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8: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管理 研究
一、以工程项目管理为重点,强化过程管理
由于建筑物的生产具有流动性、单件性、生产周期长、露天作业多、建筑物与地质环境关系密切等特点,因此工程项目管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比一般产品的生产管理具有更大的风险性,也成为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项目管理的对象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也就是用系统的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把项目建成施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企业管理的重心、成本核算的中心。
1、制定项目管理规划,实施项目经理责任制
企业对所有工程项目都应实施内部招标,通过招标竞争形式建立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经理应通过招聘、指派、自荐等竞争方式,持证择优上岗。项目经理部实行经理负责、全员管理、集体承包、风险抵押的体制,接受企业业务部门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企业应组织认真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大纲,项目经理部应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其编制内容应符合GB/T50326-2001国家标准规定。
2、抓项目进度控制,兑现合同工期,树立企业信誉
工期是业主关注的重要事项之一。项目进度控制应以实现合同的约定竣工日期为最终目标,对总目标按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或施工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既要确保总目标实现,又要达到优化资源的目的。对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实施、检查与调整都是为了兑现合同工期,取得业主信任,实现企业重合同守信用的承诺。
3、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安全控制目标,争创优质工程
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控制应按2000版GB/T19000族标准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PDCA循环工作方法,不断改进过程控制,坚持按规范、标准施工,把创优质工程视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项目要制定创优质工程计划,分解创优目标,严格控制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人、机、料、法、环”,严格质量责任制和追究制度,奖罚分明,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创优积极性。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建立健全项目经理部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项目安全施工,不出伤亡事故这是施工企业的头等大事,应认真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4、抓项目成本控制,努力挖潜增收,实现最佳效益
项目成本控制包括成本预测、计划、实施、核算、分解、考核、整理成本资料与编制成本报告。企业应与项目签订项目承包责任合同,强化责任风险,确保上交。企业应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层作为成本控制中心的功能和机制,并为项目成本控制配置优化的生产要素。项目部应使目标成本有据可依,层层分解,编制“目标成本措施控制表”,防止效益流失。切实强化项目成本核算、分析和考核,千方百计挖掘内部潜力,开源节流、降低物耗,减少非生产性开支;加强施工定额管理,控制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加强施工调度,避免窝工损失和机械利用率低的现象;加大工程款回收力度,及时清理项目部债权债务;做到竣工决算到位,防止资金流失,账外循环等不良现象。应认真做好项目的竣工审计工作,确保效益的真实可靠,使企业真正增效益,个人得实惠。
5、抓项目现场管理,实现文明施工和标准化工地,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项目部应认真搞好现场施工管理,做到文明施工,安全有序,整洁卫生,不扰民,不损害公共利益。现场要按照标准化工地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安全卫生、保护环境、防火防盗,从整体上提高文明施工水平,树立企业和工程项目的良好形象。
二、扩大经营范围,推进经营方式创新,提升企业规模
施工企业要以主业为主,开展多种经营,拓宽经营领域。如以房地产开发为契机,带动建筑施工、建筑材料、混凝土构配件、建筑机械等,形成产业链来发展。以经营为龙头,扩大承揽工程项目。加强充实经营力量,实行经营责任制和激励制度,提高经营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积极性,调动全体员工和方方面面的力量,利用亲朋好友,多方收集信息,实施有效的信息网络,进行高效自如的操作机制,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投标队伍,努力提高中标率,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使企业走出国界,实行跨国经营,不断拓展市场空间,争取国内外市场更多的份额。企业有了任务,其经营规模才能不断扩大,达到发展的目的。
三、强化财务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企业财务管理是一项全面系统的管理过程,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应考虑利润目标及其实现途径和对策,成为盈利计划中心。企业要按照会计法规定制定严密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财经纪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加强企业各个环节资金的预算编制,防止预算外资金支出。企业财务管理应实施动态管理,定期进行财务分析,严格控制直接费和间接费计划支出,确保企业利润目标实现,提高企业效益,壮大企业实力,以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
四、结语
强化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要用创新的精神和新思维方式,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合理定位,加大改革力度,建立符合国情的市场运作机制和管理机制。吸收国外成熟的管理经验,使企业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国际惯例接轨,使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不断升华。
参考文献:
[1] 戴兆华.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机制系统研究.南京林业大学.2006
