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战略管理课程

战略管理课程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19 19:36:5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战略管理课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战略管理课程

篇(1)

【关键词】OBE教育理念;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建设

OBE教育理念即是一种以教育产出效果作为教学评估主要导向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理念认为高校对人才的教育培养应该以用人单位的需要为目标,按照人才使用者的需求来设置设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人才培养效果评价等。相对于传统的封闭式人才培养模式,OBE教育理念强调了人才培养的应用性、科学性、创新性,也为人才培养中的课程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OBE教育理念下的《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定位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主干课程。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主要是研究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观念、理论,理解掌握有关企业战略理论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使学生对战略与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特征、理论、战略分析思路和方法有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认识;掌握企业战略态势、企业成长战略、不同行业企业成长战略的类型,理解认识每种战略的实施条件,及其各种战略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利弊;掌握战略决策的分析与选择过程及战略评价、实施及控制的基本方式、方法和要求等。在OBE教育理念下,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应该通过课堂的教与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帮助学生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及分析方法,针对各类企业不同的内外部环境条件进行案例分析,完成企业战略的制定、战略实施与战略控制,以提升学生运用管理知识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战略思维框架,提高自己的战略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

二、目前《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建设中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内容不科学。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一般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制定的,相对于其他的课程来说,由于它强调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全局发展出发来进行战略决策,因此该项课程的学习需要综合许多学科知识,内容涉及面广,概念抽象,应该属于工商管理专业中学习难度比较大的课程。如果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将会给学生的学习增加更大的困难。从该门课程目前的教学内容来看,基本上都是始终围绕着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过程,按照战略管理概论、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与评价这四项主题来展开的。这种教学内容安排主要是从学科体系层面来划分的,但是很多高校的教师在讲授该门课程时没有结合具体的特定行业和经营环境来讲解,案例教学内容比例偏低、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太少等,导致这一课程教学内容过于偏重理论知识介绍,不利用启发学生思维,不符合OBE教育理念对人才培养的应用性要求。

(二)课程教学模式没有创新。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本身也是一门对实践技能要求比较高的课程,需要学生能运用战略理论知识解决现实中的企业战略问题,这就需要开展多种课程教学模式,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目前许多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都开设了《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这门课程,并且都是把该门课程作为核心课程来设置的,但在课程教学模式上其实并没有多少创新,依然采取的是过去那种老师讲、学生听,平常做作业,期末开展考试的做法。课程教学模式单一、单调,毫无主动性可言,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体现OBE教育理念对人才培养的科学性要求。

(三)课程教学方法陈旧。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非常艺术化的课程,各人可以有自己对企业战略的理解和选择、实施战略的方式。所以这门课非常需要模拟企业的经营环境,以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不少高校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上还是停留于“满堂灌”的做法,强调在课堂上介绍理论知识,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不是把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习的能力教授给学生。虽然有的高校在该门课程中建立了案例教学库,尝试了案例教学法、启发示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等,但未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没有系统的经验和方法广为推广。

三、OBE教育理念下的战略管理课程建设思路

(一)创新教学内容。1.组织编写教材。教材的质量关系到课程建设的质量,教材的内容应该基本概括课程教学的内容。一般而言,外来的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教材不可能专门结合高校所在的地区产业特点和特定的经营环境来编写教材内容,这就使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不能较好地结合实际,影响了OBE教育理念的实施。应该考虑采用产学研教育模式来编写教材,与企业、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共同组织编写该门课程的教材,将该教材的编写作为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的精品教材来编写。教材中应该有良好的理论教学内容,概念解析清晰,章节结构安排符合逻辑,同时教材中也有丰富的教学案例、模拟试卷、课后练习等加入,并且应该形成相关的电子教学课件,并配备相应的实训教材供学生参考、学习。2.建设案例教学库。应该考虑建立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库。为了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校企合作,这个案例教学库应该改变过去那种只由任课教师编写的做法而改为向学校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学生共同征集案例,经过认真挑选最后确定案例教学库入选案例的方法,并且以每年修订、调整的方式对该门课程的案例进行更新、维护。在案例教学库中主要应该偏重于有高校所在地区产业特点的,有具体经营环境的,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案例。另外,应该广泛推广案例教学库的应用,比如在网上建立该课程的教学资源平台,允许学生登录查看案例教学库,分组讨论,以形成案例企业问题解决方案的方式完成作业,进行日常学习。3.充实实践教学环节。OBE教育理念要求高校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来培养人才,那么实践教学环节作为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主要手段理应得到重视。一方面,在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建设中应该考虑配合该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增加课程实验,该课程实验的进度基本与理论教学进度一致,课程实验的内容也紧密配合理论教学内容安排。在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实验中还要注意配备企业导师同时指导,并有专门的课程实训教材。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紧密结合使课程教学中的“教-学-做”较好地融合在一起,能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属于工商管理专业的高级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之前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那么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高校应该按照OBE教育理念多开设深入到企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或者鼓励学生以工学结合的做法,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对企业经营环境的了解,这对于以后学会以战略思维来看待和解决企业经营中的问题是非常有益的。

