通常信息处理部分在安防系统中被称为“监控中心”。它负责整个安防系统的动态图像监控、显示、控制、记录、指挥、调度、电力供给等任务。

不论校园综合安防系统的功能如何,其组成部分均为上述三个内容,在高校这一特定的环境区域中,安防系统的主要功能集中体现在对人的防范和对事的防范上。这里所说的对人的防范主要是通过电视监控系统来完成,通过电视监控系统的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实时了解和掌握各种嫌疑人作案的治安隐患;对事的防范主要是通过报警系统来完成,报警系统负责收集校园内各种灾害事故发生的前兆信息,以便有关部门作出及时正确的事故判断和安全管理决策,其实施的过程也是通过上述三个组成部分来完成。因此,一个完整的校园综合安防系统应该是包括有电视监控系统和防盗及灾害报警系统两大部分、三个阶段的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3建立智能化校园安防系统

建立智能化校园为基础的综合安防系统除了应该具备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周界防盗报警系统和消防报警系统之外,还应该包括对讲/可视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门禁系统和公共广播系统等内容。

3.1对讲/可视控制系统在各个办公楼或建筑物及教师住宅的单元入口处安装防盗门和对讲装置,以实现访客与建筑物内人员(住户)对讲/可视,可以实现语音/图像传输;通过室内分机可以遥控开启防盗门电控锁,也可利用门口主机通过密码、钥匙或者感应卡开启防盗门;在有火灾报警的情况下可以自动开启楼梯门锁以及向所有室内人员群发报警信号。该系统主要用于校园教职工的住宅楼中。

3.2电子巡更系统该系统可以指定保安人员巡更校园各区域及重要部位的巡更路线,并安装巡更点。保安巡更人员携带巡更记录机按照指定的路线和时间到达巡更点并进行纪录,将记录信息传送到监控中心。管理人员可以调阅、打印保安人员的工作情况,加强保安人员的管理,实现人防和技防的结合。

3.3停车场管理系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校园区域内的车辆也越来越多,因此停车场管理系统也应该是未来综合安防系统的发展目标。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校园停车场的出入口进行控制,对校园内人员和外来人员的车辆进出及收费进行有效管理,包括记录各种车辆进出及存放的时间,对内部车辆进行存放管理,对外部车辆进行收费管理等。

3.4门禁系统主要应用于重要部门的入口。用户采用非接触感应卡出入大门,通过电脑编程在控制主机上进行开门/关门的设定,系统可以任意对卡片的使用时间、使用地点进行设定,对门户的状态包括门的打开/关闭、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等都被记录在电脑之中。系统还可以通过硬件触电联接或通过网关与闭路监控,防盗及消防报警实现系统间协调联动。

3.5公共广播系统在校园的广场、草坪、绿地、道路交汇处等位置设置音响、音柱等放音设备,由监控中心和其他有关部门共同控制,在每日早晚及特定时间(课间、休息时间等)播放音乐、通知、娱乐节目等。在有紧急事件发生时监控中心可以强制切换至紧急广播状态,进行各种灾害报警或者事件消息广播。以智能化校园为基础的综合安防系统建设必须以校园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既要符合校园区域的安全要求,还要考虑合理的经济性,不能盲目建设,求大求全。以上所列的是构建智能化校园安全防范体系的一些可选择的子系统,在资金投入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加以应用。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社会快速的进入信息化的时代,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者众多的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正是这种情况使得高校校园的安全管理成为不仅涉及自身区域环境的问题,而且成为影响整个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愈来愈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和核心,成为众多学者关心的重要课题。

对于高校校园这一特定的小区环境,必须利用有效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方法对其进行稳定的、长期的实时监控,保证高校校园的安全,积极寻求改变学校的安全防范手段和途径,使校园的安全防范模式不断向信息化、综合化、网络化和主动化方向发展,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国斌.校园安防系统建设方案[M].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1):99.

[2]王军,马青波,隋虎林,赵辉.火灾自动报警监控联网技术的应用于发展[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8(12):5-10.