[2] 李振源.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策略浅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3] 李洪涛.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战略联盟的探讨.先建筑科技大学.2007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迅猛,在建筑施工中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并在工程施工被广泛推广应用。对于工程施工而言,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无疑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如果建筑企业中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施工人员和能力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流动率过大,势必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展,进而制约企业发展。调查分析表明,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工程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流动率相对较高,例如工程项目经理、工程造价工程师和土建工程师等,他们均为建筑施工企业的骨干力量,因此该类职工的流失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损失是无法估计的。那么,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该怎样留住人才使自己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有一席之地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和提高企业职工的忠诚度,这也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共同需要加强重视和有效解决的重大问题。
1、职工忠诚度的具体含义
所谓企业职工的的忠诚度,主要是指企业职工针对所在企业具体表现出来的行为指向以及心理归属,也就是表示企业职工对于所在企业甘心情愿奉献的程度的高低。职工忠诚度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行为的忠诚度,其二是态度的忠诚度。两者之间紧密结合,密不可分。态度忠诚必须以行为忠诚为基础和前提,行为忠诚是态度忠诚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衡量职工是否忠诚的标准不仅是看职工对于所在企业的态度方面,还必须根据其对所在企业做出的具体行为来确定。所以,忠诚度较高的职工必须是对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政策措施等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并真心热爱所在企业;同时,具体工作当中表现为拥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能够以集体利益为重,以企为家,积极献言献策关注企业发展。
从主客观角度来看,职工的忠诚度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主动的忠诚,其二是被动的忠诚。主动忠诚主要是指职工从主观上就拥有忠诚于所在企业的期望,该期望可能因为其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实现了完美统一,企业能够为其个人发展提供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而形成的思想观念。而被动忠诚则主要是指职工并非期望忠诚于所在企业,但因种种因素影响(薪资待遇等条件较好等)和制约(找不到更理想的职位等)又不得不暂时忠诚于所在企业。而这些影响和制约因素一旦消除,其对企业的忠诚度也会随之消失。
2、建筑施工企业职工忠诚度呈现下降趋势的原因
针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调查表明:建筑施工企业职工的忠诚度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建筑施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其二是职工个人的问题。下面分别做以总结分析,先就建筑施工企业的问题进行分析如下:
(1)企业薪资待遇的问题。职工的薪资待遇是衡量其能否体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标准。由于过去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为国企,给予职工的薪资待遇较低,给予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薪资待遇与其所创造价值相比更是不成比例,因此很难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随着民营建筑企业的兴起,其较高的薪资待遇以及相对灵活的用人机制对传统建筑施工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冲击,许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面对高薪资待遇的诱惑纷纷跳槽另谋高就,造成建筑施工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
(2)企业用人机制的问题。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缺乏现代化的符合市场需求的用人机制,人才的使用还存在沿用过去“按资排辈”、“走后门找关系”等办法的现象存在,已严重不符合时展需求。人才的管理缺乏有效的选择、培育、使用机制,很多职工有才无处用,不能发挥自己特长人尽其才,造成了各类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严重浪费的现象。此外,很多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少组织职工进行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学习培训活动,只希望人才能够全心全意为企业奉献力量,而对于人才的个人发展需求考虑较少,导致人才对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前景丧失信心,造成了职工忠诚度的不断下降。
(3)企业人文环境的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同样需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要将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建设有机结合,才能树立起职工和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从而向同一目标而努力奋斗。然而现实情况恰恰相反,导致了职工对所在企业缺乏信心,忠诚度也随之下降。当职工认为在企业中无法充分发挥个人价值时,其选择跳槽离开该企业也就不难理解了。
(4)企业沟通渠道的问题。受历史因素影响,我国的许多建筑施工企业都是国有企业或者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其通常还在沿用过去金字塔式的组织构架,很多重要信息在上下级之间要经历漫长的传递过程,严重影响信息的反馈和及时处理,这就造成了信息沟通渠道不顺畅的问题。很多企业缺少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职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企业的发展前景缺少了解,对自身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更是毫无所知,这种情况下,职工的忠诚度下降可想而知。
职工个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据调查表明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占流失人才比率最高的是大学毕业生,他们大都是从校门直接进入了建筑施工企业,开始时都踌躇满志,但是工作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自己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还有,部分施工企业因任务少而让职工长期处于待岗状态,如此种种都造成了人才对企业和个人的发展前景堪忧,从而选择另谋高就也就在所难免。此外,建筑施工企业大都工作条件比较艰苦,且工作地点不固定,很多拥有丰富经验的工程管理人员和能力水平较高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了改善环境也可能离开企业。
