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全息影像技术论文

全息影像技术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2 17:38: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全息影像技术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全息影像技术论文

篇(1)

关键词:3D技术;裸眼3D;全息影像技术

1 3D技术起源及原理

人眼产生3D视觉的秘密――偏光原理:

人眼在看任何物体时,由于两只眼睛在空间有一定间距约为5cm,即存在两个视角。这样形成左右两眼所看的图像不完全一样,称为视差。这种细微的视差通过视网膜传递到大脑里,就能显示出物体的前后远近,产生强烈的立体感。这是1839年,英国科学家温斯特发现的一个奇妙的现象,至今为止几乎任何3D影像技术都是基于这个原理开发的。

2 3D技术发展状况

2.1 3D成像技术种类

3D成像技术有很多种,分为不闪式3D技术、互补色技术、时分法技术、光栅式技术、普式技术、全息式技术等。而其中以时分法为当今所广泛应用,而不闪式技术和互补色技术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为了方便说明我们用互补色技术解释立体电影的形成(光的三原色原理――红、绿、兰)

⑴互补色技术是目前比较多电影院采用的技术,依据人眼的成像原理,以两台摄影机模拟人眼左右眼所成的像。再在放映过程中使用两台放映机它将不同视角上的成像用不同的颜色印刻在同一副画面下,互补色3D眼镜采用的技术也就是色分法,色分法会将两个不同视角上拍摄的影像分别以两种不同的颜色印制在同一副画面中。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直接利用肉眼去观看红蓝、红绿等多种模式类的电影,就会出现模糊的重影图像。这样我们就无法观看到红蓝、红绿等多种模式类的电影的立体效果。再让用户通过红蓝立体镜片来观看到立体效果。由于技术成熟而且眼镜造价相对低廉,所以广为当今的电影院所接受。

⑵时分法即是(快门法)通过提高屏幕刷新率把图像按帧一分为二,形成左右眼连续交错显示的两组画面,通过快门式3D眼镜的配合,使得这两组画面分别进入左右双眼,最终在大脑中合成3D立体图像。计算机可以用显卡将普通2D影像生成3D效果,成为未来用户接触3D视觉的主流设备。它也包括红蓝色分法,但这只是为了让不具备硬件条件的用户也能体验3D视觉的次级方案,它主要是利用快门原理的时分法技术。

时分法3D视觉体验的质量取决于镜片液晶的偏转频率。要获得理想的视觉效果,显示器至少需要120Hz的刷新率,分配到每只眼睛上的图像刷新率是60Hz。这样视网膜影像残留效应,人就很难感觉出来,图像就不觉闪烁。

⑶不闪式3D 电视方式。不闪式3D使用特殊薄膜分离左右影像来体现3D影像。把分离左侧影像和右侧影像的特殊薄膜贴在3D电视表面和眼镜上,通过电视分离左右影像后同时送往眼镜,经眼镜的过滤,把分离左右影像送到各个眼睛,大脑再把这两个影像合成高清晰3D影像。因为不闪式3D能够体现1秒钟240张3D合成影像,没有重叠画面和拖拉现象,所以不闪式3D也被称作世界唯一的240赫兹3D电视。

2.2 裸眼3D显示技术

目前3D立体显示技术,大部分要依赖特制的眼镜,长时间的观看会有恶心眩晕等感觉。舒适度大大降低。由以下这两种技术(视差障壁;柱状透镜技术)的基础上改良而成的裸眼3D显示技术能较好解决这些问题,代表3D立体显示技术发展前沿。

⑴视差障壁技术。在显示器和眼睛之间设置一个栅栏式的挡板,就可以改变奇、偶列图像的光线走向,使之分别送达左、右眼,形成立体视觉效果。这种方法的双眼视图也是位于屏幕上的奇列和偶列分区,实施是用一个开关液晶屏、偏振膜和高分子液晶层,利用液晶层和偏振膜制造出一系列方向为90°的垂直条纹宽几十微米。通过它们的光就形成了垂直的细条栅模式,称之为“视差障壁”。通过一系列的缝隙来观看奇、偶列图像,这样的装置使左、右眼能分别看到对应的图像,形成立体视觉效果。

缺陷:由于视差障壁,亮度会降低,分辨率也降低,导致清晰度将降低。

⑵柱状透镜技术。在显示器前面板镶上一块柱透镜板(透镜板由细长的半圆柱透镜紧密排列构成)组成裸眼立体显示的光学系统,像素的光线通过柱透镜的折射,把视差图像投射到人的左、右眼,经视觉中枢的立体融合获得立体感。

优点:亮度不受到影响,3D显示效果更好。

缺点:相关制造与现有LCD液晶工艺不兼容,需要投资新的设备和生产线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还有一些改进版的新技术:

⑶MLD技术―微位相差板法。使用微位相差板改变光的偏极态来分离左、右眼视图。也是使用视差图像来实现立体场景,两幅图像分别显示在奇列分区和偶列分区。

优点:观看3D影像时,不会产生眩晕、头疼及眼睛疲劳;分辨率高;可兼容文字等二维影像和3D影像;可视角度大。

⑷指向光源技术。这种裸眼立体显示器在LCD像素后面使用线光源提供背光照明,密集的线光源照明使奇、偶列像素的图像传输路径产生分离,分离后的视差图像能分别到达对应的眼睛.全部像素被分为奇、偶列交错的两个显示单元。用来显示具有视差的立体对图像。

优点:分辨率、透光率较高,能沿用现有的设计架构,3D显示效果出色

缺点:技术产品还不成熟。

2.3 全息影像技术

人类之所以能感受到立体感是由于人的两眼视差。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将3D显示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人眼的视差特性产生立体感;另一种则是在空间显示真实的3D立体影像,如基于全息影像技术的立体成像。全息影像是真正的三维立体影像,用户不需要佩戴带立体眼镜或其他任何的辅助设备,就可以在不同的角度裸眼观看影像。全息显示技术的问世给真正的立体三维电视带来了希望之光。全息电视与立体电视相比,其优越之处不仅仅在于立体三维图像更接近于物体自身,而且还要从人眼对物体深度感在生理上的心理暗示来加以考虑。

⑴3D全息影像技术简介。全息技术最早是应用在照相上的。它实际上是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把物体特有的光波资讯记录在感光材料上,经过显影定影处理後,得到一张全息图。这张全息图上面是没有图像的。要想看到图像,就是要使光波重现。重现的图像与原物一模一样,如同透过窗口观看外面的景物一样。移动眼睛可以看到物体的不同侧面。观看前后不同距离的景物时,效果更加出色,与看话剧演出没什么两样。

世界上最酷的透明玻璃电视―CLARO推出了一款以前从未见过的显示器――透明玻璃电视,名为“Holoscreen”。它不同于现在的任何一款电视,是全息技术与视觉审美的无瑕结合的产物。它可以接受所有输入格式。从电视、DVD、录影、个人计算机到笔记本,都能使用。可称得上是显示技术的大革命。

⑵3D全息影像技术产品。全息投影3D全息立体投影设备不是利用数码技术实现的,而是投影设备将不同角度影像投影至进口的MP全息投影膜上,让你看到不属于你自身角度的其他图像,因而实现了真正的3D全息立体影像,是近期非常流行的技术。可实现的全息投影从技术上分为三种。1)空气投影;2)激光束投影;3)日本公司研制了一种利用激光束来投射实体的全息影像投射方法。

以360全息成像为例,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四面锥体。当观众的视线透过椎体的一个面时,通过表面镜射和反射,能够从椎体内的空间里看到自由飘浮的影像。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多个国家馆就采用了全息投影技术,其亦幻亦真的感觉,带给人全新的视觉体验。可以把远处的人或物以三维形式投影在空气之中。《阿凡达》视觉团队把这一技术应用在湖南卫视2012跨年演唱会的舞台上,不必借助3D眼镜、IMAX屏幕,如幻似真的奇幻场面就呈现在舞台现场。全息投影技术本质上是通过空气或其它特殊的介质形成立体的影像,突破了传统的声、光、电等介质的局限性,成像色彩鲜艳,对比度、清晰度都非常高,强烈的空间感和透视感是这种技术最具魅力之处。全息投影有望超越当前的各种3D技术,成为终极立体显示解决方案。

3 3D技术发展前景

在激光全息技术中,全息显示技术由于更接近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倍受关注。它不仅可制出惟妙惟肖的立体三维图片美化人们的生活,还可将其用于证券、商品防伪、商品广告、促销、艺术图片、展览、图书插图与美术装潢、包装、室内装潢、医学、刑侦、物证照相与鉴别、建筑三维成像、科研、教学、信息交流、人像三维摄影及三维立体影视等众多领域,近年来还发展成为宽幅全息包装材料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白光再现全息技术可在白昼自然环境中或在普通白光照射条件下观看物体的三维图像,一直是研究全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及运用,期待自身的努力使得全息显示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篇(2)

思考的都是人类命运

一座略显陈旧的小楼,坐卧在高楼大厦林立的美国硅谷地带,毫不起眼,如果你不仔细打量,很难对这座普通的白色小楼产生兴趣。

但就是在这里,硅谷的精英们在筹划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学变革――利用10周的时间,培养出学生们的指数意识,再用指数科技,影响地球上的十亿人口。

不需要入学考试,也没有烦人的论文,但在入学的第一天,新来的学生,就肩负着拯救人类的使命。他们在学校后勤人员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会领到一张表格,表格按人类当今最棘手的几大问题分类:能源问题、污染问题、人类健康问题等。

“同学们,你们这学期的任务是挑选一个人类的重大挑战,比如‘缺乏干净的饮用水’,然后提出一个能影响十亿人生活的积极想法。”在2010年奇点大学开学的第一天,校长演讲词刚刚通过全息影像技术传递。克雷格・文特尔,第一个测试人类基因组的科学家,坐在一旁;两个腰部以下瘫痪的人,正在演讲台上使用机器外骨骼行走。