[3]刘光德,一种报警系统的设计方法[J].机械与电子.2008.(7):72-74.

[4]陈海燕.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途径研究[D].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刘宏.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对策[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3月.

[6]赵有生.国外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给我们的启示[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8月.

[7]陈昭明.关于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的若干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8期.

[8]吴建设.丁继安.高等职业教育核心技能培养:意义、现状、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11月.

篇(3)

关键词: 微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研究

大数据时代,“微”字头产品相继问世,催生了一种涵盖社交、文学、电影、传媒、公益等多方面的“微文化”,以“微乎其微、神乎其神”的方式吸引并影响着这一代青年大学生。微文化影响力广泛、渗透力强大,已然成为舆论战场的主力军并渗透进社会文化的骨髓。微文化带来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决定了其在教育领域必然饱受争议。正因如此,了解微文化,探索其实际影响更具有实践意义。

一、研究的实施

为了全面了解高校师生网络生活现状和微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影响,面向省内8所高校师生分别设计了问卷1与问卷2,涵盖上网时长、上网设备、上网内容、对微文化的认知(尤其思想教育功能)及微平台应用。公共政治课通常开设在第1至4学期,故此次调查仅面向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体――思政任课教师。随机调查师生,问卷1发放300份,收回289份,有效样本285份(包括大一112份,大二173份),问卷2发放42份,全部收回并有效,借助EXCEL等统计工具作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1.高校师生网络生活现状。

可以看出,约五成学生上网时长趋于合理,每周均控制在10小时以内,近四成学生每周上网时间在10~20小时,略微偏多,有35位同学每周上网超过20小时,其中8位超过40小时。数据反映当代大学生上网时间过长属普遍现象,超八成学生日均上网约2至3小时,12%的大学生达4小时或以上。电脑与手机是学生上网的主要媒介,正常网络活动包括购物、聊天、玩游戏、看影视剧、查阅学习资料。通过调查时侧面了解,网上学习主要是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的意愿不太高。与大学新生相比,二年级学生上网时间明显增加,智能手机上网更普及,课内外用手机开展移动学习更普遍。

数据显示,与学生相比,教师的“网瘾”更重,21%每周上网20~40小时,12%达40小时以上,电脑与手机上网使用频率仍然排在前两位,但两者差距悬殊,55%的教师选择电脑上网。可能因为高校教师可支配时间较多,教学与科研活动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这在手机上操作非常不方便。不少教师表示,他们愿意在电脑上工作,在手机或平板上休闲娱乐,这解释了为何使用平板电脑的教师较学生比例更高。

2.高校师生对微文化的认知及微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从调查结果来看,91%的学生和73%的教师对“微文化”有一定了解,100%的学生和90%的教师都已开通微博或微信,说明微文化已正式进入师生的生活圈。87%的学生与59%的教师表示非常愿意或有愿意通过手机等移动传媒进行思政教育,但学生却反映只有41%的高校开通官方微平台,说明高校公众微平台仍未建立或只留于形式。不愿通过移动传媒进行思政教育的教师均表示他们担心这会让本就深陷网瘾的大学生愈演愈烈,而且对大学生能否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没有信心。不少学生表示自己无法辨识网络信息的真伪,曾经有过转发虚假信息的经历或泄露个人隐私的担忧。

三、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就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而言,微文化既带来了希望,又多了一份担忧。微文化突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提高了教育的时效性,以更具时代感的多样化教育内容,吸引青年学生的眼球。然而,飞速发展的移动网络服务于民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显示出其带来的副作用。大学生弹指间便可传播或获取信息,极易对传统思政教育方式产生不满,从而弱化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微时代网络泛滥的信息严重限制了校内舆情的可控性,一些失实报道或诈骗信息一旦传出,就会迅速传播散开,严重影响校园安全稳定。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方面。

(1)忽视了微平台的教育功能

在大众眼中,以微博、微信为主的微平台主要用于抒感、交友聊天、收发红包等社交娱乐功能,高校教育工作者也不例外。他们并未对微平台有清晰的认识和有效利用,忽视其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功能。高校微文化建设尚未完善,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力并未撼动,微博、微信等微平台还是以发表个人生活与情绪、转发他人内容居多,极少借助微平台的优势,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2)微媒介的应用水平不高