(二)创新教学模式。1.开展校企联合教学模式。采用OBE教育理念培养人才,必须“打开门”办教育,使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就充分了解企业,能主动储备知识和能力满足企业的需求。那么校企联合的教学模式就应该运用到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建设中来,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主要是以企业的经营环境为背景讲述企业的战略选择、实施与评价,本身也是需要结合大量企业实际经营资料来讲授的课程,校企联合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增加企业指导老师作为外聘教师、建设校企合作的实验实习基地、校企共编教材或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等多种方式来提高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的建设效果。2.尝试双语教学模式。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理论主要来源于西方,直到现在西方的经营战略理论与实践研究依然走在前列。要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就要在该门课程中尝试双语教学模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利用专业英语水平来查阅英文文献,了解西方先进的战略管理思想。3.探索网络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开展教学。可以通过建立教学资源信息库、QQ交流群、微信群等方式建设网络教学环境,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在这一平台提供学习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参考书籍目录、作业、案例讨论、在线答疑、开展微课教学等方式发挥互联网优势,加强师生交流,创新多种教学方法。

(三)创新教学方法。1.重视案例教学法。由于经营战略理论很多是直接从企业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因此案例教学法可以在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中对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都能起到明显作用。要合理利用案例教学法,首要的任务是有大量合适的案例可用,这需要依赖案例教学库的建设。然后也需要在运用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来开展案例教学,比如分组进行讨论、就案例提出的问题写作论文、或者以案例企业的资料为背景开展学科竞赛等。另外,教师在案例教学中也应该持有开放心态,点评学生的案例讨论结果时,尽量不偏不倚,做到点评专业、中肯。2.采用互动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方法主张增加师生在课堂的沟通来进行教学。然而很多时候只是把互动式教学理解为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但这其实只是互动式教学的一个方面。真正的互动式教学可以在课堂中进行,也可以在课堂外进行。比如,在下一次课程即将讲授之前或是在上次课程结束之后,学生通过教学资源平台进行课程内容的预习和复习,并提出问题,然后由老师进行回答,这也是互动式教学的应用。课外的师生互动可能比课堂中短暂的师生互动起到更好的效果。3.应用主动式教学法。主动式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符合OBE教育理念的做法,它主要是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式自学为主进行教学。比如改变传统的教师安排教学内容和计划,教师授课为主的方式,先由学生提出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教学大纲的内容再由教师进行修改、调整来确定教学计划和进度,这样教师可以课前了解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哪些内容比较有兴趣,对哪些内容感到比较困惑,这对于教师了解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适度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杨毅刚等.基于OBE模式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24~30

[2]冯志军.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本科教学的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4,6:130~132

[3]王慧青,尹少华.《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10:8~11

[4]王晓飞,胡保玲.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体系构建问题探讨[J].中国市场,2010,26:12~13

[5]朱国军,张宏远.地方普通高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库的建设与运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7,5:84~86

[6]郭昆.企业战略管理优质课程建设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8:75~76

[7]胡钊涵.案例教学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运用的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12:169~170

[8]吴丹.本科生《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7~19

[9]刘会齐.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创新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22:249~250

篇(2)

[关键词] 模糊层次分析;战略管理;双语教学模式;甄选机制

【中图分类号】 C9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6-069-2

一、绪论

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在积极开展双语教学课程的研究,相关教研理论和成果层出不穷。但遗憾的是,通过详尽的文献检索,我们发现目前双语教学问题研究中依然存在一些空白,其中如何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选择合适的双语教学模式就是其中表现得十分突出的待解决问题之一。

笔者本人的研究方向是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实践中的主讲课程也是战略管理,因此对于战略管理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较为关注。战略管理是管理学科组成体系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理论体系的综合性强,其教学内容基本上包括了经济类和管理类课程的所有知识要点,因此本文拟选择战略管理课程作为双语教学模式甄选机制的理论推演和实证分析样本。

据此,本文将着眼于战略管理课程的特点,首先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概念,构造出一个用于衡量双语教学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工具,笔者将其命名为:“双语教学计分卡”,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双语教学模式甄选的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层次集成的模糊多准则决策方法得到不同教学情境下双语教学模式的模糊整体评价;从而确定各种双语教学模式的优先顺序;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了战略管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甄选机制的求解过程。

二、战略管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甄选机制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两种语言在教学用语中的使用比例以及最终去向,目前得到我国双语教学实践者广泛认可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浸没式(Immersion programmer)、维持式:(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过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而如何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选择合适的双语教学模式就成为了战略管理课程双语课堂教学所需解决的问题,为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我们首先必须构建战略管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甄选指标体系。

