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化学硕士论文

化学硕士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2 17:37: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化学硕士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化学硕士论文

篇(1)

摘要:软件工程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工程实践性非常强,相关理论与技术也发展非常快,为适应社会要求,培养高素质的软件工程技术人员,文章提供了在课程教学方面所作的积极的教学方法改革。从教学准备阶段、教学过程和教学考核三个重要阶段,分别阐述了“案例”;教学法的实践过程,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次探索。 关键词: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硕士论文是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计划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是研究软件开发与软件管理的综合性工程学科,工程实践性非常强,要求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程序开发能力,而且要具备软件项目的整体管理概念,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满足该课程的需求。另一方面,与该课程相关的理论与技术的发展速度也非常迅速。软件工程硕士论文新的理念、新的开发工具层出不穷,这给课程体系结构的建立、教学资料的选择和积累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专门成立了软件工程课程组。针对该课程的特性,多次召开教学研讨会,交流教学体会和有关教学资料,不断总结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在吸取国外同类课程Software En- gineering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将软件工程专业素质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完善的教学规范。总结起来,可以从教学准备阶段、教学过程和教学考核等三个方面来看。

一、软件工程硕士论文教学准备教学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首先,根据教学大纲,在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列出该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从而确定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可以包括以下3方面: (1)知识目标:了解“软件工程”;这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掌握与大型软件系统相关的规划、分析、设计、实现、测试与维护等概念、原理、方法、工具与过程;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管理方法。 (2)能力目标:体验软件工程各阶段的主要工作,特别注意吸取教训;训练实际软件工程动手的能力,培养综合应用能力;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并学会与他人交流。(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其次,软件工程硕士论文课程组成员充分交流教学体会和相关教学资料,参考了大量国内外先进的软件工程理论和应用实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删改,增加了软件工程学科发展动向的介绍,加强了包括项目管理、版本控制、建模工具和调试工具在内的各种现代软件工程开发工具的使用介绍,编制了内容丰富、联系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一方面,为训练学生对现代先进软件工程技术及其前沿理论发展的敏锐性、提高学生双语学习的能力,收集准备了大量原版技术文档;另一方面,为了培养学生自觉应用软件工程硕士论文的理论分析问题、解 28决问题和使用工具软件的专业能力,配合理论教学, 设计了完整的、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综合型软件项目实验,并为此建立了案例库,为每一个案例提供详细的分析参考说明。

二、软件工程硕士论文教学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重点采用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项目开发实践中自觉应用软件工程理论。首先,让学生了解整个课程的结构与重点,以及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在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列出该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体系,以及各单元或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再按单元或章节分别列出知识能力结构体系。按照教科书的章、节(课)的顺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列出各知识点的内容,并标出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次,同时注明哪些知识点属于教学中的重点或难点。其次,在课堂讲授中,采用多媒体方式,提高讲授信息的先进性和现实性。同时开展指导性自学, 提倡和鼓励学生阅读英文原版教材及其参考书。通过一系列讨论会,训练学生对大量新信息的接收消化能力。在软件工程硕士论文实践过程中,通过案例研究,把综合型开发实验划分成若干练习单元,进行举一反三;然后,学生按教师组要求组成4~6人的项目小组,扮演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分工协作,模拟练习,参与项目管理和开发,从不同角度全面把握和体会整个软件工程项目开发和管理的基本思想,共同完成实验项目。教师加强在实验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要求各项目小组分阶段提交讨论记录和项目工程要求的里程碑成果。具体实施过程: (1)选题分组在开始理论教学之前,通过案例研究,向学生提供典型的软件案例,可来自案例库。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软件工程硕士论文题目,组成项目组,并选取项目负责小组长。每小组人数最多不超过6人,各个小组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分工、控制进度等,对小组成员的最终实验成绩有5分浮动调整权;引起过半数组员不满意,改选组长;组长带领全组顺利完成任务, 总评可以加5分。主要要求是让学生体验软件工程各阶段的主要工作,特别注意吸取教训;并且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单干户将得不到成绩。 (2)阶段验收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各个项目开发小组将提供软件工程硕士论文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大致将提交如下几个成果:可行性分析报告;需求规格说明书;项目计划书;总体设计报告;详细设计说明书;软件测试报告;各课题组进行合并,现场验收软件期末最终版;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用户使用手册等。每个阶段都将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硕士论文的管理方法进行评审活动,并提供给大家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首先,每个项目组都将汇报、展示自己的成果。主讲老师和其他同学组成评审委员会,对每个项目组的汇报情况、里程碑成果、文档质量进行评审、打分,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每组演讲结束后, 分组讨论,按阶段评分标准给出除自己组外的几个组的分数,并写出评语。教学实践以课题小组为单位完成综合实验项目,教师本着训练同学交流能力的目标,制定一些分组标准。下图就是需求分析软件工程硕士论文阶段的一个评分标准示例: 最后,主讲老师要进行总结点评,既总结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点,又点评学生的表现,帮助学生整理学习内容,鼓励积极性。 (3)成绩评定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理论教学,还包括案例分析、讨论,结果展示汇报等,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根据各个项目小组的整体完成情况和各个成员在其中的表现综合评定每个学生的成绩。每个学生的成绩既包含项目小组负责人打分,又包含教师的评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项目的主动性,以 29防止部分小组成员不参与项目完成而又蒙混过关的现象。下面将具体描述本课程的考核办法。

三、教学考核本课程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践环节。每个学生的软件工程硕士论文课程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实践成绩占30%,期末笔试占60%,平时考勤占10%。其中,理论部分的考核以笔试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实践成绩的评定包括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两大部分,各占50%。小组成绩由各个小组阶段成绩的平均值与系统最终验收的情况(包括系统是否达到需求规格说明中的功能性、非功能性要求,文档是否全面、合理、规范,源程序编写是否规范、可维护性好等方面)组成;个人软件工程硕士论文成绩主要由小组长根据个人在组内的表现和工作给出,约占50%,另外50%的个人成绩由最终答辩时主讲老师根据答辩成绩来评定。小组长的个人成绩由老师根据其组织项目组完成软件开发的具体情况和其管理质量(如分工是否合理、进度安排是否合适、软件质量如何等)来综合评定。教学实践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管理,分工协作,既锻炼了学生参与项目管理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掌握各小组成员的实际完成情况,强化学生各种现代软件工程开发工具的应用能力,要求学生按规定提交讨论记录和项目工程要求的各种文档。软件工程硕士论文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科学的综合成绩评定方法。该考核办法较为科学、公正、合理,学生普遍能够接受,并且极大地推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反映良好。

篇(2)

一、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

从现有文献调研来看,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于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关注不够,涉及该方面的文献非常有限,大庆石油学院[6]对地质类跨专业研究生、浙江财经学院[7]对管理类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大庆石油学院在分析地质类跨专业生源的研究生对硕士点建设利弊的基础上,对跨专业地质类研究生的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认为跨专业研究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需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设计和实施,即从招生、入学前、授课阶段、开题报告前及进入论文写作阶段等各个环节结合导师、授课教师及管理人员给予共同的特别关注,协同指导,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克服跨专业研究生的不足,适应地质类研究生教学与培养方式,并发扬其跨专业的知识结构特色,成为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真正成为合格的地质类硕士毕业生。[6]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于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机制、模式及策略等问题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跨学科、跨专业报考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成才还缺乏有益的指导。