从调查结果来看,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比例不均衡,这可能造成生理机能、学习技能、外语能力等综合素质不均衡,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与新媒介的应用能力参差不齐。对微媒介缺乏认知与认同、疏于学习与应用,易造成思政教育工作方式落伍过时,教育内容与高校大学生完全脱节、与时代的发展脱节,极易引起学生的枯燥感与厌恶感。

2.大学生群体方面。

(1)对网络生活缺乏自我掌控能力

面对充满无限诱惑的网络,大学生自控力缺失表现在目的不明确、生活无规律、情绪易失控、道德责任感缺失等方面。高校教育秉承“教是为了不教”,强调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寄予以自控能力为主的自我教育人格的形成。从紧张的中学生活懵然进入大学,学生的自我掌控能力尚不能适应相对宽松、彰显个性自由的高校生活,加上仍处青春萌动期,社会阅历不足,解决问题显草率、意气用事。自我控制力意味着人的成长与成熟,通过控制注意力、情绪和行为实现自我潜能。

(2)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缺乏辨识能力

时下晋升“第一传媒”的网络,有着无法比拟、不可取代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呈现“裂变式”传播,不良或虚假信息容易泛滥,消极情绪容易滋生。这无疑会“毒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并慢慢地“吞噬”他们的认知力和判断力。面对网络信息的挑战,大学生务必用“鹰”一样的睿智头脑、犀利眼神审视与辨识,拒绝扭曲的价值追求与低俗的行为方式。

四、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政府净化网络,营造良好的微文化大环境。

政府需积极应对,尽快出台详尽的行业准则,监督并干预网络微媒介,做到时时监管微文化。软件技术不断更新升级,对微内容进行实时净化过滤,从根源上斩断“不良信息”的传播,杜绝“危文化”,确保风清气正的微文化环境。同时,加大宣传规范网络行为,广泛普及网络道德教育,因为良好微文化环境的塑造,需要社会的共同监督、行业的自我约束与个体的自觉执行。

2.高校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微文化思想教育功能。

微文化渗透进校园已是大势所趋,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坦然理性地面对形势的变化,提高自身现代文化接受与应用能力,“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将其发展为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新阵地。借助“微”字主题的核心圈,洞察青年学生的思想动向与需求,倡导主流价值形态。突破传统教育方式的局限性,不拘泥于理论灌输,通过校园微论坛、微报纸、微广播、微公益、微视频等多元教育平台,在师生的参与互动中以文化促文化,让学生感受到被关心、受尊重。加强校园微文化建设,应充分彰显微文化的导向功能、服务功能与育人功能。

3.大学生加强自律,提高媒介素养与价值判断能力

作为微文化的主要受众群,大学生应辩证看待微文化,抛开个人情感与偏爱,洞察微文化的教育价值内涵,时刻保持谨慎态度,学会自主甄别真伪,做到“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同时,作为未来社会核心,大学青年应以高度的自控力与严格的自律能力,合理安排时间,明确上网需求和上网目标,拒绝成为“刷屏一族”;培养社会责任感,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创造并传播更有意义、有价值的“微内容”,让“微文化”生长在阳光下;抱着正确、坦然的上网心态,既保持对新奇事物的好奇与学习态度,又学会主动驾驭信息,自动屏蔽不良信息的毒害,不哗众取宠,不盲目追求点击率,做到“慎言、慎行、慎独”。

参考文献:

[1]胡娅.微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湖北工业大学,2014.

[2]李长学.微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大学,2015.

[3]卢尚月.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探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5(2).

[4]唐爱民,杨丽萍.略论学校微文化的特征、功能及其应用[J].思想理论教育,2013(3).