3、保持建筑施工企业职工忠诚度的措施办法
(1)保证薪资待遇的科学合理。对职工而言最能体现其价值的就是薪资待遇。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结合行业特点和市场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职工的薪资待遇。要通过工资体现出职工的自身价值,可以将绩效考核与工资待遇挂钩,根据职工的工作业绩进行奖惩。此外,还要将人才的薪资待遇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使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结合,从而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其对企业的忠诚度。
(2)保证用人机制的市场化运行。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打破传统用人机制的弊端,根据市场规律建立现代化的符合市场需求的用人机制。并结合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整体发展规划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要广开思路,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让人才能够人尽其能,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发展奉献力量。同时也给予其提供更多的个人发展机会和空间。
(3)保证人文环境的健康良好。健康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吸引人才、凝聚人才和塑造人才。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为职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要给职工安排适合其发展并能够体现其人身价值的工作岗位和锻炼机会,使其创造力能够得到有效发挥,并对工作产生成就感和荣誉感。此外,还要为职工提供各种各样的培训和学习机会,通过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培训活动增强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4)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无阻。企业要为职工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保证信息传递的畅通无阻。要让职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并让其参与到生产经营管理中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为企业共同的战略目标而不懈努力。同时要实现上下级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的沟通顺畅,让职工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开展工作,从而提高其对企业的忠诚度。
总之,建筑施工企业若想保证职工队伍稳定、减少人才流失、增强企业凝聚力,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注重培养和提高企业职工的忠诚度。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要首先认清企业自身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解决,使员工心甘情愿地为企业发展奉献自己的才能,同时也体现其人生价值。此外,忠诚也是相互的,在职工忠诚于企业的同时,企业更要忠诚于职工。如此才能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新.员工忠诚的认识误区与应对[J].人力资源管理,2009(6):31-32.
[2]王国武.培育忠诚员工12金规[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10.
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使工程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种管理层面涉及到工程管理体制的完善,工程理念的更新,工程管理方法是否跟得上时代脚步,建筑工程的相关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知识是否合格等,在这些细节方面,只有做到完善的建筑施工管理,才能更符合建筑标准。但是由于我国在建筑管理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导致现今建筑管理的局面不太乐观,这些缺陷也影响建筑施工的质量。本文通过探析建筑工程企业管理方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当前建筑管理体制的不足。
一、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方法的现状
(一)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正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此过程中施工企业总是将质量与进度放在第一位,却严重忽略管理工作。要想保证建筑工程能够按时优质的完成,管理体制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企业应当及时意识到管理体制的重要性,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为项目的高效运作产生发挥作用。但是在我国大多数的企业中,对企业管理重视程度还不够,为了减少成本支出,将企业管理视为多余成本,尽可能减少管理人员,有的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设立相关的管理部门,企业内也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这种不合理的施工制度造成了施工过程的混乱,同时,施工效率也得不到保证。
(二)缺乏新的管理理念
在日益发展的经济社会,企业在找寻机遇的同时面临更大竞争挑战,这种高压力的挑战让一些只顾眼前发展利益的企业还抱着重技术,轻管理的传统企业运行方式,企业中的资金配置不平衡,在技术研发和技术人员招聘上花费了大量资金,但是对管理机构的假设和管理人员的召集却缺乏兴趣,如此极大地限制了企业中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缺乏正确的工程管理方法
在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中,管理者不能根据建筑特点做到实地考察,而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制定进度计划,使实际进度不能和计划进度相吻合,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同时对于进度计划的制定并没有采用先进网络计划技术,还是沿袭了古老的横道图编制。在对结算款的处理上也不够合理,企业为避免与业主发生矛盾,进度款、结算款通常不能及时兑现,这不利于施工企业的发展。
(四)缺乏相应的人才建设
在如今的建筑施工中,许多施工企业“重技术,轻管理”的用人方法加剧管理人才匮乏,只有少数管理人才接受过高等教育。作业在一线的施工人员大多来自农村,由于他们的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的限制,加之对施工中牵涉到的专业性设施操作不熟练,这给施工安全带来了很大隐患;新设备不能熟练运用也使施工的质量和速度受到影响,这种不正确的设备操作也很容易造成违规违章现象。因此,施工企业方面的管理不足和对专业化人才培训不够都是企业缺乏人才建设的重要原因。