二、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

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是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点的方向之一,历来就业前景较好、研究经费充裕、科研条件好,因此,每年都有近60%的生源是跨专业、跨方向报考的。以2009、2010级研究生为例,其本科专业有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金属材料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锻压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铸造方向)等。

1.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研究生的优势

跨专业考生与本专业考生相比,有一些特点和优势[6]: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思路颇有特色,对于圈内传统观点和学说敢于质疑,另辟蹊径。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焊接学科研究生,本科所学专业为材料类专业的,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微观组织结构分析的能力,本科所学专业为机械类专业的,在焊接设备、工装夹具的设计方面和本专业学生相比有优势,这些对本专业生源的研究生构成了激励和促进。

2.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

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的研究生虽然有利于选拔更多的具有宽广基础知识的优秀生源入学,从源头上为培养复合型、具有创新能力的焊接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但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和矛盾:

(1)在焊接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较大的困难。由于现有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针对本科为焊接专业的研究生所制定的,但现在面对的对象有一半左右是对焊接专业一无所知的跨专业研究生,因为统一授课对象的基础不一样,如果授课内容和难度以跨专业研究生为基础来安排,那么本专业研究生会“吃不饱”,如果以本专业研究生为基础来安排,跨专业的考生又“跟不上”。

(2)由于与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相差太远(不同的跨专业生源的基础也还有明显的差别),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的研究生对于焊接专业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不太清楚,一方面在后续的课题研究中无法进行深入研究,硕士论文的质量也不高,在规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课题的开题报告,进而影响到整个培养环节的进行。另一方面,部分跨专业学生比较勤奋、努力,虽然能够完成硕士论文、顺利毕业,但硕士论文的撰写中经常会用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词语,反映出其专业基础不扎实,在毕业后的工作中也会出现对焊接专业的很多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内行人说外行话的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认为:虽然读了焊接方向的研究生,做了与焊接相关的课题,但并不真正了解焊接,在毕业后的工作中缺乏自信心。

三、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策略

针对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日益增多、培养对象的基础相差越来越大这一现状,为了全面提升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在跨专业报考研究生的培养中引入了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认证的新模式。

“国际焊接工程师”是ISO1473l标准中所规定的最高层次的焊接技术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是与焊接相关企业获得国际产品质量认证的要素之一,获得者可从事产品的结构设计、生产制造、质量保证、研究和开发等各个领域的焊接技术和相应的管理工作,在企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训内容包括与焊接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既有材料、机械、力学、电子电工等焊接专业基础知识,也有“焊接工艺及设备”、“材料及材料的焊接行为”、“焊接结构与设计”、“焊接生产及应用”四门主干课程,还有国际(ISO)、欧洲(EN)、美国(ASME)、德国(DIN)标准与规程和国际先进的焊接技术、国内著名专家的科研与生产实践经验。

通过对近几年跨专业、跨方向报考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的研究生的本科专业、知识结构进行调研,与国际授权的机械工业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进行研讨,确定焊接学科研究生参加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条件和资格,结合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要求,对焊接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和改革,将部分焊接本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如“焊接理论基础”、“弧焊电源”、“焊接结构”、“材料焊接性”等设置成研究生培养计 划的选修课程,供跨专业、跨方向学生选修,使其具备一定的焊接基础理论,以满足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资格审查。通过中期考试后,对这些学生进行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培训,并按照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体系的要求,将部分培训内容和现有课程有机融合,全面提高其焊接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按照“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体系,对参与培养的研究生进行40学时的焊接技能实训,包括焊条电弧焊、气焊、气割、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氩弧焊操作,提升这些研究生的操作技能和对焊接的感性认识。

四、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的实施效果

3年来,共有23名跨专业报告的研究生参与了该培养模式的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2011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吴某,本科所学专业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与焊接专业相差甚远,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毕业后成为某学校焊接专业的教师,能够胜任焊接专业课程的教学;2012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龚某,本科所学专业为化学工程,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毕业后成为某公司焊接责任工程师,硕士论文被推荐为省级优秀硕士论文;2013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姜某,本科所学专业为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并签约某高铁车厢生产企业。

五、结论

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和本专业研究生不同,且各个个体之间的差别也较大,导致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在课程教学、课题研究和硕士论文的撰写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通过改革现有培养模式,在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中引入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课程,夯实了跨专业研究生的焊接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其焊接专业的技能,培养了焊接学科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和工程实践能力,增强了研究生的就业优势。

参考文献:

[1]杨春艳,王晨.21世纪以来欧美研究生教育改革新趋势[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60-65.

[2]沈以赴,夏品奇.国际化培养: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10,(1):36-38.

[3]熊玲,李忠,赵伟.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研究生培养目标及相关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60-65.

[4]杨华.基于工科特点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河南教育,2010,(12):3-4.

[5]李秀兵,姚秀颖,何振雄,等.我国高等工程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64-71.

篇(3)

关键词:Blended learning;E-Learning;高职院校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0-2317-02

Abstract: Today,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level, E - Learning has been already deep into the areas such as education teaching and enterprise training, Blended learning has been developed for about 10 year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defin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lended Learning have been developed many time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finition of Blended Learning theory, research status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ducation teaching.

Key words: Blended learning; E-Learn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ducation teaching

Blended learning――混合学习,并不是一个新名词,这一理念最早是由何克抗教授引进国内,他于2004分两期在《中国电化教育》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在2005综合这两篇论文,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上发表题为“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的论文,何教授的这三篇论文为国内研究者打开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在对国内混合学习的理论研究上起到关键性作用。

自20世纪九十年代起,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Internet的兴起,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者和教育者们最先开始反思传统的培训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弊端,并希望引进Internet技术和平台进行企业培训和学校教学,于是E-Learning――在线学习应运而生。E-Learning的出现,给企业培训和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随着它的不断应用,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人们发现虽然E-Learning有自己的优势,但是仍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C-Learning。于是,研究者们开始考虑集合C-Learning和E-Learning的优势,使两者相辅相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教学方式――混合学习。

1 混合学习理论的概念

2003年9月,在香港举行的计算机教育应用国际会议上何克抗教授首次将Blended learning这一概念带到国内。随后国内的专家学者们也纷纷的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李克东、黄荣怀、黎加厚、邹景平等。

其中,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学习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 E- 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 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 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1]

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学习可以看作面对面的课堂学习(Face-to-Face)和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或e-Learning)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混合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上就是要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进行学习,而且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要求付出的代价最小,取得的效益最大。”[2]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混合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强调把传统的课堂教学(C-Learning)这种面对面(Face-to-Face)的教学方式和在线(Online)的网络化学习(E-Learning)有机的整合在一起,针对不同的学习者采用不同混合方式,从而使学习更容易、更便利,实现最好的学习效果。

2 混合学习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混合学习”为关键词,搜索2004年~2013年期间的期刊资料和博硕士论文,共搜索到期刊314篇、博硕士论文112篇,其年度分布情况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从上图展示的统计结果上看,国内研究者对混合学习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两点特点:其一,无论是期刊论文还是博硕士论文的数量在2011年之前基本上是处于上升趋势的,而从2012开始下降的比较明显;其二,在这10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只有426篇,这说明,参与研究混合学习理论的人员是比较少的,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对混合学习理论的研究。

笔者通过抽样调查还发现,国内对Blended Learning的研究,从初期的探索性研究逐步发展到概念、内涵等的研究,再到近年的具体到某课程或某领域的实际应用的研究,也提出了一些成熟的混合学习模式。