[5]杨威.“微时代”中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突破[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

篇(4)

[关键词]IMOS;校园IP监控;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9―0075―04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网络通信技术、存储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监控逐步从模拟、数模结合系统转变成I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IP网络视频监控的低成本使其广泛地应用到了社会的各行各业,作为备受社会高度关注的大学校园,也已从原始的人防、物防,逐渐过渡到重视技防,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技防手段并不断向信息化、综合化、网络化和主动化方向发展。

与I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相比,模拟或数模结合系统虽然能直接将视频图像从前端传输到客户端,并逐一显示在监视器上,但是,由于视频线缆只适合短距离传输,传输距离的增加就势必会导致信号衰减、失真,无法满足高校校园的全方位监控。同时随着监控规模的增大,视频显示设备和录像设备的大幅增多,也加大了用户的管理难度。徐州工程学院作为徐州市唯一的一所市属新建本科院校,共包括城南和中心两个校区,占地2035亩,现有全日制普高在校生18000人,在岗教职工1700多人。作为一所校区分散、师生人数多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徐州工程学院自2009年7月开始正式建设基于IMOS技术的校园I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整个技防系统共分为三期实施,截至目前,整个系统已基本完成。自工程实施应用以来,已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效,两个校区均实现了技防全覆盖。几年来,依托技防设施,学校发案率保持持续下降的趋势,治安和刑事案件的破案率达到了100%,得到了省、市各级业务部门和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可,为我校省级平安校园的创建和和谐校园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技防基础。笔者依托徐州工程学院的IP视频监控系统成功案例,对基于IMOS技术的校园IP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技术、基本构架和实施成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为当今以多校区办学为主流的高等学校实现有效安全管理、构建和谐平安校园提供了可行性、针对性极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一 IMOS及核心技术分析

1 IMOS简介

定位于IP多媒体基础软件平台的IMOS(IP MultimediaOperation System-IP多媒体操作系统)是一个通用的支撑多媒体综合监控的中间件平台,它通过对整个监控系统的所有组件进行融合优化,满足各种联网监控系统的全局看、控、存、管、用业务需求。通过分层设计,将各种多媒体功能和数据进行抽象和分层归类成各种模型,每个层次由若干互相独立、而又可以协同工作的中间件组成。中间件外部接口考虑互通的需求,最大程度的使用标准协议和业界通用接口模式,而在内部则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自主研发通讯机制。每个层次上,都允许客户根据需要扩展自己的插件,从而开发出更加符合客户个性化需要的应用平台。具体来说,从底向上分为四个层次:OS基础设施层、数据访问层、多媒体基础设施层、业务逻辑层。(见下图1)

2 IMOS的核心技术

基于IMOS的IP网络视频监控解决方案在整体先进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开放性等各方面相对以往平台软件和业界同类软件都有了质的提升,支持IMOS平台的核心技术包括:

(1)MOS-多媒体操作系统

IMOS对涉及到硬件的各种业务操作,进行了统一的接口封装,不同的硬件平台,只要根据IMOS定义的统一接口,实现此接口定义的相关功能即可。

(2)MAS一多媒体数据访问服务

MAS是结合多媒体数据和应用的特点,通过对传统的磁盘阵列技术进行了改造,提升磁盘阵列对硬盘错误的容错能力,支持通过虚拟文件系统技术对网络化存储访问进行屏蔽,在MAS内部解决网络化问题,简化存储应用,真正做到IP可达即存储可达。

(3)MMW-多媒体软件中间件

IMOS平台全面采用中间件平台的设计理念,从底层向上层都进行严格细致的抽象,由若干互相独立、而又可以协同工作的中间件组成。可以实现各种综合业务的支持能力,可以支持各种安防领域的应用,实现跨设备、跨平台的数据传送/复制以及用户程序自动化执行能力。

(4)MRV-多媒体资源虚拟化

IMOS支持将物理设备分解成多个基本资源的集合,根据摄像机资源、监视器资源、告警源资源、存储资源、电子地图资源等进行分类。同时可以在基本资源的基础上组合出进行高级监控业务的组合资源(比如轮切、组切、各类计划等)。