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方法的创新
通过对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管理方法的现状分析,发现在施工企业工程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急需解决。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些创新策略的实行也是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管理能跟得上时展的重要前提。
(一)管理观念上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持久发展下去,要有自身的发展理念,这些新理念要保证企业跟得上时代的步伐,相应的,企业也要做到管理理念上的创新,这种新管理理念的建立,最根本的创新还是要求企业抛弃传统的思想观念,对建筑施工管理重视起来,只有企业本身对管理的发展制定了长远的规划,才能保证企业中的管理机构的建设,管理人员的招募,管理资金的到位,这样的管理才是真正的落到实处的管理。
(二)管理技术上的创新
建筑施工中的人员,工序,物资各方面都需要进行相应的管理,这种管理不仅繁且乱,这对管理人员的有效管理带来很多不便,而管理技术上的创新,给建筑管理带来了新的管理形式,信息化管理不但能够进行任务量过大的管理,而且将建筑过程中的图纸,技术资料等管理信息都数据化,方便查询减少时间,也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及时发现施工问题,这种高效率的技术管理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工程施工效率。
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服务能力,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建好某一个特定的建筑物。建筑企业业绩越多,技术创新的成果和施工经验就越多,施工能力就越强,就越能承揽到更多的同类工程,企业实现规模化的生产。
(三)管理机制上的创新
在旧的管理体制中,对责任分工不明确,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努力完善自身管理体制,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和相应的组织机构,在施工时做到各个项目具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把明确的责任分布到各部门甚至个人身上,这样详细的规划,不仅使责任明确化,同时也督促着各方面人员工作的完成效率,并在施工的各个时间段制定不同的计划,保证施工有条不紊的完成。
(四)人员队伍的建设创新
作为施工企业来讲,施工项目点多面广、人员流动频繁,必须针对流动性强的特点,创新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充分调动一线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最终实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双赢,顺利完成工程施工任务。企业在保证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同时还要保证人员素质的提升,保证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素质能够合格,而一线生产人员对新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新设备的专业操作也要保证定期的专业培训,同时,企业在人员管理方面严格上岗制度,实行持证上岗执业的政策,在此基础上,企业还要注意专业人才的队伍建设,保证人员后备力量的充足。
通过以上对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从企业管理的理念,机制,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到创新化建设,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管理做到更完善齐备,更顺应时代要求,未雨绸缪,以更先进的管理方法引导施工企业的改革和创新,保证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确保建筑施工工程能够高质量,高效率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建筑企业 管理创新 理念
一、管理创新涵义及理论意义
管理创新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所谓管理创新,是指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方法、手段、模式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当今,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管理方式难以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日千里,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在竞争中要想占据优势地位,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创新。企业必须尽快创新自身的管理体制,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在竞争中求得发展。
同时,企业的管理创新是市场的要求,是企业发展壮大的要求。建筑市场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企业只有进行管理创新,才能创造性地满足需求,由被动地适应外界需求转变为主动地、创造性地适应市场转变。建筑市场是整个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它的完善要求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创新是一种理念,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才能使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规范合理,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创新核心理念
(一)思想观念方面的创新
观念的创新是指在企业管理中需要比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对企业进行管理,结合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和当前市场的需要,制定企业管理发展战略,贴近市场,乘势而上,围绕市场引导创新的理念,引领推动企业的发展。这就需要在人才管理上投入一定的经费对人才进行凝聚、培养和引进,将创新意识融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工作内容中。
(二)管理制度创新
创新管理制度,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夯实发展根基的有效手段。为适应市场竞争形势,针对企业新的经营管理体制,按照《公司法》及国家、地方、行业法律、法规,重新制定各部门层次的职能标准,理清相互间的经济关系和管理关系,对原有的生产、经营、财务、资金、质量、安全、文明、设备等各项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检查疏理,建立符合企业发展新形势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职责分清、赏罚分明,营造以制度管人,以规章管事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三)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方式的特殊性表现在工程项目建设地点的不断变化、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大、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和交易时间长。这些特点要求建筑企业对工程项目必须有很高的管理能力。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表现在项目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范围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纷繁复杂的管理要素推动项目生产要素运作方式的创新。