混合学习应用主要集中在两点:企业培训和学校课程学习,该文只探讨混合学习理论在教学领域的应用。

3 混合学习理论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模式探讨

混合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但要把这种学习理论应用到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来,还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应用模式――如果混合的方法过于简单,就可能变成“混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混合的方法过于复杂,在实际的教学中又很难实现,两者均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1 C-Learning和E-Learning相集合的模式

Online与Offline的混合,即“E(E-Learning)+C(C-Learning)”的混合模式。混合式学习概念的提出最早就是指Online和Face-to-Face的混合,当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并且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应运而生,开始考虑E-Learning与传统教室学习的结合,通过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这种混合只是一种初级的混合,很难做到E-Learning和C-Learning有机的统一,不能很好的摒弃二者的缺点,也不能很好的发挥两者的优势。学生到底该在课堂上和网络分别学习什么、学习多少?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如何提高学生网络学习的自觉性和验证网络学习的效果?如何让网络学习变得更直观生动、提供更多的网络资源?……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混合学习理论的应用。

3.2 任务驱动式混合学习模式

任务驱动式混合学习模式是基于学习目标的混合式学习,是对C-Learning和E-Learning相集合的模式的一种改进。这种模式在混合策略的设计上采用任务驱动,以完成项目任务、达成学习目标为最终目的。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采用Face-to-Face方式传授学生基本的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提供给学生足够的适合的网络学习资源,告知学生最终的技能目标和检验考核方式,同时也能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在具备基本的能力素养后,通过网络自觉学习需要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并且可以参照检验考核方法,不断完善项目任务,从而最终完成符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这种学习模式可以很好的发挥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的优势并弥补彼此的不足,使得教与学都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束语

混合学习是在网络高速发展的21世纪,由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有机的集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混合学习模式,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便捷性、丰富性、廉价性等特点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定程度上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连城; 鲁土司 ;祖源;

【中图分类号】 TU-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237-3

永登位于东经103.2°,北纬36.7°,在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后魏废县,建永登亭,《水经注》载:“润水南经永登亭西是也”。元置庄浪县,明改庄浪卫,清改平番县。1927年改为永登县。而连城则隶属于永登县管辖,距县城65公里, 连城地貌特点为东西两山高耸相峙,南北呈一狭长谷地,清澈镜明的大通河如一条哈达穿镇而过。虽处西北,但当地林木葱茏,景色宜人,历来有塞上“小江南”之誉,而鲁土司便居于连城镇。

鲁土司始祖于明初归附,封为土司,世袭相传,以“土皇帝”居于西北,世忠于朝廷,守土保家,经历十九世,二十二人,历经561年(公元1370年――民国21年)。在这漫长得五百多年里,其家族的发展至衰亡足以列入历史发展过程中研究。明王朝于公元1368年建立至1644年满人入关而灭亡,期间时长为275年;清王朝于公元1644年入关至末代皇帝1912年退位,其时长为267年,明、清两个朝代总的年限为542年。几乎历经明清两王朝始终的鲁土司足以把握中央政府的边疆治理、民族政策、乃至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考证等各个方面。但是,或是由于史料缺乏、或是由于研究者关注不够,关于鲁土司的研究为数不多。鉴于此,文章将鲁土司的研究成果分类加以详细阐述。

一、鲁土司家族的祖源探讨

李良品的《中国土司研究百年学术史回顾》(《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第4期)中将土司研究分为启蒙期(1908年到1949年),低迷期(1950年到1979年),快速发展期(1980年到1998年),鼎盛期(1999年到2010年)四个阶段,其中在快速发展阶段提到这一时期土司研究注重于土司制度的产生源头和发展过程的探讨,而就在这一时期关于鲁土司的研究则聚焦于它的祖源探讨。马明达、王继光的《笺注》(《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4期)中从《鲁氏家谱》卷三《始祖传》及《鲁氏世谱》得出明初率部落归附者乃脱欢,而非阿失都或巩卜失加。鲁鉴始祖脱欢,据《家谱》、《世谱》云为元安定王。而这篇文章得出鲁土司始祖脱欢非元宗室系成吉思汗四子阔列坚的支裔安定王脱欢,而是顺帝至正元年任过平章政事的有名脱欢者,得出鲁氏家族并非元宗室,只为蒙古族后裔。郭永利在《甘肃永登鲁土司家族的始祖及其家族的辩正》(《丝绸之路》2003年第1期)中从鲁光祖的《鲁氏家谱》及鲁《鲁氏家谱》的一份敕谕的年代得出鲁氏家族率众归附者是巩布失杰,并非始祖脱欢,指出攀附始祖脱欢具有有意附会之辞,而在否定了始祖脱欢之后,有以土达一词说明鲁氏家族的祖属为蒙古族。而郭永利在《甘肃永登连城鲁土司家族的联姻及其家族问题》(《青海民族研究》第14卷第2期)中在联姻问题中指出十五世土司在清代与阿拉善蒙古亲王之间的联姻, 近亲结婚的结果使鲁氏的子孙有的早夭,有的成为痴呆人,既在前文中指出鲁土司家族非元宗室,又何来与蒙古亲王的近亲结婚,这两篇文章在小论点似乎有出入。王继光《安木多藏区土司家族谱探研―一以《李氏宗谱》、《鲁氏世谱》、《祁氏家谱》为中心》(《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第2期)中在对甘青土司家谱的遗存做了说明后对鲁氏家族的祖源提出质疑,以始祖脱欢为元宗室且武功卓著,却不见于史,进而提出质疑,认为鲁氏家族始祖脱欢仅为蒙古族后裔,非元宗室。易雪梅的《鲁土司家谱考》(《档案 (史料研究)》2002年4期)中也认为鲁土司家族为蒙古族后裔。南德庆的《永登连城鲁土司始祖考证》(《青海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中从检索出元史名脱欢的五人,在《鲁氏家谱》与《明史》做出断定:脱欢非为每土司始祖;在《明史・鲁槛传》与《鲁氏家谱》的史料得出阿失都巩卜失伽为土司始祖证据不足;并据妙因寺寺内存有一匾《救赐大通寺记》,推定鲁贤为鲁土司始祖,并据《明史鲁槛传》“鲁槛,鲁贤之子”,肯定鲁贤确有其人,也是鲁氏土司家族史有记载的最早的祖先。