为完成这一甄选指标体系的构建,笔者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概念,自主构造出了一个用于甄选战略管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工具,并将其命名为:“双语教学计分卡”。 该工具的具体内容以及与平衡计分卡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简单归纳如下表1所示:

三、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战略管理双语教学模式甄选机制的理论模型

本文此处首先将战略管理课程双语教学所供选择模式和甄选决策的评价准则权重和各备选模式对准则的集成评价结果分别用模糊数和模糊语言变量来表示,并采用模糊数与非模糊数相结合的方法以得到各甄选机制指标的相对权重和各备选模式的集成评价结果;然后运用模糊数运算法则和模糊数排序方法, 计算得出各备选模式的模糊整体评价和模糊数总排序,以定量化确定备选模式的可行性高低。其运作步骤阐述如下:

第一、邀请相关专家依据特征向量方法得到上层准则的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通过Matlab求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的特征向量,从而得到教学管理者对于每个上层准则的重要性评价,按照模糊Delphi法的思路,将各个专家意见集成后的结果用三角模糊数来表示。

第二、下层准则的权重和下层准则对备选双语教学模式满意度分别模糊语言变量来表示,并用平均算子集成决策者的评价。在得到各备选双语教学模式对上层准则的满意度Ri和各上层准则的模糊权重值后, 就可以对每个备选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模糊整体评价。

第三、将模糊评价值进行非模糊化,以便从中选出最优的双语教学模式。此处选择Chang Jing-rong的双系数法与传统的重心法相结合来对模糊数进行排序,计算值越大则该种双语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满意度越高。

四、战略管理双语教学模式甄选机制的实例分析

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曾经针对某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大三学生的实际状况,在战略管理课程双语教学时,从浸没式双语教学、维持式双语教学、过渡式双语教学三种双语教学模式中选择了过渡式双语教学作为课堂教学方式,为简单起见,本文此处将浸没式双语教学、维持式双语教学、过渡式双语教学三种双语教学模式分别标记为Z1,Z2, Z3。下面将讨论具体的甄选机制过程:

首先邀请相关领域的教育专家和战略管理学科的资深教师对上述三种双语教学模式的上层准则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得到判断矩阵,并计算得出各上层准则的模糊权重,接着应用模糊数分别评价下层准则的权重和备选双语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计算得出三种备选双语教学模式的模糊整体评价;计算得出三种备选双语教学模式的非模糊化值并进行排序如下表2所示:

根据模糊集合理论,重心法的值越大则该种方案的风险越小,故此,第三种双语教学模式为最佳方案,即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为所选。

五、结论

在战略管理双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教师需要随时根据各种教学实际情况,从浸没式双语教学、维持式双语教学、过渡式双语教学三种双语教学模式进行甄选,以切实提高战略管理课程双语课堂教学的运作效率和效果。

本文结合模糊集合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的相关理念,首先构造出一个用于衡量双语教学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工具――双语教学计分卡,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双语教学模式甄选的指标体系;然后运用模糊Delphi法对多个专家的意见进行集成,确定各备选双语教学模式的优先顺序,最后通过一个实例分析诠释了该甄选机制的求解过程。

该方法使用的模糊层次分析方法充分考虑了专家意见对各层准则权重和备选双语教学模式评价的不确定性,同时将准则权重和备选双语教学模式满意度的评价集成到模糊数中,这种数学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将各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反映到决策过程中,有效提高战略管理课程双语课堂教学的运作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欣然.双语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5,(4).

[2]姜宏德.“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4,(6).

[3]卢丹华.双语教育的实质、有效性及不同的教学语言[J].全球教育展望,2004,2.

[4]范钛,陈小凡.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

[5]Chang J R, Cheng C H, Kuo C Y. Conceptual procedure for ranking fuzzy numbers based on adaptive two-dimensions dominance[J]. Soft Computing, 2005, (4).

篇(3)

【关键词】战略管理;案例教学;工商管理;探索与实践

一、案例教学: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

案例教学由美国哈佛大学率先创立并应用于教学活动,是指主讲教师运用现实案例把各种思想、观点、知识和技能直观、生动地传授给学生的互动过程。案例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该方法注重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营造活跃的互动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传统理论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

企业战略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纯粹的理论教学很难吸引学生。因此,对其教学方法的改革一直受到教师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并一致认为案例教学是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揭筱纹(2008)明确提出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应高度重视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并在分析案例教学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战略管理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杨国斌(2009)认为案例教学时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同时应该把握好学生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创造创景、知识可操作性强、因材施教、重讨论等六个原则性问题。丁钊(2010)认为通过明确案例教学目的、加强案例库建设、强化过程互动等改进该课程的案例教学。肖智润(2011)根据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特征及实际经验,就如何开展战略管理案例教学进行了实质性分析。