(四)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是以产业化为目的的。施工企业的产品就是服务项目,就是“加工”某类建筑物的服务能力,服务品种多少、服务质量高低、服务能力大小就是其竞争制胜的决定因素,资质门类和等级、质量认证都是对综合服务能力的认定,相当于工业企业的产品许可证。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服务能力,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建好某一个特定的建筑物。建筑企业业绩越多,技术创新的成果和施工经验就越多,施工能力就越强,就越能承揽到更多的同类工程,实现规模化“生产”即产业化的目的。
(五)成本控制措施创新
项目是成本中心,成本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成本”是企业绩效管理的核心问题,绝大多数管理活动都是围绕成本而展开的。成本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从投标承揽任务开始到工程竣工验交,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事先预测,认真核算和监控。一个工程的成本包括很多方面,有现场成本,通过现场管理降低成本;有机械设备成本,通过缩短机械使用周期来提高效益;有材料成本,通过控制材料的质差、价差、量差来减低消耗;有劳动力成本,有效地使用劳动力,不搞人海战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质量成本,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减少无效劳动;有文化成本,通过提高凝聚力来调动积极性。还有运输成本、财务管理成本、安全成本等。完善的项目合同管理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关键因素。
摘要:企业组织及管理的形式与三大趋势:虚拟经营系统与业务流程再造;信息系统的完整性与主要表现
Abstract: the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form and 3 big trends: virtu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he main performance
在当今世界经济由工业化转向信息化,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大趋势,信息化已经成为施工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必由之路。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巨大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实现企业信息化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条件(计算机、网络、软件的应用),以信息为战略资源,以获取基础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再加工为手段,以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不断创新发展。以下笔者就信息化模式下的建筑施工企业管理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业界共探。
一、企业组织管理三大趋势与管理形式:
以企业规范化管理为基础进行信息化建设,并以此推动企业规范管理是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由于企业管理受到企业所处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及本身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每个企业的管理都是不完全一样的。信息时代在经济知识更新化、网络化、全求化的推动下,企业组织及管理的形式与三大趋势:
企业组织管理形式:1、企业组织结构的非层级化主要表现在:金字塔组织中塔尖的塔底之间的地位差距和等级观念弱化,组织成员之间的直接交流增加;同一层级从事不同职能工作的员工之间的横向交流增多,员工向多面手发展;企业内部进行充分授权,个人或内部组织的自主性、独立性增强;不同层级之间建立的跨层级小组或团队增多,增强了企业应变能力;企业内容组织之间的横向和纵向协调增加,严格的领导与被领导界限被打破,一个员工可以接受来自上级、同级和下级三方面的指令;企业与企业之间分工和协作关系进一步深化,以业务断核心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不同层级之间直接实现互动的协作关系加强,自主性增加。
管理三大趋势:1、围绕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价值增值能力、进行企业流程再造、划小核算单位,使组织制度非层级化,组织规模小型化;2、努力降低企业管理层次,加强加强横向联系,建立虚拟企业和团队组织,使组织结构扁平化、网络化;3、重新调整企业与市场的关系,调整企业供应链,建立战略联盟,使企业组织结构不断调整。这具体可以归结为企业组织制度的非层次化、企业组织流程不断调整、企业内部组织团队化、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企业组织关系网络化、企业组织边界的柔性化、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等趋势。
二、虚拟经营系统与业务流程再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以管理理论为指导、以工程项目为纽带、以虚拟企业为模式、以管理创新为基础,从分析信息化管理基本趋势入手,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来实现。
1、构建虚拟经营系统。施工企业虚拟经营实际上是适应多变的需求与竞争环境的一种动态企业的经营观的产物,是以内外部资源的合理整合与善用为宗旨,以内部机构的精简和外部协作的强化为目标,以灵活与适应性为原则,把企业的经营管理、施工生产、内外部信息流程等建立在虚拟的企业形式下,以理想的模式进行动作,从而制定相关运行机制,待任务落实后,将理想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
目前企业的业务流程多为传统方式,信息共享程度较低、传递速度较慢、对信息的再加工能力和处理的深度与企业的要求和计算机处理的能力差距较大。如果故意在系统设计时不超越基于手工方式的业务,抽象出业务中的管理思想和规律性的东西,就很难使信息化建设符合现代管理技术的要求,因此,必须综合各企业之共同点,建立虚拟经营模式。
2、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施工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是一项战略性的进行企业重构的系统工程,目的是为企业构建一个高效的流程体系,核心任务是将(信息)技术和人这两个关键要素有效融入业务流程再造中,以适应企业整体绩效改进和长远发展的需要。