二、鲁土司家族的

鲁土司的的属寺为研究其的切入点,有红城镇的感恩寺、永登县的海德寺、连城镇的妙音寺及寺、显教寺、雷坛、东大寺、西大寺,研究者也多以此为切入点。

赵朋柱的《鲁上司信奉的宗教》(《兰州学刊》1988年第4期)中简单指出鲁土司系蒙古人出身,信奉喇嘛教。罗文华、文明的《甘肃永登连城鲁土司属寺考察报告》(《故宫博物馆院刊》2010年第1期)中对妙音寺、显教寺、雷坛三寺内做详细说明,对妙音寺的8座大殿内的塑像、壁画做考察,显教寺的碑亭及四殿塑像碑刻详细说明,雷坛的泥塑、壁画做一详细报告,指出此次考察对宗教研究的重要性。夏春峰的《甘肃连城妙因寺及其相关寺院探研》(《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中对妙音寺的壁画内容作了详细的说明,得出当时鲁土司信仰错综复杂,佛、道并存的信仰,体现家族对宗教的依赖性以及地方文化的包容性。魏文的硕士论文《甘肃红城感恩寺及其壁画研究》对鲁土司的家族信仰以藏传佛教为基础,尤其对感恩斯内的藏文碑记作了释读,以感恩寺渊源以及感恩寺记事做了大量的史料概括,以历史与艺术的双重视野得出鲁土司的藏传佛教的丰富内容鲁土司家族的信仰以藏传佛教为主,辅以道教,杂糅藏传佛教的各派中的萨迦、格鲁。米德《蒙古族鲁土司属寺东大寺《西游记》壁画内容与粉本考辨》(《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4期)文中以东大寺的壁画的具体内容《西游记》作一具体的研究认为鲁土司家族信仰藏传佛教寺院。杨鸿蛟《由兰州永登县博物馆藏明清唐卡看15――17世纪河湟地区藏传佛教的信仰变迁》 (《中国藏学》2010年第1期(总第89期))文中对99副唐卡以及壁画推测,鲁土司家族最初信奉萨迦派,并据妙音寺的多杰羌殿得出鲁土司家族对噶举派的推崇及重视,推测鲁土司家族改宗格鲁派始于17世纪。张宝玺《永登海德寺和红城感恩寺调查研究》 (《敦煌学辑刊》2006年第l期)成为甘、青、内蒙一带颇负盛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其境内尚有多处藏传佛教寺院。赵秀文的硕士论文《永登连城鲁土司历史文化资源及其旅游开发》中对鲁土司家族的信仰分为道教、藏传佛教并对其信仰的原因作一简单的介绍。

三、鲁土司家族婚姻

郭永利在《甘肃永登连城鲁土司家族的联姻及其汉化问题》(《青海民族研究》第14卷第2期)中认为鲁土司家族与青海李、祁土司两大土司联姻,以借助彼此的力量来扩大稳固地方的小统治,揭示了政治与婚姻的联系。赵秀文的硕士论文《永登连城鲁土司历史文化资源及其旅游开发》对祁土司、李土司的联姻也作了简单的介绍,并且对丧葬及生活习俗作了简单论述,源于旅游的缘故,文中论述过于简略,论点简单。陈亮《浅析明代甘青李鲁土司家族的发展与历史作用》(《鸡西大学学报》第11卷第10期)中对李鲁土司的发展及家族联姻有以简述,对李鲁土司的发展及盛衰的原因及历史作用作一简要的介绍,旨在肯定土司家族在维持西北边疆的稳定,为中国的统一、安定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其他相关研究

(一)西北土司发展与灭亡:王继光的《试论甘青土司的形成及其历史背景》对甘青一带存在土司但并不纳入史料提出,明政府并不承认是土司区,其原因就在于这种土流参设制度与土司制下的行政建置不同,并且提出这种西北土司特点与这些地区的历史变迁、民族分布和地理形势密切相关。李世宇《从土司地区的经济结构看土司制度的建立》(《贵州大学学报》1985年第01期)以贵州地区的土司来研究提出封建领主制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制度,陈嘉宗《从土司后裔卖地看土司制度的衰亡》(《广西地方志》2001年第3期)文章对沂州地区的土司的土地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从霸地到卖地契,揭示土司家族的衰亡,鲁土司也经历了同样在衰落时期卖地契、田地的以维持家业。林伟科《简析明代西北土司的特点》(《黑龙江史志.史志鉴研究》2010年第15期)客籍多、根基浅,土流参治、土制于流,忠于朝廷、服从征调,军功起家、承袭武职等西北土司的基本特点,李清凌《元明清时期甘青地区的土司制》(《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 第5 期)首先指出西北地区亦存在土司制,中央政府对甘青土司在制度上存在一些土流参治,土控于流、守土与护家休戚相关、多封众建,各族头人机会均等的制度创新。贾霄锋的硕士论文《元明清时期西北与西南土司制度比较研究》对西北与西南土司的差别以及原因作了研究、分析与归纳。高士 荣《明代西北推行土司制度原因刍议》(《西北史地》1996年第3期)对西北推行土司制的原因分五个原因加以说明。李向德《连城鲁土司述略》(《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中简单介绍了鲁土司家族,对鲁土司作为封建统治的一部分,它存在亦有它的残酷性作一简要说明。近两年博硕论文亦有涉及到鲁土司的发展,青海师范大学党晶硕士论文《明代庄浪卫与鲁氏家族》文章以四章对庄浪卫的经济文化作了详细阐述,同时对庄浪卫下辖的鲁土司作了以军功为主的的论述,肯定鲁土司以军功起家,并以军功得到中央王朝的赏识并加以壮大。兰州大学贾霄锋博士毕业论文《藏区土司制度研究》更是对甘青地区的土司制度作了全面详细的论述,以政治、制度两大篇以八章的篇幅详细阐明了土司的继承制度、发展及灭亡原因,对研究鲁土司的发展宏观的启发与指导,郭胜利、王希隆《西北土司流变考》(《新疆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对西北土司的发展及变化,张生寅的硕士论文《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明清河涅土司》文中对河湟土司分三个部分作了简要介绍河湟土司的兴起、发展、衰落并对国家对其管理做一梳理,以国家与社会互动背景下土司势力由盛而衰发展过程,认为河湟地区土司一直以来是强国家弱社会的特点。

(二) 旅游兴起与开发: 随着旅游的发展有关鲁土司旅游的文章也出现少,赵秀文的硕士论文《永登连城鲁土司历史文化资源及其旅游开发》与赵秀文、金锋《永登连城鲁土司文化旅游开发的战略构想》(《生态经济》2009年第02期)中对鲁土司的旅游开发作了简单的说明,叶明晖、孟祥武《永登鲁土司衙门建筑形制述略》(《华中建筑》2009年第08期)中对鲁土司衙门的建筑作了简要的介绍。

(三)出版书籍:永登地方党史办出版《古镇连城》和杨培鑫《连城胜迹》(甘肃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以简单通俗的语言作了对鲁土司全面的介绍,赵朋翥《连城鲁土司》(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书中对鲁土司家族的十九世土司,二十二人作了详细的简要的生平介绍,并且对鲁土司属寺也作了相关的介绍,算是一本总论性的简要介绍的书籍。王继光《安多藏区土司家谱辑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文中对《鲁氏家谱》敕谕以及序言有关族谱作一详细的归纳,并对遗误不清之处进行了考证辨析,对研究鲁氏家族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五、其他

2008年8月22日至24日,首都师范大学佛教美术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导师谢继胜为代表的团队对永登县境内的佛教寺院进行了二十多天的深入考察,以妙音寺为重点考察对象,甘肃省兰州市文物局与永登县政府联合主办、首都师范大学、故宫博物院和甘肃省永登鲁土司衙门协办的甘肃永登鲁土司属汉藏佛教艺术研讨会召开,提出鲁土司衙门大量的壁画遗存及碑刻等大大等大大拓展了藏传佛教的研究领域。会后有贾维维、孙琳提交《甘肃永登鲁土司属寺藏传佛教艺术考察及学术报告会议综述》(《中国藏学》2009年第1期),对考察作了详细的介绍。左五元《专家研讨鲁土司汉藏佛教艺术》(《中国文物报》2008年002版)对鲁土司考察报告也作了报道。邵其珍的《考察队发现并确认大量曼荼罗坛城和国内罕见的佛教壁画》(《兰州日报》2008年第001版)指出此次考察发现的曼荼罗、佛教壁画、唐卡图案、金铜佛像、佛经等大量的资料。兰州日报推出《永登发现大量国内珍贵文物》(《永登发现大量国内珍贵文物》,《兰州日报》2008年第001版)对考察报告作一简单介绍。