二、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的实施

目前,尽管各高校的授课教师在积极探索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的过程积累了很多重要的宝贵经验,但总的来说,教学效果不理想是大家感到很困惑的地方。结合笔者近3年关于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的体会,本文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效果提升的关键在于其实施过程,具体做到课前充分准备、课中充分互动以及课后充分总结。

1.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主要包括明确案例教学目的、预期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分组。围绕教学目的收集典型案例,从而为案例教学的正常实施奠定基础。在经典案例的选取上,通常基于某个行业或几个行业企业战略管理的经典案例,比如汽车行业、饮料行业、IT行业,其目的在于向学生展示不同行业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异同,从而横向比较以便加深学生对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印象。在近3年的案例教学中,针对12个行业,收集了120个企业战略管理相关案例,并随时更新丰富了案例库,保障了本课程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在每次课堂案例教学前一周,任课教师应该把精心准备的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消化、理解案例信息,明确学生的任务、课堂讨论的问题、评分标准和案例教学安排。在分组安排方面,为使案例教学更贴近企业经营管理实际,通常选取5个同学为一组,指定一个同学为组长,每个同学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如总经理、财务部长、生产部长、营销部长、人力部长等,当然这些角色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改变或调整。

2.课中互动。案例教学的核心在于师生互动,没有互动就无所谓案例教学。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对案例的思考、讨论的积极性是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关键。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转换角色,教师应该从主体角色转换为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是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主体,任课教师应注意挖掘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案例讨论过程中,每个组推荐一个同学,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全班同学阐述案例涉及的思考问题,并发表本组的看法,同时接受其他小组同学或任课老师的提问,并亲自或请本小组的同学回答提问,最后根据该同学或该组的总体表现,任课教师和各小组根据案例教学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当所有小组的代表就课堂案例阐述、回答完毕后,任课教师当场评价各组的表现,对案例分析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加分,并指出各组案例讨论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案例涉及到的思考问题向同学们详细讲解。通过以上的课中互动,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案例思考的主动性。

3.课后总结。课堂案例讨论完了之后,案例教学未真正意义上结束。课后总结,无论对任课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很重要的。对于任课教师而言,要评价本次案例教学的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存在哪些问题,比如案例选取是否合适,学生是否熟悉案例所涉及到的行业,案例思考问题的难度是否适中,总结如上问题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后的案例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通过课堂讨论,可比较不同小组对同样一个案例的思考方式、思考方法,找出差距。同时,每个组在课后应及时组织小组成员,对本案例的问题,结合老师和同学的建议再讨论,同时,再查阅同行业相关企业在战略管理的相关问题方面的做法或经验,最后写出总结报告并上交给任课老师。至此,本课程一次完整的案例教学才算完成。

三、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尽管企业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已经得到了教师们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效果,但仍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结合笔者近三年关于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的经验,本文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如下问题:一是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精通战略管理理论,还要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因此,任课教师可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近距离接近企业,了解企业实际运营情况,从而丰富任课教师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有利于提升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的效果。同时,还应该构建一支合理的案例教学团队,有利于加强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交流,从而保障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更好的实施。二是加强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库的建设。基于不同行业,客观编写教学用案例是很有必要的。案例库所涉及到的案例要做到客观和实事求是,客观的案例背景和事实有利于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案例问题的思考,从而达到预期案例教学效果。同时,还应基于网络环境构建网络案例教学库,从而有利于实施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的网络化,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

参 考 文 献

[1]揭筱纹.案例教学:《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改革的趋势[J].天赋新论.2008(5):155~157

[2]杨国斌.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13~116

[3]丁钊.“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探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4):107~108

[4]肖智润.略论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J].企业导报.2011(11):87

[5]邵一明.提高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效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5(12):93~96

[6]肖智润.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企业导报.2010(11)

篇(4)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战略管理;行动导向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313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我国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办学,以便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形成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1]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的教学上也应该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竞争力为目标,适应社会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而进行教学。

2应用型本科高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定位

1996年国家教委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将企业战略管理定位为管理类各专业培养计划的十三门主干课程之一,目前国内高等院校中,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普遍开设了本课程。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灵魂,企业的战略管理状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可见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型课程。企业战略管理在课程性质上主要研究和解决企业长远性、全局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创新性,更多强调一种理念和思维模式;在培养目标上主要侧重于掌握影响企业全局、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论,并锻炼学习者的战略思维能力和战略实践能力。[2]该课程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管理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目前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企业战略管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但目前大多数高校这门课程的教学往往脱离企业实践。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同行交流,发现本科阶段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教学目标不明确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要培养面向社会需求具有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在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中,教学目标不应该只限于专业知识的获得,更应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和社会能力的习得。然而,许多本科高校“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只注重专业知识的获取,忽略了学生战略思维和管理认知能力的培养,也缺乏对理论应用和社会能力的整合。[3]