另外,企业总部(母公司)在实施项目法管理后,管理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与相关项目经理部(子公司)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出资人与被投资企业之间的关系,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关系,业务上的主导与监管、协调关系,财务上的一体化关系。对项目部的管理主要是产权管理原则,参与决策原则,有效管理原则。其主要功能包括:依照法定程序和集团章程,组织、制定和实施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开展投融资、企业购并、资产重组等资本运营活动;决定集团内部的重大事项;推进集团成员企业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协调集团成员之间关系;编制集团的合并会计、统计报表;统一管理集团的名称、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建立集团的市场营销网络和信息网络;以及有利于形成集团整体经营优势的其他功能,除此之外,项目经理部拥有了较多的自。因而,信息化建设还需考虑企业管理功能上的变化,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或重组。
三、信息系统的完整性。目前的信息化建设,除了上述趋势之外,还注重系统本身的完整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信息化建设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时应该满足当前企业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管理、核算需求。
2、考虑企业特点,更要讲求规范。即以企业规范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建设推进企业规范管理。
3、信息有效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也是相关信息的产生过程。信息化建设要求处理好现场项目实施动态信息采集功能、业务控制功能、工作协调功能、支持决策和战略功能,将工程施工信息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从产生,传播到利用的过程。同时对涉及施工生产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包括:人员、材料、机具等进行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信息的有效管理就是强调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集成性、共享性。所以在信息的收集、整理中要避免信息的缺损、失真和失效,要强化生产信息活动过程的组织和控制,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同时要加强交流,信息只有经过传递交流才会产生价值,所以要有信息交流、共享机制,以利于形成信息积累和优势转化。
一、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协调科学的管理模式是完全必要的
(一)必须充分认识建筑施工企业各个专业协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一般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各个专业的交叉部位尽管对工程的响不大,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较大的问题,甚至有时候使我们很难进行补救。即便是些小问题,如果我们事先不能设法考虑解决,事后处理起来也是相当麻烦的,有时候逼得我们要付出几倍的代价,也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这不仅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还可能给经济效益造成较大的损失。
作为建筑工程的建设者和管理者,我们必须从设计、监理到各个施工专业,抱着对业主、用户负责的态度来对待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不协调问题,要敢于从履行施工合同中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角度,认真对待各个施工专业之间的协调问题。同时,从提高建筑施工行业标准,保证建筑施工质量,优化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上讲,做好各个施工专业的协调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有关的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协调工作的重要性,才有可能真正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各专业之间的协调管理工作,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效益和名声。
(二)应建立科学协调的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模式,加强各个施工专业之间的协调管理工作。
长期一来,我们的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更多的是趋于表面形式。例如,建筑施工中的各种图表,表面上看,给人的感觉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但实际问题解决的怎么样,却无法准确地认定。当然,建筑施工中的各种图表对建筑施工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如果我们过于追求这些,反而束缚了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手脚,无益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我们强调的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是指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从技术上、人事制度上建立更加有效、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目标责任,达到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效益和名声的目的。为此,必须建立科学协调的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模式,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管理工作。
二、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各个专业协调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在建筑施工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棘手问题,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各个专业的协调管理工作而言也不例外。因此,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前人的经验,或者借鉴以前工程中的经验教训,把复杂的建筑施工企业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管理工作做好。
(一)要搞好建筑工程图纸设计技术的协调。应千方百计地提高建筑工程设计图纸的质量,减少因建筑工程图纸设计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众所周知,建筑工程设计图纸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建筑工程图纸会签工作,又关系到建筑施工企业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程度。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能认真对待和思考,设计的图纸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善,而对于自己设计的部分能否与其他人员设计的部分协调一致,就不那么仔细认真考虑了。因此,从总体图纸的设计而言,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漏洞。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进行补救,从图纸上加以解决。