六、后记

鲁土司研究近几年以来随着以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谢继胜的调查一步一步的深入,特别是壁画的研究对艺术以及宗教的研究一步一步的深入,但同时在许多方面研究不深。在祖源祖属的研究现在已经得出结论,鲁土司家族为蒙古族的后裔,在婚姻研究方面,寥寥无几,研究以李土司、祁土司的联姻为主谈及政治联姻的主导作用,在经济制度方面研究也大多只能以西北土司来以大见小,鲁土司家族以军功受到中央王朝的重视,世代驻守边疆,尽忠职守,作为边疆一域的“土皇帝”来割据一域,作为一个内部独立的集团,在经济、文化上应该有其独特的文化经济圈,但由于史料的缺乏,或研究不深,或未涉及,随着史料的整理,鲁土司的研究领域空间很大。

篇(5)

中外合作办学以其能够培养国际化高端人才的优势,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样的国际大形势下,我们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不但有利于我国培养出极具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同时对增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有所助益[1]。本文采用文献法和调查研究法,对京津冀地区高校外语专业的设置情况和中外合作办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力图弄清京津冀地区高校外语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一、京津冀地区高校外语专业所采用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据笔者电话访谈调查,目前京津冀地区高校外语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1.“2+1+1”模式。本科生大一大二时在国内大学修满所在学校规定的学分,大三时到与本校有合作关系的国外高校学习该校课程,并获得规定的学分,大四时回到国内高校修满剩余学分,完成毕业论文后将获得国内高校学士学位的单文凭。

2.“2+2”模式。本科生大一大二时在国内大学修满所在学校规定的学分,大三大四时到与本校有合作关系的国外高校学习语言或其他专业,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根据具体的合作情况,一部分学生在毕业后取得中方高校的学士学位,即单文凭模式;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取得两校分别授予的学士学位,即双文凭模式。该双文凭模式中又分为跨学科双文凭和本专业双文凭。

3.“3+1”模式。本科生大一到大三在国内大学学习,并修满学校规定的学分,大四时到与本校有合作关系的国外高校学习取得规定学分,完成毕业论文答辩,毕业后可取得国内高校学士学位的单文凭。

4.“1+2+1”模式。本科生大一时在国内高校学习,打好语言基础后于大二到与本校有合作关系的国外高校学习,获得规定的学分后,大四再回到国内高校修满所有学分,完成毕业论文答辩之后,根据合作具体协定,取得中方单文凭或中外双方高校学士学位双文凭。

5.“1+3”模式。本科生大一时在国内大学修满所在学校规定的学分,大二开始到与本校有合作关系的国外高校学习,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根据在国外期间所学专业的不同,可分为本专业双文凭和跨学科双文凭两种模式。

6.“3+1+1”的本科双文凭、硕士外方单文凭合作办学模式。本科生从大一到大三在国内大学修满所在学校规定的学分,大四时到与本校有合作关系的国外高校学习两年之后,可取得中方和外方大学的双学士学位。

7.“3+1+1”的本硕单文凭合作办学模式。本科生大一到大三在国内大学修满所在学校规定的学分,大四时到与本校有合作关系的国外高校学习两年之后,可获得中方高校的学士学位。学生在其本科毕业之后继续在国外院校修习一年硕士课程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将获得国外院校的硕士学位。

8.“4+1”模式。本科生在其本科学习期间均在国内高校学习,毕业后取得国内高校学士学位。本科结束后到和本校有合作关系的国外大学就读一年研究生课程,获得国外高校的硕士学位。即本科毕业获得国内高校单文凭,研究生毕业则获得国外高校单文凭。

9.“4+2”模式。本科生入学后的4年本科在国内大学学习,取得中方高校的学士学位后,到和本校有合作关系的国外大学修习两年研究生课程后,将获得国外高校的硕士学位。

10.“1+1”模式。研究生的第一年学习是在国内完成,研二时到与本校有合作关系的国外大学学习,完成硕士论文答辩后,获得中方院校硕士文凭的单文凭。

11.“1+1+1”硕士单文凭模式。研究生的第一年学习是在国内完成,研二时到与本校有合作关系的国外大学学习,研三继续在国内学习,完成硕士论文答辩,最后将获得中方院校的硕士文凭。

12.“1+1+1”双硕士文凭模式。研究生的第一年是在国内完成学习,研二时到与本校有合作关系的国外大学学习,研三继续在国内学习,修完中外两校所规定的学分之后,完成硕士论文答辩,最后将获得中方和外方院校的双硕士文凭。

13.短期赴国外合作大学强化语言学习的非学历性质的合作模式。即本科生或硕士、博士生到国外合作大学进行一年以下的专业强化学习,或通过双方互派留学生的形式到国外进行短期学习的非学历性质的合作模式。

二、京津冀地区高校外语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调查

(一)北京高校外语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调查

北京高校共计101所,而设有各外语专业的高校共有49所,具体开设外语专业的语种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二)天津高校外语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调查

隶属天津的高校目前共有34所,在这之中设有各类外语专业的高校一共有22所,其具体开设情况和中外合作办学情况见表2。

(三)河北省高校外语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调查

隶属河北省的高校目前共有36所,独立学院17所,在这之中设有各类外语专业的高校一共有44所,其具体开设情况和中外合作办学情况见表3。

三、京津冀地区高校外语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京津冀地区高校外语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我们也发现了目前京津冀地区高校外语专业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尚需改进。

(一)提高高学历合作办学比例,使各地区获得均衡发展

对于外语专业的研究生而言,熟练运用一门外语已不是最高要求了,他们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外语科研能力。通过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高校外语专业硕士点的中外合作办学比例偏低,大部分院校都仍然单纯采用国内传统的办学模式,而传统模式没有办法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浸入式的学习环境,不能使学生完全融入到外语对象国的文化环境中去,对研究生来说,想要深入研究学习某门外语和外语对象国的文化等就更加困难了[2]。另外,如上述表1、2、3所示,北京地区61%的高校外语专业本科和51%的硕士点采用了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天津地区56%的高校外语专业本科和67%的硕士点采用了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而河北省高校外语专业仅有18%的本科和11%的硕士点采用了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可见,在京津冀发展圈中,河北省高校外语专业采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培养外语人才的比例明显低于京津两地。在经济全球化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外语专业学生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开阔视野,增强自己的综合竞争力,而留学也是很多外语专业学生非常向往的。但是河北省高校外语专业采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却少之又少,这会影响到河北省高校外语专业的国际化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还会影响到河北省高校的招生竞争力以及学生的综合实力等,造成京津冀高校发展的不均衡。因此,各高校要以国际化视野来规划外语专业的改革发展目标,努力开展与国外优质高校的合作与交流,不仅为本科生,也要为硕士生创造各种出国留学的机会,为社会培养更多与国际接轨、拥有扎实知识及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外语实用型人才和科研教育型人才,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均衡发展。

(二)加强与国外高校合作交流,强化京津冀地区高校外语专业各学历层次的合作办学模式

篇(6)