(5)IMS-IP多媒体系统

IMS是3GPP R5中对IP多媒体业务进行控制的网络核心层逻辑功能实体的总称,是目前移动通信网络领域的最具发展潜力的热门应用,其核心信令是SIP,其架构的特点是业务、控制、承载三分离。

二 IMOS在校园l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

1 基于IMOS技术的校园IP网络视频监控的基本架构

随着高校前几年的不断合并升格和规模扩张,多校区办学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必须面对的现实,这也使得高校的安全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一套低成本、操作简便、能够分区管理、海量存储和扩展性强的IP数字监控系统则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最佳途径。2009年7月,随着徐州工程学院一期工程的主体封顶,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I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开始正式建设,该项工程历经一期和二期的建设,目前基于IMOS技术的校园IP视频监控系统已全部建设完毕并运行良好。本套系统,结合校区分散的实际情况适时采用了分区管理模式,其覆盖范围达到了每个校区的任何部位,实现了技防设施在各校区的全覆盖,业务应用也实现了支持多种综合应用的数字化图像平台。其系统构架如图2所示。在这套校园监控方案中,所有视频业务的控制管理、信令转发都是由VM完成,但是VM不参与任何媒体层面的处理,视频编码、传输、转发、复制分发等都是由编码器和IP网络完成,其中复制分发也可由流媒体服务器完成。这样,实现图像一次编码全程使用,彻底解决了数模结合方案中的图像衰减问题,也不会因为系统扩展,转发环节的增加而导致图像实时性变差。借鉴IMOS的分层实现模型,我校的校园IP视频监控系统由接入层、媒体交换层、控制管理层和业务支撑层构成。每层之间通过标准的信令协议进行通信,如VM对编解码器的控制采用了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会话初始化协议,是IP语音、视频通信、IM等的通信控制信令),层与层之间具备相对独立性,每层的实现技术可独立演进。这样,系统的升级、扩展、新业务引入都变得更简单。

2 基于IMOS技术的校园I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四大主题的解释与说明

(1)前端接入部分

本套系统的前端接入设备包括:IP摄像机、IP半球、IP快球、无线IP摄像机、报警I/O等等。采用IP前端作为图像采集、编码压缩设备,保障了IP前端具备先天稳定性,种类多样化,全面覆盖枪式、半球、快球、无线(WiFi)等。IP前端弥补了模拟前端受同轴电缆传输距离影响的缺陷,可覆盖全球(IP网可达之处)。所有音视频数据、控制信令均以TCP/IP包方式进行传输,录像数据存储在后台磁盘存储柜内。后端采用硬解码上墙显示,借助软件系统平成IP矩阵功能,实现了从前端到后端的全IP监控系统构架。

(2)传输部分

视频监控业务的承载载体是网络,根据我校校园的内部地理位置、管理方式的不同,选用灵活多变的组网方式以满足学校持续需求。网络采用四层架构模式,即:接入层、媒体交换层、控制管理层和业务支撑层,将媒体交换层与控制管理层构成的网络称为骨干网。把相对集中的接入层交换机通过会聚交换机汇集起来连接到核心交换机,分散的节点直接连接到核心交换机。核心交换机支持千兆交换技术,具有大容量交换背板,支持多种连接速率和传输介质,端口密度高且扩展灵活。会聚交换机则通过堆叠或增加模块来提高接入端口密度,支持SNMP网管协议,便于对所有网络设备状况进行监控和管理。

(3)存储部分

系统采用]P SAN/NAS网络存储方式,由存储服务器管理下属监控点的录像策略。该套系统采用IP SAN/NAS实现分布式集中存储,即将存储服务器、磁盘阵列部署在各会聚点,保存辖区内IP前端的录像数据。根据数据量需求大小,存储服务器可挂接多台磁盘阵列,磁盘阵列支持多种RAID级别,具备磁盘损坏恢复功能,同时也避免了因磁盘损坏而导致的文件丢失。

(4)显示部分

显示部分包含解码器(或解码服务器)、DLP大屏、监视器等。解码服务器(或解码器)的以太网电口(RJ45)接至核心交换机获取编码视频流,经内部DSP芯片解码以后,通过SYV75-5输出视频至监视器或DLP大屏,输出音频至音箱。解码数据源包括IP前端实时编码流,IP SAN磁盘阵列内录像回放流。