32教学内容和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相脱节

目前,我国大多数本科高校老师还是以教材内容和基础理论的讲授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忽视了教材内容与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的联系。选用的教材其内容体系基本是在借鉴国外企业战略管理教材体系的基础上撰写的,课程体系完善但理论知识多而且陈旧,内容涉及面广,但抽象深奥,无法与中国的实情和我国企业的问题结合起来。例如竞争分析的五力模型和不断融合的产业发展对企业战略的影响,这需要学生深入具体的企业和产业去进行分析,才能有更深的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理论和实践相互割裂,不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工作能力的提升。

33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相对落后

目前,大多数本科高校在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上倾向于教师主导型的“理论知识讲解+案例实践分析”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流程是老师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先理解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然后通过分析并讲解经典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种单向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被动接受,积极性不高,且对知识的体会和应用的效果也十分得差。另外,在考核的方式上也倾向于重结果而不重过程,考核无法反馈学生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的真实情况,亦无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4应用型本科高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改探索

根据上述应用型本科企业战略管理的课程教学要求和定位以及当前课程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的改革探索。

41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目标

在一定程度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企业战略管理的课程特点是具有一定契合性的,都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应该确立综合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深入掌握企业战略的基本架构和相关的专业分析工具与知识,从战略层面上系统思考和谋划企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和路径。具体来说,综合培养目标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战略管理的基本原理、思路和方法,熟悉战略规划的流程和战略的选择工具;二是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使学生能有形成有效的战略思维能力和帮助企业分析并选择合适战略的应用实践能力;三是社会能力的习得,促使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企业,通过主动学习、体验参与、沟通探讨、合作与思考等方式习得企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获得毕业后能迅速融入社会的工作能力和情感协调能力以及拥有未来工作所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

42优化课程内容体系,结合实情完善实践教学资源

根据应用型培养目标的教学需求,企业战略管理的课程体系设置上可以按照战略管理过程划分为理论综述、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四大模块;在课程内容上遵循“精简高效、结合实践、跟踪时事”的基本原则,精练讲解核心内容,重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教学资料不能仅限于以理论为核心的教材,更应该有一个围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案例资料库。因为企业的案例及其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体会到战略管理在实践中的运用。但是案例的选择恰当性会影响学生学习与体验的程度。教学内容与资源的构建可以围绕以下三个部分来做。第一部分是精简的四大模块战略管理知识体系和战略管理的基本方法与工具。第二部分内容是课堂中具有针对性和讨论性的德鲁克式的小案例。这部分的案例可以是当前最新的行业信息和当前知名企业的战略选择,也可以是本土企业所面对的战略问题与环境实情。[4]这部分的资料主要为课堂教学所用。第三部分内容是像哈佛商学院案例一样的具有较多信息的长案例。这部分的案例可以以国内和学校所在地区的一些典型企业为研究对象,总结这些企业的发展轨迹,提炼、汇编成时事性、吸引力较强的本土化案例。而这个部分的内容就是为课堂后的学习讨论所用,它能够较好地锻炼学生提炼信息、分析信息、提出对策的综合实践能力。

43创新教学方法,注重过程型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教师主导型的理论加案例的方式都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借鉴德国经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比较适合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行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由教师通过布置任务、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地行动起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在行动中自主学习,提升能力。[5]其方法是多种多样,包括课堂对话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模拟法、项目教学法等。每堂课的教学中多种方法可以共同使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知识充分融合于学生的活动中。在考核方式上也应该注重能力培养的考核方式,改变以往教师考核为主的结果型考核方式,建立从学生知识的领会到学习运用的全过程,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的全方位考核体系。这种考核可以让教师及时地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的问题,调整并激励自己主动学习。

5结论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的教学上要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竞争力为目标,适应社会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而进行教学。因此,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应从实践出发,建立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工作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的综合型教学目标;围绕社会需求优化教学内容体系,结合本土企业实情,完善实践教学资源;借鉴德国经验,创新教学方法,形成注重过程和全方位的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陈小虎,杨祥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育,2013(1):17-22

[2]黄金鑫,陆奇岸普通高校本科阶段《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职业教育,2015(2):265-266

[3]罗玉明应用型本科高校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1):123-124

篇(5)

21世纪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传递和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形成了战略新思维。本研究选取《平台战略》这一具有战略新思维的代表作,作为战略管理课程辅助教学的必读书目,通过课后阅读、读书心得和课堂分享等方式,让学生深刻思考互联网背景下的战略管理变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更好地理解现代众多产业运行的“秘密”,以期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