【摘要】 白芷为我国常用大宗药材之一。该文综述了白芷的综合开发利用现状,包括其止痛、治疗鼻炎、咽炎、白癜风、银屑病、烧伤等药用价值和美白、祛斑、减肥的美容美体功能;白芷可作调味品、香料,可在药膳中运用;另外,概述了白芷在除虫杀菌、农畜业中和其他领域的使用情况,并分析了白芷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景,为白芷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白芷 综合利用 开发前景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 et Hook. f. 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 ex Hoffm)Benth. et Hook. f var. formosana (Boiss.)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为40 种大宗常用中药材品种之一,具有祛风散寒、燥湿排脓、止痛等功效[1]。临床上尤以止痛、通窍见长。据统计, 《中国药典》Ⅰ部2005年版、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至第二十册、1995~2005年的文献资料以及部分新药中含白芷中成药的剂型和白芷入药方式共收载有423个。白芷除供药用外,在食品、保健品、香料、护肤美容、日用化工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四川是白芷的道地药材主产区,其产量占全国传统商品白芷的70%左右,商品量大、质优,除销国内市场外,还出口销往日本、东南亚及欧美等地。白芷作为药品、食品、中药香料、香精及除臭剂的开发应用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本文根据有关研究文献对白芷的综合开发利用作一综述,为合理开发利用白芷这一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1 白芷的综合开发利用现状

1.1 中药白芷(含白芷的药物)的临床药用

1.1.1 止痛 白芷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医家在止痛中使用白芷的频率极高。九味羌活汤、柴葛解肌汤等名方中的白芷所发挥的效用之一就是止头痛。现有的制剂如源于古方的都梁丸(由白芷、川芎配伍而成)广泛应用于风寒头痛、鼻渊头痛、偏头痛、神经性头痛、肋间神经痛等,为临床上常用的镇痛药[2]。白芷与马钱子等制成的筋骨活络丸是治疗风湿痛、关节炎的中国专利产品[3]。

1.1.2 治疗鼻炎 白芷有化湿通鼻窍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其可治鼻渊、鼻衄。其常与苍耳子、辛夷等药同用治疗鼻炎。如加味苍耳子散 (苍耳子、白芷、辛夷、薄荷等)具有疏风散寒、行气活血、通鼻窍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4]。有报道取白芷、薄荷、苍耳子等药熏蒸,以鼻吸收热蒸气可治疗慢性鼻窦炎[5]。2005版《中国药典》收载含白芷治疗鼻炎的成方制剂有通窍鼻炎片、鼻炎片、鼻渊舒口服液、鼻窦炎口服液、千柏鼻炎片等。

1.1.3 治疗咽炎 白芷对慢性咽炎也有治疗效果,有人曾试验在夏日三伏天用白芷、细辛、白芥子、桂枝研细末贴敷背部某些穴位用以治疗老慢支、肺气肿,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1.1.4 治疗白癜风、银屑病 应用光敏性中药治疗银屑病和白癜风是现今研究的一个热点。经研究,白芷中含有的光敏性活性物质主要为线性香豆素类化合物,如香柑内酯、花椒毒素、异欧前胡素等。临床上以口服白芷制剂加黑光照射治疗银屑病,治愈近半数,总有效率大于90%[6];而白芷加长波紫外线照射和白芷制剂加黑光照射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已为临床所肯定。动物实验表明,白芷搽剂具有一定的促进机体表皮黑色细胞生成的作用,有治疗白癜风的应用价值[7]。现已生产的治疗白癜风的药品如复方白芷酊,具有活血化淤,增加光敏的作用。

1.1.5 治疗烧伤 白芷糊外用软膏对烧伤、烫伤的患者使用效果很好[8];白芷烧伤酊适用于烧烫伤的早期治疗,可作为野外紧急抢救和家庭常备用药[9]。复方白芷油纱布用于烧、烫伤换药、外伤后创面换药、手术后换药的效果明显[10]。

1.1.6 治疗灰指甲 现有企业开发出由白鲜皮、白芷等13味中药萃取制成的柒日康甲贴,其可用于治疗灰指甲、多种手足甲癣。

1.1.7 其它治疗 取白芷等药配伍,水煎熏洗可治疗痔疮[5];《中国药典》2005 版收载的由白芷、苍术等配伍,开发出的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水和藿香正气胶囊用于夏天暑湿、胃肠型感冒等,疗效显著;杨安、苏名武等人(2004硕士论文)研究治疗湿疹的一种新药防茄软膏中,白芷为君药之一;本草记载白芷有解蛇毒的作用;另外白芷还可治疗溃疡病、结肠炎、脓疱疮、带状疱疹、腋臭等。

1.2 中药白芷在美容美体上的应用 白芷自古即是医家喜用的美容药,而且是历代中医美容中应用最多的一味药[11]。《雷公炮制药性解》中记载白芷的功能有润肤除皱、悦泽容颜、去斑白面、长发洁发、乌须黑发、除臭香身、白牙香口[12]。《神农本草经》中谓白芷“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无论是《千金面脂方》,或是《玉容散》,均把白芷作为制作面脂的主药,可以美白,又可美体[13]。白芷水煎剂在一定程度上对体外多种致病菌抑制作用,并可以改善微循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从而延缓皮肤衰老。内服并外用桃花白芷酒能去脸部黧黑斑,治疗面色晦暗、黑斑或产后面暗等[14]。浙江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研制的由白芷等中药配方的痤疮合剂经实验证明治疗痤疮的效果较好[15]。将白芷、牛奶、蜂蜜搅拌均匀,做成白芷牛奶面膜,不但具有抗菌、促进血液循环,防御紫外线产生的病变的作用,还可使脸色红润并改善黑头粉刺,且有很好的净白效果。还有报道将白芷粉加绿豆粉冲服,减肥效果较好,有美体的作用。

1.3 白芷作香料、调味品与在药膳中的应用白芷含挥发油成分,香气浓郁,可用作香料、工业原料、提取芳香油、调味品等。白芷作为一种常用香料常与砂仁、豆蔻等芳香药物在食品加工业中广泛使用。如四川四大腌菜之一的川冬菜在制作中所用的香料就包括白芷;现已开发成产品的著名调味品“十三香”,原为一个古方,由13味中药组成,其中即包括了白芷。白芷在中药药膳中也是经常应用的材料,很多膳食调料厂都大量引进白芷。《美容药膳瘦身法300种》中的皮肤增白药膳中就有白芷炖白鸽、白芷炖银耳、冰糖白芷炖燕窝等。川芎白芷鱼头汤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之功,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风温痹病等病症,是春季老年人进补的一种好食物[16]。绿茶白芷汤具有解表祛风、消炎止痛的作用,对治疗感冒、牙痛等均有效果。

1.4 白芷在杀虫、抗菌消毒上的应用我国民间有在端午节用白芷等烟熏以辟邪气的习俗。也有地方在香包中放入白芷、檀香等香料,挂在胸前,有祛风、治感冒之效。经近代实验证明,白芷烟熏能杀灭白喉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病菌,具有较强的消毒作用。 李翔国、全柄武(2006硕士论文)对长白山有毒植物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中表明白芷石油醚提取物具有较广谱的抑菌活性;黄霞、谭红等(2003硕士论文)在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体外抗菌实验中白芷醇提物等药对Porphyromonas. gingivalis的生长表现明显的抑制作用。第二军医大学研制的洁肤康护肤液(为白芷、当归、紫草等的水煎液配以芳香油而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有较强杀灭作用[3]。韩建华等(2002硕士论文)将白芷等用于对5种植物病原菌菌丝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白芷(提取物)对至少一种病原菌菌丝生长和至少对一种病原菌的孢子萌发有80%以上的抑制作用。