三 基于IMOS技术的校园I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投入使用后的主要成效

随着视频监控进入IP网络时代,流媒体技术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给安防监控领域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徐州工程学院IP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给我校的师生提供了一个平安、有序的生活、学习环境,为学校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服务能力有效提升提供了强大的安防技术支撑,为徐州工程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增添了绚丽的一笔,为平安、和谐校园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技防保障。

1 监控数据实现了海量存储

采用了高性能、高可靠性的IP SAN方式作为录像数据存储方式。单台阵列最高可达24个盘位,每块盘容量最大可支持2T,全面支持RAID0,1,3,5,6,10,50众多级别,磁盘支持冗余热各,满足用户对录像数据不同重要性的要求,针对监控系统并发写远多于并发读的特性,对存储服务器进行了特别优化,CPU资源分配大部分用于写操作,网IP也固定写入带宽为读出带宽约5倍,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存储在会聚点,中心端集中管理,彻底解决了IP摄像机的存储难题,目前我校的监控点共计761个,监控数据的存储周期已达到2个月的时间,已远远超过了公安机关要求的资料留存不低于30天的标准。

2 监控画质实现了高清晰度

IP前端采用了SONY高性能的CCD感光芯片,具备极高的解析度、色彩还原度和饱和度,最高支持720P高清画质,保障前端视频源的清晰度。确保了实时监控画面、录像回放画面均可达D1画质,而后端解码服务器的输出画质支持D1,因此,在画面采集、压缩编码(网传、存储)、解码显示整个过程中,既保障了部件D1清晰度,又保证了系统D1清晰度。

3 监控数据实现了流控分离

在业界首创的双码流技术(预览流与存储流分离技术)中,主码流和子码流的码流类型、分辨率、帧率、位率上限、图像质量、位率类型均独立可调。在用户网络质量下降时,选用子码流进行网传,主码流进行录像,既满足录像文件的优秀画质,又确保远程预览得以进行。视频流与控制流分离技术,因视频流数据量较大,并发访问数量增加将增大IP前端CPU处理负荷及出口带宽压力,利用流媒体快速复制分发的特点,解除IP前端并发访问路数限制。相反由于控制流数据量小,实时性要求高,直接采用TCP传输方式,不穿越流媒体服务器,在传输线路上减小延迟(小于300ms)。

4 监控系统的维护十分便捷

整个监控系统平台采用全中文界面、智能化管理,以机器自动化方式取代操作员来完成枯燥的故障巡查工作,维护人员只需做故障确认和处理工作,大大简化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难度,有效提高了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将视频设备接入、服务器部署,编码、存储、解码、上墙、转发、网传、报警、联动等等一系列与监控系统紧密相关的事务统统整合进平台系统,实现全面统一管理机制。而管理服务器则以树状结构清晰罗列分级监控系统,各级监控资源一目了然,设备参数设置、用户管理、录像、报警、网络等常见配置页面清晰可见,维护人员可对设备位置进行快速配置、修复故障。

5 监控系统的可扩展性大大增强

采用高品质的IP网络替代模拟或数模矩阵,以IP网络的分组交换代替矩阵的电路交换。实现了整套系统的无限扩展;通过IPSAN专业存储,实现海量存储的可扩展性。IP SAN是一种通过网络方式连接存储设备和应用服务器的存储构架,它采用基于“数据块级”的存储方式,具备很高的性能和可扩展性,尤其适合于大容量存储读写应用,采用这种方式,存储设备可实现物理上分布式部署,逻辑上集中管理,存储容量很容易根据监控图像存储的需求实现平滑扩展;基于IMOS技术的I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作为一个开放、标准的视频监控基础平台,在设备层面提供了编程接口,同时在监控管理平台层面也提供了API和SDK开放包,通过这些接口,可以有效兼容其他品牌,为我校安防系统的三台合一提供更多智能化、个性化的增值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