(二)要搞好建筑施工企业各个专业的协调管理。搞好建筑施工企业各个专业的协调工作,必须抓好五个环节:一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制度。通过管理制度的落实,以减少建筑施工中各个专业之间不相协调的配合问题。二要建立以甲方、监理为主的统一领导班子,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个建筑施工专业之间的协调问题。作为甲方的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必须全面了解掌握各个建筑施工专业的工序和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个建筑施工专业的施工队伍,保证建筑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有序到位。三要建立问题责任制度,建立由建筑企业管理层到各个施工专业逐级的责任制度。四要在建立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通过建立奖惩制度,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五要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和中间验收制度。隐蔽验收和中间验收是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关键。因为,此时的工作已经从图纸阶段进入了实际工作阶段,各建筑施工专业之间的协调更加形象和直观,存在的问题更容易被发现,也最容易被解决和补救。通过各部门的认真检查验收,可以把问题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要搞好建筑施工企业各个施工专业的组织协调。应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建筑施工中甲方和建筑工程监理人员要定期组织举行协调会议,解决建筑施工中各个施工专业的协调问题。对于较为复杂的部位,应在施工前组织专门的协调会议,使各个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队伍进一步明确施工的顺序和责任。必须强调的一点是,不论是会签、会审还是隐蔽验收,所有制定的制度,决不能流于形式,而应是实实在在地落实。具体说来,所有的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自己分担的工作和签名,应承担相关的责任。所以这些,只有在统一的组织领导基础上,设立相关的奖罚措施,才有可能一级一级地落到实处。
(四)要搞好建筑施工企业各个专业在建筑施工中的协调。首先,要搞好电气部分与土建部分的协调。主要包括,理顺好各种电气开关与门的开启方向之间的协调关系,理清暗埋线管过密对梁板的不良影响,以及线管在施工中的堵塞等情况。其次,要搞好给排水与建筑结构的协调。要搞清卫生间等处的给排水管线预留空洞与施工后卫生洁具之间的位置,管线标高,以及部分穿楼板水管的防渗漏情况。第三,要协调好建筑的外表、功能和结构的关系。要搞清各种预制件、预埋件、装饰与结构的关系,掌握它们的施工特点和具体要求。第四,要搞好各个辅助专业之间的协调。要充分论证各种消防、通风管线穿梁时,楼面净空是否影响结构和使用;要考证大型设备的安装通道,附件的预埋精度,以及弱电系统和控制系统是否科学合理等 。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7日
财务管理对于一个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是发展成型的必备因素,只有有效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才能稳固一个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结构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尽可能的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这就需要有良好的运作基础。而财务管理的核心功能就是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进行管理协调控制,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活动成本做到数据分析和控制,还有对资金流动的监控功能。只有尽最大可能将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控制好,才能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和谐发展,这也就从侧面凸显了财务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运作的中心环节,必须找到合适的提升途径,从根本上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
一、加强财务管理的意义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管理环节。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史可以看出,自从有了一定规模的企业便出现了财务管理,而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现代化,财务管理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和加强。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的兴衰史充分说明,重视并加强财务管理,才能充分获益,迅速发展。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的兴衰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各级领导层牢固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贯穿于企业的各项日常工作中,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并不断创新,逐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管理意识不能很好地渗透到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中。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中,建筑施工企业的结构和模式成型相对较晚,因此企业的运行制度相对其他国家来说是不完善的,财务管理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核心环节也不能很好地渗透到施工企业中,甚至有许多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忽视财务管理的价值和意义,提拔没有管理概念的人去执行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项目,这样的现象非常之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财务管理的水平和企业的运作能力,这也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所面临的第一大问题。
2、管理人员素质不够。历史的沉淀和积累才能促使一项技能的进步和发展,而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项目正是缺乏这些内容,而且国内普遍不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许多财务管理人员不能正确的理解财务管理的真正技术和内容,只懂得简单的会计方面的技能,这样的财务管理部门是很难指引建筑施工企业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的。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在缺乏财务管理的能力时,会造成资金流动管理薄弱,建筑施工企业成本与盈利失调,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