另外,白芷还有杀虫的作用。刘海峰等人(2005硕士论文)对长白山有毒植物提取物杀虫活性筛选及应用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白芷氯仿提取物有杀虫活性作用;王威等人(2006硕士论文)对兴安白芷等杀虫植物进行试验,兴安白芷粗提物毒性低,且对多种林木害虫作用效果较好,药效发挥稳定;王威、张国财等对林木病原物抑菌作用实验结果亦表明,兴安白芷粗提物为林木病原物抑制率较高的植物粗提物之一。

1.5 白芷在农畜用品上的应用白芷秸秆营养丰富,且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利用这种废弃物作原料来栽培平菇,既可变废为宝,又可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增加药农经济收入。现已有将白芷秸秆用于种植平菇的报道[17]。由于白芷有散结消肿、排脓止痛的功效,人们用附子白芷散治疗家畜疮癀症[18]。

1.6 白芷在其它产品上的应用用糯米粉、合成食用胶、白芷、冰片、食用色素和食用香精加工而成的糯米粉保健牙签对牙龈出血、牙痛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保健作用。现有一种白芷药物纸手帕,在手纸帕生产过程中添加了白芷药物,可抑制细菌、螨虫的滋生,使用方便、洁净、卫生,对使用者无毒副作用。河北正定浴液厂将白芷、白术、等中药以不同溶媒提取制成外用保健涂液;现在市场上还有由白芷、薄荷油等制成的止痛保健皂等[3]。胡国金等[19]人将白芷提取液添加到培养基中制成白芷改良罗氏培养基,用于培养结核杆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白芷的综合开发利用展望

2.1 白芷药用产品开发 白芷除在药用处方调配中大量使用外,还是参桂再造丸、上清丸、牛黄上清丸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除了具有镇痛、抗炎、解热等作用外,现在还报道白芷具有增强免疫、抗肿瘤、促进毛发生长等作用,在这些方面可以进行深入研究,开发出新的产品。从目前白芷的开发现状来看,我国对白芷的使用形式多为饮片,加工方式较为原始,主要在中医处方中应用。以白芷为原材料开发的药品虽多,但以复方为主,单味药入药的成药很少,这是值得继续研究的。另外目前白芷提取物尚未市场化。白芷基本都是原生药材销往国内外,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很难产生品牌效应。在植物提取物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白芷的区域资源优势,采用现代提取物制备技术,以《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为基础,通过药用植物提取物组合全新的中药复方药物,在国内外市场上打造、培育出白芷提取物品牌,有利于提高中药生产和经营的规范化和集约化水平,推动中药产业科技水平的升级,提高中药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2.2 白芷在美容行业产品开发 白芷在美容领域中的使用率虽然较高,但多是采用水煎或打粉的形式,是较低层次的使用,开发出来的美容产品并不多。由于白芷能减少黑色素的形成,又可以润泽肌肤,同时还有消毒的作用等,现在已有不少国家开始重视白芷在美容产品中的应用。因此,充分利用白芷为我国传统中药和发挥白芷主产区的优势,将中医药理论结合现代技术与人们需求,对白芷的美容成分进行研究,提取白芷的有效美容成分,开发针对美白、祛斑、洁牙、乌须等方面的功能性化妆品或护肤品是我们综合开发白芷产品的一个重要方向。

2.3 白芷地上部分开发利用 除对白芷根的使用外,《本草经集注》中记载白芷叶亦可药用。《本草纲目》记载白芷叶:“浴丹毒、瘾疹风疮。”现代临床除应用白芷叶治疗丹毒外,还用以治疗蜂蛰等症[20]。钟世红等[21]研究发现白芷的茎、叶均含有一定量的香豆素。亦有报道其茎、叶、种子均可制成香精[3]。我国每年的白芷用量极大,但主要应用其根部,大部分地上部分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进一步开展对白芷的地上部分化学、药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是开发利用白芷资源的又一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地利用白芷植物资源,应该大力加强白芷产业化的研究。除结合现论与技术研制开发白芷新制剂、增加白芷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外,根据白芷的药物性质将其运用于不同的领域,开发生产功能性化妆品、功能性保健食品、日用品等。白芷的地上部分资源极为丰富,如能得到有效利用,则可以变废为宝,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9.

[2] 韩 笑,王 莉,王海燕,等.都梁丸提取液对炎性疼痛动物模型镇痛作用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3,25(1):45.

[3] 王梦月,贾敏如,马逾英,等.白芷开发现状与前景[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8): 77.

[4] 魏 刚,刘进先,方春亮,等.GC-MS追踪筛选加味苍耳子散挥发油提取工艺[J].中成药,2001,23(2):81.

[5] 许俊芳 .止痛美容话白芷[J]. 上海中医药报,2006,6:16.

[6] 徐 术,胡晋红,全山丛.白芷的活性成分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药房,2005,16(6):467.

[7] 刘兴莉,姚志道.白芷搽剂的制备[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4,27(3):295.

[8] 邢莉清,陈元成.白芷糊软膏的制备与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6):1574.

[9] 王文凯,袁宏伟.白芷烧伤酊的研制与应用[J].河南中医,2000,20(5):61.

[10] 吴慧时,江小清.复方白芷油纱布制备与应用[J].黑龙江中医药,1998,6:53.

[11] 沈尔安.止痛靓肤,白芷堪夸[J].家庭中医药,2000,7(1):50.

[12] 苏 郑,寿丽菊,白延龄,等.白芷美容浅谈[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4,9(6):46.

[13] 辛存芳.美白仙子驻颜术[J].中国保健营养,2003,12:52.

[14] 金 华.三月桃花养颜佳品[J].花卉,2003,4:38.

[15] 董炳吉.痤疮合剂的制备及鉴别实验[J].中国药师,2002,5(9):539.

[16] 徐人余.老人春季保健食鱼汤[J].东方食疗与保健,2005,4:65.

[17] 梁玉勇.白芷秸秆生料栽培平菇初探[J].食用菌,2005,27(5):21.

[18] 陈传新.附子白芷散治疗家畜疮癀证[J].河北农业科技, 1987,3:31.

[19] 胡国金,何志刚,郝 才.结核杆菌快速培养法[J].陕西医学杂志,1987,16(2):56.