互联网;平台战略;创新思维培养;课程教学改革

一、互联网与平台战略

自从互联网出现以来,人们的生活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改变了产业发展与企业运作模式,一大批新兴企业快速成长起来。而实践的背后是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陈威如和余卓轩所著的《平台战略》就揭示了平台思维的发展,对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深刻阐释。平台是通过交换、管理、规则约束来为双方或多方创造价值的场所。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平台战略除了这一功能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以互联网为依托

基于互联网的平台,是一种虚拟化的交易场所,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它塑造了全新的产业模式,对传统的单向的、直线式的产业价值链进行重组,弯曲了原本垂直的价值链条,激发“网络效应”,不再将受益方禁锢在垂直交易的双方之间,弯曲的价值链条使得交易效率大大提高,形成受益群体多样化。例如,传统出版业的产业价值链是单向的、直线式的,基于互联网的平台却改变了这种状况:线上的阅读平台省去了经纪人、经销商的环节,使通过过滤机制筛选出的作者作为“补贴方”将他们的作品到平台上,读者作为“被补贴方”可以免费阅读大部分书籍,作者通过不断在该网站文章建立阅读群体,提高双方的转换成本,增加用户粘性,从而打造一个平台生态圈,并通过不断调整战术巩固自己的生态圈,形成多方获利。

(二)碎片资源整合与共享经济

基于互联网的共享经济(又称“分享经济”),主要通过网络实现使用权的共享,实现了对社会零散资源或碎片资源的整合,形成了社会资源有效利用。如通过包括租赁、借贷、交换等经营模式,有效地催生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一系列平台的产生。这些平台的出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并增强了企业经营的灵活性,给这种以借贷、租赁等为主要业务的平台提供了良好的经营背景和环境,同时给一些传统行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易方式,帮助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结合。例如,近几年的打车软件就是利用互联网进行汽车租赁实现共享经济的平台。Uber和滴滴都有效利用了互联网平台发展自己的产业,通过线上线下的衔接进行汽车租赁,开发自身的专业系统,整合了家庭闲置的车辆,利用了人们空闲的时间。对于私家车这种碎片资源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会资源的利用率,便捷了人们的出行,形成经济共享。因此,通过平台战略发展起来的企业在其业务方面都简化了很多中间环节,或让以前价值链上的中间环节变成了直接受益方,使得它依托最先进的互联网通过线上操控让交易变得简单高效,降低经营成本。

(三)利益的重新调配

基于互联网的平台战略,使得价值链上的价值传递不再是直线式的。平台将传统价值链进行弯曲,并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经营模式;利润收入不再仅仅在一方或双方之间产生,而可能被多方利益共同体共同瓜分,实现多赢共赢的局面。

二、将平台战略引入战略管理课程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意味着更多的传统行业将加入互联网大军,将已有的传统商业模式与互联网进行结合,进行一场空前的商业革命。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碰撞形成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其结果必然会提高产业效率,获得更高的收益,增加收益方数量。以淘宝为主的较早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发展起来的企业已不在少数,多数企业凭借市场敏感度,对瞬息万变的商业模式的紧密观察和正确的战略指导,在互联网的浪潮中分得自己的一杯羹。在平台战略实践和理论发展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深化平台战略的教学就显得异常重要。

(一)管理教学应与时代同步

互联网时代下,管理教学的方式和内容在发生深刻变化,比如慕课、微课的兴起,学生多渠道、多方式获取知识,这对传统的管理学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教师的职责应该相应发生改变,需要从满堂灌的形式,转向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方向,提出学习和讨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找答案。因此,教师应更大地发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能力以及培养他们刻意学习的意识的作用。基于互联网的平台战略,不仅是管理实践的产物,也是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和管理教学应当引入的新内容。研究表明中国的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在中国的企业中,每一天有1.2万家倒闭,每一分钟有近10家企业关门。可见企业的生存环境瞬息万变,企业的命运只有具有良好的前瞻性战略和应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才能把握在自己手中。面对难以捉摸的市场环境,如何把企业放置在一个更安全的地位,这需要每位创业者学会利用战略新思维,能够把企业与互联网挂钩,在平台上发挥自身优势,并利用平台来完善自身发展,跟紧进步的速度以免面临淘汰。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平台战略新思维也许可以更有效地帮助企业面临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使企业有效获取外部创新资源,缩短创新周期,降低创新的成本和风险。基于平台战略在实际中的巨大作用,应该将管理教学和时代接轨,通过引入、鼓励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平台思维,为未来管理实战积累厚实的理论基础。

(二)运用适当方法将新理论引入课堂

如何学习基于互联网的平台战略?本校战略管理课程组,开发了以下学习方法:课下阅读《平台战略》,结合实际写读书心得和收获体会,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课上分组分享学习收获。根据书面心得和课堂分享,确定平时学习成绩。本方法从2013级、2014级工商管理专业3个班级150人的运用看,效果良好。学生普遍反映,通过学习《平台战略》,不仅拓宽了战略管理知识,而且通过结合身边的案例,以及书中大量丰富的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很好地掌握了企业成功的奥秘,了解和熟悉了案例企业的商业模式,发现了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异同,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学生对实践问题的探究学习之门。