3、基础工作相对薄弱。财务管理的许多工作环节中首先需要加强的就是基础工作内容。在我国许多建筑施工企业中,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基础职责不明确,工作内容混淆,阻碍财务管理的进步,而且基础工作不到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流动。基础工作对于财务管理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对这方面的内容有很多的缺失。
三、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途径
1、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工作人员中的财务管理意识。面对长久以来缺少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意识的工作人员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提升他们对财务管理的基本认知和理解,纠正工作人员错误的工作态度,将建筑施工企业的运作核心正确的摆在财务管理项目上。对建筑施工企业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意识增强培养,提高决策人员的问题处理能力,对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良好的后续教育,提高整个财务管理部门的综合素质和成绩。建筑施工企业在加强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时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尽可能的将工作人员的培养一步到位,让整个财务管理部门的目标和结构都有新的发展方向。
2、强化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控制能力。一个施工企业的成败关键在于资金的掌握是否到位,如果资金的流动完全处于企业的理解之外,那么这个施工企业就离失败不远了,而对资金的掌握调节就必须有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力。因此,在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时首先要以拥有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力为前提,财务管理不仅仅是要对现有资金的走向有明确的规划,还要正确的优化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结构,对资金的利用和损失有明确的数据分析管理,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效果。
3、建立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往往面临着来自市场、金融机构、购买方、利率、政府机关的各种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一套严密有效的风险防范系统:一是通过对资金保险储备量的建立防止资金流的断裂;二是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债务偿还能力的充分分析防止承担到期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三是通过建立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集体决策制度防止投资失败的发生;通过建立税收筹划制度防止税收风险及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4、加快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进程。随着社会与国际日益接轨,社会的经济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科学技术不断地得到改善,使得社会各项工作都趋向要求高效率、低成本,而且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情况使得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不断地对内部财务管理进行改革,而会计电算化正是不断改革中的产物。建筑施工企业运用ERP管理软件,能让建筑施工企业更好地进行全面的财务管理,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留一席之地,实现建筑施工企业整体信息化。但建筑施工企业在运用ERP管理软件的同时,也要注意要把建筑施工企业的文化和相关的规章制度融入到ERP管理软件当中去,使ERP管理软件发挥其最大作用,更好地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全面发展。
5、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制度设计、职位设置、机构设置三个层面的工作。制度设计层面,要坚持预防为主,查处为辅,注重权力间的相互牵制,同时设立必要的补救措施。据此建立起以会计权责的控制制度、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授权批准控制制度等组成的一系列制度体系。在职位设置层面:一是要明确哪些职位是不相容的;二是按照不相容职位相互分离的原则,划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职位之间能够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三是加强授权批准控制,建立起规范明晰的授权批准,明确职责的分配和授权,切实避免会计舞弊现象发生。在机构设置层面,要在合理设置岗责的基础上,按照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相关机构,以使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相互监督、牵制。
6、提升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综合能力和素养。我国目前的状况是,建筑施工企业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许多工作人员的素质不能达到标准,在面对对应的工作时不能很好的处理完善,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发展。所以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工作人员来说,更需要尽可能的提升自身的实际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工作管理的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明确的工作目标,与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其他单位能友好协作,共同改善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状况。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工作人员来说,职业素养的优良才能确保不做假账,良心工作,这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
四、结束语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在目前的情况中是急需要提升发展的,对于发展进度不断加快的市场来说,建筑施工企业的根本成绩和属性才是决定市场发展方向的关键,所以必须从根本内容上提升施工企业的价值。只有先从财务管理的水平入手,加大研究力度,尽快让财务管理水平赶上甚至超过国际水准,我国的市场经济才能走向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