在随后的午餐时间,一个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的小组,很快聚集在了一起,他们将讨论如何喂饱世界70亿人口。

“关于人造肉呢?”一个略微发胖的人建议道。“现在我们可以做的是牛排,”一个医生模样的人回答道,“但它会花费您2万美元。”桌子对面的一个漂亮的拉丁裔男子冲着两人,笑了一下。

如果你觉得这是一些神叨叨的人在做一场不切实际的白日梦,那就错了。那个略微发胖的人拥有自己的公司,医生模样的人名叫罗伯特・哈里,已经创立了一家生物技术公司,专门从事开拓性干细胞治疗。漂亮的拉丁裔男子是墨西哥第二富,2012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第37位,名叫里卡多・萨利纳斯・普里戈。

而在这个教室里的50个人中,一半的人实际上做的事情已对10亿人带来积极的影响。比如互联网之父文顿・瑟夫,是TCP/IP协议和互联网架构的联合设计者之一,现在是谷歌副总裁兼首席互联网顾问。还有埃隆・马斯克,投资创立了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能在3秒内从0加速到60英里的电动跑车的公司,2015年12月22日9时29分,SpaceX成功发射猎鹰9号火箭,发射10分钟后完美回收一级火箭,创造了历史,而他是SpaceX的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技术官。

2045年的预言

这些世界最聪明的头脑聚集在这里,是为了做一件大事:用最新的科技,迎接奇点时代的到来。“奇点”,在物理学里是指“黑洞里一个点”,在这个点,一切物理定律都失效。但在奇点大学的指导精神里,“奇点”是指AI(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的时刻。人类也将可以与计算机融合,把自己的思想卸载到一个电脑上,实现永生,产生一种新的人类物种――奇点人。而这个时间并不遥远,奇点大学的校长预测在2045年,奇点时代就会来临。

此前,雷・库兹韦尔校长在20世纪80年代曾成功预言苏联会解体,互联网会击败最好的人类棋手,电子阅读器、在线教育等数十款软件会上线。在1999年,他为十年之后的世界做出的108项预测,89项是正确的,另有13项“基本正确”。

如今,奇点这一概念赢得了美国硅谷最富有和最聪明人的青睐。NASA将自己的研究中心提供给奇点大学作校园空间,在奇点大学建校之初,谷歌公司捐赠了25万美元,公司的早期创始人每人捐赠了10万美元,微软、思科、英特尔等6家硅谷公司都纷纷投钱给学校。在奇点大学官网上,滚动播放的是谷歌的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的名言:“如果我是一名学生,这就是我想要的。”

在奇点大学,教师和演讲者都是各领域顶级的专家,登上奇点大学讲台的人包括参与人类基因组测序、合成了首个人造细胞的克雷格・文特尔、登月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互联网之父”文顿・瑟夫等。老师们包括来自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卡耐基-梅隆大学、哈佛大学和其他知名大学的研究人员,谷歌、思科、德勤、考夫曼基金会、诺基亚等著名企业的高管也会参与讲座。

不一样的大学

正是因为着眼于未来,奇点大学没有普通大学的基础课程,课程也没有经过美国官方的授权,所以奇点大学并不会授予学位和学历,严格意义上说它只是一个教育培训机构。但这个教育机构招收门槛比哈佛大学还高,他们只招收最聪明的学生,每年2%的招收比例,远高于最难入的学校――斯坦福大学(5%),而且一期课程的学费高达2.5万美元。

尽管条件如此苛刻,奇点大学每年80个学生的名额,还是会收到世界各地约4000人踊跃报名。2010年,奇点大学一共招收了来自全球35个国家的80个学生,60%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公司,其他的都是从伦理学到AI的学界精英。比如大卫・达尔林普尔被招录进来时,正在波士顿的麻省理工学院攻读人工智能博士学位。

毫不夸张地说,大卫是个天才。在他18个月大时,他的家庭医生注意到他已经能记住所有美国50个州的州府,所以建议他在家里学习。他爸爸教他程序,妈妈教授了伦理智慧,以及书上学不到的东西,他也从电脑上自学到许多东西。大卫在14岁时成为MIT最年轻的本科生,19岁的他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完成博士学位。

像大卫这样的人,在奇点大学里随处可见。这些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好莱坞科幻片里的英雄情节,对于他们而言,学位和学历这些已经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智慧能真正造福人类。

世界最聪明人的盛会

为了创造世界一流的教学环境,展现最新的科技成果,每年开学仪式上,奇点大学都会别出心裁。比如2012年的开学仪式上,校长化身为机器人,一个方形上部、圆形底部的机器人在嘉宾里来回滚动,跟嘉宾交谈,而其本人则坐在几米开外的电脑前,指挥操作。

学生也能时时感受到最前沿的科技。每个学生都能进入“创新实验室”,这里提供最前沿的技术,从3D石膏粉彩色打印到无人航空飞机,再到虚拟现实眼镜、体验太空失重等等,所有这些技术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灵感。为获得风向信息和航天物流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时,教师们甚至会带着10个学生乘坐飞艇在附近海域转悠一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