(三)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该教学方法的使用,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对一些耳熟能详的企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学生们会惊讶于这些企业是如何获得盈利以及如何运营的。与局限于课本上的理论而言,这种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能够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创新思维的养成。

三、存在问题与对策

目前国内高校在管理类课程教学过程中重视传授理论知识,对如何与实践结合显然重视不够,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养成。在战略管理教学中,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了解战略管理的一般理论。但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让他们在遇到实际案例的时候能够有理论依据地进行案例分析和表达自身观点,而不是到了实际情况之中这些经典的理论却毫无用武之地;如何帮助学生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为学生搜集提供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的机会;如何帮助学生吸收新理论新知识;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理论和新理论上重视不够。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深化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首先,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例如读1-2本管理实践类书。书籍的选择,不要占用太多时间,同时又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比如围绕管理实践新出现的一些管理成果,如蓝海战略、平台战略、智能时代、创业维艰、精益创业等,给学生读书以明确的指引。读书心得,要有明确的字数要求,比如不少于两千字,且不得抄袭(包括不得抄书、不得相互抄袭、不得抄袭网络);课堂报告,要事先准备PPT,每位报告时间不超过10分钟,非本组成员对报告人作点评,报告人和点评人随机抽取。这些表现即为平时考核的主要内容,也是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要求对于学习战略管理者课的学生们有非常大的帮助,能够使他们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也能使他们对于最新的前沿的理论有所了解和掌握,基于互联网发展的商业模式也能够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其次,可以借鉴“电梯间营销(elevatorpitch)”方式,进行表达和应变能力的训练,创造模拟环境,选择战略管理的重要问题,如平台战略的商业模式分析,分小组进行比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等。采取这种比赛机制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死板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认真思考和总结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新理论。再者,通过增加课堂互动来打破原有的课堂氛围,比如管理类游戏。在战略管理课程中,采取形式多样的管理类游戏活动,如学习曲线与团队合作。通过游戏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增进对新知识和新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能够自主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在以后的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其养成敢问、勤问、善问的好习惯。最后,除了在课堂上充分与学生进行互动以及通过课堂活动来为学生传输新思想和新理论以外,可以尝试课下的时候与学生线上沟通,如建立班级微信群、学习小组微信群。通过课外的互动,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面临的问题和学习状况,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敦促学生“刻意学习”,促使其对个人不熟悉的领域和知识进行反复学习提升而不是对已经熟悉的领域加强训练,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对不熟悉的领域知识的掌握,使其养成独立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管理知识更新速度如此之快的今天,要及时洞察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发展,并尽快将其引入课堂,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为培养社会有用的管理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陈寒松 陈蜀雯 单位: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威如,余卓轩.平台战略[M].中信出版社,2013,(06):8-23.

[2]肖迪,刘新华,侯书勤.互联网背景下基于平台战略的开放式创新模式研究[J].浙商管理评论,2014,(12)13:2-4.

[3]梁淑珍.浅议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02):1-4.

[4]汤天波,吴晓隽.共享经济:“互联网+”下的颠覆型经济模式[J].科学发展,2015,(12):78-84

篇(6)

运筹学是现代管理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20世纪3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集团管控是指大型企业的总部或者管理高层,对下属企业或部门实施的管理控制及资源的协调分配等。

商业模式是管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MBA、EMBA等主流商业管理课程均对商业模式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

篇(7)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 企业战略管理 应用型人才 教学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的全球化趋势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就是在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复杂的市场激烈竞争的管理实践中逐渐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它于20世纪70年代诞生后,逐渐为众多企业管理者所广泛应用。该理论是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建立在管理基础理论、职能管理理论之上,是整合性的、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

《企业战略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管理课程,最早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中率先开设,后引入我国,成为高校管理类专业的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在管理专业学科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1996年,国家教委(教育部的前身)“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把该课程列为管理类专业培养计划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管理类专业中,一般都将该课程列为专业核心必修课程或专业选修课。

应用型本科人才是面向现代社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直接从事实际工作、解决具体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是明显区别于研究型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的。针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把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的《企业战略管理》为突破口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同时,也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工作以及经济建设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积极的贡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我们创新地学习、实践和探索。构建一个创新型教改团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改效率和效果。作为当今新组织形式之一的学习型组织的本质就是创新。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理念和方法为《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博士。其研究成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于1995年出版就风靡世界。此后,世界500强企业中几乎有一半按照该理论的原则来设计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是在发展中形成了持续的适应能力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它主张组织按照学习关系建立上下互动、内外互动的组织结构。组织领导和成员之间打破旧的等级森严的层级形式和相互隔离的部门形式,充分和积极交流经验和得失,互相促进提高。组织和环境之间消除旧的隔绝障碍,组织积极地适应环境,环境也给组织提供有效而充足的资源,保证组织的高效力。