篇(7)

关键词:专业硕士;岗位能力;培养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5-0137-03

面对专业学位教育的快速发展,如何更好地做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保证和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岗位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具有理论研究意义[1]。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才的素质及其在服务社会中的岗位定位[2],因此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应随时代变化而发展,注重对专业硕士岗位能力的培养[3]。本文以江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岗位能力培养实践为例,深化驗证提升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岗位能力的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效果。

一、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调研

为了更好地做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岗位能力培养工作,保证和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了历时8个月,面向江南大学环境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岗位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效果的分析。本次参与调查学生总数110人,其中男生63人,女生47人,90%以上的学生在读研之前并没有工作经验。

关于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状况调研情况如下:关于培养方案中是否有较多实践性质课程,76%的学生认为仅占总课程的30%。78%的学生没有上过校外合作导师开设的课程。超过90%的学生认为现在所学的课程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并不能满足以后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调查中学生认为学校自定专业硕士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学生就业需求来设定,需要和学术型硕士有所区分。同时,关于专业硕士学习所用教材也应该内容新颖,反映最新发展状况。

关于学校组织专业学位硕士进行实践学习中,50%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当自建稳定的实践基地,30%的学生认为即使学校没有稳定的实践基地也应有义务负责联系,认为自己联系可以的只占到8%。关于在学校读研期间实践时间80%的学生认为应该超过半年以上,20%认为3个月的实践时间就已经足够。在调查学生中接近97%的学生并没有参加过任何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关于专业研究生学制的观点,65%的学生认为应该比学术研究生短。42%的学生认为在研究生阶段具有专业实践经历是以后找工作比较有利的优势。78%的人认为专业研究生就是应该为用人单位订单式培养,毕业之后可以很好地参与到用人单位的各项事务中。

关于现阶段对本校专业研究生教育基本状况调查中,关于学生培养问题,40%以上群体对现阶段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强调技能化教育满意度一般,30%的学生尚能满意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强调技能化教育较为符合发展趋势。关于研究生在校期间经常有机会参与实习、调研的机会,75%的学生认为不具有这样的机会。调查学生中87%的研究生表示非常愿意接受技能化教育。目前对于研究生培养情况45%的学生认为很好,40%的学生对目前教育培养状况不是很满意。80%的学生认为学校不是很注重技能化教育,需要对学生的技能化教育进一步加强。关于导师的水平调研中,9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导师专业知识水平很高并且务实操作水平很高。调查学生中接近100%的导师具备国外教育背景或访学背景,具备实践经验。60%的导师具备专业课程强系统性知识体系的整合能力。绝大多数导师会注重基础理论学习。70%的学生认为通过相关课程学习,能够较合理地梳理知识系统,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

35%的学生认为引用全英文教材并且配合教材的辅助材料非常齐全。79%的学生认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应该在教学中广泛应用。80%的学生认为教材与学术型硕士教材没有区别,缺少专门的定制部门。65%的学生认为教材能够体现本学科最近的进展,主讲教师上课内容和教材结合紧密。在学习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授课老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学内容安排合理。但关于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能力方面,80%的学生认为还有不足。90%的学生认为课堂上师生交流互动活跃。在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能把专业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学生中72%的学生通过学习使自身学习能力、方法与水平有明显提高。90%的学生认为早日具备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提高就业能力。

二、新型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践

针对76%的学生认为实践性质课程偏少,超过90%的学生认为现在所学的课程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并不能满足以后工作所需要的技能,接近97%的学生并没有参加过任何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以及87%的研究生表示非常愿意接受技能化教育的现实问题,对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改革实践。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加快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快速转型,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点(简称“学位点”)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和落实“双导师制”。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打造了以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省333工程人才、省六大人才高峰、青蓝工程人才为中坚力量的教学研究团队,学术功底深厚、人员数量充足、年龄和职称分布合理、综合素质高的导师队伍。70%的导师具有环境领域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运行的经验、经历。学位点已有14位来自企业、监测站、设计院、研究院的并通过资格认定的校外导师。认定的校外导师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且具有高级职称。

同时,鼓励在校教师进企业一线或境外研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教师系统地掌握专业技术流程、专业前沿知识、行业动态及岗位素质和技能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生产实践和创新教学的能力。要求专业教师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1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通过思想道德、学术水平、关心学生、学习与科研计划的制定、论文指导过程等方面的调研数据可知,本硕士点的导师队伍能够认真负责地履行指导职责,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立德树人,研究生对导师指导工作的满意度高。

2.工程研究及岗位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在原有培养模式中工程研究及实践教学平台比较缺乏,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致力于面向应用,为全国性和地方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技术支撑。针对太湖水体污染和生态恶化,开展了水体生态修复、水质安全评估和预警等研究,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并与地方政府共建相关的研究平台,为太湖污染治理做出了贡献。

学位点研究、实践资源充足,同时利用区域优势,联系污水处理厂、环保企业,建设了9个校外稳定实习基地,5个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为协作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在其运行实践中很好地解决了研究生岗位培养中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问题,在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上促进了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有效提升,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这些平台建设,形成了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实践平台格局。

3.强化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及专业实践。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用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了培养单位和行业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和联合培养基地。在课程建设方面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重,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加强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案例库建设,改革和优化教学内容,突出课程实用性和综合性,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立足环境工程学科特点和基本要求,结合国内外知名高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手段,修订完成既符合主流又具有特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设置专业英语和学术报告等考核环节,要求学生对学科前沿进行了解并用英语撰写综述。积极聘请中短期外籍教师开展研究生合作课程,共同探讨科学培养模式,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并撰写心得、提交学术报告,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前沿化、系统化、国际化的特点。在选修课程方面,以拓展视野和促进交叉融合为目标,兼顾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的需求,提供丰富的选择。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硕士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岗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教学和科研训练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岗位实践是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提升专业硕士岗位能力的重要举措。专业实践的组织工作应贯彻和体现“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企业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原则。专业实践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灵活进行:

(1)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工程类应用型课题,安排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

(2)充分发挥校外导师的指导作用,利用企业的资源,由校外导师负责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环节。

(3)研究生结合本人的就业去向,自行联系实践单位。

专业实践环节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一个特色和重要环节,专业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应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专业实践报告,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研究生的论文要求侧重职业性、应用性,强调鲜明的实践性,同时,也需在技术研究上有所创新。强化学位论文应用导向,研究课题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可以提升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岗位问题的能力和水平[4]。

4.严格把控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学位论文的要求是对于科研理论知识的掌握、应用及创新的结合,应能体现出学生对于工程领域知识的理论熟练掌握和运用以及在工程实践与岗位实践环节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的解决能力的考核。專业硕士学位论文可以在校内或相关企业完成,具体由导师和学生自主确定[5]。专业硕士的学位论文在每年学校评审的基础上,还会在专业硕士论文中按一定比例抽取学位论文进行盲审。学位论文的盲审和评审着重审核学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进展,审核其工艺、技术和设计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专业硕士在答辩过程中,聘请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数名具有应用研究经验的专家进行评阅。答辩委员会中应至少有一名来自企业或应用研究部门的同行专家,以保证专业硕士论文中占有确切的实践成分。

三、培养模式实践特色及优势

1.依托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研究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平台。依托江南大学发酵工程学科在国内外的优势,形成了以环境生物技术,尤其是厌氧环境生物技术为优势发展方向的鲜明特色,先后获批了江苏省生物质能与减碳技术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厌氧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为培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岗位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2.面向应用,以解决全国和地方重大环境问题为己任。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致力于面向应用,为全国性和地方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技术支撑。针对太湖水体污染和生态恶化,开展了蓝藻爆发机理、水体生态修复、水质安全评估和预警等研究,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并与地方政府共建相关的研究平台,为太湖污染治理做出了贡献。

3.产学结合、推进实践教学。专业学位点研究、实践资源充足,通过建成大量的工程研究与实践平台,促进产学研结合,形成了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学科平台格局。

采用“产学研合作”、“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岗位能力培养模式,经过两年的建设和实践,在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95%以上的毕业生在论文答辩之前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在后续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培养方案,进一步提高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岗位能力,为环保领域和地方政府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国庆,裴向军.发挥地学优势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6,(03):47-48. 

[2]黄锐.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研究,2014,(11):88-94. 

[3]张胜,杨慧丽,许燕.全日制专业硕士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02):277-278. 

[4]张玉辉,郑直.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升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初探[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185-188.