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特征是:共同的愿景,重视团队的作用,强调善于学习和不断学习,组织结构出现扁平化,领导者是真正的学习者,强调创新。

彼得・圣吉曾经说过:“如果让我用两个字表述学习型组织,是创新;如果用四个字,是持续创新。”他认为学习型组织的真谛在于创造性地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就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与标志,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所在。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

彼得・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要通过五项“修炼”来创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其中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艺术与技能的核心。该理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应该做到,创建一个有管理专业教学管理者、主讲《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师、学生代表等参加的《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改革团队(以下简称教改团队)。该团队的构建以及教学改革工作开展应该按照上述五项“修炼”来创建,具体做到:

(一)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自我超越”是“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客观地观察现实。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它要求组织的成员不断学习,去除自己的既有成见,勇于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不断地创造并努力实现心中最想实现的愿望。

这要求教改团队成员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积极创新。他们必须明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明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征。其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以下特征:①就业导向与社会需求高度吻合;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践能力紧密结合;③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技术素质;④富于面向职业应用的创新精神。

这些人才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应以其“进入角色快、业务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等特点而具有竞争优势。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既区别于研究型大学培养研究人员的任务,也有别于高职院校培养熟练技术工人的要求。

基于上述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体系改革构建方面,应该树立的理念是:要求学生掌握的理论体系清晰、简洁、够用,着重于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特别是综合能力培养。

(二)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

“心智模式”是指由于过去的经历、习惯、知识素养、价值观等形成的、基本的固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改善心智模式是建立在自我超越基础之上,通过接受新的观念,形成新的思维方法、方式和习惯。良好的心智模式可以帮助管理者做出有效和及时的决策,以获得良好的组织绩效。

这要求教改团队成员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思维方式,以做出正确的教改决策。如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手段更新、实践教学环节、考试改革等方面重新修订和探索。

(三)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

“建立共同愿景”是组织学习的重要环节,使组织成员有共同奋斗的目标。组织成员的个人自我超越最终要以组织共同目标的形成为标准,在组织成员的积极互动下,把成员个人的愿望变成集体的共同意志,的共同愿景才能有效地形成。

这要求教改团队成员要把学院的要求、各个专业培养定位、教师的授课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兴趣点统一起来,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以此把全员团结在组织共同奋斗的目标之下,以此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组织进步的合力。

(四)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Team Learning)

“团体学习”是组织学习的最关键的环节,是基于共同愿景进行的。组织成员在共同的目标之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充分沟通和积极探索,形成团体合力、能力和团体的智慧。

这要求教改团队成员,通过保持学习的能力, 及时铲除组织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不断突破组织成长的极限,从而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善于不断学习。不但重视员工个人学习和智力的开发,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组织智力)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把个人的能力整合为组织的能力。可以利用教研室活动、观摩教学、学生课余活动等多种形式互相学习、共同学习、总结《企业战略管理》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促进教学工作效果、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

“系统思考”是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组织内部的关系以及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的联系。它要求组织在团体学习以后,利用已经形成的团体共识和团体合力,全面系统地思考组织自身、组织与环境之间的长远发展战略,制定出系统的发展方法。它既是其他四项修炼的基础和核心,又是对其他四项修炼的整合。

这要求教改团队成员,共同思考《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理论体系构建问题。做到脉络清晰,理论完整但不庞杂,既详略得当、又突出重点;理论阐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准确掌握知识;注意增加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内容。另外,结合理论阐述,每章节要配有生动、时代感强的案例分析和阅读资料,易于学生理解理论和实践应用。

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理论体系构建方面,我们对该课程理论体系构建原则是:博采战略管理学界众家之长、依循企业战略管理过程而展开循序渐进的理论体系构建。他们在综合分析和研究国内外著名的企业战略管理教材和专著的基础上,提出根据企业战略管理过程的四个阶段(确定企业使命、战略环境分析、企业战略选择、企业战略执行)来构建该课程理论体系。分为以下四个有机联系的模块:企业战略管理导论、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企业战略选择、企业战略执行。以上四个模块的有机结合反映出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不间断的、动态的管理过程。在对于应用型本科学生教学时,以上体系清晰明了、内容选取详略得当。

四、结论

综上所述,学习型组织理论对于促进应用型本科学生《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其创新理念和方法,可以帮助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科学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周群英.应用型人才培养呼唤知行体系教材 [N]. 中国教育报,2010-4-19(5).

[2][美]彼得・圣吉.张成林,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3][美]迈克尔・A・希特,R・杜安・爱尔兰,罗伯特・E・霍斯基森.吕巍,译. 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王绚皓.企业战略管理[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5]王绚皓.组织行为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